构建农村网格治理新模式

时间:2019-05-14 22:01: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构建农村网格治理新模式》,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构建农村网格治理新模式》。

第一篇:构建农村网格治理新模式

构建农村网格治理新模式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的概念,强调以网格化管理、社会化服务为方向的社会治理新思路。近年来,围绕农村网格治理,北京市密云县东邵渠镇通过技术融合、资源整合、机制契合,努力实现治理理念从管理向服务转变、治理主体从单一向多元转变、治理方式从传统向现代转变、治理资源从分散向整合转变,探索建立组织发动更加有力、运转协调更加高效、融网入格更加充分、服务管理更加到位的农村网格治理新模式。

协同治理,多元共振。农村网格治理的重心要向社会倾斜,治理的权力要向社会回归,治理的方式要向合作转型,治理的成果要让人民共享。基于这种认识,东邵渠镇在构建农村网格治理组织管理体系中,坚持党委统一领导,把党组织建在网格上,建在产业、行业链上,建在社会组织中,使农村各项工作与农村网格治理工作有机对接,实现党组织对农村网格治理工作全过程、全方位引领。同时,以和谐创安组织、志愿组织、村监会、道德评议会等基层自治组织为依托,形成政府主导、社会组织与村民通力合作的协同治理新局面,推进社会治理的规范化、专业化、社会化和法制化,确保实现村民对网格治理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监督权。

区域联动,机构扁平。通过镇、村、格三级农村网格治

理平台建设,构建横向覆盖全部地域、纵向贯通各业务层级的立体网格治理体系。以乡镇组织机构扁平化、业务流程扁平化和信息传播扁平化实现“低重心运行,近距离服务,高效率工作”的网格治理目标。以镇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指挥中心为网格治理总平台,实现业务软件互联互通、数据共享,提高治理水平。建立村级综合服务管理中心,职能涵盖村级全部为民服务及管理事项。把全镇14个行政村划分为216个网格,对护林员、保洁员等10多类专兼职力量进行整合,保证每个网格设置3—5人,做到“每寸土地有人管,每项事务有人抓”,在辖区范围实现全覆盖、全时段、精细化管理。

流程再造,效用倍增。以功能综合化、任务集约化、资源整合化为目标,构筑大平台、多角度、纵深化的农村网格治理工作新格局。整合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指挥中心、农村党建全程记实管理中心、便民服务中心、综治维稳管理中心的管理资源,实现“四个中心”技术融合、业务互通;实施民生工程、便民服务工程、文明培育工程,为实现流程便捷化、行为规范化、过程人性化、品质标准化打下基础。通过流程再造,实现政府职能的合理划分和有效整合,提高公共服务质量,让老百姓得到实惠。

集成创新,阳光运行。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可视化等信息技术手段为支撑,搭建村级治理平台,提高管理

效率和服务水平。把村党建工作站、社区服务站、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站等统一纳入村网格治理平台,实现社区服务、综合治理维稳乃至产业发展、法律服务等运行流程合一。通过编制村级权力清单、职权目录、廉政风险点以及公开公示重大事项决策目录等,实现权力运行阳光化管理。促进村镇干部强化群众工作意识,牢固树立“民生优先、群众第一、基层重要”的理念,做到知民情、接地气、惠民生。

第二篇:网格联系 代办服务 构建社区管理新模式

网格联系 代办服务 构建社区管理新模式

XXX街道

随着改革的深入,经济的发展,居民对社区服务、居住环境、文化生活等方面的需求越来越高,社区建设的任务越来越重。为进一步完善社区服务体系,提高服务质量,提升居民生活水平,今年以来,街道社区网格化为基础,全面推行以“网格联系,代办服务”为主要内容的社区服务新模式,推进社区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社区基本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XXX街道辖区面积5.9平方公里,辖xxx个社区,xxx个行政村,辖区居民xxxx户,户籍人口xxx人。作为纯城区办事处,街道始终将重点放在社区管理和服务上,近年来,街道在xxx个社区(村居)建立了便民服务大厅,在就业培训、养老保险、退休认定等方面提供一站式服务,极大的方便了群众。但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社区人口日益增多,数量庞大的“单位人”不断转变成“社区人”,老龄化问题日益显现,当前服务方式以难以满足居民日益增强的服务需求。主要体现在:一是社区管理人口多,服务人员少,如xxx社区,管理人口超过万人,而居委会工作人员仅有4人。二是服务方式以窗口式服务为主,经常出现群众有问题不知找谁,无人可找的现象。三是干群联系渠道单一,很多群众的诉求得不到准确传递、及时回应。四是社区资源相对分散,工作中经常出现互相推诿、扯皮的现象。同时还有许多社区存在着基础设施差、流动人员多、社情复杂、管理难度大等实际问题,迫切需要对现有服务网络进一步细化,服务方式进 一步完善。

二、“网格联系、代办服务”推进情况

街道针对社区管理服务中存在的问题,经过多次调研,认真研究,确立了将社区进一步细化,细分为网格,以网格内干群联系为基础,为居民提供代办服务的工作思路,自年初开始陆续推进。

一是精心研究,合理划分网格。街道结合辖区人口分布情况,确立了依托现有xxx个社区工作格局划分网格的思路,按照“条块结合、属地管理、分类指导、方便服务、全面覆盖”的基本原则,各社区按每xxx家住户为一个网格,沿街商户等就近划入的方式,在街道范围内共建立起xxx个工作网格, 由社区居委会负责统筹开展辖区内各网格工作。

二是以点带面,推行网格服务。在划分网格之后,街道并未急于在所有社区推行这一新模式,而是确立了太公苑社区为试点,探索推行“网格联系、代办服务”。一是组建了服务队伍。在每个网格建立党小组,由在本网格内居住的且具有较强社会组织能力的党员担任党小组长,整合社区各项资源,组建了由社区干部为网格员,街道、社区党员为代办员,涵盖物业人员、驻片民警、医疗服务人员等在内的“代办服务团队”,本着“能代办的全程代办,只能协办的认真协办,需本人办理的说明程序”的原则,全力为居民服务。二是开展业务培训。为确保代办服务的顺利开展,团队组建后,街道各口、各委办重点针对网格员和代办员开展相关业务培训,明确服务、党员代办内容及程序,同时,制定了网格服务运行流程、党员代办程序、服务承诺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及督查考核办法等相关制度,规范服务程序。三是小范 围积极推进。自4月份开始,在xxx社区选择网格5为试点,在网格内印制下发了“便民服务联系卡“,向居民公开网格服务人员联系电话,其中代办员由2名机关干部和1名社区干部担任,每人负责网格内的2-3栋楼,单独印发了“群众事务党员干部代办联系卡”,让居民明确代办员基本信息、代办范围及具体代办事项。在联系卡下发的当天,就接到了4个居民服务申请,有需求纠纷调解的,有失物找寻的,有政策咨询的。同时,以网格员、代办员为主积极开展入户走访活动,了解居民需求。经过近一个月的运行,网格5服务团队共接到群众咨询电话70余个,服务申请30余个,协助群众办理暂住证、失业证、退休资格认证、大病救助、廉租房货币补贴、廉租房实物配租等事项20余起,协调解决邻里纠纷、家庭矛盾4起,帮助寻回贵重失物1起,同时对居民提出的如社区养狗、道路拥挤等短期难以解决的向街道放映并及时向居民反馈,通过网格员、代办员耐心细致的工作,“网格联系、代办服务”得到网格居民的一致认可和高度评价。四是完善网格服务案例,大范围推进。针对网格5试点问题,及时调整完善服务内容及代办事项,将已成型的服务案例整理归档,目前,已初步形成服务案例10余个,为“网格联系、代办服务”的全面推行提供实例支持。同时,依据xxx网格5模式,在xxx社区全面推行,在其余xxx个社区,根据实际情况,选择1个网格试点推行。目前,各社区均已建立样板网格,组建代办队伍,印制了“便民服务卡”及“党员代办卡”,在网格内全面推行代办服务。

三是查缺补漏,逐步完善规范。通过前期工作,我们发现建 3 立居民信息档案至关重要,便于了解居民需求,因此,结合街道开展的大走访活动和城市社区实有人口调查统计工作,以网格员、代办员为主进门入户了解服务对象的家庭成员情况及服务需求,建立网格资料信息库,对有关民生民情的意见建议进行分类记录,解决一件注销一件。建立社情日志,将居民服务申请办理情况及代办业务完成情况做好每日记录,便于工作经验的积累。目前,各社区居民信息档案已全部建立完成,社情日志、居民需求日志也在随着各社区网格化的推进逐步开展。

三、工作开展以来取得的成效

一是整合了社区资源,提高了服务效率。网格代办服务团队的组建,在原有单一的社区服务人员基础上,整合进了物业、驻片民警、机关干部、网格党员以及社区医疗卫生人员等多种社区服务资源,实现了由“单兵作战、单体作战”向“组团作战、上下协同作战”的转变,节约了社会管理成本,提高服务效率。如在前期居民对楼道卫生、垃圾清运存在问题的时候,往往先反映到居委会,再由居委会反映到物业公司,物业公司再找到负责该区域的环卫工人负责处理,如中间环节出现问题,就影响到问题的处理,引起居民不满,而开展“网格联系、代办服务”后,居民可以直接通过便民服务卡联系网格服务人员处理问题,极大提高服务效率。

二是强化了社会管理,实现了动态全覆盖。“网格联系、代办服务”的开展,不仅改善了服务质量,同时提升了管理水平。通过细分网格及代办服务团队与网格居民面对面的交流,网格员、代办员对网格内的居民有了更深的了解,进一步充实了居民 4 基本信息库,便于对辖区内流动人口、60岁以上老年人、残疾人、劳教释放人员、离退休人员等群体的管理和服务。通过与物业、派出所的密切合作和信息共享,实现了社区全方位、动态化社会控制。沿街商户就近划入网格,街道将对辖区单位安全生产监管、食品安全监管等工作下放到网格,进一步细化责任,推进了管理水平的提升。

三是下沉了工作重心,转变了机关作风。在工作中,由全体机关党员干部任网格代办员,这就要求机关干部必须下移工作重心,变“坐等群众来街道”为“主动下社区服务”,变“让群众跑”为“为群众跑”。同时由于代办服务工作的多样性,要变“处理线条单一问题”为“解决群众各种难题”,这就督促机关干部要加强学习更好的熟悉工作的同时提升服务效率,有效的改善了机关作风。

四是零距离沟通服务群众,密切了干群关系。通过“网格联系、代办服务”,我们与居民的联系更加密切了,这不仅是通过每年组织的2次以上集中性走访,更多的是在日常服务中与居民的交流沟通,了解居民所思所求,收集居民的各种诉求。对居民提出的服务要求和代办申请,能办理的要全程代办,在为民服务的同时,也有效的提升居民满意度。前期在太公苑社区的试点,我们深刻体会到,随着工作的深入,居民的电话多了,意见多了,而抱怨少了,投诉更少了,听到最多的是居民对工作的认可和对代办同志的感谢,进一步加深了干群关系。

五是细化了基层组织,推进了和谐社区建设。通过社区的网格化,我们将党小组建立在了网格上,有条件的甚至可以成立了 5 党支部,将基层党组织进一步细化,达到全部覆盖。充分发动网格党员的模范带动作用,以在网格内居住的党小组长和党员代办服务去带动更多的网格党员参与到网格事务的管理服务中来,实现基层党员干部联系群众全覆盖、服务群众经常化。

四、对进一步完善社区网格化的思考

对“网格联系、代办服务”工作,街道目前也正处在探索实 践阶段,在学习借鉴先进经验的基础上,也在根据推进过程中遇到的一些新问题展开思考讨论,为切实将这项工作落到实处做好准备。

一是服务内容需进一步扩展。工作开展之初,我们只是将社区现有的资源进行了整合,为居民提供捆绑式代办服务,但这离居民日常生活的需求还相差太多,如要进一步扩展服务内容,就要积极吸引社会团体、企业单位参与其中,就近选择有资质、条件好加入到网格服务中来。下半年,街道将以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为基础,以社区网格为单位,依托家政服务公司,为网格内老年人提供居家养老各项服务。

二是服务队伍需进一步充实。目前的网格代办服务团队主要以街道、社区、物业、片警为主,随着服务项目的拓展,将会有跟多的企业、团体参与其中,同时,如要更好的处理好居民的一些日常需求,就必须吸引网格内的居民参与其中,以网格党员、热心群众、志愿者队伍为主,开展邻里式的互助服务,作为代办服务的有益补充,通过开展评选“十佳楼栋长”、“十佳党员”、“十佳网格员”、“十佳代办员”、“十佳社区志愿者”等活动,树立典型,激发工作积极性。

三是培训、监督、考核机制需进一步健全。“网格联系、代办服务”工作中,服务、代办完成的及时不及时,态度好不好,直接决定了居民对这项工作的认可程度和满意度,因此,加强对业务人员的培训,建立监督考核机制至关重要。培训工作要再注重业务培训的同时兼顾服务态度的培训;监督考核要在兼顾工作量的同时注重日常监督,从居民满意程度入手,采取回访的形式进行,督促服务人员注重日常服务细节。

四是网格信息化建设需进一步完善。现代社区管理,只有充分利用信息化、动态化,才能为群众提供更加便捷、优质、高效的服务。前期,通过走门入户,完善了居民信息档案,下一步需要针对居民家庭特点、人员情况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和需求档案,针对对人员变动情况及时进行调整,同时为网格内60岁以上来年人建立居家养老服务需求档案。通过网格入户,建立居民需求档案,也可以进一步转变服务方式,根据了解的情况主动上门服务,变“坐等群众联系”为“上门提供服务”。

第三篇:构建教学新模式

读张卓玉《构建教学新模式》有感

高三生物组 林海燕

题记--------21世纪的中国面临着诸多挑战,无论是经济还是文化理念都处于一个转型阶段,哲学上说:永恒不变的真理就是永远在变化,任何一个理念只有适应社会,能促进进步的在实际意义上才赋予其正确,对于教学模式也是如此,只有改革才会有进步的可能,墨守成规永远只能做井底之蛙。

张卓玉先生的《建构教学新模式》应社会要求而生,在社会转型的背景下教育模式的必然命运亦面临着转型,教学要求新模式早就不是什么新名词,但理想永远丰满,现实永远柔弱骨感,很多人仅仅停留在思考的层次上,而思考却不作为只会让人纠结不会产生任何实际意义,时代总是造就英雄,总会有那么一些人勇于改革,张卓玉先生提到的“杜郎口风暴”“新绛中学”就是敢于吃螃蟹的先锋部队,那么为何要重新建构教学模式?

重新建构教学模式是社会转型的要求,教育教学必须符合社会发展的整体节奏。当社会发生根本变化的时候,学校工作必须跟着发生变化,否则社会会抛弃教育,再者传统教学模式“班级授课制”已经不适合人才的培养和社会的需要,班级授课制往往以教师为主体,而学生学习处于被动地位,在上课前每个学生并不知道这一节课要讲解哪些内容,上课仅仅是填鸭式的,学生在40分钟马不停蹄的记忆,根本就没有质疑思维的时间,如果把这样的课堂比喻成一列运转着的火车的话,唯一运转的动力装置就只有老师,而我们的学生就被牵拉着运转,这样学习的实效肯定不言而喻了,而倘若转换新的模式:“尝试项目性学习”或者“颠倒的课堂”,让学生课前就进行预习,课堂中让学生自主针对预习内容讨论思考,最终让他们在讨论质疑过程中自我得出规律和结论,这样不仅挖掘了学生的主动能动性,另一方面使得每一堂课都能达到少时高效,提高质量,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一个小小动力装置,在教师的配合下让课堂有如动车高速运转。

建构新的教学模式一直以来是教育同行的梦想,早在2001年教育部就在新的一轮课程改革的时候明确提出了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自主、探究、合作”,然而十年来只停留在理念层次,所以加快制度化结构化的实施自主探究合作步伐是有必要的,我校于今年在曹校的带领下开始推行新的教学模式“活动前置式教学模式”,该模式体现了新课程 的基本理念,倡导积极主动参与和体验的学习方式,其模式与“尝试项目性学习”或者“颠倒的课堂”异曲同工,具备了新模式的三大构成:第一个是课前小组学习,第二个是课堂展示交流,第三个是课后巩固提升。“活动前置式教学法”旨在通过“指导预习、反馈学情——以学定教、互动释疑——当堂训练”、检测达成——方法归纳、弥补巩固”四个环节,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教学质量,并且教学质量不仅仅局限于学生的成绩,更注重学生的全面的发展,学生的整体能力的提升,其核心内容亦响应了新模式的核心“学生探究”,将课堂的主动权交予学生,让学生成为“自主、探究、合作、展示”的发起者。

教学模式的转换,必然有一个过渡阶段,果然就如张卓玉先生所说:“老师爱讲是根深蒂固的”,一开始我在实施过程中会不经意的多讲,总害怕自己灌输的少,但真正落实四个环节之后,我发现课后作业完成情况比之前有较大的改善,逐渐的我把教学的重心从我如何教转移到如何引导学生学习,虽然实施过程中遇到困难,但通过跟同事的探讨能初步解决,在这个过程中我对活动前置式教学模式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活动前置式教学模式最核心的是学生探究,整个学习过程中是学生寻找结果的过程而不是直接总结、听老师讲结果的过程;活动前置式教学模式旨在培养了学生合作共享的精神,追求共同进步;活动前置式教学模式的特点是变被动的接受为主动的交流、质疑和探究,活动前置式教学模式更要求老师转化思想,是对教师能力的考察,教师要学会组织学生学习,引导学生学习,就如新绛中学的校长所说“教师不做于丹要做毕福剑”,一个好的主持人除了展示自己,更重要的是给表演者提供一个展示自己,提高自己的舞台,做老师也是如此,每一节课都让学生多展示,多思考,这样的教学才会美时美刻,才会让学生体会到学习也有快乐。

第四篇:xx区社会治理网格化服务管理新模式

近年来,成都市金牛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部署,认真落实四川省委、成都市委关于推进社会治理创新的系列指示精神,突出改革的整体性、系统性和协调性,全力构建以网格化服务管理为核心、以社区院落自治化为基础、以基层警务机制改革为重点的基层治理联动格局,实现社会治理、城市管理、公共服务“一张网”全覆盖,有力推动社会治理创新从局部化、碎片化、浅表化的实验,逐步走向全局化、系统化和深层化的探索。

一、背景起因

金牛区是成都市发展较早的中心城区,经济总量连续多年居于五城区首位,一度享有“西部第一区”的美誉。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城市“向东向南”发展战略的实施,处于成都北城的金牛区逐渐成为了中心城区生产力布局较落后、城市整体面貌较差、流动人口最集中、社会治理难度最大的区域,面临着规划布局凌乱、城市二元结构突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等诸多瓶颈制约。特别是在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社会建设长期滞后于经济发展,积累了大量社会矛盾,经济体制改革快、社会结构转变慢,城市规模扩张快、配套设施建设慢,人口数量增加快、公共服务跟进慢,居民收入增长快、群众幸福感提升慢的问题越来越突出。

2015年以来,为了顺应民众期盼,加快转型发展,系统解决城市转型、社会转轨的历史“欠账”问题,有效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切实加强“和谐幸福首善区”建设,金牛区委审时度势、精准发力,全面施行了以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为核心的系列配套改革举措,有力推动了社区管理由概略粗放向精细集约,社区服务由被动坐等向主动问需的转变,广大居民群众对社区生活的归属感、社区事务的参与性和社区服务的满意度得到显著提升。

二、主要做法

城乡社区既是各种利益关系的交汇点、社会矛盾的集聚点,也是加强社会建设的着力点和党夯实执政根基的支撑点,社区的服务管理能力强了,社会治理的基础就实了。推行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就是要通过资源的下倾、权利的下放、力量的下沉,将网格建设成为发展居民自治的载体、促进社会参与的纽带、延伸公共服务的触角,实现社区治理和服务功能的深化拓展、精准释放、全面覆盖,切实保障好、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权益。围绕这一中心目标,金牛区委、区政府主要采取了以下举措:

(一)整合社区资源,夯实基层基础。按照“任务相当、方便服务、界定清晰、无缝覆盖”的原则,将全区108个社区划分为998个网格,网格平均户数535户。将社区原有各类机构整合调整为“两委一站”(党的委员会、居民委员会、社区服务站),将社区原有“两委”成员、社区大学生以及招聘的各类人员,纳入社区专职工作者(网格服务管理员)统筹调配使用,社区专职工作者由791人增加至1438人,基层力量得到有效充实。投入资金9200余万元,全面展开社区组织活动场所“提档升级”和标准化建设,解决了52个社区用房租赁、借用和面积不达标等问题,统一了社区用房功能分区及标识标牌,筑牢了基层工作阵地。

(二)厘清政社边界,实现减负增效。以去行政化为导向,全面清理面向社区的各类创建达标、检查评比项目32项,除中央和国家有关部门明确提出要求开展的项目外,其他一律取消。建立社区工作准入制,除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的以外,政府职能部门及街道不得在社区设立对应机构或下达任务,经审核进入社区的工作,必须按照“费随事转、事随责走、责随权变”的原则实施。梳理制定了“社区依法自治工作事项”、“社区依法协助政府工作事项”、“社区可购买服务事项”、“社区工作负面事项”等四项清单,明确社区依法履职事项18项,可购买服务事项44项,负面工作事项13项,并将社区协助政府工作事项由原来的123项精简为63项,有效推动社区“还权、赋能、归为”。

(三)明确岗位职责,规范运转机制。出台了《关于创新社会治理全面实行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的实施意见》及相关配套文件。制定了工作协调联动办法、绩效考核管理办法,完善了入户走访、工作例会、限时办结等配套制度。对原有办事流程优化再造,推行“一窗式”服务,建立起了“网格巡查、主动问需,窗口整合、一门受理,上下联动、协同办理”的网格化运行机制。明确了网格员“A”岗日常巡查、信息收集和“B”岗专项业务工作职责,建立“出门一把抓、回来再分家”的工作模式,宣传上情、掌握下情、处理民情,实现“人在格中走,事在网里办,天天下院落,情况全掌握”,做到“三活、三清、三百家”(三活:即活户籍、活档案、活地图;三清:即家庭情况清、网格设施清、隐患矛盾清;三百家:即进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难),确保“格不漏户、户不漏人”。

(四)搭建信息平台,提升服务效能。以信息化手段为支撑,推进“数据集中共享、效能全面提升”。建立“闭环式”管理流程,搭建“区监管中心—街道服务中心—社区服务站—网格员手机终端”网格服务管理信息化“四级网络”,积极推进“天网”、老旧院落视频整合以及流动人口、民政、房管等信息系统共享,建立以“人、地、事、物、组织”为核心的“云”基础数据库,实现信息采集录入、问题分流督办、结果跟踪反馈、目标考核问效“一站式网上运行”、“全链条可溯可控”。搭建“互动式”服务平台,拓展信息网络为民服务功能,打造“网上政务大厅”、“区长信箱”、“网络问政”、“生活服务”、“政务微博大厅”等版块,对群众在线反映的一般问题、要求2小时内回应、24小时内处理解决,较难和复杂问题、不超过72小时,解决不了的、必须说明原因、争取理解,实现“服务群众一个系统、回应诉求一套人员、事情办理一站分流”。

(五)坚持一核多元,实现协商共治。结合区域化党建,将社区基层党组织纳入网格,把驻区单位党组织负责人、优秀流动党员代表、非公企业出资人等吸纳进社区党组织工作,形成党员联动、阵地联建、信息联通;推进党组织触角向院落、楼栋延伸,构建以社区党组织—网格党支部—院落(楼栋)党小组为主,志趣型、物业型等功能型党支部为补充的社区党组织体系,建强了基层战斗堡垒。出台社会组织培育和扶持办法,重点发展与居民生活相关的养老服务、文体娱乐、公益慈善、邻里互助等社区服务组织和社工服务组织,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既“把错装在政府身上的手换成市场的手”,又切实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真正“把该管的事管好”。充分发挥社区居委会、居民议事会、院落议事小组等社区自治组织的积极作用,提升居民对社区的认同度和参与度,加强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尤其在老旧院落综合整治中,坚持“治标”与“治本”结合,将自治组织的建立作为院落整治的前提条件,摸索出一套以整治促自治、以自治管长效的治理办法;在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中,创新“百姓城管”模式,以群众自治促进环境整治,推进了“大城市、细管理”,实现“他律管理”向“自我管理”的转变。

三、工作成效

经过一年多来的探索与实践,通过全面推行网格化服务管理,有效汇聚了各方力量共同参与社区建设和治理,基本达到群众得实惠、社会增和谐、发展上水平的预期目的,人民网、东方网、新民网、今日头条、四川日报、成都日报等众多媒体均对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进行专门报道。社区网格成为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连心桥”、居民自我教育管理的“主舞台”,疏导情绪化解矛盾的“减压阀”,“小网格”演绎了“大民生”。

(一)各方治理力量得以有效整合。通过全面推行网格化服务管理,有效整合了党委政府、社会组织、人民群众三大社会治理主体的力量。党委政府充分发挥了社会治理的主导作用,把角色从“划桨人”转变为“掌舵者”,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为社会组织和广大公众参与社会治理提供空间、搭建平台;社会组织充分发挥社会治理的枢纽作用,实行自治、自律,成为政府和群众间的“连心桥”和“缓冲带”,通过平等沟通、协商协调、教育引导等办法参与社会治理,增强了社会弹性、促进了社会融合;人民群众充分发挥社会治理的基础作用,实行专群结合、群防群治,从社会治理的“旁观者”变为“真主人”。

(二)社区公共服务水平得到全面提升。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在网格化服务管理中的推广应用,保证了社区服务管理的敏捷、精确和高效。依托信息化管理平台,各种信息互享,各种资源共用,操作系统规范化,信息查寻准确化,数据处理智能化,上下联系快速化,随时提供精细化的管理和服务。截至2016年5月底,全区网格员共采集社情民意、公共卫生以及孤老、残障人员等各类信息38万余条,做好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扶助关怀工作,建立一对

一、多对一联系制度,完善信息档案,帮助居民代办计生、救助、社保以及廉租房申请等服务事项15819件,按时办结率全部达到100%,群众满意率达到97.6%。一大批事关群众利益的“小事”得到妥善解决,赢得了群众的衷心拥护和赞誉。2015年,各类社会组织在社区开展居家养老、助残服务、心理康复、社区矫正、公益慈善、社区融合等各类项目312个,共有失能老人、残疾人、刑释人员、外来务工人员等各类人群16.2万人次享受了社会组织提供的专业服务。在第三方机构开展的效果评估中,群众对社会组织服务的平均满意度达到了93%。

(三)社区自治管理功能得到回归体现。通过大力推进社区减负增效,促进了居委会职能的回归,使得社区工作者有更多精力入网格、访民情、解民忧。把社区居委会从繁重的行政性事务工作中解脱出来,社区居委会逐步从政府的“发言人”转变为居民的“代言人”,促进了社区自治活动的开展。通过推行小区、院落自治,搭建居民议事会等民主参与平台,完善了基层协商民主的平台和机制,使居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得到落实和保障。社区民主自治活动更加活跃,居民参与社区自治事务的积极性明显增强。

(四)社会稳定和谐基础得到进一步加强。网格化服务管理整合了职能部门的管理和服务资源,提升了基层组织服务能力和意识,使群众需求在第一时间得到解决,矛盾在第一时间得到化解,弱势群体在第一时间得到救助,群众诉求渠道得到畅通、服务需求得到满足,对社区工作的满意度显著提高,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高涨,有效从源头上预防矛盾发生,基层不稳定、不和谐因素大为减少,邻里关系、干群关系得到改善,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促进了社会和谐。

四、启示思考

改革是时代进步的发动机,创新是事业发展的助推器。在推行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的过程中,我们更加深切的感到,在当前的社会转型期,创新社会治理体系必须要从理念到实践实现“四个转变”:

(一)要实现治理理念由“管控为主”向“服务为主”转变。传统社会管理模式的突出特点是“管控为主”,整个社会运转都由政府主导推动,公共服务的提供内容与方式,往往由政府单方面决定甚至强制性实施,民众只能被动接受“恩赐”。传统社会管理理念是官本位、政府本位、权力本位的体现,必须向民本位、社会本位、权利本位的现代社会治理理念转变。因此,创新社会治理必须要体现和贯彻民本导向与现代服务型政府理念,主动回应和满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诉求,切实做到扣民生之本、解民生之急、排民生之忧,这样才能促进基层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树立党和政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良好形象。

(二)要实现治理方式由“简单粗放”向“精细灵活”转变。当前的城市基层管理大多依托街道和社区展开,自上而下传达实施,工作的快捷性、针对性与有效性明显不足。加之城市化的快速推进,现有社区规模普遍增大,基层管理服务总体呈现力量薄弱、粗放机械、存在盲点死角等问题。因此,创新社会治理,必须借助先进的网络信息平台,使群众的诉求与呼声能够“自下而上”及时、准确地传递与掌握,做到一口受理、一网协同、实时监控、限时办理,确保群众反映的问题件件有回音、事事有落实,实现“精确定位、精选定人、精准定责、精细管理”,减少工作的机械性和盲目性,使得政府服务更加精细灵活,甚至能够提供个性化、多样化的“订单式”服务。

(三)要实现治理资源由“单一分散”向“多元整合”转变。长期以来,基层社会治理的主体与资源主要为基层党委政府,单一的资源由于条块分割使得基层党委、政府在面对群众日益复杂多样的诉求时显得力不从心甚至有时无能为力。要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群众利益,促进社会和谐,就必须根据政府、市场和社会各自特点,将社会治理的多元主体整合为治理复合主体,并充分发挥各分主体各自优势,形成治理合力,保障社会治理多元主体各得其所、各尽其用、相得益彰。

(四)要实现治理机制由“政府主导”向“居民主体”转变。传统的社会管理,由于职责不明、机制不全、考核不清,导致基层干部在进行社会管理工作过程中存在被动应付、放任自流,简单化、表面化的倾向。健全与完善社会治理的运行机制是创新社会治理体系的重中之重。一方面,要进一步健全党领导下的社会治理格局,界定政府的治理职权边界,强化市场主体和事业单位的治理职责,畅通社会参与渠道,优化社会组织发展环境,逐步提升社会自我治理能力。另一方面,要完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形成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促进社会治理良性运行。

第五篇:“党建 基层治理”经验交流材料构建“党建”新模式,打造基层治理共同体

“党建+基层治理”经验交流材料构建“党建+”新模式,打造基层治理共同体

构建“党建+”新模式,打造基层治理共同体

近年来,我区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以“莲心·360民呼我行”专项行动为抓手,不断探索“党建+”新模式,通过整合服务资源,挖掘社会力量,对超大型社区精细化治理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和实践,让社区居民能享受到更加便捷、高效的社区服务。

一、“党建+中心社区”,科学统筹服务布局。

立足实际、问需于民,积极推进“党建+中心社区”建设,辐射带动周边社区实现“活动共办、阵地共建、资源共享”。切实把“党建+中心社区”建成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桥头堡”,近距离联系服务凝聚党员群众的主载体,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坚持“区域统筹、整合资源、优势互补、共建共享”原则,建设中心社区,统筹辖区内的在职党员、物业、家委会、志愿者等多方资源实现联动。坚持“管理联席,组织共融;人员联动,责任共担;阵地联建,资源共享;实事联做,难题共解”的运行机制,做到以点带面撬动整个社区资源。同时,选派优秀社区党组织书记负责中心社区日常管理、活动组织、课程安排等,为居民提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服务,提升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让社区更有温度。目前,全区共建成中心社区9个,今年还将再建5个。在此基础上,将中心社区建设与超大型社区拆分相结合,有效化解资源不充分、人员不足等短板。辖区红庙坡街道在原白家口社区成立白家口中心社区,将原社区拆分成两个居民社区,各下设1至2个社区工作站,在不过多增加社区层级、办公用房和人员的基础上,以中心社区统领社区工作站,带动各小区党群服务站,三个层级做到任务同部署、活动同安排、项目同落实、督导同检查,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群众服务的最细化、基层问题的最优解。

二、“党建+网格”,整合凝聚服务力量。

一个网格的努力是加法,一片网格的努力就是乘法。我区落实落细党建“邻里格”工作,建立“社区-片区-小区-楼栋-单元”五个层级网格15767个,积极发动大量下沉干部、在职党员、志愿者到社区报到并担任各层级网格员,补充社区工作力量。此外,各层级网格建立微信群,保证信息畅通无阻;加强网格员履职培训,实现网格内精细化管理。发挥“邻里格”效能,街道积极动员辖区党员群众,成立了“红领之家”“唐都大妈”“萤火虫”“啄木鸟”等多支志愿者服务队,服务队由辖区在职党员、离退休老党员、驻地企业商户以及热心群众组成。同时,设立“党员中心户”,夯实小区站长、楼栋长、单元长职责,广大网格员和志愿者在疫情防控等攻坚战中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针对辖区内部分小区户数多、人口众多的特点,全面建立党群工作服务站,让居民办事不跑路,在小区内就能享受到社区各项服务。建成“社区-社区工作站-小区党群服务站”三级体系,拓展为民服务功能,承担社区事务代办等,进一步缩短服务距离。目前,全区已建成小区党群服务站504个,成立小区党组织1017个,增强社区党组织与群众之间的双向互动,让居民享受“家门口”的便利。通过扫码“@莲”民呼我行小程序,居民就可直接进入反映问题。近几年,**区推进智慧社区建设,实现区+街道+社区+小区党群服务站+“邻里格”一套联动的智慧管理,受理群众投诉、调解、解决各类问题和统计归集各类数据信息,以数字化智能化助力高效能基层治理,进一步提高群众办事效率。

三、“党建+红色物业”,创新优化服务模式。

物业服务水平直接关系到居民生活幸福指数,**区是典型的老城区,街道下辖131个社区,老旧小区数量多,管理难度大,**区通过党建引领、物业联管、社企联动、问题联治,打造出具有**特色的“一核三联”红色物业建设新模式,提升民生福祉。在物业联管方面,**区在北院门、红庙坡、桃园路等5个街道建立“红色物业”党建联盟,将社区党组织、物业服务企业党组织、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委员会)等纳入联盟成员,引导物业服务企业积极参与基层治理,共同做好辖区内物业服务工作。在社企联动方面,制定印发《**区深化社区网格化管理的指导意见(试行)》,结合党建“邻里格”,不断夯实社区党组织基层治理核心地位,通过将物业服务企业全面纳入党建网格,吸纳物业企业相关工作人员担任网格员,探索实施社区“两委”和物业企业管理人员交叉任职等,切实强化沟通配合、增强共治合力、提升服务效能。在问题联治方面,通过物业服务联管联动,**区探索出街道社区党组织和物业服务企业良性互动机制,联合处置居民群众问题诉求。红庙坡创新推行“共享物业”模式,建成“红色物业服务中心”面积1200㎡,创立“360物业服务超市”,把物业管理服务作为商品,构建了“群众点单、超市下单、街社接单”的物业工作新模式,已累计解决物业相关的矛盾和投诉144件。

下一步,我区将进一步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基层治理,加强中心社区、智慧社区建设,统筹利用物业行业、社会组织与新兴行业加强沟通联系,构建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基层治理共同体,实现共建共治共享。

下载构建农村网格治理新模式word格式文档
下载构建农村网格治理新模式.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村财务管理新模式

    农村财务管理体制新模式——乡镇农村财 务代管中心胶南市共有24处镇、街道办事处、区、园,1018个村(居),总人口83 万,其中农业人口72万,耕地面积94.3万亩,2001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78.......

    构建语文课堂教学新模式

    构建语文课堂教学新模式 仁寿县虞丞乡初级中学 彭海峰620500 在初中语文新课标指导下进行教学,我已度过了几个春秋,虽然经过了一轮新课程的洗礼,在实践中,也逐渐成长、成熟起来......

    构建教育新模式学习心得

    立足人本育心智,良心教育显人性 ——《构建教育新模式》学习心得 李桂兰 再读《构建教育新模式》,我不禁惊异于这本学术性论著对我有的超乎寻常的吸引力,更为我初次阅读时在书......

    构建课堂教学新模式实施方案

    牛店镇矿区小学构建课堂教学新模式 实施方案 为了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促进教育教学方式的根本改变,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努力打造科学、有序、高效的教学课堂,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

    构建新机制推行新模式

    构建新机制推行新模式 全力打造可持续型林业生态示范镇库庄镇位于襄城县中北部,土地面积64平方公里,耕地6.2万亩,人口5.8万人,辖29个行政村,82个自然村,236个村民组。311国道、103......

    构建杭州市家庭教育新模式

    构建杭州市家庭教育新模式一、目标提出的背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从确保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

    构建教育新模式读后感

    读《构建教育新模式》有感 ---李爱爱 读了张卓玉先生《构建教育新模式》的我愿意用“静水流深”四个字来表达我对本书的感受。 全书由十二篇文章构成。全部文章围绕一个主题......

    积极构建网格化社会管理服务新模式(3月31日)修改

    积极构建网格化社会管理服务新模式 全力打造平安、和谐、幸福新清河 中共清河区区委 清河区人民政府 随着淮安作为苏北重要中心城市建设上升为省级战略,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