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世界”理论及启示

时间:2019-05-14 22:10: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世界”理论及启示》,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世界”理论及启示》。

第一篇:“小世界”理论及启示

“小世界”理论及其给我们的启示

19世纪初,法国社会学家Eile Durkheim和德国的Ferdinand Tonnies,对人与人的社会关系进行研究提出社会学网络概念。1929年匈牙利作家Karinthy率先提出,世界上随意选择两个人都可以通过六个熟人而联系起来的著名“小世界理论”构想。社会网络研究在20世纪获得了大量关注,哈佛大学的社会心理学家Stanley Milgram在1967年美国内布拉斯加州做过的一次实验,挑选300名志愿者通过给陌生人转发信件的方式测试人与特定陌生人之间的关系距离,实验结果证实平均六次转发,信件即可到达目的地,这就是著名的“六度分隔(Six Degree of Seperation)”现象。通过实验可推断出,任何一个人和另一陌生人间间隔的人不会大于六个。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Watts等人在2001年利用互联网号召大约六万名左右的志愿者转发E-mail,证实六度分隔的理论在现实中是实际存在的。

“小世界”理论借助社会性软件发展校园人际网络。社会性软件(Social software)日渐成为人们相互交流的重要工具,它的产生发展与“小世界”理论密切相关。特点就是在功能上能够反映和促进真实社会关系的发展和交往活动的形成,使人的活动与软件的功能融为一体,它所构建的人与人之间的“弱链接”在人们的生活中正扮演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对显性知识的管理提供了非常友好的工具,如人人网、新浪微博(人人网前身是校内网,多为同校学生相互关注;微博多为社会各界人士相互关注),方便记录,易于整理,还有便于携带的作用,无论你身处何处,通过网络都能够进行记录、思考、整理。它对隐性知识的支持融合于社会性软件的使用中,并且正在变革网络时代知识传播的范式。

(1)校园内部人际网络。在校园内部,学生可以在人人网申请帐号(ID)并且建立各自的个人主页,当学生A记录自己的思想状态时,学生B就可以浏览他的记录,并且可以在上面发表评论,同样,C也可以浏览A的个人主页以及B的评论,同时可以链接到B的个人主页,这样C又可以看到B的个人主页以及在上面发表评论的人的个人主页,以此类推,就可以看到D、E、F等等更多学生的思想状态记录。于是,他们相互之间就通过人人网达成了一定的联系,相互之间可以实现交流,从而逐渐形成校园内部的知识网络。在这种情况下,当学生想要了解一些其他同学信息但是却又不知道从何处获得时,一个随意的点击就大大地增加了获得相关信息的可能性。在此,人人网上的ID就相当于“小世界”网络模型中的结点,而发表评论的那些ID上的链接相也就类似于网络模型的边(即联系)。当学生通过人人网在网络中找到了自己所需信息的情报源,那么他就可以直接跟该ID用户联系,表明需求,并最终获得该同学的帮助,为自己的工作或生活节省步骤、减少麻烦。

(2)校园外部人际网络。一方面,除了要实现校园内部知识共享,学校还要同外部要不断发生交易,人际关系网络是目前商业运作的重要方式。学生拥有的社会网络越大,所掌握的人力资源越多,个人所积累的社会资本越高,就能越多越快地获得情报,为自己的毕业实习或工作做决策服务,从而使得办事渠道和办事效率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网络的普及给人们交朋结友提供了特殊便利的渠道,这样学生就可以通过微博的粉丝列表发出邀请从而扩展自己的商务圈子,并且通过跟他们之间的沟通与交流稳固不断扩大的人际网络,为今后有更多的情报源,更便捷地搜集商业情报奠定良好的基础。这样,通过网站这个“中介”,通过“捷径”使得结点(学生)以一定的概率实现“断键重连”,最终扩大自己的人际网络,也扩充了学校的信息网。另一方面,确定微博社区内交流网络中关键节点和连线有助于通过微博引导舆论导向以及应对突发事件。关键节点在网络舆情的传播过程中经常充当“意见领袖”的角色,进一步借助于交流网络中的“长程连接”,使得微博网络舆情能够迅速地在整个网络内传播。例如,转发次数高的热门微博和讨论度高的热门话题必定是受舆论争议最高的,从中可以了解大众舆论导向。由此可以利用小世界网络的快速传播能力和邻域的排它类聚特性,来研究传播和流行问题以及联盟、观点、知识的形成。

综上所述,在校园中运用“小世界”理论,可以帮助学生以最便捷的途径从同学处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帮助学生扩大人际网络获得商业情报;帮助学生研究社会传播和流行问题以及联盟、观点、知识的形成。

正文1680字

第二篇: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及对大学生自我教育的启示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及对大学生自我教育的启示

龚雪英

(四川师范大学 政治教育学院,四川 成都 610068)

摘要:在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中,马克思关注的核心是个人及其个性的发展。全面发展是指体力和智力全面发展、社会关系的高度丰富以及个性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对大学生自我教育的启示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大学生自我教育要以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指导;第二,大学生自我教育要注重道德的培养;第三,大学生自我教育要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关键词:全面发展;大学生;自我教育

People's Theory of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andTheEnlightenment to University Student's Self-Education

GONGXue-ying

(Politics Education Institute,Sichuan Normal University, Chengdu,Sichuan 610068,China)Abstract: In people's theory of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the core that Marx pays close attention to is the development of individual and his individual character.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means physical power and intelligenc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social relationships highly abundant,and individual character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People's theory of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includes three-respect enlightenment to university student's self-education:First,university student’s self-education should regard people's theory of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as guidelines;Second,university student’s self-education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ethical cultivation;Third, university students should combine self-education with social work.Key words: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university students;

self-education

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千百年来的执意追求,是教育研究的一个永恒主题,是思想家和教育工作者思索和关注的焦点。从历史上看,从古希腊开始就有人在思考这个问题,马克思在吸取了前人的卓越思想的基础上,从哲学、政治经济学以 1

及科学社会主义的不同领域对人的全面发展作了广泛的研究,建立了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它是马克思学说的核心组成部分,对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影响深远,对大学生自身的作用不可忽视,当前这一理论对大学生自我教育提供了新的视角。

一、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一)马克思的人的本质观

要了解人的全面发展理论,首先要领会马克思对人的问题的根本看法或总的观点。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概括是在批判以费尔巴哈为代表的抽象的人的本质观的基础上完成的。马克思认为,人既是自然存在物,又是社会存在物,既有自然属性,又有社会属性。作为完整的个体的人,人是自然因素、社会因素和精神因素的统一,人的本质就是人的个性;作为类存在物,人的本质是自由自觉的活动,即实践活动,最集中的表现是生产劳动;作为社会存在物,“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1](P15)。马克思通过分析人的本质揭示出人的全面发展的涵义,所说的“人的全面发展”中的人,不是抽象的、孤立的人,而是现实的、具体的、社会中的个人,不是“某一个人”,而是“每一个人”、“任何人”。他在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基本原则和核心内容的共产主义学说中指出,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由此可见,马克思关注的核心是个人及其个性的自由发展。

(二)人的全面发展的涵义

理论界对“人的全面发展”的涵义的认识存在着很大的差异。马克思对人的全面发展的涵义曾作过丰富而详尽的论述,所谓人的全面发展就是“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2](P123)。在马克思看来,人的全面发展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涵义:

1.人的体力和智力全面发展

人的体力和智力是人的全面发展的主要内容,是个体生命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理和心理基础。人的任何内容和形式的活动,在实质上都是对潜蕴在生命体内的体力和智力的一般支出。体力是指人的各种“自然力”,也就是人的生理机能;智力是指精神方面诸能力的统一体,是以抽象逻辑思维能力为核心的一般的整体认知能力。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提到了劳动者自己的肉体的精神的能力;在《资本论》中指出劳动力或劳动能力是在人的身体即活动的人体中存在的,劳动力的发挥即劳动耗费人的一定量的肌肉、神经、脑等等,每个人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就是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马克思之所以将人的全面发展首先看作是人的体力和智力相结合的全面发展,正是针对资本主义社会人的片面发展而言的,体力和智力的分离导致了分工的出现,而分工直接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只有消灭旧式分工,将体力与智力统一于物质生产过程,根据社会的需要或自己的爱好,把不同的社会职能作为互相交替的活动方式,人才能获得全面的发展。

2.人的社会关系的高度丰富

人是社会的人,人总是在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中生活着,人的主体能动作用的发挥受制于他所生活的社会关系。社会关系是劳动实践活动的展开,“社会关系实际上决定着一个人能够发展到什么程度”[3](P295),同时,马克思还指出:“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他直接或间接进行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发展”[3](P551)。人类初期不发展的表现之一就是个人没有丰富的社会关系,在范围上主要囿于血缘和地缘关系,在内容上由于活动本身的不发展,社会关系呈现出简单贫乏的特征。人的主体能动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必然要求社会关系的高度丰富的发展,使人们突破个体、地域、民族和职业等对人的全面发展的限制,褪去外在的差异性而日益融合,在更广阔的交往中使人的能力得到更大的发展,使人不断丰富、充实和完善,日益个性化。交往是指人与人之间的物质和精神的变换过程,是社会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沟通,是人与人之间发生社会关系的一种中介,是人类特有的存在方式和活动方式,是人类活动的前提,也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前提。在个人劳动社会化的过程中,以物的交换为媒介,形成了最基本的生产关系,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人们活动范围的扩大,又形成了其他各种社会关系,如政治关系、法律关系、伦理关系等。

3.人的个性的全面发展

个性发展由潜能转化为现实的过程,也是一个无限性趋向有限性的自我提升、自我发展、自我超越的过程。作为社会的人,总是生活于特定社会关系中的理想世界中,人总是不断地向理想性迈进,理想性就是个性的潜能和现实、有限性和无限性的统一。个性的发展是无止境的,一旦达到某种理想,总是会产生和追求更高目标的新理想。马克思把人的个性发展作为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把人分为“有个性的个人”和“偶然的个人”。所谓“有个性的个人”是与社会关系、交往条件相适应,对社会关系有自主性的个人;所谓“偶然的个人”则是与社会关系、交往条件不相适应,对社会关系没有自主性,处于被奴役地位的个人。马克思认为:“有个性的个人与偶然的个人之间的差别,不仅是逻辑的差别,而且是历史的事实”[4](P78)。人的全面发展在个性发展方面的体现就是在劳动能力和社会关系发展的基础上,“有个性的个人”逐步代替“偶然的个人”的过程。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不仅意指“全面”,而且包含“自由、充分、和谐的发展”。全面发展是相对于片面发展而言的,是人的本质的全面展开和丰富;自由发展指的是作为目的人的个性的自由发展,是人作为主体自觉、自愿、自主的发展,“任何人都没有特定的活动范围,每个人都可以在任何部门内发展”,可以“随

我自己的心愿今天干这事,明天干那事”[5](P319-320);充分发展是指人自身的潜能的充分发展,是人们全面、自由发展的程度问题;和谐发展是个人的社会关系的和谐发展,指个人与人类、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他人以及个人自身内部各方面的关系的协调和优化,在“每一个人的发展”内部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

(三)人的全面发展的条件

1.人的全面发展,不仅要以高度发展的生产力为基础,而且取决于高度发展的生产关系。

马克思认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二者是社会的个人发展的不同方面”[6](P219),造成工人片面的、畸形的发展,生产力是根本原因,而生产关系则是直接原因。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物质前提,也是人的全面发展的物质前提,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意味着劳动生产率得到极大的提高,从而缩短了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增加了自由时间。人的发展领域包括劳动时间和自由时间两个方面,劳动时间创造了人类才能发展的所必须的物质财富,而自由时间是人的先天和后天的各种才能、志趣、道德和审美能力充分发展的又一个广阔领域,正如马克思所说

(P225)[6]“节约劳动时间等于增加自由时间,即增加使个人得到充分发展的时间”。

针对资本主义社会劳动的异化和人的片面畸形发展,马克思指出必须坚决废除私有制,实现生产资料的社会占有,建立起自由人的“联合体”,使社会全体成员得到全面发展。

2.人的全面发展要通过一定的教育或训练来实现。

马克思认为:“要改变一般人的本性,使他获得一定的劳动技能和技巧,成为发达的和专门的劳动者,就要有一定的教育或训练” [7](P195)。教育是社会传递知识的一种手段,是培养人、提高人的素质的一种社会现象,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马克思以其锐敏的洞察力发现并揭示出,教育“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 [7](P530)。

二、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对大学生自我教育的启示

培养和造就适应社会进步需要的全面发展的人,关键在于人类的自我教育,特别是大学生的自我教育。人类社会的每个时代,只有通过一代一代的自我教育,才能不断地克服自身的局限性,使人的个性得以张扬,使人的潜能得以转化为现实的才能,最终实现全面发展。笔者认为,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对大学生自我教育的有以下启示。

(一)大学生自我教育要以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指导

大学生的自我教育是指大学生在一定外在因素的影响和作用下,通过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反思、自我修养以达到自我完善的一系列思想矛盾的运动过程。[8]苏联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教育与自我教育》的书中说,只有促进自

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在对个人教育中,自我教育是起主导作用的方法之一。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教育的目的就是达到不教育。要实现高等教育的目标,绝不能单纯依靠“灌输”的教育方式,还必须调动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大学生的自我教育来实现。

一般说来,大学生自我教育包含以下的内容:第一,身体素质方面,主要是指人的身体健康的程度,是大学生生存发展的基本生理条件;第二,心理素质方面,主要是指人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心理特征,主要表现在人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情感、意志以及能力、气质、性格等;第三,智能素质方面,包括人的文化知识水平、思维方式和能力结构等;第四,思想道德素质方面,主要包括思想素质和道德素质两部分,思想素质包括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等,道德素质则包括道德意识和道德品质等。大学生自我教育的内容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各部分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淋漓尽致地体现了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当代大学生如何展开自我教育,取得良好的成绩提供了正确的指导方向和有效的措施。在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过程中,只有以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指导,才能真正地让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所需要的“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的人才,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大学生自我教育要注重道德的培养

马克思以系统论的整体思维方式界定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对德育是以否定的方式而不是肯定的方式提出问题的,通过否定资产阶级学校德育来肯定共产主义道德教育,这体现着马克思对无产阶级德育的高度重视。

大学生自我教育作为相对独立的德育机制,有其独特的运行机制。在大学生自我教育的过程中,道德的培养占首要地位,大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关键在于自我选择和自我教育,最终需要自我教育来实现,同时,自我教育的程度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道德品质水平。道德素质是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道德水平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高尚的道德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重要力量。一名合格的大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道德情操和道德修养,能够自觉遵守道德规范,进行道德自律,这是大学生适应社会的基本要求,是大学生自我发展和完善的客观需要,也是大学生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然要求。道德的构建需要有一个丰富的知识背景作为支撑,否则就是沙上建塔。我们所要构建的共产主义道德是科学的、正确的,知识的力量就是道德构建的力量。一个人的知识越丰富,他对道德的“悟性”就越高,自我教育的效果就越好。因此,大学生自我教育过程中,一方面要善于学习广博的知识,另一方面要注重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提高道德水平。

(三)大学生自我教育要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教育与生产劳动的结合问题,是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一个重要问题。

教育和社会实践是有着密切联系的,大学生自我教育也应该与社会实践密切结合起来。自我教育理论需要通过社会实践来证明,而社会实践又促进了自我教育的发展。大学生自我教育与社会实践的结合表现在以下方面:

1.大学生利用第二课堂,提高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

所谓第二课堂是指教学计划所规定的教学活动之外的各种有意义的课外活动,包括政治的、学术的、知识性的、公益性活动等。大学的环境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适宜自我教育发展的良好土壤,尤其是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更是大学生自我教育的自由天地。大学生实现自我教育,必须尽量拓展自己的交往范围和活动空间,通过参加各种有益的文体活动、社团活动、科研学术活动、竞赛选拔活动等,在参与、组织、设计和管理中拓宽自己的视野,锻炼和培养自我教育的能力,提高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大学生不要害怕这类活动,更不要害怕自己的缺点和不足的暴露,要积极、主动参与,在参与中比较,认识和发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并虚心向他人学习。大学生在第二课堂中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以自己的兴趣为出发点,把“剩余精力”用在扩大视野和陶冶情操上,从而发展自我调节、自我激励、自我控制、自我陶冶,以达到自我教育的目标。

2.大学生积极参加体力劳动,加强自我教育

劳动是改造人的世界观的重要途径。大学生可以走出校门,走向工厂、农村,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通过劳动,大学生既能体会到劳动人民的朴素感情,又可以看到自己的劳动对社会的意义,增强劳动观念,同时可以了解一些民情、国情,获得改革开放现实成果的动态教育,懂得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大学生在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劳动中真正认识到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变革社会的决定力量,深切体会到“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自己往往是幼稚可笑”道理,从而实现正确认识自我,加强自我教育,增强社会责任感。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8]凌惜勤.大学生的自我教育及其启发和引导[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1994,(S1)

第三篇:国外行政听证制度理论及对我国的启示

国外行政听证制度理论及对我国的启示

● 郭慧珍

[摘 要]我国的行政听证制度直接源于对外国有益的行政法制度的借鉴和运用,并且在我国的发展时间也不长,因此无论是在立法、理论研究还是具体制度设计上均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本文拟在对国外行政听证制度的适用范围、听证主持人的选任和享有的权力及听证笔录的效力等方面作理论比较,并在此基础上得出对完善我国行政决策听证制度的启示。

[正文] 听证作为公民参与行政的重要制度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行政程序法的核心内容。听证制度所要求和体现的精神是:通过公开、合理的程序形式将行政行为建立在合法适当的基础上,避免行政行为给相对人带来不利或不公正的影响,从而实现行政公平、公正等价值目标。

一、行政听证制度概述

‚听证‛本意为诉讼上应听取双方当事人意见的制度,它源于英美普通法上自然正义观念之听取两方面意见的法理,最初仅用于司法权的行使,作为司法审判活动的必经程序,称之为‚司法听证‛。后来,随着司法听证的广泛应用和不断发展而移植到立法方面,形成了立法听证制度。20世纪初伴随着政府行政权的不断扩张,对公民的个人权利构成了严重威胁,于是听证被广泛应用于行政领域,形成了行政听证制度。

所谓行政听证制度,是指行政机关在行使行政权,做出影响行政相对王玟当事人的权利义务的决定前,就有关的事实和法律问题听取利害关系人意见的程序性法律制度。在行政程序法中,听证有三重涵义:其一,听证是行政相对方的一项重要行政权利,其二,听证是项具体的行政活动程序,其三,听证是现代行政程序法的项重要的法律制度。听证的根木性质是公民运用这些程序上的参与权利,抵制行政机关的违法或不当行政行为,是公民享有的一种权利。

行政听证制度虽然是一种法律制度,但把行政听证制度与行政决策行为结合起来有重大的意义。它是行政民主的必然要求,是行政法治的基本内涵,是在建设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职能转变的必然趋势。目前,听证制度在定程度上正成为社会各界参与政府的行政决策、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实现政府依法决策的一个平台。

自从1996年《行政处罚法》中作出有关行政听证的规定后,‚听证‛这一‚舶来品‛很快在我国行政机关诸多领域得以推广。然而,由于我国实行听证制度的时间不长,与发达国家相比,无论是在立法、理论研究还是在具体制度的设计上均有许多不尽完善的地方。在当前的行政决策中,尤其是价格决策听证中也存在许多问题,因此有必要学习借鉴国外行政听证制度的有益理论。

二、国外行政听证制度理论 l、听证制度的概念和分类

听证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有学者认为英美法系国家对听证概念的理解基本是广义的,而大陆法系国家对听证概念的理解基本是狭义的。

在美国,‚听证‛是指‚听取利害关系人的意见‛,它分为正式听证和非正式听证两种。正式听证又称审判型听证,是指当事人一方有权对另一方所提的证据发表意见,进行口头辩论和质证,而行政机关必须根据听证笔录做出决定的程序。非正式听证是指行政机关在制定法规或作出行政裁决叫,只需给予当事人口头或书面陈述意见的机会,以供行政机关参考,行政机关不须基于记录做出决定。正式听证中的当事人享有完整的听证权利(包括七项),但在大多数情况下,听证程序有较大灵活性,不要求固定形式,当事人有得到通知及提出辩护的权利是必备的,其他条件则不定齐备。行政机关叫以采取从审判式听证到非正式的会谈等二十多种听证形式。相比正式听证,非正式听证具有成本低、灵活性强、效率高的特点。

依1993年日本《行政程序法》的规定听汪是指行政机关在为不利益处分时对法律规定的情形,依正式听证会的方式给予该不利益处分相对方陈述意见之机会的制。采用狭义听证的国家,行政机听取当事人意见的方式除听证外,还有其它形式。日本将行政机关听取当事人意见的形式分别规定了‚听证‛、‚公听会‛、‚辨明机会的赋予及其它形式。

2听证制度的适用范围

国外听证制度的适用范围具有三个特点:一是范围较广,一般不加太多限制;二是主要适用于对相对人不利的利益处分,三是在有些国家,听证不仅适用于具体处分行为_而且还广泛适用于制定法规等抽象行为。美国的听证制度不仅广泛适用于政府行政的各种决策过程,而且也适用于国会的许多立法决策过程。当然有些事项由于本身的性质,或就行政机关的任务而言,不需要或不宜举行听证,美国在《联邦行政程序法》第554条中对不适用听证的情形作了规定。但是,由于听证适用范围的大小关系到公民参政议政的程度,所以在80年代后期,美国政法学界人士纷纷土张应该扩大听证的范围。例如,美国法学协会第二号决议案就建议扩大制定法规时公众参与的机会,而缩小免除听证的范围,即使是通常被视为小能听证的国防、外交决策也应严格限制在确属机密事项的范围之内。

在日本,根据〈行政程序法》的规定,听证的适用范围是从法定听证、任意听证和不适用听证的情况这三方面来限定的。该法13条第2款规定了适用听证的不利益处分的情形拟为撤销许可等不利益处分时,将为剥夺相对人资格或不利益之处分时,相对人为法人刊,命其解任职员之不利益处分命其解任从事相对人业务者不利益处分或命其将其会员名之不利益处分。对于这些情形行政机关必须进行听证、作法定听证。在上述情形之外,行政机关为其他不利益处分时,如果认为有必要进行听证时可以听证,称作任意听证。

虽然各国对听证范围都是有限制的,但目前世界各国的听证适用范同在兼顾公正与效率的前提下都在不断扩大。

3听证笔录的法律效力

听证笔录是指听证主持人在听证过程中对调查取证人员、案件当事人陈述的意见和提供的证据所作的一种书面记载,是对整个听证过程的客观记录.听证笔录在听证程序乃至整个行政程序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听证制度的价值能否实现,相当程度上取决于对听证笔录的效力认定。

美国的《联邦行政程序法》规定,‚证言的记录、证物连同裁决程序中提出的全部文书和申请书,构成行政机关作出裁决的唯一案卷。‛‚除非考虑了全部案卷或其中为当事人所引用的部分,并且符合和得到可靠的、有证明力的和实质性的证据的支持,不得作出裁定.这即为案卷排他性制度‛’.德国《行政程序法》第69条规定,行政机关对行政程序的所有法进行全面判断后作出决定。正式程序结束后的行政行为应以书面作出,书面说明理由并送达参与人。

听证笔录的法律效如何从其对行政决定产生何种影响,从世界各国看主要表现为两种模式:一种是听证笔录对行政决定具有—定的约束力,行政机关应斟酌听证笔录作出行政决定,但行政机关不是必须以听证笔录为根据,只有法律明确规定以听证笔录为根据的,行政机关才必须以听证记录为根据。如德国、韩国、日本等国。另一种是听证笔录是行政机关作出决定的唯一依据,以美国为代表。

4.听证主持人的选任方式及享有的权力

听证主持人是负责听证程序的具体运作、调节、控制并作出听证决策的相对独立的人。听证主持人是整个听证程序的核心人物,听证主持人的选任方式和权力大小都会影响听证的质量,决定听证程序的公正与否。因此各国纷纷建立听证主持人制度,以规范听证主持人的行为。

各国关于听证主持人的选任方式大致有两种:行政法官制和行政机关首长或指定的人员担任。而后者在不同的国家义有不同的做法。美国实行的是行政法官制度。根据《联邦行政程序法》规定,行政法官在法律上具有相对独立性,行政机关无权自由任命行政法官,只能根据工作的需要从文官事务委员会所确认的合格人选中选择任命。行政法官没有试用期,每个行政法官轮流主挣听证,不能执行与听证工作不相容的职务。而日本的听证主持人是行政机关指定主持听证的职员或其他由政令规定主持听证的人。

此外,为了保证听证的顺利进行,各国都规定了听证主持人在听证中所享有的权力。如美国《联邦行政程序法》第556条第3款第8项规定,行政法官有‚作出初步决定或建议决定“的权力。如果没有人上诉或复议,初步决定则成为最终决定,而不必由行政长官决定。与美国不同,德国《联邦行政程序法》第69条第l项则规定:‚官署应斟酌全部程序结果,决定之。”在这里听证主持人只享有组织听证的权力,而没有决定权力。

三、对完善我国行政决策听证制度的启示 1.扩大行政决策听证制度的适用范围

行政决策听证的适用范围在我国由单行法规定,目前主要适用于行政立法、政府的定价行为、城市规划等领域,范围狭窄。

我们应该借鉴世界各国在兼顾公正与效率的前提下扩大听证适用范围的经验,拓宽公民参与的渠道,促进行政决策的民主化和法制化,从而维护人民的利益。具体到如何扩大我国行政决策听证的适用范围,就是法律应明确规定无须听证的行政决策,而在原则上重大决策一律听证,以维护广大社会公众和各力‘利益群体对行政决策的有效参与。英国行政法学家韦德认为,行政听证的例外越少越好,授予这种权利不会有什么害处。’我们有必要将价格听证的适用范围扩大到所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商品服务的政府定价、政府指导价上,另外部分政府收费也应列入听证范围。我国好多地方好多领域都存在乱收费的现象,直接影响着相对力的利益,它符合《价格法》调整对象的特征,理应列入听证的适用范围。

2.完善听证主持人制度

根据《价格法》的规定,我国的价格听证一般由价格主管机关组织,听证主持人也是价格主管机关的官员。由掌控价格管制权的部门来组织、主持听证,显然有失公正性,有自己当自己案件的法官之嫌,听证会也不口J。能对行政决策产生任何实质性的影响,甚至会使公众对流于形式的听证会产生排斥情绪。

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借鉴美国行政法官的集中使用制度,建立一支相对独立的、稳定的、高素质的专业化听证主持人队伍。通过全国统—考试取得听证土持人资格证书,然后与其所在的行政机构脱钩,使他们具有独立地位。对听证主持人集中统—管理,根据听证事件的具体要求统—选派主持人。有些听证会的主持不应只限定为一人,特别是在价格听证中最好以听证委员会或听证协调小组的形式出现,包括由政府物价部门、行业主管部门、工商行政部门、相关领域专家、资深学者、消费者代表等组成这样才能使行政决策更加具有合理性、合法性和科学性。另外,还应赋予主持人明确的权责,这是其相对独立地位的表现,也是能否充分发挥作用的关键。在我国的行政决策听证中应赋予听证主持人一定的决定建议权和对行政决定行为和实际执行情况的监督权。这样可以为行政决定人作出公正合理的决定节约大最的时间,提高行政效率。

3.明确听证笔录的法律效力

2004年7月1日正式实施的《行政许可法》规定了听证应当制作笔录,听汪笔录应当交听证参加人确认无误后签字或者盖章。行政机关应当根据笔录,作出行政许可决定。这解决了一直困扰我们的听证笔录在行政决定中的效力虚臵问题,也是立法上的一个很大的进步,大大提高了听证的实效,有利于做出公正、科学的行政行为。

但行政许可法对行政机关不按照听证笔录做出行政决定的效力未作规定这就不能排除行政机关将未经听证的材料作为决策的依据,为听证走过场开了方便之门。这不能不说是一个不足。我们应该借鉴美国的案卷排他性原则,听证笔录是行政机关做出行政决定的唯一依据,这是现代听证制度的本质要求,是现代听汪的题中应有之义。在实际操作中适用案卷排他性原则,一定程度上可以保留有例外,但总体上应把听汪笔录作为做出行政决定的唯一依据,否则会使当事人申诉及辩护失去应有的价值,使整个听证程序流于形式。

第四篇:多元智能理论及研究现状

多元智能理论及研究现状

一、多元智能理论

1983年,美国心理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在其专著《智能的结构》中,对智力进行了重新阐述。他认为,智力除传统的语言和数学智能外,还包含节奏、空间、动觉、自省、交流等七种智能,它是基于特定的社会及文化环境价值标准,个体用于解决自身遇到的问题,或创造出有效产品时所必需的能力。每个人都具有不同的智力,智力通常是以复杂的方式进行组合运作的,这是对于传统的“一元理论”的挑战。多元智能理论的提出及发展,为我国传统教育注入了活力,也为我国教育实践改革提供了契机。

二、多元智能理论研究现状

多元智能理论对我国传统教育产生了深刻影响。相关研究如下:

1.课程改革

多元智能理论对新一轮课程评价的改革具有积极的影响,这不仅表现在对新课程改革评价体系的理论构建上,还体现为对其评价标准、原则和方法的完善上。

2004年,福格蒂等在《多元智能与课程整合》中阐述了多元智能和跨学科课程整合的基本理论,探讨了实施跨学科课程整合的方法策略与课堂案例,对于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建立有意义的教育和评价方式具有重要意义。霍力岩在《多元智力理论与多元智力课程研究》中对多元智力理论与多元智力课程做了较深入的研究。谢世谦则在《多元智能理论对新课程改革的启示》中指出,课程评价在注重学生学业成绩的同时,更要关注学生各方面的潜能发展,这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有着异曲同工之处。

2.教学改革

与传统的一元论智力观不同,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智力是多元的,它是多种不同智能在不同人身上的特殊组合,受个体所属社会文化的影响具有独特性。这一新的智能观对我国教学观念的变革产生了很大影响。

钟祖荣等主编的《多元智能理论解读》一书在对多元智能理论进行深入细致分析的基础上,着重论述了多元智能理论对教育观念变革的影响。Linda Campbell等在《多元智能教与学的策略》书中,将多元智力理论运用到中小学教学实践中,为教师的教学活动提供了新的视角。而在《多元智能理论在教学中的运用》中,为拓展教师的思维,林宪生详细阐述了多元智能理论在中小学各学科中的应用。托马斯?阿姆斯特则在《课堂中的多元智能――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一书中总结了许多教学案例,为中小学教师将多元智能运用到教学实践的各个领域提供了有益的启示。而柏灵则在《多元智能理论影响下的教学基本观》中,从多方面探讨了多元智能理论教学观对教学的影响。

3.智力评价

2004年,贝兰卡在《多元智能与多元评价――运用评价促进学生发展》一书中,以多元智能理论和真实性评价为依据,就如何为每一种智能设计特定的表现标准以及如何将之应用于课堂教学中进行了深入探讨,提供了教学范例与评价工具,对教育教学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戴维?拉齐尔在《多元智能与量规评价》中,比较、分析了量规评价与传统评价的不同。传统的评价,以纸笔为主要形式、侧重于考查语言与数理逻辑智能,而运用多元智能理论的量规评价,则全面反映了学生不同智能、不同程度的表现水平,有助于师生运用智能的各个方面来深化其对于课程的理解。

4.差异教学

多元智能理论提出了全新的智能观:个体身上至少同时存在着九种相对独立的智能。多元智能理论尊重差异的学生观、以个人为中心的学校观、个性化的课程观、多样化的教学观、多元化情境化的评价观等深刻体现了个性化教育的理念,为我国当代的个性化教育提供了重要启示。

汤姆林森在《多元能力课堂中的差异教学》中,阐释了多元能力课堂,论述了针对不同年级、不同学科,教师如何关注并依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如不同秉性、不同兴趣爱好、不同能力层次等来开展差异教学,使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以及教学效果符合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以促进学生的成长。书中大量的差异教学策略与案例,对于启发和提高有效教学亦颇有帮助。张敏、刘?f波编著的《多元智能案例研究:学生、教师和学校》,则通过50个教学案例来阐述多元智能理论是如何影响和改变实验学校校长、教师和学生生活的。

此外,多元智能理论提高了教师水平,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为我国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提供了契机。

三、若干思考

多元智能理论在我国教育改革实践中广泛应用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对此,不少学者进行了反思与总结。2007年,霍力岩在《重新审视多元智力:理论与实践的再思考》中,对多元智力理论进行了整体性的再思考,分析了该理论对我国基础教育的启示,为多元智力理论的研究者、学习者与实践者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启发和反思。他与赵清梅在《多元智力评价的理论与实践》中,分析了多元智能理念具有情境、发展、多元及独特性特点,就“多元智力化评价与我国基础教育评价改革”等问题进行了阐述。总之,多元智能理论之所以在我们的教育实践中受到追捧,有其特定的时代背景,因为它既契合我们重视差异教育与多元发展的后现代精神,又关注到了我国当前教育中较为忽视的一些重要层面。

参考文献:

刘奇慧.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研究性学习评价模式[D].扬州大学,2011.编辑薛直艳

第五篇:《金属腐蚀理论及腐蚀控制》

《金属腐蚀理论及腐蚀控制》

(跟着剑哥走,有肉吃。)

习题解答

第一

1.根据表1中所列数据分别计算碳钢和铝两种材料在试验介质中的失重腐蚀速度V-

和年腐蚀深度Vp,并进行比较,说明两种腐蚀速度表示方法的差别。

表1

碳钢和铝在硝酸中的腐蚀试验数据

30%

HNO3,25°C

试样材料

矩形薄板试样尺寸(mm)

20´40´3

30´40´5

腐蚀前重W0(g)

18.7153

16.1820

浸泡时间t

(hr)

腐蚀后重W1(g)

18.6739

16.1347

解:由题意得:

(1)对碳钢在30%HNO3(25℃)中有:

Vˉ=△Wˉ/st

=(18.7153-18.6739)/45×2×(20×40+20×3+40×30)×0.000001

=0.4694g/

m∙h

又有d=m/v=18.7154/20×40×0.003=7.798g/cm2∙h

Vp=8.76Vˉ/d=8.76×0.4694/7.798=0.53mm/y

对铝在30%HNO3(25℃)中有:

Vˉ=△Wˉ铝/st

=(16.1820-16.1347)/2×(30×40+30×5+40×5)×45×10-6

=0.3391g/㎡∙h

d=m铝/v=16.1820/30×40×5×0.001=2.697g/cm3

说明:碳钢的Vˉ比铝大,而Vp比铝小,因为铝的密度比碳钢小。

(2)对不锈钢在20%HNO3(25℃)有:

表面积S=2π×+2π×0.015×0.004=0.00179

m2

Vˉ=△Wˉ/st=(22.3367-22.2743)/0.00179×400=0.08715

g/

m2∙h

试样体积为:V=π×1.52×0.4=2.827

cm3

d=W/V=22.3367/2.827=7.901

g/cm3

Vp=8.76Vˉ/d=8.76×0.08715/7.901=0.097mm/y

对铝有:表面积S=2π×+2π×0.02×0.005=0.00314

m2

Vˉ=△Wˉ/st=(16.9646-16.9151)/0.00314×20=0.7882

g/

m2∙h

试样体积为:V=π××0.5=6.28

cm3

d=W/V=16.9646/6.28=2.701

g/cm3

Vp=8.76Vˉ/d=8.76×0.7882/2.701=2.56mm/y

试样在98%

HNO3(85℃)时有:

对不锈钢:Vˉ=△Wˉ/st

=(22.3367-22.2906)/0.00179×2=12.8771

g/

m2∙h

Vp=8.76Vˉ/d=8.76×12.8771/7.901=14.28mm/y

对铝:Vˉ=△Wˉ/st=(16.9646-16.9250)/0.00314×40=0.3153g/

m2∙h

Vp=8.76Vˉ/d=8.76×0.3153/2.701=1.02mm/y

说明:硝酸浓度温度对不锈钢和铝的腐蚀速度具有相反的影响。

3.镁在0.5mol/L

NaCl

溶液中浸泡100小时,共放出氢气330cm3。试验温度25°C,压力760mmHg;试样尺寸为20´20´0.5

(mm)的薄板。计算镁试样的失重腐蚀速度Vp。(在25°C时水的饱和蒸汽压为23.8mmHg)

解:由题意得:该试样的表面积为:

S=2×(20×20+20×0.5+20×0.5)×=840×

m2

压力P=760mmHg-23.8

mmHg

=736.2

mmHg=98151.9Pa

根据PV=nRT

则有放出的氢气的物质的量为:

n=PV/RT=98151.9×330×/8.315×(25+273.15)=0.01307mol

又根据Mg

—>

Mg腐蚀的量为n(Mg)=0.01307mol

所以:Vˉ=nM(Mg)/St=0.01307×24.3050/840××100=3.7817

g/

m2∙h

查表得:dMg=1.74

g/cm3

有:

Vp=8.76Vˉ/d=8.76×3.7817/1.74=19.04mm/y

4.表面积4cm2的铁试样,浸泡在5%盐酸溶液中,测出腐蚀电流为Icor

=

0.55mA。计算铁试样的腐蚀速度V-

和Vp。

解:由题意得:

根据Vˉ=A/nF=icor可知

Vˉ=(A/nF)Icor/s

=55.845×0.55×0.001/2×26.8×4×0.0001=1.4326g/

m2∙h

查表得d(Fe)=7.8g/

cm3

Vp=8.76Vˉ/d=8.76×1.4326/7.8=1.61mm/y

即铁试样的腐蚀速度Vˉ=1.4326

g/㎡*h

Vp=1.61mm/y

第二

1.将铜片和锌片插在3%NaCl

溶液中,测得铜片和锌片未接通时的电位分别为

+0.05V和

–0.83V。当用导线通过电流表把铜片和锌片接通,原电池开始工作,电流表指示的稳定电流为0.15mA。已知电路的欧姆电阻为200W。

(1)

原电池工作后阳极和阴极的电位差Ec

Ea

=?

(2)

阳极极化值

DEa与阴极极化值DEc的绝对值之和

DEa

+

½DEc

½等于多少?

(3)

如果阳极和阴极都不极化,电流表指示应为多少?

(4)

如果使用零电阻电流表,且溶液电阻可以忽略不计,那么电流达到稳态后,阳极与阴极的电位差Ec

Ea、阳极极化值与阴极极化值的绝对值之和

DEa

+

½DEc

½等于多少?电流表的指示又为多少?

解:由题意得:

(1):根据Ec-Ea=IR

则有:Ec-Ea=IR=0.51mA×200欧=30mV=0.03V

即原电池工作后阳极和阴极的电压差Ec-Ea=0.03V

(2):△Ea=Ea-Eoa

|△Ec|=Eoc-Ec

△Ea+|△Ec|=Ea-Eoa+Eoc-Ec=(Eoc-Eoa)-(Ec-Ea)

=0.05+0.83-0.03=0.85V

即阳极极化值△Ea与阴极极化值△Ec的绝对值之和为0.85V。

(3):如果阳极和阴极都不极化,则有Pc=0,Pa=0

Icor=(Eoc-Eoa)/R=(0.05+0.83)/200=0.0044A=4.4mA

即电流表指示应为4.4mA。

(4):当使用零电阻电流表时有,阳极与阴极的电位差

Ec=Ea,则有:电位差Ec-Ea=0

由(2)知:△Ea+|△Ec|=(Ea-Ec)-(Eoa-Eoc)=0-(-0.83-0.5)=0.88V

Pc+Pa=(Eoc-Ec+Ea-Eoa)/

Icor=(0.88-0.03)/0.15×=5666.7Ω

I=(Eoc-Eoa)/

(Pc+Pa)=(0.05+0.83)/5666.7=0.000155A

2.某腐蚀体系的参数为:

E

0a

=

-0.4V,E0c

=

0.8V,Ecor

=

-0.2V。当R

=

0时,Icor

=

10mA,该腐蚀电池属于什么控制类型?如果欧姆电阻R

=

90W,那么I¢cor

=?

腐蚀电池又属于什么控制类型?

解:由题可知:当R=0时有:

Icor=(Eoc-Eoa)/

(Pc+Pa)

Pc+Pa=(Eoc-Eoa)/

Icor=(0.8+0.4)/10×=120Ω

Pc=(Eoc-Ec)/

Icor=(0.8+0.2)/10×=100Ω

则有

Pa=120-100=20Ω

因为Pc>>Pa,所以该电池属于阳极极化控制。

当欧姆电阻R=90Ω时有:

=(Eoc-Eoa)/(Pc+Pa+R)=(0.8+0.4)/(120+90)=5.71mA

因为R与Pc接近,所以该腐蚀电池为欧姆电阻和阳极极化共同控制。

第三

1.在下列情况下,氧电极反应的平衡电位如何变化:

(1)

温度升高10°C

(取Po2

=1atm,pH

=

7)。

(2)

氧压力增大到原来的10倍

(温度25°C)。

(3)

溶液pH值下降1单位

(温度25°C)。

解:在中性溶液中,阴极的反应为:O2+2H2O+4=4OH-

其平衡位则为Ee=E0(OH-/O2)+㏑(Po2/-)

(1)

当温度升高10℃后有:

Ee

=

E0(OH-/O2)+×㏑(Po2/-)

=E+㏑(Po2/)+

㏑Po2/-

则平衡电位变化量△Ee1=

Ee’-

Ee=㏑(Po2/-)

=㏑Po2-㏑-

又因㏑=2.3lg,则有lg=pH-14

所以:△Ee1=10×8.314/(4×96500)

×

㏑Po2-10×8.314/(4×96500)×4×2.3×(7-14)

=0+0.01387=0.0139V>0

即:温度升高10℃后平衡电位正移0.0139V。

(2)

当氧压力增加到原来的10倍时

=E+㏑(10Po2/)=E+ln10+㏑(Po2/-)

△E2=

Ee’’-Ee

=ln10

=(8.314×298.15)/(4×96500)×2.3

=0.0148V>0

即氧压力增大到原来的10倍时有氧电极平衡电位正移0.0148V

(3)

当溶液pH值下降1时有

=E+㏑(Po2/-)=E+ln

Po2-㏑-

ΔE3=

Ee’’’-Ee=E+ln

Po2-㏑-(E+ln

Po2-㏑)

=2.3(-14)+2.3(pH-14)

=×2.3==0.0591V>0

即pH值下降1个单位,氧电压反应平衡电位正移0.0591V。

2.将铁置于饱和空气的碱溶液(pH

=

10)中,按阳极反应为

(1)

Fe

+

Fe2+

+

2e

(2)

Fe

+

2OH-

=

Fe(OH)2

+

2e

计算腐蚀倾向,二者是否相同?为什么?

解:在pH=10的碱溶液中,去极化还原反应为:

O2+2H2O+4=4

Ee=E0(OH-/O2)+㏑(Po2/-)

=0.401+lg(0.21/)

=0.627V

(1)

当阳极反应为Fe=+2

有+2=Fe(OH)2↓

查得Ksp

Fe(OH)2=1.87×

a()=Ksp

Fe(OH)/a=1.87×/

=1.87×mol/L

由:Fe=+2

又有Eea=

-0.440+0.02955lg

a()

=

-0.440+0.02955lg1.8×

=

-0.639V

(2)当阳极反应为

Fe+2=Fe(OH)2+2

查表有=-0.875V

[OH]=

mol/L

Ee=E0

+㏑(1/a)

=

-0.875+(8.315×298.15)/(2×96500)×2×2.3lg

=

-0.639V

综上则有两种计算所得结果相同,即二者的腐蚀倾向一样。

3.将两根铜棒分别浸于0.01mol/L

CuSO4溶液和0.5mol/L

CuSO4溶液,组成一个金属离子浓差电池。

(1)

哪一根铜棒是阳极,哪一根铜棒是阴极?

(2)

写出阳极反应和阴极反应,计算其平衡电位。

该金属离子浓差电池的腐蚀倾向是多少伏?

解:(1)铜棒在0.01

mol/LCuSO4溶液中时有:Cu=+2

查表得:γ()=0.41

又根据=E0+㏑a()

=0.337+lg(0.01×0.41)=0.266V

当铜棒在0.5mol/LCuSO4溶液中时有:γ()=0.0668

=

E0+㏑a()’

=0.337+lg(0.5×0.0668)

=0.293V

因为<,即铜在0.01

mol/LCuSO4溶液中的电位比在0.5mol/LCuSO4溶液中电位低。故有铜在0.01

mol/LCuSO4溶液中作阳极,而在0.5mol/LCuSO4溶液中的铜棒作阴极。

(2)阳极反应:Cu=+2

其平衡电位Eea=0.266V

阴极反应+2=Cu,其平衡电位=0.293V

(3)Eec=

=0.293V

而Eea==

0.266V

有腐蚀倾向Eec-Eea=0.293-0.266=0.027V=27mV

即该金属离子浓差电池的腐蚀倾向是27mV

第四章

1.表面积为20cm2的铁样品浸泡在PH=1的除氧酸溶液中,经过50h试验,测得了铁样品的损失质量为0.1g,已知在铁的表面上析氧反应符合Tafel公式η=-0.64-0.125lg|i|,η的单位为V,i的单位为A/cm2,试计算:

(1)

样品厚度的减少△h(mm);

(2)

铁电流的腐蚀电流密度icor(A/m2);

(3)

铁试样的腐蚀电位Ecor。

解:(1)

根据失重腐蚀V-

=

∴Vp=8.76=8.76×1/7.8=1.12

mm/y

∴有△h=Vp.t=1.12×50/(365×24)=0.0064mm

即样品的厚度加少量为0.0064mm

(2)根据可知有:

=

阴极反应

2H++2e=H2

当pH=1时其平衡电位

Eec=-0.0591pH=

-0.0591×1=

-0.059

(V)

在腐蚀电位下,阴极反应过电位:

hc

=

Ecor

Eec

=

-0.64

0.125

lg│icor│

(V)

所以Ecor

=

-0.64

0.125

lg│icor│

+

Eec

=

-0.64

0.125×(lg0.9606×10-4)–0.059

=

-0.707V

(vs

SHE)

=

-0.707V

–0.242

=

0.949

(vs

SCE)

2.海水中的含氧量为3.2mg/L,求一年中锌的消耗量?(氧的扩散层厚度为,扩散系数为D=1.9×10-5

cm2

/s,Zn的原子量为65.4)。

解:由题知有:

在海水中阴极反应为:O2+2H2O+4e=4OH-

在稳定条件时有:|ic|=Nf||=nFD

当减小到零时有|

ic

|=id=nFD

=4×26.8A.h/mol×1.9×10-5

cm2/s×

=

[4×26.8×1.9×10-5×3.2×10-3/(32×10-4)]×3600×10×10-3

=0.7332A/m2

∴icor=id=0.7332A/m2

查表得dZn=7.1g/cm3

Zn-2e=Zn2+

∴有腐蚀深度Vp=8.76

失重腐蚀速度:V-=

对如下两个电极系统:

(a)

Hg—0.1mol/L

HCl

(b)

Pt—1mol/L

H2SO4

分别进行阴极极化,测量数据列于表1。要求:

(1)

分别画出在汞电极上和铂电极上析氢反应的阴极极化过电位曲线。

(2)图上求Tafel斜率bc和交换电流密度i0。

(3)为了使电位偏离平衡电位

+10mV,需要通入多大的外加极化电流(取n

=

1)?

比较两个电极的极化性能。

表1

阴极极化实验数据

(25°C)

极化电流密度½ic½

极化电位E

(V,vs

SCE)

(A/m2)

Hg电极

Pt电极

5×103

-0.5370

2.5×103

-0.4991

-1.6164

-0.4511

5×102

-1.5780

-0.4040

-1.5085

-0.3362

-1.3815

-1.2665

解:(1)对于Hg电极有:阴极反应:2H++2e-=H2

有Y=0.796

∴Eec=

当|ic|=

A/㎡

即lg|ic|=3时有

同理有:当|ic|=A/㎡时,lg|ic|=2.7时有:

当|ic|=时,lg|ic|=2,当|ic|=10时,lg|ic|=1,当|ic|=1时,lg|ic|=0,对于Pt电极有:2H++2e=H2,当H2SO4

为1mol/L时Y=0.13

∴Eec=

当|ic|=5×103A/㎡

即lg|ic|=3时有:

当|ic|=5×103时,lg|ic|=3.4,当|ic|=103时,lg|ic|=3,当|ic|=时,lg|ic|=2.7,当|ic|=时,lg|ic|=2,极化曲线如下:

(2)

由图知直线斜率即为Tafel斜率bc,截距为氢过电位a。

①对于Hg-0.1mol/LHCl有:

斜率

∴Tafel斜率bc=-=0.117V

当|ic|取1时有=

-0.961V,即氢过电位a=

-0.961V

∴由塔菲尔公式:,得:

-0.961=

0.117lg

i0

则:lg

i0

=-7.265

即i0

=5.4×10-8

A/m2

②对于Pt-1mol/L

H2SO4

有:

斜率

∴Tafel斜率bc=0.112

V

当|ic|取1时有=

0.180V,即氢过电位a=

0.180V

∴由塔菲尔公式:,代入有:0.180=

-0.112lg

i0

得=40.46A/

m2

(3)

当极化值ΔE=10mv时,属于微极化范畴,由Fanardy方程式

:i=η/Rf

①对于Hg-0.1mol/LHCl有:

Rf=RT/(i0nF)=8.314×298/(96500×10-7.265)=4.755×105Ω

iHg=η/Rf

=0.01/4.755×105

=2.1×10-8

A/m2

②对于Pt-1mol/L

H2SO4

有:

Rf=RT/(i0nF)=8.314×298/(96500×101.607)=6.346×10-4Ω

iPt=η/Rf

=0.01/6.346×10-4=16

A/m2

4.铂电极在充氧的中性水溶液中进行阴极极化,电极表面发生氧离子化反应。利用氧离子化反应的动力学参数(bc

=

0.110V,i0

=

1.198×10-6

mA/cm2

=

1.198×10-5A/m2),计算当½ic½=

7×10-2

mA

/

cm2时,阴极极化过电位h,其中浓度极化过电位h浓和活化极化过电位h活各占多大比例?

扩散层厚度取d

=

10-2cm,水中溶解氧浓度为3.2mg/L。

比较氢电极反应和氧电极反应的阴极极化特征。

解:

浓度极化时有:

极限扩散电流密度时代入数据,则有:

活化极化时有:

∴阴极极化的过电位

∴有:

所以氧电极受浓度极化与活化极化共同控制,其中活化极化占大部分,而氢电极主要受活化极化控制。

5.一个活化极化控制腐蚀体系,阴极反应和阳极反应的交换电流密度为、;Tafel斜率为bc、ba;腐蚀电位满足条件Eea<

设加入阴极性缓蚀剂,使阴极反应受到抑制,阴极反应交换电流密度改变为。假定其他参数都不改变,此时腐蚀电位负移到E¢cor,腐蚀电流密度下降到i¢cor。

(1)

作加入缓蚀剂前后腐蚀体系的极化曲线图。

(2)

用图解法求腐蚀电流密度的变化r

=

i¢cor

/

icor和腐蚀电位的变化DE

=

E¢cor

Ecor。

解:极化曲线如右图;

由(1)的极化曲线利用图解法求解得:在△ABC中,1.2直线段位两平行线,则有:,分别为未加入缓蚀剂时阳极反应和加入缓蚀剂后阴极反应的斜率:

根据

由图可知有:

6.一个阳极反应受活化极化控制、阴极反应受浓度极化控制的腐蚀体系,阴极反应的极限扩散电流密度为id,腐蚀电位为Ecor。

由于搅拌使阴极反应的极限扩散电流密度上升到i¢d,阳极反应参数不变;腐蚀电位正移到E¢cor。

(1)

作腐蚀体系的极化曲线图。

(2)

用图解法求腐蚀电位变化DE

=

E¢cor

Ecor。

解:(1)极化曲线如右图;

(2)由(1)极化曲线可知,在△ABC中

阳极反应的斜率

第五

思考题:

1.交换电流密度的概念及意义,与电极反应极化性能的关系;过电位和电极反应速度的关系。动力学方程的一般表达式;Tafel方程式的数学形式、图形表示以及适用条件;极限扩散电流密度的计算。

答:析氢腐蚀的阴极反应是氢离子的还原反应,发生电学腐蚀的条件是<发生析氢腐蚀的体系包括标准电位负值很大的活泼金属;大多数工程上使用的金属,如Fe在酸性溶液中,正电性的金属一般不会发生析氢腐蚀。但是当溶液之中含有络合剂使金属离子活度很低时正电性金属也可能发生析氢腐蚀。析氢腐蚀的阴极反应和阳极反应都要受活化极化控制,其电极反应的阻力表现为交换电流密度的大小,比较电极反应的阻力,则只需比较交换电流密度。因为氢离子还原反应受活化极化控制,因此析氢反应符合Tafel公式:=a-blg

其中影响析氢反应动力的有a值,即与

有关,与材料本身及状态,环境PH值等有关。所以综合其影响因素有:pH值,温度,及溶液中其他组分,金属本身杂质,阴极还原面积,表面状态等。

2.对受氧扩散控制的吸氧腐蚀体系,当id增加到一定程度,阴极反应将由浓度极化控制转变为浓度极化与活化极化共同影响。这种控制特征的变化与电极金属材料有什么关系?用极化图进行分析。

答:在《id时,D2的还原反应受活化极化控制,当增加到约id时,还原反应受活化极化与浓度极化共同控制。当id增大到阳极极化曲线的交点,越出了氧化扩散控制电位,则自然状态下阴极反应不再受浓度极化控制,如曲线3所示。与阳极极化曲线的交点在混合控制电位区间,必须考虑活化极化作用。在分析腐蚀速度的影响因素时,应包括氧化极限扩散电流密度id和还原反应交换电流密度两方面。

3.(1)

在pH

=

0的除氧硫酸铜溶液中(),铜能否发生析氢腐蚀生成Cu2+?如果能发生,腐蚀倾向是多少伏?

(2)

在pH

=

10的除氧氰化钾溶液中(),铜能否发生析氢腐蚀?如果能发生,腐蚀倾向是多少伏?

设腐蚀生成的[Cu(CN)2]-离子的活度等于10-4mol/L,已知电极反应

Cu

+

2CN-

=

[Cu(CN)2]-

+

e的标准电位E0

=

-0.446V。

解(1)由题意可知,铜的氧化反应为Cu=+2e

查表知,铜电极反应的标准电位=0.337V

则铜的氧化反应的平衡电位为

Eea=+ln/Cu

=0.337+0.5×0.059×lg0.1

=0.3075V

又在PH=0的除氧硫酸铜溶液中有2+2e

=

析氢反应的平衡电位Eec=+ln/PH2

得Eec=-0.0591×PH=-0.0591×0=0V

由电位比较准则知Eea>

Eec,所以铜不可能发生析氢腐蚀生成。

(2)由题意可知,铜的氧化反应为

Cu+2=+e

该电极反应的标准电位=-0.446V

则铜氧化反应的平衡电位为

Eea=+ln

/([

]×[

])

=-0.446+0.0591lg/

=-0.647V

在PH=10的除氧硫酸铜溶液中有2+2e

=

析氢反应的平衡电位Eec=-0.0591×PH=-0.0591×10=-0.591V

由电位比较准则知Eec>Eea,所以铜能发生析氢腐蚀。

其腐蚀倾向△E=Eec-Eea=-0.591-(-0.647)=0.056V=56mV

2.(1)

推导氢电极反应交换电流密度i0与溶液pH值的关系式。

(2)

在1mol/L盐酸溶液中,Fe表面上氢电极反应的i0

=

2.5×10-6A/cm2,在0.01mol/L

盐酸溶液中Fe表面上氢电极反应的i0

=

?(取Tafel斜率b

=

0.118V)。

(3)

当酸溶液的pH值改变一个单位,氢电极反应的Tafel公式中的a的绝对值½a½改变多少伏?

解:(1)由=nFexp(-Eec/)

两边同时去对数得ln=ln[nFexp(-Eec/)]

其中Eec=lg=-2.3PH

代入式中得

2.3

lg=2.3lg(nF)+(2.3PH)/

即lg=

lg(nF)+PH

=

lg(nF)-PH+PH

令lg(nF)=k=常数,取=0.5

则有lg=k-PH+0.5PH=

k-0.5PH

即氢电极反应交换电流密度与溶液PH值的关系式为

lg=k-0.5PH

(2)在1mol/L

HCl溶液中:

=1

mol/L

PH=-

lg[]=-lg1=0

又lg=k-0.5PH

lg(2.5×)=k-0

得k=-5.6

当为0.01mol/L

HCl溶液时

①不考虑活度,αH+

=0.01

mol/L

PH=-

lg[]=-lg0.01=2

lg=k-0.5PH

=-5.6-0.5×2=-6.6

==2.5×A/cm2

②考虑活度系数,在1mol/L

HCl溶液中活度系数为0.809

PH=-lg[]=-lg0.809=0.092

又lg=k-0.5PH

lg(2.5×)=k-05×0.092

即k=-5.556

在0.01mol/L

HCl溶液中,活度系数为0.904

PH=-lg[]=-lg(9.04×)=2.044

lg=k-0.5PH

=-0.556-0.5×2.044

=-6.578

=2.65×

A/cm2

即在0.01mol/L

HCl溶液中,不考虑活度系数==2.5×

A/cm2,考虑活度系数=2.65×

A/cm2。

(3)PH值改变一个单位时,=0.118△lg

△lg=(k-0.5pH)-(k-0.5

pH’)

=0.5(pH’-PH)=0.5

=0.118×0.5=0.059V=59mV

即当酸溶液PH值改变一个单位,氢电极反应Tafel的公式中的a的绝对值改变59mV。

3.钢制容器用作酸溶液的中间贮槽,与酸溶液接触的表面积为15m2,进入贮槽的酸溶液的工艺条件为:

pH

=

2.5,25°C,1atm,并含有4.5mg/L的溶解氧,流量0.1m3/min。

实验测出容器表面的腐蚀电位Ecor

=

-0.54V(vsSCE)。

(1)

求钢容器的腐蚀速度。

(2)

求流出的酸溶液中的氧含量。

扩散层厚度取d

=

5×10-3cm。

解:(1)析氢反应

阴极2+2e

=

Eec=+ln[]×[]/PH2

=0.0591lg[]=0.0591×lg=-0.148V

lg=-5.602-0.5PH=-5.602-0.5×2.5=-6.852

即==1.41×

A/cm2

=Ecor+0.242-Eec=-0.54+0.242-(-0.148)=-0.15V

由=-0.118lg/

=×=1.41×

=2.6×

A/cm2

吸氧反应++4e=2O

=nFD/

=4×96500×1.9×(1.41×)/(5×)×

=2.07×

A/cm2

=+

=2.07×+2.6×

=2.1×

A/cm2

因Vp=8.76×/d

mm/y,=×

g/(㎡h)

所以Vp=

8.76/d××=

××2.1××

=2.43

mm/y

(2)氧消耗速度为:

(×S)/(Fn)×60×A=(2.07×15)/(96500×4)×60×32=

0.154

g/min

流入酸中的氧流量为0.45

g/min

所以剩余氧量为0.45-0.154=0.296

g/min=2.96

mg/min

即钢容器的腐蚀速度为Vp=2.43

mm/y,流出的酸溶液中的氧含量为0.296

g/min,即为2.96

mg/min。

第六章

1.铁和两种不锈钢在除氧的0.5mol/L

硫酸溶液中的钝化参数列于表1。(在不锈钢表面上析氢反应动力学参数采用铁的数据)

(1)这三种体系的阳极反应电流峰值ip分别为多少?

(2)如果要由通入氧气来使铁和不锈钢钝化,溶液中最少需要含有多少氧(mg/L)?

表1

三种腐蚀体系的钝化参数

Ep

(V)

i致

(mA/cm2)

Fe

0.5mol/L

H2SO4

+0.46

200

Cr25不锈钢

0.5mol/L

H2SO4

-0.18

25.4

Cr25Ni3不锈钢

0.5mol/L

H2SO4

-0.11

2.0

(1)解:阴极反应:2H+

+

2e

H2

查表可得:当硫酸溶液为0.5mol/L时,=0.154

∴Eec=0.0591lg0.5´2´0.154=

–0.048V

又blg,其中=

查表可得:a=-0.70V,b=0.125V

①.对于Fe:

∴==2.17´10-10

(A/c

m2)

故∴+=200´+2.17´≈200=0.2

A/c

m2

②.对于Cr25不锈钢:

∴==2.86´10-5

A/c

m2

故∴+=25.4´+2.86´≈

2.53

´

A/c

m2

③.对于Cr25Ni3锈钢:

∴==7.87´10-6

A/c

m2

故∴+=2´+7.87´≈2´

A/c

m2

(2)

使铁和不锈钢钝化时应满足:

查表可得:

①.对于Fe:

=

因为氧含量不能达到0.273mol/L,不能使Fe钝化

②.对于Cr25不锈钢=

要使Cr25不锈钢钝化,溶液中的氧含量至少应为3.46´10-2

mol/L

③.对于Cr25Ni3不锈钢:

=

要使Cr25Ni3锈钢钝化,溶液中的氧含量至少应为2.73´10-3mol/L

2.如果钝化体系的真实阳极化曲线与真实阴极极化曲线相交产生三个点时,为什么会出现阴极极化电流现象?

答:在自然腐蚀状态,金属可能发生活性溶解腐蚀,也可能钝化。在阳极极化过程中由于发生析氧反应,使阴极电流密度,从而造成i+〈

0,表现为阴极电流,所以实测阳极极化曲线上将出现一段阴极极化电流区。

第七

1.金属表面的膜具有保护性的条件是什么?

(1)体积条件(P-B比),氧化物体积与消耗的金属体积之比大于1是氧化膜具有保护性的必要条件。

(2)膜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致密,缺陷少,蒸气压低。

(3)生成的膜有一定的强度和塑性,与基体结合牢固。否则,由于膜生长过程中体积膨胀产生的内应力向能造成膜的破裂和剥离。

(4)膜与基体金属的热膨胀系数差异少,在温度急剧变化时不致造成膜的破裂。

2.提高合金抗高温氧化性能的途径有哪些?

(1)按Hauffe原子价定律,加入适当合金元素,减少氧化膜中的缺陷浓度。

(2)生成具有良好保护作用的复合氧化物膜。

(3)通过选择性氧化形成保护性优良的氧化膜。

(4)增加氧化物膜与基体金属的结合力。在耐热钢和耐热合金中加入稀土元素能显著提高抗高温氧化性能。

3.已知PdO在850°C时的分解压力等于500mmHg,在该温度下Pd在空气中和1atm氧气中是否能氧化?

解:由题意得:2Pd+O2=2PdO的分解压力==0.658atm

(1)在(850+273.15)K时,1atm中的自由焓变化为:

G=RTln=(8.314×(850+273.15)×ln)J/mol

=-3909.86

J/mol

=-3.91kJ/mol

因为=1atm>=0.658atm,所以△G=-3.91kJ/mol<0

根据自由焓准则可知金属Pd在1atmO2中能被氧化。

(2)P空气=0.21

atm

Pd在空气中时有:

G=

RTln=(8.314×1123.15×ln)

=10664.7

J/mol

=10.66kJ/mol

因为△G>0,根据自由焓准则知Pd在空气中不能被氧化。

4.已知锌发生高温氧化时的P—B比等于1.55,锌的密度为7.1g/cm3。在400°C经过120小时氧化,测出增重腐蚀速度为0.063g/m2×hr。锌试样表面氧化膜的厚度等于多少?

解:由题意得:2Zn+O2=2ZnO

P-B比=

=

(Mzno=81

A=56)

1.55=(81×7.1g/cm3)/(1×56×D)

(D=5.7g/cm3)

又有=

△/(st)=0.063

g/(m2·h)

根据=

可知=△/(st)=

(SD)/(St)=0.2559g/(㎡·h)

Zn发生氧化时减小的质量为:

△=SD

(—Zn减小的厚度)

所以:=△/(st)=

(SD)/(St)

=0.2559g/(m2·h)

h=t/d=(0.2559g/(㎡·h)×120)/(7.1×106g/cm3)

=4.3257×106m

而生成氧化膜即ZnO增加的质量为:

△=ShD-S

D

(h—生成氧化膜厚度)

=(ShD-SD)/(St)=

h=(t+h)/D

=(0.063×120+4.3257×106×7.1×)/(5.7×106)m

=6.714×106

m

即生成氧化膜的厚度为6.714×106

m。

第八章

1.氯离子活度对四种不锈钢的击穿点位Eb的影响分别为:

(1)Cr17

Eb=-0.084lgaCl-+0.020(V)

(2)Cr18Ni9

Eb=-0.115

lgaCl-

+0.247(V)

(3)Cr17M12M02.5

Eb=-0.068

lgaCl-

+0.49=0.48(v)

(V)

(4)Cr26M01

Eb=-0.198lgaCl-

+0.485(V)

排出在3%的NaCl溶液和2mol/LNaCl溶液中这4种不锈钢的耐腐蚀性能的顺序。

解:(1)

在2mol/L的NaCl溶液中有:

r=0.67

a

Cl-=

C(Cl-)r=

Cr17

Eb=-0.084lgaCl-+0.020=(v)

Cr18Ni9

Eb=-0.115

lgaCl-

+0.247=0.232(v)

Cr17M12M02.5

Eb=-0.068

lgaCl-

+0.49=0.48(v)

Cr26M01

Eb=-0.198lgaCl-

+0.485=0.4598(v)

因为击穿点位越正,材料的耐腐蚀性越好,故在2mol/L的NaCl溶液中4种不锈钢的耐腐蚀性能的顺序由强到弱分别是:

Cr17M12M02.5>

Cr26M01>Cr18Ni9

Cr17

(2).在3%的的NaCl溶液中有:

设在100克水中溶有x克NaCl

解得,所以

查表知r=0.675

Cr17

Eb=-0.084lg0.347+0.020=(v)

Cr18Ni9

Eb=-0.115

lg0.347

+0.247=0.300(v)

Cr17M12M02.5

Eb=-0.068

lg0.347+0.49=0.521(v)

Cr26M01

Eb=-0.198lg0.347

+0.485=0.576(v)

故在3%的NaCl溶液中4种不锈钢的耐腐蚀性能的顺序由强到弱分别是:

Cr26M01>

Cr17M12M02.5>

Cr18Ni9>

Cr17

2.金属在酸溶液中发生的缝隙腐蚀可以用氢离子浓差电差电池来说明,设将Fe试样浸泡于pH=0的酸溶液(25℃)中,缝内氢离子难以补充,使pH上升到3。

问:

(1)缝内Fe表面和缝外Fe表面哪个是阴极哪个是阳极?

(2)求缝外Fe表面阳极溶解电流密度和缝外Fe表面阳极溶解电流密度ia2的比值。

解:

(1)

缝内:Eec=-0.0591×3=-0.1773V

缝外:Eec=0V

所以Fe在酸溶液中发生析氢腐蚀,Eec随溶液pH值增高而负移,因此缝内Fe表面电位负移,为腐蚀电池的阳极,缝外Fe表面的电位正移,为腐蚀电池的阴极。

(2)

溶液电阻不计时,则缝内表面(阳极)与缝外表面(阴极)相互极化,达到共同的极化点位Eg,按Tafel方程式,可以写出缝内和缝外铁表面的阳极溶液溶解电流密度:

(Ⅰ)缝内:,根据可知有:

所以:

(Ⅱ)缝外:

其中,分别是缝内,缝外反应物的浓度,,分别是缝内,缝外OH-的活度。

3.不锈钢按组织分类可以分为哪几类,各举出他们的耐腐蚀性如何,并举例。

答:不锈钢按显微组织的不同可以分为四种类型:铁素体不锈钢,马氏体不锈钢,奥氏体不锈钢,沉淀硬化不锈钢。

(1)

铁素体不锈钢:基本上是铁铬二元合金,其铬含量在12%—30%之间,在许多的环境中具有优良的抗腐蚀性,但碳在铁素体中的溶解度小,铬在铁素体中的扩散速度较大,从而熵温冷却时较易析出碳化铬,形成晶界贫铬区,使材料的抗腐蚀性降低。

如17%Cr,0.012%C的铁素体不锈钢在退火状态的组织为等轴铁素体晶粒,其中弥散分布有碳化物,碳化物的存在降低材料的抗腐蚀性,可通过在700—800摄氏度退货时由于铬比较快的有晶粒内部向晶界扩散从而消除贫铬区,使晶间腐蚀性倾向降低。同时铁素体不锈钢耐氯化物应力腐蚀也较好。

(2)马氏体不锈钢:马氏体不锈钢基本上是在含12%—17%铬的铁铬合金中,再加0.15%—1.0%的碳其抗腐蚀性不如铁素体,如2CrB,3CrB,4CrB等。由于碳含量的增加,其耐腐蚀性下降,一般在弱腐蚀性介质中使用。

(3)奥氏体不锈钢:基本上是铁镍铬三元合金,其铬含量约为16%—25%,镍含量约为7%—20%,其抗腐蚀性通常比铁素体不锈钢和马氏体不锈钢好,如Cr18Ni19不锈钢,在870—600摄氏度之间缓慢冷却会引起喊铬碳化物沿晶界沉淀从而产生晶间腐蚀,同时在其他条件下还会出现孔蚀,缝隙应力腐蚀等。可通过

一,提高铬和镍的含量;二,加入合金元素Mo,Cu,Si,Ti(或Nb)等;三,降低含碳量。

(4)沉淀硬化不锈钢。其成分与奥氏体不锈钢成分相近,所不同的是增加了铝,铌或钽,这类钢具有很高的强度,如17-4PHCooCr17M4Cu3,其耐腐蚀性与一般不锈钢相同。

4.1Cr18Ni9不锈钢和1Cr17不锈钢的晶间腐蚀原理有何不同,采取什么热处理方法可以消除晶间腐蚀的感性?

答:1Cr18Ni9不锈钢属奥氏体不锈钢一类(按组分分),其在弱氧化环境中发生地晶间腐蚀可用贫铬理论解释,即当不锈钢从固溶温度冷却下来时,碳属于过饱和,受到敏化处理时,碳和铬形成碳化铬【(C,Fe)23C6型】,在晶界析出,使得晶粒处于晶界处的电化学性质存在差异,从而造成晶间腐蚀。

1Cr17为铁素体不锈钢,由于碳在铁素体中的溶解度更小,但铬在铁素体中的扩散速度较大,使得别素体不锈钢从高温区快速冷却时较易析出碳化物,形成晶界贫铬区,造成晶间腐蚀。可采用的热处理方法为退火(700—800摄氏度)来消除晶间腐蚀敏感性。

下载“小世界”理论及启示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世界”理论及启示.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TRIZ理论及应用研究论文

    [摘要] 本文在对TRIZ理论的定义、基本原理和体系结构概括介绍的基础上,分析了TRIZ在生产管理系统创新中的应用与不足之处,提出了改进建议。 [关键词] 创新 TRIZ 生产管理系统......

    物流师理论及实际操作试题

    物流师试题理论(一)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装卸搬运合理化原则的是()A、消除无效搬运B、提高搬运活性C、尽量采用人工操作D、采用集装单元化作业......

    2007年5月(理论及答案)

    2007年5月秘书三级职业资格鉴定国家题库 第一部分 职业道德 (1-25题,共25题)一,职业道德理论基础与知识部分答题指导: 该部分均为选择题,每题均有四个备选项,其中单项选择题只有......

    人力资源评估理论及方法

    人力资源评估理论及方法 知识经济条件下,人力资源评估成为新的重要的课题。人力资源评估的理论基础是按生产要素分配理论,具体分为生产要素的市场供求决定规律和按要素边际生......

    现代机械强度理论及应用

    关于钢丝绳的疲劳断裂综述 课程:现代机械强度理论及应用姓名:学号:专业:机械工程 关于钢丝绳的疲劳断裂综述 摘要 本文主要是对国内关于钢丝绳疲劳断裂问题研究的报告论文进行......

    教育学、心理学理论及答案(范文)

    教育学、心理学理论测试题 教育学部分 选择题(本大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教......

    教师招聘教学理论及流派

    本机查看。 一:赫尔巴特传统教学论 形式阶段说: 明了——给学生明确地讲授新知识,并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集中“注意”。 联想——让学生把新知识和旧知识联系起来,在心理 上学生......

    表演艺术理论及赏析课心得

    表演艺术理论及赏析课心得2011328402132 张顺我们在循序渐进的学习里,认识到了表演是一门科学、一门艺术,同样有它的艺术规律和创作方法。前苏联伟大的戏剧艺术家斯坦尼斯拉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