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外地个案样本
独居老人课题调研心得
(2013-02-05 22:37:11)
无锡市便民服务中心资助的南长区“乐活老人助老项目:独居老人社工支持计划”课题,旨在通过对南长区独居老人的调查研究,加入社会工作者的力量,对独居老人这一弱势群体提供支持和服务,使独居老人能够健康、幸福地度过晚年生活。课题首先进行的是问卷和访谈。我要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是无锡市南长区中联社区的独居老人。中联新村于2001年10月由中联一、二、三居委合并而成,东至中南路,南至兴锡路,西至金城新村,北至新联路。中联社区位于金星街道南侧,现占地面积113382平方米,绿化面积45350平方米,居民大楼154个门楼,57幢大楼,由25个产权单位组成。居民户2584户,常住人口6089人。退休工人1661 人(关系在本社区)、80周岁以上老人132人、独居老人17人、外来人口1688人。中联社区是一个人员结构老龄化、住房实施陈旧化、公共配套贫乏化的城郊结合社区。南长区政府有给中联社区独居老人的名单资料,我按照名单上的地址入户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主要是了解每位独居老人的基本生活情况、健康状况、经济状况、心理状况和所需的服务等等。
在调查过程中,我遇到各种困难:不仅信息错误加大了我们的工作量(南长区给的独居老人的资料可能由于更新不及时导致错误率很高),而且中联社区的老旧,楼号不连续,使大多数时间花在找案主住址的过程中,而不是访谈的过程中。此外,由于时间上的冲突,当我要去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时候,有些老人不在家。还有一些老人拒绝我们的调查和访谈。之后,我通过寻找各种途经方式来解决问题。首先,找到中联新村居委的工作人员,跟她了解了一下我要去调查的独居老人的具体情况,核实资料的真实性。另外,也要到了整个中联社区的地区平面图,减少了应社区楼栋排列原因而耽误的时间,增加了效率。我还通过打电话“预约”,来避免我与老人的时间冲突。
紧接着问卷和访谈之后的是做独居老人的个案工作。做个案工作的基本流程是:
一、建立关系,这个已经在初次做问卷和访谈中建有所建立,但还应建立更深一层的关系,有利于服务工作的展开。
二、收集资料,了解老人的家庭背景、经济条件、社会地位等基本情况,他们的生理、心理、社会支持网络,面临的压力和失去的人事物;以及他们是如何应对的。了解他们过去的经历,遇到的挫折,成就成功的经验。了解老人环境和个人的优势和缺失。这些都是在看望老人,和他们聊天过程中了解到的。
三、问题判断,分析、预估案主的问题。这一步可以与老师商量,与老师一起分析案例。
四、制定目标和工作计划,根据上一步的分析和预估,制定计划。
五、介入,根据计划进行介入,非发展性的案主的介入,需老师协助完成。
六、结案和评估。到目前为止,我主要进行到了第三步和第四步。以下就以一位老人的个案报告为例:
独居老人个案工作
记录者:××
记录时间:2012年××月××日
一、个案基本资料
××,男,××年××月出生,原籍为××××,现家住金星街道中联新村××-××。联系电话是××××××××。
大学本科学历,同济大学,建筑结构专业毕业。认知能力、沟通能力、学业能力都较好,无困难,生活也基本都能自理,人际交往能力较不好,基本无好友,较为独来独往。
二、个案来源及背景资料
(一)、个案来源
今年11月,因参与无锡市南长区96158乐活老人助老服务项目,接触到独居老人××,老人主动热情,并且希望经常有人能陪伴他聊天、谈话,需要医疗保健方面的知识。
(二)、个案背景资料
1、自身情况
案主身体情况较为虚弱,但身体上无大病,只是精神上比较孤独。因配偶去世,儿子住在外地,已独居十多年。
案主从小与母亲相依为命,未曾见过父亲。而且是家里独子,没有兄弟姐妹,造成他现在举目无亲(只有两个儿子),生活较为孤独。案主独居十多年,身体状况不是特别好,身体较为虚弱,但案主的生活规律,也经常运动。每月有3000-4999的养老金、退休金,若无身体疾病,晚年的生活应该还算是富足的。两个儿子的经济状况都一般,能给予的支持有限。
案主小时候通过勤工俭学,上夜校,考上同济大学,建筑结构专业;63年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北京二机部担任第一设计师;70年,调到湖南衡阳,并出差贵州,在那边的生活艰苦。84年,因唯一亲人——母亲在上海,无人照顾,案主向单位申请回上海,因上海局势混乱,居住在无锡,一直到现在。
案主对自己的生活等方面基本无需求。生活基本都能自理,且生活规律,对目前生活状况还较为满意。只是明显感受得到案主的孤独感。案主也感到自己一个人住,要是哪一天死了也没人知道。所以案主比较希望经常能有人陪他聊天、谈话,希望一些医疗保健方面的支持。
2、环境状况
居住环境较差,家较小,但设备较为齐全。
案主是家里独子,没有兄弟姐妹,只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在上海成家,做眼镜销售工作,经济状况一般,生有以十几岁大的孩子,不经常回来看案主;小儿子,在无锡,供电局工人,家境一般,生有一十几岁大的孩子。小儿子曾提出让案主搬过去跟他们一起住(虽然小儿子家的房子不大),但案主考虑到搬过去后会造成很多不方便,比如生活习惯、作息规律不同造成的不便等,就拒绝了。
三、评估分析
据分析,案主虽具有拥有高学历、事业单位工作的背景,目前的生活却不尽如意。家里请不起保姆、钟点工,生病的时候无人照顾。虽有3000以上的退休金,但案主生活节俭,过着比较清淡的生活。主要是,政府对这种老人,却没有给予相应的慰问和关怀,老人的知识技能没有在晚年很好地发挥。我们还可以明显感受到案主的孤独感和对自己越来越老却无人照顾的担忧,但是两个儿子能给予的支持有限。案主“举目无亲”,现在只有还在无锡的小儿子可以依靠一下,但案主也体谅儿子,宁愿自己一个人住得艰难点,也不愿给儿子造成不便。晚年期间的老人,都希望儿女能在身边,孝顺,我相信案主也是希望儿子能够经常在身边,希望能跟儿子一起住的,但“现实”不允许,有经济原因,也有其他生活原因。案主目前有一个矛盾——接送孙子的辛苦与自己的孤独。一方面是案主对孙子的喜爱,和孙子在一起能消除他的孤独感,另一方面是接送的辛苦和自己日渐退化的身体。但案主仍旧一直坚持接送孙子。而且根据家里的经济状况,请不起保姆,只能自己代劳。案主在周一到周五,每天4点起床,坐45分钟的公车去小儿子那,送孙子去学校,之后再回自己的家;下午3点半出发去接4点一刻放学的孙子,在儿子那吃点剩菜、晚饭后,回到自己的家中,已是晚上7点多。
据此,我们的下一步打算是案主对自己的生活等方面基本无需求。生活基本都能自理,且生活规律,对目前生活状况还较为满意。只是明显感受得到案主的孤独感。对于我们的来访,案主也表示很欢迎,初步评估,应该给予案主更多的精神慰藉。定期回访老人,挖掘更多老人的信息,策划一些活动方案,消除案主的孤独感。坚持定期回访是最好的选择。
四、服务记录
第一次会谈:工作时间:2012年××月××日工作地点:案主家中◆主要事项:
1、问案主的日常生活规律:各个时刻做什么事都有固定。
2、案主讲述人生经历:
(1)、通过勤工俭学,上夜校,考上同济大学,建筑结构专业;
(2)、63年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北京二机部担任第一设计师;
(3)、70年,调到湖南衡阳,并出差贵州,在那边的生活艰苦。
(4)、84年,因唯一亲人——母亲在上海,无人照顾,案主向单位申请回上海,因上海局势混乱,居住在无锡,一直到现在。
3、案主讲诉其妻子:
案主与妻子是邻居,从小认识,妻子在湖南医学院读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当铁路医员,他与妻子长期分隔两地。
现在妻子已经不在身边10多年。
4、了解案主的家庭背景:
案主从小与母亲相依为命,未曾见过父亲。而且是家里独子,没有兄弟姐妹。
5、了解案主的经济条件:
(1)、案主每月有3000-4999的养老金、退休金,若无身体疾病,晚年的生活应该还算是富足的。
(2)、两个儿子的经济状况都一般。
6、了解案主的支持系统:两个儿子。
(1)、大儿子,在上海成家,做眼镜销售工作,经济状况一般,生有以十几岁大的孩子,不经常回来看案主;
(2)、小儿子,在无锡,供电局工人,家境一般,生有一十几岁大的孩子。小儿子曾提出让案主搬过去跟他们一起住(虽然小儿子家的房子不大),但案主考虑到搬过去后会造成很多不方便,比如生活习惯、作息规律不同造成的不便等,就拒绝了。但案主也感到自己一个人住,要是哪一天死了也没人知道。
7、案主的矛盾:接送孙子的辛苦与自己的孤独。
案主在周一到周五,每天4点起床,坐45分钟的公车去小儿子那,送孙子去学校,之后再回自己的家;下午3点半出发去接4点一刻放学的孙子,在儿子那吃点剩菜、晚饭后,回到自己的家中,已是晚上7点多。
◆ 评估:
案主对自己的生活等方面基本无需求。生活基本都能自理,且生活规律,对目前生活状况还较为满意。只是明显感受得到案主的孤独感。对于我们的来访,案主也表示很欢迎,初步评估,应该给予案主更多的精神慰藉。定期回访老人,挖掘更多老人的信息,策划一些活动方案,消除案主的孤独感。
第二次会谈:工作时间:2012年××月××日工作地点:案主家中◆主要事项:
1、询问案主近况
(1)近一个月没有出过远门,但有时间的时候都会在家附近散步,周一到周五要送孙子上下学,所以感觉生活挺充实的不孤单。
(2)身体基本上比较健康,只是有皮肤疾病。一到温差大的时候就会不舒服
(3)平时生活很规律,晚上看会儿电视,主要是音乐频道,喜欢听红歌,不喜欢听京剧。但爷爷说现在放的大多都是流行歌曲,但也可以接受。
2、详细了解案主的生活经历
(1)北京:生活不算辛苦,毕竟是首都。住在北京大学对面的小泥湾里,在北京经历过地震,而且时常就会有沙尘暴。住的地方还好,到夏天的晚上还要盖被子。
(2)贵州:是他去过最艰难的地方,因为处于南方冬天又湿又冷。去的都是人烟稀少的地方,干的工作是工业干采原料。
3、案主的生活环境
(1)房子:是以前单位分配的,还比较满意,但是冬冷夏凉。周围环境还算安静,就是小区里养狗的太多,每个清晨都有狗叫很吵。
(2)邻居:大多都是年轻人,不认识。而且他们都要上班,平时也就不交流。
4、案主与居委会
有时都自己解决,不找居委会,因为找他们也解决不了。连自己的母校同济大学都有寄过信件来慰问过,但居委会从来没来过,觉得自己就算死在家里都没人会知道。
5、案主与他心爱的孙子
对孙子很宠爱,而且孙子也很粘着他,俩人关系融洽。觉得孙子很调皮,总
喜欢在马路上走让他很担心。平时会监督孙子写功课,觉得上个小学压力挺大的。老人平时很节俭,但提到应不应该让孙子交更多的钱跨区上更好的小学时,老人毫不犹豫的说应该。
6、案主的矛盾
(1)老人独自在家会觉得孤单,但如果去接孙子就要早上四点半起床太辛苦了。
(2)老人觉得一个人在家即使死了也没人知道,但又不想住在敬老院,觉得还是家里好,而且花销太大了。
◆ 评估:
案主对自己的生活基本满意而且无需求。而且身体健康,生活基本能自理。坚持定期回访是最好的选择。
第三次会谈:工作时间:2012年××月××日工作地点:案主家中◆主要事项:
老人不太舒服,所以没有和我们聊天。老人走路的时候步子缓慢,穿了好多衣服,下楼梯的时候一直扶着把手,看起来身体问题还挺严重的。看到我们来看他,还和我们说谢谢,说明情绪还很平稳,没有因为病而引发其他不好的症状。◆ 评估:
寒假结束回学校后,再去拜访案主。
我们对独居老人的服务和支持也将不断地延续下去,我们还将继续开展针对独居老人的个案、小组和社区工作服务,希望自己能够以自己微小的力量尽可能多地帮助到社会上的这些需要帮助的群体,给予他们爱与温暖。
第二篇:个案
个案分析:滑梯下的秘密
案例发生的区域:滑滑梯 背景:
小朋友对滑滑梯充满了莫大的兴趣。这天,我们根据周计划来玩滑滑梯,在大家开心玩的过程中,我观察着他们的表现:有几个孩子正排着队很有秩序地上楼梯,几个人在排队等待,有的小朋友摆着各种造型准备滑下去,威风凛凛的样子,有的小朋友在攀爬,一点都不害怕,有的小朋友在转盘,大家玩得不亦乐乎。只有倪雨辰在滑梯那块有洞的底下弓着腰从这边跑到那边,而他的身上呢,则沾满了枯黄的草。案例描述:
当时我见他玩得开心,只是提醒他说:“要注意安全啊!”可他依然乐此不疲,我就继续观察他,好一会儿,他笑嘻嘻地出来了。我问他:“你为什么喜欢在那下面玩?那里好玩吗?”他说:“我在下面很好玩的。我听小朋友跑,有咚咚的声音,很好玩。我从那个洞洞里看小朋友的脚,他们一直跑来跑去,我看看那个脚是谁的?我还要看一看,哪个小朋友跑得快?我有的时候从洞里看小朋友,一只眼睛看到了小朋友的脚,两只眼睛看就看到了小朋友的眼睛。”我连连点头说:“确实好玩,老师怎么没想到。”并说:“那还有什么秘密呢?”他见我这么感兴趣,忍不住说:“我在这里还可以藏起来,与小朋友玩捉迷藏的游戏,还可以从洞里和小朋友玩传话的游戏。”停了一下,他遗憾地说:“就是在这下面玩,我的裤子会弄脏的。”“可是,你在这里发现了很多别人没发现的秘密,也找到了很多快乐呀!”我鼓励他再到滑梯下面去玩玩,看看还有什么新发现。他又钻进去玩了,一会儿他出来告诉我说:“老师,我发现滑梯下面有几只小虫子。”
孩子的话触及了我的心灵,孩子身上那独特的想法让我赞叹、折服,我们哪个成人会想到滑梯底下会有如此美妙的意境呢!
案例分析:
真正想读懂孩子这本难念的“书”,必须关注孩子在寻常时刻的行为,了解孩子在想什么?孩子该学些什么?孩子怎样学更有效?对于要在分析和解读孩子行为的实践中,从孩子的立场思考问题,客观、公正地了解每一个孩子,尊重每一个孩子,欣赏每一个具有不同个性和能力的孩子,尽力去开发他们的潜能。为了改进自己的教育行为,我们也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只是如何把这些道理与实践真正结合起来,才能使我们在理论和实践之间架起桥梁,这有待于我们认真观察和记录孩子的言行,并对之进行剖析和反思。
指导策略:
从这个例子中,我们发现他是聪明的,能够发现许许多多观察事物的新视角;他是机智的,能够把看似无关的事物加以比较联系;我在倾听他心声的同时,也伴随着自省自警,实现着自己与孩子的教学相长。换一个角度思考,孩子可获取很多经验。我们能在关注儿童寻常时刻中,看到儿童有很大的学习潜力,这是我们成人思维和幼儿思维的主要差异所在。
对于老师来说,在倾听中,我们会发现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特的,有独特的需要、独特的想法、独特的个性、独特的能力„„因此,我们以寻常时刻为抓手,逐步学习观察、记录、解读、回应幼儿的策略,力图改变以往的视角,从幼儿的立场去分析和解读他们的行为、经验和人格建构过程,去理解和适应幼儿,这样才有可能与孩子进行有意义的对话。诸如此类的现象还有很多很多。
第三篇:外地证明
证明
兹有车号:鄂R28675,车主:魏次才,此车辆为我公司使用车辆,因公司业务需要,该车辆长期在武汉使用,现申请在武汉市办理车辆保险,请给予办理。
武汉枫景环境建设有限公司
2013年12月24
第四篇:个案分析
留守儿童教育个案分析
百里中心小学:李宏强
一、个案档案:
杨春虎,男,1999年8月6日出生甘肃省灵台县百里乡杨新庄村杨新庄社,父亲:杨小英,杨春虎现就读于百里中心小学五年级二班,由姑母监护。
二、问题概述:
杨春虎同学上课不够专心,学习和思想状况一般,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成天少言寡语,目光忧郁,心事重重。但却尊师敬长,有很强的集体荣誉感。属于典型的“普通型”留守儿童。
三、资料收集:其姑母告知:杨春虎的父亲自杨春虎7岁始便外出打工,偶有回家,偶打电话,或偶寄财物,但总体收入状况欠佳,勉强度日。杨春虎的姑父由于维修自家房屋,不慎摔下,严重受伤,险些半身不遂。现在监护人生活贫困,且常年体弱多病,不能承担过重的体力活,家里的大小活儿多数压在了稚嫩的杨春虎身上。杨春虎现由姑父母监护,真可谓“相依为命”,艰难求生。
四、个案分析:
1、亲情的缺失:杨春虎的父母在外务工多年,很少与子女相处,子女与父母之间的心理距离远远超出了时间和空间的距离,父母的不闻不问,亲人的隔代观念,几乎让年幼的杨春虎觉得自己是这个世界上多余的人,陪伴他的除了孤独之外,更多的就是泪水了。
2、生活的贫困: 贫困的生活让杨春虎由于营养不良而健康状况令人担忧,他留给我的印象除了脸色惨白之外,更多的是无助的眼神。
3、繁重的劳动: 由于上面谈及的诸多原因,我们的杨春虎不得不过早的承担起家庭的重担:做饭,洗衣,喂猪样样精通,有时还要帮助姑姑忙地里的农活。繁重的劳动苦得杨春虎成了一个“佝偻”的“小大人”了。
4、极度的自卑:同学讥讽的笑声和藐视的眼神,邻居风言风语的谈论,让杨春虎觉得自己是这个世界上多余的人,当同学们在操场上欢歌笑语的时候,往往能在教室里找到眼圈发红的刘杨春虎。
五、个案指导的设想及实施:
1、努力发挥学校教育的优势:
(1)、班主任的良言抚慰: 班主任老师往往是学生最信任的人,我会常常走近杨春虎,一起与他分析现在的处境,帮助其想办法,竭力为其解除生活和学习上遇到的困惑,多次在其焦虑的脸上露出了“柳暗花明”的笑容,老师的一句话有时是那么的重要。
(2)、同学的榜样感染: 为了让孤独、自卑的杨春虎走出封闭的自我,我先后让班上优秀的同学(包括留守儿童)去主动接近他,与他一起谈心、学习和搞活动。在思想道德,行为习惯和学业能力等方面帮助他,努力让其找到成功的喜悦,促进其在各方面进步。
(3)、集体的感化温暖:良好的集体是学生成长的摇篮,集体的感化和温暖对一个学生的成长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利用集体活动的机会,让他主动的参与进来,既让他觉得集体的温暖,又让其尝到成功的喜悦。
2、尽力弥补家庭教育的不足:鉴于监护人接近文盲,而且自身病痛的原因,对杨春虎的教育和引导几乎为零,甚至有时还会将自身的愤怒和不满发泄在幼小的心灵上,对孩子的成长带来消极影响。对此,我们班级师生会尽最大的努力,安慰并鼓励他们坚强的站起来,度过难关;同时还将一些教育和引导孩子的方法交给他们。
3、设法寻找社会力量的帮助: 我们将正在想法设法让社会来帮助杨春虎和这个家庭。,还杨春虎一个温馨的家庭。
六、个案教育的成果:
1、在思想道德方面:
前面已经说道,杨春虎同学在教育之前,除了存在较重的焦虑感和孤僻感之外,并无道德上的较大缺陷。通过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现在的刘杨春虎,已经变得开朗了,愿意与同学和老师接触,喜欢将自己的欢乐和痛苦与外人分享或分担,特别尊重老师和长辈,人际交往能力有明显提高。
2、在行为习惯方面:
原来的杨春虎一天到晚有做不完的活儿,整天拖着疲惫的身体来到学校,上课有时打瞌睡,通过“三结合”的教育,杨春虎同学在处理学习和家务方面的能力更强,现在,他能较好的处理好学习与家务的矛盾,能轻松的安排好学习与家务的各项事宜,做事非常有条理。俨然一个“大人”形象。
3、在学业能力方面:
刚入五年级的杨春虎,各个学科均落下很多,在学习上不能找到任何自信,现在能够主动地学习了,各科作业基本上能及时完成了,语文考了85分,可以说,杨春虎同学的学习精神已感染了全班绝大多数同学,他在学习上的进步让我们没一个人都感到兴奋。
七、个案教育启示和反思
从杨春虎前后的对比可以看出:无论是在思想道德、行为习惯还是在学业能力方面,他都有一个较大的转变,而这一切的转变,就其核心而言,应该要归功于学校、家庭和社会等多方面的“爱”。爱可以为枯萎的小草带来整个春天;爱可以让干涸的土地重新焕发生机;爱可以给孤独的小鸟一个浩瀚的天空;爱可以带来不可以的可以„„
第五篇:个案研究报告
个案研究报告
小学生性格问题与对策的个案研究
一、背景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的不断深入改革,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受到了很大程度的重视,但人们研究和认识较多的是中学生和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关注还不够,认识尚显不足。实际证明,小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也存在很多问题,并常常影响着他们的成长是否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我们以小学生为对象,对家庭教育、学校教育诸因素对性格发展的影响的调查研究,以期对优化学校、家庭教育结构,提高教育水平,培养学生健康健全的性格提供较科学的依据,以提高家长、教育者对小学生性格问题的敏感性和辨别能力,尽早发现不良倾向,并且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教育、调节,以避免问题严重化。
二、个案描述
黄xx,男,今年x岁,虽然是xxxxx人,可是出生在上海。父母均为生意人,曾经被父母视若掌上明珠,凡事有求必应,为使儿子不吃亏,他与同龄的孩子接触,一旦发生矛盾爷爷奶奶就为他出头。后来父母又生了一个妹妹,对妹妹的关心较多。他觉得自己被忽略了。并且平时父母长辈由于言行不注意,常常在孩子面前讲一些不健康的话题以及处事的方法,在他幼稚的心灵中,就隐藏了凡事都是别人的错和处事暴力的阴暗一面。父亲由于生意忙很少在家。妈妈以照顾小妹妹为主。他和爷爷奶奶在一起的时间多,造成脾气不好,稍有不合他心意的事就会发脾气。一发脾气就什么也听不进去。
在学校表现如下:
1、经常与同学闹矛盾,性格暴躁,稍不如意就大叫大嚷,打别的同学。
2、以自己为中心,听不得批评。同学不愿与其交往。
3、一天下午上美术课,他忘记带美术材料,就一个人做作业。美术老师批评他,他不但不认错、还大叫大嚷,扰乱课堂秩序。
三、情况分析
(一)家庭因素
1、父母是生意人,由于生意很忙,又有妹妹要照顾,平时对他缺少关心,很少与他在感情上进行沟通和交流。由于缺乏父母的亲情与严慈,他缺乏生活的激情与目标。
2、父母起先过于宠爱孩子,后来又很少关心,反差较大,造成孩子的心理落差较大。由于平时很少照顾孩子,父母总觉得欠孩子的,所以在物质上尽量满足孩子,有求必应。怕孩子吃苦受累,被别人欺负,吃亏, 总是让孩子在家养尊处优,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
3、家长稍有空闲,不是督促他复习功课,就是逼他做教辅书上的考试卷,只要求孩子搞好学习,并常常教育警告孩子:我花这么多钱,让你到学校读书,如果成绩不好,下学期就甭想再读。因此孩子时时紧张焦虑,总担心成绩不好,总感觉压力大。
4、由于父母没时间照顾孩子,多与爷爷奶奶相处。爷爷奶奶一味的娇惯,再加上老一辈人知识面窄,教育观念落后,对隔代人有过多的溺爱迁就,孩子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二)学校因素
1、学校生活中,他由于住得较远上下学总是独来独往,课间如果主动找同学玩,大家就躲得远远的。他就只能一个人坐在座位上摆弄玩具,极不合群,不懂得合作。
2、学校是培养思想品德,预防和矫正学生问题行为的主要力量,但事实上学校和老师在学生思想教育方面也存在着诸多问题:一是老师的教育观念转变还不够,一味强调师道尊严,没有体现出追求民主与和谐,还是要求学生必须听老师的话,老师说怎么办就怎么办。二是教育缺乏耐心,学生出了问题,教师由于工作忙,就怨天尤人,甚至推脱,撒手不管,将问题学生作为另类看待。三是教育缺乏合力,重视学校教育 , 忽视家庭教育,学校与家庭教育脱节,甚至不合拍。学校要求孩子要忍让团结,心中有他人,家长却教育孩子 “宁可钱吃亏,不能让人亏,打架要打赢”。
(三)社会因素
学生生活在纷繁复杂的社会大环境中,社会就像一个大染缸,各种各样的影响同时作用于学生的心灵,尤其在信息时代下,各种凶杀,暴力,也冲撞学生的视觉,使其失去辨别能力和自控能力。社会文明程度也直接影响着孩子们的言行:乱丢乱扔,随地吐痰,吵架、打架,随处可见,这些不良行为也难免对学生的品质造成一些偏差影响,潜移默化其心灵,甚至效仿。
四、策略措施
(一)个别谈心,全面了解其心理状况、问题行为产生的心理原因 比如:问:为什么在课堂上大叫大嚷?
黄x:(边哭边咬牙切齿)我受够了,都是他们不好。问:你能告诉我都是他们不好的原因吗?
黄x:
1、上美术课,我虽然没带材料,可我并没有玩,而是在做作业,难道不也是在学习吗?老师为什么还要批评我?这不是在故意找我碴吗?
2、某某上课总是烦我,我想让他换个座位,可是你不同意,你这不是有意偏帮他们吗?
3、上次某某铅笔断了,我主动借给她一支,可是当我橡皮丢了,她却不肯借给我。
4、在折纸飞机比赛中,我失误了几次;有许多同学都责怪我,我又不是存心的。所以,都是他们不好。
(二)做“选择题”消除他对老师的敌对情绪
1、上美术课的时候,老师对那些不带美术材料的同学,应采取的方式是:a、不管不顾b、批评c、表扬。通过选择,使他懂得:如果美术老师不批评,就会使越来越多的同学养成丢三落四的不良习惯,就不能使美术课的质量得到保证。老师这样做是负责任的表现,决不是故意找碴。
2、班主任对像某某同学这样学习不够认真的学生,所应该采取的方式是:a、让他和像你一样的好同学坐,让你帮助他共同进步(强调和你一样的好同学)b、让后进生们坐在一起,互相影响越来越退步C、让他一个人坐在角落里不去管他。通过选择,让他知道班主任的良苦用心,暂时不同意换位置是因为我对他寄予厚望,也不是有益偏帮他们。
(三)发现并表扬他的闪光点,表扬可以对儿童产生神奇的效果,常常批评则会让孩子自卑、怯懦;惩罚容易使孩子产生逆反和报复心理。在教育过程中对他的进步即便是一点一滴的小进步也要及时发现,及时予以表扬。想方设法营造机会,让他体会成功的快乐,使他对学习、对生活、对自身逐渐积累信心。
1、对于这样的学生,不能直接指出他的不良行为,这样会适得其反。我通过观察了解发现他的爱看书看报。我又问起他平时都喜欢读什么书,他说很多书他都喜欢读。我点了点头,笑着夸他阅读面广。然后,我又问他:“你这么爱读书,那教师这儿也有几本很不错的书,你愿不愿读?”他一听教师借书给他读时眼睛一亮。我递给他一本书,要求读后写出主人公的品格。一周后,他拿着读书笔记来了,我发现他的读书笔记上写到关心同情他人、尊重他人„„真是个灵敏的孩子。我又重点针对同情他人、尊重他人进行了交谈。
2.他在学校的生活中,能主动把铅笔借给别人,说明这个孩子是一个热心助人的好孩子。
3.在在折纸飞机比赛活动中,他积极参加了比赛,虽然比赛中失误了几次,但比赛结束以后,我找到他进行谈话,我对他说:“虽然在比赛中失误了几次,但是说明你积极参赛的热情,表扬你是一个爱集体的好孩子。
我发现他的脸渐渐红了,“老师相信你会做得很好,会做一个热心助人、爱集体的好孩子。以后的几天,我发现他变了,会主动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同学了,也不再对同学大发脾气了。教育如细细的甘泉,需要慢慢地浸润,才会有效。
(四)承认同学的缺点,让他学会辨别是非 1.某某不肯把橡皮借给同学是不对的。2.某某某指责同学的失误,也是错误的。
(五)引导他的行动
当发现别人有缺点,而这些缺点又伤害了自己的时候,既不能怀恨在心,也不能就此与其断绝来往,而应该用自己的宽容的心、爱心,帮助那些同学改正错误,主动化解矛盾,从而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并从中得到快乐。
(六)平时注意观察他的言行和举动,一旦发现异常立即疏导
(七)建立家长联系制度
让老师和家长及时掌握闫明伟情况,以便及时进行心里辅导。
通过家访,电话联系,家长到校面谈等多种方式,要求家庭多给孩子温暖,不要因为自己的生意、工作忽视孩子的教育,让家长配合学校共同做好转化工作。指导家庭教育的对策。(如定期检查孩子的作业;指导学习,帮助孩子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多抽时间与孩子交流,对孩子的进步给予及时的鼓励。),我建议家长购买几本关于家庭教育方面的书籍,学习一下角庭教育知识,同时也向家长传授心理辅导知识,提高家长心理辅导的水平。
五、得出的启示
(一)今后,当老师发现同学有违反纪律或有不良习惯的时候,不能就事论事的批评一通了事,而应该注意从思想层面上进行沟通和交流,使其心悦诚服,心情舒畅,从而有效的避免孩子孤单感的产生。
(二)改革开发以后,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焦虑和烦躁常会使一些家长产生怨言,这是可以理解的。但要教育家长,千万不要让这些怨言在孩子的面前无顾忌的流露出来,否则,就会对孩子幼中的心灵造成伤害,使孩子产生不健康的心理和行为。
(三)黄x只有x岁,这样的年纪,本应无忧无虑,天真烂漫,但是在不当的家庭教育和繁重的家庭作业的双重压力下。既品尝不到生活的乐趣,也不能与同龄的孩子正常交往,形同“与世隔绝”,终于酿成严重的性格问题。此个案应引起那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关注和反思。
六、总结
通过这个个案的研究深深的感到像黄潇这样的学生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对他本人的一生都会有不良的影响,对他的家庭、对社会来讲,只能带来危害,因为在他自己的内心中已经存在不良性格倾向,形成了严重的心理问题。发现问题以后,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矫正,可以说是拯救了他的一生,通过这个案例也反映出我们当前教育中学校、家庭、社会仍然总是一位的追求学生学习成绩,没有一个正确的人才观,对学生德育、心理健康教育重视不够,忽视家庭、社会、学校教育的结合;当前生活条件改善,衍生出了很多家庭教育的误区,过于溺爱、迁就、不良的言行给孩子造成不良影响越来越严重,因此我们通过这个个案的研究应该更加注重学校德育工作、注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树立正确人才观,不断整合学校、社会、家庭教育,提高家庭教育质量刻不容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