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贫困山区的发展值得我们注意
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暑期实践报告
贫困山区的发展值得我们注意
在我国快速发展中,人们的生活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不管是衣食住行还是某些福利方面都给了我们广大人民群众有力的保证,国家的各种对于老百姓颁布的政策也让我们从中享受到了一件有一件的优惠,所以我们都感到自己的生活很幸福。但是,在某些偏远的山区里,还有着这样一群人,他们并没有因为国家的发展而有富足的生活,而是依然艰难的生活。虽然他们也得到了很多社会上好心人的帮助,但是这远远的不能使他们的生活有保证,贫穷和心灵上温暖的缺失仍然让他们感到了孤独。对于贫困山区的这种情况,我们进行了一次扶贫活动以此来了解并做了一些简单的帮助。
2011年7月9号,我协同河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的一部分学生和几位老师开始了我们到山区扶贫的旅程。我们的出发地是坐落在天津的河北工业大学,目标是保定的涞源山区。在车上的六个小时里,我一直怀着好奇而又忐忑的心情。因为我生活在平原,不敢说我的家乡是多么的富有,但是在我的世界里,并没有吃不起饭,穿不起衣的情况存在,我也从来不会认为在离我并不遥远的大山里面还有着这样一群人儿——他们年迈孤独而且生活艰苦„„
一路的颠簸,让我真的感到了害怕。路的两边除了大山还是大山,一直蔓延着,似乎没有尽头。在行进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根本就没有村庄的存在,满眼里就是在狭窄崎岖的山路上堵着的排着长队的货车。难以想象的,大山里边的人们要出来看看外面世界的困难啊?我不知道他们是怎样维持着日常的生活的。我不禁想起了电视剧里的对白。孩子说:“妈妈,山的那边是什么?”妈妈说:“山的那边还是山。”“那怎么样我才能走出大山呢?”“好好学习,将来成为国家的栋梁,你就可以走出大山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了。”这样简单而朴素的对话,让我真的感受到了大山里边的人们想走出这里的强烈愿望。但我仍然相信,这只是电视剧,现实不会再有这样的事情了。我更加渴望着我们能早点到达目的地,然后允许我去一探究竟。
终于,在协商好当地的电视台和扶贫机构后,我们决定要对涞源山区的某些村庄里的孤寡老人进行一些在生活用品方面的资助。从涞源县城到山区村庄的途中,道路还不算太难走,虽然颠簸、狭窄,但都是公路,我们坐大巴行进还是没有太大困难的。要想富先修路,所以从道路来看,国家和政府还是十分的重视对山区的发展的,心里还是感到有了一丝安慰。大概走了有四个来小时的路程,我们到达了大山深处的村庄,我是怎么也想不到,在这么偏僻的地方竟然还生活着这么多的老百姓,这不禁使我想走进村庄里去看看的心情更加强烈了。在通往村庄的路上,这里的一切都看在我们的眼里,我们也不时的会想象这里村庄的面貌,是不是和我的家乡一样?是不是和我们一样也是种玉米小麦?是不是家家都居
住着砖头掺合着水泥盖的房子?可是,我们的想象全部得到了否定的回答。这里全是树和山丘,没有大面积的平地,维持生计的就是山上长着的小山杏,房子也都是用山里面丰富的石头堆砌的,完全不像我的家乡。这里我看到了另一种新的生存方式,这种生活是充满坚韧和毅力的,那么的伟大。
在到达一个大山最深处的村庄口后,我们集体下了车,是因为这里的道路根本就不允许大车通过,索性我们就走进去,也能让我们更加的了解山村的情况。一路上,我们脚底下踩着的都是土路,而且在某一个地方可能就是一边是山另一边是悬崖的狭窄小路,他们怎么样生产,怎么样种植农田,我的心里产生了一连串的疑问。终于到了一个村庄里,我们一块跟随这里的扶贫机构前往四位老人的家里。这里的村庄地上全是腐烂的树叶和牲畜的粪便,可以说真的是没有一片“净土”,在某个老人家里我们还能看到黄牛,这是多么古老的耕田工具啊!当我们走进每一位老人的家时,他们都热情的将自己从山上摘来的小山杏拿给我们吃,我们看到了他们的质朴。其中的一位大爷使我印象深刻。他是一名老党员,以前也参加过国家战争,现在年迈的他无儿无女孤身一人,听当地的一名扶贫机构的姐姐描述说,他的房子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了,它就像这位老人一样阅历无数。房子是那种土房,房顶还是茅草木头弄的,我从小就没看到过这样的房子,在我们每一个人看来它就是个危房,根本就不能再居住了,但是这里的确是一位老人的家。屋里陈列的家具十分简陋,只有一张床,一张桌子,几把凳子,唯一的家电就是一盏电灯。他的屋子里白天像黑夜一样的黑,但是他从来都不舍得开灯,听老人说,他三个月的电费也就花一块来钱,粗略计算,每个月才将近一度电的使用量。老人的身子十分的单薄,脊椎还受了伤,所以只能弯着腰走路,但他每到山杏成熟的时候就会拿着袋子到山上摘杏,这可能就是他唯一的收入吧。他还让我们看了看他平常喝水的小水井,在这口水井不远处就是水的源头,据老人描述现在的水流已经太小了,不知道还能依靠几年。因为我们还要去别的村庄看望别的老人,所以和这位老爷爷的谈话并不是很长。在我们要离开的时候,我们问了老人一个问题:“你有什么希望愿景没有?”老人这样回答:“你们能多来看看我们,多关心关心我们就行了。”一句简单质朴的话让我们每一个人的眼眶都湿了,心里那么的不是滋味。
在我们前往下一个村庄的途中,我一直在想老人的话。只有我们这些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我在这里呼吁全国各地的人们都能来到山区看看,哪怕我们只是来探望探望也好。国家和政府机构能建立扶贫机构来关心这些老人,这种做法值得我们尊重推崇,但是这些真的远远不够,因为我们没有每天关注着他们的生活,在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我们不能给予他们最迅速和最有效的支持,所以希望还能有更多更好的措施来帮助这些老人,维护他们应该具有的权利,让这些老人从内心深处感受人间无尽的温暖,让他们能快乐舒心的度过晚年生活,做幸福的老人。
到达下一个村庄,我们通知需要帮助的十几位老人都聚集到了一个小场地,我们把要发给每一位老人的生活用品分配好,等待他们到来后,我们就将这些生活用品发到他们每一个人的手里。得到帮助的老人都露出了满意的笑容。但是在这里也同样发生了让我害怕又触动的一幕。当我们给那些老人们发放东西时,一位老大娘的出现让我们很是尴尬、很是揪心。她可能精神上是有一点问题,但是我能看的出来她也强烈的渴望着能够得到我们的帮助,可是我们所带物品是有限的,只能帮助到有限的人们,我只能在心里跟这位老大娘说真的很遗憾,如果有机会再来我们会再想着您的,希望您能谅解。在离开这里的时候,我们同这些老人们拍了合影,希望能珍藏我们走过的地方和见过的这些老人,将这些感动和内疚记在心里。
当我们的扶贫活动结束后,很明显的,我们每一个人的心情似乎都有点沉重。想想这些瘦弱的老人,心里还真的不是滋味。但是,我知道,只有我们在心里难过是没有一点作用的,我们需要的是将这些悲痛化为力量,去用我们的智慧创造更美好的未来,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现状,让每一个人的生活都能够得到保障,不再让这样的情况发生。
话说到这里,有一些情况我还是很不理解的。我们这次去的是山区,虽说这里的确存在着很多贫穷的人们,但是这里也同样有着很多生活条件很好的人,他们一点不比城市的居民生活水平差。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他们利用的很好,依靠大山真的让生活富裕起来了。但富起来的只是很少的一部分,怎么样使富裕起来的这一部分带动大家共同富起来,这还是需要我们动脑筋好好想想的。既然提到了这些,我希望当地部门能更加重视全民的生活水平提高,是不是可以考虑在这里建造工厂,让每一个人都有事做,而不是止步于一部分人富的现状,让富的更富,贫的更贫,贫富差距只能越来越大。小到一个村庄,大到一个国家,贫富差距都会影响到其更好的发展,所以要想真正意义的富起来,只有尽力的做到让全民富起来。但是紧紧依靠政府还是不行的,加强对当地百姓的思想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组织一些全民富起来的重要性的讲座,充实老百姓们在这方面的缺失。虽然这是一个庞大的工程,但是只要我们一起努力、不放弃,相信会有那么一天的。
贫穷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是短暂的,没有一个人会一辈子穷下去,只要你愿意去奋斗,愿意为了更加美好的生活而放弃懒惰,放弃闲暇时间,努力打拼,相信功夫一定不会辜负有心之人的。对于现在没有能力再去奔波的老人们,他们也许无法再通过自己的奋斗去获取更好的生活了,但是,他们只要能够得到社会上每一个人的关注和帮助,他们一样能够生活的幸福,其实这些帮助不在多少,而在于是否真的让他们从内心深处感到了幸福。我们每一个人都有父母,每一个
人也都有变老的那一天,现在我们能做的就是从我们的身边做起,好好对待父母,家里的老人,让他们做幸福的人儿,每一个家庭都幸福了,我们整个社会才会和谐。
虽然我很肯定现在人们奉献爱心的观念,也很欣慰我们整个社会都有爱心,但是回头想想,正是我们曾经对这些老人的冷漠才使他们如此生活,爱心并不能作为贫穷存在的资本,何必再让这些爱心浪费在本来就不应该发放的地方呢,所以何为什么不让我们从生活中切实的做到关爱每一个人,而不是不闻不顾的导致他们老年生活艰苦后才去涌动爱心,这样对于社会来说不是损失太大吗,对于我们,也只是获得了奉献迟到爱心的满足罢了。真诚的希望今后不会再有那么多孤独贫穷的老人存在,希望每一个一直都是幸福的。
这次的扶贫活动对于我们来说真的是一种新的形式,不管是在心理上还是生理上对我们都是一次大的冲击和锻炼,让我们从不同的方面了解了社会,了解了生活,看到了人性之美,当然,也看到了问题。在面对每一位老人的时候,打开了我们内心深处的爱心,让它尽情的释放了一次,无比的畅快淋漓。在这里,我还是要呼吁人们,呼吁社会,切实做好自己主人翁的职责,为大家也为自己多奉献爱心,闲暇时少点吃喝玩乐,多去偏远山区看看,切身的体会一下山村的生活,关心关心那里需要帮助的人们,让他们知道在社会的这个大家庭里他们并不是孤独的,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他们的亲人。因为只有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才能变成美好的人间。
来保定涞源山区的这次扶贫,我收获很多,如果还有机会,我还会走到社会的各个角落去体验更多不一样的生活,更加全面的了解社会,充实自己,让自己不单单只会“纸上谈兵”,而是做社会经验同样丰富的现代大学生,期待更多走进社会机会的到来。
第二篇:浅析贫困山区畜牧业发展
浅析贫困山区畜牧业发展
专业:农学姓名:龙慧
贫困山区一般具有交通不便、信息不灵、居住分散、经济落后的特点,同时也存在着草山草坡面积大、农副产品丰富,剩余劳力充足的状况,发展畜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况且,畜牧业投资小、周期短、销路好、见效快,符合千家万户的生产利益要求。因而,它对于增加贫困山区农民收入,改善城乡人民生活,加快脱贫致富的步伐,具有积极的意义。但是,对于贫困山区如何发展畜牧业,使其成为一个支柱产业,这是一个值得实践与探讨的问题。这里,笔者试从分析大悟县畜牧业现状入手,来谈谈贫困山区畜牧业的发展。
黎平县地处湖南、贵州、广西三省交界处,是云贵高原的一个贫困山区县。55万人口,1950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山多田少。,农村人平纯收入600元左右。建国以来,特别是“七·五”以来,黎平县畜牧业有了较大的发展,但由于受到旧的传统观念和习惯、落后的生产方式、低下的生产力水平等多种因素的制约,现仍未摆脱自给自足,小农经济的束缚。主要特征有如下几点:
一、畜牧业生产的发展在较大程度上依赖着种植业生产的发展。黎平县历来对猪禽的生产较为重视,可从两个方面数字说明这一点。一是把猪牛羊禽的饲养量按牛单位折算,猪禽分别居第一位和第三位。二是在畜牧业产值结构中,猪禽分别居第一位和第二位。而猪禽的发展快慢在很大程度上依靠种植业提供农副产品的多少。四九年,粮食生产水平低,年产4.4万吨,牲猪年末存栏只有2.5万头。五七年,粮食产量达到五十年代最高水平,产量11.22万吨,牲猪年末存栏达到该年代最高水平,为9.6万头。五八年至六一年,三年自然灾害使粮食由10.33万吨下降到七万吨,牲猪年末存栏也从7.8万头降到2.6万头。七o年至七二年,粮食产量过15万吨大关,牲猪年末存栏也过10万头大关。八o年至二00一年,粮食产量连年上升,由14.9万吨上升到20.4万吨,牲猪存栏也由13.2万头上升到24.8万头,为历史最高水平。因而畜牧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种植业的制约。
二、畜牧业在农业结构中的比重偏小,宏观控制难以实现。大悟县是以农业为主的山区县,人平只有七分耕地,单纯靠粮食就是绣出一朵花来,也只能解决温饱,但发展畜牧业的潜力却很大。一是草山草坡面积大,有天然草场124万亩,据测算可载畜8万个黄牛单位,而目前只利用了60%。二是饲料来源广,大悟县是全省三大花生生产县之一,年产农副产品等饲料5亿公斤,但实际用于养畜的只占47%,在农业结构中,种植业产值通常占农业总产值的60%左右,畜牧产值只占30%左右,所占比重太小。而在畜牧业内部,只重视粮食畜禽的发展,忽视食草畜禽的发展。按牛单位计算四九年食粮畜禽与食草畜禽之比0.44:1,八五年为2.57:1,九0年为1.26:1,与当前耕地面积与草场可利用面积之比0.51:1不相称。
对于农业结构,大悟县采取了一些措施予以调整,但由于生产力低下,经济落后,综合素质差等多种因素的制约,难以达到目的。
三、千家万户饲养、小群分散经营、传统的饲养观念和方式未摆脱,出栏率、商品率低。大悟县畜牧业生产方式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的,这种千家万户饲养,能利用各自的有利环境、剩余劳力、农副产品、残剩食物、简便畜舍等生产出小量的畜禽产品。但是,传统的饲养观念和方式未摆脱,大多数农民还是“养猪为过年,养牛为耕田,养鸡下蛋换点油盐钱”的生产观念。饲养方式多采用,喂猪“一瓢水,一把糠,一篮菜”,耕牛全靠稻草养命,养鸡“白
天自找食,进笼一把谷”。因而,长期以来,牲猪出栏率未超过75%,商品率未超过80%,耕牛出栏率、商品率均未超过10%,山羊出栏率、商品率未超过50%,家禽出栏率、商品率未超过20%。
四、畜禽品种杂乱差。大悟县畜禽品种主要来源于江汉平原一带,由于农民的科学养畜水平低,畜禽乱交乱配、近亲繁殖,使畜禽品种普遍存在“杂、乱、差”的现象。品种低劣,导致饲养时间长,生产性能低。出栏一头250斤左右的肥猪需要一年多的时间饲养,耕牛个体象驴子,山羊长得象狗子,鸡蛋象麻雀蛋。
五、草山草坡面积大,自然牧草丰富,但利用少,浪费大。大悟县山场宽阔,各类草场毛面积124万亩,可利用面积109万亩,其中万亩以上的连片草场有37处。草场年亩产鲜草695公斤,平均14亩载一个黄牛单位,可载畜8万个黄牛单位,而实际只利用了60%。其原因主要是成片草场多分布在高山、远山区,而牲畜又多集中在村庄周围放牧,放牧半径小,群众又不懂制作青干草喂畜的技术,而在十月份后,牧草已老化,被砍回家当柴火烧掉了。
六、畜牧产品销售半径小,流通渠道狭窄。大悟县畜禽产品主要是内销,外销很少,而且是个体商贩占了大头,商业、外贸部门的主渠道作用没有真正发挥出来。以外销量最大的牲猪为例,八三年外调量为32897头,八五年下降到转自:http://9693头,九二年后一直徘徊在2万头左右,只占牲猪出栏数的10%左右。从牲猪内销看,个体屠夫垄断了牲猪收购市场,压价压秤赚黑钱,农民养猪一年,不如屠夫杀猪一天。
七、畜牧部门基础差,服务功能低。八0年以后,大悟县畜牧业防、繁、管、治机构相继建立起来了,基层技术人员为千家万户服务,对畜牧业发展起到了一定作用。由于县财政投入低,政策性收费又难以收起,导致正常工作难以运转,技术人员外流严重,诊疗设备一直停留在原有水平上,服务功能较低。
二、大悟县畜牧业的现状,是贫困山区畜牧业的缩影。因此,在发展山区畜牧业上要针对山区的现状特点,确定发展方向和方针。在制定措施上,要充分依托本地资源优势。在发展要求上,必须逐步实行四个转变。一是农民的养畜观念要由传统的自给自足的生产意识转变到现代商品生产的意识中来。二是从小农经济的封闭式生产方式转移到科学性、商品性生产方式上来。三是从一家一户的个体效益转变到千家万户的规模效益上来,并逐渐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统一起来。四是从当前的生产初级畜产品转变到深度加工上来。
〈一〉根据资源特点合理区划、布局,重点放在潜在优势上。根据不同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状况,划分若干自然经济小区,发展不同项目和品种。
1、城镇郊区:交通、能源、信息等都比较发达,人才、技术、资金条件都较好,市场对肉蛋奶需求量大,应重点发展生猪、奶牛、禽的饲养及畜禽产品加工业等。
2、低山丘陵区:农业较发达,人平耕地面积较大,农副产品多,应重点发展猪、水牛、禽等畜牧业。
3、中山、高山区:山高人稀,居住分散,交通闭塞,农业落后,但草山草坡面积大,牧草丰富。重点发展牛、羊、兔、鹅食草动物,可建立肉牛、奶牛、肉羊、草禽等基地。
〈二〉调整畜牧业内部结构,重点放在发展草食动物,走种草养畜的道路上。过去,一讲到发展种植业就单一抓粮,发展畜牧业就单一抓猪。而牲猪发展的好坏与粮食的丰欠有密切的依赖关系。因此,要保持畜牧业的稳步发展,就必须重点放在发展食草动物上。这是因为,一方面食草动物对粗饲料的转化率是食粮动物的五倍以上,成本低、饲料报酬高。另一方面,山区有广阔的山场,有充足的饲草资源。发展食草动物的数量多少,要以草场载畜量的多少来定。在荒山荒坡水源好,土层厚的地方可人工种植品种优质,产量高的豆科牧草,种草养畜既可提高养畜饲养水平,又可提高载畜量。http://
〈三〉在发展千家万户饲养的同时,重点放在建设资源相对集中的规模畜牧业上。畜牧业具有投资小、成本低、周期短、见效快的特点,适合农民目前的生产要求。如果在政策上给予倾斜,以发展较快的养畜专业户和专业村典型引路,一定能调动千家万户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对于资源相对集中的区域,应发展规模畜牧业。如在连片草场的地方建立食草畜禽场,在城郊区和低山丘陵区建立食粮畜禽场。适度规模地集约式经营有利于提高科学化和商品化生产程度。
〈四〉改良畜禽品种,重点放在提高畜禽产品率上。畜牧业与种植业一样,品种问题至关重要。要改变长期形成的畜禽品种“杂、乱、差”现象,提高单位时间内的繁殖率、出栏率、产肉率、产蛋率。就必须引进优良品种,建立良种繁育体系,推广经济杂交。
〈五〉处理好畜牧业与它业的关系,重点放在发展生态农业上。在山区,发展畜牧业往往与种植业发生矛盾,如与种植业争夺面积,人畜争粮的矛盾等等。处理好这些矛盾,必须在合理区划,统一制订发展规划的基础上,走发展生态农业,循环增值的道路,从而提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首先是处理好牧林关系。在山区,往往会出现放牧与兴林,种草与栽树之间的矛盾。可在树间种草,分区轮牧解决这一矛盾。这样既可保持水土流失,又可以“以短养长”,还可以用畜粪肥林,以牧养林。
其次是处理好牧粮关系。主要是表现在种草与种粮、人畜争粮的矛盾上。解决这个矛盾主要是在满足人们食粮的基础上采用种草养畜和种粮养畜。种草养畜可以超出种粮两倍以上的效益;种粮养畜,如种玉米作鸡饲料、种大麦作猪饲料等等。在紧张的地方可套种间作。
〈五〉优化外部环境,重点放在增强社会服务功能上。发展山区畜牧业必须把投资、技术、物质、品种、饲料、防治、加工、销售、税收等方面配套起来进行,在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基础上,从产前、产中、产后上搞好服务,使畜牧业生产有一个优化的外部环境。
〈六〉建立相配套的畜牧业产品深加工企业,重点放在市场竞争力上。畜牧业的发展,能不断地丰富畜禽产品,要使它打入国内国际市场,并有较长的寿命,就必须进行畜禽产品深加工,兴建成配套企业,生产罐头、香肠、奶蛋制品、皮革制品等产品。加工企业的建立既能增加国家和人民的收入,又能改善城乡人民的生活。
第三篇:浅议贫困山区农村改革发展的途径
浅议贫困山区农村改革发展的途径 屏山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 朱世凯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面分析了当前的形势和任务,指明了到2020年农村经济改革和发展的方向。屏山县紧扣中央对农村工作的新要求,围绕市委“创新工作年”的主题和打造“一枢纽、一城两中心、四基地”的战略目标任务,立足本县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努力践行科学发展观,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切实把人民群众的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本文从屏山实际出发,着重分析当前影响屏山农村经济改革发展的制约因素,就如何推进贫困山区农村经济改革,促进农民增收进行了粗浅的探索。
一、农村发展现状
屏山是全省36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之一,也是宜宾市唯一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县有耕地15677公顷,林地72000公顷,森林覆盖率48.12%,是传统的农业县,由于独特的气候孕育,在茶叶、水果、白魔芋、林竹和畜牧业等特色产业的发展上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经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发展,2008年底全县粮食总产量12.83万吨,同比增加0.32万吨,人均实现占有粮食432公斤;蔬菜产量7.5万吨,实现产值9280万元,同比增加1万吨;水果产量2.9万吨,同比增加0.7万吨;生猪出栏31.09万头,山羊出栏28.38万只,肉兔43.25万只,小家禽285.68万只,畜牧业总产值5.55亿元,农民增收150元。
二、影响制约因素
近年来屏山县在深入推进农村发展改革,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进程中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指导引领农民群体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民收入大幅度增加、农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但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结合实际,深入分析影响制约我县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成因,重点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受地理环境影响农业粮食生产能力较低。
屏山地处山区,山高坡陡,人均耕地少且分散,不能从事机械化、规模化农业生产,粮食生产的劳动力成本高。耕地质量差、土层薄而瘦,粮食产量低,可种植的作物种类相对较少。部分乡镇海拔较高,降水量小,水源缺乏,影响粮食生产。部分高山地区气温较低,全年光照时间少,导致粮食产量低下。
(二)受经济条件制约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屏山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经济实力薄弱,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还不足。据统计,近几年来,我县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投入正逐年增加,2008年达到了8500余万元,但仍然远远不能满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一方面交通网络尚未真正形成,部分村尚不通公路,造成化肥、农药、种子等生产资料成本增加、农产品滞销等一系列问题;另一方面部分地区通信不便造成农村信息闭塞、观念落后,水利设施建设不足影响农作物产量等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够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未能得到根本性解决,阻碍了全县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
(三)受市场因素影响种植业、畜牧业效益低。
目前农村畜牧业基本上是以家庭为单位进行,尚未形成规模,成本高、效益低,农产品销售受物价波动影响较大,农民从事种植和畜牧养殖业的积极性不高,阻碍了种植、畜牧业的发展。
三、对策措施建议
屏山农业发展的关键是结合自然特点,立足资源优势,扬长避短,以市场为导向,念好“山”字经,全面深入发展绿色林茶、白色魔芋、金色果烟等“三色”生态农业,抓住移民迁建带来的发展机遇,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以新发乡和新市镇为中心的金沙江和岷江两大经济带,带动全县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一)发展壮大特色农业发挥引领带动。
一是依托优势资源大力发展特色农业。走特色农业规模化道路是带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核心。要充分利用好现有的存量土地资源,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重点发展特色农业。依托屏山县生物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和日照时间长等多种自然资源优势,以村为单位,广泛开展特色农业产业化试点,以点带面,逐步带动全县农民走特色农业种植规模化道路。抓好畜牧业基地建设,改良选育牲畜品种,实行科学饲养,科学治理,加强疫病预防防治工作。规模化发展畜牧业生产,多种渠道积极扶持农民群众大力发展畜禽养殖,积极为他们创造各种便利条件,抓好产前、产中、产后及销售等相关环节的指导服务工作,调动群众生产积极性。重点以节粮、耐粗食、饲料成本低的畜禽为主,大力发展黑山羊、肉牛、生猪、土鸡等,逐步走上规模养殖道路。开发林业产业,依托山地多、面积广的优势,引进推广适合地方发展的经果林。采取政府适当补贴,农户自筹一点的方式集中购买优质苗木,县林业局、农业局等涉农部门选派专业技术过硬的人才作技术指导,采取山间种植竹林,山下种植中药材、水果等经济林木,田边地头种植茶树等,有效利用山地资源。
二是培育农产品龙头企业加快品牌开发。在树立发展理念的基础上,扩大对外开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来屏投资创业的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重点扶持和培育一批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农产品营销大户,以“龙头”为纽带,让小生产与大市场对接起来,使小产品与大效益连结起来。要加快推进旭茗茶业有限责任公司等2家特色农业加工企业建成投产,重点支持龙湖翠茶业公司、水中韵茶业公司、中都兴隆魔芋厂等县内龙头企业,带动全县优势农产品优势“品牌”开发,进一步推动特色农业产业化。三是抓住移民迁建机遇安置富余劳动力。把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指导思想从单纯的抓粮食生产,转变到既不放松粮食生产又要大力开展多种经营的路子上来。抓住屏山县移民迁建带来的大好发展机遇,组建劳务输出开发公司,鼓励农村富余劳动力特别是有一技之长的农民参与城集镇迁复建有关工程建设,就地安置农村富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把劳务输出作为一项富民产业加以培植,加大农民工培训,提高劳务输出质量,疏通劳务输出渠道,扩大劳务输出规模,实现劳务输出增加劳务经济收入。把发展乡镇企业作为农村经济工作的战略重点来抓,形成“上下齐抓,多轮驱动”的强劲态势。
(二)积极发展生态农业做到永续利用。
实施好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抓好25度以上山地的退耕还林还草,做到合理开发、永续利用。保护现有森林资源,大力发展经济林果,做到连片开发,集约经营,走高产高效优质的绿色产业化发展路子。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同时,结合本地特色,优化品种,减少趋同,主攻淡季,均衡上市。通过由点到片,由零星种养到规模种养,逐步向区域化、规模化方向发展,把屏山县农业作物发展为结构更优、质量更高、竞争力更强,促进全县农业的全面发展。
(三)推进基础工程建设奠实发展根基。
加快农村交通、能源和通信设施建设。农村交通、能源和通信设施建设是实现农村发展的重点,要着力解决好农村“道路难行,信息不畅,技术较低,观念落后”的现实难题。要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资,采取政府出资与农民投劳的方式,加快“村村通”工程建设步伐,实现农村面貌改观,带动农民增收。抓好水利工程建设。兴修水利,改修排灌沟渠,改进浇灌方法,扩大浇灌面积;修建蓄水窖,解决部分农村高山缺水问题。在有条件的地方建设部分蓄水、提水工程,努力做到引、提、蓄相结合,解决水源不足,用水困难,力争解决高山农村人畜饮水和浇灌问题。强化农村教育扶贫。多方联系,广泛动员高校和科研所参与对农村的教育扶贫。对于农村的扶贫要逐渐转移到知识和技术的扶贫上来,由高校出技术,农民出劳力,多方共同投资,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重点加大基础教育设施投入力度,解决农村教育难的现状。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这个核心,为农村发展提供组织保障。要按照建设新农村的要求,着力破解农村基层党组织存在的能力不够强、动力不够足、管理不够规范等突出问题,深入推进“三级联创”活动,加强在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中党组织模范带头作用
(四)加大科学技术运用增加技术含量。
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生产力。加强对农民的实用技术培训和农民工技能培训,逐步提高劳动者素质。强化科技措施,增强农业发展后劲。以“节本增效,先进实用,优质高效”的原则,整合技术力量,大力推广农业综合技术,加快先进技术与传统农业技术的嫁接与联合,实现优势互补,努力降低生产成本,培植农业新的增长点。加大农业科技体制改革与创新。积极引进高素质农业科技人才,把农技人员推向生产第一线,推向市场,培养造就一批科研型、经营型加治理型的复合型人才,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使之在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实现自身更大的价值。支持鼓励农技人员以资金、技术等方式创办、领办、联办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强和改进对农业优势产业开发的引导和扶持,以市场为导向、效益为中心,特色资源为依托,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第四篇:贫困山区如何实现经济快速发展
湖北省**县处于秦巴山区,境内山高坡陡,十年九旱,自然条件和传统经济结构的双重制约曾长期困扰着县域经济的发展。**县委、县政府正确处理和协调各种矛盾,抓准市场经济的机遇,立足当地资源优势,做好“加减调转”文章。2001年的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农民人均收入增幅分别超过全省平均增幅的7.2、2.1、3.2个百分点。作为国家级贫困县,**经济取得如此发展,关键是抓住了主要矛盾,在扬长避短、趋利除害中走出了一条山区农村经济发展的新路子。
一、在劣势中谋求比较优势
**境内沟壑纵横,山高坡陡,土地瘠薄,种粮是个弱项。近年来,**县集中精力发展收益高、市场潜力大的优势农产品,提高农业资源配置效率。一是面向市场,找准优势;二是规模经营,放大优势;三是提质增效,叫响优势。在发展优势产业,调优经济结构时主要把握几点:其一,政策调动;其二,龙头带动;其三,科技推动;其四,投资拉动。
二、变对抗性农业为适应性生产
**的耕地90%是坡耕地,过去尾随平原搞粮食,埋头发展粮食农业,由于气候干旱,结果年年受灾减产。近年来,**抓住“特”字作文章,培育适应秦巴气候的特色产业,寻找农业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一是根据市场需求,开发本地产品促特色。二是优化品种结构,形成规模效益。特色农业需要规模支撑,结构调整只有形成与自身特色相适应的规模,才能取得最佳经济效益。三是增加科技含量,提高产品质量推特色,特色农业也就是质量农业、竞争农业,必须在提高产业质量上作文章,在增加产品科技含量上下功夫。四是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创特色。
三、变提篮小卖为产业化经营
优势产业、特色农业达到了一定的规模,靠提篮小卖也会出现“卖难”。千家万户的农民要紧贴市场,就必须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实现农业经营产业化,增强特优产品的竞争力。一是发展多样化的利益联结机制,按照国际惯例,建立各种产业协会等民间组织,架起生产与市场的桥梁。二是大力发展龙头企业,培植“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推进规模经营,建立企业与农民之间的良性利益联合体,共御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三是切实加强农产品基地建设,通过各类龙头企业的带动,形成农业的规模化生产和区域化布局,不断优化和促进农产品优质化、专用化。
四、变孤身创业为内引外联
山区经济基础薄弱是不争的现实,在经济发展中,片面倚重内因,难免“先天不足”,过分依赖外因,就会“等、靠、要”。加入世贸后,我们和外面世界的距离近在咫尺,这为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提供了机遇。贫困山区首先要向内挖潜,利用好劳动力和资源这两大优势,弥补资金的不足。其次是优惠政策,积极引进外来资金、人才、技术,为山区腾飞加油助力。通过股份、租赁、买断等多种形式,引进著名企业到**投资。近两年,**共引进资金6亿元,解决了山区经济发展后劲不足的问题。
五、在破旧除弊中释放生机
政府要切实转变职能,精简机构,提高办事效率,减轻农民负担。从1999年开始,**县先后进行了县乡机构、乡村体制、教育卫生体制、农村税费改革。通过改革,打破了旧体制,释放了生产力。近年来,全县精简财政供养人员1889名,精简村组干部2451名,撤并6个乡镇,撤销102个管理区,撤消192个行政村,减轻农民负担近千万元,用节约的行政支出反哺于县域经济,逐步走出了一条“小政府,大服务”的路子。(作者系湖北**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
第五篇:值得我们深思的交通安全
值得我们深思的交通安全
有一天深夜,我和妈妈在回家途中,看到一个触目惊心的景象,路上七零八落的躺著几辆四分五裂的机车,远处另有一辆撞上安全岛扭曲变形的自用小客车,白布下面复盖著一条曾经花样年华般的生命,不久,传来家属呼天抢地的哀号声。那情景我永远忘不了,那画面也时时在我们生活周遭反覆的上演著,我忍不住要问:难道那些酒后驾车的人没有家人吗?为了逞一时之快而家毁人亡,值得吗?
曾几何时,由於大家缺乏正确的交通观念和守法的习惯,台湾这个美丽之鸟、婆娑之洋,早已成为一个车祸之岛了。我曾经和爸妈去过东京、雪梨和新加坡,看到这些城市有条不紊的交通秩序和完善的交通设施,就想:为什麼他们能我们不能?爸爸常常说:从台湾街头热心的交通义警,和热心叩应广播路况报导的民众,可以看出台湾社会仍然充满丰沛的爱心,只要政府能登高一呼,唤起全民共识,人人本著一颗爱心、行车上路时时为别人著想,确实遵守交通规则,珍惜自己的生命,也珍惜别人的生命,醉不上道,体认「平安」是回家最快速的路,即使是我们走路族的小学生,穿越马路也要遵守交通号志,必然可将车祸的发生率减到最低点。
此外,政府更应以身作则,尊重每一个生命,才能洞烛先机,制定完善的交通法令,彻底执行,规划方便的捷运系统,设立完备的交通硬体设备。政府对民众有爱,就能防范一切於未然,类似高屏大桥的断桥事件将不再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