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情皆通等佛心—南怀瑾老师
人情皆通等佛心—南怀瑾老师
首愚师父:
谢谢杨教授了,有一次我们去北京,那时南老师特别召见。南老师在香港坚尼地道,他吃饭是一个地方,休息是另一个地方,都不让人随便去的。为了去北京,那次我们到了老师休息的地方。
我记得初亲近南老师,他第一本书给我就是《七真人传》。当时南老师对我说:你不要以为闭般舟三昧关是苦行,将来你发愿为大众服务能难行能行、难忍能忍,才是苦行。《七真人传》讲道门全真七子修到某一个程度修不上路了,师父把他们召集起来说:你们在山上已经不行了,好好下山去行功德。后来他们都成道了,叫七真人。南老师是要我不要念念要闭关、要闭关,要我还是好好的为大众多服务。
南老师另外要我看一本《红顶商人胡雪岩》。南老师曾经跟我提到:你不要以为出家人、大和尚高高在上,要通世间法,要懂得送礼,逢年过节别忘了。南老师逢年过节,包括他以前在复青大厦九楼,大楼管理员他也都送礼的。南老师世间法很通透,人情世故非常老练。所以,逢年过节、腊八等日子南老师就要我去送礼,一年送两次。到了腊八节我总忙得团团转,挨家挨户去送腊
八粥,刘安琪将军、叶曼夫人等,要跑很多地方。我觉得这是南老师在教育我。
我以前写字写得很小,南老师要我字体写大一点,心量会大一点。一个人字小小的,往往心量就小了。他还教我坐出租车,剩下的零钱就不要找了。这些我都依教奉行,到后来我坐出租车,七、八块,一、二十块我也都没有找。我觉得这是细行,也代表一个人的心量,修行要懂得广结善缘。
南老师教我的太多太多了,希望将来我能够好好把这些事情写出来。这么多年南老师打我棒子,正面反面的教育数不胜数。
第二篇:南怀瑾老师谈教育
《南怀瑾老师谈教育》
《南怀瑾老师谈教育》分享开始!我教了一辈子,二十岁起,就看透了这些,可是我没有放弃,还是朝这个方向努力。大家都讲跟我学佛,有几个有成就我也不知道。我说的几乎没有人听的,没有人真去做的,所以对教育我始终是很灰心,一辈子讲教育无用论。孔子的一生,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但是真正有成就的,十来个人而已。释迦牟尼佛一生也是这样,真有成就的就是十大弟子,尽管经典讲得那么热闹。教育是个牺牲,很难有成果,可是虽然如此,它的影响还是非常大。(教育的根本是学到了去实践,去坚持实践,反思总结后再学再实践,南老的一句“没有人真去做”说出了症结所在)
我一辈子,受旧式教育出身,然后又受到新的学堂教育,还受过军事教育、武术教育。我专门学武功两三年,那很费时间,学出来做什么?学武功出来可以做总教官,教练。可是我的目的呢?是兴趣,我不想出去教人家练拳,我是兴趣,学会了再说。我学军事,带过兵,也教过兵,也做过官,文的武的,大学也听过课,也去上过研究所,所有的教育我都受过了,清清楚楚,那么我个人的总结下来:教育无用论,教不好一个人的。我的经验,人不是学校教育能够改得了的。一个了不起的孩子,你不给他读书,给他按在泥巴里头,他都会站起来,成为一个有用的人;站不起来的孩子,你怎么培养,怎么教育也只能成为一个很平庸的人。
教育,首先要知道孩子的性向,先了解一个孩子的性情方向。看《大学》《中庸》,“性”在学理上叫秉性。秉,就是生下来带来的,父母遗传的是其中一部分,分成两方面,生理、身体上的,还有思想情绪上的。教育只是一个增上缘,老师尽量帮他,培养他,使他依靠自己的禀赋站起来,这是教育的目的。像我的学生里头有很多了不起的人,当时读小学的时候,谁知道他啊,现在觉得很伟大,教育就是这个道理。
中国几千年都是私人办教育,现在是政府办学校。推翻满清之后,所谓最好的学校,你们知道北大、清华第一名的同学有几位啊?他们做出了什么事业?不要迷信了,教育不是这个道理!不管哪一行业,在社会上有贡献的,或者成名的,不一定是很好的学校出来的。(现在的家长痴迷于好成绩和好学校,这种物质的价值观是最伤害孩子的,十几年的努力,让孩子失去了他与生俱来的天性和本性。)
一个人为什么要读书?从中国的传统文化来说,这是一个重要的老问题。一个人为什么要读书?传统中最正确的答案,便是“读书明理”四个字。明理,是先要明白做人的道理。如果要问中华民族,中国人素来的教育目的是什么?让我们再重复一句:是为了“做人”,而不是为了“生活”。因为“生活”的意义,是人要“生存”在这个世界上,怎样设法来维持自己的生命,同时,使人人都有更好的“生活”,过得很舒适快乐的一生。这都是在“读书明理”以后,因为“智慧”、“智识”的开发了,就容易懂得了“谋生”的“技术”,和各种有利“谋生”的“智识”,也都属于“读书明理”。明白了“人伦”之道以后,那是当然、必然的事。
很可惜,现代人所认识文化教育的基本目的,只是为了“谋生”。我们要孩子们去学习,读书受教育,就是为了孩子们将来的前途,有好的职业、有高的待遇,或是能够赚很多的钱,过得很好的“生活”。甚之,有的人,还把自己一生的失意,或一生做不到的事,都寄托希望在孩子们身上,拼命迫他去上学读书。
完全不考虑孩子们的“性向”个性的所好和兴趣,也不了解孩子们的脑力和健康,一味的迫孩子们读书学习,不知道“爱之反而害之”,因此,妨害了孩子一生的后果。尤其是现代化的学校和课外补习等的教育方法,简直是“竭泽而渔”的办法,使一般还未成年童子们的脑力健康,受到过分负荷的伤害,最为严重。(其实就是这么简单的事情,读书为了明理,读书不是为了生存,这就是我常常苦口婆心的告诉家长的“有德自然香”,尽管苦口婆心,但真正能放下功利,教孩子做人的家长少之又少啊。南老的“教育无用论”其实就是说的这些成人。)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几千年人类基本的错误观念。从古至今,外国也一样,这是一个自私的想法,天下事为什么要你的儿女好,别人的怎么办?中国历史上有多少状元?你们知道几个?现在都要考清华北大,一百年后大家知道清华的第一名是谁?
我曾公开讲过,现代教育没有方向的。现在大学生那么多,就业有问题,教了知识,没有教他谋生的技能,(毕业了)按理说应该贡献社会,但是现在找婆家(工作)也成了教育部的责任,这是什么社会啊。现在几千个大学培养出来的学生,都希望到北京、上海,拿高薪,他自己的本事能不能拿到高薪,自己也不清楚。(中国当代的教育部,该管的不管,不该管的瞎管,当代的家长,改管的不管,不该管的瞎管。做人和做事的先后顺序是不能搞错了,学校搞错了,家长搞错了,但是,大部分的学校和家长是明知道搞错了还努力往错里搞。功利价值观根深蒂固啊。)
学校当然可以承担(人的品德修养的教育),现在学校哪有管这些啊?但现在很多中年以上的家长本身就没有资格做家长啊。他们受白话文教育开始,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子都没有,西方的也不懂,大家向钱看,赚钱,买房子,买股票最重要,怎么教育啊?(只有数理化,没有文化,只想着“财”但都不“富”。钱再多不叫富,官再大不叫贵。知足则富,人敬则贵。现在的家长希望孩子成功,其实就是希望孩子“富贵”。一味追求物质富贵,不关注孩子精神的富贵,本末倒置啊!)
孩子成长要靠自己,不要过分要求,让他自由发展。教育不在于他将来成功不成功,先希望他长大做个好人。什么叫修佛修道?规规矩矩做事,老老实实做人,有好的人品和教育修养。
古语说‘良田千顷,不如一技在身’。孩子将来能有自我谋生的技术,比如做木匠、泥水匠,跟学问、身份、地位没有关系,这是起码的。学问归学问,吃饭归吃饭。中国原来有很多有学问有本事的人,但是不出来做‘仕’的,因为他有谋生的本事。
现在社会上大家带领儿童读经,乱读。儿童读经大家不要弄错了,不要把读经和学习现代知识技术对立,不要以为读经可以代替做人做事的修养,不要以为读经就可以当饭吃了,也不要每天读很久,读烦了,反感了,一二十分钟快乐地朗诵慢慢就容易背下来了,不要变成负担。(现在有的人竟然把读经代替了教育,任何事情都要讲个“度”,这是中庸的最高原则,那些引导孩子乱读经的人,真的懂得中国文化的真谛吗?)
孔子的心法弟子是曾参,曾子著《大学》,我前几年出了《原本大学微言》就是讲这个。“大学”就是大人之学,是讲身心修养的。所以“大学之道在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是纲要,是身心修养的“三纲”。下面接着讲修养阶段程度,“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就是为什么要静坐。我叫它七个阶段:知、止、定、静、安、虑、得。这个修行
不一定要静坐,不一定要盘腿,随时都可以修养,站在那里也好,走路也好,都可以修养心性的宁静。
《大学》接下来讲,“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身心修养是做一个人的根本。《大学》讲的内容,就是触动中国教育的一个方法。什么是教育的目的?先教做人。做人从什么开始啊?从心性修养开始。
家长朋友们,其实南老就告诉我们一句话“做事先做人”,所有的真正的教育工作者,都在苦口婆心的传达这句话,只是传达的方式不同而已,以前我分享表达的方式是“有德必有才”。真正能做到的家长有几位?
第三篇:看命相大师拜访南怀瑾老师
看命相大师拜访南怀瑾老师
时间:2007-06-18 00:00:00 来源: 作者:
一 武夷泉水武夷茶
晚上去看南师。这几天直挂念着,心里很想很想他老人家。特别是这几天天冷了,更想去看望。
甲戌时,甲子日甲戌时,正印贵人临日时,踏进老师门,老师一见就说:“很久没来了,昨天还想到你呢?”心里一乐,难怪,昨晚特别想念,原来是与老师感应呢。
刚坐下,刚从武夷山回来不久的首愚法师进来了,还跟着一位年轻人,拎着二大桶水。首愚师对南老说:“老师,这是魏太太特意送来的武夷清泉水,专门到山涧里去取的,特意送来给老师泡茶了。”
老师一听,站起来,对那位送水的年轻人拱手作礼致谢。并对正准备泡茶的小许说:“拿出武夷的好茶来,用武夷泉水泡。”大家一听,劲头全上来了。在上海,能喝到千里迢迢从武夷山运来的清泉,泡极品武夷茶,真是难得啊!不禁想起前几天在武夷时品茶时的情景。
南师知道我也去武夷参加元辰居士的纪念会,就问起了很多细节,听到很多人的感人发言后,很感慨地说:“做人做到这份上,不容易啊!”
这时,泡好的茶香已经满室芬芳,一入口,众人齐声叫好!
老师说:“这个泉水,泡的茶,可用一个字:“冽”。”老师当即让侍者打电话给魏太太表示感谢,电话没通,就嘱明天一定要记得致谢。”
武夷山因为山体均为岩石,故所有的土均为岩石所化,故水质清澈,没有土味,所出的物产,更是别具一格。武夷一处,没有工业,没有污染,满山皆绿,故水质极为上品。
老师对武夷茶亦内行,一品,就说:“这是新茶。”于是又找到了一泡九五年的大红袍来泡,大家皆一泡口福。
二.天干与夏商两朝的帝系
今天难得人比较少,都是熟悉的,气氛很轻松。
于是趁机向老师请教问题。
这几天正在思考的事,成了第一个问题:“老师,我最近发现,历史的编年中,夏朝从大禹开始到桀,五百多年间十七位王,从十三位的胤甲开始,到十四位的孔甲,及最后一位桀,名字叫履癸,有用十天干为名的,到了商朝,五百五十多年三十个王,除汤外,其他的二十九个王都是用天干为名,而后,就没有一个朝代的王或帝以天干为名了。这个现象是不是说明,十天干,大概是从夏朝后期才出现的,并在商朝得到很重视?”
老师一听,笑道:“这个问题提得不错,读史能注意到这个问题,不容易。不过,应该说,从夏朝后期起,特别是商朝,天文学比较发展了,帝王们重视天文学了。十天干,也有说是十种武器。”
我想,是不是这些帝王的名字里,要么是表明是以他们出生的年份来为名,要么就是以出生的日为名,可惜,我们历史的编年,即使是到现在,前几年花了许多人力物力去做的断代史,也只是断到武王伐纣的年代,大约是公元前一零二六年。所以,无法知道商朝的帝王的年表,不过,或许从这些帝王的名称中,可以知道他们的年份呢?比如纣王的名字叫帝辛,他的前一位王叫帝乙,会不会是相差七年或十九年生?
可惜现在研究历史的人,懂得天干地支作用的人,好象不是很多了。
老师又说:“我们中医的经络和穴道,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历史上的纣王,说他很残忍,解剖人体,其实他是为了了解人体的穴道,因为经络只有在活人身是可以了解到,所以,我常对学西医的人说,他们那一套不是生理解剖学,而是死理解剖学。纣王为了弄清楚胎儿在母体的情况,还让人把孕妇的肚子挖开,后来下面的人都做不下去了,太残忍了。到这个时候,对人体的穴道大约知道了一百多处,后来到了王莽时期,也用活人作实验,又找到了一百多个穴道,到了元朝的耶律楚材时期,他把战场上快死的士兵拿来做解剖,又找到了一百多个穴道,到这时候,中医针灸学上的穴道,算是比较齐了。后来才有元朝的四个铜人。把这些串起来,就可以比较清楚地了解整个历史的过程了。”
我对老师说:“我们老祖宗用干支来记日记年,很了不起的。每天,每月,每年都有它的含义,如今年乙酉,金木交战,所以,有不人死于肝和胃病,飞机失事不断,我在去年就作了预言。明年丙戌,火旺,会有很多人得肺和肾,妇科病,火灾,电灾,爆炸,地震,火山都会在爆发。不象现在的公元纪年,二零零四和零五,只是数字的变化而已。”
老师笑着说:“你倒是喜欢玩起这套来了。要玩,就玩深,有时间可以看看古今图书集成术数部和四库全书的术数部份。上次让你看的造化通看了吧,还有一部份,以后再复印给你。” 老师真慈悲,无以为报,只得合什一礼。
三.孔子的易经功夫失传了?
话题转到易经。老师的大作[[易经杂说]]和易经系传]]风靡四海,易经方面的造诣自是独树一帜。近来为了研习易经的原来面目,即做为卜卦用的易经,特意又找出[[史记]]的[[孔子世家]]细读,想从其中得到一些消息。司马迁精神不死!读着他老人家的[[史记]],可谓字字矶珠。在[[田敬叔完世家]]的结束语里,就对孔子晚年喜易有精彩的评论。想过去,当年孔子在易断方面的功夫是极为了得的。可惜后世诸儒,一则为功名,二则迂腐者多,灵通者少,反而把易的功用弱化,而重其道德教化了。现代的一些所谓的哲学家,更是动不动就要用什么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来研究易经,简直是用自行车钥匙要去开飞机了。于是请教老师说:“最近用易经的原文进行占卜,极为灵验,又很切题,问什么,就答什么。是不是对易经的功用应该回到它最初的面目?”然后,就举了一些近期卜算的例子。还将读日本人高岛吞象的[[高岛断易]]的心得向老师做了简要的报告。老师说:“你说的是一方面。孔子后来把这套东西传给了商翟,再一直传下来到了汉朝时,就是京房一系了,后来就流入江湖。玩这个东西,玩久了,会有灵上身的,很准的。”这时首愚法师对老师说:“老师,这次在武夷山,黄老师给一看我,就指出我的腰背有毛病和胆有问题。泽道法师对他也是佩服得不得了。”老师问:“是看相?”首愚师说:“我把出生时间报给他,没几分钟就看出来了。” 老师回过头笑着对我说:“你现在还差一个,会看病还不行,还要会治病。”然后,老师就要我为他算一下。我知道老师精于命理,不敢造次。但想,这也是学习的好机会,所谓弄斧必到班门,才会知道深浅。于是就大致说了一下。老师的八字:戊午/乙卯/甲子/乙亥。六岁上运。这个命,年柱偏财坐伤官,但月日时却是水木一片。有曲直仁寿之相,六岁到四十六岁,运走火地,伤食竞发,故天聪早慧,学识过人,但伤官之运,在仕途上和政治报负方面,即有天性仁慈,无忍官场黑暗,更有运程不利,故风尘仆扑,难以得意。四旬以后,运入西方,三十年官杀运,杀印相生,身旺有力,所以文名四起,但难免压力重重,七旬以后,入北方水地,印星发力,或有清福可享。
又断了老师从零三年三月到明年四月,运走劫财,交游四海,但花钱如流水。然后老师又问:“再往下呢?”反正在老师面前,说错了也没事,于是笑道:“明年丙戌,其实从今年十月就开始了,老师要走财运,食神生财。”老师笑了。大家也都笑了。
然后,老师说:“我这个命,有人说是伤官带刃。”老师是精通命理的。于是对老师说:“老师这个命局,有点象李鸿章。年柱不纯,不然事功会更大。伤官在内,所以,老师有威而不发,如果在外,就不得了了,是掌千军万马的人物。”说得老师哈哈大笑。
我又向老师请教:“老师,我在武夷山,为泽道法师论命时,他问,有人说出家人出家后,命运的作用就没法控制了。我对他说,据我所知,除非一个人能离开地球,否则,任何人都无法摆脱命运的力量的,我这样说对不对?”
老师点点头说:“对!有人问我说,神仙的命是不是没法算,我对他说,不是的,命里注定他要当神仙。”大家听了都笑起来了。
四.一部电影百方丈
时间已到了十点半了,可是老师的兴致仍很高。于是又换了一泡茶。聊起了现在的出家人。我说:“老师,我和首愚师在武夷山聊天时,有一个观点,不知对不对?我说,现在不少出家人的方向与佛的方向相反了。当年,佛离开王宫,舍弃荣华富贵,娇妻幼子,到深山老林中苦行十二年,才终于悟道,可是现在的一些出家人,却是相反,出身贫寒,一旦有条件,就要开宝马,坐奔驰,有的大庙,岁入数以亿万,这样的人,与佛走的路是相反的,怎么有可能成佛呢?”
老师听了,摇摇头说:“你说的对。现在,真修行的,有几个?”于是谈了一些人和事。又谈到了少林寺,因为古道师开始到少林寺去主持禅堂,以发扬禅宗祖庭宗风。话峰一转,我对老师说:“老师,当年一部电影[[少林寺]],可是造就了当今全国各地的寺庙的方丈呢。你看,本如师,现在少林的方丈永信师,还有古道师,一大帮人,都是我的同龄人,大多是当年看了这部电影后,去出家的。其实,最初并不是真的想学佛,所以,很多人到后来都还俗了,坚持下来的,却多数已年近不惑,到了可以独挡一面的时候,这时正好中国各地佛教重兴,倒是成就了一批住持方丈了至少一百位以上。以后中国佛教史写到这段时期,这部片子功不可没,正好为被文革断掉的佛教培育了人才,也是天数啊!”
老师点点头说:“有道理,我是在美国看的。很好看。看来,倒是可以拍一部禅的电影,你们都来当演员,小许来当主角。”我接着说:“我来当反派。”大家又笑声不断。一个非常愉快的夜晚,在武夷茶香中,很快地过去了。临别时,我们都很感恩老师,老师更客气,向大家行礼话别。
五.真修实证苦头陀。
下来时,去看了在首愚法师的关房。首愚师跟随南师已三十多年了。他真修实证的功夫很了得。他拿出一本一九九零年在厦门南普陀闭关的日记[[道人知月胜诗家]]送给我,令我十分惊喜。因为南普陀也是我皈依妙湛老和尚的地方,是我初识南师,参加南师[[南禅七日]]打七的地方,是我学佛练武的地方。首愚师在扉页上题下了:“心月孤悬气吞万象,光音交融心光无量”句,对我说:“当年我突然得了急性肝炎,去香港请老师看,老师写了这两句给我,我天天默念,竞不药而愈。这是一个诀。送你,共勉。”又送了[[准提族的一颗明星---首愚法师主持准提法修学影响录]]一书给我,在扉页上题:“广结善缘,深入福慧”相赠。首愚精持准提法,得南师真传,早有耳闻。
首愚师的早年当兵,退伍后,从六祖坛经入门,后学禅于南师,原来法名从智,后南师改为首愚。每年都要闭关,多则半年,少则数月,且足迹遍及台港澳东南亚和大陆,美国东西部,澳大利亚。在台湾主持十方丛林,法缘遍及世界各地。他的八字:丁亥/已酉/甲寅/乙丑;八岁上运;我当时断他一句:“六十岁以前,有愿难了,六十岁以后,大器晚成。”
今晚在老师家喝茶时,他对老师说了我的断语,老师听了微微一笑。夜深了,向首愚师道别时,已是子时正了。虽然零下二度的夜空中,寒风瑟瑟,可是享受了如此丰富愉快的夜晚的我,却是唇齿间茶香芬芳,心里面法喜充满,全身暖意洋洋。
第四篇:感言(作者:马宏达--南怀瑾老师秘书)
感言(作者:马宏达--南怀瑾老师秘书)
【太湖大学堂内南公怀瑾先生荼毗炉】 ***** 作者: 宏達(根據2012年10月12日談話記錄稿修訂增補)昨晚和彼得·聖吉聊天,他說這次我們大家是否可以畢業了?他希望大家各自努力,傳承從老師這裡學到的東西。他從開始找到老師,一直到今年,15年中,每年都來向老師求教,也獲得了紮紮實實的收穫與成長。他這次發願把老師的學問和著述進一步傳到西方去,傳到世界去。他說中國文化對西方乃至全世界是很有幫助的,尤其這個時代和未來,世界充滿了危機,非常需要借鑒中國傳統文化諸多寶貴的思想與經驗。就拿管理學來說,如果只是寄託於規則和利益管理,而不是大家各自以內心觀照和修養為立足之本,就不是真正好的管理。
我跟彼得開玩笑,不過也是真話,我說現在談畢業還早呢。老師這一次,給所有見過面或沒有見過面的學生留了一張考卷,這是一個非常大的人生考題,我們每個人要用幾十年或者餘生,去回答這個考卷,等將來見老師,自己去交卷,那個時候才知道自己打多少分,是否可以畢業了。所以將來我們走的每一步,自己心裏所思所想,所做所為,其實都是在答這一份考試卷。
講到大家最關心的老師身後最重要的事情——傳承,我有一個看法,老師的學問是儒釋道三家,諸子百家都通的,不限於任何一家。但是不妨礙我們借鑒佛家的經驗來思考。釋迦牟尼佛走了以後,身後事最重要的是什麼東西?不是世俗認為的財產,或者什麽其他的東西,而是佛經,就是經典,因為佛陀一輩子智慧的結晶就記錄在經典中,經典是法的載體。因此,他走之後,最重要的事就是五百羅漢結集經典,然後留傳到後世。那麼佛像、寺廟、出家人或者在家的居士,也是重點,但是沒有那麼重要,一切都圍繞著經典的傳承、法的傳承。固然說人能弘道,但是人也能亂道,見解之爭,派別之爭,衣缽之爭,真偽莫辨乃至欺世盜名,歷史上諸如此類故事不少。以人為核心的弊端很多,變數很多,不確定性很多,壽命也很短暫。而經典的傳承更長久,更穩定,詐偽的機會少。所謂「經」,就是貫穿歷史而常在的東西。所以,佛涅槃後,結集經典最為重要,傳承經典最為核心,即便是「以戒為師」的訓示,也是以律藏經典為本。不論什麽人弘法,也都離不開一個原則——「依文解義,三世佛冤。離經一字,允為魔說。」所以說,傳承的核心在於經典。老師當然不屬於哪一家,他是沒有門派的。而且老師也沒把自己的著作或述著當做經典,但是不妨礙我們借鑒佛家歷史經驗來認識問題,理解老師身後最重要的事是傳承,傳承的核心在於經典。其實老師比釋迦牟尼佛幸運,因為他在世的時候,自己可以主導,出版自己的講課紀錄,或自己寫的書。在老師走前,他的著述大部分已經集結出版完成了,只有三四本他要出的書尚未出版,而尚未出版的這幾本書,他已經親自審查定稿了,即將出版。其中一本講《中庸》的,他早已親自寫好稿子,準備放在最後出版的。這是比釋迦牟尼佛幸運的地方,同時也可以說是老師的明智,因為提前集結了,而且經過他本人的認可,認定過了。佛陀身後的經典結集,有好幾次,除了第一次以外,爭議很多,因為沒有佛陀或佛陀親自認可的大阿羅漢主持,無法給予最權威的認定。這是講老師走後最重要的,是傳承,而不是別的什麽。傳承的核心,是經典,是他的著述。這些著述,借用佛家的話說,就是法身舍利,就是老師的化身。
當然,對於老師的課與著述,也同樣適用四依四不依原則:「依法不依人,依義不依語,依智不依識,依了義不依不了意」。這四條原則,其實對於讀古今中外任何書或文章、聽任何人講話或上課,都同樣適用。否則就不是智慧之學,而是盲從與迷信了。
至於傳承的另一方面——著作的推廣。老師出版的著作,從台灣開始,到香港,到大陸,幾十年來沒有做過宣傳,沒有做過廣告,完全是靠讀者自己的口碑,老師也不接受任何的記者採訪,根本就沒有去推廣,可是不脛而走,讀者滿天下。他的書在市場上是暢銷書、長銷書,幾十年了,一直如此。未來呢?我想還是會一樣。所以推廣著作不是問題,天下人自然會推廣。可以說,老師的化身就在每個讀者面前,他的法身舍利就在他著作裏面。能夠吸收多少,受益多少,就靠每個人自己的智慧與努力了。
開始的時候,我以為只有老一代的人會喜歡他的書,後來發現年輕也是一樣,現在十幾歲的孩子,二十幾歲的人,一直到九十幾歲的人,各年齡段都有南師著作的讀者。我看將來也會是這樣。
所以不用擔心傳承,天下人自會傳承。當然我們也是天下人之一,每人自己有多少能力,有多少心力,只要各盡所能就好了。我們幸運,親近老師多些,感受老師的身教很多,但是各人能夠從中成長多少,就看自己的智慧了。有緣親近老師,是我們的幸運,但並不代表「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否則這個世界上早就沒有眾生了,早就被古來聖賢度盡了。老師是增上緣,每個人終究要自覺自度,自負其責。
其實這次老師給大家上了最成功的一次課,他用人生最後階段,在這麼短的時間內,牽動了這麼多人的心,不光是中國,還有國際上的華人朋友和外國朋友,他這次的課,受眾範圍最廣,觸動大家最深,無數人在這個過程之中,反思、反省,甚至懺悔、發願,要改變自己,要做功德的,大有人在,太多了。看了「懷師」網頁的文章、留言,很感人,很多真讓人佩服。而這些文章、留言,絕大部份是我們不認識的人寫下的。所以說,天下人自然會傳播老師的學問和教化。
不止一次有人提出「南門」、「南門弟子」的概念,老師當場表示,他一直反對這些門戶觀念。他一直強調,道是天下的公道。他一生的學問,是來自於讀古今中外一切經典書籍,以及他一生的經歷,跟一切人從一切事中學到的東西,所以才能如此淵博,而且不困在書生氣上。如果困在門戶門派之見,那就太有限了。所以他深惡痛絕門戶之見。他也引用過這個話:「佛教徒是釋迦牟尼佛的罪人,道士是老莊的罪人,儒生是孔孟的罪人……」,一旦設立了門戶,學生一代代傳承下去,難免把自己的意思加在前人身上,或把前人神話、偶像化,會導致曲解、誤解、歪曲、誤導,直至失敗。
再說,歷史上諸子百家的任何一個大家,他說過要開一個宗派嗎?孔子說過「我是儒家」嗎?老子說過「我是道家」嗎?都沒有,這是後人加上去的。所有的聖賢,他們是海納百川,沒有門戶之見,所謂「君子不器」,沒有邊界的,這樣才能成其大。老師也沒有什麼「南門」「南學」等等觀念,這些觀念都太狹隘了。真正的聖人,他的胸懷,他的學問,是沒有邊際的;沒有設定門戶,也沒有設定學生和非學生的界限。天下人願意讀他的書的,願意接受他教化的,都是他的學生。他說一個人如果不尊師重道,那是混蛋。可是如果把自己當做老師,那是自己昏了頭。聽到有人在外面以他的學生、弟子為名招搖,老師反復講他沒有一個學生。聽到有人在外聲稱是他的關門弟子,他聽了笑說自己從未開過門,何來關門弟子。老師對學生定的標準非常之高,可以說無人能及。同時老師也非常謙虛,與大家都是朋友,他永遠不居於師位,而是永遠處於學人之位,向一切人學習,也聲明不要把他和他的學問當做標準。他說誰有心得,誰心裡清楚,不必搞形式上的師生這一套,這些俗套後患不少。
所以我覺得不用擔心傳承問題、門戶問題,倒是大家要藉這個機會好好地用功,好好地自我反省,好好地成長,這樣老師這一課就更有效果了。大家一時難過的情緒,也許會持續
一、兩個月,或者是一年、兩年,悲傷不捨,但是情緒過去之後呢?大家是不是照舊,該混的混,該玩的玩?如果還是舊習氣在主導我們的心,悲傷與懷念又有什麼用?我們有緣親近老師,他的身教我們接觸得最多,所以我們更應該先把自己做人做事的修養做好,否則談不到傳承。
老師他已經努力了七八十年,在他八十三歲的時候,力排眾議,定了這一塊土地要蓋這個書院——太湖大學堂(做成人教育),然後親自設計、大興土木、推進工程,然後八十九歲正式開學,講學不輟,親任校長與導師到最後。書院是以一位導師為本,導師與學生生活在一起,身教言傳,耳濡目染,師生有如父母與子女。當然,「子女」是否成人成才,要看子女的天分與努力。可以說,書院的靈魂就是導師,書院就等於導師。但導師不等於書院,導師只等於他自己和他的學問與行履,他的學問與行誼是天下為公的。老師在九十一歲的時候,為探索兒童綜合素質養成教育經驗,又創辦了一個兒童教育機構——吳江太湖國際實驗學校,在老師的指導下,很多人參與進來,付出了不少努力。當然,老師說蓋這片地方,辦這兩個學校,與過去辦其他文化教育機構一樣,也都是暫時一用飛鴻踏雪的方便花樣而已,重點不在於這些機構本身,而在於推動國家與社會對文化教育事業的反省與重建、繼往與開來。
老師每天做事至少十幾個小時,應對出家在家各種人、各種事,沒有節假日,數十年如一日。這個話很容易一下就聽過去了,實際設身處地體驗一下,誰受得了?那真是大苦行!這麼大的年紀,這一份宏願,這個雄心壯志,還大辦教育!八九十歲還能講課的人,已經很難找到了,有人來上海聽課的時候曾說,他認為這個年紀的人不可能會講課,結果看到老師還跟年輕人一樣,覺得非常不可思議。這六年之間他講了太多的課啊!還有每天晚上茶餘飯後,跟客人或者學生聊天的時候,其實都是在上課。他有時候會針砭一下客人,都在影響人,來的這些人不管是什麼階層,什麼地位,很多是各界的菁英,對他們來說,老師的影響是一年半年,甚至更長的時間。他們的一點改變,會影響很多人。老師是隨時在做教育,隨時嚴格要求自己。
譬如他要抽煙,我們要幫他點煙都不可以,他走路拿著包包,我們要幫他拿也不可以。他不要任何人侍候的,他說我有手有腳,都好好的,為什麼要別人侍候?這就是身教。至於言教,很多平常的談話也是傳道,這是我們的幸運,有這樣的因緣親近他。但是我們改變了多少呢?那是我們自己的事了。總之,回憶過去他的身教言傳,反省自己,去改變自己的習氣,是向老師學習的最起碼著眼點。譬如老師最重要的著作,是他自己所寫的《禪海蠡測》,那是他智慧的結晶,可是他為什麼強調《論語別裁》、《原本大學微言》這些呢?《論語別裁》側重在做人做事上,做人做事本身就是習氣轉變的過程,也是習氣暴露的過程。理論講得再好、地位再高、財富再多、名氣再大也沒有用,重點是你做人做事時的反應,才是最關鍵的。教育的核心在這裡,教育的瓶頸也在這裡。教知識和技術是容易的,但傳授知識與技術不過是教育的外圍而已。轉變習氣、開發本有的智慧,才是教育最核心的目標,但往往也是教育最無能為力的地方。即便遇到再偉大的老師,這個積習的轉變與智慧的覺醒,根本上也還要靠自覺。自己不自覺改變,一百個釋迦牟尼和孔子在身邊也沒用。
南師用自己的身教言傳去啓發大家,但是真正的改變來自於每人的自覺,自己的反省。不论释迦牟尼佛,还是孔孟、老庄、耶穌,他們親自教化而有心得的人不過是少數,不肖弟子和糟糕學生也不乏其人,提婆達多害釋迦牟尼佛,猶大害耶穌,這些故事的背後,是人性習氣的剛強難調。倘若糟糕習氣再疊加了利益關係和慾望,那就更加糟糕了。所以說聖人不能改變所有的人。實話說,沒有誰改變了誰,只能是影響而已。教育就是影響、熏陶,但影響、熏陶也只能是外部作用。外部土壤再好,內在種子如果有問題,也不會結出好果子。所以,真正的改變,要靠自覺,只有自覺才能真正改變自己。所以要談傳承,先從自覺改變習氣入手,否則不要談傳承。
天下的人為什麼那麼感念老師呢?這些天來有多少沒有見過面的人,為他而流淚,一個人在短時間內牽動了億萬人的心,這靠的是什麼?靠所謂的學術嗎?或者靠新聞媒體的宣傳嗎?都不是。那是他的教化,打動了人們的心,不同程度的啟發了人們,帶動了人們內心與生活的轉變,乃至於家庭的轉變,人們發自內心真誠的感念他。看了這些留言,這些文章,我有這樣的體會,老師真正的影響了時代與歷史,未來因為他的啟發而改變的人,會越來越多,認識到中國文化的人也會越來越多。
那麼,老師三教百家融會貫通,推動東西方精華文化融合,這是前無古人的。
第二、中國和印度幾千年來,知識份子寫的文章講的話,老百姓不懂,因此知識份子與普羅大眾是脫節的。大眾生活在傳統文化的氛圍裏,卻不懂文化為何物。尤其宋元明清以來,文化變異的增加,對人性束縛的增加,積蓄了反彈的力量。因此,當鴉片戰爭後到二十世紀初的八十年時間,中國屢戰屢敗,當此時,留學生魯迅、胡適、陳獨秀等等號召偏激的運動,全面否定中國歷史文化。此時雖有辜鴻銘這些學貫中西的大家反對,但在大眾不明就裡的前提下,在人性勝者王侯敗者賊的心理下,反對的聲音被淹沒了……五千年中國的文化沒有遇到過這樣的浩劫,被攔腰斬斷了。孔孟沒有遇到這樣的情況,歷代的聖賢沒有遇到這樣的情況。春秋戰國的時候,雖然混亂,但是文化並沒有斷,不過是政治上的亂而已,文化上是百家爭鳴的。但是到了新文化運動,徹底被否定,徹底被切斷了。看到這個前所未有的歷史文化巨大危機,老師明白,亡國還可以複國,但民族文化亡掉了,中華民族就萬劫不復了。因此,他26歲在峨眉山請普賢菩薩作證,發宏誓願,重續中國文化斷層。然後他跳到歷史的洪流裏面,去做中流砥柱。他爲了歷史文化的接續、重整與人才培養,70年來篳路藍縷,卻苦心孤詣,矢志不移,為此不惜犧牲了全部的時間與精力,家庭也為此做出了巨大的犧牲。他數十年如一日地精進努力,不休不歇,自奉甚簡,自律甚嚴如苦行僧。而這一切,都圍繞著他當初所發的宏願,圍繞著這件歷史文化的大事因緣。他在台灣的時候,曾經不惜舉債來弘揚傳統文化,推動東西精華文化融合,甚至供養窮學生們生活,讓這些出家在家的窮學生們專心用功。試問,誰有這樣的氣概與擔當?誰又能理解他的苦心呢?
處在這個文化斷根的時代,老師可以說是力挽狂瀾。到了台灣之後,他講學不輟,攝受三教九流各界各階層。在內地發動「文革」伊始,他受邀在台灣海陸空三軍演講,蔣介石先生聽了他的演講之後,決定成立文化復興推動委員會,團結了大批中國文化的學者,包括錢穆等人,一起努力把中國文化做了保留。
八十年代後期,老師的書進入內地,有力地推動了內地三教九流各界各階層對傳統文化的學習興趣。沒有任何人可以像他的書那樣,引起大家對傳統文化的共鳴和學習興趣。他對中國文化的闡述,確實又開啓另外一個前無古人的局面——使大眾對中國文化有了認識,這是古代沒有的。古代民眾活在中國文化的氛圍中,但並不知道文化究竟是什麼,只有知識份子知道,但是知識份子是少數,跟群眾脫節的。而且大部分知識份子困在學術教條上,與實際脫節。孔子說,「道不遠人,人之為道而遠人,不可以為道。」老師的課與著述貫穿著生命與生活的真知灼見,貫穿著「道」力與人格力量,並且表述深入淺出,透著親和力,因而容易溝通讀者的心,可以攝受三教九流,任何人都能接受一部分,能夠知道瞭解一部分,雖然不能全面的掌握,但是心嚮住之。由此使得中國傳統文化的種子,遍灑兩岸三地華人世界,在華人各界各階層人們的心地中,逐漸生根、發芽、開花,乃至結果。因此說,老師不僅接續了大時代巨變造成的五千年未有之歷史文化斷層,而且接續了幾千年來殿堂學術與普羅大眾之間的隔離斷層,使學問重新回到「道不遠人」的境界。中國傳統文化,由此具備了很廣泛的人群基礎,而且未來的華人也一定會傳承下去的,並會融入西方文化中的精華,為未來人類的福祉做出貢獻。以後誰再試圖像二十世紀初那樣腰斬中國文化,恐怕很難做到了。當然,這種企圖並不是沒有,而且一直存在。
老師從在峨眉山發宏誓願,到今年中秋,首尾70年,艱辛備嘗,卻矢志不移,行人之所難行,忍人之所難忍,不折不扣實踐著諾言,也終於完成了他的歷史使命,功德圓滿如今年仲秋之月。
老師是一個點燈的人,他來這個世上,是希望能夠點亮越來越多人的心燈。他從來沒有休假,他現在請了一個長假,接下來就靠大家去點亮自己這盞心燈。把自己這一盞燈點亮了,自然會照亮周圍。這是對老師精神的最好懷念和傳承。(文章自金粟阁追思怀师网站)轉自 迦陵仙音禮敬南懷瑾的博客
第五篇:南怀瑾老师讲文天祥名垂千古的《正气歌》
南怀瑾老师讲文天祥名垂千古的《正气歌》
我常说,对于孔孟形而上的道与形而下的用,尤其对于孟子的“浩然之气”了解得最为深刻、在行为上表现得最彻底的,南宋末代的文天祥要算是第一人。他那首名垂千古的《正气歌》对浩然之气有很精彩的发挥,不但说出了孔孟的心法,更把佛家道家的精神也表现出来了。宋朝自有理学创宗以来,修养成功的结晶人物可以说就是文天祥了。他是中国理学家的光荣,他的学问修养是宋明理学的精神所在。历史解释《孟子》的浩然之气,对“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解释得最好的,我认为就是文天祥《正气歌》的头一段,最为扼要精简。《正气歌》后面几段当然也好,不过我们暂时不讨论。文天祥的学术思想,把宋明理学家们有时自相矛盾的“心气二元”直截了当统一成为“心气一元”。他认为宇宙生命的根本来源就在于气。这个气不是指我们呼吸之气的气,这个“气”字只是个代名词,一个代号而已。《正气歌》一开头便说“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我们要注意这个“杂”字,“杂”就是“丛”的意思。古人学问著作都有所根据,哪怕是作首诗、填个词,他们用字都有所依据。这里“杂”字是由《易经》的观念变化而来,《易经》认为宇宙万有的关系是错综复杂的。我们要注意啊!错综复杂并不是说它乱,而是说条理很严谨,彼此之间都有层层的关联。我们平常一听到错综复杂,就想到是乱,这是后世以讹传讹的错误。所以文天祥在《正气歌》里说“杂然赋流形”,万物都由气的变化而来。形而下的万有就是形而上的本体功能的投影,叫做“正气”,把儒家、佛家、道家的最高哲理都包括进去了。他又接着说“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他把宇宙分为两层,这也是仿照《易经》“天尊地卑,乾坤定矣”的观念而来。他把气也分为两种,一种阴气,一种阳气。我们不要一看到“阴阳”就觉得很玄奥,其实“阴阳”就好比我们现在数学上加和减的代号。由阴阳二气的变化,就形成了我们这个物理世界。“下则为河岳”,气之重浊者,也就是属阴的气,下凝成为形而下的地球物理世界,例如山川草木万物等。“上则为日星”,气之轻清者,也就是属阳的气,上升成为天空、日月星辰等万象。下面一句他就说“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这气,对天地万物而言,总名为正气,对人而言,便叫它是浩然之气,宇宙万有乃至人类,都是它所变的。这又是中国文化的特色。在中国文化里,人占着很重要的分量,因为有所谓“天、地、人”三才的说法。人和天、地是处于平等地位的,是同样伟大的,天地也常有缺陷,并不一定圆满,而生在天地间的人,却能运用智慧来弥补天地的缺陷,辅相天地,参赞化育。往往天所赋有的特点,不是地所具备的功能;而地所赋有的特点,又不是天所具备的功能。但是人却能运用智慧就当时需要来截长补短,使天地二者沟通而调和。所以说人可以辅相天地。那么文天祥就说了“于人曰浩然”,这股正气在人的身体生命中,和在宇宙中一样,遵循二元一体的原理,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物理的、生理的,一部分是精神的、心理的。这股正气到了人的生命中,才叫“浩然之气”。我们如果好好修炼,培养这股与生俱来的浩然之气,就可以发挥生命的功能,和宇宙沟通,所以说“沛乎塞苍冥”。整个宇宙,包括了人类,都与“正气”同体,都为“正气”所化;在人身上,则特别叫它为“浩然之气”。两个气名称不同,代表一体两用。他这几句话,对“浩然之气”解释得比什么都好,翻开宋明理学家的著作,都没有他说得干脆利落、简单明了。我们由文天祥这一杰作的发挥,对于孟子“我善养吾浩然之气”的“我”与“吾”两个字的意义也就更加清楚了。那么我们要问“文先生!既然你有浩然之气,应该不会被元朝敌人俘虏坐牢才对呀!” 其实他被关起来、被杀害,也正是浩然之气的发挥,他的《正气歌》接着列举许多历史上的忠臣烈士,这也就是孟子所说的“以直养而无害”,义所当为,赴汤蹈火在所不惜,该如何便如何,生死早就置之度外。所以文天祥的《正气歌》最后便说:“顾此耿耿在,仰视浮云白。悠悠我心悲,苍天曷有极。哲人日已远,典刑在夙昔。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这说明“是气所磅礴,凛冽万古存”,其中隐含的最高道理使人深思,同时也描绘出一个智者踽踽(注:ju3声 孤零零独自行走)独行的心境,何其苍凉悲壮,崇高伟大!重点还是上面的几句话,尤其是“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大家要注意的是:我们每一个人只要活着,就有这股浩然正气,这是生命本有的,只要肯下工夫,每个人都能够由博地凡夫,修养到天人合一的境界。这是文天祥在苦难中体验出来的真理,他这牢狱中的三年太不简单了,他只要肯点头,元朝一定请他当宰相。他在宋朝的残破局面中,面临亡国时,到处奔走,只是个无权无势、又无富贵可享受的虚位宰相。他不向元人点头服从,就只有坐在牢里,面对着牛粪马尿、苍蝇蚊虫,但他就是硬不点头。忽必烈最后一次和他谈话时,他谢谢忽必烈对他人品才华赏识,引为知已。但是他仍不肯点头,要求忽必烈成全他。到这个时候,忽必烈虽然爱惜他,却也气极了,答应他第二天行刑。这时他才站起来,作揖拜谢忽必烈的成全。我们看,这是何等的修养!这是何等的气象!这就是“沛乎塞苍冥”的浩然之气。文天祥在刚被俘的途中,曾经服毒、投水,以图自杀,都没有成功。后来遇到一位异人,传给他大光明法,他当下顿悟,已了生死,所以三年坐牢,蚊叮虫咬,但他在那里打坐,一切不在乎。所以他说只要持心正所,一切的苦难都会过去,传染病都不会上身了,当然做元朝的宰相更算不了什么。有些学佛学道的朋友常常问念什么经、什么咒可以消灾免难、驱邪避鬼,我说最好是念文天祥的《正气歌》。可惜大家听了都不大相信,我也无可奈何!至于后世道家的咒语,便有一个根本的咒语《金光咒》,起首就是“天地玄宗,万气本根”,也可以说是从《正气歌》中套出来的。
《孟子与公孙丑》
附: 文天祥《正气歌》 余囚北庭,坐一土室。室广八尺,深可四寻。单扉低小,白间短窄,污下而幽暗。当此夏日,诸气萃然:雨潦四集,浮动床几,时则为水气;涂泥半朝,蒸沤历澜,时则为土气;乍晴暴热,风道四塞,时则为日气;檐阴薪爨,助长炎虐,时则为火气;仓腐寄顿,陈陈逼人,时则为米气;骈肩杂遝,腥臊汗垢,时则为人气;或圊溷、或毁尸、或腐鼠,恶气杂出,时则为秽气。叠是数气,当之者鲜不为厉。而予以孱弱,俯仰其间,於兹二年矣,幸而无恙,是殆有养致然尔。然亦安知所养何哉?孟子曰:“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彼气有七,吾气有一,以一敌七,吾何患焉!况浩然者,乃天地之正气也,作正气歌一首。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或为辽东帽,清操厉冰雪。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或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或为击贼笏,逆竖头破裂。是气所磅礴,凛烈万古存。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地维赖以立,天柱赖以尊。三纲实系命,道义为之根。嗟予遘阳九,隶也实不力。楚囚缨其冠,传车送穷北。鼎镬甘如饴,求之不可得。阴房阗鬼火,春院闭天黑。牛骥同一皂,鸡栖凤凰食。一朝蒙雾露,分作沟中瘠。如此再寒暑,百疠自辟易。嗟哉沮洳场,为我安乐国。岂有他缪巧,阴阳不能贼。顾此耿耿在,仰视浮云白。悠悠我心悲,苍天曷有极。哲人日已远,典刑在夙昔。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回复下列文章完整日期(例如:2015年6月16日),即可弹出相应文章> 南怀瑾老师讲述:文天祥修大光明法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