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福泰:中国老年人养老问题现状剖析

时间:2019-05-14 23:52: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吾福泰:中国老年人养老问题现状剖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吾福泰:中国老年人养老问题现状剖析》。

第一篇:吾福泰:中国老年人养老问题现状剖析

中国养老模式如何创新

摘要: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2000年中国大陆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已经达到1.29亿,占总人口的10.5%。表明我国已经进入了老年社会。伴随社会老龄化而来的是日益突出的老年人问题。老年问题不仅仅是物质的,它还包括精神上的各种问题。但是在这些问题中,最基本也是最严重的问题就是养老问题,因为它直接关系到老年人的生存。在这里我想分析一下与养老有关的相关问题。关键词:人口老龄化、老年人问题、养老问题、贫困问题、社会福利、家庭养老

一、我国的老人生存现状

根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2000年底中国大陆60岁及以上老年人已经达到1.29亿,占总人口的10.5%。而根据联合国的标准60和65岁以上的老年人

1占所在国家和地区人口的比重分别超过10%和7%即为老年型社会。这表明我国

已经进入老年型社会。并且老年人的数目并不是保持不变,而是有逐渐增加的趋势。经济发展无法跟上人口老龄化速度的事实,直接加剧了老年人的问题。以下是姜晶梅等人对老人生活质量调查的一组数据:

在生活能力的调查上,大多数老年人生活能够自理,城市为63.81%,农村为75.38%。但不应忽视的是,生活上完全需要帮助的老人也占有较大比例,城市18.57%,农村9.6%。

在老年医疗保障一项指标的调查中,享受公费或半公费医疗的比例城市为29.05%,农村为4.23%。

在这些日渐突出的问题中,最严重和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因为养老问题直接关系到老人的生存问题。而我国老年人养老问题尤其严重。

在经济状况上,尚有一定比例的人群(城市10.48%,农村13.08%)经济上感到困难甚至是相当困难。

从以上的数字可以分析,根据我国目前的情况尚有不在少数的老人存在养老问题。

二、养老问题严峻的原因

在当今社会影响一个人生存的主要因素还是金钱问题。而老年人作为弱势群体,贫困问题更加严重,也更值得我们的关注。同时,由于子女对养老观念的改变使得老人在经济上对子女的依赖变得艰难。在老人的经济来源减少同时,福利1 以上数字及定义来至姚学丽、李明刚《中国城市贫困老年人问题》及联合国对老年型社会的定义

事业却还未成熟。这些都是影响老年人养老的因素。

传统的养老观念和养老方式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越来越被人们所淡化。有很大一部分人不再把照顾父母当作自己的首要责任,甚至出现了拒绝抚养父母的人。中国传统敬老的美德被削弱了。而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更为子女搬出去过二人生活提供了条件。

另一方面教育的普及,使离开父母在外念书的人不断增加。只有父母组成的空巢家庭4与日俱增。同时,由于现代生活的快节奏和工作的压力,子女对父母的照顾越来越少,所有这些因素都使得老年人的生活得不到很好的照顾。

老年贫困

目前贫困问题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的基本问题之一,政府对其也是十分的重视。但是,作弱势群体的老年人的贫困问题却并没有引起太多人的注意。

2000年,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在20个省、市、自治区进行了一项关于“老年人口状况的一次性抽样调查”表明,有约106万老年人处于贫困状态,而实际情况远远超过这个数字。3这仅仅是城市贫困老年人的状况,农村老年人的贫困情况更为严重,在一项调查中,乡镇贫困老人中农村人口占了将近85%。

分析其原因经济制度改革在这里面起到了很大的影响。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计划经济被市场经济所取代。就业形势变得十分严峻,导致老年人就业困难。而因为这一代老人几乎没有人享受养老保险,所以只能靠离退休金来维持自己的生活。但是随着经济改革的深入和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变得更加强烈,造成企业因经济危机拖欠退休金。老年人的经济收入得不到保障。

制度的改革和经济的发展带来的另一个影响就是,物价的增长,尤其是医疗、教育和住房。使得老人原本就困难的生活更加困难。

(三)社会福利制度不健全

随着老年人养老问题的日趋严重,越来越多的老人希望被社会福利机构收养。但是,我国的老人福利院却远远不能满足老人的需求。据调查,我国约有1000万7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但我国的福利机构仅有不到4万家福利机构,只能收养83万多人。5在这些国家现有的福利机构中,老人的实际生活状况也是不容乐观。在我国有很多福利机构都同时面临着资金缺乏的困境。

从以上的数据我们不难看出我国的福利还存着很多的问题。而这还仅仅是老

空巢家庭:子女长大成人后从父母家庭中分离出去,独立门户,只剩年老一代单独生活的家庭。以上数字摘至姚学丽、李明刚的《中国城市贫困老年人问题》以上数据来自《老人照顾谁来解忧》一文

年人养老问题的一小部分。

老年人的医疗福利不健全也是我国福利制度存在的问题之一。改革开放带动了我国的经济发展,同时也提高了医疗和药品的费用。导致有很多老年人都看不起病,有些小病也不去看。而在这种情况下,国家并没有出台政策来降低老人的医疗费用,以保证老人的健康。

除了以上的两项外,我国的老年人社会福利还存在其他一些缺陷。需要强调的是,老年人问题光靠家庭是很难很好的得到解决的,这个问题的解决很大程度上要靠社会的力量。

三、养老问题带来的困境

(一)家庭困境

计划生育政策实施以来,我国家庭的结构发生根本性的改变——从以前的几代同堂的大家族式的家庭模式到今天的由一对夫妻和一个孩子组成的家庭。当子女成家的时候,他们的父母也已经退休。也就是说一对年轻的夫妇不仅要照顾自己的儿女,还有双方四位老人。并且,大多数老人也大多希望在家中养老,这种情况不仅是在中国在其他国家也是一样。这使得子女在工作的同时还要分心照顾老人,尤其是那些生病需要长期护理的老人。

而老人消费的不断提升,更加重了年轻一代的生活压力。很多家庭的收入微薄,在经历了老年人的一场大病后,生活就变得拮据。在工作、经济和精神的三重压力下,家庭关系往往容易出现危机。一些家庭问题也常常是由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引起的。

(二)老年人自身的困境

安享晚年是每一个老人的愿望,但是当前 “养”与“医”的问题一直捆扰着老人,使得老人的生活没有基本保障。甚至有些老人的生活状况十分的恶劣,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六、七十的老人以乞讨或捡废品来维持自己的生活。

恶劣的生活环境直接影响老年人的健康,而“医”的问题又使的老年人不敢也不能去看病。最后直接的后果就是老年人的生命受到威胁。

社会困境

老年人的问题不是老年人自身的问题、也不是家庭的问题,而是整个社会的问题。同样它给社会带来的影响也是最大的。

1、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我国老年人口快速增长,老年人的数量也将随之增

加。而医学的进步大大延长老人供养年限,使得用于老年人的各项支出增大,社会的负担日益加重。

而老年人贫困、养老问题给家庭带来的负担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并且这种影响是消极的。

2、对社会道德的影响

随着家庭规模小型化和传统家庭养老观念的淡化,敬老养老的优良道德风尚逐渐被人们所遗忘。老人由于其经济地位的下降,不再那么受人们尊敬。更严重的是,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青少年,从小就受这种观念的影响很难形成尊老敬老的品质。这些都会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产生不良的影响。

3、对社会稳定的影响

养老问题无法解决使得老年人的基本生活保障低下,生活、生命质量水平不高。辛苦大半辈子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作出了贡献却未得到应有的回报的想法会使他们产生消极的心理。而这种心理很可能波及到中青年劳动者,从而影响他们对社会整体利益奉献的热情。

而社会的进步和个人生活的困境也可能使老年人产生不满的情绪,进而形成一个群体。这种群体的存在对社会稳定的影响我想是不言而喻的四、解决养老问题的对策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将老人送到养老院,老人因为理解子女的难处也同意去养老院养老。但是以我国目前的福利状况,家庭养老更符合我国的国情。并且,家庭养老6更能体现对老人的关怀,比在养老院要好。根据调查有80%的老人最终还是希望在家中安度晚年。

但是,老人在家养老会加重家庭的负担,目前我国一般家庭要负担老人养老的费用可能还比较困难。必须在国家和社会的帮助下才能完成这个任务。所以我认为应该将家庭和社区的力量结合起来共同来解决老年人的养老问题。

首先第一步就是要进行广泛的宣传活动,改变人们对养老问题的错误观点。让敬老、养老的传统美德从新被人们所重视。光宣传还不够,还要运用法律,严厉打击和惩罚那些不养老的人。以维护老人的利益。

第二步,在社区建立专门的机构,并对其成员行为老年人服务的专业培训,建立起专业性强的服务队伍,及时为老人提供服务。这样,可以减轻年轻一代的负担,同时负担减轻了他们也就愿意让父母在家养老。6家庭养老:赡养老人的义务和责任主要来自于家庭中的子女、配偶或其他亲属。

第三步,发动社会的力量来共同解决老人养老所需要的大笔资金。虽然,国家有责任解决老人的养老问题,但是把所有的责任都推到国家的身上也是不实际的。我国经济的发展造就了一批拥有雄厚经济实力的企业,我们可以动员他们来为我国的老年人福利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但是,最重要的还是大力发展经济。因为老年人养老问题的核心问题还是金钱。只有实现强国富民,以强大的经济实力作后盾,为老年人养老提供经济支撑和保障,在解决这个问题是才能一帆风顺。

综上所述,老年人养老问题是我国必须解决也是马上就应当解决的问题。但是具体如何解决还应该经过仔细的考虑。这个解决办法应该是符合我国目前的经济实力的,同时还应该是对老人最有利的。

“吾福泰”人提出“吾福养老”概念,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老有所依。提出“吾福养老”十二字方针:

走走——亲近自然添活力;聚聚——增进友谊排寂寞;

聊聊——叙叙家常助记忆;学学——老有所学增情趣;

练练——恒定熟练聚神气;调调——营养搭配保健康。

参考文献:[1] 王建新.农村老年人贫困问题浅析.[J].中国老年协会06-08-29

[2] 肖尚华.多元化、社区养老的发展模式.[J].老年人

[3] 梁新颖.家庭养老社会花问题探路.[J].社会科学辑刊

[4] 杜翠欣.我国城市社区养老模式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

[5] 洪香绮.关于我国老年人最佳养老模式的探讨.[].厦门福利中心

[6] 江云.中国老年人生活质量研究现状.[J].中国医学文摘

[7] 王芝兰、海昌.我国养老问题亟待解决

第二篇:吾福泰“候鸟式养老”催热养老产业加速布局

“候鸟式养老”催热养老产业加速布局

导读:我们是否会“活的越久,晚景越凄凉”?这是对老龄化时代中国养老状态的担忧,也是“上有老下有小”的子女们的心病。全社会都在试图寻找破解之策。“候鸟式养老”渐渐成为一种时尚养老模式。

伴随居民收入增长和消费升级,越来越多的老人渴望从家中走出来,随着季节的变化,去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地方度假。

但这个日益庞大的“候鸟人群”在“迁徙”中面临的吃、住、行问题如何解决:老人出行谁来陪伴?在度假地病了如何就医?长期居住买房成本太高又无力看管怎么办?„„借助社会资本发展养老产业成为必然。众多开发商正加速布局,瞄准这一巨大市场纷纷进入。

南京某老年产业公司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力图为养老产业的运行探索出成功的模式。“目前中国很多老年人出行跟着旅游团,上车睡觉下车看庙,出去旅游没有亲人照顾,反应迟钝令人担忧。”在该公司常务副总裁看来,完整的“候鸟式养老”模式应包括住宿、餐饮、养生项目、护理培训、医疗保健等延伸的产业链。

他表示,看好中国养老产业的巨大市场,希望这一“朝阳产业”能改善“夕阳红”的晚年生活。按照规划,该公司在山西、海南的养老项目将陆续投入运营。同时,北京、广州、重庆、大连等地的选址正在进行中。他介绍说:“老人可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养老目的地和养老休闲项目,在这些地方,都建立了完善的护理和医疗队伍。在数据中心,老年人的健康档案可以随时调取。”

在他说的数据中心中,存储着老年会员详细的健康档案,包括入住预约、交通提供、住宿度假、营养膳食、健康管理、旅游全程服务等信息,这是养老产业的延伸,为解决老年人出行不便和健康隐患等问题。

“吾福泰”人提出“吾福养老”概念,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老有所依。提出“吾福养老”十二字方针:

走走——亲近自然添活力;聚聚——增进友谊排寂寞;

聊聊——叙叙家常助记忆;学学——老有所学增情趣;

练练——恒定熟练聚神气;调调——营养搭配保健康。

第三篇:养老问题剖析

让爱归“巢”

随着中国老龄化进程的加快,空巢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问题也日益突出。去年,空巢老人“孤独死”案例在我国屡见不鲜,很多空巢老人去世多日,直至尸体腐烂产生异味后,才被发现。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日益加剧,空巢老人亟待社会关爱。

空巢老人这个词语实际上是从小鸟离开自己的窝,引申为子女离开家,老人面临的家庭人员稀少、相对孤单的一种说法,其实“巢”空不空来自于多方面原因。空巢家庭面临着生活压力和精神压力的双重问题问题。但是,空巢家庭首先急于要解决的是生活压力的问题,而后是精神压力的问题。在这个问题的解决上,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就全国来讲,现在空巢老人普遍面临的问题是生活比较拮据、没有相对稳定的生活来源。现在老人养老的问题,除了日常的积蓄,就是部分有工作的老人的养老金,还有就是子女所给予的补助,有些甚至是来自于社保给的养老金。也就是说,经济来源渠道越单一,生活压力越大。因此,建立一种政府主导的社会救济帮扶体系就变得十分重要了。政府应根据各地老人实际的居住方式、身处环境、周围人群、周围有没有救助机构等具体情况进行整改,以此来加强社会救济的力度;此外,加强对企业的参与的引导,就是加强法人的参与的引导更为重要。因为法人从社会上获取的利益远比自然人多,所以它也应该尽到远比自然人要多的社会责任。将政策落实到位,充分发挥政府保民生、促和谐的作用。

但是,无论不管政府符合发挥主导作用、出台什么样的政策,亲情对老人还是最重要的。社会上的空巢老人归结为三种:第一种是无亲无依,没有亲人和可以个依靠的亲人。这个分两种情况,一是子女远在外地,二是虽然在眼前,却根本用不上;第三种是老少两地,就是父母和子女长期不在一个地方。所以作为子女,平时给老年人打电话要做到经常化、制度化,知道他的生活规律,在规定的时间听到他们的声音,防止老人出了意外好久不知道。但是,老人最需要的还是子女能“常回家看看”,“常回家看看”的核心与目的是常回家行行孝。子女对老人的关怀,有的时候都在细小之处,可能陪着父母看看电视、吃顿饭就带给老人最大的关爱。

空巢家庭也好、老龄问题也好,总之概括起来就是一个社会问题。如果解决不好,那么社会最基本的单元里的家庭,就会拖累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就会给年轻人的就业、经济社会稳定以至于国家的强大带来很多意料不到的问题。社会问题需要社会解决,每一个社会上的人都应该有责任。在照顾老人这方面,应该百花齐放,百家齐上,多层次,多元化。就是众人参与,不拘形式,不限人群。一人“秀”是做作,众人“秀”是景色,全国人民“秀”起来,秀出老人工作的好成果。如果大家都秀敬老的方法,秀敬爱老人的形式,秀给老人做出的成绩,老龄问题就会越来越少。

第四篇:农村老年人养老模式研究现状

农村老年人养老模式研究现状

摘要:随着农村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农村老年人口的养老问题日益突出。健金的农村养老体系由自养层次和公共层次构成,个人、家庭、集体和国家都在其中各尽所能。但在现实条件下农村养老体系的每个层次都存在缺陷。其原因既包括老年人口的疾病风险等内部原因,也包括土地保障功能下降等外部原因。

一、现阶段我国农村养老的现状及问题

(一)我国农村养老的现状

1、家庭养老是主要形式。调查资料显示,目前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中,95%的老年人选择家庭养老。1990——1995年全国敬老院年均2.08万个,老人院老年人只有30多万,仅占农村五保老人(保吃,保住,保医,保葬)的13%,而全国五保户老年人总数仅占农村老年人总数的2.78%。这表明了家庭养老在农村有巨大的优势。在我国广大农村中,老年人多数仍与子女孙辈们居住,形成三代同堂或四代同堂的大家庭。据2000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全国有老年人的家庭中,老年人与成年子女生活在一起的有6871万户,占有老年人口户的73.83%,其中三代居住的占大多数。另外一种情况是老年人与已婚子女分户居住,同时子女仍提供生活照料。一种是丧偶独居,一种是配偶共同居住。无论是那种居住形式,都是在老年人有劳动能力前提下的,经济来源靠老人劳动获得和子女供养。农村的老年人将拥有的土地分配给子女耕种,这样就理所当然地获得子文提供的生活费用。很多家庭虽然是分户居住,但老年人家庭与已婚子女家庭同住一个地区,距离较近,在生活和精神上有着密切的联系,出现“分而不离”的现象。

2、社会养老是补充形式。我国农村的社会养老保险,是以个人缴纳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国家提供优惠政策为特色的。民政部门从1991年开始,根据国务院的决定,在农村经济发达和比较发达地区推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根据农民自愿、在政府组织引导下,从农村和农民的实际出发,国家予以政策扶持,实行储备积累的模式,建立个人养老保险基金帐户,但要避免摧毁原有的家庭养老模式,根据积累的资金总额和预期的平均领取年限确定养老金的领取标准,交纳标准和支付标准实行多档次。再有是五保供养,它的经费在公社、生产队统一经营时,主要从集体公益金中开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供养五保户的经费和物品,主要从村提留或乡统筹费中列支。部分地方用乡镇企业上交的利润或集体经营的项目中提留经费,政府也从救灾救济款中安排一部分经费,用于供养五保户或兴办敬老院。1998年全国有222.6万人享受五保供养,其中62万人由乡镇敬老院集中供养。还有一部分农村老年人在优抚保障中享受优待抚恤金。优抚保障的对象包括对国家革命事业或国家安全作出贡献的军人以及家属。1998年全国支出优抚保障费用72.8亿元,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447万人。有一部分农村老年人在不同程度上享受了国家的补助和优待。

(二)目前我国农村养老出现的主要问题

1、传统家庭养老模式受到的冲击

第一,老年人家庭地位的下降和多子女家庭养老责任分散。农村老年人家庭地位日益下降。农业技术的提高和农业耕作的半机械化和机械化,使老年农民的传统农业经验的价值严重缩水,再加上老年农民体力的衰退,他们对农业家庭的作用就越来越小,因而他们在家庭中的传统家长地位和权威地位必然会丧失,相应地就失去了对家庭财产的实际支配权。在这种情况下,家庭养老的可依赖性就大大降低了。在多子女家庭中,由于有多个养老责任主体,就会产生相互推诿责任的可能,出现谁都不养老年人的局面,同时在多子女家庭中其养老行为和水平容易向下攀比。这两种情况都导致了家庭养老问题的出现。

第二,农村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和农村劳动力的流动。当前乡村经济的不断发展,使我国乡镇企业异军突起。据1997年底统计,我国乡镇企业户总数2300万家,创造工业增加值2.07亿元,累积转移农村劳动力1.3亿人,解决就业人口占农村劳动力总数25%左右。大批农业劳动力从农业生产转变到了工业生产中来,我国农村工业化、城镇化进程迅速加快,使原先隐藏在集体出工劳动方式中的大量劳动力开始涌现出来,呈现出从不同地区向城镇涌入的趋势。农村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劳动力的不断流动弱化了土地作用,改变了传统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生产方式,影响了劳动者作为养老义务承担者的角色,家庭养老模式受到了冲击。

第三,农村家庭规模的缩小和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日益提高。随着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和老年人口寿命的延长,“四、二、一”式的家庭逐步形成,同时也出现了家庭小型化。50年代,平均家庭规模在5.5人左右。据1995年1%人口抽样调查结果,我国平均家庭规模缩小到了3.15人。家庭规模的缩小在某种程度上削弱了家庭养老功能,造成代际之间关系在照料方式、供养方式等方面有所变化。加之,农村老龄人口规模庞大,老龄化速度的不断加快。由于人口老龄化阶段经济发展水平较低,老年人又失去了劳动能力或大部分工作机会而成为社会纯消费人口,又由于人口老龄化有阶段性和累进性的特点,在某些发展时期可能会超越经济的发展,对社会经济和养老体系产生巨大压力。这两种现象给家庭赡养老年人带来了严重影响,一些家庭贫困的农民很难尽到赡养老人的责任。

2、农村社会化养老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农村集体养老力量薄弱,农民养老资金来源不足。目前敬老院是我国农村老年人集中养老的主要形式,但农村敬老院只是对农村的部分老年人实现了集中养老,虽在相当长的时期较好地解决了一部分老年人的养老问题,但我国农村敬老院的供养能力还是相对不足。另外,农村养老保险事业发展缓慢,对于那些经济收入较低的农民来说,经济基础薄弱,没有条件拿出足够的资金对未来养老进行投资,再有就是五保户养老,由村级提留为五保户提供生活必需的资料,也就是由农村集体经济供养。但当五保户“就家供养”无法自我照料时,便出现了难以解决的护理问题。

第二,社会化养老的体制不健全。资金保证机制不健全表现最为明显。农村社会化养老对资金的筹集、管理、运营机制是比较关键的,而对资金的保值、增值却是最关键的。目前我国农民养老保险采用积累式资金筹集模式,积累期长,所以要想保证养老保险基金的安全,基金一般是存入银行和购买国库券,但随着银行的降息,单靠这些利息收入是无法实现基金的保值,基金必须寻求更为有效的保值与增值方式,才能扩大养老资金的来源,实现分担社会风险的目的。同时,社会公平化不足也是我国农村社会化养老的一个明显问题。农村中不同行业、不同体制下的劳动者不能享受同等的社会保障标准,这不但违背了社会保障的意图,而且也严重制约了社会保障资金的来源,降低了社会保障的功能。

第三,政府承担的责任不够。社会化养老的主体是社会,是以社会运作的方

式实现的,能够代表社会、管理社会的主导者是政府,并不是个别的社会组织和家庭。从近年来农村社会化养老发展过程来看,我国政府力图避免发达国家“福利制度”或“高福利”的做法,防止背上沉重的社会保障负担。但政府不应该放弃或者规避社会保障责任,在某些改革措施中,增加个人的责任是正确的,但是政府应该承担的责任不明确。当前我国的农村养老模式不能让社会养老和家庭养老截然分开,二者是相互补充,相互交融的。有效的途径是实现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相结合,而实现结合的主导力量是政策,即政府通过法规、政策、管理来实现的。这是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养老模式政府工作的重点,也是适应市场经济化和生活化的必然要求。

二、增加农民收入与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养老问题的关系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以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为基础的,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目前,我国人口大部分集中在农村,并且农民生活水平和收入较低,人口老龄化程度越来越深的中国农村,能否解决好农村养老问题,也是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要不断地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缩小城乡收 入的差距,让农民在经济宽松的条件下有能力选择适合农村老年人的养老方式,解决了农民养老的后顾之忧,农民才会安心投入劳动,发展生产,农村经济才能壮大,农村小康社会目标才能实现。如果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就会对社会、政治的稳定产生不利影响。农民承担的税费太多,收入增加缓慢,容易激发农民对政府的不信任和抵触情绪。从农村范围来看,我国还有相当一部分农民收入较低,经济基础薄弱,抗风险、抗灾能力有限。同时,农民收入水平决定着农民生产经营的投资进而决定着农业的发展和农村经济的繁荣,一旦农民收入长时间处在较低水平,“三农”问题随之恶化,农村小康社会养老问题的解决也是不可能的。另外,从城市乃至社会范围来看,农民收入水平低则从农的机会成本就降低,农村人口大量外流,涌向城市,导致交通拥挤、城市管理困难、再就业困难等一系列社会问题,造成社会、政治的不稳定,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也就不可能实现。加之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必将给在资金上已难堪重负的农村家庭在养老问题的解决上带来巨大的困难。所以,增加农民收入是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养老问题解决的根本措施。

三、大力增加农民收入是解决农村养老问题的关键

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是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农村养老问题的解决也要从增加农民收入人手,努力提高农村居民的资本性资源和生产性资源,使农户个体有经济能力解决老年人的养老问题。

(一)努力提高农民的市场化水平

1、转变农民观念,加大农村科技教育力度。提高农民市场化水平,首先就要改变农民的传统经营观念,培养农民的市场意识。要通过一切有效途径,帮助农民认识市场、接受市场,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以市场为导向,遵循市场规律,把“效益优先”和“市场需要”放在第一位,以市场取胜。同时农民科技知识缺乏,文化素质低下,观念转变慢是我国农业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也是农民市场化水平低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必须加强农村教育投入,努力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首先要加强农村基础教育。据2000年统计,我国农村劳动力中,大学文化程度的只有0.05%,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仅有4.05%,文盲和半文盲却占到22.25%。应采取坚决措施执行国家九年义务教育政策,严

格控制农村失学率,保证农民获得基本的教育。其次要加强农』眨技术技能培训。对农民进行实用技术培训,科学应用先进农业设备,科学种团,提高他们适应市场的能力。

2、大力发展农业合作制。在发展市场经济过程中,合作化是所有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如日本99%以上的农民加入了农业协助组织,美国,法国等国的合作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当前我国市场经济不发达,农民组织化、市场化程度还相对较低的情况下,走合作化道路更是提高农民市场化水平的重要的组织保障。其中有“公司+农户”型,即龙头企业带动农业户型。可以采用松散的合作关系型,紧密的合同定单型,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等;有“公司+合作社+农户”型。这种形式避免了公司由于与广大分散的农户直接接触而导致的高交易费用,通过合作社的联系,公司降低了交易费用,农户也提高了与公司谈判的能力;有供养合作社改良型。供销合作社经过公司化、股份化和民营化改造,以非合作性质的企业身份,通过“公司+农户”或“公司+专业合作社”的形式,与农民结成新型农商关系。

3、有效降低农业经营风险,转变政府职能。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给农业的自然、市场和制度风险带来了很大可能,过高的风险影响了农民发展市场经济的积极性。所以,必须降低农业经营风险,转变政府职能。首先要信息服务。完备的市场信息是经济发展的必需条件。但农民作为分散的经营主体,自行进行信息的搜集整理,难度大、成本高,客观上要求政府应作为信息服务的主体,为农民提供准确、及时、有效的市场信息,减少农民生产经营的盲目性,降低经营风 险。其次政策保护。加入姗后,我国政府应充分WTO农业协议中的“绿箱政策”,加强对农业和农民利益的保护。最后要制度支持。政府必须最大限度的降低由于制度的不稳定对农民的不利影响,保持相对稳定的农村经济制度,特别是农村土地制度,降低农业制度风险。通过提高政府政策的透明度,保证农民对经济制度的信心,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为提高农民市场化水平提供必要的制度支持。

(二)积极有效的财政政策

1、全力提供农业公共服务。首先要为农民提供及时充足的市场信息,建立完备的信息服务体系。国家财政应支持建立快速、准确的国内外农产品市场价格和需求信息服务体系,为农民生产、调整结构提供决策依据。其次要为农民提供 广泛而强大的科技支持。农业科技决定着农产品的品种、品质、产量等,最终决定着农产品的价格和影响着农民的收入,是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增加农民收入的前提,因而财政应加大对农业科技的资金投人和政策扶持。再有为农民提供通用的质量标准体系和检测服务,以提高农产品的品质,适应市场竞争,提高竞争力,促进农民增收和为农民建立完备的农业市场体系,使农产品的产、运、销形成规模,减少阻力,规范市场运作,消除农民农业生产的后顾之忧。最后还要为公益设施建设提供全方位支持。农村的乡村道路、广播通讯、学校、医院等小型公益设施对提高农村的综合发展能力,促进农民增收有很重要作用。

2、积极引导农业结构调整。国家对农业结构调整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面是农业与第二、第三产业之间的调整。针对我国目前农村剩余劳动力多、无法形成农业规模经营的情况,应有序引导农民处出务工,从事工业、运输业、服 务业等工作,以拓宽农民的就业门路。由第一部分分析可知,农民外出务工的收入增长较快,对农民整体收入增长有积极贡献。但必须强调这一转移的“有序性”和“阶段性”,在开拓农民就业门路的同时还应考虑城镇的实际承受能力。第 二个层面是种植业与林业、牧业、渔业等其他农业门类之间的调整。要引导农民

从注重粮食产量转变到注意粮食质量,搞效益种植;要大力发展经济作物、动物养殖等经济附加值高的农业门类,这也是适应农业需求的变化农业结构的调整 能够切实有效地转变农业发展的路子,提高农民收入,但必须大量地资金和科技投入,国家财政在这方面应该发挥其积极作用。

总之,我国农村养老问题的解决越来越变得紧迫,任重而道远。在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指引下,我们应根据现实农村的实际情况来解决养老问题,使老年人在一种经济宽松的条件下愉悦的养老。

参考文献

[1]罗元文,沈澈.现行模式下中国农村老年人口养老问题与对策.人口与发展,2009.[2]张宗泽,彭现美.农村老年人家庭养老模式分析.卫生软科学,2009.6.[3]初炜,胡冬梅,孔祥金,吴云红,宋桂荣.农村老年人群对养老方式的态度及养老模式探析.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8.2.[4]郑军,张海川.家庭养老文化视角下探索多层次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农村经 济,2009.10.

[5]陈林.新形势下我国农村养老保险模式探析.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

[6]肖燕娜.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筹资途径研究.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

[7]Quilm,W.(1982).Personal and Family Adjustment in Later Life.Journal of Marriage and the Family,45:57—73.[8]Langlie,J.K(1977).Social Networks,Health Beliefs and Preventive Health Behavior,Journal of Health and Social Behavior,18,3,September:244-260.[9] Chappell,N.LAging and Social Care.In Handbook of Agingand the Social Science(3rdEd.)Robert H.B.&Linda,ICG;NewYork:Academic Press,1990.[10]Pillermer,Kard,Macadam,Margaret,&Wolf,R.S.(1989).Services toFamilies with Dependent Elders.Journal ofAging&Social Policy,V01.1(3/4):67-88.

第五篇:中国养老现状调查

中国养老现状调查

来源:中国新闻网日期: 2010-06-29

“不管你今天多么年轻,明天人人都会老。”这是不容置疑的现实。所以,养老问题必须引起高度关注。近日,对中国社会化养老现状进行了调查,并采访了有关专家,对正在逐步推进的中国社会化养老进程作了进一步的了解。

60岁以上的人口已达1.34亿

“传统的‘养儿防老’的做法已经不适合目前中国的社会发展状况,而‘以房养老’虽然有一定的可能性,但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养老问题。”中国社会工作协会老年福利服务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刘蕴华在接受采访时这样强调。刘蕴华的话被许多老年人的亲身经历所证实。

71岁的王鸣既有房子又有儿子,但她还是愿意去老年福利院。在北京金梦园福利院,每天晚上都有固定的医护人员给她按摩。王大妈说:“因中风引起半边身体麻木,可两个儿子在国外,这病只能在电话里跟他们说说,根本解决不了眼前的困难。”

北京市东城区演乐胡同的张树贵老先生今年78岁,虽然腿脚利落,但他前些天患上青光眼需要立即手术,家里3个子女却没有一个能抽出时间带老人去医院看病。“医生让我下次再来看病时,一定让子女跟着,你们怎么谁都没时间?”老人在电话里向自己的子女们抱怨着。

在北京朝阳区天乐老年公寓,张树贵指着医生给他开的各种药说:“这不,刚做完眼睛手术就来这里了。在老年公寓,起码随时有人管我呀,不用担心儿女们没时间照顾我了。”

王鸣和张树贵的情况,只是全国老年人所面临各种困难的缩影。

据权威资料披露,目前,我国60岁以上的人口达到1.34亿,占总人口的10%以上,而且在今后较长一段时期内,老龄人口的比例将以年均3.2%的速度增长。“这就迫使我国在经济还不够发达的时期要解决比一些发达国家还严重的社会老龄化问题。”刘蕴华说。

670万张床位才能满足需要

由福利模式的养老保障步入多支柱的社会养老保障已是大势所趋。

大连工人养老院院长张静波在近日召开的全国“首届推进社会化养老加强养老机构管理经验论坛”上,向记者介绍了有关情况。大连工人养老院过去是以接受企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为主的福利性养老院,现在,通过引入“亲情式服务”等工作机制,创出了品牌。2002年,他们兼并一所经营不善的个体养老院,成立小平岛分院,开创了大连市乃至东北地区公办养老院与私营养老院优势互补、资源整合的先河。这样,社会养老资源可以充分利用。原来小平岛仅有50张床位。现在增加到100张,而且在养人员入住率达100%,知名度不断扩大。

据民政部社会福利与社会事务司司长张明亮介绍,民政部在80年代就提出了社会福利社会化作为社会福利的发展方向和目标。近几年,民政部加大了政府社会福利化,特别是提出了养老服务社会化。“虽然我国越来越重视养老社会化,但缺政策、缺制度、缺资金、缺少新的养老观念等问题依然存在。”刘蕴华说,“据调查,在1.34亿老人中,想住养老院的占5%,这样就需要有670万张床位才能满足。而目前全国养老院的床位总共只有170万张,远远满足不了需要。”

民间兴办养老院正在逐年增长

针对在推进社会化养老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全国老龄办副主任阎青春分析说,需要在政府引导、市场推动、养老服务实体多样化等方面下功夫,从而充分体现社会福利的社会化发展。

那么如何去落实?张明亮认为重点是两个方面:

一是在目标上建立“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照料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福利服务的体系。

张明亮说:“因为中国的老年人有自己的养老传统。据民政部调查,95%的老年人还是希望在家庭养老,在社区养老,所以我们要巩固居家养老的基础地位。居家养老又区别家庭养老,居家养老要提供社会化的服务,要依托社区开展多样化的服务。”

二是在措施上,政府要制定、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养老事业,参与养老事业。

张明亮认为,作为政府,一方面要有长远的目标和规划;一方面就要出台政策来支持社会力量来兴办养老事业。对贫困家庭、三无对象等政府应该买单,这也是一种方式的创新。

据了解,内地很多地方在这方面已经做得很好。比如在上海,每新设一个床位,市政府就给补贴5000元,区政府及社区也给补贴,北京也有类似做法。各地现在都在结合自己的情况,制定一些补助的政策、条件和措施。就是民间兴办,也有补贴。

“据2006年统计,我国农村的敬老院有3万多,真正国家办的福利院只有1400多个,靠民间力量、社会力量办的养老机构已经占了大多数。民间兴办养老院正在逐年增长,而且非常快。”

下载吾福泰:中国老年人养老问题现状剖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吾福泰:中国老年人养老问题现状剖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老年人关于养老问题的问卷调查

    关于养老问题的调查问卷 您好,我们是西北工业大学大二的学生,随着中国人口年龄老龄化,养老问题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为了进一步了解养老问题的关键,我们正在做关于养老问题的调......

    中国养老机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中国养老机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2014年5月25日,忆百孝心网携手深圳市罗湖义工协会走进了罗湖区社会福利中心老人颐养院,在那里我们贴身体验了颐养院老人们的生活以及居住环境;......

    中国老年人的现状、问题及政策建议(合集)

    中国老年人的现状、问题及政策建议——“中国城乡老年人口一次性抽样调查”总报告 责任编辑:山东省老年学学会发布日期:2008-12-21 中国老年人的现状、问题及政策建议 ──......

    中国养老地产现状分析

    中国养老地产现状分析日前保监会发布的指导意见称,7月1日起,未来两年,北京、上海、广州、武汉将正式开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至此“以房养老”商业保险正式开闸。对......

    农村老年人养老问题的社会调查报告

    农村老年人养老问题的社会调查报告 前言 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的基本国策。而曾为农村社会主义建设做出过贡献的老年人,他(她)们的养老问题又成了农村建设......

    市老年人养老问题的思考及建议

    ++市老年人养老问题的思考及建议 老年人养老问题的思考及建议一、+++市人口老龄化及老年人养老状况+++市是一个典型的“未富先老”地区,老年人口基数大且发展速度较快。2000......

    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优秀范文5篇)

    我国农村老年人权益保障问题与对策人口老龄化是当今世界的普遍趋势,面对这种趋势,老年人的权益保障成为各国关注的重要问题。但由于受经济发展水平、二元社会结构等因素的制约......

    关于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的实践调查报告

    燕山大学里仁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调研报告 关于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的实践调查报告10级建筑环境一班杨美101607031021 【内容摘要】:本文采用----对农村老年人的养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