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有感于老师也被考倒了
有感于“老师也被考倒了”
安徽省淮南市区洞二小 吴雪梅
《草船借箭》这篇课文20多年来我教了好多次,没想到再次执教时却出现了被学生“考倒”的尴尬局面。
在教学《草船借箭》时,我抓住“神机妙算”一词,引导学生从知天文、晓地理、识人心、巧安排四个方面来理解课文。学生们侃侃而谈自己体会出的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他们的感悟点之多、语言表达之流畅、思维之敏捷不禁令我拍案叫绝。(背景)
正当我兴致勃勃地准备对学生的发言进行小结时,一个学生却提出了一个我始料未及的问题:“老师,我有一个地方不明白。诸葛亮请鲁肃同去借箭,在船上为什么不和鲁肃下棋,而要喝酒呢?既然诸葛亮神机妙算,每一步安排都有自己的用意,那他这样做的用意又是什么呢?”
一石激起千层浪,教室里一片哗然。(问题)
我也被这突如其来的问题懵住了:教了这么多年的书,这个问题我还从来没思考过。怎么回答学生的问题呢?
我灵机一动,既然师生互动能产生新知,老师为什么不能向学生讨教呢?
我坦然地说:“你提的问题太好了,老师也不明白。请大家讨论后告诉我,好吗?” 教室里顿时议论纷纷,片刻之后又安静下来。几位学生从写作方法上谈了自己的体会,但大家感到还是没有读透诸葛亮的用意。
这时,那位质疑的学生又举起了手,他环顾四周,用自豪的语气说:“这个问题还由我来回答吧!诸葛亮选择喝酒的目的,是利用观察酒杯里的平面倾斜程度来判断船的倾斜程度,估计受箭重量,便于及时指挥调转船头,让船的另一面受箭。”
他的解答使大家茅塞顿开。我乘机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
他不好意思地挠挠后脑勺说:“我在自学时对这个问题不明白,就上网查资料弄清楚了诸葛亮的用意。我想同学们可能没有注意这个问题,就故意提出来考考大家,没想到老师也被考倒了。”(问题解决)
新课程下开放的课堂,让我看到了学生的潜能,领略了他们向老师挑战的勇气。要顺应时代的发展,教师必须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拥有源源不断的长流水,才能应付课堂上的瞬息万变,才不至于出现“老师也被考倒”的局面,才能给学生以更好的引领。(反思讨论)
===========================
这则案例还引出了老师的思考:
第一、对于这样的即时生成的问题,老师的处理合理吗?你还有哪些应对策略?
第二、原定的教学内容必须完成吗?为什么?
第三、请你谈谈处理即时生成的问题与“完成原定的教学内容”这对矛盾的经历、感受或建议。
第二篇:有感于老师请差生吃饭
有感于老师请“差生”吃饭
新学期又“闪亮登场”,我突然想到作为曾是“英语差生”的儿子,在上海进才中学就读时,经常受到刘星老师请吃饭和个别辅导的特别优待,我想这对我们新学期改变评价学生的方式将是一个很好的借鉴吧!
儿子于2001年荣幸地成为上海进才中学免费委培生,一个学期下来,儿子频频告急:英语成绩连续亮红灯,最后他都不想学了,到了一心想退学的地步了。问其原因,因为上海是全英语课堂教学,而我们山区英语几乎是“哑巴英语”,尽管他在初中英语成绩屡居全年级第一,可在上海却连及格都相当困难。由于有几位“全国班”学生英语成绩“拉后腿”,一位大学刚毕业的英语老师只带了一年就“下课”了。到高二时,换了一位叫刘星的年轻老师带儿子班上的英语。
一次,我去探望儿子,他带着一脸的兴奋,把我引到“上海浦东八佰伴”图书城,找到一堆英语复习资料,指着封面,很骄傲地说:“这就是我们英语老师编的书!”我俯下身一看,只见上面赫然印着“刘星编著”的字样。从儿子的言行中,我深感刘老师在他心目中的地位。我试探着问儿子:“刘老师的课上得怎么样?”儿子自豪地说:“我现在很喜欢他,所以也就爱上了他的课。”
经过与儿子的深入交流,方才知晓刘老师曾经几次在周末带儿子等班上的几个“差生”到排档吃饭、喝茶聊天,谈人生,谈理想,谈学习,谈英语,后来成为“好哥们”,走在一起勾肩搭背,全用英语会话。刘老师还时不时地下课刚走出门又折回身到教室,笑着说:“黄江,请到我办公室帮我做件事好吗?”原来又是叫儿子去背英语。
2004年8月3日下午,儿子查到高考分数,英语竟考了128分,他突然张开双臂,“哇呀”一声大叫,猛地跳起,然后又猛地蹲在地上抽泣起来,过了一会,他又突然站起身,拔通了刘老师的电话,把这个惊人的消息在第一时间第一个告知他的“哥们刘老师”。
刘老师,身高不到一米六,可以说是貌不惊人,但他在儿子的心中,我相信在他教过的所有学生心中,也一定会是高大的,完美的。
黄守浩
第三篇:有感于《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妈妈是朋友
妈妈是老师
妈妈是孩子的引路人
妈妈教育方法的差别
常常影响孩子的一生
有感于《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记得初次接触这个题目是在无意间看到中央电视台的一档新闻访台节目,觉得节目中的主人公尹建莉很能干,她的教育思想深深的吸引了我。于是第二天我就去书店买了《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
尹建莉老师是一位成功的妈妈,她16岁的女儿参加高考,取得了超过当年清华录取线22分的优异成绩,这是其次,最主要的是,我们能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作者女儿从小到大的乖巧懂事、快乐和健康、成熟和自立,我们能感受到女儿所有的一切绝非天生,她的一切成绩都来自于这个细心又有智慧的妈妈的教育。
在书中有句话:“年轻的父母会得到一块玉--------可爱的孩子---------多年后的结果却是,一些人得到了令人满意的作品,一些人眼瞅着玉石的变化越来越失望。二者的区别,就是后者使用的,常常是锄头。”
尹建莉老师在书中记叙了许多,她懂教育,而且会“冒险”抵抗女儿学校老师的不良教育。比如为了和女儿一起抵抗老师的“暴力”作业,她替女儿写了几年的家庭作业。为了抵抗老师不正当的处罚,她宁愿女儿再次接受处罚,也不让女儿做本来就是错误的事情,而且亲自去跟老师交涉,讲理。
教育都是相通的,从家庭教育也能联系到学校教育。书中记叙了许多事情再次地证明了作为一名教育者只要真正从爱、理解、尊重孩子的立场出发,任何一个智力正常的孩子,都可以被塑造成为优秀的人才。
尹老师强调千万不要用学习作为惩罚孩子的手段,引导孩子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把所学的东西应用到生活中去,真正体会学有所用的乐趣。这让我联想到我们学校某些学科的老师,以罚抄来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其结果是虽然就有了一点提高,但失去的是学生对老师的崇敬和对该门课的兴趣,弊大于利。尹老师抓住孩子的心理,大量运用“逆向思维”的方法,提出了一系列与我们常见的做法截然不同的方法——“不陪”才能培养好习惯;惩罚你,就不让你写作业;学习不要“刻苦努力”;不写暴力作业;不考一百分;考好了不奖励„„这在一般人看来简直是乱套的东西,在教育专家的笔下却是那么的自然合理。
作者提出了“不考100分”的建议,对我触动很大。我有时会过分重视考试结果,经常以分数衡量一个学生的好与坏,其实这样是庸俗的,错误是把学习目标定位在高分上,却对孩子的学习能力、态度、方法、兴趣,以及对知识的真实把握状态失去必要关注。当然,这也是现在应试教育的弊端。我想,如果没有应试教育,不用考高分,那么,我的英语教学肯定还会更生动活泼,我会让学生在操练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得到快乐。
“分数”和“成绩”其实并不完全对等,分数可以反映成绩,但分数不等于成绩。如果家长从孩子一上学就只是着眼于每次考试得了多少分,而没有培养起孩子对学习本身的兴趣,那么“优秀成绩”注定只是一时的梦幻彩虹,让那些没有远见、没有踏实心地的家长最终失望。要做的是培养孩子的智慧能量,就是对知识的好奇心、爱钻研的精神,提出问题的能力,寻找答案的兴趣,有效的学习方法,平和的学习心态,持之以恒的毅力等等——这些才能成全孩子的成绩,才是在各种考试中胜出的决定性条件。
书中说“不是所有成为父母的人都会做父母。”所以不是所有成为老师的人都会做老师。教育是一门永远学不完的功课。作为一名老师,我越来越感觉自己的力不从心。我想只有更
多的学习,不断地提高才是我当下要走的教育之路。要想有一个又乖又聪明的孩子,除了先天条件以外,最最重要的是家长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和素质。孩子就是一张纯洁的白纸,他的人格,智力,情感等等都是在周遭的环境中慢慢建立和培养起来的。如果小孩子犯了错误或者做出让大人们认为不好的行为,其实那些都称不上是错误,只不过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必须经历的小事。硬是归结为错误的话,也应该先寻找错误发生的原因是什么,应该先从大人们身上去找问题的根源。大人们的一句话,一个细小的动作都可能对孩子的成长产生重大的影响。
看了《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我对如何做个好家长总结如下:好家长要有一个宽容的心和良好的心态。教育孩子无小事,要充分重视孩子的教育,给予孩子更多的鼓励。尽可能用聪明的方法代替批评教育孩子。要注重孩子的实践锻炼能力,实践出真知。总之一句话,家长要“懂”孩子。
第四篇:有感于吴琳老师的
有感于吴琳老师的《让学生爱上阅读》学习体会
——李蓉蓉
10月15日、16日在延大礼堂聆听了两位专家老师的精彩讲座。全国名师江苏省特级教师魏星老师示范课:《普罗米修斯》及讲座《关注言语表达,提高阅读教学效益》、北京市崇文区语文教研员吴琳老师的一节示范课《生命 生命》及讲座《让学生爱上阅读》、但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吴琳老师的示范课《生命 生命》及讲座《让学生爱上阅读》。现将我的收获与体会与大家分享。
吴琳老师先给教师上《生命 生命》一堂精彩的示范课,从课题、学习生字、分析课文、小练笔、总结课堂等都体现专家的独特教学风格和与众不同的教法,她不但教学生学知识,而且引导学生要有正确的思想“我们一定要珍惜生命,决不让它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
在如何教阅读的问题上,吴琳老师通过:由“漂呀漂”到“飘呀飘”、鸟儿到哪里去了、令人羡慕的丹顶鹤、读出课文中的文学之美、用很酷的方法去做对的事、用热情点燃热情等几个自己教学故事谈了怎样引导学生爱上阅读的方法。
吴琳老师说语文教师就是在课文和学生之间传递信息的赫尔墨斯,要让学生读得懂,教师自身的语文素养是最好的解释。要让学生爱上阅读,教师首先要是个最好的读者。她还说深入、准确地解读文本是第一位的,吴老师说要引导孩子学会透过文本,去体会文字背后的情感。一篇文章要抓住主要的段落,主要的句子和重点的字词,如在《鸟儿到哪里去了》(去年的树)这个教学事例中吴老师紧紧抓住后面的几句话里的“看”字,让孩子们思考,体会小鸟对树的真情和遵守诺言的诚恳,真正体会到文字背后隐藏的情感,感受到小鸟与大树那种真挚的友情,小鸟对大树信守诺言的美好品质。读书不仅要读懂文字表面的意思,教师更要想方设法让学生在朴素的文字里去感受文字背后的内容,去品味、去咀嚼、去感受。我们要以教材为例子,教师要让学生感受语言的魅力,感受思想的魅力,感受表达的乐趣,并从中学习表达的智慧。
吴琳老师说:“指导阅读最有效的办法就是:用热情点燃热情,一个好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热情的读者。”的确如此,《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师如果没有深入、细致地解读文本,没有自己的感受,拿什么去跟学生进行对话呢?只有“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才能让我们教师占据较高的立足点,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更重要的是教师自身获得一种自然的阅读体验和真实的审美直觉,提升教师的生命质量。
在讲座的最后,吴老师给我们推荐了几本好书——《亲爱的小鱼》、《失落的一角》、《爷爷一定有办法》、《月亮生日快乐》《猜猜我有多爱你》、《一片叶子落下来》、《夏洛的网》、《特别女生萨哈拉》、《马提与祖父》、《放电影》,吴琳老师用她极有魅力的声音向在座的老师介绍了《爷爷一定有办法》、《月亮生日快乐》《猜猜我有多爱你》,她还满怀激情地朗读了《失落的一角》,她认为,这些书不光是推荐给孩子们读,还很值得我们每一位老师深入地去读,要用我们的热爱的情感感染学生。她说教育的智慧千千万万,但语文教师永远是学生的榜样。
吴老师在课堂上的从容、讲座时的及读书时的激情无不让在场的老师们佩服,吴琳老师的话语句句富有哲理,作为老师,一定要多看书,不光看自己的需要的书,还要看有深度的书,要让自己的学识和世界对话。用吴老师的话说是“我们要做一个眼睛不在此岸,而在彼岸的教育者”。
第五篇:有感于老师向学生道歉
有感于老师向学生道歉
扶小-----邓庆东
近日,我在电视上看了一部有关反映教师教育学生的电视剧,深深的被剧中的一位女班主任因错批评了一名学生而在课堂上当着全班学生的面向这位学生赔礼道歉这件事感动。就为此事,许多老师和家长对这位老师的做法持有异议。有的认为,这位女教师这样做降低了自己在学生中的威信,以后又怎样做学生的教育工作?但更多的人认为这位女班主任的做法是一个创举,这种勇于向学生赔礼道歉的精神值得称赞,此举不但能把师生的距离拉近,而且能树立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我赞同后者的看法,也深有感触。在现实教学生活中,我们有的老师对学生缺少诚心、爱心;缺乏感情上的沟通,师生间往往有一层很深的隔膜,没有共同的语言,更谈不上信任。因此,当学生出现了问题,犯了错误,教师不是采取“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方法,而是采取简单粗暴,动辄训人的方法去呵斥学生。这种伤害学生自尊心的做法,只能适得其反,引起学生不满,对老师产生了逆反心理。以后教师就很难教育好学生了。教师与学生的感情距离就会越来越远,教师也就在学生中失去了召唤力。相反,如果我们教师能设身处地站在学生的角度上,多为学生着想,从感情上与人格上尊重学生,像电视剧中的那位女班主任那样,以真情去相待和感化学生,用宽容的态度去处理学生中出现的这样或那样的缺点和错误。那么,学生还有什么不能跟老师合作呢?教师们还有什么教育工作不能做好呢?2007、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