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有效研课 提升教师专业水平
如何有效研课 提升教师专业水平—记明德小学数学组校本培训
系列活动二
当前,新课程改革实验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我校的校本研修活动也开展得有声有色。除了全校性的活动之外,学校分数学组、语文组、综合组三大组每周有计划开展形式多样的校本培训活动。
本周的数学组进行的是教学研讨活动,由四年级组的沈建飞老师执教《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复习和整理》,结合本学期的“议课”要求,全体数学组成员围绕组长李盈提出的中心议题:“复习课的定位在哪里?如何提高复习题的针对性?”展开讨论。
首先是沈建飞老师谈了本节课中他对复习题设计的看法,沈老师逐题分析了题目的针对性,并提出了他的设计理念是查漏补缺,巧用错例,在本节课中所采用的习题都改编于这一单元中学生经常出项的错例。
同为中年级组的钟卫娣老师也认为在平时练习应常收集学生的典型错例,在复习课中,根据本班学生普遍存在的错例,有针对性的进行练习,通过这样的巧用错例评析,在复习课中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高段组李盈老师首先肯定了沈老师的做法,本单元是纯计算单元,如果只对计算进行复习会很单调,练习应联系生活实际,解决实际的问题学生的数学能力不仅仅在于其掌握数学知识的多少,而是看他能否运用数学知识、数学思维去解决实际问题,以及形成学习新知识的能力和适合社会发展的需要,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从生活中来,又到生活中去。在沈老师的这节复习课练习的设计中大量联系实际,具有综合性,灵活性、发展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而低段组的冯春霞老师更关注学困生,直面提出,复习课中大容量的习题在练习中如何兼顾两头?在课堂中怎样给学困生“拐杖”让他们学得轻松有效?对这个新产生的问题,李盈老师认为数量关系的板书不失为一个办法;高林老师则建议画线段图帮助理解;谢亚琴老师认为,复习题量可以适当减少,如若必要也可以增加复习课时„„
整个研课活动有中心议题,有具体实例,切切实实落实着明德小学本学期科研训活动要求:“以议课为主”。老师们不再就课论课,而是以课为引,深入探讨,让每个数学老师在研课过程中有收获和进步。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一定的学习环境,在明德数学组这个互相赏识、互相尊重、互相学习的群体里,开展这样的校本研课活动,不仅调动了教师参与教学研究活动的热情,提高了教研组凝聚力,更重要的是在于激活了数学教师的思维,提升数学教学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篇:写好教学反思 有效提升教学水平
写好教学反思 有效提升教学水平
韩麻营镇中心小学
李玉杰
“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它一方面是对自己在教学中的正确行为予以肯定,不断地积累经验;另一方面又找出自己在教学实践中与教学理念不相吻合的甚至和教学新理念相违背的做法,进行自我批评并加以改正,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行为,使之更加完美。新课程理念非常强调教师的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的教师成长公式:成长=经验+反思。特别强调了反思在教师成长中的作用。
几年来通过教学反思的运用实践,使我认识到了教学反思的可贵之处,它能将在课堂上的意外收获、灵感闪现捕捉下来,更能把课堂上出现的失误、偏差等记载成文,作为前车之鉴。它能让感性的实践升华成理论性的经验,从而使我在教育教学中得到更深刻的历练。同时也使我意识到:要想成为一名优秀教师,除了具备一定的教学经验外,还必须具备不断反思的意识。唯有如此,才能使自己与时俱进,才能对自己提出更高、更远的目标,向教学艺术的殿堂迈进。
一、反思课堂教学中的不足之处
即使是比较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对它们进行系统的回顾梳理,并对其作出深刻反思、探究和剖析,可成为今后课堂教学的镜子。如四年级科学《小吊车》一课,备课时由于器材的限制,本节课采用观察讲解的方法,通过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小吊车的结构、制作方法以及工作原理等,没能完成分组实验,使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硬灌到学生脑中,根本谈不上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因此这节课完全是一堂失败的课堂教学,这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十分不利。通过反思我知道今后应多研究一些小制作的课,教师要提前做好模型以备上课观察演示,并且提前通知学生搜集制作模型的材料,确保上课时能分组制作并进行实验。我把自己的失误记下来时刻告诫自己,认真准备好每一节课,不要在课堂上留下遗憾,同时也能防止学生也留下遗憾。
二、反思课堂教学中的成功之处
把教学过程中达到预设的教学目的;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教材创造性地使用等详细得当的记录下来。例如:冀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让灯亮起来》(电 单元第二课时),通过课堂教学我发现成功之处在于,首先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中注意做到了由易到难、层层递进。因为这一课要求学生认识简单电路及其组件,先出示电池、小灯泡、导线,了解了这三种材料的特点以后,再来连接并把成功的连接方法画下来,为小结时引出“回路”做好铺垫,这样设计符合了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增加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还让他们在实验中发挥小组合作精神;其次是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先思考、猜测,把要怎样连接的图先画出来,然后动手实验,验证自己的设计是否能让小灯泡亮起来。并且让学生在做实验的过程中把成功的实验图画出来与猜测的进行对比分析,查找原因。这样一来,我发现学生不仅关注电路是否连接成功,还会思考不成功的原因。再次是成果汇报,汇报实验情况是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机会,也是培养学生倾听交流习惯的好时机。本课教学中,我尽量让学生自己叙说、小组互相补充、教师适时点拨,这样有助于对后面“回路”的理解。我认为这节课学生是很感兴趣的,而且动手活动的机会多,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
教学过程结束后,我把教学反思详细的记录下来,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还可以在此基础上不断改进、完善,推陈出新提高理论水平。
三、反思课堂教学中的灵感
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好多灵感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例如在讲五年级科学《传热比赛》一课时,目的是通过实验验证热在物体中的传递在同一物体中,热可以从高温部分传向低温部分;不同物体,热可以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我把书上的实验加以改进,组装成三种实验方法的材料,如果每种方法的实验学生都亲自操作的话,教学任务很可能就完不成。我突发奇想,让学生以比赛的形式进行实验,操作规范速度较快的小组可以多做实验,算是优胜,并能获得相应奖励,这样就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使课堂教学顺利完成,并达到了高效。诸如此类的教学灵感日积月累,便成就了教师的智慧,也能更好地形成教师的教学风格。有效地提高教学预测和分析能力。
四、反思课堂教学中的学生创新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总会有一些奇思妙想,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特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学生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学生的新点子不仅补充与完善了课堂教学,还可以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丰富教学内容。例如《变色游戏》一课,我给学生准备的实验材料有紫甘蓝汁、白醋、苏打水、漂白液、有色棉布条等。当学生按照实验方法进行操作实验时,紫甘蓝汁遇白醋变成红色,紫甘蓝汁遇苏打水变绿色,漂白液使有色棉布条褪色。有几组同学在实验中又有了惊人的发现,他们把上面变色的红色液体和绿色液体相混合后又发生了新的变色现象,有的变成蓝紫色,有的变成了蓝黑色。学生们提出了疑问,想探出究竟,我在课堂上及时地表扬了学生的新发现,同时顺势指导,这样一来,我的课堂达到了高潮。课后,我将这些来自课堂上的第一手资料及时进行了记录和整理,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上进行发掘反思,这种反思具有前瞻性,能丰富自己的教学预想,也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并有效地提高教学预测和分析能力。
五、反思课堂教学中困惑问题
无论教师如何努力,难免都会存在缺陷与不尽人意的地方,有些问题不是立即能解决的问题,可以把这些问题先记录下来,为以后探讨或解决留下底档。以前曾讲过 “物质的燃烧”一课,我做了一个实验,取一长一短两支蜡烛(大约4 cm、2cm)点燃后同时用玻璃杯罩住,接着提问:哪支蜡烛先灭?问题提出后,学生们反应激烈,绝大多数认为短的蜡烛先灭,少数同学认为长蜡烛先灭,课堂内出现了激烈的争论。最后实验结果显示:长的蜡烛先灭。对此现象,绝大多数认为“短蜡烛先灭”的学生感到惊讶不止,他们做出判断的出发点是:燃烧的蜡烛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比氧气重而下沉,同时它又不支持燃烧,所以短蜡烛先灭。面对学生陈述的充足理由,我并没有再进一步去引导学生探究为什么长蜡烛先灭的道理,只是让同学们记住是长蜡烛先灭这个结论,而具体原因作为学生课后查阅资料、寻找答案的悬念题了。恰巧2008年小考的一道实验探究题与此实验相似,而参考答案是短蜡烛先灭并解释原因。由于学生的答案是长蜡烛先灭而被扣分。后来,有的学生和我说起这个题时一脸的不服气,我也感到茫然与困惑,我在想,如果那节课我再继续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为什么长的蜡烛先灭”问题,不让学生把答案定格在实验现象上,而去挖掘其蕴含的科学道理,那届考生也不会留有遗憾了。后来我又做过几次实验再次证实:在用玻璃杯罩住时确实是长的蜡烛先灭的这种现象。
在常规条件下,二氧化碳比氧气的密度大,但是气体的密度因温度条件的变化而发生变化比较明显,玻璃杯的空间有限,蜡烛燃烧而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其温度要比周围空气的温度高而悬浮在上面,这就是长蜡烛缺氧而先灭的道理。但是“气体密度”这一名词,对于小学生来说又是陌生的,这个实验要彻底解决学生的疑惑就要渗透更多的知识,涉及到超不超范围的问题。类似的问题还有很多。把这些问题精心的记录下,有待于和其他教师共同讨论,也可以学一学同行们在处理这类问题时的策略,不失为提高自己教学水平的好方法。
有人说,课堂教学历来是“遗憾的艺术”,再优秀的教师也未必堂堂精彩,在成功的课例,也未必每个教学环节都无可挑剔,我们这些普通教师的课堂瑕瑜互见则更是常事。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课课都有录音资料,以便教后听听自己的课,进行一番琢磨,自我反思。我们虽然不如大师般精雕细琢,但经常对自己的教学进行自我反思,把教学实践与教学反思结合起来,在“实践—反思—总结—实践”的循环往复中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专业水平,在反思中成长,与新课程共同发展,这才是新时期教师的应有素质。
第三篇:促进教师专业水平
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理论水平、教学能力提高的计划、措施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坚持科学教育发展观,以推进新课程实施和教育可持续发展为中心,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师素质,优化教学行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断探索具有特色的教学研究新路子,开展校本教研,切实提高教师素质,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二、工作目标及重点
1、开展校本培训,提升教师队伍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2、开展校本教研,切实提高教研活动的质量和水平。
3、加强对学校校本教研的指导,健全完善校本教研管理制度,规范学校的教研工作,提升学校的教研质量。
4、加强对新大纲、新教材、新教法的学习、培训、研究工作,切实转变教师的观念、改进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抓好课改年级的实验工作。
5、严格执行管理方案、规范教学秩序、使教学管理走上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
6、加强课堂教学研究,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全面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7、组织学校教师开展教学研究、撰写教研论文,物化教研成果。
三、实现目标的主要措施及办法
(一)深化校本教研内涵,不断探索适于我校教育教学管理的教学研究新模式
1.大力推进校本教研制度建设。当前校本教研的主要任务是:总结反思新课程实施以来经验及做法,结合本乡教研工作实际,改进和完善学校教学研究制度,积极构建民主、开放、高效的教学研究机制,认真研究新课程实施与评价,研究课堂教学改革,解决教学实际中的困难和问题,总结、推广教学经验,探索教学规律,提高教学质量。
2.建立校本教研示范基地。校本教研对我校来说,还是一种新的教研理念,对校本教研的运作、管理理可以说还在是个空白,根据我校的实际,当务之急就是建立我校的校本教研示范基地,通过指导、培植、探索总结出在校本教研工作中好的经验和成功的做法,在全乡示范、推广,带动全乡校本教研向健康的方向发展。
3.充分发挥乡、教区、学校三级教研网络的作用,加强校际间的活动与交流,促进校内教研资源的整合与互补,要充分发挥教区学校的协作功能,在乡教委的统一指导和协调下,有计划地开展校际间的教研活动,通过开展公开课观摩、教学经验交流、教学质量联合检测、毕业班复习指导等活动,加强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教师在集体教研中提高专业水平。
4.明细教研职能,加强分层教研的管理指导和服务。学校是校本教研的基地,教师是校本教研的主体,校长为校本教研的第一责任人,是校本教研的身体力行者,各学校应建立由校长任组长、教导主任、教研组长、名优骨干教师共同参与的校本教研工作领导小组及机构,明确各层级的职责,确保校本教工作落到实处。无论是那个层次的教研活动都要有计划有主题,并在开学初上报学校审定。学校领导及教研人员要深入教学教研第一线,指导、督促和参与学校的校本教学研究,与教师建立平等对话、互相学习的合作伙伴关系,了解教师教学研究中的困难,及时提供专业咨询、信息服务与技术帮助等。重点指导好集体备课、教学反思、案例研究等与教师成长最密切的教研形式,使教师自觉养成在研究状态下工作的职业生活方式。要善于发挥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作用,形成目标一致、彼此支持、共同成长的教师群体。1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促进专业发展
提高教师素质,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核心,一个学校没有较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就不可能有较高的教育教学质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在教师,因此,我们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提高教师从事教育教学的业务水平和科研能力。
l、积极倡导教师通过自我教育,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业务能力,更好的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在自我教育中要求教师完成“双五一”工程,即在教育理论方面:每位教师每年读一本教育专著或一份教育教学刊物(并读书笔记一本),参加一项教育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每月写一篇有价值的教学反思,每学期写一篇课堂教学案例,每学期写一篇教学论文。在教学技能方面:每位教师每一学期上好一堂教学公开课,每学期在校本教研活动中都有一次高水平的主题发言或评课发言,每学期制一份试题,每学期制作一个课件,每周提出一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一条教学建议。通过“双五一”工程的实施,促进教师专业理论水平提升和课堂教学能力提高。
2、开展教育帮辅活动、促进教师共同成长。各学校要倡导教师个体之间的相互指导,开展“老带青”、“结对子”等教师之间日常的互相合作和经验分享、交流活动。要求名教师、骨干教师帮带一般教师;同时青年教师、教学教研能力待提高教师要积极拜师为徒。让所有的教师得到发展和提高,特别是新教师要让他们尽快适应教学,并在实践中不断地成长。
3、在本乡、本校开展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的选拔、培训活动,培养自己的精英,树立自己的典型。
4、组织教师参加县进修学校组织的各种继续教育培训活动,不断转变观念,更新思想,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工作能力。
5、组织教师开展教学、教研业务培训活动,提高全乡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从事教学研究的能力。
6、强化校本培训工作。各校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远程教育设备,下载刻录教研、教改信息,组织教师学习、观看,转变教师的观念,提高教师的素质。发挥学科教研组、课题组的作用,切实开展学科集体备课活动,将疏通教材、研究教法和指导学法作为备课活动的主要内容,切实提高教师教学业务能力。
(三)加强对教学常规的管理和研究,切实提高教学常规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备、讲、批、辅、考”是教学的基本环节,也是教师履行工作的基本形式,也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基础。我们要从这一教学的基本环节抓起,并抓紧、抓死,做到抓教学管理从抓教学基本环节的管理开始。切实加强学校的教学常规管理,规范教师的教学工作秩序,加强对“备、讲、批、辅、考、研”等教学环节的管理和研究,使教学常规管理走上科学化、制度化的轨道。
1、努力构建与现代课堂教学相适应的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各校要研究教师备课和作业批改的具体要求,切实加强教研组集体备课和教师教学常规的管理和指导,大力推行“集体教研,个性化教学”模式。改革以检查教案代替检查备课的做法,要通过对教师集体备课、教案撰写、教后反思、学生评教等情况的检查来评价教师备课和讲课。作业布置要丰富多样,突出层次,控制数量; 作业批改要倡导师生共同参与,达到共识共进的目的。
2、改进教学方法,推进课堂教学改革。课堂教学改革是学校教学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要通过看优秀课例、组织观摩课、开展优质课竞赛等活动,探索适合学校和教师特点的教学方式,培育教学特色。倡导主动参与、探索发现、合作交流、善于反思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加强对学困生的转化与研究,教学的目的就让每一个学生得到更好发展,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必须关心那些在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让他们对学习感兴趣,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得到较好的发展,学校要关心、重视学困生转化与研究工作。
4、加强对考试的管理与研究。考试是教学工作中的一种手段,通过考试、检测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教师的教学情况,通过对质量检测的分析可以帮助教师找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教学的建议和意见,从而帮助教师改进教学,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学校要重视考试工作,加强对考试的管理与研究,并建立和完善教学质量分析制度。首先学校领导要把教学质量分析纳入到整个教学管理过程中,做到常规化,实现课堂教学评估与阶段性抽测的有机结合。其次要做到全员参与。校长、教务主任、教研组长、班主任、科任教师都是教学质量分析的主要参与者,要结合本职工作的特点与要求,对每一次测试进行客观、全面、规范的分析。要从试题的难易度、考查的知识与能力要求、学生做题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通过试题反映出的教师教学中的问题等,提出不同的要求,指出今后努力的方向。
5、抓好《课程方案》落实。认真落实《课程方案》是让学生获得全面发展,有力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保证。学校要按《课程方案》要求开齐课程,上足课时,特别是非统考科目的教学,学校要加强检查、督促、落实,制定出非统考科目的考核、奖惩办法,保证按时、按质的完成非统考科目的教学任务。
(四)认真开展行之有效的教研活动,全面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1、采用“走出去,带进来”的取经策略,组织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参加国家、省、市、县组织的各种教学竞赛、观摩、培训、研讨等活动。及时了解和掌握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动态,学习和借鉴先进的教学教改经验,促进我校教育教改向健康的方向发展。
2、加强对薄弱学校的教学、教研指导和帮助。为提高全乡的整体教育水平,组织本乡的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及有管理经验的学校领导到薄弱学校上示范课,指导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进行教学业务培训,提高薄弱学校的管理水平和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3、组织“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评选观摩活动,为教师提供一个相互学习、交流、竞争的平台,培养教学精英,形成教学典型,不断推动我乡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发展。
4、深入学校和学校教师一同开展教研活动,了解学校教研现状,了解学校对教研的需要,了解学校教心声,切实加强对学校教育研工作的了解、指导、帮助,让学校教研工作得到健康的发展,并在校本教研上取得较好的成绩。
5、开展新教材、新教法的培训、研讨活动,让广大教师领会新的大纲精神,熟悉新的教材内容,掌握新的教学方法,树立新的教学理念,以进一步推进我校新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
6、立足学校实际,利用学校资源,发挥学校优势,开展校本教研。各校要转变教研观念,加强对校本教研的探索和研究,从真正意义上明确什么是校本教研,如何组织教师开展校本教研。从学校实际出发,充分发挥学校资源优势,组织教师开展“教学经验交流会”、“教学经验观摩研讨会”、“教学经验报告会”,“深度会谈”,“集体备课、听课、评课、交流”,“教学问题征集、汇珍”,“课题研究”等形式多样的校本教研活动。真正的从学校实际出,从教师实际出发,研究和解决学校中、教师中自己的问题、真实的问题、实际的问题。并立足实际,打破时空限制,采取即时与定时结合,鼓励教师间及时交流研讨,团结协作,互相帮助,倡导合作研究、个人反思及叙述研究和撰写教学案例和教育故事,切实拓展学校校本教研思路,丰富校本教活动内容,提升校本研究的质量和水平,全面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为办学水平。
7、以学校为研究基地,探索和总结各校在校本教研中成功做法。各校要充分调动教研组、教师的积极性,实行教研民主制,共同为校本教研出谋划策,群策群力,探索和总结本校在校本教研好的经验和做法,并在全校进行交流推广,共同学习共同提高,切实提高学校、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促进全校教育科研的发展,促进全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五)突出教学重点,扎实推进课程改革
1、抓学习培训,致力于实践运用。进一步营造教学理论学习氛围,借用各种平台,加强学校层面对《纲要》和《课标》的学习,掌握其理论实质,缩小理念与实践之间的距离,从而使新理念不断融合在具体的实践中。要更加突出校本教研的作用,指导学校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实验中具体问题的对策分析研究,及时解决实验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认真总结前期新课程培训的成功经验,精心组织好新一轮新课程教师培训。培训工作要突出过程培训和校本培训,充分发挥教师在培训中的主体作用,努力提高培训的效率。要在学校中广泛开展联动式教研活动,积极推广课改新理念,不仅要在实验年级开展“新教材、新理念”教学研究活动,在非实验年级也要尝试“老教材、新理念”教学研究活动,使新理念既扎根于实验年级,又登陆于非实验年级。
2、狠抓课堂,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
一是认真探索课堂教学新模式。课改的重点是课堂教学,要把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与教师教学方法的改变作为课堂教学研究的重点,努力探索和开拓“生活化、活动化、自主化、情感化、趣味化”的课堂教学新思路。各校领导要主动深入课堂,深入教师,深入学生,及时掌握课堂教学动态,积累素材,在总结、梳理的基础上,逐步建立各学科的教学新模式。积极引导教师创造性的运用教学新模式,要把应用新模式作为提高课堂效率的主抓手。各位教师要大胆的进行教学改革和尝试,切实改变过去那那种一言堂、满堂灌和教师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方式,运用新理念、新方法、新模式来指导自己的教学,提高自己的教学效率。
二是开展多种形式课堂教学活动。各校要依据课程改革要求,广泛开展“新理念、新课堂”系列活动。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为中心,层层开展“六课”活动,即:学课、备课、上课、说课、评课、结课活动,精心组织教师开展教学大比武活动;狠抓集体备课,规范集体备课程序和要求,提高集体备课实效,切实提高我们每位教师能力和水平。
三是推进教学手段现代化。近年来,发展迅速的多媒体和网络教学技术的运用,拓宽了人们对教学活动的理解,增加了学生感受知识的渠道,极大地提高了教学的效率。目前,我校配备了远程教育设备,还建起了多媒体教室。在课堂教学中,应坚持从实效出发,让已有的教学设施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禁止设备闲置与浪费现象的发生,反对形式主义,在实践中提高现代技术使用的水平和效果,以教学的信息技术化来带动教育的现代化。
第四篇:如何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
如何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随着教育观念的更新,教师专业化水平则成为大家普遍关注的问题.教师是课程改革的主力和关键,没有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就没有课程的发展,也就没有学生的发展。只有我们的专业化水平得到不断提高才能造就出高质量的教育水平。教师的教育教学执行力是一所学校的教育理念、办学目标、管理措施、管理制度得以实现的关键。打造具有专业化水平的教师队伍不仅是教师个人发展的需要,也是学校发展的必须。那么,如何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造就一支师德高尚、素质优良,结构优化、配置均衡,适应素质教育要求、满足区域现代化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是当前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的问题。在我的带领下,我们学校的业务干部在一起进行了研究、探讨,下面就谈谈我的粗浅看法:
新课改虽然实施很久,但大部分教师对新课改理念认识不深,学习不够,观念还没有彻底转变,习惯于墨守成规,缺少创新。教师的个人素质与新课改的需要有一定的距离,现在的应试教育与新课改有一定的差距,学校和社会还是用分数来评价和衡量教师。。针对教师的现状和新课改的要求,要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主要的指导思想是:以人为本,依托校本教研。为此我们在提升中学教师专业化水平方面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探索。
一、建立教研集体,完善规章制度
校本研究强调学校是教学研究的基地,教学研究的问题是要从学校教学实践中归纳和汇集,而不是预设和推演的。因此,我们要变教室为研究室,变教师为研究者,发挥集体智慧,促进每位教师自我反思创新,将学校建成具有浓郁研究氛围的学习化集体。学校作为教研的主体,业务干部要主动承担校本教研的组织、领导之责,教研组、年级组、备课组是基本研究单位,教研组长、年级组长及区、校骨干教师是骨干力量,全体教师都是参与者、行动者、研究者。为了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保证校本研究有序开展,学校要制定相关管理制度,如教研组、备课组活动制度,教研论文评选、奖励制度,课堂教学评优制度,考核与奖惩制度,教师学习制度等。学校以教研组、年级组为单位,制定详实的活动计划,每一项计划都要做到人员、内容、组织保障、检查督促四落实。校长、主任都要具体包保一个教研组、年级组,参与活动。通过完善制度保障和强化规章的约束,促使教学研究活动由被动变为主动,由自发走向自觉,由无序走向有序。
二、加强理论培训,促进观念转变。
要注重对教师进行新理念、新知识、新技术的培训,以促进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利用业务学习时间、组织教师学习新的课程理念,使广大教师提高了认识,明确了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该做什么,成功的课应该具备什么。在教学目标上,不仅传授知识,还要训练技能,发展智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健康个性,体现认识、情感、技
能、目标的统一。在教学关系上,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关注每个学生,充分发掘每个学生的潜能;在教学内容上,从知识、能力、品德、方法等方面研究教材、挖掘教材,把握教材、处理教材。从而使教师转变教育观、教学观、课程观、质量观、评价观。着重研究教学与课程的整合问题、师生关系的互动问题、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问题、小组合作学习等问题。老师通过学习使实践活动有了理论的支撑,目标更明确,有利地促进了全体教师对新课改的精神实质的正确理解和把握,促进了课改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
三、采取多种形式,以校为本,建立健全全员参与的研究网络,提高整体素质
(1)抓好集体备课。实行以年级为单位的集体备课,加强集体备课与教学研讨。要求教师以新理念指导教学,采用每位教师负责一个单元的备课方式,活动时,中心发言人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过程、设计意图”等方面介绍教学设想,然后,全体成员再针对本班学生实际及自身的教学风格进行参与式讨论。写出个案,交流讨论,达成共识,形成教案(学案),然后由一人主教,备课组集体听课,听完课之后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再次进行修改,反复磨合,直至满意为止。
(2)广泛开展教师之间听课、评课活动。同一学科教师之间要互相听课,同时,鼓励不同学科教师之间相互听课,为教师之间的学习与交流搭建平台。学校要定期就教育教学中疑难问题开展集体教研活动,要求教师将本人在教学中遇到的疑难、困惑问题,随时记录下来,通过教研组、备课组、年级组专题研讨等形式进行集体“会诊”,找出解决的办法。
(3)组织个案研究,提高教师实践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有意识地把一些典型的有代表性的课整理成课堂教学实录或实况摄像,然后拿到备课组或教研组分析、播放,先由上课教师介绍设计思路,然后,针对上课教师的理论设计和实际授课过程中学生的反应进行比较,发现闪光之处作为今后教学的范例,找出其中不足,引以为戒。
(4)开展“四课”活动,给青年教师发展空间。
(5)加大力度,提高教师的电化教学水平。目前,扶余县各校在硬件方面都加大了投入,不少学校在原有电化教室的基础上,又建起校园电视台,建起了校园网,配备了多台电脑,供教师办公、备课。在软件方面,各校也加大了对教师的培训力度,在学校普遍培训的基础上,又有不少教师结束了英特尔未来教育的培训。在制作课件方面,改变了过去只会制作演示文稿的局面,在评优课中,大量运用了动画课件,使学校电脑课件制作水平上了一个新的层次。同时,各校还注意了课件的整理积累,收集了较成功的课件,以利于保存和其他教师使用。
(6)自我反思,自我成长
教师要经常进行教学反思,例如:“怎样备课”、“怎样写教案”、“怎样上好一节课”、“如何听课、评课”、“如何引导学生课堂质疑”、“怎样发挥学生教学资源的作用”等,这些问题虽细小、具体,却是教师几乎每天都可能碰到的教学实际问题,应成为校本教研的主旋律。反思的目的在于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养成教师对自己的教学现象、教学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和创新性见解的习惯,真正成为教学和教研的主人。学校要求教师写教后记、案例分析,并鼓励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反思进行理
论总结,加强教学交流,掌握最新动态。
四、研讨新课程课堂教学模式,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为了不断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我校于2009年,在各学科的任课教师在教研组长的组织下,开展了《新课程课堂教学模式研讨》活动。此项活动是在总结各学科实施新课程课堂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经过大家讨论,归纳提炼出本学科的新教学模式。
语文学科的教学模式为:“情境导入、整体感知、合作探究、拓展延伸”。让学生在课堂上能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能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畅所欲言,最后学以致用,学会应用,达到能力拓展的目的。
数学学科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分为目标展示、学法指导、设计练习、当堂小测四个环节。旨在让学生学会自学。
物理、化学学科先利用实验或生活中的现象导入新课,然后让学生猜想、学生设计实验、学生动手实验进行验证、交流讨论、总结提升评价、强化训练。环环相扣,突出对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
英语、历史、地理、生物、政治等学科均能在教学环节中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情境中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充分体现新课程教学方式的转变。
此次活动教研组长、骨干教师起到了引领作用,归纳提炼出的新教学模式符合实际,易于操作,同时也有许多来源于实践的教学论文诞生。
开展校本培训除了练好内功,还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以开拓视野和思路。因此,学校积极为广大教师提供外出学习的机会。派教师到外地、其他学校参加听课、听讲座、参观交流,开阔了教师们的视野,拓宽了教师们的思路,并把他们所学到的教育教学经验和最新的教育信息带回学校,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果。,使学校的发展充满生机。
教师是立校之本,当教师的专业得到了充分的发展,这必将有力地促进教育教学的发展。只有在新课改中改变观念,提高业务水平,拥有较强的敬业精神,教师才能在教育事业实现人生价值。我校教师整体教研、教学、科研等水平均有很大幅度的提高,专业水平的提高令我们可喜,学他人前辈经验,走自己特色之路,让我们每位教师都配合全力,共创教育事业辉煌的明天!
第五篇:教师教学水平提升工作总结
教师教学水平提升工作总结
根据学院对青年教师的培养规划和青年教师成长计划,进一步加强我院青年教师队伍建设,培养青年骨干教师,引导青年教师确立与新课程实施相适应的现代化教学理念,提高青年教师高职教学理念把握和课堂教学能力,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我系举行了旨在检验“教学思想、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为目的的“青年教师教学水平提升课堂竞赛”活动,经过紧张的初赛、决赛,活动已圆满拉下帷幕。现将本次活动总结如下:
1、本次活动的指导思想为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提升青年教师高职教育教学水平;展现青年教师的实力和活力,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
2、本次活动8个教研室共有42名青年教师参加,活动分为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由大学语文组、旅游组、基础课组和学前教育组成立了4个评课小组,逐一听课、评课。在第一阶段基础上,各评课组共推荐了12名青年教师参加第二阶段的竞赛活动。
3、第二阶段系部成立了由系主任王武同志牵头、徐唐炼主任、各教研室主任以及刘汉荣老师组成的评委组。从12月18日起,12名参赛教师在一周的时间内主要利用上课时间参赛,授课顺序通以各自上课时间顺序决定。
5、12月23日,全体评委集中对本次竞赛活动进行了总结和评议,每一名评委都非常认真地对参赛的每一位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谈了自己的看法,并提出了中肯的建议。通过评委的认真评议和量化打分,本次青年教师教学水平提升课堂竞赛活动共评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