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英美国家文化与社会入门学习体会(推荐)
英美国家社会和文化入门总结
经过近两个学期的学习以来,我对学习英美国家社会和文化这门课程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因为有一个负责的老师和有趣的课堂。虽然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是我感觉自己学起来很吃力,总的来说是因为我的逻辑性不强,偏理科的科目我都不擅长,因此对于英美国家社会和文化入门中每一单元都是那么长的课文,我总是找不到头绪,不能把文章进行板块划分,经过预习、复习和课后梳理这三个步骤后,才能大概知道作者的写作顺序和和文章的结构区分。老师很严格、授课方式很新颖,经常上课问些很费脑力的问题。老师的课堂上,我有很多收获,也意识到自己的不足。
大一的时候也选修过英美国家文化这门课程,课堂上老师说了很多经典语录,在唠嗑网上还被有些同学整理了发到网上。网络上也有很多人的经典语录,为什么说是经典语录呢?因为它们与众不同,不是每一个人都能、都敢说出这样的话,当然,能并且敢说这些话的人必然是有着批判性思维的人,一个墨守陈规的人不会去想着要去质疑和挑战别人或者甚至是权威。许多我们一直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事在老师的课堂上有了激烈的争议,比如怀孕要静养和坐月子这件事吧,现在中国妇女一发现怀孕了,就要呆在家里安胎,那我们的奶奶那一代的女人怎么生小孩的呢?她们当时很多人分娩前还在地里干活。女人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实在不容易,就算是顺产也肯定是很辛苦,加上现在很多人选择剖腹产,肯定要好好休养,中国人的传统是要吃好喝好一个月,相对外国人只要休息一个星期,我还是比较赞同外国人的方式,因为之前也见过有些生产完休养一个月之后,再见到她跟分娩之前的样子没什么区别,所以说怀孕时候适当运动有助于母婴健康,分娩过后适当休养有助于母亲的身材恢复。
我们寝室内部曾讨论说,李端奇老师适合当老师,而不能从政,因为老师跟我的高三班主任一样的性格,都是说话不留情,一针见血,有批判性思维,在常人眼里是比较反叛的人。我还记得他教我们政治,给我们讲了很多政坛的“事实”,他对学生说话直接,对别人经常说反语,因而他的朋友很少。您是在大学里面教书,周围有和您志同道合的朋友,而在中学里面,周围都是中规中矩的公务员型的老师,所以一直以来都觉得您像我的高三班主任,可是又比他更严格,我们在刚开始的时候都很怕这样的老师,但是到了学期末又舍不得离开这样的老师。什么是良师?良师不是像幼师那样对学生关怀备至的老师,而是能够正确地塑造学生的思想和灵魂、指引我们成为一个能促进社会健康发展的人的老师。
老师常常说人要准确定位,要知道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才能知道怎样去实现目标。说实话,我对于命运论还是持着怀疑的态度,从我经过的这19年来看,我的道路算是百转千回的,有时候我相信是命运所致,有时候我又觉得是自己努力想改变的结果。但是,不管怎样,我相信要对自己有个准确的定位,要坚持自己的目标,之前一直对考研一事犹豫不决,现在我已经决定了要做高中老师,问过了原来的高中老师,学校招老师现在都要求要研究生的水平,暑假也决定参加一个口译培训中心,在自己的大学期间多学一点东西,为将来多攒下一点实力。其实我没看过几本名著,从5月份开始,我开始计划20天到一个月看一本英美小说,我的第一本就是《红字》,因为我们的写作老师要求我们写一篇小论文,正好我就从这本小说开始吧。
我从小是家里的独女,加上我姨一直没有结婚,于是她也把我当女儿照顾,不得不说我姨比我妈妈把我照顾得更好,一直帮我打点好所有的东西,因此我养成了粗心大意、丢三落四的坏习惯。我这个人比较内向,不太会察言观色也不太会说好听的话,也看不见那些细微末节,因此有时候会得罪人而自己也不知道哪里做错了。像老师这种人是我想要成为的人,看问题很准、讲话也很精辟、能理解细节问题,即使从一句歌词里也能看出门道,还能讲解出许多东西,可能是因为老师是个善于观察、热爱生活的人,我虽然热爱生活,也喜欢观察但是我很少能观察出什么东西。自从小学结束之后,我周围一直都是异性朋友比较多、比较要好,记得高二的时候我当班长,有些女生对我有点不满,我至今不知道原因,我认为也许
是我没处理好细节问题,而女生比较较真放在了心上。我妈妈一直不放心我一个人去外地,就是因为我这人不重细节,凡事不会再三思考,怕我上当受骗了。
因为性格原因,我的好朋友比较少,能交心的就更少了,因此我在大学里时常感到孤独,大一那一年我基本上都是在沉默中度过的,很羡慕那些能说会道的同学,大二这一年看见了同学和同学之间的差距正在显现,也为自己感到着急,每次上英美国家文化,您都鼓励我们站起来回答问题,即使说得不是很好,老师在我们回答完了之后都是鼓励的话语,很多人在您的鼓励下都能站起来侃侃而谈。其实有些问题我知道答案,只是我怕自己说得语无伦次而不敢回答,之后又后悔没站起来,人生总是这样充满了矛盾。也许是我之前把自己埋得太深,一直以来都不敢一个人站起来说,现在我开始尝试着放开自己,尝试在各种课上回答问题,说出自己的见解,虽然有时候的确没把意思说清楚,但是我还是很开心,毕竟他除了第一步,看见了一点希望,这都是来源于在老师的课堂上得到的鼓励和刺激。
我在英美国家社会和文化入门这门课程里学到了很多,不仅是在学习上有用,在生活、为人处事和将来的职业生涯都有用武之地,我看见自己的成长很开心,同时在与其他同学的比较中也看见自己的很多不足之处。首先,我觉得自己不擅辞令,不善于表达,每次都想说出自己的见解,可就是说了一堆废话还没说到重点,总是干着急,到最后还是没说清楚。其次,我觉得自己还是有点胆小,就是因为胆小才缺乏锻炼以至于说话底气不足,班主任常常跟我谈话说希望我能在大学里尝试当个班干部,我都是婉言拒绝了,其实我明白老师的意思,只是我觉得自己没有能力把它做好,怕辜负了老师和同学的信任。我希望在接下来的大三里能更多地抓住机会锻炼自己。最最严重的一点就是,我发现自己的英语基础还没薄弱,大家都是因为大一大二里很积极取得了不少进步,得到了鼓励,而我一直默默无闻,一直都是磨磨蹭蹭的,没取得什么进步所以也没花很多心思在学习上,现在快要大三了,我决定抓住这个大二的尾巴,暑假去武汉学习,强化训练一下,希望能有所收获。
英美国家社会和文化入门这堂课已经接近尾声了,真的很希望大三里老师还能带我们的课,不管怎样,在老师的课堂上学到的东西都是让人受益匪浅的,接下来还会继续关注唠嗑里面的帖子。
第二篇:英美国家文化学习心得
英美国家文化学习心得
教育信息与技术学院 吴利平
这学期,我选了英美国家文化这门选修课,一开始,我就发现这门课跟我的口语课——英美国家概括很类似,老师都是讲一些关于说英语国家的东西,但是我发现两位老师有着完全不同的教学方法。口语课老师注重给我们介绍许多内容丰富的关于英美国家的概况,主要是介绍英国和美国,涉及地理、文化、政治、饮食等等,我们还了解了这些国家的首都、主要城市、领导人、民族宗教、风景、语言等等许多有趣的东西,让我真的对这些英美国家十分神往,特别是对澳大利亚和加拿大。他还让我们自己讲课,目的在于让我们自己主动去了解更多关于这些国家的东西,因为课堂上能学到的东西毕竟非常有限。但是,说实在的,我真的没记住什么东西,很快就忘了,可惜啊课后也没花什么功夫。
李老师则侧重给我们讲西方思想,他希望教会我们学会用西方思想思考问题,确实,很多时候我们需要走出来,不以中国人的普遍思想,用西方的眼光来看待事情,也许我们会收获很多。很多时候,用西方的思想来处理问题确实很不错,只可惜在中国这个大国里,能这样做的人实在太少了,很多人都抱一种无所谓的态度,于是,我们就也真的无所谓了。李老师在课堂上,给我们介绍西方国家政体、文化等的同时,结合自己了解的许多关于英美国家的事情,也结合自己了身边的现象,对比中西方思想,以全新的视角来教我们思考问题。这种授课方式,确实很吸引人,所以每周来上课的人都挤满教室,对比其他的选修课——门可罗雀,所以李老师的课受欢迎也是必然的。只可惜,上课了一个月,因为上党校,恰好时间全部冲突,每周四周五选修课,也恰好是党校时间,没办法,党校是绝对不能缺的,负责人幽默的狠话,使我不得不放弃了这个选修课很长时间,真的是十分遗憾,因为党校只有一次,这课也只有一次啊!不过还好,除了期间有两次因为科技楼考试封楼外,我还是尽量坚持去上课。每次都早早的去,因为晚了就没位子啦!不过,虽然我缺了不少课,但这堂课的目的总体还是算达到了吧,我会学着在以后的生活中去用西方思想来思考问题。就像我的室友说的,她辅修汉语言文学,她也很喜欢那位老师上课,因为那位老师也总是教他们用国外先进思想来思考问题,她说文学家就是跟着政治走的,我们从小就是看着这些书长大的,所以我们都很少有自己的新颖的犀利见解,因为我们思想都被这些文学家束缚了同化了。如果以西方思想我们来看待某件事情应该是怎样怎样的,事实又是怎样怎样的。确实,我觉得我们生活的圈子太小了,我们总是看国内的书,所以跟大多数中国人的普遍思想没什么两样,这是不应该的,作为大学生,应该走在时代前列,多看看国外的书,去看看外国人是如何评价我们的,如何评价我们的国家,如何评价我们的处事方法的。往往我们都被文学家的赞美而迷惑,不知道自己身处险境,当发现时已经是很久之后的事了。如果我们能先人一步,用西方人的思想去看待,我们国家或许要走很多弯路。
一开始,老师就给我们讲了两节课的文化,《辞海》对广义文化的解释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传统意义上所说的,一个人有或者没有文化,是指他所受到的教育程度。后者是狭义的解释,前者是广义的解释。李老师是这么定义文化的:A set of learned beliefs, values and behaviors;the way of life shared by the members of a society。文化代表了一个国家,它是一个国家不可取代的灵魂,真正的崛起是文化的崛起,如果一个国家丧失了自己的文化被其他的强势文化取而代之,那么这个国家无论从经济还是其他方面都成了强国的傀儡。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我们都是炎黄子孙,龙的传人,龙就是我们国家的一个象征。目前,听到一些很可笑的事,我记得说过孔子也有4分之1是韩国血统,韩国人怎么能把孔子和李白变成韩国人的?还有,韩国人称李时珍是韩国人,本草纲目为韩国人著作,甚至端午节在中国申请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时,已经被韩国首先申请了,所以他们说端午是韩国的,说李时珍是韩国的。韩国人就是喜欢这样,老想着把中国的传统文化占为己有,但是他们能占得去吗?
我还记得老师给我们讲,超市买东西的事情,两根火腿,两种口味,虽然条形码不容易刷,外国人还是刷两次,中国人则麻利的乘以二,我特地注意过的,每次都是。虽然好像没什么事,钱是一样的,但确实如老师所说,库存乱了,没人知道库存还有多少,这在中国是习以为常的事,没人会去批评收银员的,但是确实是不可取的。我觉得老师很有情趣,开了网店卖花,给我们看了很多漂亮的花后,还讲了点养花小技巧,我那天听课回来就把我的芦荟好好照顾了一番,受益匪浅啊!游戏也很好玩,当然更新鲜难忘的当然是外教给我们上的一节课了,老外教到退休年纪了,可依然离开家园,来到中国黄石这个并不发达的地方继续从教,发挥余热,他的精神值得敬佩!事实上,我在学校并没有看到有几个外教,在校园看到他时,总是投去尊敬的目光。深深记得,他在课堂上的那种教学热情,这也是他说的,老师最重要的要有热情。他很有感情的朗读着,仿佛把我们带入了另一个世界,我们静静听着,陶醉着,他夸张的表情,逗得我们大笑。我还注意到,他总是在看手表,时刻把握这时间,四十五分钟,刚好一节课时间,他准时下课,这让我看到了许多与中国人不同的地方。高中我们的老师总是拖堂,甚至可以一直拖到下节课,大学老师还好,知道学生都想早点下课,但是迫于教务处的压力,也不敢提前太多下课,似乎都对这种时间观念不是很强。我倒是十分欣赏外国人的时间观念强,因为我个人就比较喜欢守时的人,早了不好晚了也不好,准时就没异议了吧!老师还给我们讲了他在外院上课的情况,按照西方的时间发卷收卷,对不及格的学生,也不另外法外开恩,确实是,学生总是心存侥幸,这样对学生不好,对一个学生留情了,还有更多的学生等着留情„„还有,包括我们大学老师,说真的,有的讲课水平真的不高,上课气氛很压抑,许多学生逃课打瞌睡,我想至少大多数学生还是愿意听课的吧,所以逃课也不仅仅全都是学生单方面的问题,至少我看到有的选修课教室是满满的,我还听到同学说,她们选修课一学期下来,一直都有站着听课的人。
中国确实处处都是人情,就拿考公务员来说,要考高分外,还必须得有“关系”,中国求人办事都要送礼找关系,这似乎是中国的通病。有时我就在想,如果我们国家要能真正做到法治就好了,依法治国,不讲那么多的人情。本来应处以死刑的人,多给点好处,结果减刑到最后无罪释放了,这对受害人是多么不公平啊!类似“我爸是李刚”的事什么时候能不再发生了呢?同样是犯人,家里有钱,多给点好处送点礼,在监狱里日子可能就好过多了,这是同学讲的她家亲戚的真实事情。如果我们真能做到法治,不讲那么多人情,所有人一视同仁,我们是不是也能像新加坡那样发展得那么快呢?也许不是,新加坡的“鞭刑”听起来令人胆战心惊,似乎很残酷,但是确实起着一定的作用的,美国少年在新加坡受鞭刑(1994年),就连克林顿总统说情,新加坡当局也没有宽容。这个,在中国是绝对做不到的。
对于美国,想必一直是我们关注的焦点,世界上最强的国家,联邦政府,现任总统黑人奥巴马,我们还喜欢看美国的好莱坞大片,喜欢过西方的节日,圣诞节、情人节、愚人节、母亲节以及即将到来的父亲节,这些甚至似乎比自己本国的传统节日更受青年人欢迎。我对老师讲的英国政治感兴趣,英国人分为高级阶层、中级阶层、工人阶层,我们当然相比处在最后一个阶层了,所以要努力奋斗!英国实行君主立宪制以及议会民主制,同中国的少数服从多数类似。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是英国世袭国家元首,除英国外,女王同时也是澳大利亚、新西亚、加拿大等17个英联邦国家的元首,女王宫殿白金汉宫,由于需要经费,聪明的女王决定,近十年来,白金汉宫这最古老最豪华的部分,允许世界各国的游客在夏季进入参观,所以很佩服这位85岁得女王。在英国,君主是世袭制的,而贵族则分为世袭制和终身制,世袭制只传男不传女,终身制是对那些做出巨大贡献的杰出人才的,可男可女,但是不能传。
随着当今科技的发展,国家与国家间的交流也逐渐加深,英国、美国作为两大经济大国,带动着整个世界的进步,他们的文化也逐渐扩散开来。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受到英美文化的极强渗透。我们应当关注这种文化渗透现象,学习英美文化,并将其与中国文化和谐融合,使这种世界性的文化融合趋势良性影响我们的生活,使其促进国家的发展,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第三篇:英美国家文化试题
英美文化试题
院系:姓名:学号:考试日期:2012.12.19 时间90分钟成绩1.2.Black cats, broken mirrors, ladders, owls, salt and sparrows are related with bad luck.3.British Character:4.British conservation is known to the world, but British teenage crimes rate unexpectedly is highest in the world.5.6.7.Christianity was first brought to England by the Romans.8.9.10.Contemporary Americans believe that should be more than a restorative for work;it should be viewed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modern life and be regarded as a worthwhile end or goal in and of itself.11.Fish and chips is considered the most famous British snack.12.13.14.15.Horseshoes, four leaf clover and rabbit's foot are symbols of good luck.If you appreciate the dinner you are invited to, you can do all of the following: send flowers later as a thank-you for a very special evening or give a phone call the next day to say how much you enjoyed 16.In Britain, if a person is very good at tennis, and someone asks him if he is a good player, he will reply think I’m quite good” or “Well, I’m very keen on tennis”.17.18.In the United Kingdom, head of government;in the United States, the head of
government.19.20.In the US, the largest single religious group is that of Roman Catholics.21.22.23.Martin Luther King, Jr, a young black clergyman, became a national leader of the Civil Rights Movement.24.their neighborhood.25.Pilgrims came to America in a ship called the May Flower.26.Poverty reemerged as a social program in the 1960s and was perceived as a condition that represented a glaring gap between American ideals and reality.27.28.feast between the Indians and the Pilgrims during the settlers’ first year in America.29.30.That “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 is from the document “”.31.The Anglo-Saxons were the ancestors of the English and the founders of England.32.33.The British national characteristic of reserve finds its expression in the fact that many British people still prefer to have a
fireplace in their living room, and still adhere to the Monarchy.34.composed of the monarch, the House of Lords, and the House of Commons.35.36.37.The longest river in Britain is Severn River.38.The most striking characteristics of magazine development in the U.S.during the twentieth century was a trend toward
in the decades following World War I influenced magazine development.39.The movie Brave Heart ’s ruling.40.The movie Patriot reflects American Independence War.41.42.The Romans led by Julius Caesar launched their first invasion on Britain in 55 B.C.43.The Three branches of the American federal government are the Legislative Branch, the Executive Branch, and Judicial 44.45.46.47.There were 13 continental states at the time of independence of the United States.48.49.50.US have the highest divorce rate in the world.1.Can you briefly introduce the traditions of Thanksgiving Day?
2.If you are offered a chance to visit UK or US for one week, where are you going to visit? Please state your reasons.3.What ar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a bowl of salad” and “a melting pot” as metaphors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4.What do you know about the 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
5.What is the “American Dream”?
第四篇:英美国家文化学习心得
英美国家文化学习心得
我是一名非英语专业的大二学生,但我对英语有着浓厚的兴趣以及深厚的情感,特别是英美国家的文化,传统风俗等等。通过一个学期的选修课学习,我收获颇丰。听完老师对英美国家文化的一系列讲解,不仅让我对英美国家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学习,而且老师风趣幽默的谈吐和动听深情的歌声更加深了我对英美国家的向往以及探索的热情。
在课堂上,老师运用广博的见闻和学识给我们讲解了有关英美两国的社会及文化。主要是介绍了英美两国的国花、地理、政选、媒体、经济、教育以及相关的的节日等内容。对这些知识的了解与掌握,让我恨不得立刻飞身投入这两个热情而又迷人的国度,去领略它们更深层的内涵。可惜,囊中羞涩,只能望洋兴叹。值得高兴的是:英国国花是玫瑰,美国国花是山植花玫瑰。而我最喜欢的花便是玫瑰。这种意料之外的巧合,更让我惊喜。
在这篇文章中,我想谈一些我特别感兴趣的东西。生活是需要感性和理性相结合的,对于未知的东西,我最喜欢用理想化的感觉去幻想,但是对于现实,我也会勇敢的接受。最初,我是从电视上了解到世界上还有不同于我们的人种,然后便对黄头发,白皮肤以及其它不同肤色的人们产生了兴趣,进而想要对他们了解更多。特别是英国的中古世纪城堡,美国的自由女神像,它们在历史中存留下来,虽然随着时代的变迁,很多东西都会遗失当初的感觉,但所代表的一个时代的意义是不会在时间河流中褪色的。现今的英美国家可以说是走在社会浪尖的潮流中,纽约更被称为“时尚之都”。历史文化随着对社会的适应也转变成了另外一种形态,但这依然未减它的魅力。很多人都说,美国是一个热情开放的多元化国度,他们自主自立,崇尚自由和竞争。它的开放,由奥巴马任美国总统便可充分表现出来,想想美国内战时期黑人受到的待遇,反观如今,差距是何其之大。英国是一个绅士之国,那里都是谈吐优雅、彬彬有礼之士。这或许是一种对文化的传承和改变。有一点很有趣,英美都是以英语为母语的资本主义国家,但是,它们对待留学生截然不同。也许,留学在英国的学生很多受东方观念的影响,倡导友谊第一,加上传统英语文化的熏陶和自己远在异国他乡的孤独无援,留学生间的友情及相互扶持在英国随处可见。而在美国的留学生眼中,由于受美国思维的影响,他们认为友谊是在情景和时间中定义的。友谊只存在于特定的时空范围内,他们不会对友谊的标准做过高的界定。因为他们相信现在做的一切在未来会得到收获,他们相信付出与回报的等值。也许大部分是因为,美国人的生活节奏普遍比英国人高,这就导致相对的竞争力也就越高。这是高竞争力形成的观念吧。
在这段学习的过程中,有一个历史人物,我不得不提。在某节课老师讲到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然后我就查找了一下英国的历史,最后对一个女王特别感兴趣,上网搜索了一些有关她的电影看了,还到图书馆找了有关她的书籍阅读。她就是维多利亚女王。维多利亚女王 Alexandrina Victoria。生于1819年5月24日,卒于1901年1月22日。维多利亚女王是英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她在位时间长达64年,是第一个以“大不列颠和爱尔兰联合王国女王和印度女皇”名号称呼的英国君主。她在位期间,是英国最强盛的所谓“日不落帝国”时期。女王统治时期,在英国历史上还被称为“维多利亚时代”。在这60余年间,正值英国自由资本主义由方兴未艾到鼎盛、进而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的转变时期,经济、文化空前繁荣,君主立宪制得到充分发展,这使维多利亚女王成了英国和平与繁荣的象征。维多利亚在1836年登基,时年十八岁。即位初年,她积极参与朝政,和首相墨尔本子爵拉姆配合相当默契,倾向于辉格党人,与托利党人格格不入。1846年以后,女王和丈夫阿尔伯特亲王(Prince Albert)坚决反对外交大臣帕默斯顿的对外政策,逼使帕默斯顿辞职。在位后期,转向保守党并同首相本杰明·迪斯雷利结为至交,积极支持他的殖民侵略政策。虽然她的统治时期和中国的鸦片战争有一定的联系,作为一个中国人,这是非常愤慨的。但是,摒除一切不谈,只观她的人生,她真的不失为一名成功的领导者。据历史记载,维多利亚在1876年加冕为印度女皇。1881年,首相迪斯累里去世后,她开始信任索尔兹伯里和张伯伦。1887年及1897年,英国举行隆重大典,庆祝女王登基50周年和60周年,并借帝国各属地代表聚集伦敦之机,举行帝国殖民地会议,利用女王声誉,巩固大英帝国的统治和内部团结。在维多利亚统治期间,英国从一个普通的欧洲国家成为一个强大的帝国。她的一生有九个儿女,在各个王室之间的不断联姻下,她被戏称为“欧洲的母亲”。她的真挚忠诚,值得我欣赏;她的铁腕统治让人佩服;她的坚韧执着令我赞叹。她像神秘的古堡,作为英国的一道美丽风景,吸引着更多的人们向这个美丽的国度靠近。
崇拜维多利亚女王,只是我个人在英美国家中,最喜欢的一个亮点。不得不说,要想对英美有更多的了解,我还是得学好英语,通过文化的学习熟悉英语,通过英语的学习了解文化,相辅相成才能相得益彰。泰戈尔的诗《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中文版被很多人用到电影,作文里。初读这首诗的时候,我也很为里面所描写的情感感动。后来,我在图书馆读到了它的原版,更是深深的震惊,整首诗浑然天成,字字珠玑,多一个词显得累赘,少一个词则有缺憾,远远不是中文版所能比的。任何语言,只有在孕育它的环境下才能真正体会它的情感。要想更深刻的感受英美文化的魅力,我还得阅读更多的相关资料与书籍。老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总是将课程知识与时下的社会现实相结合。我也需要将兴趣与学习相结合,才能最大程度的提高我的英语,追求更多有关这两个国度的文化,揭开那一层层神秘的面纱,领悟异国的风情。
第五篇:英美文化
(二)带来交际中的尴尬一位50来岁的美国妇女在中国任教,有一位年的中国同事请她到自己家里来吃饭,一进门,女主人就把4岁的女儿介绍给客人。小姑娘用英语说:/阿姨好!0因为她妈妈跟她说过,见了成年妇女就要这样问好。/对,不能叫阿姨0妈妈连忙纠正说/要叫奶奶。不要叫奶奶, 就叫我阿姨好了。0/那太没礼貌了,您比我年纪大多了。0美国妇女脸红了,笑笑说:/就叫我阿姨吧,我喜欢这样。0为什么美国妇女在这种场合会感到尴尬呢?因为中国人和美国人对待年龄问题的态度不同,即文化背景不同。
(三)造成英汉翻译的错位由于文化的差异,用母语互译的方式理解和翻译某些句子和词汇,往往会闹出不少笑话。例如:/BalckTea0(红茶)常被当作/黑茶0,/狼吞虎咽0 英语应为/Eatkileahorse0,有人却译作/akilteawolfandtiger0。尤其是对一些成语和谚语的翻译更要慎重,千万不能从其字面意思来翻译,否则会错误百出,贻笑大方。由此可见,语言和文化相互依存,密不可分,在不了解英美文化背景的前提下,我们就不可能正确理解和运用英语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