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河南省郑州市2014届高三第一次质量预测英语学科质量分析——郑州市教研室
2014年高三一测英语学科质量分析
一、2013年新课程高考英语学科命题新趋势分析
2013年是河南省普通高考英语采用含听力的全国课标卷的第三年。试题的命制基于课标和考纲,力求在稳定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求创新。试题注重双基、突出语篇、强调应用、重视能力,测试的价值取向正确,体现了新课程改革和高考命题改革的方向。试题是题型结构稳定、题量适中、梯度明显、难易搭配适当、重点突出、选材丰富、紧跟时代、贴近生活,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适当的难度和必要的区分度,能够考查考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2013年高考英语试题有五个主要特点:(1)基于课标和考纲,以能力立意为核心;(2)保持基本稳定,在稳定中求发展和创新;(3)立足“双基”,注重能力,突出应用理念;(4)关注测试内容的教育意义,关注考生的思维能力;(5)阅读理解部分仍然保持较大的阅读量。2013年高考英语试题的难度系数为0.51,是近三年难度最大的试题。无论是客观题,还是主观题,其难度都比2011年、2012年逐渐提高。三年来,试题的整体难度呈逐渐增加的趋势。请看下面近三年河南省高考英语课标卷的考试情况对比表(客观题平均分不含听力):
二、2014年英语学科高三一测命题意图
2014年高中毕业年级第一次质量预测英语试题依据课程标准实验版《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及其说明命制,旨在诊断我市高三英语教学完成考试大纲及其说明所要求掌握的知识和达到的能力要求的情况,一则让考生了解自己达到的水平、发现自己复习备考中存在的不足,二则让教师了解考生的复习备考效果、发现考生存在的问题和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便调整教学策略,及时采取措施,与考生一起共同解决复习备考中存在的问题,最终达到提高复习效果、整体提高考生的英语水平的目的。
命题时,我们不仅关注考生应该达到的知识和技能层面的要求,而且还关注测试内容的教育意义和考生的思维能力。例如:完形填空通过一件小事谈及朋友给人的第一印象到最终成为挚友,教育考生要对朋友理解、宽容和帮助,弘扬社会主旋律。阅读理解A篇通过外国人对中国烹饪方法改变原因的推断,宣传中国的饮食文化;B篇通过举例说明美国人使用了很多与“狗”相关的习语,让考生了解语言典故,开阔视野;C篇讲述Candy Lightner发起的Mothers Against Drunk Driving,告诫人们遵守交通法规,关爱生命,拒绝酒驾;D篇以科幻形式讲述金星人对地球的探测,警示我们要热爱家园、保护环境,积极同污染作斗争;任务型阅读以“你是一个节俭者还是一个花钱者?”告诉人们要厉行节约;如此等等,这些情景材料在完成测试任务的同时,对考生进行了诸多方面的教育,也对一些共同关注的问题进行深度的思考。
高三三次质量预测命题考试的整体规划是:一测着重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检测考生的“双基”达标情况;二测全面考查考纲内容,突出能力立意,检测考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尤其是读、写能力;三测重在查漏补缺,强化“双基”,全面检测考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实现与高考的稳步对接。
另外,我们对试题的难易度把握较好,本着接近高考、但又稍难于高考的原则命题。请
1三、高三一测中考生呈现出的薄弱环节及解决思路
高三一测多数考生的英语成绩在70-110分之间,占63.28%。70分以下的占34.26%,90分以下的占70.08%;90分以上的占29.92%,110分以上的占0.47%。可见,做好培优补差工作是今后一段时期的艰巨任务。(注:不含听力,卷面满分为120分)
整套试题中,考生的客观题得分率为66%、主观题得分率为50%,各大题型的得分率由高到低依次是:阅读理解(68%)、完形填空(67%)、单项填空(57%)、书面表达(54%)、短文改错(45%)。
根据网评数据和抽样分析,本次考试中考生存在的突出问题有三个:(1)不能灵活运用语法基础知识,尤其是对动词时态、固定句型和惯用法掌握不准;(2)识别、判断、纠正语篇中语言知识错误的能力欠缺,突出表现在短文改错中,有一半题目的得分率低于50%;(3)不能有效地运用所学语言知识清楚、连贯地表达意思,写作能力亟待提高。37%的考生的书面表达未达到平均水平,其中25%的考生的书面表达成绩在10分以下(满分25分)。为此,我们提出如下的解决思路,供参考:
(一)加强语言知识的学习和应用,提高识错和纠错能力
关于英语语言知识,我们着重对考生在本次考试中表现最不理想的短文改错提出解决思路。短文改错中设置的错误基本上都是考生在书面表达中常犯的错误,没有生编硬造的错误,错误的设置非常真实、自然。在常见的语法项目中,重点考查冠词、名词、介词、副词、连词、动词时态、代词、形容词和非谓语动词等的基本用法。该题不仅考查语法基础知识,而且还考查行文逻辑关系。
由于很多考生对语言使用的准确性把握不准,找不到错误、找不准错误、找准错误但改不对,另外也有不少考生答题不规范,这些都导致了该题作答不甚理想。因此,教师要指导考生识错、纠错的思考方法,点拨答题技巧,促使考生规范答题。教考生以语篇为整体、以句子为单位,从词法、句法和逻辑关系等方面来诊断错误,从语法着手、兼顾行文逻辑改错,尤其要从整体上把握短文的时态和语态。要求考生学会分析句子结构,弄清词性与句子成分之间的关系,掌握常用介词的用法,弄清名词的可数与不可数,还要弄清上下文的逻辑关系。告诫考生不要随意改变词义,除了行文逻辑出错以外,所改错误多数是在同根词上作修改。强调答题的规范性,使考生严格按照题目要求做题。另外,教师要总结归纳短文改错的命题规律,使考生熟悉常用词类如名词、冠词、代词、介词(短语)、(短语)动词、连词等的常考点及命题方式。例如:名词通常考查其单、复数及所有格形式,命题形式为“错词”;连词通常考查其行文逻辑关系,侧重并列、因果、转折等关系的考查,命题形式为“错词”、“缺词”。教师还要指导考生将语法学习与改错相结合、将书面表达与改错相结合,让考生通过大量的语言实践活动,在不断纠错中提高对语篇的校验能力。
(二)加强语言基本功训练,提高书面表达能力
高考考试大纲对写作提出了两项能力要求,即清楚、连贯地传递信息,表达意思;有效运用所学语言知识。考试说明又从语言知识的应用方面对写作能力要求做了详细的说明,强调在书面表达中,要准确使用语法和词汇,使用一定的句型、词汇,清楚、连贯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可见,考纲对书面表达能力的要求较高。鉴于考生在本次质量预测考试中书面表达的表现情况,我们建议教师:
1.重视常用基础词汇的使用。将考试说明中常用于书面表达的词汇挑选出来,参考高考书面表达范文,用这些词汇编写汉语句子,让考生进行汉译英训练。侧重考生选词、拼写的训练。逐渐地,提供写作要点,规定表达范围,让考生自己组织句子进行表达,重点抓考
生表达的正确性与得体性。
2.加强写作基础知识的训练。书面表达要求考生写出100个左右单词的短文,对大多数考生来说,不需要使用很多较高级的词汇和较复杂的语法现象或句子结构。只要围绕提纲或内容要点组织通俗易懂的句子,用英语表达出来即可。因此,在平时的写作教学中,教师应加强对考生基础知识的训练。例如:训练考生弄清词性与句子成分之间的关系,学会正确使用简单句的五个基本句型及There be句型,把握好主谓一致,把握好写作中常用的时态,适当使用句子之间的过渡词语等。在考生的写作基本功练得比较扎实时,再教他们如何使用较高级的词汇和较复杂的句子结构,使其书面表达水平逐步提高。
3.加强限时训练,引导考生自评、互评,教师尽量少评、精评或个别点评。教师每周要对考生至少进行一次限时写作训练,一般控制在20分钟左右,督促考生不查阅词典或工具书、独立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写作任务。督促考生写后一定要自己先修改,再认真誊写,养成自觉纠错、修改的好习惯。为了培养考生识错、纠错的能力,提高考生的鉴赏能力,教师要告知考生不同档次书面表达的评分标准,引导考生互评,使其感知语言运用的准确性,让考生在相互评改和交流中学会用英语正确表达自己的思想。教师对考生每次的习作尽量做到全部批改,在课堂上重点讲评考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尽量做到少评、精评。对于多数考生,教师尽量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点评时,不要只局限于纠正考生的语言知识错误,更重要的是,关注考生的篇章结构的布局、内容要点的组织、语句表达的切题与得体等。写作训练要常态化,每节课上最好能让考生练习写2-3个英语句子,教师可点拨不同的表达方式。写作课要以训练考生动手多写为主,以考生自评和互评为主。建议展示、点评优秀考生的习作和参考范文,正能量引领。
四、英语学科下阶段备考建议
从第一次质量预测考试之后,转入第二阶段复习备考工作,直到3月下旬。该阶段,首先要完成7-8模块的复习工作,然后以专题复习为主线、以综合能力培养为核心进行专题复习。教师要以考纲中的语言运用技能要求为抓手,以知识板块为突破口,分专题对考生进行指导和训练,全面提升听、读、写能力。可以按照听力、语法与词汇知识、完形填空、阅读理解、短文改错和书面表达六个专题对考生进行指导与训练,使其在适量的训练中巩固复习内容,掌握解题技巧,提高综合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专题复习以考生练习为主、教师讲解为辅,培养和提高考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月下旬,我们将进行第二次质量预测考试。之后,转入第三阶段复习备考工作,直到5月上旬。该阶段的中心工作是搞好模拟训练,做好查漏补缺,全面提升考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教师要以考纲中语言知识的综合运用为抓手、以语言运用技能的提升为目标,按套题对考生进行模拟考试训练,也可根据考生的薄弱项目按专题进行强化训练,整体提升考生的听、读、写能力。
下面,我们提出几点复习备考建议,供参考:
(一)认真研究考纲,细化解读考纲内容,依据考纲进行复习
在第二轮复习之前,教师要认真研究新考试大纲,把握考纲的考查内容和要求,把握高考的命题趋势。要认真对比新、旧考纲,加强复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看考纲是否有变化?是否有新增内容与要求?
考纲中的考试性质、考核目标与要求是备考的指南,其中的语言知识、语言运用项目以及附录中的语音、语法、功能意念、话题项目和词汇都是高考考查的内容。因此,在第二阶段复习中,必须把考纲内容目标落到实处,依照考纲进行复习。
考纲说明中只对考试要求(语言知识和语言运用)、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做了说明或解读。由于考纲附录内容较多,各个附录的条目仅做了罗列,没有说明具体考查哪些内容、考到什么水平或程度。为此,教师很有必要花些时间认真研究考纲,细化解读考纲内容,尤其
是附录内容。
(二)潜心研究高考试题,掌握命题规律,复习备考做到有的放矢
考纲及其说明是命题的依据,高考试题是考纲及其说明中知识与技能的具体体现。教师要潜心研究近几年(至少是近五年)全国各课改地区的高考试题,认真归纳总结试题考查的重点知识和主要技能,探索其命题规律,把握其发展趋势,适时调整教学策略,复习备考做到有的放矢。我们建议教师分工协作,按照考纲要求的语法项目、功能意念项目以及各种语言运用技能项目,将近五年全国课标卷以及各自主命题地区的高考试题分类逐一分析、总结、归纳,推断出其命题的双向细目表,总结命题规律和发展趋势,有针对性地、高效地指导复习备考工作。
(三)重视词汇,督促考生加强记忆和应用
按照考试大纲说明的要求,考生需要掌握约3000个单词,这是高考命题的词汇范围。在下一阶段复习中,要想方设法督促考生突破考纲词汇,要求他们不仅要记住词语释义、词性,还要掌握常用单词的主要用法和搭配。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上的词汇表中的词汇只有词条和词性,没有词义,也没有词组、短语或惯用法,不便考生记忆和使用单词,建议教师选用规范注释的新高考词汇表。
教师要对词汇给予足够的重视,督促考生每天都要抽出一定的时间记单词,掌握高考要求的3000个左右的单词是高考英语的最基本要求。建议考生从课文中找出生词,读准单词,掌握词义,掌握它们的最基本用法,同时记忆常见的引申义,还要掌握单词的基本变换形式。记单词最好放到句子、篇章等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记忆效果较好,并且在遗忘之前及时复习。另外,还要督促考生加快循环复习单词的频率,不要老是只复习前面的单词而冷落后面的单词。
(四)进行专题复习指导,弱化语法,强化读写训练,提升考生的应用能力
第二阶段复习的主要工作是分专题进行复习和训练,全面提升听、读、写能力。要按照考纲考查的语言知识和语言运用能力要求,对考生进行听力、语法与词汇知识、完形填空、阅读理解、短文改错和书面表达六个专题的复习指导,归纳近几年新课程高考英语考查的知识要点以及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要求,对考生进行切实可行的做题方法指导,在适量的练习中巩固复习内容,提高综合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
专题复习以考生训练为主,以教师讲解为辅,着重培养和提高考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题要精选精编,把握好广度、深度和难度。
弱化语法不等于不重视或忽视语法,而是对语法提出了更高的语用要求,注重交际功能,把握好语法复习的度。考纲中规定的语法项目都要复习到位,既要保证语法知识复习的系统性、完整性,又要结合高考试题做到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可采用多种形式复习语法,以练代讲,精讲多练,练中归纳,练中提高。
在专题复习中,既要重视语言知识的复习,更要重视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要重视语篇,突出读、写两个专题,包括阅读理解、完形填空、短文改错和书面表达。注意训练考生的做题技巧,提高做题的准确率。复习专题时,可以穿插综合训练,如将语法复习与词汇运用、短文改错、书面表达相结合,将阅读理解与完形填空相结合,将书面表达与短文改错相结合,将阅读理解与书面表达相结合,也可以用整套试题进行综合训练。
(五)精选模拟试题,搞好模拟训练,查漏补缺,提升考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在模块复习和专题复习之后,考生对自己的知识结构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有了清楚的认识。到复习的第三阶段,即模拟训练阶段,全国各地的质量预测题、教学诊断题、调研题、高考仿真模拟题、高考冲刺题、知名重点学校的压题卷或猜题卷等已经大规模地涌向市场,其中有很多试题都代表一个地区的水平,都是众多命题人心血和智慧的结晶,这些预测题是在给高考把脉,是在探索高考命题的方向和趋势,有较高的信度。建议教师群策群力,发挥
备课组的智慧,精心选择一些贴近高考的模拟试题对考生进行训练,以提升考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切忌“拿来主义”或“剪刀 + 胶水”懒省事的做法,也不要过于迷信名校试题,更不要把精力用与猜题和押题上。除了三次质量预测考试之外,我们教研室每年都命制有三套考前测试题,以原创为主、改编为辅,难度略高于高考,命题有一定的预测性和前瞻性,可以满足不同学校进行模拟考试使用。
模拟训练时,一定要按照考纲的要求,对考生进行限时训练,听力内容也要按要求进行。从知识到能力、从规范做题到心态调整全面训练考生,并密切注意高考动态和信息。另外,还要对考生进一步点拨解题方法与技巧,培养他们分析和解决综合、复杂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思维能力。
综合模拟训练练的是整体效果,但不可过于密集,可将单项训练和综合训练结合起来,穿插进行,以防把考生搞得过于疲劳。每次模拟考试之后,要精心评讲,针对考生的薄弱环节加强单项训练,以补缺复习中的疏漏和不足。要多留给考生一些自主复习、吸收、消化的时间。
撰稿人:黄利军
第二篇:河南省郑州市2014届高三第一次质量预测物理学科质量分析——郑州市教研室
2014年高三一测物理学科质量分析(简析)
一、2013年新课程高考物理学科命题新趋势分析1、2013年新课标全国卷物理试题题型更趋平稳,难度增大。常规型题占总题数的多半,考生感到亲切而不陌生。但试题在考查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能力,并把对能力的考查放在首要位置,要求提高,因此试题难度增大。
2、重视物理知识的应用,在考查方式上力求创新。比如24题结合数学坐标分析物理问题、25题用平行板电容器与导体棒切割磁感线模型相结合。
3、注重联系科学、技术、社会,但是并不牵强附会。比如20题结合科技前沿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的对接考查万有引力的知识;21题结合我国航母辽宁号考查动力学知识。在没有合适的情景时,也不勉强。
4、试题重通法、淡技巧。
二、2014年物理学科高三一测命题意图
1、质量预测整体规划
高三一测,主要考查高考必考部分,着重考查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检查复习的范围是否面面俱到,有没有遗漏。
2、难度分析
进入新课程改革以来,为了顺利推进课程改革,理综高考试题一直比较容易。随着课改的深入和使用新课标卷的省份越来越多,试卷的难度不能满足不同地区的需要,高考理科综合从2013年开始,教育部考试中心命制了两套难度不同的试卷。河南采用了新课标一卷,该试卷难度较大,考生明显不适应。
高三一测的命题范围是高考必考内容,二测、三测模拟高考,分为必考、选考。高考物理太难,所以根据学科特点和实际情况,发挥指导中学物理教学的作用,三次质量预测的难度都不能完全按照高考难度进行。一般地,难度控制在0.5左右,一测稍微容易一些,二测稍微难一些,但不追求高考的难度。
试题内容在研究高考命题趋势的基础上,突出主干知识,兼顾覆盖面,追求全面发展,兼顾高考知识点出现的规律,但是不强化猜题押题的意识。在考查知识的同时,注重五种能力的考查。试题注重与科学、技术、社会相联系,但是如果没有合适的背景材料,绝不牵强附会。
三、高三一测中学生呈现出的薄弱环节及解决思路【侧重学生知识、能力的提升】
1.不理解物理实验的深层含义,只知道依样画葫芦。例如为什么要进行逐差法求平均值?为什么要进行图象法求平均值?
2.审题能力欠缺,不能完整把握题目呈现的物理情景。
3.对公式表示的规律认识不足,乱套公式。
四、物理学科下阶段备考建议【侧重教师备考方法的改进】
1、兼顾时间和内容做好计划
我第一次见到苏联高考习题集时,惊叹怎么会有那么多题目呢?经过30多年的高考,单单是我国的高考题也难计其数,所以,我们不可能将所有题目都做一遍。按照题目做计划是行不通的。因此,上课不能比谁讲的多,要比效率,要比效果。要按照考点和能力要求设计复习计划。
2、找准学生薄弱环节,提高复习效率
目前各学校普遍存在以考代练、以考代讲的现象,人微言轻,希望大家能通过每次考试找准学生的薄弱环节,失分原因,有针对性的讲解,有针对性的重组试卷,切实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
3、每天一题,解决规范问题
每次考试,都出现大量因为不规范而丢分的现象,郑州一中陈老师曾介绍过每天一题,规范解答,作为作业。
撰稿人:范廷贤
第三篇:河南省郑州市2014届高三第一次质量预测语文学科质量分析——郑州市教研室
2014年高三一测语文学科质量分析(简析)
一、2013年新课程高考语文学科命题新趋势分析
2013年全国课标卷,依据《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命题,体现了新课改理念,注重语文能力的考查;稳中略有变化,创新契合考纲精神,试题难易适中;关注现实生活,洋溢着时代气息。
1.依标扣纲,体现课改理念。
2013年全国课标卷依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和《2013年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命题,全卷注重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引导语文教学回归根本,凸显了语文特点,蕴含丰富的文化特质。如第二大题8、9两题古代诗歌阅读考查学生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10题名篇名句默写篇目全部出自课标推荐背诵的64篇文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之内;第三、四大题选考文本阅读中探究性试题的设置,着重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第五大题16题通过给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17题图文转换题,通过写“中国环境标志”标志的构图要素及其寓意,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简明、准确的能力。
2.稳中有变,试题难易适中。
就全国课标卷本身而言,连续多年格局不变,板块设置、题型分布、考点安排、赋分情况都基本一致,体现了全国课标卷的连续性与稳定性。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到,2013年全国课标卷在保持承继稳定的前提下,不着痕迹地追求着创新。其中最大的变化是第五大题“语言文字运用”一改往年考查“仿写”的形式,而是在第17题考查了图文转换题,通过写“中国环境标志”标志的构图要素及其寓意,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简明、准确的能力。
与2012年全国课标卷(平均分99.13分,难度系数0.66)相比,2013年全国课标卷难度系数虽然也是0.66(平均分99.17分),试题难易适中,但由于2013年河南省高考语文试卷作文平均分46.52,比去年(平均分44.62)高出近2分,其他试题的难度要略大于2012年。
3.关注现实,洋溢时代气息。
2013年全国课标卷体现了对现实的高度关注,语言材料紧扣时代的脉搏,洋溢着浓郁的时代气息。如第五大题13、14题句子的选择(涉及课堂、快递、过度治疗等内容),第17题图文转换题,让考生写“中国环境标志”标志的构图要素及其寓意,引导考生关注环保这一社会热点问题;又如第六大题写作,今年仍是新材料作文,材料内容贴近生活,可引起学生思考:切割好钻石既要有老切割师的经验、技术,同时需要要有年轻徒弟的勇气。作文材料看似与现实无关,实则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材料可引发这样的联想: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三十年了,已经积累了许多经验,但现在改正进入攻坚阶段,更需要年轻人的勇气和胆量去锐意进取,不患得患失,专心致志搞经济,排除私心杂念,摒弃外在干扰。可见,今年的作文材料体现了“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特质,既贴近考生生活,又暗合社会现实。这就提醒考生要关心现实,紧跟时代步伐,而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
二、2014年语文学科高三一测命题意图
1.形神兼备,模拟全国课标卷。一测作文评卷,像高考一样,采用的是双评形式:
一、二评打分误差在一定分值以内的,取二者的平均分;
一、二评打分误差超过该分值的,三评,三评分与一、二评分接近者(在一定分值以内)取平均分;三评分与一、二评分均超过一定分值的,上交组长仲裁。
2.依标扣纲,体现新课程理念。一测依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和《2013年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命题,全卷注重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引导语文教学回归根本,突出强调语文能力和素养。
3.注重落实,规范阶段性复习。第一阶段复习。按照我市毕业班复习安排,第一阶段复习(2013年8月下旬—2014年元月上旬)为基础知识复习阶段。教学内容与进度:(1)建议选修《语言文字应用》模块的教学;(2)建议选修《外国小说欣赏》《中外传记作品选读》《文章写作与修改》模块的教学;(3)必修1-必修5教材的复习。因此,一测命题我们有意识地体现这一复习要求,引导学生关注课本,重视基础。
4.贴近生活,关注社会新热点。这一特点在第五大题13、14、15题句子的选择,16题根据所给材料概括北京市出台的高考改革三年“时间表”,17题根据一段文字补写恰当的语句等都有所体现,从而引导考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新热点。
三、高三一测中学生呈现出的薄弱环节及解决思路
(一)我市学生总体表现分析
分析:从表1可以看出,2014年一测试卷的难度与我省2013年全国课标卷基本一致。
(二)我市学生在知识维度上的表现
表22013年河南省高考语文试卷各知识点得分率情况
纲》规定的范围之内,试卷客观合理地考查了相应的知识点。从各知识点的得分情况来看,考生在“古代诗歌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两个知识点的得分率较低,可见学生古代诗歌阅读和文学类文本阅读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全市学生在能力维度上的表现
从表
4、表5可以看出,2014年郑州市一测试卷全卷能力层级的分布比较适当。从各种能力层级的得分情况来看,学生的理解(B级)能力、鉴赏评价(D级)能力和探究(F级)能力相对较弱,下阶段需加强这三方面能力的训练。
四、语文学科下阶段备考建议
(一)核心问题及应对策略
从我市学生在知识维度上的表现来看,考生在“古代诗歌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两个知识点的得分率较低,可见学生古代诗歌阅读和文学类文本阅读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通过对考生答卷情况的分析,我们发现,学生“古代诗歌阅读”得分率较低的原因,主要是学生不会通过分析具体诗句理解古代诗歌蕴含的思想感情,再加上答题不讲技巧,故而失分较多。学生“文学类文本阅读”得分率较低的原因,主要是学生理解较肤浅,没有读懂小说的主题,以致对小说标题的含义不能很好地解读,对人物形象的分析不准确,再加上审题意识差、答题不讲技巧,故而失分较多。
所以,第二阶段“古代诗歌阅读”部分复习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增强学生读懂诗歌的能力。需要多读诗歌,精读诗歌。读诗的时候要特别注意以下几方面:①拆分诗句,合理组合。将每句诗拆分成相对完整的若干小片段,然后根据语境,结合情理,将这些片段予以合理组合,进而准确完整地把握诗句意思。②把握诗句之间的内在关系,进而把握作品的脉络。这样才能使读过的内容成为一个整体,而不是支离破碎的片段。③确定内容诸要素。如时间、地点、人物(一人还是多人、人物之间有何关系)、景物、事物、事件、环境等要素。④注意内容上是否有时空转换和虚实变化。⑤理解有“四要四忌”:要联系全篇,忌断章取义;要辨明古今词义,忌望文生义;要注意古诗语词的特殊组合,忌一味按现代汉语的结构模式机械理解;要合理补充,忌随意发挥。
2.增强学生辨析艺术手法的能力。
3.增强学生规范答题的能力。需要总结各种常考题型的答题格式,如“句子赏析”题为“手法+表现+作用”,“形象分析”题为“形象特点+分析”,“炼字”题为“词义+手法+所表现的内容+作用”,“思想感情”题为“感情特征+分析”,等等。
4.帮学生整理各类题型的典范答案,让学生熟读记忆。这既有助于学生掌握答题模式,又能使学生优化自己的语言。
第二阶段“文学类文本阅读”部分复习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增强学生读懂小说的能力。可以从分析结构,把握情节;分析形象,把握性格;分析环境,把握作用;分析技巧,把握主题等方面入手,进而概括故事情节、鉴赏人物形象、把握小说的表达技巧和语言风格。
2.加强审题训练,明确审题要求。每次审题时要求学生在题干上画至少三个圈,弄清楚三个问题:①答题范围,从选文的哪一部分作答;②问题内容:形象、主题、作用等;③答题方式:简要概括、简要分析、结合全文、联系现实。
3.增强分点答题意识。①强调分条作答。多讲分条的好处,比如可以促进多角度思考问题,可以使得思维更严谨、更具条理性,答案清楚、不会造成阅卷时露点等;②强调分条时要讲究角度。比如作用题,内容上的作用是一条,结构上的作用是另一条。再比如探究题,提出观点是一条,结合文本是一条,联系现实又是一条。条与条之间一定要区分开角度,一个角度举一个例子即可。这一点,还要从平时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入手。
(二)教学建议
1.熟悉大纲要求,明确考试范围。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直接依据,2013年全国课标卷考查内容和试卷结构都完全符合《2013年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考试大纲明确了语文高考的范围:“按照高中课程标准规定的必修课程中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目标的‘语文1’至‘语文5’五个模块,选修课程中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五个系列,组成必考内容和选考内容。”其中文学类文本阅读部分要求“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实用类文本阅读部分要求“了解传记、新闻、报告、科普文章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这个规定实际上明确了高中语文教学和备考的方向,以此为基础,我们应该合理调整选修课程的安排,夯实基础,突出重点。
2.研做高考试卷,参悟命题规律。纵观近几年的新课程高考试卷,其考查内容、考查形式、试题结构、试卷题量都相对稳定,这便于教师和学生在总复习时把握复习重点和命题规律。高考试题是最好的复习资料,所以,研做高考试题,应该是高三语文教师的必修课。考什么(内容)和怎么考(方式和难易程度),高考试题给了我们明确的答案。我们只有认真研做高考试卷,了解这些命题特点和各类文本的选文特点,有的放矢地组织复习,这样才能事半功倍。但是,考试大纲和试卷整体的相对稳定并不意味着每年的考题固定不变。因此,我们在备考中,一定要遵循考试大纲的要求,对考点不能轻重不一,应立足于考点的全面复习,点点落实,同时对照近三年的试题,在常考点、必考点上多花一些时间,下多一些工夫。
3.优化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益。我们要通过优化教学方法,使教学、训练、反馈融为一体,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比如“教材复习课”要注重基础(基础知识,基本能力)、注重落实(识记,背默)、突出重点(古诗词,文言文;文体特点)、形成系统(归类,总结)。“试卷讲评课”不能平均使力,学生出错率低的知识点可略或省,而学生出错率高的知识点则需重点突破;要注重知识规律的总结和解题方法的指导;要让学生既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要注重落实。“专题复习课”要做到明确考纲,确定目标;专题训练,教给方法;归纳总结,提炼规律;反馈矫正,突出重点;实战演练,拓展延伸。等等。
4.统一安排,三段复习。
第一阶段复习(2013年8月下旬—2014年元月上旬):基础知识复习阶段 第二阶段复习(2014年元月上旬—3月下旬):专题复习阶段
(1)教学指导思想
本阶段复习可结合选修教材,对“高考方案”中必考和选考的知识专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
(2)需要注意的问题
①《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的依据,《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依据。因此,我们要深入研究《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和新课标《考试大纲》,把握命题变化趋势。
②本阶段复习要以专题讲座的形式,并配以综合测试题组织复习。(3)教学内容与进度
专题复习(2014年元月中旬—3月下旬)(4)考试安排
2014届第二次质量预测(2014年3月28-29日)考试内容:高考必考内容和选考内容 试卷形式:同2013年全国课标卷
第三阶段复习(2014年4月上旬—5月上旬):综合模拟训练阶段
(1)教学指导思想
要求以模拟测试的形式进行考前练兵,及时反馈讲评,巩固知识,灵活运用,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取得应考经验。
(2)需要注意的问题
①要精选试题,规范练习,提高考生的应试能力,培训解题技巧;要针对模拟测试中发现的学生复习的薄弱环节进行强化训练,查缺补漏。
②第三次质量预测之后,要多给学生一些自主复习的时间,但不可放任自流,老师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
(3)教学内容与进度 综合模拟训练、查缺补漏。(2014年4月上旬—5月上旬)(4)考试安排
2014届第三次质量预测(2014年5月5-6日)考试内容:高考必考内容和选考内容 试卷形式:同2013年全国课标卷
5.做好分析,针对训练。
利用网上阅卷的有利条件,做好学校、班级、个人的一测分析,针对一测学生答题中暴露的问题(见前)进行强化训练,并指导学生总结规律,掌握做题技巧,提高应变能力。
撰稿人:朱建军
第四篇:河南省郑州市2014届高三第一次质量预测生物学科质量分析——郑州市教研室
2014年高三一测生物学科质量分析(简析)
一、2013年新课程高考生物学科命题新趋势分析
2013年新课程高考生物学科命题除了遵循往年的注重基础知识,同时兼顾对能力的考查,重点知识重点考查等特点之外,出现的新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
1、《高中生物》三本必修教材所占的分值基本均衡。
2011年和2012年生物学科高考试题中,三本必修教材所占的分数都不均衡,且差异较大:2011年的试题是必修1(44分)所占比例过大,必修2(8分)和必修3(23分)所占比例较小;2012年的试题是必修3(42分)所占比例过大,而必修1(17分)和必修2(16分)所占比例较小。2012年高考评卷期间,我们将这种严重不均衡的情况与生物学科同时也是理综学科命题负责人杨帆老师进行了交流,在2013年的高考试题中,《高中生物》三本必修教材所占分数不均衡的现象得到了纠正,估计2014年和今后的高考试题中,三本必修教材所占分数仍然会同2013的情况相似。
2、遗传学试题考查的是实验设计能力,且难度较大。
2011年和2012年的遗传学试题所考查的内容均不涉及实验设计,而2013年考查的则是实验设计能力,且难度较大,试题所占分数为12分,我省学生平均得分为1.28分,难度为0.11,尽管评分标准放的很宽,但仍有64.29%的学生得零分。
二、2014年生物学科高三一测命题意图
2014年生物学科高三一测命题意图是:
1.注重基础知识、基本能力。
试题力争做到不偏、不怪、不苦、不涩、不超纲。
2.注重知识点的覆盖。
尽可能多地涉及各个章节的知识点,且3本必修教材所占的分值基本一致。
3.突出重点,与新课程高考保持一致。
重点章节重点考查,且年年考查。这是高考一个永恒不变的命题指导思想。简答题分别是:31 题:植物代谢;32题:生命活动的调节;33题:生态;34题:遗传。重点章节占分较多。
4.继续强调新旧教材一些知识的变化。
比如选择题的第5题和第27题。
本次一测生物学科试题的难度为0.63,介于2013年高考和2012年高考之间。(2013年高考难度为0.60,2012年高考难度为0.66)二测试题将全方位模拟高考,对于一测反映出的教学问题、存在的盲区、生理实验设计等在二测试题中力争有所体现,难度定在0.55-0.60之间。三测重点是查漏补缺,难度定在0.60-0.66之间。
5.遗传学考查的内容涉及到实验设计。
为了与2013年高考遗传学命题方向相一致,本次一测非选择试题的第34题,就是对学生进行有关遗传学实验设计能力的考查。
三、高三一测中学生呈现出的薄弱环节及解决思路
本次高三一测中学生呈现出的薄弱环节较为突出的有以下两点:
1、一些相似概念的区分。
学生对生物学中的一些相似的概念分不清楚,往往混为一谈。如:中枢神经与神经中枢、基因 频率与基因型频率等。选择题的第24题,13.5%的学生选择了选项C,选项C成了本题干扰最强的选项,学生出错的根本原因是学生认为基因频率与基因型频率为同一个概念。非选择题32题的第(1)小题,有一处的答案应为中枢神经,很多学生错写成神经中枢。
解决这类问题的思路:教师可以将生物学中的相似概念进行挖掘整理,给学生做一个专题报告,1在平时的测试中,有意识增加这方面的训练力度。
2、新旧教材的差异。
与旧教材相比,新教材在一些具体知识点上的描述有变化。如免疫调节、跨膜运输方式、高尔基体的功能等。本次考试的第27题就是针对免疫调节这一知识点的变化设计的试题,考查的内容并不难,但只有35.5%的学生能够正确选择,成为了选对率最低的一道选择题。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不在学生身上,而是在于教师,从听课调研的情况来看,一部分教师对新旧教材的差异关注不够,对高考的变化关注不够,仍然是按照旧教材的说法进行授课的。
解决这类问题的思路:教师要认真阅读教材,并与旧教材进行比较,找出变化点。同时把最近几年相关的高考试题认真的研究一下,确认知识的变化。
四、生物学科下阶段备考建议
针对高考的变化和听课调研中发现的问题,特对下阶段备考提出如下建议:
1、搞好专题复习。
一测考试之后,我们总是说,要转入第二轮复习,也就是以专题为主的复习,我们所倡导的专题是什么形式的,该如何选择专题,下面我谈一点个人的看法。
(1)专题复习要打破教材的章节界限,构建知识的横向联系。
如育种专题、细胞分裂专题、细胞分裂与遗传等。
(2)高考常考的内容,但教材中没有专门的章节讲述这些知识,如:实验设计、概率计算、遗传病遗传方式的判断、图表类试题的解答等专题。
(3)专题的选择还应该依照学生有需求(学习的薄弱地方),教师在此处有好的思想、方法和一定的综合能力。
专题的选择而不应该是再按照教材安排的章节顺序,如:种群与群落专题、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专题、环境保护专题等。这样的结果只能是一轮复习的简单、快速的重演。基础知识很重要,但它是第一轮复习要重点解决的,而不是第二轮复习要解决的重点,第二轮复习就是要构建横向的知识网络,解题方法和解题规律的总结,要在第一轮复习的基础上有所拔高。
(4)专题复习宜小题大做,而不宜大题小做。
如:像遗传学中的计算这个专题,选题太大,决不是一节课、两节课就能完成的,可以将这样的专题分割成若干个小专题进行,如:遗传学中的概率计算、基因互作(基因致死、基因型致死)的计算、概率的再分配计算等。
2、上好试卷讲评课。
在接下来的复习过程中,会较多地进行试卷讲评,试卷讲评课要注意效率,不要题题都讲,也 不要有选择性地讲解,要按照我们生物学科探讨总结的试卷讲评课的模式进行授课。我们的模式为:
(1)自查自纠;
(2)同桌(小组)互助;
(3)班内交流;
(4)教师总结、强化训练。
该模式体现了以教师为引导、以学生的活动为主体的新课程理念,实践证明有效性较高。
3、实验设计仍是训练的一个重点。
要让学生都明白实验设计应遵循的一些基本原则,验证性实验与探究性实验的区别,生理实验设计的一般规律:取材分组、一组处理,一组对照、相同条件下培养、选择一项生理指标作为观察对象、得出结论。验证性实验结论是明确的,探究性实验的结果是需要讨论的,讨论的格式是若A则B等。遗传学实验设计要归类:探究性状显隐性的,基因位置判断的,核遗传还是质遗传,遗传是否符合自由组合规律,某性状是由一对等位基因还是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等。在方法上,教师给出试题后,不要急于讲解,让学生先设计提出方案,再让学生讨论,学生之间相互纠正补充,教师最后再出示答案,并作点评、总结。
撰稿人:张俊杰
第五篇:郑州市2011年高中毕业年级第一次质量预测
郑州市2011年高中毕业年级第一次质量预测
语 文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8页,第Ⅱ卷9至10页。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考生应首先阅读答题卷上的文字信息,然后在答题卷上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诗和其他艺术都是情感的流露。情感是心理中极原始的一种要素。人在理智未发达之前先已有情感;在理智既发达之后,情感仍然是理智的驱遣者。情感是心感于物所起的激动,其中有许多人所共同的成分,也有某个人所特有的成分。这就是说,情感一方面有群性,一方面也有个性,群性是得诸遗传的,是永恒的,不易变化的;个性是成于环境的,是随环境而变化的。环境随人随时而异,所以人类的情感时时在变化;遗传的倾向为多数人所共同,所以情感在变化之中有不变化者存在。
艺术是情感的返照,它也有群性和个性的分别,它在变化之中也有不变化者存在。比如单拿诗来说,四言、五言、七言、古、律、绝、词的交替是变化,而格律则为变化中的不变化者。变化就是创造,不变化就是因袭。把不变化者归纳成为原则,就是自然律,这种自然律可以用为规范律,因为它本来是人类共同的情感需要。但是只有群性而无个性,只有整齐而无变化,只有因袭而无创造,也就不能产生艺术。末流者忘记这个道理,所以往往把格律变成死板的形式。
格律在经过形式化之后往往使人受拘束,这是事实,但是这决不是格律本身的罪过,我们不能因噎废食。格律不能束缚天才,也不能把庸手提拔到艺术家的地位。如果真是诗人,格律会受他奴使;如果不是诗人,有格律他的诗固然腐滥,无格律它也还是腐滥。
古今大艺术家大半都从格律入手。艺术须寓整齐于变化。一味齐整,如钟摆摇动声,固然单调;一味变化,如市场嘈杂声,也还是单调。由整齐到变化易,由变化到整齐难。从整齐入手,创造的本能和特别情境的需要会使作者在整齐之中求变化以避免单调。从变化入手,则变化之上不能再有变化,本来是求新奇而结果却仍还于单调。
古今大艺术家大半后来都做到脱化格律的境界。他们都从束缚中挣扎得自由,从整齐中酝酿出变化。格律是死方法,全赖人能活用。善用格律者好比打网球,打到娴熟时虽无心于球规而自合于球规。在不识球规者看,球手好像纵横如意,略无牵就规范的痕迹;在识球规者看,他却处处循规蹈矩。姜白石说得好:‚文以文而工,不以文而妙。‛工在格律而妙则在神髓风骨。
孔夫子自道修养经验说:‚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是道德家的极境,也是艺术家的极境。‚从心所欲,不逾矩‛,艺术的创造活动尽于这七个字了。‚从心所欲‛者往往‚逾矩‛,‚不逾矩‛者又往往不能‚从心所欲‛。凡是艺术家都要能打破这个矛盾。孔夫子到快
要死的时候才做到这种境界,可见循格律而能脱化格律,大非易事。
(摘编自朱光潜《谈美书简》)
1.下列关于“格律”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格律是诗歌中的不变化者,体现的是整齐、规范和人类共同的情感需要。但只有整齐而无变化,只有因袭而无创造,格律就会变成死板的形式。
B.格律在经过形式化之后往往使人受拘束,但这并不是格律本身的罪过,而是人不能活用它造成的,因此,我们不能因噎废食。
C.格律不能束缚天才,天才之作往往工在格律而妙在神髓风骨。格律也不能把庸手提拔到艺术家的地位,即使他遵循了格律,诗歌也仍然腐滥。
D.古今大艺术家的创造活动都从格律入手,但后来都达到了脱化格律的境界;是创造的本能和特别情境的需要使他们在整齐之中求变化,避免了单调。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情感是心理中极原始的一种要素,它先于理智而产生,但在理智发达之后,情感又会受到理智的驱遣。
B.艺术是情感的流露,它也有群性和个性之别,讲究寓整齐于变化,但由整齐到变化易,由变化到整齐难。
C.诗歌从四言、五言到七言,从古、律、绝到词,体现的是形式的变化,但它们在音节上都讲究格律,体现的又是诗歌的共同特点。
D.“从心所欲”和“不逾矩”是一对矛盾,艺术家要打破这个矛盾,做到循格律而能脱化格律,这是非常不容易的。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情感是心感于物所起的激动,它一方面有群性,一方面也有个性。群性由遗传得来,不易变化;个性则成于环境,会随着环境而变化。
B.作者认为善用格律者好比打网球,旨在说明将格律用到出神入化的境界时,就可以超越格律的束缚而达到自由的创作境界。
C.作者认为一味变化也还是单调,所以他不主张从变化入手,认为变化之上不能再有变化,本来是求新奇而结果却仍还于单调。
D.“从心所欲,不逾矩”是道德家和艺术家所追求的最高境界,这也说明道德与艺术常常是相关联的,道德境界高的人往往也能在艺术上达到较高的境界。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唐俭字茂约,并州晋阳人。父鉴,隋戎州刺史,与高祖善,尝偕典军卫,故俭雅与秦王..游。俭爽迈少绳检,然事亲以孝闻。见隋政浸乱,阴说秦王建大计。高祖尝召访之,俭曰:‚公若外啸豪杰,北招戎狄,右收燕、赵,济河而南,以据秦、雍,汤、武之业也。‛及大将军府开,授记室参军。从定京师,晋昌郡公。
武德初,迁中书侍郎。吕崇茂以夏县反,与刘武周连和。诏永安王孝基、独孤怀恩率兵致讨。俭以使适至军,会孝基等为武周所虏,俭亦见禽。始,怀恩屯蒲州,阴与部将元君实谋反,会俱在贼中。君实私语俭曰:‚独孤尚书将举兵图大事,犹豫不发,故及此。所谓当
断不断而受乱者。‛俄而怀恩脱归,诏复守蒲。俭恐必乱,密遣刘世让归白发其谋。会高祖幸蒲津,舟及中流而世让至,高祖惊,曰:‚岂非天也!‛命趋还舟,捕反者,怀恩自杀,余党皆诛。俄而武周败,亡入突厥。俭封府库、籍兵甲以待秦王。高祖嘉俭身幽辱而不忘朝廷,诏复旧官,许以便宜。尽簿怀恩赀产赐俭。还为天策府长史。
贞观初,使突厥还,太宗谓俭曰:‚卿观颉利可取手?‛对曰:‚衔国威灵,庶有成功。‛.四年,驰传往诱使归款,颉利许之,兵懈弛,李靖因袭破之,俭脱身还。
岁余,为民部尚书。从猎洛阳苑,群豕突出于林,帝射四发,辄殪四豕。一豕跃及镫,俭投马搏之。帝拔剑断豕,顾笑曰:‚天策长史不见上将击贼邪,何惧之甚?‛对曰:‚汉祖以马上得之,不以马上治之。陛下神武定四方,岂复快心于一兽?‛帝为罢猎。
俭居官不事事,与宾客纵酒为乐。坐小法,贬光禄大夫。显庆初卒,年七十八,谥曰襄。.(节选自《新唐书〃列传第十四》)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与高祖善,尝偕典军卫
典:主管。.
B.故俭雅与秦王游
雅:平素。.
C.衔国威灵,庶有成功
庶:或许。.
D.坐小法,贬光禄大夫
坐:因为。.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唐俭忠于唐室的一组是(3分)
①事亲以孝闻
②见隋政浸乱,阴说秦王建大计
③密遣刘世让归白发其谋
④命趋还舟,捕反者
⑤身幽辱而不忘朝廷
⑥一豕跃及镫,俭投马搏之
A.①④⑤
B.②③⑥
C.①②⑤
D.③④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唐俭富有政治远见。看到隋室昏乱,他暗中游说秦王建树大业;在受到高祖召见时,唐俭分析天下大势,为高祖出谋划策。
B.唐俭为人不拘小节。年轻时爽快豪迈,不受约束;后来身居高位,在官任上却不好处理政事,喜欢与宾客纵酒玩乐。
C.唐俭屡建奇功。他曾参与平定京师;在奉命守卫蒲州时,及时发现独孤怀恩的反叛阴谋,解救了高祖的危难;后来又在击败突厥过程中立下大功。
D.唐俭善于因势利导。他跟随太宗打猎时,看到太宗拔剑砍死野猪,趁机劝谏太宗不要沉溺于打猎而忘了治国之策,太宗为此停止了打猎。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俭以使适至军,会孝基等为武周所虏,俭亦见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俄而武周败,亡入突厥。俭封府库、籍兵甲以待秦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①
柳宗元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②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③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注]①这首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十年(815)柳宗元初任柳州刺史时。柳宗元与漳州刺史韩泰、汀州刺史韩晔、封州刺史陈谏、连州刺史刘禹锡因同属革新派王叔文集团而遭贬。②飐(zhǎn):吹动。③文身:身上刺花纹。古时南方少数民族的一种习俗。8.从全诗来看,作者的茫茫愁思因何而起?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分析。(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这首诗颔联、颈联在写景的角度上有何不同?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结合诗句进行赏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白居易《琵琶行》)
(2)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是而已。
(韩愈《师说》)(3)予独爱莲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周敦颐《爱莲说》)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记分。作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卷上把所选大题题号后面的方框涂黑。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一天的等待
[美国]厄内斯特·海明威
他走进我们房间关窗户的时候,我们还未起床。我见他一副病容,全身哆嗦,脸色苍白,步履缓慢,好像一动就会引起疼痛。
‚怎么啦,宝贝?‛
‚我头痛。‛
‚你先上床。我穿好衣服就来看你。‛
可是当我来到楼下时,他已穿好衣服,坐在火炉旁,一看就是个病得不轻、可怜巴巴的九岁男孩。我摸了摸他的额头,知道他发烧了。
‚你上楼去睡吧,‛我说,‚你病了。‛
医生来后,量了孩子的体温。
‚多少度?‛我问医生。
‚一百零二度。‛
下楼后,医生留下用不同颜色胶囊包装的三种药,并嘱咐如何服用。并说,如果高烧不超过一百零四度,就用不着担心。这是轻度流感,要是不引起肺炎,就没有危险。
我回到房里,记下了孩子的体温,并对各种胶囊的服用时间作了记录。
‚想让我读点书给你听吗?‛
‚好的,如果你想读的话。‛孩子说。他脸色苍白,眼窝下方有黑晕。他躺在床上一动不动,对周围发生的一切无动于衷。
我朗读霍华德〃派尔的《海盗故事》,但我看得出他并没在听我读书。
‚你感觉怎么样,宝贝?‛我问他。
‚到目前为止,还是老样子。‛他说。
我坐在床脚边自个儿看书,等着到时间再给他服一粒胶囊。按理,他本该睡着了,然而,当我抬头看时,他却双眼盯着床脚,神情异常。
‚你为什么不试着睡觉呢?到吃药时,我会叫醒你的。‛ ‚我宁愿醒着。‛
过了一会儿,他对我说:‚你不必呆在这里陪我,爸爸,要是你嫌麻烦的话。‛
‚不嫌麻烦。‛
‚不,我是说,要是你过一会儿嫌麻烦的话,你就不必呆在这里。‛
我想,或许他有点儿神志不清了。十一点钟,照规定给他服药后,我便出去了一会儿。
那是个晴朗而又寒冷的日子,地上覆盖着一层已结成冰的冻雨。我带着我那条爱尔兰红毛小猎犬,沿着大路和一条冰冻的小溪散步,但在这玻璃般光滑的地面上站立和行走是很困难的。那条红毛狗一路上连跌带滑,我自己也重重摔了两跤。
高高的土堤上长着倒垂下来的灌木丛,我们从那下面撵起了一群鹌鹑,我击落了两只。有几只鹌鹑停落在树上,但大部分飞进了一堆堆的柴垛中。动身返回时,我感到很高兴,因为我在离房子不远的地方发现了一群鹌鹑,而且还剩下许多,改日可再去搜寻猎取。
回到屋里,他们说孩子不让任何人进入他的房间。
‚你们不能进来,‛他说,‚你们千万不要传染上我的病。‛
我来到他身边,发现他仍像我离开时那样躺着。他脸色苍白,但两颊上部烧得发红,眼睛依旧一动不动地盯着床脚。
我量了他的体温。
‚多少?‛
‚大约一百。‛我说。实际上是一百零二度四分。
‚原先是一百零二度。‛他说。
‚谁说的?‛
‚医生。‛
‚你的体温没问题,‛我说,‚用不着担心。‛
‚我不担心,‛他说,‚但是我不能不想。‛
‚不要想,‛我说,‚放心好了。‛
‚我很放心。‛他说着,眼睛直盯着前方。显然,他有什么心事,但在尽力控制着自己。
‚将这个用水服下。‛
‚你看这有用吗?‛
‚当然有用。‛
我坐下来,打开了《海盗故事》,开始读给他听,但我看得出来他不在听,于是我停了下来。
‚你看我大概什么时候会死?‛他问道。
‚什么?‛
‚我大概还有多少时间就要死了?‛
‚你不会死。你怎么啦?‛
‚啊,不,我会死的。我听到他说一百零二度。‛
‚人不会因为得了一百零二度的高烧而死去的。你是在说傻话。‛
‚我知道会的。在法国上学的时候,同学告诉我说,发烧到四十四度就不能活了。我已经一百零二度了。‛
原来自上午九点起,整整一天他都在等死。
‚你这可怜的宝贝,‛我说,‚你不会死的。那种温度计不一样。在那种温度上,三十七度是正常的。在这种温度上,正常体温是九十八度。‛
‚你肯定?‛
‚绝对没错,‛我说,‚这跟英里和公里的区别一样。你知道,就像我们车速开到七十英里该折合成多少公里一样。‛
‚噢。‛他说。
他那凝视着床脚的目光松弛了。他的紧张状态也终于缓解了。第二天,越发轻松了。为了一点无关紧要的小事,他会动辄哭起来。
(有删节)
(1)下列对这部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九岁男孩因为不懂得华氏温度与摄氏温度的区别,误以为自己将要死去而等待一天,备受精神折磨。小说借此说明科学知识的重要性。
B.男孩在等待死亡的一天中没有哭泣,可当他知道自己不会死去以后却“为了一点无关紧要的小事”“动辄哭起来”。这样写男孩的性格显得不够统一。
C.男孩的反常动作、神态暗示了他等待的是死亡,如躺在床上一动不动,对周围的一切无动于衷,不肯吃药、不让人接近等等。
D.男孩误以为自己即将死去后,虽然竭力保持平静,但内心是恐惧的。当他不断用行动和语言暗示父亲时,父亲却始终没有意识到。
E.尽管9岁的小男孩面对死亡表现得异常镇静,但仍掩盖不了消极等待、无能为力的悲观情绪,贯穿全篇的是一种忧郁痛苦的基调,使人读后感到压抑无奈。
(2)小说中的男孩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说的标题“一天的等待”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人认为小说中间插入父亲外出打猎的两段文字是多余的,也有人认为这样写恰恰体现了小说构思的精巧。你的看法呢?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8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失败英雄”梁从诫
汪永晨
梁从诫先生领导创建了国内首个民间环保组织‚自然之友‛,自1993年成立以来,‚自然之友‛开展了许许多多环保方面的重大行动。我曾亲耳听过梁先生的这句自嘲:我们一家三代都是失败的英雄,可以说是屡战屡败但也都是屡败屡战。当时,梁先生说,如果说我从[注]祖父和父母身上继承了点什么的话,那就是信念:一个人要有社会责任感。
我曾拉梁先生和我一起去过我的环保启蒙地江苏省睢宁县大余小学。这是从上世纪80年代起就在学校开展爱鸟活动的一所农村小学。那所学校的学生和老师用绘画、唱歌、跳舞等形式,在田间河边开展课外活动,表达人类对小鸟的热爱。那次,年近70岁的梁先生在小学参加农村孩子的爱鸟活动,那活泼劲儿和孩子们不分高低。至今我脑子里还有着返璞归真的梁先生,如同孩子般在农村小学的操场上和孩子们一起跑跑跳跳的情形。
作为国家环保局的‚环境使者‛,我和梁先生曾一起去过三峡。我们站在黄柏河边,这是当地人认为治理得不错的河,所以请我们这些环保使者来看。对那治理过的河水还有质疑的作家徐刚蹲在江边捞起一把水草,再站起来时,眉头皱起来,鼻子和嘴也都挤在了一起。梁先生也不客气地对陪着我们的环保局干部表达了他的态度:人的认识当然是要有一个过程的。20年前,在黄柏河还能见底的那个年代,要人们认识到水库将对邻近水域带来多么严重的负面影响,也许不够现实。然而到了上世纪80年代末,在黄柏河已经开始由绿变黑的时候,在论证中还把‚对水污染的影响‛列为‚影响较小,采取有效措施后可减小危害‛的一类,甚至时至今日,还在说三峡水库污染‚问题不大‛,就很难说是实事求是的了。
那次三峡归来,在国家环保总局召开的环保使者的年会上,梁先生送给我一本杂志,上面有他写的文章,表述自己对长江污染应如何面对的见解。那篇文章中梁先生这样写道:‚江水轻拍船舷,船在微微晃动。舟上有人难眠。遥想当年,李白遇赦,从奉节东下,一路神采飞扬,留下‘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不朽诗句。寥寥数字,向我们透露了一千多年前三峡森林茂密、野生动物出没的自然环境和生态消息。今人面对两岸濯濯童山,峡中滔滔黄水,李白诗中景色,已无法想象;森林与猴子什么年代起从这里消失,也不可考。若诗仙再世,与我辈同行,又会写下怎样的诗句留给后人?历史的冷眼将始终注视着三峡,注视着长江,注视着我们!‛
我和粱先生曾一起参加一个美国高层代表团到华访问的工作午餐。梁先生向美国官员讲起他和克林顿的见面,讲起他当时将一张滇金丝猴母子的照片作为礼物送给克林顿。克林顿饶有兴致地问:‚这种金丝猴的数量还有多少?‛‚不足1200只。而且据我们所知,这是灵长类中除了人类之外唯一的红唇动物。‛‚哦,那是我的表亲!‛当时,在座的人都笑了。今天想起梁先生当时的介绍,想起他说的‚不足1200只‛,好像刚明白梁先生当时的用心——我们都是濒危动物,金丝猴和保护金丝猴的人。
我刚刚出版的新书《追寻‚野人‛的足迹——中国环保领跑人》中,第一位‚野人‛就是梁先生。在我写粱先生的文章里有这样一段:这些年来,梁先生的演讲,直接、间接的听众不知有没有人统计过;坐在台下、课堂上听梁先生讲课,最多一次有多少人,我也不知道,可最少的一次有多少,梁先生亲口告诉过我,5个。那是在某国家机关。我问粱先生,那你讲了吗?他告诉我,当然不能放弃,我还像是下面坐着成千上万的听众那样给那5个人讲了中国民间组织的环保历程。梁先生告诉他们:环境保护不仅仅是政府的事情,也不仅仅是专家的事情,如果我们作为普通的公民,不参与、不支持、不关注环境保护,仅靠政府和专家,任何国家都是不可能把环境治理好的。
梁先生曾作过这样一个比喻。他说:或许,当今的人类就像坐在‚泰坦尼克号‛上,你有一等舱的乐趣,我有二等舱的活法。突然有一天撞上冰山,停也停不下来,拐也拐不了弯,大家只能同归于尽。
梁先生没有看到这本书的出版。在这本书写梁先生的章节中,最后一句话是:‚我没有问过梁先生,但我想我的这个假设:为‘表亲’奔走,是这辈子要一直奔下去了,是不是就是出于从父辈那里得到的信念,一个人要有社会责任感?‛
梁先生您不会反对吧!(有删节)
[注]梁从诫的祖父是近代著名政治活动家和思想家梁启超,父亲是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母亲是著名作家、建筑学家林徽因。
(1)下列对这篇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站在黄柏河边,梁先生毫不客气地表达了他对于三峡工程的否定,他认为说三峡水库污染“问题不大”,并不是一种实事求是的态度。
B.梁先生遥想李白当年沿江而下的景象,是为了将长江两岸曾经草木丰茂、野生动物出没的生态环境与现在的童山黄水作对比,表达了对三峡环境破坏严重的忧虑。
C.梁从诫曾将一张滇金丝猴母子的照片作为礼物送给克林顿,是因为它是灵长类中除人类之外唯一的红唇动物,而且这种金丝猴和保护金丝猴的人都是濒危动物。
D.从作家徐刚捞起水草时的神情来看,黄柏河并没有治理好,但当地环保官员却认为治理得不错;梁先生在某国家机关做讲座,却只有五位听众,这都说明政府部门对环保工作不重视。
E.本文通过对“失败英雄”梁从诫相关事迹的描述,表现了一位有社会责任感的环保斗士为保护环境奔走呼吁、不计得失、鞠躬尽瘁的高尚情怀和伟大精神。
(2)这篇传记的题目“‘失败英雄’梁从诫”有什么含义?请简要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梁从诫说:“或许,当今的人类就像坐在‘泰坦尼克号’上,你有一等舱的乐趣,我有二等舱的活法。突然有一天撞上冰山,停也停不下来,拐也拐不了弯,大家只能同归于尽。”这个比喻有什么深意?请简要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梁先生说,如果说我从祖父和父母身上继承了点什么的话,那就是信念:一个人要有社会责任感。”请你从“继承”、“信念”、“责任感”三个方面中任选一个,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Ⅱ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在真正的民主拆迁中没有“强制”二字,一切都在相互尊重与协商中解决;而在所有的强制拆迁中也根本没有“民主”二字,这就是两种拆迁方式的云泥之别。....
B.巴林石是中国各色石种的集大成者,色泽斑斓,纹理奇特,质地温润,钟灵毓秀,....堪称石之精晶。
C.如今,美国毕竟只有军事力量和美元货币这两个最后优势了,如果再不使用和展示,美国将没有任何机会挽回其江河日下的国运了。....
D.尽管有专家认为“国考”暴热现象说明越来越多的青年有志在行政岗位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政治抱负,但是透过表象看实质,这个分析更像是隔靴搔痒。....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河南省气象台昨日16时发布寒潮蓝色预警:从昨日晚上开始,全省将有6到7级的阵风,降温最大幅度为10℃。
B.经历了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艰苦发展历程,我省的电视大学远程开放教育终于形成了教有特色,学有定法,评有成规,呈现出生机勃勃的发展态势。
C.动用了“超过一个国家的战力”的美韩黄海联合军演刚于12月1日结束,紧接着“规模超过美韩演习6倍”的美日联合军演又开始登场,这进一步加剧了东亚的紧张局势。
D.在中国,慈善往往被赋予道德的光环,但把慈善提到过高的道德水平,不是慈善文化的先进和成熟,而是幼稚和滞后。以平常心看慈善,是重建中国慈善文化的正确心态。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文化是一个由表意符号组成的世界,非常容易在不同系统中传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所谓跨文化也就是在这样两个过程中形成的
②纵向运动过程是同一文化共同体内部持续性生成而历时性演进的过程
③但文化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存在
④横向运动过程是不同文化共同体之间开放性对话而共时性交融的过程
⑤它体现出一种连续不断的动态过程
⑥涵盖了纵向及横向两个运动过程
A.⑤⑥①②④③ B.⑤③⑥④②①
C.③⑤⑥②④①
D.③⑥①⑤④②
16.请用简洁的文字对下面的新闻事件进行点评。要求:观点鲜明,言之成理,不超过100字。(5分)
据2010年12月6日人民日报报道:在一项调查中,45.1%的受访党政干部、57.78%的受访公司白领和55.4%的受访知识分子(主要为高校、科研、文化机构职员),认为自己属于‚弱势群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仿照下面的示例,另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示例相同。(6分)
一棵小草,以它卑微的绿色,丰富着季节的内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世间万物都在尽它们的天命,使无穷的大自然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开会迟到,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公司每次开会,总有职员迟到。公司为此制定了种种奖罚措施,但是,开会迟到现象依然普遍。
不久,公司新来了一位办公室主任,公司会议多数由他主持。他发现,会议室平时有多余的凳子,每次开会,迟到者总不急不慢地进来就座。于是,有一次开会,时间一到,他就把会议室多余的凳子全部搬走。众多迟到者像往常一样陆续走进会议室。他们环顾一圈发现:一个多余的凳子都没有。来晚的职员只得站着开会。第二次开会,迟到者明显比上次少了。第三次开会,竟没有人迟到。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语 文 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1.D(以偏概全,不是“都从”,而是“大半”从格律入手)2.A(理解错误,“情感又会受到理智的驱遣”错误,应该是“情感仍然是理智的驱遣者”)。
3.D(无中生有,“道德与艺术常常是相关联的,道德境界高的人往往也能在艺术上达到较高的境界”文中无处体现)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4.D(坐:因犯„„罪)
5.B(①是说唐俭以孝事亲;④是高祖所为)6.C(“奉命守卫蒲州”的是独孤怀恩而非唐俭)7.(1)唐俭凭借使节身份到军中去,/ 正赶上孝基等人被刘武周俘虏,唐俭也被擒获。译出大意给2分(“/”前后各1分);“以”(凭借„„身份)、“会”(正赶上)、“见”(被)三处,译对一处给1分。
(2)不久刘武周战败,逃入突厥。/ 唐俭封存府库、登记兵器甲仗等待秦王。译出大意给2分(“/”前后各1分);“俄而”(不久)、“亡”(逃)、“籍”(登记)三处,译对一处给1分。
注意:1.关键词与“大意”不重复扣分;2.关键词译成近义词也可。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8.从首联来看,作者登高临远,看到眼前苍茫的景象,触景生情,只觉愁绪如茫茫海......天扑面而来。(2分)从尾联来看,作者被贬蛮荒之地,难免有仕途失意之愁;从诗歌标题和........最后一句看,诗人与朋友彼此隔离,音讯不通;加之远离故土,身居异乡,难免产生思念朋....................友、想念家人之愁。(3分;分号前后所分三点,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两点即可给3分).9.颔联、颈联在写景角度上有动与静、近与远的不同。颔联描绘风急雨骤中的景象,........是近景、动景;颈联描写登楼远眺所见的重岭密林、九曲江流,是远景、静景。(3分;答出..........一个方面给2分,答出两个方面给3分)
颔联与颈联主要运用了比喻(答“象征”“双关”“借景抒情”“动静结合”也可)的艺..术手法。颔联表面上好像是在描写夏季的“惊风密雨”侵袭“芙蓉薜荔”的景象,实际上却..是暗写朝廷保守势力对革新派的围攻、迫害,用自然物象暗喻世间人事,曲折含蓄;颈联以 ............“曲似九回肠”的江流来比喻诗人百结的愁肠,自然贴切。(3分;答出“手法”给1分,具......体分析各1分;如答“象征”“双关”“借景抒情”“动静结合”等“手法”,分析合理也可给3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1)千呼万唤始出来
犹抱琵琶半遮面(2)闻道有先后
术业有专攻
(3)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6分;每句1分,有错别字该句不得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1)答C给3分,答D给2分,答B给1分;答A、E不给分。(A项“小说借此说明科学知识的重要性”错;B项“这样写男孩的性格显得不够统一”只是一种观点,另一种观点认为“这样写男孩的性格才真实可信”;E项对文章“基调”的理解有误。)
(2)①善良、体谅他人。不想让父母被冻病,在已经浑身发抖、面色苍白、走路困难的情况下还要为父母关窗;不愿给父亲带来麻烦,示意他可以离开;怕自己的病传染给他人,拒绝他人进入房间。②恐惧死亡却能坚强、勇敢地面对。恐惧死亡:男孩苍白的脸色、异样的神情、死盯着床脚的眼睛、对听故事漠然,以及对吃药表示怀疑都表现了对死亡的恐惧感。坚强、勇敢:虽然病痛难忍却坚持说“我没事”;面临死亡时没有哭闹,也没有将内心的恐惧透露给父亲;不让父亲陪伴,独自躺着,安静地等待死亡的降临。③天真而又脆弱。“天真”表现在男孩因不懂华氏温度与摄氏温度的区别,误以为自己将要死去而等待了一天;“脆弱”表现在男孩得知自己不会死亡、精神松弛下来后“为了一点无关紧要的小事,他会动辄哭起来”。(6分;答出一点给3分,答出任意两点、意思对即可)
(3)①标题没有明确等待的究竟是什么,设置悬念,吸引读者。②小说情节围绕“一天的等待”展开,标题贯穿全文,是小说的行文线索。③“一天的等待”中,男孩直面死亡、坚强勇敢的精神得以彰显,突出了人物性格,揭示了小说主旨。(6分;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对即可)
(4)观点一:是多余的。理由:①因为父亲打猎这件事游离于小说主要情节之外,给人节外生枝之感,对于突出小说的主要人物形象和主题并没有什么作用。②孩子生病了,但父亲却高兴地去打猎,不合情理,是个明显的败笔。③打猎时轻松愉快的情调与整篇小说营造的氛围不协调。
观点二:这正是小说构思的精巧之处。理由:①明写父亲打猎的轻松愉快,暗写男孩在孤独恐惧中勇敢地等待死亡,使人物性格更加突出。②荡开男孩的情况不写,而写父亲打猎的情景,使小说更具有悬念。③父亲去打猎意味着他觉得孩子的病情不重,这与孩子自己的紧张恐惧形成鲜明的对比,增添了结尾的喜剧效果。
(8分;答出一点给3分,答出两点给6分,答出三点给8分。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1)答E给3分,答B给2分,答C给1分;答A、D不给分。(A项梁先生并没有否定三峡工程,而是批评人们对环保的认识;C项错在最后一分句太过肯定,原文只是作者的揣测;D项以偏概全,对文章的理解有误。)
(2)①这是梁先生的一句自嘲:我们一家三代都是失败的英雄;可以说是屡战屡败但也都是屡败屡战;②梁先生毕生为保护环境而努力,虽然得到了很多人的理解和支持,但很多时候因为种种原因也会遭遇很多挫折;③虽然常常失败,但他从不气馁,而是继续为环保事业而奋斗,他是一个英雄。④一个为保护环境而不懈努力的英雄却屡屡失败,这也是整个社会的悲剧,这样的题目能引起人们对社会大环境存在问题的深层思考和关注。(6分;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任意三点、意思对即可)
(3)①人类只有一个地球,我们有着共同的生存环境,利害相关。②当今世界每个国家、民族或个人都会有自己不同于他人的生活方式、意识形态等自由。③我们不应忘记共同的利益,要保护好共同的生存家园,否则人类将面临灾难性后果,自我毁灭。(6分;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对即可)
(4)观点一:我们从前辈身上或文化传统中继承的最宝贵的是精神和信念。梁先生从祖父和父母那里继承了对社会负责的信念,促使自己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我....们要从前辈身上或文化传统中汲取优秀的精神财富,促使自己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作为前..辈,也要身体力行,给后代以积极的影响,给后代留下最无价的精神财富。.观点二:每个人都要有积极的人生信念,并为这一信念奋斗终身。
信念好像人生的明灯,指引着人朝着正确的方向有意义地生活,而不是浑浑噩噩,随波逐流——明确方向;有了信念人才能积极主动、不怕困难、坚强无畏——信念作用;梁先生就是一个具有坚定信念的人,所以他才能在环保道路上屡败屡战,从不气馁——结合事例。
观点三:每个人都要有社会责任感,要争取为社会做出些贡献。梁家三代人都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为社会作出了巨大贡献;正是这样的社会责任感,....让梁先生不计名利得失,为保护环境奔走呼吁,献出了自己的全部精力;我们也要有社会责.....任感,要争取为社会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8分;只谈一个方面即可,要言之有据,层次清晰,语言通顺;其中观点正确2分;论述6分,分号前后所分三点,答出一点3分,答出任意两点、意思对即可;如只泛泛论述,不结合文本,论述部分最多得3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B(用错对象。“钟灵毓秀”指美好的自然环境产生优秀的人物。)14.C(A.逻辑错误,“昨日晚上”应改为“当天晚上”,并把“将”字去掉;B.成分残缺,“评有成规”后应加上“的局面”等词语;D.前后不照应,“幼稚”与“滞后”应互换位置)
15.C(注意各句中相互照应的词语)16.(5分。观点正确,有自己的见解2分;言之成理,语言通顺3分。)[示例] ①这则新闻折射出当前社会心态失衡、人心不足的现状。人们的物欲和权利欲等越来越膨胀,永远盯着那些比自己强的人,不满足于自己的既得利益,陷入贪多务得、患得患失的心理怪圈。
②这则新闻具有强烈的讽刺意义。党政干部、公司白领等这些处在较高社会阶层的人竟然自认为是“弱势群体”,那些挣扎在社会底层、没有社会保障的人们又是什么?这种身在高处而忘记底层、无视民生的心理要不得。
③“弱势群体”不是一种感觉,而有它特定的界定标准。这些受访者对 “弱势群体”这一概念的理解有偏差。这说明我们需要对“弱势群体”进行客观的定义,让它能涵盖真正的“弱势群体”,从而引导人们关注那些需要关心、帮助的人们。
17.(6分;一句2分,其中内容贴切1分,句式与示例相同且无语病1分)[示例]
一块岩石,以它孤独的肩膀,支撑着倾斜的山体; 一片落花,以它憔悴的芳容,温暖着冰冷的泥土; 一眼清泉,以它小小的眼眸,折射着云天的绚丽。
六、写作(60分)
18.参照2010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唐俭字茂约,并州晋阳人。父亲名鉴,在隋朝任戎州刺史,唐鉴与唐高祖李渊私交很好,曾一同统领军卫,因此唐俭平时与秦王有交往。唐俭爽快豪迈不受约束,但侍奉亲人以孝顺闻名。唐俭看到隋朝政治渐乱,暗中游说秦王建树大业。高祖曾召他询问,唐俭说:“您如果向外聚集豪杰,向北招抚戎狄,向西收服燕、赵之地,渡河向南,从而据有秦、雍之地,这是商汤王、周武王的大业。”等到(高祖)开设大将军府,让他担任记室参军。跟随平定京城,被封为晋昌郡公。
武德初年,升任中书侍郎。吕崇茂在夏县造反,与刘武周联合。(高祖)下诏永安王李孝基、独孤怀恩率兵前去讨伐。唐俭凭借使节身份到军中去,正赶上孝基等人被刘武周俘虏,唐俭也被擒获。开始,独孤怀恩屯驻蒲州的时候,暗中与部将元君实图谋反叛,恰巧都(被囚)在贼军中。元君实私下对唐俭说:“独孤尚书准备起兵图谋建立大业,因犹豫而没有发动,因此到了这一步。正是人们常说的当断不断反受其乱。”不久独孤怀恩逃回,(高祖)下诏仍命他镇守蒲州。唐俭担心他迟早必要做乱,悄悄派刘世让回去揭发他的阴谋。正赶上高祖前往蒲津,船行到河中央的时候刘世让赶到了,高祖大惊,说:“这难道不是天命啊!”立即下令返回,捕捉反叛的人,独孤怀恩自杀,余党全部被诛杀。不久刘武周战败,逃入突厥。唐俭封存府库、登记兵器甲仗等待秦王。高祖表彰唐俭被囚禁受屈辱却不忘朝廷,下诏恢复了他的原职,并允许他见机行事。没收独孤怀恩的全部财产赐予唐俭。回朝后任天策府长史。
贞观初年,(唐俭)出使突厥返回后,太宗对唐俭说:“卿观察颉利可以谋取吗?”唐俭回答说:“仰赖国家的声威,可望会成功。”贞观四年,唐俭奉命出使突厥,劝说颉利归顺朝廷,颉利答应了,军队松懈不加防备,李靖趁机偷袭打败突厥,唐俭脱身返回。
一年多以后,唐俭做了民部尚书。跟从太宗出猎洛阳苑,一群野猪从林中突然窜出,太宗连发四箭,就射死了四头野猪。一头野猪跳到皇帝鞍鞯下,唐俭跳下马与野猪搏斗。太宗拔剑砍死了野猪,回头笑着说:“天策长史没见过上将杀贼吧!为什么如此害怕?”唐俭回答说:“汉高祖用武力得到天下,不用武力治理天下。陛下用神武平定四方,怎么可以为了一时高兴而与野猪搏斗呢?”太宗为此停止了打猎。
唐俭在官任上不处理政事,与宾客纵酒玩乐。因犯小过失获罪,被贬为光禄大夫。显庆 初年去世,终年七十八岁,谥号叫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