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进一步支持河南交通运输职业教育集团发展的意见

时间:2019-05-15 00:57: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进一步支持河南交通运输职业教育集团发展的意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进一步支持河南交通运输职业教育集团发展的意见》。

第一篇:关于进一步支持河南交通运输职业教育集团发展的意见

关于进一步支持河南交通运输职业教育集团发展的意见

豫交科技〔2011〕31号

各省辖市、省直管县(市)、扩权县(市)交通运输局(委),厅直属各单位,交通投资集团,厅机关各处室: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委省政府及交通运输部关于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一系列重大决策和部署,加快河南交通运输职业教育集团(以下简称职教集团)建设,进一步提升我省交通运输行业人员素质和技能水平,促进我省现代交通运输业更好更快发展,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进一步明确加快职教集团发展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职教集团是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及《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职业教育攻坚计划的决定》(豫政〔2008〕64号),着眼于未来行业发展需求,创新校际、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河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依托,行业企业广泛参与的河南交通运输职业教育联合体。组建职教集团是进一步深化河南省交通运输职业教育办学体制、运行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促进交通运输职业教育规模扩大和办学质量提高,提升职业教育服务行业和经济社会能力的必然选择。加快职教集团的发展,对于实现校际和校企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加强职业院校对行业企业干部职工教育培训和技术服务,提高全省交通运输行业职业教育水平,促进我省交通运输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职教集团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交通运输职业教育培训资源效益最大化为目的,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适应高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发挥行业集团化办学优势,创新合作办学体制机制,转变交通运输职业教育发展方式,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更加有效地提升服务行业、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职教集团发展的总体目标是:交通运输职业院校办学规模逐步扩大,办学水平明显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显著提高,建成立足中原、辐射周边的交通运输从业人员教育培训基地,力争建成“国家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将河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河南省交通高级技工学校等建成全国一流的交通运输职业院校,为提高交通运输行业管理水平和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发挥重要作用。

二、进一步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快推进职教集团健康发展

(一)继续鼓励职教集团成员之间开展深层次合作

全省交通运输行业各职业院校、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是集团化办学的主体,应积极支

持职教集团建设,主动承担集团化办学的责任和义务。鼓励和支持企事业单位在职业院校建

立实验中心、重点实验室,支持学校在企事业单位设立教学性实训基地,支持职业院校、企

事业单位和科研院所在重点实验室建设、实训基地建设、产学研结合、技术服务等方面开展

深层次合作。通过合作,进一步整合行业教育培训资源,实现互惠互利、优势互补、合作共

赢、共同发展。

(二)继续支持行业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主动承担合作办学的责任和义务

各企事业单位要积极参与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方案、教学方案的制定,参与专业设置、专

业建设和课程开发以及教材的编写,参与教学质量评价和监控,参与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等。职教集团成员单位要积极接收职业院校学生顶岗实习,为实习学生配备指导教师。有条件的企事业单位可以用“冠名班”、“订单班”等形式与职业院校合作育人。支持企事业单位在职业

院校设立奖学金或助学金等。行业优势企业和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要积极接收集团院

校毕业生就业,根据“国家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建设基本标准”,切实保证在集团内企业就业的毕业生达到60%以上。建立健全企业优秀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到学校任教,学校教师到企事业单位实践锻炼的互兼互聘制度和定期交流制度。继续鼓励企事业单位捐助资金、教

学仪器、实训设备、图书资料,加快改善我省交通运输职业院校的办学条件。

(三)进一步加快构建交通运输行业干部职工教育培训体系

充分利用交通运输部“1+32管理干部培训平台”,依托河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等单位,构建河南省交通运输行业管理干部教育培训体系,建设河南交通运输干部职工教育培训基地。

依托河南省公路交通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和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等,建立并完善全省交通运输

系统从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各有关单位要认真制定干部职工教育培训规划和方案,有计划

地安排员工培训学习,三年轮训一遍。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2〕16号)和财政部等十一部委《关于企业职工教育经费提取与使用管理的意见》(财建〔2006〕317号)文件精神,专项列支员工教育培训经费,列支比例不低

于职工工资总额的2.5%,并做到按时足额提取,专款专用。财务、科技、监察等部门每年要对教育培训经费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严格执行就业准入制度,积极推进学历证书和职

业资格证书制度,先培训后就业、先培训后上岗。鼓励支持行业各单位在职教集团框架内委

托职业院校开展干部职工教育培训、技能鉴定等。

(四)继续积极探索股份制校企合作办学

加快职教集团合作办学模式改革,创新合作办学体制机制。支持河南省交通运输职业院

校以交通类重点专业为纽带,以区域性生产实训基地建设为载体,在股份制校企合作、多主

体、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中,先行先试,改革创新。加快推进行业教育培训资源整合,共建共享,职教集团要根据成员单位各自优势、特点和分工,合理配置人、财、物、信息等

方面的资源,提高资源使用效益。校企共同制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实施教学计划,共同开展教学基本建设,共同落实顶岗实习,共同推进毕业生就业。

(五)进一步落实政策措施,确保职教集团顺利、快速发展

建立和完善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和社会参与的多元化办学新机制。要充分发挥市

场机制的杠杆作用,以财政资金为引导,吸引行业企业投资职教集团,积极探索“股份制”校

企合作,实现办学资源由分散到集中的转变。全省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要积极争取各级财

政支持,设立职教集团办学专项经费,支持职教集团建设发展。

把职教集团建设做为交通运输职业教育攻坚计划建设项目的重要内容推动实施。积极支

持河南交通运输职业教育集团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质量工程项目建设,支持职教集团公共信息服务系统建设。重点支持河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建设和河南省

交通高级技工学校全国交通中等职业教育示范院校建设。支持职业院校积极争取国家实训基

地、交通运输部职教建设项目、省政府职教攻坚计划项目等,并认真安排落实配套建设资金。

(六)全力支持争创“国家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

按照国家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建设要求,整合集团内院校、企业教育培训资源,在专业

设置、教学计划、实习实训基地、师资力量、教学设备、毕业生就业等方面进行有效统筹,逐步建立集团教学设备、师资力量、实习实训基地等方面的资源共享共赢,统一培养目标、专业设置标准、工作质量标准和人才考核评估标准等。建立集团内技能大赛制度,加快建设

竞赛场地,完善竞赛设施,制定竞赛标准。完善集团师资队伍培养培训规划,建立教师队伍

长效建设机制以及教师到高等院校和职教师资培训基地进修等制度。河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要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在集团化办学中充分发挥组织协调、骨干支撑、示范引领和辐射带

动作用,打造出交通运输知名教育品牌。

三、进一步加强领导,科学管理,促进职教集团又好又快发展

(一)切实加强对职教集团的组织领导

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交通运输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和职业院校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开拓创新,加快交通运输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推进步伐,促进全省交通运输职业教育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的协调发展。要认真研究职教集团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增强推进集

团化办学的紧迫性。要把职教集团建设纳入交通运输事业发展的整体规划,精心筹划,加快

推进。切实加强对交通运输职业教育、培训、集团化办学的领导、组织、协调和督导。

(二)加大对职教集团的管理与支持力度

全省交通运输行业各单位要把交通运输职业教育纳入发展总体规划,在职教集团各成员

单位发展规划、办学规模、经费投入、基本建设等方面加大支持、配合力度,促进职业教育

与本单位交通运输事业协调发展。要逐步建立健全由各省辖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厅直属各

单位参加的职教集团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加强组织、沟通、协调与管理,及时研究解决职教

集团发展中的重大问题。

(三)科学制定职教集团发展规划

从我省交通运输行业科学发展的大局和合作办学的需要出发,理清职教集团的发展思路,科学制定发展规划。既立足当前,破解发展难题、满足现实需要,又着眼未来,谋划远期目

标、促进长远发展。加强职教集团自身建设,完善职教集团组织章程、工作程序和各项管理制度,健全议事、决策、执行、监督、协商机制。明确各成员的权利、义务和责任,找准利

益的共同点和结合点,形成平等自愿、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稳定合作办学关系,实现企业

目标、职业院校目标和集团发展目标的一致性,构建学校、企业、科研院所等各成员单位之

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共赢的运行机制。

(四)建立健全考核制度

全省交通运输行业各单位要建立职教集团发展的专项考核制度,明确各项考核内容和评

价标准,把职教集团发展和职教集团各成员单位合作完成情况作为考核重要指标,列入单位

领导班子目标责任制的考核内容,认真组织,定期考核,并将考核结果对社会公示。不断健

全、调整和完善考评机制,增强职教集团发展活力。

(五)进一步营造职教集团发展良好氛围

全省交通运输行业要坚持有利于职教集团健康发展的舆论导向,加大正面宣传力度,重

点宣传发展职教集团的重大意义、发展成果和鼓励政策。对在职教集团发展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要给予表彰奖励和广泛宣传。

二O一一年九月十五日

河南省交通运输厅

抄送:交通运输部,省政府,省发改委、财政厅、教育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第二篇:关于进一步支持工会工作的意见

XX县关于进一步支持工会工作的意见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XX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支持工会工作的意见》(XXX„2010‟89号)文件精神,根据我区实际,就进一步支持工会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进一步提高对工会工作的重要性的认识,积极支持工会依法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

工会组织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担负着表达和维护职工权益、协调劳动关系的重要职责,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要更好地支持工会工作,着力保护和发挥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把发展好、维护好和实现好广大职工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积极支持工会组织依照法律和章程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充分发挥工作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二、充分发挥工会在社会管理和社会事务中的民主参与和民主监督作用

(一)扩大工会民主参政渠道。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要进一步畅通工会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渠道,有关办公会议在研究涉及职工利益的政策时应请工会列席;区直有关部门在制定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企事业单位改革(制)方案等重大问题,以及在研究制定直接涉及职工利益等政策措施时,要认 —1—

真听取工会的意见和建议;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在成立有关涉及职工利益组织机构时,要吸收工会参加;区直有关部门开展涉及职工利益组织机构时,要吸收工会参加;区直有关部门开展涉及职工利益的执法检查,可邀请工会参加。

(二)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要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进一步加强企事业单位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建设,大力推进厂(事)务公开,落实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机关、事业单位和占有一定比例国有股的企业要按照厂(事)务公开的内容、时限要求,及时向职工公开,接受职工监督。非公有制企业要把涉及职工利益的工资福利、社会保险、劳动合同和规章制度等定期向职工群众公开。

(三)积极支持开展“双爱双评”为中心内容的“建家”活动。各企业工会,要在企业中开展“企业爱职工、职工爱企业,评爱企业的优秀职工和爱职工的优秀经理(厂长)”活动。要把提高职工素质,建立“四有”职工队伍作为重要任务,组织职工学文化、学技术,开展劳动竞赛,组织有益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教育和激励广大职工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企业的规章制度,爱国爱厂爱岗位;教育和激励经营者热爱职工,尊重职工的合法权益。要通过开展“双爱双评”活动,进一步协调企业劳动关系,形成合力,增强凝聚力,共谋企业发展,促进我区经济稳步、协调、健康发展。

三、切实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调动和保护职工群众的积—2—

极性

(一)认真贯彻实施《劳动合同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保障劳动者享有法律赋予的基本权利。政府劳动保障部门对贯彻《劳动合同法》负有重要责任,要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劳动合同法》、《工会法》等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对违反劳动法律、法规的行为,政府劳动保障部门有权制止并责令改正。各级工会依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有义务和责任对用人单位遵守劳动法律、法规的情况进行监督。保证《劳动合同法》、《劳动法》赋予劳动者的各项权益落到实处。要认真贯彻实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切实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

(二)进一步建立健全困难职工帮扶救助机制。要广泛动员和组织社会力量参与“送温暖活动”和“育才关怀”行动,不断加大对困难群体的帮扶救助力度。要支持工会组织建立和完善职工互助互济保障体系,并依托各级基层工会组织广泛开展以职工医疗互助、大病互助和意外伤害互助为主要内容的职工互助互济保障活动,为解决困难职工生活的实际问题提供帮助。

(三)进一步建立健全劳动关系激励机制。要积极开展文明行业创建、职工技能培训和劳动竞赛活动,鼓励职工提“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攻关、发明创造,形成“比、学、赶、超”的工作氛围和昂扬向上的良好风气。利用市政府每两年命名一批市级和谐劳动关系企业为契机,将创建成果作为评定(授予)—3—

诚信企业、先进企业、劳动模范、优秀企业家等荣誉称号的重要依据。以此来发展和谐劳动关系,落实职工合法权益,促进企业和谐发展。

四、努力为工会开展工作创造条件,不断拓宽工会工作领域

(一)加大对基层组建工会工作的支持力度。要按照《工会法》的要求,支持机关、企事业单位依法组建工会组织。劳动保障部门要把工会组建作为完善企业三方协调机制、推进劳动合同制度和工资集体协调制度的重要内容,对未建工会的企事业单位要依法责令限期组建,拒不改正的提请政府依法处理。

(二)进一步做好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工作。农民工是改革开放以来逐步产生、发展的一支庞大的新生力量,是工人阶级的新鲜血液和重要组织部分。要最大限度地把他们组织到工会中来。工会组织要从农民工流动性强的特点出发,对进城(镇)务工人员在工会组建方式上不断进行探索和创新。在《工会法》、《中国工会章程》、《企业工会工作条例》的框架内,积极开展工作,依法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三)加大对工会开展活动的经费补贴和工会经费征缴力度。要按照《工会法》的规定,积极创造条件为工会办公和开展活动提供相应的设施和活动场所,并给予一定的经费补贴。地税部门要继续高度重视工会经费代征工作,认真落实市工会—4—

经费代征工作会议精神。要依法保护工会财产,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占、挪用和任意调拨工会资产,使工会组织的合法权益得到维护。

—5—

第三篇:延安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支持金融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延安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支持金融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延政发〔2010〕78号

延安市人民政府

关于进一步支持金融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

为充分发挥金融在现代经济中的核心作用,引导社会资金合理配置,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现就进一步支持金融业发展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一)进一步支持我市金融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延安实际,紧紧抓住金融业支持延安城乡统筹发展、服务地方经济建设这一中心不动摇,以建立全方位的政策支持体系、多层次的金融市场体系、立体化的金融服务体系为基础,加强各级政府对金融工作的领导和支持,为金融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提升金融在经济社会中的地位,把延安建成陕北区域性金融中心,实现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主要目标

(二)我市金融业发展的主要目标:到2015年,金融机构总存贷比达到全省平均水平,力争部分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在延安辖区设立分支机构,成立1家地方商业银行,5家村镇银行和15家小额贷款公司,辅以农村资金合作组织,实现农村金融空白网点全覆盖;力争实现3家企业上市融资,设立创业投资基金和产业发展基金;实现保费收入15亿元;担保机构资金实力增强,担保贷款实现年均3%的递增;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全省平均水平,金融生态环境良好。

三、主要任务

(三)大力推进金融创新。顺应金融业务综合化、金融活动国际化、金融交易电子化、金融产品多样化和金融服务个性化的发展趋势,支持各金融机构进一步更新金融发展理念,增强金融创新意识。针对延安特色产业发展、重大项目建设及重要民生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重要金融需求,积极推进金融体制和机制、金融组织体系和发展模式、金融产品和服务、金融工具和技术、金融调控和监管方式的创新。建立鼓励金融企业开拓业务和自主创新激励机制,实施支持金融创新的财政政策和金融监管措施。积极稳步推进金融创新的综合经营试点。

(四)进一步深化银行和非银行业改革。按照现代银行制度的要求,坚持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和严格、规范、诚信、创新的原则,配合搞好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积极支持办好邮政储蓄银行。支持农村信用社改革,组建“地方性商业银行”。积极发展信托投资公司、融资租赁公司、企业财务公司等非银行金融企业。鼓励延安银行业法人金融机构加入全国同行业资本市场。

(五)加快建立健全农村金融体系。按照建立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农村金融体系的要求,发挥好农业发展银行、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支持“三农”的主渠道作用,鼓励和引导村镇银行等各类金融机构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积极支持和引导境内外银行资本、产业资本和民间资本到农村地区投资、收购、新设适合农村需求的多种所有制金融组织。完善和推广政策性农业保险、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引导农户发展资金互助组织。规范和引导民间借贷。

(六)大力培育小额信贷组织。加强对小额贷款公司的规范化管理和服务。在抓好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基础上,支持和引导各类资本发展小额贷款公司,各县区至少设立1—2家小额贷款公司。

(七)规范和完善信用担保市场。进一步整合优化现有担保机构。发挥好行业协会的作用,鼓励市(境)内外各类资本进入担保市场,支持组建大型担保集团。县区至少设立1—2家由政府扶持,为中小企业和农村服务的信用担保机构。

(八)大力发展和利用资本市场。做好企业上市培育工作,支持市内企业充分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进行融资。积极吸引省内外证券机构到延安发展。引导和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企业债券。积极培育和发展期货市场,发挥期货市场在支持产业结构调整和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九)加快保险业发展。支持保险机构拓展业务范围,做好煤炭开采等高危行业和公共聚集场所、旅游等行业强制责任保险试点。研究制定支持农业保险政策,逐步扩大农业保险范围。促进县域保险市场发展,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保险需求。规范承保和理赔服务,提高保险服务水平。

(十)扩大金融业对外合作。坚持互利共赢的方针,提高对外金融合作的质量和水平。积极争取各类金融资源向我市聚集。加强与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的合作,积极引进市(境)外金融机构在延设立分支机构,鼓励其参股我市金融企业,不断提高金融业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实力和水平。到2015年,争取引进3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入驻延安。

(十一)加强政府、金融机构、企业合作。各级政府要加强与各类银行业金融机构和非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沟通和合作。通过举办大型银企洽谈会、项目推介会和组织银团贷款等多种形式,建立新型的企业与银行、保险机构对接机制,促进经济与金融互动双赢。

(十二)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整顿规范金融秩序。健全各类金融公司监管机制,强化基础管理和内部控制。严禁非法金融活动,依法严厉打击逃废银行债务、金融诈骗等违法违规行为。坚决取缔非法集资、地下钱庄、地下保单和非法外汇交易。

建立金融债权维护协调机制,加强执法部门与金融机构的合作,严格金融执法,提高办案效率,建立和维护公开、公平、公正的金融市场秩序。

(十三)打造和谐的金融生态环境,宣传普及金融知识。全面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信用评级机构,健全信用征集、信用记录、信用评价、信息披露和奖惩机制,定期公布企业信用等级评定情况,引导企业诚信经营。

四、政策措施

(十四)切实加强对金融工作的领导。各级政府要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做好新形势下金融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加强和改进对金融工作的领导。要把金融工作作为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大事来抓,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把金融产业作为我市的核心产业,给予重点扶持和发展。市政府成立金融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主管金融工作的副市长担任,副组长由市政府主管秘书长、市金融办主任、人行延安市中心支行行长和延安银监分局局长担任,办公室设在市金融办,主任由市金融办主任兼任,负责日常工作的组织协调。各县区也要参照市上的模式,设立金融工作办公室及相应机构,并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全力保障和支持。

(十五)设立“延安金融业发展专项资金”。市财政从2011年开始每年预算安排300万元或以上,用于扶持延安金融业发展。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市属金融机构的组建、面向市内中小企业提供担保的担保公司担保补贴、企业直接融资费用补贴、对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考核评价奖励、金融创新、市政府组织的重大金融课题调研和研讨、重要金融业务拓展、企业上市辅导、符合银监会认定和财政部发布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网点)的定向费用补贴、重大金融招商引资、金融生态环境评价等费用支出。金融业发展专项资金的使用,由市金融办会同市财政局提出管理和使用办法,报市政府按有关规定和程序审定后执行。

(十六)鼓励金融机构进驻延安。鼓励市外银行业金融机构、信托公司、租赁公司、期货公司、投资公司、基金管理公司、担保公司、证券公司等非银行业金融机构来延安设立分支机构。对新设金融机构在立项审批、规划选址、建设用地、证照办理等相关手续的办理上优先予以保障并适当减免相关费用。

(十七)金融机构引进的金融高管或留学人员,在落户、子女入学、配偶就业方面享受优惠待遇,其子女入读延安市基础教育学校(包括托儿所、幼儿园、小学、初中、普通高中)可自由择校,给予优先照顾安排,并协助其配偶就业。

(十八)建立政、银、企三方协调沟通机制。各级政府要加强与人民银行、银监局等金融监管部门的协调沟通,实现信息共享,建立重大事项报告和定期联系制度。按季召开经济金融形势分析会、政银企对接会等,通过开展经济金融运行分析,及时把握经济和金融工作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统筹经济和金融工作发展,提升金融对经济社会的综合服务能力。人行延安市中心支行、延安银监分局要加强与地方经济综合部门、政法部门以及地方金融管理部门的沟通与协调,支持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结合本地区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支持新融资模式的探索,为我市经济金融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十九)加大对重点项目的信贷支持。各级政府工作部门要结合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基础设施、交通道路、重点行业和重点项目建设等信贷资金需求,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力度,推动全市产业结构调整。要采取引导、互相激励以及将开户与发放贷款的支持力度挂钩等多种手段,争取各银行业金融机构更大的信贷支持。

(二十)加强金融创新能力建设。各金融机构要紧紧抓住省委、省政府支持延安城乡统筹发展的大好机遇,不断创新金融监管方式,提升服务水平,在完善金融市场层次和结构、推进金融工具和产品创新、完善投资者结构、加大金融对外开放、深化金融改革、创新金融监管方式等多个方面争取先行先试,为延安金融发展寻找新的机遇。要加快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整合各种资源,构建统一、高效、安全的交易结算清算平台,增强延安金融市场的承载能力和适应能力,提高金融创新的信息透明度,为延安创造更加良好的金融发展环境。

(二十一)提高农村金融服务质量和水平。建立健全适应“三农”特点的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完善县域内银行业金融机构新吸收存款主要用于当地发放贷款政策,加大政策性金融对农村改革发展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大力开展农业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政策性信贷业务。积极推广农村小额信用贷款,加快培育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引导社会资金投资设立适应“三农”需要的各类新型金融组织。同时,根据农村市场的需求,合理配置ATM机、POS机等现代化支付机具,积极推动非现金支付工具的推广普及,拓展支付清算网络覆盖范围,满足农村多层次的需求。

(二十二)加大力度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各级政府要合理引导金融机构构建适合中小企业特点的信贷管理机制。针对延安市优质企业数量相对较少、行业集中度高、贷款投放竞争激烈的现状,引导金融机构通过业务创新,突破对中小企业信贷投放的瓶颈。加强中小企业贷款管理和流程跟踪,对重点企业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并进行“一对一”金融帮扶,改善和加强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进一步简化中小企业信贷程序,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合理下放对中小企业贷款审批权限,探索实行信贷关系建立、评级和授信“三合一”的中小企业信贷体制。在完善中小企业授信机制的基础上,构建专门的中小企业贷款业绩考核和奖惩机制。外汇管理部门要加强外汇管理,改进外汇服务,促进外向型企业贸易投资便利化。

(二十三)增加财政补贴资金支出。一是政府财政部门要加大对涉及政策性贷款的财政补贴力度,如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贷款、妇女创业贷款、助学贷款、大学生创业贷款等的财政贴息。二是要加大对涉及“三农”贷款的补贴、对农业保险试点的保费补贴或奖励,建立健全大灾风险补偿机制。三是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对科技创新型企业、创意型企业、转型中的旅游文化企业、新型企业及需要政府扶持的微小企业贷款,给予适当的风险补贴。

(二十四)健全融资担保体系。针对我市担保机构数量少、担保实力弱、中小企业及失业人员贷款难的现状,逐步完善政策性担保机构组织体系,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培育后续财源。市财政每年预算安排一定数额资金,用于逐步扩充市政府出资的“担保公司”、“投资公司”的资本金,增强担保融资实力,提升融资平台功能。鼓励发展商业性担保机构,支持有能力的大企业和中小企业组建担保公司,通过收取适当的担保手续费为中小企业进行担保。完善担保风险补偿机制,对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按贷款担保收费的一定比例给予补贴,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

(二十五)促进金融中介服务机构规范发展。加强对会计师事务所、评级机构及评估机构的管理,实行招投标制度,确保企业审计报表的真实、可靠,真正发挥人民银行征信系统的作用,为金融机构降低风险,提高信贷资金使用效率提供强有力保障。制定和完善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服务机构管理制度,加大对违规和提供虚假审计报表的会计事务所的处罚力度,从而净化中介服务行业环境。

(二十六)推动信用体系建设。大力开展信用企业、信用单位、信用社区、信用村镇等创建活动;支持和推动人民银行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建设,形成全社会共享的企业信用档案系统、信用评级机制和个人信用信息数据库,实现信用征集、评估和使用的网络化;建立企业信息查询机制和信用信息共享交换机制,要制订失信惩戒机制和守信奖励机制,净化金融生态环境。各级人民法院要继续加大配合力度,切实为金融机构清收不良贷款保驾护航,坚决打击恶意逃废银行债务行为,保证金融业的健康发展。

(二十七)充分发挥保险的风险保障作用。各级政府及保险行业协会要加强对保险市场的管理,制定地方性规章,引导保险机构认真分析当地市场需求、消费群体的现状,合理引进和开发适合当地需求的低费率、高保障、广覆盖的保险产品。各保险企业要与劳动保障、教育、卫生等部门联合,采取多种方式发展商业性养老,医疗保险。大力开发企业年金保险市场,力争在补充医疗保险、企业年金以及养老保险的经营方式上有所创新和突破。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在全市范围内积极稳妥地扩大农业保险试点,积极扩大农业保险保费补贴的品种和区域覆盖范围,鼓励对特色农业、农房、农用机动车辆等保险进行保费补贴。发展农村小额保险,健全农业再保险体系,建立财政支持的巨灾风险分散机制。切实为农业发展、农民增收提供稳定保障。

(二十八)支持企业通过资本市场融资。积极推荐有条件的企业向主板和创业板上市融资,争取用三年时间,将1—2家优势企业推向主板、创业板等直接融资市场,实现延安市上市企业零的突破。充分利用延安城投公司、延安市鼎源投资公司、水务投资公司等融资平台,整合现有资源,通过发行企业债券、中期票据、短融券进行融资。支持其他类型企业发行债券融资。

(二十九)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制定考评办法,从法制环境、行政环境、中介服务环境、金融运行状况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并将评价结果作为对各县区政府目标责任考核的重要内容,从而推动全市金融生态环境的改善,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投融资环境。

(三十)建立完善的考核评价体系。结合我市经济金融发展实际,建立完善的金融支持地方经济发展考核评价体系,对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所做的工作进行综合评价,并将评价结果反馈各金融机构上级部门,作为干部使用的参考。同时,依照评价结果,对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做出贡献的金融机构和先进金融工作者给予表彰奖励。

二○一○年十一月十一日

第四篇:河南进一步加强审计工作实施意见

河南进一步加强审计工作实施意见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国发〔2014〕48号)要求,进一步加强审计工作,推动国家重大决策部署和有关政策措施贯彻落实,充分发挥审计监督在服务改革发展、维护经济秩序、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中的作用,现结合我省实际,提出以下实施意见(豫政〔2015〕22号),请认真贯彻落实。

一、充分认识加强审计工作的重要意义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审计监督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组成部分,强调要加强党内监督、人大监督、民主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审计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制度建设,增强监督合力和实效。国发〔2014〕48号文件提出,要发挥审计促进国家重大决策部署落实的保障作用,强化审计的监督作用。国家审计作为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组成部分,通过对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的审计监督,摸清真实情况、揭示风险隐患、反映突出问题和体制机制性障碍,并推动及时有效解决问题,是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力量,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石和重要保障。各地、各部门要深刻领会党中央、国务院加强审计工作的战略意图,从国家治理现代化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高度深化对审计职能作用的认识,加大政策宣传力度,认真组织学习国家审计有关政策和规定,积极配合、支持审计部门独立开展审计工作,充分发挥审计职能作用。

二、明确加强审计工作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依法履行审计职责,加大审计力度,创新审计方式,提高审计效率,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等政策措施落实情况,以及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履行情况进行审计,实现审计监督全覆盖,促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和我省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二)基本原则。

一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紧紧围绕国家和我省中心工作,服务改革发展,服务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正,为建设廉洁政府、俭朴政府、法治政府提供有力支持。

二是发现问题,完善机制。发现国家和我省政策措施执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重大违法违纪案件线索,维护财经法纪,促进廉政建设;发现经济社会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风险隐患,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发现经济运行中好的做法、经验和问题,注重从体制机制制度层面分析原因和提出建议,促进深化改革和创新体制机制。

三是依法审计,秉公用权。依法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敢于碰硬,勇于担当,严格遵守审计工作纪律和各项廉政、保密规定,注意工作方法,切实做到依法审计、文明审计、廉洁审计。

三、发挥审计保障作用

(一)推动政策措施贯彻落实。持续组织对国家、我省重大政策措施和宏观调控部署落实情况的跟踪审计,着力监督检查各地、各部门落实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等政策措施的具体部署、执行进度、实际效果等情况,特别是重大项目落地、重点资金保障以及简政放权推进情况,及时发现和纠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行为,反映好的做法、经验和新情况、新问题,促进政策落实和不断完善。

(二)促进公共资金安全高效使用。要看好公共资金,严防贪污、浪费等违法违规行为,确保公共资金安全。把绩效理念贯穿审计工作始终,加强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关注财政资金存量和增量,促进减少财政资金沉淀,盘活存量资金,推动财政资金合理配置、高效使用;关注财政支出的合规性和绩效,严肃查处虚报冒领、骗取套取、截留侵占等问题,促进资金安全规范使用。围绕中央八项规定、国务院“约法三章”和省委、省政府20条意见落实情况,加强“三公”经费及会议费使用、公务卡制度执行情况和楼堂馆所建设等方面审计,积极提出对策建议,促进厉行节约和规范管理,推动俭朴政府建设。

(三)揭示经济运行风险隐患。要加大对经济运行中风险隐患的审计力度,密切关注财政、金融、民生、国有资产、能源、资源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和风险隐患,以及可能引发的社会不稳定因素,特别是地方政府性债务、区域性金融稳定等情况。要关注政府性债务风险,跟踪检查存量债务化解情况,密切关注新增债务的举借、管理和使用情况,防止形成浪费和新的风险隐患。要关注金融风险,跟踪检查信贷资金投向、互联网金融发展、跨境资本流动,严肃查处债券市场和资本市场中的利益输送、非法集资和诈骗等重大违法违规行为,注意发现和反映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积极提出解决问题和化解风险的建议,防止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

(四)促进改善民生和生态文明建设。加强对“三农”、社会保障、教育、文化、医疗、扶贫、救灾、保障性安居工程等重点民生资金和项目的审计,坚持纵向到底的原则,按照资金流向,从政策要求、预算安排、资金拨付等环节进行跟踪审计,确保群众真正从中受益,切实维护群众利益。根据省委、省政府美丽河南建设部署,按照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的原则,加强对土地、矿产等自然资源以及大气、水、固体废物等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情况的审计,探索实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深入分析财政投入与项目进展、事业发展等情况,推动惠民和资源、环保政策落实到位。

(五)推动深化改革。密切关注各项改革措施的协调配合情况,提示和反映政策措施不适应、不衔接、不配套等问题,促进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调性。正确把握改革和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对不合时宜、制约发展、阻碍改革的制度规定及时予以反映,推动改进和完善。

四、强化审计监督作用

(一)促进依法行政、依法办事。要加大对依法行政情况的审计监督力度,注意反映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等现象,着力揭示严重损害群众利益、妨害公平竞争等问题,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公平正义,促进法治政府建设。要密切关注市场运行情况和政府监管职责履行情况,注重发挥法律法规、发展规划、政策标准的约束和引导作用,促进厘清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充分释放发展活力和动力,创造良好市场环境。

(二)推进廉政建设。坚持推动改革发展和惩治腐败“两手抓”,对审计中发现的重大违法违纪问题,要查深查透查实。重点关注财政、投资、金融、土地和资源环境等领域,关注财政资金分配、重大投资决策、重大项目审批、重大物资采购、项目招标投标、贷款发放和证券交易、国有资产和股权转让、土地和矿产资源交易、非法集资、规划调整、资产处置等关键环节,揭露以权谋私、失职渎职、贪污受贿、内幕交易等问题,促进廉洁政府建设。

(三)推动履职尽责。深化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着力检查领导干部守法守纪守规尽责情况,促进各级领导干部结合本地实际,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各项任务要求,促进各级领导干部主动作为、有效作为,切实履职尽责。依法依纪揭示和反映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问题,促进健全责任追究和问责机制。

五、狠抓审计整改落实

(一)健全整改责任制。被审计单位的主要负责人作为整改第一责任人,要切实抓好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工作,对重大问题要亲自管、亲自抓。对审计发现的问题和提出的审计建议,被审计单位要及时整改和认真研究,在规定的时间内向审计机关书面报告审计整改结果,同时要向同级政府或主管部门报告,并向社会公告。

(二)加强整改督促检查。各级政府每年要专题研究国家和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有关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审计,以及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工作,将整改纳入督查督办事项。对审计反映的问题,被审计单位主管部门要及时督促整改。审计机关要建立整改检查跟踪机制,必要时可提请有关部门协助落实整改意见。

(三)严肃整改问责。各地、各部门要把审计结果及其整改情况作为考核、奖惩的重要依据。对审计发现的重大问题,要依法依纪作出处理,严肃追究有关人员责任。对审计反映的典型性、普遍性、倾向性问题,要及时研究,完善制度规定。对整改不到位的,审计机关要会同有关部门对被审计单位主要负责人进行约谈。对整改不力、屡审屡犯的,要严格问责。

六、完善审计工作机制

(一)依法接受审计监督。凡涉及管理、分配、使用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的部门、单位和个人,都要自觉接受审计、配合审计,不得设置障碍。有关部门和单位要依法、及时、全面提供审计所需的财务会计、业务管理和电子数据等资料,不得制定限制向审计机关提供资料和开放计算机信息系统查询权限的规定,已经制定的应予修订或废止。在现场审计阶段,被审计单位要为审计机关进行电子数据分析提供必要的工作环境。对获取的资料,审计机关要严格保密。

(二)完善工作协作机制。审计机关履行职责需要协助时,有关部门、单位要积极予以协助和支持,并对有关审计情况严格保密。要建立健全审计与纪检、监察、公安、检察以及其他有关主管单位的工作协调机制,在案件会商、情况沟通、资料查询、调查取证等方面形成制度。对审计移送的违法违纪问题线索,有关部门要认真查处并及时向审计机关反馈查处结果。审计机关要跟踪审计移送事项的查处结果,适时向社会公告。各地要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制定科学合理的经济责任审计中长期计划和计划,避免临时委托、过量委托状况,实现离任审计为主向任中审计为主转变,推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科学、有序、高效开展。

(三)维护审计的独立性。各级政府要保障审计机关依法审计、依法查处问题、依法向社会公告审计结果,不受其他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干涉,定期组织开展对审计法律、法规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对拒不接受审计监督,阻挠、干扰和不配合审计工作或威胁、恐吓、报复审计人员的,要依法依纪查处,维护审计的独立性。

七、加强审计能力建设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政府主要负责人要依法直接领导本级审计机关,支持审计机关工作,定期听取审计工作汇报,及时研究解决审计工作中遇到的突出问题,把审计结果作为相关决策的重要依据。政府监督检查机关要加强沟通交流,充分利用已有的检查结果等信息,避免重复检查。上级审计机关要加强对下级审计机关的领导,建立健全工作报告等制度,各级审计机关将审计结果和重大案件线索向同级政府报告的同时,必须向上一级审计机关报告。

(二)强化审计队伍建设。加强各级审计机关领导班子建设,审计机关负责人原则上应具备经济、法律、管理等工作背景。着力提高审计队伍专业化水平,研究实行审计专业技术资格制度,完善审计职业教育培训体系,招录审计人员可加试审计工作必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推进审计职业化建设奠定基础。同时,加强内部审计工作,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

(三)推动审计方式创新。加强审计机关审计计划的统筹协调,优化审计资源配置,开展涉及全局的重大项目审计,探索预算执行项目分阶段组织实施审计的办法,对重大政策措施、重大投资项目、重点专项资金和重大突发事件等可以开展全过程跟踪审计。根据审计项目实施需要,探索向社会购买审计服务,同时对部分专业性强的职位可实行聘任制。

(四)保障履行审计职责必需的力量和经费。各地要根据审计任务日益增加的实际,合理配置审计力量;按照科学核算、确保必需的原则,在财政预算中切实保障本级审计机关履行职责所需经费,为审计机关提供相应的工作条件,切实保障各项审计任务顺利完成。

(五)加快推进审计信息化。有关部门、金融机构和国有企事业单位要根据审计工作需要,依法向审计机关提供与本单位、本系统履行职责相关的电子数据信息和必要的技术文档;在确保数据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协助审计机关开展联网审计。推进有关部门、金融机构和国有企事业单位与审计机关实现信息共享,加大数据集中力度,构建河南审计数据系统。探索在审计实践中运用大数据技术的途径,加大数据综合利用力度,提高运用信息化技术查核问题、评价判断、宏观分析能力。积极实施金审工程,创新电子审计技术,利用云计算、数据挖掘、智能分析等信息技术,提高审计工作能力、质量和效率。推进对各部门、各单位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的审计工作。开展对我省政府部门和国有企事业单位电子政务工程与信息化项目的绩效审计。

第五篇:在交通运输职业教育集团成立大会上的讲话

在交通运输职业教育集团成立大会上的讲话

尊敬的陈先森主任,尊敬的各位领导和各位嘉宾:

大家好!今天是个美好的日子,安徽交通运输职业教育集团在这里隆重举行成立大会,我谨代表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全体师生员工向各位领导的光临,表示最热烈地欢迎!并借此机会,对各位领导和社会各界朋友长期以来对学院的关怀、帮助和支持表示衷心地感谢!

安徽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于2001年由原安徽大学交通分校和安徽交通学校合并组建,隶属于安徽省交通运输厅,在业务上受省教育厅指导和管理。学院现分南北二个校区,我们现在位于北校区,是原安徽大学交通分校所在地。学院现有7系1部,6个研究所,4个职业技能鉴定站,6个产业实体。学院现有教职工460人,其中专兼职教师376人,正、副教授118人。目前在校学生7600余人,现有44个专业面向全国招生。

我院是一所以工科为主,兼有文、经、管等学科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校。学院的办学定位是“立足交通、服务行业、面向社会”,办学理念是“经世致用,实学报国”,校训是“勤奋、通达、敬业、乐群”,办学特色是坚持“系所企一体,产学研结合”的办学模式。学院围绕国家大交通运输产业链和一线核心技术岗位要求,建设自己的交通运输类专业群;其中航海技术、轮机工程技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筑路工程机械、汽车保险与理赔等22个专业均为全省唯一。在50多年的办学历程中,学院为安徽和全国交通运输行业培养、培训了4万多名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其中在安徽省交通运输行业中60%以上的管理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是我院的光荣校友。学院享有“安徽交通黄埔”的美誉,是安徽交通运输行业高等职业教育基地、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基地。

我院高度重视对外合作交流办学。学院与澳大利亚墨尔本皇家理工大学、韩国加图立上智大学、美国西北理工大学和加拿大北方应用理工学院等国外高校签署姊妹学校协议,双方进行合作交流办学。学院与日本丰田公司、法国雪铁龙公司、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德国大众汽车公司、中国中铁四局、中铁大桥局、安徽远洋船员管理有限公司、合肥城市轨道交通公司等企业合作办学,共同育人,共同就业。

我院是全国交通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是安徽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标兵单位。我院2006年经教育部人才培养水平评估为优秀院校。2008年被遴选为安徽省第一批省级示范院校。2010年被批准为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单位。2011年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被评为国家交通运输部“十二五”重点支持建设的交通运输主干学科,为全国5所院校之一。

现在,学院根据教育部和财政部批复的《安徽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方案》的要求,为适应安徽省交通运输行业和全国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新形势,推进我省交通运输职业教育规模化和集约化发展进程,共同打造交通职教品牌,促进校际联合、校企合作,更好地为交通运输行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素质人才支持,报省教育厅和交通运输厅批准,决定以安徽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牵头单位组建“安徽交通运输职业教育集团”。

安徽交通运输职业教育集团的性质是以大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的人才需求为主导,以志愿加入职教集团的交通运输类相关职业院校和企事业单位为主体,以人才培养、专业建设、技术服务为纽带,以平等和互惠互利为原则组成的产教联合体;不具有事业单位法人资格,各成员单位原有的管理体制、隶属关系、人事关系、财政渠道等一切不变,是一个非营利性的校企合作办学与交流的平台。

安徽交通运输职业教育集团的宗旨是按照《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和《教育部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若干意见》等文件要求,以“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为宗旨,以项目为纽带,以教学、培训、科研和社会服务为主要内容,通过充分有效的校校合作、校企合作,优化整合集团内部教育培训资源,实现校企和校际之间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双赢,促进职教集团各成员单位共同发展。

安徽交通运输职业教育集团实行理事会负责制。理事会由名誉理事长、理事长、常务理事、理事组成,每年定期召开一次全体会议。按照集团章程,安徽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的上级主管部门省交通运输厅和省教育厅分管的负责同志为名誉理事长,交职院的院长任理事长。省交通职教集团接受安徽省交通运输厅和安徽省教育厅的领导与监督。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今天,安徽交通运输职业教育集团正式成立。我们迎来了安徽交通运输职业教育的又一个明媚的春天。我们应该常怀感恩之心,感谢参加交通运输职教集团的各成员单位长期以来对学院的支持和帮助!我院和交通职教集团今后的各项工作仍然需要在座的各位领导和上级机关的指导、关怀和帮助。在此,我代表全院师生员工再一次对在座的各位领导的光临和给予安徽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的关心、关怀、帮助和鼎力支持表示最衷心地感谢!

我衷心祝愿在座的各位领导和嘉宾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工作顺利、阖家平安幸福、吉祥如意!谢谢!

下载关于进一步支持河南交通运输职业教育集团发展的意见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进一步支持河南交通运输职业教育集团发展的意见.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区域职业教育集团建设与发展策略

    区域职业教育集团建设与发展策略 摘 要 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是职业教育实现规模化、集约化、连锁化办学的有效途径。近年来株洲市职教集团在订单培养、合作科研、共建实训基......

    进一步加快重点项目建设支持老城区发展

    进一步加快重点项目建设支持老城区发展 昨天下午,市长陈宝根调研新城区特色街区建设情况。他表示,要尽快启动幸福路地区综合改造,加快重点项目建设,推进“城东板块”崛起。同时......

    关于进一步做好支持招商引资工作的意见

    网发四川省泸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文件川工商泸办„2007‟144号关于进一步做好支持招商引资工作的意见各区、县工商局,市局各科、室、队、中心: 为进一步支持泸州经济又好又快发......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支持和规范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意见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支持和规范民办高等教 育发展的意见 各设区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

    支持交通运输、物流和仓储服务发展税收优惠政策

    支持交通运输、物流和仓储服务发展税收优惠政策 1、纳税人将承揽的运输业务分给其他单位或者个人的,以其取得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扣除其支付给其他单位或者个人的运输费用后......

    最新版甘肃支持临夏发展意见解读

    临夏跨越式发展的 战略定位、战略举措与政策环境 ——《甘肃支持临夏跨越式发展意见》解读 中共临夏州委党校经济学副教授 杜刚 为了贯彻落实好中央和省委全委会议关于十二......

    关于进一步规范交通运输项目招投标工作的意见

    关于进一步规范交通运输项目招投标工作的意见各市交通运输局、港口局,厅属有关单位,江苏交通控股有限公司:按照2010年全省交通运输招投标监管工作会议的要求,针对各地近年来在交......

    关于进一步规范交通运输项目招投标工作的意见

    关于进一步规范交通运输项目招投标工作的意见 各市交通运输局、港口局,厅属有关单位,江苏交通控股有限公司: 按照2010年全省交通运输招投标监管工作会议的要求,针对各地近年来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