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参与社会管理创新 工会要当好“五器”——工会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实践与思考
胡锦涛总书记强调,要支持人民团体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发挥社会各方面的协同作用。贯彻胡锦涛同志重要讲话精神,不断探索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有效途径是工会适应新时期新形势的客观需要,是工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工会构建科学社会管理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工会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的现实选择。工会必须立足自身的资源和优势,从党政所愿、职工所盼、工会所能入手,主动有为的发挥工会组织的作用。在参与社会管理创新
中,工会要当好“五器”。
一、在参与社会管理创新中,工会要在塑造一流职工队伍上,当好企业文
化建设的“整流器”
全面提高职工队伍素质,是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要求。企业要做大做强,离不开文化建设。建设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职工队伍,是时代赋予工会组织的历史使命。工会组织可以充分发挥传统优势,大力开展健康向上、形式多样的文化娱乐、读书自学、女职工才艺展示等活动,用良好的精神塑造人、鼓舞人、激励人,塑造一流的员工队伍。加强思想引导,提高职工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大力开展形势政策宣传教育,把职工思想统一到地方经济发展的主题主线上来;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学习教育活动,组织职工“学习道德模范,争做文明职工”。加强职工书屋建设,发挥“职工书屋”示范点的引领作用,引导职工多读书,读好书,陶冶思想情操,提升科学文化素质。激发创新智慧,努力建设一支创新型职工队伍。广泛开展“当先锋、促转型,我为‘十二五’做贡献”主题教育,加强创新型班组、创新型企业建设,创建学习型组织,培养更多的知识型、技术性、创新型职工人才,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劳动大军,为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凝聚力量。构建和谐企业文化,展示工人阶级时代风采。构建积极健康的企业文化,努力营造“企业爱护员工、员工关心企业”的劳资互利共赢的企业文化环境,广泛开展职工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塑造职工文化品牌,丰富职工群众文化生活,充分展示职工群众投身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和崭新的精神面貌,引导职工始终保持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激发职工巨大的劳动热情和创造活力。
二、在参与社会管理创新中,工会要在促进经济发展上,当好企业发展的“助推器”
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是企业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发动和组织职工开展群众性的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是工会组织得天独厚的优势。这既是工会工作服从服务于企业经济发展大局的需要,也是进一步提高广大职工科技素质,引导职工钻研本职业务,提高岗位技能,掌握更多新知识,新技术的需要。工会理应成为企业发展的得力助手。组织职工广泛开展劳动竞赛和科技创新活动。在广大职工中广泛宣传胡锦涛总书记“七一”讲话精神,把思想统一到推动科学发展和实现“十二五”规划上来,紧紧围绕发展创新型经济和经济转型升级的要求,强化职工在企业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开展以“建功十二
五、创新促发展”为主题的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开展职工职业技能大练兵活动,激发广大职工的创新潜能和创造活力。扎实开展班组创先争优竞赛,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以创建“工人先锋号”活动为载体,以建设高效、创新、和谐班组为目标,以创新技术、提高效率、提升质量、节能减排和安全生产为重点,深入开展班组创先争优竞赛活动,推动班组开展创新型班组活动,激励班组成员争做“创新能手”,培育更多的“创新示范岗”,增强企业发展活力。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发挥劳模先进引领示范作用。紧扣科学发展的新任务、发展方式转变的新要求,在立功竞赛、科技创新、素质提升、节能减排等实践活动中培育选树更多具有时代特征的先进典型,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人阶级伟大品格。发挥模范先进带头示范作用,深化创建“劳模创新工作室”活动,搭建劳模领军、职工参与的创新平台,让劳模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
三、在参与社会管理创新中,工会要在参与企业民主管理上,当好劳资矛
盾的“缓冲器”。
社会主义工会的性质,决定工会的维护是两个维护的统一,在维护企业整体利益的同时维护好职工的具体利益。处理好双方利益矛盾,实现企业和职工利益的双赢,是工会组织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工会组织存在的基础。工会要积极主动地参与企业的民主管理,努力实现企业与职工双方权益的统一。坚持和完善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每半年召开一次职工代表大会,让职工参与企业所有的决策、改革措施的制定,既及时把职工的意见建议如实反馈给决策层,又及时把企业的方针政策及时转达给员工,从而达到全员参与企业管理,共谋企业发展的目的,既有效地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也维护企业的利益,在企业的发展壮大中实现劳资双赢。坚持和完善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制度。深入探索工资集体协商的特点和规律,建立完善职工工资共决、工资正常调整机制,积极搭建协商对话平台,全面实施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努力提高普通职工特别是一线职工工资水平,使职工工资收入随企业经济效益增长而增长,与企业经济发展水平、劳动生产率以及政府公布的工资指导线、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调整变化相适应,促进企业特别是非公企业与职工利益共享、和谐发展。坚持和完善厂务公开制度。努力把职工的民主参与与民主监督的权利落到实处,确保职工群众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在建立职代会的同时建立企务公开制度,通过职代会、公开栏及时公开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事项。开展以“职工爱企业,企业爱职工,职工争做企业主人,企业经营者争做职工之友”为主要内容的“双爱双争”活动,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激
发职工的创造性,为企业实现科学管理搭建平台。
四、在参与社会管理创新中,工会要在维护职工生命安上,当好企业安全
生产的“警报器”。
安全就是效益。良好的生产环境是职工工作生产的基本条件,是职工生存的第一需要。维护职工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是工会履行维权职责的重要内容。健全工会劳动保护机制。强化以“群防、群控、群治”为主要特点的工会劳动保护机制建设,完善群众性安全生产监督体系,主动参与政府及相关部门有关劳动保护重大决策和规章制度的研究制定工作,积极发挥安全生产委员会成员单位的特殊作用,加强职工群众劳动保护的民主管理和监督,夯实群众性安全监督基础。深入“安康杯”竞赛活动。不断拓宽“安康杯”竞赛领域,把“安康杯”竞赛活动拓展到更多的非公有制企业中去,拓展到企业班组中去。不断丰富活动内容,把“安康杯”竞赛活动与建立“1+3”监控体系、创建劳动保护合格工会相结合,切实增强活动实效。广泛开展“质量在我手中、安全在我心中”等安全生产普及教育活动,提高职工安全生产素质。依法进行安全生产监督。对企业执行劳动保护政策法规、组织管理、安全管理、安全技术、劳动卫生、宣传教育、生产建设工程、新设备制造、特种设备、特种危害作业场所和特种人员的培训实行监督检
查,督促企业对重大事故隐患和严重职业危害进行整改治理,不断促进企业改善
劳动安全卫生环境,有效地维护广大职工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五、在参与社会管理创新中,工会要在维护社会稳定上,当好企业构建和
谐劳动关系的“稳压器”
促进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必须有长治久安的社会环境。维护社会稳定是工会的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工会组织应该密切关注和准确把握劳动关系和职工诉求的发展变化及特点,积极主动地为职工办实事、谋利益,化解劳资矛盾,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发挥作用。畅通职工诉求表达渠道。主动加强与人大、政府、政协及有关部门的沟通联系,充分发挥工会与政府联席会议、劳动关系三方协商等制度的作用,切实解决职工群众关注的焦点和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热点问题。建立健全以职代会为基本形式的职工民主管理体系,引导职工依法、有序、合理表达诉求,切实发挥企业民主管理制度在表达职工利益诉求、增进劳资双方沟通、促进劳资合作共赢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打造劳动争议调解格局。主动融入社会矛盾大调解机制,主动参与劳动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等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社会政策研究拟定,增强在协调劳动关系中的“话语权”。依法推进各类企业普遍建立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健全劳动争议预警监测网络,完善应急预案和处置机制,及时掌握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的职工群体性事件,当好第一知情人、第一报告人、第一调解人,积极协助党政进行调处,最大限度的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深化“送温暖”活动。整合各方资源,积极推动将特困职工的生活困难实物救助、患重大疾病的的大病救助逐步纳入到政府主导的社会救助体系,巩固提升送温暖工程、金秋助学、农民工援助行动和困难大学生就业援助行动等保障工作,让每一个需要得到帮助的职工都能得到及时的救助,通过发挥工会组织的独特作用,使得企业和职工这台“整机”减少“发热”、降低“磨损”、避免“损
坏”,保持稳定的良性循环。
第二篇:工会参与社会管理与创新的思考
理论征文
工会参与社会管理与创新的思考
汝城县总工会肖勋雄
5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问题。会议指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事关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人民安居乐业,对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具有重大战略意义。会议还指出,要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工会法》总则中规定:工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如何找准工会参与社会管理的切入点和落脚点,充分发挥工会组织在参与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笔者谈点粗浅的看法。
一、工会参与社会管理创新要围绕中心,在推进科学发展中凝聚力量展示作为。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一矛盾的根本途径是集中力量发展先进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党和国家也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工会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纽带和国家政权的重要社
1会支柱,工人阶级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因此,工会工作必须围绕党和国家的大局,服从和服务于这个中心来,参与社会管理与创新。工会服从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要根据工会的性质,特点来积极参与。在经济建设上,工会突出强调发挥职工在经济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所以在推动科学发展上要充分调动职工积极性,发挥工会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凝聚人心,鼓舞干劲,激情干事为切入点,团结和带领广大职工建功立业,展示风采。当前就是要紧紧围绕当好主力军、建功“十二五”主题,围绕打造“一个中心,建设五个汝城”的目标,创设多种载体,团结动员广大职工积极投身经济建设主战场,为“十二五”规划的顺利实施贡献智慧和力量。要切实提高广大职工的技能水平。充分发挥工会“大学校”作用,广泛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努力推进“职工书屋”建设,不断健全有利于职工学习成才的制度机制,激励广大职工树立勤奋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努力掌握新知识、新技能、新本领。要有针对性地加强对职工的技术技能培训,整合各种资源手段,努力培养更多“金牌工人”、“技术能手”和“创新能手”为推动科学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要不断深化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工程。各级工会要以创建“工人先锋号”为抓手,积极组织企业和职工,深入实施以合理化建议、技术攻关、技术改造和技术革命为主要内容的经济技术创新工程,促使广大职工竞相迸发创新智慧、不断涌现创新成果。要瞄准各行各业的关键技术,发动广大职工立足岗位
2技术创新,着力推进创新型班组建设,为职工开展技术创新搭建平台、创造条件。要建立健全激励职工创新的体制机制,不断完善技术创新奖励、知识产权管理和创新评价体系等制度,努力营造崇尚技能、鼓励创新的浓厚氛围。要大力开展社会主义劳动竞赛活动。各级工会要围绕促增长、调结构、控物价、惠民生的目标任务,加强组织发展,建立激励机制,动员广大职工深入开展社会主义劳动竞赛活动。要按照市场经济和产业发展的规律以及现代企业管理的要求,着力在创新竞赛方式、丰富竞赛内涵、提高质量和效益上下功夫,不断提升劳动竞赛的科学化水平。在开展传统制造业领域劳动竞赛的同时,要注意探索在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等战略新兴产业领域组织劳动竞赛的新途径,不断扩大劳动竞赛的覆盖面和影响力,为经济社会的转型升级注入更多的源头活水。
二、工会参与社会管理与创新要抓住关键,在维护权益中构建和谐,促进稳定。
《工会法》第六条规定: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工会的基本职责,工会参与社会管理与创新必须要抓住这个关键,在维护权益中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促进社会稳定。作为职工群众利益的代表,工会与职工群众联系最广泛、关系最密切,哪里有职工哪里就有工会。涉及职工切身利益和劳动关系的政策制定,协调和维护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参与劳动矛盾调解和社会风险化解等都是工会参与社会管理与创新的重点工作,当前要紧紧围绕服务职工
3群众这一主题;从解决广大职工群众最关主、最急需、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努力为职工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要充分发挥困难职工帮扶中心的职能作用,建全帮扶机制,拓展帮扶领域,提高帮扶水平,尽最大努力为困难职工排忧解难,真正把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建设成为充满爱心、充满阳光的“职工之家”。要充分发挥工会就业服务机构的作用,帮助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民工实现就业再就业。要配合有关方面,督促用人单位为职工缴纳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切实解决好困难职工群众生活问题。要不断丰富和拓展送温暖工作的形式和内容,从就业援助、医疗救助、技能培训和政策指导等方面做好工作,深入开展职工群众生活救助和互助互济活动,努力形成帮扶困难职工的长效机制。要始终抓住发展和谐劳动关系这一主线,认真贯彻“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工作方针,不断健全职工利益协调、诉求表达、矛盾调处、权益保障等机制,大力推进劳动关系三方协商会议、签订集体合同和工资集体协商、劳动争议调解和矛盾预警预防等工作。要加强企业社会责任建设,把它作为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发展和谐劳动关系的长远工作,作为增强企业竞争能力、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长远工作。要推进区域性、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工作,完善劳动争议调解、参与劳动争议仲裁和劳动法律援助等三大机制,加强职工劳动安全卫生保护和女职工特殊利益维护,不断巩固和谐劳动关系、维护职工队伍稳定,努力当好党的政策的“宣传员”矛盾纠纷的“调解员”、促进和谐的“指
4导员”和社情民意的“报告员”。要牢牢把握引导职工正确行使权利这一重点,各级工会要针对国有、私营、外资企业劳动关系的不同特点,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通过职工代表大会和厂务公开等形式,鼓励广大职工认真行使管理国家、管理经济和社会事务的权利,积极参与本单位的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要引导他们正确理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正确对待前进中的困难和问题,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通过正当途径和正确方式表达个人利益诉求,自觉做维护社会稳定的中流砥柱。
三、工会参与社会管理与创新要优化环境,在强基固本上打牢基础,健全机制。
工会参与加强与创新社会管理,既是对原有社会管理体制的完善,更需要工会自身在创新观念、优化环境、夯实基础和完善制定等方面进行大胆实践。随着工会参与社会管理工作的加强和拓展,职工群众对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需求与工会自身资源不足的矛盾将更加突出,必须进一步优化有利于工会参与社会管理与创新的环境条件。工会在参与社会管理中心必须自觉接受党的领导,把对党负责和对职工群众负责统一起来,推动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指导方针在社会管理中的贯彻落实。主动争取党政把更多的资源和手段赋予工会,为工会在社会管理中拓宽领域、提升质量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要推动完善工会参与社会建设与创新相关法律法规,进一步明确工会在社会管理中的法律地垃、5主要任务和政策激励等内容,使工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有法可依。要打牢工会组织基础,加大建会工作力度,依法推动企业普遍建立工会组织,最大限度地把职工组织到工会中来,实现基层建会的动态全覆盖。要以企业工会建设为重点,以促进企业发展、维护职工权益为目标,创新活动载体、丰富活动内容,深入开展职工之家建设,不断推进基层工会的群众化、民主化,增强工会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和工作活力。要立足基层,创新工会组织方式,探索乡镇、街道、社区工会组织建设的有效途径,与政府城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网络建设相衔接,充分发挥工会直接参与社会管理、直接做职工群众工作的作用,使工会参与社会管理与创新的各项工作更贴近基层、贴近职工。要完善工会参与机制,进一步明确工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的职责职能,搭建工会有效参与社会管理与创新平台,探索建立工会参与社会管理的考核评价体系。要加强与人大、政协的沟通联系,加强与政府有关职能部门的协同协作,加强与其他社会组织的相互配合,形成工会参与社会管理工作的整体合力。要加强工会干部社会管理知识的培训,提高工会组织职工、引导职工、服务职工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能力。积极探索建立社会化工会工作者队伍,吸引更多的社会工作人才成为服务基层、服务职工、服务社会的工会志愿者,进一步提升工会承担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能力。
第三篇:工会参与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意义
工会参与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意义 《工会博览》杂志社副主编艾君给创新社会管理下的定义是:在现有社会管理条件下,运用现有的资源和经验,依据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态势,尤其是依据社会自身运行规律乃至社会管理的相关理念和规范,研究并运用新的社会管理理念、知识、技术、方法和机制等,对传统管理模式及相应的管理方式和方法进行改造、改进和改革,建构新的社会管理机制和制度,以实现社会管理新目标的活动或者这些活动的过程。当前,要保证经济平稳发展和社会资源的优质良性配置,保证政治与民意科学契合,提高社会民众有尊严有体面地劳动和生活的幸福指数,就必须在强化改善民生同时创新社会管理。
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已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海南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党政的帮手,作为党政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工会在团结广大职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在国际旅游岛建设中建功立业和“十二五”规划实施方面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在参与创新社会管理方面,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
一、工会能发挥其主要职能,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动员广大职工投身创新社会管理建设。
工会能够提供丰富多样、综合的服务内容,满足职工群众在其他社会组织中无法得到满足的多方面的需求。工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建设,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等方面能充分发挥自身作用。
二、工会可立足岗位,打造平台,提升职工创业创新能力,为创新社
会管理提供人力保障。
没有科学有效的社会管理模式和手段就难以保证社会的稳定、经济高速发展,谈改善民生就缺少基础,就是无源之水。当前,要适应经济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要求,特别要引导职工学习现代科技知识和管理知识,掌握先进生产技术,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工会可立足岗位,为职工提供平台,运作好以下两个环节:一是实施职工技能提升行动,提高技术技能素质。通过进一步加强技术培训、技能比武、技术练兵、技能晋级等,在职工中层层推动兴起大培训、大练兵、大比武等活动,促进职工队伍整体技能素质的提升,同时让优秀技能人才脱颖而出。二是培养打造一批优秀团队,提高团队创新能力,充分发挥优秀技术人员、技术专家的领军作用,广泛开展名师带徒、技能帮带、创建创新工作室等活动。
三是工会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创新社会管理提供和谐安定环境。
没有一个和谐的百姓能安居乐业的生存环境作基础,一些新的、科学的社会管理模式和手段也就难以推行实施,创新社会管理需要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工会作为职工群众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是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在关注民生、改善民生、保障民生,营造和谐稳定的人文环境方面,能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工会在加大帮扶力度,提高帮扶水平中的作用是明显的,尤其体现在关注困难职工等弱势群体,倾听职工意见,反映职工意愿,关心职工疾苦,为职工办实事等方面。
第四篇:妇联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实践和思考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强化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在社会管理和服务中的职责,引导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充分发挥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基础作用。”这对妇联组织履行职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也为妇联组织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积极探索妇联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努力在党政所需、妇女所需、妇联所能的结合点上探索参与社会管理的合适位置,发挥妇联组织在完善社会管理格局中的社会协同作用,是当前各级妇联组织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一、我市妇联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工作的具体实践
近年来,海宁市妇联按照市委、市政府建设平安海宁、构建和谐社会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妇女最直接、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发挥妇联组织优势,在促进妇女发展、维护妇女权益、服务妇女儿童等方面积极作为,使妇联组织参与社会管理的有效性不断增强。
1、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妇联组织参与社会管理的基本途径。妇联是党领导下的群众组织,要发挥党联系妇女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就要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开展工作。近年来,我市各级妇联以“巾帼创新业、转型促发展”活动为主题,大力实施巾帼创业“五大提升行动”,引导服务妇女在推动全市经济转型发展的同时实现妇女自身发展。一是以先进选树浓厚创业氛围。开展优秀女企业家、十佳创业女性、巾帼创业示范基地等评选表彰,举办创业事迹报告会、创业故事巡讲、创业案例展示等活动,在海宁电视台、《海宁日报》、海宁妇女网等开设“巾帼风采”、“我身边的女性创业故事”专栏,宣传各行各业女性创业典型,营造有利于女性创业就业的良好氛围。二是构建多元支持体系提升发展能力。每年举办“双学双比”培训班,邀请省、市农业专家为女能手们授课,组织参观双学双比示范基地,培育发展“妇”字号农业龙头企业和巾帼专业示范合作社,目前全市共有90个 “双学双比”示范基地,带动大批妇女就地就近创业就业。充分利用女企业家协会平台,组织女企业家开展经济形势分析、政策咨询、经营管理知识培训,提升女企业家转型发展能力。积极推荐创业女性参加 “中国女性创业能力开发项目”免费培训,四年来已经输送了29名女性参加了培训。成立了全省首个女性创业联盟协会,支持女性创业者依托协会这个平台学习提升、合作发展。三是落实帮扶举措拓展创业渠道。争取财政支持设立了每年50万元巾帼创业贷款贴息专项扶助资金,2009年至今有273名妇女享受了政策,批准贷款金额5千多万元,有效帮助解决创业女性资金难题。开展百名女大学生与女企业家、百名农村妇女与女能手结对帮扶为主要内容的“双百结对、携手创业”活动。积极培育巾帼家政服务品牌,举办免费育婴员(月嫂)培训。开展助推女性网上创业行动,建立女性网商创业基地,积极争取政策支持,促进女性在电子商务领域创业发展。
2、把激发妇女活力、促进和谐建设作为妇联组织参与社会管理的重要任务。各级妇联从自身的职责和工作优势出发,以弘扬和谐精神、培育文明风尚为目标,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强妇女思想道德建设,开展各类和谐家庭创建活动,引导妇女在推进和谐社会建设中发挥独特作用。一是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宣传引导妇女。开展党的十七大、十八大精神、“时代女性价值观大讨论”、“我与中国梦”等主题宣传教育活动。举办“魅力女性幸福生活”品牌课堂,开展健康卫生、文明礼仪、婚姻家庭、法律维权等专题讲座,提高女性综合素质。加大典型培树力度,开展巾帼建功标兵、十佳好母亲、十佳好婆媳等先进典型评选表彰,筑牢和谐海宁建设的思想基础。二是突出“家”字特色开展系列文明创建。以“八星级” 文明家庭创建为基础,不断深化平安家庭、书香家庭、廉洁家庭、绿色家庭等各类特色家庭创建活动。以“四美”标准要求开展 “优美庭院” 创建,助推美丽乡村建设。开展“万户家庭普法行”,制作“平安知识入户”、“法律进家庭”等宣传手册送到千家万户。连续六年举办家庭文化节,开展家庭厨艺大赛、亲情故事征文比赛、家庭才艺展示、家庭美德感言等一系列贴近群众、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广大妇女和家庭成员在参与中提升文明素质,构建和谐人际关系。三是切实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以“争当合格父母,争当合格人才”为主题,开展“科学家教城乡行”活动,从2009年至今,全市共举办家庭教育讲座、咨询、亲子实践活动等近千场次,为近10万人(次)家长送上科学家教知识,营造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四是壮大巾帼志愿队伍塑造美丽团队。组织市、镇、村分别成立“巾帼文明传播”、“巾帼创业指导”、“巾帼家庭教育”、“巾帼法律维权”、“巾帼科技惠民”、“巾帼环保护绿”等巾帼服务队伍,在心理咨询、维权服务、创业就业、文明新风等方面深入开展服务,促进了社会志愿服务体系建设。
3、把反映妇女诉求、维护妇女利益作为妇联组织参与社会管理的根本内容。充分发挥群团组织的联系、协调、沟通优势,建立和完善妇女儿童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和权益保障机制,切实维护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一是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维权网络。建立健全以妇联维权干部为主体,妇联系统人民陪审员、法律维权志愿者和巾帼平安志愿者为依托的妇女维权队伍,不断完善市、镇(街道)、村三级妇女维权网络,通过“12338”妇女维权热线、“12348”法律服务专线、妇女儿童维权合议庭、法律援助中心妇女维权接待室、“110”妇女儿童救助中心、妇女维权法律顾问小组等多种渠道,为妇女群众提供有效的、多方位的法律帮助和服务。二是强化法制宣传普及教育。通过三级妇联组织网络,利用 “三八”维权周、“11.25”反家庭日、“12.4”法制宣传日等,通过上街宣传、窗口宣传、培训教育、社会化教育等手段,向广大妇女群众宣传《妇女权益保障法》、《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以及民法、刑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教育广大妇女学法用法,不断增强法律意识,提高依法办事能力。三是推进妇女维权工作社会化、专业化。积极探索多元化的婚姻家庭矛盾纠纷调机制,市妇联联合司法、民政等部门,成立婚姻家庭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聘请“海洲老舅妈”作为专职调解员,开展婚姻家庭问题指导,婚姻家庭矛盾纠纷调处,帮助当事人排除各种婚姻家庭危机。自2012年12月婚调委成立以来,共受理各类婚姻家庭纠纷183起,调解和好71对,表示暂缓离婚56对,顺利协议离婚56对。组建“和乐社工事务所”,开展单亲妈妈家庭服务项目,为单亲妈妈提供心理疏导、情感调适、就业帮扶、家庭教育等方面的服务。四是关注困境弱势群体。建立了“受助儿童资料库”,开展“同一片蓝天,母爱满人间”为主题的“社会妈妈”爱心结对、从生活、情感、学习上给予帮扶。从2010年起连续四年实施了“助推贫困母亲创业行动”,为60人(次)贫困妇女提供20余万元实物资助,并联系结对女能手,提供技术指导、生产帮扶、联系销售等跟踪服务,帮助贫困母亲创业增收脱贫致富。
4、把注重夯实基础、拓展组织网络作为妇联组织参与社会管理的重要抓手。按照“党的基层组织建到哪里,妇联基层组织就跟进到哪里”的要求,不断扩大妇联组织覆盖面,努力构建统筹城乡、纵横交错、条块结合的妇女工作网络。结合村“两委”换届,推进妇委员专职专选,全市妇代会主任进村“两委”的比例达100%。通过独立、联合、挂靠等多种组织形式,进一步探索在“两新”组织中灵活建立妇女组织。截至目前全市已建“两新”组织妇女组织652家,组建率69.8%。全面推进“1+X”妇女之家网格化建设,形成以村(社区)“妇女之家”为龙头、“妇女之家联系点”为网格的妇女组织服务网络,及时收集掌握妇情民意,调处矛盾纠纷,切实把妇女工作融入“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的整体格局,有效发挥了畅通民意渠道、消除不稳定因素的重要作用。发动各级妇联干部广泛开展“进村入企访访妇情、服务妇女办实事”活动,实现了化解一批矛盾纠纷、帮扶一批困难家庭、促进社会和谐的预期目标。
二、进一步促进妇联组织参与社会管理的几点思考
随着社会管理创新的进一步推进,妇联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创新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要更好地发挥妇联在公共管理中的作用,妇联组织必须清晰地界定自己的角色,重新审视妇联的工作定位,在更高层次、更高目标、更高水平上理清思路,明确任务,夯实基础,实现以转变促发展,以发展促提高。
1、妇联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必须围绕中心,积极作为。一是围绕经济发展中心,努力搭建妇女参与经济发展平台,促进农村妇女增收致富和城乡妇女创业与再就业。加大妇女创业小额贷款贴息工作的力度,力争扩大小额贷款的覆盖面,鼓励更多的城乡妇女创业就业。继续开展妇女创业(SYB)培训,争取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项目资金开展对农村妇女的科技和实用技术培训。积极推进家庭服务品牌工程建设,开展家政服务从业人员培训,帮助更多妇女就业。以“巾帼创新业,建功‘十二五’”为主题,进一步深化“巾帼建功”、“双学双比”活动,深入开展“创先争优、巾帼示范岗”创建活动,引领广大妇女为转变发展方式做贡献。二是围绕和谐社会建设中心,努力搭建妇女参与和谐家庭创建平台,为参与社会管理和创新提供精神动力。发挥家庭作为妇联组织传统工作领域优势,以家庭为阵地,找准着力点,作好“家”字文章。要立足家庭,面向社会,广泛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和丰富多彩的道德实践活动。促进社会和家庭形成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良好道德风尚与和谐人际关系。要开展美德在农家、学习型家庭、平安家庭、廉洁家庭等和谐创建活动,深入推进优美庭院创建活动,以家庭的和谐促进社会的文明进步。切实承担好妇联牵头家庭教育工作的任务,加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阵地和志愿者队伍建设,依托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和“妇女之家”办好一批家长学校,组织家教志愿者参加全国、省、市的培训学习。做好机关、社区和农村家教工作,定期开展家庭教育讲座,开展家教理论研讨和社区家教工作调研工作,提升服务妇女、服务家庭的水平。
2、妇联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必须选准载体,讲究实效。一是在选择工作载体时,既要体现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又要有深厚的群众基础,用活动吸引群众,搭建参与平台,提供多方服务,把广大妇女群众组织起来、凝聚起来。要注重创新妇女工作品牌,不断发掘独具妇联特色、影响大、效果好的活动。二是深入了解需求,及时掌握妇情民意和妇女发展重难点问题,科学反映诉求。充分用好妇联的话语权、建议权、监督权,从妇女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推动解决妇女参与社会管理、就业、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实际问题,通过项目化、实事化运作等方式,为妇女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解难事。三是关注解决好特殊妇女群体的问题。特别要关注失地失业妇女、特困妇女、老龄妇女及留守流动儿童,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加大帮扶力度,扎实推动贫困母亲救助、创业帮扶等公益活动,做优做实潮乡“社会妈妈”公益品牌活动,更好地为党和政府分忧、为妇女儿童解难。四是完善维权维稳机制建设。加强基层妇女维权服务站(点)建设,不断完善12338热线服务功能,加强信访四级网络建设,建立以村(社区)妇代会委员为调查员、信息员的妇女民情报告制度,及时把握妇女群众的思想脉搏和利益需求。进一步完善妇联干部担任人民陪审员、调解员、劳动保障法律监督员等制度,积极协助党和政府把社会矛盾化解在基层。继续深化平安家庭创建,主动参与社会矛盾化解工作。
3、妇联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必须调动资源,借势而为。一是充分运用妇联资源。在市、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妇联组织的基础上,不断扩容妇联团体会员,如机关事业单位、“两新”组织妇委会等,为妇女工作影响力的“纵向到底、横向到边”提供组织保障。二是紧紧依托党政资源。依托妇儿工委办设在妇联的资源优势,有意识地与政府相关部门多联系、多沟通,依托党政资源为妇女实事。三是整合社会资源。通过层级式的妇联工作网络,通过各种女性联谊组织,通过各类社区文化团队,发挥团结妇女、凝聚人心的作用,做到“哪里有妇女,哪里就有妇女组织,哪里就有妇女工作”,在服务妇女、服务社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4、妇联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必须夯实基础,提升水平。一是拓展妇联组织网络。在现有组织网络的基础上,根据城乡妇女的分布和变化,通过创新组织设置,在不同妇女利益群体、不同阶层妇女、不同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中,以灵活多样的方式设置妇女组织、巩固和发展各类妇女联谊组织。抓“两新”。进一步在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中建立一批妇女组织,按照“先建立、后完善、再提高”的组织建设思路,采取“建、联、挂、靠”等不同模式,在“两新”组织中灵活多样地建立妇女组织,有效地开展妇女群众工作。二是完善各级“妇女之家”的建设。抓好一批“妇女之家”示范点建设,通过示范带动作用,进一步建好、用好、管好“妇女之家”,使“妇女之家”有人干事、有钱办事、有作为体现,真正成为基层妇联宣传政策的阵地、传播知识的课堂、传递信息的窗口、联系和服务妇女群众的纽带、展示妇女风采的平台。三是发展壮大巾帼志愿服务队伍。以妇联现有的工作队伍为核心,扩大妇女社会工作者队伍,充分发挥广大妇女群众的主体作用,不断壮大兼职妇女工作者和巾帼志愿者队伍,积极吸纳各种专业人才进入妇女工作领域,为提升妇联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提供人力保障。要广泛发动组织巾帼志愿者见诸日常、深入持久地开展助老、帮困、咨询、调解等服务,使巾帼志愿服务扎根于城乡社区和家庭日常生活中,成为参与社会管理的重要社会力量。
第五篇:工会参与社会管理的思考
工会参与社会管理的思考
中国工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群众组织。从1925年5月正式宣立以来,便建立了与职工群众“鱼水关系”。为完成党在各个历史时期的伟大任务、推动社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新时期,党中央就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理念和要求,工会作为一个地位特殊的群众组织,在面临着特殊的机遇和挑战面前,必须以宏观的视野,前瞻性的眼光去辨清形势,找准舞台,选好着力点,以有所作为的姿态参与社会管理、积极发挥作用,真正赢得职工的认同、社会的认可。
一、工会参与社会管理具有独特优势
从当前中国国情看,社会建设、多元化管理、政府职能转移,将具有公益性的社会事业和社会管理职能转移出去,向谁转移?谁还具有社会管理职能和条件?社会发展的实践证明:最好的接受载体应该是介于政府与市场之间的第三部门。工会作为与政府、企业并列的第三部门,具有覆盖面广、组织性强的特点。在参与社会管理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一)社会团体性质决定了工会具有参与社会管理的独特优势。工会与政府不同,它没有行政职权,本身就是为群众和会员服务的组织,但它可以把握理解政府的意图,起到 沟通、监督的作用,可以把会员组织起来参与各项社会活动。工会与企业当然是不同的,最大的特征是非营利性,工会只追求社会效益和公众利益,经费来之于政府资助、社会捐助和会员缴纳,取之社会,用之社会。工会与事业单位也不同,它可以根据会员的需求爱好,自由结合,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完成各项社会活动。
(二)组织的特殊性决定了工会具有参与社会管理的独特优势。中国工会作为全国最大的群众团体,它具有以下组织优势。一是组织的广泛性。全国工会会员数发展逐年增加,工会组织遍及全国各个领域和系统,能联系各阶层和行业的会员,可以最贴近社会基层,贴近各类群体成员,组织成员参与各项社会活动。二是组织的灵活性。工会是独立法人,可以依法照章,独立自主开展工作。它可以建立新的基层组织,可以创新组织结构和组织方式;可以正式或者非正式地开展工作;可以灵活调整工作方略,做得对可以推广,做错了可以纠正;组织结构、工作方法可因地域和人群的需要作出调整。从事社会管理时具有针对性、灵活性、及时性等特点。
(三)“桥梁纽带”作用决定了工会具有参与社会管理的独特优势。工会是党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它一头联系着党和政府,一头联系着广大基层群众。社会管理涉及政府与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协调好两者关系,调动社会成员的积极性,工会组织具有天然的优势,有其他社团组织、非政府机构不可替代的优势。我国工会与政府关系密切,相互信任,具有协调、调解、合作的优势;贴近群众,贴近基层,最能了解群众需求,最能反映群众呼声;具有团结动员、联系服务、协同参与的优势。工会可以在政治决策领域、经济事务领域、社会文化管理等多方面、多角度切入,开展协商交流工作。工会长期以来形成的组织系统、工作经验、认同感都将为做好社会管理工作创造良好的条件。
二、工会参与社会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工会作为群众组织,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和优势,积极参与社会管理,为政府进行社会管理排忧解难,将有利于推进社会建设向前发展。
(一)工会参与社会管理有利于提升政治文明建设。工会参与社会管理有利于政治文明建设,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在社会转型期,人们的利益和需求日益多样化,各类矛盾纵横交织。要维护社会秩序,解决一些市场失灵或者政府失灵的社会问题,最好的办法是提倡政府部门、公民个人、工会等公共行为主体共同管理公共事务。主体之间彼此合作,少采用强制、对抗的方法,多采用平等合作协商的方法。工会在政治上起着缓冲剂、安全阀的作用,为政府分忧,维护社会稳定团结,巩固了国家政治基础。二是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角度看,社会管理涉及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工会代表并组织职工参与管理,反映愿望要求;协调社会各方利益,完善社会政策;合理调配、共享公共服务资源;为群 众解难事,做好事,维护基本权益,促进了社会公平正义。三是多元化主体合作共同管理社会,组织人民群众参与社会管理,实现更广泛的社会参与,这也是我国民主政治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胡锦涛总书记在与中国工会十五大代表座谈讲话时,也是从完善民主管理制度的角度提出广大职工群众参与国家事务、社会事务管理要求的。工会十五大明确将“代表和组织职工参与国家与社会事务管理”作为工会推进民主政治建设的根本任务。
(二)工会参与社会管理有利于促进社会文明发展。社会领域改革中明确提出治理主体多元化的格局,提出由政府单独直接管理变为市场、社会中介组织、其他社团共同参与社会事务管理的管理建设目标。在现代社会管理格局中,人均拥有的社团数量成为衡量一国社会化程度的重要标志。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团组织发展迅速,社团数量的增加是社会进步的标志。但是,我国社会中介组织、社会团体等民间组织或第三部门发展很不平衡,在社会建设中要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还需进一步培育发展。目前,工会比较成熟的全国性的社团组织在社会参与、社会动员等方面发挥组织与代表的作用,成为社会管理的重要力量。从目前中国国情看,其作用还是不可替代的。因此,社会的改革与开放,已经将工会等公共组织推向前台,承担重要的历史使命。
(三)工会参与社会管理有利于推动政府机构改革。以往,绝大多数的社会管理都由政府来承担,造成了社会力量 的闲置萎缩,这显然已经不适应现今社会发展。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和民主政治制度的改革与完善;政府职能的转变进程加快。在政府职能转变中,让渡出一部分权力或职能,把自身管不好、不好管的社会事务还权给社会。其中的好处显而易见:首先由于现代公共事务日益专业化和复杂化,借助社会力量,把公共服务授权或委托给有专业人才、专业技术及设备的非政府组织来管理,更能满足公众的需要;其次,有利于提高政府的效率;最终,有利于缩小行政事务的规模,缩小政府组织规模,政府机构改革与职能转变成为发挥社会组织等非政府机构作用的推动力,形成“小政府大社会”的行政管理模式。
三、当前工会参与社会管理存在的问题
工会作为群众团体,社会性是其重要属性。这一属性决定了工会要积极参与社会活动,行使相应权利并承担相应义务。当前,在政府职能转变过程中,“小政府、大社会”的格局正在逐步形成,社会管理多样化,政府和社会的分工合作与共同治理,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在新的形势下,工会主动承接政府转移出来的部分职能,积极参与社会管理还存在着薄弱环节。
一是工会参与社会管理的主动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工会主动参与意识不强,与目前工会工作机制着很重要的关系,这一工作机制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工会干部较严重的惰性思维和在工作上的被动接受、被动应付,造成了工会积极 主动地进行参与、向党政建言献策、参与国家和社会管理的意识不强。这一机制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工作方式上,较多采取自上而下部署工作、安排任务、下达指标的工作方式,计划经济色彩较浓;工作落实上,下级工会往往被动接受上级安排,习惯于依靠转发文件、召开会议推动工作,存在着以会议贯彻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的问题;工作思路上,从本地、本单位实际出发,创造性地思考问题、形成工作特色方面有欠缺,养成了服从上级决定、上级安排、上级命令的习惯。工会工作的主动性、创新性和参与社会管理的意识不是很强。
二是工会参与社会管理的运行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工会组织自成体系,工会机制自我封闭运转,工会干部拥有一套自我话语体系,影响了与党政、职工群众、社会各界等的沟通交流,亟待探索建立并形成双向、多向动态工作运作机制,切实增强工会参与社会管理工作的社会性、开放性。
三是工会参与社会管理服务发展全局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在实际工作中,工会服务全局的能力不强。主要表现在服务全局的工作力度还要加强,在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扩大与各社会组织的联系与合作,形成工会为全局服务有效的工作合力方面力度不够;上级工会服务基层,把基层工会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全面形成职工群众广泛参与的局面方面力度不够;服务全局的工作载体少,新形势下,面对职工精神文化多元化的需求,工会在活动方式和内容上新 意和创意探索不够;工会整体上的影响力还要进一步扩大,更广泛地团结广大职工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的凝聚力和号召力需进一步加强。
四是工会参与社会管理工作创新的力度有待进一步增强。在新形势下,运用科学发展的理念解决影响工会参与社会管理的难题和重点问题路子不多,主要表现在:在工会组建工作方面,部分第三产业中仍存在组建工作空白点,工会组建和发展会员任务比较繁重;在基层工会组织发挥作用方面,基层工会组织建设较为薄弱,基层工会组织活力不足;在非公企业维权工作方面,还要进一步加大协调劳动关系的力度,切实解决非公企业工会维权难、作用发挥难的问题;在服务职工工作方面,对解决职工尤其是农民工最迫切、最关心、最现实的实际问题手段不多;在工会宣传教育工作方面,对职工思想动态的掌握、对职工技能的培训工作方面做的还不到位,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任重道远。
四、工会参与社会管理需要加强的几点建议
社会在发展,创新无止境。加强社会管理,工会理应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积极参与其中,发挥自身优势,努力在和谐社会建设、社会公平正义发展与小康社会建设中发挥自己不可替代的作用。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涉及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切实贯彻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参与社会管理,是工会组 织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发挥作用的必然要求,是工会组织做好新形势下党的群众工作的紧迫任务,也是工会组织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的有利契机。因此,各级工会组织要适应形势、主动作为,努力在自身建设上下功夫,不断提高参与社会管理能力,推进社会建设向前发展。
(一)抓牢发展这个主题,着力在推动经济建设上下功夫。工会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要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切实选准服务大局的着力点和突破口,把工会工作融入到改革和发展之中,不断提高管理社会的能力。一是要继续大力开展各种劳动竞赛活动。要以创建“工人先锋号”为主要载体,深入开展以“同舟共济保增长,建功立业促发展”为主题的劳动竞赛活动。二是建立健全服务发展的激励机制。充分尊重职工群众的首创精神,推动建立和完善职工技术创新成果评选奖励机制,使广大职工的创新智慧竞相迸发、创新人才大量涌现。三是全面提升职工队伍整体素质。继续深化“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扩大职工群众参与面,最广泛地把职工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凝聚到推动经济社会建设上来。
(二)坚持以人为本,着力在建立和谐劳动关系上下功夫。工会作为劳动者群体利益的代表,坚持以职工为本,以共建共享为目标,构建企业、职工双赢的工作格局,维护职工、企业和社会稳定。为社会管理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一是建立健全利益协调机制。进一步健全完善以劳动合同、集 体合同、劳动关系预警和三方协商为核心的协调劳动关系机制,着重抓好以劳动定额为核心内容的工资集体协商试点及全面推广工作,建立健全区域性、行业性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探索建立工会职工代言人制度,加大工会源头参与力度。二是建立健全诉求表达机制。在各类企事业单位推行以职代会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加大推行建立区域(行业)性联合代表大会制度的力度,深化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切实保障好广大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三是建立健全矛盾调处机制。推动企业普遍建立完善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大力推进区域性、行业性劳动争议调解机制建设。
(三)关注民生工程,着力在帮扶救助上下功夫。工会要以为职工群众服务,解决职工群众的困难为己任,努力化解社会矛盾,为社会管理工作赢得广泛的群众基础。一是要加强协助配合党委政府落实各项民生政策。要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加快就业、教育、医疗、社保等社会事业的发展,促进农民工和城镇职工、困难职工和非困难职工之间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同时,对符合条件的低保或低保临界困难职工、困难农民工,要及时纳入工会困难职工帮扶档案,享受各类工会帮扶优惠。二是要全面加强以优质服务为目标的帮扶机构建设。着力提高对困难职工的帮扶服务水平,尊重困难职工的人格尊严,照顾困难职工的个性需求,使困难职工物质上得到实惠,精神上得到满足。深入实施送温暖工程,完善 工会帮扶长效机制。三是要竭诚为职工群众办实事好事,以农民工和困难职工为重点,拿出更多的人力财力物力,帮助广大职工解决劳动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和安全卫生等方面的具体问题、实际困难。
(四)立足固本强基,着力在加强工会组织建设上下功夫。树立牢固的基础观,就是要求我们着力加强推动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体制机制建设,努力扩大工会覆盖面,增强工会凝聚力,不断增强参与社会管理的组织力量。一是要在领导体制上,要紧紧依靠党委的领导,发展和完善“党委领导、政府支持、工会运作、职工参与、各方配合”的工会工作大格局。二是要在活动方式上,更加贴近基层、贴近职工、贴近实际开展各类活动。影响和调节广大职工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增强工会组织在企业和职工中的影响力和吸引力。三是在组织体制上,切实做到工作重心下移,高度重视镇(街道)、村(社区)和行业工会建设。尤其是对镇(街道)工会和村(社区)工会联合会的建立,依法推动普遍建立工会组织,进一步增强工会的凝聚力,为工会参与社会管理搭好平台。
(五)注重机关建设,着力在提高干部素质上下功夫。新的形势下,工会参与社会管理的程度,工会干部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因此,必须要主动适应社会变革、任务变化、转变思路、勇于创新,积极投身参与社会管理,不断推进社会建设发展,努力开创工会工作的新局面。一要心中有大局,努力增强政治意识。工会是我国最大的政治性社团组织,联系着职工群众,是党的重要的阶级基础、群众基础和执政基础。因此工会干部要切实增强政治意识,积极主动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和要求,思考问题,研究工作,制定措施,发挥工会在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中应有的作用。二要心中有工作,努力增强敬业意识。工会干部只有为职工服务的愿望和要求是不行的,必须有素质、有能力、有水平,才能把为职工服务的美好愿望变成实实在在为职工服务的具体行动。工会干部要努力掌握工会工作业务知识,不断提高为职工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做工会工作的行家里手。三要心中有职工,努力增强群众观念。群众组织最大的也是致命的危险是脱离所联系的职工,不为所联系的职工所认可、所追随、所拥护。工会干部要克服机关化、行政化倾向,到一线去,到职工中去,了解职工心声和要求,做到心中始终装着职工、一切工作为了职工,扎扎实实地维护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只有这样,干部素质提升了,参与社会管理的能力提高了,工会才能才有为有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