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科学院5篇

时间:2019-05-15 00:14: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农业科学院》,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农业科学院》。

第一篇:中国农业科学院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计划招收全日制硕士研究生650名左右(含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公布的招生人数仅供参考,各研究所实际招生人数将根据国家下达招生规模及生源情况略有调整。欢迎广大考生踊跃报考!

一、报考条件

(一)推荐免试

我院接收全国“985”或“211”工程建设大学、成绩优秀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到相关研究所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具体办法参见《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关于接收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推荐免试为硕士研究生的指导意见》及《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0年招收推荐免试生公告》。

(二)全国统考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2、考生的学历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①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

②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③已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的人员;

④获得国家承认的大专毕业学历两年或两年以上(从大专毕业到录取为硕士生当年的9月1日),以及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和成人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不含自考生和网络教育学生),须以同等学力身份报考,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一,修完大学本科全部必修

课程;二,在所报考专业领域的学术期刊上以第一作者发表过1篇以上(含)文章;三,报考专业与所学专业相同或相近。

⑤自考生和网络教育考生,须在报名现场确认截止日期(即2009年11月14日)前取得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证书方可报考。

3、以同等学力资格报考的考生通过初试后,复试时须加试两门本科专业基础课,具体科目由报考研究所规定;

4、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报考类别为委托培养的考生年龄可适当放宽。

5、身体健康状况符合《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的体检要求。

二、报名

考生报名前要仔细核对本人是否符合报考条件,报考资格审查将在复试阶段进行,凡不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将不予录取,相关后果由考生本人自负。

1、报名采取网上提交报考信息和现场确认相结合的方式。网上提交报考信息的时间在2009年10月,届时请考生自行登陆“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报名(公网:http://yz.chsi.com.cn,教育网:http://yz.chsi.cn)。现场确认时间为2009年11月10日-14日。具体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时间以教育部公布时间为准。

2、报考点选择中国农业科学院的考生,请在规定时间到我院现场照相、确认报考信息;选择其他外省市考点的考生,请按当地招生部门要求,到指定的报名点现场照相、确认报考信息。

3、考生网上提交报考信息时,请正确详尽填写本人通信地址,以便我院准确发放准考证和录取通知书等。凡因通信地址填写不详或填写错误导致准考证、录取通知书等材料无法寄达的,后果由考生本人自负。

4、从2010年起,我院实行按研究所、二级学科及研究方向报名考试,考生通过复试后与导师双向选择的招生录取办法。请考生仔细阅读我院2010年招生专业目录。招生导师信息查询方法:进入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网站→招生就业→招生信息→导师信息。

三、初试

1、初试时间:2010年1月中下旬(具体日期以教育部统一规定时间为准)。

2、招生研究所、专业、研究方向、考试科目等信息详见招生专业目录。考试科目中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

一、202-俄语、203-日语、204-英语

二、301-数学

一、302-数学

二、303-数学

三、314-数学(农)、315-化学(农)、414-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415-动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由全国统一命题;其他科目由我院组织命题(科目代码为8xx)。

四、复试

我院研究生复试工作由各研究所在研究生院的统一安排下分别组织进行。

1、复试分数线:进入我院各研究所复试的考生,初试成绩必须达到国家一类地区复试分数线要求,各研究所可根据上线生源情况制定不低于国家分数线的本所复试线。

2、复试时间:一般在4月中旬,具体时间由各研究所规定。

3、复试内容:一般包括外国语口语和听力测试、专业笔试和综合面试,具体复试科目由各研究所自定。重点考察学生的专业基础、综合分析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动手能力等。

4、复试比例及权重:实行差额复试,复试人数一般为招生人数的120%左右。各研究所根据本所生源情况和专业特点,差额比例可

适当扩大。复试成绩不及格者不予录取。考生总成绩由初试成绩和复试成绩组成,复试成绩占总成绩的权重一般为40%。

5、考生在复试时须提交以下材料:①准考证;②有效身份证件原件及2份复印件;③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应届生带学生证)原件及1份复印件;④大学期间成绩单原件或档案中成绩单复印件(应届生加盖学校教务部门公章,往届生加盖人事档案单位公章);⑤大学英语四级、六级证书原件及复印件;⑥考生自述(网上自行下载表格,包括政治表现、外语水平、业务和科研能力等)。

上述材料必须真实有效,如发现弄虚作假随即取消复试录取资格。

五、录取

经过初试、复试、体检等环节,各研究所在综合考察考生思想政治表现、业务素质及身心状况的基础上,以考生的总成绩名次决定拟录取名单,考生通过双向选择的方式确定导师。

拟录取为定向及委托培养的硕士研究生,须在录取前签订定向和委托培养协议书;拟录取的往届考生须在考生人事档案到达后发放录取通知书。

录取考生入学报到时需携带本人录取通知书及本科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原件等材料。

六、调剂政策

我院调剂原则:先院内、后院外。根据各研究所和各专业的实际需求,对一志愿报考我院且成绩达到国家复试分数线的考生优先在院内各研究所之间调剂。

七、学习年限

我院硕士研究生学制一般为3年,其中在研究生院进行集中课程学习时间一般为1年,符合规定的硕士生可以申请提前毕业。

八、硕博连读

学习成绩优秀、科研能力突出的硕士生可在二年级时申请硕博连读,通过我院组织的评审考核后,可在第三年直接进入博士阶段学习。

九、关于培养机制改革

为提高我院研究生培养质量,调动研究生学习和科研积极性,提升研究生科技创新能力,我院自2009年起实行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

1、关于培养费:硕士生承担培养费的比例不超过1/3(即三年培养费总和在5300元左右),剩余部分由招生研究所和导师承担。有条件的研究所可全部免除硕士生培养费。

2、关于资助体系:硕士生在一年级课程学习阶段助学金标准由400元/月提高到450元/月,二、三年级回所后的助研津贴标准由不低于400元/月提高到不低于600元/月,硕士生回所后的待遇合计可达850元/月以上。

3、关于奖学金:研究生在学期间可申请各项奖学金,如“大连三仪奖学金”、“先正达奖学金”、课程成绩优秀奖、中期考核优秀奖、优秀毕业生奖等。

十、招生咨询、联系方式

1、我院招生单位代码:82101。

2、我院研究生招生的最新信息,如招生专业目录、参考书目、报名公告、复试方案、拟录取名单等均可在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主页上查询,网址:http://,http://。

3、招生办公室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招生办公室,邮编:100081;咨询电话:010-62162692,82106766,传真:010-82106609;邮箱:yzb@mail.caas.net.cn。

4、有关导师情况、复试科目、复试时间、复试成绩等信息请考生咨询报考研究所。

十一、其他说明

1、招生专业目录公布的各研究所招生人数均不包含推免生。

2、报考点选择中国农业科学院的考生请于规定时间到招生办公室自取准考证,外地考点考生的准考证由我院统一按考生在网上报名时填写的通信地址寄发。

3、初试成绩由考生自行登录我院网站查询并打印,我院不另寄发书面成绩通知书。

4、我院不举办任何形式的考前辅导班,不出售参考书或办理邮购业务。

5、2010年我院将继续招收“少数民族骨干人才计划”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将另行公布。

6、2010年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及考试科目大纲将另行制定,请考生注意查阅。

第二篇: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招生简章

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11年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大纲

科目代码:341 考试科目:农业知识综合三

一、考查目标

《农业知识综合三》侧重于农业工程综合知识的考查。考试内容涵盖食品加工与安全领域的主干课程,包括食品卫生学、食品安全管理与法规、食品分析与检验技术等学科。要求考生比较系统地理解和掌握本领域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基本原理和方法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报考食品加工与安全领域的考生。

三、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1、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

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

食品卫生学、食品安全管理与法规、食品分析与检验技术等科目内容各占50分。

四、考试大纲

(一)食品卫生学 1.食品的生物污染 1.1 食品的细菌污染

食品细菌污染的途径 食品细菌污染的种类 食品细菌污染的危害 食品细菌污染的检验和标准 食品细菌污染的预防 1.2 食品的真菌污染

食品真菌及其毒素污染的特点 食品的黄曲霉毒素污染:黄曲霉毒素污染的状况和危害、黄曲霉毒素的性质及控制措施

食品的其他真菌毒素污染:赭曲霉素、杂色曲霉毒素、伏马菌素、T2毒素、单端孢霉烯族类化合物、展青霉素、桔青霉素易污染的食品和控制措施 1.3 食品的腐败变质

食品腐败变质的概念、发生的条件、影响因素、卫生学意义及控制措施 1.4 食品的病毒污染

食品中甲肝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口蹄疫病毒、疯牛病病毒污染的途径与控制措施

1.5 食品的寄生虫污染

寄生虫的概念、危害方式以及绦虫(含幼虫)、蛔虫的感染途径、危害、预防措施

2.食品的化学污染 2.1 食品农药残留

食品中农药残留的来源、影响因素和预防控制措施 2.2 食品的重金属污染

生物放大的概念和意义、食品中铅、砷、汞、镉污染的途径、危害及预防控制措施

2.3 食品的多环芳烃污染

多环芳烃的污染来源、危害及预防措施 2.4 食品中N-亚硝基化合物的污染

食品中N-亚硝基化合物的来源、危害及预防控制措施 2.5 食品中二噁英的污染

食品中二噁英的来源、危害及预防措施 2.6 食品添加剂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原则、存在的问题及控制 2.7 食品包装材料的污染

食品包装材料的污染、影响因素、预防控制措施 3.食品安全性评价 3.1 基本概念

毒性、剂量、剂量-反应关系、半数致死量、阈剂量、最大无作用剂量、ADI等食品安全性评价的基本概念

3.2 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及判断标准 4.食物中毒

4.1 食物中毒的概念、流行病学特点、类型 4.2 细菌性食物中毒 沙门氏菌、副溶血弧菌、变形杆菌、蜡样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肉毒梭状芽孢杆菌食物中毒的原因食品、发生季节、预防措施 4.3 真菌性食物中毒

真菌性食物中毒的特点,毒蕈、霉变甘蔗、霉变甘薯、赤霉病麦等真菌毒素中毒发生的季节、原因和预防措施 4.4 天然植物食物中毒

四季豆、发芽马铃薯、毒蕈、鲜黄花菜、豆浆中毒的中毒物质、危害及其预防措施

4.5 天然动物食物中毒

河豚鱼、有毒贝类、热带鱼、鱼胆、动物甲状腺中毒的中毒物质、危害及其预防措施

(二)食品安全管理与法规 1.绪论

1.1 食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概念

1.2 食源性疾病、污染物和食品安全危害分类

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物;食品安全危害:生物危害、化学危害和物理危害。1.3 食品安全质量控制体系的研究对象、内容和手段 1.4 食品供应链概念

2.建立实施HACCP体系的意义 2.1 HACCP体系概念及其来历 2.2 建立实施HACCP体系的原因 2.3 建立实施HACCP体系的组织 2.4 ISO22000:2005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3.HACCP体系原理

3.1 HACCP体系的七项基本原理 3.2 HACCP体系所涉及的术语和定义

HACCP研究;HACCP计划;HACCP体系;HACCP工作小组;直线型、模块型和通用型HACCP方案;HACCP加工流程图;显著危害和非显著危害;CCP判断树;关键控制点的关键限值与操作限值;纠偏。3.3 建立HACCP体系的步骤

4.建立HACCP体系的条件与前提方案 4.1 一般管理规范

4.2 ISO 9000质量管理体系

质量管理体系中质量控制点和食品安全关键控制点的区别 4.3 HACCP体系的前提方案——GMP GMP的主要内容和强调的环节 4.4 HACCP体系的前提方案——SSOP 4.5 HACCP体系与GMP和SSOP的关系 4.6 食品配方与食品安全

酸度、防腐剂、水分活度、配料等与食品安全 4.7 食品加工技术环节与食品安全

热加工、发酵、辐照等加工技术环节与食品安全 4.8 对食品安全危害的控制措施 5.HACCP原理应用实例

5.1 畜禽屠宰行业可能发生的食品安全危害与控制 5.2 净菜加工可能发生的食品安全危害与控制 5.3 肉类罐头加工可能发生的食品安全危害与控制 5.4 果蔬汁可能发生的食品安全危害与控制 5.5 糕点加工可能发生的食品安全危害与控制管理

(三)食品分析与检验技术

1.食品分析的概念、性质、任务和作用 1.1 食品分析的概念及性质

食品分析是研究和评定食品品质及其变化、开发食品分析方法的一门专业性很强的技术学科。1.2 食品分析的任务与作用

是对食品工业生产中的原料、辅料、成品、半成品、副产品等进行检测,以达到控制和管理生产、保障食品质量安全和开发新资源与新产品的目的。1.3 食品分析的内容

主要包括(1)食品营养成分分析;(2)食品添加剂分析;(3)食品中有害物质分析(4)食品的感官检验等。2.样品采集及预处理方法 2.1 样品的采集

样品采集是指从大量的分析对象中抽取有代表性的一部分样品作为分析材料的过程。2.2 样品的制备

是对上述采集的样品进一步粉碎、混匀、缩分,目的是保证样品完全均匀,取任何部分都具有代表性。2.3 样品的保存

样品如不能立即分析应妥善保存,其目的是防止样品发生受潮、挥发、风干、变质等现象。2.4 样品的预处理方法

样品预处理就是在样品正式分析测定前将被测组份提取出来或将干扰成分去除的过程。一般分为(1)溶剂提取法;(2)有机物破坏法;(3)蒸馏法;(4)皂化法;(5)层析法等。3 食品分析检验的一般方法

食品分析所采用的分析方法主要有 3.1 感官检验法

通过人的感觉器官(眼、鼻、口、皮肤)所具有的视觉、嗅觉、味觉和触觉,对食品的色、香、味、形等质量特征和卫生状况作出判定和客观评价的方法。3.2 物理检验法

通过对被测食品的某些物理性质如温度、密度、折射率、旋光度、非典等的测定,可间接求出食品中某种成分的含量,进而判断被检食品的纯度和品质。3.3 化学分析法

是以物质的化学反应为基础的分析方法,主要包括重量分析和容量分析法两大类。

3.3.1 重量分析

是将被测成分与样品中的其他成分分离,然后称定该成分的质量,计算出被测物质的含量。3.3.2 容量分析

也称滴定分析,它是将已知浓度的标准溶液由滴定管加到被检溶液中,直到所用试剂与被测物质的物质量相等为止。可借助指示剂的变色来观察终点。根据标准溶液的浓度和消耗体积,计算出被测物质的含量。3.3.3 化学分析中标准溶液的配制及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

标准溶液是化学分析中用来直接定量测定待测组分含量的溶液,正确配制标准溶液对提高容量分析的准确度有重大意义。标准溶液的配制方法一般有直接法和间接法两种。

溶液的浓度通常是指在一定量的溶液中所含溶质的量。常用的方法有:物质的量浓度(摩尔浓度)、溶质的质量分数(百分浓度)、溶质的体积分数、比例浓度等。

3.4 仪器分析法

借助特殊的仪器,通过测量试样溶液的光学性质或电化学性质,从而求出被测组分的含量。常用的方法有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光谱法、荧光分析法、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等。3.5 酶分析法

是利用酶的反应进行物质定性、定量的方法。要求掌握酶法分析的特点。4.食品中一般成分的检验 不同食品其成分与含量也各不相同。要求了解下列各种成分测定的主要方法,掌握操作原理与简单过程。4.1 水分的测定

水分测定常分为直接法和间接法两大类。直接法是利用水分本身的物理、化学性质来测定水分的方法,如干燥法、蒸馏法和卡尔.费舍尔法;间接法是利用食品的相对密度、折射率、电导、介电常数等物理性质测定水分的方法。本大纲仅要求掌握干燥法原理。4.2 灰分的测定

食品经灼烧后的残留物就叫灰分。灰分是食品中无机成分总量的标志。灰分测定包括总灰分、水溶性灰分、水不溶性灰分、酸不溶性灰分等。要求掌握总灰分的测定原理和方法。4.3 总酸度的测定

通过中和滴定,用标准碱液测定浅色食品中总酸度的含量。4.4 粗脂肪的测定

常用的方法为索氏提取法,适用于脂类含量较高、含结合态脂肪较少、能烘干磨细、不易吸潮结块的样品测定。4.5 碳水化合物的测定 4.5.1 还原糖的测定

糖类的测定是以还原糖的测定为基础的。掌握直接滴定法测定还原糖的原理和方法。

4.5.2 淀粉的测定

常用的淀粉测定方法有酸水解法和酶水解法。本大纲要求掌握酶水解法测定淀粉的原理和方法。4.6 蛋白质的测定

蛋白质的测定主要有紫外法、比色法、凯氏定氮法、仪器法等多种方法,凯氏定氮法是测定食品中粗蛋白的常用方法。4.7 维生素的测定

食品中维生素种类繁多,测定方法也各不相同。4.7.1 脂溶性维生素的测定

主要通过皂化和有机溶剂提取后,用比色法、紫外分光光度法或液相色谱法测定。要求掌握比色法测定维生素A的原理。4.7.2 水溶性维生素的测定

用荧光法、比色法、滴定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4.8 矿物元素的测定

食品中的矿物元素通过干灰化或湿灰化的方法,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后用比色法、滴定法或原子吸收法进行测定。5.分析结果的表示与数据处理 5.1 有效数字

就是可靠数字与可疑数字之和。有效数字的修约按“四舍六入五留双”的原则。在有效数字的计算中,应遵循四则运算的规则。5.2 误差、准确度与精密度

分析结果的准确度是指分析结果与真值的接近程度。准确度的高低用误差来衡量。精密度就是几次平行测定结果相互接近的程度。精密度的高低用偏差来衡量。食品分析中误差常用绝对误差、相对误差表示,而偏差常用绝对偏差及相对偏差表示。

6.各种食物成分结果的表述

检测结果的表示应采用法定计量单位并尽量与食品卫生标准一致。固体样品与液体样品的结果均有不同的表示方法。

第三篇:中国农业科学院201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中国农业科学院201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一、培养目标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旨在培养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遵纪守法,品德良好,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创新精神和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管理等工作能力的高层次学术型专门人才。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旨在培养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遵纪守法,品德良好,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掌握某一专业(或职业)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

作、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报考条件

(一)推荐免试

我院接收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到相关研究所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学术型或专业学位)。考生应取得毕业学校2014年硕士研究生推荐免试资格。具体要求参见2014年推

免生招收公告。

(二)全国统考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3.考生的学历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①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

②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③已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的人员(只准报考委托培养或自筹经费硕士生)。

④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2年或2年以上(从高职高专毕业到2013年9月1日),以及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和成人高校(含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同时还须满足以下三个条件:一,修完大学本科全部必修课程;二,在所报考专业领域的学术期刊上以第一作者发表过

1篇(含)以上文章;三,报考专业与所学专业相同或相近。

⑤自考生和网络教育考生,须在报名现场确认截止日期(2013年11月14日)前取得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证书方可报考。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

同意。

4.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规定的体检要求。

三、报名

考生报名前要仔细核对本人是否符合报考条件,报考资格审查将在复试阶段进行,凡

不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将不予录取,相关后果由考生本人自负。

1.报名采取网上提交报考信息和现场确认相结合的方式。

2.网上提交报考信息时间为2013年10月10日至10月31日(每天9:00-22:00),逾期不再补报,也不得再修改报名信息。预报名时间为2013年9月25日至9月28日(每天9:00-22:00)。届时请考生自行登陆“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公网网址:http://yz.chsi.com.cn,教育网址:http://yz.chsi.cn)报名。

3.考生网上提交报名信息时,请正确详尽填写本人通信地址并确保其在2014年6月30前有效,以便我院准确发放录取通知书等材料。凡因通信地址填写不详或填写错误导致

录取通知书等材料无法寄达的,后果由考生本人自负。

4.现场确认时间为2013年11月10日至11月14日,逾期不再补办。

5.报名点选择中国农业科学院(报名点代码:1176)的考生,请在规定时间到我院现场照相、确认报考信息;选择其他外省市报名点的考生,请按当地招生部门要求,到指

定的报名点现场照相、确认报考信息。

6.我院实行按研究所、二级学科及研究方向报名考试,考生通过复试后与导师双向选择的招生录取办法。报名前请考生仔细阅读我院2014年招生专业目录。各研究所、各专业招生导师信息查询方法:进入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网站→招生就业→招生信息→导

师信息。

四、初试

1.2013年12月25日-2014年1月6日,考生凭网报用户名和密码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下载打印《准考证》。考生凭下载打印的《准考证》及第二代居民身份

证参加初试。

2.初试时间:2014年1月4日-5日。考试时间以北京时间为准,上午8:30~11:30,下午14:00~17:00。不在该规定日期举行的研究生入学考试,国家一律不予承

认。

3.考试地点:报名点选择中国农业科学院(报名点代码:1176)的考生,到中国农业科学院参加考试;报名点选择当地省、市招生办公室指定报名点的考生,在当地报名点

进行考试。

4.招生研究所、专业、研究方向、考试科目等信息详见《中国农业科学院201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考试科目中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

一、202-俄语、203-日语、204-英语

二、301-数学

一、302-数学

二、303-数学三等为全国统一命题;其他科目均由我院自行组织命题。2014年起,原农学门类联考科目314-数学(农)、315-化学(农)、414-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415-动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将改为由我院自主命

题,请考生注意。

五、复试

我院研究生复试工作由各研究所在研究生院的统一安排下分别组织进行。复试时间、地点、科目、方式均由各研究所自行规定,并在复试前通过网站向考生公布。

1.复试分数线:进入我院各研究所复试的考生,初试成绩必须达到国家一类地区复试分数线要求,各研究所可根据上线生源情况制定不低于国家分数线的本研究所复试线。

2.复试时间:一般在2014年4月,具体时间由各研究所规定。

3.复试内容:一般包括外国语口语和听力测试、专业笔试和综合面试,具体复试科目由各研究所自定。重点考察学生的专业基础、综合分析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动手能力等。以同等学力资格报考的考生复试时还须加试两门本科专业基础课,具体科目由

报考研究所规定。

4.复试比例及权重:实行差额复试,复试人数一般为招生人数的120%左右。各研究所根据本所生源情况和专业特点,差额比例可适当扩大。复试成绩不及格者不予录取。考生总成绩由初试成绩和复试成绩组成,复试成绩占总成绩的权重一般为40%。

5.我院各研究所将在复试时将对考生有效身份证件、学历证书、学生证等报名材料

原件及考生资格进行审查,对不符合教育部规定者,不予复试。

六、调剂政策

我院调剂原则:先院内、后院外。根据各研究所和各专业的实际需求,对一志愿报考我院且成绩达到国家复试分数线的考生优先在院内各研究所之间调剂。

报考学术型和报考专业学位研究生之间的调剂政策,待初试结束后,根据教育部规定

并视第一志愿生源上线情况而定。

七、体检

体检工作在复试阶段由各研究所分别组织进行。体检标准将参照《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教学〔2003〕3号)和《教育部办公厅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学生入学身体检查取消乙肝项目检测有关问题的通知》(教学厅〔2010〕2号)

等有关规定执行。

八、录取

经过初试、复试、体检等环节,各研究所在综合考察考生思想政治表现、业务素质及身心状况的基础上,以考生的总成绩排名决定拟录取名单,考生通过双向选择的方式确定

本人导师。

拟录取为定向及委托培养的硕士研究生,须在录取前签订定向和委托培养协议书;拟录

取的往届考生须在考生人事档案到达后发放录取通知书。

录取考生入学报到时需携带本人录取通知书及本科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原件等材料。

九、学习年限

我院学术型和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制一般均为3年,其中在研究生院(北京)进行集中课程学习时间一般为1年,符合规定的硕士生可以申请提前毕业。

十、硕博连读

学习成绩优秀、科研能力突出的学术型硕士生可在二年级时申请硕博连读,通过我院

组织的评审考核后,可在第三年直接进入博士阶段学习。

十一、学费及待遇

按照国家规定,从2014年秋季入学起,我院对新入学研究生将统一收取学费,具体办法另行制定,同时我院将进一步完善研究生奖助政策体系,加大对优秀在学研究生的奖

助力度。

十二、就业

定向或委托培养硕士生毕业后回定向地区或委托单位。

非定向硕士生毕业时采取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方式,落实就业去向。

十三、咨询方式及其他

1.我院实行院所两级管理,考生在报名、考试过程中的相关问题可与我院招生办公室联系咨询;考生在复试、录取过程中的相关问题可直接与报考研究所联系咨询。

2.我院研究生招生的最新信息,如招生专业目录、报名公告、复试方案、拟录取名单等均可在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主页上查询,网址:http://www.xiexiebang.com。

4.2014年我院将继续招收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计划考生,相关政策请参考《中国农业科学院2014年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5.我院不举办任何形式的考前辅导班,不出售历年真题及参考书目或办理邮购业

务。双休日及节假日休息,工作时间接待咨询。

6.本简章中如有内容与教育部最新政策相冲突,按教育部最新政策执行。

第四篇:基因工程原理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

中国农业科学院究生院

《基因工程原理》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原核基因(Prokaryotic

gene):由原核生物(如大肠杆菌)基因组编码的基因,以及高等生物细胞器线粒体基因组和叶绿体基因组等编码的基因,统称原核基因。

2.真核基因(Eukaryotic

gene):真核生物基因组DNA编码的基因,以及感染

真核细胞的DNA病毒和反转录病毒基因组编码的基因,统称真核基因。

3..前导序列(Leader

sequence):又叫前导序列区或5'-非翻译区(5'-UTR),系指位于mRNA5'-起始密码子之前的一段长数百个核苷酸的不翻译的RNA区段。

4.尾随序列(Tai1er

sequence):又称尾随序列区或3'-非翻译区(3'-UTR),系指位于mRNA3'-终止密码子之后一段100多核苷酸的不翻译的RNA区段。

复制子(Replicon):

指有一个复制起始区(oriC)和起始基因的DNA复制单元。例如细菌染色体、病毒基因组、质粒基因组等,凡其DNA能够进行复制的遗传单元,均称复制子。真核细胞基因组的复制子是指含有一个复制起始位点的DNA(RNA)的复制子特称复制单元。

6.增强子

(Enhancer):又叫增强子序列或增强子元件,是真核基因中发现的一

种特异序列,能够在距离目标基因50kb以上的位置,从上游或下游的不同位置及方向增强该基因的转录活性。

7.沉默子(Silencer)在真核基因启动子中除了增强子之外,沉默子同样也是一种可远距离调控相关基因转录活性的顺式元件。与增强子一样,沉默子也能够从启动子的上游、下游甚至是基因内部三种不同的位置以及正向或反向,影响相关基因启动子的转录起始效率。同时沉默子往往是以组织特异性或时间特异的作用方式,控制基因的表达作用。但与增强子的功能效应相反,沉默子只能抑制而不能激活相关基因的转录起始活性。

8.绝缘子(Insulator)亦即是增强子活性的物理边界元件(physical

boundary

element),它是一段能够抑制或隔离增强子功能效应的顺式转录调节序列。绝缘子的这种功能作用的发挥,取决于它所在的位置。如果它是位于增强子和启动子之间,便能够阻断增强子的功能效应;但当它是位于增强子-启动子区段的外侧,便不能够阻断增强子的功能作用。因此也有的作者将绝缘子称为隔离邻近增强子对启动子激活作用的中间隔栅(neutral

barrier)。绝缘子的作用是与特异结合蛋白IBP的结合发挥作用。它的意义:能阻断增强子超远距离的激活作用影响生物的发育顺序;真核绝缘子能保护顺序表达以防无义基因的表达。

9.调节子(Regulon):指在大肠杆菌基因组中,其表达活性受同一种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协同调节的,一组不连续相邻排列的结构基因。调节子与操纵子不同之处在于,后者的结构基因是彼此相邻排列的,而调节子的结构基因则是分散于染色体的不同部位,甚至是位于不同染色体上

10.基因差异表达(Differential

expression

of

gene):

真核生物在每一特定的发育阶段,或是某一特定类型的细胞中,一般只有15%的基因进行表达。这种在生物个体发育的不同阶段,或是在不同组织和细胞中,发生不同基因按时间、空间进行有序表达的方式,叫基因的差异表达。

11.基因内互补(Intragenic

complementaion):

系指编码同样的多肽序列,但又各具一个不同

突变的两个基因联合产生出一种有功能活性的蛋白质多肽的生化过程。

12.基因图(Gene

map):描述染色体或DNA分子上不同基因的排列顺序及其间隔距离的线性图。它包括遗传图和物理图两种。

遗传图(genetic

map):是根据遗传重组实验绘制的,用来表示同一染色体上不同基因(或特定DNA序列区)之间的排列顺序及其相对距离的线性图。其图距用厘摩(cM)表示。

物理图(Physical

map):以精确的物理长度为单位,一般以核苷酸数表示不同基因在染色体或DNA分子上的排列顺序及其间隔距离的实际长度的线性图。

13.基因簇(Gene

cluster)与基因家族(Gene

family):系指原核生物基因组中,由不同或相关的一组相合基因组成的一种特殊的排列组合方式。同一基因簇的各个基因在遗传上往往是紧密连锁,它们可以是属于同一操纵子的不同结构基因,也可以是不同操纵子的不同结构基因;它们可以是同一基因家族的不同成员,也可以是不同基因家族的不同成员。

基因家族(Gene

family:由同一生物中同一始祖基因经过重复突变进化而来,具相似的结构、相似的产物和相似的功能。它们的特征:(1)多重姓;(2)紧密连锁(3)表型及功能方面的相关性;(4)核苷酸序列的一致性。

14.基因克隆(Gene

cloning):基因克隆又叫DNA克隆,它是指将外源基因插入到克隆载体上形成重组DNA分子群体,并转化到大肠杆菌寄主细胞中进行复制繁殖,以便从大分子DNA或DNA片段中分离纯化目的基因或特定的DNA片段的实验操作,叫做基因克隆或DNA克隆。

15.融合基因(Fusion

gene):亦称重组基因、杂种基因或嵌合基因。通常是指通过自发突变形成或利用DNA重组技术构建的。是一类具有来自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基因的核苷酸序列的新型基因。融合基因可以形成融合蛋白,但融合基因不一定都形成融合蛋白。

16.基因剂量

(Gene

dosage):指的是一个细胞所拥有的同一种基因的拷贝数。

基因剂量实验是建立在局部二倍体菌株的基础上,专门来检测基因拷数的增加,对其编码产物合成速率之影响的分子遗传学的研究技术。

17.裂口(Gap):双链DNA分子上的某一条链丢失一个或连续数个核苷酸造成的单链断裂。

缺口(Nick):双链DNA分子的某一条链的相邻核苷酸之间丢失一个磷酸二酯键造成的单链断裂。

18.切丁酶(Dicer):亦有人译为RNAi核酸酶。是一种RNaseⅢ样(RNaseⅢ

like)的核酸内切酶。能把双链RNA(dsRNA)分子切割成21~23bp的小分子干扰RNA

。这是一种需要ATP的过程。

19.异裂酶(Neoschizomer):

指一组来源不同,但具有相同的识别序列和不同的切割位点的一组核酸内切限制酶称异裂酶

20.同尾酶(Isocaudarner):一组来源不同,识别序列各异,但能够切割形成相同黏性末端的核酸内切酶。

21.同裂酶

(Isoschizomer)

是一类来源不同,而识别序列相同,切割能产生相同的黏性末端的核酸内切酶。

22.拓朴异构酶(T0poisomerase):在原核和真核细胞中发现的,具有催化单链DNA或双链DNA产生瞬时断裂的功能。具有切割与连接的双重功能,导致双链构型的改变。在抗癌研究中,发展抑制拓扑异构酶的活性的抗癌药物好的开发研制具有重要意义。

23.质粒DNA迁移作用(Plasmid

mobilization):指由共存的接合型质粒引发的非接合型质粒的转移过程。由于结合型质粒的mob基因产生的迁移蛋白可作用于与其共存的非迁移型质粒的nic位点所产生的迁移作用,称质粒DNA迁移作用。

24.柯斯载体(Cosmid):是一类人工构建的,含有λ噬菌体DNA的cos序列和质粒复制子的特殊类型的质粒载体。它既具有λ噬菌体的特性,也具有质粒载体的特性。并且具有高容量的克隆能力,其DNA可以体外被包装到噬菌体的外壳内。

25.噬菌体展示载体(Phage

display

vector):根据单链噬菌体表面表达的蛋白质或多肽的噬菌体表面展示技术,当把外源基因插入在该载体的基因Ⅲ或基因Ⅷ的编码序列中,正确表达出融合蛋白的这类特殊用途的噬菌体载体。

26.穿梭质粒载体(S

huttle

plasmid

vector):

简称穿梭载体,或叫双功能载体。是一类人工构建具有两种不同的复制起点和选择记号,因而可在两种不同寄主细胞(如大肠杆菌和酿酒酵母)中进行复制与存留的质粒载体。

27.M13克隆体系的优点:

a.可方便地产生外源单链DNA;

b.重组子可用组织化学方法检测;

c.lacZ基因上具多克隆位点,便于外源DNA插入;

d.可定向克隆外源基因;

28.质粒载体的结构特点:

a.具复制起点(ori);

b.具抗生素抗性基因(选择用);

c.具若干核酸内切酶的单切点;

d.较小的分子量和较高的拷贝数。

启动子封堵(Promoter

occlusion):由一个上游启动子驱动的转录作用,当其通读过下游启动子时,便会使该启动子的功能受到抑制的现象,叫做启动子封堵。

30.Ⅱ型核酸内切酶的特点:a.不具有多亚基结构(单一切割功能);b.能识别双链DNA分子中靶子序列c.切割形成不同长度的限制片段;

d由于不对称切割,能形成粘性末端;

e

酶切反应不需能量ATP。

31.表观遗传信息层(Epigenetic

layer

of

information):它是贮藏在围绕DNA分子周围并与DNA分子结合的蛋白质及化学物质中。表观遗传信息如同RNA基因一样令人困惑,甚至比RNA基因更为重要。

32.分子伴侣(Molecular

chaperone):

专指一类多功能蛋白质,它能促使某些蛋白质按正确方式组装或折叠,而它本身却不是最终形成功能蛋白质的组成部分,此类蛋白质特称为分子伴侣。

33.RNA干扰(RNAi):近年来研究发现,当一些小分子量的外源双链RNA进入寄主细胞后,便可促进与其同源的内源mRNA发生特异性的降解作用,从而高效而特异地阻断体内相应基因的活性,在细胞内发挥基因的剔除作用。这种现象叫RNA干扰。

34.生命体遗传信息的三个层次是:

第一层次是由编码蛋白质的基因组成,如人类基因组的基因编码序列占总DNA序列的不到2%;

第二层次:仅由编码RNA而不编码蛋白质的基因组DNA组成。这一部分DNA叫做非编码的DNA,它的转录产物称为非编码的RNA(不包括tRNA、rRNA和snoRNA),其相应的基因称为RNA基因。这类基因隐藏在巨大的非编码的染色体DNA序列当中。因此过去亦被称为隐藏基因(cryptic

gene);

第三层次:表观遗传信息层(epigenetic

layer

of

information)。

它贮藏于围绕在DNA分子周围并与DNA结合的蛋白质及其他化学物质中。表观遗传信息如同RNA基因一样令人兴奋,甚至比RNA基因更为重要。

35.全局调节(Global

regulation

system)

原核生物如细菌细胞为了适应环境条件的大范围的重要变化,单靠一个操纵子作局部的调节显然是不够的,它还需一种能够同时调节许多相关操纵子的,特殊调节体系。这种调节体系称全局调节体系。它是由许多单一的调控途经,交织组成的一种复杂的调控网络,来应付外界环境的压力的同时,能适时快速作出反应。

共线性

(Collinearity):所谓共线性包括如下4种不同的情况:

其一是指位于同一条染色体DNA分子或是同一条DNA分子上,不同基因的位置排列关系。这种情况有时特称为同线性(Synteny)。

其二是指不同物种的相关染色体DNA分子之间,基因排列顺序的一致性。

其三是指位于DNA分子与其转录本RNA分子之间,核苷酸碱基排列顺序的一

致性。

其四是指位于DNA分子或mRNA分子上遗传密码子的排列顺序,与相应的蛋白质多肽链上氨基酸排列顺序之间的一致性。

37.基因工程诞生的理论基础和技术基础是什么?

(1)

理论基础:

(a)

上世纪40年代明确了遗传物质携带者是DNA,而不是蛋白质;明确了基因的载体。

(b)上世纪50年代相继揭示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和半保留复制机理,从而解决了基因的复制。

(c)

上世纪50

世纪末和60年代初相继提出了中心法则和操纵子学说并成地破译了遗传密码子,从而解决了遗传信息的流向和基因表达问题。

(2)

技术基础:

(a)

DNA分子的体外切割与连接技术;

(b)

DNA测序技术;

(c)

基因克隆的载体的发展与应用;

(d)大肠杆菌的转化技术;

(e)琼酯糖凝胶电泳技术;

(f)

核酸杂交技术。

38.RNA编辑(RNA

editing):

在有些基因的转录后加工过程中,会有大量的尿嘧啶核苷酸(Us)加入到前体mRNA(pre-mRNA)的核苷酸序列中去,或是从pre-mRNA的核苷酸序列中删除下来,甚至还会发生核苷酸碱基的取代反应。这种在RNA转录本成熟、修饰过程中发生的核苷酸的加入、删除或取代的现象,叫做RNA编辑(RNA

editing)。

如此碱基饰变的结果,使得RNA转录本的核苷酸序列与其对应的DNA链的核苷酸编码序列并不完全匹配。由此饰变的mRNA所转译的蛋白质多肽链的氨基酸序列结构,便与按照其基因的核苷酸序列推导出来的有所差别。

39(1)微小RNA(microRNA,miRNA):

是在真核细胞中发现的一类调节型的、非编码蛋白质的、小分子量的单链RNA。miRNA是由内源基因组编码转录成的Pri-miRNA被果蝇酶切割生成70-80nt的pre-miRNA,经自我折叠成双链的发夹结构,进入细胞质后被切丁酶进一步切割并除去单链环,形成21~25bp双链体(miRNA:miRNA*)分子,双链体解离出单链的存留链miRNA同目标mRNA结合阻止翻译,另一条消失链miRNA*被降解。

39(2)miRNA与siRNA的比较

相似点:

(1)

分子结构十分相似。长度均为21~25的小分子量RNA、5,-端都具有P基团、3,-端都具有0H-基团;

(2)

都通过与RISC结合的方式发挥功能作用;

(3)

终极作用都是抑制mRNA的翻译活性,而导致基因沉默。

不同点:

(1)

生物合成途径不同;

siRNA主要是由外源导入的双链(dsRNA)经切割产生的、少数的是由内源dsRNA切割产生。

miRNA则不然,它是由内源基因组编码转录成Pri-miRNA,被果蝇酶切割生成70-80nt的pre-miRNA,由于pre-miRNA存在回文结构自我折叠成双链的发夹结构→由输出蛋白的作用进入细胞质后被切丁酶进一步切割加工成21~25bp小片段并除去单链环形成双链miRNA,双链体(miRNA:miRNA*)分子,解离出单链的存留链miRNA同目标mRNA结合阻止翻译,另一条消失链miRNA*被降解。

(2)抑制翻译的方式不同;

siRNA是通过与目标mRNA编码区中的靶序列的结合引导RISC复合物中的切段酶,从靶序列的中间部位切割断裂mRNA分子,从而抑制翻译。

miRNA与此不同,它是通过与目标基因mRNA的3,-UTR序列中的结合位点的序列互补作用,促使mRNA失去翻译活性。因此在miRNA作用过程中,虽然目标蛋白质的数量减少了,但其mRNA的丰度却没有明显的变化。

(3)碱基互补水平不同;

siRNA与靶序列之间核苷酸碱基的互补水平达百分之百的完全匹配。

但miRNA则依材料来源的差异而有两种不同的情况。植物mRNA与靶序列核苷酸碱基也是百分之百完全匹配的、而动物的miRNA与其结合位点的核苷酸碱基则不是完全互补的,两者之间存在着若干非配对的碱基。

40.微量碱法分离纯化质粒DNA的原理有如下几点:

(1)根据质粒DNA与染色体线性

DNA在拓扑学上的差异。质粒DNA(cccDNA)是共价闭合双链超盘旋构型的小分子DNA,而细胞染色体DNA在细胞裂解分离过程中断裂成线性DNA(LDNA),虽然在化学本质上没有本质区别,但在高级结构拓扑学上存在差异。

(2)

差异碱变性,在pH

12.0-12.5高pH条件下,线性的DNA容易变性解链,而质粒DNA不易变性或很少变性。

(3)

酸复性,在pH4.8条件下,cccDNA很快复性,而线性的染色体DNA不可逆的变性并与蛋白质、RNA形成沉淀物,通过离心可以把LDNA与cccDNA分开。cccDNA在上清液中。

(4)

酒精沉淀cccDNA,以2.5倍的95%

酒精沉淀质粒DNA,(浓度为66%沉淀最好)。保存在TE(pH8.o)缓冲液中,放置在-20Co下保存备用。

41.图示λZAP载体的组成结构及优点:

T3-MCS-

T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s_|

pBluescriptSK噬菌粒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os

I

LacZ

T

结构组成:(1)含有具内删除特性的pBluescriptSK噬菌粒;

(2)在pBluescriptSK噬菌粒两端具有f1的起始子(I)和终止子(T);

(3)在pBluescriptSK噬菌粒内部具有两端带有T3和T7启动子的多克隆位点MCS;

(4)在pBluescript的内部带有缺陷的LacZ基因;

(5)在该载体的两端具有cos末端。

λZAP的特点:

(1)是一种具有内删除特性的插入型λ噬菌体载体,(2)可克隆10kb大小的外源DNA。

(3)当外源DNA插入取向和读码结构正确,就能表达出融合蛋白质,并可用抗体筛选。

(4)当外源DNA插入在多克隆位点,使β半乳糖苷酶失活故可用Xgal显色的组织化学筛选重组子(白色为重组子);

(5)克隆的外源DNA可在体内随pBluescript噬菌粒删除下来,省去了常规的亚克隆;

(6)利用T3或T7噬菌体的RNA聚合酶,可方便地制备外源插入的DNA的任何一条链的mRNA。

内删除源理:当含有外源DNA插入的重组λZAP载体,感染大肠杆菌F+菌株,再用辅助噬菌体M13(或f1)

超感染。于是,在细胞内由此辅助噬菌体基因Ⅱ提供的反式作用蛋白质,便会识别位于λZAp载体上的f1起始子和终止子,并最终导致含有外源DNA插入的pBluescript噬菌粒在体内从λZAP载体上删除下来。最终被辅助噬菌体M13的蛋白质包装成单链DNA噬菌体颗粒,并被挤出寄主细胞。

42.M13克隆体系中β-半乳糖苷酶Xgal的显色原理

M13克隆体系包括M13克隆载体和M13特殊的寄主菌株两部分组成。β-半乳糖苷(LacZ)当它为四聚体时具有活性,可把无色的X-gal切割成半乳糖和深蓝色靛蓝,因此Xgal可作为β-半乳糖苷酶活性的一种指示剂。由于LacZ基因分子量太大。依据基因内互补作用的原理。利用基因工程的方法,即将编码同样的蛋白质多肽链序列,但各自具突变的序列,当这种载体转入到特殊的寄主菌株中便组成具有功能活性的多肽的生化过程。根据这一原理,在M13克隆载体种上LacZ-HindⅡ片段具有β-半乳糖苷酶第2-92位氨基酸,大肠杆菌F,因子上带有缺失了第11-42位氨基酸的缺陷性LacZ(简称M15基因)。当M13载体感染了这种M13特殊的寄主菌株如JM101后,便会产生具有功能活性的β-半乳糖苷酶,于是在含有指示剂Xgal和诱导物IPTG的培养基中,就会出现蓝色的噬菌斑。但当外源基因插入到M13克隆载体时,无法形成四聚体的具活性的LacZ,就不能切割Xgal,故白色噬菌斑为重组子。

43.DNA标签法分离产物未知基因的原理及主要步骤

根据DNA插入突变作用原理,用已知的插入序列为探针,分离产物未知基因的方法。由于插入的DNA序列是己知的,人为地给目的基因加上标签,故称DNA标签法。

主要步骤:(1)

当一段特定的DNA标签序列插入到野生型的基因的内部或其附近位点时,便会诱发该基因发生突变,形成突变体;(2)

用已知的标签序列作DNA分子探针,从突变体的基因组DNA文库中筛选出突变的基因;(3)

再利用筛选到的突变基因除标签序列以外的序列作探针,再从野生型的基因组DNA文库中筛选出目的基因。

44.用于克隆真核基因的大肠杆菌表达体系的优点和条件

大肠杆菌表达体系的优点:

(1)

背景知识清楚,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的基础研究,特别是表达调控知识丰富;

(2)

具有完善安全的基因工程体系。包括安全的寄主菌株和载体系统;

(3)

早期转基因表达调控研究扎实,许多基因如胰岛素基因、生长素基因等,都能在大肠杆菌中高效的有效表达;

(4)

易工业化批量生产,培养方便、操作简单、成本低廉,特别对药用蛋白

发酵生产。

实现真核基因在大肠杆菌中有效表达的条件:

(1)真核基因的编码序列必须是连续的cDNA,因为原核细胞中不具备剪辑加工的酶;

(2)原核的启动子,最好是诱导型的强启动子;

(3)以融合蛋白质的形式表达,稳定性好。

45.酵母

双杂交体系的原理及其用途是什么?

酵母双杂交体系简称Y2H。这是在上一世纪90年代初,在转录因子结构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一种敏感的体内鉴定基因的方法。可用来有效地分离与己知靶蛋白相互作的另一种蛋白质编码基因,也是分离与某种特定启动子调控元件结合的特异性转录因子的有效手段。

如同许多真核生物的转录因子一样,酵母β-半乳糖苷酶的转录因子GAL4也含有两个结构上可分开的、功能上相互独立的结构域,即DNA结合域(DNA_BD)和转录激活域(AD)。应用DNA重组技术,可以把GAL4转录因子的这两个结构域分开。如果把它们放置在同一个酵母细胞中,所产生的GAL4

DNA-BD和AD多肽,彼此之间不会直接发生相互作用,所以不具有转录因子的功能活性,无法激活相关基因转录。但是应用DNA重组技术,将两个分开的GAL4的DNA-BD和AD,甚至分别来自两个不同的转录因子的DNA-BD和AD重组成一个转录因子(使之在空间上彼此靠近)则又可重新获得转录因子的功能活性,即可激活相关基因的转录。酵母双杂交体系就是根据这种原理建立的。

酵母双杂交体系包括两种大肠杆菌-酵母菌的穿梭载体;和一种特殊的己经缺失了内源GAL4转录因子的酵母寄主菌株。

第一种穿梭载体叫DNA-BD质粒载体:

它具有色氨酸合成酶基因、把己知的靶基因按正确的读码结构和取向插入在该载体的多克隆位点上,便可与GAL4

DNA-BD多肽形成第一种杂种蛋白(X)。

第二种穿梭载体叫AD质粒载体:

它具有亮氨酸合成酶基因(leu)、是用于构建cDNA表达文库的专用载体。克隆的cDNA片段按正确的读码结构和取向插入在该载体的多克隆位上(构成cDNA文库),cDNA编码的蛋白质便与GAL4的AD多肽融合成第二种杂种蛋白(Y)。

酵母寄主菌株:

将上述两种杂种质粒共转化到酵母双杂交体系专用的寄主菌株特点:(1)这种菌株己经丧失了内源GAL4转录因子的能力;(2)具有LacZ和his3的报告基因;(3)具有trp和leu的转化标记,即在缺少Trp和Leu的缺陷性培养基上无法生长的。

将共转化的酵母细胞涂布在缺少亮氨酸(Leu)和色氨酸(Trp)的SD培养基上,如果由笫一种质粒表达的靶蛋白同第二种质粒表达的cDNA文库编码的一种蛋白质发生了相互作用,这样DNA-BD与AD就会在空间上彼此靠近,而且它具有色氨酸和亮氨酸的编码基因,因此在缺陷性的选择培养上能生长,于是便构成了有功能活性的GAL4转录因子,从而启动下游报告基因LacZ的表达,在含X-gal和诱导物IPTG的条件下,β-半乳糖苷酶把X-gal切割,选择出蓝色阳性克隆。这有可能分离到含有与靶蛋白相互作用的另一种蛋白编码基因。

酵母双杂交体系可以用于产物未知基因的分离、也可用于新基因功能的鉴定。

46.表达载体的组成:

(1)

原核启动子,最好是诱导型的强启动子,使外源基因蛋白表达量占总蛋白的10-30%。

如果表达的是毒蛋白,启动子应呈现低限的基础转录水平;

(2)

多克隆位点(MCS),用于插入外源基因;

(3)

抗生素抗性基因,用作选择标记;

(4)

复制起点(ori),决定外源基因的拷贝数;

(5)

转录终止子,防止启动子通读作用,提高蛋白质的稳定性;

(6)

翻译起始序列和转译增强子;

(7)

翻译终止子,防止核糖体的跳跃(Skipping)。采用四联核苷酸UAAU

效果更好。

47.简述构建cDNA克隆的定义、主要步骤及其优越性?

(1)

定义:cDNA克隆:从mRNA出发,经反转录、与载体分子重组、转化寄主细胞增殖,将目的基因克隆化的过程称为cDNA克隆。从理论上讲该生物的每一种mRNA都应有一个克隆。故亦称cDNA文库

(2)

步骤:

第一步:提取处于特定发育阶段的真核生物体的特定器官或组织中的总RNA,根据mRNA

poly(A)尾特点过Oligo(dT)柱,分离纯化出mRNA;

第二步:利用适当引物(一般用Oligo(dT)和反转录酶,获得

cDNA/mRNA杂合分子。

第三步:,用碱处理降解,或用RNaseH酶切割cDNA/mRNA杂合分子中的mRNA链获得cDNA第一链,再由第一链cDNA合成第二链cDNA。

第四步:双链DNA与适当的载体重组,将重组体的群体导入大肠杆菌寄主细胞中增殖,从而构成cDNA文库。

(3)cDNA文库的优点:

(a)

以mRNA材料出发,对于RNA病毒特别适用;

(b)库容量小(相当DNA文库的15%)筛选工作量小;

(c)

假阳性比例小,因每一种mRNA就应有一个克隆。

(d)

具特殊用途:①

克隆的真核基因在原核中表达需cDNA;

核苷酸序列测定;

发育过程中时空表达基因的研究分析。

48.何为柯斯质粒载体,其结构、特点是什么?

定义:柯斯质粒载体是人工构建带有λ噬菌体的cos位点和E.coli质粒的复制子的新型质粒载体。它具有质粒载体的特点和λ噬菌体的特点。

结构:

(a)

具一个质粒的复制起点(ori);

(b)具若干来自质粒载体的选择记(1-2个);

(c)具相当数量的来自质粒的核酸内切酶的单切点;

(d)具有λ噬菌体的cos位点。

特点:(1)λ噬菌体的特点:a.导入寄主细胞后,可以重新环化起来;

b.经体外包装后转导效率大大提高;

c.无法进入溶菌周期,也不能形成噬菌体颗粒。

(2)具质粒载体特点:a.在寄主细胞内可像质粒DNA一样复制;

b.在氯霉素作用下扩增;

c.具有抗生素抗性记号。

(3)具有高容量的克隆能力:上限45kb,下限30kb;

(4)能与带有同源序列的质粒DNA重组。

49.分别叙述原核基因组和真核基因组的结构特点。

(1)原核基因组的结构特点:

(a)高效的遗传信息利用率;

既没有不必要的额外重复序列,也极少存在无功能的冗余序列;

基因组98%以上的核苷酸序列都是编码基因

基因排列紧凑,同一个操纵子不同基因之间的间隔距离一般不超过

20bp,而且其中还存在着转录起始信号和终止信号;

存在着编码序列彼此重叠、编码不同蛋白质的重叠基因。

(b)双链DNA的编码功能;

(c)多基因聚集排列成操纵子结构形式;

(d)染色体基因组的拷贝数平均每细胞为1.1条,在富裕培养基中可高达3~4条。

(2)真核基因组的结构特点:

(a)包装成特定的染色体结构;

(b)基因组的多倍性;

(c)具有大量的重复序列;

(d)

高比例的非编码的DNA序列。以人为例,非编码序列占基因组总长的98%以上,而蛋白质编码基因的序列还不到基因组总长的2%。包括基因与基因之间的非编码的DNA序列,以及基因内部的非编码的DNA序列。

(e)

庞大的基因数量;

如拟南芥:25,000个左右、水稻:40,000个左右、小鼠:30,000个左右、人类:24,000个左右。

(f)基因分布密度不均一。如基因分布有富集区和荒漠区之分。

.何为基因克隆?其主要的实验步骤

定义:基因克隆又叫DNA克隆,它是指将外源基因插入到适当的克隆载体上,形成重组DNA分子群体转化到大肠杆菌寄主细胞中进行复制繁殖,以便从大分子DNA或DNA片段中分离纯化出目的基因或特定的DNA片段的实验操作,叫做基因克隆或DNA克隆。

其主要步骤:

(1)

DNA片段化:从实验材料分离纯化基因组DNA,经机械方法或酶

消化、超声波等方法获得一定长度的DNA片段。

(2)

体外重组:将片段化的DNA与适当载体分子重组。

(3)

重组子转化:将重组子转入到适当的寄主菌株中进行增殖。

(4)

重组子的筛选:从大量的转化细胞中筛选阳性克隆的重组子。

(5)

目的基因的分离:用多种酶切后走凝胶电泳,并用探针进行杂交,分离出目的基因的DNA,并克隆在M13载体上进行测序。

(6)

目的基因的表达与功能鉴定。

51.DNA转录与复制有哪些差别?

基因的转录与复制的过程,无论在生物化学还是酶学方面都是十分相似的。它们二者都是在各自特有的核酸酶,即RNA聚合酶和DNA聚合酶的催化下,合成出一条与DNA模板链互补的新的多核苷酸链。尽管如此,基因的转录(RNA合成)和基因的复制(DNA合成)之间,仍然存在着如下几个方面的差别:

(1)对引物需求有别

。在基因复制中,需要同时存在模板链和引物,DNA聚合酶才能启动DNA新链的合成。而基因的转录则不同,它不需要引物,RNA聚合酶便能启动RNA新链的合成。

(2)使用的底物不一样。由于DNA和RNA分子的核苷酸组成成分不同,因此基因复制与转录所用的底物也不一样:前者是用脱氧核糖核苷三磷酸:dATP、dGTP、dTTP、dCTP;后者是用核糖核苷三磷酸:ATP、GTP、TTP和CTP。

(3)与模板的结合状态有异。基因的复制是按照半保留方式进行的,在新生成的两条子代DNA分子中,新生链和模板链始终是结合在一起的。而基因的转录则不同,新合成的RNA链最终是要从模板上解离下来的。

(4)精确性程度差异悬殊。在基因的转录过程中错误参入RNA链的核苷酸频率是10-4,也就是说每参入10,000个核苷酸,就会出现一个错误(万分之一错误率)。而在基

因的复制核苷酸错误参入频率是10-7,也就是说每参入10,000,000个核苷酸,仅出现一次错误(千万分之一错误率)。这也就是说DNA复制的精确度是超过转录的1000倍!

(5)涉及范围不同。基因复制往往是整个基因组从头至尾逐步进行,涉及范围包括整个基因组中的所有的DNA和基因。而基因转录则不同,它所涉及的范围要比复制小得多,通常只是一个基因或一个操纵子。

52.何为基因扩增,它有哪些方式?

基因扩增是指某种基因拷贝数增多的现象。

其方式有:(1)利用PCR

技术使某基因拷贝数增多;

(2)隆基因导入寄主细胞内使大量繁殖,使基因扩增(单拷贝基因可扩增到约1x106的拷贝);

(3)环境压力影响使某种基因适应性的扩增;

(4)程序性基因扩增。如非洲爪蟾在形成卵发育过程中其rRNA大量扩增;

(5)生物进化过程中的某种基因得以扩增。

53.真核基因与原核基因表达调解机理的差异

(1)源于细胞结构水平的差异。真核细胞转录和翻译分别在细胞核和细胞质中分开进行;没有涉及mRNA运送过程的调节。原核细胞的转录和翻译是在细胞质中偶联发生。

(2)源于染色体结构水平的差异。真核细胞基因组被包装成染色体,存在于细胞质的有关蛋白质因子(如TF)进入细胞核必须克服染色体的层层屏障才能与顺式元件结合。

(3)源于基因排列与结构的差异。真核基因为单顺反子,大多为断裂基因。转录后加工复杂,而原核基因为多顺反子,转录后加工也简单得多。

54.说明mRNA差别显示分离产物未知基因的基本原理并评述其优缺点。

答:(1)mRNA差别显示:是建立在基因差别表达理论基础上,通过比较不同个体,或同一个体的不同组织或不同发育阶段之间mRNA种的差别,并应用反转录PCR技术而发展出来的一种分离产物未知基因的方法。故又叫mRNA差别显示反转录PCR,简称DDRT-PCR。

(2)原理:根据真核基因3,-端的mRNA分子的poly(A)尾巴前2位碱基,可把mRNA分子分成12种类群,如1个碱基可分为3大类群;根据3,-端的锚定引物,和5,-端设计随机引物。从数理统计推算和实验经验,3种锚定引物和80种随机引物(3×80=240)240组合,大体上涵盖95%的mRNA。

(3)mRNA差别显示优点:

(a)简单方便,由于使用PCR扩增和序列胶电泳技术,故简单快捷。

(b)灵敏度高,实验利用了PCR技术、序列电泳技术和同位素自

影技术,故具极高的灵敏度。

(c)多用性,可同时比较多个样品间的基因表达差异。④直观性,其每个步骤均可被直观地检测。

(4)mRNA差别显示缺点:

(a)假阳性比率高。

(b)扩增的片段分子量较小。

(c)工作量大。

55.影响酶切反应的因素:

答:(1)DNA分子的性质:(a)酶切位点周围的碱基成分;

(b)酶切位点的密度;

(c)DNA分子的构型;

(d)NA分子的甲基化程度。

(2)酶切的温度;

(3)DNA制剂的纯度。

56.产生酶切星号活性的因素:

(1)每μg样品酶切的用量不得超过10单位;

(2)酶切反应体系中的甘油浓度不得超过5%;

(3)其他金属离子取代二价Mg;

(4)金属镁离子不得低于25mmol/L;

(5)pH不得超过8;

(6)样品中有机溶剂污染的影响。

57.一种基因产生多种蛋白质的原因分析

答:(1)主要原因:(a).许多基因都拥有多个启动子。在人类基因组中,至少有一半以上的基因都具有多个启动子。在真核断裂基因的转录过程中,可变启动子的使用常常涉及到位于转录起点的可变首位外显子(alternative

first

exon)。可变启动子的不同成员,驱动从相应的可变首位外显子开始转录反应。已经对有些基因的可变首位外显子作了全阵列(whole

arrays)分析,结果证明每个可变首位外显子都具有一个自身专有的启动子。可变的首位外显子的不同产生的蛋白质产物不同;

(b)

初级转录本的可变剪接可产生多种蛋白。可变剪接(alternative

splicing)又称为差异剪接(differential

splicing)或可变mRNA剪接。这是指真核断裂基因初级转录本,在不同类型的或处于不同发育阶段的细胞中发生的不同形式的剪接作用。结果生成具有不同序列结构特征、并编码不同蛋白质异形体的成熟的mRNA分子。因此说,可变剪接可以使同一个基因的初级转录本,最终翻译出多种不同功能的蛋白质分子。以果蝇Dscam基因为例,可形成38016种蛋白质异形体。可见可变剪接是造成一种基因多种蛋白质现象的另一种重要原因。

(2)次要原因:(c)

RNA的编辑;致使mRNA分子核苷酸序列的结构出现了变化。此种RNA编辑具有多种不同的效应,诸如产生出新的起始密码子、终止密码子或是造成多肽链编码序列出现变化。因此,RNA编辑的结果,改变了源自基因DNA模板链的遗传信息,翻译出不同于基因原来编码的新的蛋白质多肽。

(d)

基因重排均可产生不同的蛋白。由于基因区段转位作用或随机连接造成的基因可变区固有排列顺序的改变的基因重排(gene

rearrangement)或DNA重排,可使基因产生不同的蛋白。

58.控制真核基因表达调节的主要方式:

(1)基因重排的调节方式;

(2)基因扩增的调节方式;

(3)基因调节蛋白质的转录调节方式;

(4)RNA加工的调节方式;

(5)核质mRNA转的调节方式;

(6)mRNA稳定性的调节方式;

(7)mRNA翻译的调节方式。

59.真核基因表达调节的主要特点:

(1)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在基因表达调节方面的相似性,已知有不少在大肠杆菌中出现的调节机理,原则上也适用于真核生物,例如:i.两者的转录调节,都是通过DNA结合蛋白质,同基因启动子中的特异性顺式元件的结合作用进行的。ii.两者DNA结合蛋白质的多肽基序,在序列结构上也是相同的.(2)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在基因表达调节方面的差异性:i.真核生物细胞类型的多样性,与原核相比,特别高等植物与动物,都具有数百种功能各异的不同细胞类型;ii.真核生物具有细胞核结构,因此基因的转录和翻译是分别在细胞核与细胞质中分步进行的;iii.真核生物具有庞大的基因组,其长度要超过原核的700多倍;iii.真核生活物基因拥有大量的各种类型的基因,其总数可达数万种,相当原核生物的20多倍.(3)真核基因表达调节方面与原核基因相比其复杂性或特殊性:i.发育调节,基因表达的发育阶段性调节,器官和组织特异性调节;ii.分化调节,同一受精卵究竟是如何分化出各具特定功能和形状态特征的不同类的组织、器官和细胞?;iii.表达顺序性,复杂的多细胞生命体中,不同基因表达的顺序性的调节机理;iv.同一生命个体中,不同细胞之间的生命活活动被此之间的协调和相对稳定性是息怎样维持的?;v.选择性表达,相同基因组为什么在红细胞前体中会选择性表达编码血红蛋白的基因,而在胰腺细胞中却是选择性表达胰岛素的基因。此种精确控制基因差异表达的分子机理又是如何解释的呢?。

(2014.4.12由北京大学生命学院黄美娟提供)

第五篇:中国农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章程

中国农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章程

第六届学术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

2007-9-12 12:51:33 来源: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繁荣农业科学技术,促进学术民主,加强学术指导,充分发挥专家在重大决策中的作用,成立中国农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

第二条 中国农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是院长实施学术领导的最高学术评议、评审和咨询机构。

第三条 学术委员会的工作职责是:

1、对国家农业科技发展规划制定、农业科技计划设计及其组织实施、农业产业发展与结构调整等提出意见和建议。

2、组织国内外大型学术交流活动,倡导和组织全国农业科研大协作。

3、审议中国农业科学院的科技发展规划,论证重大科技项目,讨论学科建设、科研机构设置与调整等重大问题。

4、对人才培养和创新团队建设等进行评价、建议与推荐。

5、评审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成果奖。

6、对涉及学术问题的重要事项进行论证和咨询,评议和裁定相关的学术道德问题。

7、对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工作进行指导和管理。第二章 组 织

第四条 学术委员会设常务委员会,由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秘书长、学部主任、副主任,以及部分学科代表组成。常务委员会设主任委员1人,由院长兼任;副主任委员2~3人,由主任委员提名,常委会表决通过;秘书长、副秘书长各1名,由主任委员指定,负责常委会日常事务管理。

第五条 常务委员会的职责是:

1、主持学术委员会全体会议休会期间的日常工作。

2、对学术委员会全体委员负责并报告工作。

3、讨论审议工作计划、工作报告,组织学部开展活动,不定期编发工作简报。

4、对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成果奖初评结果进行复审、评议和最终评定。

5、研究和决定其它重要事项。

第六条 学术委员会根据工作需要,可以设名誉主任委员、名誉委员等。名誉主任委员由学术委员会原主任委员担任,名誉委员由历届学术委员会部分老委员、院内资深院士等担任。

第七条 学术委员会下设作物学部、动物学部、资源环境与微生物学部、质量标准与农业工程学部、经济与信息学部等五个学部。学部是受学术委员会领导的学科咨询与工作机构。委员按其所从事研究的学科领域,只能参加一个学部。学部每年至少召开一次学部全体委员会议。

第八条 学部推选学部主任1人、副主任2~3人,主持学部工作和学部全体委员会议。学部设秘书1人,由学术委员会委员兼任,协助主任委员开展学部日常工作。

第九条 学部的职责是:

1、对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重大农业科学技术问题、发展规划和重大决策提供咨询,对重要研究领域、研究计划、学科发展以及研究机构的学术问题等进行评议和论证,提出建议和意见。

2、酝酿、筹备和组织学术活动,倡议组织农业科研协作。

3、审议学部工作报告和工作计划的完成情况。

4、初评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成果奖。

第十条 学术委员会下设学术委员会办公室,作为专门的日常办事机构,挂靠院科技管理局。办公室设主任、副主任,并设处级干部职数1名、专职工作人员若干名,负责学术委员会的日常事务。第三章 委 员

第十一条 学术委员会委员由中国农业科学院的院、所两级有关领导、两院院士、科学家代表等院内专家,以及聘请的地方农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有关高等院校及相关业务主管部门等院外专家组成。院外专家比例原则上不超过委员总数的1/3。

第十二条 院内委员产生办法:按遴选委员、推选委员分别进行。

1、遴选委员:在职院领导、两院院士(资深院士除外)、研究所(含研究生院、出版社,下同)行政一把手、机关主要业务部门领导为遴选委员,由学术委员会办公室提出建议名单,提请院长审定。

2、推选委员:院属各研究所按照委员候选人推选名额,由科技人员酝酿,提出差额选举委员候选人名单;召开科技人员大会,无记名投票选举产生委员建议名单(按得票多少排序);所长办公会议或所务会议研究产生报院学术委员会的候选人建议名单(排序),填报《中国农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候选人信息表》(另发),正式行文报学术委员会;学术委员会研究审查有关材料,拟定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提请院长审定。

第十三条 院外委员产生办法:由学术委员会办公室在相关研究所推荐、建议的基础上,提出院外委员建议名单,提请院长审定。

第十四条 委员的基本条件是:

1、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农业科研事业,认真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模范遵守、执行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法律、法规。

2、在本学科领域有较高的学术地位和影响,道德品质高尚,大公无私,清廉正派,为人师表,拼搏进取,乐于奉献,顾全大局。

3、对本学科的发展前沿和趋势具有较强的宏观把握能力、战略思维能力和文字、语言表达能力。

4、具有高级技术职称。

5、年龄原则上不超过60周岁(两院院士除外),身体健康。

第十五条 资深院士、退休人员一般不再担任委员。

第十六条 委员的权利和义务是:

1、在学术委员会内部任职中,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在决议学术委员会重大事项时,有表决权和建议权。

2、免费获取中国农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编印的工作简报和有关书刊。

3、参加学术委员会及有关学部活动,承担并完成交办的任务。

4、为中国农业科学院及研究所的学科建设、人才与团队建设、科学技术创新与发展等工作提出具体建议和意见。

5、维护中国农业科学院形象和声誉,在学风建设、学术活动和科研工作中起楷模作用。

6、对学术委员会会议上讨论的问题及过程履行保密的义务和责任,由于泄密而造成不良后果的,承担相关责任。

第十七条 学术委员会委员每届任期五年,可以连任。原则上连任不超过三届,连任人数不超过上届委员总数的2/3。学术委员会换届时院内、外委员产生程序同“第十二条”、“第十三条”。

第十八条 学术委员会委员在任期内调离工作岗位或因出国等原因离开岗位一年以上者,即自行解聘委员资格,由学部主任提议并提出增补人选,报学术委员会审批并颁发聘书。第四章 议事规程

第十九条 学术委员会一般每年召开一次全体会议,由主任委员主持,或由主任委员委托的副主任委员主持召开;全体会议休会期间,由常务委员会代行其职责,由主任委员根据需要召开常务委员会会议;学部会议由各学部根据需要不定期组织召开。学术委员会召开的各类表决性会议,应出席委员达2/3以上时方能举行。

第二十条 学术委员会会议在决议重要事项时,均采取民主集中制的原则进行决议。需要学术委员会表决的议案,应以无记名投票方式作出决定,须达到投票人数的2/3通过方为有效。学术评议事宜可根据情况采用记名或无记名投票方式表决。在学术上,按照“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注意听取和保留少数委员的意见。

第二十一条 工作纪律

1、因特殊原因不能出席学术委员会有关会议时,事先向学术委员会办公室请假。

2、提交学术委员会讨论的议案,主任委员可指定一名或几名委员提出初审意见后再交全体会议审议。

3、学术委员会作出的决定,在异议期内如有人提出复议,先由秘书处征得半数以上委员的同意,可召集全体委员进行复议。经复议通过的决定不得再行复议。

4、在讨论、评定、审议与委员或其直系亲属有关的事项时,实行委员迴避制度。

5、院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可以列席学术委员会会议并参与讨论,但不参加表决。第五章 研究所学术委员会

第二十二条 研究所学术委员会是由所内外具有较高学术造诣的专家代表组成的、所长实施学术管理的学术审议、评议和咨询机构。

第二十三条 研究所学术委员会设主任1名,副主任若干名。主任可由研究所行政一把手兼任,也可由研究所学术委员会选举产生,副主任由主任提名并经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全体委员选举产生。

第二十四条 研究所学术委员会组成人员规模:在职科技人员总数200人以上的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数原则上不超过29人,100~200人之间的原则上不超过19人,低于100人的原则上不超过13人。

第二十五条 研究所学术委员会换届程序和委员产生程序:研究所行政一把手、两院院士、科研处处长(兼学术委员会秘书)为当然委员;所外委员由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提名,民主选举产生,一般不能少于1名;其他委员,以研究室为单位民主酝酿,提出差额选举候选人名单;在科技人员大会民主推选的基础上,所务会议形成报院审批的学术委员会组成人员建议名单。换届时应保留不少于1/3的上一届委员会委员进入到新一届学术委员会,并注意学科、专业、年龄等的平衡。

第二十六条 委员在任期间退休或离开工作岗位一年以上,即自行解聘其委员资格;对不能履行职责的委员,由研究所学术委员会提出解聘、调整和增补委员建议方案,报院学术委员会批复。

第二十七条 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在业务上接受院学术委员会的归口管理和指导。

第二十八条 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可依据本章程制定研究所学术委员会章程及管理细则,报院学术委员会备案。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九条 修改本章程须由院长提议,修改方案经学术委员会审议表决和院长办公会审定后方可发布实施。

第三十条 本章程由院学术委员会办公室负责解释。

文章来源摘自中国农业科学院官网http://www.xiexiebang.com@gmail.com

下载中国农业科学院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农业科学院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农业科学院数据库资源(精选五篇)

    中国农业科学院数据库资源 2007-9-3 10:51:56 来源: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科学数据共享中心从2003年开始建设,经过近3年的努力,已初步探索出农业科学数据整合和共享的路子。目前......

    中国农业科学院青年英才计划管理办法

    中国农业科学院“青年英才计划”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根据《中国农业科学院“十二五”科技人才队伍发展规划》和《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实施方案》,为加强我......

    中国农业科学院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最终版]

    中国农业科学院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院属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根据《中央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财教„2008‟13号)和《农业部部属事......

    中国农业科学院后勤服务中心聘用人员

    中国农业科学院后勤服务中心聘用人员 工作守则(试行)一、基本要求 1、提交合法身份证、学历证及行业要求的上岗证、执业证、技术等级证、资格证等。 2、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遵......

    中国农业科学院复试英语口语试题集锦(★)

    中国农业科学院复试英语口语试题集锦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所复试英语口语试题集锦1.Where are you from?2.Please introduce youself.3.How to say 零下50摄氏度 in englis......

    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实施方案

    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落实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按照中央1号、6号文件的要求,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完善科技促进......

    中国农业科学院“十一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保障措施

    中国农业科学院“十一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保障措施 2007-9-12 16:47:08 来源:四、保障措施 (一)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以深化改革为契......

    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4级新生报到须知

    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4级新生报到须知2014级新同学: 你们好!欢迎你到中国农业科学院攻读博士研究生!在您即将踏入校门报到之前,请详细阅读以下内容,并按规定办理入学报到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