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全县区域性(行业性)职代会制度调研报告
关于全县区域性(行业性)职代会制度
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按照市总安排,我们对全县区域(行业)性职代会制度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全县推行区域(行业)性职代会制度基本情况
近年来,特别是2007年5月嘉祥县石雕行业职代会召开以来,我县区域性(行业性)职代会制度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全县已有嘉祥镇、开发区、手套行业、石雕行业、饮食服务行业等镇(街道)、工业园区和行业推行了这项制度,覆盖企业和个体工商户3079家。其中:外商投资企业191家,港澳台商投资企业472家,私营企业707家,个体工商户1405家,其它经济组织304家。签订区域(行业)性集体合同或专项性集体合同23个,覆盖企业3078家,涉及职工68755人。
三、区域(行业)性职代会制度发挥了应有作用
区域(行业)性职代会制度能够在我县兴起、发展,与我县非公有制经济迅猛发展,工会工作亟需与之相适应有关。为了适应迅猛发展的非公经济,积极探索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工会工作如何发展,各级工会都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区域(行业)性职代会制度正是在继承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结果,是基层工会干部创造的结晶。尤其是区域(行业)性职代会制度所发挥
1的作用,促进了工会工作特别是维权工作的发展,使它受到各方面的欢迎和肯定。概括起来,它所发挥的作用,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带动了小型企业工会工作的开展,尤其是民主管理工作的开展,增强了这些区域(行业)与企业工会的活力。
我县非公有制企业散布在镇(街道)、村(社区)和工业园区等,这些企业的工会组织,基础薄弱,普遍存在无专职工会干部,经费和活动时间难以保障的情况,工会主席及工会干部严重受制于企业,要求他们挺身而出,据理力争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无疑是一种苛求。为了适应这种在企业发生的劳资关系失衡、开展工会工作困难较大的情况,我县各级工会意识到,必须依靠企业工会的上一级工会组织来做好维权工作。于是,替代的形式、联动的形式就出现,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在小型非公有制企业难以开展工会活动,难以做好维权工作的问题。区域(行业)职工代表大会是以村(行业)工联会为组织依托的,即是以企业工会的上一级工会为依托来开展活动,搞好维权。这一制度的建立,带动了企业和相应的街道(镇)、村(社区)、工业园区、行业两级工会工作的联动。两级工会运用这个工作平台不仅可以开展民主管理工作,还可以开展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安全生产、社会保障等一系列职工维权工作,为工会全面履行基本职责服务。同时提高了两级工会干部的工作能力、活动能力,增强了两级工会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影响力。
(二)促进了企业以及区域(行业)内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发展。
区域(行业)性职代会制度作为职工民主参与的一种有效形式,它具有一种很实用的“工具性”价值,能促进企业投资经营者倾听职工所表达出来的要求,通过区域(行业)性职代会实现和保障职工的知情权、协商权和监督权,有助于投资经营者了解职工的愿望和要求,兼顾双方的利益,增进彼此的了解,形成共赢的理念;有助于使职工与企业投资经营者在相互交流中,逐步确立一种平等的关系、伙伴的关系,明确在处理各类问题时的优先顺序和轻重缓急,推动企业劳资关系的和谐与企业和区域(行业)经济发展。
(三)增强了职工对自身所处企业、区域(行业)的认同感,从而调动了企业与职工两方面的积极性,推动了经济效益的提高。
对于非公有制企业出现的一些侵害职工民主和经济权益的现象,工会和其他组织既不能熟视无睹、听之任之,也不能奢望通过一次或多次的突击检查、执法监督就能规范企业行为,化解劳资矛盾。最有效的办法,就是通过建立维权的长效机制,促进企业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调动劳动关系双方的积极性,从而促进经济发展。工会工作不能直接指挥生产经营,但职代会促进了企业职工对所处企业、区域、行业的认同感,就能调动职工积极性,促进生产力发展,这正是工会工作围绕经济建设发挥作用的切入点。区域(行业)性职代会制度经过两年的实践,其维权的前瞻性、严谨的程序性和广泛的群众性都得到了企业和职工的认同,具有强大的社会公信力。企业与职工在这个平台上,相互包容和相互谅解,从而能调动双方的积极性,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五、不断完善区域(行业)性职工民主管理制度
作为一个新事物,区域(行业)性职代会的确有一些不完善的地方,有待我们在实践中继续探索、总结、完善。
一是职代会的规模与企业职工代表人数的矛盾。现时的区域(行业)性职代会,每个企业所选举出来的职工代表人数偏少,如果按传统的职工代表为企业职工人数的5—10%来选举,那么,在一些区域、行业职代会的规模就很大,职代会运作的成本就很高。现时一些区域(行业)性职代会,其规模一般在150—200人之间,如果区域、行业所辖企业较多,每个企业的职工代表不过几个人。扩大规模当然是一个办法,但规模大了,找地方开会都成问题,这是一个村工会联合会主席的难处。而且,如果一家企业的职工代表较多,还可能影响企业的生产。毕竟,职代会开会时,职工代表要脱离生产岗位一定的时间,至少是半天到一天。
二是职工代表培训的方式。职代会的质量与职工代表素质高低息息相关。如何对职工代表开展培训,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涉及教材、师资、时间等。主要的方法应是分散的送教上门。至于时间,应尽量利用业务时间,如晚上等。这对教师、组织者及
职工代表,都是一种觉悟的考验。由于是对传统企业职工民主管理制度的继承与发展,所以,应结合区域(行业)性职代会的实际另行编写简易教材。
三是对企业经营者列席职代会的定位问题。现时的区域(行业)性职代会,除了一部份企业经营者被选为代表(一般不超过代表总人数的15%)外,其余的企业经营者作为列席代表列席会议。这是与传统的企业职代会的一个很大的不同,需要认真研究。在职代会开会期间,这些列席代表除了没有表决权之外,参加了会议全过程,在讨论会议议案时,其发言的态度往往对职工代表有一定的影响。不让其全部列席吧,对职代会决议的执行及职工代表巡视制度的落实等,会有所影响。
四是区域(行业)性职代会闭会期间,是否统一规定设立一个常设机构,或是否统一规定设立若干专门委员会的问题。现在从县到市一级,都没有统一的规定。有人建议要规范化,宜由省总统一规定;有人认为规范化不等于单一性,不宜作出“一刀切”的规范。从目前情况看,有3种情况:
1、明确工联会为职代会闭会期间的办事机构,这样的规定,需要工联会有若干专职干部,活力较强;
2、建立若干专门委员会,闭会期间由专门委员会负责贯彻执行职代会决议,下次开会时专门委员会提交执行情况报告,专门委员会人员由工会及区域(行业)内行政有关部门及人员组成;
3、成立一个综合性的委员会,在职代会闭会期间行使职代会的相应职权,委员会由区域(行业)行政领导牵头,包括
工会在内各有关方面人员参加。这几种做法,各有好处。目前不宜作统一的规定。
五是对区域(行业)性职代会的职权仍然需要明确。有同志建议,最好通过重新制订职代会条例,明确职代会职权,尤其是在协商决定权方面,最好有一个明确的说法,以便各地各单位执行。同时,明确并规范职代会职权也有利于提高职代会地位,扩大职代会影响。
嘉祥县总工会
2011年4月25日
第二篇:行业性专业人民调解调研报告
当前我市行业性专业人民调解的工作现状、问题与对策
行业性专业人民调解是指专门从事特定行业矛盾纠纷的调解,其组织表现形式是行业性专业人民调解委员会,这是新形势下人民调解工作的创新、发展与完善。我市是**年6月开展专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建设工作的,经过近二年的建设工作,我们深刻认识到:行业性专业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建立,对及时调处行业领域内的矛盾纠纷,特别是重大疑难纠纷、避免矛盾升级和群体上访事件的发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起到其他职能部门不可代替的作用。为使我市专业人民调解工作健康有序发展,根据省、襄阳市的安排,我市组成工作专班,对我市行业性专业人民调解的工作现状、工作问题、工作对策进行调研,具体情况如下:
一、工作现状
(一)搭起架子,建立组织
在专业人民调解委员会建设上,我们始终坚持在人民调解民间性的基础上,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党政分管领导负责、综治部门牵头、主管部门组织、司法行政指导、有关部门参与的工作原则。按照整体推进,突出重点,体现特色,求效务实的工作思路。先后建立了劳动争议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学生意外伤害赔偿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道路交通事故人民调解委员会、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征地拆迁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物业管理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环境保护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各专业人民调解委员会由九名委员组成,调委会委员全部是推选产生。专业调委会如何发挥作用,怎么发挥作用,选好调解委员会主任是关键,因此我们在各专业调委会主任选配上下功夫。一是严格调解主任任职条件选聘推选。二是民主推选。三是业务主管部门与司法局联合考试考核。可以这样说,七个专业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都是顶呱呱的。同时我们又按照首席调解员、调解员的任职条件选聘12名首席调解员和131名调解员。各调委会又设立咨询专家库,业务专家和法律专家达156人。
(二)建章立制,统一上墙
各项工作的规范运行是建立在规章制度和工作运行机制的基础上。因此专业调解委员会建立后,我们针对各个行业的具体情况和行业特点,依法依规制定出各个专业调解委员会的工作流程、工作制度和工作运行机制。我们先后制定了岗位责任制、学习例会制度、重大疑难纠纷讨论制度、考核考评制度、档案管理制度及信息报道制度等。同时还建立了协调协作机制、专家咨询机制、协议履行保障机制和应急处置机制。并将工作流程和工作制度统一规范上墙,做到有章可循。
(三)工作开展,成效显著
我市专业人民调解委员会2010年6月组建至2012年4月,全市调解行业领域内矛盾纠纷79件,其中医疗纠纷2件,交通事故赔偿纠纷6件,劳动争议纠纷15件,物业管理纠纷11件,征地拆迁纠纷21件,环境保护纠纷16件,学生伤害赔偿纠纷8件。调解成功77件,调解成功率为98%。特别是2011年10月杨当学校张文礼学生意外伤害赔偿纠纷的成功调解有效避免了一起刑事案件的发生,在杨当镇,仍至整个枣阳教育界反响大,彰显出行业性专业调解的作用。
二、工作问题
近二年的专业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建设工作中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为:
(一)主管部门推脱责任,造成专业调委会有名无实
按照省、襄阳市、枣阳市的文件规定、业务主管部门负责专业调解委员会的组建工作,可有个别业务主管部门领导总认为组建专业人民调解委员会是司法行政部门的事,不主动工作又不配合工作,好像专业调解解决的纠纷是司法行政机关的矛盾纠纷,宁愿当事人停尸闹丧堵大门,也不愿花钱组建专业人民调解委员会,拿领导的讲话与省市文件抗争来摆脱自己的责任。到年底应付上级检查,突击挂制度、上牌子,实际工作一直没有开展。
(二)调解人员未严格选聘,民行调解难区分
专业调解委员会委员和专兼职首席人民调解员,特别是首席调解员都是有严格的任职条件,其基本要求是:(1)精通法律;(2)具有一定的相关行业专业知识;(3)有较强的群众工作能力;(4)公道正派,热爱人民调解工作。可有个别专业调解委员不能按上述条件选聘,有滥竽充数现象。有个别业务主管部门,不吃透文件精神,图简单干脆将有相关单位或相关科室负责人直接选聘为调委会委员或调解员。在调解行业纠纷时,大员上阵,是人民调解还是行政调解很难区分,有人民调解扩大化的感觉。
(三)调解经费没有保障,专业调解作用很难发挥
县市级财政需要保障的经费很多,一下子将专业调解经费纳入地方财政预算的确有一定的困难,这样可能造成专业调解空经费运行,特别是专业调解员工资无法保障的情况,他不可能专职下去。2011年我市就有11名专职调解员,2名专职调解员辞职不干了,特别是经费没有保障,市卫生部门又不愿拿钱,我市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只是挂了个
牌,一直没有很好开展工作。
三、工作对策
专业人民调解是应对现阶段矛盾纠纷行业性、复杂性、难调解的特点所建立的,它也是处理行业领域矛盾纠纷的有效措施与途径,为使专业调解健康有序发展,发挥专业调解的独特优势与特点,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工作对策:
(一)选准一个,建设一个
专业人
民调解委员会要循序渐进,选准一个,建设一个,反对一窝蜂。要针对各个行业的矛盾纠纷产生的原因、矛盾纠纷的特点,逐个调查研究,反复论证去建立行业性专业人民调解委员会。如: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应当建立,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其主要原因是医患纠纷发生后,患者方一般对卫生行政部门的处理缺乏信任感,又不愿意通过诉讼长时间去解决问题,他们往往采用停尸闹丧的过激行为去达到理赔的目的。因此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代表第三方来解决医患纠纷,这也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人们思维方式的转变。如:劳动争议、学生意外伤害赔偿纠纷、环境保护纠纷等专业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建立是很有必要的。我个人认为,道路交通事故人民调解委员会没有必要成立,其主要原因是公安交警部门本身就设有事故处理科、交警都是精通法律的专业人才,他们还设有调解室专门从事交通事故赔偿纠纷的调解工作,再在交警部门设立道路交通事故人民调解委员会是不是有点画蛇添足。再说人民调解达成协议,保险部门不一定认可。而交警部门达成协议,保险部门必须执行,这是法律法规的明文规定。我们常说的减少行政资源,但是否增加人民资源,或者可以说增加的是国家财政资源,这是因为人民调解也是需要经费保障的。因此我们在建立专业人民调解委员会时,必须针对各个行业的不同情况,在调查研究反复论证的基础上,选准一个、建设一个、莫切搞各个行业都成立专业人民调解委员会,谨防人民调解扩大化的现象发生。
(二)严格按照任职条件,选聘人民调解员
人民调解员有四个任职条件,严格按照条件选聘,一般国家公务人员和事业单位人员不能担任,这一点是人民调解工作的性质决定的。特别是首席调解员的选聘,必须经司法行政部门考试考核后进行。专职调解员的选聘,工作责任与能力是考核聘任的第一要务。特别专业调解委员主任,选好这个人往往决定专业调解委员会职能作用的发挥,因此,在组建专业人民调解委员会时,必须选好这个人。人力资源是决定工作作用发挥的根本保证,专业调解作用的发挥取决于调委会主任、首席调解员和专职调解员和调解员,选人用人是工作的关键。
(三)多方努力争取,保障工作经费
人民调解工作性质决定人民调解工作不收费。在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让一个人义务做一两件是可以的,但让他长年累月去义务做某事这根本不可能,也不现实。因此要采用多种方式保障专业调解工作经费:一是争取党委政府支持将专业调解经费纳入市县级财政预算;二是业务主管部门要将专业调解工作经费列入部门工作经费之中,并给予偏爱;三是采用社会助资的方式解决工作经费。社会助资的方法多种多样,只要我们的方法得当,企业老板和有关单位一定会解囊相助的。
专业人民调解工作才刚刚起步,今后面临的问题要比我们想象的多,我们一定要不断研究它、发挥它、发现它、创新它、完善它,使这枝“东方之花”永远绽放。
第三篇:融资性担保行业调研报告
融资性担保行业调研报告
一、我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行业总体情况
截至2010年12月31日,广州市纳入统计范围的32家经省、市中小企业主管部门登记备案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在2010年为广东省3941家中小企业提供了219.7亿元担保贷款,为有效缓解我省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做出了积极贡献,目前我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发展呈现如下特点:
1、民营商业性担保占主导地位。广州市获取融资性担保经营许可证融资性担保机构90余家,其中政府绝对控股的仅有2家,政府参股的有2家,外资参股的有4家,民营商业担保机构近90家,占比达到95%以上,其所占担保市场的份额也达到95%。它们的生存与发展基本上不靠政府投资,而是自觉自愿地开展信用担保业务,服务于中小企业。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广东省市场经济高度发达,民营经济充满活力造成的,充分的市场竞争使得各种市场经济主体都得到了长足发展。
2、资本实力不断增强,业务空间得到进一步拓展。截至去年12月31日,在32家担保机构中,纳入统计的32家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平均注册资本金2.09亿元,仅有1家担保机构注册资金总额在1亿元以下,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彰显我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的业务拓展空间和抗风险能力亦居全国前列。
3、业务创新能力较强,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的水平进一步提升。一是以集合中期票据为切入点,拓宽中小企业中长期融资渠道。按照 “政府牵头、财政补助、企业自愿、集合发行、分别负债、统一担保、市场运作”
1的模式组织了国家、省、市三级担保机构为5家中小企业集合中期票据提供信用担保,确保了华南地区首期中小企业集合中期票据于2010年5月25日成功发行,合计发行规模1.5亿元,期限3年,债项等级为AAA,发行利率创国内集合票据最低水平(3.55%)。二是以集合信托为切入点,拓宽我市中小企业短期融资渠道。2010年5月份,广州高清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等7家中小企业成功发行第一只集合信托产品。三是凯得担保有限公司与建设银行共同研究推出了担保贷款品种“创业易贷”,为无抵押物的创业期中小企业提供单笔不超过300万的贷款,有效突破了无抵押物贷款的瓶颈。
4、担保贷款比重仍偏低,市场发展空间较大。根据我们的研究,担保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的担保贷款金额目前仅占整个融资担保市场的5%左右,市场潜力仍然很大。由于我市服务于中小企业的金融机构偏少,如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的获批数量在沿海发达省份均属于较落后水平,因此广大中小企业从这些新型民间金融获取的融资能力非常一般。从已有十余年发展历史的担保行业来说,目前仍远不能满足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作为我国现有金融体系的补充与补位,在今后相当一段时间内,信用担保机构仍有很大的生存、发展空间。
二、我市融资担保行业发展的困境
1、宏观经济环境复杂,中小企业生存困难加剧,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生存压力加大。由于通胀加剧,原材料、劳动力成本大幅上升,境外市场规模明显萎缩,税负偏重等因素的多重挤压,中小企业的营商环境整体趋于恶化。在生产制造领域,由于自身经营困难,给付能力下降,导致贸
易链违约风险上升,三角债风险存在频发可能。同时,融资渠道依然单一,民间投资活跃度明显下降,加之货币政策趋紧,中小企业从银行贷款困难度明显增加,贷款成本上升幅度远超出中小企业预期,中小企业经营风险加剧,使得主要依靠银行授信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担保的商业担保机构的经营风险加大,业务增长受阻,部分业内经营历史较为悠久的担保机构也出现较为明显的生存压力,风险出现频率明显高过往年,直接导致其为中小企业服务的能力进一步受到限制。
2、由于全国各地担保行业市场化水平及监管措施不尽相同,外省市出现众多担保机构的负面新闻,影响我市担保机构的社会形象,使得其认可度和美誉度有所下降,开展业务难度有所上升。
三、加大对融资性担保机构的风险补偿力度,开拓多种补偿方式
1、建立以政府财政为主导的外部补偿机制,推行政府贴息与担保补贴相互补充的风险弥补体系。担保机构的风险来自于中小企业的经营风险,因此从源头上降低其承保的中小企业风险能够有效化解担保机构的风险。对中小企业担保贷款进行贴息或者进行担保费补贴能够有效降低中小企业融资成本,提高其通过担保贷款的方式进行融资的积极性,能够最大程度的发挥财政风险补偿资金的经济杠杆效益。另外,对于提供融资担保服务的担保机构设立担保费补偿机制,能够有效弥补担保机构通过较低收费提供较高风险业务的投资收益比失衡现象,有利于维护整个担保行业的稳定和发展的动力。
2、建立基于风险自留的内部补偿机制。由于担保机构业务发生的时限性和业务风险的滞后性,需要担保机构设立内部风险自留资金。在2010年
出台的管理办法对此有了明确的规定。此外,还可尝试设立代位代偿准备金、呆账准备金等创新型风险补偿机制。
四、促进担保行业发展的一些建议
1、相关政府主管部门要不断优化担保机构的发展环境,引导和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一是积极落实国家支持民营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政策,引导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建立小企业金融服务专营机构,完善中小企业授信业务制度,逐步提高中小企业中长期贷款的规模和比重。二是积极推进中小企业投融资平台服务功能建设,构建网络金融服务体系。三是大力推进再担保体系建设,推动中小企业担保机构健康发展。
2、推进担保机构不断探索创新担保产品,完善银担合作模式。一是探索推行“四位一体”的产业园金融模式,充分调动产业园区管委会、银行、担保机构的积极性,为园区企业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务。二是继续推进中小企业集合债券、集合信托、集合票据担保等直接融资担保品种发展,以及银行承兑汇票担保、关税融资担保等间接融资担保品种。同时,加快商业银行与担保机构的风险分担机制建设,完善再担保体系建设,推动银行业对担保行业发展的支持,打造对等业务协作和风险分担关系等。
3、加大财政和税收扶持力度。为充分调动担保机构开展业务的积极性,提高担保机构风险防范能力,积极应对复杂经济环境对中小企业的影响,相关部门应加大对担保机构的财政扶持力度,进一步完善省、市、区三级财政补给制度,提高补偿金额。在税收支持方面,除了营业税减免以外,希望有关主管部门能在所得税征收方面给予担保机构一定的减免优惠政
策。
4、对担保机构的设立和扩张松弛有度。在担保机构设置上,希望主管部门确立准入门槛,防止一哄而上,杜绝缺乏资金实力和管理能力低下、风险控制水平差、信用记录不良的企业或个人进入担保行业。在担保机构设立、变更的审批方面,希望主管部门能提高效率,尤其是对于有利于担保机构长远发展的增资、设立分支机构等事项,应该予以鼓励、加快审批速度。同时,扶持行业领导企业进军资本市场,使得行业社会认知度得到一个全面的提升。
第四篇:区域(行业)性工资协商调研汇报
正定县开展区域(行业)性工资协商
工作情况汇报
根据上级工会“关于企业区域(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情况调研”的要求,正定县总工会立即对本县企业开展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尤其新城铺服装行业和北早现板材行业工资协商的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摸底,通过走访企业职工、发放问卷、召开乡镇系统工会主席座谈会等形式,掌握了比较全面的资料,结合近年来我们日常工作所掌握的情况,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企业总体情况
我县辖9个乡镇、1个城区街道办事处,现有基层工会组织1086个,会员99319人,其中,非公有制企业组织714个,会员69063人,随着企业改制工作不断深化,目前我县企业类型分布以民营为主。根据企业行业特点大致分为板材家具、食品饲料、化工医药、机械制造、建材装饰、纺织服装六大行业。板材家具行业主要分布在曲阳桥乡、北早现乡、正定镇,食品饲料行业主要分布在南牛乡、正定镇、新安镇,机械制造行业主要分布在平乐乡、新安镇,化工医药、建材装饰行业主要分布在正定镇、诸福屯镇,纺织服装行业主要分布在正定镇、诸福屯镇、新城铺镇。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136家,规模以下非公有制企业1900多家,占本地企业总数的92%以上。我县现在已成立了饮食业商会、运输业商会、服装业商会、板材木业商会、恒山市场商会等行业协会,行业工会有今年建立 的新城铺镇服装行业工会。从总的情况看,我县城内企业要好于乡镇企业,主要表现在小型民营企业上,这些企业主要集中在村街,数量多、分布广、规模小、职工流动性大,其合法权益特别是工资收入难以保障,如:职工工资不能及时兑现,不能随着企业效益的增长而增长等等,而且这些企业的经营有很多的随意性,更加增加了管理的难度。09年,根据市总工会的任务目标要求,我县尝试在乡镇开展区域性工资集体合同的推行,截止到目前,我县九个乡镇和一个城区街道办均签订了区域性工资集体合同,覆盖企业298个,覆盖职工21892人,并且今年我们还在新城铺镇开展了服装行业工资集体协商,签订了全县第一份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合同,现在我们正谋划在北早现的板材行业性工资合同的签订。通过这些努力使职工收入合理增加,劳动关系稳定和谐,较好地维护了职工的合法权益,实现了企业效益与职工利益的“双赢”,为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促进企业发展和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区域(行业)工资集体协商情况:
前些年,由于我县未建立行业工会,因而行业工资集体协商工作正在探索阶段,今年5月,在取得新城铺镇党委的重视和支持下,我们率先在该镇成立了服装行业工会联合会,健全完善了行业协会和行业工会这两个协商主体,为开展行业工资集体协商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在实际操作中我们把握:
一是慎选协商代表。在镇党委的协调下,双方按照法定程序各推选了5名协商代表,行政方首席代表由行业协会会长、夺标狼服饰有限公司总经理担任,其他代表为4家较大的企业老板。职工方首席代表由镇总工会主席、行业工会主席担任,其他代表由16家会员单位推选,包括一名女职工代表。
二是多方充分沟通。协商程序启动之后,行业协会多次召开会议,就经营状况、发展形势、产品市场定位等事项进行分析研讨。行业工会广泛征求职工意见,汇总梳理了工资发放、薪酬保障、休息休假、工种定价标准等6项职工关注的焦点问题。镇党委和政府分别听取了汇报,要求双方在充分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和切实推动行业有序健康发展的基础上,平等、深入、认真细致地搞好协商。
三是制定工种计价标准。服装加工企业大多实行计件工资制,计件单价的合理与否直接决定了企业生产成本构成和职工收入水平。在镇劳保所、行业协会和行业工会联合深入企业和职工中调研摸底的基础上,确定了9道大工序和百余道小工序,之后组织不同层次职工进行定时、定量测算,以一般技术熟练程度职工单位时间产量为基准,核定出各工序的劳动定额,并按照成本控制和收入倒推相结合的方法,确定了各工序的指导工价,从而为协商奠定了核心基础。
四是建立监督机构。为确保协商依法开展和协商结果有效落实,成立了镇党政主管领导为负责人,劳保所、社会事务办公室、司法所、工商所、地税所、安监站、总工会为成员单位的工作小组,全程关注行业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监督行业工资协议的履约落实。此外,按照有关规定,明确行业工资集体合同(草案)提交各企业职工(代表)大会讨论,报经县劳动部门审查通过后生效,并要求各企业将生效的工资集体合同及工价表进行公布,接受全体职工监督。
三、具体做法和经验
1、主动介入,广泛宣传。各乡镇区域(行业)工会联合会把建立行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作为工会责无旁贷的职责,主动介入,积极做好宣传动员工作。一是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联合劳动部门指导各行业结合实际制定了各行业的工资集体协商办法,下发到各企业和工会分会。二是利用行业协会领导班子会议和行业协会例会的契机向协会班子成员和会员企业经营者进行宣传;三是组织各企业分会通过召开职工大会和各种工会宣传阵地向全体职工进行宣传;四是印发了《工资集体协商基本常识》宣传册。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使大家在两个问题上统一了思想:一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工资分配行为的市场化、契约化特征充分显现,进行工资集体协商是保障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双方的合法权益,调动职工积极性、促进企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二是对行业企业集中、运行相近、工艺相似,签订行业性工资专项集体合同,既符合实际,又便于操作,易于执行,应当进行大胆尝试。
2、明确目的,把握原则。针对各乡镇区域(行业)企业的特点,我们把开展区域行业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的着力点确定在三个方面:一是确保《劳动法》等各项法律法规所明确的职工在工资分配上所享受的各项权益的贯彻落实。二是遵循“按劳分配、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与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原则,促进内部分配制度的公开、公平、公正和符合多数职工的意愿,保证企业与职工在协商过程中平等的主体地位,协调内部劳动关系。三是协商双方采取合作、和谐、平稳的协商方式,既坚持己方的立场,又要实事求是地互相尊重和理解,充分发挥工资分配的杠杆激励作用,实现“双赢”。
3、依靠行政力量,借势借力。依托行政执法的力量,形成党政工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是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的关键,党委的领导和行政的支持是做好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的重要保证。
四、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存在的问题
1、企业经营者和职工对这项工作认识不高。有的经营者认为,企业是自己的,工资开多少应该由自己说了算。部分职工认为,哪个企业给的工资高就到哪个企业干,对工资集体集体协议的不足。经过几年的宣传教育,虽然有了一些转变,但有仍有一部分人存在这种认识。
2、由于缺乏专业人员,难以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岗位工资标准,工资集体协议只能是粗线条的,不具体,不全面,约束力小;由于这些小企业职工社会关系复杂,熟练程度不一,因此同工不同酬的现象仍然存在。
3、由于对企业的经济效益掌握不准,工资和企业效益难以挂钩,很难在协议中明确工资增长幅度
五、建议与对策
1、工会应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企业和职工双方对工资集体协商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工会进一步作好有关工资集体协商的宣传工作,进一步提高全社会对工资集体协商的认识。充分利用自身的舆论宣传阵地开展具有一定规模、有声有色、切实有效的宣传,要借助社会宣传媒体大力宣传党和国家关于推行工资集体协商的文件和政策和法律法规,着力扩大工资集体协商在建立和谐稳定劳动关系、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宣传有关工资集体协商的生动实践、典型案例和成功经验;深入宣传工资集体协商对调动职工积极性、促进企业发展的重要现实意义,使企业和职工双方面都能感受到工资集体协商,对于维护企业和职工双方的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调动广大职工和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积极性、创造性,促进企业生产发展和提高经济效益,实现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等方面的重要意义。
2、因企制宜,制定出有利于各个行业发展的工资集体协议文本。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应当根据行业的不同特点,依据国家的法律法规,以及本地区行业发展特征,把企业工工资标准、分配形式、调整幅度把职工资金、津贴、补贴办法;把职工加班加点、法定休假日、带薪年休假、婚丧假、生育(产)假、节育手术假等国家规定的假期及参加社会活动的待遇、职工福利方面的待遇,及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事项,作为我们集体协商、签订工资协议的主要内容。
3、进一步健全协调机制,切实发挥作用。除了进一步发挥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作用,更要切实发挥企业劳动争议调解组织的作用,使工资纠纷等各类争议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要切实加大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作用,加大对劳动争议的调处力度,通过正规的渠道和程序切实处理好各类劳动争议和纠纷,维护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促进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第五篇:区域性、行业性职工代表大会质量评估制度
区域性、行业性职工代表大会质量评估制度
(参考样本)
职工代表大会是企业实行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是职工行使民主管理权利的机构,是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制度之一。为坚持和发展公司职工代表大会(以下简称职代会)制度,加强职工代表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促进职代会各项职权的落实,根据上海市总工会《关于进一步加强本市职代会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和《上海市职工(代表)大会工作规范》的要求,结合本地区、行业民主管理工作实际,建立职代会质量评估制度。
一、质量评估工作的原则
1、实事求是的原则。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以及职代会规范要求,实事求是地进行评估。
2、注重实效的原则。建立职代会工作质量评估制度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职代会运行质量。要把着力点用于评估后采取的改进和提高措施上,用于促进职代会民主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上。
3、职工公认的原则。职代会工作质量评价主体是职工代表和职工群众,质量评估要走群众路线,广泛听取职工意见,把职工群众的评估意见作为分析问题、改进工作的重要依据。
4、持续改进的原则。职代会工作质量评估制度的评估内容、评价标准、实施办法要根据新的情况、新的要求不断完善,体现职代会本身的与时俱进、持续发展。
二、质量评估的重点内容
1、评估职代会职权的落实。重点评估职代会对区域性、行业性集体合同、工资集体协议、女职工特殊权益保障专项集体协议等的审议通过权,及落实职工代表其他的知情权和参与权等。
2、评估职代会制度的运作。重点评估职代会的各项制度是否健全,程序是否规范,落实是否到位,职工代表是否满意。13、评估职代会决议、决定的执行情况。重点评估经职代会按不同权限审议的方案或职代会形成的决议、决定付诸实施的情况。
4、评估职代会闭会期间工作落实。重点评估与职代会相适应的、健全的职工代表巡视、提案制度,平等协商议题征集。
三、质量评估工作程序
1、质量评估一般每年开展一次,对当年职代会审议表决的某事项的民主程序、运作规范、落实情况等进行质量考评。
2、质量评估采用自评与接受上级检查考评相结合的方法。本级职代会的自评由公司组织实施,上级的考评按上级的要求开展。
3、要进行分类汇总,并提出改进的意见和措施。
4、质量评估结果和整改情况在下一次职代会上向代表报告,得到职代会的确认。
四、质量评估方式
1、组织职工代表填写《职代会质量评估表》;
2、召开职工代表座谈或个别访谈;
3、统计汇总质量评估结果。
五、质量评估工作的组织
1、建立职代会质量评估工作小组,成员由区域、行业工会、企业方代表等组成,工会负责牵头职代会质量评估工作。
2、对质量评估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加大研究和探索力度,使职代会制度更好地为促进地区劳动关系和谐,推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以上制度由区域性、行业性职代会通过后实施,具体条款由区域性、行业性工会负责解释。
区域性、行业性工会委员会
二○○八 年×月×日
区域性、行业性职工代表大会质量评估表
请按照职代会的实际情况在下列问题的选择项空格内打“√”。
1、职代会文件是否按规定以书面形式提前十天下发: □是□不是
2、职代会筹备组织质量: □好□较好□一般□差
3、职工代表的会议出席率: □高□较高□一般
4、对领导所作的工作报告是否满意:□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
5、《集体合同》、《工资集体协议》、《女职工权益维护专项集体合同》履行情况:□好□一般□不好
6、《集体合同》、《工资集体协议》、《女职工权益维护专项集体合同》是否都经职代会审议通过:□是 □部分是 □不是
7、职代会重大决策是否采用无记名投票方式进行表决; □是□不是
8、职工代表的推选、培训、述职、变更:
□好□较好□一般□差
9、职工(代表)发言的质量:□好□较好□一般□差
10、职工(代表)提案的质量:□好□较好□一般□差
11、执行职代会各项制度的情况:□好□较好□一般□差
12、职代会会务工作质量;□好□较好□一般□差
区域性、行业性工会委员会
二○○八 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