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专业性行业性调委会工作总结
专业性行业性调解组织情况工作总结
土右旗历来高度重视支持以人民调解为主体的民间调解组织体系建设,积极培育多种形式的人民调解组织。针对近年来我国社会矛盾纠纷呈现出多样性、旗域性、行业性等发展变化和特点,我们积极探索新形势下人民调解工作新思路、新举措,走出了一条符合时代要求、富有土右特色的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工作新路子。现将专业性行业性调解组织建设情况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截至2014年6月份,我旗已建立各类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8个,其中有专业调解小组4个,分别是物业劳务纠纷调解小组、合同债务纠纷调解小组、土地权属征地拆迁纠纷调解小组、婚姻邻里纠纷调解小组;有行业性调解小组2个,分别是道路交通纠纷调解委员会和医疗纠纷调解委员会;有对接调解委员会2个,分别是诉调对接调解委员会和公调对接调解委员会,共有43名调解委员。今年以来,全旗各类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共调解纠纷52件,涉及金额358万元;其中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纠纷34件,涉及金额达356万元;诉调对接调解委员会调解纠纷16件,涉及金额8500元;专业调解小组在5月份成立以来调解纠纷2件,涉及金额10000元。各专业和行业调解委员会为维 1
护社会和谐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上半年,旗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杨利民在司法局视察人民调解工作时肯定我局推进行业性、专业性调委会建设“抓到点、抓到位、有创新、有突破”。去年以来,呼和浩特市武川县政法委带领县政法系统领导干部和昆区政法委带领昆区司法行政系统干警来我旗视察专业性人民调解工作,对交调委和诉调对接调解委员会的工作成绩给予充分的肯定。
二、采取的主要措施
(一)紧扣区域实际,注重组建培养。旗司法局将人民调解作为推进平安建设的基础性工作,立足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积极探索在相关行业和专业领域,培育建立推动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建设。
一是领导高度重视。旗委旗政府旗政法委坚持将推进人民调解工作创新,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举措,将建立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融入“大调解”体系建设项目。旗政法委在社会管理创新有关要求中明确旗司法局为落实此项目建设的责任单位。我旗几套班子中分管领导多次到诉调对接调委会、公调对接调委会、交调委调委会进行调研走访,同调解人员座谈交流,协调各方力量,有力地推动行业性调委会的发展。
二是坚持按需设立。根据我旗是农业旗县并且各地调解员人员配置不平衡的特点,我们为了提高工作效率,通过整
合干警资源,成立四个专业性调解小组;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可供选择的纠纷解决方式,成立了诉调对接调解委员会和公调对接调解委员会;抓住城市管理的热点问题、重点部位,组建“土右旗道路交通事故纠纷调委会”、和“土右旗医疗事故纠纷调解委员会”后培育建立了8个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逐步形成“乡村内纠纷乡村内解决、社区内矛盾社区内化解、行业内问题行业内摆平”“自疗自愈型”的纠纷化解模式。
三是联手合力打造。依托“大调解”工作平台,建立起由旗综治、司法、公安、信访等多部门共同参与的协调处理机制,定期分析、研判、协调行业性、专业性调委会建设遇到的问题,在人、财、物等方面为调委会建设提供有力保障。各乡镇人民调委员会与行业调委会之间,建立联动合作机制,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专业调解人才资源共用,及时排查、预防、化解矛盾纠纷。
(二)紧抓机制建设,促进规范发展。
为确保行业性、专业性调委会充分履行职能、有效开展工作,我们从提升行业性、专业性调委会的战斗力、保障力、公信力入手,建立健全相关的工作机制。
一是加强队伍建设提升战斗力。选好配齐调委会人选是确保队伍战斗力的关键。我们一方面以基层司法干警作为调委会主体,同时选聘专业性的人员充实个调委会,保证行业
性调解组织的专业性;另一方面建立由资深律师和法官组成的专家库,接受行业性、专业性调委会的咨询或应邀参与调解。
二是加强制度建设提升保障力。坚持高起点、高标准,根据“谁设立谁负责”的原则,要求设立部门按照规范化建设标准,提供保证调委会正常运转的工作经费,配备满足调解工作需要的办公设施。并按照“统一调解标识、统一调解徽章,统一制度上墙、统一文书格式、统一调解法律工具书”配备工作设施,落实“五项制度”,设立“五簿”、“二册”,根据《人民调解法》的要求建立了各项工作机制,保证行业性人民调解的规范运作。
三是加强“内引外联”提升公信力。为保证人民调解工作的公信力,我们建立起“内引外联”机制。如:旗交调委下设调解室、法律援助室、司法鉴定室,司法所、法律援助中心、法律服务所、律师所、保险公司和司法鉴定机构都派员入驻,受理案件、接受咨询、调解纠纷,专业人士、专业机构在一个平台上为当事人提供“综合性”法律服务。另一方面,通过与交警、法庭等相关职能部门的联动协作,构建起以人民调解为基础,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相互衔接、相互补充的“三调”对接工作机制,极大地提高了人民调解的公信力。
(三)紧贴工作大局,保障社会稳定
行业性、专业性调委会建设的重点是围绕党委和政府的中心工作,积极拓展人民调解的领域。几年来,我旗积极探索行业调委会工作新机制,加强研究重点领域、重点商圈、重点行业调委会作用的发挥,提前预防、主动介入、及时化解、定纷止争,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
一是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我们把以人为本、为民服务的理念贯穿于行业性、专业性调委会建设工作的全过程,把群众满意作为调解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发挥好调委会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透过调委会这一平台,广大群众及时与政府相关部门沟通信息、表达诉求。对一些发生在交通、医疗、行业领域涉及面广、有重大影响的纠纷,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依托调委会,迅速介入调处,有效平息事态。
二是推进了社会管理创新。行业性专业性调委会建设,进一步健全完善了以人民调解为基础的大调解体系,做到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有效衔接、三调联动,形成社会各方参与化解矛盾纠纷的合力。进一步拓展了人民调解工作领域,发挥了人民调解作用,扩大了人民调解工作的知晓度、增强了人民群众的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度。
土右旗司法局
2014年6月26日
第二篇:滁州市专业性行业性调委会工作情况
滁州市专业性行业性调委会工作情况
根据省厅关于开展人民调解专项调查工作的通知要求,现将滁州市道路交通事故民事损害赔偿、劳动争议和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道路交通事故民事损害赔偿人民调解工作
1、滁州市公安局、司法局和市保险协会联合下发了《关于推行建立道路交通事故民事损害赔偿纠纷人民调解工作的意见》,作为全市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人民调解工作的指导性文件。要求各县(市、区)公安局交通警察部门设立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或者由当地人民调解委员会在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设立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纠纷人民调解组织,专门从事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调解工作。
2、滁州市共有7个县(市、区)成立了道路交通事故人民调解委员会,琅琊区司法局与市交警一大队联合组建工作现正在进行中。目前,全市道路交通事故民事赔偿调处中心共调处纠纷案件447件,调处成功430件,调处成功率为96%,对于调解不成的案件,调委会人员积极帮助其通过诉讼渠道依法解决纠纷。
3、目前,道路交通事故人民调解委员会或调解室办公地点均设在公安交警部门,调解人员主要由司法局派驻工作 1
人员、司法所人员、法援中心律师或法律服务工作者以及交警部门人员组成,调解补贴由各单位自行解决。各县(市、区)道路交通事故人民调解委员会共有工作人员63人,其中专职人员25人。下一步,拟采用以案定补的方式解决调解经费问题。调解室日常办公经费由交警部门承担。
4、(一)调解的工作程序:(1)当事人对交通事故认定无异议的,办案民警告知事故当事人十日内可向交通事故人民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经审查,符合调解条件的案件,人民调解委员会予以受理;对不符合调解条件的案件,人民调解委员会不予受理,并告知当事人理由和解决的途径。(2)人民调解委员会在接到事故当事人书面调解申请后制作《调解受理登记表》,并在五日内组织当事各方进行调解,调解时做好调解记录。(3)经调解达成协议的,制作《调解协议书》,由各方当事人签字盖章,加盖“调解委员会”印章后送达当事各方。(4)经调解未能达成协议的,应当以书面形式告知当事各方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二)工作制度:建立健全例会制度。交通事故人民调解委员会每月组织各成员单位召开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分析例会和交警大队组织的交通事故处理工作例会,总结调解工作,分析纠纷特点,研究工作措施,形成书面材料报市交通事故人民调解工作指导组。建立健全调解情况反馈制度。交警大队事故处理中队要与其他成员单位相互及时通报交通事故调解处理情况,对
已经调解成功的要登记在册;对一时尚未调解成功的要加强协调、配合,共同协商解决方法和途径,不得相互推诿。
5、主要问题及困难。(1)已成立的定远、凤阳道路交通事故调处中心成员多为司法行政工作人员,在负责各自股室工作的同时兼顾调解中心工作,分散了工作精力,但在目前经费不能很好保障的情况下,其群众性调解员很难调动工作积极性。(2)经费保障困难。虽然《安徽省人民调解条例》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可以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财力状况,安排人民调解委员会补助经费和人民调解员的补贴经费”,但由于缺乏硬性标准落实起来存在一定问题。
二、医患纠纷、劳动争议人民调解工作
1、市局基层科已与市卫生局医政科联系,就组建医患纠纷调解委员会相关事宜进行协商。当前医患纠纷调解工作主要由当事医院与患者自行调处解决,属地司法所或人民调解委员会参与,尚未成立专业性调解组织。
2、劳动争议人民调解工作主要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负责调处,属地司法所及人民调解委员会参与配合,各县(市、区)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尚未成立。市、县(市、区)司法局下一步将与人社劳动部门协商,成立劳动纠纷处理专业调解组织。
第三篇:在全县行业性专业性调委会建设协调会上的讲话
在全县人民调解“六进”工作暨行业性专业性调委会
建设协调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县人民调解“六进”工作暨行业性、专业性调委会建设协调会。今天会议的主题是:听取我县开展人民调解“六进”工作汇报,协调解决人民调解“六进”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安排部署我县人民调解“六进”工作和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建设工作,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在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中的积极作用,为我县科学发展跨越发展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刚才,我们听取了县公安局、法院、信访局、卫生局、司法局关于我县道路交通事故纠纷、诉前纠纷、群众来信来访纠纷、医患纠纷调委会建设情况的工作汇报及我县开展人民调解“六进”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综合今天会议听到的,以及平时调研了解的情况,我县人民调解“六进”工作刚开始启动,行业性、专业性调委会建设还处于探索和起步阶段,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主要还是思想认识和重视程度的问题: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一些单位认为人民调解“六进”工作是司法局的事,与我何干,对地委召开的“大调解”会议精神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相当多同志对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的性质、地位和作用还缺乏足够认识,有的存在畏难情绪,认为做调解工作困难多、难度大,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把行业性、专业性调委会建设当作可做可不做的事。二是组织领导不到位。地委召开“大调解”会议后,没有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大部份单位则举棋不动、等待观望,无所作为。三是协调沟通不到位。大部份单位没有主动与司法局就如何落实地委“大调解”会议进行研究和联系。四是工作措施不到位。一些单位对属于自己的职责和责任推三阻四,强调客观原因多,什么办公室紧张,人员编制不够,经费紧张。五是运作机制需要建立和完善。在人、财、物的保障机制,内部业务建设、运作机制、人民调解与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的衔接机制等方面还未建立完善等等。为推进我县人民调解“六进”工作,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开展人民调解“六进”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切实提高做好行业性、专业性调委会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根据司法部《关于加强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建设的意见》(司发通【2011】93号)和司法厅《关于大力构建“大调解”工作体系着力强化人民调解工作的实施意见》(新司发【2011】71号)文件精神,地委于今年4月23日召开了“大调解”工作会议。会议印发了《关于建立群众来信来访矛盾纠纷调解委员会》(喀地司字【2012】25号)、《关于进一步推进人民调解与诉讼调解衔接工作的实施意见》(喀中法发【2012】22号)、《喀什地区检调对接工作实施办法》(喀检联发【2012】02号)等文件,会议要求,各级党政和政法机关要进一步推进机制体系建设,创新调解模式,在当前大力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的新形势下,要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基层政权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高度出发,充分认识构建大调解工作体系的重要性,把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纳入党政“一把手”工程,形成党政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负专责的工作格局;定期听取工作汇报,研究解决工作人员、经费等重大问题,促进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的相互衔接、相互促进。要将大调解工作体系建设列入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目标,促进社会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努力推进大调解工作取得实效。
在当前各种矛盾纠纷多发高发、矛盾特点呈多元复杂的新形势下,开展人民调解“六进”工作,发展行业性、专业性调委会建设更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设立行业性专业调委会作为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举措,在化解特定行业领域的矛盾纠纷具有独特的和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县根据喀地司字【2012】4号、喀地司字【2011】18号文件精神大力开展人民调解进法院,进公安派出所,进医患纠纷领域,进道路交通事故、进土地纠纷、进信访领域(即“六进”)工作。各单位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在当前形势下开展人民调解“六进”工作,发展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把它作为社会管理创新的一项重要工作,广泛发动、扎实推进。
二、把握重点,积极开展人民调解“六进”活动,扎实推进行业性、专业性调委会建设。
如何开展人民调解“六进”工作,推进行业性、专业性调委会建设,地区已制定并印发了具体实施意见,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各单位各部门要结合各自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努力确保今年这项工作取得新突破、新进展、新成效。这里强调要把握好四个重点:
1、明确职责,狠抓落实。我在这里明确一下在“六进”工作中各单位主要任务和应当履行的职责,希望大家会后,认真抓好落实。财政局:主是根据新党办发【2011】37号和新财行【2007】325号的要求,人民调解工作经费、“一案一补”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予以保障到位,及按时拨付人民调解委员会办公、办案经费和聘用调解员工资。司法局:一是会同法院、信访局、土管局、公安局、卫生局等单位聘任调解员,颁发人民调解员聘书;对各调委会人民调解员进行培训;二是对调委员会工作进行管理和监督;三是对调解员进行考核并根据考核情况发放补贴和工资。法院、信访局、卫生局:一是为行业性、专业性调解委员会、调解室的建立提供固定的办公场所,配备调解工作所需的办公桌,档案柜、电脑、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电话等办公设备,确保调解工作正常开展;二是对调解委员会的日常工作进行业务指导、监督和管理,及时解决调解员工作或生活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三是会同司法局对调解员进行聘用和培训;公安局:一是县公安局负责开展人民调解进公安派出所工作,及时解决工作开展中所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二是在各派出所设立人民调解委员会及人民调解工作室,由公安派出所提供办公场所和必备的办公设备;三是派出所与乡镇司法所共同负责调解委员会的日常工作,四是各乡镇公安派出所负责会同司法所聘用人民调解员;土管局:一是负责开展人民调解进土地纠纷领域工作开展;二是在各乡(镇)土管所设立人民调解委员会及人民调解工作室,由各乡(镇)土管所提供办公场所和必备的办公设备;三是各乡(镇)土管所、司法所共同负责调解委员会的日常工作;四是各乡(镇)土管所与司法所共同负责调解委员会专职调解员的选聘工作,并报司法局和国土局备案;
2、注重点面结合,整体推进。各单位部门也要按照要求认真制定实施方案,明确工作目标和推进步骤。还未成立行业性、专业性调委会的单位部门,要尽快制定实施方案,启动“六进”和行业性、专业性调委会建设工作。选好“六进”的点,注重点面结合,整体推进,在点上取得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在各乡(镇)全面推广。要坚持因地制宜。要根据行业分布特点和运行规律,采取不同模式分类组建。县司法局要切实加强与有关单位部门的联系沟通,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共同指导和推动行业性、专业性调委会建设。
3、建立机制,规范运作。各单位部门在组建调委会之初,要重视调委会的运行机制建设,重点抓好几个机制建设:一是定期排查预警机制。各调委会要采取常规排查、专项排查和重点排查相结合的办法,定期组织调解员、信息员,深入群众、深入一线,对存在的各种矛盾进行深入排查,及时掌握纠纷苗头和发展趋势。要建立和完善行业纠纷定期分析制度、重大疑难纠纷报告制度,对可能发生的重大矛盾纠纷隐患,要及时提出预警,采取必要措施,做好预防和调处工作。二是调处化解机制。调委会要立足于抓早抓小抓苗头,着力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三是“三调”联动机制。在保持人民调解自治性、群众性和民间性的基础上,加大与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的联动,着力构建“大调解”体系,不断提升矛盾纠纷的调处成效。要建立与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的衔接配合机制,已经达成和解协议的,积极引导当事人申请司法确认,提高调解的司法公信力。四是内部管理机制。在推进行业性、专业性调委会建设过程中,要始终坚持规范化建设,司法局要会同相关组建单位指导调委会建立健全学习例会、绩效考评、纠纷登记、报表统计、档案管理、信息报送等工作制度,严格内部管理。不断将行业性、专业性矛盾纠纷调解工作纳入制度化、规范化运作的轨道。
4、加强培训,专兼结合。要重视加强队伍建设。一要扩大队伍规模。结合实际,发动社会力量参与到人民调解工作中来。聘请退休的法官、警官、检察官,各行业退休专家、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等加入行业性人民调解工作行列,不断扩大调解队伍规模,解决行业性、专业性调解人员力量不足的问题。二要加强队伍培训。要建立调解员岗位培训制度,新选聘的调解员要经过必要的岗位培训,达到具备开展人民调解工作的基本业务素质,方可上岗;要积极组织开展专题培训、观摩等活动,不断提高行业性、专业性调解员队伍的整体素质。三要优化队伍结构。鉴于行业性、专业性调委会所调解的矛盾纠纷专业性强,对调解队伍结构要求也高。要按照“三懂一会”(即懂法律、懂政策、懂专业,会做群众工作)的要求,采取专兼结合的办法,聘请热心调解工作,熟悉法律或专业知识,有较强群众工作能力的人员担任调解员。
三、加强领导,为开展人民调解“六进”工作,行业性、专业性调委会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行业性、专业性调委会建设必须统筹和整合各方力量,齐抓共管,各方协调,创造性地开展各项工作,最大限度地形成工作合力。
1、加强组织领导。各单位要把这项工作作为今年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一项重要举措来抓,会后认真研究、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及时协调解决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形成有关行业主管部门牵头,司法局指导推动,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行业性、专业性调委会建设格局。要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及时协调解决行业性、专业性调委会建设中的具体问题,通报各单位部门工作进展情况,加强督促检查,确保工作落实。相关单位要明确内部职能科室和领导具体负责这项工作,提出组建的具体实施方案,加快推进调委会的建设。司法局要加强业务指导、主动靠前服务,协助相关单位部门做好调解员选聘培训、工作制度建设、业务流程管理等工作,共同推动行业性、专业性调委会建设。
2、落实工作保障。各单位在人、财、物上给予提供支持和保障。设立行业性、专业性调委会的各行政部门应当为其开展工作提供办公条件和必要的工作经费。要积极争取财政支持,调整提高人民调解工作经费标准,努力确保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工作“有钱办事、有人管事、有场所议事”。
3、加大宣传力度。各单位要加大对发展行业性、专业性调委会建设的宣传力度。要通过各种媒体,广泛宣传行业性、专业性调委会的基本制度、申请调解的方法、调解的程序,让群众更多了解行业性、专业性调解工作的运作机制。要及时总结推广人民调解化解行业性、专业性矛盾纠纷的经验、做法和成效,大力宣传成功调解案例和优秀调解员事迹,提高人民调解的公信力,以调解工作的实际成效,引导更多的群众选择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作为矛盾纠纷解决的重要途径。
同志们,做好新形势下人民调解“六进”工作,开展行业性、专业性调委会建设工作,具有社会管理创新价值和促进社会和谐的现实意义。各单位 部门要以这次会议为契机,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进取,齐心协力推动我县人民调解“六进”工作暨行业性、专业性调委会建设取得新进展、新成效,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动疏勒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四篇:2021年全市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情况工作总结
2021年全市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情况工作总结
撰写人:___________
日
期:___________
2021年全市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情况工作总结
__年,全市司法行政系统围绕党的___大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部署要求,推进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___建设,发挥人民调解机制在化解道路交通、医疗纠纷、土地房屋征收、环境污染、劳动争议等特定行业和专业领域矛盾纠纷中的“第一道防线”作用,为建设平安河源、加快打造“___绿谷”和推动河源跨越发展营造良好社会环境。
一、工作情况
__年来,全市司法行政系统把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___建设作为贯穿全年的重要工作来抓,围绕建设“平安河源、法治河源”的目标要求,扎实工作,奋发有为,全面推进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___建设,有效提升人民群众在创建平安河源工作中的安全感与满意度。
(一)医调委___建设全覆盖。
按照市局党组的决策部署,全市司法行政系统上下联动,通力协作,务实创新,在巩固和规范市医调委建设和运作的基础上,于__年__月全市各县区建立了医调委工作室,全面完成了县区医调委工作室建设任务。据统计,__年全市医调委共接访医患纠纷案件___宗,接待来访人员___人次,立案受理案件___宗,其中调处成功案件___宗,成功率___%,目前正在调处案件___宗,已终止调处案件___宗(建议进行司法途径解决的___宗)。实践证明,医调委的成立和运作,有效维护了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极大减少了医闹___事件发生,为推进河源平安建设和社会和谐稳定打下坚实基础。(二)调解___建设有新拓展。
__年下半年,在市委分管领导的重视支持下,市、县区司法局联合综治办、国土、环保、人社、房屋征收办等相关部门,建立了市、县两级土地房屋征收、环境污染、劳动争议等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主要负责涉及这三类行业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工作,这是继市医调委、交调委成立后的又一创举,有效夯实了“平安细胞”的工程建设。(三)调解工作格局更趋完善。
截至目前,全市共建立___个行业性专业性调委会,其中___人以上企业调委会___个、工业园区调委会___个、道路交通事故调委会___个、医患纠纷调委会___个(医调委工作室___个)、土地房屋征收调委会___个、环境污染调委会___个、劳动争议调委会___个,进一步健全完善了大调解工作格局,充分发挥了人民调解在化解行业性专业性矛盾纠纷中的“第一道防线”作用。二、存在问题
根据省厅工作部署,我市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工作迈出可喜的一步,走在全省的前列,但对照当前中央政法工作会议精神,以及新时期人民群众对权益保障、公共安全、公平正义的新期待,全市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___工作仍有下列待改进的工作。
(一)行业部门认识不深。
在推进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___建设过程中,特别是负有组建主体责任的少数行业主管部门,没有把这项工作看作是一项硬指标,在落实党委政府要求和“平安细胞”建设的推进中,行动不够积极,部门之间难以形成共识,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相对不高。(二)工作经费保障不足。
部门没有把行业性专业性调委会的工作经费纳入同级部门经费预算,行业主管部门在工作经费上的支持力度不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调解员工作的积极性,制约了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工作的更好开展。(三)调解员专业水平不高。
目前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员兼职较多,没有政府购买或聘请人员和派驻人员,专业化能力水平相对低下,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调解工作效果。三、下步打算
为进一步推进我市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工作的全面开展,__年将在继续规范和拓展行业性专业性调解___建设的基础上,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进一步加强调解队伍建设。
加大对行业性专业性调解队伍的培训力度,力争全员培训,进一步提升调解队伍的整体素质与水平。(二)进一步加强机制建设。
加强与行业主管部门协调联系,明确行业主管部门的责任,形成分工合理、相互配合、协调有序的工作机制,着力推动行业性专业性调解工作稳健发展。(三)进一步加强经费保障。
按照财政部、司法部《___加强人民调解工作经费保障的意见》,积极争取财政部门支持,把行业性专业性调委会的工作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各行业主管部门也要给予必要的经费支持,保障调委会的工作经费和调解员的工作补贴,实现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工作正常开展。(四)进一步加强调解工作指导。
会同行业主管部门,建立健全工作联系制度,加强工作沟通与协作,深入调研,加强指导,定期分析和研究解决推进工作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全面推动全市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___工作健康发展。范文仅供参考
感谢浏览
第五篇: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典型案例
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典型案例
一、案例基本信息采集
案例类型:
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典型案例
矛盾纠纷受理时间:2016
年5月
日
矛盾纠纷类型:医疗纠纷
调解组织类型:医疗纠纷调委会
供稿:**市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
审稿:**市司法局
山东省司法厅基层处
司法部基层司
检索主题词:人民调解
医疗纠纷
**市医疗纠纷调委会
二、案例正文采集
袁某与**市某医院医疗纠纷调解案
**市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
【案情简介】
2008年4月,患者袁某(男,68岁)因直肠癌在**市某三级甲等A医院(简称A医院)行经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乙状结肠造瘘术,术后行放疗及化疗治疗。2009年6月,袁某因支气管扩张并咯血到**市某三级甲等B医院(简称B医院)就诊并住院,当袁某病情稳定后,B医院检查发现其直肠癌复发,进行了直肠癌切除术,术后在皮下放置引流管一枚,期间引流管脱落未见去向。随后患者又因其他病因3次入住B医院,2次做盆腔CT均未发现异物。袁某在长达六年的时间里臀部疼痛难忍,长期卧床,无法进行体力劳动,直到2015年5月在**市某三级甲等C医院(简称C医院)做盆腔CT显示:直肠癌术后改变,直肠走行区可见管样高密度影。这才找到了六年前去向不明的引流管。2015年12月,袁某于C医院手术取出长约5cm,直径0.7cm的引流管。为此,袁某的儿子带着律师和媒体记者找到了B医院,为其父讨说法,要求医院赔偿其父亲30万元,经过多次与B医院协商未能达成一致意见。患者家属不想打官司,也不愿意做医疗鉴定,只想尽快解决纠纷,因此申请**市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以下简称市医调委)进行调解。市医调委征求B医院同意后,受理了此纠纷,并指派经验丰富的调解员进行调解。
【调解过程】
在调查了解过程中,调解员与医患双方进行了多次的沟通,了解到双方矛盾集中在赔偿数额认定问题。B医院承认医务人员存在问题,愿意给予患者袁某1.5万元作为补偿,并免除其六年来多次检查的费用。但是袁某的儿子坚持要求赔偿30万元,指出因为袁某长期卧床,还专门请了护工照顾袁某的起居生活,因此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精神损失等赔偿都不能少。由于赔付金额差距较大,医患双方各持己见,互不相让,调解难度很大。
针对医患双方矛盾的焦点问题,市医调委组织了相关的医学专家、律师进行案例讨论分析,认为袁某体内的引流管去向不明,根据我国《医疗事故分级标准(试行)》有关规定,应为四级医疗责任事故,B医院的医务人员对此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根据我国《伤残等级评定标准》相关规定,患者袁某不构成伤残等级,但应当适当地给予一定补偿。最终专家讨论建议B医院一次性给予患者袁某3万元的经济补偿。
调解员根据专家讨论的意见,首先与B医院相关部门进行了沟通,明确指出患者体内引流管的丢失,B医院负有不可推脱的责任。虽然对患者没有造成太大的身体损伤,但是给患者精神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六年来患者饱受折磨,再加上年事已高,应该适当地给予其精神上的抚慰,建议B医院给予患者袁某3万元的经济补偿。B医院经研究后最终表示同意。明确了院方的态度后,调解员与患者袁某的家属进行了沟通,调解员表示很能理解患者所遭受的痛苦,并讲述了自己的亲人生病遭受痛苦不幸离世的经历,引导患者家属认识到最重要的应该是让老人享受天伦之乐,而不是让老人长期陷入案件补偿纠葛中。在调解员的多次开导劝说下,患者家属慢慢松口表示可以降低其诉求。此后,又经过多次的调解,患者家属同意了市医调委的调解建议,医院也诚恳地向患者袁某及其家属表达了歉意,医患双方最终握手言和。
【调解结果】
2016年6月23日,医患双方共同到市医调委签订调解协议书,双方对以下内容达成一致:
1、B医院一次性向袁某给付人民币3.8万元,于2016年
7月22日前付清。本调解书签订后,患者袁某不再向B医院及其相关医务人员提出其他赔偿要求,双方纠纷一次性处理终结。
2、协议签署后,双方应当互相尊重,维护对方声誉。患者袁某不再就该事件向司法、行政、新闻、消协等部门进行举报或提出任何要求。
调解协议签订完毕后,市医调委协助双方当事人向人民法院申请了司法确认,以赋予人民调解协议强制执行的法律效力。
【案例点评】
调解是法、理、情的统一,调解中沟通的技巧和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矛盾纠纷当事人是否愿意接受调解员所讲的法、理、情是调解成败的关键。在调解过程中调解员坦诚中肯,情理交融,慢慢让患方打开心结,降低其诉求,最后促成了协议的达成、纠纷的解决。
当调解员面对当事人利益诉求差距较大时,应从以下3个方面入手:1.有法可依,降低预期。2.分析利害,趋利避害。3.灵活变通,打破僵局。
市医调委作为调解医疗纠纷的第三方,既要保护患者的合法权益,也要维护医院的正常工作秩序,调解中力求做到一碗水端平,而不是偏袒哪一方,真正成为具有公信力的第三方。医疗纠纷情况各异,一定要从医患双方实际出发,针对不同的情况制定调解方案,采取不同的调解方法,晓之以理法,动之以真情,达到双方都满意的调解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