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女职业与妇女解放

时间:2019-05-15 00:34: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妇女职业与妇女解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妇女职业与妇女解放》。

第一篇:妇女职业与妇女解放

Background: 女性职业的发展不仅有助于妇女解放, 也是妇女解放的表征。

在经历了五四以后的20世纪二三十年代现代都市生活中, 一些女子

通过学校教育最终走上了职业之路, 她们有了独立的经济来源, 社会

地位也在逐步提高。因此这个时期被人们普遍地认为是一个女性自

觉、高扬女权的时代, 更有人认为在现代都市生活中, 妇女始终占据

着主导的地位

1、轻工业方面: 如纺织、烟草、火柴、化工成衣等业当女工, 这

在就职妇女中, 占绝大多数。

2、帮佣∃∃∃及到中产以上的家庭当姨

娘、奶妈。佣工虽为中国社会所固有, 自农村经济破产后, 开始急剧

增加,其数目虽无调查, 当不在少数。

3、受过中等教育以上的妇女, 在文化教育机构找职业的,如女教员、新闻记者、传道士、其他如文学家、美术家、音乐家等,是现代中国妇女最高尚的职业者。

4、受普遍教育以上的妇女, 就业于社会各机关, 如官署、商店、公司、医院、女书记、女

医生、女店员、护士、产科医师等。

5、在娱乐机关找职业的, 如歌女、电

影演员、舞女、女伶乃至妓女等

分析:这份研究基本反映了当时妇女就业的总体状况, 从中可以看到,除了占据了当时女子就业市场的绝大部分的靠出卖色相、提供消遣

娱乐的女子职业和从事机械操作、提供体力劳动的产业女工之外, 这

个时期也涌现出了一批职业女性。这一时期的职业女性所从事的职

业主要有教师、图书管理员、医生、护士、编辑、翻译、会计师、律师、党

政机关办事员、商界打字员、速记员、管理员、电话员、电报员、邮务员

等等,这些职业在当时被看作是较为高尚!的高级职业。当然, 这些

高尚!的职业女性主要集中在较为发达的省市。二十年代∀生活#周刊对于广东的职业女性做了调查。在广东的职业女性所从事的政

治,教育,专门艺术, 慈善事业, 宗教事业等类别中,以从事教师职业人

数最多。原因:对于教育工作特别是基础教育工作来说, 这个职业自民初

到五四!时期,一直被认为是可以发挥女子天赋的工作,因为女子的母性和体贴的特质, 她们比男性更适合这项工作。因此五四!之后的二三十年代,在逐渐兴起的女性职业当中, 女教师占了相当大的一

个比例。二十年代初就全国范围来看, 女教师也占了一定的比例。

但是从事高尚职业的并不是很多很多。

就全国范围来说, 有机会从事这些高级!职业的职业妇女的数

量仍然是极为有限的,只占全体妇女的极少部分。据生活周刊:

这几年来, 女子的职业,平白地增添了许多, 形形色色, 指不胜

数,现在且把晓得的约略写在下面。属于高尚的: 女子银行经理(此

席仅上海女子商业银行一处而已)女教员(担任教授图画手工唱歌登

科者多)洋行女打字(因西洋女子, 工资较昂, 乃改用中国女子, 但不

甚多)女书记(近来大学已有)女医生(女医生以兼产科者为多)女招

待(女招待一席, 仅缝衣公司或化妆品糖果商店有之)女伙计

虽然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各界都有了女性的身影, 而且这些从事高级职业的女性一般都 受过良好教育,不过其时职业女性的职业分布仍十分狭窄, 但除了在大都市的教育、医界、商界和政界的职业女性人数相对多一些, 其他

地区、其他行业的职业女性仍然是凤毛麟角;另外, 即便在这些女性

职员数量相对较多行业里, 她们的绝对数量也还十分有限, 从同职业的男女职员比例来看,女性则更显稀少。

职业变化的影响:

20世纪二三十年代, 女子职业的发展, 使得职业女性们在一定程

度上走出了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窠臼,她们的自身生活和角色

地位出现了不同于传统妇女的特色

但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 职业女性们最经常从事的工作仍然受到传统观念影响, 大多数的职业妇女都只能在基层从事简单机械工作,很少人有机会从事更高阶层的智力性工作。不但如此, 职业女性的工资和工作时刻,也不完全为她们所满意

当时职业女性在家庭与职业抉择中的一般情形: 更多的职业女性则将其出路主要定位于家庭!, 一旦结婚便将工作搁置。原因:因为一方面家务是女性的专属!, 不可勉

强其担任不能胜任的工作;另一方面丈夫已有一笔进款!,可以养

活妻子了!。这不仅仅是社会上对女子职业的一般看法, 就连那些

受过高等教育的女子, 也觉得这种主张最为公道, 而不加以抗议!。

这说明社会上对职业女性从事工作及其从事工作的能力仍然怀抱着

怀疑与不谅解的态度,就连职业女性本身也大都缺乏高度的自觉, 精

神上的依赖心理仍旧十分严重。

妇女解放:20世纪二三十年代, 职业女性的发展, 改变了一部分女性的生活和角色地位, 我们从这些职业女性身上显然能看到某些不同于传统妇女之处, 她们有自己的职业, 有独立的经济 收入,这表明女性的职业权和经济独立在这个时期已经决不是一句

空话了。但就整体而言, 当时职业女性的发展并不十分乐观: 第一,职业女性的职业范围仍然受到限制, 职业女性在就业妇女中只占据

着微小的比例。第二, 当时人认为适合女子的职业仍是传统女子家

庭职务的向外延伸, 如教师、医护人员等需要发挥女子母性!职能的职业在当时被认为是最适合女子的职业。大多数的职业女性在工作

中,只能从事基层简单机械的工作,很少人从事更高阶层的工作。第三,女子职业在工作量和待遇方面较之男性苛刻。男女无法同工同

酬,即使是相同的工作, 女性的报酬也无法和男性相提并论。第四,大部分职业女性远远未在思想上、精神上获得真正的、彻底的解放,她们无法完全摆脱传统社会所要求的女子操持家务, 相夫教子的角

色定位!,真正走出家庭。在职业与家庭的矛盾中, 大多数的职业女

性将其出路主要定位于家庭!, 一旦结婚便将工作搁置。这种情形

说明,在五四!之后的20世纪二三十年代, 女子职业的发展并没有

真正地发生彻底的变化

原因:

首先, 从根本上说是社会经济的原因。二十世纪初,随着资本主

义生产方式的入侵, 西方的政治、经济、文化及生活方式等随之影响

着社会的方方面面, 旧有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剧烈冲击。一部分女子开始走进学堂进而成为职业妇女, 她们开始

朝着改变妇女根本命运的道路上迈出重要的一步。可是, 这毕竟只

是少数的发达开明都市的现象,在广大内陆的其它地区, 尤其是在较

少受到商业文明冲击的相对传统的乡镇里, 社会经济的变化并不十

分明显, 女子接受教育成为职业妇女, 仍旧是个遥不可及的梦

即便是那些接受了新式教育成为职业女性的已解放!的妇女

们,这种解放是极其狭窄有限的, 因为在这一时期, 她们即便接受了

教育,有了经济独立的可能,可她们最终的出路!仍然是家庭当时西方社会资本主义工业经济的发展, 已经使得大多

数的妇女们具备了完全走出家庭而不需在事业与家庭之间徘徊而苦

恼的社会生活条件, 大多数的家庭劳务已经得以社会化, 这就给妇女

们的事业发展提供了方便。这给了我们某种启示: 只有社会经济的极大发展、社会生活条件的高度发达和人性化,才能较为普遍地解放

妇女,真正使她们可以毫无后顾之忧, 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干, 在事业

上有所发展,实现真正的独立自由。而当时中国社会的经济发展状

况还不能达到这个程度,社会提供给家庭的经济、生活条件远远不能

使妇女们真正走出家庭的牢笼, 她们在某种程度上仍旧不得不被羁

绊在家庭的牢笼之中,不可能彻底地获得解放,实现其在家庭之外的价值。

其次, 民众心理因素的影响也是重要原因事实上,在当时的社

会,许多人都以为出外找工作的妇女们都是卑贱

积极作用:

提高了妇女的经济和社会地位, 促进了妇女的自身解放 稳定了社会秩序,改善了社会风气

第二篇:马克思妇女解放理论

马克思、恩格斯从经济角度入手研究妇女解放问题,提出关于女权思想。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西方女权主义理论研究呈现热潮,其中尤以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为代表,男女平等、性别意识观念已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部分,中国妇女解放理论伴随着中华民族解放运动和无产阶级革命而创建和发展,在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对马克思主义有了新的丰富和补充。

在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和西方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作品与中国妇女解放理论研究比较的基础上,指出,妇女解放既要从阶级分析的方法入手,在解放被压迫阶级的过程中,求得妇女的解放,又要从性别分析的角度切入,改变不利于女性发展的思想文化观念和社会环境,为妇女的生存和发展提供更好的主观条件和客观环境。

马克思认为:“没有妇女的酵素就不可能有伟大的社会变革。社会的进步可以用女性(丑的也包括在内)的社会地位来精确地衡量。”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第586页.)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后,妇女运动就成为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组成部分,“在任何社会中,妇女的解放程度是衡量普遍解放的天然尺度。”②(马克思思格斯选集[M].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第610页.)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体系,不仅在于它以唯物史观为基础,正确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为无产阶级革命指明了一条光辉的道路,而且在于马克思、恩格斯在“资本主义”这个特定的时代,依据当时所能提供的思想材料,在探讨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过程中,对历史上所形成的男女不平等的根源和妇女解放问题作了十分有意义的探索。当我们从“女权主义”的视角去解读马克思、恩格斯的文本时,我们会得到两位伟人很多的女权思想。

一、马克思、恩格斯妇女理论文本考证

马克思和恩格斯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和考察妇女问题,确认妇女被压迫、被奴役的历史起点。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的基本内容比较集中地体现在二者合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马克思的《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摘要》、《神圣家族》、恩格斯的《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等著作、书信中。其中恩格斯写于 1884 年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可以说是一部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系统阐述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的代表作。通过梳理文本,我们可以看出,马克思的妇女解放思想始终是建立在人类解放的远大目标基础之上的,马克思对无产阶级的关注和对妇女的关 1 注是一致的,这也符合其思维发展从一般到特殊的规律。两位伟人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妇女解放和无产阶级的解放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没有妇女解放的无产阶级解放是不完整的。马克思脍炙人口的名句:“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人类的天性本来就是这样的:人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也达到完美。„„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第40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2.第7页.)

马克思青年时代的高远理想是他后来思想发展的基点,其“人类解放”的情怀决定了他必然把自己的视野定位在“千百万的人民大众”身上,也决定了他的目光必然会关注到妇女解放问题。在马克思毕业离开学校,走向社会,面对广阔的政治、经济现实问题时,他的思想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他在博士论文中提出了“世界的哲学化同时也就是哲学的世界化”②(马克思思格斯全集[M].第40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2.第258 页.),这也为他思考妇女解放的途径提供了启示。

在对黑格尔的法哲学批判的过程中,马克思提出了关于女权问题的一些观点:“„„家庭的灵魂只能体现为爱情„„”;③(马克思思格斯全集[M].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1956.第255 页.)“„„女性和男性也相互吸引,而且也只有男女两性的极的差别相结合,才会产生人”;“„„男性和女性构成同一个类、同一种本质——人的本质„„”。④(马克思思格斯全集[M].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1956.第355 页.)在《神圣家族》第八章《揭露妇女解放的秘密,或路易莎·莫莱尔》中,马克思论述了有关妇女解放的问题,“某一历史时代的发展总是可以由妇女走向自由的程度来确定,因为在女人和男人、女性和男性的关系中,最鲜明不过地表现出人性对兽性的胜利。”并使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傅立叶的名言“妇女解放的程度是衡量普遍解放的天然标准”传遍世界。

马克思还创造性地谈论了关于妇女解放的思想。在《致路德维希·库格曼的信》(1868 年 12 月 12 日)中,马克思说:“美国‘劳工同盟’最近一次代表大会有很大进步,别的不说,这也表现在它对待女工完全平等,„„每个了解一点历史的人也都知道,没有妇女的酵素就不可能有伟大的社会变革。社会的进步可 2 以用女性(丑的也包括在内)的社会地位来精确地衡量。”①(马克思思格斯全集[M].第3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2.第571页.)这是马克思对于“妇女解放”的经典论述。在马克思的意识里,妇女解放始终是和人类解放密切相关的,妇女解放是人类解放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社会的进步可以用女性的社会地位来精确地衡量”隐含了“两个基本关系”:妇女与全人类(当然也包括男性)解放的关系;妇女与人类文明(主要是男性)进化程度的关系。马克思的妇女解放思想至此正式成形,妇女解放与男子解放、人类解放的关系确立起来。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在阐述全新社会历史观的过程中涉及到对女权问题的思考。他们第一次提出“两种生产”——物质资料的生产和人类自身生产的理论。“每日都在重新生产自己生活的人们开始生产另外一些人,即增殖。这就是夫妻之间的关系,父母和子女之间的关系,也就是家庭。”②(马克思思格斯全集[M].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1957.第32 页)马克思初步地批判了父权制。在论述决定各民族之间相互关系的因素——分工时,马克思提到:“这些种种细致的分工的相互关系是由农业劳动、工业劳动和商业劳动的经营方式(父权制、奴隶制、等级、阶级)决定的。”③(马克思思格斯全集[M].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1957.第 25 页.)这里,他只是提到了“父权制”这个概念。“分工起初只是性交方面的分工,后来是由于天赋(例如体力)、需要、偶然性等等而自发地或‘自然地产生的’分工”。④(马克思思格斯全集[M].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1957.第35页.)马克思认为家庭中的性别分工是自然形成的,“分工和同时出现的劳动及其产品的不平等的分配产生了所有制,它的萌芽和最初的形式在家庭中已经出现。在那里妻子和儿女是丈夫的奴隶。家庭中这种诚然还非常原始和隐蔽的奴隶制,是最早的所有制。”⑤(马克思思格斯全集[M].第3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1957.第 36-37 页.)“社会结构只限于家庭的扩大:父权制的酋长、他们所管辖的部落成员以及奴隶。”⑥(马克思思格斯全集[M].第3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1957.第 25页.)在这里,马克思揭露了父权制社会中女性受压迫的“奴隶”地位,初步形成了私有制是妇女受压迫根源的思想。当然,这里的女权思想仍然是不系统的,但在创建了新的社会历史观后,马克思、恩格斯就把对妇女问题的思考建立在唯物史观的基础之上。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妇女解放是人类解放重要组成部分的思想进一步发展。“每一个单独的个人的解放的程度是与历史完全转变为世界历史的程度一致的”。①(马克思思格斯全集[M].第 3 卷.北京:人民 3 出版社, 1957.第42 页.)妇女的解放同人类的解放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妇女的解放、男性的解放同人类解放是一致的:“在真实的集体的条件下,各个个人在自己的联合中并通过这种联合获得自由。”②(马克思思格斯全集[M].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1957.第 84页.)“自由人”的联合体——共产主义社会,是女性、男性、乃至整个人类获得自由和全面发展的社会。现存的资本主义社会由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深刻矛盾,是必然要灭亡的,必然要被共产主义社会所代替的。

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展开了对“家庭”、“家庭关系”精辟的论述。他们认为,不能一般地谈家庭本身,家庭是一个历史范畴。他们这样描述资产阶级家庭,“资产阶级撕下了罩在家庭关系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把这种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③(马克思思格斯全集[M].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1958.第469页.)马克思、恩格斯极力主张“消灭家庭”。与极端激进派对共产党人的歪曲理解完全不同,他们主张消灭的家庭是资本主义性质的家庭,消灭家庭成员之间关系严重“异化”了的家庭。“资产阶级的家庭,自然会随着它的这种补充现象的消逝而消逝,两者都要随着资本的消灭而消灭”④(马克思思格斯全集[M].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1958.第486页.),也就是资本主义社会必然灭亡,代之以消除了资产阶级性质的家庭的共产主义社会。“旧社会的生活条件在无产阶级的生活条件中间已经被消灭了。”⑤(克思思格斯全集[M].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1958.第477页.)“代替那存在着各种阶级以及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一个以各个人自由发展为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的联合体”⑥(马克思思格斯全集[M].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1958.第491页.)。女性解放和无产阶级的解放紧紧联系在一起,没有女性解放的无产阶级的解放是不完整的。有学者这样评价《宣言》,说它虽然是具有“先进思想”和“代表社会进步”的男性知识精英的“宣言”,但是,在“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和以男性为主体的权力机制中开妇女解放‘主流化’之先河。”①(转引自.李小江.重读宗师遗产[J].读书, 2003,(08): 第 27-28页.)这样的评价是积极的、中肯的。

从女权主义思想阐发的角度来看,恩格斯所著《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可以说是女权思想系统化的代表作,被誉为经久不衰的女权主义理论篇章。

《起源》的组织结构除两个序言外,正文共有九章组成,说明了史前各个文化阶段的社会经济概况,分析家庭的形成与发展,揭示了历史发展过程中家庭形 4 式的特点,考查了氏族制度、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分析了从野蛮时代向文明时代的过度,并对文明时代作了一般的理论说明。从各章表明的恩格斯对女权思想的研究和思考可以看出,马克思、恩格斯承认母权制存在过,更重要的在于恩格斯分析了妇女受压迫地位的形成、根源和实质,进而为妇女解放提供了方案。这些思想典型地体现在第二章对“家庭”的分析中。通过对马克思、恩格斯著作文本的探析,我们可以看出两位革命导师对妇女问题、妇女命运的关注,他们对妇女受压迫根源的探索和对妇女解放的期望都是站在解放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的高度来认识的;妇女解放的思想正是在他们的人类解放情怀的“摇篮”中孕育、成长的。当然,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女权思想的实际的运思,决定了笔者选择的文本。至此,可以明确地说,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中蕴藏着丰富的女权主义思想。

二、马克思、恩格斯女权思想主要观点的诠释

在梳理了马克思、恩格斯的女权思想发展后,我们从内在逻辑来考察其女权思想的内容演进。

(一)妇女社会地位同经济发展的关系

“母权制的被推翻,乃是女性的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失败”。②一些学者认为“性别压迫”是自古以来就存在的现象。马克思、恩格斯则认为,妇女受压迫现象的出现是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关联的,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原始社会男女是平等的,妇女不仅居于自由的地位,而且居于受到高度尊敬的地位。——那种认为妇女在最初的社会里曾经是男子的奴隶的意见,是 18 世纪启蒙时代所流传下来的“最荒谬”的观念之一。

家庭作为婚姻关系的体现,是随着两性间关系禁例的出现、扩大而发生变化的。恩格斯指出,从杂乱的性关系的原始状态中发展出了几种家庭形式。即血缘家庭、普那路亚家庭、对偶婚。但是,原始社会初期母权制的氏族组织是以生产极不发达为前提的。因而,随着生产的发展,氏族组织就逐渐不适应了,它是必然要灭亡的。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妇女受压迫、被奴役的现象,是伴随着原始公社的解体,私有财产的出现和私有制的确立而同时出现的。男女两性关系不仅是最基本的社会关系,而且是极为重要的社会关系。马克思指出,“在人们的生产力发展的一定状况下,就会有一定的交换和消费形式。在生产、交换和消费发展的一定 5 阶段上,就会有相应的社会制度、相应的家庭、等级或阶级组织,一句话,就会有相应的市民社会。”①(马克思思格斯选集[M].第4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第320-321页.)可见,两性关系是经济关系的直接反映。女性受压迫地位的形成,是同男女两性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地位的改变密切关联的。私有财产的发展,男女两性在社会生产和家庭经济中所处地位的变化,乃是由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过渡的社会根源。男性凭借其在经济生活中的主导地位,最终把女性挤到了第二位。当母权制向父权制过渡,对偶婚制家庭转变成为“一夫一妻制”家庭。一夫一妻制家庭成为私有制社会的细胞,男女两性的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女性受压迫、被奴役的地位形成了。这种在私有制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父权制家庭成为男性压迫、奴役女性的工具。私有制、阶级确立的同时,也就是女性被压迫地位的形成过程。

(二)妇女受压迫的根源和实质

关于妇女受压迫的根源和实质,历来是女权主义理论者关注的焦点和热点问题。众多的西方女权主义者都试图给这个问题以解答,马克思、思格斯在分析了女性地位的演变后,揭示了妇女受压迫的根源所在,并指出了妇女受压迫的实质。

1、妇女受压迫的根源在于私有制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大分工和私有财产的出现,乃至私有制的确立,个体家庭成为社会的基本经济单位。历史自然形成的家庭分工对女性产生了十分不利的影响,妇女原来从事的家务劳动,日益失去了在原始社会条件下的公共性质,而变成一种辅助性、私人性的家务劳动。由于女性专事家务劳动,因而她们日益被排斥在社会生产之外,失去了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在社会生产关系中处于从属的地位。男性则因成为生产资料的占有者和生活资料的主要获得者,而在社会生产和家庭生活中居于主导地位,家庭内财产的分配随着家庭内性别分工性质的变化而变化。男女两性在经济地位上的不平等,进而造成了两者在社会地位和家庭地位上的不平等。女性在经济上的从属地位,是其在家庭和社会上处于不平等地位的根本原因。可以这样说,历史上的性别压迫是同阶级压迫同时出现的。

男性基于经济上的主导地位和私人财富的逐步积累,要求由父系嫡系来继承私有财产的愿望越来越迫切。为了把自己的财产留给纯血统的后代,对偶婚制家庭发展到“一夫一妻制”家庭。可以说,一夫一妻制是与私有制同时产生的,它是社会生产关系变化的产物,是以私有制对原始的自然长成的公有制的胜利为基础的第一个家庭形式。

可见,性别压迫和阶级压迫具有同步性,男女两性关系的对抗冲突,妇女被压迫、奴役地位的形成,应该说是多方面的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但是私有财产的出现乃至私有制的确立是决定性的因素。因而,马克思、恩格斯主张妇女受压迫的根源在于私有制。

2、妇女受压迫的实质是阶级压迫

社会大分工和私有财产的出现,乃至私有制的确立,使得阶级剥削、阶级压迫制度产生,男性作为剥削阶级实质上成为统治者,女性则成为男性剥削和压榨的对象。他们掌握了社会上的一切权力,建立了以男性为中心的父权制社会。在这种社会中,男性之所以能够统治女性,原因正在于他们是私有财产的所有者,掌握了可以说是全部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这是男性统治女性的经济基础,也是他们统治自己妻女的经济基础。

恩格斯指出,私有财产使“丈夫占据一种无需有任何特别的法律特权的统治地位。在家庭中,丈夫是资产者,妻子则相当于无产阶级。”①(马克思思格斯选集[M].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第70页.)

因此,男性的统治意味着女性的被统治,男性的主导地位意味着女性的从属地位。在阶级社会中,女性处在社会的最底层,男性统治者利用手中掌控的国家机器来实行对女性的压榨,女性不仅经济活动被贬低,与政治无缘,而且,精神上受到奴役和压制,男性对女性的统治实质上是一种阶级统治。

(三)关于妇女解放道路的探讨

马克思、恩格斯在考察了妇女地位的演变,揭示了妇女受压迫的根源和实质之后,对妇女解放的途径作了探讨。在他们看来,妇女解放包括经济、政治、家庭和性爱等各个方面的解放。

1、妇女解放的根本途径——消灭私有制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随着私有制的确立,便开始了阶级剥削和压迫,也就开始了男性对女性的统治和奴役。因此,妇女要从根本上摆脱历史上形成的这种受歧视、受奴役的地位,只有在消除了产生这种压迫根源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妇女受压迫的根源在于私有制,因而,马克思、恩格斯主张妇女解放的根本途径是消灭私有制。

私有制是一系列不平等和一切罪恶的根源。对私有制的批判,从私有制在人类社会中确立时就开始了。马克思、恩格斯考察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特别是考察了他们所处的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规律,揭示了私有制是资本主义社会 7 一切矛盾的根源。他们对私有制的批判是建立在唯物史观基础之上的,并准备在条件成熟时,付诸革命的实践。

在《起源》中,恩格斯提出,妇女要获得解放,只有在废除了资本对男女双方的剥削,并把私人的家务劳动变成一种公共的行业以后,男女的真正平等才能实现。在这里,恩格斯表达的是这样一个思想,妇女要摆脱受压迫、被奴役的地位,求得解放,就必须铲除私有制。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才能消灭人剥削人的经济根源,彻底铲除妇女受压迫,男女不平等的根基。进而,他指出,私有制的消失,将使“男子的地位无论如何要发生很大的变化。而妇女的地位,一切妇女的地位也要发生很大的转变。”①(马克思思格斯选集[M].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第73—74页.)

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妇女解放只有在消灭私有制的社会主义运动中才能实现。只要还存在资本主义,保留资本的权力,那么,男子就会有特权。因此,妇女要获得解放必须消灭私有制。

2、妇女解放的两个基本条件

(1)参加社会生产劳动是妇女解放的一个先决条件

随着私有财产的出现,乃至私有制的确立,父权制最终代替了母权制。至此,在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中,家庭内自然形成的劳动分工进一步加剧,男性成为生产资料的占有者和生活资料的所有者,在社会生产和家庭生活中处于主导地位,而女性则因从事私人性质的家务劳动,被排斥在社会生产劳动之外,丧失了对生产资料、生活资料的所有权,沦为社会生产和家庭生活中的奴隶,丧失了人身自由和独立的经济地位。由于女性的家务劳动被看作是不能赚钱的,因而,女性的家务劳动被看作是低下的,微不足道的。恩格斯指出:“从前保证妇女在家中占统治地位的同一原因——妇女只限于从事家务劳动,——现在却保证男子在家中占统治地位:妇女的家务劳动现在同男子谋取生活资料的劳动比较起来己经相形见绌:男子的劳动就是一切,妇女的劳动是无足轻重的附属品。”②(马克思思格斯选集[M].第4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第162页.)

女性在经济上独立地位的丧失导致了她们在社会中完全失去了应有的地位,丧失了人身自由,也失去了政治参与、受教育等各个方面的权利。恩格斯进而主张,“妇女解放的第一个先决条件是一切女性重新回到公共的事业中去。”③(马克思思格斯选集[M].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第72 页.)他认为没有妇女的就业,就不会有妇女的解放和发展。“只要妇女仍然被排斥于社会的生 8 产劳动之外而只限于从事家庭的私人劳动,那么妇女的解放,妇女同男子的平等,现在和将来都是不可能的。妇女的解放,只有在妇女可以大量地、社会规模的参加生产,而家务劳动只占她们极少工夫的时候,才有可能。”①(马克思思格斯选集[M].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第162页.)

参加社会劳动使得妇女在经济上不再依赖于男子,而只有女性对男性经济上依赖的消失,才允许两性关系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之上。而这只有依靠现代的大工业能办到,现代大工业不仅容许大量的女性劳动,而且真正要求这样的劳动,并且它还力求把私人的家务劳动逐渐融化在公共的事业中。

(2)家务劳动的社会化是妇女解放的另一条件

家务劳动的社会化,即“把私人的家务劳动溶化在公共的事业中”。但家务劳动的社会化是有条件的。现代大工业,不仅大规模地使个体家庭解体,同时吸纳了大量的女性劳动,并且为家务劳动的社会化提供物质的、技术的基础。恩格斯充分肯定了资本主义大生产为妇女参加社会生产劳动所创造的有利条件。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妇女始终都没有任何人身自由,更没有机会参加社会的生产劳动。家务劳动的社会化实际上意味着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达。也就是说,家务劳动的私人性质随着生产社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而消失的时候,家务劳动和其它的社会劳动只有分工不同的时候,妇女解放才有可能。可见,妇女解放不仅仅取决于生产关系的变革,还受到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

总之,对马克思、恩格斯妇女解放的探讨要辩证地看:一方面,广大女性响应号召,冲破各种阻力,勇于参加社会生产劳动和各项活动,确实带来了巨大的社会解放,妇女获得了一定的独立的经济地位,同时使马克思、恩格斯的方案设计得以在实践中验证;但是,另一方面,也要看到,生产力发展水平、家务劳动社会化的程度对女性参加社会劳动的制约。可以说,生产力发展水平、家务劳动社会化、妇女参加社会生产劳动的实现和妇女的解放既是相互联系又是相互作用的,它们之间存在着非常复杂的关系。马克思、恩格斯基于自己所处的时代环境为妇女提供的解决方案,即女性能否顺利地、广泛地参加社会生产劳动,现代大工业生产为家务劳动的社会化所提供的条件,是否能进一步转换成为现实,还受到各种客观因素的制约。家务劳动作为一种私人劳动,至今还难以得到社会的完全承认,这有比现代工业化进程更为复杂的原因。家务劳动的社会化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

第三篇:妇女解放演讲稿 希拉里

Good morning everyone, let me give you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the following parts.The third wave of women’s liberation took place in Early 1990s, and it also called Post-modern feminist(后现代女权主义)More and more women participate in the political business, Media and industry,and go into Leading class.The third wave gained More attention to women’s socialism and sexual freedom instead of the scope of philosophical reflection Result: Women get more power, even can affect the country's political, economic, and cultural

The three waves of women’s liberation brought a lot of effects to the whole world, incuding social changes, religion, language, enducation, and many other aspects.Women got the right to initiate divorce proceedings and “no fault” divorce, the right to make individual decisions regarding pregnancy, the right to own property, and they can get broad employment at more equitable wages.Feminist theology reconsiders the traditions, practices, texts, and theologies of religions from a feminist perspective.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女权主义神学反思传统,实践、文本、和宗教神学。

At the same time, many non-sexist language became popular, such as hunmanity, she, and so on.Most men's colleges in the United States adopted coeducation, often by merging with women's colleges.Although women’s liberation movement has succeeded in many parts of the world, women in Arab countires still couldn’t won their freedom.Due to religious and traditional values.In 2001,Saudi women were allowed to have ID card for the first time In September 25, 2011, King Abdullah declared that,Saudi women were to obtain the right to vote and be elected in 2015, and they can run in election without men’s permission.At the beginning of 2012,Royal Allow women to buy underwear(内衣)in public.At August 5, 2012, the first female athletes of Saudi Arabia and Afghanistan participated in the London Olympic Games.But the two women athletes has not appeared in the television broadcast images of Saudi Arabia.April 20, 2013, in the sixth Saudi consultative conference(第六届沙特协商会议), Members of 30 women appeared for the first time,With a screen(屏风)from the male members.At May 3, 2013, Iraq's Kurdish women founded the first newspaper run and edited by only women.At May 6, this year, part of Saudi Arabia private girls' schools were allowed to carry out sports activities for girls.But without men’s agree, Saudi women still cannot work, study, marriage, or travel, and they are prohibited from driving a car.

第四篇:由《玩偶之家》看妇女解放

由《玩偶之家》看妇女解放

19世纪中叶,启蒙思想、文艺复兴运动在呼吁人们自由平等的观念之余,也催生了一个新的社会问题:“同为人类的女性为什么不能享受和男人同样的平等和自由?”由此引发的妇女解放问题也成为纠缠各个国家的世界性问题。1879年,在诸多社会压力下,易卜生的一部被称为“妇女解放运动的宣言书”的戏剧《玩偶之家》脱颖而出,轰动一时。

《玩偶之家》的主人公娜拉是一个天真热情,单纯善良的少妇,一贯被人唤作“小鸟儿”、“小松鼠儿”。但是娜拉的本性确实倔强的,她愿意为了挽救丈夫的生命不惜牺牲自己的名誉,瞒着丈夫向人借了一笔债,同时想给垂危的父亲省却烦恼,又冒名签了一个字。这个在我们看来很合乎情理又很感人的事情在当时资产阶级“不讲理的法律”中却是犯法的。她被逼的走投无路,然而更令她痛心的是,真相大白之后,最需要丈夫和她同舟共济、承担危局的时刻,她却发现自己为之作出牺牲的丈夫竟是一个虚伪而卑劣的市侩,他骂娜拉是“坏东西”、“罪犯”、“下贱女人”,完全忘却了娜拉救自己的恩情,说自己的前程全被毁了。待柯洛克斯泰被林丹太太说动,退回字据时,他又快活地叫道:“娜拉,我没事了,我饶恕你了。”这时她终于觉醒过来,认识到自己婚前不过是父亲的玩偶,婚后不过是丈夫的玩偶,从来就没有独立的人格。于是,她毅然决然抛弃丈夫和孩子,从囚笼似的家庭出走了。但是,娜拉出走之后怎么办,她将会有怎样的结局?这是本剧读者历来关心的一个问题。

要想理清娜拉出走后会有怎样的结局,首先让我们来探讨一下几个问题:首先,在资产阶级家庭中,妇女处于什么地位。其次,妇女的出路问题即妇女怎样才能真正的拥有所谓的自由平等。

从该剧中娜拉和海尔茂的关系能够看出,海尔茂所代表的男权高居于女性之上。虽然海尔茂口口声声称娜拉为“我的小鸟”、“小宝贝”、“小松鼠”、甚至“我的孩子”,并一再声称爱娜拉,但实际上他从未以平等的身份对待过妻子。女人在海尔茂所代表的男性权威面前不过是服从者。在经济上,她们没有独立权,在生活中,她们也没有取得与丈夫平等的地位。因此,女性并没有获得与男子平等的关系。那么,这种不平等用什么包裹起来,从而使妇女误以为进入了平等的时代,获得了妇女在家庭中应有的地位呢?这恐怕是易卜生在表面问题之后隐藏着的更深层的问题。

易卜生在《玩偶之家》中揭露和批判了社会上的丑恶现实,把改造丑恶现实的希望寄托在具有反叛精神的少数人身上。娜拉出走就是反叛。他在作品中提出了问题,但是没有指出正确的斗争道路。从他所处的阶级地位和生活的社会环境来看,他找不到也不可能找到答案。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指出:“妇女解放的第一个先决条件就是一切女性重新回到公共的劳动中去。”因为,“男子在婚姻上的统治是他的经济统治的简单的后果,它将自然地随着后者的消失而消失。”鲁迅也曾指出:“在家应该先获得男女平均的分配。”由此可以看出,娜拉要真正取得独立光凭一点反叛精神是不行的。只有首先在经济上取得独立,才能争取独立的人格。

在文学作品中,像娜拉这样的要求女性独立解放的人物形象并非仅此一个。英国勃朗特姐妹之一的夏洛蒂在《简?爱》中也塑造了一个新型的女主人公形象。简?爱只是一个矮小丑陋的平民女子,但她要求和男子一样平等,捍卫自己独立的人格与尊严,主张自由表现自己的爱憎和情感,追求独立自由的爱情。当她爱上了罗彻斯特之后,就在结婚的前夕发现了罗切斯特的妻子仍在,于是毅然决然的出走。后来罗彻斯特的妻子死于火灾,而罗彻斯特也在那场火灾中瞎了双眼独居在一间破旧的小屋中,简?爱才真正的愿意和他在一起。小说的结尾两人坐在木椅子上交谈的场景深深打动了我。但我更为被其独立的人格所折服。简?爱也正因为她的人格成为文学史上一个难以复制的形象。

同时不得不提的,是鲁迅先生唯一的一部爱情题材的小说《伤逝》中的子君。《伤逝》被很多学者称作是《玩偶之家》的后续,子君也顺其自认的成为了娜拉出走之后的结局写照。《伤逝》中的子君是一个由多种社会因素塑成具有复杂心理特征的典型,是具有一定文化的知识女性。在她的身上具有反封建礼教,追求个性解放的进步思想,争取婚姻自由的坚决果敢;又有着小资产阶级知识女性的冲动、脆弱和革命的不彻底性,以及人生目标太低,容易满足的弱点;同时,在她的骨子里,还是一个被封建思想严重禁锢着的女性。各种观念复杂、自然而有序地支配、局限着子君,这种复合性格构成并决定了她能勇敢地追求爱情自由,成为一个反封建的时代女战士;决定了她在婚后无法继续迈进,甘心情愿把自己封闭起来沦为丈夫的女佣,“每日‘川流不息’的吃饭成了子君的功业”,“她似乎将先前所知道的全部忘掉了”,“只为了爱,――盲目的爱,――而将别的人生要义全盘疏忽了。”这也注定了她最后悲惨的结局。

让我们反观这部剧,剧中的女主人公娜拉,就像她自己所说的,从前是父亲的玩偶,嫁人之后又是丈夫的玩偶,她感到不公,感到压抑,她急于摆脱自由的现实。但是事实证明她除了具有自由的反叛精神,其他的什么都没有,她没有离开丈夫之后的独立经济来源,没有可以让其劳动以维持生活的条件,在当时的社会情况下,妇女的玩偶地位早已在人们的心中根深蒂固,妇女们安于现状,男人们也乐于享受,娜拉的精神是超前的,孤独的,是没有生命力的。剧中娜拉的丈夫海尔茂不忍娜拉出走时问的“你离开我之后能到哪里去,你凭什么来维持生计?”娜拉说“我可以借住在我朋友那里,我可以回老家,我相信我总会找到维持自己生命的工作!”那么娜拉是不是也会像子君一样陷入轮回,最后在“无爱的人间死灭了”?

鲁迅先生在《娜拉走后怎样?》一文中说:“从事理上推想起来,娜拉或者其实也只有两条路:不是堕落,就是回来。”的确,那些被丈夫或者家庭抛弃了的没有劳动能力的女子,无论是古今中外,妓女或许就是她们唯一的出路。好一些的或许会遇到一个好人家再嫁,但是即使再嫁人,她也一样会落入成为男人玩偶的轮回。但是娜拉有着和子君不一样的地方,娜拉所追求的的是自我的人格独立,是真正的自由,而子君所谓的自由只是依附于爱人,而她在追到了自己所谓的自由之后却又将自己锁进了另一个牢笼。同时,林丹太太在职场中滚打多年的经历,为娜拉的出路做了很好的预示。娜拉也可以学习林丹太太成为职业女性,养活自己。我相信娜拉会是这样的。

易卜生的《玩偶之家》严格上讲,只是提出了妇女解放的问题,怂恿妇女离家出走,寻求自己的独立人格,但是却没有提出解决办法,没有告诉妇女她们脱离丈夫之后要怎样去追求,去独立,这也是戏剧的不完美之处。但是处在21世纪的我们,应该自重、自爱、自立、自信、自强;让我们在子君和娜拉身上找出教戒,进行反思、获得启迪,为成为独立、自主的新时代女性而奋斗!

第五篇:材料题主题式分解--妇女解放主题

妇女解放主题

1.(2015·山东泰安一模·38)(24分)家庭和妇女地位的变化反映了时代的变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纵观中国女性的生存轨迹,在近代以前的私有制社会中……女性被排斥在社会生活之外,因而女性只有单一的家庭角色定位,即在家中扮好“贤妻”、“良母”的角色,相夫教子。……这种价值观的形成是长期经济生活、历史文化积淀的结果。

——《论戊戌维新至五四时期的女性角色定位》

材料二 20世纪20—40年代,中国城市多数家庭的成员从工商业、服务业等工作中获取收入,妇女从事职业,拥有经济来源,家庭成员之间人身依附性减少。民国政府新《民法》规定离婚和结婚一样自由。燕京大学女生有96.7%的人赞成“无爱情即离婚”,上海“审判厅请求离婚案多”,而农村家庭中离婚现象则并不多见,甚至“夫可以出妻嫁妻”。

——摘编自张国刚等主编《中国家庭史》

材料三 梁启超曰:吾推及天下积弱之本,则必自妇人不学始,请备陈其义以告下。……女学最盛者,其国最强,不战而屈人之兵,美是也;女学次盛者,其国次强,英法德日本是也:女学衰,母教失,无业众,智民少,国之所存者幸矣,印度波斯土耳其是也。

——梁启超《变法通义·论女学》

材料四 梁启超认为,新型的“贤妻良母”必须有一定的知识,才能“上可相夫,下可教子,近可宜家,远可善种”。……这显然较以前的“贤妻良母”论者要进步得多,具有了明显的时代特点,但历史地看,梁启超的“贤妻良母”也难脱传统女子价值观的束缚,也有把女子的价值划在“相夫教子”的狭小圈子之嫌。

——王美蓉《中国近现代不同类型的女子教育目的之比较》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导致中国古代女性地位低下的社会根源。(4分)

(2)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20~40年代中国家庭变迁的特点。并指出推动这一时期中国家庭变迁的主要因素。(8分)

(3)据材料三概括梁启超的妇女教育观。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该教育观的影响。(8分)

(4)材料四是用什么方法评价梁启超妇女观的?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妇女观的变化与社会发展的关系。(4分)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古代中国的经济;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维新思想;历史评价;妇女解放主题

【解析】(1)从经济、思想观念两个方面分析导致中国古代女性地位低下的社会根源,小农经济社会,妇女从事的家庭手工业是农户的副业;儒家三纲五常的纲常观念和伦理思想,使得妇女成为男子的附庸;传统宗法观念“重男轻女”。

(2)第一小问特点,材料二中关键信息“中国城市多数家庭的成员从工商业、服务业等工作中获取收入,”“家庭成员之间人身依附性减少”“离婚和结婚一样自由”“农村家庭中离婚现象则并不多见”,概括即得。第二小问变迁的主要因素,材料二中民国政府新《民法》的规定,有了政府的法律支持;结合所学知识,从民族工业的发展、资产阶级政治运动的推动、西学东渐促进思想启蒙、社会习俗的进步、新式教育带来个人素质的提高等方面分析。

(3)第一小问教育观,“天下积弱之本,则必自妇人不学始”,妇女教育关系到国家的强弱。第二小问影响,梁启超的教育观直接有利于女子教育发展和社会地位的提高,从长远看,推动了思想启蒙和救亡图存运动。

(4)材料四认为,梁启超的教育观显然较以前的“贤妻良母”论者要进步得多,放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历史的评价;同时梁启超的“贤妻良母”也难脱传统女子价值观的束缚,一分为二辩证的评价。梁启超的教育观属于社会意识,是社会发展(社会存在)的反映,同时也反作用于社会存在,有利于社会的发展,两者相互促进。

【答案】(1)根源:小农经济以种植业为主的特点;男耕女织的社会分工;儒家思想宣扬的纲常观念和伦理思想;传统宗法观念的影响。(4分)

(2)特点:城市家庭生计日益倚重工业经济;家庭关系趋向平等;婚姻观念日益自由;城乡家庭婚姻关系变迁不平衡。(4分)

因素: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和推动;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近代资产阶级政治运动和思想解放运动的影响;近代社会生活习俗的变迁;政府的法律支持与教育发展等。(4分,每点1分,答对其4点即可)

(3)教育观:把妇女受教育与救亡图存相结合。(或妇女教育关系到国家的强弱)(2分)

影响: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有利于妇女社会地位的提高;推动了女子教育的发展;提高了妇女救亡图存的使命感。(6分,每点2分,任答3点即可)

(4)方法:历史的评价(放在特定历史条件下评价);辩证的评价(一二分为二的评价)。(2分)

关系:妇女价值观念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更新,妇女观念的解放有利于社会的发展,两者相互影响。(2分)2.(2015·湖南十三校高三第一次联考·28)(1 6分)自然、法律和造物者对人都是公平的,妇女在生活、自由和对幸福的追求上具有和男子相同的权利。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清之际的江南地区出现了“才女文化”的繁荣,这些女性靠文学创作和鉴赏批判来传承妇女文化。其中最突出的是刻印女性书籍的兴起、读者大众群的出现、对情感的重新关注、女性教育的提倡、女性出游机会的增多和女子特性的重新定义等。……这些妇女……创造了一种丰富多彩和颇具意义的文化生活方式。

——(1993年)[美]高彦颐《闺塾师——明末清初江南的才女文化》绪论

材料二 “如今女学堂也多了,女工艺也兴了,但学得科学工艺,做教习,开工厂,何尝不可养活自己呢?也不致坐食,累及父兄、夫子了。一来,可使家业兴隆;二来,可使男子敬重,洗了无用的名,收了自由的福。”

——《秋瑾集》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明清之际的江南地区出现“才女文化”繁荣的原因。(8分)

(2)材料二中秋瑾认为女性获得“自由的福”的条件有哪些?(2分)请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社会转型的角度分析近代中国妇女解放的原因。(6分)

【考点】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洋务运动;晚清中华民族工业的兴起;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妇女解放主题 【解析】(1)原因主要从时代背景中分析,从经济、思想、文化、社会群体等角度考虑。经济上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出现,这是根源;思想文化上,程朱理学走向僵化,出现了早期启蒙思想,出现了男女平等的呼声;文化上,教育和出版印刷业发展;社会群体上,市民阶层逐渐壮大。

(2)第一小问条件,从关键词“学得科学工艺,做教习,开工厂”可以推测出条件为受教育和谋求经济独立;第二小问原因,从时代背景分析,主要有小农经济的解体和近代企业出现以及妇女受教育和经济独立等原因。

【答案】(1)原因:经济上,商品经济的繁荣和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发展;思想上,程朱理学的僵化;早期启蒙思想(反封建民主思想)的影响;文化上,教育的发展;出版印刷业的发展;社会群体上,市民阶层的壮大。(8分)

(2)条件:受教育权利;经济独立。(2分)

原因:鸦片战争以来,随着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中国封建小农经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妇女传统地位受到冲击;近代企业出现,妇女走出家门就业;越来越多的女性获得经济独立和受教育权利,形成了妇女解放潮流。(6分)

下载妇女职业与妇女解放word格式文档
下载妇女职业与妇女解放.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妇女解放 综合性学习课教案汇总

    ⊙总体构思 这节课主要通过组建探讨小组,制定探讨方案,收集和整理资料,展示学习成果来探讨,这些学习活动完全要求学生自己开展,合作进行,教师为教学活动的研究者、指导者甚至是参......

    社会性别与妇女解放的伦理思考(小编整理)

    社会性别理论视角看妇女解放的伦理疑义 王晖老师一、生理性别与社会性别的天壤之别 生理性别即生物学差异,是指两性在生理方面的差异,有时简称为性别。生理性别不因客观环境的......

    论鲁迅对妇女解放道路的探索

    论鲁迅对妇女解放道路的探索 摘要:妇女问题是关系全社会的主要问题。妇女在社会生活中获得自由、民主、平等的权利是衡量社会真正解放与否的标志。中国文化革命主将鲁迅由始......

    近代史纲要_辛亥革命时期的妇女解放[精选]

    辛亥革命时期的妇女解放 内容提要: 一百年前,一场伟大的民主革命席卷中华大地,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的大部分中国人不仅在政治上、技术上得到了一次大解放,而且随之而来的先......

    妇女与中国梦演讲稿

    最美巾帼,最美中国梦 凉天如水夜澄鲜,桂子风清懒去眠。多谢嫦娥知我意,中秋未到月先圆。嫦娥奔月是我国民间最具浪漫色彩的故事之一,让世世代代的中国人对天际充满了无限的向往......

    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理论的当代价值及其把握方式与寻求途径

    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理论的当代价值及其把握方式与寻求途径 潘 萍  2013-01-18 11:28:47 来源:《中华女子学院学报》(京)2012年3期第13~18页 【作者简介】潘萍,湖南省妇女干部学......

    性格与职业

    职业与性格 性格与气质不同,它有好坏之分。性格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掩盖和改造气质,还对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起制约作用。 性格中对劳动、对工作态度的成分,直接影响到职业的选择和职......

    妇女会议主持词与妇女爱岗敬业演讲稿

    妇女会议主持词 目录 第一篇:XX妇女工作会议主持词 第二篇:全县妇女工作会议主持词 第三篇:妇女工作会议主持词 第四篇:乡第十二次妇女代表大会预备会议主持词 第五篇:妇女大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