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推进企业民主管理,实现企业职工“双赢”[本站推荐]
推进企业民主管理,实现企业与职工的“双赢”
近代民主一词源于希腊字“demos”,意为人民。即管理者在“民主、公平、公开”的原则下,科学的将管理思想进行传播,协调各组织各种行为达到管理目的的一种管理方法。中国,早在原始氏族社会就已经有了民主的社会政治行为。所以民主管理是“以人为本”管理思想的集中体现。在改革开放,科学发展的今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实行民主管理,是企业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集中体现,是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办企业、职工当家作主的重要内容。那么,如何推进民主管理,使企业焕发勃勃的生机与活力,呈现出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实现企业和职工的“双赢”?将是我们不断追求的目标。
一、在思想上对民主管理要有高度认识。
企业民主管理制度是我国基层民主制度和企业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管理者要从思想上深刻认识到民主管理的重要性。一个企业的优劣,不仅要求领导者要具备一定的工作能力,还要具有团队精神,集体拼搏意识的员工。而做为为职工办实事、说实话,代表职工根本利益的代言人的工会、职代会的同志更要树立全局的观念,把本企业职工的利益放在首位来考虑。
广泛提高职工民主管理思想认识,当前绝大多数职工能够发挥主人翁作用,但是也有一部分职工没有把自己当作企业的主人,自己看不起自己,所以对企业的发展兴衰漠不关心,缺乏想企业所想、急企业所急和与企业荣辱与共的思想。对此要对职工进行社会责任感教育的同时,进行企业主人翁精神的教育,加强管理意识的教育,培养职工强烈的自我要求意识,使职工成为规章制度的模范遵守者和管理者,真正发挥职工主人翁作用。
二、强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真正发挥职工代表大会的作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完善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推进厂务公开,支持职工参与管理,维护职工合法权益。”职工代表大会,是企业实行民主管理的一种基本形式。一个企业民主管理程度如何,关键是看职工代表大会的作用发挥得如何。民主管理工作不能流于形式,职代会不能成了“举手会”,要真正发挥职代会的作用,要注重民主监督和民主管理。因此,要搞好民主管理工作,就必须彻底克服那些形式主义的东西,尊重职工的主人翁地位,维护职工的民主权利,支持职代会依法行使各项职权,充分发挥职代会参与企业决策、管理和监督作用。在民主选举职工代表时,职代会职工代表要达到50%,除政治素质外,还要侧重代表的文化技术素质和管理企业的能力,把好选举关,对选出的职工代表对党的方针政策、民主管理知识的方式,现代科学管理和各项专业管理知识等方面进行培训,提高代表的素质和参政议政能力,充分发挥职代会作用,提高职代会质量。改革职工提案管理制度,更好地发挥提案的作用。双电公司通过开专题会议,合理化建议征集生产经营管理难题和技术攻关项目,围绕安全生产经营、节能降耗、技术改造、职工福利等方面选出课题,下发让职工解答,提高职工参政议政能力,更好地发挥职工主人翁责任。在对待员工提
出的提案,认真对待,立案处理,做到件件有着落,项项有落实,并做到定期检查与考核。在会议期间要给代表充分的发言和讨论时间,广开言路,畅所欲言。必须公开透明,听取职工意见,接受群众监督.通过认真坚持职代会制度,将属于职代会职权范围内事项,提交职代会审议、通过或决定,让职工群众实施具体有效的参与管理和监督。近年来,双电公司通过强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定期召开职代会解决许多职工热点难点问题、采纳众多与生产、生活有关的合理化建议,增强了企业和职工的凝聚力,真正发挥职工代表大会的作用。
三、疏通民主渠道,创新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形式。新时期,新形式、新发展要求我们企业积极、主动、有效地探索企业职工民主管理工作的新思路,建立健全厂务公开,积极打造企业民主管理平台,使厂务公开逐步走向制度化和规范化。为此,一是健全公开机构,形成了一套规范有序的工作机制,以双电公司为例,近年来,逐步建立完善了厂务公开领导网、监督网和公开网三级厂务公开网,并落实到基层单位,使厂务公开制度化、规范化。二是公开形式多样,搭建了厂务公开的广阔平台。公司要求各单位都把厂务公开工作纳入本部门工作目标任务,基层单位以易于操作和便于职工为出发点,以公开栏、座谈会以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新闻媒体,随时进行公开,保证职工的知情权,公司定期或及时公开重大事项。三是公开内容全面。把凡是关系到企业经营管理、发展规划的方方面面重大问题,都向职工公开,保证了重大决策的民主性和科学性;例如:在工资奖金分配、住房、医改、专业职称评定和评先评优条件等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方案
向职工公开,使广大职工都能以平等的身份参与进来,成为职工代表的一部分。四是监督检查有力,保证了厂务公开的真实性。从生产职工中聘请总经理联络员,负责收集、反馈职工群众对厂务公开的意见和建议,这些联络员是领导的眼睛、耳朵,使领导者真正听到职工心声,及时了解职工在干什么、想什么,对企业有什么想法。厂务公开如同一个玻璃房子,领导干部的一举一动,职工群众都能看得清清楚楚。积极推行“阳光厂务” 促进企业健康和谐发展,使厂务公开工作更加制度化、规范化。
四、提高职工的主人翁地位,增加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企业的活力来自哪里?一个企业有没有向心力和凝聚力,关键是领导干部,行政管理约束职工行为,民主管理则增强职工凝聚力和向心力,双电公司领导集体以身作则,努力践行“群众利益无小事”原则,实现为员工办好事、办实事的目的,突出公司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特色,把职工的利益放在首位,经常听取职工对企业大事和领导者的批评和建议,择善而从,闻过而改,为企业为职工做实事,取得职工的信任和理解,让职工切实感受到了公司领导关心职工、热爱职工的真情和为职工办好事、办实事的决心,从而增强了职工在“创新管理年”中,团结一心、开拓新思路、谋求新发展、再创新业绩的信心。同时,在用人方面,唯德而用,唯才而用,唯能而用,注重企业人才的培养、选拔和任用,给每个要求进步的人提供施展能力的舞台,使无数个体的价值融汇为巨大的企业活力源泉,从而使企业职工能够同心协力,凝心聚力。
双电公司还通过政治学习、民主生活会、宣传栏、公司网站等多种形式,从不同角度提高职工的主人翁地位和作用,广泛宣传企业文化、企业精神和职业道德,增强了职工群众的主人翁责任感,职工队伍面貌有了明显变化。除此外,还通过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和提升厂务公开高度,2009年至2010年以来,双电公司大力开展魅丽双电、活力双电、健康双电活动、爱国歌曲大家唱、爱国卫生活动、为职工办实事的开展,先后对家属区绿化、美化,努力为职工创造舒适、和谐的生活环境。就职工子女上学难、就业难、通勤难等问题,联系学校、企业,提供上学、就业机会,解决了职工后顾之忧,使职工全心全意为公司建设做贡献。公司定期召开座谈会,主要由车间主任及班组长参加,与公司领导交流工作进展情况、职工的生活情况以及对公司的意见和建议。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问题,会上能解决的,当场解决;会上不能解决的,会下及时解决。涉及职工对公司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可操作性强的公司予以采纳,对提建议人给予表彰并发放物质奖励。工会组织职工代表,就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职工通勤等事项,与企业进行平等协商。通过签订集体合同和工资协议,职工的切身利益得到保障,企业的职工队伍得到稳定。为调动广大职工参与企业经营管理的积极性,公司工会开展职工热点调查、合理化建议活动,使职工把公司的发展经营当成自己的事,献计献策为企业增效益。组织职工积极参与公司发展方向促进企业民主管理水平,激发员工爱厂热情,提升企业整体实力的思想。
总之,在当前电煤紧张,公司生产经营面临严峻形势情况下,必须把领导者的中心地位和职工的主人翁地位相统一,职工利益和企业利益相联系,切实保障职工的主人翁地位,努力增强职工的参与意识,实行政治、经济分配的民主管理和监督,才能增强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从而切实推进双电公司实现基层职工民主,促进企业健康和谐发展,最终实现企业与职工共谋发展、共享成果的“双赢”目的。
第二篇:创建和谐劳动关系实现企业职工双赢
创建和谐劳动关系 实现企业职工双赢(感言·建言)
全国政协委员 徐振寰
《 人民日报 》(2012年06月06日20 版)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和经济转轨的关键时期,劳动关系矛盾处于易发多发期,充分发挥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活动在构建和发展和谐劳动关系、维护企业和社会稳定中的积极作用尤为重要。
劳动关系是生产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社会关系之一。劳动关系和谐,对于实现企业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保持企业的生机与活力,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基础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开展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活动是构建和发展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载体和行之有效的途径,有利于劳动关系双方真诚沟通、互相合作,把劳动关系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有利于引导职工热爱企业,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办好企业积极献计出力;有利于企业经营者依法履行社会责任,尊重职工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实现职工与企业效益共创、利益共享。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活动伴随着党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大战略部署的提出和落实,与实施“十一五”规划同步,已经走过6年的历程,取得了显著成效。虽然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活动在促进企业发展、维护职工权益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不少企业仍存在用工不规范、劳动条件差、工资分配不合理、福利保险不健全、对职工群众缺乏了解和关心等问题。
特别是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和经济转轨的关键时期,劳动关系矛盾处于易发多发期,充分发挥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活动在构建和发展和谐劳动关系、维护企业和社会稳定中的积极作用尤为重要。为此建议:
进一步完善劳动法律法规并保障其实施。完善劳动合同法等劳动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提高违法成本、强化监督约束,下决心解决一些地方和企业存在的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等问题,在提高劳动合同签订率的同时促进劳动合同履约质量的提升。
进一步加强企业民主管理建设。以发展和完善基层民主制度为方向,努力推进企业民主管理建设。建立健全企业职代会制度,认真落实职代会职权,充分发挥职代会在企业发展的重大决策和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等重大问题上的重要作用,依法保障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大力推进厂务公开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完善公开程序,充实公开内容,创新公开形式。对具备单独建制条件的企业,不论是公有制企业、外商投资企业、民营企业,还是学校、医院等事业单位,都要建立并逐步完善职代会、厂务公开制度。要加强职工董事、职工监事制度建设,依法规范职工董事、职工监事履职规则,如实反映职工要求,表达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要为职工参与企业民主管理提供必要条件和经费保障。
进一步健全集体合同制度。企业与职工开展集体协商签订集体合同,既是市场经济国家协调劳动关系的通行做法,也是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被实践证明了的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有效手段。针对当前集体合同相关立法存在的规定过于原则、刚性约束不足等问题,应加大集体合同立法进程,提高立法层次,细化协商的内容和形式,增强可操作性,作出刚性规定。同时,要依法推动企业普遍开展集体协商签订集体合同,引导劳动者运用理性合法方式表达利益诉求,实现劳动关系双方利益关系的动态平衡,推动企业与职工群众协商共事、机制共建、效益共创、利益共享。各级党委和政府应切实把开展集体协商签订集体合同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列入党委和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与其他工作一同部署、一同落实、一同检查、一同考核。
进一步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首先是进一步健全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是发挥政府、工会和企业方面代表作用、共同研究解决劳动关系重大问题的重要机制,是市场经济国家在宏观层面协调劳动关系的通行做法,也是我国相关法律确立的一项重要制度。当前,健全三方机制尤其应当创新组织形式、提升规格层次、加大协商力度。要认真研究三方会议升格为三方委员会事宜,加强三方会议领导机构及常设办公室建设,探索建立三方组成的专业化内设机构。其次是健全劳动关系矛盾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以完善网络化、网格化建设为基础,加强劳动关系舆情研判、预测预报和分析评估,及时发现并介入解决重大的集体劳动争议和群体性突发事件,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维护职工队伍和社会和谐稳定。
第三篇:企业与职工双赢的民主管理
企业与职工“双赢”的民主管理
民主管理是“以人为本”管理思想的集中体现。在科学发展的今天,实行民主管理,是企业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集中体现,是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办企业、职工当家作主的重要内容。
企业管理者要从思想上深刻认识到民主管理的重要性。一个企业的优劣,不仅要求领导者要具备一定的工作能力,还要具有团队精神,集体拼搏意识的员工。
当前绝大多数职工能够发挥主人翁作用,但是也有一部分职工没有把自己当作企业的主人,自己看不起自己,所以对企业的发展兴衰漠不关心,缺乏想企业所想、急企业所急和与企业荣辱与共的思想。对此要对职工进行社会责任感教育和企业主人翁精神的教育,培养职工强烈的自我要求意识,提高职工民主管理思想认识。
职工代表大会,是企业实行民主管理的一种基本形式。一个企业民主管理程度如何,关键是看职工代表大会的作用发挥得如何。民主管理工作不能流于形式,职代会不能成了“举手会”。要真正发挥职代会的作用,必须注重民主监督和民主管理。因此,要搞好民主管理工作,就必须彻底克服那些形式主义的东西,尊重职工的主人翁地位,维护职工的民主权利,支持职代会依法行使各项职权,充分发挥职代会参与企业决策、管理和监督作用。
新时期,新形式、新发展要求我们企业积极、主动、有效地探索职工民主管理工作的新思路,建立健全厂务公开,积极打造企业民主管理平台,使厂务公开逐步走向制度化和规范化。一个企业有没有向
心力和凝聚力,关键是领导干部,行政管理能约束职工行为,民主管理则增强职工凝聚力和向心力。领导集体以身作则,努力践行“群众利益无小事”原则,实现为员工办好事、办实事的目的,突出公司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特色,把职工的利益放在首位,经常听取职工对企业大事和领导者的批评和建议,择善而从,闻过而改,取得职工的信任和理解,让职工切实感受到了公司领导关心职工、热爱职工的真情和为职工办好事、办实事的决心,从而增强了职工在工作中团结一心、开拓新思路、谋求新发展、再创新业绩的信心。
现代企业必须把领导者的中心地位和职工的主人翁地位相统一,职工利益和企业利益相联系,切实保障职工的主人翁地位,努力增强职工的参与意识,实行政治、经济分配的民主管理和监督,才能增强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一个公司实现基层职工民主,企业健康和谐发展,最终才能实现企业与职工共谋发展、共享成果的“双赢”局面。
第四篇:推进企业民主管理的思考
推进企业民主管理的思考
推进企业民主管理的思考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社会问题也随之出现,部分企业劳资关系紧张,矛盾突出,影响企业和谐发展。因此,推进企业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已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十分重要的内容。我们必须对此有十分清醒的认识,以有效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有机统一。
推进企业民主管理的必要性
1.企业民主管理是基层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方面。党的十*大报告指出,“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完善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推进厂务公开,支持职工参与管理,维护职工合法权益”。随着企业体制改革的深化和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建立,企业民主管理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职工代表大会成为这个阶段企业实行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同时也成为职工行使民主管理权利的机构。我国已建立工会组织的公有企业中,一半以上建立了职工代表大会。在部分较大型私营企业中也已探索实行企业民主管理,如建立工会组织,召开企业民主对话会,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尝试实行民主议事会、民主共商会、厂务公开等形式的民主管理。这些随着市场经济的形成和发展应运而生的企业民主管理形式对协调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适时总结升华这些经验,上升为理性认识,制定为法律法规,无疑是对社会发展的促进和完善,应珍惜这一时机。
2.推进企业民主管理是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势,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需要。工人阶级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是无产阶级专政国家的坚强柱石,是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工人阶级的主人翁地位能否体现,直接关系到党的执政地位是否巩固。推进企业民主管理正是体现工人阶级在民主政治建设中主体地位的需要,是广大职工群众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有效平台,是维护广大职工群众合法权益、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有效保障,是实现当家做主最有效、最直接的途径。无疑,企业民主管理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性工程,适时完善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业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推行厂务公开、集体协商、企业职工董事监事制度等配套制度体系的社会环境已基本形成,推行企业民主管理制度可谓势在必行。
3.企业民主管理制度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现代企业制度以社会化大生产为条件,以资本的社会化配置为基础,以高新技术运用为支撑,以现代化企业管理为纽带促进企业运营发展,这其中人是关键的、决定性的因素,资金、技术、管理、物质条件离开人则失去意义。在这里,“以人为本”的理念更应体现在以“职工为本”、体现在民主参与机制的形成和运用上。综观中外,凡成功的企业,都是有效建立民主管理机制和制度的企业,通过民主管理的形式,使资本运营、技术管理、物资管理等达到效益最大化。我国当前出现的诸多企业职工权益受损问题,证明企业民主管理正是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中的“软肋”。有些企业民主管理制度虽然已被列入企业管理规划或方针、政策之中,但离真正落实到位尚有距离。当前,企业民主管理制度建设仍处于爬坡阶段。推进企业民主管理,使广大职工知情、参政,有效参与企业管理,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正是广大企业职工的企盼,也是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目标。
当前企业民主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企业民主管理缺乏法律保障。以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为代表的企业民主管理制度虽然已实行二十余年,但是其基本形式、实施主体、基本程序、制度体系等尚未形成完善法律法规体系。现有的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工会法、公司法和各地有关法规,虽有涉及企业职代会和民主管理的内容,但条文零散,规定原则,缺乏统一性、系统性和约束力。1986年*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职工代表大会条例》对职代会有专门表述,但时间过早,其适用范围也不能适应和满足各类企业职代会建设的需要。
2.在非公企业、外资企业如何推进企业民主管理尚无明确完整的法律法规,往往不能得到出资方认可。大部分非公有制企业的民主管理尚处于自由取舍状态。
3.企业民主管理制度与企业党内民主制度,企业董事会、监事会、股东大会制度的关系有待进一步明确。在实践中,许多企业将职代会混同于股东大会或党组织召开的党员大会、行政召开的职工大会。用股东大会、党员大会等许多不规范的形式取代职代会的情况时有发生。
4.企业民主管理的理念未真正形成。有些企业党政领导对企业民主管理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职工群众对职代会应有的地位、作用及自身的权利、义务认识不清,一些企业长期不成立工会,不召开职代会,职工无法参与民主管理。
5.企业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及其制度体系尚需规范。企业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作为企业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应有一系列规范的组织形式、程序要求等,但在当前企业管理实践中却缺乏规范、统一,操作随意,难以保证成效。其他与职工代表大会有关的制度,如厂务公开、平等协商、集体合同等与职代会制度的有机联系及其在企业民主管理中的地位作用尚不清晰,约束力不强,往往流于形式或未真正得到运行。
进一步加强企业民主管理的建议
1.从我国无产阶级专政国家体制的高度充分认识建立健全企业民主管理制度对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工人阶级主人翁地位的十分重要性。切实把企业民主管理制度建设放在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位置。
2.从立法入手,规范企业民主管理制度。当前全国已有二十余个省、市、自治区以不同形式制定了企业民主管理法规,对指导企业民主管理发展起到积极作用。但是,从更高层面看,企业民主管理制度的确立尚缺乏统一的规范,缺少有力的法制保障。因此,国家如能适时出台有关法律法规,可对进一步推进企业民主管理、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3.加强企业党组织对推行民主管理制度的领导。企业党组织是企业的领导核心,不能只着眼于经济指标和利润数量,更要从保障职工合法权益,使广大职工群众能够实现体面尊严地劳动和共享企业劳动成果出发,切实抓好民主管理制度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
4.在规范国有、公有制企业民主管理制度的同时,探索研究私营企业推进民主管理制度的有效形式,使职代会、厂务公开、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在私营企业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中发挥作用,促进私营企业健康发展。
5.加强分类指导,针对不同类型的企业实际,实行不同内容的民主管理方式,不断创新企业民主管理工作。国有、集体及其控股企业要在巩固、完善、创新制度,增强制度的执行力和执行的鲜活力上下工夫,发挥主导、示范作用;改制企业要在改制过程中,发挥职代会作用,实行厂务公开,特别是将改制政策、财务状况,资产处置、出资人资金到位、选择经营者等情况在职工大会(职代会)上公开,切实保证广大职工群众依法参与改制全过程,并通过改制完善企业基层民主管理制度;非公有制企业要切实通过企业规章建立职代会制度,将订立劳动合同、集体合同和工资集体协议的签订和履行、安全生产和职业病防治、职工社会保障费缴纳等作为企业民主管理的主要内容,切实保障职工合法权益的实现;小企业可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依托乡镇、街道、社区、工业园区,建立区域性或行业性工会组织,实行职代会制度,并不断探索和规范职代会制度运行方式。
6.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高度,大力宣传推进企业民主管理制度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不断提高企业领导层、企业职工队伍的民主管理素质;加强研究、推广和培训工作,不断提高企业民主管理工作水平和广大职工群众参与民主管理的实际能力。
推进企业民主管理的思考
实行民主管理制度是民营企业和谐、稳定发展的关键之举,是民营企业从以家族制为主要治理结构向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转变的必然趋势。从当前的情况看,民营企业已经具备了推行民主管理制度的条件。
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为民营企业推行民主管理制度提供了经济条件。民主管理制度是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市场经济的特点之一是经济民主,就是劳动者参与企业经营管理。民营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必然受到市场经济法则的规范。市场的激烈竞争、劳动关系的深刻变革、劳资合作的客观要求,都使民主管理制度的推行成为实际需要。
二是民主政治的建设和发展,为在民营企业中推行民主管理制度提供了政治条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目的,就是保障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利。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从根本上体现和代表了工人阶级的根本利益,其中也包括民主管理企事业的政治权利。政治民主必然为经济民主服务,从而为民主管理制度奠定了政治基础。
三是劳动立法的完善和实施,为在民营企业中推行民主管理制度提供了法制条件。在我国的许多法律法规中,都对民主管理问题作出了相应的规定。《工会法》规定,国有、集体企业以外的其他企业、事业单位工会,依照法律规定组织职工采取与企业、事业单位相适应的形式,参与企业、事业单位的民主管理,这就为民营企业推行民主管理制度打下了法律基础并创造了有法可依的条件。
四是以人为本的现代管理理念的确立和实践,为在民营企业推行民主管理制度提供了人文环境和社会氛围。现代管理思想的不断更新和先进管理方式的创新,使民营企业经营者的民主意识逐渐形成和增强。特别是由公有制企业转制为民营企业的经营者,大多数都有运用民主管理改善企业经营管理的实践经验。他们能充分认识调动职工生产积极性、发挥和挖掘他们在生产经营中聪明才智的重要性,这就为在民营企业推行民主管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五是工会组织的建立,为民营企业民主管理制度的建立和推行提供了基本的组织条件。按照经验和惯例,民主管理工作是由工会组织职工开展实施的。随着民营企业工会组织的建立和发展,民营企业的民主管理工作将逐步普及并不断提高到新的水平。
六是部分民营企业的实践,为在民营企业中推行民主管理制度提供了基本经验和范例。随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国内外的先进管理经验包括民主管理经验,必然为我们所学习和借鉴,并根据本地的实际不断创新,形成与现代管理体制相适应的民主管理制度体系,为繁荣民营经济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推进企业民主管理的思考
摘要:
开展民主管理工作,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
发展观,创新工会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关键词:
企业民主管理;政治权利
一、企业民主管理的现状
推进基层企业民主政治建设,实现和保障基层企业职工的民主政治权利,是全面建设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课题。当前企业职工实现和保障民主政治的特点是: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得到坚持和发展;厂务公开普遍推行;职工董事、职工监事制度初步建立;各项民主管理制度逐步完善;非公有制企业民主管理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
但与此同时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如对民主管理存在模糊认识,认为“职代会制度是计划经济的产物,不适应市场经济”,认为企业是市场竞争的主体和独立的法人实体,而民主管理则是一个政治概念,企业应该集中精力于生产经营,建立高效的生产指挥和经营机制,而不应该搞民主管理。这些错误认识严重阻碍了企业民主管理工作的开展。此外,现行的有关企业职工民主管理的法律法规滞后,如《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职工代表大会条例》是1986年颁发的,其基础是依据《企业法》,其适用范围以及对职代会的职权内容、组织机构、运行方式等方面的规定已经严重落后。而《公司法》对于职工董事、职工监事的有关规定过于原则,缺乏可操作性,而且只限于国有控股公司,造成大量其它公司制企业职工代表难以进入董事会、监事会;有的企业经营者视职工为“打工者”,不重视民主管理,许多职工也感到自己没有主人翁的地位;非公有制企业民主管理工作开展困难,职工民主政治权利得不到实现和保障,侵犯职工合法权益的情况时有发生。这些问题有的比较严重,有的短时间内很难解决。可见,建立健全并不断完善企业民主管理制度,真正实现职工民主权利依然任重道远。
二、企业实现民主管理的重要性
扩大基层企业民主,坚持和完善职工代表大会和其他形式的企业民主管理制度,保障职工的民主权利,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是企业改革发展稳定的重要保证。实行民主管理,落实职工的民主政治权利,关键在于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观念和民主意识。各级领导干部要站在“****”的高度,站在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高度,认识其重要性和必要性。
我国要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必须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高度重视并充分体现广大职工的主人翁地位。越来越多的企业经营者认识到,全面实现小康社会不只是一个简单的经济指标,企业职工的权益应该得到保护,他们潜在的积极性和智慧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因此,让职工参与民主管理,最大限度地发挥职工的潜在能力,不但为企业创造财富,还能获得安定、和谐、兴旺的局面,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经营者的威信和指挥效率不是降低了而是更高了。
为此,现代企业管理已从“以事为本”发展到“以人为本”;从抓“纪律”扩展到关心人的“行为”;从“管治”发展到“激发能动”;从“家长式”管理发展到“共同参与”管理。现代社会的发展,已不仅仅是物质财富的积累,更重要的是人的全面发展和价值的发挥。企业民主管理的根本就是从企业实际出发,大力推进以人为本的管理,充分尊重职工、相信职工,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主动吸纳职工参与到各项管理之中,让职工在获得经济利益的同时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从而实现企业与职工的共同发展。
三、党政工齐抓共管,工会肩负历史责任
实行民主管理,涉及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方针、政策和大量群众工作,需要党政工齐抓共管,形成合力。以笔者的实践经验,从职工群众角度考虑,企业工会要着力构建多方位、多角度的维权新格局。维护职工民主权利的重点是推进企业建立健全民主管理机制,建立平等协商、集体合同、职代会、职工董事、监事、厂务公开、职工持股会、民主恳谈会等多种民主管理形式,并使之成为制度体系。企业工会应当主动与驻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工商联、企业家协会等单位及********建立联系,积极主动地宣传民主管理的性质和重要性,争取上述部门对这项工作的理解和支持。民主管理是一项政治性、全面性的工作,工会作为群众组织,站在广大职工参与民主管理的主体一方,理应肩负起这项工作的重任,引导和组织职工正确维权,在维权中做到有理、有利、有节。
企业工会要积极争取党委对工会履行维权职能和加强职工民主管理工作的重视和支持,在参与企业重大决策中主动进言献策,把职工群众的意愿变成规章制度,增强实行民主管理、实现职工民主权利的刚性力度。党委和行政领导对于民主管理的理解和支持,是企业民主实现的前提条件。
笔者认为,消减股份制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本身的机能障碍,畅通职工参与民主管理的渠道,是推进民主管理的重要途经。法人治理结构是股份制企业中调整和规范所有者、经营者相互责权利关系的一种制度与机制的总和。这种制度安排是一种权利制衡的机制,相对我国传统企业的“党政一肩挑”有很多的优势,但却难以处理职工与企业、职工与所有者、经营者的权利义务关系。西方一些发达国家探索建立职工董事会、职工委员会、“共决制”等辅助性管理机制,吸收工人参与企业管理,与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互补发挥作用。在我国,探索实现股份制企业的职工民主管理,充分发挥职代会作为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在协调处理职工与企业、职工与所有者、经营者权利义务关系中的作用,可以有效地削减法人治理结构本身的机能障碍,使职代会与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相互并存,和谐运作,各自依法履行职责,使职代会在企业新体制中发挥新优势。笔者所在单位在推进民主管理的过程中,多方发挥职工代表的作用,如成立了经济小组,由纪委、行政领导、工会、管理部门和职工代表参加,专门负责对重大经济决策把关,并享有一票否决权。经济小组成立以来,已两次否决了企业行政的两个投资动议,受到职工好评,也得到企业行政领导的信任。
四、不断完善民主管理制度体系,加强立法工作
要使职工参与企业民主管理的机制有效、生动,得到社会上各相关部门确认和支持,应制订以职代会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方面的法律,使之规范化、法制化。首先应对现行的《全民所有制工会企业职工代表大会条例》进行修订,使之适用于不同所有制企业。非公有制企业的民主管理应借鉴但不能照搬国有企业职代会形式,可以规定一个适用于不同所有制企业的最低要求。其次,应尽早依据《公司法》制订现代企业制度下职工参加公司民主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以及指导股份制企业职工参与董事会、监事会工作的有关制度,使企业民主管理有法可依。
五、发挥工会的组织者作用,促进民主管理有序有效
工会是职工参与民主管理的组织者。通过组织职工有序地参与企业民主管理,可以发挥工会作为职工利益代表者和维护者的作用,实现民主管理的效益最大化。
工会的民主管理工作,主要是通过组织职工选出自己的代表,依法与企业就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工资、保险、福利、规章等问题进行协商、签订集体合同,监督并实施,充分履行责任共担、利益共享的原则,使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最大调动和发挥。另一方面是积极组织职工参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通过厂务公开、合理化建议、安全生产监督等活动,加强企业管理,避免决策失误,同时又增强职工的责任感和企业的凝聚力,促进企业的发展。
六、结束语
在现阶段,推进现代企业的民主管理是工会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亟待工会干部去迎难而上。因此基层工会要加强自身建设,提高组织和参与民主管理的能力和水平,肩负起这一光荣而繁重的责任。
第五篇:巧发年终奖实现企业员工双赢
巧发年终奖实现企业员工双赢
很多企业年终奖的发放,往往是根据收入、利润、安全等各种因素完成情况,确定工资总额,及中高层管理人员发放的兑现奖,有没有合理的方法做到税务筹划,减少工资计划,同时可以增加员工税后收入,实现企业和员工的双赢呢?答案是肯定的,下面我就结合案例来看看如何筹划。
1、张先生的年终兑现奖为24000元
根据规定,24000÷12=2000元,超过500元至2000元的部分,适用的税率是10%,速算扣除数是25,应纳个人所得税为 24000×10%-25=2375元,因此实际税后收入=24000-2375=21625元。
2、王先生的年终奖为24500元
根据规定,24500÷12=2041.67元,超过2000元至5000元,因此适用的税率是15%,速算扣除数是125,应纳个人所得税为24500×15%-125=3550元。因此王先生的税后收入为24500-3550 =20950元。
通过上面案例可以看出,表面上王先生比张先生的奖金高500元,实际上,税后收入王先生比张先生少拿21625-20950=675元。在年终奖发放多少可以看出,如果不会合理安排,明明表面上看似多拿了年终奖,实际上却少拿了,造成单位和个人都没有得到任何好处,只是白白的给税局上缴了,这样是得不偿失的。如何避免上面的情况出现呢?解决方法如下: 方式
一、实发税后奖金反推含税年终奖
企业和个人如果想避免发年终兑现奖时出现上面不利结果,可通过先确定税后奖金,然后计算个人所得税,将实发奖金还原成含税收入后再发放年终奖。用税后奖金反推含税年终奖,可运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不含税全年一次性奖金换算为含税奖金计征个人所得税的具体方法。具体方法如下:
(一)按照不含税的全年一次性奖金收入除以12的商数,查找相应适用税率A和速算扣除数A;
(二)含税的全年一次性奖金收入=(不含税的全年一次性奖金收入-速算扣除数A)÷(1-适用税率A);
(三)按含税的全年一次性奖金收入除以12的商数,重新查找适用税率B和速算扣除数B;
(四)应纳税额=含税的全年一次性奖金收入×适用税率B-速算扣除数B。
举例来说,1、张先生的税后收入21625元
首先找出税率和速算扣除数,即21625÷12=1802.08元,找出对应税率10%,速算扣除数25;然后将不含税的全年一次性奖金换算成含税的应纳税所得额,即企业发放的年终奖数额:(21625-25)÷(1-10%)=24000元。
2、王先生的税后收入20950元,首先找出税率和速算扣除数,即20950÷12=1745.83元,找出对应税率10%,速算扣除数25;然后将不含税的全年一次性奖金换算成含税的应纳税所得额,即企业发放的年终奖数额:(20950-25)÷(1-10%)=23250元。通过王先生这个例子可以看出,发24500元和23250元,实际税后收入是一样的,都是20950元,但企业承担的工资显然不一样,这就要求我们在发放兑现奖的时候要通过测算,尽量让企业少花钱,而员工并不少收入,甚至多收入,何乐而不为呢? 方式
二、避开赔本区间
在发放年终奖的时候,企业财务部门应该测算发奖金的 “赔本区间”。所谓的“赔本区间”就是由于年终奖计算方法的独特,如果企业发年终奖时不做一番纳税筹划,难免会出现多发钱而员工拿得少的尴尬情况,员工吃了闷头亏不算,企业其实也不划算。在这里,已经推算出了一些 “赔本区间”有6000(不含)至6305.56元、24000(不含)至25294.12元、60000元(不含)至63437.5万元、240000元(不含)至254666.44元等。我们在发放的时候应该尽量避开“赔本区间”,实现企业和员工的双赢。
企业管理者和财务部门也可以事前安排,充分做好纳税筹划工作,争取实现企业员工最大的收益,可选择一次性奖金的发放方式主要有以下3种:
1、把全年一次性奖金除以12平摊到每月作为工资的一部分分月发放;
2、年终一次发放;
3、奖金中的一部分作为月奖随每月的工资一同发放,其余年终一次发放。下面以案例来说明各种方法的优劣。
公司张先生每月工资5000元,奖金每年总计36000元。下面我们对奖金按月发放和一次性发放两种方式下的税负进行比较。
方式一:奖金按月发放
张先生每月奖金36000/12=3000元,每月应纳税所得额为5000+3000-2000=7000元。7000元适用税率为20%,月应纳税额为7000×20%-375=1025元,年应纳税额为1025×12=12300元。
方式
二、年终一次发放
则张先生每月应纳税所得额=5000-2000=3000(元)(适用税率为15%),每门应纳所得税额3000×15%-125=325(元)根据规定,年终奖36000元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分别为15%和125(依据36000/12=3000元确定),年终一次性奖金应纳所得税额=36000×15%-125=5275(元),年应纳个人所得税为=325×12+5275=9175(元)
方式
三、奖金中的一部分作为月奖随每月的工资一同发放,其余年终一次发放
将奖金中的一部分作为月奖1000元随月工资薪金发放,其余24000元作为年终一次性奖发放。计算如下:
每月应纳税所得额=5000+1000-2000=4000(元)(适用税率为15%),每月应纳所得税额=4000×15%-125=475(元)。
根据规定,年终奖24000元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分别为10%和25(依据24000/12=2000元确定)。年终一次性奖金应纳所得税额=24000×10%-25=2375(元),全年年应纳个人所得税为=475×12+2375=8075(元)由以上三种方案可知,方案三所纳的税金最少,方案一所纳的税金最多。就仅此一项就可以为个人节税12300-8075=4225元,这是在不增加企业负担的情况下为职工争取了更多的税后利益,可以看出合理的纳税筹划,是非常有意义。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避免发放不含税奖金;
2、避开“赔本区间”;
3、注意平衡工资收入,避免收入每月起伏太大多缴税款。
4、月收入适用税率不低于年终奖金适用税率的条件下,只要不使年终奖金的适用税率提升一级,应尽量将各种奖金都放入年终奖金一起发放。
5、如果月收入适用税率本身已低于年终奖金适用税率,则可以将奖金多摊一些到工资收入中去,临界点是筹划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