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方案
***道路运输服务站产权制度改革
实施方案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加快国有(集体)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步伐,实施产权制度转换和职工身份置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促进年经济快速发展,根据**市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关于《**市推进国企改革实施意见》的精神,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制定本方案:
一、企业基本情况
***出租汽车服务部成立于1998年,为独立股份制企业。全县所有出租车挂靠在该企业经营管理,由道路运输服务站全体职工参与企业管理。在组建出租汽车服务站时,由于资金不足,经全体职工协商决定集资组建,集资款作为组建服务部的入股金,至今未产生赢利。现有挂靠出租车98台,每月每台收取管理费150元。
(一)职工情况:
企业职工总数12人,其中:在职5人、请长假3人、挂编1人、临时工3人;正式职工40岁以上的有4人,30-40岁的有5人;大专的有5人,中专的有3人,初中的有1人。
(二)资产负债状况(截止2009年8月底)
1、资产总额67042.66元,其中固定资产11700.00元、流动资产55342.66元;
2、负债总额393525.96元。其中:社保258088.26元、医保80419.58元、职工集资款14500.00元、补发工资6510.00元、其他债务34008.12元。
二、职工身份置换
(一)职工安置类型
根据**市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关于《**市推进国企改革实施意见》的精神,经职工本人申请,确定安置类型如下:
身份安置:12人(正式工9人、临时工3人)。
(二)职工身份安置总成本
按市处规定,测算正式职工身份安置一次性补偿费计算标准为年工龄1130元,临时工为年工龄发放一个月工资。职工身份置换总成本为 557329.84元,其中:
1、买断工龄一次性补偿费185812元(不含3位临时工;截止2009年8 月份);
2、欠社保、医疗保险338507.84元;
3、欠职工集资款(股金)14500.00元(红利);
4、欠职工补发工资6510.00元;
5、生活费(1人):12000元。
(三)职工身份置换资金来源:
置换资金主要来源于买断工龄一次性补偿费、职工集资款(股金)、职工补发工资,不足部分在企业资产重组或股权收益中弥补。
1、买断工龄一次性补偿费185812元;
2、职工集资款(股金)14500元;
3、职工补发工资6510.00元;
4、不足部分,采取配置股权在企业资产重组收益或股权收益中弥补。
(四)置换兑现办法:
如果资产重组收益或股权收益能如期到位,可一次性支付职工身份置换现金。
如不能及时到位的,即按以下顺序支付:
1、补缴所欠社保、医疗保险338507.84元;
2、企业重组后未参股的人员的身份置换费元;
3、其他债务由重组企业分三年偿还。
三、企业重组方案
(一)业务重组
根据企业生产经营业务的实际情况,并结合企业改制目标,如国家没有新的出租车政策出台,继续采取车辆挂靠的形式经营管理。
(二)重组方式
职工身份置换后,采取职工参股的形式成立有限责任公司。股金按照原企业的债务、职工身份置换资金及组建新公司所需资金等来确定。股东应当足额缴纳各自的出资,股东全部缴纳出资后,必须经法定的验资机构验资并出具证明。
四、其他
1、由于本企业改制成本较高,欠社保、医疗保险数额较大,请求适当调减。
2、本方案经企业职工代会讨论通过后,报市处企业改制小组批准实施。
二00九年九月十五日
**县道路运输服务站改制的申请报告
**县道路运输服务站成立于1992年,下设出租汽车服务部,全县所有出租车挂靠在该企业经营管理。近年来逐步建立了一些管理制度,但还有些制度不健全,部分制度不能落实到位,给出租车业户和企业管理造成了很大的经营风险,安全隐患存在严重。我站每月的经营收入来源为出租车管理费,一旦发生重大交通事故,难以承担事故的赔偿。
我站现有职工12人,现在唯一的经济来源为出租车管理费,难以维护日常支出,严重存在“吃大锅饭”的思想,制约了企业的发展。现只有通过企业改制,改变企业的管理机制,更新观念,把企业做大做强。
根据**市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关于《**市推进国企改革实施意见》的精神,结合我站的实际,认为我站改革条件已基本具备。请求市处能派工作组进驻我站全面指导,加大力度,推进企业改制的顺利实施。
以上意见如无不妥,请批复!
**县道路运输服务站
二00九年九月十五日
**县道路运输服务站改制职工代表
大会决议
(2009年9月1日会议通过)
根据**市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关于《**市推进国企改革实施意见》的精神,经驻我站改制工作组和道路运输服务站改制领导小组会议决定2009年9月1日召开服务站企业改制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县道路运输服务站产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草案)。会议应到12人,实到8人,符合法定规定。经与会代表认真审议,以举手表决方式,一致通过《**县道路运输服务站产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草案)。并报市运管处批准后实施。
**县道路运输服务站
二00九年九月是十五日
第二篇:文江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方案
文江村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宣传标语
1.搞好集体资产产权改革,保障农民群众合法权益。2.坚持因地制宜、先行先试、勇于创新、积极稳妥。3.搞好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推进股份经济合作社发展。4.广泛动员,全社会参与,兴起产权改革新高潮。
5、推进产权改革,促进集体资产市场化管理。
6、推进产权改革,提高集体资产运营效率。
7、抓好产权改革工作,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8、户户有资本、家家成股东、年年有分红。
9、家家有资本、户户是股东、人人有股份、个个有就业、年年有分红。
10、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发展股份合作经济。
11、地权变股权,农民当股东。
12、政府主导、市场运作、风险分担、多方共赢。
13、土地入股,抱团发展,实现农业增效集体群众双增收。
14、黄土变黄金,村民变股民。
15、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是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的迫切需要。
16、土地股份合作社是探索构建促进和保障科学发展新机制的重要举措。
17、明晰所有权、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保障收益权。
18、土地产权制度改革是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
19、土地入股是破解农业发展资金瓶颈制约、加快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有效途径。
20、土地入股,得民心、顺民意、惠民生。
21、创新土地入股新形式。
22、探索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促进农民生产生活方式转变。
23、实行土地入股、培育产业发展、实现农民增收。
24、土地股份化、经营市场化、农业产业化、产权资本化。
25、不断深化产权改革,大力发展集体经济
26、加快产权改革步伐、助推社会经济发展。
27、土地流转股份化、农企联姻产业化、经营管理职业化、生产种植规模化、政府服务全程化。
28、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全面深化改革重大部署,扎实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29、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搞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30、兼顾国家、集体、个人利益,扎实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31、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32、产权有归属,管理有主体,维护有经费,效益长发挥,农民得实惠。
33、产权制度改革事关民生、要群策群力、共同参与。
34、产权改革要广泛尊重民愿,赋权释能,盘活存量,激发活力。
35、明晰所有权、界定使用权、搞活经营权、落实管理权。
36、坚持政府主导、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群众受益。
关于发布马江镇文江村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实施方案(草案)的公告
(第一号)
根据上级的工作部署,支村两委和产改工作委员会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多次召开村两委、产改工作委员会成员会,以及党员、村民代表座谈会,就产改实施方案(草案)等有关问题进行细致的讨论,现将该实施方案(草案)进行公告,如有意见或建议,敬请广大村民在7天内向村两委或村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产改工作委员会反映。
特此公告
附件:文江村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草案)
文江村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委员会
2018年8月13日
马江镇文江村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实施方案(草案)为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构建归属清晰、权能完整、流转顺畅、保护严格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切实保护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的合法权益,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根据中共茶陵县委办公室、茶陵县人民政府办公室《茶陵县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茶办发(〔2018〕 10 号),结合本村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以明晰农村集体产权归属、维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利为目的,以推进集体经营性资产改革为重点任务,以发展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的合作与联合为导向,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坚持家庭承包经营基础性地位,探索集体经济新的实现形式和运行机制,推动各种现代生产要素向农业积聚,建立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富裕、农村繁荣。
二、改革后经济组织的名称和性质
本村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以下简称产改)后,新的经济组织名称为茶陵县马江镇文江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其性质为集体经济组织。产改后的文江村合作社是一个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实行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民主管理,业务上接受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和监督。量化到人的集体资产股权仅作为股东享受集体经济收益分配的依据,所有权仍属合作社集体所有。
三、清查核实现有的集体资产
我村目前的资产划分为三大类:一是资源性资产,以现有尚未征用的土地、山林为主;二是经营性资产,包括经营性固定资产、对外投资、货币资金、应收款项等;三是非经营性资产,主要是公共和公益事业设施。清产核资工作按照《茶陵县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方案》有关规定,依法确定村集体所有的各种资产。清产核资结果在村务公开栏等地方公布,公开接受村民监督,并村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
四、成员身份确认
根据《茶陵县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确认指导意见》草拟成员身份确认办法,办法草案经产改工作委员会成员会议通过后,向村民公布并征求意见,形成一致意见,提交村民代表会议表决通过,报经马江镇人民政府批复同意后,向村民公示。成员身份清查核实结果以村民小组为单位张榜公布,三榜定案,每榜公示不少于7天。成员身份建议名单要经村民代表会议表决确认,报经镇人民政府审核同意后,形成本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正式名单。
五、股权设置及股权界定
根据中央、省、市、县有关文件精神,股权设置以成员股为主,不提倡设立集体股,确需设置集体股的经村民代表大会决定。股权界定对象的认定,遵循“尊重历史、兼顾现实、程序规范、群众认可”的原则,保障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合法权益。股权界定基准日为2018年8月30日零时,基准日前死亡的和基准日后出生的人员不享受股东资格。具体股权享受对象界定如下:
(一)经村代表大会表决确认的改革基准日止在册的本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为股权全额享受对象。(正在劳教服刑的本村人员,股权证书由其委托人或股份经济合作社予以保留)
(二)独生子女(已领取独生子女证书)享受双份股权(如违反计划生育政策本村将收回1份股权)。
(三)下列9种情形之一人口为股权不享受对象:
1.人力资源和社保部门办理正式招工录用手续的行政、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的现职工作人员及离退休人员;
2.已享受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养老保险等产改待遇的人员;
3.户籍已迁出的父母双方属人力资源和社保部门办理正式招工录用手续的行政、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工作人员的子女;
4.已在部队提干和转为志愿兵的人员(但已转为士官的人员暂保留成员股,待其退伍后,未享受部队或地方安置的予以配制);
5.与本村村民离婚,妇女重新嫁人的、户籍已迁出的妇女本人及其依法判决随母的子女; 6.户籍关系已迁出本村且在外地落户的大中专院校毕业生; 7.户籍关系已迁出的本村出国(境)人员; 8.户籍关系未迁出的出嫁女的子女;9.其他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不给予股权的人员。
六、折股量化
制定本村折股量化办法,递交村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后,形成决议,张榜公示。并根据股权量化办法计算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所享有股份,编制股权情况登记表,在村务公开栏中张榜公示7天。经审查无误后,再编制股权清册,建立股东股权台账。本次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量化的资产为经营性净资产和集体统一经营的资源性资产(林地),非经营性资产暂不量化。
产改后,本村的集体土地征用所得的补偿费(不包括政策处理费及劳力安置费)和集体资产置换增值等收益,应足额追加到总股本中。
七、股权管理
本社股权管理实行“生不增、死不减”的静态管理。集体资产折股量化到人后,由合作社向股东发放股权证书,作为享受合作社收益分配的凭据。股权证书不准作为其他证书使用,遗失需及时报失,并申请补办手续。
股权在静态管理模式下,农民持有的集体资产股只能在本集体内部转让或由本集体赎回。
八、合作社财务管理与收益分配原则
1.财务管理。合作社继续贯彻实施财政部颁布的村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及上级有关财务规定,加强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自觉接受上级业务主管部门指导和监督。
2.收益分配原则。坚持效益决定分配原则,无效益不分配,严禁举债分配。合作社在年终分配时应兼顾国家、合作社和股东的三者关系,编制财务决算,搞好收益分配(土地征用款和上级专项拨款不列入分配)。社员福利、医疗保险及救助、经营性支出均在收益分配前列支。经营性净收入原则上按以下比例进行分配:
①提取公积公益金和福利费不少于30%; ②股东红利分配不超过70%。
本社的公积金主要用于弥补亏损、扩大生产或者转增资本,公益金主要用于公益基础设施建设,福利费主要用于本社各项福利性支出。分配方案由理事会提出,报镇政府审核后,由股东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后执行。
九、组织机构
1.设立股东(代表)大会、理事会和监事会。第一届股东代表可由原村民代表直接过渡,人数确定为19人。理事会、监事会经股东(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理事会人数确定为3人,监事会人数确定为3人。理事会成员候选人由村党支部、村委会提名推荐、也可由股东代表十人联名推荐或由股东(代表)直接提名,得票多者即为提名候选人,第一届监事会候选人可由本届村民监督委员会直接过渡。理事会和监事会候选人要报镇产改工作领导小组批准,并于投票日前10天张榜公布。
2.建立股东(代表)大会制度。股东(代表)大会一般一年一次,实行一人一票表决制。合作社的重大投资决策、经营方针、计划及执行情况,须经股东(代表)大会讨论决定。
3.理事会是合作社的执行机构,监事会是股东(代表)大会领导下的监督机构,代表全体股东履行监督、检查理事会工作。理事会和监事会每届任期三年,理事长和副理事长在理事会中产生,监事长在监事会中产生,理事长是合作社的法人代表。理事会和监事会成员互不兼任,可连选连任。
以上实施方案经村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后,报马江镇人民政府核准后方可实施。
文江村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委员会
2018年8月22日
关于表决通过文江村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的决
议
(2018年8月22日文江村村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
按照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在前阶段充分调研、座谈、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委员会拟定了《文江村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草案)》,现提请本次村民代表大会审议和表决,会议以举手方式进行表决。表决同意本村实施《文江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
本次大会应到村民代表57名,实到代表57名,符合会议法定人数。对上述事项同意的57票,不同意的0票,弃权的0票,符合议事法定程序,表决事项通过有效。
附:到会村民代表签名如下:
同意签名栏:
不同意签名栏:
弃权签名栏:
关于要求批准《文江村农村集体产权制度
改革实施方案》的请示
马江镇人民政府:
我村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已于2018年8月22日经村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现予上报,请镇政府给予核准。
以上请示如无不妥,请批复。
附件:1.村民代表会议决议
2.文江村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
文江村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委员会
2018年8月23日
关于同意文江村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实施方案的批复
文江村农村集体产权制度产改工作委员会:
你村上报的《关于要求核准文江村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的请示》收悉。经研究,原则上同意请示意见。希望你们严格按照相关法定程序,认真组织实施,确保产改工作的顺利进行。
特此批复。
马江镇人民政府
2018年8月24日
关于发布文江村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的公告
(第二号)
各位村民:
《文江村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已于2018年8月22日经村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并已经马江镇人民政府批复同意。现予公告。
实施方案和表决的决议附后。
文江村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委员会
2018年8月25日
文江村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实施方案
(2018年 8月22日 经文江村村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
为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构建归属清晰、权能完整、流转顺畅、保护严格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切实保护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的合法权益,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根据中共茶陵县委办公室、茶陵县人民政府办公室《茶陵县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茶办发(〔2018〕10 号),结合本村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 „„
七、组织机构
制定合作社章程,明确合作社内部管理机构。
1.设立股东(代表)大会、理事会和监事会。第一届股东代表由原村民代表直接过渡,理事会、监事会经股东(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监事会机构与村务监督委员会保持一致。
„„ „„
3、理事会是合作社的执行机构,监事会是股东(代表)大会领导下的监督机构,代表全体股东履行监督,检查理事会工作。理事会和监事会每届任期三年,理事长和副理事长在理事会中产生,监事长在监事会中产生,理事长是股份经济合作社的法人代表。理事会和监事会成员互不兼任,可连选连任。
文江村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委员会
2018年8月25日
致广大村民
就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的
一封公开信
各位村民:
你们好!
多年来,在你们的关心和支持下,我们村的集体经济实力不断发展和壮大,村级各项事业得到了健康稳步发展。按照上级关于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安排部署,为了深化农村改革,逐步构建归属清晰、权能完整、流转顺畅、保护严格的农村产权制度,保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合法权益,我们村决定开展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主要是通过开展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科学确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明晰确定集体产权关系,落实集体经济活动民主管理,建立健全集体经济运行机制,促进集体资产保值增值,提高村民财产性收入。
改革的核心内容主要有三项:一是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进行清产核资。即对村集体所有资金、资产、资源进行全面的清理,核实并划分经营性资产、非经营性资产和资源性资产,摸清集体家底。二是界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坚持以政策法律为依据、以户籍登记为基础、以村规民约为参考、以外地经验为借鉴、以民主议定为结果、权利义务对等的原则来进行。三是将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折股量化到人,落实到户。以户为单位出具股权证书,作为成员占有集体资产股份实际占有权,参与管理决策,享有收益分配的有效凭证。
通过清产核资、成员界定、资产量化、股权配置等程序,将本村经营性资产量化到户到人,建立股份经济合作社,实现“资产变股权,社员当股东”,颁发股权证书,仅作为收益分红的凭据。
今后成立的股份经济合作社将作为市场主体,按现代企业制度运行,参与市场竞争,可投资、入股、参股、联营,提高资产经营效益,实现资产所有股份化、收益分配股红化、股权流动规范化、监督约束法制化。2018年8月22日,我村召开了村民代表大会,统一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产改方案现已报**镇党委、政府核准。我们将按工作方案规范、有序推进产改工作。
下步我们主要开展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开展清产核资,摸清集体资产家底;二是开展人口调查摸底,依法、民主、公正地确定股权享受对象;三是开展成员界定、股权配置;四是建立机构,制订章程,选举产生理事会、监事会;五是颁发股权证书。
这次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政策性强、工作量大,涉及到每家每户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因此,我们深感压力和责任重大,为确保这次产改工作的顺利完成,我们一定会做到扩大民主、尊重民意、听取意见,倾听您和家人的意见、建议。我们一定会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办事原则,虚心接受大家的监督。重大事项决定前,必须事先公布公示。我们一定会精心组织、规范操作,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及省、市、县有关政策规定。
同时,我们殷切希望您和您的家人给我们多一点支持、多一点理解、多一点配合。我们相信,在上级政策的指引下,在县、镇指导组的指导、监督、帮助下,在我们全体村民的配合下,我们一定能圆满完成这次改革工作,使我们村集体经济事业得到新的、更大的发展。
最后,祝您和您的家人身体健康、合家欢乐!
中共文江村党支部
文江村村民委员会 文江村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委员会
2018年8 月 26日
关于发布文江村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清产核资情况的公告
(第三号)
各位村民:
现将我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情况公告如下:
一、清产核资的范围
本次清产核资的资产为经营性资产,非经营性资产、资源性资产。
二、清产核资日期
本次清产核资基准日为2018年8月30日零时。
三、清查核资具体情况
经核查,截止2018年9月1日零时,我村共有经营性净资产原值0元(详见附表)。
四、意见反馈
清产核资公示期为7天,时间从2018年9月1日至2018年9月7日。如对上述清产核资情况有异议,请以书面形式及时向**村产改工作委员会反馈。
附表:文江村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登记表
文江村农村集体产权制度产改工作委员会
2018年9月1日
文江村关于集体资产清产核资情况的决议(2018年8月22日文江村村民代表大会表决)
根据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要求,为了做到股权量化到户(人),我村进行的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已顺利完成。按照规定程序,村民委会于2018年8月22日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对清产核资情况进行表决。决议事项如下:
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由清产核资组具体负责。经核查,截止2018年9月1日零时,我村共有经营性净资产原值0元(见附表)。会议同意清产核资情况的结果。
本次大会应到村民代表**人,实到村民代表**人,符合会议法定人数。表决结果:同意57人,反对0人,弃权0人,表决结果合法有效。
村民代表:(签名或盖章)
文江村民委会 2018年9月10日
第三篇:《X企业股权改革方案》
目 录
1理念及目标
1.1基本理念
1.2团队核心成员及优秀分子的财富目标
2股权激励的基本原则
3股权收益测算
3.1关键参数的确定
3.1.1股权总额
3.1.2每股基准收益额
3.1.2每股较理想收益额
3.1.3典型事业部的股权激励份额
3.1.4典型事业部的股权总额
3.1.5总公司现金分红比例
3.2基本函数关系
3.2.1函数一:事业部“身股”受益人受益情况计算
3.2.2函数二:事业部“身股”分红在总收益中的比例
3.2.3函数三:留存收益率
3.2.4函数四:总部股东权益增长
4事业部经营的财务要项
4.1几个基础性指标
4.2目标利润下的收入任务
4.3盈利能力要求
4.4营运能力要求
4.5现金流量要求
1理念及目标
1.1基本理念
l
公司经营和管理的主体是而且只能是公司的员工团队
l
公司只有帮助员工明确和实现其财富目标,公司的财富目标才可能有保障地得以实现
l
公司只有帮助员工明确和实现其人生理想,公司才可能有真正光明的前途
因此,公司使命在人力资源维度上的明确表述是:为员工经营梦想。
为此,公司特地为核心团队成员及团队的优秀分子制定长期激励方案,以贯彻上述的理念。
1.2团队核心成员及优秀分子的财富目标
在公司的长期激励方案中,主要以股份收益权为形式,将团队核心成员及优秀分子纳入到激励范围,力争实现优秀的业绩,使纳入激励范围的员工在每的年终获利达到其现行年薪的2倍。
总公司机关达到事业部总经理职阶并经总公司董事会表决通过的人员,以股份收益权的形式给予长期激励,其所享受的收益股数由总公司董事会表决后交总公司股东会最终确定。
各事业部的正、副总经理,经总公司董事会表决其能否享受股份收益权并决定所享受的收益股份数额后,交总公司股东会最终确定。
经总公司董事会表决并交总公司股东会确认后,总公司拿出一定比例的股份收益,作为总公司优秀员工的奖励基金。该基金的受益人及受益人的受益程度,由总公司人力资源部按相关标准拿出名单和办法,交总公司董事会决定。
经总公司董事会表决并交总公司股东会确认后,各事业部在其股本中拿出一定比例的股份收益,作为相应事业部优秀员工的奖励基金。该基金的受益人及受益程度,由各事业部正、副负责人按总公司人力资源部下达的标准提交名单和办法,交总公司董事会决定。
2股权激励的基本原则
所有享受股份收益权的员工,其原始股本一律按“身股”方式办理,不再由其交纳股本金,相应的,享有“身股”收益权的员工,只享有相应股份的收益权,不享有相应股份的表决权。
事业部享受“身股”股权收益的正、副总经理,在会计终了时,以当资产负债表日上该事业部的账面利润为准,计算该事业部股本的每股收益额。如每股实际收益额超出总公司董事会统一核准的每股基准收益额的,以超出倍数为系数,乘以基准收益额,作为其“身股”每股收益的追加收益额,则其“身股”每股的最终收益额就等于该事业部的每股实际收益额加追加收益额;如每股实际收益额未超出总公司董事会统一核准的每股基准收益额的,按实际的每股收益额确定“身股”的每股收益额;事业部出现亏损的,“身股”不分红。按上述原则计算得出的“身股”收益额,由相应享受“身股”收益权的事业部正、副总经理全额享受,不置留存。事业部激励基金按总公司董事会确定的股份数额为基准,按上述“身股”收益额计算原则计算基金额度后予以提取和发放。
总公司作为各事业部的惟一实体股东,拥有对各事业部每一经营全部净利润的全部权益,总公司利润按所有事业部账面实际可资分配的全部净利润汇总计算。总公司享有股份收益权的员工,按总公司每股实际收益额乘以其所享受的收益股数和现金分红比例计算其现金分红额度。总公司机关优秀员工奖励基金亦按此原则计算。总公司留存收益按账面汇总净利润减去总公司分红额度、各事业部股份收益分配额度、总部奖励基金额度、各事业部奖励基金额度后计算得出,总公司每股的留存收益额按总留存收益除总股本后得出,享有股份收益权的员工按其所享有的收益股数享有相应的留存收益。
总公司享有留存收益权的员工,可在总公司董事会表决并经总公司股东会确认后,将其名下的留存收益转为实际股份,以实现“身股”向“银股”的转换。[转为“银股”的“身股”,在员工离开时的变现办法,由应总公司股东会决议后专文加以规定]
各事业部享有“身股”股份收益权的员工,当其不在相应岗位上时,其“身股”股份收益权自然失效。[事业部正、副总经理的准入、退出机制应由总公司股东会决定后专文加以规定]
3股权收益测算
3.1关键参数的确定
3.1.1股权总额
总公司作为一个投资与管理机构,定位为所有事业部的惟一实体法人股东,其在各事业部的长期投资构成其主要资产项目,在当前也是其所有者权益的额度,经综合考虑并结合历史情况,总公司的股权总额确定为22,000,000元。
3.1.2每股基准收益额
每股基准收益额应当参照公司历史上有代表意义的时期的资产综合收益率,这个资产综合收益率应当成为公司资本的机会成本的基准,以公司2008为例,总公司轮胎系当实现净利润6,765,835.94元,付给内行的贷款利息总额为3,838,330.92元,则内部息前利润总额为:10,604,166.86元,当年轮胎系占用的平均营运净资产额度为47,365,763.91元,则营运净资产综合收益率为22.39%,即每一元营运净资产的内部息前利润为0.22元,因此,积极一点看问题,公司应将未来的每股基准收益额公允而又积极地定为0.25元。
而且,如果恰好公司的每股实际收益额等于这个每股基准收益额,则以齐总为例,他现在享受股本收益权的股数为1,218,000,按30%的分红比例,则其年终可以分红拿走的利润为1,218,000×0.25×0.3=91,350元,而其标准月薪折算成年薪也就是7,500×12=90,000元,在实现每股基准收益额的情况下,齐总作为总经理可以在年终拿到相当于1倍年薪的分红,这是可以接受的,而且也是公司必须保证的,因此,以0.25元为每股基准收益额来计算也是恰当的。
3.1.2每股较理想收益额
仍以齐总为例,经过努力,使业绩达到一个比较理想的程度,使我们的总经理在年终拿到相当于其2倍年薪的分红应该成为公司的目标。
则齐总的2倍年薪为7,500×12×2=180,000元,将这个分红额换算成股份权益后再除以其享有收益权的总股数,其每股收益为:(180,000/0.3)/1,218,000=0.4926元。2008年,我们的载重胎事业部曾经创造过0.4153元的每股实际收益,经过努力,0.4926元或者积极一点说0.50元的每股理想收益额是可能实现的。
同时,事业部总经理的平均月薪现在可以保证在5,000元的水平,折算成年薪就是60,000元,如果要保证其按两倍年薪来获得年终分红,则其应分得120,000元的红利,按0.50元的每股收益额计算,其实际可分得的每股收益额为:
2×0.50-0.25=0.75元
按每股基准收益额计算的分红情况和按每股理想收益额计算的分红情况如下表[表中附有总公司享受股权收益的受益人的名单及受益程度]:
3.1.3典型事业部的股权激励份额
事业部在核心队伍的建设上应该体现出梯队培养的思想,因此,事业部总经理应该享受该事业部总股本的7%的股份收益权,副总经理应该享受该事业部总股本的5%的股份收益权,另外还应拿出3%的股份收益权激励优秀员。则事业部股权收益激励的总份额为15%。
3.1.4典型事业部的股权总额
如果按每股基准收益额为0.25元的标准计算,在达标的情况下,事业部正、副负责人应该在这个收益水平上拿到相当于一倍年薪的年终分红。按这个假定计算,则典型事业部的股权总额应维持在3,500,000元的水平上。在这个股本总额的之平上,如果事业部实现了每股0.50元的实际收益额,则事业正、副负责人的收入水平也会对其体现出突出的激励效果。[详见《分红情况计算》表]
另外,从每股收益额的角度来审视,事业部规模过小、股权总额度过小,则股份收益权的激励效果将不能体现,这样的事业部注定不会有什么前途,我们应高度重视这个问题。
3.1.5总公司现金分红比例
结合社会通行标准和公司历史与现实情况,并着眼公司的合理积累与战略发展,总公司每利润的现金分红比例应坚定地维持在30%的比例上。
3.2基本函数关系
3.2.1函数一:事业部“身股”受益人受益情况计算
在以上参数确定的基础上,令事业部每股“身股”的实得收益额为y,令事业部平均每股实际实现的收益额为x,则y值的计算如下:
当x>0.25元时,y=x+(x/0.25-1)0.25=2x-0.25
当0 当x<=0时,y=0 则事业部每股“身股”的实得收益在平均每股收益大于0的情况下的曲线为一个分段的正比例函数: 当该事业部的平均每股收益额大于0.25元的基准水平后,事业部“身股”的每股实得收益额会以一个2倍斜率的斜线陡峭上升,也就是说,当这个函数的自变量大于0.25时,它对受益人的激励作用将会非常显著。 3.2.2函数二:事业部“身股”分红在总收益中的比例 由于事业部股权收益的受益人采用“身股”的受益方式,实际上可视为其是在分配法人股东的留存部分,当事业部“身股”的每股受益水平在以两倍斜率的陡峭斜线迅速上升时,会不会将留存部分“分光吃净”呢? 我们令事业部“身股”实得收益在总收益中的比例为y,令每股的平均收益额为x,则当x>0.25元时: Y=((2X-0.25)×22,000,000×0.15)/22,000,000x=0.3-0.0375/x 则y会成为x的一个反比例函数: 这个曲线表明,不管事业部“身股”的每股实际收益额随事业部平均每股收益的增大而怎样迅速地增大,事业部“身股”收益总额在公司总收益中的比例只会无限接近30%而永远也不可能达到,更不可能超过30%这个点。 3.2.3函数三:留存收益率 相应的,如果我们令总公司留存收益率为y,令平均每股收益额为x,则: Y=1-0.3-(0.3-0.0375/x)=0.0375/x+0.4 则当x>0.25元时,y会成为x的方向变化了的反比例函数: 这个曲线表明,不管事业部“身股”每股实得收益额怎样随每股平均收益额的增大而加倍放大,总公司每股的留存收益率都只是从55%开始无限下降接近40%而永远不可能达到这个点、更不可能降到这个点以下。这个曲线非常重要: l 如果总公司每股的留存收益率不维持在40%的水平以上,则总公司股东的“身股”永远不可能变成“银股”,股权激励在总公司层面上将不能体现出长期性和有效性 l 如果总公司每股的留存收益率不维持在40%的水平以上,则总公司将无法再展开新项目的投资,也不可能在新的战略增长点上有任何的作为 3.2.4函数四:总部股东权益增长 我们令总公司股东每股的可得权益为y,每股平均收益额为x,则当x>0.25元时: y=0.3x+(0.375/x+0.4)x=0.7x+0.0375 y呈如下的函数曲线: 这个函数表明总公司股东的可得权益随每股平均收益的增长而呈正比例增长。 4事业部经营的财务要项 4.1几个基础性指标 边际利润: 边际利润是指销售收入减去变动成本、变动费用后的利润比率,对于一个贸易型企业来说,边际利润再低也不能低于5%,因此,公司必须把5%的边际利润率作为对经营者的起码要求。 营运净资产周转率: 对于我公司来说,营运净资产除了应收账款、存货之外,还有三包债权,根据历史情况,公司的营运净资产周转率稳定地维持在7的水平上。 利息率: 公司内部利息按年计为10% 固定费用: 结合适应情预期和理性预期,一个实收资本额度350万的事业部,大约需要维持10人的编制,各项固定费用按年计约为120万元。 4.2目标利润下的收入任务 令净利润为y,令收入为x,则在上述几个基础指标确定的情况下: Y=0.05x-((1-0.05)x/7-3,500,000)×0.1-1,200,000=0.255X/7-850,000 如果要实现每股平均收益为0.25元的基准目标,则须要实现的年收入应为:47,352,941.18元。 如果要实现每股平均收益为0.50元的理想目标,则须要实现的年收入应为:71,372,549.02元。 4.3盈利能力要求 如上所述,任何一个典型事业部,其边际收益率必须保持在5%以上的水平,这个要求应该成为一个硬性要求,如果一个事业部在设立前就可预见它的这个指标不能达标,就不要设立它。如果一个事业部连续几个经营期间不能达到这个要求时,可以考虑更换该事业部的负责人。 当然,保持这个水平也要有措施和办法。其实,这个指标本质上不是一个财务指标,而是一个营销指标。影响边际收入水平的因素有很多,但其中相当关键的一个还是客户返利。我们应该对厂家的返利政策有预见、能掌控、会使用,从而使我们对客户的返利在力度和节奏上相匹配,其中节奏的匹配,犹其关键:厂家返利远没有来,先给客户返了,这不但不利于边际收益率水平,也不利于对客户的主导与掌控,厂家返利不能用得太多,更不能打太多的提前量。一个聪明的营销者,应该学会有计划、有节奏地使用厂家政策,要象管理信用卡一样使用厂家政策,提前透支得太多、在猛,会爆卡的! 边际收益水平的高低,直接反应一个营销主体的营销水平,所以,这是一个具体的营销指标,而不仅仅是一个抽象的财务指标。 4.4营运能力要求 营运能力其实就是对营运净资产的管理水平,具体到我们这里,就是管好应收账款、三包资产、库存这三项资产。 应收账款要坚持机动授信的原则,月初放、月末还,只有这样,应收账款才能保持较好的周转,才能和行业内厂家的信用支持、内部银行的信用支持及厂家返利及三包政策匹配起来,才能保证应收账款有一个好的周转效率。 三包资产对于轮胎批发企业来说,是特别重要的一项资产,我们的三包债权资产,很长时期和我们的库存资产保持同一个额度,这是相当巨大的规模。其实,一个聪明的营销主体,应该努力使我们对客户的三包理赔力度和节奏与厂家的三包理赔力度和节奏保持同步,当然,这种同步,更重要的是要采用综合的营销措施,而不是简单的采用客户财务政策,要使产品适销对路。当一个客户或一个地区的三包率超出厂家的要求时,要审视自已的产品流向是否作到了适销对路,在产品适销对路时,要注意把握理赔的节奏,厂家慢一点,我们检得不一定慢,但不一定非要赔得太快。 库存是一个最为显性的营运资产,管好它自然十分重要。要积极地购进那些适销对路的产品,不适销不对路的产品,不要购进得那么积极,不要形成大量的滞销产品。如果一个产品在全国市场上有好的业绩而我们这里没有,要关注我们的渠道网络是不是有盲点,如果有,要着力消除这样的盲点。 总而言之,营运净资产的周转率要设限制,我们长期以来在总公司范围内的营运净资产年周转率为7,具体到每一个事业部,这个指标就该成为硬性的,设立事业部时就要考虑这个指标,如果一个事业部的运作预期不能达到这个指标,就要考虑调整它的资源结构。如果一个事业部在资源结构相对合理的情况下连续几个经营期间不能达到这一指标,就要考虑换人。 在营运能力上,我们也应该提出一个理想的目标。如果一个事业部,其三包资产和应收账款的额度能与厂家的信用支持持平,其营运净资产就等于其库存存货的额度了,我们应该把这样的情况当作一个目标去认真地加以追求。通过努力能够实现这样局面的事业部,我们应当厚利显荣地加以表彰。 4.5现金流量要求 如前所述,我们股权收益的变现上限是60%(留存比率的最底限是40%),则我们就必须要求事业部的利润含金量达到60%,如果一个事业部在设立之初就预见到它不能达到这样的要求,就要考虑调整它的资源结构和营销方向,如果无可调整,就不要设立它。如果一个事业部连续几个经营期间不能达到这样的要求,就可以考虑断然地换将了,不要等到年底发现账面利润原来是个画饼时才着急。 中国农村宅基地产权制度过去 一、宅地私有并可自由买卖时期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到1962年,农村宅基地归农民私人所有,农民拥有宅基地和房屋的所有权,农民宅基地和房屋都属于农民私有财产,宅基地所有权与房屋所有权两权主体合一,宅基地及地上房屋可自由买卖、出租、赠与、典当及继承等。 新中国成立后,在农村开展了废除封建土地制度,没收地主的土地与房屋分给农民的土改运动,实行“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 1949年,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第10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有步骤地将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的《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所有没收和征收得来的土地,统一地、公平合理地分配给无地少地的贫苦农民所有”,“土地改革完成后,由人民政府发给土地所有证,并承认一切土地所有者自由经营、买卖及出租其土地的权利”。 1954年全国人大通过的《宪法》更明确地规定,“国家依照法律保护农民的土地所有权和其他生产资料所有权”,“国家保护公民的合法收入、储蓄、房屋和各种生活资料的所有权”,“国家依照法律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的继承权”。 1956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农业生产合作社示范章程》规定,“初级阶段的合作社属于半社会主义的性质,在这个阶段,合作社已经有一部分公有的生产资料,对于社员交来统一使用的土地和别的生产资料,在一定的期间还保留社员的所有权,并且给社员以适当的报酬”。1956年全国人大通过的《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示范章程》规定,“人社的农民必须把私有的土地……等主要生产资料转为合作社集体所有”,“社员的土地转为合作社集体所有,取消土地报酬”,“社员原有的坟地、房屋地基不入社”。 从漫长的封建社会到1949年,中国农村社会中一直实行的是土地私有制,地主占有大量的土地,而广大农民只占有少量土地,土地可以自由买卖,土地兼并因此出现,而土地兼并导致的阶级矛盾是中国封建社会朝代更替的主要原因。新中国成立后,实行了土地改革运动,废除了封建的地主土地所有制,广大农民分得了土地,基本实现了土地所有权的平均化。但是土改并未废除农村土地私有制,只是通过平均地权的形式实现了农民“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的梦想。但是如何防止土地私有情况下,土地兼并的再次发生,仍是新中国执政者必须考虑的问题,于是,从1949年至1956年,中国共产党在农村逐步推行了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集体所有)。 1956年,我国农村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具有社会主义特征的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普遍建立,土地等主要生产资料都归集体所有,实行统一经营、共同劳动、统一分配。但在农业合作化过程中,农民的宅基地及其房屋并未入社,仍归农民个人所有。 二、地归集体所有和房屋可自由买卖时期 1962年初至1999年间,宅基地归集体所有,个人仅享有宅基地的使用权,宅基地不准出卖和出租,但宅基地上的房屋可以自由买卖,农民住房由房地合一的所有者主体转变为所有者主体相分离,形成延续至今的房屋所有权主体与土地所有权主体相分离的模式。(一)1962年一1981年:农民可原始取得宅基地使用权,房屋可自由买卖 1962年八届十中全会通过的《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简称《人民公社六十条》)规定,“生产队范围内的土地,都归生产队所有。生产队所有的土地,包括社员的自留地、自留山、宅基地等等,一律不准出租和买卖”,“要保障社员个人所有的一切生产资料,包括房 屋……等,永远归社员所有,任何人不得侵犯”,“社员的房屋,永远归社员所有”,“社员有买卖或者租赁房屋的权利”。从这些规定可以看出,农民对宅基地由原来的所有权转变为使用权。 1963年中共中央颁布的《关于各地对社员宅基地问题作一些补充规定的通知》规定,“社员的宅基地、包括有建筑物和没有建筑物的空白宅基地,都归生产队集体所有,一律不准出租和买卖。但仍归各户长期使用,长期不变”,“宅基地上的附着物,如房屋……等永远归社员所有,社员有买卖或租赁房屋的权利。房屋出卖后,宅基地的使用权即随之转移给房主,但宅基地的所有权仍归生产队所有”。1963年的该规定,第一次使用了“宅基地使用权”概念,同时规定了“地随房走”的原则,农村宅基地所有权从此明文转变为宅基地使用权。 1963年最高人民法院颁布的《关于贯彻执行民事政策几个问题的意见》(修正稿)再次强调了上述规定。 1975年全国人大通过的《宪法》规定,“国家保护公民的合法收入、储蓄、房屋和其他生活资料的所有权”。 1978年中央委员会通过的《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试行草案)规定,“农村土地包括宅基地一律不准出租和买卖”,“社员合法所有的房屋……等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以及……存款,永远归社员所有,任何人不得侵犯”。 1979年最高人民法院颁布的《关于贯彻执行民事政策法律的意见》规定,“处理社员宅基地的使用权等纠纷,应根据土地归国家或集体所有,一律不准出租和买卖的原则,……如宅基地使用权确有必要变更的,人民法院应根据党和国家的政策法律规定,与有关部门共同研究,妥善处理”。 1981年国务院《关于制止农村建房侵占耕地的紧急通知》规定,“必须重申,农村社队的土地都归集体所有”,“分配给社员的宅基地……社员只有使用权,既不准出租、买卖和擅自转让,……” 该阶段,农民对宅基地由之前的所有权转化为使用权,农村宅基地所有权主体与使用权主体相分离,宅基地不准出租和买卖,但宅基地上房屋可自由买卖,确立了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的无期限性。 (二)1982年-1998年:农民和城镇居民都可原始取得宅基地使用权,房屋可自由买卖1982全国人大通过的《宪法》规定,“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也属集体所有”,宅基地归集体所有,以宪法形式被确认。 1982年国务院颁布的《村镇建房用地管理条例》规定,“社员对宅基地……,只有按照规定用途使用的使用权,没有所有权”,“集镇内非农业户建房用地的面积标准,由县级人民政府……作出规定”,“农村社员,回乡落户的离休、退休、退职职工和军人,回乡定居的华侨,建房需要宅基地的,应向所在生产队申请,……,报公社管理委员会批准:……,批准后,由批准机关发给宅基地使用证明”,“由于买卖房屋而转移宅基地使用权的,应按第十四条的规定办理申请、审查、批准手续”,“出卖、出租房屋的,不得再申请宅基地”。从这些规定可以看出,集镇内非农业户可通过申请、审批程序取得宅基地使用权。 1984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民事政策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规定,“村镇公民之间由于买卖房屋转移宅基地使用权而发生的纠纷,应根据国务院《村镇建房用地管理条例》中规定的审查、批准手续处理”,“公民在乡镇依法买卖房屋时,该房屋宅基地的使用权应随房屋所有权一起转归新房主使用”。 1986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土地管理法》规定,“农村居民……出卖、出租住房后再申请宅基地的,不予批准”,“城镇非农业户口居民建住宅,需要使用集体所有的土地的,必 须经县级人民政府批准”。 1989年国家土地管理局《关于确定土地权属问题的若干意见》规定,“农民集体经济组织将原集体土地上的建筑物出售给全民所有制单位、城市集体所有制单位或城镇非农业户口居民,其用地属于国家所有”,“城镇及市郊农民集体土地上的房屋出售给本集体以外的农民集体或个人,其所售房屋占用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这些规定表明,城镇居民可购买农村房屋,只是在取得房屋所有权时,房屋所占的土地使用权转为国家所有。 1991年国务院通过的《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规定,“城镇非农业户口居民建住宅需要使用集体所有的土地的,应当经其所在单位或者居民委员会同意后,向……申请,……报县级人民政府批准”。 1992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范怀与郭明华房屋买卖是否有效问题的复函》规定,“房屋买卖系要式法律行为。农村的房屋买卖也应具备双方订有书面契约、中人证明、按约定交付房款以及管理房屋的要件,要求办理契税或过户手续的地方,还应依办理该项手续后,方能认定买卖有效”,该复函并未禁止城镇居民购买农村房屋。 1993年《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规定,“城镇非农业户口居民在村庄、集镇规划区内需要使用集体所有的土地建住宅的,应当经其所在单位或者居民委员会同意后,依照前款第(一)项规定的审批程序办理”,“回原籍村庄、集镇落户的职工、退伍军人和离休、退休干部以及回乡定居的华侨、港澳台同胞,在村庄、集镇规划区内需要使用集体所有的土地建住宅的,依照本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审批程序办理”。 (三)1998年一1999年:农民可原始取得宅基地使用权,房屋可自由买卖 1998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1999年1月1日施行的《土地管理法》删除了有关城镇非农业户口居民可以使用集体土地建造住宅的规定。另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进行建设,需要使用土地的,必须依法申请使用国有土地;但是,兴办乡镇企业和村民建设住宅经依法批准使用本集体经济组织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的,或者乡(镇)村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经依法批准使用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的除外”,“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农村村民出卖、出租住房后,再申请宅基地的,不予批准”,“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的使用权不得出让、转让或者出租用于非农业建设”,从这些规定来看,城镇居民不得再申请集体土地建设住宅,农村村民转让宅基地后,不能再申请新的宅基地,土地用途管制加强,限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并未禁止城镇居民可在农村购买房屋。 1998年国务院通过的《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规定,“依法改变土地所有权、使用权的,因依法转让地上建筑物、构筑物等附着物导致土地使用权转移的,必须向土地所在地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土地变更登记申请,由原土地登记机关依法进行土地所有权、使用权变更登记。土地所有权、使用权的变更,自变更登记之日起生效”。该规定也未禁止宅基地使用权转移,当地上建筑物转移的,须依法变更土地使用权。 三、地归集体所有和房屋处分受到限制时期 1999年5月至今,宅基地仍归集体所有,农村宅基地具有身份属性,使用权人必须是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合法的不超过法定标准的宅基地,宅基地使用权不得向本集体经济组织以外的成员转让,宅基地上的房屋可在本集体经济组织内部转让,农民转让房屋后,不得再次申请宅基地,禁止城镇居民在农村购买宅基地。 1999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土地转让管理严禁炒卖土地的通知》规定,“农民的住宅不得向城市居民出售,也不得批准城市居民占用农民集体土地建住宅,有关部门不得为违法建造和购买的住宅发放土地使用证和房产证”。 2004年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规定,“禁止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非 法出让、出租集体土地用于非农业建设”,“改革和完善宅基地审批制度,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禁止城镇居民在农村购置宅基地”。 2004年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的意见》规定,“严禁城镇居民在农村购置宅基地,严禁为城镇居民在农村购买和违法建造的住宅发放土地使用证。” 2007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严格执行有关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法律和政策的通知》规定,“农村住宅用地只能分配给本村村民,城镇居民不得到农村购买宅基地、农民住宅或„小产权房‟。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租用、占用农民集体所有土地搞房地产开发”。 200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重申,“城镇居民不得到农村购买宅基地、农民住宅或„小产权房‟”。 2008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房屋登记办法》规定,“申请农村村民住房所有权转移登记,受让人不属于房屋所在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房屋登记机构应当不予办理”。 2008年国土资源部《关于进一步加快宅基地使用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通知》规定,“严格执行城镇居民不能在农村购买和违法建造住宅的规定,对城镇居民在农村购买和违法建造住宅申请宅基地使用权登记的,不予受理”。 四、几点说明 (一)宅基地产权制度变迁与农村生产关系 通过建国后,宅基地产权制度变迁的相关法条及政策梳理,我们能够清晰的看到,农村宅基地产权制度变迁,是同我们对农村生产关系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认识过程和实践过程密切相关系的。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实行了农村土地农民私有制,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实行土改也是中国共产党取得战争胜利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是如何防止土地私有情况下,为防止土地兼并的再次发生,从1949年至1956年,中国共产党在农村逐步推行了互助组(私有制)、初级社(半公半私)、高级社(集体所有)。1956年,我国农村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具有社会主义特征的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普遍建立。这时,执政党的指导思想是加快社会主义公有化进程,表现在农村生产关系方面,就是“一大二公”、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体制,除了农户自有的生活资料外,整个农村的土地等生产资料都转为归集体所有,于是一个涵盖全部农村生活的人民公社集体所有制建立起来。在这种高度集体化的所有制和农村生产关系体系中,农民宅基地产权制度的安排是有合理性的。这种所有制和生产关系体系的基本支撑,是农村土地完全归集体所有。同时,掌握土地所有权的集体组织又必须给自己成员以基本住房保障,从而需要把宅基地使用权交给农民。这样,宅基地作为一种集体公共产品和保障性产品,不具商品属性,也不具有完全财产权利的资本属性。 (二)关于农房抵押 目前,从法律层面上讲,有关农村房屋能否抵押的争论实际上是在现行法上关于宅基地的规定,根据《担保法》第37条规定,宅基地等集体所有的土地使用权不得抵押,《物权法》第184条重申了《担保法》第37条的规定。一般认为,农房抵押时,虽然是将房子作为抵押物,但其担保的金额不仅包含了房子本身的价值,还包含了房屋宅基地的价值,而宅基地不得抵押,故农村房屋不得抵押。该推论的隐含前提是房地一体抵押,房地一体交易是我国房地产转让中的一项重要原则,但我国立法何时规定了房地一体抵押,该规定是否适用农村房屋抵押,需要仔细考察。1990年《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第33条和1995年《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31条明确规定了房地同时抵押,但它们都是针对城市房屋而言,在立法无明文规定的情形下,不能想当然推导出农村房屋也实行房地同时抵押。事实上,在此阶段,我国法律允许农村私有房屋所有人出让其所有的房屋。农村私有房屋的转让尚不为 法律所禁止,所有权人在农村私有房屋上设定抵押权又有何不可呢?《物权法》第182条规定了建筑物与该建筑物占用范围内的建设用地使用权一并抵押。但全国人大法工委对该条的解释是要本条规定的建筑物,主要指国有土地上的建筑物和乡(镇)、村企业的厂房等建筑物,农村房屋抵押也不可类推适用该条规定。因此,现行法虽然禁止宅基地使用权抵押,但并没有禁止宅基地上的房屋设定抵押,而且,我国现行法律是允许农村房屋在一定范围内转让的,如果一概禁止农村房屋设定抵押,必然会引起立法上的冲突。 (三)城镇居民购买“宅基地房”合同的效力 根据我们上面法律及相关政策梳理,1999年之前,城镇居民是可以购买“宅基地房”的。自1999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土地转让管理严禁炒卖土地的通知》下发后,国家禁止城镇居民购买“宅基地房”,之后又陆续下发了类似规定的文件,但仔细分析这些规定,大都属于部门规章形式,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第4条的规定,“合同无效,应当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和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为依据,不得以地方性法规、行政规章为依据”。因此,这些规章不能作为确认农村房屋买卖合同无效的法律依据。但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国家各部委颁发的各种政策规定显然会对法院判决农村房屋买卖合同的效力产生影响。如果法院判决城镇居民购买“宅基地房”合同有效,必然会与国家颁发的各类政策相抵触。从目前的司法实践来看,绝大多数法院都会判决这种合同无效。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印发农村私有房屋买卖纠纷合同效力认定及处理原则研讨会会议纪要的通知》(京高法发[2004]391号)认为,农村私有房屋买卖合同应当认定无效。主要理由是:首先,房屋买卖必然涉及宅基地买卖,而宅基地买卖是我国法律、法规所禁止的。其次,宅基地使用权是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享有的权利,与特定的身份关系相联系,不允许转让。目前农村私房买卖中买房人名义上是买房,实际上是买地,在房地一体的格局下,处分房屋的同时也处分了宅基地,损害了集体经济组织的权益,是法律法规明确禁止的。第三,目前,农村房屋买卖无法办理产权证书变更登记,故买卖虽完成,但买受人无法获得所有权人的保护。第四,认定买卖合同有效不利于保护出卖人的利益,在许多案件中,出卖人相对处于弱者的地位,其要求返还私有房屋的要求更关涉到其生存权益。并同时认为,此类合同的效力以认定无效为原则,以认定有效为例外,如买卖双方都是同一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经过了宅基地审批手续的,可以认定合同有效。《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房地产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鲁高法[2008]243号)第56条明确规定,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的转移,必须经合法批准……未经审查批准,宅基地使用权不能随房转移给买主,房屋买卖、赠与等行为也应认定为无效。 司法实践中认定此类房屋买卖合同无效,多是从法理上来进行认定的,法律依据明显不足。目前,很多人认为城镇居民购买“宅基地房”的合同违反了《土地管理法》第63条的规定,“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使用权不得出让、转让或者出租于非农业建设”,《土地管理法》第63条的立法目的,实质上是加强土地用途管制,限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城镇居民购买“宅基地房”,由于宅基地本身也是建设用地,其使用权主体的变更并不会改变宅基地的性质,因此第63条不能用来判断宅基地使用权的流转问题。 安阳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城市集体所有制企业产权制度 改革的指导意见 安政〔2006〕9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及有关单位: 为了进一步深化我市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规定,现就全市集体企业改制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适用范围 本意见适用于全市在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注册登记的,由市政府各部门、市级事业单位举办或管理的城市集体企业。其他城镇集体企业改制的,可参照本意见执行。 农村集体企业改制不适用本意见。 二、改革形式 (一)集体企业应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改制为多元投资主体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 (二)对有净资产的集体所有制企业,可由受让方以购买净资产、承担原企业全部债务的形式整体出让;资产数额较大,难以整体出让的企业,经主债权人认可,也可将企业资产分拆出让;对负债大于资产或资债基本相等的企业,可按零资产出让,由受让方以承担企业债务的方式获得企业产权。 (三)鼓励本企业经营者和职工共同出资购买企业的集体所有制资产,改制为产权多元化的股份制企业,鼓励经营者持大股。 (四)对整体改革有困难的企业,经主债权人认可,企业上级管理机构同意,可以合理确定债务的分割比例,实行分离改制。 (五)对长期亏损,严重资不抵债和技术落后,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国家明令关闭的企业实施破产。按《民事诉讼法》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企业破产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等法律法规,实施破产安置。破产企业可实行破产返租、破产重组。 (六)对区位优势明显的企业,可实行搬迁改制,经市政府批准,用土地置换的部分收益用于增资减债和调整结构。 (七)鼓励集体所有制企业积极探索适合企业实际的多种改革形式。 三、操作程序 (八)集体所有制企业实施产权制度改革应遵循以下主要程序: 1.企业实施产权制度改革,应在明确产权、清产核资的基础上,经职工大会或职代会同意,报企业上级管理机构批准后进行改制; 2.集体资产审计、评估由该资产占有单位委托具有资质的中介机构,并报经该集体资产的监管部门及有关部门批准后,方可进行资产(包括土地、房产和无形资产)审计和评估。企业的长期投资原则上不再评估,按帐面数确认。审计、评估结果经企业上级管理机构审核,报市集体企业改制办公室和有关部门备案; 3.企业内部进行清产核资,对需要报损、报废的资产提出处置申请,由企业上级管理机构审核后,报市集体企业改制办公室进行不良资产确认和备案; 4.集体企业改制涉及到以国有划拨土地抵顶负资产以及土地出让金返还的,其不良资产处置和资产剥离需经国土资源和财政部门认可,并报市政府批准; 5.企业按照有关规定,提出需要从资产中剥离的申请,经企业上级管理机构审核,报市集体企业改制办公室组织财政、社保等有关部门确认; 6.企业在拟定改革方案时,要选择适合自身实际的改革形式,改制方案须经职代会或职工大会审议通过并形成决议,报企业上级管理机构,由企业上级管理机构主持召开有关部门和专家参加的论证会,并形成论证会纪要; 7.企业将改制方案、职代会或职工大会通过改制方案的决议、审计报告、不良资产处置表、资产评估报告、政策性剥离资产表、论证会纪要等报市集体企业改制办公室,由市集体企业改制办公室呈市政府审批; 8.改制方案经市政府批准后,由市集体企业改制办公室下发批文,原主体企业和改制企业应按照市政府决定和市集体企业改制办公室批文办理相关登记注册、产权变更及债权债务转移手续; 9.集体企业改制结束时,必须对企业的法定代表人进行离任审计。对法定代表人离任审计,按照企业负责人管理权限组织实施; 10.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的企业,按法律、法规有关规定程序办理。 (九)集体企业破产需提供以下有关资料: 1.书面破产申请; 2.企业主体资格证明; 3.企业法定代表人与主要负责人名单; 4.企业破产预案、职工情况及安置预案; 5.企业亏损情况的书面说明,并附审计报告; 6.截止破产申请日上月末的财务报表; 7.截止破产申请日的资产状况明细表。包括有形资产清单(列明财产名称、规格、处所、价值等)和无形资产清单(现有的商标权、专利权及对外许可使用的情况)以及对外投资情况; 8.企业在金融机构开设帐户的详细情况,包括开户审批材料、帐号、资金等; 9.债权债务清册(包括债权人和债务人名单、住所、邮政编码、联系电话、开户银行、债权债务发生时间和数额、有无争议等); 10.企业涉及的担保情况; 11.企业下属机构情况说明; 12.企业应提交其上级管理机构同意其破产的批准文件; 13.企业诉讼情况说明(包括法院名称、案号、审级、企业在诉讼中的地位、被告、冻结、扣押、审理和执行情况等); 14.依法应当提供的其他材料。 四、资产及债务处置 (十)企业改制重组时,企业改制前发生的3年以上应收帐款,经上级管理机构初审后,报市集体企业改制办公室批准后方可按不良资产进行核销;3年以内的应收帐款确已形成呆坏帐的,也可按规定进行核销。核销的应收帐款实行帐销债留,由新企业保留追索权,回收的资金仍为原集体资产所有者所有,为调动企业索债积极性,可按回收资金的一定比例奖励给新企业。 (十一)改制为非公有制的企业,改制前已售公有住房资金在落实企业应缴纳的配比的职工住房公积金和已售公有住房共用部位公用设施维修基金后,全部返 还企业,用于住房货币化补贴资金。 (十二)企业的无形资产,原则上要进行评估作价。经上级管理机构同意,也可交新企业无偿使用,但新企业如转让时,需经上级管理机构同意,并由上级管理机构和新企业分享转让收入。 (十三)企业的非经营性资产处置:企业的职工住房参加房改后实行社会化管理,医院、幼儿园、食堂等可登记为独立的经营单位。 (十四)企业向外部整体或部分出让时,原则上应通过产权市场公开竞价;确需以协议价出让的,应经市政府批准,以具有评估资质的评估机构出具的评估报告为基础确定价格。公开竞价出让的,购买方一次性付清价款;一次性结清确有困难的,经转让方和受让方协商同意,依照有关规定经该集体企业的上级管理机构批准,可分期付款。但首期付款不得低于总价款的30%,且受让方必须提供剩余价款的合法担保,并在首期付款之日起一年内付清,未付清价款前,购买方无权处置其资产。确需处置,须经企业上级管理机构批准,并应提供相应担保。 (十五)企业所欠银行贷款,在改制或出让产权时要经银行同意,并办理相关手续。改制前企业负有担保责任的,按以下办法处理: 1.法院已判决由担保企业清偿债务的,担保企业改制时可按判决数从企业资产中冲减; 2.主债务人连续三年以上亏损并已资不抵债的,担保企业改制时可按担保额的50%提留风险金,提留的风险金留改制企业专户储存,由监管部门监管,待承担保证责任时清偿债务; 3.担保企业承担责任后,应尽力向主债务人追索,追索回的资金企业与其上级管理机构五五分成。 (十六)资不抵债企业所欠的税款,原则上由改制后的企业承担,纳税困难的,经主管税务机关批准,可实行暂缓征收。欠地方财政、上级管理机构或联社借款的原则上改制时一次性归还。安置职工后企业净资产为负值的部分,由政府根据改制后企业上缴的所得税(1—5年)和新增增值税(1—3年)地方留成部分予以适当弥补;也可计入新企业的“未分配利润”,按规定进行抵扣。 (十七)有净资产的企业改制时,净资产优先用于安置职工,不足部分经市政府批准,可由国有划拨土地处置收益予以弥补。 (十八)企业工会的资产处置,按有关法律、法规执行。 (十九)企业依法破产的,资产处置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执行。 五、契税及土地使用权处置 (二十)原企业占用的划拨土地,改制企业可依法通过划拨、出让、租赁或作价入股方式取得使用权。如不改变用途,经市政府批准,可继续以划拨方式使用;改变用途的经核定符合《划拨用地目录》,也可继续以划拨方式使用。 (二十一)改制企业采取出让方式取得原企业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应一次性缴纳土地评估价20—-40%的土地出让金,一次性缴纳有困难的,可通过合同约定方式分期缴纳,期满未缴清出让金的,由市政府依法收回土地使用权;也可采取签订短期出让合同,到期续签的方式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期间改变评估时土地用途的应补缴出让金。采取租赁方式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应与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签订租赁协议。土地出让和租赁收益经市政府批准,优先用于安置职工。 (二十二)负资产企业改制时,经政府批准可用等额的土地价值抵顶等额的负资产,新企业以出让方式取得使用权,抵顶负资产剩余的土地,新企业有优先受让权和承租权。 (二十三)依法破产的企业,国有划拨土地使用权不进入破产财产,除经合法抵押的外,由市政府依法收回,采取适当方式处置,经市政府批准其收益优先用于安置破产企业职工。 (二十四)企业的划拨土地使用权,在规划许可的前提下,可依法转让变现。对产品科技含量高,市场发展前景好的企业上交财政的转让收益(包括缴纳的出让金和契税),经市政府批准,可适当返还企业用于安置职工。 (二十五)企业改制破产重组时,土地、房屋过户契税减免按照国家、省、市有关财税政策执行。 (二十六)企业改制时改变土地原使用性质的,依法缴纳有关契税。 (二十七)改制企业以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后,不改变土地原使用性质处置土地的,土地增值部分按土地增值税有关政策办理。 (二十八)改制企业以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后,改变土地原使用性质的,土地收益的增值部分属于市政府,市政府将这部分收入作为企业改革专项资金使用。对在企业改制时负资产没有完全抵顶、且享受税费减免没有彻底弥补的,其差额部分从该企业土地收益的增值部分中予以解决。其增值部分还有结余的,市政府可适当奖励企业用于增资减债或结构调整,但最高不超过其收益增值部分的50%;企业改制时无负资产的,市政府可从其土地收益的增值部分中,适当奖励企业用于增资减债或结构调整,但最高不超过其收益增值部分的50%;剩余部分优先用于该企业所属系统的集体企业。企业依法转让土地收入及市政府返还资金,由企业提出申请,经财政部门审核,报市政府批准后,由财政部门予以拨付。 (二十九)改制企业以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后,政府按照城市规划需要收回企业土地时,按原改制时评估价补偿企业。 六、职工安置 (三十)职工安置程序: 1.制定职工安置方案。安置方案的主要内容应包括:企业各类人员的基本情况;解除劳动关系的职工名单、安置费、经济补偿金标准和数额;职工安置渠道和形式,安置经费筹措和落实,离退休人员经费管理;社会保险费缴纳情况,欠缴社会保险费的数额、清偿办法及社会保险关系接续意见;拖欠职工个人款项(包括工资和个人代垫的社会保险费等情况);工伤职工待遇支付及死亡职工遗属待遇支付;执行政策依据等。 2.职工安置方案在广泛征求职工个人意见的基础上进行张榜公示,公示时间不少于7个工作日。 3.职工安置方案作为企业改制方案和企业破产预案的附件一并提交企业职工代表大会或职工大会审议。 4.职工安置方案、职工代表大会或职工大会审议通过的职工安置方案决议和职工安置说明等报市劳动保障部门审核。凡职工安置方案不规范、职工安置费用不落实和未经职工代表会或职工大会审议通过的,劳动保障部门不予审核。 5.企业工会负责监督职工安置方案的实施。 (三十一)劳动关系处置 1.企业实施破产、改制前,应依法对在册职工(包括在本企业连续工作一年以上的在职职工)进行清理,尚未解除劳动关系的,按规定纳入职工分流安置范围,在有利于促进就业的基础上,区别情况采取多种形式和措施加以分流安置。对于过去企业已依法终结劳动关系、破产企业破产前半年内调入人员、擅自离职且事实上与企业终结劳动关系的人员,不再列入职工分流安置的范围。 2.企业破产、改制时,破产企业要依法与职工解除劳动关系,按规定计算一 次性安置费或经济补偿金;改制企业要依法与职工变更或解除劳动合同,对符合经济补偿金条件解除劳动关系的,应区别不同情况,按规定计算经济补偿金。改制后的企业,应当在工商登记后30日内,与原主体企业分流到新企业的职工重新签订劳动合同,规范和建立新型劳动关系。 3.对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形成事实劳动关系后,用人单位没有按时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用人单位提出解除劳动关系的,应当按照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办法给予经济补偿金。 4.因劳动合同期满终止劳动合同的职工,属于2001年10月6日以前录用的,劳动合同期满后与企业终止劳动关系时,应计发劳动者至该日期前工作年限的生活补助费,按照其在本企业工作年限,每满一年发给相当于1个月本人工资的生活补助费,最多不超过12个月;属于2001年10月7日以后录用的职工,劳动合同期满终止劳动关系时,可以不支付生活补助费。 5.经劳动合同当事人协商一致,由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根据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年限,每满一年发给相当于1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最多不超过12个月。 6.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原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当事人协商不能就变更劳动合同达成协议,由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工作时间每满一年发给相当于1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 7.用人单位濒临破产进行法定整顿期间或者生产经营状况发生严重困难,必须裁减人员的,需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职工大会通过,并报有关部门批准,用人单位按被裁减人员在本单位工作年限支付经济补偿金。在本单位工作的时间每满一年,发给相当于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 (三十二)社会保险关系接续 1.职工由改制后的企业安置接收的,其社会保险费由安置接收企业和本人按规定继续缴纳;职工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领取了经济补偿金自谋职业的,按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接续社会保险关系,由个人继续缴纳社会保险费;到其他企业再就业的,由所在企业办理社会保险关系接续手续。前后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合并计算。 2.改制后的企业要及时为职工接续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等各项社会保险关系,按时足额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 (三十三)关于企业破产时,一次性安置费和经济补偿金领取办法。 1.1986年9月30日之前企业录用的职工(含占地工),企业破产时领取一次性安置费; 1986年10月1日之后企业录用的职工(含占地工),企业破产时,领取经济补偿金。 2.企业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之前企业接收的大中专毕业生和复员退伍军人,企业破产时领取一次性安置费;企业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之后企业接收的大中专毕业生和复员退伍军人(1986年9月30日以前参军的除外),企业破产时领取经济补偿金。 (三十四)职工工作年限的确认和计算 1.企业职工属于从其他国有企业、集体企业或国家机关、事业单位调入的,前后工作年限可以合并计算为本企业工作年限;属于与原国有企业或国家机关、事业单位解除劳动关系重新参加工作的,按新参加工作时间计算本企业工作年 限;转业和复员退伍军人军龄计算为初次就业单位工作年限。 2.工作年限按周年计算,即从参加工作之日起,到次年对应日期的前一天为一周年。工作时间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 (三十五)职工安置费用的计算和支付 1.企业实施破产时(法院宣布破产之日),以本企业上在职职工平均工资的2.5倍和每工龄年加100元计算安置费。经济补偿金按在本企业的工作年限计算,每满一年发给一个月的经济补偿金,但最高不得超过固定工安置费标准,本企业职工平均工资低于同期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按最低工资标准计算。 2.企业实施改制时计算经济补偿金按职工在本企业工作年限和企业评估基准日前十二个月的在职职工月平均工资计算,月平均工资低于同期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按最低工资标准计算。 3.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经劳动鉴定委员会确认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而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按其在本单位的工作年限,每满1年发给相当于一个月在职职工月标准工资的经济补偿金,同时还应发给不低于六个月工资的医疗补助费。患重病的增加部分不低于医疗补助费的百分之五十,患绝症的增加部分不低于医疗补助费的百分之百。 4.职工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自谋职业的,其一次性安置费或经济补偿金由企业按规定支付给职工本人。改制企业一次性支付确有困难的,经企业与职工协商,可分期分批支付,但必须与职工签订协议书,明确支付期限,支付期限一般最长不得超过3年。超过3年的,按同期银行存款利率计息。 5.企业与职工解除劳动关系,经济补偿金原则上以现金形式支付。职工由改制后的企业接收安置的,也可在职工自愿的基础上,将其转作职工在改制后企业的等价股权或债权。经济补偿金明确转为股权的,由改制后企业按照核准的股权实施方案与职工个人办理相关手续。 6.改制前企业与职工解除(终止)劳动关系时已应按当时有关政策规定计算过相关待遇的,仍按原规定执行。 7.在其他企业领过自谋职业安置费或经济补偿金的职工,不得重复计算。 (三十六)职工债权的确认和处置 1.拖欠在岗职工工资按企业内部绩效工资规定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应发而未发部分;因企业经济效益下降而减发工资部分不视为拖欠。对提供正常劳动的人员,工资标准按最低不低于同期当地最低工资标准计算。 2.企业欠缴的各项社会保险费。 3.企业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前欠报的职工医药费,按每人600元计算。 (三十七)内部退养职工的处置 1.改制企业对距法定退休年龄5年(含5年)以内或工龄已满30年(含30年)的职工,继续工作确有困难的,经本人申请,企业批准,可以实行企业内部退养,并签订内部退养协议,由改制后的企业按规定支付其生活费和缴纳社会保险费至法定退休年龄。生活费按不低于当时当地失业保险金标准发放。 2.企业改制前,符合上述内部退养条件并已办理内退的职工,由改制后的企业继续履行原内部退养协议。 (三十八)工伤(亡)职工有关费用的计算和支付 1.1—4级工伤职工,2004年1月1日以后退出生产岗位的,改制企业应保 留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由用人单位和职工个人以伤残津贴为基数按规定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至达到国家法定退休年龄。企业改制后,承继单位应承担原用人单位的工伤保险责任。破产企业1-4级工伤职工由原单位按照统筹地区上工伤人员人均费用一次性缴纳10年的工伤保险费用。 2.5—10级工伤职工,原则上由企业安排适当工作。企业改制后,承继单位应当承担原用人单位的工伤保险责任,并按有关规定支付相应待遇。属于1996年10月1日以后发生工伤的职工,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的,由用人单位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伤残就业补助金。 3.对没有认定工伤且已超过工伤申报时效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不再给予工伤认定,已经有关部门或用人单位确定为工伤,但未经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认定的,可依据相关标准进行劳动能力程度鉴定,并由原渠道支付相应待遇。 (三十九)离、退休人员相关费用、供养亲属抚恤金的计算和支付 1.破产、改制企业离休干部要全部参加单独医疗统筹。按照我市企业离休干部医疗统筹金当年提取标准,一次性提留10年离休干部医疗统筹金,由破产企业一次性交医疗保险经办机构;改制后的企业按规定逐年缴纳医疗统筹金。 2.破产、改制企业,要对离休干部一次性提留10年基本养老、医疗统筹金以外的各项费用,平均每人按一万元提留。一次性提取后划拨给接收管理部门,专款专用。 3.企业实施破产时,已离退休人员社会保险费按每人基本养老费1.8万元、基本医疗费1.2万元标准计算。待破产企业土地及资产变现后以现金形式一次性交付给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由社会保险机构按时向离退休人员发放基本养老金和支付基本医疗待遇。 4.破产、改制企业对企业在职职工死亡供养直系亲属抚恤金,按省辖市非农人口每人每月150元,县(市)乡镇非农人口每人每月110元,农村人口每人每月70元的标准计发,未成年人计算到18周岁(高中未毕业时延续至高中毕业),成年人计算到75周岁,距75周岁不足5年或已超过75周岁的,按5年时间计算。 (四十)职工安置费用的筹措和管理 1.企业实施破产和改制时,应积极筹措落实资金,妥善分流安置职工。欠缴的社会保险费原则上应一次性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缴纳。改制企业一次性缴纳确有困难的,经劳动保障部门批准,由改制后的企业制定分期补缴计划,并与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签订补缴协议,但补缴期限最长不超过3年。 2.企业实施破产、改制时,按规定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缴纳的社会保险费纳入社会保险基金统一管理;职工安置预留新企业的经济补偿金和离退休人员预留费用,由新企业管理和承担相应责任,企业工会要与新企业签订资金管理集体协议,凡未经企业工会同意的,企业不得变更、抵押相应资产,财政及主管部门实施监管。 (四十一)企业改制重组后的劳动关系 1.改制重组企业要及时按规定为没有进入新企业的职工办理档案转移手续,对进入失业保险机构或要求自谋职业的人员档案,要移交劳动保障部门的失业保险机构或劳动人事代理机构。 2.对进入劳动人事代理机构的失业人员,可通过劳动人事代理机构参加灵活就业人员基本医疗保险,享受相关医疗待遇。 (四十二)股权设置 1.集体企业改制时,应鼓励企业职工自愿入股,经营管理层控股,法定代表 人持大股买断集体产权,法定代表人出资不得低于认股职工平均股金的10倍,经营层人员不低于5倍,管理层人员不低于3倍。也可由域内外企业、投资者以购买、兼并和参股等形式参加我市集体企业改制。 2.根据企业需要,允许科技人员的非职务技术发明成果和个人拥有的知识产权作价入股,其价值须经有资质的评估机构和股东会协商同意,并报市集体企业改制办公室备案。 3.对作必要扣除后有净资产的企业,由企业主管部门收回统一用于本系统集体企业改革专项基金。 (四十三)政策环境 1.对于符合产业升级方向的改制企业和产品,政府要用结构调整资金和高新技术产业化资金予以扶持。改制为非公有制企业的,发展外向型经济享受进出口配额、退税等方面的有关政策。 2.改制企业开发的省级新产品,从投产之日起三年内其上缴的新增增值税地方留成部分全部奖励给企业。 3.企业破产改制过程中所需办理审计及资产和土地评估,按最低标准的50%收费;工商、税务变更登记及水电、土地、房产、交通工具、通讯设施等过户手续,除证照工本费外的收费一律免收。改制企业未发生现金流量的资产过户,不视为交易行为。破产、改制企业改制过程中房屋权属的转移登记费等费用免征。中介机构、经营性费用参照《关于深化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意见》(安经贸企改〔2003〕88号)文件有关规定执行。 4.对于破产、改制企业集资家属房未办房产证、水电未分离的,应按房改政策及政府“双分”政策进行办理房产、及水电分离手续。 七、其他规定 1.城市集体企业改制在市集体企业改革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组织实施。 2.按照属地管理原则,有关部门要做好改制企业党、团、工会等组织关系、职工和各项社会保险关系及职工档案管理、职称评定等移交接收工作,并进行统一归口管理。 3.各县(市、区)城镇集体企业改制,可参照本意见执行,或参照本意见制定本地的实施办法。 4.本意见从下发之日起执行。 二○○六年二月九日第四篇:中国农村宅基地产权制度
第五篇:安阳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城市集体所有制企业产权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