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职院校提高学生职业适应能力的突破口——开展“职业生涯教育”的探索
高职院校提高学生职业适应能力的突破口——开展“职业生涯教育”的探索
陈蓉
广州大学,桂花岗纺织服装学院,广东 广州 510400
摘要: 职业生涯教育已经成为国际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部分,其理念在各国的实践给大学就业指导体制带来了重大变革。本文针对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迫切需要提高学生职业适应能力的现状,阐述了职业生涯教育对提高学生职业适应能力的重要意义并提出其在我国高职院校实践的几点探索。
关键词:职业生涯教育职业适应能力高职院校
The Sally Port for Improving the Career Adaptability of Students from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 Thinking of the Practice of Career Education
Abstract: Career Education became the essential part of the revolu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eduction system all around the world.The practices in the university from different countries brought great changes to the career training system.This article analysi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which is in need of improving the Career Adaptability of the students.It explains the significancy of carrying out the Career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Career Adaptability of the students.Meanwhile it expands some practices of Career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 China.Key words: Career EducationCareer Adaptability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一、高职院校迫切需要提高学生职业适应能力
第一,职业适应能力提高高职学生社会竞争力重要因素
随着大学不断扩招,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化教育”,由“计划型”教育转变为“市场化”教育。伴随而来的是大学生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大。高职教育既属高等教育层面,又归属职业技术的实用性、应用型教育。职业技术教育规格上,处于最高层面,社会需求量非常大,有发展和竞争的潜在优势。但在学历上,高职教育在高等教育层面上目前被国家限定在专科层次,与本科院校比较在竞争上处于劣势。为此,高职学生要提高社会竞争力,必须在校期间积极培养和提高其职业适应能力。
第二、提高学生职业适应能力是改善早期离职现象的主要渠道
职业适应能力主要体现在就业者对其承担工作的生理、心理素质特征和能力。特别是心里上,毕业生在初次就业时,由于缺乏必要的职业准备和职业生涯规划,导致职业意识不成熟和择业时的盲目性。这是造成初职就业者3年内离职率激增的主要原因。调查显示,中国企业接收大学生后一两年内流失率在30%以上的达到被调查企业总数的50%,其中包括高职毕业生。因此,高职学生应提高职业适应能力,负责地选择或决定自己未来的人生蓝图,确定最佳职业目标,避免择业时和就职后的盲目性。
第三、提高学生职业适应能力是国际化人才培养的趋势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技术进步、职业岗位变化以及人才使用的国际化标准都对我国职业教育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据调查,60%企业反映,应届毕业生到岗工作,学什么专业干什么工作,实际知识应用率不足40%,而且多数学生表现出所学过的知识转化不出来,不能变成自己在岗的实际能力。我国大学生一般适应周期在1—1.5年才能独立完成工作,高职学生情况稍好一些,而发达国家的大学生到岗适应期是在2—3个月。
我们在调查后的比较分析中发现,美国的学生在读大学时重视研究市场,把知识放在实践中学习感悟。中国学生上了大学后对市场变化、社会变化关心度较低,注意力和精力都应在付考试。多数学生对职业目标相对模糊,没有把兴趣、爱好与自己所学专业很好结合。这一人才培养模式完全不能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要求。为此,高职院校应加强学生职业适应能力的培养以适应人才国际化的培养需求。
二、“职业生涯教育”是提高学生职业适应能力的突破口
职业生涯教育(Career Education)是由曾任美国教育署长的马兰博士于1971年所提出的一种新构想,并在美国联邦政府鼓励下发展成一次范围广、影响深的教育改革运动。职业生涯教育就是指对个体一生的职业选择、设计、发展进行培养和引导。本纪初,日本开始全面实施的职业生涯教育给日本高等教育带来了巨大的积极影响。根据日本《2004年综合调查研究协会会议报告书》中的论述,日本的职业生涯教育被定义为:是培养学生劳动观和职业观的教育,是高度重视每个人与生俱来的创造性,发展人的个性的教育,旨在使学生具有相应的职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了解自己,积极主动地选择人生道路的能力。其目的是通过教育促进人生价值实现,为社会提供适应时代要求的优质劳动者。
在我国,据新浪网教育频道推出的一项关于“你什么时候接受过系统地职业生涯规划服务”的调查显示:“从来没有过的”占80.98%, “大学期间”占15.9%, “高中期间”占3.12%。这就表明我国的职业生涯教育没有形成系统。
现阶段引入“职业生涯教育”对提高学生职业适应能力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对高职院校的学生。职业生涯教育是提高高职学生职业适应能力的突破口,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学制较短,早启发早成才
学生职业适应能力直接影响就业。大学生就业不是到了大四才开始准备,而应在读大学的第一天就有思想基础。一年级了解自我,二年级锁定感兴趣的职业,三年级有目的提升职业修养,四年级初步完成学生到职业者的角色转换。而高职的学生学制相对较短,一般是两到三年,这就更加要求高职教育应该提倡在校实践“职业生涯教育”。
第二、目标明确,专业特色突出
职业生涯教育最根本的就是要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高职学生一旦确定自己理想的职业,就会依据职业目标规划自己的学习和实践,并为获得理想的职业积极准备相关事宜。明确学习目的,激发了学习动机。在此基础上,高职学生加强对专业知识的巩固和提高,使其在就业时具有专业的职能和特色。
第三、学以致用,提高创造能力
职业生涯教育是引发学生个体与社会协调发展的教育,它会使学生认识到个体与社会的关系,认识到自己的职业生涯要与社会、时代发展相统一、协调一致。一方面,社会经济为我们提供职业平台,另一方面,职业生涯设计、实施又要与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联系,使学生认识学校学习与职业工作的关系,让他们在实践中亲身感受学校所学的知识是如何应用于实际工作之中,了解实际中最重要的知识、技能是什么,从而将自己现在的学习与将来的职业相联系,并因此激发了创造力。
第四、培养兴趣,干一行爱一行
职业生涯教育激发学生正确进行自我分析和职业分析。自我分析即通过科学认知的方法和手段,对自己的兴趣、气质、性格和能力等进行全面分析,认识自己的优势与特长、劣势与不足。职业分析是指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充分考虑职业的区域性、行业性和岗位性等特性,比如职业所在的行业现状和发展前景,职业岗位对求职者的自身素质和能力的要求等,使学生真正掌握一门自己喜爱的终身职业。
第五、培养能力,适应社会环境
职业生涯教育的重要环节包括职业实践活动,学生在实践中品尝到职业工作的酸甜苦辣,在与共同劳动的不同年代人的接触和交流中,提高社会交往能力,并因此提高了适应社会环境的能力。所谓适应环境,包括工作环境和人际环境两方面,其中主要是人际关系。在不同环境下的人际关系有所不同,无论在任何环境下,要处理好人际关系必须要有良好的品德。
总之,提高高职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主要是提高其从事本行业岗位的基本能力和专业能力。高职学生只有将合理的知识结构和适用社会需要的各种能力统一起来,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职业生涯教育正是围绕着提高这些能力而展开的专业教育。因此,为保证毕业后理想就职的实现,职业生涯教育的内容应该从新生入校开始,分阶段有步骤贯穿整个高职教育的全过程。
三、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开展“职业生涯教育”的实践探索
第一、社会应加强“职业生涯教育”的宣传
现阶段,在高职院校开展专业的“职业生涯教育”的宣传还不够。要顺利地开展职业生涯教育,政府和高职院校必须高度重视职业生涯教育,加强对职业生涯教育的舆论宣传。各高职院校要把职业生涯教育作为学校的一件大事来抓,做好职业生涯机构的完善、课程的开设和咨询等与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的工作。通过校园网、校报、广播站、举办职业生涯规划讲座、职业生涯规划知识竞赛等方式或活动宣传职业生涯教育的内涵、意义和作用。
第二、政府立法保障职业生涯教育的实施
美国是较早在学校中进行职业生涯教育的国家,在美国的教育史上,曾两次专门以政府法案的形式进行了职业生涯教育改革,对美国的教育产生了重大影响,它们分别是20世纪70年代的《生计教育法案》以及90年代的《学校——就业法案》。澳大利亚也通过国家立法,制定了“职业发展纲要”,其中对职业成熟程度、职业指导的内容、考试及评估等方面做出具体规定。
我国职业生涯教育方面的立法还处在空白阶段,政府可以借鉴其它发达国家的做法,把职业生涯教育及其工作的开展用法的形式规定下来,形成于政策或法规,使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法可依。
第三、校内外成立专门的“职业生涯教育”机构
在日本,职业生涯教育的组织和实施由学校就职委员会负责,就职委员会委员长一般由教学副校长担任。就职委员会下设各系部就职委员会和职业中心(career center):各系部就职委员会负责职业生涯教育科目的教学工作,职业中心主要负责就业体验活动(internship)、职业介绍、就业指导等项目;提高学生实践技能和为取得各种职业资格证书开办各种讲座和
培训。
现阶段我国的高职院校也非常重视对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但是,校内规范系统的职业生涯教育的机构尚未建立。一般高校由就业指导中心开展相关工作,但并不完善。它们只是在毕业生开展就业指导,这与从入学就开始有系统有规划的职业生涯教育还相差甚远。一方面,高职院校有必要成立专业的职业生涯教育机构,通过提供职业信息服务、开展职业咨询服务、进行就业市场指导等活动,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提供指导。另一方面,政府可以鼓励民间机构创办职业生涯教育培训机构,弥补某些高职院校资金、精力不足的现状。
第四、学校培养“职业生涯教育”的专业骨干教师
以培养人的就业创业意识与职业规划能力为主要目的职业生涯教育,教师培养非常关键。职业生涯教育专业教师的培养强调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教师应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指导方面具有较广博的职业生涯规划知识和较开阔的视野以及一定的实战经验。第二,教师应具有良好的知识运用能力,主要表现在学习能力和工作能力两方面。学习能力体现在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总结的能力。工作能力主要是体现在能够创新,能够在工作过程中不断的研究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理论,提出新的可行性的规划方案。第三,教师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主要表现在具有充分的自信心、控制情绪的管理技巧、人际交往中的人格魅力以及应对压力的能力。
第五、学校设置合理的“职业生涯教育”课程
职业生涯教育,课程建设是核心。根据职业生涯教育的目标和内容设置课程,形成一个完整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体系至关重要。
瑞典学校在学校内设置职业指导课程,帮助学生根据个人的知识和能力选择职业。该课程贯穿在全部学习中,老师的责任不仅是教理论课,也教职业指导课。其中20%的职业指导课程在校外进行,由职业指导老师自己设置。在日本,职业生涯教育的课程设置一般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有关“职业”本身的基础课,如职业生涯形成论。主要讲授如何运用职业生涯理论和职业理论了解自己。第二类课程是关于特定职业的讲座和报告会,如:会计入门、国际公务现场实践和注册会计师讲座等。第三类科目是为了解社会现状,经济发展趋势和组织机构文化而开设的专题讲座和报告会,如:中央省、厅经济与社会发展报告会和都、道、府、县级专题报告会。
2004年春季学期,清华大学开始建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逐步开发出一套受到业内广泛认同的课程大纲与教学模式,其中包括针对全校本科生开设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创业基础”课和针对研究生开设的“职业素质拓展训练”课。全程化、专业性、实用性的课程体系。
高职院校目前设置职业生涯教育系统的课程仍较少。高职院校可借鉴综合性大学的课程体系,也可以和企业联合开发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更新创业教育的内容。一个企业和企业职员的生涯规划经历、过程、经验和教训是高职院校职业生涯教育课程最好的内容。高职院校和企业联合开发课程,可以使企业最新的生涯规划成果、经验教训、管理理念进入教科书,使学生获得最前沿、最实用的职业生涯规划知识。
第六、学校开展“职业生涯教育”实践活动
在日本,立命馆大学的就业体验活动是作为一门正规课程开设,就业体验的科目名各学部有所不同,每科计2学分。2006年开设科目有司法实习、公共政策实习、人文科学综合就业体验实习和企业项目研究等共计10科,派遣体验企业单位有京都市政府,京都市国际交流协会,国际环境技术中心,读卖新闻京都新闻社,东京电力、NEC、佳能、松下、日产汽车等45家企、事业单位。
我国高职院校已十分重视认识实习的环节,并将其计入重要的教学内容。但由于资金
和社会支持不足,高职院校的实习活动实践困难重重,这就需要职业生涯教育在社会的广泛宣传以及政府及社会对其的大力支持。就业体验活动体现并实践着职业生涯教育的核心理念,被确定为职业生涯教育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正是如此,家庭、企业、政府部门和社会团体等从各自的职责出发以就业体验活动为契机,积极与学校合作,改善和充实现有的高职教育,促进高职教育与职业社会的融合。
第七、学校分阶段针对不同年级学生实施职业支援
职业生涯教育包括对不同年纪的学生提供职业支援。一方面,对低年级学生,主要是通过提供经验交流会、业界说明会、社会现场实习和互动,促使学生了解自己感兴趣的专业领域和职业选择、专业技能和职业资格证书等关于未来职业的基本问题。另一方面,对高年级学生,主要是通过开展和提供基本就职支援和行业就职支援。基本就职支援包括聘请各界成功人士、各领域咨询师等召开各种演讲会、研讨会和就职咨询说明会等。行业就职支援包括提供有关企业动向研讨会、校友恳谈会、演讲会、就职模拟试验等。与此同时,在不同阶段有针对性的对各年级学生进行专项指导,指导学生充分利用学校提供的条件,了解职业办公室提供的用人单位资料信息、强化求职技巧、进行模拟面试等训练,尽可能让学生在做出较为充分准备的情况下走向职业社会。
总结
高职院校开展职业生涯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对自我的认知和对职业世界的认知,正确进行职业发展定位,明确发展方向,完成具体的职业计划和准备,使之提高职业适应能力,能够在走出学校之后实现顺利就业,并能够人尽其才。许多国家在近百年的教育发展历程中,构建了完善的职业生涯教育理论,丰富了职业教育的实践。政府在宏观政策上给予了多方面的支持,在职业生涯教育的实施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在此方面起步较晚,而且实践经验较为欠缺。为此,应加强相关方面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有利于提高全民族、尤其是青少年一代的就业意识与素质、创业精神与能力,有利于整个社会的发展。参考文献:
[1] 丁杰.国际职业生涯教育的经验[N].中国教育报,2007-01-03.[2] 吴姗娜.日本大学中的职业生涯教育[J]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02
[3] 王征 陈国祥.职业生涯教育:高等教育不可缺少的内容[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09
[4] 丰捷.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清华大学实现和谐就业[N].光明日报,2007-02-06
[5] 周其洪.什么是职业生涯教育,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论坛 2006-03-22
第二篇:高职院校开展职业生涯教育的探讨论文
【摘要】开展职业生涯教育是高职院校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保障。高职院校应以学生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为基础,通过职业幸福感的培养,持之有恒地开展职业生涯教育,形成职业生涯教育的良性循环,促进学生的就业与创业,最终实现学生的长远发展。
【关键词】高职院校职业生涯教育职业幸福感
职业生涯教育是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认识职业发展与需要、培养创业能力与自我职业规划能力的教育。高职院校的教育目标是培养面向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因此,开展职业生涯教育是高职院校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保障。专业知识和技能学习是开展职业生涯教育的基础
通过对比我们发现,对于一些综合大学的学生来说,在校所学的知识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文化的铺垫,在将来的工作岗位上能够用得着的只是学校专业课程的一部分。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在校所学专业知识与将来工作的关系更直接更线性,学生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的掌握程度关系到能否胜任将来的工作。因此,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是高职院校职业生涯教育的基础,是学生从学校走向就业的必要条件。
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应该是并列的、不可分割的,哪一方面不扎实都会出现“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现象。经过多年的建设积累,多数高职院校在师资队伍、专业设置、课程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成效,可以说在专业知识的传授方面稳打稳扎,学生的知识结构比较稳固。所谓的“一条腿长一条腿短”多是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技能,即学生的技能掌握不够牢固。产生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实验实训设施和社会实践基地欠缺;“双师型”教师相对偏少等。在教育部门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中,硬性规定了实验实训课要占到总课时的40%,这个比例对于理工类的专业如机电一体化、化工工艺等比较容易达到;对于文经类的专业如法律事务、会计电算化等由于实验场所的限制,实践课混同理论课的情况较多,很难达到这一比例。这就需要学校不断开发文经类专业的实习资源,保证实验实训课课时达标,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职业幸福感的培养是开展职业生涯教育的关键
职业幸福感是个人对所从事的工作发自内心的热爱和激情以及由此产生的创造力。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而言,虽然没有全身投入到工作岗位上,但对未来工作的定位是清晰的,其对未来岗位的职业幸福感体现在专业知识的学习,日常的实验实践操作、对专业的人文了解及对职业的向往中。职业幸福感是学生向未来职业进发的动力源泉。高职院校学生职业幸福感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首先,要扭转观念,建立对职业的初步认识。尽管高职院校在我国的高等教育中已稳占半壁江山,但学生和家长对高职院校的认识受传统观念的束缚,上高职院校并不是学生和家长的最初目标。因此,学生入学后很长一段时间内难以适应,对未来职业的认识更无从谈起。如何帮助学生摆脱负面心理影响,建立对职业的正确认识是新生入学后职业生涯教育的主要内容。在学生入校时,把学校的特色专业、就业优势、人才培养特点等做全面介绍,能激发学生对未来职业的遐想。在学生对新的学习成长环境熟悉之前,班主任和辅导员是他们首选的信赖对象,这时利用班主任工作进行职业生涯教育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学科和专业教学中渗透职业生涯教育的内容是最常采用的教育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教书又要育人,并且要与学生将来的工作实际相结合。通过全方位的教育引导,学生会在尽短的时间内建立起对职业的初步认识,做到既来之,则安之。
其次,要建立对职业的充分自信。在第一步的基础上,通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掌握,学生对未来职业的认识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在实验实训课上,学生看到自己从车床上加工出的机械元件,会油然而生成功的喜悦;在实习基地,学生看到自己的设计方案被实习单位的技术人员采纳,会有一种自我价值实现的满足感。随着经济发展对高素质操作型人才需求的增长,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逐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不断提升。通过校企合作、订单培养、双向选择洽谈会等形式,学校给学生提供足够的就业选择空间,让学生对就业和创业充满信心。
再次要形成心驰神往的职业幸福感。教学艺术倡导者黑格特在《教学艺术》中指出,好的教学有三个必备条件:第一,教师必须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第二,教师必须对所教的学科充满热情;第三,教师还必须热爱学生。由此引申到高职院校的学生学习上,学生学好的三个必备条件是:第一,学好专业知识,练好专业技能;第二,热爱自己所学的专业;第三,对学业充满热情。当学生把对专业的热爱和热情升华为对未来职业的向往时,就会把从事该专业当成一种骄傲,由此会产生由衷的愉悦,产生无穷的动力,学生毕业后到相关的单位施展才能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开展职业生涯教育应持之以恒
职业生涯教育不是学生毕业前的“大会餐”,也不是学生求职前的“临阵磨枪”,而是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服务中的一项常规工作,应系统规范,常抓不懈。
一年级的职业生涯教育主要是让学生初步了解专业、职业,了解自我,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可以带领学生参观实习基地,邀请专家做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讲座等。二年级的职业生涯教育主要是让学生了解社会需求情况,掌握一定的求职技巧,收集一定的就业信息,初步确定自己长期发展的职业目标。学校可以将就业与求职教育列入必修课,请心理学、社会学方面的专家或专门人员从事教学,解决学生求职就业中的一些疑虑,培养学生的职业情感。三年级的职业生涯教育主要是通过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与指导,重点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情感,使学生能够顺利就业。通过实习环节,可以培养学生的行业行为规范和职业角色意识;举办有关讲座,可以指导学生收集资料、参加面试等基本技巧;举办有针对性的供需见面洽谈会,可以给学生求职的机会和体验。通过这些教育环节与活动,学生对自己的能力水平和职业生涯规划有新的认识,从而不断调整自己的就业目标,尽快实现职业理想。
高职院校在实施职业生涯教育过程中,还要开动脑筋,因地制宜,妥善处理好一些具体问题。一是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普及职业生涯教育的基础上做好个别辅导,让职业生涯教育真正服务于学生个体的终身发展。二是教育与咨询相统一。既要开展常规的职业生涯教育,又要做好职业生涯专题咨询,成立专门的就业指导中心,提供充分的个案资料。三是教育与开发并重。教育的目的是开发学生的就业潜力,实现就业的最优化。在教会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设计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领悟职业生涯发展的意义,为未来发展做准备。
高职院校开展职业生涯教育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实践的过程,是“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人本教育理念在高职教育的体现,高职院校应充分挖掘各种社会资源,调动用人单位和学生的积极性,逐步形成职业生涯教育的良性循环,实现学生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晓端.当代教学范式研究[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4,(5).[2] 何存璋.构建中职学校职业生涯教育体系的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2005,(6)上.
第三篇: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研究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研究
[日期:2007-07-28] 来源:作者: [字体:大 中 小]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研究
------------------
谢一风
摘要:职业生涯规划是实现个人目标的真正动力和加速器,提出了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应遵循的原则,分析了当前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明确了职业生涯规划的步骤和保障措施,以提升高职学生就业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作者简介:谢一风(1962-),男,浙江杭州人,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教学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7518(2007)08-0025-0
3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在学生个体成长方面,有利于认清形势,准确定位,明确人生未来的奋斗目标,合理安排大学的学习生活,提高个性发展和综合素质,提升职业品质,实现学业与职业的良好对接;在学校发展方面,有利于推进学校教育教学的改革,促进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完善,全面推进就业工作;在社会进步方面,有利于人力资源开发,满足社会对高等人才的需求,减少社会人力资本的浪费,解决社会就业问题,实现社会稳定。
一、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定义
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为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与创业、择业的竞争力,实现高职教育与市场需求的无缝对接,大学生在进行自我剖析,全面客观地认识主、客观因素与环境的基础上,进行自我定位,设定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选择实现既定目标的职业,制定相应的教育、培训、工作开发计划,并按照一定的时间安排,采取各种积极的行动去达成职业生涯目标的过程。
要准确理解这一概念.我们要明白以下几点:①规划的前提是全面客观地认识自身和外在环境;②规划的首要任务是确定个人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③规划是一个连续系统的动态过程,包括理想职业目标的确定、自我评估和环境分析、选择职业生涯路线、制定行动计划以及反馈调整等步骤;④规划的实现是渐进的,必须遵循一定的时间安排:⑤规划的最终目的是要实现最初的职业目标。
二、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原则
1.结合社会需求
大学生学习的现实目标就是就业.既自主创业与择业。就业作为一种社会活动必定受到一定的社会需求制约,如果自身的知识与个人的观念、能力脱离社会需要,很难被社会接纳。高职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时,要看清现实社会与未来的发展趋势.根据社会需要锻炼自己的能力、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完善自己的人格,做到社会需求与个人能力的统一、社会需要与个人愿望的有机结合。
2.结合所学专业
专业匹配,是我们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目标之一。每个专业都有一定培养目标和就业方
向与就业领域,这就是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依据。求职过程中如果不能实现专业与职业的匹配,势必付出转换成本,无论对于个人还是社会都是巨大的浪费。因此,高职学生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一定要了解专业,分析专业,强化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以专业特色和能力要求为导向,规划自己的学习与生活,力争实现专业与职业的匹配。
3.结合个人特点
职业生涯设计不能千篇一律,一定要结合个人的特点。不同的职业对人的要求不一样,别人适合的职业不一定适合自己,不能盲从。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也要与自己的个性倾向、个性心理特征及个人能力特长等方面相结合。个性倾向包括需求、兴趣、动机、理想、信念和世界观。个性心理特征包括气质与性格。通过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的测评.认清自己,明确自身特点,准确定位,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结合自身特点才能体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要求。
4.连续性原则
首先要保持大学3年目标的连续性,3年期间也许会对目标作一些调整,但不应频繁。毕业后职业生涯设计的目标也应保持与大学期间的连续性和一致性,使之贯穿一生。目标能对学习和工作产生激励作用,而激励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职业上的突出成绩。目标如果不具有连续性,将会使某些学习变得徒劳,因而难以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
5.动态性原则
任何事物的发生和发展过程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同样职业生涯设计的制定也是一个不断修正的过程,随着环境和自身的变化.职业发展方向也要不断进行重新定位,实现的路径和手段也要重新选择。
三、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不少高职院校都设立了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并开设了相关的职业指导课程,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就业信息,而且还帮助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这对于促进学生顺利就业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是,作为新生事物,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可以归结为:①学校、学生、家长没有树立职业生涯规划的观念;②学校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缺乏保障;③学校专业化职业生涯规划辅导队伍没有建立;④学校缺乏职业生涯规划体系和健全的组织;⑤职业生涯规划的理念没有成为指导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支持理念:⑥学生缺乏职业生涯规划的自主意识,或由于知识储备、社会阅历以及对自身的了解等方面都存在不足,导致在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往往实践能力缺乏、职业目标模糊、职业准备不够。
四、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步骤
根据我国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和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现状,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树立职业理想
职业理想是指人们对未来职业表现出来的一种强烈的追求和向往,是人们对未来职业生活的构想和规划,在人们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起着调节和指南作用。任何人的职业理想必然要受到社会环境、社会现实的制约。对于高职学生来说,职业理想的树立除要符合当今社会发展和人民利益的需要外,一定不要好高骛远。高职学生的职业理想应用发展的眼光、长远的观点来指导自己的创业与择业。
2.自我评估与环境分析
自我评估是运用相应的测评体系对自己的兴趣、特长、性格、学识、技能、智商、情商以及管理、协调、活动能力等的测评。它的实质就是通过自我分析,能够知己之长、知己之短,知己所能、知己之所不能,并通过一定的测试来确定自己的职业兴趣、价值观和行为倾向,既要弄清我想干什么、我能干什么、我应该干什么、在众多的职业面前我会选择什么等
问题。
任何一个人的职业生涯都必须依附于一定的组织环境条件和资源,都必然受到一定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和科技环境的影响作用。环境提供或决定着每个人职业生涯的发展空间、发展条件、成功机遇和前进的威胁。环境分析主要分析外部环境因素对自己生涯发展的影响,主要包括社会环境的分析、行业环境的分析、企业环境分析和职业环境分析。个人在自我评估基础上进行环境分析旨在知己知彼,使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客观现实。
3.职业定位
职业定位就是要为职业目标与自己的潜能以及主客观条件谋求最佳匹配。良好的职业定位是以自己的最佳才能、最优性格、最大兴趣、最有利的环境等信息为依据的。高职学生职业定位应注意:①依据客观现实,考虑个人与社会、单位的关系;②比较鉴别,比较职业的条件、要求、性质与自身条件的匹配情况,选择更符合自己兴趣、专业特长、经过努力能很快胜任、有发展前途的职业;③扬长避短,看主要方面,不要追求十全十美的职业;④要把“志当存高远”与脚踏实地相结合,注意长期和短期相结合。
4.设定特定学期的职业生涯目标
特定学期生涯目标的设定,是将职业目标进行有效的分解。目标分解的过程也是职业能力要求分解的过程。高职学生可以在一年级了解自我;二年级锁定感兴趣的职业,有目的提升职业修养;三年级通过社会实践、就业实习等,为初步完成学业到职业者的角色转换做好准备。这样做有利于充分挖掘个人的潜力,有序从容地提高自己的能力,推进个人条件与职业要求的吻合。
5。制定并实践学期行动计划
具体、明确、可行的学期行动计划是实现特定学期的职业生涯目标重要保证。行动计划可包括:在学习方面怎样完成学业,提高哪些实际操作能力;在工作方面应掌握哪些技能,如何提高工作效率;在业务素质方面如何提高决策能力、心理调适能力、社交能力,培养特长,完善人格;在潜能开发方面如何提高综合能力、创造能力等。制定学期行动计划时,应注意考虑以下几个方面:①教育、训练的安排;②获得发展的安排;③排除各种阻力的计划与措施;④争取各种助力的计划与措施。
6.自我评估与调整
由于外界环境和自身素质的变化,有必要在这些因素产生变化后,重新对自我进行剖析和评估,及时诊断生涯规划各个环节出现的问题,反馈这些信息,不断对生涯规划进行评估与修订,及时纠正最终职业目标与分阶段目标的偏差。其修订的内容包括:职业的重新选择、生涯路线的选择、人生目标的修正、实施措施与计划的变更等。
五、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保障措施
1.树立正确的职业规划理念,加强职业生涯指导
政府部门应给予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足够的重视和支持,出台相应的政策、法令及规章制度等.明确专人专班负责规划工作的管理和实施.增加对大学生职业指导的资金投入;社会应通过网络、电视、报纸等途径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舆论宜传,提高社会公众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成立专业的职业指导机构,并对现有的指导机构进行整顿提高,加强机构的专业化建设,提高机构的服务水平,建立相应的制度规章,保障职业规划工作的科学化和规范化;高职院校也不再仅承担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三大任务.更要做好引导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开发工作,提升毕业生在就业中的竞争力。
2.加强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建设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建设的任务是向学生传授职业生涯设计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科学方法,是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包括个人探索(认识自身)、职业探索(认识职业)、就业形势和政策、职业素质塑造、成功校友经验分享、职业体验等内容,其主要目的是启发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帮助学生科学合理地思考和规划个人的职业生涯,更好地指导学生在大学期间的成长成才。高职院校应将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纳入学校正常的教学计划,确定必要的学分,切实改革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手段,努力提高职业生涯规划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确确实实地培养社会所需的人才。
3.加强职业指导专业队伍建设.提高职业指导质量
职业指导的专业化包括三个方面:(1)指导机构的专业化。高职院校应成立专门的职业规划指导服务机构,认真落实教育部文件精神,充分认识就业工作的重要性,把职业规划作为就业工作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成立集教育、管理、服务于一体的就业指导服务机构,鼓励、倡导大学生进行职业规划,创新服务手段,提升服务质量,形成学校重视支持,就业主管部门协调指导,广大同学积极参与的工作局面,促进学生充分就业,大幅度提高就业率。
(2)指导队伍的专业化。从事这项工作的队伍在结构上应体现出跨专业、跨部门、专兼结合的特色。就指导者个体而言,首先必须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要关心、爱护学生,甘做人梯,乐于奉献。其次要具备过硬的业务素质,熟练掌握有关政策法规,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特别是要具有与职业规划设计相关的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方面的知识。同时,还必须具备善于审时度势、做出科学判断的能力。(3)职业测评的专业化。职业测评的专业化建设主要是人员建设和测评手段建设:一是需要有专业的人员做测评,给予测评对象科学、客观、公正的测评和解释,这就要求配备专业的人员和队伍,对大学生进行职业心理测评;二是需要有科学的、完善的测评手段,给予测评对象完整、科学的自我认知。因此,学校要积极开发适合我国国情的测评产品,增加测评的信度和效度,挑选和引进合适的测评工具,同时要建立一支专家型的测评队伍。
4.完善学生职业指导体系,提高就业服务水平
要将职业生涯规划真正落实到大学生学习过程当中,高职院校应当为学生提供全方位地服务,具体有以下几点:①加强学生职业实践建设,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有目的的构建与职业目标相一致的能力结构、知识结构和素质结构,在实践的过程中了解职业岗位需求变化对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根据社会需求的变化调整职业生涯规划。②加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咨询建设,对学生个人的人生定位和职业道路的选择进行个性化的咨询指导。③加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全程建设,构建一个完善的就业指导工作体系,使就业指导工作与学生的职业发展愿望相结合,与学校的培养目标相结合,与市场的需求相结合。
5.资源共享,加快信息流动
一是加快网络建设,实现资源共享;二是建立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数据库,通过校园BBS网络系统开展网上个性化职业生涯规划指导、问卷调查、个案咨询等;三是邀请企业界知名人士、成功校友、校内外专家来校与学生交流,让学生了解职业环境的机遇和挑战、人才市场和人力资源需求状况。
6.增加职业规划投入,提供基础保障设施
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设施保障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经费、场地、必要的硬件设备与软件支持。经费支出主要集中在职业生涯规划工作人员的培训、外出调研、设备购买、组织相关活动以及日常办公等方面;场地需求主要指对学生进行心理咨询需要咨询室,对咨询人员进行培训需要培训室,组织学生进行职业测试需要专门的工作室等;必要的硬件设备与软件包括办公设备,进行心理测量需要计算机、各种测量软件、书籍资料等。这些条件如果得不到保障,就很难保证职业生涯规划工作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马新建.人力资源开发管理[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3,第135页
[2]卢红梅.我国大学生失业问题的归因分析.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5(1)
[3]张立志.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建设的现状与对策研究.理论界,2006(8)
[4]冼稚.论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生涯设计.职教通讯,2005(8)
第四篇:教学管理改革提高学生职业适应能力论文
摘要: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进行,对中国的不同阶段的教育都退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职业院校的教育也是一样的。现阶段,中国的职业教育的主要教学目标是提高和培养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创新能力等,需要将职业教育的改革重点放在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的提高山。本文分析了职业教育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其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同时,提出了相应的改善措施。
关键词:教学管理;改革;职业适应能力;职业院校
一、引言
职业院校教学管理改革的重要目的是与市场发展进行充分的对接,满足其不断发展的需求,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自我管理的需要,在此过程中,必须要采取改革的措施,唯有如此才能提高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未来的发展也是非常重要的。目目前,相关的人员和部门必须要考虑职业院校的教学管理中存在着什么样的问题,有哪些有效改善措施。
二、职业学院教学管理改革的重要意义
当下的职业院校的发展受到了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无法满足产业发展对高级应用技术人才的需求,同时,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表现出很大的不协调、不适应。在此基础上,需要进行教学改革管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第一,高等职业教学的定位存在一定的问题,还是很不明确的。在高等职业教育中,最重要的目标是培养能够适应社会发展,为企业和社会所用的高级应用型的人才,相关的工作都要围绕这一目标来开展,主要工作有教学管理、专业设置和师资配备等。不过,当下的高等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方式、教学管理等方面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有一定的不适应的现象。同时,不适应也有着相应的具体的表现,主要包括了三个方面:其一,很多的高等职业院校对于职业教育的认识还是到非常不足的,没有和市场的需要进行密切的联系,同时,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表现的并不明显;其二,专业设置有一定的问题,还是非常欠缺的,尤其是与地方经济社会的联系上还不够密切;其三,在文化课和专业课程的设置上存在不平衡的现象,专业优势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没有将相关的理论和实践新进行有效的结合,这对于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的培养是非常不利的。同时,这三方面的问题和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位是息息相关的。第二,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没有进行有效的结合,两者存在不适应的情况。对于高等职业教育的院校来说,必须要在明确培养目标的基础上进行相应的教学内容的确定和安排,保证其合理性和科学性。通过相关的研究和调查,将教学内容分成了三部分:其一,重视科学文化素质的培养,这是高等职业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需要对其做到足够的重视;其二,在具备了相应的文化素质的基础桑,培养所需要的基础知识和相应的理论;其三,专业技能的培养,将相关的理论和实际技能进行充分的联系和结合。这三个方面的内容是一个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所必须要具备的。当下的高等职业院校教学过程中,所使用的教学模式并不是其独创的,而是应用的普通高等本科院校的教学模式,没有和高等职业院校的实际相结合,两者之间是不能相适应的,对于学生的学习质量和职业适应能力的提高是非常不利的,同时,对于学生的专业技能的培训非常欠缺。专业知识的教学中存在着很大的问题,专业特色没有进行相应的凸显,课程内容非常的落后,等等。
三、教学管理的措施和方法
第一,将教学实践作为至关重要的内容和目标,进一步加强专业建设和学生的专业技能的培训。在高等职业教育中,不能只是重视理论知识的教学,需要对相应的实践性的教学更加的重视,并且将其放在核心的位置上,是高等职业教育中不容忽视的一个环节,同时,也是具备了鲜明教育特色的教育形式,对其进行相应的定位是其教育目标所决定的。高等职业院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级应用型的技术人才,在此基础上,对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必须要重视实践教学的安排,突出其关键性的地位,同时,还要调整课程的设置、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和岗位适应能力。第二,将就业作为主要的指导思想,还总是教学评价体系的建立。在教学管理的过程中,教学评价体系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是其中重要的影响因素。并且,教学评价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教学活动开展的方向和效率等,同时,教学形式的建立是由教学评价体系和教学观念所决定的。那么,在此条件之下,高等职业教育的开展需要将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作为重中之重,在此过程中,将就业作为重要的导向,与社会的需求渐进性密切的联系,不断提高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中国的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存在着很大的问题,没有满足产业发挥的需求,所培养出来的人才没有具备很高的职业适应能力,无法满足岗位的要求。所以,为了提高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必须要进行相应的教学管理的改革,在此过程中,对教学内容、教育目标、教学的方式和方法等进行一定的改善,与高等职业教育的实际相结合,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师的教学质量,从而为学生能够适应工作岗位提供重要的保障,为社会和国家输出更多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卢连娇,郑光就.论教学管理改革的实施对提高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作用[J].科技风,2014(4):211-212.[2]白兰婷,喻昌学.大力推行德育教学改革,全面提升学生职业素质[J].中等职业教育,2009(5):22-24.[3]刘琳,李辉.实施创新教育改革教学管理体制[J].卫生职业教育,2003,21(1):87-89.[4]王颖.中等职业学校普通文化课程实施学案式教学的研究——以江阴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校环境教育课教学改革为例[D].苏州大学,2007.
第五篇: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素质调查问卷
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素质调查问卷
1、爱岗敬业方面:
你认为从业人员最基本的职业道德规范是
你认为当前某些职业领域出现的“跳槽热”是利或弊。
参加工作的目的是为社会和他人服务。
你认为凡是社会所需要的职业是否都有职业责任。
职业技能形成的重要途径是职业教育。
2、诚实守信方面:
市场经济是否信用经济。
市场经济的法则是否诚实守信
你认为现在的员工能否做到诚实劳动。
你认为从业人员能否做到维护企业信誉。
你认为作为所属企业的职工是否都有义务和责任保守企业秘密。
3、办事公道方面:
办事公道是否从业人员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你认为在企业中能否做到办事公道。
你认为从业者是否任何时候都应该坚持真理。
你认为如果自己参加工作是否能够做到公私分明、公平公正、光明磊落。
4、服务群众方面:
服务群众是否为人民服务的具体体现。
你认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否应该成为共产党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集中表现。
你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否对为人民服务的观念产生了很大冲击和比较大的冲击。
你认为市场经济是否就是服务经济。
你认为全社会是否应当树立“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的观念。你认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是否仍然应该加强人们的为人民服务教育。
5、奉献社会方面
奉献社会是否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最高要求,是为人民服务和集体主义的最好体现。
你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是否仍然需要发扬奉献精神。
你是否赞同“无私奉献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相容”。
你是否认为只有提高职业技能才能多为社会奉献。
你认为市场经济能否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
你是否认为市场经济就是强调经济效益和个人利益,此时再谈论集体主义不合时宜。
6、文明礼貌方面
文明礼貌是否从业人员的首要素质。
你是否认为文明礼貌是从业人员的基本素质。
你是否认为文明礼貌体现了对他人的尊重。
你是否认为现在的大学生文明用语方面不太文明。
你认为文明礼貌是否大学生求职成功的第一步。
7、勤劳节俭方面:
你是否认为勤劳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仍然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
你是否认为现在的人们要想致富必须勤劳。
你是否认为现在的人们要想致富必须节俭。
你是否认为勤劳节俭有利于防止腐败。
8、遵纪守法方面:
你是否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从业人员应该自觉遵纪守法。你认为遵纪守法是否从业人员的必备素质。
你认为假如自己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当合法权利受到侵犯时,自己是否会首先想到用法律的手段解决。
你认为单位是否应当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
9、团结互助方面:
你是否认为团结互助充分体现了集体主义道德原则。
你是否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你是否认为与同事应当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
10、开拓创新方面:
你是否认为在事业上要想成功必须具有开拓创新意识。
你是否认为自己开拓创新精神不足是因为没有忧患意识。
你是否认为实事求是是开拓创新的基础。
11、职业道德教学方面:
你是否认为职业道德课是培养职业道德素质的主渠道。
你是否认为自己对职业道德的认识需要引导。
你是否认为职业道德教育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原因主要是,感觉内容离自己比较远;教学方法不太适应学生的个性等。对学校开设职业道德课的看法:很有帮助,没有帮助,无所谓;
你认为职业道德对学生成才的作用时,有重要作用;作用一般;没有作用课外时间你是否阅读过关于职业道德方面的中外原著时,经常阅读;偶尔阅读;没有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