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党团联动矩阵的探索与建立
党团联动矩阵的探索与建立
孤岛社区供热一队始建于1988年,2002年7月进行了重组,现有职工43名,管理着全局最大的燃煤集中供热站,供暖面积869327平方米。在热力系统及供热工艺近几年进行全面改造的情况下,供热大队供热一队狠抓基础工作,注重加强以党建为核心的基层建设,强化生产运行管理,拓展自我生存空间,围绕管理运作、安全生产、优质服务和降本增效做了大量工作,队伍竞争能力显著增强,较好地把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转化为生产经营优势,有力地促进了企业改革和发展。
一、课题的形成与提出
2001年,孤岛社区朝阳小区三座燃油锅炉房拆除合并,改为燃煤集中供热,供暖面积869327平方米,占全国总集中供热面积的两千分之一,作为社区的安全重点防范单位和重点服务领域,认真搞好以安全与服务为主的供热各项工作,事关社区改革发展大局,直接影响到社区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而热力系统及燃烧工艺的改变,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挑战,需要一支作风硬朗的队伍进行专业管理。我队组建之初职工专业素质却显得参差不齐,不少是没有一点供暖实践经验的转岗人员,其他的虽具有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但文化素质较差,凝聚力、战斗力也不强,这时期迫切需要一支骨干力量发挥排头兵的作用,带动团队苦钻业务,攻坚啃硬,担负起为6000多户居民供热的重任。我队干部职工43人,在职党员仅3人,大部分是团员青年,如何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如何以党建带团建,调动团员青年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挖掘职工的潜能、保障企业改革的顺利进行,成为我们党组织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道重要课题。
二、课题的主要内容及实施步骤
针对在职党员少,团员青年较多的实际,我们探索建立了“双联双带”组织体系、推行了党团矩阵联动运作模式。借胜利文化建设深化年之际,我队党支部将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有机融合,依靠基层文化建设,积淀团队文化底蕴,激励职工队伍不断攻坚啃硬、创新奋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采取“双联双带”方式,加强组织结构建设
“双联双带”体系中,我们规定一名党员联系若干团员,一名团员联系若干青年,以党员带动团员,以团员带动青年,把团建工作和青年队伍建设全方位纳入了党建工作责任体系,党支部定期研究,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并关心和支持团支部围绕中心工作独立地开展活动,有效发挥了传、帮、带的作用,做到了党建团建同步研究部署、同步检查落实、同步评比表彰,夯实了党建工作的组织基础,拓展了工作领域,呈现出党建带团建、党团共同发展的可喜局面。团支部开展的“创建学习型班组”、“青春炉火样样红”、“铿锵玫瑰耀班组”等主题主动,以及举办的培训班、座谈会、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等活动,每次都有党支部成员参加,使各项活动顺利进行。党员定期与团员开展谈心活动,每年召开不同层次的“与团员青年话成长”座谈会,准确把握团员青年的思想脉搏,及时发现苗头性问题并加以教育引导,使他们提高了思想政治素质,增强了宗旨观念,得以健康成长。
(二)建立党团联动矩阵,加强党员责任区建设
根据本队实际,我队党支部合理划分区域,确定责任人,围绕安全管理、生产运行、节能降耗、技术培训、思想教育、综合治理、环境卫生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责任落实,组建了层层分解、环环相扣、纵向归口、横向分工、纵横联动、覆盖多层面的矩阵式责任体系。通过党团组织的齐抓共管,干部职工的协力配合,有力保证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具体工作中,党员干部坚持做到全方位、全过程参与,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积极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带领团员青年攻坚啃硬,认真完成各项生产任务,促进了整体工作地稳步推进。一队成立以来,冬季供暖温度始终保持在18℃以上,设备完好率达98%,居民满意率达95%以上,连续两年获得管理局安全生产先进单位、设备管理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三)深化企业文化建设,拓宽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空间
营造以团队精神为核心的文化氛围,增强队伍的荣誉感和战斗力。我队注重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以班组为单位开展了“征集队徽、队歌及企业标志性语言”活动,全队职工结合工作实践以及对供热生活的切身体验,创作了大量的感人作品。我队锅炉房的燃料是三类烟煤,每到供暖期间,煤灰四处飘落,机泵噪音不绝于耳,工作环境较为恶劣,在这种条件下,运行甲班职工率先喊出了 “灰尘多热情不减,噪音大干劲更大” 的口号;放灰班职工终日与煤灰为伍,一天下来除了牙齿是白的,全身都是黑的,但他们并没有因此而怨天尤人,相反写下了“在灰尘中进出,在工作中快乐”的感人词句;地磅室担负着供热站所有进煤的称重工作,数据是否准确直接关系到成本能否有效控制,在利益的驱动下,进煤商曾多次试图行贿、拉拢工作人员,均被我们严词拒绝,职工们以此为题,将一副对子贴到了地磅室大门口——“生活上坦坦荡荡,工作中斤斤计较”,郑重表明了自己的心迹和立场,彻底打消了一些进煤商的歪念。在集体创作的基础上,我们确定了自己的队歌、队训和队徽。提炼出了“真诚送暖,情系万家”的团队精神,形成了“让孤岛没有冬天”的共同愿景,喊出了 “雪中送暖、度度关情”、“像煤一样朴实无华,如炉火般灿烂燃烧”等团队口号,树立了“诚信、专业、创新、高效”的经营理念,并将征集到的文化格言汇编成册,组织职工赏析,加深理解。职工从“天道酬勤”,“卓越的企业,来源于卓越的职工”,“一百个议论不如一个实行”等格言警语中得到启迪,受到鼓舞,全身心地投入到本职工作中。
注重以人为本的亲情管理,增强队伍的归属感和凝聚力。在培育弘扬团队精神的同时,我们不断推动基层文化建设向广度拓展,开展了职工之家“五个一”活动,职工生日时,发一张生日贺卡,送一份生日小礼物;生产繁忙天气热的时候,干部给工人倒一杯茶;职工有病需到医院治疗,向大队申请一部车接送;为春节值班的职工送一份年夜饭;为新职工送一支笔,一本书等等。把文化渗透到了生产经营和思想政治工作过程中。为准确真实掌握情况,解决职工实际困难。我们发放了“心连心联系卡”,党支部每月召开一次“家庭连心分析会”,听取每一名党员反映的情况,逐个分析联系户的生活状况、思想动态、需要解决的困难和问题,研究提出解决的方法。当职工家庭有红白大事、伤病住院、邻里纠纷、家庭矛盾等特殊情况时,党员必到家庭走访,帮助排忧解难。今年8月份,协解老职工张登和不慎摔断了肋骨,我们立即到张师傅家进行了走访慰问,并送去了一些滋补品,主动帮助老职工解决伤病带来的诸多不便。去年秋季,我们了解到一名职工闹家庭纠纷,党支部及时让承包的党员进行家庭走访,主动靠上去做工作,及时化解了矛盾。
(四)、开展“四抓四评”活动,提升供热队伍的核心竞争力
“四抓”,即围绕热力系统抓技术改造,拓建锅炉运行自动化监控网络及外网远程在线监测系统,实现了整个锅炉房的集中监控和对居民小区测温点的远程浏览、关联查询及在线监控;围绕生产经营抓节能降耗,开展了“节约一吨煤、节约一方水、节约一度电、节约一把棉纱、回收一个螺丝”的“五个一”活动,并引进煤渣制砖生产流水线,提高了管理水平,增强了自身造血功能;围绕企业管理抓制度建设,创建了“brm”管理模式,通过导入cis企业文化识别系统,建立垂直指挥、横向联络、检查反馈等体系,完善“hse”及“5s”管理机制,健全了人才培训、激励、任用制度,提高了企业核心竞争力;围绕人才储备抓职工培训,实施“1121”培训模式,每一名党员干部承包一个班组,帮助抓管理,每一名师傅带两名徒弟,帮助提高技术,每周坚持进行两次培训、每月进行一次考试,营造了人人钻业务,争当多面手的良好学习氛围,职工的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都有了大幅度提高,为该队连续多年实现安全生产无事故、精细管理上水平提供了人才和技术保障。
“四评”,即在党员干部和职工中开展评选“小诸葛”、“赛鲁班”、“新铁人”、“老黄牛”活动,对在日常工作中积极出主意、想办法,善于出高招、出实招,解决实际困难的职工;业务过硬,对生产技术、工艺流程有研究,有创新,有独到见解的职工;作风硬朗、独挡一面、不畏困难、勇挑重担的职工和不辞辛苦、任劳任怨、兢兢业业、默默奉献的职工进行大张旗鼓的表彰,有效激发了大家的工作积极性和生产热情。在队伍中先后涌现出了管理局劳动模范徐荣荣、社区十佳杰出青年、服务明星云国平,管理局青年技术能手王传英等先进典型,成为激励职工奋发上进的榜样楷模。
三、课题在创企业品牌中发挥的效应
(一)、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党团联动矩阵的建立,帮助生产运行管理步入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程序化的轨道,管理过程环环相扣,紧密衔接,使工作中的失误降低到最低点。
(二)、成本控制效果显著。通过合理调控锅炉机组运行参数,降低热损失,锅炉效率提高5个百分点,设备完好率达到98%,2003年大队成本切块2655.81万元,在全体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水、电、煤、油节省成本20万元。
(三)、供暖服务质量得到有效保证。“brm”管理模式促进了生产管理水平的提升,保证了冬季供暖的平稳运行,2003年入冬以来,居民平均室内温度达20.3℃,居民满意率超过90%。
(四)、安全监督工作到位,安全意识显著增强。大队成立近两年时间,未发生一起人身与设备安全责任事故,成为社区的安全文明示范单位。十月份通过中石化安全检查团检查考核,得到充分肯定。
(五)、职工整体素质不断提高。职工队伍的凝聚力、向心力,团队精神得到增强,协调运作能力,管理能力得到锻炼,业务水平普遍提升。在管理局第十二届工人技术比赛中,职工苏瑜、王传英代表社区参加了司炉工比赛,取得第3名、第6名的成绩。
(六)、基层建设呈现良好态势。10月18日管理局基层建设检查团对供热大队基层建设进行了考核验收。三个基层队中,供热一队顺利跨入名牌基层队行列,供热二队、维修一队双双通过优秀基层队验收。
第二篇:数字矩阵报警联动方案
宙视达数字矩阵报警联动方案
二十年前在重点的位置装上报警器,十多年前在装了报警的地方,选择重点位置装上视频。但视频技术的高速发展过去十年监控就基本等于视频了,不管有没有报警只要重要的位置就装上视频,再后边发展到无死角的全面覆盖。到了今天单纯的监控也并不能满足需求了,因为视频数据太多了,需要在重点的位置,再加装报警。为了满足这样的需求,我们对数字矩阵在报警方面的功能做了全面的提升。从报警输入的多元化、报警通知的立体化、报警联动的多样化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改进。
一、报警输入多元化
1、DVR,NVR,IPC等常规监控设备的报警输入,数字矩阵直接通过各厂家的SDK在接收视频的同时,把报警信号接入进来。但IPC只能接入一路,而DVR与NVR的报警输入中也是简单的转发一下开关量信号,是入门级的;
2、原来模拟矩阵配套的多路报警主机,这类报警主机有8路、16路及32路几种,输入与输出数量一样。相对来说更为专业一些,但它的接口是RS485的,需要通过网络转串口的设备转入到网络中来。我们采用专门的JSAS报警服务器来接收最多16个以上的报警主机,即单台设备最多处理256路以上的报警。
3、传统的电话报警主机,这类报警主机有部分厂家支持RS485接口,我们通过网络转串口的方式能接入到JSAS,然后与数字矩阵进行联动。但有一部分只能通过后端去取它们的数据库,我们在绵阳广电的安保运营就是采用这套方案。
4、带电话报警功能的NVR,这是我们公司整个电话报警与NVR功能的产品。支持有线,无线及总线报警输入,电话报警输出,网络报警输出,及短信报警等功能。我们通过JSAS可以直接登录NVR,像第一种方式一样取到报警。
5、门禁、消防、安全门、IP电话、瓦斯报警、物联网、110指挥系系统等系统对系统的各种方式,通过JSAS完成各种形式的转接与翻译工作。
我们提供了相对开放的JSAS报警服务器这样的中间件,来完成各种报警信号的输入,为数字矩阵丰富的报警功能“广开言路”。
二、报警通知的立体化
如何将报警信号准确及时的传送到每一个预订(布防)的终端,其中主要是监控中心的电视墙操作人员,让每一个真正发生的报警信号都能得到重视,让误报能及时的中止,减少误报风险,达到警情必达的立体效果。
1、有线的信号量可以接入上述各种报警主机,但这个方式布线太多,传输距离短。
2、无线的信号量只能接入到报警NVR及电话报警主机等设备,这个距离也是有限的,只是在布线方面相对要方便一些。
3、总线型报警,最后可以接入到报警NVR,或是直接进入JSAS,这种方式解决了布线的问题,但还只能完成报警通知的第一个环节的工作。
4、RS485方式,是两个方面的,一是报警主机往中心传送这个环节,是相对于RS232来讲,传统距离比较长,相对于信号量来讲布线更为方便;二是与系统的对接这个环节,一般通过直接明了的通讯协议就可以让系统收到报警信号了。
5、网络方式,有三种方式接入网络,一是直接通过DVR,NVR,IPC或是报警功能的NVR这种原生的网络方式,二是通过网络转串口的方式,三是通过网络从其它系统中获取报警的方式。
6、通过短信或是电话通知的方式,走PSTN网络,就是在网络断线的时候一种补充手段。
所有的这些方式都是为了将报警信号,准确及时的传送给监控中心,及手机终端等关心这路报警的相关人员。这个工作,我们能做的主要是整合工作,我们能把这些报警通知的方式全部融合进一个系统中。并且根据项目设计合理的并发程度。
三、报警联动的多样化
我们立足于整套系统少则上百路,多则上万路的报警系统,所以收到报警之后的处理方案,不能简单停留于让报警器响起来这样的基本功能。对重点报警的关注程度,并发多路报警的处理能力,误报联动的负面成本,及报警联动的及时性方面都要做出专业的设计。
1、为了实现对重点报警的重点关注,我们对每一路报警输入都可以设计1-16等级的优先级,16级为最高。然后可以指定电视墙的某一块屏的所有窗口可以处理其中第几级到第几级的报警,第0级表示不用于报警联动。自然高优先级的输入路数少,在屏上被关注的时间更长,被后边报警切走的概率要低得多,我们会根据系统的使用情况,合理的分配优先级。
2、在符合当前报警输入级别窗口里,找出曾切换时间最长的窗口进行切换。切换后,在窗口上画粗线深颜色的框来标注,表示刚才的报警联动切到了哪个窗口,每30秒会自动将这个窗口的边框变细、颜色变淡。以此来高度关注刚才报警的事件,以便及时的采取各种措施。
3、收到报警后,主控电脑如果接了音箱,会进行报音,通知监控人员某路报警了。加上滚动的文字提示,所以最大程度的避免监控人员打磕睡等人防的漏洞。
4、增加报警仲裁功能,收到报警后在电视墙上显示周边的视频,在30秒以内再通过人为的点击确认键,来触发银行喷浓烟机等高负面影响的联动输出,也可以确认后再电话彩信通知业主,降低误报的成本。
5、系统可以预设了16种以上的报警输出方案,比如发彩信、打印输出、报音提示,单屏放大显示,拼接放大显示等动作,都可以根据一个系统不同的报警输入,来进行多样化的设计。
6、大部分的厂家,在报警的时候支持与多个前端设计进行对讲,进行紧急的险情指挥及报警的确认工作。
7、如果是系统对系统的对接,报警联动的方案还可以进一步的多样化,根据应用系统的需要,做出对应的补充与完善也是相当方便的。
8、基于触控平板,桌面式的触控一体机,立地式的触控一体机等形式进行处理,非常方便。
四、总结
多元化的报警输入是最基本的功能,而让这些报警信号能通过立体化的通讯式式送回监控中心也是一个重要的手段,多样化的联动方案,简单来说收到报警之后系统能做些什么,这是检验一套系统最直接的标准。但我们不仅要做到这点,更重要的如果多个地方同时报警了,系统能不能有条不紊的最大程度的得到兼顾,而不是顾此失彼,这才是我们设计这套报警功能的出发点。换句话说,一台DVR能接入几个信号量,有报警了让警铃响一下,不是我们的目标。我们的目标是几百台DVR,或是几千上万路各种不同类型的报警输入之后,同时有几十上百路报警的时候并发处理能力,而且是用最低的成本,充分的结合人防与技防的优势,最大程度的及时处理警情。
第三篇:四川汶川探索建立四级联动新机制,破解农村发展党员瓶颈
四川汶川:探索建立“四级联动”新机制,破解
农村发展党员瓶颈
为切实做好新形势下农村党员发展工作,进一步拓宽党组织的纳新视野,提高党员发展质量,根据《党章》规定和我县实际,中共四川省汶川县委决定在全县农村发展党员工作中推行“县、乡、村、组”四级联动机制。通过实施“四级联动”发展党员新机制,普通群众的入党愿望更强烈,党员干部为党做事、为群众干事的决心更坚定,发展党员工作步入常态化、程序化的良性发展轨道。
一、背景与起因
汶川县位于四川省西北部、阿坝州东南部,幅员面积4084平方公里,辖5镇6乡111个行政村,总人口101517人,是全国羌民族集中聚居区,既是少数民族地区,又是偏远山区,更是地震灾区。长期以来,由于地理区域、文化思想以及地震灾害等制约影响,农村发展党员工作相对滞后,到2009年,全县农村党员数仅1673名,占农村人口总数的2.78%。农村党员总量偏少、文化偏低、年龄偏大的实际与5.12汶川特大地震后,汶川发展振兴的现实要求极不相适应。
2010年,结合汶川县开展“大宣讲、大访谈、大调研”和“万名组织部长下基层”活动,汶川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周琼同志带队深入乡镇、农村开展专题调研,发现农村发展党员工作存在不规范、不严谨、不合理等问题,集中表现为:一是“慢发展”。多数村发展党员工作滞后,全县111个行政村中,有7个村三年以上没有发展党员,有的村虽抓了发展党员工作,但也是寥寥无几、1
屈指可数。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政策宣传不到位,对农村基层党支部书记缺乏专业系统的业务培训,部分党支部书记对发展党员工作业务不熟、程序不熟、责任和纪律不熟;二是村干部思想认识偏差,有的村党支部书记习惯于用老办法解决新问题,缺乏一定的灵活性和创新思维,有的“本位思想”严重,怕发展了“苗子”,失去了“位子”。二是“乱发展”。农村发展党员工作不规范,存在“个人说了算” 或“少数人定了算”的现象,党员队伍“家族化”、“家庭化”在农村特别是在高半山村普遍存在。三是“不发展”。有的村党支部不重视发展党员工作,有的申请人员在2001年就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而党组织在2009年才提出研究,近10年没有得到发展,有的村甚至“不发展”。
二、内容与做法
破解农村发展党员瓶颈,关键在于畅通渠道。针对农村发展党员工作“慢发展、乱发展、不发展”以及质量不高等问题,汶川县立足实际,从2011年开始,在全县农村推行县、乡、村、组“四级联动”发展党员模式,着力解决四个层次的问题:
一是改进入党申请书递交方式,解决“源头不畅”的问题。以往,入党申请人只向村党支部递交入党申请书,如遇少数党支部书记不负责任,则很可能材料遗失、材料积压,影响发展。“四级联动”发展党员明确“申请入党人员在向村党支部递交入党申请书的同时向所在乡镇党委递交入党申请书,实现“双向递交”,同时向村民小组、县委组织部提出口头申请”。县委组织部、乡镇党委在收到申请后经考察把关,可直接督促村党支部将申请人作为培养对象进行培养;村民小组在收到入党申请人的入党申请书或口头申请后,可向村党支部实事求是地推荐优秀入党申请人,协助村党支部进行考察。通过“四级联动”的方式,保障了申请入党人员的权益,增强了村民小组的监督权,强化了乡镇党委的监管权,同时县委组织部随时进行目标倒查,从源头上解决了“入党申请书递交难”以及少数基层党组织“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2011年全县农村有300余人向党组织提出入党申请书。二是规范发展党员工作的研究方式,解决“审批不畅”的问题。过去一些基层组织在研究发展党员工作中存在一定随意性,想什么时候发展就什么时候发展、想什么时候开会研究就什么时候开会。“四级联动”发展党员实行“月研究、月审批、月检查”制度,乡镇、部门实行“月研究、月上报、月督促”制度,通过严格的制度和严格的程序有效治理并规范了发展党员工作,基层“慢发展”、有意压制入党材料等现象得到有效整治,发展党员工作的渠道畅通、程序规范,呈现出良好态势。2011年全县共审定积极分子298名,审批发展对象136名,审批预备党员76名,预备党员转正173名,比过去有了显著增加。
三是严格落实发展党员工作责任制,解决“监管不严”的问题。针对过去发展党员工作“失之于宽”、“失之于软”等问题,汶川县坚持季度分析制度,县委组织部每个季度对全县发展党员工作进行分析汇总和梳理,对照各乡镇、部门发展党员工作计划进行目标管理,通报情况,明确要求,2011年分别对三个乡镇提出了整改要求,并对有关负责人进行“约谈”。结合“月研究”,对70余份入党材料在地震期间遗失等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和妥善解决。在全县开展乡镇党务书记、培训班、农村党支部书记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培训785人次,对四级联动发展党员的规范要求进行了再学习、再培训、再落实。认真落实发展党员工作的各
项制度,坚持“四个挂钩”制度,一是片区发展党员工作与县委组织部班子成员分片负责和考核挂钩;二是县委组织部发展党员材料审查人员与发展党员程序把关挂钩,把关不严与评优结合,谁出问题,谁负责;三是发展党员质量与乡镇党委党建目标考核挂钩,计划数没有完成的,严格执行通报和扣分;四是发展党员工作与农村党支部考核,特别是党支部书记评优挂钩,突出整治“慢发展、乱发展、不发展”等问题。
四是科学制定发展党员工作的宏观目标,解决“长效发展”的问题。针对过去基层发展党员无计划、无规划等问题,汶川县坚持发展党员目标宏观管理,年初对各乡镇、各部门发展党员工作进行专题调研和统计调查,制定出台发展党员工作的指导性意见,形成了“县有宏观指导、乡有目标计划、村有具体实施”联动发展党员新格局。在发展目标上,汶川县自加压力,提出新发展党员中“初中以上文化程度达到80%、35岁以下年龄达到80%”的目标要求,比州目标要求高出10个百分点,确保发展质量和结构改善。在党性教育方面,汶川县开展问“入党为什么、入党干什么、党员比什么”和“群众评党员、党员评党员、党员评组织”的“三问三评”活动,通过党员党性教育的加强和创先争优,激发了更多普通群众向党组织靠拢,党员队伍不断壮大。2012年1月,全县共审批发展对象45名、审批预备党员26名、审批预备党员转正48名,其中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117名、占98.3%,35岁以下的68名、占57.2%。
三、成效与认识
“四级联动”发展党员模式进一步建立健全完善了发展党员工作的体制机制,汶川农村发展党员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呈
现出“要求入党自觉化、加大发展经常化、创新机制规范化”的新变化、新景象,《四川省汶川灾区发展党员工作出现新变化》被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建专栏转载;汶川“四级联动”发展党员模式被中共阿坝州委组织部评为“组织工作创新奖”。2011年,汶川彻底消除了三年以上未发展党员的“空白村”,农村党员总数达到1964人,占全县农村总人口的3.33%,比2009年提高了0.75个百分点。2012年,汶川县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切实增强基层组织建设年实效,进一步加大发展党员工作,目前有621人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有381人被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有172人被确定为发展对象,有247人将在内被吸收为预备党员。通过实施“四级联动”发展党员模式,普通群众的入党愿望更强烈,党员干部为党做事、为群众干事的决心更坚定,发展党员工作步入常态化、程序化的良性发展轨道。
我县在发展农村党员推行“县、乡、村、组”四级联动机制的实践过程中,认为还应注意以下几方面事项。
(一)规范发展党员程序。“四级联动机制”发展党员是畅通党员“入口”的一个重要举措,并非简化和变通党员发展程序。因此,村党支部和乡镇党委要严格按照发展党员工作程序进行,从提出申请到最后转正,都需从制度上加强监督和管理,严把“入口”关,确保“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坚决杜绝突击发展、简化程序、把关不严的做法。
(二)严格发展党员标准。要把政治素质放在第一位,不能随意降低标准,更不能降格以求。要突出党员标准的时代特征,突出年轻化、知识化、技能化,按照“三向培养”(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党员致富能手培养成干部)的要求,使农村党员队伍结构得到优化。
(三)拓宽发展党员范围。要结合实际,注重从以下群体中发展农村党员。一是注重在妇女中发展党员。二是注重在回乡知识青年和复员退伍军人中发展党员。三是注重在农村致富能人中发展党员。四是注重在外出打工、经商农民和返乡农民工优秀人才中发展党员。五是注重在村委会成员中发展党员。六是注重发展年轻党员,新发展的党员中35岁以下的不能低于50%。
(四)完善发展党员机制。要不断完善农村发展党员工作的机制,进一步扩大农村党员发展工作中的民主程度,积极推行并完善发展党员推荐制、票决制、公示制、责任制等创新机制,用创新的机制助推党员良好发展,使发展党员工作自始至终接受党员、群众的监督,进一步增强发展党员工作的透明度和知晓度,提高党员发展质量。
(五)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推行“四级联动机制”,是新时期做好农村发展党员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各乡镇党委、村党支部要高度重视,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加大宣传力度,使广大农民群众特别是青年群体进一步了解党、认识党、热爱党,把农村各方面的优秀分子吸引和团结在党的周围。要强化教育培训,使他们了解熟悉入党程序和发展党员的原则、程序和要求,引导他们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在具体推进过程中,各村党支部是执行主体、乡镇党委是推行主体、县委组织部是监督主体,乡镇党委书记是第一责任人,分管党务的党委副书记是直接责任人,村党支部书记是主要责任人。乡镇党委要加强督促检查,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确保把这项制度落到实处,进一步疏通党员“入口”渠道,有效解决农村党员发展难的问题。
第四篇:市人才服务中心党团组织建设工作实践与探索
市人才服务中心党团组织建设实践与探索
加强党团组织建设建立流动党团员之家
●**市人才服务中心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人员在地域间、行业间的流动越来越频繁。一大批党团员进入流动人员队伍,关心他们,帮助他们,使他们享受到组织的关怀,是党团组织关注的问题,也是人才部门关注的问题。**市人才服务中心以“以人为本、服务人才”为宗旨,积极探索,锐意进取,扎实开展,在有关部门的支持,创建并加强流动党委、团委建设。初步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流动人员管理与服务体系,使流动党团员感到组织的温暖。
一、以永葆先进性为宗旨,不断促进党建蓬勃发展
**市人才服务中心对流动人员党员管理始于1998年6月成立的中国共产党**市人才服务中心流动党员支部委员会,当时支部共有16人。2001年6月28日,经上级党组织批准,成立中国共产党**市人才服务中心总支委员会,流动党员人数增加到近200人。2004年6月9日,经中国共产党**市市级机关工委批准,成立中国共产党**市人才服务中心流动党员党委。目前,我市流动党员党委共有党总支5个,党支部40个,管理的流动党员人数已达1500余名,在流动党员的管理和服务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加强思想建设,不断提高流动党员党性修养。**市人才服务中心流动党员党委以党总支和党支部为依托,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着眼于解决现实问题,体现时代特征,始终把加强广大流动党员的思想建设放在首位,力求做到为企业所需要,为党员所欢迎。一是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通过形势报告、开展演讲、参观革命纪念馆、观看电视录像教育片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组织生活,不断提高党员的党性修养、政策素养和组织观念,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二是坚持围绕党的理论开展思想教育。流动党员党委在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的同时,认真组织流动党员开展学习《江泽民文选》等专题教育活动,要求广大流动党员时时刻刻加强学习,牢记以“八荣八耻”为核心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在、生活和学习中切实起到先锋模范作用。三是增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念。流动党员党委注重帮助党员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使广大流动党员自觉遵守所在单位的规章制度,诚实劳动,合法致富,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利益三者之间的关系,真正做到带头学习讲政治,带头干事谋发展,带头创新建佳绩,带头服务比奉献,带头自律树形象。四是努力培养流动党员永葆先进性的意识。流动党员党委以党员先进性教育为契机,改变过去那种空洞理论说教的做法,增强教育培训的实效性,要求每一个党员政治上不迷失方向,思想上不忘记宗旨,上不消沉意志,生活上不放纵自己,永远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二)加强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市人才服务中心流动党员党委创新思路、创新方法,全面加强组织建设,努力使流动党员的基层党组织做到领导班子好,队伍素质好,制度建设好,业绩好,群众反映好,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一是及时做好基层党支部组建。2005年6月第一届流动党员党委成立后,流动党员的基层组织建设形成了“党委—党总支—党支部—党小组”的管理体系,做到了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党的组织,哪里有党组织哪里就有健全的组织生活和坚强的战斗力,党的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进一步得到增强。二是积极抓好流动党支部建设。流动党员党委在支部建设上力求做到“成熟一个、建立一个、巩固一个、提高一个”。党委把相对固定、党性观念强、思想政治素质好、热心于党的、善于做群众的同志选派到党支部书记的岗位上,同时认真抓好支部委员的培训,并在各支部之间开展相互交流和学习活动,促进了支部建设的有序进行。三是认真抓好党员发展。流动党员党委认真落实“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党员发展指导方针,加强对申请加入党组织的流动人员的培养与考察,帮助他们坚定理想信念,自觉接受党组织对他们的考察和教育,使他们成为党组织的坚强后备力量。四是努力建好“流动党员之家”。流动党员党委通过**人才网的“流动党员之家”,传达文件指示精神,宣传先进事迹,为党员提供就业、择业、人事代理、培训、考试的有关信息,增进了流动党员的凝聚力,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号召力。
(三)加强制度建设,不断完善科学管理体系。**市人才服务中心流动党员党委不断健全和完善流动党员管理的各项制度,强化对流动党员行为规范的监督,根据新形势、新任务,制定了适应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办法和措施。一是建立党员信息登记台账制度。在党员转入组织关系时,流动党员党委将流动党员的姓名、性别、年龄、入党时间、学历、家庭住址、联系方式等逐一进行登记,
建立了相应的党员名册,为各支部的日常管理提供了便利。二是建立《党员活动证》和《流动党员手册》发放制度。流动党员党委在活动证上设置了党员的基本情况,参加组织生活、学习记录,党费交纳记录等项目,方便党支部对党员的管理。《流动党员手册》编印了各级党组织对流动党员管理的文件规定和党委的管理制度,以便流动党员学习查阅,进行自我约束。三是以服务促进党建的开展。流动党员党委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依托人才中心的服务功能为流动党员服务,使有形管理与无形管理相结合,做到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在服务中体现管理。四是不断完善流动党员管理体系建设。流动党员党委制定了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党员目标管理制度、流动党员组织活动补充规定、预备党员转正制度、联络员制度、信息反馈制度等,使流动党员的日常管理逐步规范化、科学化,建立起了一套较为完善的流动党员管理体系。
二、以服务青年为根本,积极创建流动团员之家
(一)创建流动团员团委,开创团员管理先河。根据国家统计局2003的统计数据显示,全国共有在籍团员7107万,其中因毕业、流动等原因而导致流出(流失)的团员就达601万人,团员流动的形势非常严峻。就**市而言,仅档案由市人才服务中心管理的团员就达16000余人,但由于缺乏基层团组织的有效管理,这些团员无法交纳团费、无法参加团的活动,成了团建管理的盲区。为此,2004年6月28日,在团省委和团市委的大力支持下,经共青团**市市级机关工委批准,**市人才服务中心率先在全国人才服务机构中成立了专门管理流动团员的基层团组织——共青团**市人才服务中心流动团员委员会。流动团员团委的成立,开创了流动团员管理的先河,有利于广泛地联系青年、紧密地凝聚青年、有效地服务青年,充分调动了广大流动团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不断完善组织建设,努力创新管理模式。流动团员团委根据流动团员流动性强,团员意识薄弱的特点,不断创新管理模式,努力完善流动团员团组织的建设,结合流动团员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开展,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一是主动联系,积极筹建流动团员支部。流动团员的主体是刚从大中专院校毕业的学生,他们的团组织关系从学校转到流动团委后,团委及时地把他们分编到不同的团支部,使他们随时处于团组织的管理范围内,初步实现了团中央关于基层团组织建设要“多重覆盖、不留空白”的要求。二是结合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制度。流动团员团委本着“可行有效”的原则,结合实际需求,制定了团费交纳、发展新团员、超龄团员离团、学习安排、组织活动等一系列制度,规范了团委的相关,方便了广大流动团员参加团组织的相关活动。三是建立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流动团员的积极性。流动团员团委建立了一套以“推优入党”和“推优入岗”为基本内容的“团员评议与激励”机制,每年评比出若干优秀团员、优秀团干部,由团委给予表彰奖励,同时积极向党组织推荐优秀团员加入党组织,并以团委的名义为他们推荐,调动了他们在和学习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四是建立联络员制度,增强团组织的凝聚力。流动团员团委实行“联络员”制度,由在人才服务中心的团员担任联络员,及时与支部和团员进行沟通。此外,还根据实际情况,为个别困难团员指派了“一对一”的联络员,帮助团员解决实际困难。五是建立流动团员网,实现有形管理和无形管理的有机结合。流动团员团委依托“**人才网”,建立了“流动团员网”,流动团员通过网络就可以进行电子注册、网上学习、网上思想汇报,初步实现了流动团员有形管理和无形管理的有机结合,做到了网络延伸到哪里,对流动团员的管理和服务就覆盖到哪里。
(三)牢固树立服务意识,促进团建发展。**市人才服务中心流动团员团委成立以来,不断树立“青年为本、以德为先、服务为重、发展为主”的理念,在团市委的关心指导下,在着力为青年团员服务上下功夫,积极引导广大青年投身于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实践中,全面促进了团建的发展。一是求真务实,积极开展青春**行动。在全省开展“云岭先锋”工程活动的过程中,根据团市委关于开展“云岭先锋工程·青春**行动”的要求,流动团员团委号召广大流动团员积极投身实践、服务社会。市人才市场的对外服务窗口在活动中先后被团市委授予“青年优质服务岗”和四星级“青年文明岗”称号。二是依托青年创业培训基地,努力开展就业培训服务。流动团员团委充分依托青年创业培训基地的优势,积极为广大青年开展就业培训服务,先后为2800余人开展了就业、职业经理人、普通话、计算机等培训,提高了广大青年的竞争力,许多青年纷纷走上了就业岗位。三是成立青年事务中心,凝聚青年才智服务社会。流动团员团委在团市委的领导下成立了以会员制、理事会制模式运作的青年事务中心,以服务来吸引青年,以服务来凝聚青年,为青年团员做好就业推荐、创业开发、维护权益等服务,是广大青年“精神的家园,事业的依托”。四是想团员之所想、急团员之所急,切实建好流动团员之家。流动团员团委仅2004年就为流动团员免费保管档案6222份,评定各类职称150多人,提供各种证明600份,赢得了广大青年团员的赞誉和社会的肯定,成为了名符其实的“流动团员之家”。
**市人才服务中心流动团员团委成立两年多来,在中始终坚持以服务青年为本的思想、坚持党建带团建的思想、坚持团结创新的思想、坚持发挥基层团支部主体作用的思想,使流动团员委员会真正成为了流动团员的“家”,目前流动团员团委共有团支部57个,流动团员近1800人。流动团员团委在团中央第23期青年干部培训班上作为唯一一家管理流动团员的基层团组织交流了经验,在全国各地团组织中引起了较大反响。
第五篇:市人才服务中心党团组织建设工作实践与探索
市人才服务中心党团组织建设工作实践与探索
加强党团组织建设建立流动党团员之家
●**市人才服务中心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人员在地域间、行业间的流动越来越频繁。一大批党团员进入流动人员队伍,关心他们,帮助他们,使他们享受到组织的关怀,是党团组织关注的问题,也是人才部门关注的问题。**市人才服务中心以“以人为本、服务人才”为宗旨,积极探索,锐意进取,扎实开展工作,在有关部门的支持,创建并加强流动党委、团委建设。初步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流动人员管理与服务体系,使流动党团员感到组织的温暖。
一、以永葆先进性为宗旨,不断促进党建工作蓬勃发展
**市人才服务中心对流动人员党员管理始于1998年6月成立的中国共产党**市人才服务中心流动党员支部委员会,当时支部共有16人。2001年6月28日,经上级党组织批准,成立中国共产党**市人才服务中心总支委员会,流动党员人数增加到近200人。2004年6月9日,经中国共产党**市市级机关工委批准,成立中国共产党**市人才服务中心流动党员党委。目前,我市流动党员党委共有党总支5个,党支部40个,管理的流动党员人数已达1500余名,在流动党员的管理和服务工作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加强思想建设,不断提高流动党员党性修养。**市人才服务中心流动党员党委以党总支和党支部为依托,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着眼于解决现实问题,体现时代特征,始终把加强广大流动党员的思想建设放在首位,力求做到为企业所需要,为党员所欢迎。一是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通过形势报告、开展演讲、参观革命纪念馆、观看电视录像教育片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组织生活,不断提高党员的党性修养、政策素养和组织观念,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二是坚持围绕党的理论开展思想教育。流动党员党委在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的同时,认真组织流动党员开展学习《江泽民文选》等专题教育活动,要求广大流动党员时时刻刻加强学习,牢记以“八荣八耻”为核心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在工作、生活和学习中切实起到先锋模范作用。三是增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念。流动党员党委注重帮助党员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使广大流动党员自觉遵守所在单位的规章制度,诚实劳动,合法致富,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利益三者之间的关系,真正做到带头学习讲政治,带头干事谋发展,带头创新建佳绩,带头服务比奉献,带头自律树形象。四是努力培养流动党员永葆先进性的意识。流动党员党委以党员先进性教育为契机,改变过去那种空洞理论说教的做法,增强教育培训的实效性,要求每一个党员政治上不迷失方向,思想上不忘记宗旨,工作上不消沉意志,生活上不放纵自己,永远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二)加强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市人才服务中心流动党员党委创新思路、创新方法,全面加强组织建设,努力使流动党员的基层党组织做到领导班子好,队伍素质好,制度建设好,工作业绩好,群众反映好,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一是及时做好基层党支部组建工作。2005年6月第一届流动党员党委成立后,流动党员的基层组织建设形成了“党委—党总支—党支部—党小组”的管理体系,做到了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党的组织,哪里有党组织哪里就有健全的组织生活和坚强的战斗力,党的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进一步得到增强。二是积极抓好流动党支部建设。流动党员党委在支部建设上力求做到“成熟一个、建立一个、巩固一个、提高一个”。党委把工作相对固定、党性观念强、思想政治素质好、热心于党的工作、善于做群众工作的同志选派到党支部书记的岗位上,同时认真抓好支部委员的培训,并在各支部之间开展相互交流和学习活动,促进了支部建设的有序进行。三是认真抓好党员发展工作。流动党员党委认真落实“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党员发展指导方针,加强对申请加入党组织的流动人员的培养与考察工作,帮助他们坚定理想信念,自觉接受党组织对他们的考察和教育,使他们成为党组织的坚强后备力量。四是努力建好“流动党员之家”。流动党员党委通过**人才网的“流动党员之家”,传达文件指示精神,宣传先进事迹,为党员提供就业、择业、人事代理、培训、考试的有关信息,增进了流动党员的凝聚力,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号召力。
(三)加强制度建设,不断完善科学管理体系。**市人才服务中心流动党员党委不断健全和完善流动党员管理的各项制度,强化对流动党员行为规范的监督,根据新形势、新任务,制定了适应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办法和措施。一是建立党员信息登记台账制度。在党员转入组织关系时,流动党员党委将流动党员的姓名、性别、年龄、入党时间、学历、家庭住址、联系方式等逐一进行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