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武汉市2013九年级元月调考化学试卷
9年级化学元月调考试题说明
1.突出新教材和2011年版课程标准的新要求。2012年秋季,9年级化学开始实施《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教材也由人教版实验教科书《化学》转为义务教育教科书《化学》。本次调研测试有意识地反映了相关的变化和要求,以引起教师和学生地关注。如第1小题中涉及到的煤气,与学生日常生活很贴近。该内容为课程标准新增加的内容。关于二氧化碳的验满,学生容易忽视验满过程中导气管的位置,2012年版教材增加了一个示意图,第2小题将此内容作为选项要学生判断。第4小题是教材《化学》上册p58 上的原题,考查学生对原子结构的掌握情况。关于金属活动性顺序的验证,教材有很大的变化。第6小题设计了四种验证锌、铁、铜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方法,要学生判断。
2.重视学生化学观念和基本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教育,不仅要引导学生更全面地认识物质世界的变化规律,而且要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初中阶段,要帮助学生建立微粒观,能量观,树立在化学变化中元素不变的思想,质量守恒的思想,以及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思想。本套试卷中,第7题通过有关某物质R完全燃烧的判断考查学生的微粒观和元素守恒、质量守恒的思想;第8题,考查相关物质的联系和变化;第29题以来自石灰岩环境的硬水为背景考查学生对相关化学用语的掌握情况;第32题将燃烧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测定组合在一起,重点考查学生对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判断。
3.从不同角度考查学生探究能力及实验技能。本试卷突出了对学生探究能力的考查,涉及的探究要素包括:方案设计、解释与结论;考查的实验技能包括:正确操作的判断、根据要求选择药品、仪器,安全操作,物质检验等。
第二篇:2011年元月调考化学试卷分析
2011年元月调考化学试卷分析
一年一度的元月调考结束了,而全体教科研领导,专家的科研工作又开始了!向工作在一线的全体教科研领导,专家说声:“新年好!”
本次元月调考试卷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有些构思,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充分展示了教研室领导,专家的科研能力,是教研室各位专家的智慧结晶。
浅谈一下本人对本次试卷的认识:
纵观全套试卷,题目新颖,题量适中,题材富有创意,核心考点突出,紧扣大纲教材,既全面兼顾,又重点突出。是一份不可多得的好试卷。具体体现如下:
其一,试卷充分体现了氧气,氢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四大气体的考查,如选择题的第2题考查的是氧气,29题第一问考查的是氢气,32题综合考查了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以上四种气体是初中化学的重点,也是学生学习的基础,通过这次考试,以考督学,意义重大。
其二,创意无限不落俗套的第33题,题型新颖,设问富有创意,涉及的考点多而全,充分展现了试卷的区分度。第一问通过设疑为第二问做铺垫,最值得称赞的是第二问,既有基本知识点“燃烧的条件”的考查,又有“热胀冷缩”的知识迁移。第三问通过读图为第四问做暗示,环环相扣,由易到难。通过对蜡烛熄灭的思考,让学生明白逃生的技巧。寓教于题,寓教于乐。
其三,提纲挈领,一题多变。第32题不显山,不露水,是真正的区分点。出题人一题多变的创意,是长期调研实践的结果。答案和结果非常简单,基础,但是思考的过程和方法考查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让学生明白“熟能生巧”的道理。
因本人才疏学浅,建议就没有了!
三店一中
程习坤
2011年1月15日
第三篇:2014年九年级元月调考语文试卷分析(最终版)
2014年九年级元月调考语文试卷分析
一、总体评估:语文试卷的结构基本保持一致,没有太大的变化,考察的知识点也没有过于偏、怪的地方;总体难度个人觉得比去年略低,尤其是现代文阅读理解的难度下降了,作文也比去年元调好写都多。
二、第一卷
1、几道基本的选择题,涉及到字词辨认、词语选择、病句识别,都是简单的选择题,难度不大。
2、说明文阅读基本上围绕作者的观点和看法,三个选择题,认真阅读该文后答案应该很好确定。
3、文言文考察是三个选择题,一个是字的解释,一个是字的用法,还有一个是内容的理解。可能在内容的理解上容易出现小的偏差。
三、第二卷
1、文言文
翻译里面就重点注意“疾”,是迅速的意思,别的应该不难了。古诗词默写就不用说了吧。最后一道题,一个是解释意思,一个是回答对作者心态的理解,这里需要同学下点功夫。
2、现代文阅读理解选在龙应台的一篇文章,看来最近龙姐姐很火啊。
(1)该文属于记叙文的范畴,从文体的选择上看由于没有选择散文,所以难度相对较小。
(2)该文其实就是一件事情,分成了两个大的环节来写的。第一个环节是妈妈担心安安,奇怪安安为什么这么晚回家;第二个环节是妈妈暗中观察安安在回家的路上到底干什么?
(3)这篇文章里,主要人物有两个:安安和妈妈。所以后面的考察有三道题是围绕着人物而展开的,对于作者的考察只涉及到写法。相对于去年而言,这种考察基本还是延续着初二下应该掌握的记叙文的考察能力范围,相信对于中考而言,参考价值不是很大。如果中考里出现这种文体的考察,那应该是大多数同学都很幸运的事情。不过从现实角度来看,本次阅读理解的考察难度不高,保底得分应该在12分左右,低于10分属于比较差了。
(4)13题有提示,一个动词+名词。前面四个答案原则上应该是按照这个标准组织语言。而且有明确的暗示,是安安在干什么,所以千万不能偏题了。
(5)14题是赏析题,赏析点不用找了,因为已经做了提示和标记,围绕着画点的词展开即可。第一个是写眼睛的,体现的是安安对自然的好奇心;第二个是写安安观察动物时的安静和专注,围绕这两点去分析。
(6)15题是作者的写法分析,其实一看就明白,一个是模糊的时间,一个是精确清晰的时间,然后从表达效果上分析,其实分析的是妈妈在不同心态下对时间的感觉,一个是因为不了解而焦急,一个是了解了很轻松,心情就释然了。
(7)16题虽然转了弯,本质就是谈感想,而这个感想是从妈妈的角度来分析的。在本文中,妈妈的环节有两个,一个是不知道安安在干吗而很焦急,说明了对孩子的爱,同时并没有盲目的发脾气而是要了解事情的原委,另一个是偷偷地跟随安安放学,一路上观察,尊重孩子的天性和好奇心。围绕这两个核心回答即可。
3、综合应用
(1)第一题考的是调查问题,所以要用问句。题眼是“阅读途径”,所以围绕阅读的地点、方式等均可。
(2)图表信息题:其实就是“找大小”了,尤其是第二章图表的标题就是第一题的回答核心,所以你要找和阅读名著的信息,结论是大家不大愿意读名著;第二章接着解释了不远读名著的原因,找最大的那个方面即可。第二条信息本质是反映不愿意读名著的现实,只不过换了一种表达方式而已;第三条信息说的是不愿读名著的原因,里面谈到了两个,也是难读,二是功利的心态。这三个信息其实讲的就是结果和原因。尤其注意第二条信息千万不要成为原因,那就错了。
(3)口语题,称呼,来意,态度等标明即可。
4、作文
(1)和去年元调一样是命题作文,但是题目比去年的简单多了,范围明确,也比较好找素材,和中学生的生活及学习紧密相关,个人觉得比去年的“温度”好多了。
(2)两个选择,“我的阅读故事”是让我们写关于阅读的故事,很容易写记叙文,“我所理解的阅读”是让我们谈自己是如何看待阅读的,范围很广,可以发挥的很多,比较适合写议论文。应该说这两个选择对不同的同学还是很合适的。
(3)“阅读”很容易想到书本,这个出发点是可以的,但也可以上升到另个更高的层次,比如看人、看物、看自然是更加广义的阅读。
(4)重点在于“阅读”对我的意义和影响。所以无论是记叙文和议论文都应该把“阅读改变精神、感悟、意义等“写出来,而不是泛泛而谈。
(5)“我的阅读故事”应该是通过描写阅读的过程,体现阅读的意义,或从阅读中感悟到了什么价值等;“我所理解的阅读”应该是通过对阅读的深刻感悟,悟到了什么,看到了阅读背后深刻的含义,谈自己阅读文章领悟到的意义也行,谈阅读本身的意义也行。
(5)总的来说,延续了去年“看见”的内涵,要突出表达的不是表面的内容,而是要通过“阅读”体现深刻的内涵。
第四篇:2017-2018学武汉市九年级元月调考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
2017-2018学武汉市九年级元月调考
语 文 试 卷
亲爱的同学,在你答题前,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注意事项:
1.本试卷由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组成,全卷共8面,七大题,满分12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2.答题前,请将你的姓名,准考证号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并在“答题卡”背面左上角填写姓名和座位号。
3.答第Ⅰ卷(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生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
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得答在“试卷”上。
4.答第Ⅱ卷(非选择题)时,答案用0.5毫米黑色笔迹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无效。
5.认真阅读答案卡上的注意事项。
预祝你取得优异成绩!
第Ⅰ卷(选择题 共30分)
一、(共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书写或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嗔视
鹰隼(sǔn)
嫡传(dí)
不可思议 B.颦蹙
麾下(huī)
膂力(lǚ)
如释重负 C.褶皱
磕绊(pàn)
沮丧(jǔ)
荒谬绝纶 D.葳蕤
鞑靼(dá)
褴褛(lǚ)
巡幽揽胜
2.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社会转型,道德趋于多元化。一些人精神,价值观扭曲。在扶起跌倒老人或许惹上官司、爱心捐赠恐被挪作他用的中,善行因利益的考量而
。一个经历着深刻转型的社会,有这样的道德
可以理解,但应该主动正视、积极引导。
A.困惑
迟疑
迷茫
疑虑
B.迷茫
迟疑
迷茫
困惑
C.困惑
疑虑
迟疑
疑虑
D.迷茫
疑虑
迟疑
困惑
3.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如果个人信息保护进入民法典,就为个人信息的商业使用划定了一个明确的法律边界。
B.全国取消长途话费和漫游费,这一结果靠的是三大运行商的共同努力取得的。
C.人们生活水平能否稳步提升,关键在于我们各级政府改革的力度。
D.不可否认的是,这个时代已经从根本上颠覆了人们的生活方式。4.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
A.收藏家从来不是将艺术品作为商品来对待的人。对他们而言,收藏与其说是一种暂时性的投资,不如说是一种激情:艺术的激情,物质的激情,历史的激情,占有的激情,正是这种激情重新改写了艺术品的意义。
B.地沟油流回餐桌的现象,早些年发达国家也都存在,但现在早有了规范而完备的法规及有效的实施办法。如:在日本,政府高价回收地沟油当燃料用;美国政府规定,餐桌乱用乱卖地沟油就要被查封„„ C.贴标签有诸多副作用,广为人知;然而,大多数人却忽略了,贴标签有非常积极正面的含义:对事物形成初步、粗浅和表面的印象,可以大幅降低行为的成本。
D.登上观光车,随即收到导览员递上的崭新的东湖绿道导览手册,游览线路、美食攻略、如厕指南一目了然。
二、(共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在的短文,完成5-7题。
公共场所是公德教育最好的学校
近日,中科院动物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动物博物馆科普策划人张劲硕发微博抱怨来博物馆参观的中小学生缺乏基本礼仪,点名批评北京一所小学,还放上当日该校学生离开博物馆后垃圾遍地的照片为证。该条微博在网上引发很大反响,被点名的小学公开道歉,并对学生召开主题教育。
“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孩子世界是成人世界的镜像,他们的行为更多的是社会秩序的投射。比如近日有网友发微博称,在飞机上有一个孩子尿急难忍,由于飞机临近降落,厕所关闭,家长当众脱下孩子的裤子让其方便,招致网友一片指责。在这起事件中,该被指责的又是谁呢?
公德规范的问题不能置换为道德滑坡,梁启超说:“吾中国道德之发达,不可谓不早。虽然,偏于私德,而公德殆阙如。”有“私德”而无“公德”,才是问题所在。孟子说:“盖忍之心,人皆有之。”如何引导羞恶之心成为“公德”,或许是一个教育思路转换的关键。
可能在多年以后,对于闹出**的孩子们来说,早已不记得在博物馆看到了什么,但这场公德教育课是不会忘记的。公德教育没有比公共场所更好的学校了,公共场所是孩子们体会群己边界最直观的场合。试想我们置换场合,孩子们在自己的房间里乱丢垃圾,可能是一个“不讲卫生”的私德评价;孩子随地方便,如果事发突然恰又在荒郊野外,甚至不会有道德评价。可见,没有一个规则明确的公共场所,公德规范和公德教育也就无从谈起了。
笔者以为,当前的关键,是给公共场所赋权,让公共场所具备更明确的规则,具有更多对公德行为进行裁量的空间。以博物馆为例,除了微博声讨这种不道德行为,有没有其他约束机制,比如对团体、个人采取黑名单制度,限制甚至禁止他们的来访参观。而在飞机上的那位孩子与家长,在其他乘客喊来空姐之后,空姐却不置可否,其实是否可以适用旅客黑名单制度,也是可以讨论的。如果规则与机制付之阙如,公德如何树立得起来。
从某种程度上说,公德规范是社会治理的“奢侈品”,解决好法律、权利、公平等重大课题之后,公德的紧迫性才会凸显出来。落实公德教育,法律法规要找到可操作的落脚点,个人的道德约束要找到可以契合的标准。观察发达国家的公德规范,大多是标准更细致,执法更有力,公共场所更具权威性,而且更大地发挥了社会团体的作用,社会公德在道德和法律之间,成为更具有界定与实践意义的行为标准。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类公德要求更严苛的场所会越来越多。以博物馆为例,据统计,目前我国博物馆有4510家左右,年约接待观众6亿人次,近些年还在快速增长。这些公共场所既是文化载体,也是公德教育的学校。场所建立起来了,公德规范的形成还需要更多的讨论,以及更多严肃的教育,而且受教育的不仅仅是孩子。5.下列对本文论题的表述,正确的一项()
A.学校教育B.道德教育C.公德教育D.礼仪教育
6.下列有关文本对私德与公德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人偏于修养私德,而忽略公德,公德失范不等于道德滑坡。B.引导羞辱之心成为“公德”,或许是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路径。
C.同样是乱丢垃圾,在自己的房间是私德问题,在博物馆却是公德问题。D.随地方便的孩子,在机舱和在荒郊野外,也分别表现出公德和私德的问题。7.下列对“公共场所如何才能发挥公德教育作用”的表述,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A.为公共场所制定明确的规则,使之对公众行为有约束的标准 B.给公共场所赋权,使之对公德行为具有执法权 C.对在公共场所公德失范的人采用黑名单制度 D.发挥社会团体在公共场所的监督作用
三、(共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8-10题。
耶律孟简,字复易。孟简性颖悟。六岁,父晨出猎,俾赋《晓天星月诗》,孟简应声而成,父大奇之。既长,善属文。大康初,枢密使耶律乙辛以奸险窃柄,出为中京留守,孟简与耶律庶箴表贺。未几,乙辛复旧职,衔之,谪巡磁窑关。时虽以谗见逐,不形辞色。遇林泉胜地,终日忘归。明年,流保州。及闻皇太子被害,不胜哀痛,以诗伤之,作《放怀诗》二十首。大康中,始得归乡里。诣阙上表曰:“本朝之兴,几二百年,宜有国史以垂后世。” 乃编耶律曷鲁、屋质、休哥三人行事以进。上命置局编修。乾统中,迁六院部太保。处事不拘文法,时多笑其迂。孟简闻之曰:“上古之时,无簿书法令而天下治。盖簿书法令适足以滋奸幸,非圣人致治之本。”改高州观察使,修学校,招生徒。迁昭德军节度使。以中京饥诏与学士刘嗣昌减价粜粟事未毕卒。
8.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孟简性颖悟 颖悟:聪慧过人 B.既长,善属文 属文:撰写文章 C.以奸险窃柄 窃柄:窃取权利 D.非圣人致治之本 致治:管理统治
9.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以中京饥诏与学士刘嗣昌减价粜粟事未毕卒。
A.以中京饥诏/与学士刘嗣昌减价粜粟事/未毕/卒。B.以中京饥/诏与学士刘嗣昌减价粜粟/事未毕/卒。C.以中京/饥诏与学士刘嗣昌/减价粜粟事/未毕卒。D.以中京饥诏与学士/刘嗣昌减价粜粟/事未毕卒。10.下列对文本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简因上表庆贺耶律乙辛出任中京留守遭忌恨而被贬。B.为了悼念皇太子,表达哀伤之情,孟简作《放怀诗》。C.因孟简上表,皇上命令设置相关部门来编修国史。D.孟简处理政事依据薄书法令,时人多嘲笑他迂腐。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90分)
四、(14分)
11.将第三大题文言文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时虽以馋见逐,不形辞色。
12填空。(10分,每空2分)
①所以动心任性。(《孟子》两章)②安得广厦千万间,风雨不动安如山。(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③念此私自愧。(白居易《观刈麦》)
五、(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16题。
夜晚 韩少功
① 月亮是别在乡村的一枚徽章。
② 城里人能够看到什么月亮?即使偶尔看到远远天空上一丸灰白,但暗淡于无数路灯之中,磨损于各种噪音之中,稍纵即逝在丛林般的水泥高楼之间,不过像死鱼眼睛一只,丢弃在五光十色的垃圾里。
③ 由此可知,城里人不得不使用公历,即记录太阳之历;乡下人不得不使用阴历,即记录月亮之历。哪怕是最新潮的农村青年,骑上了摩托用上了手机,脱口而出的还是正月初
一、腊月十五之类的记时之法,同他们抓泥捧土的父辈差不多,原因不在于别的什么——他们即使全部生活都现代化了,只要他们还身在乡村,月光就还是他们生活的重要一部分。禾苗上飘摇的月光,溪流上跳动的月光,树林剪影里随着你前行而同步轻移的月光,还有月光牵动着的虫鸣和蛙鸣,无时不在他们心头烙下时间的感觉。
④ 相比之下,城里人是没有月光的人,因此几乎没有真正的夜晚,已经把夜晚做成了黑暗的白天,只有无眠白天与有眠白天的交替,工作白天和睡觉白天的交替。我就是在三十多年的漫长白天之后来到了一个真正的夜晚,看月亮从树阴里筛下满地光斑,闪闪烁烁,飘忽不定;听月光在树林里叮叮当当地飘落,在草坡上和湖面上哗哗啦啦地拥挤。我熬过了漫长而严重的缺月症,因此把家里的凉台设计的特别大,像一只巨大的托盘,把一片片月光贪婪地收揽和积蓄,然后供我有一下没一下地扑打着蒲扇,躺在竹床上随光浪浮游。就像我有一本书里说过的,我伸出双手,看见每一道静脉里月光的流动。
⑤ 盛夏之夜,只要太阳一落山,山里的暑气就消退,辽阔水面上和茂密山林里送来的一阵阵阴凉,有时能逼得人们添衣加袜,甚至要把毯子裹在身上取暖。童年里的北斗星就在这时候出现,妈妈或奶奶讲述的牛郎星织女星也在这时候出现,银河系星繁如云星密如雾,无限深广的宇宙和无穷天体的奥秘哗啦啦垮塌下来,把我黑咕隆咚地一口完全吞下,天幕上闪烁不定的遥远彼岸在步步逼近。我是躺在一个凉台上吗?也许我是一个无依无靠的太空人在失重地翻腾和漂浮?也许我是一个无知无识的婴儿在荒漠里孤单地迷路?也许我是站在永恒之界和绝对之境的入口,正在接受上帝的召见和盘问?......这是一个必须绝对诚实全盘招供的时刻。我突然明白了,所谓城市,无非是一个逃避上帝的地方,是没有上帝召见和盘问的地方。
⑥ 山谷里有一声长叫,大概是一只鸟被月光惊飞了。
13、第①段里,作者为什么说“月亮是别在乡村的一枚徽章”?依据文章②③段的内容,简要说明原因。(6分)
14、依据②③④段的内容,用精炼的语言简要概括文中描写的“城里月亮”和“乡村月亮” 的特点。(6分)
15、第④段里,作者为什么说城市的夜晚是“黑暗的白天”?“我熬过了漫长而严重的缺月
症”,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作者对城里的生活抱有怎样的态度?(4分)
16、在第⑤段里,作者在描写对乡下夜晚星空的感受时,也表达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简要说说,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思考?(6分)
六、(8分)
根据要求完成17、18题。
食品安全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学校决定以“我与食品安全”为题,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17.日常生活,你认为自己在食品安全方面可以做些什么?请使用动词谓语句分条表述,不
少于4条。(4分)
注:动词谓语句是由动词或动词性短语充当谓语的句子。如:(我们要)保持对新鲜事务的好奇心。
18.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在撰写有关食品安全的演讲稿中,你需要用一段话来阐述关注食品安全的意义,请以100-200字的篇幅表达出来。注意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注意符合演讲稿的语言语言特点。(4分)
七、(50分)
19.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50分)
世界以痛吻我,要我报之以歌。
——泰戈尔
请你根据对上述文字的理解和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依据材料的整体语意,自拟标题,不少于600字。文中如果出现真实的姓名或校名,请以化名代替。
第五篇:2010年武汉市四月调考语文试卷
2009~2010学武汉市部分学校九年级调研测试语文试卷
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命制2010.4.1
5说明:满分12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1卷(选择题33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已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答在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监考人员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一、(共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不正确的一组是
A·尴尬(gà)运筹(ch6u)饥肠辘辘(lù)
B·骁勇(ráo)揣摩(chuǎi)拈轻怕重(zhān)
c·镂空(lòu)E.亢奋(kàng)}前瞻后顾(zhān)
D.奠定(diàn)魁梧(wú)悲天悯(mǐn)人
2.下面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惶恐晦暗流连忘返
B.鄙薄殉职莫名其妙
C.拮据荒辟重峦叠障
D.聪慧繁琐却之不恭
3.依次填人下面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1)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已专门利入如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
(2)学问犹如苦根上长出来的甜果,我们要获得学问的甜果,就要学习和古人勤学苦读的精神。
(3)我总认为这个青年之所以不平再而下定决心求婚,是因为有一天晚上我们给他看了于勒叔叔的信。
A.热忱发挥怀疑B.热情发扬迟疑
c.热忱发扬迟疑D.热情发挥怀疑
4.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A.网友专门为“春运”制作的漫画《专节回家运动会》表达了老百姓的心声。
B.春节联欢晚会上,湖北姑娘贾玲凭借相声《大话捧逗》一鸣惊人。
c.冬奥会上,经过中国小将周洋的奋力拼搏,终于获得女子1500米短道速滑金牌。
D.随着中国汽车工业的大力发展,汽车数量猛增,停车难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5.下面语句的顺序,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①除了纽约,你还能在别的什么地方发现人们这么多的活动和这样纷繁的情景呢?②我把第一天给了我的朋友,给了那些有生命和没有生命的东西,第二天我看到了人类和自然的历史面目。
③于是这城市成了我选择的目标。
④今天我要在现实世界里,在从事日常生活的人们中间度过平凡的一天。⑤根据我想象中奇迹的期限,这是我能看见东西的第三天,也是最后一天。⑥我没有时间去悔恨或渴望,要看的东西实在太多了。
A.⑥⑤④③②①B、⑤⑥②④①③
c.④⑤②③⑥①D、⑤④⑥②③①
二、(共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6~8题。
发挥你的”巧实力”
近日,美国学者苏姗尼·诺瑟提出,美国在外交战略上要发挥“巧实力”,即综合运用硬实力和软实力,当用硬实力时用硬实力,当用软实力时用软实力,或是同时运用、混合运用,从而实现外交战略的转型,摆脱当前的困境。从硬实力到软实力,再到巧实力,人们对实力的认识日益深化,更科学也更全面。其实,“巧实力”并不是一种单独的实力,而是对硬实力和软实力的巧妙使用。不仅一个国家的外交有“巧实力”,军事有“巧实力”,每一个人也有自己的“巧实力”,方方面面都可以挖掘“巧实力”,就是看你是不是注意到了这个问题,会不会往这个方向考虑罢了。
“巧实力”,就是不要硬碰硬,要学会四两拨千斤,及时调整方向,不在一棵树上吊死。毕竟,杀人一万自损三千,硬碰硬谁都难占多少便宜,聪明人要学会用巧劲儿,就虚避实,不和你对面硬冲突,以巧取胜。二战时,法国耗巨资修建了一个著名的马其诺防线,据说是固若金汤,坚不可摧,要是硬攻,肯定损失惨重,旷日持久,两败俱伤。德国人干脆避开马其诺防线,绕了一个大圈子,直接来到马其诺防线的后方,几乎毫不费力就攻占了法国,而置马其诺防线于无用。这是作战中的巧实力。
发挥“巧实力”,就是要善于藏拙,以己之长击敌之短。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聪明的人,就是善于把自己的长处发挥到极致,不求全面突破,争取局部优势,以尽可能小的代价获得尽可能大的成功。春秋战国时,秦强赵弱,秦王要用十五个城市来换赵王的和氏璧,赵王明知秦王是在欺诈,却不敢不答应。比较起来,赵国的硬实力、软实力都远不如泰国,但赵国有智勇双全善于审时度势的大臣蔺如,充分信任并大胆使用蔺相如,这就是赵国的“巧实力”。果然,蔺相如不辱使命,以自己的大智大勇,折冲樽俎,既避免了两国的交战,又保全了赵国的尊严,最重要的是实现了完璧归赵,成为历史美谈。这是外交的巧实力。
发挥“巧实力”,就是要争取用自己最擅长的方式,干自己最擅长的事。NBA的火箭队,因为有姚明这个超级中锋,最擅长的就是打阵地战,一板一眼地按战术来进行,但缺陷是速度慢,不擅长打快攻,如果和善于快攻的球队打,他们就千方百计地把速度降下来.以保证姚明有充沛的体力和对手周旋。相反,如果他们跟着对方的速度跑,以快对快。那就把姚明荒废了,而这样的比赛,火箭队必输无疑。运动场上也要讲穷巧实力。
发挥“巧实力”,就是要善于寻求对方的破绽,在对手最薄弱的环节上下手,往往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赤壁之战,孙刘20万联军的实力远逊于80万曹军的实力,他们就想方设法在“巧实力”上下工夫。不善水战是曹军最大的软肋,他们就在这个环节上大做文章,先是草船借箭,干扰曹军,接着是派庞统去实施连环计,叉利用蒋干盗书,将计就计,反间计杀掉曹军最精通水战的大将蔡瑁,最后利用火攻,一举破曹,创造了军事史上以少胜多的奇迹。“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确,“巧实力”的发挥,使这一仗赢得异常轻松.
“巧实力”的使用,当然不仅限于战争和外交上,在日常工作中,无论是科研攻关,课题破解,还是军事训练,实战演习,商海拼搏。体坛竞技,或者市政建设,开发工程,都有一个如何使用“巧实力”的问题。“巧实力”的成功使用,能降低成本,可加快进度;能减少阻力,可放大实力。至于如何使用“巧实力”,并无一定之规,也无固定模式,那就得用岳飞的一句名言来诠释:“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陈鲁民/文,有删改)
6.对本文的观点概括准确的一项是
A.“巧实力”和“硬实力”、“软实力”有差别。
B.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可以挖掘“巧实力”。
C.在工作和生活中要注意发挥你的巧实力”。
D.发挥“巧实力”并无固定模式。
7.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用马其顿防线的例子证明发挥巧实力需要以巧取胜。
B。作者用蔺相如的例子证明发挥巧实力需要藏拙,以已之长击敌之短。
c.作者用火箭队的例子证明发挥巧实力需要运用自己最擅长的方式。
D.作者用赤壁之战的例子证明发挥巧实力需要寻找对手破绽,在对手的薄弱处下手。
8.下面事例不能用来证明本文观点的一项是
A.战国时田忌赛马,在孙膑的策划下,用好马对中马,用中马对劣马,用劣马对好马,在整体实力不如人的情况下取得了胜利。
B.春秋时孔子在鲁国施政受阻,转而周游列国宣传政治主张,回国后著书讲学,从而使自己的学说发扬光大,流传千古
C、美国的部分星巴克门店日前开始销售速溶咖啡产品,以挽留那些已无法负担传统咖啡价格,但仍想享受“星巴克质量体验”的顾客。这一举措抓住了处在经济萧条中的消费者的心理,从而扩大了自己的市场份额。
D.“暴走妈妈”陈玉蓉以惊人的毅力创造了生命的奇迹,她为了挽救儿子的生命,坚持每日步行十公里,七个月成功治愈自身的脂肪肝,把健康的肝脏捐献给儿子,给了儿子第二次生命。
三、(共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9一l1题。
上①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②之日:“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馀,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④焉。上又尝谓侍臣日:“君依于国,国依于民。刻民以奉君,犹割肉以充腹,腹饱而身毙,君富而国亡。故人君之患,不自外来,常由身出。夫欲盛则费广,费广则赋重,赋重则民愁,民愁则国危,国危则君丧矣。朕常以此思之,故不敢纵欲也。”
(《资治通鉴》)
【注释】①上:皇上,此处指唐太宗。②哂(shěn):微笑,此处含有微讽之意。③不暇顾:顾不上。④野宿:在野外露宿。
9.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不相同的一组是
A。上又尝谓侍臣日未尝稍降辞色
B.故人君之患故患有所不避也
c.夫欲盛则费广我欲乘风归去、D.故不敢纵欲也彼竭我盈,故克之
lo.下列句中加点的“而”与例句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腹饱而身毙,君畜而国亡
A.登轼而望之
B.暮寝而思之
C.足肤皴裂而不知
D.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邪也
11.下列对老百姓偷盗原因的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赋税太多,劳役、兵役太重
B。官吏们贪得无厌
C.老百姓吃不饱,穿不暖
D.民众没有正确的廉耻观
第Ⅱ卷(非选择题87分)
四、(14分)
12.将上面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f{合)
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馀,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
13.填空。(共8分,每空2分)
(1)伤心秦汉经行处。(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2)一鼓作气,再而衰。(《左传。曹刿论战》)
(3)苏轼的《水调歌头》在表达对亲人思念的同时,也表达了面对自然规律的无奈,他感叹:“,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4)近年来流行乐坛掀起一股“中国风”。一些歌词作者常常将古诗词中的句子或意象植人作品中。比如《在水一方》的歌词“我愿逆流而上,找寻她的方向,无奈前有险滩,道路又远又长”,就化用了《诗经·蒹葭》中的句子:“,道阻且长。”
五、(15分)
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第14—17题。
工地上的父亲
父亲站起来,一阵眩晕。他下意识地把手往身旁一划拉,扶住了身后一垛垒高的墙石。闭了一阵眼,那阵眩晕过去,父亲用手撑住腰,抻了几下,站直了。
天真热,早上四点钟从家里骑车来的时候。还有一阵阵风,凉丝丝的真受用。六点钟一到工地,趁着凉快,父亲就领了任务。工头说今天是高温天气,上边任务紧,又有几个青年人怕中署没来,所以今天计件。在路边砌一块一米长、半米宽、二十公分厚的条石,可以到手一块钱,傍晚回家就可以拿着现钱走人。
父亲高兴。高温天气怕啥的,也就是热一点。昨天一天,自己砌了五十块条石,按说好的价钱是三十元。其实昨天开工的时候,已经很晚了,因为工头让父亲他们帮自己干了点私活。如果不耽误时间,父亲觉得今天自己满可以砌七十块。一天七十决钱,这是啥价钱。那些小青年,小小年纪,碰到天热就不来工地,做缩头乌龟,真让父亲看不起。
父亲往后走去,他要活动一下腿脚,其实是再次确认一下自己是不是已经砌了二十一块。他嘴里不停的数着“
一、二……”,怕自己眼花,数一块,用手中的瓦刀点一下条石。正好二十一块,不多一块,也没少一块。如今才过了半个上午,到中午没准自己可以砌够四十块呢。父亲往回走的时候,脚步明显变得轻快。他从旁边的垛子上一气搬下十块条石,一块块排放在早挖好的土沟里备用。从脖子上拽下显透的手巾,摸几把脸,喘息一阵,又开始蹲下。今天这天还真是热,早上红彤彤的太阳早变成了一个金麟,浑身冒着火,向工地上瞪着眼。老伴给他搭在脖子上的手巾已经不太管用了,拧一把,水流在条石上,“吱”的一声不见了踪影。汗水早不再是一滴滴,它们在父亲的背上、脸上汇成一道道,似乎要抽干父亲的身体。
早放好的条石还有一块就砌完了,父亲抹一把眼睛,因为汗水把眼睛刺得生疼。他想起身,想弯腰把务石放得更齐整些,省得监工对质量不满意。其实父亲这个想法纯属多余,他不知道监工对他最放心,训斥那些偷懒耍滑的年轻人,总是拿他做榜样。
父亲不知道自己怎么了,只是一阵眩晕,就没有声息地倒下了,好像他只是想躺下来,歇一歇,就像年轻时在地里劳作,累了顺势躺在田野里歇一歇一样。
父亲醒来的时候,发现自己躺在工地楼北面的背阴处。身边,围了几个年老的工友。见父亲醒来,在别处休息的几个工友也围过来,高兴地喊:“醒了,醒了!”父亲不好意思地笑一笑,嘴各乏疼。他的下嘴唇磕破了,人中被工友掐得有几道血痕。
“老林,你还是回家歇着吧。今天这么热,你这身体,看来是受不了。”一个比父亲小几岁的工友劝父亲。
“就是,你孩子都工作了,还这么受累干啥?”一个小年轻不知深浅,插一句。
“就是工作了老林才受罪呢。找对象、结婚、买房子,哪样不要钱?”邻村的知根知底。“不用,我没事。也不知怎么就躺下了。歇一歇就行。天太热,我凉快凉快就没事了。”父亲不想让就要到手的钱飞走,为了证明自己身体还行,边说边起身靠着楼墙坐好。
十一点的时候,父亲砌好了三十七块条石。本来他还想多砌几块,工头说什么也不让干了。他说这么热的天,要是再躺倒几个,他就没法交差了。大家都商量下午是不是还来,又有几个年轻人打了退堂鼓,骑着摩托车走了。有几个上了年纪的舍不得今天的好价钱,打算中午去附近找个小酒馆喝上几盅,等下午四点以后再开始。
父亲没有接受大家的规劝跟着去酒馆。从家里拿来的油饼还很软和,带的水也满够。父亲想在工地上找个地方睡一觉。大家给他出主意,让他去楼上跟人家说一声,允许他中午在一楼过道里休息。
父亲在大楼北面的阴凉里吃过饭,觉得好像掉进火窟里一般。他的身上已经不出汗,心里却火烧火燎地难受。他没有上楼麻烦人家,觉得自己在那么亮堂的大楼里,会睡不着。而且人家那些怜惜目光,会让自己很难堪。他铺开从家里带来的半旧草席,躺下来。这个地方,父亲觉得很安心。
父亲很快睡着了,鼾声不均匀,也不那么响亮。不过睡着的父亲梦到了儿子,前几天出去旅游的儿子已经到了泰山顶上,双手托着火球一样的太阳照像呢。他笑得真好看,跟小时候一样甜。
梦里的父亲笑了,皱纹一条条聚拢起来,奏成一个难受的抽搐,引出一串痛苦的呻吟……(郭凯冰/文,有删改。)
14.按照事情经过简要概括故事情节,根据提示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4分)接受任务——————坚持砌石——午休美梦
15.仔细品读下面句子,说说它是如何表现天气的酷热的?(3分)
汗水早不再是一滴滴,它们在父亲的背上、脸上汇成一道道,似乎要抽干父亲的身体。
16.联系全文,概括父亲的形象特点。(4分)
17.读完这篇文章后,老师组织同学们围绕“父亲亲对儿子的爱”展开了讨论。请你在结合文本的基础上,就这个话题谈谈自己的看法。(4分)
六、(8分)
根据要求完成18—20题。
生活条件的改善使众多中学生拥有自主使用的零花钱,为了让中学生的消费变得更加理性,学校决定组织同学们开展以“中学生的自主消费”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帮助解决以下问题。
18·请为调查问卷“中学生的自主消费现状”设计一个调查问题。(2分)
19.在调查过程中,有同学搜集到如下资料。请归纳出图表中所反映的问题,并针对这一问题提一条合理化建议。(4分)
20.过完春节,新学期开始了。同学们到校后相互打听过年收了多少压岁钱。放学后有同学约你一起去聚餐,你表示不想去,同学说:“真吝啬,刚才还说过年收了那么多压岁钱,现在就不肯花钱了。”你觉得花钱还是应该有个目标,有个计划,于是你这样拒绝了他:“。"(2分;
七、(50分)
21.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50分)
地理课上,大家在观察《世界河流分布示意图》时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河流都不是
直线,而是弯弯的曲线。当大家纷纷探究其科学原因的时候,老师却谈出了一番人生启示:“在我看来,河流不走直路而走弯路,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走弯路是自然界的一种常态,走直路则是一种非常态。河流在前进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障碍,有些障碍是无法逾越的,只有绕道而行。走弯路,让它避开了一道道障碍,最终抵达了遥远的大海。成长的道路亦是如此,把曲折的人生看作是一种常态,那么走弯路就是前进的另一种方式、另一条途径,这样才能抵达那遥远的人生大海。”
有时候,“绕道而行”也是一种智慧啊!这一现象引发了你的哪些联想和思考?请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戏剧除外),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文中不要出现自己的姓名和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