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企业工会如何依法维护职工权益推动劳动关系和谐稳定的发展(范文模版)
企业工会如何依法维护职工权益推动劳动关系和谐稳定的发展
从1995年我国第一部《劳动法》施行至今,已满13个年头,2008年1月1日,这部法律将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正式取代。新法出台,备受瞩目,2007年6月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以高票表决通过了《劳动合同法》,新法增加了对劳动者保护的多项措施,引起了用人单位的普遍担忧。这些被媒体称为“十大亮点”的保护性措施包括:扩大了劳动合同法的适用范围、规范了劳动合同订立的形式、扩大了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适用、限定了违约金条款的适用、规定了竞业限制、适当扩大了经济补偿金的适用、规范了劳务派遣、规范了非全日制用工形式、加大了用人单位的违法用工成本,等等。随着新法的实施,必将引起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的利益冲突,并在很长时间内客观存在,从而,因利益关系得不到协调而引发劳动关系不能和谐稳定的发展。
我们公司作为历史的产物,一个以安置为主的企业,完全依靠石化分公司赖以生存,没有多少产业和资本,在市场经济发展中艰难生存,各项规章制度不太完善,经济效益低迷,在贯彻落实新法过程中,在企业利益和职工利益的协调分配中
维权是工会的基本职责。在市场经济深入发展过程中,无论职工队伍的结构,还是思想观念、生活状况、文化技术素质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经济关系、利益关系、劳动关系日益复杂化、多元化。作为职工群众组织——工会,应不辱职工利益代表者和维护者的神圣使命,与时俱进地做好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工作。
一、要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
当前工会工作正面临着大量新情况新问题,特别是劳动者与企业方在劳动关系中强弱失衡,并且劳动力供大于求的深层次因素,在短时间内难以扭转的现实。从长远来看,维护职工劳动经济权益与维护企业利益是一致的,或者具体到一家企业,这二者发生冲突则难以避免。这就对工会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是要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有进一步做好工会工作的光荣感、责任感和使命感,迎难而上,敢于维权。无论在怎样情况下,工会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立场必须坚持。特别是在市场经济发展带来的利益格局和劳动关系的复杂化、多元化的情况下,工会只有把工会工作的触角伸向劳动经济关系领域,认真履行职责,维护好职工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权益,才能不辱使命。
二、要善于维权
善于维权,就是要讲政策,讲策略。党和国家关于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有很多政策、法律、规定,如工会法、劳动法、企业法、企业职工代表大会条例等,工会要依据党和国家政策、法律、法规结合工作实际,很讲策略地贯彻好、落实好。例如坚持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立场不等于鲁莽,或者是与企业行政对着干,要坚持“两个维护”的统一,把维权放到整个企业发展乃至社会发展大局中去,才会发现维权的途径和方式很多。工会维权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善于借助各种渠道和载体,营造重视和支持工会工作的社会氛围,赢得更多支持,才能落实好中华全国总工会提出的在改革、发展、参与、帮扶的过程中维护好职工的合法权益。
三、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
良好的作风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也是做好工会维权工作的重要保证。工会是职工群众自己的组织,要对职工有深厚的感情,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念。有些看似小事,但对群众来说却是天大的事。要发挥工会联系职工群众的优势,要主动到困难的地方去,到职工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去,深入了解他们的工作和生活状况,认真倾听职工群众的意见,及时反映职工群众的要求,努力协助党政为职工群众排忧解难,多做雪中送炭的事,多解燃眉之急。总之,要满腔热忱地为职工办实事,办好事。要关注职工群体中的每一个活生生的个体。对身处困境的职工要千方百计地帮扶和救助,把党的关怀送到他们的心头。
群众的整体利益是由各方面的具体利益构成的。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要善于准确分析和判断什么是群众的根本利益,做到在优先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的同时,考虑和照顾好各方面群众的利益.当前,我们要按照十六大的部署,紧紧抓住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具体到企业就是紧紧抓住围绕企业发展这个中心,开展技术革新、发明创造和合理化建议等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尊重职工群众的首创精神,对于职工群众的创造热情,要尊重鼓励,对于他们的创新成果,我们要挖掘提炼;对于他们的成功经验,我们要总结推广;对于他们的困难问题,要切实帮助解决。最大限度地把职工群众的智
慧和力量凝聚到发展企业乃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上来,把握住这一点也就是从根本上把握了职工的愿望,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了广大职工群众的利益。
要关注职工的职业发展。职工个人职业目标与企业发展远景有直接的联系。因此,企业工会应协助行政关注并协调好员工个人职业目标与企业发展远景,这样有助于形成更有凝聚力的职工队伍,更有效地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企业工会一方面要积极配合行政切实履行好职业教育的责任和义务,为职工加油,为企业自身发展增强后劲,另一方面要参与并协助企业建立科学人文的用人制度,公开公平竞争择岗,使员工的素质能不断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感到在企业工作有前途,通过极佳业绩,充分实现个人价值。而从另一个角度看,职工个人职业发展的同时,也获得了利益。
四、要在源头维权
维权要有依据,没有法律政策依据,工会维权就没有抓手。当前职工最大的担忧是经济生活的担忧,就业上的担忧。其实质是职工劳动经济权益的问题。作为企业工会应积极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法律政策、规定,并依据党和国家有关法律、政策、规定,参与制定本企业的实施办法和规定。职工的政治权利和劳动权利是工会维权的重点,应通过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和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积极参与企业改革等工作来实现。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和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两个机制是适应市场经济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有效手段。要不断建立完善两个机制,强化监督,把出台的涉及职工权益的法律、法规、政策落到实处。凡是涉及到有关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一定要经过职工代表大会讨论决定,确保职工在政治上参与民主管理的权利。特别是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制度,重在平等协商、集体协商,体现了职工源头参与,凡是涉及劳动关系的问题,例如分配、下岗、劳动保护、保障、劳动安全等都应通过协商方式加以解决。同时要建立健全监督制约和保证机制,组织职工代表时履约情况进行民主评议和监督检查,并努力把它体现到企业各项管理制度之中。要坚持和完善厂务公开制度,强化规范厂务公开工作,落实职工知情权。通过实行厂务公开,使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在决定企业重大决策,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处理事关职工切身利益的各种问题时,充分贯彻和体现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原则,按市场机制办事的原则,依靠职工办企业的原则。这样既有力地维护了职工合法权益,又有利于造就企业以人员为核心的共生共存的管理理念和观念,引导职工逐步确立具有先进文化特征的契约意识、平等意识、开放意识、竞争意识,顺应现代企业制度本质特征的要求,使企业保持长久的生命力和竞争力。
第二篇:维护职工劳动权益构筑和谐人事聘用关系
在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全面推行的今天,维护好事业单位职工的劳动权益,构筑和谐人事聘用关系,提高广大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环境中值得认真研究的新课题。笔者认为,对广大事业单位职工来说,劳动权益直接关乎生存,是最基本的人权。职工的劳动权益如果得不到切实维护,就不可能构筑和谐的人事聘用关系。人事聘用关系是否和谐不仅关系到事业单位改革的成功与否,更牵涉到社会稳定。本文拟从维护事业单位职工劳动权益的角度,对和谐人事聘用关系的构筑作初浅的探讨。
一、提高法律意识,树立“维权”观念
长期以来,在事业单位的人事管理中,作为普通劳动者的职工一方一直处于消极的被管理的被动地位,其合法权益被侵害的现象较为严重,一定程度上与该群体法律意识淡薄,“维权”观念不强有关。在这种背景下,要构筑和谐人事聘用关系,急需引导作为弱势群体的职工提高法律意识,树立起一种积极健康的“维权”观念,并在此观念指导下遵守法律法规和政策,行使好自己在人事聘用关系中的权利,履行好自己的义务。
在传统的人事管理体制下,人事法规政策大多是义务性、禁止性的规范,极少有授权性规范,只规定被管理者必须做什么和不能做什么,而对相应权利的规定不够明确、全面。作为被管理者的职工也习惯于被动地服从、遵守,普遍缺乏一种积极、主动的“维权”意识。借鉴西方的法律文化我们可以看到,在西方国家,其法律文化思想的承袭和健全规范的法律、制度体系,使得处于被管理地位的普通劳动者有着极强的“维权”意识和制度观念。人们在自身权利得到充分相互尊重的同时,个人义务也能自觉履行,“维权”的观念已经深入其文化心理结构中,成为了一种稳固的行为意识。笔者认为,在我国,要让作为普通劳动者的职工树立起较强的权利维护观念,达到与西方国家普通劳动者对法律、制度同样推崇的境界,还有相当漫长的路要走。但仅就和谐人事聘用关系的构筑来看,加强职工劳动权益的宣传,倡导职工提高法律意识,树立“维权”观念,形成一种自觉的行为意识,在人事聘用关系中积极运用法律手段来维护自己作为一方主体的合法权益并主动履行好自己的义务,却是构筑和谐人事聘用关系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关注利益平衡,实施立法倾斜
从单纯法律意义上看,人事聘用关系应是一种平等的契约关系,人事聘用合同应由主体双方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基础上签订,人事聘用关系中双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也自然应该具有对等性。但实际上,用人单位处于当然的管理者的强势地位和职工个人所处的被管理的弱势地位却是人事聘用关系中不容回避的事实。这是由人事聘用关系既兼有平等关系和隶属关系的特征,又兼有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的性质所决定的。因而,人事聘用关系的调整并不能将人事聘用关系的双方当事人简单地看作平等的主体,而必须在关注用人单位和职工个人利益平衡的同时,通过倾斜立法使两者之间的力量对比趋于对等,从而营造人事聘用关系中的双赢格局,构筑和谐的人事聘用关系。而现实中,事业单位人事立法的滞后使得现行人事聘用关系中职工一方弱势地位没有得到法律法规的充分关注,单位一方强势的人事管理权力没有得到法律法规有效制约,导致人事聘用关系中双方利益失去平衡,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和谐人事聘用关系的构筑。相对于人事聘用关系而言,1995年施行的《劳动法》确立了“保护劳动者”的原则,为我国的劳动关系调整定下了基调。笔者认为,要构筑和谐人事聘用关系就应加快事业单位人事立法的步伐,同时借鉴劳动立法的思路,在研究人事聘用关系中双方当事人之间力量对比的基础上,从切实维护职工劳动权益的角度实施立法倾斜,同时掌握好倾斜的尺度。
维护职工的劳动权益不能搞简单的“一刀切”,而忽视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过分的倾斜只能使人事聘用关系僵化,人才市场自我调节的能力减弱,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的效率下降,同时造成用人单位与职工之间另一层面上的利益失衡,产生新的问题、出现新的矛盾。笔者认为,只有在关注用人单位与职工利益平衡的同时,摆正利益平衡与倾斜立法之间的关系,使人事聘用关系中的双方既要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又不能损害对方及社会的利益;既要有自己的意志自由,又必须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用人单位与职工之间的利益平衡,构筑和谐人事聘用关系的目标。
长期以来,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依据是人事政策而不是法律法规。事业单位职工劳动权益的维护只能较多地借助于政策的执行,缺乏力度,也不够规范,特别是非在编职工(计划外用工)劳动权益由于没有法律法规的界定而得不到用人单位应有的重视,发生了许多职工劳动权益被侵害而难以得到有效维护的情况。但目前,我国尚无专门的法律法规对如何有效维护事业单位职工的劳动权益加以统一规定。在此背景下,《云南省职工劳动权益保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制定、实施不失为一种积极的尝试。《条例》针对云南省职工权
益保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突出了保障力度,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较大覆盖面。首次将事业单位职工的劳动权益纳入保障范围,完善了“职工”的内涵与外延,同时一并赋予了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和人事行政部门在职工劳动权益保障中的行政处罚权,从一定程度上为云南省事业单位广大职工的劳动权益提供了法律保障。一是为事业单位与职工聘用关系的建立、存续、解除、终止以及聘用合同的管理提供了法律依据,以地方性法规的形式赋予了事业单位聘用合同主体双方应有的法律地位,并对处于弱势群体的事业单位职工的劳动权益给予了充分的关注;二是从法律意义上率先实现了事业单位所有用工方式的平等与规范,用法律的强制力来保障事业单位所有职工的劳动权益,弥补了传统人事管理政策上的不足,开辟了人事部门对事业单位及其职工依法管理的新途径。无疑,《条例》倾斜立法的实践,将对和谐人事聘用关系的构筑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三、建立调处机制,化解争议纠纷
随着事业单位改革的日益深入,围绕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各项政策措施纷纷出台并逐步推行,使得原有计划经济体制下滋生已久的人事管理中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也随之凸现出来,产生了大量复杂、棘手的争议纠纷。这势必影响到和谐人事聘用关系的构筑。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人才流动中的体制性障碍制约着人才的合理流动,人才为部门所有、为单位所有的现象普遍存在,由此导致人才流动争议在人事争议中占了很大的比例;二是人事法规政策不够完善,操作性不强,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很容易产生偏差,导致争议纠纷;三是用人单位人事管理混乱,没有严格执行人事法规、政策,忽视法规政策的严肃性,采取各取所需的态度断章取义甚至制定一些与之相悖的土政策,侵害职工的合法权益;四是用人单位在人事管理上没有严格履行规定的程序,对职工的处理极不规范,用非正式口头告知代替形成正式处理决定,或形成正式处理决定但未将处理决定送达本人;五是部分职工无视人事法规政策和单位的管理制度,钻政策空子,侵害单位利益;六是制度性歧视造成大量非在编职工,尤其是计划外用工,不能得到公平的对待,一直没有纳入人事管理协调机制之中等等。
从计划经济时期沿袭下来的格局看,人事聘用关系呈现出多层次性和复杂性,涉及多方主体,牵扯多方利益。除用人单位与职为核心主体外,还有涉及人事行政关系、人事争议处理等关系众多的其他主体,如行业主管部门、人事行政部门、人事仲裁部门、法院等。借鉴国际通行的兼顾国家、雇主和劳动者三方利益,由三方共同协商解决劳资纠纷的三方协商机制,笔者认为,要有效化解人事聘用关系中的争议纠纷,维护好职工的劳动权益,构筑和谐人事聘用关系,极有必要探索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多层次的人事聘用关系多方调处机制。该调处机制的主体不仅包括政府、工会和用人单位三方,还应该包括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法院等与人事聘用关系相关的各个部门。在人事聘用关系多方调处机制中,与人事聘用关系相关的各方主体各司其职、各尽职守、相互衔接、相互配合,在化解人事纠纷的各个阶段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从调处人事聘用关系所处的不同角度以及所起的不同作用,可将人事聘用关系多方调处机制分为内部机制和外部机制。前者是化解争议纠纷,包括单位内部人事争议调解委员会或调解小组和工会的协调以及行业主管部门和人事行政部门的协调。该机制是调处人事聘用关系的“第一道防线”,很多还处于“隐形状态”的人事争议应在这一阶段被消化掉。后者是调处人事聘用关系的“第二道防线”,也是争议纠纷经第一道防线过滤后浮出水面的处理机制,包括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法院等各个部门。笔者认为,只有内外并举,充分发挥各方主体的职能作用,有效调处争议纠纷,维护好职工的劳动权益,才能使人事聘用关系更加和谐。
第三篇: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临湘市总工会创建和谐劳动关系工作情况汇报
(2013年9月)
如何以促进劳动关系和谐为己任,加强维权机制建设,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构建规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共赢、和谐稳定的新型劳动关系,习近平主席在2013年4月28日《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时的讲话》中指出“要把竭诚为职工群众服务作为工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心全意为广大职工群众服务,认真倾听职工群众呼声,维护好广大职工群众包括农民工合法权益,扎扎实实为职工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不断促进社会主义和谐劳动关系。”临湘市总工会在和谐劳动关系创建中,贯彻落实习近平主席讲话精神,按照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工会力推、企业负责、职工参与的工作模式,通过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为推进“和谐临湘”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强化工会源头参与机制。市总工会坚持定期向党委汇报制度,增强从大局中谋划工会工作的意识。健全工会与政府联席会议制度,研究解决工会工作的重点难点问题。总工会在去年组织开展“实现体面劳动、构建和谐企业”创建活动以后,为更好地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我们将这项工作的安排部署、创建活动情况、提出的一些意见和建议及时向市委、市政府主管领导作了汇报,得到了领导的大力支持。在去年12月24日,市长龚卫国主持召开市长办公会议和工会与政府联席会议上研究工会工作时,会议明确:关于大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问题,同意成立市构建和谐劳动关系领导小组,由副市长肖阳光负责协调。在市劳动仲裁院加挂劳动关系工作局牌子,从人社局和市总工会等有关部门抽调人员,安排相应工作经费,开展临湘市创建和谐劳动关系工作试点。会后,市总工会会同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部门通力协作,共同研究解决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健全了工作协调机制,为开展和谐劳动关系创建工作提供了组织保障。同时工会积极完善劳动关系三方会议制度,协商解决劳动关系领域的重大问题。充分利用工会主席担任人大常委委员,副主席担任政协常委优势,积极推选一线工人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发挥工会系统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政议政作用,多渠道反映职工群众利益诉求。积极参与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政策法规、改革措施的制定,配合各级人大执法、政府监察、政协视察,推动劳动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
二、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工作。市总工会通过集体协商制度这个载体,履行工会基本职责,确保代表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有效到位。按照《湖南省企业工资集体协商条例》,推动企业不断深化集体合同制度,普遍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努力提高广大职工特别是一线职工、低收入职工工资收入。加强集体协商指导员队伍建设,各乡镇和规模以上企业单位都选聘1-2名劳动关系协调员,举办了临湘市创建和谐劳动关系协调员培训班,在培训班上工会副主席任罗桂重点讲述了工资集体协商的程序和流程操作详解,提高集体协商的实效性。同时完善工资协商社会化推进格局,健全完善企业职工工资协商共决、正常增长、支付保障机制。加大对企业执行最低工资标准的监督,配合人社、司法等有关部门依法查处恶意欠薪特别是拖欠农民工工资等行为。贯彻落实《劳动合同法》,遏制滥用劳务派遣工行为,帮助劳务派遣工实现同工同酬、同工同权。市总工会还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共同编制创建和谐劳动关系培训资料,研究制定合同文本,联合组成督导组,深入十家试点企业和二十个乡镇工会、社保站和各乡镇试点单位,大力宣传和督促检查和谐劳动关系创建工作,指导和推动各类企业普遍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同时,我们采取以点带面的方法,选树湖南省十三村食品有限公司、湖南金叶众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湖南兆邦陶瓷有限公司等典型示范单位,推动我市的工资集体协商工作向规范化发展。各乡镇工会按照“八有”标准,建立健全了工资协商工作档案。
三、发展基层民主管理制度。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健全以职代会为基本形式的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推动公司制企业建立职工董事职工监事制度。继续推进区域性、行业性职代会建设,扩大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的覆盖面。深化内容,规范程序,创新形式,努力提高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质量,切实保障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以开展“双亮、双比、双创”活动和厂务公开标准化建设为抓手,推进各企事业单位建立健全厂务公开、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并作为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的重要内容,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等民主权利得到了较好的落实。实施固本强基工程,巩固和扩大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建立“党建带工建”到“党工共建”工作长效机制,形成了党政重视、部门配合、全社会齐抓的工会组建新格局。今年以来,全市新组建工会31家,新发展会员1860人。坚持一手抓组建,一手抓巩固提高,率先开展了职工维权帮扶中心建设,去年该中心被省总工会评为五星级职工维权帮扶中心,夯实了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今年全市又有12家企业、317个班组开展了“安康杯”竞赛活动,参加职工4300人,推动企业创造安全、卫生的工作环境;在8月份,工会组织与安监、人社、卫生等部门合作,开展了劳动保护安全卫生监督检查活动,同时积极参加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处理工作,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
四、促进职工队伍和谐稳定。当前,企业劳动关系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不签劳动合同、拖欠职工工资和不给职工缴纳社会保险金。在创建活动中,我们抓住时机,一方面我们组织园区企业负责人召开了创建和谐劳动关系座谈会,加强了同企业负责人的沟通和协商,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同时教育进城务工人员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维权观念,从而有效地促进了这些问题的有效解决。截止目前,全市建立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的企业有120多个,有80多个单位续签了集体合同,指导帮助职工签订劳动合同5300多份。湖南金叶众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国发精细公司、海螺水有限公司等为全体员工购买了五大保险和住房公积金。另一个面是深化和谐劳动关系企业创建活动,制订了《临湘市创建和谐劳动关系工作考核办法》,完善了考核评分评价标准,推广先进经验,把企业和职工建设成为利益共同体、事业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健全劳动争议预测、预警和调处机制,加强矛盾纠纷排查,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劳动争议的发生。围绕平安临湘建设,大力开展工会法律援助和职工法制宣传教育,做好新形势下职工信访、工会维稳工作,引导职工依法、理性表达合理诉求,促进我市职工队伍和谐稳定。
五、提高企业文化建设水平。企业文化是以人为本的管理哲学。现代企业越来越重视人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所以,打造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牢牢把握企业文化建设的着力点,对增强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市总工会在指导企业创建和谐劳动关系中,坚持人本理念,突出道德文化建设,让职工集体荣誉感、归属感、成就感、安全感显著增强,忠诚度明显提高。在创建活动中各试点单位与其工会组织已经认识到企业文化是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发展重要源泉和保持和谐劳动关系重要渠道。湖南十三村食品有限公司将食品与三国文化相融合,在造就了“十三村”品牌文化的基础上,形成了“尚德博爱”的企业文化;湖南兆邦陶瓷有限公司以“合兆众之智,兴盛世之邦”的文化视角,将兆邦二字融入了企业名称,作为了文化之魂,凝聚了职工之心,促进了企业的发展;鲁湘酒精有限公司把军事化管理引入企业,在企业加挂了预备役牌子,退伍军人、董事长魏新国坚持以军旅文化和军事化理念管理企业,形成了独特的尚军企业文化。今年7月,总工会主席李炎岳莅临鲁湘酒精视察指导时,赞扬公司军地结合,形成了尚军企业文化,新颖有生机,并探索出了一条在民营企业中军事管理和企业管理相结合最有效率的组织管理之道,构建了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值得社会各届学习和借鉴。
下一步,总工会将从以下三个方面继续深化和完善和谐劳动关系创建活动:
一是把握重点,突出实效,确保创建活动不流于形式。据统计,目前我市各种经济成份的工商企业单位已有300多户,存在劳动关系的人员达到20000多人,其中: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企业只有 户,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职工仅有 人,实际缴费的职工才有 人。由此可见,参保职工减少和流失现象比较严重,养老保险工作扩面难度加大。从明年开始,我们把创建活动的重点明确提出要放在外资企业、私营企业和改制企业上。通过开展此项活动,促进企业建立职工政治、经济、文化权益保障机制,帮助企业逐步建立起长期和谐稳定的新型劳动关系,为企业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我们准备以“共建和谐企业、共谋企业发展”为题,印发一封公开信,寄送厂长经理,对开展创建活动,晓明大义,激发情感,最大限度地争取企业经营者的支持和参与。
二是制定三年规划目标,保持开展创建活动的持久力。按照扩面增量、发展提高、最终普及的要求,在去年开展“实现体面劳动、构建和谐企业”活动的基础上,再用三年的时间,通过开展创建和谐劳动关系活动,使全市80%以上的企业达到“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我们向全市企业工会明确提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的考核评分标准既是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的条件,也是工会的工作目标。各级工会今后三年的工作,都要围绕这一中心来开展和运作,使其成为工会工作的总抓手,促进工会各项工作上台阶、上水平。我们开展创建活动的最终目标是,使我市企业的新型劳动关系明晰、和谐、稳定,职工权益得到保障,企业健康持续发展,工会工作基本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
三是坚持宣传舆论引路,为开展创建活动创造良好氛围。在前段宣传发动的基础上,市总工会会同市人社局已经根据开展创建活动的需要,在全市营造了开展创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浓厚氛围。各系统、直属工会和企业基层工会都要利用一切有效的形式,加强宣传,广造舆论,形成“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和“保障职工权益、构建和谐社会”的强大舆论,叫响“共建和谐企业,共谋企业发展,共享发展成果”的口号,促使企业经营者变“让我创建”为“我要创建”,为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做出新的贡献。
总的来看,我市在开展创建和谐劳动关系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按照上级的要求,还有许多不足,我们有信心在省、岳阳市总工会的关怀指导下,在临湘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人社等部门的协作配合下,在全体工会干部的齐心努力下,拾遗补缺,坚定信心,真抓实干,把我工会组织的正能量释放出来,再促振兴、共谋发展。
第四篇:维护职工劳动权益构筑和谐人事聘用关系
在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全面推行的今天,维护好事业单位职工的劳动权益,构筑和谐人事聘用关系,提高广大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环境中值得认真研究的新课题。笔者认为,对广大事业单位职工来说,劳动权益直接关乎生存,是最基本的人权。职工的劳动权益如果得不到切实维护,就不可能构筑和谐的人事聘用关系。人事聘用关系是否和谐不仅关系到事业单位改革的成功与否,更牵涉到社会稳定。本文拟从维护事业单位职工劳动权益的角度,对和谐人事聘用关系的构筑作初浅的探讨。
一、提高法律意识,树立“维权”观念
长期以来,在事业单位的人事管理中,作为普通劳动者的职工一方一直处于消极的被管理的被动地位,其合法权益被侵害的现象较为严重,一定程度上与该群体法律意识淡薄,“维权”观念不强有关。在这种背景下,要构筑和谐人事聘用关系,急需引导作为弱势群体的职工提高法律意识,树立起一种积极健康的“维权”观念,并在此观念指导下遵守法律法规和政策,行使好自己在人事聘用关系中的权利,履行好自己的义务。
在传统的人事管理体制下,人事法规政策大多是义务性、禁止性的规范,极少有授权性规范,只规定被管理者必须做什么和不能做什么,而对相应权利的规定不够明确、全面。作为被管理者的职工也习惯于被动地服从、遵守,普遍缺乏一种积极、主动的“维权”意识。借鉴西方的法律文化我们可以看到,在西方国家,其法律文化思想的承袭和健全规范的法律、制度体系,使得处于被管理地位的普通劳动者有着极强的“维权”意识和制度观念。人们在自身权利得到充分相互尊重的同时,个人义务也能自觉履行,“维权”的观念已经深入其文化心理结构中,成为了一种稳固的行为意识。笔者认为,在我国,要让作为普通劳动者的职工树立起较强的权利维护观念,达到与西方国家普通劳动者对法律、制度同样推崇的境界,还有相当漫长的路要走。但仅就和谐人事聘用关系的构筑来看,加强职工劳动权益的宣传,倡导职工提高法律意识,树立“维权”观念,形成一种自觉的行为意识,在人事聘用关系中积极运用法律手段来维护自己作为一方主体的合法权益并主动履行好自己的义务,却是构筑和谐人事聘用关系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关注利益平衡,实施立法倾斜
从单纯法律意义上看,人事聘用关系应是一种平等的契约关系,人事聘用合同应由主体双方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基础上签订,人事聘用关系中双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也自然应该具有对等性。但实际上,用人单位处于当然的管理者的强势地位和职工个人所处的被管理的弱势地位却是人事聘用关系中不容回避的事实。这是由人事聘用关系既兼有平等关系和隶属关系的特征,又兼有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的性质所决定的。因而,人事聘用关系的调整并不能将人事聘用关系的双方当事人简单地看作平等的主体,而必须在关注用人单位和职工个人利益平衡的同时,通过倾斜立法使两者之间的力量对比趋于对等,从而营造人事聘用关系中的双赢格局,构筑和谐的人事聘用关系。而现实中,事业单位人事立法的滞后使得现行人事聘用关系中职工一方弱势地位没有得到法律法规的充分关注,单位一方强势的人事管理权力没有得到法律法规有效制约,导致人事聘用关系中双方利益失去平衡,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和谐人事聘用关系的构筑。相对于人事聘用关系而言,1995年施行的《劳动法》确立了“保护劳动者”的原则,为我国的劳动关系调整定下了基调。笔者认为,要构筑和谐人事聘用关系就应加快事业单位人事立法的步伐,同时借鉴劳动立法的思路,在研究人事聘用关系中双方当事人之间力量对比的基础上,从切实维护职工劳动权益的角度实施立法倾斜,同时掌握好倾斜的尺度。
维护职工的劳动权益不能搞简单的“一刀切”,而忽视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过分的倾斜只能使人事聘用关系僵化,人才市场自我调节的能力减弱,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的效率下降,同时造成用人单位与职工之间另一层面上的利益失衡,产生新的问题、出现新的矛盾。笔者认为,只有在关注用人单位与职工利益平衡的同时,摆正利益平衡与倾斜立法之间的关系,使人事聘用关系中的双方既要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又不能损害对方及社会的利益;既要有自己的意志自由,又必须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用人单位与职工之间的利益平衡,构筑和谐人事聘用关系的目标。
长期以来,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依据是人事政策而不是法律法规。事业单位职工劳动权益的维护只能较多地借助于政策的执行,缺乏力度,也不够规范,特别是非在编职工(计划外用工)劳动权益由于没有法律法规的界定而得不到用人单位应有的重视,发生了许多职工劳动权益被侵害而难以得到有效维护的情况。但目前,我国尚无专门的法律法规对如何有效维护事业单位职工的劳动权益加以统一规定。在此背景下,《云南省职工劳动权益保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制定、实施不失为一种积极的尝试。《条例》针对云南省职工权
第五篇:工会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
工会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的调研报告
一、我县企业劳动关系现状
1、总体上是好的。从调研情况看,我县劳动关系整体不错,依法签订了集体合同和劳动合同,民主管理比较完善,按时发放工资,落实有关福利待遇等,职工合法权益基本能够得到保障。特别是我县比较好的企业,劳动关系尤为和谐,如我县的恒源公司、金利源集团公司等。这几年,恒源公司把抓好劳动保障工作作为重点,在自愿合法平等的基础上,加强和完善了劳动合同。职工工资增长较快,去年平均工资达到每月1500元,去年12月份举行的最近一次平等协商中达成了职工工资普遍上涨15%的共识。全员参加了综合保险,去年各项保险缴纳金额共计4.4万余元,解决了职工的后顾之忧,维护了职工的合法权益,稳定了职工队伍,企业经济效益稳步增长,实现了良性的发展。
2、企业职工流动性较大。我县企业职工不稳定,尤其是技术人员、劳动强度大的行业人员流动大,甚至个别企业、个别行业招工困难,给企业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流动性大的原因主要有:一是利益的驱动。一些技术工、熟练工受对方工资、福利相对更加稳定、高额的吸引,纷纷跳槽。其次是工作和生活环境较差,劳动强度较大。这主要体现在服装行业,体力消耗大,高温,职工不愿长期从事这种工作。第三是择业机会增多。当前劳动力市场开放,人们思想意识更加活跃,不满足于现状,自我发展意识增强,不断地寻找机遇。四是自我合法权益得不到较好的维护,比如工资发放不及时,个人素质技能得不到提高等。
3、劳动法落实不到位,侵犯职工合法权益的现象时有发生。从调查了解到,我县有些企业存在工资与工作长度、强度不成比例,加班加点经常发生,节假日不能保证正常休息等现象,劳动关系比较紧张。特别是工资和补贴的拖欠问题,处理不好有时还会引发群众性上访事件。上海威德纺织品有限公司今年由于这个问题,矛盾激化,造成职工集体上访,产生一定的社会负面影响。
4、企业工会工作比较滞后,力度不大。较大多数企业对工会工作重视、支持不够,造成工会组织不健全,活动不正常,部分职工群众对工会工作认识不足等。职工合法权益得不到维护时,依法维权意识比较淡薄,不去主动找工会解决。另外,部分企业实行家族管理,工会干部不是通过职代会选举,而是由企业老板任命的,工会主席不能很好地代表职工的意愿。在现有体制中,工会干部的工资、奖金、福利等均依赖于企业,主体资格、工会经费难以独立,活动办事上有所顾忌,一定程度上也不能很好的为职工说话。
二、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是维护社会稳定,促进企业发展的需要
1、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是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中央从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劳动关系和谐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内容,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前提和基础,劳动关系和谐程度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只有建立规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共赢、和谐稳定的新型劳动关系,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广大职工的合法权益,才能真正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目标。因此,要认真开展“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创建活动,创造良好的舆论基础,打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尽快实现我镇企业劳动关系的和谐,努力构建“和谐府谷”。
2、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是企业健康发展的需要。实践证明,企业劳动关系不和谐,劳动者与企业间矛盾重重,甚至产生对立情绪,企业就有可能失去基本的生存条件,更谈不上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发展壮大。劳动关系和谐,它能有效地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团结一致,共同承担和克服内外部的风险。能最大限度地实现劳动主体之间各自的利益,有效的化解双方的对立,保障经济活动正常进行,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3、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是实现主动维权、依法维权、科学维权的必然选择。当前,劳动关系日趋多元化、复杂化和市场化,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矛盾尤其是劳动关系的矛盾相当突出,对社会和谐稳定带来不利的影响,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是工会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协调企业劳动关系的有效形式和载体。通过开展创建活动,可以进一步健全完善工会社会化维权工作体系,加强基层维权工作,实现维权关口前移,提高工会维权的质量和水平,做到主动维权、依法维权、科学维权,努力把劳动争议解决在基层,提高职工权益的保障水平,有效预防和妥善处置职工群体事件,从而促进企业与社会的和谐稳定。
三、几点建议
为切实解决实际问题,规范企业用工行为,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结合工作实际,现提出以下建议:
1、必须加强领导,建立党委领导、行政支持、工会运作、各方配合、全员参与的维权工作格局。“劳动关系和谐”作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既是一项系统工程,又是一个难度系数较大的任务,涉及企业生产经营、安全卫生、收入分配、劳动保障、民主管理等多个方面的问题,需要社会方方面面的努力。要坚持党委领导,政府发挥主导作用,工会积极协调,劳动监察等社会有关方面靠上支持,企业员工主动参与,各方共同努力,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为创建工作搭建一个良好的平台。
2、必须加强宣传,积极调动企业主和职工两方面的积极性。要利用报纸、电视、广播、标语、宣传栏等形式进行广泛宣传,使企业主和职工充分认识这一活动的重要意义。企业主作为创建活动的主体,他们的看法和态度对创建活动能否顺利开展具有决定性影响,尤其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重点从促进职工稳定、提高经济效益、规范企业管理三个方面,运用正反典型事例,宣传开展“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创建活动不仅能留住人才,增强职工主人翁意识,更重要的是发挥职工
科学创新能力,增加企业效益,实现企业良性发展。通过开展活动,达到“企业关心职工权益,职工关心企业发展”的和谐稳定、互利共赢的目的。
3、必须抓好典型带动。要发现和抓住亮点,培养和选树一批不同所有制、不同规模、不同行业创建活动的典型,及时总结推广带有前瞻性、指导性的典型经验,坚持以点带面,用典型打开局面,用典型指导工作,推动创建活动的创新发展。
4、必须发挥好企业工会的作用。企业工会要从维权入手,切实发挥好作用。要维护好职工的政治权益和经济权益。要坚持和完善职工民主管理监督机制,建立和完善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深入推行厂务公开制度,逐步实现规范化,努力把职代会、厂务公开制度纳入现代企业制度和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中。维护职工的经济权益,工会要引导职工与企业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和劳动合同,以法律的形式保障职工在劳动就业、工资福利、休息休假、安全卫生等方面的权益,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作者:贺金奴
单位:府谷县总工会主席
电话:0912-8711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