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深化安全文化建设的意见
中心发〔2011〕5号
2011年安全文化建设计划
基层各支部、各单位、各部门:
安全文化是安全管理的灵魂,是实现安全生产的重要保证。为贯彻落实国家局、省局、集团公司、尼龙产业事业部安全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深化安全文化建设,推进企业安全管理升级,确保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深化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随着新型能源化工集团建设的全面推进,集团公司所属行业越来越多,战线越来越长,安全管理的范围、领域越来越广,难度也越来越大。全公司多数矿井已转入深部开采,瓦斯、水、火、顶板、煤尘、地热、冲击地压等自然灾害日益突出,并呈现出多种灾害共同作用的新趋势。除此之外,危化行业的高温高压、易燃易爆、有毒有害、高空深坑作业等威胁,也使集团公司的安全工作面临诸多新情况、新问题。一季度,广大干部职工必须认清安全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培育全员安全价值观,强化安全行为养成,提升安全执行力;必须摆脱以“事和物”为中心的传统管理模式,上升到
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境界,人人争做本质安全人,处处打造本质安全岗,确保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二、成立安全文化建设领导小组
组长:段志斌仵晓
副组长:张自力宋良涛
成员:丁剑平徐未张明赵粤军丁华
下设领导小组办公室。
主任:丁剑平(兼)
成员:王进伟马艳霞
三、强化安全理念宣灌渗透,提升全员安全思想境界
二季度,各单位要进一步强化以“生命至上、安全为天”为核心的安全价值理念教育,广泛开展安全理念实践活动,引导职工树立强烈的安全理念践行意识。各单位要组织召开职工座谈会、谈心会,开展“安全为了谁”主题大讨论。通过“我的安全经”、“我身边的安全故事”和“我经历的安全事故”等讲述活动,实现职工自我教育,提升安全自保互保意识,树立正确的安全观。要结合本职岗位组织安全行为规范化(手指口述、岗位描述)演示活动。
充分发挥党员安全岗、安监员、群监员、青岗员的作用,实施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安全宣传教育和安全监督检查,引导职工想安全、会安全、能安全,筑牢安全生产防线。
各单位要充分利用手机信息、电子屏幕、专栏板报等多种形式和手段,广泛宣传安全理念、安全法规、安全知识,形成浓厚
安全舆论氛围。
四、狠抓职工安全行为养成,打造本质安全岗
企业安全文化的着力点是人的观念和行为,安全文化的实现途径主要在于培育人的安全意识理念和安全行为习惯。推进安全文化建设,就是要通过培育本质安全人,打造本质安全岗,对企业每个员工进行安全意识的转化提升,对员工群体和个体的安全行为习惯进行养成训练,对安全作业行为的标准化、规范化进行训导训练,使员工安全行为的文明程度和可靠程度不断提高,为创建本质安全型企业奠定坚实基础。
三季度,各单位要按照集团公司十种常规安全行为养成(见集团公司《安全文化手册》)的要求,制定措施,细化分解,贯彻落实到职工行动当中。要通过“十个强化”,促使职工养成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一是强化职工个人安全防护装备的安全行为养成;二是强化职工乘坐提升运输设备的安全行为养成;三是强化职工行走站立的安全行为养成;四是强化职工防灾避灾的安全行为养成;五是强化职工主动了解安全信息的安全行为养成;六是强化职工安全确认的安全行为养成;七是强化职工自觉服从的安全行为养成;八是强化职工主动学习磨练的安全行为养成;九是强化职工安全作业的自我岗位描述;十是强化职工确保安全的自我身心调适。
要大力培育、表彰安全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宣传先进事迹,推广典型经验,发挥好典型引路的作用,打造一批高素质、高技
能的安全标兵、管理精英和作业能手。
五、开展“手指口述”、“岗位描述”,全面推行安全确认工作法
手指口述是安全行为养成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提升岗位作业质量确保安全生产的重要手段。严格执行手指口述操作法是保证员工生命安全和动力设备安全运行的有效方法。今年要更加注重手指口述的科学实用,层层抓提高,实现全覆盖。
手指口述安全行为的养成,要以“流程规范化、操作精细化”为目标,通过岗前培训、现场指导、演示比赛、专业包保、动态考核、重奖重罚、责任连带等措施, 使职工作业行为进一步规范,基本操作技能不断提高。
岗位描述主要是指“岗位职责、环境状态、应急措施”三描述。各级安全管理人员要能对自己的岗位职责,对所辖区域内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现场周围环境及其控制措施进行规范准确的安全描述;职工立足各自岗位,进行岗位安全工作流程描述,重点对岗位隐患防控、岗位操作工序及操作步骤,相关技术要素及安全注意事项,上下工序的衔接,现场危险源辨识,假想突发事故的应急处理等进行描述,促进现场流程控制由粗放随意向精细管理转变。
三季度,生活服务中心将把“双述”纳入安全培训的一个重要内容。各单位要通过职工培训,在所有岗位全面推行手指口述和岗位描述,重点是特殊工种和关键岗位。
要全面推行安全确认工作法,从关心职工、爱护职工、尊重职工出发,在作业人员身体状况、精神状态、思想情绪、作业环境、作业准备、作业方法、工序流程、安全装置、设备运行、协同作业等环节及时、全面排查安全隐患,实现对作业现场潜在危险部位、危险苗头的有效预防和控制。
六、开展 “四力团队”建设,提升团队整体素质三、四季度,各基层单位要大力开展学习创新力、经营管控力、现场执行力、和谐凝聚力“四力团队”建设,提升团队整体素质,夯实安全生产管理基础。
导入人、机、环境安全系统工程,围绕深化“五个到位”,促进“四个转变”,打好“两大战役”,推动安全文化建设和安全管理创新。各单位要重点抓部门、抓班组,做岗位、做现场、做流程。突出管理行为和作业行为规范化,强化日常安全行为养成训练,实现人的本质安全,打造现场的本质安全。
部门和班组要按照“行为养成准军事化、具体操作程序化、班组精神团队化、工作考核精细化、现场管理规范化”的要求,全面规范班组作业行为,不断提高部门和班组的安全执行力。部门要设立安全教育“三台”(闪光台、警示台、曝光台),并及时更换内容,发挥教育警示作用。要推行班前文化礼仪活动,克服班前会的随意性,力求做到把班前会作为安全生产的第一道工序、安全教育的第一课堂和安全管理的第一道防线,成为职工接受安全教育,预防安全事故的有效阵地。
广泛开展“岗位大练兵、技术大比武”活动,发挥导向引路作用,激励职工岗位成才。
七、完善安全视觉识别标识系统
各单位要健全、完善安全视觉识别标识系统,标识要做到规范、齐全、醒目,具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
安全生产是第一责任,职工安全是第一牵挂。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安全宣传教育工作,积极推进安全安化建设,切实使安全文化进区队、入班组、进家庭、入人心,为集团公司持续实现安全生产,打造“千亿级新型能源化工集团”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
二○一一年三月二日
主题词:安全文化意见神马股份生活服务中心2011年3月2日印发
第二篇:深化干部作风建设安排意见
为进一步巩固扩大干部作风建设成果,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优化发展环境,按照县委、县政府的总体部署,结合我镇实际,现就2013年深化干部作风建设工作提出如下安排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党的十八大、省市县纪委全会和县委十四届五次全委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全县深化干部作风建设大会精神,紧扣狠抓“三反一刹”、为民务实清廉主题,突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干部下基层为民服务、提高效能优化环境、群众评议活动、明察暗访和督导检查等重点,着力整治干部队伍中存在的傲、浮、奢等突出问题,狠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进一步增强干部的宗旨意识、发展意识、纪律意识、责任意识、实干意识,进一步提振全镇党员干部的精神状态和创业热情。
二、工作目标
通过深入开展“五查五纠”活动(查学习风气浓不浓、宗旨观念牢不牢、工作作风实不实、大局意识有没有、法纪观念强不强;纠正解决盲目乐观、骄傲自大、发展意识不强的问题,宗旨观念淡薄、工作方法简单粗糙、侵害群众利益的问题,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自由主义的问题,作风漂浮、责任心不强、效率低下的问题,贪图享乐、铺张浪费、律己不严的问题),使干部队伍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得到纠正,狠刹“四风”取得阶段性成效,贯彻落实“八项规定”和相关制度成为干部的自觉行动,着力在纪律上保巩固、不反弹,在效能上出新招、促提升,在环境上求优化、创一流,在制度上勇创新、严执行,把作风建设一仗接着一仗打下去,不断取得作风建设新成效。
三、具体任务
1、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加大对中央《八项规定》、省委《实施意见》和市委、县委《贯彻意见》精神的教育,细化完善贯彻落实各项规定的具体措施,建立健全实在、管用、有效的制度约束机制,促使干部在贯彻落实上认识一致、要求一致、行动一致。督促我镇机关领导带头贯彻执行调查研究、文风会风、检查评比、厉行节约、廉洁自律、午间禁酒、喜庆事宜等方面的纪律规定,为全镇各级干部做出表率。开展执行“八项规定”情况和治理“小金库”、乱收费等问题的专项检查,整治迎来送往、文山会海、检查评比、铺张浪费等不良现象,强力推动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县委要求的贯彻落实,促进干部作风方面“奢”的问题的解决。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顶风违纪的,一经发现和查实,一律从严处理。
2、扎实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认真学习贯彻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刻领会讲话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准确把握“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切实把全镇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要求上来。认真对照前段时间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调研成果,针对干部作风方面的脱离群众、工作漂浮、敷衍塞责、文牍主义、特权思想、奢侈浪费等现象,坚持从思想教育入手,深挖细查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方面存在的问题,深刻剖析产生“四风”的思想根源,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引导党员干部对作风之弊、行为之垢进行大排查、大检修、大扫除,促进党风政风转变,带动社会风气好转,提高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继续扎实推进干部下基层活动,把干部下基层活动与群众路线教育、“三问三解三服务三促进”等活动有机结合,进一步筑牢干部的群众立场、群众观点,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促进干部作风方面“浮”的问题的解决,切实把全镇干部的思想和行动凝聚到深入基层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上,落实到破解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中,以良好的工作作风推动镇域经济快速发展。
3、持续推进“中梗阻”问题解决。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按照审批部门、事项、环节、时间“四减少”的要求,继续清理、精简行政审批事项。深化党务、政务公开,推进办事程序、工作流程、办理时限、收费依据及标准公开,切实纠正不公开、假公开的问题,扩大群众监督渠道,规范行政自由裁量;进一步规范镇便民服务中心运行机制,坚决纠正“体外循环”、授权不到位问题,加大并联审批力度,推行网上电子审批,探索行政“微审批”和效能电子监察,加强对行政审批各个环节的实时监控和预警纠错机制建设,强化廉政风险防控管理。规范镇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对涉及群众利益的行政许可事项全部纳入便民服务中心实行一厅式公开、透明办理;按照“八个一”(一个场所、一块牌子、一套制度、一本台账、一部电话、一个公示栏、一名以上代办员、一套办事须知)的标准,积极推进村居便民服务室建设。认真落实为民办事全程代理和投资项目领办代办制度,不断完善便民服务体系。强化权力运行监督制约机制建设,加强对重点领域和重要环节的监督,完善投诉举报快速反应机制,对重点岗位上干部的履职情况开展监督检查,切实解决冷硬横拖、推诿扯皮和工作效能不高、落实不力的问题。继续深化工程建设环境专项治理,重拳打击路霸、土霸、沙霸和欺行霸市、敲诈勒索、抢栽抢种、强拉抢运、强揽工程等突出问题,严肃查处镇、村干部和国家公职人员利用职务之便为黑恶势力充当保护伞、幕后策划操纵的违法犯罪行为,大力整治乱收费、乱罚款、乱检查现象,着力解决项目建设和企业生产运行中的困难问题,营造公平公正、优质高效的发展环境。
4、深入开展群众评议活动。深刻认识群众评议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创新评议方式方法,延伸评议测评对象,在全镇科长(室主任)和基层站所负责人中开展群众评议活动。坚持开门抓评议,深化知情评议路径,把作风建设的评判权更多地交给群众,让更多干部在聚光灯下接受群众的评议监督,通过扩大群众参与倒逼机关和干部作风的转变。进一步整合各方面力量,把群众评议与社会舆论监督有机结合,与发挥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监督作用结合起来,构建大评议工作格局,放大评议效果。加大评议结果运用,使评议真正成为改进干部作风、密切联系群众、推动工作落实的有力手段。加大干部轮岗交流力度,扩大轮岗交流范围,特别是管人管钱和有审批权、执法权的岗位干部的轮岗交流,着力解决吃、拿、卡、要的问题。进一步完善干部政绩考核评价体系,用科学的政绩
考核“指挥棒”推动作风转变。进一步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让作风好的干部受到重用,让作风不好的干部受到警醒和惩戒,不断激发干部队伍活力。
5、加强对干部的日常教育和管理。紧密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强化对全镇党员干部的政策理论、市场经济、县情镇情和理想信念、党纪法规的教育,进一步强化全镇各级干部的宗旨意识、危机意识、发展意识、责任意识、敬畏意识,着力纠正干部思想上“傲”的问题。始终坚持严格要求、严格管理,强化对近年来镇上出台的各项制度规定的执行力度,特别是挂牌上岗、去向公示、民情日记、廉政灶、公务接待、考勤值班等制度的落实,全面推行民情报告制,总结推行“引办、领办、代办、限时办结”和“日常工作督查、周工作清单、月工作报告”等制度。同时,围绕管理、落实、服务、考评等环节,把作风建设要求融入工作制度、业务制度、管理制度之中,建立教育、监督、激励、惩处有机衔接、配套完善的作风建设制度体系,形成用制度管人管事、用制度规范工作行为、用制度保证作风转变的长效机制,使作风建设走上制度化、常态化的轨道。
四、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全镇各科室、各驻镇单位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把深化干部作风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保持长期抓、经常抓、反复抓的高压态势,做到机构不撤、人员不散、工作不停、力度不减,实行科室主任负总责、亲自抓,切实把深化干部作风建设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要加强组织协调和督导检查,随时掌握工作情况,分析解决存在的问题,总结推广好的做法,推动干部作风建设不断深化。
2、做到统筹兼顾。要始终紧贴中心,围绕全镇大局,坚持统筹兼顾,做到两不误、两促进,以作风建设推动工作落实,用工作实效检验作风建设成效,用扎实的作风确保全年各项任务圆满完成。
第三篇:2014年深化作风建设年活动意见
一、总体要求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中央八项规定,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紧紧围绕发展第一要务,凝聚发展正能量,推动又好又快发展;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落实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加强监督检查,确保政令畅通,促进干部工作作风有明显转变、精神状态有明显提振、推动落实能力有明显增强、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正风肃纪,凝心聚力,为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工业经济提速发展提供有力保证。
二、主要内容
(一)加强学习教育,提高队伍素质
1、扎实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充分运用第一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要求,认真开展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抓好学习教育、听取意见,查摆问题、开展批评,整改落实、建章立制等环节,突出作风建设,贯彻整风精神,着力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等“四风”突出问题,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切身利益问题,努力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使党员、干部思想认识进一步提高、作风进一步转变,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为民务实清廉形象进一步树立。把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与当前各项工作紧密结合,做到“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确保我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取得实效。
2、强化勤政廉政教育活动。深入开展理想信念和宗旨教育、党风党纪和廉洁自律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谷文昌精神,传承毛泽东同志所肯定的“四对比、五算账”群众工作方法,开展廉政勤政教育活动,即:比理想信念,看谁践行宗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更强;比精神状态,看谁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干劲更好;比工作本领,看谁公平公正和廉洁履职的能力更高;比工作作风,看谁贴近群众的感情态度和服务水平更优。算一算“政治帐”,不廉洁可能误了进步、甚至毁了前程;算一算“经济帐”,不廉洁可能丢失饭碗、甚至人财两空;算一算“名誉帐”,不廉洁可能伤害尊严、甚至身败名裂;算一算“健康帐”,不廉洁可能担惊受怕、甚至性命难保;算一算“家庭帐”,不廉洁可能失去自由、甚至妻离子散。通过正面典型示范教育、反面典型警示教育、党纪政纪宣传教育等形式,引导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传承党的优良作风,保持清廉本色,凝聚干事创业的正能量。
3、加强业务知识学习培训。根据本单位工作实际,定期组织工作业务和政策法规的学习,引导干部正确处理好学习与工作的关系,适时组织业务测试,坚持考用结合,制定相应的考试奖惩办法,以考促学,不断提高干部队伍业务素质。同时以“走访职工听民声、深入企业解难题”为主线,全局所有干部职工深入实际、深入企业、深入职工,转作风增才干,察民情办实事,解难题促发展,践行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积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努力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推动市经贸工作上新台阶。
(二)落实八项规定,改进干部作风
1、持之以恒落实八项规定。认真学习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及《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严禁全局干部到私人会所活动、变相公款旅游,严禁干部利用婚丧喜庆、乔迁履新、就医出国等名义,收受有利害关系的单位或个人礼金的行为,严禁用公款互相宴请、赠送节礼、违规消费。严格按照《市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管理办法》规定要求,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强化公务车辆日常管理。领导干部带头做到公车不私用、公车不私驾,并教育好身边工作人员和家属,以优良的党风带政风促民风。切实精简各类文件,尽量少发文,发短文,积极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减少文件传递环节和成本。严格控制会议规模和数量,提倡开短会、少开会,节约行政成本,集中更多的精力、物力、财力办实事、办好事。
2、持之以恒拓展效能建设。继续推行岗位责任制,首问责任制、一次性告知制、限时办结制、否定报备制、服务责任制、同岗替代制、失职追究制等机关效能制度,努力构建系统完善且操作性较强的效能保障机制,推进机关效能建设标准化、制度化、规范化。广泛宣传活动中的好做法、好经验、好典型,展示广大干部在作风建设上的新行为、新形象;及时曝光反面典型,鞭挞“庸懒散、虚假浮”不良现象,为加快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三)严明组织纪律,坚持正确方向
全局党员干部要严格执行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工作纪律、财经纪律和生活纪律等各项纪律。
1、增强大局意识。党员干部要始终保持政治清醒,对中央作出的决策部署要坚决贯彻,对大是大非问题要坚定立场,对背离党性的言行要坚决制止,确保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中央决策部署不折不扣贯彻落实,确保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和我市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及时、准确、全面地落到实处,抓出成效。
2、增强组织意识。领导干部要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认真落实党章规定的“四个服从”,自觉遵守领导班子议事规则,凡涉及重大事项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大额资金使用,都必须经过集体讨论决定。
3、增强公开意识。健全党务政务和办事公开制度,依法公开权力运行流程,全面推行“四位一体”党务政务公开标准化,运用固定公开栏、手机信息、电脑网络和有线电视四种平台进行党务政务公开,对于权力运行、优惠政策等进行网上公开,让广大干部群众随时随地实时监督,保证权力正确运行。
(四)推进“三访三促”,推动加快发展。
为落实市委市政府组织开展的“三访三促”活动,我局将牵头开展近年来我市规模较大的一次工业企业调研活动。具体活动方案如下:
1、调研对象
全市工业企业,要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部纳入,不遗漏;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尽量纳入。
2、调研内容 深入了解企业发展现状以及项目建设中存在的困难问题,重点了解工业企业、产业、项目发展现状以及当前我市工业发展的竞争优势及发展潜力、工业发展制约因素、对策措施等。
3、组织领导
为保障本次调研活动有效实施,决定成立全市工业调研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方案制定、工作协调、情况汇总、调研报告撰写等。同时组成三个调研小组,由局领导带队分头深入各乡镇场及企业调研。
4、调研方式
调研活动由经贸局与各乡(镇)场联合,采取表格调查与实地调查相结合、召开座谈会与个别走访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5、时间安排
(1)4月16日―4月24日,各乡(镇)场认真做好调查表格填报工作,并于4月24日前汇总报送各调研小组;
(2)5月1日―6月30日,各调研小组根据调查表填报情况深入企业调研,并做分析汇总;
(3)6月15日-6月30日,形成调研报告提交市经贸委、市委市政府。
(五)优化服务提高效率。
全面推行行政审批规范化、行政服务标准化建设,进一步简政放权,建立审批项目动态清理工作机制,削减审批事项,减少审批层级,压缩审批时限,实现“三集中、三到位、三个百分百”。延伸一次性联合告知、联审联办、联合踏勘等审批工作机制,推行网上审批和电子监察,规范许可依据、范围、条件、流程、时限、收费等,解决审批“梗阻”等问题。全面提升政务服务水平,践行“马上就办”承诺,创新审批机制,促进服务水平提升,让办事群众少跑路、少受累。
(六)深化党建工作机制。发挥党的工作优势,加大党建服务发展、服务基层、服务企业、服务群众工作力度。按照机关党建走前头“一个目标”,坚持服务中心、建设队伍“两大任务”,抓好一岗双责、促进履职、思想作风、党内监督、文明和谐、基层组织等“六个重点”,现亮点,培育典型,以点带面,推动全局,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和党员队伍的生机活力,为优化我市发展环境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三、保障措施
要明确责任,优化服务,加强监督,狠抓落实,切实把理论学习、党性锻炼贯穿始终,把问计于民、服务为民贯穿始终,把查找问题、边整边改贯穿始终,确保作风建设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一)加强领导,强化部署。为切实加强对作风建设效能督查活动的领导,本局成立市“作风建设年”活动领导小组,负责对活动的组织、协调和指导。各科室要按照责任分工,切实履行职责。各科室科长要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带头查摆剖析问题,带头落实整改措施,以自己的模范行动为局干部作出表率。相关科室负责人要结合工作实际定期接访、巡访、下访,着力消化重要信访事项和疑难信访积案。
(二)明确责任,推动落实。各科室要根据“作风建设效能督查活动的部署要求,明确目标,落实责任,抓出新成效,展现新作为。要围绕提升服务效率这一目标,突出解决项目审批、办事效率、服务态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加大整改落实力度,推动机关作风明显转变,并在年底对活动开展情况进行全面总结。配合市作风办根据我局情况做好“十佳实事”、“十佳载体”、“十佳制度”参选活动,依托《作风建设网》及时反映开展作风建设活动情况,让群众参与,让社会监督。
(三)强化监督,力求实效。
根据市委、市政府的部署,结合各个科室的实际和岗位职责,量化工作目标,建立科学的目标管理体系。按照权责一致、简明实用、易于操作、便于考核的要求,细化分解目标任务,明确责任分工,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提高执行力。做好干部作风的考评工作。把“作风建设年”活动开展情况纳入绩效考评的重要内容,注重日常过程跟踪和督促检查,对机关干部的作风建设情况作出全面的评价。
第四篇:深化“平安村屯”建设的实施意见
深化“平安村屯”建设的实施意见
**市综治委关于进一步
深化“平安村屯”建设的实施意见
为进一步强化全市农村平安创建工作,整体推进“平安**”建设,市综治委根据省、州工作部署和我市关于平安创建的三年规划精神,就进一步深化“平安村屯”建设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夯实农村平安创建的基层基础
农村平安是全市平安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大农民群众是平安建设的重要参与者和直接受益者,村屯是农村的基本单位,因此,开展“平安村屯”建设对全市平安建设的整体推进有着重要意义。完善的基层基础是平安建设的基本前提,开展“平安村屯”建设必须要夯实村屯平安创建和治安综合治理的基层基础。
首先,要将平安建设全面纳入村屯发展整体规划。要制定并采取切实可行的工作措施,全面强化村屯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要将平安建设摆上重要工作日程,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同规划、同动员、同部署、同落实、同考评,以平安建设保障经济发展,以经济发展带动平安建设,使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其次,要健全平安建设的领导和工作机构。要做到村级组织健全,党支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村委会、治保会、调委会组织、人员、工作、报酬四落实,能够充分发挥作用;村屯必须要成立综治办机构,具体负责村屯的治安综合治理和平安建设;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农村“平安协会”,最广泛地调动广大农民群众参与平安建设的热情和工作积极性,利用“平安协会”机制充分开展民间纠纷的预防和调解,依托“平安协会”完善群防群治,开展农村治安巡防,有条件的村屯可以实行有偿治安巡防,逐步将市场化运作机制引入农村治安工作之中。镇综治办、公安派出所、司法所等职能部门要加大对村级组织平安建设工作的指导和督促检查力度,推进“平安村屯”建设各项措施的落实。
第三,要落实“平安村屯”建设的责任。开展“平安村屯”建设和农村治安综合治理要实行“属地管理”和“齐抓共管”原则,要严格落实“领导责任制度”。村屯要对全村范围各级各类单位、部门和辖区内居民的平安问题负总责。村屯辖区内的单位、部门和全体居民要各负其责、各司其职,看好自己的门、管好自己的人、办好自己的事,在村屯的统一领导下,对“平安村屯”进行齐抓共建。村两委班子对“平安村屯”建设负有重要的领导责任,主要领导要负总责,分管领导要具体抓,要安排专人负责平安建设工作。要对责任不落实、工作不到位,引发影响平安建设重大问题的村屯、领导和具体责任人予以严肃的责任追究,直至“一票否决”。
二、紧密结合农村致富奔小康开展“平安村屯”建设
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三农”问题是农村致富奔小康的关键环节,而平安问题是涉农问题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在“平安村屯”建设中决不能将平安建设与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孤立开来,要紧密结合农村的致富奔小康开展平安建设。
“平安村屯”建设要围绕农业发展、农村进步和农民致富的主线,结合“三个文明”建设开展工作。要坚决遏止各种坑农、伤农、害农行为,严厉打击各类涉农犯罪;要完善农村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强化治安、消防、交通、食品药品安全等管理,以良好的农村治安环境保障农村的发展,促进农民的致富奔小康。
要结合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的特点开展“平安村屯”建设。要将平安意识、平安理念渗透到广大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之中,将各项安全措施落实到广大农民群众的田间地头和庭院之中。要因时、因地、因势开展有针对性的创建工作,在工作中要有创新、有发展,要立足长远建立起切合村屯实际的平安建设长效、常态工作机制。
三、全面落实“平安村屯”建设各项任务
要进一步强化治安管理。维护治安秩序稳定,确保村屯无重大刑事案件、治安案件和群体性闹事事件;无火灾和治安灾害事故。刑事发案数不超过实有人口的3,治安案件稳中有降;群众安全感在80以上;无村匪屯霸恶势力;“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得到有效遏制;无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案件。
要进一步健全农村治安防控网络。健全群防群治队伍,并形成网络,组建护村看护队,落实报警执勤等防范措施;安装“三铁一器”等物防设施,强化消防设施的建设和管理;在重点部位安装报警服务网络化设备,提高治安防范的科技化水平。
要完善调解、帮教组织建设。建立村屯矛盾纠纷信息员队伍,形成畅通、务实、高效的信息网络,及时上报信息;调解工作有力,调解成功率高于90,无民转刑、无群体性械斗和宗族闹事,敏感期无重点人员进京上访滋事。帮教措施落实,有不良行为青少年改好率达到85以上,两劳释解人员帮教率超过95,重新犯罪率低于5。
要加强流动人口管理。流动人口管理人员、制度、工作要落实,对流入和流处人员底数清、情况明。对外来暂住人口的办证率高于95,对出租房屋的登记率达到90。
为确保“平
安村屯”建设的领导和工作措施落到实处,市综治委确定将“平安村屯”建设直接与“平安镇”考评挂钩,对所辖村屯的平安率达不到95的镇,取消其参评“平安镇”的资格,并严肃追究责任。
第五篇:安化概述
安化概述
(2007-03-15 15:31:31)转载
安化县位于湘中偏北、雪峰山脉北段、资水中游,北纬27°58′54″~28°38′37″、东经110°43′07″~110°58′51″〖JP〗之间。东接桃江、宁乡,西靠溆浦、沅陵,南临涟源、新化,北毗桃源、鼎城。东西长123.76公里,南北宽73.46公里,总面积4950.25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2.3%,县域面积列湖南第三。2000年,安化县辖东坪、清塘铺、梅城、仙溪、大福、长塘、羊角塘、冷市、小淹、江南、柘溪、马路、奎溪、烟溪、渠江、平口等16镇,高明、乐安、栗林、东山、滔溪、龙塘、洞市、杨林、田庄、木子、苍场、古楼、南金等13乡和新桥建镇试验区,共有村(居委)1180个,总人口95.1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2.8万人。居民主要系汉族,少数民族有25个864人,大都为杂散居。
远在太古时,安化境域是一片海洋。距今约8亿年左右,江南古陆隆起,原始的雪峰山脉形成。距今6000万年兴起的、至今仍在活动的喜马拉雅运动,控制了湖南山脉的走向和水系的分布,县境的山脉和水系因此而形成。后经长期的风化、水蚀、冲刷、切割作用,才呈现出今日县境千姿百态的自然景观。全县山地占82%,丘陵占11%,冈地占2.5%,平谷地占2.8%,水域占1.7%。地势从西向东倾斜,西部九龙池,海拔1622米,东部善溪口,海拔57米,相对高差1565米。境内崇山峻岭,重峦叠嶂,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峰63座。资水横贯县境中部,境内干流5公里以上的溪河170条。1961年柘溪电站关闸蓄水,形成柘溪水库安化境内水面85平方公里。据90年代初土地详查,全县有耕地406万公顷,其中稻田3.02万公顷,常年作土104万公顷。
安化地处东亚季风区,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具有气候温和,四季分明,热量充足,雨水集中,春温多变,夏秋多旱,严寒期短,暑热期长的特点。历年(1955~2000年)年平均气温为16.2℃,与1955~1985年平均数吻合。一年之中,1月份最冷,极端最低气温-11.3℃,7月份最热,极端最高气温41.8℃。年平均无霜期275天、日照1335.8小时。年平均降水量1706.1毫米,较1955~1985年平均数多33.2毫米。雨水60%集中在4-7月。不同地域雨量相差很大:洞市—竹溪坡—熊家山一带多至1817~1851毫米,而清塘—黄柏界一带少至1414~1428毫米。
全县盛产松、杉、竹、果、茶叶、油茶、油桐、棕片、药材等,有木本植物103科1022种;钨、金、锑、钒等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的矿藏有39种,是湖南省重点林区县和有色金属之乡。水能资源丰富,理论蕴藏量150万千瓦,除已建成的湘中明珠——柘溪水电站外,还建有小水电站142处,总装机容量2万多千瓦。
安化地灵人杰。据史料统计,自宋至清,安化考中进士以上14人、举人117人。在中国历史上有一定影响的人物有清代两江总督陶澍、云贵总督罗绕典、著名书法家黄自元。20世纪初,李燮和、李唐等最早参加华兴会、同盟会,投身辛亥革命,成为当时叱咤风云的人物。从土地革命到解放战争的几十年革命斗争中,姚炳南、卢天放、刘肇经等大批革命志士前赴后继,共有389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新中国成立后,安化更是英才辈出。在政界、军界和科技、教育、医学、文史、体育界出现了相当一批出类拔萃的人物。如国家工商总局局长王众孚(2002年当选为中共中央委员)、中纪委副书记夏赞忠、工程院院士龙驭球、原福州军区副司令员邓克明、广州军区副参谋长李作成等。世界羽坛冠军唐九红、龚智超、龚睿娜、黄穗,都是从这里走向世界的。安化历史悠久。小淹镇青桑村旧石器遗址的考古发现,证明距今1.5万年前,就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安化为古梅山之域,汉属益阳县地。唐僖宗光启二年(886),梅山峒蛮断邵州道,不与朝廷通。直至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朝廷遣章开发梅山,置安化县。据历史资料记载,宋置县后,放开对县境瑶人的禁锢,居民生产生活较为安定。宋末至明代中叶,战乱频仍,疾疫灾荒不断,人口锐减,田土荒芜。明万历年间,县内采矿炼铁、采制黑茶兴起,工商业已有萌芽。清代初、中期,社会安定,朝廷奖励耕作,促进了农业发展,工商企业也随之兴起。咸丰年间创制的红茶“湖红”,远销欧美。清末至民国初年,南北军阀混战,县境屡遭兵燹,人民生活困苦。抗日战争时期,安化成为抗战后方,长沙、益阳等地不少机关、学校及厂店纷纷迁入县境,安化工商业、教育事业一度繁荣。抗战结束后,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社会动荡,生产萎缩,物资紧缺,通货膨胀,到40年代末,全县经济已濒于崩溃。
1949年6月28日,安化宣布和平解放。1949~1985年36年中,安化同全国其他地区一样,经历了国民经济恢复时期、1~6个5年计划建设时期。其间,尽管自然灾害频繁袭击,西方国家对中国一度进行经济封锁,反右派斗争、文化大革命等运动严重干扰,同时也出现过“大跃进”等经济建设上的指挥错误,但是,中国共产党能及时总结经验,纠正错误,使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持续向前发展。从70年代末开始,中共安化县委、县政府认真总结经验教训,着力加强县境通路、通电、通水、通广播电话等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多种经营基地,发展各种农副产品;相应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企业;综合利用和加速开发储量丰富的地下矿藏。这些都为以后全县经济实现新的飞跃奠定了坚实基础。
1986~2000年,是改革开放的15年。15年来,全县人民在中共安化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紧跟党中央部署,坚定不移地推进各方面的改革。全县农村在稳定并不断完善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建立健全服务体系,发展规模经营,调整产业结构,不断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在经济领域,全县朝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成功地实现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已在全县基本形成。个体、私营、外资等非公有制经济蓬勃发展,成为推动全县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其他各项改革全面推进。计划工作实现由计划经济向宏观调控、积极引导、放开搞活,扶持各项事业发展的市场经济转变。价格体制由大部分实行国家定价向国家指导价、市场调节价方向发展。财税体制实行县对乡镇财政体制包干,并推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人事制度方面,实施人员分流,推行公务员制度,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招录干部。教育方面,调整教育布局,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县、乡(镇)两级政府部门,按照精简、统一、效率的原则和决策、执行、监督相协调的要求,推进机构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大大提高政府的决策能力和服务功能。此外,金融、外贸、投资、流通、住房、社会保障、科技、医疗卫生等方面的改革,也取得令人满意的成效。各项改革已成为推进全县经济建设和各项工作的根本动力。
1986~2000年,也是国家执行“七五”、“八五”、“九五”计划时期。“七五”时期(1986~1990),安化县贯彻改革、开放、搞活的方针,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第三产业,大力发展林业生产,决不放松粮食生产,积极开展多种经营,加快发展乡镇企业,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生产力水平。“七五”规划执行情况较好。“八五”时期(1991~1995),全县坚持深化改革,调整结构,面向内外市场,综合开发资源;坚持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经济效益;坚持把安化建成以发达农业为基础,以矿冶、化工、森林、食品工业为主体,以建材、饲料工业为两翼,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富饶山乡。前两年着重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后三年通过深化改革加速经济发展。“八五”规划执行顺利,全面超额完成各项任务和主要经济指标。“九五”时期(1995~2000),县委、县政府根据省委书记王茂林的指示,编制了《安化县1995~2000年脱贫奔小康计划》。其指导方针是:充分依靠全县人民,抓住国家扶贫攻坚机遇,扩大招商引资,走市场导向、科技进步和资源开发三位一体的经济发展道路,重点突破山地开发、支柱产业和交通建设三大领域,逐步形成稳定脱贫致富的内在运行机制,实现富民强县的战略目标。其间,因受诸多因素的制约和影响,经济指标完成不太理想,但基础设施建设成就辉煌。
在这15年间,安化尽管遇到连年严重的自然灾害,尽管历经了由单一的全民、集体所有制到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由封闭型计划经济到开放型市场经济的历史变革,但是,安化人民在付出沉重代价的同时,也获得了发展自己的契机:国家对柘溪库区建设的重视与投入;明确安化为全省重点林区县;1994年国务院确定安化为“八七扶贫攻坚”重点县。这三大机遇就像催化剂与助推器,为安化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注入了很强的活力,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15年来,安化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县力明显增强。2000年与1987年(1986年及以前无此项统计)比较,国内生产总值由55841万元增加到202053万元,按可比价计算,年平均发展速度10.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4645万元,第二产业增加值33527万元,第三产业增加值58040万元。主要农产品产量有较大幅度增长:粮食由263775吨增加到296084吨;油料由8350吨增加到23417吨;茶叶由于市场疲软,由8000吨减少到5000吨,但其中名优茶由少到多,向国内国际打出了“安化松针”、“安化银毫”、“求喜银币茶”等名牌产品;水果由2985吨增加到9300吨,其中柑橘由1675吨增加到7150吨,“宫川蜜橘”曾定为第十一届“亚运会”指定供应产品;出栏猪由27.6万头增加到48.7万头,出栏牛由0.15万头增加到8.84万头,出栏羊由0.74万只增加到17.76万只,水产品产量由1690吨增加到9715吨。15年全县累计人工造林1031万公顷,封山育林1633万公顷,1993年实现消灭宜林荒山,1996年实现全面绿化达标,获省政府授予的“全省绿化先进集体”荣称。林业结构调整日趋合理,新植以板栗、杜仲、厚朴等为主的经济林308万公顷,全县经济林总面积达79万公顷,占有林地面积的27.8%,获国家林业局授予的“全国经济林建设先进县”和“中国厚朴之乡”称誉。2000年与1985年比较,主要产品产量不断增加:发电量由17.33亿千瓦时增加到24.79亿千瓦时;精锑由1260吨增加到2939吨;水泥由7.39万吨增加到16.69万吨;黄金由15千克增加到75千克;竹地板生产量33万平方米。渣滓溪锑品厂生产的精锑及三氧化二锑被中国社会调查事务所确认为“中国公认名牌产品”。乡镇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发展迅速。建玲竹业有限公司,90年代还是个小型竹木制品厂,通过几年发展,建成设计年产高档无尘竹地板100万平方米,年产值1亿元以上,年创税可达到1000万元的全省最大的楠竹加工企业。其生产的“建玲牌”竹地板获湖南省名优特新农副产品博览会金奖,产品走销市场。财政收入稳定增长,总收入由2947万元增加到9793万元。金融保险事业不断发展,年末各项存款余额由10170万元增加到195652万元,年末各项贷款余额由10431万元增加到100466万元;保险业务费总收入由189 万元增加到14741万元,支付赔款由105万元增加到5193万元。
15年来,安化的基础设施和产业建设成效显著。15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建设投资23亿元。其中,国家计划内投资建设项目1280个,实际完成投资11.63亿元,投资的重点是基础设施、农业基地和支柱产业;以工代赈资金项目2704个,实际完成投资2.464亿元,主要实施农业、林业、水利、交通、农电、农村电信等项目工程;争取国家扶贫贷款1.3亿元,财政扶贫资金1542万元,扶持项目987个(绝大部分属固定资产投资);国家水利部和省财政投入的建设基金及地方后期扶持移民库建资金共1.6332亿元,主要用于库区基础设施建设、生产开发及移民安置等。15年间,新建、扩建和改造的重点工业企业有湘云制药厂、湘中竹木总厂、渣滓溪锑矿、太平金矿、平口水泥厂、长塘水泥厂、仙峰水泥厂和建玲竹业有限公司等。在城镇建设上,建制镇由11个增至16个,小城镇的各项配套建设相应加快。其中,建成了梅城、平口和东坪湘资三处规模较大的农贸市场。县城东坪镇建设日新月异:广播电视、电信、电力、外贸大厦拔地而起;新建沿江大道被誉为安化的“外滩”;党政机关办公大院整体搬迁;十八拐、月形山公园打扮得
秀丽多姿;橘园新村、梅园小区建设初具规模。能源建设上,新建了马迹塘至梅城11万伏送变电线路,续修扩建了廖家坪、红岩水库和将军电站,新建了长塘11万伏变电站,改造扩建了清塘等8个变电站,新建配套小水电135处,装机2250千瓦,农村电网进一步得到改造,全县通电村达到1137个。交通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15年间,新建了大桥—通溪、东坪—小淹、柘溪—马路、洞市—新化等多处公路,境内公路里程达3183.8公里,全县通公路的村达930个;完成了东坪—柘溪、梅城—新化、长塘—大福、羊角—沧浪坪、柘溪—马路等公路砂改油工程;搬迁和改建了湘运安化、梅城两座县级车站;新建了对口溪船运码头;安化资江大桥和怀桃公路小淹—夫溪段修建等重点项目正在建设中。2000年与1985年比较,民用汽车拥有量由27辆增加到2123辆,民用机动船拥有量由168艘增加到251艘,客运量由92.05万人次增加到465.8万人次,货运量由13.4万吨增加到26.5万吨。邮电通信事业飞速发展。邮电业务总量由104万元猛增到4911万元,交换总机容量达到2.17万门,全县通电话村933个,固定电话用户发展到59376户,移动电话用户10846户,新蓉园寻呼用户13932户。
经济建设突飞猛进,各项社会事业也高速发展。科技兴县成绩显著。科普、专利工作多次获省、市先进,安化被评定或确认为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全国专利工作试点县和“首批科普示范县”创建单位;全县授权专利241件,开发实施专利166件,取得科技成果211项,获国家、省、市科学技术进步奖284项。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全县教育部门共有学校989所(小学925所、初中55所、高中5所、职业中专3所、教师进修学校1所),部门与社会办学39所。2000年与1985年比较,校园面积由26107公顷增加到28633公顷;校舍面积由51.28万平方米增加到114.74万平方米;在校学生由102
855人增加到155928人。15年间共为国家输送大专院校学生5585人,为新中国成立后36年高考录取总数2387人的2.34倍;中等职业学校为县内外输送中级专业技术人才8444人。县职业中专跻身国家重点中等职业学校,成人教育、幼儿教育、技术培训广泛开展。计划生育工作成效显著。全县实现了“九五”期间计划生育的奋斗目标,1995~2000年,连续6年评为省、市先进单位。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迅速。全县共有医疗卫生机构39个,社会医疗机构44个,村卫生室851个,个体诊所155家。医院建设、医疗技术向现代化方向发展。全县共有26家医院上等升级,其中,县人民医院、县中医医院达到二级甲等医院、县二人民医院达到二级乙等医院标准。中医药工作达到全省先进县标准。文化工作适应改革开放的形势,在繁荣文艺创作、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发展和管理文化市场方面,都取得显著成绩。创作思想和创作方法不断出新,涌现了一批新人新作,成为益阳市文艺创作的一支劲旅。文艺演出常年不断,获得多种奖项。平口文化站被列为全省10个文化示范站之一。广播电视发展迅速:先后建起县城和梅城两座广播电视大楼;建成辰山微波电视铁塔、张家山微波转播站;启动全国电视“村村通”工程,全县共建电视卫星地面站400个,消灭了电视盲村;有线电视在全省率先实现统建统管,所有乡镇实现微波联网,县城网络实现传输光缆化,有线电视用户增至68000户。1986~2000年,是安化体育事业的黄金时期:全民健身活动普遍开展;安化运动员在市、省、国家级比赛中多次摘金夺银;为省、国家输送了大批体育健将;安化被誉为世界羽坛冠军摇篮。旅游事业受到重视,县政府已将这一朝阳产业提到议事日程,成立旅游资源开发机构,进行旅游资源的全面考察和推介。先后开发的有红岩省级自然保护区、柘溪省级森林公园、六步溪省级自然保护区、马路龙泉洞和青龙洞等溶洞群。全县有东坪、马路、柘溪、思游风景区已审批确定为市级旅游风景区。
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城乡人民生活不断提高。2000年与1985年比较,职工年人均工资由998元增加到675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349元增加到1236元;城乡居民年末储蓄余额由4569万元增加到152亿元,人均储蓄由54.47元增加到1650.28元。历史以来安化人民缺衣少食的问题,在此时期得到较大程度的缓解。城镇住房条件得到很大改善。住房总面积由108.69万平方米增加到312.03万平方米,人均住房面积由7.56平方米增加到12.1平方米。农村住房新建改建速度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已具雏形。城乡消费品市场繁荣,物价稳定。15年间,全县共投资6018万元,组建农贸市场23个,此外还组建乡、镇、村墟场82个,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16666万元增加到106353万元。环保、生态建设成绩显著。全县共投入治理污染资金4169万元,主要对东坪钒冶炼厂进行整体搬迁,对廖家坪矿业污染和国营715矿的退役环境进行治理。争取国家第一批生态环境建设重点县项目,对滔溪、伊溪、沂溪及柳溪、河曲溪流域实施了有效治理。
全县物质文明建设成绩显著,精神文明建设同步发展。除科技、教育、文化、体育等长足发展外,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也年年有主题,年年有特色。1987年,县委印发《关于“七五”期间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十条措施》,重点以移风易俗为突破口,树立社会主义新风俗。1990年初,县委发出《关于在全县广泛开展学雷锋、讲贡献、尽义务、树新风活动的通知》,学习活动有声有色,涌现了一批学雷锋的先进单位和个人。1991年,县委成立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全县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以下简称双文明)建设走上规范化、制度化轨道。1994~2000年,先后在全县广泛开展“做文明公民,建文明单位,创文明建设先进县”、“改进作风年”、“三德教育年”、“创文明户、文明集镇、文明单位”为主题的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同时,不断开展普法教育,使全县人民的思想、道德、法制观念不断更新,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至2000年,全县建成县直文明单位22个、文明乡镇8个,评定不同等级的“星级户”27000多户。
综上所述,1986~2000年,是安化县经济和社会事业快速前进的15年。其间,发展是总的趋势,成绩是主流。然而,由于地域条件,经济基础及自然灾害等诸多因素影响,也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运行总体质量不高,主导产业尚未形成强劲的市场竞争能力;县乡两级财政运转艰难,财政经济没有走出困境;脱贫任务还很艰巨,致富奔小康尚需付出成倍的努力。但是,安化县委、县政府坚信,安化是一方具有悠久历史文化、光荣革命传统、资源丰富、地灵人杰的热土,安化人民一定能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指引下,凭借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谱写出更新更美的文字,迎来新世纪灿烂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