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职业教育工作汇报
职业教育工作汇报
双阳区是一座新兴的山水型新城区,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及市场人才的需求,按照双阳区政府的有关文件及教育局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方案,双阳区第十三职业成人教育学校于2004年同长春市第162中学实行了职普对接,完成了“一址三校”的新型办学模式改革,现有职教编制四人,与普教共享教育资源,一、工作回顾
04年职普自对接以来,在区教育局的正确引导下,通过我校的不断努力,充分利用普教的现有教育资源,大胆的尝试职业教育的办学改革新途径,使我校的职业教育工作有了长足的发展,到2010年8月止向职业技术学校输送生源219人,就业率100%
二、具体做法:
1、领导重视,把职教工作纳入重要工作日程
职业教育工作是学校总体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校将职业教育招生工作纳入教师岗位责任制,形成人人参与,人人有责的浓郁的合力氛围,始终坚信“眼见为实,实地考察”的原则,校长和职教校长多次到吉林、长春的20余所职业技术学校实地考察,将那些具有实训基地、设备健全、学校
管理规范、就业出口好的学校纳入重点,经领导班子多次研究,结合市场需求及学生兴趣爱好和专业设置,与长春市高新职业技术学校、长春市机械电子技术学校等多家实行联合办学,签订办学协议。
2、拓宽渠道,探索职业教育新模式
几年来,使我们尽管在联合办学上取得一些成绩,但我们不满足现状,积极探索深化职业教育改革,04-07年实行了“1+2”的办学模式,与长春市高新职业技术学校签订了联合办学协议,这样一来完善的我校的不足,促进了职教的发展,四年共培养职业学校毕业生79人。在联合办学的基础上,我们又尝试了校企联合办学,根据企业的用工需求,对学生有针对性的培训,实行订单式教育,使我校学生就业有了保障,被分配到长春市内的一汽大众轿车、福耀玻璃、移动通信、长虹电子公司、吉林宏利源特约销售公司等单位。这些学员不但理论扎实、技术过硬,部分学员成为企业骨干。其中就业于希达电子有限公司的屠赫男同学现任车间班长,月薪3200元;就业于北京现代吉林宏利源特约销售公司的刘继明同学,现任前台接待经理,月薪加奖金3千余元。实现了“一人就业,全家受益”的职业教育办学目标。这种做法得到了社会、家长、学生的一致认可,使我校的职业教育始终沿着正确的轨道,向着良好的势头健康发展。在搞职业教育的同时,我们又充分的利用职业教育的现有资源,积极
开展培训工作。根据人才市场的需求和农民发家致富的需求。我们大力开展成人培训工作,先后举办了劳动力转移、劳动预备、保安、家政、电工、农机修理等多期培训班。累计培训1369人,转移劳动力398人。为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培养了大批的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科技致富带头人,为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基础。
三、制约职业教育发展的因素及问题
经过几年来的职业教育改革尝试,我们认真总结了工作中制约职业教育发展的因素及问题:
1、安置就业存在专业不对口的现象,即在职业技术学校所学技能到企业无用武之地,所学非所用。
2、现在部分职业学校办学不规范,亟待完善。多数学校无实训基地,实训设备短缺,做不到理论联系实践,导致培养人才实践操作能力低,严重影响学生的就业。
3、用人企业管理制度不健全,存在霸王条款现象。劳动报酬低,工作时间长,工作环境差等因素。严重影响学生的稳定就业,给职业教育发展造成了不利因素。
4、职业教育师资队伍老龄化,有的教师不能担当培训任务,教师严重短缺,特别是农村职业学校极为突出。尽管实现了职普对接,但普教只能自给,无能力资助职教,制约了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
四、现在农村职业教育需要国家扶持的几个方面
1、完善、规范、健全农村职业学校,促进农村职业学校健康发展。
2、对农村职业教育发展有待于政府出台相应政策,给予扶持。
3、要加大农村职业教育投入,确保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需求经费。
4、改变现有农村职业教育师资状况,提高职业教育师资对质量,搞好双师型教师的培训。
五、下步工作打算
1、要认真学习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纲要》精神,继续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树立培养一个孩子升学与输送一个孩子学到一门技能,找到就业岗位,同等重要的办学思想。
2、加大职业教育宣传和动员工作力度,形成全体教工人人参与、人人有责的氛围,形成合力、3、全面掌握了解每名学生的思想动态,对学习不感兴趣,面临失学的学生,做好正确引导,力争把他们输送到职业学校学一技之长,一门技能,为家长分忧,为社会分忧。
4、结合本校实际,取别人之长,补己之短,把职业教育工作办出知己的特色,力争使三分之一的学生输送职业学校。
第二篇:职业教育工作汇报
篇一:全市职业教育工作汇报材料 全市职业教育工作情况汇报 益阳市教育局(2007年9月)
一、基本情况
目前,我市共有职业教育机构323个,其中:高等职业学院2所、技工学校9所(含高级技工学校2所)、中等职业学校43所、乡镇农校92所、职业培训机构86个。中等职业学校中,政府主办14所,占32.5%;行业企业主办9所,占20.9%;民办20所,占46.5%。职业院校共开设专业43个,其中面向第一产业的4个、面向第二产业的8个、面向第三产业的31个。
1、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初步形成。初步建成了以高职院为龙头,以国家级省部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为骨干,以乡镇农校和其他职业培训机构为依托,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职业教育体系。
2、办学基础能力不断提高。“十五”以来,我市职业院校不断加大投入力度,积极改善办学条件,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得到加强,基础设备设施日趋完善。职业学校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教师学历合格率为66.6%,专任教师本科以上学历的占66.5%,中级以上职称的占68.4%,“双师型”教师占17%。优质职业教育资源不断扩大,全市已建成国家级重点职业中专学校6所,省级重点职业中专学校5所,省级重点建设专业4个。
3、职业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十五”以来,全市中职招生人数稳步增长,2004、2005、2006年全市招生分别为19112人、22675人、23346人。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规模逐年增长,年培训达到了10万人以上。
4、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完善。大力推进以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订单”式培养为主要形式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85%的学校实现了校企合作办学;大力推进“双证书”制度,毕业生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的比例达到70%;积极推进课程、教材、教学手段改革,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正在逐步形成,学生实践操作能力明显增强,学生对口就业率日渐提高。
二、主要做法
1、整合教育资源,全面统筹职业教育发展。经过深入调研,我们认识到益阳职业教育特别是益阳市城区,存在着办学条件差、学校规模小、办学效益不高、专业设置重复、形不成特色、难以提高质量等问题。2004年,市委市政府提出了整合城区职业教育资源的思路:以重点学校和优势专业为纽带,通过资产合并、重组、置换和扩建等形式,打破部门、行业和学校类别的界限,对中心城区教育资源进行优化组合。重点是做好四项工作。一是支持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在益阳发展。将市酒厂、市化工机械厂置换给该院,支持其就地扩建并去“筹”转正。二是支持湖南兵器工业高级技校发展。将原益阳工业贸易学校整体置换给省兵器工业技校,支持省兵器工业技校发展成为高级技校,并拟申办高级技师学院。三是将市一技校、市二技校、省粮食二技校合并,迁址原益阳农校,并在周围扩征用地,组建并被评估认定为益阳高级技工学校。四是在中心城区办好1所国家级示范中等职业学校。将市工业职业中专并入益阳电子工业中专,创办国家级重点职业中专。经过两年多艰苦工作,目前,已基本完成整合任务。
2、加强队伍建设,大力培养“双师型”教师。为了实现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的优化组合,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我们着重抓好了“送、引、激”三项工作。送,就是有计划地安排专业教师参加培训。特别是重视送教师深入生产第一线,参加企业生产实践。近3年来,我市职业教育专业教师参加国家级培训32人,参加省级培训186人,到厂矿企业进行业务培训45人。引,就是不受身份限制,积极引进“能工巧匠”,高薪聘请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到中等职业学校担任兼职教师,全市共引进各类兼职教师200多人。激,就是建立“双师型”教师评价激励机制,在评优、评先、职称晋升等方面向“双师型”倾斜。2006年,市教育局表彰了10名农村职教“双师型”教师,今年正准备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和《关于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带头人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力争到2010年,我市“双师型”教师占全体专业教师的50%以上。
3、重视学生实训,着力提高综合实践能力。一是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沅江职业中专筹资1100万元,建了一栋五层的实训楼,添置了大量实训设备;桃江职业中专筹资800万元,建起了综合实训大楼和多种实训实验室;南县职业中专去年争取资金350万元,添置了实训设备,益阳职院投资5900多万元,建设了高标准的实训基地。另外,我们广泛开展了校企合作,在企业建立对口实习基地,不仅降低了实训成本,使学生迅速掌握技能,而且许多学生在实习后便被企业盛情挽留,促进了就业。二是改革课程设置。本着“必须、适用、够用”的原则,整合基础性课程,保证开足实训课,并大力开发校本教材,突出实训教学。实行弹性学分制,鼓励和倡导学生迅速掌握实践技能。益阳职院依托学校内外的实训基地,从学生的职业岗位出发,积极探索富有自身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如“教学-经营一体化”培养、“教学-生产-技术三位一体”培养、“工学交替式”培养等。桃花江女子旅游学校紧跟行业的发展开发教材,及时调整方向和技术内容,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三是全面推行学生“双证制”。益阳市每所职业院校都奉行“双证”教育,让学生们在接受学历教育的同时,也能够拿到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学校与劳动部门配合,每年组织“双证”考核。据统计,全市职业学校学生毕业时拿到“双证”的有85%。
4、开辟绿色通道,实现“零距离”就业。一是树立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我们认为,在学生就业安置上,要体现三个100%的理念:一个学生安置不好,对一个学生和他的家庭的损失是100%;每个学生的就业安置,只要有1%的希望,就要付出100%的努力;如果学生没有较好的就业岗位,学校就有100%的责任。二是加强就业指导。我市各院校都成立了就业指导中心或就业指导处,强化组织管理,并经常派出精干队伍深入市场,调查就业形势。而且开设了就业指导课,学生一进学校就得接受这方面的知识和训练。就业指导课从就业形势、就业准备、职业素质、职业选择、职业生涯设计,到信息收集、市场分析,以及创业计划与实施,非常有针对性。有些学校把已经就业成功的学生请回来作就业讲座,切实解决学生就业中的一些心态、思想问题。三是倡导“订单式”培养。许多学校通过采取“订单式”培养、与劳动力大省的合作协调等措施,大大提高了毕业生就业率。沅江市职业中专的“日立班”和长沙山河智能机械公司挖机操作手定向培养是我市订单式培养的成功范例。四是做好毕业生跟踪服务。许多学校根据学生需求和创业实际,认真做好创业扶持工作。从项目确定、规划设计,到技术服务、信息咨询进行重点指导和帮助。安化县职业中专从本地实际出发,突出“农”字特色,为学生创业提供咨询20万人次,提供资金4万多元,担保贷款20万元,扶持了一大批农村致富能手。桃花江女子旅游学校重视就业形势的市场调查,重视毕业生的跟踪服务,目前已形成了依托广东、上海、北京三大地区,辐射全国各地的就业网络,实现了高层次就业、零距离就业和全员就业。
三、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市职业教育的发展任重道远。一方面,我市经济发展对高技能专门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的需求日益迫切。我市第四次党代会已明确提出“加快实施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篇二:职业教育发展的情况汇报 职业教育发展的情况汇报 长沙环球职业中专学校
长沙环球职业中专学校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在宁乡县教育局的领导和扶持下,办学18年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校创建于1994年,2005年被教育部认定为国家级重点职业中专学校,2004年成功组建了长沙环球职教育集团,2010年2月成功地在美国纳斯达克挂牌上市。学校总面积6万5千余平方米,生均占地面积43.1平方米;建筑面积3万8千多平方米,生均建筑面积25.2平方米。现有在籍学生3248人,其中三年级1741人已进入顶岗实习,当前在校学生人数为1507人,共计30个教学班,在校师生比为1︰12.4。在校教职工135人,其中专任教师102人,专业课教师60人,双师型教师32人,本科以上学历占52.9%,高级以上职称占2.3%,中级以上职称56.8%,双师型教师比例达33.7%。学校开设有信息技术类、加工制造类、交通运输类、财经商贸类、文化艺术类、公共管理与服务类等6大类9个专业,共有标准教室102间,各专业标准化实验、实习、实训室或工场19间,计算机房(含多媒体教室)13间,共有实验、实习、实训工位2200余个,教学用计算机1012台,设备设施投入达2800余万元,总资产达7800余万元。2008-2011年,我集团承担了国务院扶贫办的“雨露计划·腾飞工程”,三年来免费为中西部地区培养贫困学生1万多名,学生来自全国23个省、21个民族。办学18年来,为社会培养和输送了5万多名初中级实用技术人才,为农村劳动力的有效转移,为贫困人口的脱贫致富作出了积极贡献。同时,先后接纳了2000多名大学毕业生来我集团各校区任教,为国家减轻了一定的就业压力。近年来,集团还与德国、日本、新加坡、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积极开展了职业教育合作与交流。
二、主要工作和成就
近几年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响应县委县政府“集全县之力,举全县之智,坚决打胜创建教育强县的攻坚战”的号召,领会县教育局“推动职业教育改革”的发展思路,积极改善办学条件,扩大招生规模,改革办学模式,提高办学效益,各项工作迈上了一个崭新的台阶。
1、集团化发展,资本化运作,办最具前景的职业教育。2005年,经长沙市教育局批准,成立“长沙环球职业教育集团”。发展至今,通过独资办学、合作办学、政府托管等方式分别在湖南、四川、山西、辽宁、河南等省开办了长沙环球职业中专学校、湖南新环球技工学校、韶山环球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韶山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邵阳市工业职业技术学校、四川省荥经高级职业中学、四川省天全高级职业中学、四川省石棉高级职业中学、四川省芦山高级职业中学、辽宁省彰武职业中专、河南省原阳职教中心、山西省天镇县环球高级职业中学等12所职业学校,基本形成了集团化、多元化办学格局。2010年,“环球教育股份有限公司”在美国纳斯达克挂牌上市,成为第一所在海外上市的以职业教育为主体的集团公司,成功地实现了以“家庭作坊式”的办学模式向“国际化”、“资本化”办学模式的转变,为发展职业教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订单化培养,为企业量身定制人才,办真正的职业教育。在“订单教育”模式的探索与研究中,我们实现了“四个坚持”,即坚持面向市场办学,运用现代企业思想革新学校管理模式;坚持“依法治校,质量立校,特色兴校,科研强校”;坚持知识与技能并重,学历教育与社会培训并举;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同时,围绕市场设专业,围绕就业设课程,围绕技能建模式,围绕素质抓管理,实现了专业与职业岗位对接、教材与岗位技术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生学习对接的“五个对接”,以及学校与工厂合一、课堂与车间合一、老师与师傅合一、学生与学徒合一、作品与产品合一的 “五个合一”。学校力推校企合作办学,自2001年以来,先后有600多家企业与我校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有17家世界500强企业在我校设立了定点培训。我校在籍学生有98%以上参加了学校统一组织的勤工俭学和顶岗实习工作,95%以上的学生毕业时都取得了毕业证和职业资格证“双证书”。2006年,我校何广文校长的《订单教育》、《职业教育办学理论探索与实践》两本职业教育的专著由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并向全国公开发行。
3、四性化教学,人本化教育,办高质量的职业教育。我校独创了以问题性、实践性、主动性、独立性为核心的“四性教学法”,借助于完善的分层教学体系以及学分制教学制度,充分地组织、引导、激励和培养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德育工作则以“假设定立常态,催生智力亮点;革新评价体系,不拘一格育人;弘扬优良个性,开发智力潜能。”序列化工作方式,建立学生“德育银行”,构建了个性化、动态性、互信性、激励性的德育评价体系。办学18年来,我校在师生技能比武、教师赛课、论文评选等方面,先后有1000余名师生获得过省、市、县1400多项的表彰与奖励。2007年,在湖南省职业院校重点项目建设的申报中,我校一举通过了省级精品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省级精品课程《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省级学科带头人电子学科周文锋、计算机学科沈恒等4个项目的申报,是当全省各中职学校中通过项目最多的学校。2012年,我校已入围“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学校建设”项目学校,申报工作正在进行当中。在教学科研中,我校先后参与了国家级课题《高中阶段师资队伍建设的研究》以及省级课题《中等职业教育学分制管理的探索与实践》的研究,并成为了长沙市15所学分制试点学校之一。
4、精细化服务,标准化管理,办人民最满意的职业教育。2004年,我校一举通过了“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并在全国率先提出了“教育产品即教育服务”的思想,形成了为学生、学生家长及用人单位这些学生“顾客”提供优质服务的理念和体系。同时,为了加强服务品质,推出了如《标准化寝室管理》、《a级食堂评价标准》等一系列标准化管理文件和制度,学生对后勤服务、寝室管理、就业安置等工作的满意率均达到了98%以上。2008年我校承办了国务院扶贫办“雨露计划·腾飞工程”扶贫培训项目后,先后有来自23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建设兵团)、21个民族的13000余名学生报读我校(其中少数民族学生共计达1571人)。为了实现民族和谐、团结稳定,学校每学期都开展一次以“学习民族历史、了解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提高民族团结意识”为主题的“相亲相爱一家人”的班会主题活动,为维吾尔族、回族等少数民族学生开办了专门的“清真餐厅”,建设了设备设施齐全、内容丰富的“少数民族活动室”,并成为了宁乡县民宗局、长沙市民宗局“民族三进工作试点单位”,得到了国务院扶贫办、全国妇联以及各省、地(市)扶贫办和妇联的高度评价。
18年的筚路蓝缕、潜心经营,我校的办学业绩硕果累累,诸多荣誉纷至沓来。先后荣获了国家、省、市、县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的各类荣誉多达近400余项(次)。主要荣誉有:1996年,长沙市教委职教中心授牌为“毕业生就业安置服务试点指导学校”;1997年,湖南省教育委员会授牌为“社会力量办学优秀单位”;1998年,湖南省劳动厅授牌为“重点就业培训中心”;1999年,长沙市教育委员会授牌为“社会力量办学优秀单位”;2000年,长沙市教育委员会授牌为“招生工作先进单位”;2001年,湖南省教育厅授牌为“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优秀学校”;2002年,湖南省银行业协会授牌为“守信用企业”;2003年,湖南省劳动厅授牌为“农村劳动力转移省级骨干培训机构”;2004年,通过了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2005年,国家教育部授牌为“国家级重点职业中专;2006年2篇三:职业教育招生工作汇报 龙江县职业教育招生工作汇报
近年来,我县职业教育工作深入贯彻省、市关于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各项要求,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招生工作。招生数量较去年同期相比,稳中有升。
一、基本情况
我县共有职教中心学校1所,综合中学13所。今年全县应届初中毕业生3579人,中职计划招生1080人,截止到9月15日,职教中心学校招收全日制新生164人,综合中学招生243人,成人中专招生382人,共计789人,占今年招生计划总数的73.1%。
二、主要措施
(一)落实政策措施,推进招生工作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一是制定出台了《龙江县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和《龙江县职业教育十二五规划》指导我县职业教育发展。二是县领导亲临学校指导工作。3月份起,县委王书记,政府刘县长、何县长亲临县职教中心学校指导工作,现场办公。县政府先后拨款135万元,改造学生宿舍、搬迁锅炉房、移出校园内的变压器、规划校园建设等,解决了多项制约学校发展的难题。三是县政府每年都能按时足额划拨职业教育发展经费,职业教育经费有保障,有力推动了我县职业教育的发展。为做好今年的招生工作,县教育局印发了《2012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工作实施方案》,年初召开专门会议,把中职招生纳入了全县教育发展总体规划。一是把是中职招生任务分解落实到各初中学校,确保中职招生任务完成。二是实行目标责任制,从县教育局到各校形成了主要领导挂帅,主管领导具体抓,落实责任制。三是加大力度,把中职招生完成情况纳入对各学校考核和督导评估的重要内容。四是落实奖惩政策,教育局对完成招生任务的学校每年奖励一至两万元,仅去年就发放招生奖励金18万元。在奖励的同时,对因措施不力导致职教招生完成率居全县后三名的学校,在学教育工作综合评估中,实行“一票否决”,学校主要负责人在该学不予评先评优。
为推动招生工作,职教中心学校积极落实各项政策。一是认真落实国家助学政策、涉农专业免收学费政策及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免学费政策。二是学校为鼓励学生到校学习,实行了奖学金制度和中考文化课低于二中录取分数10分以内的学生免收学费政策。2011年335名学生享受国家助学金25万元,为54名生活困难学生免除学费5.4万元,29名学生获得奖学金共计6900元,152 名涉农专业学生和2名中考文化课低于二中录取分数10分以内的学生享受到了免收学费政策。奖助学金制度的实施,进一步调动了学生走进职校学习的积极性,也使家庭贫困的中职学生能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
(二)加大宣传力度,推进招生工作
根据以往的经验,教育局今年本着早动手、早宣传;多形式、多途径;全方位、有重点的指导思想,开展职教招生宣传工作。一是由县教育局职成股牵头,与县职教中心学校从3月下旬开始,深入到全县21所初中学校进行招生宣传,共召开家长座谈会21次,参加座谈会的学生2000余人,家长800余人。通过发放招生宣传简章,观看职教中心学校制作的《让我们在这里起飞》职教招生宣传片,请已经参加工作的职教中心学校毕业生讲述自己的学习发展经历等,使学生和家长们对职业学校办学优势、发展现状、专业设臵、办学保障、升学就业等方面情况有了新的认识,一定程度上转变了他们对职业教育的看法。二是利用电视、《今日龙江》教育专版、龙江县教育信息网等媒介,广泛宣传职业教育成才典型,职业学校办学优势、发展现状、专业设臵、就业安臵等情况,使我县职业教育的发展成果和职业学校的办学成绩家喻户晓,引导学生报读中职学校。三是为了使不能升入普通高中学习的学生能够继续学习,7月15日--7月22日,职教中心学校又抽调20名专业教师分3组,对全县156个村屯的486名没有考入普通高中的学生,逐一进行有针对性的家访,给这些学生耐心、细致的讲解职业教育发展的优势,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除此之外,职教中心还借教育系统排球赛、职教中心高考实现历史性突破宣传等契机制作图板,宣传招生信息。
四是各初中学校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融入职业教育思想,特别是在初三年级,有重点地宣传读中职学校的优势,引导部分学生对职业学校的认识和向往,消除家长和学生对入读中职学校前途不明,就业不清的偏见,为职教招生工作营造良好的氛围。
(三)动员各方力量,推进招生工作
为了完成今年的招生任务,教育局、职教中心学校、各初中都分别采取不同措施、动员各方面力量推进招生工作。
一是教育局根据招生工作的需要,先后召开了三次职教招生工作会议,分阶段督办推进。第一次会议重点是下达招生指标,落实招生计划,逐校明确招生工作任务;六月二十日召开的第二次会议,重点是通报招生任务完成情况、介绍交流工作经验,促进招生任务完成;七月下旬,普通高中招生结束后,教育局又召开了招生工作推进会议,针对中考落榜生,进一步研究落实招生的空间和对象,推动招生工作。
二是教育局在招生工作中做到全过程把握、全过程推动。在春秋两季招生过程中,局领导和职成股工作人员多次深入各学校,对各校的招生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检查督办,对招生任务完成不好的学校跟踪问效,强力推进职教招生工作。三是职教中心成立以专职招生人员为主,以全体教师为辅的招生队伍。在乡镇、村屯、社区,聘用以学校往届毕业生为主的兼职招生员,建立由专兼职人员组成的招生工作宣传网络,扩大招生覆盖面。学校对招生人员的工作在方法、目标、途径上多方协助,提高了招生工作效率。
四是各中心学校都能认真落实招生任务,制定招生工作方案,各校将招生目标分解到班、落实到人。部分学校还重点抓好村校长工作,给村校下达招生任务,形成了“人人有指标,层层扛指标”的工作局面。各校把教师招生任务完成情况与工作考核挂钩,实行奖惩,作为晋升职称、评优选模的重要条件,调动全员工作积极性。
五是做好职教中心招生工作的同时,我们积极采取措施提升综合中学建设水平,提高中职班招生数量。为缺乏专任教师的学校聘任专任教师;帮助学校确定好适合学生发展,学生感兴趣的专业;争取资金,为学校增添实习设备;提高了中职班的教育教学质量,这样,大大降低了中职班学生的流失率。
第三篇:资阳区职业教育工作汇报
资阳区职业教育工作汇报
资阳区地处湘中偏北,镶资水尾闾、北濒洞庭湖,现有人口43万,辖6个乡镇,全区总面积736平方公里。近年来,资阳区职业教育在区委、区政府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下,调整总体思路,克服种种困难,全区的职业教育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2011年,全区现有区属公办中等职业学校1所,民办职业学校6所,市属中等职业学校2所,高职院校1所,区属学校在校学生5362人。学校占地面积23.78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9.14万平方米。涵盖幼儿教育、旅游服务与管理、计算机、服装设计与工艺、模具设计与制造等多个专业。较好地发挥了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社会经济需要的重要作用。
一、我区职业教育取得的成绩
(一)加强了职业教育的政策支持力度。
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发展,牢固树立“抓职教就是抓经济、抓经济必须抓职教”的观念,切实增强发展职业教育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把发展职业教育同推进新型工业化、实现后发赶超紧密结合起来,做到统筹规划,全力推进。一是切实加强了组织领导。区政府成立了由区长任组长,教育、劳动、发改、财政、农业、经委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职业教育领导小组,定期研究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中出现的情况和问题。二是制定了职业教育发展规划。先后出台了《资阳区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资阳区 职业教育“十二五”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了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任务与目标。三是经常开展职业教育调研,解决职业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近几年来,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同志多次深入职业学校和相关企业,充分听取学校、企业对职业教育发展的意见建议,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先后成立了资阳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领导小组,开展了资阳区农村人才需求大调查,这些举措,推进了我区职业教育资源整合、推动了校企合作促进劳动力就地转移。四是确保了各项职教经费的投入和落实。确保了职业学校教职工工资的发放,教职工工资、绩效工资和津补贴发放由区财政足额打卡发放,职业学校学杂费全部返还学校作公用经费,财政不冲抵,区财政按区人口人均1元的标准设立了职业教育专项经费(2011年为43万元),并把城市教育费附加的30%用于职业教育,解决职业学校基础能力建设和上级职教经费投入配套问题。2010年城市教育附加费征收299万元,拨付职业教育90万元,2011年共征集到城市教育费附加645万元,拨付了194万元用于职业教育,确保了职业教育专项经费的落实。
(二)调整高中阶段布局,加大了职校招生力度,促进普职协调发展。
区政府根据国务院、省政府关于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与普通高中招生规模大体相当的要求,制定了切实可行的高中阶段布局调整方案,将市九中改为初中,停止招生普高生,为职高腾出了招生空间。加大了对职业学校的招生力度,一是加大宣传力度,制定了职业教育招生宣传方案,通过电视、宣传栏、宣传标语、宣传车等平台进行宣传,让职业教育宣传进校进班进村进户。二是中职招生实施“一把手”工程,将中职生源输送任务分解到各中心学校、各初级中学,由校长负总责,奖惩兑现;三是严禁普高学校突破招生计划;四是区委、区政府、乡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积极配合搞好中职招生工作,将中职生源输送情况纳入对乡镇重视教育工作的指标考核体系。在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2009年,高中招生2127人,中职招生2120人,职高招生占高中阶段总数的49.9%,2010年,高中招生2076人,中职招生2065人,职高招生占高中阶段总数的49.9%,2011年,高中招生2041人,中职招生1880人,职高招生占高中阶段总数的47.9%,普职招生比基本达到了1:1的比例。在市教育局2011目标管理考核中,我区荣获2011全市职业教育招生工作先进单位。
(三)加强了职业教育基础能力的建设。
近几年,我们通过统筹规划、资源整合、优化布局、改革扶持和配套投入,强化了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十一五”期间,益阳市第一职业中专学校获批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楼建设项目,争取到中央、省级项目资金290万元,区政府配套资金100万元。近两年来,对一职中的基础设施和教学设备进行了改造、维修和添臵,新建了校门,修建了一个有18级大理石台阶的升旗台,修建了两个羽毛球场,配臵了一个拥有40台电脑的计算机房、一个多媒体教学室,一个大型的会议接待室,购臵了23台电子琴,修建 450米围墙等。近几年投入资金631万元,职业学校办学条件得到较大改善,办学水平不断提高。
(四)加强了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
为促进职业学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积极安排专业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学习。尤其是在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方面,我们通过抓好 “送、引、激”三项工作,促进了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不断提高。送,就是有计划地安排专业教师参加国家、省、市、区的有关专业教师培训。2007年至2011年间,先后派送了肖燕等19位老师参加了相关专业的培训。使得专业课教师水平得到了更好的充实。引,就是不受身份限制,积极引进“能工巧匠”,高薪聘请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到中等职业学校担任兼职教师,2011年益阳市第一职业中专学校就聘请了匡雅虹等12位专业教师担任教育教学工作,大大充实了职业学校教师队伍。激,就是建立“双师型”教师评价激励机制,在评优、评先、职称晋升等方面向“双师型”教师倾斜。从2008年起,一职中先后有胡红萍等4位教师评上高级职称,赵珊等10位教师评上中一职称,全区职业教育教师职称评聘比例高于普通教育。2011年全区中等职业学校在职教职工262人,专任教师217人,占教职工的83%;专业课教师138人,占专任教师的64%;双师型教师76人,占专业课教师的55%。
(五)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力提高职业教育质量。一是加强职业教育教学管理。根据《益阳市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管理规定》,分别从教学行政管理、教学计划管理、教学过程管理、教学质量管理、教师业务管理等方面作出具体规定。职成教股每学期对中职学校进行两次教学检查,督促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二是强化学生技能训练。积极参与省、市组织的职业学校学生专业技能竞赛活动。益阳市劳动科技职业技术学校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学生陈宇参加市中职学校技能竞赛获三等奖。通过专业技能竞赛活动,提高了学生的技能水平和就业创业能力。形成“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技能竞赛”的氛围。认真组织参加市教育局组织的中职学生专业技能抽查,切实加强专业技能教学,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操作水平,有效激发学生学习专业技能的积极性。2011年全区组织中职学生41人参加计算机及应用的专业抽查考试,成绩全部合格,参加应用文写作341人,成绩全部合格。三是全面推行“双证制”。严格实行“双证”教育,让学生们在接受学历教育的同时,也能够拿到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2011年我区中职学生参加英语等级考试256人,参加计算机等级考试255人,全部通过考试并取得了相应证书。
(六)加强校企合作,走专业特色化之路。
近年来,我们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大力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改 革,人才培养水平得到了较大提高。益阳市第一职业中专学校幼儿教育专业分别与益阳市学前教育中心、资阳区中心幼儿园、益阳市好孩子幼儿园等签订了订单式培养合同,计算机专业与珠海伟创业制造有限公司、模具专业与东莞骏豪模具制品有限公司、旅游专业与湖南海外旅行社及东莞市青年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与东莞会展国际酒店等多家单位签订了人才培养输送计划。益阳劳动科技职业学校与湖南金龙国际集团公司签署联合办学协议,开设机电一体化专业,每年为该公司培训机电技工60名,实现了校企合作的目标。还与江苏省服装制造行业协会协议,每年定向派遣80-100名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毕业生去公司工作,实行联合办学,委托培训,定向分配,校企联合,使教学与生产,教育与经济建设更加贴近。近年来,我区各职业学校“订单培养”的学生达到30%以上,2009年,全区毕业学生2299人,订单培养840人,订单培养率为36.54%;2010年,全区毕业学生3279人,订单培养1210人,订单培养率为36.9%;2011年,全区毕业学生1901人,订单培养855人,订单培养率为44.9%。
近三年来,全区各职业学校与企业开展交流合作,为学生就业开辟绿化通道,2009年,全区职高毕业生2299人,就业2250人,毕业生就业率97.9%;2010年职高毕业生3279 6 人,就业3193人,毕业生就业率97.4%;2011年职高毕业生1901人,就业1866人,毕业生就业率98.2%。
(七)大力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
为了使农村新增劳动力掌握一技之长,加强了乡镇农校的建设工作。每个乡镇都有了乡镇农校,其中茈湖口镇农校列入了省“十一五”重点项目示范性乡镇农校。新桥河镇农校、茈湖口农校为市示范性农校。2011年,我区6个乡镇农校共办班62个,培训人数6236人。村农校共89个,开班194个,培训人数1.754万。为加快农村新增劳动力转移输出步伐,大力实施了“阳光工程”培训。根据全区各乡镇的摸底情况,我们认真进行分析,制定培训转移计划,提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注重实效为原则,以提高就业能力和就业率为目标”的方针,适时调整培训项目,增强培训转移的针对性、实用性和灵活性。2011年,市一职中采取“阳光工程培训项目公示”、电话与各乡镇负责人联系等渠道加强宣传力度,与迎风桥镇花卉苗木基地、新桥河镇蔬菜种植基地、长春镇果树种植基地取得联系,办好阳光工程培训班,完成了上级下达的400个指标的培训任务。去年,省阳光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检查组组长、省农业厅党组成员、总农艺师刘年喜率团对一职中的阳光工程培训工作进行了检查,给予了高度评价。2011年,全区创业培训510人,农民工培训 3000人,企业职工培训2921人,失业人员培训1016人,共培训7447人。
二、今后我区职业教育的发展思路
一是进一步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认真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湖南省职业教育条例》、《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等法律法规政策,加强对职业学校的经费投入。
二是加大与企业、产业、行业参与职业教育的运行机制,推动产教结合和校企结合,开展“订单式”培养,促进职业教育更好的为我区经济建设服务。“十二五”期间,力争“订单培养”达50%以上。
三是优化学校专业结构调整,适应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产业结构调整、高科技发展需要和职业岗位要求,统筹规划职业学校专业设臵,根据各职业学校特点,打造一批骨干专业和特色专业,为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应用型专门人才,促进职业教育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十二五”期间,力争打造精品专业3个,形成特色专业4个。
四是狠抓师资队伍建设。完善教师培养培训体系,大力开展以骨干教师为重点的全员培训,加快“双师型”教师培养,鼓励职业学校教师定期到企业进行实践;制定和完善职 8 业学校兼职教师聘用政策,支持职业学校面向社会聘用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担任专业课教师或实习指导教师。
五是努力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改革职业教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人才培养模式,开展职教科学研究和教育教学研究,建立健全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水平评估指标体系,试行分层教学、模块式教学,推行学分制等弹性学制,探索“订单式”、“菜单式”教学模式,组织开展教学工作检查与评估,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六是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依托各类职业学校和社会培训机构形成遍布城乡、覆盖全区的职业培训网络。围绕新农村建设,积极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继续实施“阳光工程”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计划”,培养培训农民企业家、农村致富带头人、农业产业化经营管理人员和新型农民,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面向初高中毕业生和城镇失业人员开展各种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再就业培训和创业培训,提高就业创业能力。
今后,我们将严格按照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等相关文件的要求,认真贯彻上级部门的有关文件精神,切实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努力形成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使我区职业教育走上稳定、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之路。
二〇一二年五月
第四篇:县职业教育工作汇报
县职业教育工作汇报
县职业教育工作汇报
县职业教育工作汇报
------抢抓职业教育攻坚机遇 力促职业教育跨越发展
各位领导、同志们:
近两年来,的职业教育事业抢抓全省开展职教攻坚计划的难得机遇,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职教攻坚指挥部的正确指导下,紧紧围绕“一扩建”、“二改建”、“三新建”的职业学校布局,调整总体思路,克服种种困难,全县的职业教育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下面,我将开展职教攻坚的有关情况,向大家作一简要汇报。
一、总体概况
关于职教发展建设目标。是一个农
业大县,也是一个劳动力富余的人口大县。我县明确提出职教攻坚目标:即到2012年,全县职业教育在校生规模达到万人,占高中阶段学校在校生规模的50%以上。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村实用人才、城镇职工就业和再就业培训等各类职业培训任务。未升学的初中、高中毕业生接受中等职业教育和培训的比例达到95%以上,职业教育办学条件明显改善。通过职业学校布局调整和职业教育资源整合,到2012年底,完成3所中等职业学校布局调整任务。对此,我县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研究确立了“一扩建、二改建、三新建”的职业学校调整布局方案。“一扩建”:即扩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职业中专,由目前占地面积80 亩扩建到360亩,使在校生规模达到5000人以上,最终建设成为全省一流的“以农为主、以工为辅”的中等职业学校。“二改建”:即在安东新城省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县理工学校新校址建成投入使用前,将原县四中
改建为理工学校的分校区,并在校园附近建设一个实训基地,使该校在校生规模达到3000人以上。“三新建”:即在安东新城新建理工学校新校区,使该校在校生规模超5000人。同时,将县六中土地进行置换,所得资金用于职业学校建设。
关于职教项目建设情况。一是职业中专扩建项目。根据我县职业教育攻坚计划,需将该校由占地面积80亩扩建到360亩。目前占地360亩的校园规划设计已经完成。但在280亩的新征土地中,土地性质多样,情况复杂,我们按照市指挥部的要求,分块、分批上报。第一批建设用地40亩,征地手续已经完成并上报。第二批需走挂勾程序的37亩土地复耕工作已完成,即将验收。第三批农用地涉及林地72亩,一般耕地138亩,其各项征用报件手续正在办理,目前项目测绘、环评、规划工作已经完成,土地补偿金兑付等前期工作正在有序开展。二是县四中改建理工学校分校项目。
今年上半年,第四高级中学已正式改为县理工学校分校,秋季已招收300余人。三是理工学校新建项目。随着安东新城的建设,我们将着力对县理工学校进行搬迁新建。目前,前期规划建设工作正在进行,该校建设主要作为明年工作任务。
关于基础建设进展情况。
1.职业中专学生餐厅建设项目,作为省财政支持的薄弱中等职业学校建设项目,以及投资397万元的教师宿办楼项目,均已竣工并投入使用。今年计划建设的学生宿舍楼、教师宿办楼已成功立项,设计投资为700万元,目前到位400万,招标前的手续已经完成,近期即将开工建设,项目预计明年6月份完工。
2.理工学校分校综合实验楼建设项目,中央国债资金290万已经到位。因项目建设中的校址变化,需要变更的相关手续已经办理齐备,近日将开工建设。
关于职业学校招生情况。为实现2012年职业学校与普通高中在校生规模达到1:1的目标,我县着眼长远,及早动手,全面动员,从今年开始,就逐步扩大职业学校招生规模。今年我县中招职业学校招生计划为4700人,多于普通高中4246人的招生计划。截止目前,我县职业学校累计招生已超过3700人。为进一步扩大招生规模,今年秋季,我县在全县大力开展了往届初高中毕业生读中职学技术工作,进一步鼓励、引导全县社会劳动者就读职业学校,不断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和就业技能,以此推动全年招生任务的完成。
二、主要做法
一是强化领导,高度重视。为加强对职业教育攻坚的组织领导,我县成立由县委书记任政委,县长任指挥长,相关局委一把手为成员的“推进职业教育发展建设指挥部”,并从9个单位和乡镇抽调骨干人员,组成了指挥部办公室,专门负责协调和处理职业教育发展建设
中具体问题。
二是积极沟通,全面协调。为促进我县职业学校发展,县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积极解决职教攻坚有关问题和困难。县直各有关部门和职业学校所在乡镇都能够积极履行工作职责,在学校的发展规划、建设用地、资金投入、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三是落实经费,提供保障。我县在财政紧张的情况下,积极落实职教攻坚经费保障机制,两年来,城市教育费附加的30%、农村科技开发和技术推广经费的18%、职业学校学费收入的30%,都用于职业学校基本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对于国家和省级示范性职业学校、职业教育实训基地,以及省财政重点支持的薄弱中等职业学校建设项目的配套资金,保证足额拨付。两年来,我县已累计投入多万元用于职教攻坚。
三、存在问题
一是资金缺口较大。根据我们的职
业学校布局调整和扩建目标,目前尚有很大资金缺口。县职业中专的扩建、县四中的改建、县理工学校的新建三个项目共需资金亿多元。
二是征地困难较大。由于职业学校所在乡镇预留建设用地指标不足,职业学校扩建遇到困难。如县职业中专占地仅80亩,租用建筑面积达100亩,且周围没有足够的建设用地,所征土地又性质多样,情况复杂,与乡镇建设规划产生冲突,制约了学校的扩建。县理工学校分校也存在同样问题。
三是职教招生困难。职业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还没有完全被广大群众所认识,“重普高、轻职教,重升学、轻技能”的观念依然存在;实验实训设备数量和标准还远远不能满足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要求等,是影响招生的重要因素。
四、下步打算
针对我县职教攻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将着力抓好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多方筹资,解决学校建设资金
缺口。我们将城市教育费附加的30%作为职教专项资金足额拨付,并采取土地资源置换、争取上级资金、政府贴息贷款等方式多方筹资解决。目前,采用政府贴息贷款方式筹集的万元,正在积极运作之中。
二是积极协调,创造学校发展便利条件。我们将通过积极沟通协调,为全县职业学校扩建提供便利条件。我县崔家桥镇政府已经决定修正乡镇规划,将县职业中专扩建用地范围内的路网及住宅用地变更为教育科研用地,以此进一步支持职业学校建设。
三是加快进度,推进职业学校基础建设。我县将尽快启动各项拆迁、建设工程,尽快协调县发改、国土、规划、环保等部门齐抓共管,协调发展。
四是大力宣传,营造职业教育浓厚氛围。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使职业教育的惠民政策实现家喻户晓,以此扩大招生规模,确保我县今年职业教育招生目标的顺利完成。
近两年来,我县在职教攻坚工作中,虽然取得了一点成绩,但也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我们有信心、有决心,在市委、市政府和市职教攻坚指挥部的正确领导下,以省职教攻坚计划为契机,以更加饱满的工作热情,更加积极的工作态度,克难攻坚,推动的职业教育实现新的跨越式发展。
以上汇报不当之处,请各位领导和同志们批评指正。
第五篇:平果职教中心职业教育攻坚工作汇报
平果职教中心职业教育攻坚工作汇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同志们:
今天,市教育督导团领导和专家到我校对职教攻坚工作进行市级评估验收,在此,我代表县职教中心对各位领导、专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2008年以来,我校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实施职业教育攻坚的决定》(桂发[2007]32号)文件精神,根据《中共百色市委、百色市人民政府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实施职业教育攻坚的决定〉的实施意见》(百发[2008]22号)的工作部署,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及主管部门的具体指导下,我校全面实施中等职业教育攻坚战略,积极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办学规模迅速扩大,办学条件极大改善,办学水平显著提升。目前,我校已成为以中职学历教育为主,集各类职业技术培训于一体的多功能人才培养基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功能进一步完善。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职业教育攻坚评估验收工作的通知》(桂政办电[2011]16号)的要求,我校对职业教育攻坚工作开展了自查自评,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学校基本情况
为扩大办学规模,2006年初,我县对辖区内的职业学校、培训机构等职业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和重组,集中人力、物力、财力,优化配置,集约发展,成立平果县职业教育中心。中心由县职业技术学校、教师进修学校、农机校、农业培训中心、林业培训中心、畜牧水产培训中心、扶贫培训中心、人力资源培训中心、卫校合并而成,是一所由政府统筹,部门主办,教育部门主管的综合性、多功能职教中心。学校位于平果县城铝城大道东段,规划占地面积235亩,计划投资8000多万元,建设校舍面积5.9万平方米;现已投资5000多万元,建成校舍3.76万平方米,各类教学设备总值840多万元;现有教职工76人,专任课教师 60人。学校开设计算机、电子、电器、机电、会计、酒店管理、旅游管理、汽车维修、数控、模具等10 个专业,在校学生2858人(含成人中职及在联办学校就读学生)。2006年3月,自治区教育厅正式公布我县职教中心为第一批自治区级示范性县职业教育中心立项建设名单,我县按照自治区级示范性职教中心建设标准进一步扩大校园面积,兴建能满足规模发展需要的教学实训用房,装备符合人才培养规格需要的现代教学实训设备,以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职教资源的需求。
(二)职业教育攻坚主要成绩
一、办学规模不断扩大
1、学校招生人数逐年增多,08、09、10年招生人数分别为433(联办)人、632(其中联办199)人、2425(其中成人中职2226)人,完成市、自治区下达三年招生任务。
2、几年来,学校完成贫困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1750人,完成“阳光工程”培训2625人,完成李兆基“温暖工程”培训600人,完成村干部“素质提升工程”培训800人。
二、办学条件明显改善
1、新校区校园占地面积235亩,是旧校区14.5亩的16.2
倍,生均校园面积83.3平方米。
2、校舍建筑面积扩大。建成教学实训楼三栋9808.65平方米,学生公寓楼三栋13246.59平方米,学生临时食堂一栋1000平方米,实验楼一栋3713.02平方米,综合大楼一栋4490.6平方米等工程项目,总建筑面积3.76万平方米,是旧校区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的12.5倍,生均建筑面积20平方米。
3、兴建满足需要的附属工程项目。建成仿古校门门楼一栋,建成校园围墙2.5公里,修建校园路网1.5公里,建成400米环型塑胶跑道足球场一个,建成标准篮球场4500平方米,建成校园文化长廊100米,绿化校园面积7000多平方米。
4、装备教学实训设备。投资20万元装备一间电工考核实训室,投资40万元装备两间电脑室,投资200万元装备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实训室,投资200万元装备数控专业实训室,投资163万元装备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实训室,为学生学到一技之长提供可靠的物质保障。
5、学校有图书资料5.7万册,按一、二年级在校生计算生均图书30.3册。
6、学校校舍、食堂、厕所、运动设施等均达到国家规定的安全、卫生标准,校内无危房;三年来,我校校园内均无安全责任事故发生。
三、学生资助工作全面展开
我校严格落实中央和自治区的学生资助政策,认真做好国家助学金资助工作及免学费工作。2008年我校落实国家助学金经费9.9万元,有132人享受国家助学金补助;2009年落实国
家助学金经费10.87万元,有145人享受国家助学金补助,落实免学费补助资金10.87万元,有145人享受国家免学费补助;2010年落实国家助学金经费26.1万元,有348人享受国家助学金补助,落实免学费补助资金21.7万元,有452人享受国家免学费补助。三年来,我校免收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费17.9万元。
四、毕业生就业渠道畅通
学校设立有毕业生就业服务机构,加大对学生就业指导力度,努力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服务,学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95%,三年来毕业生平均就业起薪均高于我县最低工资水平。
五、师资队伍整体素质提高
我县职教中心现有教职工76人,专任课教师 60人,“双师型”教师18人,占专任教师的30%;具有本科学历50人,学历达标率83.3 %。
六、学校管理工作进一步强化
1、学校依法治校,依法管理,不断完善各项管理规章制度,规范办学行为;
2、学校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全面推行素质教育;
3、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教育质量不断提高;
4、学校认真做好安全管理检查工作,积极开展学校周边环境综合治理,确保学校的正常教育教学秩序。
七、通过中职学校合格评估
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职教攻坚各成员单位及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关怀下,2010年4月,我校顺利地通过了自治区中职学校合格评估。感谢“职教攻坚”的强势东
风,为我校的发展扫清了前进路上的种种障碍。我们要以此为契机,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把学校办得更好。
(三)主要措施
一、多渠道筹措资金,确保经费投入
三年攻坚,我县投入经费5052.18万元用于我校基础能力建设。三年来,我县将职业教育攻坚经费纳入财政预算,落实财政投入4062.88万元,其中农村税费改革专项转移支付补助资金用于教育部分中,用于职业教育比例达102.04%。城市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安排用于职业教育比例达48.67%。2008年财政投入1150.05万元,2009年财政投入600万元,2010年投入经费2947.18万元,其中县财政投入1957.88万元,学校筹措投入545.89万元,社会力量投入443.41万元。职业教育攻坚三年要求经费投入任务5022.19万元,我县完成5052.18万元,完成率100.60%,有力地保障了攻坚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加强校际、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先后与深圳市西乡职业技术学校、广西一工、广西机电工程学校、深圳市百灵达实业有限公司、南太集团、东莞市三发电器有限公司、东莞市迅德电子有限公司、平果国际大酒店、平果强强碳素厂等单位联合办学,采取多条腿走路的办法摆脱困境。目前,由县人民政府牵线搭桥,我校同广邑门业有限公司联合办学,建立校内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实现校企深度融合。本项目总投资7000多万元,所需资金全部由企业自筹解决,其中建厂工程投资2600万元,设备投资3900万元,其他
投资500万元。项目建设内容有:①年产300万套防盗锁项目;②中高档轿车4S店项目;③电动车4S店项目;④摩托车销售及维修项目,等等。项目建成后,不仅给校企双方带来明显的经济效益,最主要的是为校方学生提供广阔的技能实训及就业平台,既拓宽了学生顶岗实习及就业渠道,又实实在在地增强了学校的办学实力。
三、强化措施,全力抓好招生工作
1、学校成立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招生工作的领导;学校把招生任务指标分解到教职工个人,并制定相应的奖惩办法,增强了责任心和危机感,确保招生任务完成。
2、加强招生宣传力度。一是学校组成招生小组多次到各初中学校进行招生宣传动员;二是学校制作招生专题片在县有线电视台播放,并在新平果论坛、铝城神龙报纸广告发布招生简章宣传招生。
3、深入乡镇村屯宣传招生。每年8—9月份,学校都组织教职工深入各乡镇村屯,走村窜户进行宣传动员。2010年,学校以乡镇为单位成立13个招生工作小组,各乡镇小组又以两人为一组分头开展招生工作,当年,学校教职工深入村屯500多个,走访学生及家长2500多人,拓宽招生宣传渠道。
4、打破常规,提前开学。08、09、10年,我校根据新生报读情况提前开学,提前开学的目的是对学生进行职业教育引导性培训。通过培训,使学生了解到中职教育办学的模式,学习的目标及就业的方向,懂得中职学校紧贴市场办学,对准岗位实训,办学形式多样,感受到职业教育的魅力,增强了就读
中职的信心和决心,稳定学生情绪。
5、到部队军训,严格作风养成。为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我校组织新生到武警广西总队第一支队进行军训。通过军训,同学们的集体观念、纪律意识进一步提高,吃苦精神得到有效磨练,培养了良好的生活习惯。通过以上措施,使家长、学生明确就读中职学校的好处,改变观念,踊跃报读。
四、加强短期技能培训,增强服务功能
我校按照“政府统筹、部门负责、学校执行、社会监督”的总体思路,积极开展贫困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阳光工程”、李兆基“温暖工程”培训工作,完成培训及转移就业4975人。同时教育、农业、扶贫、人劳等部门,建立了以我校为龙头,以乡镇村级农技校为阵地,先后单独或联合面向全县实施了全覆盖的职业教育技能培训,三年来,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2.61万人,农村实用技术培训6.38万人,成人继续教育与再就业培训4.1万人,有力地增强了职业教育的服务功能。
五、加强专业建设,打造专业品牌
为使学校专业设置与企业用工高度统一,2010年4月,县人民政府组织召开平果县职业教育与企业发展专题会议,专题会上,有关专家、学者、企业老总论证了平果各知名企业三年内用工走向,提出了专业设置的合理化建议;中铝广西分公司等10多家企业与我校达成联合办学意向,共同培养急需的实用型技术人才。根据会议精神及企业用工需求,我校及时调整专业设置计划,使专业设置与企业用工高度统一,构建招生、教学、实习、就业一体化职教立交桥。根据我县实际,学校着重
打造汽车运用与维修、机电技术应用及数控模具三个品牌专业,以满足企业用工需求及市场用人需要,县人民政府非常支持学校品牌专业建设,今年4月中旬,县委常委、李宁副县长亲自主持召开教学实训设备采购评审会,县人民政府全额拨款563万元采购相关设备,现采购工作正在进行中。过不了多久,我校的教学实训设备装备将焕然一新,可以预料,我校今年招生将上一个新台阶。
六、优化学校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几年来,学校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易于操作、便于监督的规章制度:一是制定了《平果职校管理制度汇编》、《平果职校教职工绩效工资考核办法》《平果职校教职工绩效工资分配方案》、等规章制度,将教职工工作态度、工作业绩、师德师风、常规考勤、招生、综合治理等纳入考核范围,考核结果与教职工评优、晋升、聘任、报酬挂钩,调动教职工工作积极性;二是积极推行岗位职责管理和责任追究制度,调动全体教职工参与管理,增强教职工竞争意识;三是学校积极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强化学生技能操作训练,严格学生技能成绩考评,着力推行“双证”制度,学生技能考评达标率高。08年以来,有500多名学生获得职业资格证书;08年,我校学生参加百色市中职学校学生专业技能比赛,荣获二等奖1人,三等奖2人,优秀奖5人;2009年,我校学生陆耀观参加全区中职学校学生技能比赛,荣获数控车工三等奖;2010年,我校学生参加百色市中职学校学生机电、电子、计算机、才艺等技能比赛,荣获二等奖2人、三等奖2人、优秀将10人。
七、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着力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一是继续鼓励中青年教师参加函授学习,提高教师的学历达标率和业务能力;二是组织全体教师参加全员培训,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三是校级领导全部参加自治区教育厅举办的中职校级领导全员培训,进一步提高校级领导对职教攻坚工作的认识;四是选送14名教师参加区内外职业教育培训机构举办的各种专业技术培训班学习,选派21名有能力的文化课教师到有关院校进行转岗培训,并获得职业资格证书;五是从企业、高职院校引进技能经验丰富的能工巧匠、骨干教师34人到校任教;六是各教研组开展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三年来,我校教师先后公开发表论文国家级6篇、省级12篇、市级26篇;分别荣获国家级、省级、市级优秀论文奖6篇、12、25篇;有9名教师被评为市级中职学生技能比赛优秀指导教师;有16名、9名、2名教职工分别荣获县级、市级及自治区级优秀教师或优秀教育工作者荣誉称号。
八、做好国家助学金及免学费补助管理发放工作 我校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印发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管理实施细则的通知》(桂财教〔2007〕94号)和《关于印发广西中等职业学校免学费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桂财教〔2010〕152号)文件精神,在上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及各部门的密切配合支持下,我校经过精心的部署和周密的安排,按照文件规定评审发放国家助学金。1.我校成立了与之相关的领导机构“平果职校国家助学金评审发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国家助学金评审发放的日常管理工作;2.学校以班级为单位成立评定
小组,在广泛征求同学、班委及老师意见的基础上,将符合国家助学金资助条件的学生名单报学校审批;3.学校党支部负责监督国家助学金评审发放工作全过程。4.本着“公平、公正、公开、透明”的原则,认真组织实施了受助学生的评审与发放工作。2010年10月,自治区教育厅组织有关专家对我校的国家助学金和免学费政策落实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在反馈会上,有关专家对我校严格按有关文件规定,规范国家助学金、免学费对象范围、申报和审核程序、发放标准和发放方式作了充分地肯定。
九、构建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提高毕业生初次就业率 学校采取多项措施促进毕业生就业:一是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切实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水平和社会实践能力;二是加强就业指导工作,邀请厂矿企业老总、毕业生代表到校开展就业讲座,教育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三是积极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认真做好职业资格考核考试及证书发放工作。四是认真做好服务工作,精心组织毕业生顶岗实习和就业。2008年以来,学校共联系30多家用人单位到校招聘,用人单位提供就业岗位1000多个,毕业生就业供不应求。其中,2008年毕业259人,就业233人,就业率90%,2009年毕业511人,就业488人,就业率95%,2010年毕业168人,就业168人,就业率100%。
攻坚三年来,学校的面貌掀开了崭新的一页,办学条件得到了根本性改善,但与上级的要求同时和兄弟县(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和不足。一是教学实训设备
投入仍十分有限,严重制约着我校职业教育的发展;二是教师队伍结构不尽合理,专业课教师、“双师型”教师人数偏少,不利于技能教学的开展;三是人们对职业教育缺乏正确的认识,社会对职业教育的支持关怀不够,导致学校招生困难。面对以上困难和问题,我们有信心,有决心加以克服并得到彻底改观。我们决心立足校情,扎实工作,科学管理,开拓创新,不断进取,积极完善和实施学校发展建设规划,细化教育教学工作,转变观念,运用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促进学校各项工作开展,努力开创职业教育工作新局面,办好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
平果县职业教育中心 2011年5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