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脊髓损伤康复通讯第三期
中国脊髓损伤者康复通讯
新 年 贺 词
简报版3中国肢残人协会脊髓损伤者委员会2011年1月21日
值此2011年春节来临之际,谨向您致以节日的祝贺!祝您在新的一年身体健康,工作顺利,事业发展,再创佳绩!衷心感谢您对中国肢残人协会脊髓损伤者委员会的支持!感谢您对脊髓损伤者的关心和帮助!
在过去的一年,在中国残联关心支持下,上海、浙江、河南、广西四省市开展了脊髓损伤者“中途之家”康复试点工作,在探索新的康复模式上迈出了可喜的一步。去年11月,中国肢残人协会脊髓损伤者委员会成立,它将肩负起团结伤友、开展调查、反映伤友需求和困难、搭建“自主互助”康复交流平台、为伤友提供各种医疗康复咨讯的重任,推进全国脊髓损伤康复与知识普及活动的开展。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可以对最困难的群体——脊髓损伤者,给予一定的帮助!
当前形势很好,残疾人事业“十二五”规划开局起步,“两个体系”建设正在积极实施,中国残联领导重视脊髓损伤者的康复工作,各地伤友自发地开展了各种康复活动,一些专家教授继续推出一些新的治疗和康复方法,脊髓损伤者自强不息事迹不断涌现。相信,随着“中途之家”试点工作的逐步推行、中国肢协脊髓损伤委员会工作工作运转、全国脊髓损伤康复小组陆续建立,一定会推进脊髓损伤康复工作的发展,造福广大伤友!
让我们为发展残疾人事业共同携手努力!再一次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支持!
中国肢残人协会脊髓损伤者委员会
二○一一年一月二十一日
中国肢协主席徐凤建考察开元骨科医院
1月13日,中国肢残人协会主席徐凤建考察了位于上海浦东开发区的开元骨科医院。参观了该院的康复训练大厅和病房;与该院院长,原第二军医大学校长,著名脊柱外科专家李家顺教授和骨科主任张玉发作了交流;与住在该院治疗的脊髓损伤患者作了亲切交谈。开元骨科医院是一家以我国骨科泰斗、现代骨科创始人之一的屠开元教授命名的民营专科医院。由屠开元教授学生李家顺创办及领衔主持医疗科研工作。创办三年以来,医院开设了脊柱外科、关节外科、创伤骨科等特色专科,医院配有MR1、数字X、C臂机等先进设施,并建有高压氧仓。目前,医院已有一批技术过硬、医德高尚的队伍,致力于骨科
领域常见病和疑难病的诊治。该院已收治不少脊髓损伤康复病人和进行褥疮手术修复的患者。
民营医院开展脊髓损伤康复工作有许多优势和潜力。南京市瑞海博康复医院和瑞鑫烧伤专科医院,在这方面已有了可喜的探索。徐主席这次考察开元骨科医院,也意在寻求合作,探索社会化工作方法。
(开元骨科医院可用医保,地址:上海市浦东荷泽路88号,电话:021—61463333,网址:www.xiexiebang.com)
《SCI伤友生活月刊》与读者见面
由一批脊髓损伤伤友自发编辑印发的《SCI伤友生活月刊》日前与读者见面。这本有着78页全彩色刊物,刊登了伤友们撰写的散文、诗歌、随感及绘画、书法作品;伤友康复体会、国内外有关SCI医疗康复的咨询;伤友生活上的经验。
这本刊物的问世旨在反映SCI伤友心声,呼唤人间的关爱,促进伤友们的自强不息。正如该刊发起人、主编,北京伤友周敬强指出的:办一份针对SCI群体的杂志是我们多年以来一个梦想,因为我们这些即使是“伤”了甚至是“瘫”了,仍然是活生生的生命、活生生的人,仍然有血有肉、有情有爱。仍然拥有梦想、渴望交流,仍然希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支持、认可和尊重。
《SCI伤友生活月刊》内容丰富,图文并茂,文章充满生活气息。该刊的策划、运作、编印,全部是民间自发进行的,颇具草根特色。卫美恒(苏州)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给予支持和赞助。
(凡读者要阅读《SCI伤友生活月刊》可点击以下网站下载:站起来公益网,燕山论坛)
杭州上城区脊髓损伤者中途之家召开年度总结会
12月29日,杭州市上城区脊髓损伤者中途之家召开年度总结会。来自6个街道的伤友及部分家属及有关领导出席了会议。会议回顾了2010年的工作,并就2011年中途之家工作提出了思路,通报了全国中途之家试点工作总结大会情况。参加会议的伤友代表非常激动,很多伤友还是头一回参加这样的活动。他们异口同声地说,有残联的重视,我们在中途之家康复,一定能得到新生。
联络:上海市汉口路50号 邮编:200002 电话:021—63232031 63292731(传真)、杭州市玉古路178号 邮编:310013 电话:0571—87982501、0521—87980221(传真)专用邮箱:zzxjsss@163.com
第二篇:脊柱骨折、脊髓损伤-讲稿
脊柱骨折、脊髓损伤
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 孙兆忠
脊柱骨折
一、病因及分类。
脊柱骨折十分常见,其中胸腰段脊柱骨折最多见。暴力是引起胸腰椎骨折的主要原因。(一)胸腰椎骨折的分类
1.单纯性楔形压缩性骨折:这是脊柱前柱损伤的结果。2.稳定性爆破型骨折:这是脊柱前柱和中柱损伤的结果。3.不稳定性爆破型骨折:这是前、中、后三柱同时损伤的结果。4.chance骨折:为椎体水平状撕裂性损伤。5.屈曲牵拉型损伤:屈曲轴在前纵韧带的后方。6.脊柱骨折一脱位:又名移动性损伤。
另外还有一些单纯性附件骨折如椎板骨折与横突骨折,不会产生脊椎的不稳定,称为稳定型骨折。特别是横突骨折,往往是背部受到撞击后腰部肌肉猛烈收缩而产生的撕脱性骨折。
(二)颈椎骨折的分类
1.屈曲型损伤:这是前柱压缩、后柱牵张损伤的结果。
2.垂直压缩所致损伤:暴力系经Y轴传递,无过屈或过伸力量。3.过伸损伤。4.不甚了解机制的骨折
急症检查:
1.有严重外伤病史,如高空坠落,重物撞击腰背部,塌方事件被泥土、矿石掩埋等。2.胸腰椎损伤后,主要症状为局部疼痛,站立及翻身困难。3.检查时要详细询问病史,受伤方式,受伤时姿势,伤后有无感觉及运动障碍。4.注意多发伤:多发伤病例往往合并有颅脑、胸、腹脏器的损伤。要先处理紧急情况,抢救生命。
5.检查脊柱时暴露面应足够.必须用手指从上至下逐个按压棘突,如发现位于中线部位的局部肿胀和明显的局部压痛,提示后柱已有损伤;胸腰段脊柱骨折常可摸到后凸畸形。
6.影像学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确定损伤部位、类型和移位情况。
急救搬运:采用担架,木板甚至门板运送。先使伤员双下肢伸直,木板放在伤员一侧,三人用手将伤员平托至门板上(图65-9);或二三人采用滚动法,使伤员保持平直状态,成一整体滚动至木板上(图65-9)。
二、治疗。
(一)胸腰椎骨折
1.单纯性压缩性骨折的治疗
(1)椎体压缩不到1/5者,或年老体弱不能耐受复位及固定者可仰卧于硬板床上,骨折部位垫厚枕,使脊拄过伸。(2)椎体压缩高度超过1/5的青少年及中年伤者,可用两桌法过仰复位。2.爆破型骨折的治疗
对没有神经症状的爆破型骨折的伤员,经CT证实没有骨块挤入椎管内者,可以采用双踝悬吊法复位,因其纵向牵引力较大,比较安全。对有神经症状和有骨折块挤入椎管内者,不宜复位。应经侧前方途径,去除突出椎管内的骨折片以及椎问盘组织,然后施行椎体问植骨融合术
3.chance骨折,屈曲一牵拉型损伤及脊柱移动性骨折脱位者,都需作经前后路复位及内固定器安装术。(二)颈椎骨折的治疗
1.对颈椎半脱位病例,予以石膏颈围固定3个月。对出现后期颈椎不稳定与畸形的病例可采用经前路或经后路的脊柱融合术。
2.对稳定型的颈椎骨折,例如轻度压缩的可采用颌枕带卧位牵引复位(图65一13)。3.单侧小关节脱位者可以没有神经症状,特别是椎管偏大者更能幸免。可以先用持续骨牵引复位,牵引重量逐渐增加。复位困难者仍以手术为宜,必要时可将上关节突切除,并加作颈椎植骨融合术。
4.对爆破型骨折有神经症状者,原则上应该早期手术治疗,通常采用经前路手术,切除碎骨片、减压、植骨融合及内固定手术。5.对过伸性损伤,大都采用非手术治疗。
6.对第1型、第3型和没有移位的第2型齿状突骨折,一般采用非手术治疗。
脊髓损伤
脊髓损伤是脊柱骨折的严重并发症,由于椎体的移位或碎骨片突出于椎管内,使脊髓或马尾神经产生不同程度的损伤。
一、分类:
1.脊髓震荡:与脑震荡相似,脊髓震荡是最轻微的脊髓损伤。只是暂时性功能抑制,在数分钟或数小时内即可完全恢复。
2.脊髓挫伤与出血:为脊髓的实质性破坏,外观虽完整,但脊髓内部可有出血、水肿、神经细胞破坏和神经传导纤维束的中断。
3.脊髓断裂:脊髓的连续性中断,可为完全性或不完全性,不完全性常伴有挫伤,又称挫裂伤。脊髓断裂后恢复无望,预后恶劣。
4.脊髓受压:骨折移位,碎骨片与破碎的椎间盘挤入椎管内可以直接压迫脊髓,而皱褶的黄韧带与急速形成的血肿亦可以压迫脊髓,使脊髓产生一系列脊髓损伤的病理变化。
5.马尾神经损伤:第2腰椎以下骨折脱位可产生马尾神经损伤,表现为受伤平面以下出现弛缓性瘫痪。马尾神经完全断裂者少见。
二、临床表现
1.在脊髓休克期间表现为受伤平面以下出现弛缓性瘫痪,运动、反射及括约肌功能丧失,有感觉丧失平面及大小便不能控制。2~4周后逐渐演变成痉挛性瘫痪,表现为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并出现病理性锥体束征。胸段脊髓损伤表现为截瘫,颈段脊髓损伤则表现为四肢瘫。上颈椎损伤的四肢瘫均为痉挛性瘫痪,下颈椎损伤的四肢瘫由于脊髓颈膨大部位和神经根的毁损,上肢表现为弛缓性瘫痪,下肢仍为痉挛性瘫痪。(1).脊髓半切征:又名Brown_Sequard征。损伤平面以下同侧肢体的运动及深感觉消失,对侧肢体痛觉和温觉消失。
(2).脊髓前综合征:颈脊髓前方受压严重,有时可引起脊髓前中央动脉闭塞,出现四肢瘫痪,下肢瘫痪重于上肢瘫痪,但下肢和会阴部仍保持位置觉和深感觉,有时甚至还保留有浅感觉。
(3).脊髓中央管周围综合征:多数发生于颈椎过伸性损伤。颈椎管因颈椎过伸而发生急剧容积变化,脊髓受皱褶黄韧带、椎间盘或骨刺的前后挤压,使脊髓中央管周围的传导束受到损伤,表现为损伤平面以下的四肢瘫,上肢重于下肢,没有感觉分离,预后差。
2.脊髓圆锥损伤:正常人脊髓终止于第1腰椎体的下缘,因此第1腰椎骨折可发生脊髓圆锥损伤,表现为会阴部皮肤鞍状感觉缺失,括约肌功能丧失致大小便不能控制和性功能障碍,两下肢的感觉和运动仍保留正常。
3.马尾神经损伤:马尾神经起自第2腰椎的骶脊髓,一般终止于第1骶椎下缘。马尾神经损伤很少为完全性的。表现为损伤平面以下弛缓性瘫痪,有感觉及运动功能障碍及括约肌功能丧失,肌张力降低,腱反射消失,没有病理性锥体束征。
4.脊髓损伤后各种功能丧失的程度可以用截瘫指数来表示。“0”代表功能完全正常或接近正常;“1”代表功能部分丧失;“2”代表功能完全丧失或接近完全丧失。
三、并发症
1.呼吸衰竭与呼吸道感染:这是颈脊髓损伤的严重的并发症。颈脊髓损伤后,肋间肌完全麻痹,呼吸肌力量不足,呼吸非常费力,使呼吸道的阻力相应增加,呼吸道的分泌物不易排出,久卧者又容易产生坠积性肺炎。选用合适的抗生素与定期翻身拍背有助于控制肺部感染。
2.泌尿生殖道的感染和结石:由于扩约肌功能的丧失,伤员因尿潴留而需长期留置导尿管,容易发生泌尿道的感染与结石,3.压疮:截瘫病人长期卧床,皮肤知觉丧失,骨隆突部位的皮肤长时间受压于床褥与骨隆突之间而发生神经营养性改变,皮肤出现坏死,称为压疮。
4.体温失调:颈脊髓损伤后,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受伤平面以下皮肤不能出汗,对气温的变化丧失了调节和适应能力,常易产生高热。
四、治疗原则 1.合适的固定,防止因损伤部位的移位而产生脊髓的再损伤。一般先采用颌枕带牵引或持续的颅骨牵引。
2.减轻脊髓水肿和继发性损害。
3.手术治疗:手术只能解除对脊髓的压迫和恢复脊柱的稳定性,目前还无法使损伤的脊髓恢复功能。手术的途径和方式视骨折的类型和致压物的部位而定。
手术的指征是:①脊柱骨折一脱位有关节突交锁者;②脊柱骨折复位不满意,或仍有脊柱不稳定因素存在者;③影像学显示有碎骨片凸出至椎管内压迫脊髓者;④截瘫平面不断上升,提示椎管内有活动性出血者。
第三篇:治疗脊髓损伤最佳方法介绍(精选)
“治疗脊髓损伤最佳方法介绍”
什么是靶向性细胞再生疗法?靶向性细胞再生疗法是20世纪末神经生物学领域最重要的进展之一,因其具备自我更新和多分化潜能的两个基本特性以及迁移功能和良好的组织融合性的优点,而成为细胞治疗神经系统疾病良好的移植材料,为脊髓损伤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方法。
脊髓损伤一般是怎么造成的呢?脊柱脊髓损伤常发生于工矿、交通事故,战时和自然灾害时可成批发生。伤情严重复杂,多发伤,复合伤较多,并发症多,合并脊髓损伤时预后差,甚至造成终生残废或危及生命。
靶向性细胞再生疗法是如何治疗脊髓损伤的呢?脊髓神经元细胞属于“终末”细胞,几乎不可自我修复,因此各种传统治疗手段,对于神经损伤性疾病的治疗效果都不能让人满意。靶向性细胞再生疗法在临床上的应用打破了这一现状。脊髓损伤后移植的细胞能向损伤处迁移、存活和增殖,分化为神经元或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出现神经细胞轴突与髓鞘的再生,建立正确的和功能性的突触连接;并使残存脱髓鞘的神经纤维和新生的神经纤维形成新的髓鞘,保持神经纤维功能的完整性,恢复受损神经功能,达到对脊髓传导功能的彻底恢复。
“治疗脊髓损伤最佳方法介绍”
靶向性细胞再生疗法疗法应用于临床,通过自我复制分化可以诱导分化成骨细胞、软骨细胞、脂肪细胞、细胞、肌细胞、神经元及心肌细胞等等损伤部位的细胞。
靶向性细胞再生疗法具有靶向化、高效化、微观化、自动化的特点。
靶向化:机体受损病变的组织会持续释放出某些特定的细胞因子,称为趋化因子。距离受损组织较远的区域,趋化因子的浓度较低,与邻近受损组织的高浓度形成了浓度梯度。在浓度梯度的引导下,输入患者体内的BX修复细胞能够逐渐的向病变区域靠拢、汇集,使病变组织周围形成相对高浓度的BX修复细胞群体,对病变局部发挥充分的组织修复作用。高效化:实验证明,相比较人体普通的修复过程,输入BX修复细胞后的组织修复速度要快上数十倍甚至上百倍,使人体受损的组织在短时间内即得到快速的恢复。
微观化:靶向性细胞再生疗法的治疗过程发生在分子水平,以细胞为单位对病变区域产生治疗作用。整个治疗过程只需依靠输液和注射来完成,无创、无痛,更无需承担开刀动手术的负担和风险。
自动化:输入BX修复细胞之后,所有治疗过程都会在人体自身的调节之下按部就班的完成,如果患者有需要,只需按照医生要求按时到院接受治疗即可,无需住院,为忙于工作,没有大段空闲,无法住院治疗的患者们提供了便利。
第四篇:神经电生理检查在脊髓损伤康复评定中的应用2014学习班(简版)
神经电生理检查在脊髓损伤康复评定中的应用
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康复科刘宏亮
1.神经电生理检查的价值与作用
1.1.神经电生理检查的临床医学中的价值
康复评定;临床诊断;医疗纠纷或事故鉴定或预警。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疾病定性诊断:正常/异常;神经源性/肌源性。
疾病定位诊断:中枢/外周;轴索/髓鞘;运动/感觉;对称/散在;单一/多发。
疾病预后评估:有效/无效;保守/手术;救治/放弃。
司法鉴定/诈病鉴别。
1.2.神经电生理检查在康复科的地位与作用
《综合性医院康复医学科建设规范》要求,(三级医院必须具备,二级医院建议配置)康复医学科医师基本职业技能(神经电生理检测,局部注射技术)
1.3.神经电生理检查在综合性医院的地位与作用
神经肌肉功能评估、相关疾病诊断必不可少的技术手段
1.4神经电生理检查的申请、检测与报告操作/执行者
申请者的要求:康复科与非康复科、康复科懂电生理与不懂电生理,申请检测项目的差异性与针对性
神经电生理检测-评估的执行者:医生,技师,技师和医生?
检查报告:现象!→→提示√→→诊断(结论)?建议:现象+提示
2.脊髓损伤康复评估的任务目标
神经电生理检查在周围神经与中枢神经评估中的不同价值与研究前景……
2.1脊髓损伤临床康复评定的内容
损伤部位(定位)
损伤的程度(完全性与不完全性)
对康复治疗的反应(有效与无效,在恢复与无恢复)
脊髓损伤后的经功能判定,主要依赖ASIA标准,判断属于完全性或不完全性脊髓损伤。这种单独依赖临床体征作为判断标准的方法存在一定缺陷:(1)由于必须等待脊髓休克结束(在人类这一过程可达数天甚至数周),可能丧失早期诊断机会;(2)由于需要患者充分合作,故对多发伤或昏迷的患者难以实施,因此,不能客观、定量地反映神经功能损伤的严重程度;
(3)有时临床判断为完全性SCI的患者经抢救后仍能恢复部分脊髓功能
2.2.神经电生理检查对脊髓损伤的评估
2.2.1.无特殊价值的评估:?
损伤部位(定位)
损伤的程度(完全性与不完全性)
对康复治疗的反应(有效与无效,恢复与无恢复)
2.2.2有较高价值的评估:
特殊部位与特殊类型损伤的判定:颈髓下段,下腰段
低级排尿反射弧的功能评估
3.神经电生理检测内容及结果判定
3.1.检测内容
方法组织内容
低频电诊断周围神经电兴奋改变
肌电图检查肌肉静止与收缩时电活动
神经电图检查周围神经神经传导
反射弧反射弧:感觉与运动
诱发电位检查中枢神经视觉通路
脑干听觉
躯体感觉/运动
事件相关
3.2.神经电生理检测判定内容
3.2.1.确定有无异常
3.2.2. 确定病变部位
肌肉:肌电图
周围神经远段:肌电图和神经传导速度
周围神经近段:F波和H反射,SEP与MEP,多种反射
脊髓:SEP和MEP
脑干:SEP、MEP、BAEP、眨眼反射
大脑:SEP、MEP、BAEP、事件相关电位
3.2.3.确定病变性质
潜伏期延长:脱髓鞘病变
波幅降低:轴索变性
无任何电反应:神经完全损毁,肌肉完全变性或纤维化
3.2.4.确定是否脑死亡
脑干电位消失者已经死亡,撤除生命支持系统即死,不必救治。
4.脊髓损伤神经电生理检测方法及评估
4.1.体感诱发电位(SEP, 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
SEP是指从周围感受器发出电冲动,引起输入排放,沿周围神经至脊髓,以后再沿中央传导通路向上,最后可在刺激对侧皮层体感区记录到的电位变化。根据记录电极放置的位置、刺激率、潜伏期长短、记录电极距SEP神经发生源的远近及实用性,SEP可分为皮层体感诱发
(3)电位(CSEP)、脊髓诱发电位(SCEP)、节段性体感诱发电位(SSEP)。
4.1.1.SLSEP:
脊髓病损时,SLSEP与感觉障碍之间有良好的相关性,即仅有痛、温度觉障碍者,SLSEP多无改变;有深感觉障碍者其SLSEP为异常,表现为延迟、减小或缺如,这取决于损伤的范围、严重程度以及检测的时间。
⑴异常波形辨认:SLSEP异常可从以下几方面叙述,即波形分化、潜伏期(PL)、峰间潜伏期(IPL)、波幅值(AMP)和双侧对应参量的差值。SLSEP异常波形的辨认较困难,往往需要多次单独重复(200-500次)平均得到一致的结果才能使辨认更客观。
⑵检测指标及正常值
a 刺激上肢腕部正中神经(上肢SEP)
PL:N9(臂丛)9.7±0.76ms; N20(皮层)19.0±1.02ms
IPL:N9-N13(颈髓段)3.8±0.45ms; N13-N20(颈髓中上段的后索-楔束核-内侧丘系)
5.5±0.42ms
AMP:N9:3.0±1.86uv;N13:2.3±0.87uv;N20:1.0±0.56uv
b 刺激下肢踝部胫后神经(下肢SEP)
PL:N23(腰髓)19.9±1.8ms;P40(皮层)36.6±2.4ms
IPL:N23-P40(脊髓-脑干-皮层)16.4±1.4ms
AMP:N23:0.42±0.28uv;P40:0.62±0.37uv
c 侧间差值
上肢:N9-N13:0.29±0.27ms;N3-N20:0.49±0.35ms;
下肢:N23-P40:0.9±0.7ms
⑶对脊髓损伤程度的判断:SLSEP与损伤程度之间相关性较好。如为完全性横贯性损伤,皮层反应往往缺如。在脊髓不完全性创伤性病变的急性阶段,可能记录不到任何皮层反应,因此不能以SEP是否缺如来区分是完全性还是不完全性;或虽可引出,但示异常,表现为波形分化离散、潜伏期延迟、波幅降低。
⑷对脊髓损伤范围的判断:对胸腰段损伤者,同时检测上肢和下肢SLSEP,可对损伤的纵向范围做一个大致的判断;如果是颈髓外伤,除前述SLSEP检测外,还需检测脊髓诱发电位。
⑸对脊髓损伤预后的判断:损伤后SEP成分保留或缺如后很快又出现,表明为不全损害,预后相对较好,但其功能的恢复仍可不佳。如在急性期或早期SLSEP均可记录者提示预后良好。4.1.2.皮层体感诱发电位(CSEP)
CSEP是指连续刺激周围神经引起的冲动,在大脑皮质体感区记录到的时间和空间上的综合电位变化。
CSEP的波形及传导
CSEP的基本波形各作者报道不一,尚无统一标准,多数报道起始为正相波。由于每次刺激达到一定的强度时冲动才能传导到大脑皮层(即锁时关系),故形成了固定的潜伏期。目前主要根据潜伏期、波幅的变化作出临床诊断。
皮层诱发电位的出现取决于脊髓后索和后外侧索的完整性,但不大受前索病变的影响。因为CSEP主要由背柱、脊髓小脑束、及脊髓丘脑束传导。也有作者不同意上述观点。不同部位的病损在CSEP的表现上有明显的相互作用,但并不是相加作用。
脊髓损伤的CSEP表现
不少作者在不同动物用不同方法造成脊髓不同的损伤模型后,观察到CSEP消失或暂时受抑制,有时虽伤后当时传导好,但以后由于病变的进展而逐渐恶化。CSEP的恢复与脊髓损伤的严重性及损伤部位有关。研究表明:CSEP虽与脊髓压迫有关,但是压迫程度与CSEP变化不呈线形关系;轻、中度压迫时,CSEP无变化,慢性压迫而有CSEP改变者,提示有严重压迫。总之,CSEP与组织学表现大体一致,CSEP恢复较快者,其组织破坏往往较轻。
.CSEP的临床应用
在周围神经刺激部位及头皮记录部位如采用表面电极,CSEP是一种非创性检查方法,能判定脊髓损伤的严重程度;帮助预测脊髓功能的预后;早期发现脊髓不全损伤;对脊柱、脊髓手术,能起到监护脊髓功能的作用。
不同作者在脊髓损伤后观察的CSEP变化有所不同。如CSEP完全消失,提示其脊髓完全损伤的可能性极大。若可记录到异常的CSEP,则提示脊髓上传的神经纤维功能尚存在或部分存在,并可根据潜伏期延长的多少及波幅降低的程度判断脊髓损伤的严重程度。如潜伏期轻度延长,波幅稍降低,提示脊髓受损较轻,反之脊髓受损严重。
全瘫患者如出现异常CSEP,则瘫痪有可能部分恢复,因为异常的CSEP提示脊髓上传的神经纤维功能尚存在或部分存在。CSEP消失不能作为永久性截瘫的绝对指标,也有晚至十多天
才恢复者。但根据CSEP出现的时间,仍可大致估计脊髓功能恢复的可能性。
4.1.3.脊髓诱发电位(SCEP)
当在周围神经给予刺激时,在相应脊髓节段可引出与刺激有锁时关系的节段性与传导性电位,称SCEP。SCEP有两种,一种是节段性脊髓诱发电位,系脊神经内的感觉纤维受刺激后,可在其到达脊髓节段一定范围诱发一个以峰电位和慢电位为特征的电位,该电位的波幅与邻近脊髓节段的电位相比为最高。另一种是传导性诱发电位,是神经冲动在脊髓内向上传导在更高平面诱发的不具上述特征的电位。
脊髓损伤的SCEP表现及临床应用
SCEP有助于判断脊髓损伤的严重性、治疗反应及预后,其波形及曲线倾斜度可估计脊髓感觉功能状态,可决定病变范围及分析症状,还可帮助了解脊髓损伤后病变的发展及破坏程度。
正常SCEP为三相排放,脊髓损伤后在病变处转变为大的单相,波幅增大2.4倍,呈正相。沿脊髓作系列记录,当发现诱发电位由正常三相逐渐过度到单相,可以对损伤定位。此技术可用来同时记录多个硬膜外电位,对监护脊髓较CSEP更敏感。
有研究证明在脊髓受压时,如出现CSEP改变,说明压迫严重,CSEP不能作为早期诊断的指标,对比之下,SCEP更敏感、更有帮助。
应用SCEP监护时,波幅和潜伏期是判断脊髓功能的重要测量标志。一般来说,波幅反映脊髓电位的强度,当传导束部分损伤时,未损伤的部分传导速度正常,由于传导的神经元数量减少,可出现波幅减低、潜伏期正常的现象。潜伏期反映传递速度,在脊髓传导束未被破坏的情况下,出于压迫、牵拉等因素使传导速度减慢,可出现潜伏期延迟、波幅正常的波形;若两者同时发生变化,可能真实地反映了脊髓的即时情况。
4.2.运动诱发电位(MEP)
运动诱发电位是指应用电或磁刺激皮层运动区,产生兴奋,通过下行传导径路,使脊髓前角细胞或周围神经运动纤维去极化,在相应肌肉表面记录到的电位。MEP可用于检测锥体束功能,预测运动功能的恢复。
4.2.1.检测指标及正常值
a 双侧上、下肢各波潜伏期(随臂长和身高而有变化)
皮层-小指展肌:22.4±1.4ms;皮层-胫前肌:26.78±1.69ms
b波幅(峰峰值):2-4次平均值
c双侧中枢传导时间(CMCT,即皮层-靶肌肉的潜伏期减去周围神经传导时间:
上肢8.79±1.35ms;下肢13.88±1.35ms
e双侧潜伏期之差::上肢:1.09±0.88ms;下肢:0.85±0.64ms
4.2.2.损伤程度的判断:
经运动皮层刺激,在脊髓损伤水平以下的节段神经所支配的上肢和下肢肌肉中记录,可见反应缺失(多为完全性或有少数不完全性患者在急性期未出现反应则预后不佳)、波幅降低(不完全性:前角细胞部分变性、兴奋性降低)、或潜伏期延迟(脱髓鞘)。
4.2.3.损伤范围的判断:
脊髓损伤早期,病变开始于中央灰质,并向白质扩散,白质扩散范围因伤情而异。前后索白质均保存着,SEP与MEP二者均出现;仅前索保存而后索破坏者,SEP消失而MEP存在;反之,SEP存在而MEP异常。检测多节段肌肉的MEP可协助定位诊断损伤范围。
4.2.4.预测运动恢复情况:
MEP早期出现是脊髓损伤预后良好的指标;早期消失或急性期后仍未出现反应者,则预后不佳。
4.2.5.脊髓损伤时的MEP极其临床应用
MEP不是容积传导的结果,容积传导速度快,潜伏期短,波形圆滑。MEP的信号主要沿皮质脊髓束、红核脊髓束和网状脊髓束传导,它们位于脊髓的前索和前外侧索,与后索和后外侧索有着不同的血液供给。由于脊髓内感觉和运动纤维的粗细和位置不同,较细的感觉纤维对外伤的耐受性较强,因此MEP对实验性脊髓损伤较SEP敏感且与动物运动功能一致,MEP的恢复先于动物运动功能的恢复。
MEP可应用于测定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MCT):经颅刺激在肌肉处记录的MEP与经椎间隙刺激在同一处记录的MEP的差值即是中枢运动传导时间(包括脊髓前角细胞的突轴延迟和很小部分前根等周围成分)。临床应用已有很多关于多发性硬化、运动神经元疾病、脊髓型颈椎病、放射性颈椎病、遗传性痉挛截瘫、偏瘫等疾病的报道,脊髓损伤时只有在疑有运动与感觉通道不同损伤时才应用之。
4.3.H反射及F反应
刺激混合神经干而强度尚不足以刺激运动神经引起M反应时,即先刺激了感觉神经,兴奋经后根至脊髓前角细胞,引起前角细胞兴奋,产生肌肉反应(M波),即为H反射(Hoffman reflex, HR)
H反射与F反应都是延迟反应,两者的潜伏期相近,但是两者有显著的差别。F反应是同一运动神经元的回返兴奋,而H反射涉及感觉及运动神经元的反射活动。H反射仅见于胫神经等少数神经,而F反应几乎可见于任何神经。在一定刺激强度时H反射能恒定引出,而F反应则不然。H反射刺激阈低于M反应阈值。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加,H反射波幅开始渐增而后渐减,最强或超强刺激时H反射反而消失,而M及F反应波幅不断增高以至最大。H反射的波幅可以等于M反应的振幅,而F波仅约M波的5%~10%。
F反应的临床价值主要在于测定近心段的传导时间,利用F波测定近心段运动传导潜伏期十分方便,已成为常规检查之一。直接刺激脊柱旁神经根同样也可达到此目的。
H反射为电诱发的单突轴反射,H反射反映脊髓灰质功能,是判断脊髓损伤后灰质破坏程度的有效方法。H反射的输入、输出纤维越过3~4个脊髓节段,中央灰质的变化必然引起H反射的改变。H反射波幅的改变可对运动神经元池可激发性的变量进行测定,脊髓损伤后,节段性H反射消失,说明中央神经元池因出血而破坏。
在脊髓休克期检查时,F波可完全消失,随后逐渐恢复。
脊髓损伤平面以下的周围神经运动传导和感觉传导仍然正常,波幅有可能会下降,也有波幅正常的报道.4.4.肌电图(EMG)
外伤性四肢瘫或截瘫的患者,在低于损伤平面的肌肉内可以检测到自发性电活动,提示在损伤平面以下几个节段区域内有运动轴索丢失。脊髓休克过后,重复肌电图检测结果持续异常,提示在急性脊髓损伤后的第一年内前角细胞脱失,可能的原因是上端脊髓损伤后,随着病情发展而产生的跨突触性神经元变性。
肌电图作为临床神经电生理检查方法中的一种,常与其它方法如SEP等一起,应用于脊髓损伤的检查。虽然肌电图不能直接对脊髓损伤的性质、程度作出判断,但由于每一块肌肉由相应的脊髓节段发出的神经根支配,肌肉失神经时有其特定的肌电图表现,从而反映出相应的脊神经根的状况。因此肌电图结合神经电生理的其它方法,对脊髓的损伤节段的定位具有一定的意义。
4.5.泌尿生殖反射
泌尿生殖反射:即刺激会阴神经引起球海绵体肌和肛门外括约肌收缩。它可以与由刺激会阴神经引起的SEP一起,鉴别排便、排尿以及性功能障碍是否由于脊髓受损或周围神经反射弧受损所致。
正常值:球海绵体肌和肛门外括约肌反射的潜伏期为35.9±9.0ms;皮层记录SEP为 P1波42.3±1.9ms。
周围神经反射弧受损:
a 完全损伤:球海绵体肌和肛门外括约肌见失神经电位,无自主电活动,反射消失,皮层记录SEP缺失。
b 不全损伤:球海绵体肌和肛门外括约肌见失神经电位,自主电活动虽有但减少,反射的潜伏期正常或延迟,皮层记录SEP潜伏期延迟,波幅降低。
脊髓受损:
a 完全损伤:球海绵体肌和肛门外括约肌无自主电活动,但反射存在且潜伏期正常,皮层记录SEP缺失。
b 不全损伤:球海绵体肌和肛门外括约肌自主电活动虽有但减少,反射的潜伏期正常,皮层记录SEP潜伏期延迟,波幅降低。
5.神经电生理检测评估脊髓损伤应用中的注意事项
在进行临床神经电生理检查时应注意以下问题:第一,病人的精神状态。过度紧张或躁动均会影响检查结果,故检查时应做好解释工作,使病人安静合作。第二,头皮引导部位及阻抗可直接影响记录。第三,给予刺激过强或过小均会直接影响记录,应给予适量的刺激直至肌肉微动为宜。第四,用表面电极记录时,必需排除其他干扰,第五,有些检查结果还受温度、身高、年龄、药物、其它电设备等多种因素影响。尽量减少上述因素的影响,并采用重复记录叠加次数的方法,以减少干扰,力求准确。
许多疾病都可以显示电生理检测的异常。然而,临床上的相关性,并不一定就意味着实际应用价值。就单个病人而言,对照组与病人组之间的统计学差异,并不一定就能增加其诊断意义。总之,临床神经电生理检查技术对提高脊髓损伤的伤情判断、脊髓残存功能评价、手术监测、治疗评定及预后预测具有重要的、必不可少的价值。当然,必需将此与其它方法结合应用,以对脊髓损伤的各个方面作出客观、准确、全面、可靠的评定。
第五篇:桡神经损伤的康复 讲稿
桡神经损伤的康复
一、概述
临床上,桡神经损伤较多见,原因是:①桡神经在上臂紧贴肱骨,当肱骨中l/3骨折时,外移的肱骨干近端或短缩畸形的远端极易损伤桡神经,而且在骨折愈合过程中也被骨痂包埋;②牵拉或不良姿势,例如:长时问上肢过度外展,或睡眠时头枕上臂;③锐器伤或火器伤;④医源性损伤,例如桡骨头切除术或肱骨手术时损伤桡神经。
桡神经损伤主要表现为运动功能丧失,导致伸腕、伸掌指关节、伸拇功能丧失。
感觉功能仅表现为手背桡侧皮肤感觉缺失或感觉减退。
如果前臂部位的桡神经损伤,不出现腕下垂,主要是掌指关节不能主动背伸,拇指不能主动背伸和桡侧外展。该部位损伤,最常见于桡骨头切除术,桡骨头颈部骨折或旋后肌卡压征等。
二、临床治疗原则
l.肱骨闭合性骨折并发桡神经损伤,多属于挫伤,断裂伤极少见,一般先行非手术治疗,观察3个月无效后应手术探查。
2.新鲜开放性损伤伴有桡神经麻痹者,应早期手术探查。如神经完全断裂,应争取神经直接缝接,或缺损较多者,则应行神经移植术。
3.陈旧性桡神经损伤,应施行肌腱移位术,常用的方法是:①旋前圆肌移至桡侧腕伸肌腱;②尺侧腕屈肌移至指总伸肌腱;③掌长肌腱移至拇长伸肌腱。保留桡侧腕屈肌于原位,以稳定腕关节。
三、康复治疗要点 1.佩戴腕关节固定夹板 2.通过训练对肌肉再训练
3.对神经恢复无望的,考虑重建等。4.肌腱移位术后的训练
(1)旋前圆肌代替桡侧腕伸肌:①让患者做旋前动作的同时,有意识地练习伸腕动作。②早期应避免同时屈腕屈指的联合动作,避免移位肌肉肌腱的过度牵拉。
(2)尺侧腕屈肌代指伸总肌:让患者作轻度尺偏屈腕动作的同时,练习伸掌指关节。为了避免内在肌的伸指间关节的代偿作用,可用弹力绷带将示、中、环、小指的指间关节固定于屈曲位。如果是采用桡侧屈腕肌代指伸总肌,则让患者轻度桡偏屈腕的同时,练习伸掌指关节。
(3)掌长肌移位代拇长伸肌:让患者在屈腕的同时,有意识地练习伸拇指指间关节。如果是采用指浅屈肌腱代拇长伸肌,则让患者在屈指的同时,有意识地练习伸拇指指间关节。
注意:早期练习时,应避免同时做伸腕、伸拇和伸指的联合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