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建设
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建设
摘要:本从课程考核标准及评价体系建设的原则入手,分析了职业关键能力的内涵及重要性,阐述了数据库实践课程职业关键能力的构成要素,构建了“三明治”结构的课程考核标准,并提出建立一套包含学生自评、教师主评、企业参评、评价监督四要素在内的评价体系。
关键词:数据库实践课程;考核标准;评价体系;职业关键能力
目前,很多高职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普遍感觉很难适应社会及工作环境的要求,具体体现在环境适应能力较差、自主学习能力不强、很难独立完成工作任务。这些现象表明他们缺乏的不是专业知识与技能,而是职业关键能力。职业教育应从人才需求出发,不仅注重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更应加强其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培养,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进行职业关键能力培养时,除了改革传统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模式、教学设计外,还应建立以职业关键能力为核心的科学的、高效的课程考核标准及评价体系。本以台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论述在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的数据库实践课程教学中,如何建立以职业关键能力为核心的课程考核标准及评价体系。
职业关键能力的内涵及重要性
2006年全国职业教育发展论坛指出:“现代职业教育以其特定的培养目标、独特的教育方式培养人的‘职业关键能力’,诸如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等,使人在全面发展的同时有‘一技之长’,从而在职业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职业关键能力的概念是由德国社会教育学梅腾斯(Denens)在1974年提出的。他认为,职业关键能力是与一定的专业实际技能不直接相关的知识、能力和技能,是在各种不同场合和职责情况下做出判断选择的能力,是适应人生中各种不可预见的变化的能力。其他国,如英国、澳大利亚、美国、印度等对职业关键能力概念的认识大同小异,普遍认为职业关键能力至少包括:沟通交流能力、解决题能力、个人能力、逻辑计算能力、运用信息技术能力、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等。总而言之,职业关键能力代表一种可转移的、可以运用到不同情境的、达成不同目标并解决不同题的能力,是一种包括知识、技能、态度等因素的能力。毫无疑,培养职业关键能力的目的在于增强职业应变能力,帮助人们实现个人抱负并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处在全球化经济发展背景下的我国,面临全球竞争的压力,需要有更多的具备良好职业能力与专业能力的人才,迫切要求职业教育为培养学生的职业关键能力做出相应的改进与提高,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对人才提高内在素质的需求。
课程考核标准及评价体系建设的原则
以就业为导向,服务本地区社会经济建设台州是中国股份合作经济的发祥地,是浙江制造业的重要基地。台州工业经济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目前拥有1万多工业企业,涌现了钱江、吉利、飞跃、星星、海正、苏泊尔、东港、伟星等一批骨干企业和知名品牌,其中有206企业销售产值超过亿元,更有9企业销售产值超过10亿元,有48个工业制成品市场占有率居国内外第一,形成了汽摩及配件、医药化工、模具塑料等九大制造业行业。在台州,中小企业众多,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2008年9月底,全市实有私营企业39808户,而这一数据仍然在增长。多数企业需要能够帮助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的人才。作为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在台州地区的就业方向主要有五个:一是ERP实施工程师或ERP实施顾;二是管理
软件开发工程师;三是信息系统管理与维护岗位;四是T管理类岗位;五是客户服务职业。在进行课程考核标准及评价体系建设上应以就业为导向,服务本地区的社会经济建设。以项目为主线,紧贴课程教学过程我们在数据库技术与应用实践课程实施工学结合的项目式教学策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其基本思想是:按照课程的特点和围,选择台州地区中小企业为合作伙伴,C以为企业开发中小型管理信息系统(S)、实施ERP系统改造或进行信息系统管理与维护等工作任务为切入点,确立工学结合项目。在项目开发的不同阶段,可以安排学生进入企业、现场操作、实施生产、身临其境。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参与一个实际项目的分析、设计、实施过程,可以把所学知识与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整个教学过程由企业需求和项目子任务来驱动,因此,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积极的参与者。这种开放性、创新性的教育思想和模式,有利于克服以往传统项目式教学模式的弊端,促进学生在计算机信息管理应用方面实际水平的提高,对于开创企业、学校、教师、学生多方良性互动的共赢局面具有重要意义。为更好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成果,我们在进行课程考核标准及评价体系建设时要以项目为主线,紧贴课程教学过程。以企业为平台,形成互利共生的运行机制当前,职业教育的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比较薄弱,产业及行业、企业与职业教育之间缺乏良性互动、互利共生的运行机制,存在严重的脱节现象。虽然我们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中进行了一些改革,与行业企业进一步紧密联系,科学地对课程建设进行定位,建立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培养目标,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在对课程,特别是实践课程的考核与评价体系建设上,还没有真正与企业形成互利共生的运行机制,仍然以学校教师单方面评价为准,没有让企业参与到对学生实践课程进行评价的过程中去。以工作过程为指导,设计考核评价体系不同的工作岗位其工作过程也不同。我们除了在课程内容设置、教学方法选择、教学过程设计等方面按照不同工作岗位和工作过程进行设计外,还应该以工作过程为指导,在保证基本要素的基础上,设计侧重点不同、难度不同、考核要素配比不同的针对具体岗位的考核评价体系。
数据库实践课程职业能力构成要素
下面将从台州地区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的五个方向,对数据库实践课程的职业关键能力从基础知识、硬技能要求和软技能要求三个方面的构成要素进行分析(见表1)。
以职业关键能力为核心的数据库实践课程考核标准我们将数据库实践课程考核标准设计成以职业关键能力为核心的“三明治”式结构,具体为:入口测试、过程评价、出口测试。
入口测试入口测试主要在进行数据库实践课程之前,先对学生进行一次类似于“入学考试”的摸底测试,目的在于了解每一位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入口水平。在入口测试阶段为每位学生进行一次评价,不仅仅有利于教学过程设计,更好地将人员进行分组,提高团队合作能力和综合技术水平,保证各虚拟团队入口水平的一致,便于更好地实施企业项目,而且也有利于最后进行出口测试时保证对每一位项目参与者进行更合理、更公正、更科学的评价。一般来讲,在这一阶段我们可以设计的测试内容有:计算机系统基础知识、一种以上程序设计语言、软件档的编写能力、计算机网络技术等等。可以根据每一个具体学生的知识结构及具体企业项目情况进行不同的设计。过程评价过程评价由授课教师负责实施,只有过程评价合格,才有资格申请参加出口测试(注意:出勤率考评低于80,也没有资格参加出口考试)。过程评价成绩=专门技术能力×25%+关键能力×35%+实践出勤率×10%+实践过程表现15%+CT职业素养×15%。在具体的过程评价中可根据企业真实项目和学生情况来配比每个过程评价中的各个子项目(见表2)。
出口测试用于检验学生掌握情况是否达到预期目标,主要包括项目案例和阶段项目的完成情况。在具体测试方式上可选择“操作技能考试+理论知识考试+项目实施状况+其他”的综合测试方式。这里要重点说明的是,我们在设计出口测试时要根据具体实践项目和工作过程来设计测试内容。例如,信息系统管理与维护岗位和管理软件开发工程师岗位的出口测试就应该有所不同。虽然是同样的课程,但由于工作过程不同,测试内容、侧重点就应该有所不同。这一阶段产生对学生实践课程学习情况的最终评价。
以职业关键能力为核心的数据库实践课程考核评价体系的主要内容
学生自评我们在对学生进行课程考核的时候,往往是由任课教师按照考核评价标准、采取一定的形式、按照一定的标准对学生进行打分,基本上没有学生自评环节。这一环节真的不需要吗?当然不是。在评价体系中增加学生自评环节,就是强调学生对自己行为的反思、品味和调控。目的是突出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调控、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等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如果每个学生都能掌握评价的内容要求和程序方法,学会掌握标准、抓住特点,从不同角度来评价自己、反思自己、体验自己,就一定能达到奋发向上、发展自己的目的。作为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建立一套自我评价标准,以提高其自我评价的质量。
教师主评教师是整个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的核心,要充分发挥教师主评的作用。按照不同的工作岗位、工作过程有区别地配比考核评价标准中的各参数。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还应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改革传统的对学生成绩单一的、终结性的评价,推动教师成为由对学生成绩的评判者转变为学生自主性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教师在进行主评时要掌握好课程评价的原则,包括发展性、多样性、情感性和过程性等原则。
企业参评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我们采用的是企业的真实项目,甚至是顶岗实习。这样,如果仅仅是让院内指导教师进行考核和评价的话,有失偏颇。让企业参与到对学生的考核和评价体系中,不仅可以使评价更科学、更公正、更全面,而且也有利于企业参与的积极性,促进校企合作,提高学生顶岗实习的机会和就业率。
评价监督为了保证评价质量,我们将评价监督也加入到评价体系中,这里不是对教师教学过程的监督,而是对教师评价学生的监督。监督评价的实施方主要有3个:被考核评价的学生、其他教师和合作企业联系人。评价监督有利于促进教师对学生考核评价的公平性、公正性,从而提高评价质量(见图1)。
综上所述,我们必须在理解职业关键能力内涵的基础上认识到职业关键能力的重要性,进行工学结合的数据库实践课程建设。遵循以就业为导向,服务本地区经济社会建设;以项目为主线,紧贴课程教学过程;以企业为平台,形成互利共生的运行机制;以工作过程为指导,设计考核评价体系的原则。从入口测试、过程评价和出口测试三方面来设计考核标准,形成学生自评、教师主评、企业参评和评价监督的一套完整的评价体系,进行以职业关键能力为核心的数据库实践课程考核标准及评价体系建设。
参考献:
[1]李灿辉,刘彦姝.引入印度教育体系增强学生职业关键能力[]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3).
[2]王晓升基于工学结合的数据库应用实践课程的教学模式[]计算机时代,2008,(10).
[3]董刚,杨理连在“教学做”一体化中实现深层次工学结合[]中国高等教育,2009,(3).
[4]黄佑试论高职学生的一般职业能力的培养和锻炼[]广西师学院学报,2004,(S1).
[5]杨明论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策略和方法[]教育与职业,2007,(24).
第二篇:幼儿园课程评价体系
幼儿园课程评价体系
课程评价在课程设计与实施的过程中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个好的课程需要通过评价不断地调整与完善,以达到不断接近教育目的的最佳教育效果。
(一)评价的目的在所有的教育活动中,都有目标、内容和方法,都有具体的教育实践。课程评价就是借
助对这些活动的调查和分析,揭示课程的价值与效果,为现有课程的发展与完善,或开发新的课程提供有效的信息。
幼儿园课程评价的目的在于:第一,了解幼儿的实际发展状况,使教师能够针对幼儿的需要、特点及个体差异,决定教育活动的目标、内容及活动形式、指导方式等;第二,了解课程的目标、内容、实施过程,以及幼儿整体的发展状况,从而评价课程是否符合教育目的和适合幼儿。
(二)评价的作用从评价对课程实施过程的影响看,它具有鉴定、诊断、改进、导向等作用。
1.鉴定作用评价的重要作用之一就是检查或鉴定教育目标是否达成,或者判断达到目标的程度。
2.诊断作用通过评价,可以及时发现现行课程与预定目标之间的差距和问题,对明确努力方向,提高教育效果,改善今后的教育教学,有很大意义。这如同医生看病一样,先要诊断出毛病,然后对症下药。
3.改进作用评价最重要的作用就是促进教育教学的改进。在评价过程中会发现不足和问题,可以及时地通过信息反馈,引起注意,促进保教工作的改进,提高教育质量。尤其在教育过程中及时地评价,可以使课程更适合幼儿的需要,更符合教育目标的要求。
4.导向作用评价所依据的标准是按《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确立的,具有鲜明的方向性。评什么和怎样评对教育的实践产生直接的导向作用。例如对教学活动的评价,如果我们只以幼儿获得知识技巧的多少来评价教学效果的话,就会引导教师忽略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幼儿的态度与情感,不重视幼儿主动参与活动,不重视发展幼儿的创造性,而热衷于采用“满堂灌”、“骑兵式”的教学形式,让幼儿死记硬背,机械模仿,反复训练。因此,评价的导向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必须依据正确的教育观来确定评价标准课程评价的范围应当包括以下四个部分:
.对照教育目标,检查和评估课程教育教学计划在目标、内容、实施方法等方面是否合适。
.在课程实施中及时记录幼儿在教育过程中的行为反应,并以此定期对照教育教学计划中的预定目标,检查和评估该目标本身以及所实施的教育内容、方法、手段等是否合适。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定期对照《规程》及各项要求,检查评估教师的行为、态度,教师与幼儿的关系和互动方式是否有利于课程教育目标的实现。
.对照课程教育目标,测查评估幼儿身心诸方面发展的整体性与均衡性,包括身体、认知、语言、情感与社会性等几个方面。
评价中发挥教师的主体性针对课程实施过程中的情况,教师会被当作主要的被评价者。因为教师是课程的执行者和教学活动的设计与执行者,评价是检核教师所采取的教育措施是否有效地实现了预定的目标。尽管如此,教师并不是被动地接受“检查”,而是把评价作为不断改进教学,提高教育能力,有效地促进幼儿发展的一种需要和手段。在每一次教育活动结束后,自觉地对活动过程进行分析与评价,正是教师主体性的反映。因为他把不断提高、改进、完善作为自己的一种价值追求,而不是被动地完成管理者交给的任务。
在组织教育活动的过程中,教师也是课程的主要评价者。有一位大班的幼儿教师在与幼儿的交往中,发现班上幼儿普遍一遇到什么就来找老师,问这怎么办?那该不该做?等等。他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分析和评估,找到两个方面的原因:一个原因可能教师的日常教学给幼儿的束缚太多了,使得幼儿“凡事先请示”;另一原因可能是独身子女的依赖性,缺乏自信,怕挫折。由此他设计和组织了“我们都是小老师',一组活动,让每个幼儿表现自己的长处,并教给别人,帮助幼儿建立信心,主动地去做自己能做的事情,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可见,教育过程中的评价活动需要教师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
在评价过程中,要尊重教师的主体地位,因为任何评价所提出的改进措施或建议是要通过教师的活动才得到落实。我们应该用”在发展过程中“的眼光看待教师,所有的问题都是”发展中的问题“,因为发展了,所以过去认为”好“的,在今天可能就不适合了,而需要改进。外部评价者要充分与教师沟通,尊重他们的说明与意见,并把这个过程作为一个研讨的过程,共同商讨解决的方法和今后发展的方向,把评价的结果作为发展中的一个新起点。
评价要有利于幼儿的发展教师在对幼儿的学习与发展进行评价时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评价目标要符合幼儿身心整体发展原则,避免偏重某方面而忽略身心其他方面的发展。
.评价内容及方法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应是幼儿可以理解的事物及能够接受的方法,尽量在日常活动中进行,使幼儿感到舒适自然,毫无压力。
课程评价在课程设计与实施的过程中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个好的课程需要通过评价不断地调整与完善,以达到不断接近教育目的的最佳教育效果。
(一)评价的目的在所有的教育活动中,都有目标、内容和方法,都有具体的教育实践。课程评价就是借
助对这些活动的调查和分析,揭示课程的价值与效果,为现有课程的发展与完善,或开发新的课程提供有效的信息。
幼儿园课程评价的目的在于:第一,了解幼儿的实际发展状况,使教师能够针对幼儿的需要、特点及个体差异,决定教育活动的目标、内容及活动形式、指导方式等;第二,了解课程的目标、内容、实施过程,以及幼儿整体的发展状况,从而评价课程是否符合教育目的和适合幼儿。
(二)评价的作用从评价对课程实施过程的影响看,它具有鉴定、诊断、改进、导向等作用。
1.鉴定作用评价的重要作用之一就是检查或鉴定教育目标是否达成,或者判断达到目标的程度。
2.诊断作用通过评价,可以及时发现现行课程与预定目标之间的差距和问题,对明确努力方向,提高教育效果,改善今后的教育教学,有很大意义。这如同医生看病一样,先要诊断出毛病,然后对症下药。
3.改进作用评价最重要的作用就是促进教育教学的改进。在评价过程中会发现不足和问题,可以及时地通过信息反馈,引起注意,促进保教工作的改进,提高教育质量。尤其在教育过程中及时地评价,可以使课程更适合幼儿的需要,更符合教育目标的要求。
4.导向作用评价所依据的标准是按《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确立的,具有鲜明的方向性。评什么和怎样评对教育的实践产生直接的导向作用。例如对教学活动的评价,如果我们只以幼儿获得知识技巧的多少来评价教学效果的话,就会引导教师忽略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幼儿的态度与情感,不重视幼儿主动参与活动,不重视发展幼儿的创造性,而热衷于采用”满堂灌“、”骑兵式“的教学形式,让幼儿死记硬背,机械模仿,反复训练。因此,评价的导向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必须依据正确的教育观来确定评价标准课程评价的范围应当包括以下四个部分:
.对照教育目标,检查和评估课程教育教学计划在目标、内容、实施方法等方面是否合适。
.在课程实施中及时记录幼儿在教育过程中的行为反应,并以此定期对照教育教学计划中的预定目标,检查和评估该目标本身以及所实施的教育内容、方法、手段等是否合适。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定期对照《规程》及各项要求,检查评估教师的行为、态度,教师与幼儿的关系和互动方式是否有利于课程教育目标的实现。
.对照课程教育目标,测查评估幼儿身心诸方面发展的整体性与均衡性,包括身体、认知、语言、情感与社会性等几个方面。
评价中发挥教师的主体性针对课程实施过程中的情况,教师会被当作主要的被评价者。因为教师是课程的执行者和教学活动的设计与执行者,评价是检核教师所采取的教育措施是否有效地实现了预定的目标。尽管如此,教师并不是被动地接受”检查“,而是把评价作为不断改进教学,提高教育能力,有效地促进幼儿发展的一种需要和手段。在每一次教育活动结束后,自觉地对活动过程进行分析与评价,正是教师主体性的反映。因为他把不断提高、改进、完善作为自己的一种价值追求,而不是被动地完成管理者交给的任务。
在组织教育活动的过程中,教师也是课程的主要评价者。有一位大班的幼儿教师在与幼儿的交往中,发现班上幼儿普遍一遇到什么就来找老师,问这怎么办?那该不该做?等等。他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分析和评估,找到两个方面的原因:一个原因可能教师的日常教学给幼儿的束缚太多了,使得幼儿”凡事先请示“;另一原因可能是独身子女的依赖性,缺乏自信,怕挫折。由此他设计和组织了”我们都是小老师',一组活动,让每个幼儿表现自己的长处,并教给别人,帮助幼儿建立信心,主动地去做自己能做的事情,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可见,教育过程中的评价活动需要教师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
在评价过程中,要尊重教师的主体地位,因为任何评价所提出的改进措施或建议是要通过教师的活动才得到落实。我们应该用“在发展过程中”的眼光看待教师,所有的问题都是“发展中的问题”,因为发展了,所以过去认为“好”的,在今天可能就不适合了,而需要改进。外部评价者要充分与教师沟通,尊重他们的说明与意见,并把这个过程作为一个研讨的过程,共同商讨解决的方法和今后发展的方向,把评价的结果作为发展中的一个新起点。
评价要有利于幼儿的发展教师在对幼儿的学习与发展进行评价时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评价目标要符合幼儿身心整体发展原则,避免偏重某方面而忽略身心其他方面的发展。
.评价内容及方法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应是幼儿可以理解的事物及能够接受的方法,尽量在日常活动中进行,使幼儿感到舒适自然,毫无压力。
第三篇:教师队伍建设考核评价体系
教师队伍建设考核评价体系
二、工作过程
5、项目水平达标
(2)
资料:
《教师小博客》
《自编校本培训教材》
第四篇: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建设
信用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加强社会信用制度建设的关键是建立社会信用的标准体系及其评估体系。从信用体系的内容可以看出,无论是企业信用、政府信用还是个人信用,其中很重要的一环就是信用评估或称信用评级。因为信用的核心问题是信息不对称问题,信用评级是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关键,通过信用评级可满足市场主体对客观、公正、真实信用信息的需求。信用评估是由具有相关资质的评估中介机构,本着“独立、客观、公正”的评估原则,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科学合理的分类、分行业的评估指标体系,通过规范有序的工作程序和科学的专门方法,在调查、分析、比较、测定基础上,对以经济实体为主体的各经济组织的基本素质、偿债能力、经济实力、信用程度、经营效益及发展前景等诸多方面,或对以有价证券为主要形式部分金融工具履行承诺的经济实力及其信用程度等方面做出综合评价的一种有偿服务。信用评估是以简明的符号表示评价结果,以鲜明的立场,科学、客观的态度,独立、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为社会提供服务,是一种提供、创造信息的劳务活动。信用评估所产生的信息是可共享的,具有鉴定信用和评价资信的功能。
1.企业信用评估的基本内容
(1)企业基本素质。主要从企业领导者素质、企业经营管理素质、员工队伍与建设情况、技术实力与产品开发能力等诸多方面来全面考查和分析企业人文历史、经营管理水平、风险观念、偿债意愿和信用意识、行业中的地位以及产品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能力等。
(2)企业经济实力。考核企业的财务实力和债务的保障能力,主要从企业的经营规模、投资人权益、资本固定化率等方面来考查分析企业抵御风险和融资能力的强弱。
(3)企业偿债能力。企业偿债能力是企业信用评级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对评级结果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考查分析企业资产结构的合理程度、资产变现能力的强弱、偿还即期和预期债务的资产或权益的保障程度等方面。
(4)企业经济效益和营运能力。这是企业信用评级中的重要内容,对评级结果有着关键性的影响。重点考查和分析企业资本的营运能力、资本增值能力;客观评价企业履行信用的能力和潜力等方面。
(5)企业发展前景。主要以国家行业政策、企业市场前景预测、企业未来发展规划及措施、未来利润预测等内容为基础,结合以上四个方面,对企业发展能力和前景做出专业预测和判断,揭示出企业履行信用的潜在可能性。
2.企业信用评估机构
(1)信用评估中介角色的特征
信息不对称问题广泛存在于借贷双方之间。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是利益上独立于借贷双方的信用评估中介机构固有的功能,也是企业信用评估的重要目标。借款人要比贷款人更为了解自身的信用状况,并因此可以选择披露有利于自己的信息;由于潜在的贷款人清楚借款人有可能提供不真实的信息,所以,即使低风险的借款人也很难使得贷款人信任他的信用承诺。如果没有某种可靠的途径来传递相关信息,那么将有可能导致市场失效,即有价值的投资不能获得融资。当信用评估机构在借款人和贷款人之间充当中介角色时,能使贷款人在做出贷款与否、以何种条件提供贷款的决策时,获得信用评级中介机构详尽调查借款人的财务状况等信用信息和未来前景,相对降低了信息的不对称。可见,信用评估的本质就是信用专业评估人员根据搜寻的财务和非财务的客观信息,依据科学的评价方法和拟定的评估标准对评估客体偿债风险做出判断,为信用供给者提供中介判断信息,在解决借贷双方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上,中介角色的效用日益突显。
3.信用评估的特征
(1)公允性。信用评估的主客体之间是一种委托或自觉行为,双方之间没有任何利害关系。评估主体承担着对评估客体进行独立公正判断的鉴定和验证的职责,处于完全独立地位,不受任何干预、干扰,因而也决定着信用评估必须具备社会公证功能,向社会、公众、投资者等提供和创造具有公证的信用等级信息。
(2)广泛性。社会性信用评估得以生存并不断发展壮大,既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社会信用观念和信用环境改善的综合反映,它决定着信用等级信息可以为参与市场的各方所共享。适应于各种不同类别、不同规模、不同所有制形式等经济组织的需要,并能通过公开传媒公布信用等级,信用信息为社会、公众、投资者的基本要求,具有充分的广泛性和社会公允性。
(3)证询性。信用评估作为一项中介服务,并不是在缔造经济承诺契约的各方之间进行仲裁,而是对契约承诺者的信用状况进行评判,目的是为投资者、债权人提供信用信息。因对信用评估客体作出信用等级评定,是社会、公众,尤其是债权人和投资者最迫切需要了解的信用信息。
(4)权威性。客观实际要求信用等级的评估结果必须具备客观真实性,具有高度的权威性。否则,信用评估将失去其生存发展的意义。所以,信用评估必然选择走信用评估专业人员的评价与信用评估专家组织鉴证相结合道路。
(5)时效性。信用评估结果作为一种社会公允信息,是在一定时间、一定地点,根据一定
条件,经过综合评价而形成的,具有一定时效性。时问、地点、条件等发生变化,信用等级的评定结果也将随之改变,否则,势必失去其客观可靠的基础和权威性,失去其信用公证的作用。
(6)规范性。信用评估的规范化为企业信用建设创建了良好的平台。企业信用评估是通过对企业的财务结构、资产质量、经营状况、偿债能力等内容的全面考核,做出企业信用状况的整体评价。
4.企业信用评估的原则
(1)坚持“独立、客观、公正”原则
恪守“独立是执业灵魂、质量是生存之本”的评估宗旨。信用评估采取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历史统计分析和未来趋向预测相结合、专业评估与专家鉴证相结合的评估方法,充分发挥社会中介服务职能。在评估的过程中,严格恪守评估原则和诚实科学的职业操守,做到层层把关,环环相扣。广泛与各金融机构联络和沟通,寻求理解与支持,在坚持规范化的信用评估程序的基础上,积极依靠专家评审组和专家委员会的专家鉴证作用,保证评估质量。
(2)坚持“五统一”原则。统一信用评级的意义客观上要求建立统一的信用评级制度,保证以下五方面的完全统一:统一评级范围;统一评级标准体系;统一评级组织和实施程序;统一信息披露;统一评后监督和跟踪监测。
5.企业信用评估的方法和步骤
(1)科学制定符合实际的信用评估标准体系。信用评估要把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历史分析与前景预测相结合、专家分析与专业评估技术人员分析相结合。而科学合理、符合本地经济特点的评估标准体系是整个评估工作的基础,也是保证评估结论做到“公正、公开、公平”的前提。所以,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和完善,企业的多种所有制形式和多种经济成分客观上要求设置和建立适合这种多种经济形式的企业评估指标和评估标准也就成为最重要和最为关键的环节。对现有的评估标准体系应在实践中不断探索调整和完善修正,使之与信用建设同步发展。
(2)健全评级组织,规范评级程序。为规范和健全评级程序,更好地发挥信用评估的作用,不断提高评估质量,公司在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和浙江省银监局直接关心和指导下,在各金融机构的支持和配合下,摸索出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并经实践经验行之有效的三级四层次的评级组织与程序,即:建立了金融机构(或地区)的初审委、公司专业技术分析评估师的调查分析评估、专家评审小组的审核论证、专家评级委员会鉴证终审,严格规定从企业提出申请委托评估,并签订评估合同书起,到评后跟踪监测的八个环节的评估程序。实践证明,由于有完善的评级组织和规范的评级程序,公司评定的信用等级具有专业性、广泛性和权威性。信用等级的使用价值逐步得以体现,在企业项目的招投标、金融机构贷款授信、资本市场融资或投资及企业形象宣传等领域发挥其日益显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3)科学评估手段,不断提高评估的科技含量。购买或者自行研制开发领先的信用评估软件,完成信用评估的基础工作、统计分析、查询监测、数据整理、信用档案等工作;建设相对独立的信息系统,一方面使信用评级的前期工作基本可以利用快捷高效的高端电子技术完成,提高工作和服务效率;另一方面,承担信用、信用评级和信用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宣传、信用动态发布、政策推介等职责。
(4)结合实际情况,提高评级可操作性。为使企业信用评级的方法体系更具可操作性,企业信用评级一般遵循简单性、可比性和公开传播性等国际惯例。简单性原则是指不论评价过程多么复杂,但评价结果可用一个简单易懂的等级标识给出,便于各有关经济主体在与被评企业进行经济往来时清楚地了解其信用状况;可比性原则是指在同一评级体系中,各种类型的企业信用等级的解释与含义基本一致,而不用考虑货币单位、企业类型及地区的不同,从而使同一信用级别的不同企业在风险程度上具有可比性;公开传播性原则是指评级结果和评级方法要通过有关传播媒介在全球市场上公开,以使尽量多的经济主体能获得相同的评级信息。
企业信用评价的基本思路是,从企业信用风险的内涵出发,充分借鉴国内外信用评级机构的核心思想,参考国内外有关信用评级方法,对影响企业信用状况的各种因素及其变化趋势进行全面系统的考察,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的基础上,综合评定企业的信用等级。见下图:
由上图可见,企业信用综合评价根据信用风险的内涵,将信用风险分为信用能力和信用意愿两个方面。对信用能力的分析从现金流量和其它现金来源对履行各种契约的保障程度入手,充分考虑宏观经济环境、产业发展趋势、政策和监管措施等企业外部因素和基本经营、管理素质等企业内部因素的影响,从而对企业履行各种契约的能力做出判断,给出企业的信用能力评价。对信用意愿的分析从企业的诚信记录入手,结合信用能力的分析,详细剖析产生各种不良记录的原因(如究竟是能力问题还是意愿问题),从而对企业履行各种契约的意愿做出判断,给出企业的信用意愿评价。最后,综合考虑能力和意愿的评析,确定企业的信用等级。在企业信用评级过程中,要注意把行业特殊性与市场普遍性相结合,充分考虑行业特点;把纵向比较与横向比较相结合,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第五篇:机关党建工作考核评价体系示范点建设方案
为了认真贯彻区组织工作和机关党的工作会议精神,根据《关于进一步加强机关党建创新示范点建设的实施意见》,推进由区党工委牵头,区纪委、区委组织部、区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局参与的机关党建工作考核评价体系示范点建设,落实机关党建各项工作任务,建立健全党建工作考核激励机制,推进机关党建工
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建设,提升机关党建工作水平,拟提出如下方案:
一、健全领导架构,加强对党建工作考核评价体系示范点建设的组织领导
为了加强对这项工作的组织领导,统一思想,统一行动,成立党建工作考核评价体系示范点建设领导小组,具体由下列人员组成: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党工委办,由XX兼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日常工作。
二、精心组织,稳步实施各项工作
示范点建设分三个步骤进行:
(一)前期筹备阶段(2011年3月-5月),主要工作有:
1、组织学习。组织领导小组成员到周边城市学习先进经验,通过相互交流,进一步研究制定建立党建工作考核评价体系的办法措施。
2、出台方案。召开座谈会,听取有关部门和各科室意见,草拟《关于开展党建工作考核评价体系示范点建设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和《2011年顺德区直机关党建工作评价考核实施细则》(以下简称考核实施细则)(详见附件)。方案和考核实施细则要体现“基础”与“创新”相结合,“基础性工作”要突出规范化建设,着重于党组织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反腐倡廉建设等方面工作的运行和效果。“创新性工作”要注重“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为导向。方案和考核实施细则在征求各有关部门和科室的意见,并经过修改完善后,报领导小组审定。
(二)组织实施阶段(2011年6月-10月),主要工作有:
各示范单位根据区制定的方案和考核实施细则,结合工作实际,制定和完善本单位的工作方案报领导小组;同时,认真按照工作方案组织各项工作的落实。在适当时候采取阶段性抽查和年终全面考核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开展模拟自评考核工作。要落实工作责任制,加强对自评考核工作的督促检查,按方案要求及时将自评考核结果报领导小组审核。
(三)总结经验阶段(2011年11月-12月),主要工作有:
对考评探索工作进行认真总结,查漏补缺,积累经验,为在区级机关单位全面实施这项工作做准备。
三、提高认识,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一)做好动员发动,提高认识
党建工作引入考核评价体系是加强党组织自身建设的需要,是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的需要,是党建工作创新和发展的需要。因此,为落实好各项工作,各示范单位要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组织发动,提高认识,增加自觉性和积极性。
(二)加强检查监督,确保工作落到实处
各示范单位要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具体的实施工作,切实抓好考评体系建设的检查指导,以创先争优的良好氛围带动考评体系工作的顺利开展,努力使评价体系建设取得实效,为全区铺开这项工作做好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