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我县加强联防联调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我县从1983年起主动与xx相关区县党委、政府和司法行政部门联系协调,组织相关乡镇与xx相邻乡镇磋商,先后在我县定埠镇与xx郎溪县定埠镇、固城镇与xx宣州市狸桥镇、原丹湖乡和xx宣州原雁翅乡等重点边界地区建立了3个跨省联合调委会;并在县域内有重点地建立了花山地区、淳溪镇(县城)地区、横溪河地区等跨行业、跨系统的3个联合调委会,对我县加强联防联调工作的调查与思考。近年来,我县针对边界接合部社会矛盾出现的新情况新特点,认真贯彻“调防结合,预防为主,多种手段,协同作战”的人民调解工作方针,积极探索新形势下联合调委会调处矛盾纠纷的新办法、新途径,充分发挥边邻地区跨省跨系统联合调委会的作用,通过不断创新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依法调处了边邻地区大量复杂疑难民间纠纷和社会矛盾,有力地维护了全县及周边地区的政治稳定和社会安定,促进了地区经济发展和人民富裕。近三年来,联合调委会共调处各类纠纷336件,避免纠纷激化38起,避免非正常死亡16起,制止群众性械斗22起。
一、联防联调工作的动因及形式我县地处江苏省西南端,隶属南京市,下辖9个镇,总面积802平方公里,总人口43万人,边界总长150多公里,其中与xx省界长达100多公里,占全县边界总长的三分之二,西部和南部有6个镇与xx省宣州、郎溪、当涂三区县的5个乡镇接攘,东北部有2个镇与我省溧阳、溧水两市县的3个镇相毗邻。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复杂的社会历史原因,使我县与xx的边界地区历来形成“两不管”地区,是矛盾的“多发地”,纠纷激化的“是非地”,甚至成了犯罪分子的“藏身地”。历史上边界地区的因争山夺林、抢水夺地,婚姻家庭、计划生育等引发的纠纷时有发生,动辄引发群众性械斗事件,造成群死群伤,省际间矛盾不断加深,“火药味”十足,简直成了“敌我”,边界纠纷不断激化,双边地区成了“雷区”,民间矛盾不断升级,边邻地区老百姓成了“冤家”。如70年代,我县的原薛城乡和xx当涂县湖阳乡、原丹湖乡和xx芜湖县雁翅乡为争地、建造圩堤等大动干戈,发生大规模群众性械斗,打死打伤多人,双方地区老百姓诚惶诚恐,怨声载道,连正常的走亲戚都提心吊胆,不敢踏入对方的地域。为有效地防止边界纠纷不断激化,维护接合部地区乃至全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繁荣,我县从80年代初就不断探索建立联防联调组织的路子,经过不断努力,先后建立了二种形式的联防联调组织:一是和xx省交界地的跨省联合调委会;二是县域内矛盾纠纷多发地的跨乡镇联合调委会。
二、联防联调工作的主要做法及成效联防联调工作的主要做法:
1、领导重视,组织制度健全。为正确处理和解决边界地区矛盾纠纷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高淳县委、县政府对联防联调工作十分重视,早在1991年就以县政府名义批转了由县司法局和xx宣州市司法局共同制定的《高淳县与宣州市相邻区域民间纠纷联防联调工作章程》,并明确要求各镇依照章程认真开展联防联调工作。县人大也将全县联防联调工作列入了监督范围,多次进行视察和调研。各联合调委会本着“平等、协商、及时、公正”的原则,先后制定完善了一系列的章程、规则等工作制度。固城镇和xx狸桥镇、苏皖定埠两镇还成立了联防联调工作领导小组。由值班方党委书记任组长,把联防联调工作纳入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苏皖定埠两镇,固城与狸桥两镇分别从1983年和1991年起坚持双方轮流值班制度,从未间断过。为使这一工作形成制度,今年 5月29日,在苏皖固狸联合调委会第十一次工作会议上,讨论并表决通过了重新修改完善的《苏皖固城狸桥地区联防联调工作规则》,从而更优化了联防联调工作运行机制。
2、互通信息,联合排查梳理。近年来,我县的各个联合调委会坚持定期排查矛盾纠纷。做到相邻边界村每月排查一次,两镇联合调委会常务工作班子每季排查分析一次,联防联调领导小组每半年检查监督一次,听取联合调委会工作情况汇报,联合调委会每年召开一次成员单位大会,总结一年来联防联调工作情况,研究布置下一年工作意见,并进行双方值班交接班,平时信息交流,各成员单位都有通讯录,可随时随地保持各联防联调成员单位间的联系,真正做到定期排查,随时疏导,把信息互通在最早之时,把问题控制在最小状态,把矛盾解决在萌芽之中。
3、协同配合,联合调处矛盾纠纷。解决边界地区发生的矛盾纠纷,重在及时调处,贵在协同配合,如果联合调委会成员单位间协同配合不好,再及时矛盾纠纷也难以化解。而我县联合调委会的关键作用就在于协同配合上,做到相关成员单位间互联互动,及时调处。在具体运行机制上,当边界地区矛盾纠纷一经发生,联合调委会常务工作班子,运用《工作规则》所赋予的权利和职责,可迅速召集或指派双方的成员单位负责人(即纠纷涉及到的村及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等),召开办公会议或现场办公,必要时吸收相关人员参加,及时研究调处的方案和措施,联合调处矛盾纠纷,调查报告《对我县加强联防联调工作的调查与思考》。如2000年6月,我县固城镇九龙村乡村医生侯生明在给狸桥镇祖家村高红美行医过程中,高不幸死亡而产生的重大医疗纠纷,联合调委会主任---狸桥镇政法副镇长,当即召集双方司法所、公安派出所、卫生部门及相关村等成员单位领导进行现场办公,及时商定调处方案和措施,使这一重大纠纷及时得到了较好处理,从而避免了一起群众性的跨界闹丧械斗事件。由于我县的联防联调组织调处矛盾纠纷迅速,被当地群众誉为化解纠纷的“110”。联防联调工作开展以来,得到xx宣城地区和南京市两地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宣州地区电视台曾专题报道;也得到两地人民群众的高度称赞。其成效有以下几方面:
1、各类纠纷得到及时调处,钝化了矛盾。由于各联合调委会扎实有效地开展工作,使我县边界地区特别是与xx省交界地区矛盾纠纷明显减少,纠纷调处成功率明显提高。联合调委会成立以来,矛盾纠纷调处率逐年提高,达到现在的99%以上。如以往苏皖定埠两镇民间在春节期间有一个《降福会》“菩萨”出会的旧俗活动,每次出“菩萨”参加的人数少则数千,多则数万,该活动带有浓厚的封建迷信色彩,给当地百姓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时常引起群体性械斗,影响极坏。1999年春节前,《降福会》部分会首,暗地在以定埠为中心的高淳、郎溪、溧阳三市县交界处准备再次组织出“菩萨”活动。定埠两镇联合调委会及早发现苗头,双方及时开展了排查,并互通信息,经联合调解组织及时协调各有关成员单位配合,采取果断措施,经一个多星期的说服教育,开展法律知识宣传并配合采取各种措施,有效地制止了活动的进行,从此以后,出“菩萨”活动再也没有搞过,该项工作受到了双方县委、县政府的充分肯定。
2、久拖不决的重大疑难纠纷得到妥善解决,增进了感情。联合调委会成立以来,加强了边界地区的沟通了解,加深了感情,使一些久拖不决的疑难纠纷得到了化解。如:岔冲水库是我县固城镇与宣州市狸桥镇抗旱防汛的“矛盾库”,每年防汛抗旱期间,为泄洪争水经常引起群众性械斗,联防联调组织为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在多次调查了解的基础上,双方达成了均衡泄洪和抗旱用水的协议,从而解决了四十多年来久拖不决的矛盾。有效地调和了两地干群关系,增进了感情。
3、联防联调组织的的威望得到提高,减少了上访。以前,省际间的一些矛盾纠纷由于双边处于隔离状态,常因一些小事就闹到乡镇党委政府,稍大一点的事闹到地(市)省,甚至告到中央。在联防联调组织成立后,大量的边界矛盾纠纷有了调处的组织和机制,不仅缓解了矛盾纠纷,而且减轻了地方党委政府的压力,现在边邻地区因发生矛盾纠纷,找领导、围政府、集体上访的现象被联防联调组织化解了。
4、为繁荣边界地区经济作出了贡献,促进了发展。由于联防联调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为周边地区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促进了周边地区的经济繁荣。如:苏皖定埠两镇边界贸易越做越红火,第三产业发展迅速,使南北两镇已发展成为联成一体的具有一定规模的苏皖边界贸易集散地。又如:我县固城镇九龙村发展的150万平方尺的实用菌生产基地,通过示范推广,已成为边界地区农民致富的主要途径,成为远近闻名的“蘑菇区”。总之,通过联防联调工作的开展,我县边界地区从矛盾纠纷的“是非地”变成了和睦相处的“联心地”,两地群众从“冤家”变成了“亲家”。
三、联防联调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我县的联防联调工作虽然取得了很大成效,但与目前形势发展的要求相比,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1、有的镇(村)领导重视程度不够。有的镇(村)领导不够重视,工作没有摆上应有位子,致使联防联调工作虽有组织机构和完善的制度,但人员不到位,工作粗糙;往往遇到突发性跨界纠纷才想到联合调委会,造成很多小矛盾、小纠纷往往没有及时、妥善地去处理,激化成重大、疑难纠纷,有的甚至激化成刑事案件。这方面的案例很多,教训也很深刻。
2、联防联调工作缺乏必要的经费支持。联防联调工作是以双方诚信合作为基础的,按照工作规则,每年要开展多次活动,如联合排查梳理,联合调处跨界纠纷,召开年会等等,这些活动都需要一定的经费作保障。从现实情况来看,联合调委会没有专项经费。
3、联防联调组织少,人员素质不高,工作不平衡。一是现有的6个联合调委会已不适应经济发展的新形势要求,真正的联防联调工作网络还没有建立起来。二是客观上由于联合调委会是一种松散联合型组织,调解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有的年龄偏大,有的缺乏必要的法律专业知识,致使各联合调委会的工作很不平衡。比较好的如固城—狸桥联合调委会,每年都开展活动,培训调解人员,调解机制灵活,效果明显,双边地区社会安定。相反,有的联合调委会虚有其名,遇到纠纷有的推诿,有的方法简单,致使矛盾激化。针对以上问题,我们认为今后的对策措施是:
1、提高认识,强化职能,把联防联调工作落到实处。为切实加强对联防联调工作的组织领导,我们将积极争取县委、县人大、县政府的支持。把这项工作列入推进依法治县的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领导、指导和协调,做到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使全县的联防联调工作走上健康发展之路。
2、健全组织,完善制度,使联防联调工作迈上台阶。一是加强对全县联防联调工作的指导管理和协调,将我县“固狸模式”全面推广;二是加强边邻镇间的联系,建立健全联合调解组织网络和工作机制。根据我局和宣州、当涂司法局及相关镇达成的共识,计划在今年6月份、8月份建立淳溪与湖阳,砖墙、阳江与水阳联合调委会,覆盖我县与xx接攘的所有乡镇。在今年9-10月建立1个市际和1个县际联合调委会,从而覆盖全县与周边地区的所有乡镇。三是以联合调委会组织网络为主线,形成一个纵横成网、上下联通、相互协调的全县联防联调工作网络。四是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建立健全配套的工作制度,使联防联调工作落到实处。随着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联防联调工作作为促进社会稳定的一个有效举措,在我县将得到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将赋予联防联调工作以新的更丰富的内涵,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加强联防联调工作,构建大调解格局,促进边邻地区社会政治稳定,经济全面发展。
第二篇:对我县加强联防联调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我县从1983年起主动与xx相关区县党委、政府和司法行政部门联系协调,组织相关乡镇与xx相邻乡镇磋商,先后在我县定埠镇与xx郎溪县定埠镇、固城镇与xx宣州市狸桥镇、原丹湖乡和xx宣州原雁翅乡等重点边界地区建立了3个跨省联合调委会;并在县域内有重点地建立了花山地区、淳溪镇(县城)地区、横溪河地区等跨行业、跨系统的3个联合调委会。近年来,我县针对边界接合部社会矛盾出现的新情况新特点,认真贯彻“调防结合,预防为主,多种手段,协同作战”的人民调解工作方针,积极探索新形势下联合调委会调处矛盾纠纷的新办法、新途径,充分发挥边邻地区跨省跨系统联合调委会的作用,通过不断创新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依法调处了边邻地区大量复杂疑难民间纠纷和社会矛盾,有力地维护了全县及周边地区的政治稳定和社会安定,促进了地区经济发展和人民富裕。近三年来,联合调委会共调处各类纠纷336件,避免纠纷激化38起,避免非正常死亡16起,制止群众性械斗22起。
一、联防联调工作的动因及形式我县地处江苏省西南端,隶属南京市,下辖9个镇,总面积802平方公里,总人口43万人,边界总长150多公里,其中与xx省界长达100多公里,占全县边界总长的三分之二,西部和南部有6个镇与xx省宣州、郎溪、当涂三区县的5个乡镇接攘,东北部有2个镇与我省溧阳、溧水两市县的3个镇相毗邻。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复杂的社会历史原因,使我县与xx的边界地区历来形成“两不管”地区,是矛盾的“多发地”,纠纷激化的“是非地”,甚至成了犯罪分子的“藏身地”。历史上边界地区的因争山夺林、抢水夺地,婚姻家庭、计划生育等引发的纠纷时有发生,动辄引发群众性械斗事件,造成群死群伤,省际间矛盾不断加深,“火药味”十足,简直成了“敌我”,边界纠纷不断激化,双边地区成了“雷区”,民间矛盾不断升级,边邻地区老百姓成了“冤家”。如70年代,我县的原薛城乡和xx当涂县湖阳乡、原丹湖乡和xx芜湖县雁翅乡为争地、建造圩堤等大动干戈,发生大规模群众性械斗,打死打伤多人,双方地区老百姓诚惶诚恐,怨声载道,连正常的走亲戚都提心吊胆,不敢踏入对方的地域。为有效地防止边界纠纷不断激化,维护接合部地区乃至全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繁荣,我县从80年代初就不断探索建立联防联调组织的路子,经过不断努力,先后建立了二种形式的联防联调组织:一是和xx省交界地的跨省联合调委会;二是县域内矛盾纠纷多发地的跨乡镇联合调委会。
二、联防联调工作的主要做法及成效联防联调工作的主要做法:
1、领导重视,组织制度健全。为正确处理和解决边界地区矛盾纠纷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高淳县委、县政府对联防联调工作十分重视,早在1991年就以县政府名义批转了由县司法局和xx宣州市司法局共同制定的《高淳县与宣州市相邻区域民间纠纷联防联调工作章程》,并明确要求各镇依照章程认真开展联防联调工作。县人大也将全县联防联调工作列入了监督范围,多次进行视察和调研。各联合调委会本着“平等、协商、及时、公正”的原则,先后制定完善了一系列的章程、规则等工作制度。固城镇和xx狸桥镇、苏皖定埠两镇还成立了联防联调工作领导小组。由值班方党委书记任组长,把联防联调工作纳入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苏皖定埠两镇,固城与狸桥两镇分别从1983年和1991年起坚持双方轮流值班制度,从未间断过。为使这一工作形成制度,今年 5月29日,在苏皖固狸联合调委会第十一次工作会议上,讨论并表决通过了重新修改完善的《苏皖固城狸桥地区联防联调工作规则》,从而更优化了联防联调工作运行机制。
2、互通信息,联合排查梳理。近年来,我县的各个联合调委会坚持定期排查矛盾纠纷。做到相邻边界村每月排查一次,两镇联合调委会常务工作班子每季排查分析一次,联防联调领导小组每半年检查监督一次,听取联合调委会工作情况汇报,联合调委会每年召开一次成员单位大会,总结一年来联防联调工作情况,研究布置下一年工作意见,并进行双方值班交接班,平时信息交流,各成员单位都有通讯录,可随时随地保持各联防联调成员单位间的联系,真正做到定期排查,随时疏导,把信息互通在最早之时,把问题控制在最小状态,把矛盾解决在萌芽之中。
3、协同配合,联合调处矛盾纠纷。解决边界地区发生的矛盾纠纷,重在及时调处,贵在协同配合,如果联合调委会成员单位间协同配合不好,再及时矛盾纠纷也难以化解。而我县联合调委会的关键作用就在于协同配合上,做到相关成员单位间互联互动,及时调处。在具体运行机制上,当边界地区矛盾纠纷一经发生,联合调委会常务工作班子,运用《工作规则》所赋予的权利和职责,可迅速召集或指派双方的成员单位负责人(即纠纷涉及到的村及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等),召开办公会议或现场办公,必要时吸收相关人员参加,及时研究调处的方案和措施,联合调处矛盾纠纷。如2000年6月,我县固城镇九龙村乡村医生侯生明在给狸桥镇祖家村高红美行医过程中,高不幸死亡而产生的重大医疗纠纷,联合调委会主任---狸桥镇政法副镇长,当即召集双方司法所、公安派出所、卫生部门及相关村等成员单位领导进行现场办公,及时商定调处方案和措施,使这一重大纠纷及时得到了较好处理,从而避免了一起群众性的跨界闹丧械斗事
件。由于我县的联防联调组织调处矛盾纠纷迅速,被当地群众誉为化解纠纷的“110”。联防联调工作开展以来,得到xx宣城地区和南京市两地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宣州地区电视台曾专题报道;也得到两地人民群众的高度称赞。其成效有以下几方面:
1、各类纠纷得到及时调处,钝化了矛盾。由于各联合调委会扎实有效地开展工作,使我县边界地区特别是与xx省交界地区矛盾纠纷明显减少,纠纷调处成功率明显提高。联合调委会成立以来,矛盾纠纷调处率逐年提高,达到现在的99%以上。如以往苏皖定埠两镇民间在春节期间有一个《降福会》“菩萨”出会的旧俗活动,每次出“菩萨”参加的人数少则数千,多则数万,该活动带有浓厚的封建迷信色彩,给当地百姓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时常引起群体性械斗,影响极坏。1999年春节前,《降福会》部分会首,暗地在以定埠为中心的高淳、郎溪、溧阳三市县交界处准备再次组织出“菩萨”活动。定埠两镇联合调委会及早发现苗头,双方及时开展了排查,并互通信息,经联合调解组织及时协调各有关成员单位配合,采取果断措施,经一个多星期的说服教育,开展法律知识宣传并配合采取各种措施,有效地制止了活动的进行,从此以后,出“菩萨”活动再也没有搞过,该项工作受到了双方县委、县政府的充分肯定。
2、久拖不决的重大疑难纠纷得到妥善解决,增进了感情。联合调委会成立以来,加强了边界地区的沟通了解,加深了感情,使一些久拖不决的疑难纠纷得到了化解。如:岔冲水库是我县固城镇与宣州市狸桥镇抗旱防汛的“矛盾库”,每年防汛抗旱期间,为泄洪争水经常引起群众性械斗,联防联调组织为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在多次调查了解的基础上,双方达成了均衡泄洪和抗旱用水的协议,从而解决了四十多年来久拖不决的矛盾。有效地调和了两地干群关系,增进了感情。
3、联防联调组织的的威望得到提高,减少了上访。以前,省际间的一些矛盾纠纷由于双边处于隔离状态,常因一些小事就闹到乡镇党委政府,稍大一点的事闹到地(市)省,甚至告到中央。在联防联调组织成立后,大量的边界矛盾纠纷有了调处的组织和机制,不仅缓解了矛盾纠纷,而且减轻了地方党委政府的压力,现在边邻地区因发生矛盾纠纷,找领导、围政府、集体上访的现象被联防联调组织化解了。
4、为繁荣边界地区经济作出了贡献,促进了发展。由于联防联调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为周边地区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促进了周边地区的经济繁荣。如:苏皖定埠两镇边界贸易越做越红火,第三产业发展迅速,使南北两镇已发展成为联成一体的具有一定规模的苏皖边界贸易集散地。又如:我县固城镇九龙村发展的150万平方尺的实用菌生产基地,通过示范推广,已成为边界地区农民致富的主要途径,成为远近闻名的“蘑菇区”。总之,通过联防联调工作的开展,我县边界地区从矛盾纠纷的“是非地”变成了和睦相处的“联心地”,两地群众从“冤家”变成了“亲家”。
三、联防联调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我县的联防联调工作虽然取得了很大成效,但与目前形势发展的要求相比,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1、有的镇(村)领导重视程度不够。有的镇(村)领导不够重视,工作没有摆上应有位子,致使联防联调工作虽有组织机构和完善的制度,但人员不到位,工作粗糙;往往遇到突发性跨界纠纷才想到联合调委会,造成很多小矛盾、小纠纷往往没有及时、妥善地去处理,激化成重大、疑难纠纷,有的甚至激化成刑事案件。这方面的案例很多,教训也很深刻。
2、联防联调工作缺乏必要的经费支持。联防联调工作是以双方诚信合作为基础的,按照工作规则,每年要开展多次活动,如联合排查梳理,联合调处跨界纠纷,召开年会等等,这些活动都需要一定的经费作保障。从现实情况来看,联合调委会没有专项经费。
3、联防联调组织少,人员素质不高,工作不平衡。一是现有的6个联合调委会已不适应经济发展的新形势要求,真正的联防联调工作网络还没有建立起来。二是客观上由于联合调委会是一种松散联合型组织,调解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有的年龄偏大,有的缺乏必要的法律专业知识,致使各联合调委会的工作很不平衡。比较好的如固城—狸桥联合调委会,每年都开展活动,培训调解人员,调解机制灵活,效果明显,双边地区社会安定。相反,有的联合调委会虚有其名,遇到纠纷有的推诿,有的方法简单,致使矛盾激化。针对以上问题,我们认为今后的对策措施是:
1、提高认识,强化职能,把联防联调工作落到实处。为切实加强对联防联调工作的组织领导,我们将积极争取县委、县人大、县政府的支持。把这项工作列入推进依法治县的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领导、指导和协调,做到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使全县的联防联调工作走上健康发展之路。
2、健全组织,完善制度,使联防联调工作迈上台阶。一是加强对全县联防联调工作的指导管理和协调,将我县“固狸模式”全面推广;二是加强边邻镇间的联系,建立健全联合调解组织网络和工作机制。根据我局和宣州、当涂司法局及相关镇达成的共识,计划在今年6月份、8月份建立淳溪与湖阳,砖墙、阳江与水阳联合调委会,覆盖我县与xx接攘的所有乡镇。在今年9-10月建立1个市际和1个县际联合调委会,从而覆盖全县与周边地区的所有乡镇。三是以联合调委会组织网络为主线,形成一个纵横成网、上下联通、相互协调的全县联防联调工作网络。四是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建立健全配套的工作制度,使联防联调工作落到实处。随着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联防联调工作作为促进社会稳定的一个有效举措,在我县将得到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将赋予联防联调工作以新的更丰富的内涵,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加强联防联调工作,构建大调解格局,促进边邻地区社会政治稳定,经济全面发展。
第三篇:对我县加强联防联调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我县从1983年起主动与xx相关区县党委、政府和司法行政部门联系协调,组织相关乡镇与xx相邻乡镇磋商,先后在我县定埠镇与xx郎溪县定埠镇、固城镇与xx宣州市狸桥镇、原丹湖乡和xx宣州原雁翅乡等重点边界地区建立了3个跨省联合调委会;并在县域内有重点地建立了花山地区、淳溪镇(县城)地区、横溪河地区等跨行业、跨系统的3个联合调委会。近年来,我县针对边界接合部社会矛盾出现的新情况新特点,认真贯彻“调防结合,预防为主,多种手段,协同作战”的人民调解工作方针,积极探索新形势下联合调委会调处矛盾纠纷的新办法、新途径,充分发挥边邻地区跨省跨系统联合调委会的作用,通过不断创新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依法调处了边邻地区大量复杂疑难民间纠纷和社会矛盾,有力地维护了全县及周边地区的政治稳定和社会安定,促进了地区经济发展和人民富裕。近三年来,联合调委会共调处各类纠纷336件,避免纠纷激化38起,避免非正常死亡16起,制止群众性械斗22起。
一、联防联调工作的动因及形式我县地处江苏省西南端,隶属南京市,下辖9个镇,总面积802平方公里,总人口43万人,边界总长150多公里,其中与xx省界长达100多公里,占全县边界总长的三分之二,西部和南部有6个镇与xx省宣州、郎溪、当涂三区县的5个乡镇接攘,东北部有2个镇与我省溧阳、溧水两市县的3个镇相毗邻。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复杂的社会历史原因,使我县与xx的边界地区历来形成“两不管”地区,是矛盾的“多发地”,纠纷激化的“是非地”,甚至成了犯罪分子的“藏身地”。历史上边界地区的因争山夺林、抢水夺地,婚姻家庭、计划生育等引发的纠纷时有发生,动辄引发群众性械斗事件,造成群死群伤,省际间矛盾不断加深,“火药味”十足,简直成了“敌我”,边界纠纷不断激化,双边地区成了“雷区”,民间矛盾不断升级,边邻地区老百姓成了“冤家”。如70年代,我县的原薛城乡和xx当涂县湖阳乡、原丹湖乡和xx芜湖县雁翅乡为争地、建造圩堤等大动干戈,发生大规模群众性械斗,打死打伤多人,双方地区老百姓诚惶诚恐,怨声载道,连正常的走亲戚都提心吊胆,不敢踏入对方的地域。为有效地防止边界纠纷不断激化,维护接合部地区乃至全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繁荣,我县从80年代初就不断探索建立联防联调组织的路子,经过不断努力,先后建立了二种形式的联防联调组织:一是和xx省交界地的跨省联合调委会;二是县域内矛盾纠纷多发地的跨乡镇联合调委会。
二、联防联调工作的主要做法及成效联防联调工作的主要做法:
1、领导重视,组织制度健全。为正确处理和解决边界地区矛盾纠纷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高淳县委、县政府对联防联调工作十分重视,早在1991年就以县政府名义批转了由县司法局和xx宣州市司法局共同制定的《高淳县与宣州市相邻区域民间纠纷联防联调工作章程》,并明确要求各镇依照章程认真开展联防联调工作。县人大也将全县联防联调工作列入了监督范围,多次进行视察和调研。各联合调委会本着“平等、协商、及时、公正”的原则,先后制定完善了一系列的章程、规则等工作制度。固城镇和xx狸桥镇、苏皖定埠两镇还成立了联防联调工作领导小组。由值班方党委书记任组长,把联防联调工作纳入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苏皖定埠两镇,固城与狸桥两镇分别从1983年和1991年起坚持双方轮流值班制度,从未间断过。为使这一工作形成制度,今年 5月29日,在苏皖固狸联合调委会第十一次工作会议上,讨论并表决通过了重新修改完善的《苏皖固城狸桥地区联防联调工作规则》,从而更优化了联防联调工作运行机制。
2、互通信息,联合排查梳理。近年来,我县的各个联合调委会坚持定期排查矛盾纠纷。做到相邻边界村每月排查一次,两镇联合调委会常务工作班子每季排查分析一次,联防联调领导小组每半年检查监督一次,听取联合调委会工作情况汇报,联合调委会每年召开一次成员单位大会,总结一年来联防联调工作情况,研究布置下一年工作意见,并进行双方值班交~,平时信息交流,各成员单位都有通讯录,可随时随地保持各联防联调成员单位间的联系,真正做到定期排查,随时疏导,把信息互通在最早之时,把问题控制在最小状态,把矛盾解决在萌芽之中。
3、协同配合,联合调处矛盾纠纷。解决边界地区发生的矛盾纠纷,重在及时调处,贵在协同配合,如果联合调委会成员单位间协同配合不好,再及时矛盾纠纷也难以化解。而我县联合调委会的关键作用就在于协同配合上,做到相关成员单位间互联互动,及时调处。在具体运行机制上,当边界地区矛盾纠纷一经发生,联合调委会常务工作班子,运用《工作规则》所赋予的权利和职责,可迅速召集或指派双方的成员单位负责人(即纠纷涉及到的村及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等),召开办公会议或现场办公,必要时吸收相关人员参加,及时研究调处的方案和措施,联合调处矛盾纠纷。如2000年6月,我县固城镇九龙村乡村医生侯生明在给狸桥镇祖家村高红美行医过程中,高不幸死亡而产生的重大医疗纠纷,联合调委会主任---狸桥镇政法副镇长,当即召集双方司法所、公安派出所、卫生部门及相关村等成员单位领导进行现场办公,及时商定调处方案和措施,使这一重大纠纷及时得到了较好处理,从而避免了一起群众性的跨界闹丧械斗事件。由于我县的联防联调组织调处矛盾纠纷迅速,被当地群众誉为化解纠纷的“110”。联防联调工作开展以来,得到xx宣城地区和南京市两地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宣州地区电视台曾专题报道;也得到两地人民群众的高度称赞。其成效有以下几方面:
1、各类纠纷得到及时调处,钝化了矛盾。由于各联合调委会扎实有效地开展工作,使我县边界地区特别是与xx省交界地区矛盾纠纷明显减少,纠纷调处成功率明显提高。联合调委会成立以来,矛盾纠纷调处率逐年提高,达到现在的99%以上。如以往苏皖定埠两镇民间在春节期间有一个《降福会》“菩萨”出会的旧俗活动,每次出“菩萨”参加的人数少则数千,多则数
第四篇:关于庄墓镇与大顺镇联防联调工作协议
关于庄墓镇与大顺镇联防联调工作协议
为了维护两镇毗邻接边地区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以实现人民调解工作良性循环发展为目标,以有效化解矛盾纠纷为主线,以联防联调制度化、规范化、网络化建设为重点,在两镇毗邻接边地区建立运转协调的联防联调工作体系,根据两市县司法局文件精神,达成以下联防联调工作协议:
一、两镇毗邻接边地区的联防联调工作是在当地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和组织下进行,由司法所具体负责,各成员单位共同参与。
二、两镇毗邻村居有四个村,辖77个村民组12481人。
三、建立两镇毗邻地区联合调委会,由两镇分管领导每年轮流担任联合调委会主任,司法所所长担任副主任,其他单位人员为成员,在毗邻各村居配备一名联防联调联络员,负责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及纠纷信息上报工作。
四、两镇联合调委会的主要职责是:负责开展毗邻接边地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活动,联合调处跨界纠纷,及时处理突发事件和群体性事件,开展法制宣传教育,通报周边治安动态和敏感问题,组织开展毗邻接边地区联谊交流活动。
五、加强两镇联防联调工作制度建设。
1、联系协调机制。
2、上下联动机制。
3、联合排查机制。
4、应急处置机制。
5、督查督办机制。
6、考核奖惩
机制。
7、责任追究机制。
8、信息报送机制。
9、培训交流机制。
六、加强联防联调工作队伍建设和联合培训。两镇每季度轮流组织召开一次案例分析会,经验交流会,对接边地区相关工作人员和基层人民调解员进行专题培训,提升联防联调队伍的业务水平。
七、加强两镇信息沟通和交流,共同应对各类矛盾纠纷和事件,能及时有效地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和事件。
八、两镇联防联调工作机构,配备必要的交通、通讯等工具,能够在事发第一时间赶至事发地点,控制、平息纠纷事态的发生和发展,避免群体性事件和民转刑案件的发生。
九、两镇联防联调工作经费由各自乡镇财政落实。
十、本协议自二00九年七月一日实行。
长丰县庄墓镇人民政府寿县大顺镇人民政府
二00九年六月二十五日
第五篇:县行政接边地区联防联调工作经验交流
威信县位于云南省东北部,地处川滇黔三省结合部,素有“鸡鸣三省”之称,辖5乡5镇87个村(居)民委员会,与川、黔的筠连县、珙县、兴文县、叙永县、毕节市5县市20个乡镇53个村接边,边界总长200余公里。威信是革命老区,1935年2月,红军长征路经威信,中央政治局在这里召开了在中共党史、军史上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扎西会议”。秉承革命先
辈的遗志和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近年来,县委、政府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始终把联防联调纳入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基础工作,从创新体制、机制等方面入手,努力推进工作落实,有力地维护了行政接边地区社会稳定,促进了一方经济发展。
一、主要做法
2008年10月昭通市三省六地州市矛盾纠纷联防联调协作暨和谐周边建设研讨会召开后,威信县认真贯彻“调防结合,预防为主,多种手段,协同作战”的工作方针,围绕《人民调解法》的全面贯彻实施,积极探索行政接边地区矛盾纠纷预防、排查、化解的思路,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和举措,全力化解接边地区矛盾纠纷。
(一)加强领导,建立健全行政接边地区联防联调组织体系。
从2008年起,在毗邻县区政法委的统一部署下,威信县加强与四川省珙县、叙永县和兴文县的沟通协调,分别成立了由司法局长任组长的联防联调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各县区司法局基层股,负责组织、协调开展矛工作。与此同时,在省际行政接边地区的乡镇建立矛盾纠纷联防联调委员会,并根据接边地区实际,在村级设立联合调解室,为跨界矛盾纠纷调解提供必要的场所。
(二)建章立制,使联防联调工作规范有序向前开展。
在工作实践中,坚持“通力协作、紧密配合、互通信息、方便工作”的原则,积极探索建立健全联防联调各种机制。一是共同签定联防联调协作协议。2008年以来,先后与四川珙县、叙永县、兴文县签定了行政边界矛盾纠纷排查、化解、防范、调处协作协议。二是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本着“平等、协商、及时、公正”的原则,建全完善了联调委员会章程、联调委员会工作制度、联调委员会工作纪律等制度,使联防联调工作有据可依、有章可循。三是互通信息,联合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按照县级每半年排查、乡级每季度排查、村级每月排查的工作机制,对接边地区的矛盾纠纷进行排查化解。四是定期召开工作会议。由毗邻县区政法委牵头,每两年召开一次省际行政接边地区联防联调协作会议;毗邻乡镇实行轮流主管制,每年组织召开一次矛盾纠纷排查、化解、防范工作经验交流会,已相继在叙永县分水镇、珙县王家镇、威信县麟凤镇和长安乡召开了专门会议,形成了良好的工作发展态势。
(三)严格标准,抓好接边地区人民调解委员会建设。
按照组织机构正规化、干部队伍专业化、业务工作规范化、所务管理制度化、基础设施标准化“五化”要求,着力加强基层人民调解委员会建设。硬件建设上,2004年以来,全县共投入建设资金300余万元,建成乡镇人民调解委员会8个2200余平方米。村级调委会建设上,2009年借助罗布乡党委与观斗乡党委搭建的省际接边地区党建平台,整合村级力量,组建了两省交界处的中心场片区村级联调委员会。业务能力建设上,认真开展社会主义法制理念的学习教育活动,开展“忠诚、为民、公正、廉洁”的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以《人民调解法》实施为重点,加强对乡村人民调解员的业务培训,培养了一批懂政治,会做思想政治工作;懂政策,会用政策规定解决问题;懂法律,会依法解决矛盾纠纷的调解员。调解方法上,探索总结了“庭式调解”的工作模式。该模式模仿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形式,按照“五有”(有人民调解委员会标识牌、固定场所、印章、调解及回访记录簿、有统计台账)、“四落实”(组织落实、制度落实、工作落实、报酬落实)要求,设置了固定的调解庭,设置了主调员、调解员,当事人席和旁听席,把受理民间纠纷的范围、人民调解的原则、效力、工作纪律、纠纷当事人的权利与义务、调解庭纪律等相关制度全部装框上墙,从申请→受理→调查→调解→结束→履行→回访→立卷八个方面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调解制度和方法,既有效地化解了各类矛盾纠纷,又大大提高了人民调解的公信力。激励机制上,以提调解协议履行力为重点,实行“以案代补”和“以案定补”的做法,凡是调成的纠纷,只要“一案六表”卷宗质量完备,视其纠纷大小,每件补助50——300元,此举进一步提高了调解员工作积极性。
(四)加强普法,预防和减少接边地区矛盾纠纷的发生。
“五五”和“六五”普法工作中,创新载体,着力加强接边地区群众的法制宣传教育。一是毗邻乡镇加强合作,由司法所牵头,利用边贸赶集天开展法制宣传活动。二是利用林权制度改革之机加强对群众的法制宣传教育。如四川省兴文县詹某租用威信县旧城镇980亩土地种植苦丁茶,因长期未履行合同产生
纠纷。在调处过程中,联调组向群众宣讲了《合同法》、《林业法》等法律法规,最终得以调成。林改期间,共调成跨界重大矛盾纠纷5件。三是在重点工程推进中加强普法教育。威信县煤电一体化项目总投资130亿元,在工程建设中,涉及的黄水河水库建设施工区域地处威信县麟凤乡与四川珙县王家镇两省交界处,为使双方群众能积极支持项目建设,威信县组建工作组进
驻项目施工区,狠抓四个到户:法律法规宣传到户,法律资料分送到户,矛盾纠纷调处到户,法律援助便民到户,实现了威信县在大项目建设中移民群众零上访。
(五)协同配合,全力化解接边地区矛盾纠纷。
解决接边地区发生的矛盾纠纷,重在及时调处,贵在协同配合。2010年3月,威信县郭家村杨某与珙县观斗乡邓某因婚姻家庭发生纠纷,由于两户居住在两省交界处,相距不到500米,矛盾发生后短时间内双方聚集50余人,矛盾大有升级之势。在得知这一情况后,前进村调委会立即电话告知郭家村调委会相关人员,做好双方的稳控工作,随即两村调委会按程序进行了联调,最终双方当事人签定了调解协议,握手言和。在接边地区的毗邻乡镇,各成员单位都有通讯录,可随时随地保持各联防联调成员单位间的联系,对一般性的小纠纷及时化解,对复杂的疑难纠纷,明确调解原则,以发生地为主,相互协作配合,及时化解,真正做到定期排查,随时疏导,把信息互通在最早之时,把问题控制在最小状态,把矛盾解决在萌芽之中。
二、工作成效
通过抓好联防联调,有以下四个方面的效果。
(一)各类纠纷得到及时有效调处。2008、2009、2010、2011年调成接边地区矛盾纠纷分别为38、56、69、72件,无民转刑案件和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二)接边地区群众的感情进一步融冾。林改工作中,威信县双河乡菜营村桐子林和马家坳两个村民小组与叙永县分水镇海西村在林权林地上发生争议。争议双方山连山、水连水,平时双方群众来往比较密切,但就在此事上双方互不相让,双边关系十分紧张。在充分调查了解事实的基础上,联调工作组按照林木谁造谁有的原则,林权归四川方群众所有,山权属云南方所有,按照林改政策发给林地使用证,从而有效地调和了两地干群关系,增进了感情。
(三)减少了群众上访。过去,省际接边地区群众常因一些小事就闹到乡镇党委政府。2009年4月初,威信县三桃乡鱼洞村陈某之妻钟某离家外出,陈家父子多方打听得知钟某在珙县王家镇杨某家时,遂找到杨某,双方言语不和引发肢体冲突,造成陈家父子被打伤住院。事故发生后,双方都组织人员,聚众到珙县王家镇政府,向政府施加压力,要求立即解决。威信县在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启动了省际接边地区矛盾纠纷联防联调预案,派出联调工作组到了王家镇,按照省际边界联合调委会工作程序,在明辨是非、分清责任的前提下,依法公开调解,最终双方签定调解协议,纠纷得到化解。近几年来,行政接边地区没有发生一起因矛盾纠纷调处不力引发群众上访的案件。
(四)促进了接边地区经济发展。通过狠抓接边地区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维护了一方社会和谐稳定,促进了接边地区经济发展。
三、主要体会
在推进联防联调工作过程中,有以下体会。
(一)加强汇报,争取投入,是联防联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证。
自2008年全市人民调解工作现场会在威信召开后,作为指导此项工作的司法行政部门,切实加强请示汇报和沟通协调,县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每年都要召开会专题会议研究政法综治维稳工作,从组织建设和资金投入上支持司法行政工作,确保了联防联调工作的正常推进。
(二)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联防联调工作取得实效的根本所在。
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围绕党和政府的一些重大节日,围绕县内重大工程、产业发展和节庆活动,努力抓好各类矛盾纠纷的排查化解。事实证明,只要把社会主义的法制理念贯穿于人民调解工作中,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联防联调工作就一定会做得更好。
(三)创新方法,突出特色,是联防联调工作取得实效的重要途径。
推进联防联调,依法行政是基础,创新方法是手段,创建平安边界是目的。近几年来,以威珙省际联动区中心场片区党建模式为平台,以党建工作带动联调组织建设,进一步规范乡、村两级调委会建设,联防联调工作逐步迈入了制度化和规范化的轨道。
(四)加强宣传,典型引路,是联调工作取得实效的有效推手。
在工作中,及时把一些好的做法、经验和亮点进行宣传,通过典型引路,示范带动,各级各部门和广大人民群众更加关心和支持人民调解工作,自觉选择人民调解方式定纷止争,为联防联调工作顺利开展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
四、存在问题
威信县的联防联调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党在农村的一系列惠民富民政策的实施,平安边界创建中因资源开发、工程建设、人口流动、产业发展等原因,矛盾纠纷呈上升态势,联防联调仍存在一定的困难和问题。
(一)基层人民调解力量不足。联防联调这项工作主要是由司法部门指导开展,目前,全县十个乡镇司法所中,还有9个所是1人所,无法适应新形势下工作的需要。在村级层面,少数调解员业务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经费保障不足。联防联调组织是以党委、政府为主导,行政接边地区调委会自发加盟形成的组织,工作是以双方诚信合作为基础,按照工作规则,每年要开展联合排查梳理、联合调处纠纷、召开年会等,这些活动都需要一定的经费作保障。从现实情况来看,联合调委会没有专项经费,工作受到一定的制约。
(三)少数基层领导重视不够。少数基层领导只注重发展经济工作,对社会稳定重视不够,总认为矛盾纠纷的排查化解是政法部门的事,导致一些纠纷没有及时有效化解。
五、工作建议
按照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要求,建议从以下方面抓好行政接边地区联防联调工作。
(一)强化对人民调解工作的保障。联防联调作为人民调解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2010年8月,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了《人民调解法》,2011年3月,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515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人民调解协议司法确认程序的若干规定》,同年4月22日,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司法部等16个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深入推进矛盾纠纷大调解工作的指导意见》。在新形势下,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要按照“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发展是政绩,稳定也是政绩”的要求,进一步深化认识,从组织领导、机构落实、人员配备、经费投入上加强对人民调解工作的保障,确保联防联调工作顺利推进。
(二)进一步抓好基层调委会建设。组织建设上,要按照“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调解组织,哪里有纠纷,哪里就有调解活动”的思路,切实加强行政接边地区乡、村、组三级调解组织建设。乡级层面,应加强司法所组织建设,建议按乡镇人口万分之一比例核定司法所人员编制;村级层面,要把有一定政策法律知识、为人公道正派、群众工作经验丰富、热心人民调解工作的人员选任为人民调解员;村民小组层面,应加强“一长三员”(即村民小组长和一至三名调解员)调解队伍建设。业务能力建设上,司法行政部门要会同人民法院,发挥各自的优势,采取集中轮训、业务指导、旁听审案、召开联席会议等方式,定期或不定期对乡、村两级人民调解员进行培训,进一步提高调解员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
(三)依法确认人民调解协议的法律效力。《人民调解法》第三十三条规定:经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达成协议后,双方当事人认为有必要的,可以自调解协议生效之日起三十日内共同向人民法院申请司法确认,人民法院应当及时对调解协议进行审查,依法确认调解协议的效力。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通过的《关于人民调解协议司法确认程序的若干规定》,进一步明确和规范了司法确认程序、内容和法律效力。各级人民调解委员会在调成行政接边地区重大矛盾纠纷时,应告知并引导双方当事人对调解协议进行司法确认,提高调解协议文书的法律效力,使双方当事人自觉履行法定义务。
(四)创新调解工作的方式方法。2011年 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强社会管理创新的意见,同年8月,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更名为中央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委员会。按照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目标要求,2012年,昭通市出台了“十推社会管理创新能力建设”实施方案,明确提出进一步建立健全“五级联动、三调对接、行业补充”的大调解工作体系,及时有效预防化解各类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各级各部门尤其是政法综治部门要立足工作实际,积极探索创新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调衔接的方式方法,推动平安边界创建再上一个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