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聚氨酯彩钢板行业现状(个人观点)
聚氨酯彩钢板行业现状(个人观点)
本人从事聚氨酯彩钢板已有数年,针对近期同行业个别厂家超低价格恶意竞争这一不良市场状况,发表一下个人观点,如有言语偏激之处,还望见谅!
本文所指的聚氨酯彩钢板包括钢结构建筑聚氨酯彩钢板及聚氨酯冷库板等,前者在华北地区范围厂家就多达十几家,其中不乏一些纯国产小型生产线,从原料到生产工艺到各项服务再到价格方面都呈现出一种畸形的市场状况,我想我说的是我们想用的是高质量的稳定的产品,我们不想买到垃圾!聚氨酯这种在国内市场还未普及的新型板材存在它一定的耐候性,倘若一些厂家一味的追求利润而降低了原材料的成本,换言之采用偷料、以次充好等各种不良手段降低成本,提高利润,可想而知产品安装使用几年之后,客户得到的是可怕的后果!
聚氨酯彩钢板及新型岩棉/玻璃丝棉夹芯板采用的内外彩色涂层钢板,客户要求的是0.6mm无下差,实际生产使用0.4mm,单面的成本就降低了至少10元,同样聚氨酯黑白料一样可以做手脚,甚至比钢板情况更恶劣!再说到使用的矿棉,哪里是矿棉,纯粹的矿渣棉,甚至有个别无良厂家对外宣称使用的是某某进口的世界上最好的岩棉玻璃丝棉,实际加工中掺杂低质量进口矿渣棉,最终被客户在安装裁切过程中发现,惹了官司,砸了招牌,何苦?!
我想说,任何行业任何产品都存在竞争关系,有大有小,但是总有市场竞争,尤其是在当今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但是对于那种纯粹恶意的不正当竞争,我们应携起手来共同抵制!净化我们的新型建筑板材市场,用更加优质的产品和更贴心的服务去回馈广大客户,而不应是为了占有市场为了赚取利润而做一些令人唾弃的行当!
聚氨酯彩钢板行业现状,或者说是聚氨酯类彩钢复合板的行业现状,我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关注到,意识到我们的市场需要一个干净的空间,需要一个良性竞争的氛围!最后,希望一些优质的客户在关注产品价格的同时,更多的关注一个企业的综合实力,哪怕是一个小小的细节,您都不会因为买到超低价格的产品而遗憾!
顺祝商祺
第二篇:造船行业现状
造船行业现状
一、造船行业特点
(一)产业关联性强
船舶行业是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为海洋资源的开发提供了装备,也为世界贸易提供了必需的平台。船舶行业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它所处的产业链上游包括:各种原材料厂商、机械电子供应商、设计服务机构、配套产品提供商等,下游包括航运业、修理服务业和休闲娱乐业等,它可以极大地促进与之相关的各个产业的发展。由于船舶行业的产业关联性强,能够快速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在中央的《船舶工业调整振兴规划》出台后,产业基础较好的地区和省份纷纷根据自身发展条件制定相关发展规划。
(二)资本投入大、技术要求高、劳动力密集
船舶行业与飞机制造业类似,需要大量的初始投入,如厂址位置和面积要求较严格、固定资产的投入大、船坞的建设要求高,同时也需要大量的基础产业配套,如修船业和配套设备制造业等。同时,船舶行业涉及的技术环节多,流程和工艺相当复杂,不管是初始图纸的设计,还是工艺的选用和专用机械的操作,都有很高的技术要求。另外,船舶产品结构复杂、重复作业比率低,较难采用流水线或专用工装设备生产,主要靠人工,需要大量的技术工人同时作业,对工人的专业素质要求也较高,属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一般来讲,一个大型造修船基地的建造,可以提供上万个就业岗位。
(三)单件小批量生产、制造周期长
由于船舶本身体积庞大、结构复杂、耗材繁多、系统精密、价格昂贵等特点,船舶行业一般都是单件小批量生产,而且制造周期较长。17万吨散货船从进坞到交船平均周期在半年左右,7.6万吨成品油船建造周期在385天左右,4250TEU集装箱船建造周期在320天左右。一般来讲,船东一次订购大型客货轮的数量比较少,而且在航运市场较旺的时候才会连续订购。
(四)周期性特征明显
由于造船的时间跨度较大,这使得下游航运业的运力增减无法根据市场需求灵活地做出调节。航运业主要承担大宗商品在全球范围内的流通,而大宗商品的供需状况与宏观经济的走势密切相关。因此,产业链上下游之间的传导机制使得造船行业具有明显的周期性特征。正是由于制造周期长,船舶行业对经济波动的反应一般都会滞后一两年。因此往往会出现这种情况,航运市场兴旺时下的订单,到船舶交货时市场已经变得惨淡,船舶行业容易遇到退单风险。所以,随着自身及下游航运业的金融属性加强,造船行业的周期性波动更为剧烈。
(五)管理难度大
船舶企业的管理涉及到设计管理、成本管理、材料管理、零件管理、生产现场管理、人员管理等等各个方面,管理难度较大。船舶企业一般难以在产品技术资料全部准备齐全后才开始生产,而是边设计、边生产、边修改,而且产品各部件之间的时序约束关系和成套性要求严格,一个环节的生产出了问题,就会影响项目整体的进度。这就要求企业具备较高的管理水平和管理强度,同时也需要对整个造船流程和技术都很熟悉的高级管理人才。
(六)高负债率
船舶行业的高负债是由其行业本身的特点决定的,首先是船舶建造往往在签订合同时就要求船东交纳一定的预付款,在船舶建造的过程中也要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分期付款,船厂预收的这些款项就形成了对船东的流动负债,另外,船企在造船过程中需要大量垫付大量流动资金,这些流动资金一部分需要自筹,一分部要来自于银行贷款,这些贷款也形成了负债。
二、我国造船行业发展历程和形成产能过剩的根源
20世纪80年代初期,我国年造船产量仅40万吨左右,占世界造船总产量的1%,世界排名第13位;1994年,我国造船产量跃居世界第三,但占世界船舶市场份额约5%,远低于日韩占世界总量30%以上的指标。并且中国建造的船舶主要是中小型散货船原油船成品油船集装箱船和多用途货船,基本未进人大型船舶建造领域。总的来说,中国造船业仍属于世界造船业的第二方阵。
新世纪以来,随着中国进出口贸易增长,原油对外依赖度提高,中国船舶的需求量大幅度增加,产业规模的扩大迫在眉睫。中国船舶工业的主管部门国防科工委提出的目标---成为世界第一造船大国。所以,全国造船热潮涌起,中国船舶工业呈现跨越式发展势头,开始建造大型散货船、集装箱船等,国际地位迅速提升,使中国从第二方阵中脱颖而出,跃入第一方阵。2007年,全国造船产量突破2000万吨,占世界市场份额提高到了27%;手持船舶订单1.76亿吨,占世界市场份额35%,居世界第二位;承接新船订单超过1亿吨,占世界市场份额43%,首次超过韩国,居世界首位。
经济学家金岩石指出:“2008年船舶全行业盈利,整个行业大丰收,形成了全国造船的冲动期。2008年遇到世界金融危机爆发后,进入2009年导致全行业亏损。到2010年,中国由于实行经济激励政策,率先走出金融危机,所以船舶业2010年的盈利从某种意义上讲,可以归结为政策性盈利”。进入2011年,当世界船舶业纷纷走出困境复苏时,中国整个造船业产能严重过剩积重难返,被搁浅在了泥滩上。
2013年,中国造船三大指标市场份额继续保持世界领先,造船完工量(4335万载重吨)、新接订单量(6884万载重吨)、手持订单量(13010万载重吨)分别占世界总量的41.4%、47.9%和、45.0%,三大指标均排名第一。全年新推出100多型绿色环保船型,优化和研发了大型液化天然气(LNG)船、大型液化气船(VLGC)、超大型系列集装箱船、汽车滚装船、双相不锈钢化学品船、海洋执法船、公务船、远洋渔船等高技术船舶和特种船舶,大多数船型获得批量订单。
中国造船业的产能利用率也只有75%。虽然目前世界经济出现回暖迹象,但国内造船能力严重过剩等问题短期内难以迅速缓解,造船业仍然面临接船难、交船难、融资难的“三难”局面,造船产品同质性太强,引发低价竞争,造船行业复苏之路还很漫长。
三、我国造船企业面临的资金状况
船东都会向造船方支付船价一定比例的预付款。2009年前,预付款的比例可以达到60%甚至更高的80%,但现在很多只有5%——10%,最高也就30%,并且要一直等到交船才付尾款。这使需要垫资造船的中小船厂资金压力迅速攀升。
最近几年,很多银行把船舶业列入了“黑名单”,除了国营大船厂外,很少给民营船企贷款。建行曾明确表示,对于造船、水泥等严重过剩行业企业严格实施名单制管理,进一步压缩贷款投放余额;农行也表示,对受经济下行影响较大的造船等周期敏感性行业加强跟踪监测,制定风险防控方案;落实行业限额管理,受限行业信贷增量均控制在限额之内。一些银行也要求船厂提供更严谨的造船合同(比如严格要求收取预付款的比例,有些规定至少15%),来作为发放贷款的前提条件之一。
不过,一些银行也开创新产品解决造船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国开行已经研究构建了“租贷合作”、海工装备专项合作、船舶基金合作等模式,较好地缓解了境外船东到中国造船的融资困难。同时,一些银行也向表示,会继续加大金融创新力度,研究“基金+贷款”“租赁+贷款”等新型融资模式,丰富金融产品,以金融创新促进船舶工业提升竞争力,推动我国航运业调整运力结构、造船业转型升级。
四、造船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受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国际航运市场持续低迷,新增造船订单严重不足,新船成交价格不断走低,产能过剩矛盾加剧,我国船舶工业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国家也相应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来化解船舶的产能过剩。
(一)政策指导
《国务院关于印发船舶工业加快结构调整促进转型升级实施方案(2013-2015年)的通知》中提到严把市场准入关口,严格控制新增造船、修船、海洋工程装备基础设施(船台、船坞、舾装码头),坚决遏制盲目投资加剧产能过剩矛盾。通过调整中小船厂业务结构,发展中间产品制造、修船、拆船等业务,开拓非船产品市场,淘汰一批落后产能。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不得以任何名义核准、备案新增产能的造船、修船和海洋工程装备基础设施(船台、船坞、舾装码头)项目,国土、交通、环保等部门不得办理土地和岸线供应、环评审批等相关业务,金融机构不得提供任何形式的新增授信支持。
《国务院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国发[2013]11号)指出坚持严格控制增量与调整优化存量相结合提高海洋开发装备水平,加强海洋保障能力建设,充分挖掘航运、海洋工程、渔业、行政执法、应急救援等领域船舶装备的国内需求潜力,调整优化船舶产品结构。加大出口船舶信贷金融扶持,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建立海外销售服务基地。提高满足国际新规范、新公约、新标准的船舶产品研发和建造能力,鼓励现有造船产能向海洋工程装备领域转移,支持中小企业转型转产,提升高端产能比重。提高行业准入标准,对达不到准入条件和一年以上未承接新船订单的船舶企业实施差别化政策。支持企业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国发〔2013〕41号文件化解过剩产能的实施意见》指出培植壮大龙头企业,明确提出支持青岛北船重工、黄海造船、中航威海船厂、蓬莱中柏京鲁船业、青岛扬帆船舶等骨干造船企业和中集来福士等海洋工程装备优势企业做大做强,巩固和扩大国际市场份额。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国发〔2013〕29号文件加快船舶工业结构调整促进转型升级的意见》指出搞好信贷融资支持。引导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多元化融资渠道,丰富融资业务品种,不断拓展对船舶工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资金支持渠道。支持金融机构通过开展船舶买方信贷等业务,加大对在省内骨干船厂订造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的境外船东的信贷资金投放。研究开展骨干船舶企业贷款证券化业务。积极引导支持骨干船舶企业发行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企业债券等。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开展船舶融资租赁试点。
(二)日本企业转型借鉴
2013,日本的三大班轮公司(日本邮船;商船三井;川崎汽船)均实现收入的大幅增加。一是提升管理水平,在成本控制上下功夫(日本是成本管理的模范),全面成本管理是一种较理想的系统成本管理方法,也是解决当前大多数航运企业所面临的成本管理问题的有效措施,利用现代造船模式,缩短造船周期。全面成本管理就是将生产中的消耗都纳入成本控制系统,在不同的阶段和不同的部门设置不同的控制点。具体来说就是要考核装卸成本,运输成本,人工成本,管理成本等直接或间接成本。二是进军高附加值板块(有技术基础,有魄力投入研发资金),并提高环保船型,降低能耗。三是规范市场竞争,比如日本积极参与组建邮轮联营体,提高日本油轮在世界航运市场中的竞争力。
(三)转型升级势在必行
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产能过剩、结构过于单一化、产业附加值低等矛盾导致船舶工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
全球能源分布不均匀,再加上全球近三分之一的石油来自海洋。今后超大型油轮、液化天然气船、液化石油气船、大型滚装船等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产品及船舶导航定位系统、船舶售后服务等配套设备将会是传统造船企业转型的方向。另外,高端海洋工程准备也是未来发展方向。另外需要加强研发投入,因为当前,多数船舶的核心部件、核心技术仍掌握在国外,中国企业的话语权明显不足。比如船舶用发动机,船东倾向于使用日韩产品。
综上所述,短期内,我公司对政策规定支持的大中型船舶企业可以适当介入,但应严格审查其现有负债程度,生产的船舶类型、造船模式的先进性、船东的资质和预付款比例、国家支持的力度等。严格杜绝介入偏中小型造船企业,对申保人关联企业中涉及该类造船企业或该类造船企业提供反担保的项目也应审慎运作。
第三篇:船舶行业现状
1、造船行业现状
一、造船行业特点
(一)产业关联性强
船舶行业是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为海洋资源的开发提供了装备,也为世界贸易提供了必需的平台。船舶行业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它所处的产业链上游包括:各种原材料厂商、机械电子供应商、设计服务机构、配套产品提供商等,下游包括航运业、修理服务业和休闲娱乐业等,它可以极大地促进与之相关的各个产业的发展。由于船舶行业的产业关联性强,能够快速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在中央的《船舶工业调整振兴规划》出台后,产业基础较好的地区和省份纷纷根据自身发展条件制定相关发展规划。
(二)资本投入大、技术要求高、劳动力密集
船舶行业与飞机制造业类似,需要大量的初始投入,如厂址位置和面积要求较严格、固定资产的投入大、船坞的建设要求高,同时也需要大量的基础产业配套,如修船业和配套设备制造业等。同时,船舶行业涉及的技术环节多,流程和工艺相当复杂,不管是初始图纸的设计,还是工艺的选用和专用机械的操作,都有很高的技术要求。另外,船舶产品结构复杂、重复作业比率低,较难采用流水线或专用工装设备生产,主要靠人工,需要大量的技术工人同时作业,对工人的专业素质要求也较高,属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一般来讲,一个大型造修船基地的建造,可以提供上万个就业岗位。
(三)单件小批量生产、制造周期长
由于船舶本身体积庞大、结构复杂、耗材繁多、系统精密、价格昂贵等特点,船舶行业一般都是单件小批量生产,而且制造周期较长。17万吨散货船从进坞到交船平均周期在半年左右,7.6万吨成品油船建造周期在385天左右,4250TEU集装箱船建造周期在320天左右。一般来讲,船东一次订购大型客货轮的数量比较少,而且在航运市场较旺的时候才会连续订购。
(四)周期性特征明显
由于造船的时间跨度较大,这使得下游航运业的运力增减无法根据市场需求灵活地做出调节。航运业主要承担大宗商品在全球范围内的流通,而大宗商品的供需状况与宏观经济的走势密切相关。因此,产业链上下游之间的传导机制使得造船行业具有明显的周期性特征。正是由于制造周期长,船舶行业对经济波动的反应一般都会滞后一两年。因此往往会出现这种情况,航运市场兴旺时下的订单,到船舶交货时市场已经变得惨淡,船舶行业容易遇到退单风险。所以,随着自身及下游航运业的金融属性加强,造船行业的周期性波动更为剧烈。
(五)管理难度大
船舶企业的管理涉及到设计管理、成本管理、材料管理、零件管理、生产现场管理、人员管理等等各个方面,管理难度较大。船舶企业一般难以在产品技术资料全部准备齐全后才开始生产,而是边设计、边生产、边修改,而且产品各部件之间的时序约束关系和成套性要求严格,一个环节的生产出了问题,就会影响项目整体的进度。这就要求企业具备较高的管理水平和管理强度,同时也需要对整个造船流程和技术都很熟悉的高级管理人才。
(六)高负债率
船舶行业的高负债是由其行业本身的特点决定的,首先是船舶建造往往在签订合同时就要求船东交纳一定的预付款,在船舶建造的过程中也要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分期付款,船厂预收的这些款项就形成了对船东的流动负债,另外,船企在造船过程中需要大量垫付大量流动资金,这些流动资金一部分需要自筹,一分部要来自于银行贷款,这些贷款也形成了负债。
二、我国造船行业发展历程和形成产能过剩的根源
20世纪80年代初期,我国年造船产量仅40万吨左右,占世界造船总产量的1%,世界排第 13位;1994年,我国造船产量跃居世界第三,但占世界船舶市场份额约5%,远低于日韩占世界总量30%以上的指标。并且中国建造的船舶主要是中小型散货船原油船成品油船集装箱船和多用途货船,基本未进人大型船舶建造领域。总的来说,中国造船业仍属于世界造船业的第二方阵。
新世纪以来,随着中国进出口贸易增长,原油对外依赖度提高,中国船舶的需求量大幅度增加,产业规模的扩大迫在眉睫。中国船舶工业的主管部门国防科工委提出的目标--成为世界第一造船大国。所以,全国造船热潮涌起,中国船舶工业呈现跨越式发展势头,开始建造大型散货船、集装箱船等,国际地位迅速提升,使中国从第二方阵中脱颖而出,跃入第一方阵。2007年,全国造船产量突接订单量(6884万载重吨)、手持订单量(13010万载重吨)分别
占世界总量的41.4%、47.9%和、45.0%,三大指标均排名第一。全年新推出100多型绿色环保船型,优化和研发了大型液化天然气(LNG)船、大型液化气船(VLGC)、超大型系列集装箱船、汽车滚装船、双相不锈钢化学品船、海洋执法船、公务船、远洋渔船等高技术船舶和特种船舶,大多数船型获得批量订单。
中国造船业的产能利用率也只有75%。虽然目前世界经济出现回暖迹象,但国内造船能力严重过剩等问题短期内难以迅速缓解,造船业仍然面临接船难、交船难、融资难的“三难”局面,造船产品同质性太强,引发低价竞争,造船行业复苏之路还很漫长。
三、我国造船企业面临的资金状况
船东都会向造船方支付船价一定比例的预付款。2009年前,预付款的比例可以达到60%甚至更高的80%,但现在很多只有5%——10%,最高也就30%,并且要一直等到交船才付尾款。这使需要垫资造船的中小船厂资金压力迅速攀升。
最近几年,很多银行把船舶业列入了“黑名单”,除了国营大船厂外,很少给民营船企贷款。建行曾明确表示,对于造船、水泥等严重过剩行业企业严格实施名单制管理,进一步压缩贷款投放余额;农行也表示,对受经济下行影响较大的造船等周期敏感性行业加强跟踪监测,制定风险防控方案;落实行业限额管理,受限行业信贷增量均控制在限额之内。一些银行也要求船厂提供更严谨的造船合同(比如严格要求收取预付款的比例,有些规定至少15%),来作为发放贷款的前提条件之一。
不过,一些银行也开创新产品解决造船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国开行已经研究构建了“租贷合作”、海工装备专项合作、船舶基金合作等模式,较好地缓解了境外船东到中国造船的融资困难。同时,一些银行也向表示,会继续加大金融创新力度,研究“基金+贷款”“租赁+贷款”等新型融资模式,丰富金融产品,以金融创新促进船舶工业提升竞争力,推动我国航运业调整运力结构、造船业转型升级。
第四篇:塑料制品行业现状
塑料制品行业现状10月我国塑料制品出口量仍保持增长。据悉,2012年1-10月,我国累计出口塑料制品704.7万吨,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8.4%,累计出口金额达259.4亿美元,同比增长39.7%。10月当月,我国塑料制品出口量为71.6万吨,出口金额为29.23亿美元。
然而,原料价格持续上涨,生产成本不断增加。国际贸易壁垒增多,塑胶挤出制品出口受限。为此有关专家建议:一是提高产品质量,发展规模化经营,进一步消化原料价格上涨带来的出口竞争力下降的影响;二是尽快修订行业新标准,完善配套的政策法规,积极应对日益抬高的国际标准;三是依靠科技进步,加快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调整产品结构,靠生产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绿色环保的产品抢占国际市场份额。
2012年国家是有稳健宽松的政策,促进塑料加工业的稳健增长。我们的出口也有进一步的的增长空间,发达国家的需求近期难见好转,但是出口增速的放缓也将持续一段时间,南美、非洲、俄罗斯、印度也是我们的增长的市场。另外是加快由速度向质量效益型的方向转变。
日前,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秘书长马占峰分析指出,“目前塑料制品产量增长了22.35%,2011年的数据是需要提醒大家的是规模企业,规模以上的塑胶挤出模具企业是销售收入2000万元以上,跟2011以前的统计口径有所变化。数据都是来自于国家统计局。总产值是增长了21.5%,销售也是增长了
27.52%,经济的效益的指标,主要是利润方面,增长了31%-32%。出口量又下降幅度比较大,是有
10.8%,出口额有所上升。加工设备的产量略有下降,产值略有上升。塑料的消费,合成树脂达到了6600万吨,增幅比上年上升了八个百分点。下面是主要讲一下统计口径的变化,较大的增幅,这里可以看到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增幅是出现了良好的增长态势,这个较大的增幅,由于口径的变化,带动了行业的整体的状况。我们把2011年,按照2010年的口径,我们测算出几个数据,从中间的500万-2000万个企业,我们把这个产量算出来,2010年是1300万吨,是1630个亿。这个的增长不会太大。这个增长忽略不计,控制在10%以内,如果是忽略不计的话,就是2010年的销售500万以上的口径计算,2011年的主产量是6800万吨,产值是1.77万亿。”
当前,欧债危机虽在欧盟各国的努力下略现一丝曙光,但未见其有效的解决途径,使世界经济仍充满较大的不确定性,复苏乏力的事实并未改变,出口放缓、生产成本上升、汽车限购、房地产调控等政策使传统的塑胶条应用领域如生产汽车装饰条、家电、电子、玩具等行业需求明显下降,严重制约了塑料橡胶行业的增长。另外国际贸易壁垒频出,特别是发达国家纷纷出台与塑料有关的安全法律、法规及标准,而国内相关标准明显滞后,导致塑料制品出口受阻。加之塑料行业屡受国外反倾销之害或贸易争端之困,致使塑料制品出口门槛抬高。在经历了2011年高速增长之后,塑料制品行业正遭受严峻考验。国内塑料制品行业正进入深度调整期。一方面,全球经济环境限制了产品的出口需求,从而放缓了行业的发展步伐。另一方面,国内市场内需不振也极大地限制了塑料制品行业的深层次发展,从而使得整个产业陷入两难的发展境地。
第五篇:心理学行业现状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压力的剧增,心理学遇到了发展的春天。在国外,心理学专业从业者的收入水平一直处于前列,但是在国内,情形却没有那么乐观。心理学研究生的从业范围一直比较狭窄。主要有以下六大方向:
第一,普通高校。这是心理学研究生毕业以后的主要去向。近年来高校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重视,纷纷开设心理学的公共课,心理学硕士担任起高校心理公共课的老师。这无疑扩大了心理学研究生的就业面。对于心理学硕士来说最好的就业方向之一是进入心理学系和教育系成为一名心理学老师。
第二,公务员。招心理学研究生作公务员的一般是公安系统、教育行政部门:公安局、劳教所、监狱、边检站等都是可能的去处。
第三,企业。心理学研究生去企业主要从事猎头(人才中介)人才测评机构等、企业咨询和人力资源管理、策划设计公司。心理学研究生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学生不同,心理学学生倡导人性化的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学生有所互补。
第四,中小学。原来一般招的是本科生,大中专院校心理辅导人员的饱和,也有一些研究生开始考虑进入中小学从事心理教育工作。
第五,心理咨询工作者。国内这个行业从目前我国的现状来看,单纯从事心理咨询工作还不是一个收入十分丰厚的职业,要想有外国同行的薪水有待进一步努力开拓市场和提高自己的咨询水平。但是展望未来的前景,还是相当不错的。
第六,医院和诊所。学习临床心理学和医学心理学的学生,可以去医院或心理诊所从事心理咨询和治疗的工作,但是以中国现今对心理医生的需求,再加上去医院需要有行医执照,难度比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