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职业院校《机械制图》课程建设的实践探索
职业院校《机械制图》课程建设的实践探索
史红
【摘要】本文从分析职业院校《机械制图》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入手,结合个人的教学实践,提出:《机械制图》课程建设要以学生为中心,树立综合能力课程观;以就业为导向,全面实施课程改革;以职业能力为标准,创新课程评价方法。
【关键词】职业院校机械制图课程建设探索
《机械制图》是职业院校机械类专业既有理论又重实践的技术基础课,它在专业建设中起着承上启下的地位和贯彻始终的作用。课程教学质量的好坏将影响到学生对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和课程设计。
然而,现实中《机械制图》课程存在不少问题,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学习质量。
不少院校的《机械制图》教学仍然是以课堂讲授为主,学生被动地在教师的安排下循序渐进地掌握知识。求同式(求证唯一性)、循规蹈矩式的教学方式,忽视了理论与实际的联系,缺乏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缺乏强烈创新欲望和自我表现意识,习惯于记忆教师讲过的、书本上现成的知识或答案,难以激发出创新意识。同时,由于机械制图课程长期形成的系统的投影几何学的知识不足,学生难以理解和完成比较复杂的投影关系;对相似的原理和概念缺乏比较和鉴别,运用时往往容易出错;作图速度较慢;国家标准意识不强。加上缺乏现场教学、案例教学和讨论教学,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没有得到发挥,制图课依然是学生感到难学的一门课。问题的实质是:面对社会、企业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学校的课程改革跟不上新形势,仍然按照传统的模式制定教学计划、组织教学过程,造成课程质量低下。
为适应社会发展对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要求,笔者进行了《机械制图》课程建设的实践探索。
一、以学生为中心,树立综合能力课程观
传统的《机械制图》教学思想是以教师为中心,采用课堂讲授知识、学生课后进行练习为主要形式。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学生处在被动的地位,主动参与的机会少、积极思考与提出问题的也少,掩盖了学生不同的学习特点和认知差异。这样的教学观念已不适应目前的人才培养的需要。现代教学强调以人为本,即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则作为学习指导者,设计教学的情景和过程,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积极提问,与教师一起探讨教学中的问题。课程建设要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目标。也就是说,机械制图课程应根据专业的需求和特点,确立以识图为主、识图和绘图相结合的能力培养目标。因为从专业要求或对应的生产岗位要求来看,学生主要是能识读一定复杂程度的图样,并将图样内容应用于生产实践中,实现图样所要求的技术指标。从这点说,制图课程培养的能力首先是读图能力,其次才是绘图能力。围绕这两项能力,应有以下专项能力:基础能力、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审美能力等。具体是:
1、关于基础能力。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认为:“原有的适用观念是学习新知识的关键,学习者的认知结构中具有适当的知识,以便与新知识进行联系”。在制图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掌握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其次是几何作图的技能技巧,再者就是投影理论。所有这些,我们都称之为基础能力,它具有衔接新旧知识的作用,是由已知通向未知的桥梁,起着沟通作用。
2、关于观察能力。制图教学培养的观察能力是指将物体的空间形象抽象成基本体的能力,以及将基本形体抽象成点、线、面的能力。如果不具备观察能力,就不可能形成读图和绘图所必需的空间想
象能力。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根据点、线、面的性质和相互位置关系对基本体进行观察,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基本体构成的组合体,教师要多拿不同类型的模具给学生观察,多分析一些典型形体给学生听,多画一些图形给学生思考,要引导学生理解其组合方式和特点,找出其变化的规律;同时还可带学生参观教具室、企业的机加工车间,看模型、看零件加工等,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增加形象储备。只有多观察、多积累,才能为进一步的能力培养打下基础。
3、关于空间想象能力。按心理学的观点,所谓空间想象能力就是人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综合、重现,创造出一个整体形象的能力。在制图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读图和绘图能力,就是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这与学生头脑中储备的图形量(表象)有关,图形量大,重组各种形体的能力就强,空间想象力也就丰富,因此,让学生在头脑中多记忆一些基本形体,是开发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一个有效办法。另外,也需要多做多练多思考,才能熟能生巧。
4、关于审美能力。我国现代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曾经深刻指出:“凡是学校所有课程都没有与美育无关的。”从制图课程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中,我们就可以看出,“图”是形象思维的再现,美学也属于形象思维的范畴,因此,在制图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培养审美能力是必然的。如,图面质量是最基本的美的特征,合理的布图、图形表达、尺寸标注、字体等,都要符合美的表达效果。
二、以就业为导向,全面实施课程改革
教学体系的课程建设的核心。《机械制图》课程的改革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调整教学内容
《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内容能不能创新,这是很多人的疑问,总认为这门课程传授的是一种相对成熟的知识。笔者认为,教学内容也有一个辩证发展的过程,总是处在不断的发现、总结、成熟当中,《机械制图》课程在教学中仍有相当大的创新和改进空间。如:《机械制图》课原包括画法几何、制图基础、机械制图三部分和计算机绘图部分,为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我们本着以“够用、实用”为原则将画法几何部分的内容进行了删减,保证制图基础部分讲透彻,为第三部分机械制图打下良好基础。
又如:在机械制图中,零件图上的技术要求主要是表面粗糙度和公差与配合,这部分内容涉及的概念和术语比较多,可采用“先标注,后术语”的教法,即先引入标注格式,再简单介绍各字符的意义,再讲授标注的方法,不必按照以往的教学大纲要求详细阐述,可以通过后续课程的学习,达到应有的要求。
在教学内容结构重组上应该侧重于以识图为主,遵循以“看图为主,绘图为辅,以绘促看,看图与绘图相结合”原则。尤其是应优化“投影作图”和“机件的表达方法”这两部分重点内容,让学生掌握最紧要的知识,以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对一些较难掌握的内容,应进行优化、调整、组合,形成知识体系。像零件的技术要求中“表面粗糙度”这一知识点,笔者将其标注方法归纳为“基本规则、统一标注、简化标注、其他摘要”四点,并采用表格进行讲解,方便了学生系统掌握知识,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由此可见,从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出发调整教学内容,才能真正体现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指导思想。
(二)改革教学方法
制图课不同于数学,物理等理论性的课程,它属于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需要进行空间构思,空间想象,因此该课程应不断创新教学方法。
1、精讲多练是培养学生能力的有效方法
教学过程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特殊的认知过程,教学中必须突出学生是主体、训练是主线的精讲多练的教学方法,以讲导练,以练促思,以练激学。“精讲”就是在讲课时要抓住知识的重点和难点,重点要善于突出,对那些学生一时难以理解、比较抽象、隐蔽的知识点,要循序渐进、有条不紊地分析引导,最终实现难点的顺利突破。“多练”就是要多观察、多动手,通过做练习、作业,检验精讲的内容,加深对图形的感性认识,在头脑中积累起图形表象,进一步促进制图能力的提高。同时,合理调节教学中的比例关系,在教学中突出实践课教学,增加练习课的比例,重点训练学生提高制图的速度和质量。鼓励学生在大量的制图练习中探求和总结作图技巧,在实际作图时加以恰当运用;并帮助学生总结经验,将其中的一些具有规律性的方法向所有同学推广,求得制图水平的整体提高。
2、采用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讨论式教学法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笔者在教学中注重精选教学内容,做到重点突出,彻底摈弃对教材进行琐碎诠释的教学方式。对教材中的一些容易忽视、容易混淆的内容,将其转化为问题,组织学生在课堂上开展讨论,让学生通过讨论得出正确的结论。在教学中还组织学生对机械制图的国家标准进行广泛讨论,熟悉国家标准的内容,增强国家标准意识。并注意对学生进行职业工作规范要求的教育,使他们认识到图样作为工程界的技术语言,在生产实际和技术交流中起着重要的桥梁作用,只有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制图,才不会影响图样的通用性。
3、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培养自学能力
启发式教学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创造条件努力启发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发现问题、追求结果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帮助学生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的学习成为自觉的行动。比如,在讲解直线和平面投影特性时,每一直线和平面只介绍一种,另外两种可以让学生自己思考;如在结合模型讲解正垂面的定义及三视图后,可引导学生独立摆放铅垂面、侧垂面的位置,并表达它们的定义作出它们的三视图。在此基础上启发他们自己分析、归纳出垂直平面的投影特征。为了便于记忆可将其投影特征结合图形概括为“一线两面”。这样,不仅使学生对理论知识有较深的理解,而且锻炼了学生的思考能力,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4、利用直观教学培养空间想象能力
在机械制图教学中,读图及绘图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是关键。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CAI课件等,可以形象直观地加强教学效果。如采用AutoCAD、PRO/E及3DMAX等软件制成三维动画,在大屏幕上演示形象逼真的三维立体造型,使学生能直观看到立体的各个角度,并观察三视图的形成过程。此外,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到实习工厂参观,使学生有机会了解机械加工中各个环节的工作实物形状,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5、搞好课外辅导,拓展学生能力培养的空间
学生的能力发展是不平衡的,在教学中应建立分层培养的机制。坚持面向全体学生,认真批改和讲评作业,善于发现制图能力较差的学生的长处和进步,积极鼓励,激发他们的上进心和学习兴趣。对制图能力较强的学生要让他们先行一步、多懂一点。如组织制图知识兴趣班,开展制图知识竞赛活动,模具设计竞赛、简易模具加工竞赛等,让他们多动手,帮助教师绘制挂图、加工简易模具,吸收他们参加教具室建设等,为学生开拓更多的学习途径。
(三)更新教学手段
传统的教学手段是黑板加粉笔、三角板、圆规。这种教学手段一是老师的劳动强度大,二是学生获得的信息量也少,受到时间的限制,一堂课讲不了几个图形,这种手段已不能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
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能力,必须改进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应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和计算机辅助设计,能够使知识的表达形式由传统的语言与文字扩展为图像、声音、动画、影视和文字等多种形式,使教学内容能够多层次、多角度、远距离地得到呈现。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应用有利于为学生营造一种富于活力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也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养成善于获取所需要信息及处理信息的能力。
在制图教学中运用得比较多的辅助教学手段是挂图、模具、幻灯和实物,这在现阶段仍然是必需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广泛运用,可以将繁琐的教学前期准备,改变为可复现、远距离传输和便于自学的工作,重要的是教师能够熟练掌握计算机的使用,制作必需的课件。它可使教学内容丰富,应用自如。可有效地控制讲课节奏,随时切换跳转,而且老师对讲解的内容或习题中的作业,事先用计算机绘图软件画出立体图,当同学们对某图空间立体构思不出来时,可调动立体图帮助同学进行想象,对照立体图讲解平面图形。这样可以节约大量的时间,讲解更多的内容,提高教学效率及教学效果。
诚然,现代教育技术广泛用于课堂教学中,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的青睐。但要使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机械制图教学中运用得恰到好处,必须坚持“适时、知度、适当”的原则。
1、适时性。机械制图作为专业基础课,必须遵循认知规律,让学生先掌握国家标准、投影知识、投影原理、作图方法等基本知识,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力,没有一定投影及作图基础知识作铺垫,即使有再先进的条件,也难以达到预期教学目标。因此,在机械制图教学过程中,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首先必须把握好“适时”性原则。否则过早使用则欲速则不达,过迟则优势不能充分发展,从而使现代化教学手段只能成为装饰而已。
2、适度性。现代教学手段的广泛应用,给机械制图教学方法的改进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但在教学过程中,要从学生可接受性入手,不要低估或超越学生的接受能力。
3、适当性。机械制图教学既有直观性,又有抽象性,必须充分认识学科特点,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适当运用多媒体优化组合,当用则用。要用在激发学生兴趣、有利于突破重点、强化重点之处,用于有利于内化教学内容之处。切不可以单一多媒体为中心设计教学过程,图形式、搞花架子。
(四)优化教材结构
优化教材结构,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需要。课程结构决定人才结构,课程的实施水平决定学生的能力水平。制图教学中,在保证达到教学要求的前提下,对教学内容、次序和学时分配等,应根据具体需要作适当的调整。体现在教材应优化其内容结构。如“轴测图的画法”应放在“基本几何体”讲授完之后,“截割与相贯”内容之前讲解比较恰当。因为在讲完点、线、面和基本几何体后讲轴测图,对轴测图穿插到以后的有关章节中去是有利的,这样能使学生既画投影图又画轴测图,能加速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又如“零件图”和“标准件与常用件”应将顺序前后倒置,这样调整后,在识读零件图时,对出现的螺纹、键槽等结构,学生可以趁此再温习一遍前一章所学内容,避免重复教学。另外,这两部分在内容延续性上相对独立,调整顺序并不影响知识的系统性,并使“零件图”与“装配图”紧密相连,有利于说明这“两图”的各自特点。
(五)优化教师的能力结构
优化教师的能力结构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先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影响力是巨大的,一个合格的受欢迎的制图教师应具备较高的知识技能水平。
一是应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给人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教师要把课讲好讲活,除具有扎实的制图知识外,还应有相关专业的知识及实作技能,才能在讲课中做到胸有成竹,在知识的运用上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学生才能在教师的引导下轻松地掌握知识。作为制图教师,不但应具备较强的图样表达能力,即把不同类型、不同难易程度的零件,选用适当的表达方法正确表达在图纸上,还应对所表达零件的相关知识(如材料、用途、加工工艺等)有所了解。这样的一个制图教师知识才算丰富,才能经得起考验。
二是应具有较强的教学基本功。教师流畅清晰、抑扬顿挫的教学用语是交流思想和知识的载体,只有具备较高的语言表达能力,才能把抽象的点、线、面、图形生动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同时,教师的板书也是传递知识和信息的载体,便于学生把握知识要点以及教师小结授课的主要内容。所以教师一定要精心设计板书,使之提纲挈领、精要得当。此外,教师还应有较强的徒手勾图能力,这样不仅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还能在学生中产生较高的威信。
优化教师的能力结构是一项系统过程,教师必须有目的、有选择地丰富自己的知识,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及时了解和掌握本学科教学的最新动态。制图教师也要努力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学习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制作技巧和计算机绘图的基本知识,才能以新颖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把制图能力培养提到更高的层次。
三、以职业能力为标准,创新课程评价方法
制图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系统的理论并指导读图和绘图,并掌握良好的综合制图技能。有的学生习惯于注重背理论,应付考试,这样的考试成绩不能全面的反映学习效果。其实,有些考试好的同学,平时成绩一般,制图综合技能平常;平时成绩好的同学,考试成绩也好,制图综合技能突出。因此,可通过对考试成绩和平时成绩的标准做适当调整的方法,使学生调整学习方法,把相当部分的学习精力转到对作业、大图等基本技能训练上来。这样,能使学生在平时的技能训练中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对一些学习较差的同学也起到督促其训练综合制图技能的作用。
此外,要注重利用制图综合练习的评价来培养学生的能力。综合练习是目前《机械制图》课程主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它的目的是检验同学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它是同学们所学制图知识的综合体现,因此在实施过程中对其内容的组织应高度重视,要做到内容全面充实,也要有所偏重,并体现专业特点,要严格按生产的实际要求去实施,让学生感到综合练习是一个实际设计演练,这样促使学生把学习结果与生产联系起来,把完成作业与职业能力的培养联系起来。
笔者在《机械制图》课程评价方法探索中有以下几点体会:
1、使用行为动词描述评价目标,使学习成果的评价变得十分具体、清晰,而且体现实际操作的特点,如:记录所观察的零件的加工过程;用线面分析法和形体分析法求作相贯线和截交线等,这种描述不仅使学生明确自己要达到的能力目标,而且使职业教育的实践性通过教学评价充分体现出来。
2、评价目标的多样性和层次性。由于各种职业岗位要求的差异和学生各有不同的具体情况,决定了课程评价目标不能强求一致。比如,对某项能力,可以要求学生“能够圆满地使用该项技能并能在具体情况下采取主动与应变措施”,而对另一项能力,则仅要求学生“能够在别人的帮助和指导下使用”。
3、适应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阶段性和个别差异性,制定能力评价目标时,应充分考虑这些因素,提出相宜的目标。如一些内容可通过模拟操作、课堂演示完成,另一些内容则应加大测评的难度、深度。
4、与社会评价系统相衔接。为适应国家大力推行职业技能鉴定、职业资格考试制度的新形势,职
业院校纷纷推行“双证制”。为此在课程评价目标中引入了社会评价因素,引导学生考取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能使学校教育与社会需要相吻合,也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奥伯苏尔:《教育心理学──认知观点》,第66-68页
2、《课外美育》,第27页,原子能出版社1998年版。
3、唐开勇 赵近谊.高职制图课程教学改革探讨.http://
4、徐兵.制图教学与创新教育[J].河南职技师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1(1)
(发表于《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第3期)
第二篇:职业院校《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职业院校《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会计电算化》作为职业院校财经商贸类专业核心课程,必然是教学改革的重点。本文从“课程特点及面临的问题”、“行业企业需求的变化”两方面阐述了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从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教学评价四个方面进行了课程教学改革实施的探究与论述。
前言
党的十九大以来,教育部针对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发展职业教育作了三件事落实规划、搭建平台、狠抓质量。职业院校仅跟职业教育发展新规划,积极贯彻落实文件精神,有针对性地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等改革。《会计电算化》作为职业院校财经商贸类专业核心课程,必然成为教学改革的重点,特此加以探索,以寻求最佳方案。
一、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无论从国家职业教育发展规划、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定位、还是课程本身的特点,《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一)课程特点及面临的问题
1.教学内容涉及面广。《会计电算化》是一门集会计学、管理学、信息系统、计算机技术和经济学等科学于一体的综
第 1 页 合性边缘学科。因此,教学需要涉及的知识面既要求宽广又要求适度,而局限于《会计电算化》现有教材的知识覆盖是不足的,很多内容仅限在了与财务有关的操作层面上。
2.理实一体化课程。《会计电算化》课程是融合了会计基本理论、计算机基本理论、会计软件实践操作、办公软件实践操作、网络平台实践操作等等理实一体化的课程。作为职业院校,如何平衡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的课时比例,如何打破学生盲目操作忽视理论学习与自主应用的弊端,成为了该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个突破。
3.更新速度快。《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更新,一方面来自于相关学科政策、知识点的更新,如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税收政策等的变更; 另一方面来自于操作软件的更新,如高职院校普遍应用的用友ERP-U8系列已更新到V10.1版本。如何让学生在课堂学习后能够举一反
三、学会适应,不被新知识、新平台所淘汰,亦是该课程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
(二)行业企业需求的变化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会计电算化在企事业单位的强制推行,会计电算化人才的需求也发生着质的变化。大量的从事简单的会计核算软件操作的人员已不再是供不应求,管理型的会计电算化人才成为企业需求的主要方向;同时会计
第 2 页 电算化人员的工作内容、工作范畴也发生了变化,会计核算工作从财务部门记账凭证填的制,向下延伸到了供、产、销等各个部门业务单据的编制。
综上所述,无论是基于国家层面对职业教育的发展规划,还是基于本课程特点及面临的问题和对行业企业需求变化的探析,职业院校《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改革都是势在必行。而如何改革、如何实施,是我们探究的重点。
二、课程教学改革实施探究
(一)教学模式体现“教、学、做、用”一体化
职业院校《会计电算化》课程现阶段一般在实训室授课,一人一台电脑,学生一边学一边做,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模式,但在实际运行中却多见于走过场、流于形式的情况,一些学生只是照葫芦画瓢,盲目操作,不知其所以然,整体掌握能力及综合运用能力都较欠缺,既不适合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也不适于学生个人学习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学模式的改革不仅要改更不能只流于形式。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教学做”一体化,体现的是在做中教,在做中学,这一教学模式固然适用于职业院校学生对于该门课程的学习,适用于教师的教,但也仅仅体现了学和教,却忽视
第 3 页 了最重要的学习目的,即“用”。为了充分发挥这一教学模式在实践中的作用,我设计了以完成某一企业会计电算化建设为应用主线的教学过程,包括熟悉模仿、自主学习、综合实验三个渐进的学习阶段。并为了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又设计了以企业现有的财务手工账建设情况为基础,要求学生为其制定、建立适于企业现在及未来发展的会计电算化系统的专业综合实训阶段。使“教、学、做、用”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能够落到实处。
(二)教学内容要与企业实际需求相挂钩
随着社会的发展,计算机技术的进步以及网络的普及,企业实现的电算化已从单一的财务部门扩展到了采购、销售、仓储、人力资源等等部门。《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也从财务系统跨越到了财务业务一体化系统,教学内容也紧随着企业的实际需求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即从财务系统仅有的总账模块扩充到了固定资产模块、工资模块、UFO报表模块,以及延伸到了现在的供应链系统。很多通用的会计软件也已由核算型软件发展成为了功能强大的管理型、决策支持型的ERP软件。因此,教学改革不能忽视教学内容的变动,但不能乱加改革,要有侧重点、要有增有减,要与企业实际需求相挂钩。
(三)教学方式、方法趋于多样化、信息化
第 4 页
依据本课程特点及现代化课堂教学发展趋势,探索改革以往常用的教学方式、方法,使讲授、讨论、任务驱动、实践活动、演示教学、案例教学等多种方式方法融合、共同应用,甚至可以创新教学方法,例如有的教师创新了流程图法、逆向思维法等等应用到本课程的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同时,顺应信息化教学时代的到来与发展,教学形式、教学手段、教学资源等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微课、慕课、网络课程等等教学形式上线;多媒体教室、手机App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不断投入与更新;立体化教材、课件、视频等教学资源也更加丰富。因此,我们在进行《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改革时,不要忽视教学方式、方法多样化、信息化的改革。
(四)教学评价要全面客观,不拘一格
1.过程性评价考核替代终结性考核
过程性评价考核包括平时考核、阶段考核、终结考核。让学生学习的每一个阶段都能够被评价、被记录、被重视、被回馈,让学生在每一阶段都能燃起新的希望和学习的动力。
2.理实一体化评价考核替代单一的理论或实操考核
本课程从以往的单一理论考核到单一的实操考核,都不
第 5 页 能全面、合理地评价学生学习效果,前者不符合社会对高职院校高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培养需求,后者导致学生重实践轻理论,限制了课程后续的深度学习。而理实一体化的?u价更能促进学生正确地学习、运用该课程,达到以评价考核正面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目的。
3.多元化评价替代单一评价
本课程的多元化评价包括评价内容、评价主体、评价方式的多元化。评价内容多元化指对出勤、作业、课堂表现、单模块操作、综合实验等内容的综合评价;评价主体多元化指教师、小组、个人评价相结合的多元评价。评价方式多元化包括常规考核、以赛代考、以证代考等多方式评价。这使课程评价更加多元,且不凭教师个人主观判断,又融合学习者自己和小组的共同意见,还能多方式考核,使评价更全面、更有价值、更有意义。
结论
综上所述,职业院校《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从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教学评价等几个方面,结合国家对职业教育发展规划、课程自身特点、行业企业需求、信息化发展趋势等等进行改革实施,以期有利于职业院校培养出高质量、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第 6 页
第三篇:家校微课程建设的实践探索
家校微课程建设的实践探索
一、思考
当下,很多国家已经开始在中小学渗透职业教育,帮助学生进行自我设计和规划。上海市嘉定区江桥小学校本“小脚丫课程”中的“职业启蒙”版块也对此进行了初步尝试,通过让不同行业的优秀家长走进课堂,向学生介绍不同职业的工作性质、从业故事、面临的问题和挑战等,培养学生初步的职业意识。这种家校微课程(以下简称微课程)的形式,让学生对自我、学业、社会等产生了全新的认识,对学生成长大有裨益。
《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合力育人机制,推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有效衔接。江桥小学基于对以往家校合作的反思,基于学校校本德育课程的整体架构,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开始尝试以微课程的形式,让家长走进课堂。
学生家长在生活阅历、职业生涯、专业知识技能、综合素养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异质性,这为微课程的实施提供了重要资源。这些资源可以弥补学科知识的不足,有助于增强课程的综合性和生活化,满足学生多元化的学习兴趣和发展需要,其中与现实生活紧密相关的鲜活经验也有利于丰富学生的生活与学习经历。
二、做法
1.前期准备
一是制定目标,拟定方案。微课程目标是:基于学校“对每一名学生负责,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办学思想和“优质发展、品牌追求、责任特色”的战略定位,通过有计划、有组织、循序渐进式地开展微课程活动,努力加强班级凝聚力,促进学生各项能力的提高,拓展他们的文化和社会视野;让家长更深入地了解孩子,促进亲子关系和谐;密切家校合作,更新家长与教师的育人观念,办好让老百姓满意的家门口学校。
微课程实施方案为:依据办学目标、学生实际情况和家长资源选择的可行性,制定微课程实施方案。课程内容包括5个维度――学生适应社会所必需的人格(如与人交往的艺术、基本礼仪等);学生适应环境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如自我防护、安全逃生等);学生自食其力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如洗衣、烧菜、理财等);学生良好闲暇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如良好作息培养等);学生适应信息发展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如信息的传播与分享等)。班级要落实每学期的微课程活动,原则上一学期不少于两次。每次活动前,班主任要与家长落实授课内容及相关细节,使其能为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并促进学生成长;活动结束后,班主任要将相关资料(如图片、讲稿、学生的反馈等)上传德育处整理选编并上传到校园网。每学期末,各年级评选在活动中表现优秀的学生家长,由德育处进行公示并颁发证书。
二是资源征询,落实方案。一方面,向全体家长发放《江桥小学家长课程资源征询表》,了解家长中的职业资源,建立家长资源信息库。在家长自主申报微课程的基础上,进行梳理分类、审核立项。立项后的微课程由家长确立适合的活动主题,设计具体的体验内容,撰写讲义或设计简案,制作演示稿,提供资料等,并根据家长资源信息调整微课程活动方案,将微课程正式纳入教学计划。其中班主任需要与家长沟通,了解家长特长、爱好和职业才能,征询其开发微课程的意向,调动更多家长参与开发课程。另一方面,要提出严谨的微课程要求。确定授课的家长在学期初就要与教师沟通,说明授课主题,与教师共同备课,做好课件。教师从中挑选样本进行示范,家长之间可以互相参考。班主任根据家长授课意向,结合学校、班级定期开展的相关活动,拟定安排表上交德育处在学校网站公布,以便所有家长和孩子都了解并做好相关准备。如果家长遇到特殊情况不能按时授课,需提前告知班主任,以便及时做出调整。
2.实施过程
一是提供培训和指导,班主任为家长当助教。学校会根据课程实施情况,以讲座、座谈会和家长相互观摩上课等多种形式,对家长进行培训和指导,提高课程质量。各班班主任作为家长的助教,负责活动指导和教学组织服务工作,协助家长做好微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同时通过家长QQ群或家长微信群等,对家长授课情况进行公布。
二是提供设备设施保障,学校落实后勤服务。微课程的课堂通常设在各班教室,基本设备包括桌椅、书架、电脑、投影设备、音响设备;食品制作类课程设在学校食堂,由学校提供一次性口罩、手套、餐具和烤箱等;外出参观类课程由学校向学联公司租车,保障课程实施的安全和规范。家长在授课前填写教辅需求,由班主任上交德育处汇总整理后,列出清单交到总务处和其他相关部门,由年级组长负责具体分工落实。
三是提供展示平台,家长之间开展互助交流。班主任对家长的授课过程进行全程摄影、摄像,将相关资料上交德育?整理并在校园网上展示;班主任也会将课程实施过程的第一手资料在各班QQ群和微信群中展示,让更多家长能了解课程开展情况,并提出意见和建议。德育处在课后收集学生意见,并进行汇总整理反馈。
3.活动评价
微课程都安排在每周三“快乐活动日”进行,每次微课程结束,学生就可在“快乐活动日”评价手册上以积点的形式进行评价。同时,建立上课家长自评机制,通过对话、座谈会交流、撰写课程活动后感想等形式鼓励家长不断开发、实施、反思课程。学期结束时,学校将根据学生、班主任和“快乐活动日”评价手册上的积分情况,授予家长“江小好导师”的称号。
三、收获
微课程丰富了学生的体验,增强了亲子之间的感情,进一步发挥了家庭的教育职能。从2015年4月开始,江桥小学已有100多位家长走上讲台,为学生进行职业介绍,或是带学生体验职业岗位,涉及理财、环境、医疗、科技、交通、建筑等20多个门类。很多学生,因为家长的到来,增强了自信,在学习和生活方面进步很大。
微课程更新了教师、家长的教育观念,进一步加强了家校合作。每一节校内微课程都有班主任的全程参与,外出参观类的课程还会让搭班教师和更多的家长志愿者共同参与。教师与家长互相学习和借鉴,进一步认识到家校教育应该相互渗透,紧密配合,共同为学生的健康发展而努力。
家校联动,提升了育人功能。对于学校来说,家长是最重要的社会资源,也是弥补学校教育不足的最好人选。微课程充分发掘了家长的教育资源,拉近了家长与孩子、家长与教师之间的距离,给家长、孩子、教师提供了增进了解、互相学习的机会,从而促进了和谐亲子关系、家校关系的构建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进而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责任编辑 张慧籽)
第四篇: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方法的探索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方法的探索
摘 要 文章结合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特点,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分析了制图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制图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措施和建议,并在教学实践中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机械制图 生物医学工程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生物医学工程(Biomedical Engineering, BME)专业是涉及生物学、医学、工程学等多门学科的新兴专业,其目的是培养具有复合型知识结构,具备医学与工程技术相结合的初步科学研究能力,能在各级医院临床第一线配合医护人员从事医疗仪器设备的实际操作及维护、管理、研究、安全检测等技术支持工作的实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随着医疗卫生事业在中国的蓬勃发展,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在各地医学院校陆续开设。《机械制图》是所有工科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也是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是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绘图和读图能力,启发并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及为以后接触医疗仪器设备的实际操作、维护、设备设计等打下坚实的基础。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机械制图》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和理工科院校的学生不同,我校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学生在学习《机械制图》课程之前没有接触过与绘图相关的其他课程,如画法几何、制图基础、计算机辅助绘图等,也没有参加过金工实习,因此在空间想像能力和绘图功底上不如理工科学生。其次,《机械制图》本身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术基础课,主要研究的是点、线、面及其空间几何形体与其投影之间的对应关系。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上课听课较认真,也能够跟得上老师的思路,但是课后作业情况不是很理想。学生普遍反映作业难度较大,要花大量时间思考并完成作业,有时还无法独立完成,由此产生了畏惧心理,久而久之失去了学习该课程的兴趣,认为自己学不会了而放弃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再次,工程图样是工程界用于技术交流的“语言”,因此要符合《技术制图》国家标准,图纸有多大,图框怎么打,字体怎样写,图线如何画,甚至是每个符号代表什么含义都有明确的规定,这就要求学生在作图时要认真细致,严格遵守制图的国家标准,来不得半点马虎,也没有自由发挥的余地,这些对初学者来说是比较困难的,学起来也很枯燥乏味。再加上有些同学自身基础比较薄弱。就拿我校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学生来说,民考汉学生占班级人数的1/4左右,部分学生来自于较为偏远的农村。故而在《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上如何采用灵活的教学手段切实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成了当务之急。制图课程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探索与改革
2.1 充分了解学生,合理制定教学大纲,调整教学内容
作为理工科专业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机械类学生和非机类学生对《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不同的。就我校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学生来说,主要是让学生学习国家制图标准的一些基本规定和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能够识读、绘制简单的机械图样;学会使用AutoCAD绘图软件绘制简单机械图样。根据教学目标,我们设定总教学参考学时为64学时,其中理论48学时,实验16学时。实验部分主要介绍AutoCAD软件常用命令的使用,使学生学会使用AutoCAD绘图软件绘制简单机械图样。
2.2 改变传统的板书教学模式,采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
传统的制图授课方式,主要是通过粉笔+直尺+圆规方式在黑板上进行演示性教学,有些院校也会借助实物模型和挂图进行辅助授课。这种教学方式虽然能给学生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但是尺规绘图会花费大量时间,模型和(下转第98页)(上接第82页)挂图又缺乏动作和连续性,难以满足现代教学的需要。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将传统的课堂教学内容与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辅助教学技术相结合,集文字、图形和动画等多种信息于一体,形成一种全新的现代化教学系统。①如教师在讲解点、线、面的三面投影时,可以利用AutoCAD、PowerPoint等软件,将它们的三面投影用多种色彩的线条绘制出,并通过动画制作,将投影的作图步骤一步一步地演示给学生,使之产生动态效果,既增加了直观性,又活跃了课堂气氛;在讲解机件的图样画法时,可以利用绘制出的三维立体图,将抽象的制图教学具体化,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概念,丰富空间想象能力;在讲解螺纹紧固件及常用件章节时,还可以对零件的加工过程进行动态仿真演示,以帮助学生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的目的。
2.3 将机械制图与计算机辅助绘图有机融合
在传统的教学中,《机械制图》与《AutoCAD》这两门课程是相对独立、分开授课的。②这种教学方法存在很多弊端,如课时量加大,内容讲解重复等。我校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学生,所学课程科目较多,不可能同时开设《机械制图》与《AutoCAD》两门课程。为了在有限的课时里,既让学生掌握读图画图的基本方法,又能跟上时代的发展需要,掌握计算机绘图的基本技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采用将机械制图基础知识的传授与AutoCAD软件介绍有机融合,在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重组的基础上对教学内容合理组织,使两门课程的内容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互结合。既提高了教学效率,改善了教学效果,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效果。如在讲解《技术制图》的基本规定时,让学生用AutoCAD软件根据国家图纸图幅标准的相关规定,绘制出带有图框线、标题栏、明细栏的A1图纸模版;在讲解图线的型式及应用时,引出AutoCAD软件中“图层”的设置与意义;在讲解基本体的三视图时,让学生学会使用AutoCAD基本绘制命令:点、线段、圆弧等绘制三视图;在讲解立体表面的交线时,汇同基本编辑命令进行介绍;在讲解尺寸标注时融入AutoCAD尺寸标注的设置;在讲解机件图样的画法章节时,融入图案填充等命令;在讲解标准件和常用件章节时,融入块和属性的操作;在讲解轴测图章节时,融入三维建模的相关知识。
2.4 加强课外实践,巩固课堂知识
《机械制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完成一定数量的习题和作业,是巩固基本理论和培养绘图、读图能力的保证。③在制图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求学生在课堂中认真听课,积极思考,还要求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完成相关的习题作业,以加深对教学内容的消化理解。同时,为了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每学完一章节后,我们会安排特定的时间对学生进行答疑。在答疑过程中,采用互动教学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解答,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巩固。结束语
教学实践证明,在保证完成制图课程教学任务的前提下,科学合理的安排教学内容和进度,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严谨的科学态度,使学生基本具备一定的读图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计算机绘图的操作能力。
注释
① 张淑娟.工程制图课程的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4)368-369.② 童金莲.如何将《AutoCAD》真正融入《机械制图》中[J].科技信息,2010.23:811.③ 杨慧英,王玉坤.机械制图[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第五篇:机械制图课程总结
《工程制图》课程总结
机械制图是职业院校机械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担当着培养学生基本工程素质的重要任务,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一门课程,教学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绘图、读图能力,对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课程教学质量的好坏将影响到学生对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和课程设计。本学期我承担煤矿开采技术专业《工程制图》(56学时)课程的教学任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教案、合理选择教学方法、及时总结教学经验,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教学成绩
1、努力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和专业水平。要想上好课,先做好老师。当今时代,科学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各学科、各专业互相渗透的趋势日渐增强。作为一个老师,必须时刻关注本学科的最新发展,学习新技术,研究新问题,防止知识老化。此外,热爱自己的职业,愿为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付出最大的努力,也是搞好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
2、教学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加强讨论式教学。我在教学中注重精选教学内容,做到重点突出,彻底摈弃对教材进行琐碎诠释的教学方式。对教材中的一些容易忽视、容易混淆的内容,将其转化为问题,组织学生在课堂上开展讨论,让学生通过讨论得出正确的结论。
3、合理调节教学中的比例关系,做到精讲多练我在教学中突出实践课教学,增加练习课的比例,重点训练学生提高制图的速度和质量。鼓励学生在大量的制图练习中探求和总结作图技巧,在实际作图时加以恰当运用;并帮助学生总结经验,将其中的一些具有规律性的方法向所有同学推广,求得制图水平的整体提高。
4、加强直观性教学针对学生中普遍存在的空间想象能力不足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注重运用实物、模型等教具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化抽象的投影关系为直观的视觉印象,降低问题难度。此外,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到机加工车间参观,使学生有机会了解机械生产的各个环节,达到丰富学生的感性知识、加深对课堂知识的了解的目的。
5、对学生严格要求,养成严谨的工作态度和作风图样作为工程界的技术语言,在生产实际和技术交流中起着重要的桥梁作用,只有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制图,才不会影响图样的通用性。尽管学生在入学前已经学过了制图,对投影关系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但他们对图纸图线的要求不够明确,符号文字数字等书写欠规范,图画马虎。我在教学中注意强调国家标准的重要性,而且自己也以身作则,在板书图画时认真严格,指导学生作业时,重视图面质量,杜绝不规范制图。
6、将多媒体技术引入课堂教学如将投影变换、截交线相贯线的求解等模型演示效果欠佳的投影几何学问题用三维动画,在教室中的大屏幕电视上播讲,使学生能在任意角度观察到所求问题的投影变化,降低了相应知识点的学习难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
7、深入学生实际,了解学情。作为教师一定要加倍地关心和帮助他们,为他们出谋划策,共同研究解决的办法。如采用个别辅导,区别对待后进生的作业,时刻鼓励他们,使他们增强自信心,逐步提高作图水平。
二、存在的问题
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都集中在学生作业上,由于该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真正掌握该课程的知识点需要学生自己通过大量解题实践来进行,学生只有不断地自觉训练,才能提高自己的空间想象能力和空间分析能力,从而更好地掌握该课程。从该课程学生完成的作业来看,各章作业出现较多的问题归纳如下:
1、第一章 制图的基本知识
学生作业主要存在的问题有:①线型的画法不规范。包括图框、标题栏、各种图线的规定画法;② 尺寸标注不规范、不正确。对国标规定的一些注法掌握不够好。
2、第二章 点、直线、平面的投影
学生作业主要存在的问题有:① 线型的画法不规范。如投影连线、作图辅助线应画成细实线;投影要画成粗实线、看不见的轮廓线画作虚线等; ② 部分学生对点的投影特性理解不透彻; ③ 部分学生重影点的可见性判断、直线与平面以及平面与平面相交的可见性判断掌握不够好。
3、第三章 基本体
学生作业主要存在的问题有:① 线型的画法不规范或不画。主要表现在对称轴线画法不规范或不画;② 部分学生对立体投影的可见性判断方法掌握不好。
4、第四章 轴测图
学生在这一章节的作业掌握较好。但是部分学生对正等轴测图的画法和斜二测图的画法的掌握还存在一些问题。
5、第五章 立体表面的交线
学生作业主要存在的问题有:① 线型的画法不规范或不画;② 部分学生空间想象力不够好,造成投影图线的漏画。
6、第六章 组合体
学生作业主要存在的问题有: ① 线型的画法不规范或不画。主要表现在对称轴线画法不规范或不画; ② 部分学生空间想象力不够好,造成投影图线的漏画。
7、第七章 机件常用的表达方法
学生作业主要存在的问题有: ① 波浪线的画法不正确。正确的波浪线画法不应该超出断裂机件的轮廓线,应画在机件的实体上,不可画在机件的中空处; ② 剖面线画法不正确; ③混淆剖面图与剖视图。
8、第八章 标准件和常用件
学生作业主要存在的问题有:混淆外螺纹的规定画法和内螺纹的规定画法。
9、第九章 零件图
学生作业主要存在的问题有: ① 部分学生分析视图表达方法不够全面;② 部分学生读图方法不够全面; ③ 对零件图的尺寸标注要点掌握不好。
10、第十章 装配图 学生作业主要存在的问题有:① 部分学生对画装配图的一般规定和装配图的特殊表达方法掌握不好; ② 装配图标注的尺寸不全面。
11、第十一章 展开图 焊接图
因展开图、焊接图进行简介,作业量也不多,学生在这一章节的作业掌握较好。综合学生的作业情况,在该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教师与学生都要重视作业训练。只有老师重视,学生就会重视,主要表现:① 在教师在第一节课就要反复强调学习该课程一定要自觉完成作业的重要性;② 课后相应地布置作业进行训练并要求学生按时独立完成作业、按时交作业;③认真批改作业,对于出现问题较多的内容要在堂上集中分析和答疑。作业批改后,要求学生要总结和改正;④ 课程习题课辅导课时安排要与理论教学同步。这样有利于教师及时发现学生的掌握情况,以促进学生更好完成作业。最后,学生要采用预习——听课——看书——作业——总结和改错等程序学习该课程。
机电水利系机械教研室:吾斯曼·萨吾提
2014年1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