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在线开放课程的实践探索
在线开放课程的实践探索
【摘要】阐述了在线开放课程与慕课的区别,指出了在线开放课程的优势。从教学内容与资源等五个方面论述了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工作,并讲述了线上线下的有机结合等四方面的课程使用与维护工作。介绍了视频制作、插入式网页、自动批改系统以及移动应用程序开发等建设在线开放课程的主要技术。以“Java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为例,介绍了在线开放课程的实践过程,最后指出在线开放课程后续应该关注的热点。
【关键词】在线开放;课程;共享;资源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794(2018)06-0035-06
【收稿日期】2017-11-21
【基金项目】2015年度浙江省高等教育课堂教学改革项目“职业竞争力导向的‘Java语言程序设计’课堂教学改革与实践”,项目编号为kg2015934;2015年度杭州市级精品课程“Java语言程序设计”,文件号为杭教高师[2015]14号、杭财教会[2015]96号
【作者简介】程舒通(1976―),男,杭州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人工智能、计算机教育;徐从富(1969―),男,浙江开化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人工智能、数据挖掘、数据融合。
一、引言
教育部在2015年4月下文,就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提出了若干重点任务。[1]浙江省教育厅到2017年9月为止,组织开展了两批省精品在线开发课程的建设工作。就教学内容与资源、教学设计与方法、教?W活动与评价、教学效果与影响、团队支持与服务、信息安全及知识产权保障等六个方面提出了课程建设的总体要求。[2]
在线开放课程与慕课是有区别的,慕课的全称是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3]最大的特点是海量的学习者和多种多样的学习者群体,[4]一门慕课课程学习人数动辄达到几万甚至十几万以上。学习者低通过率一直是慕课发展的核心制约因素,也是慕课被人质疑的根本原因。[5]在线开放课程目的不是为了追求庞大的学习人数,而是从课程内涵出发,打造优质学习资源,在网络平台共享的环境下,促进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
在线开放课程可以打破由一流大学名师提供课程的单一路径,根据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院校特点,根据受众的认知能力和实际需求分层分类,推出各具特色、各具水平的在线开放课程,从而形成百花齐放、各领风骚的真正的大繁荣的发展局面。[6]这对形成降低教育成本、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服务终身学习为旨归的教育精神起到促进作用。[7]
二、课程建设
(一)教学内容与资源
在线开放课程应当具备课程的全部资料,并且能在网站上得到有效的展示。教学大纲以网页的形式呈现,主要介绍课程的学习目标与学习内容,以及各种考核方式。
在线开放课程授课形式是网络视频教学,因此视频的质量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考虑到学习者的认知能力,因此视频的时间控制在5―15分钟为宜。这种教学视频不同于微课,微课讲究的是短小精悍,因此碎片化是其主要组织形式。[8]在线课程视频虽然也经历过知识碎片化的过程,但是更需要关注碎片化后课程的整体性。现在主要的微课技术往往是把课程的重点或者难点表现出来,整门课程做成微课是不适宜的。[9]不同的课程需要不同的教学形式,一门课程不同阶段也有不同的表现过程。理论性的内容依靠课件的讲解来实现,中间可以有教师的出镜。实操类的内容需要在实验室或者工厂环境中拍摄,为了减少干扰,一名教师操作即可。如果涉及编程,适宜的方式是录屏,即在开发环境下的代码屏幕录制。艺术绘画类课程,可以录制教师现场演示与讲解的过程。
除了视频教学,在线开放课程应当关注在线的辅导、考核、作业以及答疑。在线的辅导与答疑是比较耗费教师时间和精力的过程,因此需要配备助教,助教的主要任务就是在线辅导与答疑。助教需要固定一个时间,在这个时间内可以通过网络视频或者聊天来给学生答疑和辅导。在线的作业与题库的表现形式不难,能以网页形式展示就可以。
如何进行有效的考核是在线开放课程的一个难点,可以分成两部分,其一线上的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如何进行结合、终结性考核中教师如何进行阅卷,其二在线开放课程不同于精品课程,它有一个共享平台,受平台限制,很难做好每门课程的个性化考核。对于第一个难点的解决办法就是过程性考核按教学阶段,由观看视频、在线测试、网上作业提交几部分组成,纳入到考核体系,终结性考核要建立完整的评价标准,某些课程如有特殊考核形式,还需要具备网页插入式测试形式。评价过程可以借助计算机程序完成的,尽量使用计算机阅卷,像有些客观题如选择、判断与填空,教师自己定义电子答案,借助自动批卷系统是可以实现的。有些主观题,如简答、论述,甚至还有程序类的题目,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个有效的批卷系统,这种就需要教师人工阅卷了。对于第二个难点的解决办法就是每门课程在考核设计中,尽量将知识点的考核形式凝练成在线平台能提供的题型。目前在线开放课程平台能提供的题型已经包括了选择题、判断题、材料题、听力题等七大题型,覆盖了绝大多数题目类型。而一些不能用这些题型体现的题目,如数学的建模、艺术类的设计、影视类的视频与动画制作,建议教师自行考核,成绩纳入过程性考核成绩中。
(二)教学设计与教学方法
在线开放课程的教学设计需要考虑两个方面,第一就是教学的基本规律,第二就是在线开放课程的教学特征。教学设计首先得确定教学目标,任何一门课程的教学目标在制定前需要分析的内容:(1)学情分析与认知规律;(2)行业标准与社会需求。在线开放课程的学情比线下课程的学情更为复杂。线下课程的学情教师通过了解基本可以掌握,线上教学由于其公开性,反而教师很难掌握学习者的情况,因此教学目标需要立足行业标准。
围绕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的具体表现。在线开放课程要考虑到网络的便利性以及学习工具的可移动性,因此24小时开放学习、移动式学习、片段式学习这些新颖的学习方式都可以纳入到教学活动中。提倡混合式教学,即多种教学形式的融合,达到最优的学习效果。
(三)教学活动与评价
教学活动分成两部分,教与学。在线开放课程的教学可以不拘泥于传统教学过程,即不受时空限制,现在的网络传输以及设备技术已经足可以融合多种多样的教学活动。在线开放课程的教学活动就是把有意义的传统教学方法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相融合,充分体现在线教学的优势。
现阶段,最有影响力的教学评价就是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即学习过程与期末考试相结合的评价。多元化考核不仅关注了学习成效,也关注了学习过程。为教师进行学习成绩分析提供了科学的依据,为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起到促进作用,同时对学习者个体学习兴趣增长起到激励作用。在线开放课程同样可以使用多元化的学习评价体系,与线下课程相比,不同之处就是需要探索线上与线下的融合。线下是校内学生,而线上除了校内学生,还有校外的学生,甚至社会上的学习者。因此,有些在线开放课程就采用两套评价标准,针对校内学生采用线下评价与线上评价相结合的形式,要求两部分都能达到合格,本课程才算通过。而针对纯粹网络学习者,采用的只能是线上评价标准。
(四)教学效果与课程影响
在线开放课程的教学效果反馈,需要通过信息收集以及数据分析得到。教学效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学习视频的受众人数以及观看次数;(2)网上作业的完成情况与质量;(3)参与在线答疑的学生数以及答疑的质量;(4)在线讨论区的活跃程度。由于整个教学数据被服务器完整地保留下来,在线开放课程有助于教师掌握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这对因材施教提升教学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课程的影响实质上是指学习者、其他院校、相关行业的接受程度。省教育厅建议各高校之间在合作、共赢、协议的基础上实现在线开放共享课程的互认。[10]这里有个前提,那就是该课程能够达到其他高校的教学标准。因此合作与协议显得尤为重要,各高校的课程教学目标要达到一致或基本一致,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要符合各高校学生的情况。提高课程影响力,让课程成为共享资源,不仅可以规范课程的建设与组织,对于节省人力与物力也是有积极意义的。
(五)团队支持与服务
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团队要求由教学一线承担教学任务的、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组成。除此之外,还需要配备助教和现代教育技术人员。助教要求掌握的技能就是对课程的难点与重点充分把握,对学生提出的课程学习类问题有丰富的解决经验。现代教育技术人员可以从公司聘请,形成较为固定的技术支持团队,对课程开发与维护过程中需要的网站开发、网络传输、移动互联应用能及时提供技术保障。
团队服务中,最为核心的是主讲教师对课程的把握以及设计。以行业企业对能力的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学生中长期发展潜力为目标,设计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结合在线教育的优势,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活动形式。同时也鼓励一些具有丰富行业经验的教学名师共同参与课程建设与教学实施。
三、课程的使用与维护
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是具体工作的第一步,后续的工作就是使用与维护。一般来说,一门优秀的在线开放课程,其使用与维护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线上与线下教学有机结合
在线开放课程不是一门独立的网络课程,这个和慕课有很大的区别,在线开放课程来源于课堂教学课程。利用网络共享平台,促进课堂教学,也是当初开设在线开放课程的宗旨。
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的结合,要保证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资源不能重复。教学视频的设计,应该和课堂授课的过程有所区别,不能是上课的录像,还应该让视频观看者感觉到老师是和他一个人面对面讲课,这样有助于提高观看者的注意力。线上的教学形式由于结合了计算机网络资源,因此形式变得丰富多样。要注意网络的共享性与开放性,充分利用好这个平台。教学资源除了向学生提供教学视频、教学课件外,也应该提供各种学习资源,如参考资料、在线题库等。
线上与线下教学结合成为完整的教学系统。因此翻转课堂不失为一种比较好的教学形式,线上学生观看视频,完成课程的学习过程;线下的课堂,可以成为教师答疑与学生反馈学习效果的场所。
(二)数据采集与分析
学生完成在线学习,在共享平台上形成一系列的学?数据。这些数据,更能真实地反映学习者的状况,例如学习的难度与进度。可以通过一些分析工具,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分析。在把握整体学习情况的基础上,也可以跟踪记录个别学生的个性特点,把握其学习行为。
在线开放课程的数据分析,不仅可以提高教与学的质量,对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以及教改能力的促进都有裨益。
(三)互动的效果
促进课堂教学改革,互动必不可少。同样在线开放课程,也不能缺乏互动。互动的过程,不仅让学生的学习问题得到解决,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尊重感和存在感。
互动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例如平台上的讨论区、视频交流、QQ交流等。不管何种形式,学生提出的问题应该及时得到解决。因为好的学习效果,往往是在问题解决之后,寻找新的问题,这个过程是持续的。
(四)教学资源的丰富与更新
无论何种课程,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课程内容一定在某时间段内需要得到丰富与更新。丰富与更新指的是课程内容与资源的增删改。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与反馈,教师应该充分把握课程的教学思路,结合行业企业需求以及学生的学习特点,将过时的学习内容、无效的学习资源剔除,增加新的内容和资源。同时要兼顾主流的教育技术,充分利用各种网络技术为课程提供技术保障。
四、主要技术介绍
(一)视频制作
课程视频制作有几种形式:(1)电脑录屏,这种形式适合教师课件讲解,各种计算机软件工具的演示等。录屏软件常见的有Camtasia、屏幕录像专家、Bandicam等。录屏形式的优点是教师可以自己选择一个轻松的状态进行工作,其缺点是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干扰,视频中带有外界的声音。(2)现场演示,这种形式适合操作类的课程,例如电子电工、绘画雕塑、建筑工程等。需要有一个人或者几个人配合演示,旁边放置多台摄像机进行拍摄。这种方法优点是教学环境较为真实,各种教学仪器、设备以及教学过程可以得到展示。缺点是用到摄像机全程拍摄,声音也要后期处理去掉杂音,因此制作成本较高。(3)录音棚录像,到专业视频制作公司去拍摄录像。这种形式较适合讲述为主的课程。由于整个拍摄与制作过程是有经验的人员操作完成的,因此视频展示效果毋庸置疑。教师只需要设计好前期的脚本即可。这种形式的视频制作成本也是三种方式中最高的,完成一门课程费用往往在十几万到几十万之间。(4)其他形式,如Flash动画等。一般需要教师和专业公司合作完成,可以对课程中的难点重点,特别是学生不容易接受的知识点,用动画的形式完成教学。动画可以配备一些背景音乐或者普通话讲解,这种形式在微课设计中出现得较多。
(二)插入式网页
由于在线开放课程中,涉及网络形式的测试,因此需要在网站开发中用到插入式网页。主要是在宿主页面上,出现新的网页。新的页面主要功能就是展示试卷,同时也要接受学生的答题行为,回传答题数据到宿主网站。主要实现技术有应用框架技术、Scriptlet组件技术、脚本文件技术以及内置行为技术等。
(三)自动批改系统
现阶段能够应用的作业、考试自动批改系统,针对的题目类型是判断题、填空题以及选择题。需要有对应的答案数据库,需要教师提前准备。教师端能够操作的主要功能就是添加试题、试题维护以及相关信息管理等;学生端有开始考试(作业)、查看成绩等。为了辅助教师能更好地分析每阶段的学习效果,还需要对成绩的分布以及查询,提供图标形式的展示。
目前还没有一个批改网或批改系统可以得到广泛的应用,考虑到不同课程内容的特殊性,因此可以自行研发,主要编程语言有C++、Java等,数据库可以采用MySQL或SQL Server。
(四)移动应用程序开发
在线开放课程不仅能通过网页方式学习,同时考虑到移动终端的普及,因此需要在移动终端(手机或平板)上也能进行学习。这种跨越地域时间限制,利用便携式技术的学习方式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
移动学习通过安装在移动端的APP程序,能够帮助学习者达到与课堂学习相似的学习效果。移动端展示的课程内容应该与网站内容相一致。移动端应该有两种用户登录方式,一种是学生,一种是教师。教师可以通过移动端软件,发布课程相关资料,查看学生学习情况及作业提交情况,能进入讨论区对学生的提问进行解答或互动。学生进入移动学习端,主要是完成学习过程,因此可以查看所有教师发布的课程资料,能够完成作业或提交作业,能进入互动讨论区和教师或其他同学实现交流。
移动学习课程开发做得比较好的有针对在校教育的北大青鸟的云课堂、蓝墨云班课等,针对企业培训的魔学院、面向企事业单位和政府机构设计的杰佛手机学习等。
浙江省在线开放课程平台也拥有一款移动学习APP程序――摩课书院,进入这款程序可以选择已经发布的课程,了解课程相关介绍、观看视频、完成测试等功能。
五、在线开放课程的实践
(一)课程基础
我校“Java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从2012年开设以来,完成了课程全部内容的建设工作。自2015年被列为杭州市级精品课程,更是为本课程开展在线开放课程积累了经验。课程组成员开展调研,整合课程内容,构建完整的教学模块,涵盖了教学情景、实践项目、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
(二)课程设计
本课程的主要特色是基于Android的发展,结合Android开发中对Java技术要求而设计。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教学案例与实验项目的选择与设计,尽量接近生活,通俗易懂,同时兼顾社会需求。
课程设计考虑到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两部分内容,围绕Java语言核心概念及教学内容,遵循课程模块化、模块独立性、内容微型化三个原则,设计成四个情境、十二个单元、两个项目。碎片化的教学内容之间存在松紧不一的耦合性,既体现了课程内容的连贯性,也体现了独立模块的短小精悍的特点。同时,对课程教学的全部内容进行了录像,制作完成课程视频。课程视频已经全部放到课程网站上,供在校学生以及社会同行学习。
(三)教学设计与方法
在设计教学项目中,考虑到面向的对象是没有任何企业项目经验的学生,因此课程直接引入企业的实战项目对学生的接受有难度。所以在教学阶段要求学生完成的是根据他们的认知能力和社会经验所?O计的内容,贴近他们的学习生活,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综合工程项目阶段由校内教师和企业专家共同设计两个项目,分别是银行ATM机操作模拟系统及勇者斗恶魔游戏。前者和学生的日常生活相关联。后者是契合学生对游戏的兴趣,在游戏的过程中完成项目练习。
ATM机操作项目主要是模拟ATM开户、存款、取款等内容,和学生的日常生活相关联。勇者斗恶魔项目是契合学生对游戏的兴趣,在游戏的过程中完成对项目的练习。这两个项目学生可以任选一个,以小组的形式完成,要求有需求分析、项目设计与调试、项目报告等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树立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思想和培养学生使用 Java技术进行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是课程的难点。此外,学生的实际工程项目开发能力培养以及再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也是这门课的重点。因此,为树立学生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思想,掌握Java技术精髓,我们主要采用了案例教学法、项目驱动教学法和“启发式学习”教学法。
(四)教学评价
本课程的评价方式采用线下评价与线上评价相结合的形式,要求两部分都能达到合格,本课程才算通过。
1线下评价
线下评价采取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评价所有的学习结果。过程性考核反映学习期间的各项过程成绩组成,包括平时表现成绩、实验成绩。终结性考核为期末考试成绩,由课程组根据教学内容和学习情况,按照标准出卷,考试的形式为上机编程与调试。
课程考核主要是过程性考核,评价对象是学生实验工作的全过程和完整项目实施的成果,考核评价内容要包括能力形成过程和生产(实务)操作客观结果两个方面,同时考核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两个组成内容――专业核心能力和关键能力。考核主体要向学生小组和学生个人延伸,改变以教师为主的评价的方式,为学生自我评估与小组评估、教师评估相结合的方式。同时,项目实验方法本身就包括了新的评价考核方式。不仅包括了让学生学会自己找资料、独立制订计划、独立实施计划,还包括了自我评价项目完成情况,以培养学生工作独立性和主动性。
2线上评价
将开通在线测试、网上项目作业提交、网上社区讨论等模块,同时针对本课程的教学,在每一轮将组建一个QQ讨论群,方便学生课后沟通。
每一章节(环境配置外)都配备在线测试模块,测试的题目类型为选择题、程序设计题,主要考核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及编程技能的掌握,在线测试由老师进行评价,每两个星期给出评价意见及结果。
网上项目作业提交分成两部分:(1)参加课堂教学的学生主要完成针对内部类的“恐龙洗澡”、针对继承、覆盖与多态的“雇员工作职责”、针对异常的“银行储蓄取款”、针对接口的“人才市场找工作”等四个项目;(2)只参加线上教学的学生主要是完成ATM机操作系统、勇者斗恶魔游戏两个项目,前述四个项目只提供学习,不纳入学习成绩统计。对项目完成情况主要从程序的合理性、代码的简洁性、功能的完善性及运行的正确性几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线上评价成绩体现为视频观看、在线测试、网上项目作业提交三个组成部分。
(五)课程实施后的思考
1视频制作
课程的知识点比较多,因此视频制作前,要对所有知识点进行独立分析,找出其前后关系,以及耦合程度的松紧。每个视频时长控制在10分钟左右,一般不超过15分钟,视频播放的分辨率为4∶3,这样既能实现电脑端观看,也可以在手机上播放。基于不同的内容和需求,课程的视频分成三种类型:教师出场讲解型、纯PPT演示讲解、操作环境的代码演示等。
2教学设计项目化
课程的实践思想就是项目化的教学。不管线上教学还是线下教学,都不能脱离这个主旨。项目化的教学就是将具备实际意义的项目体现到教学中,项目所涵盖的知识点与技能点即为教学点。项目的实现由学生完成,因此项目的需求分析与引导是教师的主要工作。
线下教学可以项目团队的形式进行,而线上教学完全是学生个人独立完成的。针对线上教学困难,专业研发了一个完整的项目包,包含实验要求、业务说明、实验步骤、实现思路等四块内容。特别是在实验步骤上,会提供相关的案例,供学生学习。
3线上与线下的融合
在线开放课程应该有两部分学生,其一是在校的学生,其二是社会人士。针对社会人士,可以开发独立的课程学习包。而在校的学生,他们在课堂上已经学习了相关内容,再去线上学习,势必造成教学内容的重复。这里有两个操作方式,一种是利用翻转课堂技术,即线上学习是学习的主要形式,而课堂上主要是答疑与讨论。第二种方式是利用不同的学习内容激发其学习兴趣。
翻转课堂受到学生层次的影响,不具备普遍性。本课程主要采用第二种形式,即线下教学与线上教学有区别,线下是基础,线上是深入。线上的视频与线下的授课过程也有区别,视频主要是基础、重点、难点与深入点的展示,因此视频的授课内容比课堂授课要多得多。
课程的评价方式也分成两种,针对社会人员有线上的独立评价方式,针对在校学生有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评价方式。
4线上教学的答疑与作业批改
线上教学由于存在学生和教师无法面对面交流的困难,因此如何实现答疑一直是个难点。主流的形式是固定一个时间,教师和学生同时上线,采用线上交流,或者在网页上设计一个讨论区,在该区内学生提问,教师回答。
本课程的答疑形式还采用了一种新的方式,就是视频答疑。在QQ 软件中,不仅设计了视频交流工具,同时还有远程操作的形式,是一种很好的答疑工具。
本课程基本都实现了计算机自助批改。客观题如选择、填空,在网页上直接答题、批改就可以;主观题如程序设计题,聘请专业的公司开发了批改工具,错误率基本控制在0.5%以下。这样既减轻了教师的工作量,同时也减少了因主观因素批改出错的可能性。
六、结束语
“十三五”期间,教育部将大力推动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与应用。[11]在线开放课程吸收了慕课开放、共享的优势,将传统课堂教学网络化,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积极的意义。在线开放课程不是独立于课堂教学的课程,因此,如何实现线上促进线下教学、线下优化线上课程建设,将会是一个值得人们关注的热点。本文立足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标准,结合了建设心得,旨在帮助人们更好地建设与使用在线开放课程。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教高[2015]3号)[Z].[2][10]浙江省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共享联盟.关于组织开展第二批省精品在线开发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省高校课程共享联盟函[2017]1号)[Z].[3]凡妙然.我国MOOC的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解析[J].现代教育技术,2017,27(3):34―40.[4]蒋卓轩,张岩,李晓明.基于MOOC数据的学习行为分析与预测[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15,52(3):614―628.[5]周玲.多?S视角下MOOC学习分析发展机制与分析框架建构[J].电化教育研究,2017(4):41―46.[6]瞿振元.在线开放课程建设需要大视野大格局大繁荣[J].中国高等教育,2015(12):1.[7]王友富.从“3号文件”看我国在线开放课程发展趋势[J].中国大学教育,2015(7):56―59.[8]王文君,杨永亮.基于微课资源的教师网络研修模式构建与活动设计[J].电化教育研究,2016(1):116―122.[9]唐烨伟,樊雅琴,庞敬文,等.基于内容分析法的微课研究综述[J].中国电化教育,2015(4):74―80.[11]柏晶,谢幼如,李伟,等.“互联网+”时代基于OBE理念的在线开放课程资源结构模型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7(1):64―70.【Abstract】This paper expound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open online courses and MOOCs and points out the advantages of open online courses.It also discusses the construction work of open online courses from five aspects such as education contents and resource.It tells about the use and maintenance of the courses from four aspects such as the organic combination of online teaching and offline teaching.It introduces video production,plug-in Web pages,automated assessment system and mobile application development apply to the construction of open online courses.Taking “Java language programming” as an example,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practice process of open online courses.Finally,it points out the hot spots which peopl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Key words】open online; courses; share; resources
(编辑/樊霄鹏)
第二篇:基于在线课程的混合式教学设计与实践探索
基于在线课程的混合式教学设计与实践探索
摘要:混合式教学已成为当前信息化教学背景下的主流教学模式。在对教学模式要素分析的基础上,本研究对基于在线课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进行了设计,并在“网站设计与开发”课程实施中开展了两年多的教学实践,随后结合实践阐述了该模式的关键环节和实施策略,最后对应用效果及实践问题进行了总结与反思。
关键词:在线课程;混合式教学;MOOC;SPOC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6)11-0081-04
一、问题的提出
在线课程的建设与应用已成为现阶段高校教学信息化变革的重要举措。如何应用在线课程实现传统教学模式的创新已成为信息化教学背景下教育者聚焦的问题。近年来,各高校纷纷开展MOOC、SPOC以及各种在线课程平台支持的信息化教学实践,教师们不论是借助开放在线课程还是自己建设私有在线课程,都广泛地开展了新形式的教学应用探索。而且,随着实践的深入以及对在线教学的深刻反思和理性回归,人们也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混合式教学才是在线教育的主流应用模式和未来趋势[1],它也是高等教育教学模式的现实选择。
在此背景下,本研究依托“优质课程”建设项目以及相关课题支持,对基于在线课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进行了设计与实践。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在课程教学中结合在线课程与传统教学二者优势设计与实施混合式教学,重点是混合式教学实践中的具体路径和实施策略。
二、混合式教学理念与现状
混合式教学来源于人们对在线学习的理性反思基础上对信息化教学模式的重构,它是指把传统教学方式的优势和在线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充分实现学习环境的混合、学习资源的混合、学习方式的混合,进而实现有效的教学。如何设计混合式教学,是人们关注的核心问题。目前国内外有多种混合式教学设计框架和模式,比较典型的有黄荣怀等人[2]提出的“混合式学习课程的设计框架”,他们将混合式学习课程的设计分为前端分析、活动与资源设计和教学评价设计等三个环节。
在实现方式上,混合式教学主要有两种典型的范式:一是基于活动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另一种是基于资源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活动导向的混合式教学就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情境灵活选择和设计各种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进行学习,不同的活动序列组合就形成多种教学模式的混合。[3]而基于资源的混合式教学则更加强调混合式教学中资源的设计和支持,应该关注如何为学习活动提供必要的资源。[4]基于这些考虑,在本研究中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中,同时考虑了教学活动及资源的设计与组织。
三、基于在线课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和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框架和活动程序,它是为完成教学目标和任务而实施的教学方法和形式的总称。每一种教学模式都是由多个要素有机组合构成的整体,一般包括:理论依据、教学目标、教学程序、实现条件、教学评价。基于对这些要素的分析与解构,我们对在线课程支持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进行了具体的设计,其原型如图1所示。该模式集中体现了教学的几个核心要素及实现流程,为教学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1.理论依据
混合式学习理论,即在教学中根据实际需要将传统课堂面授与网络在线学习相结合,在学习资源的设计与应用上,要做到在线课程资源与传统教育资源的结合应用,在教学互动上实现传统课堂互动与网络教学互动的有效组合。
2.技术基础及实现条件
基本条件是在线课程的建设,特别是课程资源的建设。对于在线平台或在线课程来说,其功能主要体现在多种教学资源的整合以及丰富的教学互动和管理方面。本研究是在卓越课程中心平台上实现在线课程的建设与应用,它能实现各种数字化教育资源的集成和发布、多种教学互动方式、教学测评和网络考试等,它为教师的教学模式创新、学生的个性化及自主学习、课程资源共享等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持。
3.教学目标是教学模式设计的关键要素
它是对教学的基本导向和最终目的。该模式重在实现学生知识获取与应用能力的协同发展,通过在线课程的支持以及教学中的任务、项目组织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与项目协作能力的提升。
4.教学程序及方法是用于指导实践的操作序列
在线课程使得教学和学习的内涵和范围都有了极大的扩展,即教学不在局限于传统的课堂,学习也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课程资料,因此,我们设计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中,其教学程序主要包含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包含了教师及学生所要进行的主要活动、流程以及课程资源的应用和输出情况。
5.教学评价
该模式的教学评价设计需要实施多种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尤其重视过程性评价,如课堂中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情况和表现,学生的课堂形成性练习以及课后学生的单元作品等都是评价的内容。
四、基于在线课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关键环节及实施策略
自2013年秋季开始,笔者们便在本校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实践操作类课程――“网站设计与开发”课程中开展了基于在线课程的混合式教学实践,并逐渐形成了较为稳定的实施过程和方法。因此,本研究以该课程为例说明基于在线课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关键环节及实施策略。
1.在线课程资源的设计与开发
在线课程资源的设计与开发是混合式教学模式实施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决定课程教学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参照江净等人[5]的研究,按照教学过程中应用数字化教育资源的过程和功能的不同,我们将在线课程的资源分为三类:指导性资源、内容性资源、生成性资源。在实践中,我们对课程资源的总体设计如图2所示。
(1)指导性资源
指导性资源处于塔尖,它对整个课程实施起着引导性的作用,是课程实施的纲领性文件和资源。结合课程的应用性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水平,依托教学改革项目,我们制定了一系列课程体系改革的方案和措施,包括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改措施等方面的信息,以便学生了解和熟悉课程定位和课程目标。
(2)内容性资源
它处于中间层,是连接上下层的枢纽,它是课程内容和知识的载体,承载着教学设计与学生学习活动之间纽带的作用,也是课程资源设计与开发的重点,内容性资源设计不好,将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活动。我们在课程实施中对内容性资源设计与开发的主要思路是遵循“项目法/模块化”的原则,即将课程内容按照一定的体系和相互之间的关系,进行模块化的划分,每个模块相对独立,能使学生完成一定的实验项目和任务。例如,在课程资源设计中我们将“静态网页制作技术”和“动态网站设计与开发”部分各分为5个大的项目,分别为“网站建设基本操作”、“基本网页的创建与编辑”、“网页布局技术与实现”、“网页样式表的编辑(CSS技术)”、“综合静态网站设计与实现”和“使用visual studio建立基本网站”、“基本动态网页的创建与编辑”、“ASP.NET常用对象的应用”、“网站中数据库的访问与操作”、“综合网站开发实践”。在内容性资源的表现形式上,主要有: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微视频、课程教学录像以及拓展性资源。多媒体教学课件是按照教学计划在每一个模块、每一个章节呈现的完整章节内容及教学辅助资源,主要用于课前学生的预习以及课中教学活动过程中的演示;教学微视频是以章节知识中的重难点为内容,以5~12分钟左右的时间呈现的视频学习资源,主要供学生自主学习以及对于难度较大的学习内容反复演示观看;课程教学录像则是对课堂教学的过程实录,便于学习者进行课后反思;拓展性资源主要包含了与该课程相关的知识和案例,如在网站设计与开发课程中,我们在拓展资源模块提供了数据库的知识、网页设计技巧等,以供学习者拓展学习之用。
(3)生成性资源
它处于整个教学活动的最底层,与教学实践联系最紧密,当然也是最具体、最丰富的资源形式。它与前两种资源有着明显的区别,前两种资源属于预设的资源,而生成性资源是在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的,特别是在教学互动以及学生自主学习和反思过程中产生的,在该教学模式中主要反映在课堂教学活动开展中以及课后的提升阶段。本课程中的生成性资源形式主要有:学生的课堂问题记录、教学建议、学生的实验作业和优秀作品以及讨论区的问题解答等。
2.教学活动过程与策略方法
在该模式的教学应用中,教学活动主要分为三个阶段:课前的准备阶段、课堂教学阶段、课后提升阶段展开。
(1)课前的准备阶段
课前准备阶段主要采用在线模式,学生利用在线课程进行学习。教师的主要活动包括教学设计和教学资源的设计与开发。在每一次课前教师根据教学设计将本课的教学内容制作成多媒体课件以及根据需要设计与制作微视频,并上传至课程中心。学生的主要活动是观看教学资源,了解和熟知预设的学习内容,并进行自主学习,对基础知识形成一定认识,为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奠定知识基础。
(2)课堂教学阶段
课堂教学阶段是整个教学模式的中心环节,主要开展师生面对面的教学活动。实施中,我们主要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法。任务驱动式教学是以任务为载体,使学习者在完成特定任务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和技能的一种教学方法。实践证明,它是一种能够很好地实施实践性与操作性较强的教学内容教学的有效方法。[6]任务驱动教学围绕任务这一主线,实施“任务的设定――任务分析与案例演示――任务实施与协助指导――任务完成与总结”等几个主要的教学活动和教学环节。
1)任务设定
教师通过展示相关案例(如优秀网页案例)给学生,分析其中的技术要点和功能,明确课堂活动的目标。在任务设定中,教师既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课前学习程度,也要考虑任务所包含的知识的串连性和难度。
2)任务的分析与案例演示
设定了课程任务目标后,后续的活动就是如何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由于学生在课前需要开展基于资源的自主学习,因此课堂中教师将聚焦具体任务,通过案例演示让学生理解知识及其应用情境。当然,为弥补学生课前学习的不足,教师仍需在教学中对基础知识进行讲解,只不过在这种方法中教师是将基础知识讲解融入到具体的任务分析中,重点是告知学生知识如何应用,避免干涩地讲授理论知识。
3)任务实施与协助指导
学生根据教师对任务的讲解和案例演示,自主或协作完成任务要求。通常,在信息技术类课程中的任务有两种类型:模仿操作型任务和综合创新型任务。我们对于模仿操作型任务一般是要求学生自主完成,并且在课堂中及时完成的。而对于综合创新型任务,一般是进行分组协作完成(组员不超过4人),而时间也相对宽松,在课后通过进一步深入学习和协商讨论完成。在任务实施过程中,教师可以“解放出来”,进行协助指导,特别对有问题或困难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4)任务完成与总结
任务完成后,教师对课堂活动中任务的实施情况进行反馈,提出任务实施中的关键问题和知识点,并对教学活动进行总结。
(3)课后提升阶段
针对课堂活动中任务完成情况的不同,学生在课后可以通过课程中心平台基于相应的资源进行学习提升。在课堂的任务活动中,由于学生的差异以及课前学习基础的不同,任务的实施会出现不同的情况,一部分学生能较好、较快地完成任务,因此他们在课后可以通过拓展性资源进行深入学习;而另一部分学生需要在教师的指导和点拨下才能勉强完成任务,这些学生则在课后利用教师制作的教学微视频以及课堂教学录像进行巩固学习。同时,课后的交流与讨论也是学习提升的一个策略。虽然在线课程中提供了完善的交流和讨论功能,但在实践中学生却更偏爱日常交流工具(如QQ、微信等),因此,我们在课程实践中更多是利用这些日常交流工具来实现师生、生生的在线交流与讨论。教师在课后除了与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外,还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以及对学生进行评价,收集学生的相关作品,并择优上传至课程中心,以供学生参考和交流。
3.学生评价的设计与实施
在“网站设计与开发”课程的混合式教学中,我们采用的是多样化的评价设计,结合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质量进行考核与评价。评价的内容包括课程考试成绩、课程学习情况(课前预习情况、课中任务完成情况)以及学生提交的课堂作业以及项目作品质量等;评价形式上,我们采用阶段性评价和综合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阶段性评价主要是在学生在完成一个项目(单元)的学习,就安排一次阶段性的任务或项目来考核,以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而综合性评价是在学生学完整门课程后以一个设计性、综合性实验项目来验收和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当然,在评价实施中尤其注意教师对学生的及时反馈,根据学生学习情况阶段性地反馈给学生,以利于学生的学习进程。
五、总结与反思
1.表现
在实践中,基于在线课程的混合式教学对于改善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具有明显的效果,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课外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显著提高,在线课程受到学生的广泛欢迎。在本专业学生人数较少的情况下,网页制作技术基础课程点击率达到3000多人次,动态网站设计与开发课程点击率达到1800多次。
(2)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学习目的性明显加强。以往教学中,学生在课上忙于听讲,实践环节也多是机械模仿,缺乏问题意识,更不用谈创新性了。而在该模式的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意识加强了,学生在课堂上的问题意识加强了,学习的目的性和实践能力都有明显的提升。
(3)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提升,主要表现为学生的阶段性作业和综合性作品的质量较以往都有较为明显的提高。
2.反思与研究
当然,实践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值得反思与进一步研究:
(1)教学模式实施效果的保障问题。我们需要有一些保障措施来保证该教学模式的有效应用,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首先,丰富、针对性的课程资源是基础,课程资源还有待进一步完善,特别是在生成性资源的形式还可以更加丰富和多样化。
2)其次,教师的能力与贡献是关键,这主要体现在教师对课程资源的设计与开发能力、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能力、教师对课程的贡献及投入的精力。
3)第三,学生的学习投入及兴趣是核心,在教学过程来看,不仅需要学生课外的主动学习,同时还需要学生课堂中的协作、思考、创新等。
(2)内容的适应性以及教学方法的设计。本研究是以实践性、技能性课程为例开展教学试验的,但它对其他课程特别是理论性较强的课程是否具有同样的效果还有待实践检验。当然,针对不同课程和教学内容,其教学方法必然需要重新设计。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深入推进,混合式教学已成为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策略和发展方向。而本研究仅仅是一个起点,还有很多问题值得深入研究,如:在应用中如何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进行设计与监测,该模式应用效果如何从量化的角度加以论证与评价等。
参考文献:
[1]杨丹.混合式学习和翻转课堂是是在线教育的未来趋势[EB/OL].http://edu.ce.cn/zg/201311/19/t20131119_ 1216365.shtml.[2]黄荣怀,马丁,郑兰琴等.基于混合式学习的课程设计理论[J].电化教育研究,2009(1):9-14.[3]叶荣荣,余胜泉,陈琳.活动导向的多种教学模式的混合式教学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2(9):104-112.[4]白文倩,李文昊,陈蓉蕾.基于资源的混合式学习的教学设计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1(4):42-47.[5]江净.基于数字化资源的课堂教学模式构建[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6]郭绍青.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内涵[J].中国电化教育,2006(7):57-59.(编辑:杨馥红)
第三篇: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管理办法
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应用与共享,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提升教育质量,解决我校联合办学异地授课实际需求,发挥智慧教室功能,决定建设学院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章 在线开放课程建设 第二条 建设目标
建设在线开放课程旨在促进我校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引领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改革,实现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转变、以课堂教学为主向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相结合转变、以结果评价为主向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转变,深入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鼓励各系部发挥学科专业优势和现代教育技术优势,以重点建设专业为突破,以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课、受众面广量大的公共课和专业核心课程为重点,建设适合网络传播和教学活动的内容质量高、教学效果好的在线开放课程。鼓励各系部联合或跨专业通过协同创新和集成创新的方式建设满足不同教学需要、不同学习需求的在线开放课程或课程群。鼓励教师积极探索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利用在线教学资源,研究使用手段,开展实际应用。
第三条 建设原则
立足自主建设。发挥我校专业教学传统优势,借鉴兄弟院校的先进经验,采取“系部主体、学院支持”的方式,集聚优势力量和优质资源,引入竞争机制,建立在线开放课程和平台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注重应用共享。坚持应用驱动、建以致用,整合优质教育资源和技术资源,实现课程和平台的多种形式应用与共享,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和教育制度创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第四条 建设任务
每年建设5-10门以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和校内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SPOC为代表,课程应用与教学服务相融通的校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课程类型主要包括:
1.省级以上重点专业专业核心课; 2.受众面广量大的公共课;
3.我市经济发展需要的技能培训类课程
通过校级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遴选一批精品在线课程,积极参与省级及以上在线开放课程评价认定。
申报条件
1.申报课程内容应无侵犯他人知识产权、肖像权、隐私权、商业秘密及其他合法权益的情形;保证课堂内容无政治性、科学性错误及违反国家法律规范的问题。
2.课程负责人应具有副教授及以上职称或硕士学位,所申报课程应具有三学期及以上教学实践。相同课程的教师组成教学团队共同申报,并确定一名课程负责人。
第六条 申报程序 在线开放课程申报程序为:个人申请,系部审核推荐,学院组织专家评审立项。
第七条 建设方式
课程建设采取先建设后认定的方式,建设期为一年。学院为立项建设的课程提供建设经费支持,课程录制方式不限。课程负责教师应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定期对课程资源进行更新、完善,保障上线课程教学质量。在线开放课程实行学院、系部两级管理。
第三章 在线开放课程上线教学 第八条 教学要求
课程负责教师及课程平台要切实承担课程服务和数据安全保障的主体责任,严格遵守国家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规范,依法依规开展活动,为我校师生和社会学习者提供优质高效的全方位、个性化服务,建立全方位安全保障体系,实施对课程内容、讨论内容、学习过程内容的有效监管,杜绝和制止网络有害信息的传播。
第九条 上线流程
校级及以上立项的在线开放课程可纳入培养方案中,授课教师可申请上线教学。上线申请工作应在学生选课前完成,在课程所开设的系部及教务处审核通过后,可在下学期内开展教学活动。开课教师需在开课申请时提交见面课授课安排,见面课安排如有改动需及时通知学生并上报教务处;课程上线教学首节课必须为见面课,告知学生授课计划、联系方式,以及成绩考核办法等相关信息。
第十条 授课形式 上线教学时,采用线上视频学习+线下课堂教学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专业课程原则上课堂教学时间不得少于总学时的三分之一,素质通识教育课程以学生线上自学为主,见面课不少于4次,每次不少于1学时。
第十一条 成绩认定
课程成绩由在线学习成绩、见面课及期末考试成绩等组成;期末考试可以采用在线考试或线下考试的方式。各部分成绩构成比例由任课教师在开课前确定并向学生公布。
第十二条 课程引进
教务处要加强与深圳职院等院校联系,积极在校外引进课程,及时发布下学期校外引进课程清单,系部根据需要自行选择。系部按要求将选择课程及课程负责教师信息上报教务处。课程负责教师负责有关见面课、线下辅导、考试等工作。校外引进课程上线管理与校内自建课程相同。
校外引进课程学分由开课系部确定并上报教务处审核,原则上应与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所设该课程学分一致。
第四章 技术人员配备、经费管理和工作量计算 第十三条 技术人员配备
信息工程系成立在线开放课程制作中心,面向全学院选聘事业心强、甘于奉献、技术能力强的专职人员3人,享受教师待遇,负责课程建设过程中的教室管理、录制执机、课程编辑、课件归档、资料上传、服务器日常维护、对授课教师的技术支持等系列工作。学院鼓励机关、各教学系部有能力的工作人员兼职,积极参与在线开放课程制作,按照学院相关规定核算工作量。
学院逐步将校级在线开放课程制作能力纳入教师岗位聘用基本条件,适当奖励校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鼓励教师学习先进制作技巧,精益求精,不断提高作品专业水准。
第十四条 经费管理
学院负责课程的建设经费,明确在线开放课程专项经费使用范围,统一拨付至各系部,由各系部统筹使用,相关课程负责人根据经费预算严格使用经费。设立立项课程每门课程建设基础经费,获得省级立项的课程每门课程建设经费另外追加。经费使用分两次资助,前期资助立项课程建设经费的50%,课程通过中期检查,拨付剩余的50%建设经费。经费支出主要包括课程制作过程中所需的图书资料、音像资料、软件,动画制作,场景搭建等费用。
第十五条 工作量计算
学院自建专业课程上线教学,授课教师前两学年该课程工作量按照传统课堂教学的两倍核算。两学年后的每学年末,由教学专家组根据上线教学(含校外引进的专业课程)产生的效益进行审议,按照传统课堂教学1/2--1/5核算。
在线开放课程制作技术人员按照具体岗位分工核算工作量,取得的工作量在教师职称聘任时有效。录制执机人员按传统课堂教学1/2核算,视频流编辑人员按传统课堂教学3倍核算,课程管理归档及服务器上传按传统课堂教学1/4核算。第五章 质量管理和奖励措施 第十六条 质量管理
学院将通过考核、验收、使用评价、定期检查等方式,对我校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在线运行、实际应用、教学效果等进行跟踪监测和综合评价。通过监督和管理课程的运行、维护和更新,实现常态化、安全化运行,促进课程建设质量和使用效益不断提高。
对未按规定完成校级建设的课程,取消立项资格,追回已拨付建设经费的50%,并停止资助剩余经费,课程负责人一年内不得申报教学类项目。获得省级立项的课程在教育厅规定时间内未完成建设,除对课程负责人予以警告外还将对课程负责人所在系部通报批评,课程负责人两年内不得申报教学类项目。
上线教学期间由教学督导中心对课程进行教学质量调查,并将结果反馈给任课教师。连续两学期学生总体评价不合格(总体评价为“较差”的数量超过总数的30%)的课程则需下线整改,暂停一年后方可参与复审,复审合格后可申请上线。
第十七条 奖励措施
验收通过的课程上线教学运行平稳、使用效益好、师生评价高,该课程可参与校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认定,优先推荐参评省级在线开放课程。获得省级及以上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奖励的教师和技术人员,参照学院技能大赛奖励方案和市场制作价格标准,实行一次性资金奖励。
第四篇:“人工智能”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人工智能”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摘要:实践教学是人工智能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起着很大的作用。本文阐述目前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指出集中式基础课内实验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充分发挥学生个性和创造力,提出多层次开放式实践教学模式,引入多元化学业评价方法,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从多方面提高学生实验课质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加强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科研能力。
关键词:人工智能;实践教学;多元化学业评价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5)08-0107-02
● 引言
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被认为是21世纪三大尖端技术之一。它是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及新思想、新观点、新理论、新技术不断涌现的形势下出现的一门学科,也是一门涉及数学、计算机科学、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神经生理学、心理学、哲学、语言学等学科的交叉和边缘学科。[1]人工智能从诞生以来,理论和技术日益成熟,应用领域也不断扩大,可以设想,未来人工智能带来的科技产品,将会是人类智慧的“容器”。
人工智能学科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知识表示、自动推理和搜索方法、机器学习和知识获取、知识处理系统、自然语言理解、计算机视觉、智能机器人、自动程序设计等方面。与其他计算机课程相比,人工智能课程知识点多、涉及面广、内容抽象,算法复杂,理论枯燥,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通常理论教学效果欠佳。实验教学是课堂内容的实例化和延伸,可以让学生从实验中体验到人工智能的价值,充分激发学生潜能,极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人工智能实验课是人工智能课程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
● “人工智能”课程实践教学的不足之处
现阶段人工智能实践课程主要不足之处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①主要采取集中式实验教学方法。该方法能够确保与课堂教学保持同步,便于统一进度和统一管理,但这种集中式实验教学模式不利于兼顾众多不同层次水平学生的要求,也不能充分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由于存在个体差异,笼统地对以班级为单位的学生采用相同的实验教学进度和时数,并不能达到理想的实验教学效果。[2][3]
②评价方式单一,无法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性。长期以来实践教学评价以教师为主体,教师根据学生实验操作结果和实验报告定优劣。该评价方式没有注重实验过程,无法体现学生对自身素质评价的自主性和民主性,进而教师忽略了学生的实践过程,无法调动学生的自律性,不能有效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 多层次开放式实践教学模式
实践教学不仅能传授知识、验证理论、培养技能,而且相对于理论教学具有直观性、实践性、综合性、设计性与创新性等特点。[4]学生到大三,虽然专业课程学习比较全面,但编程能力参差不齐,个体差异较大。一方面,教师很难把握该阶段学生所具备的能力;另一方面,学生也不知道自己到底可以综合运用哪些知识来完成什么任务。现有的集中式实践教学模式内容过于单一,无法兼顾不同层次水平学生的要求,故不能很好地发挥所有学生的特长,不能体现学生的创新能力。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单纯依靠课程实践教学环节还远远不够,还需与教学、科研创新活动相结合,为了拓展专业实践范围和方式,综合现有实践教学环节和创新活动,笔者提出了一种多层次开放式的实践教学模式。
这种模式是一种鼓励式教学模式。教师制定统一的实验大纲,为学生提供具有多个不同层次(验证性、设计性和综合性)的系统案例供学生选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案例,在完成一部分内容后,自己确定下一步目标,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目标。结果就是能力较差的学生选择简单案例,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完成较难的案例,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热情参与,都有机会挑战自己,提高动手能力。
● 多元化学业评价方法
传统的学生实践课程评价则以教师为主导,由教师对学生实施评价,学生被动地接受评价及其评价结果,导致学生参与的主动性、积极性不高。过程性评价[5]应该贯穿学生实践课程的整个过程,即需要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根据实践内容进行多方面的评价。与传统的教学评价相比,多元化评价具有以下优势:第一,改变评价的功能,重在促进学生发展。第二,评价的内容更加全面化。第三,评价的方法更加多样化。第四,评价的主体更加多元化。多元化评价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包含学生自评、同伴互评、教师评价等,多元的评价主体不仅能从不同的视角发现问题、反馈信息,而且各主体均能从中受益。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之间成了一种互动的过程。[6]
1.注重评价过程
对于实践课程不能仅仅以最终的实验结果及实验报告为评价结果,还应该将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态度和相关过程结果纳入评价考核中。另外,要对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之间的互评和阶段性成果进行整理,并最终形成评价结果。评价结果体现过程评价不仅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自律性,还能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2.激励性原则
在每个层次的实验内容中可以定期组织几次对抗赛,充分发挥它的对抗性、趣味性的优点,这样大家通过比赛可以互相切磋、互相鼓励、互相促进。在开展每次对抗赛的同时,可以让每个实验小组撰写开发报告,通过报告,可以检验大家对人工智能理论的理解程度,也可以达到让大家交流自己设计的心得和体会的目的,在报告过程中,教师要对于那些有创意的设计和技术应用给予指导和肯定。
3.差异性原则
不同层次的系统案例设定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发展的需要。与此同时,在评价标准上也要体现出每位学生为实现自我发展所付出的努力程度和难易程度。在学生选择不同层次系统案例时,对于其评价标准应该了解。难度越大,则评价成绩越高,反之则略低。对于有创意的算法可给以加分或奖励,从而实现对差异性的尊重和对全面发展的激励。
● 结束语
人工智能是一门正在发展中的综合性前沿学科,实践教学将人工智能从第一课堂延伸到第二课堂,活跃了气氛,提升了学生的创新能力。然而,现阶段人工智能实践课程主要以集中式实验教学模式为主,并采用单一的学业评价方法,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新研发动力。因此本文提出多层次开放式实践教学模式,引入多元化学业评价方法,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从多方面提高学生实验课质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加强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科研能力。
参考文献:
[1]蔡自兴,徐光?v.人工智能及其应用(第4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2]段俊花,张森社,等.人工智能实验课教学改革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3(19):80-84.[3]李鸣华,李欣.高校实验教学的现状与改进策略研究[J].实验室科学,2008(3):8-10.[4]于猛,单亦先,王绍兰,等.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5):126-128.[5]谢琪.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学生成绩的多元评价模式[J].学科教育,2002(6).[6]谢琪,刘向永.《信息技术教学法》课程多元化评价实践[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11).基金项目:本文系2014年浙江师范大学校级教改项目“《人工智能》课程实验教学研究”的研究成果。
第五篇:如何提高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质量
如何提高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质量
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作为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广大教师要将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作为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将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深度融合,把在线开放课程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根据实际教学建立在线开放课程教学与学习的管理、激励和评价机制,积极推进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的应用,加强课程管理,确保教学应用质量。
随着高校对在线课程建设重视程度的提高,投入不断加大,高职教育在线课程建设信息化更新速度得以提升,但在线课程建设尚未完全脱离传统网络课程建设的束缚,在功能和开放程度上尚未能达到在线教学的要求,难以开展在线答疑、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
贴心大学在加强在线互动及学习支持服务建设,建立在线交流平台和在线考试中心,按课程综合及实验内容分别编写建立了内容丰富的在线考试试题;建立课程在线交流平台,通过在线话题讨论、师生答疑、作业提交等多种应用型功能,实现学生与平台、学生与教师、学生之间的无障碍交流。同时,建造一个教学成果显著、高效、学生喜欢的移动微课堂,实现PC+移动多渠道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