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课改下高中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的思考与探索

时间:2019-05-15 10:23: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对新课改下高中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的思考与探索》,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对新课改下高中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的思考与探索》。

第一篇:对新课改下高中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的思考与探索

大浪淘沙,吹尽黄沙始到金

-------新课改下语文教学仍要坚持读写结合新课程改革已在全国范围内如火如荼,在我校已开展数年之久,既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也面对了诸多的担心和疑惑。狼来了的恐惧也一时之间成了师生的真实心理,社会和家长也给了不同的声音。我们或彷徨或茫然但绝不害怕。因为害怕就不敢前行,我们敢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尽管这第一个人很可以成为英雄,但同时也很可以成为炮灰。

沿着课改先行的脚步,我校的高中课改一改以往的一哄而上,以不断学习、分步摸索、逐级实验、变取经为创造为主旨,发展性的提出了我校的教改思想,即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模式。语文教研组多次组织组内老师听课评课,更新教学思路,设计教学流程,研究教学环节。在不断的课改实践中,教学已成效斐然,下面我就自己对语文课程现状的认识和我们在语文教学中的做法作出汇报,恳请各位同仁商讨指正。

一,高中语文面临的情况。

兵书里都讲,知己知彼方可百战不殆,教学也一样,首先我讲一下语文的处境。

1现在语文“身份卑微”,处于“丫鬟”的尴尬地位

我曾经看过一个小幽默,一位高中语文老师语重心长地对学

生们说语文多么、多么重要,末了他说:“同学们千万不要把语

文当‘二房’啊!”学生们几乎异口同声地说:“没有当‘二房’,我们把它当‘丫鬟’了。”

可怜,语文只剩下为其他科目服务的份了。由于功利性,学

生普遍不重视学习语文,每次单元考试,多数学生对语文成绩沾

沾自喜,不学还考七八十分呢,某某科要不学可真不行。确实,恶补一个月,有的学科立竿见影,语文则不可能。

2高考改革如大浪淘沙,留住两块等待雕琢的璞玉

我在网上查阅了大量的高考卷,以辽宁卷为例,第Ⅰ卷 阅

读题: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

本阅读、名句默写。第Ⅱ卷 表达题:语言文字运用(成语、病

句、句子衔接、填虚词、仿句)、写作。满分为150分,直接的,阅读就占了64分,书面表达就占了71分;间接的,名句默写、成语、病句、句子衔接都与阅读与写作有关。归纳起来,改革后的辽宁卷只剩下阅读与写作了。我们课改后的高考是海南和宁夏

卷。而海南、宁夏、安徽、上海等地的和辽宁卷题型类似,其他

省市自治区的试卷,阅读和写作也占相当的分量。我讲这些,就

是要明确的告诉大家:语文教学人仍要坚持阅读和写作。

二、新课改下,课堂中语文教师职能和作用

这一话题老套,但我觉得实在,也就是教师在课堂上到底应

该发挥怎样的作用,准确地讲,就是课堂上教师到底应该干些

啥?我觉得这是我们在课改初期的时候共同的迷茫,让学生纯粹的自由,怕的是信马由缰;一手放线,一手拿鞭,怕的是课堂变

成传统教学的翻版。如何做才会有收效,我的看法有以下几点:1教师要有交警功效,一方面监督,一方面是指

挥。

对于我们语文,课堂要有收效的话,首先就是要指导学生做

好预习工作,并从学习思路和学习方法上予以纠正。这一点很重

要,这也是我们真正实现课堂自由多元的一个基础,也是实现学

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前提,不然我们就会发现在课堂上学生要么语无伦次,或者就是理解肤浅,只能就课文而理解课文。

2教师要有掌舵风范,前行,刹车要恰到好处。这一点是关键,掌握好的老师就宽严适度,收放自如,利用不好的就会觉得捉襟见肘,甚至就会成为自己的心理障碍。举个简单的例子,语文必修五中有一课叫《装在套子里的人》,对这篇文章,大家是耳熟能详了。我在上这一课时,我是这样设计的,第一步让学生走近作者,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第二步提问题思考讨论;第三步探究,思考人生,思考人性;第四步体味本文特有的写作方法;第五步,自由阐发,比较认识别里科夫形象对今天的影响。第一步是基础,没有那样的病态社会就不会有那样的病态人物,到底是怎样的社会和怎样的人物。第二步是关键,我们要定位社会,给人物画像。这个人物很是特别,啥东西都喜欢装在套子里,什么事他都怕,那他为什么会怕?为什么要把自己装在套子里?思考后,人物定格了,主题也定格了,没有这一切的定格,就不会更深层次的认识,什么人生,什么人性,压抑,恐慌都会空穴来风。所以把舵非常关键,不然疯狂的不是人,而是课堂。只有做好这一切,然后在看什么写法啦,比较啦,就自然啦。

3,教师要有伯乐精神,一方面要发现千里马,一方面要有让普通的马变成千里马。发现千里马似乎很是简单,但是要让普通的马变成千里马那确实不易。还课堂给学生,我觉得这就是,学生的表现有时候让我们也受益匪浅。前几天,我们在上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中的一篇文章,是白居易的作品,名字叫《长恨歌》,这篇文章想必大家都很熟悉,对于这篇作品,人们一直存在着不同的看法,一种观点认为,这篇作品主要表现了李杨之间坚贞的爱情,描写二人死后绵长的相思之“恨”;另一种观点认为,此诗前一半着力批判唐玄宗“重色”误国,后一半对李杨爱情大加歌颂,是多主题;还有一种看法,认为这篇作品主要对唐玄宗重色误国的讽喻,前一半写“恨”之因,后一半写“长恨”本身,“恨”是“一失足成千古恨”之“恨”。总之就是乐极生悲,乐极生恨。唐玄宗与杨贵妃沉湎欢娱,不理朝政,终于导致了国家倾覆的政治悲剧,同时也造成了他们天人永隔的爱情悲剧。但四班有个学生,他叫王鹏飞,这个同学他喜

欢读书,在大家都讲完的时候,他说,他不这样认为,他觉得唐玄宗有他美丽的一面。我当时一怔,但当他把与唐明皇有着令人垂慕的爱情一讲,所有同学的心境顿时释然了,特别是说到后来唐明皇回想起他的爱妃萧淑妃,可以说是儿女情长,为此,唐明皇在高力士的帮助下找到了另外一个在情感上可以弥补一下的梅妃江采萍。当第一次唐玄宗见到江采萍的时候,只见她淡妆素裹,含羞低眉,亭亭立在一株盛开的白梅下,人花相映,美人如梅,梅如美人,煞是清雅宜人。虽然如此,唐玄宗依然是以萧淑妃的影子来选梅妃的。唐玄宗和梅妃有很多的迷人传奇,唐玄宗和杨玉环有让人唾弃的历史。但唐明皇至老依然回忆昨天,回忆曾经的感动。听了他的评述,我也觉得释怀。我觉得这也应该归功课改,王鹏飞同学过去很少说话,但从这次后,他的课堂表现让人折服,而且他的表现也带动了一个班。王鹏飞同学不是千里马,但他却会实现千里马的梦想。这匹马让更多的马随他一道驰骋

三 落实课改思想,实现课改与教学双赢,即读写结合,展示语文潜在魅力。

利用课内外资源,促进读写结合走近作者,体会感点,探写作缘由。不论是小说、剧本,还是散文、诗歌,都是作者思想的反映,都带有作者个人的元素。鲁迅的针砭时弊,老舍的为人民,朱自清的一情一景抒真情,陶渊明的向往自然,都是他们在特定时代的想法使然。所以我们要走近作者,和作者做零距离接触,实实在在地体会他们动笔之前的思绪,从而激发自己的写作欲望。时下,有些学生无欲可言,甚至还觉得作文有点讨厌。我手没法写我口,我口没法表我心。

走近作者的方法有很多。①查找作者生平,摘录,写评语。②据原文内容问为什么。③分角色对话,一人扮演作者,一人或多人扮演学生。④赋诗写文。

学了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有一个学生就写了《神游渊明村》。节选如下:

“在诗歌里,在散文中,我认识了陶渊明,一个极有刚性的人。他喜欢自由,而自由只在青山绿水间,只在村氓野老处。于是他毅然决然地摘掉乌纱帽,交出印绶,不干了。何等的超然,何等的豪迈!

我不能亲自游览先生生活过的村庄,就以诗、文里介绍的内容为票,以我的想像为车,去游览那个普通而又不普通的小村,朝拜那位自晋朝始便光照华夏的大诗人。

小村四面环山,苍翠的松柏立在山上,像是守卫小山的卫士。山坡上可开垦的地方被勤劳的人种上了黄豆、荞麦等等。先生家颇有些田亩,弃官回家后,在南山坡也种起了黄豆,‘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早出晚归,躬耕陇亩,可谓辛苦。我似乎看到他一镐一滴汗,一锄喘半天儿的样子。然无丝竹乱耳,无案牍劳形,也可谓快乐。不信,你听他正吟着呢:“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好一个“愿无违”,何等畅快!何等潇洒!„„

夜归草屋,与友邻划拳行令,吟诗作赋,陶然怡然。相与枕藉,偶听深巷中犬吠,静夜更静。黎明,栖息在树枝间的鸡们开始骚动。红尾巴的大公鸡引吭高歌,嘹亮的一鸣,刺破云空。”

这篇随笔,触摸到陶渊明的内心世界,厌恶官场才回归自然。官场的规矩多,而陶渊明“他喜欢自由,而自由只在青山绿水间,只在村氓野老处。”他想吟诗便吟,想喝酒便喝,穿着打扮随性,这是陶渊明所有作品的思想基础。

学生习作,也应该有自己的思想基础做底色。文章是我的,仅仅我才写这些事,仅仅我才抒这样的情,独家首创。

该生的习作中,还有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刘禹锡《陋室铭》、苏轼《赤壁赋》、林嗣环《口技》的影子。调动多方面知识积累,并时常运用,就达到了阅读的最佳效果。

从深远方面来说,读写结合教学有利于唤醒学生沉睡的心灵,有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品质,有利于树立宏远的志向,有利

于弥补缺失的道德。从浅近方面来说,读写结合教学能促使阅读和写作双赢。这方面赢了,还能引来双赢,即赢得学校方、家长方的好评,从而改变语文大科没大地位的尴尬局面。如何实现读写高效结合?

有一句公益广告词叫“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啊!” 我的认识是:舞台有多大,我们的课改收获就有多大!

第二篇:高中语文读写结合教学论文

摘要:

目前,我国写作教学的现状是在教学中将读与写分离。针对这种情况,文章从加工教材、积累资料,学习课文,提高技巧,写前指导,点拨思路,比照课文、以课文评作文等角度,研究语文写作教学中如何将读写结合。

关键词:

阅读教学;写作教学;读写结合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得如何显然与吸收的程度紧密关联。阅读与写作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然而,当前中学写作教学的现状是读与写往往分隔为两个互不相干的“领域”,课堂上忙着进行课文教学,让学生在课外完成作文的写作。即便学生在阅读或写作中耗费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其写作能力依然难以令人满意。鉴于此,文章对读写分离的原因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读写结合”措施策略。学生写作文常常无物可写、技法单一,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生活体验不足,缺乏生活常识。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看似平淡的生活中蕴藏着无尽的宝藏。作文应该是学生对生活的观察、思考的记录,善于观察思考才能因小见大,从而挖掘出耐人寻味的主题。高中学业的繁重和升学的压力使得学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校内度过,少有时间和机会去体验生活、感受生活。大多数学生不是缺少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而是缺少生活体验。二是阅读面狭窄,写作素材匮乏。学生阅读局限在知识点的机械学习和掌握上,阅读面狭窄,影响学生信息的获取以及知识的积累,对写作没有实际的帮助;许多学生在初高中阶段也没有得到较好的阅读能力训练,致使思维的活跃度不够,即使有生活素材也不善于思考挖掘深意,不知怎样发现生活中的亮点。三是教师本身缺乏写作的实际经验。《孟子尽心下》曰:“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语文教师缺乏必要的阅读与写作理论知识,未能通过有效的途径和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有效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在中学语文教学课堂中,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依存的,阅读教学可以应有效促进作文教学。那么,如何做到有效的“读写结合”?

一、加工教材,积累资料

目前,入选课本的语文教材,都是精挑细选下来的,有的文章用了好多年都未曾更改,堪称各时期各领域文章中的典范,其中包含了精妙的写作技法。这些文章为作文教学提供了大量的写作素材,为学生写作资料的积累及加工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以《烛之武退秦师为例》为例,从不同的角度对课文进行加工,可以使课文材料巧妙地运用于不同主题的作文之中。1.烛之武角度:“责任”“顾全大局”“爱国”“国家利益高于一切”。2.郑伯角度:“知错能改”“责己恕人”“能屈与伸”。3.“以退为进”“换个角度看问题”。总之,教师若引导学生从教材中积累资料,不仅可以让学生将中学阶段所学之课文变成作文写作的论据材料,而且可以让学生在对课文材料的深加工之中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

二、学习课文,提高技巧

入选教材的课文,经历了多方的验证,必然是文质兼美的优秀篇章,无论是立意选材、遣词造句,还是在谋篇布局、语法修辞,都是学生写作学习的典范,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范文、范段、范句,是作文练笔的最佳参考。因此,教师应该对课文教材的写作技巧进行深入研究,结合课文的写作特色,指导学生及时运用阅读所学的知识进行写作,帮助学生在课堂阅读中积累丰富的作文素材,掌握课文中的写作方法,提升自己的阅读与写作能力。例如,在教授朱自清的《荷塘夜色》时,可以让学生学习叙述明暗线交织的双线展开方式;《劝学》可以让学生学会巧妙的比喻论证方式;《六国论》和《伶官传序》可以让学生学习其中的对比论证方式;《林黛玉进贾府》可以让学生学习人物形象塑造技巧;《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可以让学生学习环境描写及伏笔的巧妙设计等。实践证明,这种在课堂上呈现出来的以读促写、以写代读的教学形式,能让学生在领略经典作品的魅力的同时,获得更多的写作技能技巧。这样,教师教活了,学生也学活了,从而实现了读写双赢。

三、写前指导,点拨思路

近几年,盛行在材料作文中增加任务驱动指令,让考生在真实情境下发表看法,对事件进行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这对考生提出了较高的写作要求,需要学生做更多的阅读、写作的积累。鉴于此,教师进行写作思路点拨、方法指津时,可以引导学生把从课文中新学到的写作知识、写作技巧,及时通过写作实践内化为写作能力。如苏洵的《六国论》虽是古文,但其精巧的论证布局是议论文结构借鉴的典范,尤其对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的思维导写有启发价值。笔者将其中的思维模式归纳如下:1.开篇用简洁的语言转述材料,然后提出自己的观点(看法)。2.紧扣观点(看法)就事论事,进行简要阐述,强化观点。3.文章主体部分进行多方位多角度的分析。或正反论证,或因果分析,或假设分析,或道理论证等。4.进而联系实际,提出相应的解决问题的措施。5.结尾部分再次呼应材料(题目),总结全文,升华主旨,或呼吁劝勉。另外,像《劝学》《游褒禅山记》等课文的谋篇布局形式,都是中学生写作可以学习借鉴的。

四、比照课文、以课文评作文

常规的作文教学,通常是教师布置作文题目,审题指导,接着学生开始写作,学生完成后,教师进行批改等。最后,教师将本班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收集、分类整理,集中讲解。这样的写作教学,看似教学重点突出、针对性强,但学生收获甚微。究其原因,在于讲评的过程容易出现“空”对“空”的现象,即使教师能从学生的写作选出部分所谓的范文(优文),但学生常常无法从中得到有效的启示。鉴于此,笔者以为,充分利用教材课文的艺术特色,进行写作安排,并将学生平时写作中存在的优缺点带到日常的课文教学中去,渗透到课堂中进行讲评,转变观念,变“教课文”为“用课文教”,这样会有更好的教学效果。比如,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针砭时弊,破立结合,因果论证、比喻论证,深入浅出地阐明了批判继承和借鉴文化遗产及外来文化之观点,堪称议论文写作的典范,为高中声学习议论文的写作提供了诸多的启示。因此,进行议论文写作指导,可以引导学生借鉴文中的先破后立的构思、比喻、正反对比的论证方式等,讲评时可以把学生作文中存在的篇章结构、论证方式等方面的问题同课文作比照,引导学生发现之间的差别,领略巧妙安排篇章结构,恰当运用论证方式等的重要性,让学生不仅明白所以然,更有模仿借鉴的对象。充分利用课文的篇章构思、论证方式等讲评作文,不仅可以让学生在对比中看到自己作文的瑕瑜,也能使学生们从中受到写作的启迪,能提高学生欣赏课文的能力、学以致用的能力、乃至写作能力都能同时得以提升,可谓“一箭多雕”。提高作文教学水平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加强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读写结合”无疑是一个重要而成效明显的做法。在中学的语文课文教学中加强对中学生作文写作的实践,把课文“阅读”和作文“写作”通过适当的方式,将二者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语文课文教学重在“阅读”,作文教学重在“写作”,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和借鉴,写作是阅读的升华和创造。在积极推行新课改,追求课堂效率的今天,我们应该在语文课文的教学中适当关注文本的篇章构思,适当重视技巧手法的学习,教会学生在分析教材中文章的各种妙处的同时,懂得运用类似的手法让自己的作文展现出同样的妙处,甚至更胜一筹。

总之,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读写结合”,善于挖掘教材中有关写作知识的教学点,巧妙地带领学生在阅读学习课文中积累写作技巧、写作素材等,培养学生写作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的写作能力在课文阅读中得到提高和升华。

参考文献:

[1]杨李梅.中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研究[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14.[2]俞发亮.议论文课时写作教程[M].内蒙古:内蒙古文化出版社,2011.[3]王召强.主题写作十二课[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5.[4]张宏礼.语文知识的内化外显——浅析初中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的策略[J].语文教学之友,2014(7).

第三篇:新课改下对高中语文议论文写作教学的一些思考

新课改下对高中语文议论文写作教学的一些思考

绥宁实验中学 林高杨

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到底作文课要怎么上?这是许多语文老师所感到困扰的。尤其是从必修三开始,要求学生学习议论文的写作。这对我们的学生来说是个很难的事。毕竟记叙文的写作已经很多年了,学生从小学到初中接触的也都是记叙文或者是抒情性散文,这类文章他们很拿手,也能写的很好,往往都会有精品出现。可是议论文的写作却是问题多多。在批改过程中发现,学生对议论文的写作理论知之甚少,有一些直接给出的作文题目都不能很好的抓住中心来论述,基本上市泛泛而谈,缺乏深度和广度。致使议论文的写作成为一个难点,这就直接影响了作文课的教学情况。课堂上到底应该怎样指导学生?对于理论知识以什么样的方式来传授?这值得我们语文老师去好好思索一下。

在我看来,无论写什么样的文章都是反映写作者对于客观事物的理解和看法,即表达自己的态度和情感。因而,写什么即文章的内容是学生写议论文首先应考虑的问题。比如在必修三的第一个表达交流中,要求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也就是对材料或者话题提炼出自己的观点,要求要有针对性,准确,深刻,新颖。可是学生在所给的材料的把握上往往只求标新立异,甚至出现偏离材料的观点,使文章从一开始就错了。如命题作文《开卷有益》,学生在开头都说读书有好处,但是有许多学生在行文中却与自己的观点相差千里,有的甚至把开卷有益写成了考试打开书本有好处,使得文章失败。其实议论文写什么不是指在选材范围上画框定调,而是唤醒学生对现实生活的深刻认识,调动学生主动去体悟生活的情感性,从书本以及生活中广泛的汲取精神营养。我认为这一过程主要是指充实自我、提升自我认识的四个对话:①与自己的对话。认识真实的自我,从内心深处愿意去展示一个丰富的、有意义的自我的世界;②与自然的对话。将自己的心灵投身于大自然的怀抱,用眼去观察,用心去倾听,用情感去体验自然赋予的灵动的美感;③与社会的对话。将自己置身于社会舞台中,用独立的人格学会与周围人交流、交往、和谐相处,懂得珍视生命、尊重他人、关爱他人,形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④与经典文学大师的对话。多读关于经典文学作品,通过文字加强与大师灵魂之间的对话,强化自己的思考能力和辨析能力,提高自己的精神品味,使自己成长为一个富有个性的人。

但是从我们学生的写作现状来看,出现了如激情偏执、无病呻吟、意志薄弱;缺乏理性,跟着感觉走等问题。为了完成作文任务或者一味追求作文的高分数,却忽略了“我手写我心”的写作初衷,不注意对生活体验、感悟的积累,导致作文材料十分贫乏,没有丰厚的积淀,就没有作文的悟性、灵性和个性,而那些技巧性的东西讲的再多,学生也只能将理论运用得笨拙,写出的文章充其量也只能是一个花架子。因此我们在课堂上讲解理论知识时,要尽量贴近学生生活,调动学生感受体验的积极性,由一则材料或者是一个话题启发学生对于身边事物以及现象进行思考,由被动的写作转化为主动的思考成文,最起码能正确把握材料,只有掌握了写什么做到有话可说,才有可能解决学生心理上的恐惧与厌恶,也会为写作兴趣的培养创造了条件。

在帮助学生了解了写作的内容后,其次就是要加强学生对于议论文文体的规范意识。现在学生往往喜欢自由化的写作,大部分学生写作没有章法,随意性大。即使现在强调学生个性化的写作,但是对于备战高考的学生,对于文体的规范还是有必要的。从三段论的模式到总分总式到总分式等,这些都是我们在必修课本中涉及到并且在作文训练课上讲解过的知识点,可是学生的重视程度不够,讲过就忘,也就无法运用在自己的议论文写作当中了。因此需要在平时的写作训练中进一步强化议论文结构的规范性,在长期的训练中形成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和意识,才能在此基础上再去讲求创新和发展个性。

此外,我认为还要强化作文评价的作用。对于很多语文老师来说,批改作文是一件痛苦的事情,因为学生的书写、字体、遣词造句水平等着实影响老师批改的状态,老师很难用一种欣赏的意心情和眼光去看待学生的作文,甚至对于一些偏题的文章匆匆几笔带过,评语简单而平乏。即使学生写出了在教师看来是优秀的作文,教师给予的往往是表扬,是较高的分数而不是对学生思考过程的欣赏,所以老师改过的作文很少被学生拿起来认真的参阅,那么老师的批改也就失去了意义。因而,我们要用善于发现、欣赏的眼光来看待学生的习作,对作文评语一定要恰入其分,富有个性,要让学生觉得你是发自内心的平等的欣赏。而非千篇一律、浮光掠影的评语,学生就会期待你每次的作文批改,通过批阅的评语适时的修改自己的作文,这也就形成了老师与学生之间对于写作的隐性对话,在无形中帮助并指导学生的作文过程,完善他们对于议论文写作的理论知识的再认识,运用到自己的写作过程中,潜移默化形成良好的写作习惯,这样比空洞、乏味、单一的理论知识的指导更具有实际意义。

总而言之,我们要让写作成为一件愉快的事情,更要让我们的作文课堂教学因享受构思创作的过程而充满生机和活力,要在努力调动学生作文写作的积极性的同时,给予学生正确的方法指导,让学生转变态度,形成良好的写作习惯,视写作议论文为提升自己思维能力的必经之路,让学生享受写作的乐趣。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有新鲜活泼、个性突出、思想丰富的作文涌现,我想,老师的批改过程的快乐也就会变成与学生的对话、沟通的快乐吧。

第四篇:浅谈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教学

浅谈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教学

冯世雄

摘要:面对新教材、新课改的大气候,高中语文教学该如何作出相应的改变呢?我觉得我们高中语文教师不仅要认清新课改的“真面目”和充分认识新教材的内涵与外延,而且还要改变教学观念,把“新课改”真正落实到课堂教学中来。

关键词:新课程语文教学应对策略

新课改的全称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建国以后课改已有过好多次。上世纪末,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要“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新课改的目的就是要在21世纪构建起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如果以新教材的使用为新课改启动的标志,我省小学、初中的课改是从2002年秋季开始的,高中课改是2006年秋季在全省所有普通高中同时启动的。以下是本人的几点看法:

一、观念更新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即教育就是服务,不过我们服务的对象是学生。有了这种观念,我们才会面对全体学生,为每个学生的成长服务;有了这种观念,师生才会平等相处,我们教师才不会以师道尊严凌驾于学生之上;有了这种观念,我们教师才会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维护学生的合法权利。

其次,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什么是人才?李白诗句中说“天生我才必有用”,有用就是人才。我们知道学生千人千面,个性迥异,但每个老师都有一个共性,都会偏爱那些成绩优秀者,对他们悉心关照百般呵护,而对那些成绩低下者是怒其不争哀其不幸,熟不知陶行知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因此树立正确的人才观相当重要,有了这种观念,你才能正确对待每一位学生;有了这种观念,你才能注意发现学生的特长;有了这种观念,你才能发现“过度的爱只能造成畸形的人才”。让我们牢记“没有不成功的学生,只有不善于发现的老师”。

二、角色转变

第一,要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在新课标中,师生关系是互动的。随着信息技术和大众传媒的迅速发展,学科知识不断增加且发展极快,语文课堂已经不是惟一的知识来源。教师不可能把所有的知识都全部教给学生,有的老师的知识已无法满足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况且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也多样化了,许多学生从报刊杂志、电视、广播,甚至互联网上获取大量信息,在某些领域出现了学生比老师知道得多的现象,如果学生在课堂上得不到新鲜的信息,学不到有用的知识,感觉不到学习的乐趣,那么他们难免会逐渐对学习产生厌烦情绪,甚至出现排斥和逃避上语文课的情况。因此,作为高中语文教师,我们的教学的重心不再是教给学生知识,而是帮助学生去发现、组织和管理知识,引导他们而非塑造他们,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我们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促进者,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师不必贤于弟子”,学生的信息比老师多,老师可以从学生那里学习很多东西。我们

要赏识学生,尊重学生,帮助学生,引导学生。在学生倾诉时,是一个耐心细致的听众;在学生得意时,是个兴趣盎然的欣赏者;当学生迷路时我们不轻易告诉方向,而是告诉他怎样去辩明方向;当学生畏惧时我们不是拖着他走,而是唤起他内在的精神动力,鼓励向上攀登。通过对话实现教学相长、互通有无、共同进步。

第二,要从一名“教书匠”转变为科研型的教师。我们的教育多年来就是“一根粉笔一张嘴,一本课本上到死”,教师严格按照课程计划传授知识,成了“教书匠”,把课本的答案当圣旨,不敢质疑,不许学生有其它的想法。我们知道传统的教学活动和研究活动是彼此分离的,教师只能教书,研究被认为是专家们的专利,而事实上,一方面,专家、学者的研究课题及其研究成果并不一定为教学实际所需要,也并不一定能转化为实践上的创新;另一方面,教师的教学如果没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没有以研究为依托的提高和深化,就容易固守在重复旧经验、照搬老方法的窠臼里不能自拔。这种教学与研究的脱节,对教师的发展和教学的发展是极其不利的,它不能适应新课程的要求。新课程所蕴含的新理念、新方法以及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所出现和遇到的各种各样的新问题,都是过去的经验和理论都难于解释和应付的,我们教师不能被动地等待着别人把研究成果送上门来,再不加思索地把这些成果应用到教学中去。因此语文教师自己就应该是一个研究者,教师即研究者意味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使其形成规律性的认识,“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

第三,要从课程的执行者变成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学与课程是彼此分离的。教师被排斥于课程之外,教师的任务只是教学,是按照教科书、教学参考资料、考试试卷和标准答案去教,课程游离于教学之外,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是由国家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规定的,教学参考资料和考试试卷是由专家或教研部门编写和提供的,教师成了教育行政部门各项规定的机械执行者,成为各种教学参考资料的简单照搬者。教学与课程的分离,使教师丧失了课程的意识,丧失了课程的能力。而新课程倡导民主、开放、科学的课程理念,同时确立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级课程管理政策,这就要求课程必须与教学相互整合,教师必须在课程改革中发挥主体性作用。因此,语文教师不能只成为课程实施中的执行者,更应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为此,语文教师要形成强烈的课程意识和参与意识,改变以往学科本位论的观念和消极被动执行的做法,要了解和掌握各个层次的课程知识,包括国家层次、地方层次、学校层次、课堂层次和学生层次,以及这些层次之间的关系;要提高和增强课程建设能力,使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在学校、在课堂实施中不断增值、不断丰富、不断完善;要锻炼并形成课程开发的能力,新课程越来越需要教师具有开发本土化、乡土化、校本化的课程的能力,语文教师要培养课程评价的能力,学会对各种教材进行评鉴,对课程实施的状况进行分析,对学生学习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定。只有做好角色的转变和定位,才能积极推进课程改革。

三、教学方式

我们知道语文课堂是生命相遇、心灵相约的地方,是质疑问难的场所,是通过对话探寻真理的天堂。我们的语文课堂应该创造一种使大家愉快、有强烈求知欲、积极地探求知识的心理气氛。这种心理气氛是在师生交往互动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如果被动地接受,愉快、求知欲从何而言。在教学中,如果人人参与平等对话,就意味着合作,意味着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精神交流。对学生而言,意味着是一起分享理解,是生命活动、成长和自我表现实现的过程。在这个共同体中师生在享受着各自交往中快乐的同时,也在共享着彼此带来的快乐。

因此语文教师要重视教学方式的转变和创新,要变灌输式的教学为启发式的教学,变重结果的教学为重过程的教学,变单一的信息传递的教学为综合信息交流的教学,变单兵作战的教学为与他人合作的教学,变模式化的教学为个性发展的教学。只有实现教学方式的转变,才能改变沉闷的课堂教学,才能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四、不断学习,展现魅力。

“有实力,才能有魅力”。练舞蹈的,往台上一站,你就不难发现他们是练舞蹈出身,那身段、那体形、那眼神,举手投足,与众不同。他们一招一式尽显功夫,一步一态都是风流。新闻播音员,只要他们一张口,就字正腔圆,出语悦耳,不管什么新闻,都会是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语文教师是语文的形象,语文教师在课堂上的言谈举止都该是语文的。“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真挚的感情,精妙的语言,和谐的音韵节奏,深刻的思想内容,都是语文教师的标志。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师,更要体现以上特色。不仅要有真才实学和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在语文学科上是学生的领路人,还要在生活经验和人生阅历上是学生的引导者。语文教师在课堂上以丰富的知识、高雅的气质、不俗的谈吐吸引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因此,语文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努力完善自己的个性,使自己拥有热情、真诚、宽容、负责、幽默等优秀品质,扩展知识视野,提高敬业精神,提升教育艺术,才能以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感染、影响学生。

语文教师还要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要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联系,教师必须真情付出,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公平地对待学生,不能厚此薄彼,尤其是对于学业成绩不够理想的学生,教师要多鼓励、多关怀,相信他们的潜力,切实帮助他们。我们相信,教师的真情投入,必定会得到学生的真情回报。

新课改不仅适应时代的步伐,而且是我国进行素质教育的一个新举措。每一个人民教师,都有为我国教育事业的进步作出努力的责任和义务。而作为高中的语文教师,更应该大力支持新课改,把“新课改的理念”在课堂教学中全面贯彻、落实。具体应做到:认清新课改的“真面目”和充分认识新教材的内涵与外延,改变教学观念,把“新课改”真正落实到课堂教学中来——想法设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为学生创造一个“乐学语文、乐于语文”的新课堂。

第五篇:在新课改的理念下体育教学的思考与探索

在新课改的理念下体育教学的思考与探索

单位:宝坻区方家庄镇胡宽中心小学

作者:乔明华

在新课改的理念下体育教学的思考与探索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是我国基础教育战线上一场深刻的改革,新的理念、新的教材和新的评价,对广大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做为新时期的小学体育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观点,树立新课程理念;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转换角色,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才能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以充分地发挥。才能不断地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

一、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体育课程标准中指出: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经济的全球化,人类社会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从整体上有了很大提高,人类的许多疾病得到了根治,健康状况大为改善。但是,现代生产和生活方式造成的体力活动减少和心理压力增大,对人类健康造成了日益严重的威胁。人们逐渐认识到,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而且是在身体、心理和社会发展方面都保持完美的状态。人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关注自己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由于国民的健康对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个人的幸福都至关重要,而体育课程又是增进国民健康的重要途径。因此,体育教师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利用体育教学改善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引导学生掌握

基本的运动技能,学会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真正关注学生的健康意识、锻炼习惯和卫生习惯的养成,将增进学生健康贯穿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以利于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等全面发展。确保“健康第一”的思想落到实处,使学生健康成长。

二、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

在过去的体育课堂里,往往是控制过死、严肃有余;师生关系不和谐,教师处于中心地位,学生处于服从地位;学生跟着教师转,教师跟着教材转,教师教无兴趣,学生学无乐趣。新课程以“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要求教师心中要装着每位学生的喜怒哀乐和身心健康,把学生看成学生的主体,学习的主人,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将学生的全面的发展放在首要地位。体育教学的过程和其他学科一样,有着自己的培养目标。首先,根据学生的体能和体育基本技能的差异,确定教学目标、安排教学内容,让全体学生都有平等参与体育活动的机会。其次,学习的过程就是对学生身心的培养过程。体育课的优势在于,体育课对学生心理方面的培养大于一般的学科,运动时的学生,其身心是否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对学习中出现的各种困难,会不会在同学老师的帮助下解决,从而得到精神上的满足和成功感。这就是说要关注学生的需求,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让学生在自主的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享受学习的乐趣,养成健全的人格。

三、转换角色,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新课程改革实施和教学改革的前提和条件,新型的师生关系应当是一种以民主、平等、理解、尊重为基础的积极合作的关系,合作就应当是双向的、主动的、协调的、和谐的、不是管与被管的关系。教师不是领导者而是指导者,不仅仅是年龄上的长者,更应当是人格上平等的朋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新课程改革环境的基础。新课程的推进要致力于建立充分体现尊重、民主和发展精神的新型师生关系,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以充分地发挥。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应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公平地对待学生,不能厚此薄彼,尤其是对于学习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教师要多鼓励、多关怀,相信他们的潜力,切实帮助他们,成为学生的促进者和服务者。传统教学中的师生关系,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体育活动的组织者,成绩的判定者和绝对的权威者,而且,总是千方百计地把自己的要求“格式化”,根据自己的思路进行教学。新课程要求教师从知识技能的传授者转变成学生发展的促进者,由居高临下的指挥者转变成合作型的良师益友,使教学过程转变为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标准的过程。努力创设一种相对宽松、自由的教学环境,培养学生敢想、敢说、敢做的无畏精神,放开他们的手脚和大脑,让学生不迷信古人,不迷信名人,不迷信老师。我想,如果我们真正能建立起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学生自然会心情愉悦、思维活跃、视野开阔、乐于参与,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会得以充分的发挥,他们创新意识的萌芽会得到精心的呵护!例如,在上立定跳远课时,我改变了以往惯用的教师讲解、示范

→学生模仿练习→纠正错误动作,这一传统的“格式化”的教学方式,采用了让学生在师生共同创设的虚拟的动物王国运动会中,学习模仿各种动物的双脚起跳,双脚落地(立定跳)的方法。学生通过实践→思考→创造→发现→学习等步骤,在老师的鼓励和师生共同探讨、实践下掌握了动作技能。整个学习过程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服务者,在与学生平等的交往中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在一旁起着鼓励、促进作用。这样就能起事半功倍的作用。同时也注重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新精神和能力。

四、灵活运用各种教法和学法

体育教学的基本特性是“以身体活动为主”,这就形成了体育教学在实施时与其它知识传授类学科不同的特殊性。因此,体育教学必须结合体育课程的特殊规律去组织教学。我们要认识体育教学的特点,把握这些特点。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自主学习中培养独立思考能力,探究学习中培养解决问题能力,合作学习中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例如,《跳短绳》一课,过去教师一般采用传授式教学法和学生反复练习的方法来完成教学任务。目前,在教法上我改用激趣法和鼓励法进行教学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课前,激发学生模仿小兔、袋鼠等动物跳,然后,布置小动物学跳绳,比一比谁学得快的任务,让学生自由练习。练习过程中,一些基础好的学生很快就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为了保持学生的练习兴趣,一方面,引

导学生学习花样跳绳,一方面,让学生当小老师教不会的同学。每当发现学生微小的进步,我都会不失时机地给予表扬,有时作出惊呀的表情,有时有意输给学生,在我的激发和鼓励下,学生对跳绳充满了兴趣,不仅体育课上跳,回家跳,课间十分钟也在跳,学生只要一见到我,就拿着跳绳跑到我跟前,让我数数。

总之,体育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注重“以人为本”,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探索性的学习,培养其思维能力,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创新精神,使他们形成勇敢顽强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地发展。

下载对新课改下高中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的思考与探索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对新课改下高中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的思考与探索.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课改背景下中职语文教学的探索与思考

    课改背景下中职语文教学的探索与思考 江苏武进职业教育中心校 施银燕 摘要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中等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如何走出传统语文教学的误区,走上自己的特色之路,这是......

    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的教学探索

    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的教学探索 小学语文教学应该着重于学生读写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法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筛选有针对性的阅读材......

    新课改背景下职校语文教学的探索与思考(发言稿)

    新课改背景下职校语文教学的探索与思考 武进西林职业高级中学财经部 施银燕 语文新课程改革是语文教学界的一场革命, 新课改、新理念为语文教学注入了活力,语文教学正在发生......

    高中语文“依托课本,读写结合”教学问题与策略5篇

    高中语文“依托课本,读写结合”教学问题与策略 摘 要:阅读与写作两部分是高中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将这两部分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的学习能力得以提高,成为教师......

    新课改下的高中语文教学反思

    语文课改理论与实践的理性反思 宁县二中 葛自勇 课堂教学改革是新课程实施的关键。新一轮课程改革以来,语文课堂教学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语文课堂充满了生机,焕发出活力,涌......

    新课改下对英语教学的思考

    新课改下对英语教学的思考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实施,英语教育教学已逐步由应试教育的教育模式向素质教育体系转变。如何有效的提高英语教学效率,是所有英语教育工作者在不断思考......

    教学论文:新课改下对高中地理教学的思考

    新课改下对高中地理教学的思考 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为每个高中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是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的基本目的。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

    对新课改下历史教学的一点思考

    对新课改下历史教学的一点思考 吴春桃 池州市第八中学 【论文摘要】新课改下教学实践中,遇到了挫折和失败。痛定思痛,认真反省,找出了问题所在以及解决办法。作为新教师,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