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依托课本,读写结合”教学问题与策略5篇

时间:2019-05-15 02:50: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中语文“依托课本,读写结合”教学问题与策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中语文“依托课本,读写结合”教学问题与策略》。

第一篇:高中语文“依托课本,读写结合”教学问题与策略

高中语文“依托课本,读写结合”教学问题与策略

摘 要:阅读与写作两部分是高中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将这两部分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的学习能力得以提高,成为教师教学工作中的重点内容。本文探讨了高中语文“依托课本,读写结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策略,期望可以为同行提供借鉴。

关键词:读写结合;教学问题;策略

语文作为教学中的基础科目,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语文教学以教材为依托,在教材的基础上,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学生进入高中阶段之后,学习内容更加广泛,学生应立足课本,在学习教材的基础上进行广泛阅读,锻炼写作能力。因此,“依托课本,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此教学模式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只有解决问题,才能让语文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

一、“依托课本,读写结合”教学存在的问题

1.学生学习断层,知识应用不够

目前,很多学生将语文课本的学习与写作的练习区分开来,认为语文课本的学习是为了学习知识,作文课的练习才是对作文的学习,大部分学生都没有将语文阅读与写作相结合的意识。这种认识让学生的学习出现断层,对于知识的运用不够且运用机会较少。

2.学生学习兴趣较低,主动性较差

很多学生仅仅在课堂上对语文进行学习,在课下很少进行文章阅读,部分学生认为语文的学习完全是为了应付考试的需要,没有想到对自身文学素养的提升问题。这导致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致不高,其在课后仅仅为应付教师的检查而完成作业,缺乏语文学习的主动性,使其“学以致用”的能力难以提高。

3.教师指导存在不足,应试现象严重

考试依然是学生所要面对的重要“难关”,教师在应试的压力下对考试看得比较重要,因此,教学倾向依然偏重于应试教育。学生所获得的指导也往往是在课堂中,教师的课下指导则较少。对于作文,学生得到的大多为教师的批语,而针对文章的细致性的优缺点则难以获得教师的点评。

二、“依托课本,读写结合”教学的实施策略

1.自读时写感想

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主动学习,启发学生的学习思路,将阅读与写作相结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从阅读中感受作者的真情实感,提高学生对文章的感悟能力,同时让学生在阅读中进行写作,让阅读为写作提供素材,提高其写作能力。例如:笔者在进行《沁园春?长沙》教学的时候,让学生自己大声朗读本文,教室中响起学生朗朗的读书声,学生在多次的阅读中感受“独立寒秋,湘江北去”的气势,感受“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的气魄。而后,笔者对文章进行简单的文字讲解,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学生在充分阅读和理解的情况下进行感想创作,得心应手,创作出的文章能够融入学生的真情实感。

2.共读时学写法

语文教学中的共读,指的是学生与教师一起阅读,教师作为阅读的引领者,帮助学生学习文章中独特的文笔写法和妙语连珠的语言表达。比如,笔者在与学生一起读《想北平》课文的时候,便引导学生学习其中极富个性化的语言技巧和独具特色的语言,如文中“一个贫寒的人”的自喻,老舍用“老舍式”特有的语言对文章进行了带有真挚感情的描写,让人读来纯朴自然、平易近人。笔者引导学生在作文创作时也可以选择自己所熟悉的、具有代表性的事物进行描写,辞藻不一定华丽,只要有自己的真感情,作文就会成为一篇好的文章。

3.广泛阅读后进行创意写作

创意写作既可以是文章内容的创新,也可以是题材的改变。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阅读的基础上,让学生对所阅读的文章进行创作和改变,进行创作可以欢乐活泼,也可以深沉庄重。比如,笔者在带领学生读完《落日》一文之后,让学生根据这篇文章进行创意写作,如题材方面将其改成新闻稿、记叙文或者议论文;内容方面可以对其进行补充,或者根据文章所记述的历史事件中的一位将领,对其进行传记或者事件的描写,将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让学生自由发挥。

教材在内容的选择方面经过了精心的筛选与选择,可以说是文章精华的总结。因此,做好文章的阅读,应首先从教材的阅读开始,在课本阅读的基础上对课外阅读做补充。教师要让学生通过对课文的学习、阅读,达到写作能力的提高,让学生运用读写相结合的文章创作方式,从日常学习中学习写作技术,在不断写作中提高自身的写作能力和文学素养。

参考文献:

[1]刘涵.学生写作能力培养中阅读理解语料融入分析――一节高三“以读促写”公开课观摩有感[J].英语广场,2015(9):154-155.[2]田颖,王学军.构建语文课堂新文化的实施策略与方法[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5(8):19-21.[3]孙劲.读写结合――语文学习的一种有效方式[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8):122.

第二篇:高中语文读写结合教学论文

摘要:

目前,我国写作教学的现状是在教学中将读与写分离。针对这种情况,文章从加工教材、积累资料,学习课文,提高技巧,写前指导,点拨思路,比照课文、以课文评作文等角度,研究语文写作教学中如何将读写结合。

关键词:

阅读教学;写作教学;读写结合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得如何显然与吸收的程度紧密关联。阅读与写作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然而,当前中学写作教学的现状是读与写往往分隔为两个互不相干的“领域”,课堂上忙着进行课文教学,让学生在课外完成作文的写作。即便学生在阅读或写作中耗费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其写作能力依然难以令人满意。鉴于此,文章对读写分离的原因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读写结合”措施策略。学生写作文常常无物可写、技法单一,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生活体验不足,缺乏生活常识。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看似平淡的生活中蕴藏着无尽的宝藏。作文应该是学生对生活的观察、思考的记录,善于观察思考才能因小见大,从而挖掘出耐人寻味的主题。高中学业的繁重和升学的压力使得学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校内度过,少有时间和机会去体验生活、感受生活。大多数学生不是缺少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而是缺少生活体验。二是阅读面狭窄,写作素材匮乏。学生阅读局限在知识点的机械学习和掌握上,阅读面狭窄,影响学生信息的获取以及知识的积累,对写作没有实际的帮助;许多学生在初高中阶段也没有得到较好的阅读能力训练,致使思维的活跃度不够,即使有生活素材也不善于思考挖掘深意,不知怎样发现生活中的亮点。三是教师本身缺乏写作的实际经验。《孟子尽心下》曰:“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语文教师缺乏必要的阅读与写作理论知识,未能通过有效的途径和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有效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在中学语文教学课堂中,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依存的,阅读教学可以应有效促进作文教学。那么,如何做到有效的“读写结合”?

一、加工教材,积累资料

目前,入选课本的语文教材,都是精挑细选下来的,有的文章用了好多年都未曾更改,堪称各时期各领域文章中的典范,其中包含了精妙的写作技法。这些文章为作文教学提供了大量的写作素材,为学生写作资料的积累及加工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以《烛之武退秦师为例》为例,从不同的角度对课文进行加工,可以使课文材料巧妙地运用于不同主题的作文之中。1.烛之武角度:“责任”“顾全大局”“爱国”“国家利益高于一切”。2.郑伯角度:“知错能改”“责己恕人”“能屈与伸”。3.“以退为进”“换个角度看问题”。总之,教师若引导学生从教材中积累资料,不仅可以让学生将中学阶段所学之课文变成作文写作的论据材料,而且可以让学生在对课文材料的深加工之中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

二、学习课文,提高技巧

入选教材的课文,经历了多方的验证,必然是文质兼美的优秀篇章,无论是立意选材、遣词造句,还是在谋篇布局、语法修辞,都是学生写作学习的典范,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范文、范段、范句,是作文练笔的最佳参考。因此,教师应该对课文教材的写作技巧进行深入研究,结合课文的写作特色,指导学生及时运用阅读所学的知识进行写作,帮助学生在课堂阅读中积累丰富的作文素材,掌握课文中的写作方法,提升自己的阅读与写作能力。例如,在教授朱自清的《荷塘夜色》时,可以让学生学习叙述明暗线交织的双线展开方式;《劝学》可以让学生学会巧妙的比喻论证方式;《六国论》和《伶官传序》可以让学生学习其中的对比论证方式;《林黛玉进贾府》可以让学生学习人物形象塑造技巧;《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可以让学生学习环境描写及伏笔的巧妙设计等。实践证明,这种在课堂上呈现出来的以读促写、以写代读的教学形式,能让学生在领略经典作品的魅力的同时,获得更多的写作技能技巧。这样,教师教活了,学生也学活了,从而实现了读写双赢。

三、写前指导,点拨思路

近几年,盛行在材料作文中增加任务驱动指令,让考生在真实情境下发表看法,对事件进行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这对考生提出了较高的写作要求,需要学生做更多的阅读、写作的积累。鉴于此,教师进行写作思路点拨、方法指津时,可以引导学生把从课文中新学到的写作知识、写作技巧,及时通过写作实践内化为写作能力。如苏洵的《六国论》虽是古文,但其精巧的论证布局是议论文结构借鉴的典范,尤其对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的思维导写有启发价值。笔者将其中的思维模式归纳如下:1.开篇用简洁的语言转述材料,然后提出自己的观点(看法)。2.紧扣观点(看法)就事论事,进行简要阐述,强化观点。3.文章主体部分进行多方位多角度的分析。或正反论证,或因果分析,或假设分析,或道理论证等。4.进而联系实际,提出相应的解决问题的措施。5.结尾部分再次呼应材料(题目),总结全文,升华主旨,或呼吁劝勉。另外,像《劝学》《游褒禅山记》等课文的谋篇布局形式,都是中学生写作可以学习借鉴的。

四、比照课文、以课文评作文

常规的作文教学,通常是教师布置作文题目,审题指导,接着学生开始写作,学生完成后,教师进行批改等。最后,教师将本班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收集、分类整理,集中讲解。这样的写作教学,看似教学重点突出、针对性强,但学生收获甚微。究其原因,在于讲评的过程容易出现“空”对“空”的现象,即使教师能从学生的写作选出部分所谓的范文(优文),但学生常常无法从中得到有效的启示。鉴于此,笔者以为,充分利用教材课文的艺术特色,进行写作安排,并将学生平时写作中存在的优缺点带到日常的课文教学中去,渗透到课堂中进行讲评,转变观念,变“教课文”为“用课文教”,这样会有更好的教学效果。比如,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针砭时弊,破立结合,因果论证、比喻论证,深入浅出地阐明了批判继承和借鉴文化遗产及外来文化之观点,堪称议论文写作的典范,为高中声学习议论文的写作提供了诸多的启示。因此,进行议论文写作指导,可以引导学生借鉴文中的先破后立的构思、比喻、正反对比的论证方式等,讲评时可以把学生作文中存在的篇章结构、论证方式等方面的问题同课文作比照,引导学生发现之间的差别,领略巧妙安排篇章结构,恰当运用论证方式等的重要性,让学生不仅明白所以然,更有模仿借鉴的对象。充分利用课文的篇章构思、论证方式等讲评作文,不仅可以让学生在对比中看到自己作文的瑕瑜,也能使学生们从中受到写作的启迪,能提高学生欣赏课文的能力、学以致用的能力、乃至写作能力都能同时得以提升,可谓“一箭多雕”。提高作文教学水平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加强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读写结合”无疑是一个重要而成效明显的做法。在中学的语文课文教学中加强对中学生作文写作的实践,把课文“阅读”和作文“写作”通过适当的方式,将二者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语文课文教学重在“阅读”,作文教学重在“写作”,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和借鉴,写作是阅读的升华和创造。在积极推行新课改,追求课堂效率的今天,我们应该在语文课文的教学中适当关注文本的篇章构思,适当重视技巧手法的学习,教会学生在分析教材中文章的各种妙处的同时,懂得运用类似的手法让自己的作文展现出同样的妙处,甚至更胜一筹。

总之,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读写结合”,善于挖掘教材中有关写作知识的教学点,巧妙地带领学生在阅读学习课文中积累写作技巧、写作素材等,培养学生写作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的写作能力在课文阅读中得到提高和升华。

参考文献:

[1]杨李梅.中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研究[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14.[2]俞发亮.议论文课时写作教程[M].内蒙古:内蒙古文化出版社,2011.[3]王召强.主题写作十二课[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5.[4]张宏礼.语文知识的内化外显——浅析初中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的策略[J].语文教学之友,2014(7).

第三篇:读写结合评价策略研究

《读写结合评价策略研究》个人工作总结

(2014下半年)

海原县三河镇中心小学

刘永霞

时光飞逝,光阴荏苒,课题研究半年过去了。回顾本学期的工作,在课题研究方面,还是做出了不少的的成绩。下面就简单的小结本学期的课题工作。努力做到了周密计划,抓好落实,做好总结积累,为课题的顺利实施以及取得预期成果奠定了基础。现小结如下: 通过读写结合专题研究,我受益非浅,深知语文读写结合的重要性。我认为以读写结合为主线,全面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大面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是实施语文素质教育的关键,因此,教师必须注重改革课堂教学结构和教学方法,以读写结合贯穿教学全过程。

一、抓课前预习,培养自学读书能力。

课前预习是学生学好一篇课文的基础,通过预习学生可以预先从总体上对课文有一个初步的了解。预习也是学生独立钻研教材,形成自学能力的良好途径。那么,如何才能指导学生预习好课文形成优良的自学能力呢?首先是扫除字词障碍,也就是指导学生通读全文,标出自己不认识的字、词,通过查工具书,把它的读音,含义弄清楚。再指导学生把课文的主要内容,即在读课文的过程中弄清文章究竟写了些什么。并做好预习笔记,笔记要包括课文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简要情况,难字难词的解释和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情况。

二、边读边思,从读书中学写。

教学每组课文时,我根据单元训练重点,首先提出训练目标,然后在讲读课文中渗透知识要点,写作技能,指导边读边思,增强学生读中学写的意识。如,我在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时,就让学生边读课文,边思考设疑问难。像“我”为什么对事情感到惊奇、诧异?从哪些句子看出伯父受到许多人爱戴?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爱戴是什么原因?抓住这些问题再指导精读重点词、句、段。学生通过理解、品评知道课文写了什么?是怎么写的?进而体会作者问什么要写的思想感情。在读完课文之后,我设计了这样一道填空题:这篇课文通过写(鲁迅先生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几件事),说明鲁迅先生是个(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得人),表达了作者(敬爱和怀念伯父鲁迅)的思想感情。我适时创造机会,以《我敬爱的人—×××》为题让学生随文练笔,这样使读中学写落到实处。

三、读写结合,以写促读。

读是写的基础,写是读得升华。我除了以读导写外,还根据不同课文的特点教给学生必要地写作技巧。指导学生借鉴课文怎样写好开头、结尾,段落之间又怎样过渡和衔接的,加强读写结合,以写促读。因为学生初写作文时,不仅开头慢而少光泽,中间搪塞而无妙笔,结尾往往更惨,不是三言两语表个态,就是喊几句口号收笔,味同嚼蜡。事实证明,只有通过阅读实践,让学生从感性认知上升到理性认识,由实践到认识再回到实践,这样勤于借鉴、善于借鉴别人的好写法,将知识转化成技能。学生在尝到“读书学写”的甜头后,才会自觉主动地在今后的阅读中留意,学习其中所蕴含的写作技巧,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提高了语文素质教育教学质量。它对于开阔学生视野,发展学生智力,提高学生素质具有极为重要作用。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一学期又接近尾声,其实,本学期的时间很短,也难怪不知不觉就要结束了,回顾本学期的工作,在课题研究方面,还是做出了不少的的成绩。下面就简单的小结本学期的课题工作。

一、依据课例进行实践,努力实现课堂评价的有效性

发现学生在课堂中回答了,提问了,有好的表现了,我就及时的评价。我把课堂评价研究的意识渗透在每个环节,并落实行为。确立了这个教学行为的目标和要求,我心里就有底了,研究起来也更有方向性了。那就是提高语文课堂读写结合评价。为了提高语文课堂中读写结合评价,我有计划的开展了多次评价活动,主要从评价的数量、评价的效果、评价是否切中要害等几个方面入手进行研究。我在活动中,就特别留心了学生们互评能力,从中吸取对自己有用的经验和教训。

在课堂中,我首先转变自己的观点。努力开发学生的“评价意识”。我是这么做的:

(1)激发学生评价的兴趣。教师应相信学生的潜力,给予学生评价的机会,对高质量的评价给予表扬。

(2)鼓励学生大胆评价。课堂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大胆对同学的表现进行评价,即使学生的问题很幼稚,也应给予积极的肯定。

(3)让学生参与课堂评价的设计。在预习、学习或复习阶段,均须安排学生参与到课堂评价的设计中来。

二、总结课题研究的成果和今后的改进措施

(一)取得的成绩。

以往,教师是评价者,是绝对的权威,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评价。如今,评价的主体在发生变化,我们鼓励学生本人、同学都参与到评价之中,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1.尊重评价权利,让学生敢评。学生不仅可以评价自己的学习和同学的学习,还可以评价教师的教学,从而让学生打破评价的束缚,敢于挑战偶像和权威。塑造创新型人格,增强学习的创新意识。

2.提供评价机会,让学生爱评。对同一内容的学习,不但要尽可能地让多位同学评价,还要允许一位同学作多次评价,直至他们满意为止。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愉悦,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3.拓展评价时空,让学生乐评。除了学生自评外,还可以通过同桌互评、小组互评、全班互评„„以拓展课堂学习评价的时空,促进人人主动参与,提高学习的效率。

4.启发引导评价方法,让学生会评。充分发挥导评的作用,帮助学生矫正学习方向,点拨学习方法,启迪学习思维化解学习矛盾,从而促进学生主动发展,让学生掌握学习本领。

总之,学生在老师精心设计的“评价”中争当学习小主人,改变了被动、懒惰、依赖等不良学习习惯,很大程度上激发了他们探究课堂问题的兴趣,思维得到锻炼。

(二)今后的改进措施。

1、进一步落实教学研究。在课堂实践中注意评价层次和梯度。

2、进行多渠道的学习,注重平时积累。

3、继续充实完善个人研究资料夹,装载每次研究过程中的个人研究成果以及个人撰写的案例分析、教学反思、教育教学心得体会、教学论文、优秀课例、等,便于随时查看自己的成果,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不断反思和提高自己的专业研究素质。

以上是我课题研究小组完成的一小部分工作,以后我会本着“想到一点就做到一点”的课题研究作风,扎扎实实地做好课题研究工作,决不敷衍了事,一切本着课题研究的精神,实实在在地做好每一项工作,使课题研究成为日常课堂教学的一部分。

第四篇:依托课本开发资源 巧设作业趣练读写

依托课本开发资源 巧设作业趣练读写

语文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相结合的一门学科。她以开放的胸怀融合多元的文明、文化和知识,通过文字、文章、语法、修辞、逻辑等使受教育者获得智慧启迪、情感熏陶、美学享受和交际能力的提高。因为她的丰富多彩和兼容并包,在诸多学科当中,她最具有个性色彩,无论是教材选编、教学内容还是教学的方式方法,从来就没有一成不变的模式。当然,语文 作业设计也是百花齐放满园香,一方面适应了因材施教以生为本的一种理性需求,另一方面也是激发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的必然发展。下面是笔者在教学中挖掘课本资源开发总结的两种作业模式,可以帮助同学们有效学习课文,扩大视野,提高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和阅读写作的能力。

一、读人读文深度阅读语文学习的重要任务之一是提高阅读能力。“阅读鉴赏”部分就是语文课本中最大的构成板块。因此,我们几乎每一节课的重点就是阅读课文,从一个作家走向另一个作家,从一篇文章看到另一篇文章。可以说,这样的阅读还是浅阅读,对作者不是“全人”的了解,对作家风格和作品的理解也限于一鳞半爪。我们做到的是“广泛”,而不是求真的“精深”。鲁迅说:“我总以为倘要论文,最好是顾及全篇,并且顾及作者的全人,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状态,这才较为确凿。”所以,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可以以作家为中心,设计这样的作业: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搜寻作者被选作课文之外的代表性作品以及作者的传记和名家大家怀念作者、评价作者作品的文章,做深度阅读。例如,围绕巴金及其《小狗包弟》,我们可以搜集到以下这些文章:《怀念萧珊》(巴金)、《忆鲁迅先生》(巴金)和《他履行了知识分子的历史责任》(李辉)、《我心中的巴金》(曹禺)、《巴老和一个世纪》(余秋雨)及《巴金———20 世纪的良心》(张放)等。通过这些文章,我们对巴金就有了非常完整的了解,从而避免了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和人云亦云的弊端。这种作业虽然有一定难度,尤其需要较多的时间来搜集、阅读,但对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水平;扩大视域,提高鉴别力;深入学习,培养探究习惯;系统领受,形成独立思想自由精神有不可估量的作用。这种作业,把阅读的触角伸向了作者心灵及其作品思想的深处,让我们真正做到了大阅读,日积月累,辑录成册,同学们定有丰硕的收获。

二、赏画练笔巧学课文高中语文课本越来越精致,越来越有文化内涵和艺术气质,相信每一个读者都有这样的第一印象:翻开洋溢着淡淡墨香的课本,从编写到装帧设计,每一册每一页都在强烈地表达着中国美学的思想———诗情画意。这是一种积极的审美追求,也是一种无言的艺术熏陶,编者可谓用心良苦。在教学中,我们仔细体察编者之用心,充分挖掘有效的教学资源,开发并发挥其作用,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课本插图,包括背景图画和摄影作品等就是这样一笔丰厚的财富。鲁迅先生就曾说过:“书籍的插图,原意是装饰书籍,增加读者的兴趣的,但那力量,能补助文学之不及,所以是一种宣传画。”高中语文必修课本中的绘画作品大都出自名家之手,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例如《祝福》一文中是当代书画家范曾的 《“我真傻,真的”》《“你放着罢,祥林嫂”》两幅作品,《装在套子里的人》一文中是前苏联画家库克雷尼克赛的两幅作品,《兰亭集序》中是明代文徵明的《兰亭修禊图》,《滕王阁序》中是明代唐寅的《落霞孤鹜图》。另外还有许多作为背景的山水画,作者肖像画等。这些画作或工笔或写意,不论画幅完整还是裁取局部,都为营造气氛、创设意境、诠释课文、启迪思考、愉悦审美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我们在学习这些课文时,就可以设计如下作业:欣赏画作,然后写一篇小作文,内容包括说明内容、描写情节、叙述故事、抒发感受、欣赏艺术特色几部分。这份作业可实现艺术欣赏、文章助读和练笔一箭三雕的目的,既培养了观察能力、鉴赏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又提高了写作表达能力。例如插于《陈情表》一文中的清代康涛的《贤母图》,题款为“临民听狱,以庄以公。哀矜勿喜,孝慈则忠”,可以推知此为贤母向即将离家赴任的儿子所作的教诲。画家以高超的笔法将贤母严肃训诫却又

暗含离别伤感之态、儿媳恭顺侍立而又对丈夫依恋不舍之情、儿子恭敬聆听却踌躇难离之意,刻画得极其生动传神。人物在构图上呈斜线排列,目光或低垂,或凝望,各自不同,表现出人物复杂的心理活动。配景的案几、床榻、屏风形成由近及远的层次感。画风严谨,设色清淡,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而画幅中题跋写于画面中心的屏风之内,作为“贤母”临行所嘱之内容,与其形象一同面向聆听者与观众,屏风于此不仅划分了画面空间,更成为展示画 意的重要的手段,真是匠心独运。欣赏此画,完成作业,我们不仅懂得了如何鉴赏画作,而且更深刻地理解了“忠孝”二字和《陈情表》的拳拳深情。以上两种作业设计,前者重在阅读,后者重在写作,虽然各有侧重,但都立足课本,渗透着人文精神和审美教育思想,贯彻着高中语文课程的编写意图,值得我们尝试。

(作者单位:永昌县第一中学)◎甘肃/许峰德

第五篇: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的教学的策略

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的教学的策略

——《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研究》研究成果 禄丰县舍资小学

李桂兰

2007年8月至2008年8月,我校进行了《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策略研究》的课题研究。课题立项以来,在县教育局教研室的指导和帮助下,校领导高度重视,积极组织教师参加研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增强教师的科研意识,严格管理,认真研究,大胆实践,经过一年的研究实践,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读写结合是我国语文教学中的一条传统经验,叶圣陶先生说:“学生读得好,才能写得好。”“阅读得其方,写作之能力亦即随而增长。”这就明确地告诉我们,阅读是习作的基础,阅读好像蜜蜂采花,习作好像蜜蜂酿蜜,读和写是相辅相成的。小学阅读教学中要实现“读写结合、从读学写”目标,对教师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有很高的要求:一是要求教师要深入钻研文本,要在把握文本主旨、感悟人文内涵、体会思想感情的同时,还要领悟其在表达上的特点、作用和效果,即既要弄明白文本写的是什么,想告诉我们什么,还要弄明白作者是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二是要求教师在教学实施中,既要有效指导学生把握文本内容,使他们受到人文熏陶,又要引领学生领会课文遣词造句(语言)、结构(布局谋篇)、表达(技巧)上的特点、作用和效果。这就是说,新课标、新教材要求的小学阅读教学,既要求教师巧妙地帮助学生去“悟”道,并将“道”(人文精神)内化到自己的精神世界中去,更要求教师启发、引领学生去了解、理解作者是如何通过文章来向我们阐发这个“道”的,文章是如何选材剪材、布局谋篇、遣词造句、超承转合的,文章运用了哪些写作技巧等。基于上述思考,我们围绕课题研究目标,对“读写结合、从读学写”教学模式和策略进行了以下初步探索:

一、优化教学模式,提高读写结合的实效性

精读课文教学模式(理论框架):“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理解内容→精读,品析词句(语言表达)→实践,迁移运用”。前两个环节侧重于引导学生感受文章内容、人文价值,后两个环节则侧重于体会写作特点、运用内化。在一节课内紧紧抓住“读”和“写”两条线,选好读写结合的“点”,使“写”成为阅读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就能从而有效实现读写结合的时效性。教学中还要设计出适合于不同阅读课型、不同类型课文、不同学段阅读教学“读写结合”的模式变式,如对于写法有特点,且学生学得来、用得上的课文,像简单的说明文,可以采用“了解内容、领悟写法、尝试运用”的教学模式,努力形成具有操作性、实效性、多样化的“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群已达到教学艺术的创新境界。

二、优化教学操作策略,提高读写结合的实效性

策略是一种教学的谋略,是一种教学的高超艺术,找到初步的读写结合的“切入点”,优化读写结合教学策略。我国著名语文教育家吕叔湘先生曾说的:“一种教学策略方法是一把钥匙,各种教学策略方法有一把总钥匙,它的名字叫做活。”怎样才能做到“活”呢?这就要求教师博采众长,走自己的路。

(一)读写结合的教学设计策略

1、教师在钻研文本、构思教学时,要重点思考:阅读教学中如何既让学生把握文本内容、感悟文本主旨、体会表达情感,又让学生关注领悟文本中遣词造句的特点、作用和效果,也就是思考如何引导学生体会文本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和效果。这正如叶圣陶先生所指出的“语文教学所当着眼的不应只是故事的开端、发展和结尾,应是生字难句的理解和文章方法的摄取。”他还指出:“凡是学习语言文字如不着眼于形式方面,只在内容上去寻求结果是劳力多而收获少。”

2、教师在钻研文本、构思教学时,要重点思考:阅读教学中如何既让学生把握文本内容、感悟文本主旨、体会表达情感,又要让学生关注领悟文本在布局谋篇上的特点、作用和效果。也就是要结合典型课文的阅读教学,有目的地引领学生感知、揣摩文章在篇章结构、布局谋篇、表达顺序等方面的特点和作用,并在平常的习作实践中加以运用。

3、教师在钻研文本、构思教学时,要重点思考:阅读教学中如何既让学生把握文本内容、感悟文本主旨、体会表达情感,又要让学生关注领悟文本在表达方式上的特点、作用和效果。如果在阅读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感悟文本在表达方法上的特点、作用和效果,既有利于让学生逐步积累一些表达方面的知识,又能促进他们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二)读写结合的的教学实施策略

1、在阅读教学中巧向课文借“生花妙笔”

(1)巧向课文借“题目”,引导学生自主命题。新课程习作理念倡导学生自主命题、自由表达,可有很多学生不知道怎样给自己的习作命题。怎么办?最捷径、最有效的策略是指导学生向教材借题目(学会给自己的习作取名字),因为教材中很多课文的题目很典型,可归类指导。比如:有以中心思想为题的《匆匆》《尊严》;有以写作对象为题的《黄河是怎么变化的》《桂林山水》;有以主要内容为题的《文成公主进藏》《圆明园的毁灭》等。无论哪种题目,都有独特之处,都可以揭示一种独特的文体形式,引导学生在借鉴中学会命题,是阅读教学的应有之责。

(2)巧向课文借“选材”,引导学生善于发现素材。学生的生活丰富多彩,平时也有不少的积累,可一习作时就感到“无米下锅”,究其主要原因就是学生还缺乏发现素材的眼睛。教材中很多课文的选材很有特点,引导得法对学生有启发作用。如《“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写的是多么常见的家庭,捕捉的又是多么新颖的写作素材;《钓鱼的启示》表明,生活中也有大道理,小事不可小视。教学中教师只要巧妙点拨:“你经历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的教育方式吗?”学生就不难领悟。

(3)巧向课文借“语言”,提高学生驾驭语言的能力。完整的语言学习过程应该由语言的理解、记忆和语言的运用、表达两个环节构成。阅读教学中,教师对课文中规范、经典、生动、丰富的语言,一方面要引导他们通过品读感悟、摘记积累等方式进行内化,一方面又要及时地给学生创设活用语言的情境,让他们在语言运用的实践中逐步提高语言驾驭能力。如:写春天时可引导学生运用“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粉桃出墙来。”学完《全神贯注》、《鱼游到纸上》等课文后,及时引导学生写一个做事投入、专注的人,文中对罗丹如痴如醉动作神态的语句,对聋哑青年“呆呆地、静静地”看鱼时的神态,“一会儿……一会儿”画鱼时的动作,这些精彩、优美的语言,都可指导学生直接地、尽情地用在自己的习作当中去。

2、在阅读教学中通过模仿实现由读到写的迁移

“仿写”是指导学生依照课文的写作方法,写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并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进一步体会课文内容,同时达到训练作文的目的,顺利实现由读到写的迁移。仿写的范例就是写作规律和模式的具体化,是“形象化的写作理论”,是小学生认识写作规律的感性材料。所以,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注重以范例的章法为章法,依章循法地引导学生从事写作练习,通过对范例进行分析、理解和仿写,从而使学生掌握其中的思想脉络和写作方法,循序渐进地掌握写作技能,增强写作能力。指导学生仿写的途径和方法主要有:

下载高中语文“依托课本,读写结合”教学问题与策略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中语文“依托课本,读写结合”教学问题与策略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读写结合策略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读写结合策略 【摘要】作为我国悠远历史沉淀的产物,语言和文字具有艺术性、魅力性和思想性。而继承和发扬我国悠久的语言和文字,也是当代教育的主要目标。而......

    高中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结合的有效策略

    高中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结合的有效策略 西安市田家炳中学 张娟利 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是提高学生的阅读写作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是阅读最终的......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读写结合”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读写结合”策略 一、过好字、词、句关,积累语言材料 教学生阅读课文,是通过字、词、句来理解内容,同时又学习了作者遣词造句的方法。从阅读讲,抓字、词、句的......

    小学语文教学读写结合策略探析论文

    摘 要: 现阶段,我国在教育领域正积极实施素质教育,听说读写内容的积极落实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故而本文主要就小学阶段的读写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的探究,旨在为小学生的综......

    小学语文教学读写结合的策略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读写结合的策略研究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作文教学要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从阅读中学到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

    对新课改下高中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的思考与探索

    大浪淘沙,吹尽黄沙始到金 -------新课改下语文教学仍要坚持读写结合 新课程改革已在全国范围内如火如荼,在我校已开展数年之久,既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也面对了诸多的担心和疑惑。......

    读写结合教学设计

    读写结合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欧也妮.葛朗台》、《金钱的魔力》《刘姥姥进大观园》 教学目标: 1、品味作家笔下鲜活的人物形象,体会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抓住人物动作、语言,和侧......

    对小学语文教学读写结合策略的探讨

    对小学语文教学读写结合策略的探讨 【摘要】读写结合策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当前小学生普遍存在着阅读量小、缺乏必要的知识素材累积以及生活经历少等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