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高中语文校本课程体系[合集5篇]

时间:2019-05-15 10:22: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构建高中语文校本课程体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构建高中语文校本课程体系》。

第一篇:构建高中语文校本课程体系

构建校本课程体系开发语文校本教材

——在2012年湖南省地质中学教学研讨会的报告

李 娟

一、构建高中语文校本课程体系的原因

1、课程改革的需要

当前,全国各地都在推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这不仅给学校和教师带来了更大的发挥创造性的空间,也给学校和教师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其意义是深远的。近年来,许多有识之士对改革语文教材提出了一些新的构想,如张定远在《新世纪中学语文教学若干问题的思考》一文中将新世纪语文课程和语文教材的内容概括为:语文学科课程、语文活动课程、课外阅读教材。陆新全在《语文教育研究》上撰文,提出语文教材改革在选文上要“重视文学性”,“要全方位地吸纳中国优秀文化遗产”,要“充实时代活水,反映人类文化最新成果”。

我校高中语文校本教材的开发就是这一前提下展开的,这对我校教育教学改革来说,是一项具有开创性的事业。

2、我校师生教学实际的需要

我们学校是湖南省示范中学,但学生的生源情况并不理想,语文基础并不扎实,语文能力参差不齐,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中缺乏主动性。在所有学科中,多数高中学生对语文学习最不重视,将语文视为“鸡肋”学科,这样,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可谓单方面地唱“独角戏”。

同时,我们语文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也深感语文教材和教参缺乏鲜活、新颖的东西,远远满足不了思维活跃的学生的多元需求。同时,只教授语文课本上的内容,对学生缺乏吸引力,语文教学效果必定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生活就是语文”,如何将语文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生活,感受生活与语文的内在联系,感受到语文的博大精深,从内心深处热爱生活,热爱语文,这是每一个语文教师都想去尝试探索的事。

教育部在“教材编写建议”中提出:“教材要有开放性和弹性。在合理安排基本课程内容的基础上,给地方、学校和教师留有开发、选择的空间,也为学生留出选择和拓展的空间,以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

现实的需要加上政策的指导,我校高中语文校本教材的开发势在必行。

二、构建高中语文校本课程体系的目标

1、让教师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2、让教师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正确处理语文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

3、促使教师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发展他们的观察、记忆、思考、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4、教学过程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技能,全面提高语文能力。

5、重视创设语文学习的环境,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拓宽学习渠道,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6、让我们的语文课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的语文实践能力。

总之,本体系就是要根据地质中学的校情,针对地质中学的学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同时突出高考考点,将学生的语文素质转化为语文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同时,也为我校造就一批高素质的教师,研究型教师。

三、校本课程内容

校本课程是学校自行设计、为我校师生“量身定做”的个性化课程。目前,鉴于我校课程研究的现状和学校课程建设能力还比较薄弱的状况,我们决定以校为本,先开发具有地中特色的校本教材。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都明白,优秀的语文教材应当具有高雅的语文审美感,具有极强的可读性,是知识性和趣味性的有机结合。我们的校本教材就应当让学生愿学,乐学,就应当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中提高听说读写思的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高中语文校本课程拟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研究校本教材的编写:

1、《古今诗歌与对联欣赏》

2、《影视知识与欣赏》

3、《名著导读》

4、《高中文言文补充教材》

四、人员分工及教材编写内容:

1、人员分工:

组长:黄尚喜全面负责高中语文课程的设计、教材的编写、课程的实施。主编人员:

李娟负责《影视知识与欣赏》、《名著导读》、《高中文言文补充教材》等校本教材的开发与实施。

袁东亮、熊来宝 负责《古今诗歌与对联欣赏》的编写。

罗蓓、贺喜红负责《影视知识与欣赏》的编写。

熊艳俐、谢雀飞负责《名著导读》的编写。

曾建辉、李靓负责《高中文言文补充教材》的编写。

参编人员:袁小存、赵红炎、柏艳、伍腾、李芹红、舒涛、曹佳裕、范辉华、张艳、谢运中、梁晓群等。

2、教材编写内容设想

《古今诗歌与对联欣赏》的诗歌部分主要介绍诗歌常识,引导学生如何欣赏诗歌,并分门别类给学生介绍各种各样的诗歌:打油诗、逆转诗、组字诗、拆字诗、谜语诗、神智体诗、回文诗、剥皮诗、叠字诗、方言诗、数字诗、藏头诗、同音诗、酒令诗等。同时穿插一些妙趣横生的诗歌故事。对联部分主要介绍对联基本知识、对联的文体特征、艺术特色、对联故事等。虽然对联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但教师在教学中可着重选取“妙趣”对联,从而提起学生的兴趣。

一说到电影,学生们总是津津乐道,都喜欢把自己看的电影大片拿出来分享,但他们总是拘泥于影片中的故事情节,对影片中传达出的人物性格、时代背景、文化精神、拍摄技巧等方面都缺乏了解。就是叫他们完整地复述故事情节,学生们也大都难以绘声绘色地讲出来,可以看出他们表达能力的贫乏。我们研究影视知识及欣赏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了解最基本的影视常识,在看电影时不只注重于感官的刺激,能从多个角度对影片进行欣赏,在看电影时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增强爱国情怀,能真正领略到电影之美。该课程能利用学生很多课余时间,不至让学生花费大量精力去翻阅浩如烟海的书籍,同时又能让学生了解一些影视常识,扩大学生知识面,拓宽学生视野,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影视知识与欣赏》包括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与影视相关的名词术语、中外著名影视作品及导演简介;第二部分搜集近年来在世界各地上演的票房较高、影响较大的电影大片的鉴赏资料;第三部分是我们自己根据搜集的资料命制一部分习题。

《名著导读》主要在于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阅读《围城》《三国演义》《红与黑》《巴黎圣母院》《茶花女》《基督山伯爵》等名著,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作文表达能力。

《高中文言文补充教材》主要选取古代文言名篇《四书五经》等,如《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周易》、《诗经》、《尚书》、《左传》中的名篇等,更系统、更全面、更深入的学习古代汉语知识,了解中国古代文化。

但校本教材如何才能做到与人教社必修教材的有机统一,我们还需要在今后的工作实践中去进一步研究、探索。

总之,学校在构建高中语文校本课程体系的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学校、社会等已有的教育资源,紧扣新课标理念,调动教师的积极性,给教师提供发展的舞台,实现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提高)、老师(出书、写论文、教育教学能力提高)和学校(学校得到更快更大发展)的三赢。

第二篇:实施校本课程开发构建三级课程体系

实施校本课程开发构建三级课程体系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朝阳七中始终把开发校本课程作为落实三级课程体系的有力抓手,坚持开发并实施丰富多样的校本课程,逐步探索出一条适合七中教育特点的课程体系和素质教育的实施体系。

一、组织学习培训,提高教师的校本课程开发意识

(一)充分认识校本课程开发的必要性,营造开发校本课程的浓厚氛围。我们通过各种渠道大力宣传校本课程开发的必要性。校本课程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根据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要求结合学校教育资源办学特色等要求开发的,满足学校对学生发展的具体要求而设置的课程。它与国家、地方课程有机结合在一起,对实现课程模式的多样化和课程结构的优化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校本课程是各个不同学校对国家、地方课程的必要补充,遵循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基本理念。校本课程可以针对学校、学生实际发展水平的差异及时做出调整,切实根据学校的办学特色、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和教师的特点,有效的安排教学内容,保证教育目标的实现,从而更好的促进学生全面、自主、协调的发展。校本课程与国家、地方课程相互依存、互为补充,对丰富和充实课程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校本课程对于学校争办特色学校,丰富学校校园文化,实现教育资源的整合具有指导意义。

(二)组织学习培训,为开发校本教材蓄势。组织学习培训是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任务,教师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主力军,只有开展好以校为本、有的放矢、优质高效的学习培训,才能真正发挥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中的主体作用。我们将组织教师的学习培训贯穿于校本课程开发的全过程,一是理论学习,我们精选了部分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书籍和文章推荐给老师,做为教师学习和培训的内容;课程专家到我校做课程改革和校本课程开发的专题报告,以强化教师的课程意识,明确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了解校本课程的涵义和特点。二是组织参观学习,交流经验。组织骨干教师外出参观学习,以借鉴外地校本课程开发的成功经验;组织本县教师召开校本课程开发经验交流会,不断提高教师课程开发的实践能力。三是经验推广。校成立了校本课程开发委员会,负责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及时总结校本课程开发经验并通过《教育研究情报》向各校推广。

(三)编写《校本课程开发指南》指导全校校本课程开发工作。校本课程开发需要教师有选择地组织课程内容的技术,根据校本课程确定的目标,选择的校本课程内容要与学校、学生和教师的现实紧密相联,不能脱离学生的实际需要。在实际的课程内容的选择过程中,还必须考虑学校与社区的课程资源的可获得性与课程开发的成本,为此我们组织校本课程开发委员会编写出了《校本课程开发指南》,确保校本课程开发的合理性,保证校本课程开发的质量,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张扬学生个性,形成学校特色。

二、积极动员,建立健全校本课程开发的组织机构 校本课程的开发和管理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教育发展新的增长点,长期以来,我国的课程实行国家统一课程、统一目标、统一教材、统一要求、统一进度、统一考试,这种状况虽然在大批量地塑造人才方面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然而,也正是这些“统一”遏止了人才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过分统一的课程标准不利于未来人才个性的张扬。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是满足学生不同兴趣与需求的直接途径,是培养学生个性的有效举措,正体现了“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主体地位这一教育思想。为确保校本课程的开发,我们成立了专门组织,建立一支自上而下、民主开放的组织机构,保证校本课程开发渠道顺畅。学校专门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分管校长为副组长、教务主任、教研组长参与的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和以教务处人员、骨干教师组成的校本课程开发小组。为保证组织机构的民主、顺畅,我们提出增强三个意识,即校长的协调意识、领导的服务意识、教师的精品意识。一年多来,在校本课程开发支持领导小组与骨干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我校形成了一种自上而下,顺畅、民主、互动的课程开发氛围。

三、加强校本课程开发的审核与备案,开发丰富多样的校本课程

(一)制定校本课程开发审报程序和管理制度

为进一步推进课程改革,保障经费、人员、设施到位,保证校本课程顺利实施,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 第一,制定了严格的课程开发审报程序。规定:一要明晰学校的培养目标,评估学生的发展需要,评估学校及社区发展的需要,分析学校与社区的课程资源等。要通过课程审议委员会的审议,确定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制定校本课程的大致结构等。二要根据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与课程结构,制定《校本课程开发指南》。对教师进行培训,让教师自主申报课程。课程审议委员会根据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与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对教师申报的课程进行审议。审议通过后,编入《学生选修课程目录与课程介绍》。学生根据自己的志愿选课,选课人数达到一定的数量后,才准许开课。在此基础上,形成一份完整的《校本课程开发方案》;教师在课程实施之前或过程中,撰写自己承担的课程的《课程纲要》。三要进行综合评价。包括对《课程纲要》的评价、学生学业成绩的评定、教师课程实施过程评定,以及《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的评价与改进建议等。评价的结果应向相关人员或社会公布。

第二、制定了校本课程管理制度。规定如下:一是教育学会负责校本课程的管理和评价工作;二是校本课程的认定,由负责开发的教师选好课题,并写出课程简介,再向教育学会申请。经校本课程领导小组论证审核后才能确立;三是校本课程的开发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体现地区和学校特色,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四是负责老师在开课一周内按要求写好《课程纲要》并及时上交教育学会;五是班主任在教育学会的指导下负责学生的选课工作,选课不满意的学生可进行二次选择;六是授课教师要加强临时班级的管理,每次上、下课都要点名,并将学生的到位情况报教务处;七是教师必须认真备课,每次上课前都必须由教务处检查盖章后方可上课;八是老师们必须认真上课,在上课中,要积极利用现代教育技术,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有效地利用学校课程资源,尽可能地采用合作、参与、探究和体验等有助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学习的学习方式,开展教学活动,教务处将不定期地随堂听课,检查教师的上课情况;九是教师要依据学生和教学的实际,布置适量的作业并及时批改,使学生学有收获;十是努力探索适合学校实际的评价方案。在方案未出来前,教师教学评价和课程方案评价均用下发的《教师校本课程教学能力评价表》和《课程方案评价表》。十一是重视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十二是教育学会对在校本课程开发中工作成绩突出的老师进行表彰奖励。

第三、建立多种保障机制。

1、领导组织保障。成立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做到人员落实、职责分明、团结协作;

2、管理制度保障。建立并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一是教师撰写的校本课程纲要必须经校本开发小组审议后方可执行。二是每月举行一次校本课程开发研讨交流会。三是加强督查考核,教师的业绩与教师工作考核评优、评先、职称晋升挂钩;

3、人员队伍保障。对校本课教师实行统一管理,发挥教师的特长优势,激励教师设计个性化的教学方案。加强教师的进修培训。通过理论学习、专题研讨、重点培训、实地考察、定期交流等多种形式,对教师进行全员培训;

4、经费保障。设立专项经费,满足校本开发经费的需求,对在校本开发过程中成绩突出者给予表彰、奖励。

(二)开发出一系列校本课程

经过几年来的不断实践与探索,开发出了一系列符合我县学校实际的校本课程,列为必修课的有“三习” 即生活习惯、品行习惯、学习习惯。“三职”即职业与生活、职业与社会、职业与人生。列为选修课的分为三类:艺术课程、技能课程和专题课程。艺术课程有:声乐、器乐、美术、书法、电脑美术等;技能课程有:生物实验、英语角、文学社、播音主持等;专题课程有:心理辅导、时事、学法指导、花卉养植、农产品加工、朗读精选、宋词精编等。

(三)制定了出严密的《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为了贯彻落实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等文件精神,切实推进我县普通中小学新课程改革,促进学生全面而又主动地发展,结合我县实际,制订了《校本课程实施方案》,包括基本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开发原则、开发内容、课时安排及管理、教学评价、保障措施等内容,其中教学评价分学生评价和教师评价。一是学生评价。校本课程注重学生学习过程,指导师要作平时考勤记录;教师根据每个学生参加学习的态度进行评价,可分为“优秀”、“良好”、“一般”、“较差”记录,作为“优秀学生”评比条件;学生成果可通过实践操作、作品鉴定、竞赛、评比、汇报演出等形式展示,也可通过考试或考查进行检测,指导师根据这些成绩初步进行学分认定并记入学生学分档案内。二是教师评价。教师从教必须有计划、有进度、有教案,有考勤评价记录;教师应按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的要求,达到规定的课时与教学目标;教师应保存学生的作品、资料及在活动、竞赛、测试中取得的成绩资料;教务处通过听课、查阅资料、调查访问等形式,每学期对教师考核,并记入业务档案。

四、规范校本课程管理,强化业务指导

(一)指导教师制定切实可行的《校本课程纲要》

校本课程开发不仅仅是让教师编教材,而主要是撰写《课程纲要》。它是课程实施和评价的依据。由课程委员会初审通过后,列入校本课程选修目录单,给学生提供选择。选修学生人数达到学校规定的规模即可开设。《校本课程纲要》的内容分四个方面。一是课程目标或意图陈述。课程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在获取基本知识,了解相关背景文化的基础上,重视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调空学生的学习策略,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便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二是课程内容或活动安排。做到重点明确,按从易到难排序,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个性心理品质等。三是课程实施建议。教师与学生对话、与文本对话,让学生分小组展开讨论;让学生查找相关资料,要写清方法、组织形式、课题安排、场地、设备、班级规模等。四是课程评价建议。学生自评和互评相结合,即上课出勤情况、课堂纪律情况、参与讨论情况、自主发言情况;主要是对学生学业成就的评定,涉及评定方式、记分方式、成绩来源等。

(二)建立起校本课程规范管理的机制

县局到学校,层层建立校本课程开发委员会或领导小组,县局校本课程开发委员会负责对各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工作进行定期检查、指导和评估。各学校对任课教师的备课、上课、批发作业等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价,并与责任书挂钩,与教师的评优、评模挂钩。成立由专家、校长、教师代表和学生代表组成的“校本课程发展委员会”,制定了《校本课程管理细则》、《学分制试行条例》和《校本课程评价指南》,初步形成了校本课程管理制度。同时,建立校本课程的决策程序与内部课程监督程序。

(三)注重校本课程的均衡发展

一是师资的均衡。为确保校本课程的均衡发展,我们实施了教师联手帮扶工程,按照“城镇支援农村,近郊支援边远,强弱学校联姻”的思路,积极开展结对帮扶,每年选派县城大批的优秀教师到边远农村薄弱学校支教,安排校本课程,支教教师工资关系不动,与受援学校签订支教协议,支教期限一般为一年,支教期满能完成协议要求的,回原单位上班,完不成协议要求的,调离原单位。二是校本课程的均衡。每所学校除开设区域范围内开发的校本课程必修科目外,均要开设体现本校特色的校本选修课,把校本选修课开设情况纳入责任书考核,确保校本课程均衡发展。

(四)加强校本课程的教学业务指导 校本课程管理委员会定期不定期组织人员到各学校听课、评课、座谈、交流。根据对任课教师的问卷调查,对学生的问卷调查,社会的反映等对《校本课程纲要》、教学内容等进行适当的调整,并多次聘请省、市校本课程开发的专家到我县,深入各学校对教师的备课、上课、《校本课程纲要》的撰写、校本课程的评价及各个环节如何衔接、尺度如何把握等进行现场指导。

五、抓好评估与反思,注重完善与提高

校本课程的开发是校本课程实施的前提,校本课程的实施是校本课程体系中最重要的,也是最关键的一环,但搞好评估与反思是促使校本课程不断完善提高的有效途径。为此,我们主要做到了以下三点:

(一)建立起一套校本课程的考核、评估制度

为保证校本课程的正常开展,促使校本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完善,在总结与反思中得到充实和提高,我县建立起了一套校本课程的管理、检查、考核、评估制度,并对校本课程的各类活动、操作、学业考核坚持统一评估,力求通过对校本课程各项管理制度落实的评估,提高区域范围内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实效性。具体的评估过程中,我们把是否做到“三个一样”作为对学校实施校本课程评估的主要维度。一是学校是否把校本课程与学科教学放在一样的位置。通过深入学校查看课表、走访家长、与学生座谈等形式了解各学校校本课程的实施情况,并定出等级。二是学校的校本课教师备课是否与学科课教师备课一样认真。每学期都要组织教学教研部门到学校查看校本课教师的教案、教学反思和校本课活动记录,检查校本课的落实情况,检查既包括区域范围内统一开发的必修课,也包括学校自主开发的选修课,根据教师的教案、课后反思记录和校本课活动记录定出分数或等级。三是学校的校本课程的考核是否与学科课的考核一样严格。学期中或学期末都要组织有关人员深入到学校检查校本课程的考核情况,看校本课程的命题是否符合《课程纲要》,考核的形式是否符合学科特点,考核成绩是否纳入学生的考核或教师的业务考核之中。通过对学校的考核与评估,努力使区域范围内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更加符合全县教育的发展,更加符合学校的发展和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从而使校本课程既突出特色,又扎扎实实,卓有成效。

(二)注重过程评估,鼓励各种形式的创新

对校本课程的评估,我们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过程性评估与终结性评估相结合,自评与互评相结合的原则,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发展,侧重于评估学生的兴趣、特长、创新与实践能力、教师的开发创新能力,对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过程中的一切创新与付出的劳动计入全年考核,对在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工作中做出优异成绩的教师在每年的教师节大会上进行大张旗鼓的表彰,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

(三)强化实效性评估,力促校本课程实施水平不断提高 在校本课程的评估体系中,我们把实效性评估放在了极其重要的位置,设立并印制了教师、学生、家长调查表,组织校本课程开发委员会骨干人员和教科研骨干力量经常性的、不间断地听课,及时反馈成绩和存在的问题,交流经验,总结提高。每学期都要组织人员对校本课程的实施情况进行全面的评估,对教师开发、实施校本课程的能力作出鉴定,对不适合学生发展的选修课予以调整,不断优化校本课程设置结构,不断提高区域范围内的校本课程实施水平。

六、实施校本课程开发的收获与体会

(一)收获

1、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使三级课程体系更加完善,促进了我县新课程的实施。在开发与实施校本课程的过程中,我们深刻地认识到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发挥区域办学优势和特色,积极贯彻落实国家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基本建设,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使我县与中国农业大学合作改土治碱、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区域课程资源和社区、学校的课程资源得到进一步的开发和利用,在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发展的同时,也满足了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需要。在实施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前提下,校本课程的有效实施,使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课程目标得到了实现,因此,校本课程是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有益补充。

2、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改变广大教师落后的课程观。校本课程的开发满足了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成为新课程校本教研的重要内容。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过程中,教师的课程观得到了转变,教师意识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自觉地以学生的素质提高为自己的目标,自觉地在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上下功夫。经过实践,教师的课程观已不再停留在“课程即教材”这一层面上,课程已经成为师生共同建构学习经验的过程,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共同创制鲜活的、发展着的教与学的互动模式。与此同时,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也培养了一批具有开拓精神的教师,教师们在开发校本课程和校本教材的培训、研讨、探索、实践的过程中,提高了教育实践能力,开阔了视野,找到了个人的价值与意义,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发生了转变,参与课改的热情和业务水平都有了提高,还有不少的教师通过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在课改中逐步成熟起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3、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了提高。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为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实践能力,形成个性特长,提供了探索的舞台,校本课程的实施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提供了学习过程中的方法选择和内容选择,丰富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经过课改和参与校本课程的学习,原来对学习不太感兴趣的学生,他们的学习兴趣有了提高,大多数学生在课堂内外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热心参加各种探究性、实践性课程的学习,自主、自尊、自信、创新的学习风貌已在学生中逐渐形成。

(二)体会

1、校本课程开发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高教师的知识、技术、能力是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条件。首先要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准,培养教师具有良好的思想素质和高尚的职业道德,要充分认识校本课程对于学生个人发展所起到的特殊作用,充分认识基础教育阶段各科教学的水平对于提高全体国民素质的重要性,充分认识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要以强烈的责任心爱生、敬业、为人师表,努力营造民主、和谐、合作的良好氛围。为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创建有利条件。其次要转变观念,转变角色,课程理念的重新定位,对长期以来习惯于接受教材的法定地位、维护教材的权威性的中小学教师而言,是一种思想观念层面上的革命。这要求教师不能再仅仅满足于知识的传授,而必须转变角色意识,从教材的使用者转为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第三要转变教学方式,在转变教学观念的同时,必须转变教学方式、更新教学方法,面向课程改革,开展理论学习和实践研究,使教师们对课程价值的认识,由关注知识向关注人的发展转变;对课程功能的认识,由给出结论向引出活动转变;对课程资源的探讨,要求老师们告别仅仅依靠教科书教学的历史,学会充分利用和广泛开发新的课程资源。第四要提高素养形成研究意识: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钻研教育理论,积累课程资源,挖掘自身潜能,努力学会并运用教科研方法,培养探究意识,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做个有心人。有学者曾经这样说:“教室就是最好的实验室,教师就是最直接的研究者”。通过对课程的开发与研究,提升自身的教科研水平,开设满足学生需要、激发学习兴趣、提高素养、培养完满人格的课程,使每个学生都成功,使每位教师都幸福。

2、坚持区域性统一开发的原则,省时、省力。校本课程的开发既可以以学校为单位,有共同特点的几个学校也可以共同开发,还可以以县为单位统一开发。我县在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采取了灵活多样的形式,既有学校自主开发的校本课程,也有几个学校共同开发的校本课程,但在围绕实践以创业为导向的现代农村素质教育和着眼于培养学生各种良好的习惯而开发的校本课程时,我们坚持了以县为单位的区域性统一开发原则,统一制定了《校本课程开发指南》、《校本课程实施方案》和《课程纲要》,统一组织实验学校的骨干教师、教研人员共同参与开发,这样可以实现资源共享,既省时,又省力。

3、应该用发展的观点来对待校本课程的开发。校本课程的开发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而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渐进的过程,尤其是特色的形成需要长期的摸索和逐渐的积累。实践出真知,实践是校本课程形成的沃土,校本课程是从教育实践中开发出来的,也只有放到教育实践中去,校本课程才能有意义,有价值,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因此,校本课程需要通过实践而不断修改、补充、完善和提高,只有这样,校本课程才能在新课改和实施素质教育的教育改革实践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总之,我们以实施新课程改革为依托,在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上做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目前,学校基础教育阶段已初步形成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位一体的课程格局,建立起了课程体系的基本框架,为素质教育的实施提供了便利的条件。但我们深知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下步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强化管理,科学操作,锐意进取,大胆创新,在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上做出新的、更大的成绩。

第三篇:构建小学德育校本课程体系的实践与思考

构建小学德育校本课程体系的实践与思考

重庆市万州区五桥小学张胜

多年的德育实践证明:小学德育工作必须把认知性教育、体验性教育、隐性教育有机贯穿到学校德育工作中去,构建适应社会进步和学生发展需要的新型德育课程体系,才能增强小学德育实效性。

一、构建认知性德育课程体系——启德

在构建认知性德育课程中,我们从基础课程、拓展课程、主题教育、心理辅导等四个方面来进行。具体来讲,就是在继续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等常规教育的基础上,加强学生的创新教育、人文素质教育、环境意识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我们组织了骨干教师队伍认真编写了以指导学生实践活动为主的德育校本教材《成长的足迹》,每册安排18个德育实践活动;编制了《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分段达标要求与序列训练方案》,对加强学生实践教育、养成教育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构建体验性德育课程体系——立德

体验教育是让学生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和设定的各种各样的场景当中,学会分析,学会选择,形成正确的判断。体验性德育课程我们设置了学习形态、生活形态、实践形态、情境形态等四大板块13个小板块的体验性德育内容,每个板块都有具体规范要求。例如:学习形态的体验德育课程,我们完成了语数学科德育渗透教育目标及实施建议的编制,供教师在教学中参考使用。体验性德育课程实施难度较大,能效相对较低,需要教师事先做许多准备工作;直接体验比间接体验更多情绪性,难于使学生作出理性的思考和整体的理解,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整理加工。

三、构建隐性课程体系——冶德

隐性德育课程是广泛存在于课内外、校内外有目的的、间接的、内隐的教育活动中,以隐蔽的方式影响着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道德品德及行为方式。我们通过精心打造校园物质文化、发掘校园精神文化、崇尚社会进步文化,陶冶学生高尚情操,完美人格素养。隐性课程具有正向和负向功能,在设计中要重视充分发挥隐性课程的正向功能,抑制其负向功能,防止、克服其消极影响。

认知性德育课程、体验性德育课程和隐性课程在实践中是相互交叉的,是不可能完全割裂开来的,同时也是各有利弊的。只有合理重组认知性课程所包含的内容和进程,灵活发挥发挥体验性德育课程特有的功能,有意识的构建隐性课程,才能使德育更具实效性。1

第四篇:构建粤语地区语文学科的校本课程体系(模版)

构建粤语地区语文学科的校本课程体系

杨梅中学

雷文检

内容提要:随着普通话的日益推广,随着课改在全国的开展,玉林地区作为粤语地区之一的语文教学面对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满足粤语地区社会对语文教学的更高要求,贯彻新语文课程标准,我们不但要研究语文课堂教学问题,还要探讨作为语文学科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校本课程。本文将从语文学科校本课程对于粤语地区的价值、背景、开课模式等层面进行浅论。

关键词:价值、背景、开课模式 一,价值阐释:

我们处于粤语农村地区,这里的孩子从小到大都是讲地方言语,而且在入学之前,很少接触过规范的普通话,因此,他们的普通话听、说能力很差,起点相对城市孩子较低。

语文校本课程是相对于语文课堂教学而言的。语文课堂教学成功的历史和不可否认的优越性,使它在现在和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仍然是教学的主要形式。要求学生掌握比较系统的语文知识,离不开课堂教学;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语文能力,也离不开课堂教学的示范和引路。

但是它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局限性。但对于粤语地区的学生而言,仅仅依靠课本显然是不够的。它无法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场合,仅限期于课堂学习而要求学生有较高的语文能力,显然是难以实现的。相对于课堂教学的这些局限,语文校本课程的优势显著。

二,背景阐释:

新课程标准加大了实践和实验的比重,必然要求课程的设置要有必修课、活动课、任选课等课程形式。然而,反观当前的中学语文教育,却仍存在着与新课程理念不相适应的地方:课程的设置仍未能突破统一化、单一化和机械化的局限;作为教学内容重要载体的语文教材,无论是旧编还是新编,都未能很好地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从学生的兴趣与经验出发,以多样、有趣、富有探索性的素材来展示教育内容。因此,语文教育呼唤与生活领域相衔接、相融合的教学素材;呼唤一种生命化、创新化与信息化环境、学习型社会相适应的能够突现个体成长、个性发展的多元课程体系。《普通高级中学语文课程标准(送审稿)》在前言部分特别强调,要适应时代发展对高中语文的新要求新需要,应该调整好课程的内容和结构。为此,改变原有的只由国家设置课程、决定课程内容的状况,转而推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政策,根据本校的具体情况构建一个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课程体系,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开发语文校本任意选修课程,使高中语文的课程设置更符合新课程标准,更适合我们粤语地区学生的发展,这将是推动新课改的很有意义的尝试。

三,高中语文校本课程体系的基本构建思路

一,围绕普通高中语文的学科培养目标,从课程设计到课程实施,建立一整套全新的与现行高中语文教材相配套的符合粤语地区学生情况的校本课程教学体系。

粤语地区的语文教学有一定难度,特别是处于农村的学校。地域因素对语言习惯的形成有非常大的影响,学生在课外的大部分时间进行交流一般都是用粤语,长期的非规范性语言的使用使他们没有很好地学好语言学科。所以,只依靠课本只依靠现有的教学体系是远远不够的。有鉴于此,参照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的体例,建立一整套与现行高中语文教材相配套的适合我们粤语地区的校本课程教学体系,把能力目标细分为学年目标、学期目标,可以使教与学都做到循序渐进、梯级进行,较好地实现落实语文基础知识和培养语文能力的双重目标。

一定要加强粤语地区学生对经典著作的阅读,开设一些专门针对经典著作的阅读课,加强语感的训练。如可以开设

《中外名著名片赏析及表演》(内容为:赏析名著名片,并自导自演其中精彩片段,是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心,诗意地栖居,哪怕片刻,这是本课程的目标。)

诗歌诵读(内容为:鉴赏诗歌力作,提升文化品位,培养高雅气质。)

文言经典选读(内容为:选取古代文言名篇《四书五经》等,如《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周易》《诗经》、《尚书》、《春秋左传》中的名篇等等。更系统、更全面、更深入的学习古代汉语知识,了解中国古代文化。)

(二),坚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原则,校本课程教学体系应该还注重开设课堂外的“课堂”。

高中语文课程的基本培养目标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在从重知识到重能力的转变过程中,片面追求对课本文本的理解是一种舍本逐末的做法,新教材和新课程标准似乎也都忽视了这样一个事实:能力的培养不能脱离生活,特别是对于我们粤语地区的学生来说,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是发挥着基础性作用的。

设立《口语交际课》的选修课,努力创设一个良好的普通话教育环境。给予学生一个大胆开口讲普通话的机会。在组织口语交际课时,首先重视创设情景,把学生带到具体活动情境中,激发学生说的兴趣、欲望,放手让学生自由谈,自由游戏,在玩中说,说中玩。《口语交际课》的设置也不能完全脱离文本,相反应该是结合课本从课本中寻找课题。

此外还可以设立一些表演课程,如《戏剧表演》,找一些课外的古今中外的戏剧经典让学生进入角色中去深刻体会那些语言的魅力,又如可设立《说书》,让学生学会讲故事,学会用生动的语言去刻画故事中的人物等等。这就可以“以趣导学”并且给予我们粤语地区学生多开口多运用语言的机会了。

结语:语文课本文本都是标准化的普通话,是教育部规定的规范性语言,而这在南方方言区力量却显得薄弱,这就给粤语地区的语文老师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和不可推卸的责任。粤语地区的学生也要承受比其它的学生更大的压力,那么如果都只是利用现有的文本是远远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的。这就需要粤语地区的学校加强科究,实事求是,努力构建适合本地学生特点的校本课程。

第五篇:学前教育音乐课程体系的构建

学前教育音乐课程体系的构建

摘要:幼儿时期是开发儿童智力的最佳时期,也是人格培养的关键时期。此时儿童的思维较为活跃,容易接受新思想、新事物,尤其是对音乐、美术等艺术学科有着特别的情感,因此,应重视学前儿童的艺术教育,为孩子提供良好的成长空间,以促进大脑的发育和智力的开发,为日后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将构建一种较为完善的学前教育音乐课程体系,使音乐教学工作更加具有实践价值,以供广大教师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学前教育;音乐;课程体系;构建

音乐有着丰富的内涵,曲调和节奏的变化会带给人不同的感觉,欢快的节奏和曲调会让人心情愉悦,舒缓低沉的音乐会让人感到悲伤,基于音乐的特殊魅力,很多学前教育都增设了音乐课程,用以培养孩子的艺术细胞和鉴赏能力,使其身心得到全面的成长。由于以往的学前音乐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的不科学,导致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十分低下,孩子不能理解音乐的内涵。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教师应树立明确的教学目标,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促使学前音乐教育能够真正的发挥实效。

一、确立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课程的教学目标

要想让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达到预期的效果,首先应树立科学的教学目标,不能妄自菲薄,订立过低的的目标,也不能好高骛远,不切实际。而应该从实际出发,根据儿童对音乐的掌握情况确立目标,保证教学目标的预见性和先进性。教师可以设置长远目标和阶段性的目标,先制定某一阶段的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当目标达成后自动实施下一阶段的教学工作,如果在该时间段内目标没有达成,则要分析具体原因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使学前儿童音乐课程的教学工作循序渐进的顺利开展,最终达到认知、能力、情感的和谐统一。因此,教学目标还可以分为认知、能力和情感三个方面:

第一,认知目标。学习音乐的理论知识,使儿童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形成较强的节奏感;第二,能力目标,通过实践训练开发儿童的音乐天赋,用音乐激发儿童的创作灵感和创作热情,培养儿童的创新精神;第三,情感目标。使儿童学会欣赏音乐,并能正确叙述音乐中表达的情感,培养儿童对高雅音乐乃至高雅事物的喜爱。如果儿童能够正确鉴赏音乐,并随着音乐的曲调变化而产生想象和联想,那么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将得到全面的提升,学前音乐课程的教学也会更具有实践意义。

二、合理设置实践教学内容模块

(一)教学目标在实践教学内容中的具体化

教学内容的设计要以教学目标为依托,充分考虑儿童的理解能力,将认知、能力和情感三个目标贯穿到整个教学活动中。每节音乐课程都要体现出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各个教学环节应环环相扣,先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紧接着就是实践训练,使理论知识在系统的训练中得到理解和升华。也可以单独设置实践课程,着重考察儿童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以提高儿童的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模块设计的系统化

学前儿童音乐课程主要包括四个内容,即歌唱、韵律、打击乐和音乐欣赏,这四个内容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歌唱能够培养儿童的节奏感和韵律感,这有助于打击乐的教学,当儿童掌握了歌唱、韵律和打击乐的技巧后,才能学会鉴赏音乐。由此可见,这四项内容是循序渐进的,要按部就班实施教学工作。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逐渐增加实践环节的内容和时间,同时将各类知识联结起来,以便于儿童的认知和理解,从而促进儿童音乐实践能力的快速提升。

(三)教学内容安排的可操作化

教师在安排学前音乐课程的教学内容时,要提前做好准备工作,将场地、乐器、教学设施准备齐全,保证教学实践的顺利进行。在理论教学中教师要经常与儿童互动,吸引儿童的注意力,也可以将班级分成几个小组,遇到问题由小组内部交流讨论,培养儿童的合作意识,使其始终保持对音乐的新鲜感,有利于提高课程教学效率。实践课程上,教师要给儿童布置合理的任务,鼓励儿童勤加练习,并经常采用激励性的语言,激发儿童的实践热情,保证实践环节的教学质量。

三、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一)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联系

理论教学是学前音乐课程的基础,只有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才能使实践课程有理有据的开展。教师在学前音乐教学中,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分别检验不同形式所取得的教学效果,从中选出效率最高的教学方法。一般来说,有先理论后实践、理论和实践并举以及先实践后理论三种教学形式,第一种是先教授儿童理论知识,并以此为依据开展实践训练,使实践训练更具有针对性。第二种是将理论和实践的内容穿插进行,每讲完一项知识,就让儿童进行练习,对新学的知识进行强化和巩固。第三种是先实践练习,总结实训中的共性问题,在课堂上集中解决,这种教学方法对于提高儿童的实践能力将大有助益。

(二)灵活运用情景教学法

在学前音乐课程教育中,儿童将作为教学主体,教师则起到引导指挥的作用,帮助儿童完成教学目标。经常采用的教学方法就是情景教学法,教师要为儿童创设不同的情境,比如说想象情境,儿童的想象力非常丰富,但是需要教师的引导才能将想象力充分发掘出来。通过创设想像情境,将音乐和生活联系起来,使儿童认识到音乐和生活的紧密联系,可以激发其对音乐的兴趣。教师可以利用色彩艳丽的图片和模型辅助教学,例如看到苹果时,要唱关于水果的歌曲,看到小狗、小猫时,则要唱关于动物的歌曲,这样可以有效的激发儿童的歌唱欲望,只要儿童愿意积极参与到课堂实践中,学前音乐课程教学就成功了一半。

(三)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

儿童的思维活跃,容易被新奇的事物所吸引,教师应该从此处入手,重视教学资源的运用,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使儿童变被动为主动,全身心的投入到音乐学习中。采用多媒体教学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将与音乐相关的人文地理、风土人情制作成课件,播放给儿童看,使其近距离接触到音乐的灵魂,由此能够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教师可以让儿童演唱他们喜爱的音乐,并叙述喜爱的原因。此外,教师还可以为儿童编写歌谣,用多媒体播放出来,让儿童一边听,一边跟随演唱,或者将音乐内容制作成动画,以便于儿童理解音乐的含义,提高儿童对音乐的掌握能力。这样儿童就能够快速的融入到课堂环境中,学前音乐教育的课堂质量也可以得到有效的保障。

(四)游戏法

游戏的种类多种多样,教师要根据儿童的认知水平和对音乐的掌控程度选择合适的游戏,所选的游戏要对学前音乐课程的教学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例如学习关于动物的音乐时,将全班儿童分成不同的小组,以小组竞赛的形式进行教学。每个小组都有一个或几个儿童演唱歌曲,其余儿童负责模仿动物,其他小组则要对该小组的表现进行评价,教师将对得分最高的小组给予奖励。儿童的模仿力较强,而且喜欢小动物,在日常生活中也会常常模仿各种动物,这类游戏恰好投其所好,以其擅长的游戏极易获得儿童的好感和支持,使儿童对音乐课产生热爱和向往,从而转变学习态度,主动配合教师的工作,最终实现学前音乐课程的快乐学习,自主学习。

四、结语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学前教育对儿童的身心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教师应重视学前音乐课程的教学工作,构建科学完善的教学体系,设置合理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并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使儿童的认知、能力、情感都能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教师还应在音乐中融入我国的历史文化,通过学前音乐教学让儿童认识各个地区的风土人情,培养其对国家对民族的热爱,进而实现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参考文献】

[1]林红.学前教育音乐课程多维内涵构建的思考与探索[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01).[2]朴宣辰.学前音乐基础课程教学的多维导向[J].中国校外教育(美术),2012(31).[3]陈勇.学前教育音乐课程的多维内涵构建探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4(03).[4]李真.素质教育背景下提升音乐课程教学水平的几点思考[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1).

下载构建高中语文校本课程体系[合集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构建高中语文校本课程体系[合集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课程体系构建调研论证报告

    矿山机电专业课程体系建设调研报告 一、课程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 1、强调课程体系的构建原则是以理论知识够用为构架,以实际应用为目标,以就业落脚点,为形成突出实践应用特点的......

    高中语文校本课程

    高中语文校本课程 一 课题名称:《中国古代诗词及现当代诗歌选讲》 二 课程内容提纲 (初稿) (一)先秦两汉诗歌 1 诗歌的起源和本质解说 2 先秦两汉诗歌发展概述 3先秦两汉诗歌选讲......

    弘扬象棋文化 建构校本课程体系

    弘扬象棋文化 建构校本课程体系 ——谈我校“全校一盘棋” 如皋市江安小学周勇 中国象棋历经几千年的发展,它蕴含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是华夏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我国民......

    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方案(定稿)

    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路 摘要:在职业教育改革如火如荼的今天,计算机专业作为中职学校的基础骨干专业,其改革的必然性是显而易见的。是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视,......

    构建16岁后的语文课程体系

    构建16岁后的语文课程体系——基于课程视野下的高中语文教学再探索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洪劬颉内容提要高中语文教育必须要考虑到高中生的特点和高中教育的特点,语文教学的......

    高中语文校本研修总结

    高中语文校本研修总结范文1高中语文校本研修总结 喜悦伴着汗水,成功蕴着艰辛。本学期我继续尽力工作。为了使本身在校本培训中不竭提高教育讲授程度,增强本身的营业能力,提高本......

    高中语文校本研修计划

    单县一中高中语文校本研修计划初凤平一、基本思路认真贯彻新课改理念,积极落实山东省教育厅关于改进21世纪课堂评价和培养模式的精神,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全面实施以生为本的育人......

    高中语文校本课程(诗歌)

    高中语文校本课程选题人: 一、课程名称:《中国古代诗词及现当代诗歌选讲》 二、课程内容提纲(初稿)(一)先秦两汉诗歌 1、诗歌的起源和本质解说 2、先秦两汉诗歌发展概述 3、先秦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