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复习练习巩固

时间:2019-05-15 10:25: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愚公移山》复习练习巩固》,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愚公移山》复习练习巩固》。

第一篇:《愚公移山》复习练习巩固

愚公移山

一、课内回顾:

1、解释重点字词:

年且九十帝感其诚指通豫南山之一毛 ....

何苦而不平惧其不已也虽我之死荷担者 ....

2、翻译重点句子: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甚矣,汝之不惠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3、分析愚公的形象:

二、课文拓展:

【甲】愚公移山

【乙】铁杵磨针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2分)

(1)年且九十()(2)方磨铁杵()..

(3)始一反焉()(4)媪自言姓武()..

2、【甲】文中下列几组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2分)且焉置土石以君之力 ..

无陇断焉河曲智叟亡以..应

惧其不已操蛇之神闻之..

其如土石何告之于帝 ..

32分)

(1)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2)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4、由【乙】文演变的民间俗语为(1分)

5、这两个故事,给你怎样相同的启示?(2分)

6、李白勤学苦读,终成诗仙。请再举两个我国古代名人的勤学事例。(2分)

【人物】【事例】

【人物】【事例】

7、【甲】文中愚公移山的原因是“”,移山的目的是“”(用原文回答,2分)

8、【甲】文写山的高峻、遗男的相助、智叟的阻止、神的搬山对塑造愚公的形象有什么作用?(2分)

病句修改

1.(2012·浙江省嘉兴市)下面这段文字中画线句子各有一处语病,请改正。(4分)

①网络谣言,不仅损害了公民权益,而且扰乱了杜会秩序。②事实表明,网络诺言的泛滥和滋生,会扰乱许多人成为受害者。③开展“绿色网络”进校园,是保护未成人健康成长的需要。

2.(2012·重庆市荣昌县)下面语段划线处都有语病,请根据提示加以改正。(4分)

环境,直接关系着老百姓的身心健康。近年来,①荣昌县委、县政府高度十分重视环境保护工作,不断加大投入,不断加强管理,②着力实施了荣昌县“蓝天、碧水、绿地、宁静”四大,着力加强了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努力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真正做到又好又快发展,③市民环保意识不断落实,环境质量持续改善,④影响民生的突出逐步问题解决,环境保护取得明显成效。

(1)第①处词语重复,可将删去。

(2)第②处成分残缺,可在后加上。

(3)第③处搭配不当,可将改为。

(4)第④处语序不当,可将调整到后面。

3.(2012·湖南省株洲市)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分)....

A.糖就像烟草和酒精一样,是一种有潜在危害且容易让人上瘾。B.没有谁不能不被最美老师张丽莉的英雄事迹感动。C.李爷爷种的辣椒基本上全卖完了。

D.阅读名著是启迪心智、陶冶情操的有效途径。4.(2012·江苏省镇江市)下列语段有多处语病,请修改。(4分)①2012年3月,关于杜甫突然在网络爆红,关于他的涂鸦图片在微博上疯传。②在这些对语文课本图片的“再创作”里,时而杜甫肩扛机枪,时而身骑白马,时而脚踏摩

托„„③把网友戏称为“杜甫很忙”。④“诗圣”杜甫的画像被如此涂鸦,有人把这种

现象视为对名人的亵渎,也有人认为快餐文化下的一场狂欢。

5、(2012·湖北省黄石市)下列语段有多处语病,请修改。(3分)

①日前,地球上的绿色之肺——森林一天天地正在萎缩。②近200年来,地球上的森林大约已有三分之一左右被采伐和毁掉;③而另一方面,由于燃烧物增多,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在强烈增加。此消彼长,使得地球生态环境恶化。④这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威胁人类生存,甚至对人类生产生活产生巨大影响。

第二篇:愚公移山复习

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一、通假字

1、甚矣,汝之不惠

2、始一反焉

3、河曲智叟亡以应

4、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5、无陇断焉

6、指通豫南

二、古今异义词

1、河阳之北 河:古义:今义:阳:古义:今义:

2、达于汉阴 阴:古义:今义:3今义:

4、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曾:古义:今义:

5、投诸渤海之尾古义:今义:

6今义:

8、北山愚公长息曰古义:今义:7今义:9今义:

10、惧其不已也 已:古义:今义:11今义:12今义:

三、词类活用

1、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止:

2、面山而居 面:

3、吾与汝毕力平险 毕:险:

4、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箕畚:

5、惩山北之塞 惩:

6、聚室而谋曰 聚:

四、一词多义

1、方:(1)方七百理()(2)今方来,吾欲辱之()

2、固:(1)汝心之固,固不可彻()(2)固国不以山溪之险()(3)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4)固若金汤()

3、穷:(1)子子孙孙无穷匮也()(2)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3)蝉则千转不穷()(4)非咨询不穷其致()(5)穷凶极恶()

4、如:(1)其如土石何()(2)闻水声,如鸣佩环()(3)孰视之,自以为不如()(4)如法炮制()(5)如意算盘()

5、通:(1)指通豫南()(2)初极狭,才通人()(3)阡陌交通,鸡犬相闻()(4)政通人和()(5)通计一舟()

五、重点词语解释

1、年且九十 且:

2、惩山北之塞 塞:

3、出入之迂也 迂:

4、聚室而谋曰 室:

5、吾与汝毕力平险 汝:

6、杂然相许 许:

7、其妻献疑曰 献疑:

8、以君之力 君:

9、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曾:损:丘:

10、如太行、王屋何? 如……何:

11、且焉置土石 且:焉:

12、投诸渤海之尾 诸:

13、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荷:夫:

14、叩石垦壤 扣:

15、始龀 龀:

16、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易:节:17: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彻:

18、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穷匮:19: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负:

六、理解性默写

1、“愚公”移山时得到了人们的支持,初定计划时杂然相许;深入研究时其妻献疑;移山过程中

2、“愚公”坚信移山成功的依据是。

3、第三段可以看作是文章的驳论部分。“智叟”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在文中列举的论据是

“愚公”在文中用来驳斥智叟最有力的一句话是 他批驳的方式是;其结果是河曲智叟亡以应。

七、重点语句翻译

1、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2、甚矣,汝之不惠

3、、如太行、王屋何?

4、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八、课文内容理解

1、“杂然相许”与“其妻献疑”意思是否矛盾?为什么

2、从愚公之妻和智叟说话的语气来分析,两人对愚公移山的态度有何不同?这两个人说的话对情节的发展分别起怎样的作用呢?

3、大家都知道,对于愚公来说移山是艰难的,难在何处?

4、愚公的妻子和智叟都对愚公移山都提出了异议,他们的“同”中有什么不同?

九、开放性试题

1、流行歌曲《愚公移山》中这样唱道:“听起来是奇闻,讲起来是笑谈…… 无路难呀开路更难,所以后来人为你感叹。”请谈谈你对愚公“开路”精神的理解。

2、《愚公移山》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说明了克服困难要下定决心的道理,教育了我们一代又一代人。今天,站在保护大自然的角度,谈谈你对“愚公”挖山的看法。

3、在你所熟悉的古代寓言、神话故事中,还有哪些与《愚公移山》的意义相同?请写出故事的名称,不少于两个。

4、读完这则故事后,有人认为愚公不愚,智叟不智,但也有人认为愚公确实很愚,而智叟才是有头脑的人。对此,你是如何看待的?请写出你的真实想法。要求观点明确,言之成理。

5、愚公是移山的积极倡导者,他对移山的态度自然很坚决,那么,他和智叟的分歧在什么地方?各用什么观点来看待移山这个问题?

6在这么困难的情况下,愚公最终移山成功,本文说明什么道理? 10本文一反传记明确交代姓名籍贯的通则,以虚写代实写,有何用意?

7、文章最后说神搬走两座山,这样写是否影响愚公的形象?

11、陶渊明的“志”是什么

8、最后故事的结尾带有神话色彩,为什么要这样写?

12、陶渊明“好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呢?

9、作者在叙述愚公移山的过程中,写小孩“跳往助之”的用意是

写愚公与智叟辩论的作用是

14、.用原文填空。(4分)

《五柳先生传》(1)作者饮酒的目的是:;(2)亲旧“置酒而招之”是因为:。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

15、.李白诗云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这与陶渊明的思想有什么共同之处?(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

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一、解释下列词语1何许人也2不详3会意4亲旧5造饮辄

尽 造辄6期7吝情去留9晏如也10戚戚11汲汲12俦13 觞

二、翻译句子1好读书,不求甚解

2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3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4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5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6其言兹若人之俦乎!三 课文理解1.根据课文内容填写。

①表现五柳先生喜爱读书的句子是:

②五柳先生名号的由来是:

③全文的中心句是:

2五柳先生有哪三大志趣(用文中原句或词语回答)?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3.文章叙述了五柳先生有两个主要的爱好: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达到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程度;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达到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程度。(2分)4.陶渊明通过写五柳先生的“醉”,反映了他自己怎样的内心世界?(2分)

5.文章结尾提到“无怀氏之民”、“葛天氏之民”,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2分)

6.有人说:“当今社会,经济地位决定一个人的生存质量,陶渊明的理想追求早已与时代格格不

入了。”对此你是怎么看的?(2分)

7、赞语中的哪句话和传文中“不慕荣利”相照应?

8、为什么以黔娄之妻的话进一步突出中心?

9、《饮酒》一诗所表达的志趣与本文有相同之处,请对其中的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10、本文“不”字句很多,有什么用意?

4分)

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五、重点词语解释

1、年且九十 且:将近

2、惩山北之塞 塞:阻塞

3、出入之迂也 迂:曲折,绕远

4、聚室而谋曰 室:家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一、通假字

1、甚矣,汝之不惠 惠通慧,聪明

2、始一反焉 反通返,往返

3、河曲智叟亡以应 亡通无,没有

4、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厝通措,放置

5、无陇断焉 陇通垄,高山

6、指通豫南 指通直,一直

二、古今异义词

1、河阳之北 河:古义:黄河,今义:泛指一般河流阳:古义:山之南,水之北 今义:太阳

2、达于汉阴 阴:古义:山之北,水之南 今义:阴天

3、指通豫南 指:古义:直,一直,今义:手指

4、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曾:古义:乃,并 今义:曾经

5、投诸渤海之尾 诸:古义:之于,今义:各个,许多

6、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荷:古义:负荷,今义:荷花

7、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毛;古义:草木,今义:毛发

8、北山愚公长息曰 息:古义:叹气,今义:休息

9、虽我之死 虽;古义:即使,今义: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虽然

10、惧其不已也 已:古义:止,今义:已经

11、无陇断焉 陇断:古义:山川阻隔,今义:把持独占

12、何苦而不平何苦:古义:怎么会,哪怕 今义:不值得做,犯不着

三、词类活用

1、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止:动词的使动用法,阻止,使……停下

2、面山而居 面:名词用作动词,面向,面对着

3、吾与汝毕力平险 毕:形容词用作动词,用尽 险:形容词用作名词,险峻的大山

4、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箕畚:名词用作状语,用箕畚装(土石)

5、惩山北之塞 惩: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苦

6、聚室而谋曰 聚: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聚集四、一词多义

1、方:(1)方七百理(古代称面积用语,纵横)(2)今方来,吾欲辱之(将要)

2、固:(1)汝心之固,固不可彻(顽固)(2)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巩固)(3)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本来)(4)固若金汤(坚固)

3、穷:(1)子子孙孙无穷匮也(穷尽)(2)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穷困)(3)蝉则千转不穷(尽)(4)非咨询不穷其致(追究到底)(5)穷凶极恶(极端)

4、如:(1)其如土石何(如……何:把……怎么样)(2)闻水声,如鸣佩环(好像)(3)孰视之,自以为不如(及)(4)如法炮制(依照)(5)如意算盘(符合)

5、通:(1)指通豫南(通向)(2)初极狭,才通人(通过)(3)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相通)(4)政通人和(顺利)(5)通计一舟(全,整个)

5、吾与汝毕力平险 汝:你

6、杂然相许 许:赞同

7、其妻献疑曰 献疑:提出疑问

8、以君之力 君:对对方的尊称,相当于“您”

9、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曾:副词,用来加强语气,可译为“连……都” 损:削减 丘:小山

10、如太行、王屋何? 如……何:把……怎么样

11、且焉置土石 且:连词,况且 焉:疑问代词,哪里

12、投诸渤海之尾 诸:之于

13、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荷:挑 夫:成年男子

14、叩石垦壤 扣:敲,凿

15、始龀 龀:换牙

16、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易:交换 节:季节17: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彻:通

18、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穷匮:穷尽19: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负:背

六、理解性默写

1、“愚公”移山时得到了人们的支持,初定计划时杂然相许;深入研究时其妻献疑;移山过程中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2、“愚公”坚信移山成功的依据是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

3、第三段可以看作是文章的驳论部分。“智叟”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在文中列举的论据是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在文中用来驳斥智叟最有力的一句话是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他批驳的方式是驳论据;其结果是河曲智叟亡以应。

七、重点语句翻译

1、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

2、甚矣,汝之不惠*你太不聪明了。

3、、如太行、王屋何?*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山怎么样呢?

4、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用泥箕、筐子装上士石运到渤海边上。

八、课文内容理解

1、“杂然相许”与“其妻献疑”意思是否矛盾?为什么

*不矛盾。“杂然相许”表明愚公提议移山受到众人的拥护;“其妻献疑”是出于对愚公的关心,并不是反对愚公移山。

2、从愚公之妻和智叟说话的语气来分析,两人对愚公移山的态度有何不同?这两个人说的话对情节的发展分别起怎样的作用呢?

*(1)愚公之妻的话是关心的语气,她并不反对移山,只是提出要解决“焉置土石”的问题。(2)智叟的话带有轻视的(或讥讽的、挖苦的、责备的怀疑的)语气,以阻止愚公移山。(3)前者“献疑”引出了讨论运土的问题。(4)后者“笑而止之”引出了愚公的反驳。

3、大家都知道,对于愚公来说移山是艰难的,难在何处?

a.“年且九十”(说明年老)

b.“方七百里,高万仞”(说明山之高、大)c.“指通豫南,达于汉阴”(说明移山目标之宏伟)d.“寒暑易节,始一反焉”(说明搬运土石路途遥远)e.“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说明人之少)

f.“叩石垦壤,箕畚运于运于渤海之尾”(说明工具简陋)

4、愚公的妻子和智叟都对愚公移山都提出了异议,他们的“同”中有什么不同?相同点:愚公年纪大,力气弱。不同点:

(1).态度不同。其妻只是“献疑”,并不反对;智叟不但反对,而且嘲笑、制止。(2).出发点不同。其妻是关爱丈夫、儿子;智叟是显示自己的“智”,嘲笑愚公的“愚”。(3).称呼不同。其妻称“君”,是敬称;智叟称“汝”,是一种不客气的称呼,用于上对下,长对幼。

(4).语气不同。“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是疑问句,表示询问语气。

“甚矣,汝之不惠!” 是感叹句,语气本已强烈,又是“汝之不惠甚矣”倒装,倒装之后,语气更加强烈。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是反问句,语气更加强烈,况且又用“其”字加强语气。

(5).对愚公能力的评价不同。

其妻是“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智叟是“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毛:草木——智叟运用夸张的修辞方法极力贬低愚公。

九、开放性试题

1、流行歌曲《愚公移山》中这样唱道:“听起来是奇闻,讲起来是笑谈…… 无路难呀开路更难,所以后来人为你感叹。”请谈谈你对愚公“开路”精神的理解。

*挖山不止的顽强意志,排除非议的坚定信心。答全两点得2分;如只答出一点,但能说透彻,也可得2分;有其他理解,言之有理,得1分,言之有理且有新意,得2分。

2、《愚公移山》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说明了克服困难要下定决心的道理,教育了我们一代又一代人。今天,站在保护大自然的角度,谈谈你对“愚公”挖山的看法。

*示例:像愚公这样挖山不行。因为山上的草木植被遭到彻底的破坏后,会导致沙化、生态失衡,会给人类生存带来祸患。(答案必须是否定的,凡在保护环境、大自然的前提下,从其他方面指出危害或指明做法、提建议均可)

3、在你所熟悉的古代寓言、神话故事中,还有哪些与《愚公移山》的意义相同?请写出故事的名称,不少于两个。*夸父追日、精卫填海

4、读完这则故事后,有人认为愚公不愚,智叟不智,但也有人认为愚公确实很愚,而智叟才是有头脑的人。对此,你是如何看待的?请写出你的真实想法。要求观点明确,言之成理。

*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理解认识,只要符合要求即可。

5、愚公是移山的积极倡导者,他对移山的态度自然很坚决,那么,他和智叟的分歧在什

么地方?各用什么观点来看待移山这个问题?

智叟认为人力是有限的,不能改变自然,因而嘲笑和阻止愚公移山;

而愚公认为人定胜天,山虽庞大但它是死的,不会随时间流逝而加增;而个人力量虽然有

限,但生息繁衍则有无限潜力 《五柳先生传》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一、解释下列词语

1何许人也2不详3会意4亲旧5造饮辄尽 造辄6期7吝情去留9晏如也10戚戚11汲汲12俦13 觞

二、翻译句子1好读书,不求甚解2造饮辄尽,期在必醉3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4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5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6其言兹若人之俦乎!三 课文理解1.根据课文内容填写。

①表现五柳先生喜爱读书的句子是:②五柳先生名号的由来是:③全文的中心句是:2五柳先生有哪三大志趣(用文中原句或词语回答)?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三大志趣)好读书,性嗜酒,著文章;刻画了一个虽然贫穷却悠闲自适的饿隐士形象。

3.文章叙述了五柳先生有两个主要的爱好: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达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程度;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达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程度。(2分)好读书欣然忘食性嗜酒期在必醉 4.陶渊明通过写五柳先生的“醉”,反映了他自己怎样的内心世界?(2分)仕途失意,内心痛苦,也是一种消极的反抗。

5.文章结尾提到“无怀氏之民”、“葛天氏之民”,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2分)希望人类社会返璞归真,人们过上淳朴无争,怡然自乐的生活。

6.有人说:“当今社会,经济地位决定一个人的生存质量,陶渊明的理想追求早已与时代格格不入了。”对此你是怎么看的?(2分)示例:物质固然重要,但不能取代一切。陶渊明不慕荣利,洁身自好的思想值得肯定。

一、解释下列词语1 处所 2 知道 3 体会、领会 4 亲:亲戚。旧:旧交、旧友。亲旧:亲戚朋友。5造:往、到。辄:就。6 期:期望。7 吝情:舍不得。去留:去、离开。8晏如也 安然自若的样子。9 忧愁的样子 10 心情急切的样子。11 俦:辈、同类 12 觞:酒杯。

二、翻译句子喜欢读书,(但)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2 去喝酒就喝个尽兴,希望一定喝醉。3 喝醉后就回来,从不会舍不得离开。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挡不住风雨也遮不住太阳;短短的粗麻布衣服打上了补丁,常常没有吃的和喝的,(但)还是一副安然自若的样子。5 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6这话大概说的是五柳先生一类的人吧?三 课文理解 1.①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②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③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4.甘于淡泊,甘于安贫乐道2(三大志趣)好读书,性嗜酒,著文章;刻画了一个虽然贫穷却悠闲自适的饿隐士形象。

3、好读书欣然忘食性嗜酒期在必醉

4、仕途失意,内心痛苦,也是一种消极的反抗。5 .希望人类社会返璞归真,人们过上淳朴无争,怡然自乐的生活。

6、示例:

物质固然重要,但不能取代一切。陶渊明不慕荣利,洁身自好的思想值得肯定

3、“不求甚解”一词按现在的理解带有贬义,为什么五柳先生“好读书,不求甚解”?

这与他“不慕荣利”有关。他读书的目的,是一种求知的满足,精神享受,所以“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他既不求名,也不求利,只求精神上得到安慰,他的不求甚解是他率真自然性格的反映。

7、赞语中的哪句话和传文中“不慕荣利”相照应?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8、为什么以黔娄之妻的话进一步突出中心?

以黔娄自况,表明自己不慕荣利的人生追求。

9、《饮酒》一诗所表达的志趣与本文有相同之处,请对其中的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作简单赏析。、这两句形象地描写出诗人恬淡、闲适、宁静自得的生活态度;句中“悠然”“见”用得好,体现出诗人和大自然融为一体的自由而平静的心境;

10、本文“不”字句很多,有什么用意?

表明了自己是一个隐姓埋名的人,已不在意自己的姓字,突出了自己与世俗的格格不入,突出了他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坚持,是对东晋门阀制度的反抗。

与众不同,使文章笔调诙谐,读来生动活泼,引人入胜。

11、本文一反传记明确交代姓名籍贯的通则,以虚写代实写,有何用意?

突出旨趣,勾勒五柳先生不拘形迹、不慕荣利的特征,表现出五柳先生的精神风貌。

13、陶渊明的“志”是什么

表明他不求宦达、安贫乐道、淡泊名利的生活情趣。也表明他对黑暗社会的厌恶,对功名利禄的鄙弃,以及不愿与统治阶级同流合污的生活态度

14、陶渊明“好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呢?

这与他“不慕荣利”有关。他读书的目的,是一种求知的满足,只求精神上得到安慰,他的不求甚解是他率真自然性格的反映。

14、.用原文填空。(4分)

(1)作者饮酒的目的是:;(2)亲旧“置酒而招之”是因为:。(1)忘怀得失(2)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15、.李白诗云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这与陶渊明的思想有什么共同之处?(4分)提示:他们或者空有一生抱负,却无法实现,或者不容社会,不愿与世俗同流。但内心都孤独寂寞,他们以酒销愁,以忘却在世俗中的失意。这种思想也难免有消极遁世的成分。

第三篇:《愚公移山》练习答案

《愚公移山》练习答案

愚公移山(节选一)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行动)

1.《愚公移山》由时期 道家 学派代表人物)(人名)所作。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凭你的力量,还不能削平魁父这座小山。(或: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关键字:以,曾,损,之)

3.下列对文本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A.该段主要写了愚公要移山的原因和决定。(行动)

B.“杂然相许”表明愚公在家中很有号召力。

C.“其妻献疑”从侧面体现了移山困难之大。

D.“跳往助之”符合人物年龄特点,形象鲜明。

愚公移山(节选二)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1、翻译句子。

(1)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凭你的余年剩下的力气,还不能毁掉山上的一根草,又能把泥土和石头怎么样?

(关键字:以,曾,毛,如……何)

(2)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于是(愚公)率领子孙中(能)挑担的三人,凿石掘土,用箕畚(把土石)运到渤海的边上。

(关键字:荷、箕畚、于、尾 ;注意补充省略的内容)

2、下列选项不正确的一项是(D)

A、智叟的“笑”体现出他对愚公的嘲讽。

B、愚公认为智叟思想认识非常顽固。

C、愚公的分析体现出发展的眼光。

D、智叟最终被愚公的精神打动并深感内疚。(被批驳得哑口无言)

第四篇:《愚公移山》总复习

2014年中考语文总复习设计

抓考点、练方法、强能力、拼毅力,决胜中考!

九年级语文总复习教学设计

主备:方 松 审核: 小组长: 班级: 姓名: 日期: 2014 年 3 月 日 第 4 周

课题:《愚公移山》(1课时)

【复习目标】

1.弄清课内文言文阅读的考纲要求、试题类型和出题趋势。2.梳理清楚《愚公移山》的主要知识点和考查点。3.通过复习,巩固、提高课内文言文阅读的能力。【基础回放】

1.王维《使至塞上》一诗中描绘塞外奇特壮丽的沙漠风光,画面开阔、气势雄浑的句子是:。

2.赵师秀《约客》一诗中,含而不露地表达诗人因侯客时长而无聊、寂寞的情绪的诗句是:。

3.杜甫《望岳》中表现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高峰,俯瞰一切的雄心和气概的诗句是:。4.默写韦应物《滁州西涧》:

。。

【考纲解读】

考纲要求:

1.理解浅易文言文中文中常见文言词语的意思。2.翻译浅易文言文中的句子。3.理解浅易文言文的基本内容。4.领会浅易文言文中作者的思想感情。5.初步欣赏文言文的语言和表达技巧。

【考点精讲】

一、知识梳理

1.识记课下注释重点字词及句子的翻译。2.文言词汇选择题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送东阳马生序》)..B﹒而山不加增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翁亭记》)..C﹒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而城居者未之知也(《满井游记》)..D﹒以残年余力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2)下面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第 1 页

共 4 页 2014年中考语文总复习设计

抓考点、练方法、强能力、拼毅力,决胜中考!

A﹒河曲智叟亡以应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B﹒何苦而不平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C﹒帝感其诚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D﹒其如土石何 其真无马邪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以君之力

扶苏以数谏故

..B.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C.而山不加增

义不杀少而杀众

..D.告之于帝

皆以美于徐公 ..3.重点语句翻译。

(1)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2)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4.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1)行文思路:

第一段写故事背景。用“,”说明太行、王屋二山的高、大,移山之艰难。

第二段写愚公决心移山,得到全家的支持,并排除疑难,立即行动。由“面山而居 ” 引出“ ”说明愚公移山的原因。“聚室而谋”说明愚公想到就做。“ ”说明众人是坚决支持并积极为愚公献计献策,而其妻“献疑”:“以君之力”带有关心的语气,但却并不反对移山。接着就提出移山过程中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焉置土石?”,最后决定“,”从中可看出众人对待“移山”的积极态度。“ ”说明运土的工具简陋落后。移山过程中邻人孤儿“ ”,写出了孩子的天真和热心参与的态度。“,”还从侧面写出了移山之艰难。

第三段写愚公驳斥智叟的观点,智叟“ ”,自作聪明之态可掬,“,”充满讥笑与责难,愚公在批驳智叟的话里用了“顶真”的修辞手法,层层紧扣,最后用“ ”充分说明了人力的无穷无尽,很有说服力。

第四段用神话结尾,更加突出了愚公精神的惊天地、泣鬼神。(2)文章主旨:

本文通过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也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要 的道理。5.写作特色:

本文主要运用对比和衬托的写作手法。

对比:太行、王屋的高峻和 对比;

智叟的 和愚公的 对

第 2 页

共 4 页 2014年中考语文总复习设计

抓考点、练方法、强能力、拼毅力,决胜中考!

比。鲜明的对比使愚公的形象更高大、更感人。

衬托:主要是侧面描写,表现在写王屋、太行二山之高;写运土路程之远;操蛇之神的“惧”和天帝的“感”,这些都对愚公形象的成功塑造起到重要作用。6.成语积累:

愚公移山:比喻坚持不解地改造自然和坚定不移地进行斗争。

二、题型展示:2008年广州市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ll题。

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选自《列子》)9.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3分)

A.惩山北之塞

惩前毖后

B.聚室而谋曰

不谋而合.... C.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D.河曲智叟亡以应

亡羊补牢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个句子。(4分)⑴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译文:

⑵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译文:

11.下面两人说的话,在表达的意思和情感上有无异同?请作简要说明。(3分)

①愚公妻:“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②智叟:“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参考答案: 9.(3分)B(商量。A、苦于/惩罚;C、啊/怎么;D、无/丢失)

10.(4分)首先必须是完整的句子,如果只是单独解词,则不给分。答对得分点,语句通顺则可满分。

第 3 页

共 4 页 2014年中考语文总复习设计

抓考点、练方法、强能力、拼毅力,决胜中考!

10(1)(2分)“且”,可以翻译为“将近”,“接近”,“快要”,“快到”,“快”,“差不多”(1分);“面”可以翻译为“面对”,“面对着”,“面向”,“向着”,“对着”,“朝着”(1分)。11.共3分,分三个得分点。

(1)意思上的相同点,1分:都是对愚公移山这件事的怀疑(质疑、产生疑问、不相信、置疑)。(2)情感上的不同点,2分,愚公妻、智叟的情感各1分。

愚公妻是关心(担心,关爱,担忧,忧心,忧虑)(1分),但是写出“关怀”,“爱护”不给分。智叟是轻蔑(挖苦,蔑视,轻视,讽刺,嘲讽,嘲笑,看不起,笑话)(1分)。

【跟踪训练】

1.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c)A.毕力平险 录毕,走送之(《送东阳马生序》)..B.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争高直指《与朱元思书》)..C.杂然相许 遂许先帝以驱驰(《出师表》)..D.何苦而不平必先苦其心志(《生于忱患,死于安乐》)..2.翻译句子。

(1)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2)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3.文中将愚公率领子孙们决心挖山不止的壮举与智叟 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并主要运用 的描写手法来表现情节内容,塑造人物形象。

4.读完这则故事后,有人认为愚公不愚,智叟不智;但也有人认为愚公确实很愚,而智叟才是有头脑的人。对此,你是如何看待的?请写出你的真实想法。要求观点明确,言之成理。.... 5.下面对本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愚公移山的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顽强毅力。B.河曲智叟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因而嘲笑愚公自不量力,太不聪明了。

C.文中写“太行”、“王屋”二山“高万仞”,始用夸张的手法写两山的高大,意在衬托愚公形象的高大。

D.“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既表明愚公的事业受到众人的拥护,也是为了和下文的智叟形成强烈的对比,加强了讽刺的艺术效果。

【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收获到什么?

完成《中考宝典》P115—116

(一)文言词汇选择题1.2.3小题;

(二)重点句子翻译题1.3小题;

(三)课文理解问答题1.2.3小题。

第 4 页

共 4 页

第五篇:《风筝》巩固练习

让更多的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

风筝

基础知识识记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风zhēng()温xīn()丫chà()寂mò()

憔cuì()点zhuì()嫌wù()nüè()杀

吐蕾()瑟()缩堕()苦心孤诣()....

2.结合句意解释下列加红词语。

(1)伶仃地显出憔悴可怜模样。....

伶仃:憔悴:

(2)我倒不如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吧。..

肃杀:

(3)这样苦心孤诣地来偷做没出息孩子的玩艺。....

苦心孤诣:

3.鲁迅(1881—1936),现代著名________家、________家和________家。原名________,字豫才,浙江绍兴人。1918年,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

让更多的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的好时光。瞩望那长长的轻轻抖动的风筝线,竟丝丝缕缕牵出了我的童年。

②在乡下,三月的剪剪轻风还残留着冬的料峭。我们这些颠跑在蓊郁麦田里的孩子,摔打惯了,是不知道什么叫冷的。何况又常把嬉笑系在风筝线上,即便有些寒意,也早被如火的童心熔化掉,让野气的笑声赶跑了。

③人们都说:男孩子手笨,没女孩子手巧,这岂不有些重女轻男了么!不是吹,我们男孩虽未能绣出花团锦簇的衣冠,却从手中飞出这巧夺天工的风筝!嗨,做风筝可不像女孩子学针线,有的是时间,有的是专人指教。我们男孩子可整天像贼撵一般忙得脚不沾地。常趁放学后的间隙,三五个凑在一处无人知晓的角隅,或干脆跑到野外去,因为家里大人是不让我们摆弄风筝的。

④我们偷偷找来竹篾,且要绿皮的有韧性的,犹如女孩子绣花挑线一般仔细。我们把竹篾放到火堆上烤了,再弯成弓似的和轱辘似的等几何形状,拼在一起,悉心系好。就变成了形态各异的风筝的骨架。然后几颗小脑袋抵在一起,叽叽喳喳商量一阵,就各出心裁地用彩笔在糊好的桑皮纸上勾勒一通,便给它们穿上了斑斓的衣衫。这完全可以与女孩子织成的锦绣相媲美。然后用大团大团的线做放线,一头系在凤筝上,一头缠在一个线拐子上。这些线来得可不易呢,是我们这些“男子汉”低三下四,求爷告奶,甚至向小姑娘一连串喊上十声“好姐姐”才弄到手的。

⑤好了!抬起你因做风筝而勾得酸了的头,开始放吧。咳!风筝!风筝!全是风筝!这些大大小小造型生动的风筝,从辽阔的麦田里,迤逦的大道旁,潋滟的堤塘边冉冉升起——被底下幼稚的欢声笑语吹着,腾腾热气捧着,悠悠飞向空中,去亲吻白云。好似争艳的奇葩,挂彩的气球。我们的心醉了。⑥更叫绝的要数晚上。皓月高悬中天,大地一片静谧。夜色朦胧。我们几个小伙伴溜出来一叽咕,便带了心爱的风筝到村头田边。风筝纸是涂了闪金光的东西,还要想法把一段蜡头或一捻蘸了油的棉絮系在尾巴上,放飞时一点燃便像飞机尾翼上的信号灯。这通常极难放,因野外有风,蜡烛又不顶风,所以总是熄灭。但偶有做成功的,那风筝放起来就别有情趣,“信号灯”明灭闪烁,随风筝飘飘洒洒,也把一颗颗童心送上神秘的高空,如醉如痴。

⑦风筝也有赌气的时候,任你如何摆布,它总要往地上栽。这时的小伙伴决不会张飞似的环眼圆睁,一脚踏翻它的,而总是小心翼翼地检查一番,找出毛病,对症下药。随着欢呼声,风筝重又飘然升起。当放到得意处,猛不防风筝也会断线,摇头晃脑地越飘越远。我们拉着断了的风筝线,不胜惋惜„„⑧韶光如流。虽说童年已悄然离去,可风筝这根若有若无的线,却每每牵着我的童年。我常想捡回那逝去的童年!

⑨啊,我的鹅黄色的童年!

13.

下载《愚公移山》复习练习巩固word格式文档
下载《愚公移山》复习练习巩固.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桃花源记》巩固练习

    巩固练习基础知识识记 1.给下列加红字注音。豁然( ) 俨然( ) 阡陌( ) 问津( ) .... 邑人( ) 垂髫( ) 发髻( ) 两鬓( ) .... 2.看拼音写汉字,并解释字义。 A.xián( )来问讯:________ B.便yāo( )还家:_______......

    庖丁解牛巩固练习

    高二语文文言文考试 班级: 姓名: 一、文言文《庖丁解牛》 庖丁解牛 《庄子》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

    新闻标题巩固练习

    [巩固练习] 1、在空格内给下面的短文写一个标题。(不超过10个字) “白帝碧波山水欢,千帆竞渡履平川”。6月10日,奉节县100名诗人齐聚老县城依斗门,朗诵着自己的诗作,送别有着一千......

    b2unit2巩固练习

    B2 Unit2 词组翻译1: 1. 古代奥运 2. 参加(集体活动) 3. 现代奥运 4.金牌 5. 银牌 6. 铜牌 7. 奥运精神 8. 五环 9. 奥运会旗 10. 代表,象征 11. 一次魔幻旅行 12. 穿越 13. 时......

    《愚公移山》复习教案专题

    大连五中初三语文学案设计人:高文审题人:潘妮 鄢东石 范思扬 1 《愚公移山》 复习学案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愚公移山阅读练习(范文模版)

    阅读《愚公移山》回答下列问题: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 (1)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惩:. (2)汝心之固,固不可彻。固:. (3)甚矣,汝之不惠惠:(4)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毛:.... (5) 河曲智叟亡以......

    《〈世说新语〉两则》巩固练习

    让更多的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 〈世说新语〉两则 基础知识识记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雪骤 柳絮 无奕 ...差可拟 尊君在不 谢太傅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论语〉十二章》巩固练习

    《〈论语〉十二章》巩固练习姓名:_________班级:_________ 一、按原文填空: 1、学而时习之,___________?有朋自远方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亦君子乎? 2、吾日三省吾身: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