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时代下的语文教师素养
新时代下的语文教师素养
语文是一门充满思想、充满人文精神、充满智慧的工具性学科。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我有责任让学生增强语文意识,让学生充分感受语文的工具性,进而认真学好语文,要达到此目的,就对新时代条件下的语文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提高自身的语文热情,善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教师关注的热点,讨论、交流、探究等学习方式已成为课堂的主流。这就要求语文教师每天都以一种饱满的热情投入教学工作,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以自己的热情感染学生,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激趣导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譬如,在导入新课,让学生一上课就能置身于一种轻松和谐的环境氛围中,而又不知不觉地学语文。我们要根据不同的课型,设计不同的导入方式。
(二)、培养积极探究习惯,发展求异思维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者对语言意义、语言情感、语言技巧的感悟,在很大程度上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知识积累、认识能力、理解水平有关。为此,在语文教学中,构建语义的理解、体会,要引导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胆,各抒己见。在思考辩论中,教师穿针引线,巧妙点拨,以促进学生在激烈的争辩中,在思维的碰撞中,得到语言的升华和灵性的开发。
二、重视朗读品评感悟,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中学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其语境描述的美妙,语言运用的精妙,思想表达的深邃,见解
第二篇:初探新课标下语文教师的素养
商丘师范学院2010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初探新课标下语文教师的素养
摘要:
当今教育,正处于一个变革的转型时期,新旧教学理念、新旧教学模式、新旧教学方式的碰撞,不仅给中小学语文教学与改革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也给中小学语文教师究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那么新时期语文教师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养呢?
Abstract:
In today's education, is in a transition period of change, old and new teaching ideas, old and new teaching mode, the collision of old and new teaching methods, not only for language teaching and the reform of elementary and high schools has brought a huge impact, but also to language teachers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tudy presented a serious challenge.So the new era of language teachers should have what kind of qualities do?
国家在新时期出台了新课标,新课标规定:“教师要努力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继续学习,更新观念,丰富知识,提高自身文化素养;要认真读书,精心钻研教科书,在与学生平等对话的合作互动中,加强对学生的点拨和指导,实现教学相长。”它还要求“教师应根据自身的特点和条件,发挥优势和特长,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可见,在新课标指导下的语文教师,应该具有更高的素养要当好一名符合新世纪要求的语文教师,必须切实转变教学理念,找准自己的角色定位,不断提高自己反思性教学实践的能力。
学生的发展必须依靠专业教师给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传统的教育理念把教师比作蜡烛----照亮了别人毁灭了自己,强调了奉献精神而否定了自身素养的发展,据调查了解,当前语文教师素养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一文化底蕴匮乏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孟母三迁的故事大家应该都耳熟能详了。是的,什么样的文化培养什么样的人。一个孩子如果生活在小商小贩云集的环境里,他学会的是小打小闹的经营;如果生活在崇尚暴力的环境里,打架斗殴就会习以为常;同样,让孩子置身于一个高尚的文化氛围里,他学会的就是读书、写作。学生如同一张白纸,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老师是文化的传播者,是灵魂的工程师,教给学生一瓢水,自己就得是一桶水,甚至是一条河。要培养有文化的新一代,教师应当孜孜不倦,博览群书,增强文化素养,提高文化品位。学校开展读书工程,要求老师自己带头学习,在发展学生的同时充实自己,作为老师的我们更要有文化底蕴(1)。但现实中语文教师文化底蕴的缺乏,令人担心。
(一)文学素养贫乏
或许是中国传统教育思想对语文教师的影响,注重传授给学生的知识,而不是给学生以文学素养的提升,他们在传授给学生语文知识的同时却忽视了自身文学素养的发展,导致了文学素养的贫乏。我曾经在一个农村的初中亲眼见过这样的一幕,一个学生问老师巴金都写过什么体裁的文章,可老师就知道巴金写的小说,而不知道巴金还写过什么体裁的文章,我见到这样的情景,心里面真不知道是什么滋味,五味杂陈。
(二)语言文字修养堪虞
语文课对教师的示范性要求比其它学科更高,教师的语言不规范直接影响到学生对语文的掌握,甚至会影响到学生对语文的兴趣。“教师在怎样的教学语文,取决于他的学识修养。”能用标准流利的普通话教学是语文教师的基本功,但不少语文教师却难以做到这点。(2)据
了解,在我国不少方言地区和农村地区,语文教师使用方言教学仍然比较普遍。语文教师教学用语不规范问题亟待改进。相较于口语的不规范问题,语文教师的书面语能力同样问题多多。写作是语文教师的基本功,但不少教师的语文文字修养堪虞。
二课程开发困难
在新课标的前提下,《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7)教材一直是我国学校教育的主要课程资源,以至于人们常常误以为教材就是唯一的课程资源。一提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就想到要扩大教材容量,提高教材要求,或者是多订购几本教材。其实,课程资源的内涵极其丰富,它是指课程设计、编制、实施和评价等整个课程发展过程中可资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长期以来,中小学课程资源的结构比较单一,除了把教材作为唯一的课程资源外,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主体、基地、内容、条件等方面也很单一,而且未能形成有机整体。以学科知识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纲为纲、以课本为本的“大一统”的教学行为,虽然发挥了传递人类文化的中介和桥梁作用,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有可能接受文化科学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却忽略了学生内在的、个性的、全面和谐的发展,忽视了学生在学校、课程、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课程资源的开发一直处于学科的边缘位置,导致教师对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缺乏基本的素养(3)。
三思维贫乏
长期以来,学校教学中形成的一个怪圈,就是学校师生天天用,天天练语文,可是最缺乏成就感的学科却是语文,没有多少学生敢说自己语文学得好,没有多少语文教师敢说自己的语文教得多好。问题的原因在于:语文能力的提高,取决于一个基础的问题,那就是语言材料的丰富。一个人语言贫乏,必然带来思维的贫乏;而思维的贫乏必然影响学习能力的提高
(4)。不论是思维还是语言,都要*积累才能丰富;语言能力是由无数点点滴滴细小琐碎的知识汇聚而成。语文的学习是一个“聚沙成塔” 的过程。因而如何有效地加强积累是语文教学重中之重的问题。这也是语文教学中最大的难点。对此很多人可能不理解,认为不就是背背名句名篇,积累字词嘛,有什么难的。其实,我这里所说的积累并不是死记硬背一些名句和词语,真正的语文积累,内容更为丰富,不仅有词语和古诗文名句,还应有学生个人的感受和体验。情感体验可以激发学习兴趣,感兴趣的内容在记忆里“自由出入”时,才能活学活用;只有做到活学活用,才能为阅读、写作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形成良性循环,从而达到提高语文能力的目的。语文教师思维的贫乏,会致使学生思维固定,对学生的发展具有不利的影响。
四丰富情感遗失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作为教师,首先要爱学生,语文教师更应该以“情”为先导,以“爱”为桥梁,引导教育学生(5)。作为语文教师,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品德修养,热爱祖国,具备“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作为语文教师,要有崇高的精神世界,要具备“捧这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走”的奉献精神;作为语文教师,要有高尚的情操,对学生要有博大无私、深沉久远的爱,“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作为语文教师,还要有高雅的生活情趣,有“调琴弄墨”“采菊东篱”的雅兴。只有这样,语文教师才能以人格的魅力,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6)。可现实呢,在社会上追名逐利的经商浪潮的席卷下,一部分语文教师感到迷惘,变得浮躁。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触动不了他们的心;一颗颗期盼情感滋润的心灵,感染不了他们的情怀;
春情冬趣、秋虫夏草、壮美山川,激荡不了他们的胸膛。于是乎,语文教学中,多了一份世俗,少了一些感动;增了一份现实,少了一些浪漫;添了一份无奈,少了一些情趣。试问,一位对自然、对生活、对未来无动于衷的语文教师,拿什么去打动学生呢?有位教育家曾说,一位酷爱自己所教学科的老师来到一所学校,过不了多久,你就会发现,学校里已经有一大群孩子爱上这门课了。我们语文教师除了爱学生之外,还要热爱语文,热爱自己的专业。热爱语文与爱自然、爱生活、爱艺术、爱人是统一的,能引导人们求真、向善、立美,完善做人的品格。试想,一个连自己专业都不爱的老师,却要引导一帮学生喜爱语文学习,那岂不是痴人说梦?
五创新精神缺失
教师创新思想既来源于实践,以必须回到实践中去检验、发展。在教学中,理念上要将尊重学生的个性放在首位,时时刻刻都必须牢记。长期以来,由于语文教学一元化局面(教材一元化、考试一元化、教学模式一元化等等),使得教师唯书是从、唯教参是从,对学生个性缺乏应有尊重,我们教学中对标准答案的推崇会使学生丧失学习和思考的主动性,更别提让学生提出不同于别人,不同于老师,不同于专家的意见,最终事实上扼杀了学生的个性.有一位教师说:“我自己学了十多年语文,又当了三十多年高中语文教师。对统一格局的语文必修课已经完全习惯了。现在有必要把语文课程搞得那么复杂吗?”这位教师的话折射出这样一个现实:多数教师仍习惯于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唯教参是从,不能积极探索新方法;有的教师虽有创新之心,却只是一味照搬名家教案,由于自身条件悬殊,学生基础不同,施教效果并不理想;有不少老教师凭经验施教,机械重复,只图方便,不讲效率,但求稳妥,不思改革。“教师与语文课程同步发展”是本次语文新课程改革提出的重要理念,也是语文教师面对新课程的重大挑战,获得专业成长的重要策略。在新课程实施的今天,正视当前语文教师素养存在的问题并切实加强语文教师素养的提升无疑是迫切而重大的课题。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师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语文课程标准实施的成败。(12)所以,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对教师的素养提出了更高更详细的要求。,尤其要具有以下四种素养。
(一)业务素养
语文教师要提升自己的业务素养,要更新观念,树立现代教育思想,尽快从应试教育的阴影中转变到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学基本上是围着高考、中考的指挥棒在转,把烦琐的知识点的分析和题海战术当作主要的教学方法,从而忽视了对学生学习素质的培养,其结果造就了一大批“高分低能”的学子;致使学生的语文素质急剧下降,甚至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这不能不令我们深思啊。正是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新课标坚定地强调语文教学要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为主(8)。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必须转变观念,着眼于发展,着力于打好基础,积极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促进其全面发展,并引导学生走向会学习、会生活、会做人、会创造的坦途,使语文教学尽快转变到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努力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
要继续学习,丰富知识,努力提高自身文化素养,积极关注最新的教研成果,教师的视觉应该伸向教改的最前沿,主动了解和掌握教改的新动态、新理念和新方法。实践证明,要搞好教学工作,“闭门造车”是不行的;向外界学习,比较现实的办法就是订阅有关的专业杂志、阅读有关新课标方面的专家论著和通过上网来学习一些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掌握教改的新动向、新成果,在此基础上选择适合自己、适合学生的好的教学方法(9),努力改进,以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适应新的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
(二)文化素养
文化素养的提高对语文教师也是至观重要的,语文教师必须精通语文学科的基础知识,熟
悉语文学科的基本结构和部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了解语文学科发展动向和最新研究成果
(10)。为此,教师所掌握的语文学科知识必须大大超出教学大纲的要求。当然,语文教师还应有比较广博的文化修养,首先是因为各门学科的知识都不是孤立的。数、理、化之间,文、史、地之间,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联系日趋密切,语文教师必须适应这一趋势(11),作为语文教师,一方面要贡献出自己的知识,另一方面有要汲取知识,为学生的发展保驾护航。
(三)课程开发素养
生活之中处处都有语文,注重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是新课标下语文教师应该具备的重要素养(13)。开发并利用好语文教材,发挥教材的多种功能
教材作为重要的课程资源,其开发和利用的重点是研究和处理教材。教材不仅仅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的文本,还承担着丰富学生生活经验,提高人文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等诸多任务。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借助教材这个例子,主动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获得情感熏陶和思想启迪,通过对教材的学习领悟到教材以外的东西,从而获得学习方法,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习惯,综合提高语文素养。创导生动活泼自主学习方式,改变单一的讲授文本为主的教学方式
一定要改变把学生禁锢在课堂里、日复一日地重复口耳相授、单调枯燥的教学方式。采取多种多样的能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实践的形式,如上网、读课外书、询问、讨论,在课前、课后搜集资料,组织新闻发布会、故事会、朗诵会、讨论会,演课本剧,办手抄报,编习作集等。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在讲述、讨论、交流、品评、操作等活动中促进发展,形成扎实的语文能力,并且体验语文学习的乐趣。开展丰富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展语文学习的空间
课堂只是小天地,天地乃为大课堂。要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人文景观,如,风景名胜、博物馆、纪念馆,引导学生在自然、社会的大课堂中观察、调查、获取信息,学习语文。要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和兴趣爱好,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方式,将自己学到的知识、技能恰如其分地运用于实践,在实践中锻炼,在实践中成长。开发并形成各具特色的校本课程
在课程教材改革中,不少学校在分析学校的办学优势和资源配置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开发出构建各具特色的校本课程。根据学校特点开发的校本课程往往形式活泼,新颖有趣,能激起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比如,有的学校开设了“画与写”的课程,让学生在画画的同时,为图配话,并将这些作品编成班级刊物;有的学校开设了“每周一诗”的课程,让学生从小认识优秀的中华文化,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创新素养
创新是素质教育的着眼点,是新课改的精髓。教育需要创新。教学中,教师能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为己任,我们的课堂定会充满笑声,充满成功,我们教师也定会被学生的故事而感动,为学生的“创新”而惊奇,从而为培养二十一世纪创新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14)。1 更新语文教学理念
古今中外,任何一种教学思想都处于不断递升的动态发展之中。我们应批判的继承和大胆地借鉴传统教教育中优秀的教学思想、教学观点。时代在前进,历史在发展,国内外各种新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论也在不断产生和发展之中。我们都应该采取“拿来主义”的态度,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在借鉴和学习中,还要注意结合我们自己的教学实际,取长补短,推陈出新。只有这样,语文教学才能呈现出质的飞跃,教学质量才能取得实质性的提高。2 充实语文教学内容
随着社会经济的几次飞速发展,现行的语文教材中某些语文教学内容必须进行新的组合和建构。例如,在教《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时,可以适时引导学生学习邹忌那种不为甜言蜜语的表象所迷惑而能客观正视自己优劣点的精神,也可以引导学生学习邹忌能够由家庭琐事推及到国家大事的以小见大的联想技巧,从而达到既使学生懂得应该如何对待别人的赞赏又能使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得到提高。在一切活动之中,要引导学生自觉地将语文课堂扩大延伸,将课堂、图书馆、语文学科活动连成一个整体,学校、家庭、社会联成一个网络,使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
新时期,在新课标的指引下,我们一定要努力提高教师的语文素养,为新时期教育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增强我国的教育综合力!
参考文献
[1]转引自殷建明《语文教学的弊端与教师的自身素质》,《教书育人》2003年第9期。
[2]朱华贤,《语文教师读书现状的调查与对策》,《语文学习》2001年第2期。
[3]王荣生、许志先,《语文教师教学内容选择的现状调查及分析》,《语文学习》2005年第1期。
[4]蔡伟,《新理念:为何难以走进语文课堂——从两则案例谈起》,《语文建设》2003年第5期。
[5]张克中,《个性教学的湮没与语文教师自由精神的缺失》,《语文学习》2002年第1期。
[6]李希贵,《让语文素养融进血液》,《人民教育》2001年第1期。
[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1月
[8]叶澜.新世纪教师专业素养初探.教育研究与实验[J].1998,(1):44—46
[9]魏国栋、吕达等、《课程•教材•教法》、人民教育出版社(04年8期)
[10]包南麟、李振村等、《语文教师》、上海教育出版社(04年4期)
[11]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12]《论中学语文教师应具备的素质》左巨清
[13]毛志成.语文教师要提高“教艺”.中学语文教学 , 2008,(09)
[14]刘成玺, 宋振兰.语文教师应具备的素质.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校长), 2008,(03)
[15]王翠霞.也谈语文教师的素质.成才之路 , 2008,(03)
[16]周黎明.今天,我们怎样做语文教师.湖南教育(语文教师), 2008,(07)
致 谢
很感慨,我在长舒一口气后开始写我的毕业论文的致谢辞了。论文的完成标志着我的大学四年即将结束,也意味着,新的生活又将开始了。最近的半年则并行着找工作和写论文。其间的起起伏伏、悲喜得失,今天想来仍旧唏嘘不已。所幸我没有被失败击垮。自信、坚强、乐观的态度让我坚持到了最后,并且争取了最好的结局。衷心感谢我的导师老师对我的指导和教诲。您开阔的思维、敏锐的洞察力以及详细的修改意见一直给我很大的启发。唯一的遗憾是我自己不够主动,错过了许多与您交流的机会。“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是我少年时最喜欢的诗句。就用这话作为这篇论文的一个结尾,也是一段生活的结束。希望自己能够记取少年时的梦想,永不放弃!
第三篇:新时代教师素养培育与发展
新时代教师素养培育与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民对公平而又高质量的教育的向往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新任务。我们要尽职尽责、勤奋工作、加强学习、廉洁从教、积极进取、敢为人先,早日把自己锻炼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向骨干教师、名师迈进。
教学工作,需要脚踏实地去研究。教师每日面对备课、上课、作业、辅导、答疑、导师工作、班级管理、学科教研、培训总结、活动组织等工作,这些工作都是十分具体,需要一件一件、精心精细、推敲琢磨、冷静思考、大胆探索去做,每一项工作都需要高标准、抓过程、按时间、保质量去完成,教师没有脚踏实地的精神,就不可能提供有质量的教育。
”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是培英育才的崇高伟业,新时代的教师应该扛起这份历史责任感,砥砺前行,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立德树人,促进每一个孩子精神生命的健康成长,在教书育人的奋斗奉献中凸显教育者的追求,实现生命的更高价值!
“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今天不生活在未来,明天将生活在过去。一个现代教师不应拿昨天的经验来禁锢自己,而要用明天的标准来规范自己的行为。紧跟时代,孜孜以求,勇于开拓,与时俱进。唯有如此,教师才能不仅仅只是“蜡烛”,不仅仅只是“园丁”,不仅仅只有“一桶水”,而是拥有一条奔涌不息的河流,拥有培英育才的天下情怀。教师在滋润受教育者心田的同时,自身的价值也会得到升华。
以昨天的知识,教今天的学生,适应明天的社会,教育有何希望。教师应高瞻远瞩、胸怀天下、放眼未来,立志以今天的教育促进明天科技发展、经济腾飞。让无论处在何种艰难困苦的逆境中的孩子永远充满信心地看到光辉灿烂的明天,立志让明天的学生胜过今天的老师。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我们民族的兴旺发达、国家的繁荣昌盛,必将指日可待!作为教育人,我们在孩子身上寄托万千美好的希望。而美好的生命需要美好的情感、美好的灵魂、美好的艺术去温润,需要家庭、学校、政府、社会共同去教育、去塑造、去承担起新时代的责任与使命。
新时代的教师要以更博大的胸怀,更坚定的意志,登高望远、激情创造、拼搏奉献,用高尚的人格,诠释着教师奋斗的愉悦,成长的价值,人生的幸福!用崇高的精神,诠释着教师担当使命、心系国家、放眼世界的天下情怀!
第四篇:新时代中小学教师素养的探讨
新时代中小学教师素养的探讨
作者:王 加 旭
电话:***
地址:贵州省道真县三桥中学
邮箱:qnsywjx@126.com
邮编:563
521【内容摘要】:中国普及义务教育以来,我们的中小学教育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同时也对中小学教师在职业道德、学科专业素养、教师素养、创新性等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怎样保持一颗心---良心,怎样提高学科专业素养及教师专业素养,更好的服务于学生、社会和国家。值得我们深思和探讨。本文就将进行逐一的分析和讨论。
关键字:教师良心职业素养学科专业素养教师专业素养创新精神 人类进入21世纪已经7年了,在当今世上,竞争异常激励,知识爆炸,社会日新月异。各国在以教育为基础的各个方面进行了不遗余力的竞赛。那么在这样的环境下,中国要和平崛起,毫无疑问要把教育作为出发点、根本点,特别是九年义务教育尤为重要,13亿人口的社会主义人民教师又该具有怎样的素质?中小学教师如何做好自己的本分工作?我个人认为要从以下做起。
(一)教师要保持一颗心--良心
教师良心是教师职业道德的通俗而又“实在”的说法,教学则是良心活,怎样做好这一良心活呢?从孔子的“可以为师矣!”到韩愈的“传道、授业、解惑”,到陶行知的“爱满天下”,教师这一职业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是崇高的、神圣的,因为,教师不但肩负着教书的任务,而且担当了育人的工程。教书育人,教书是手段,育人才是目的。要育人就要用自己的心去对待学生,要凭着自己的良心去对待学生,那么,什么是教师的良心呢?我认为,教师良心是教师职业道德的集中体现,良心是学校教育的最后一道“道德防线”,又是教师人格的前提保证。没了对学生的一颗心---良心,教师的职业道德无从谈起。它不同于教师教学那样有章可循,在操作上可圈可点。教师良心很难成为操作上看得见的条条框框,它完全是教师的一种内隐的自律准则。
教育,必定要依据教师的良心,依靠教师的职业道德,以“学生”激起教师同情与慈悲的天性,教师“看在学生份上”是中国教育的辛事。教师良心一旦失去,中国义务教育将溃不成军。教师,应努力保存教师全部美德“源泉”----良心,教师一旦失去良心,不再敏感于学生,那么,学校对你来说即“地狱”。1,教师要有静气:教师需要静气,有了静气,才会静下心来备好每一堂课,静
下心来,受益的是学生,受益的还有你自己。2为学生而教书,为自己而教书,为了自己良知而教书:要做到和学生在一起心情永远愉快,心永远年轻。要深深懂得:教师干的是良心活,“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杂草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去备课,才是对学生负责,对社会负责,才会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
(二)教师的职业素养
它具有复合开放的品质,具体说有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学科专业素养。教师的专业化,表现在教师所承担的学科教学上。我们的中小学教师尽管在学科指向上各有差异,但作为专业人才总是学有专攻。所以,学科专业素养是教师专业素养的基础性构成。一个连自己所教学科都教不好的老师,很难被学生和家长认为是合格的老师,更谈不上好老师。学科专业素养至少要包括:熟练掌握所教学科的知识体系和结构,学科发展的历史和趋势;熟练相关学科知识;了解学科知识与人类实践的多重关系,以及它在实践中的多种表现形态;掌握进一步学习和研究所教学科的基本途径与方法,适应知识更新、满足培养学生创造意向和能力的要求。
第二,教师专业素养。教师专业素养是学科专业素质与教育专业素养的复合,教师专业素养是与知识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新的教师理念和新的教师职业理想,是对教师职业的一种社会公职资格的认定,是教师个人实现持续发展目标和教师个人奋斗的过程,是不断创新、自觉追求、终身学习的发展过程,也就是说,教师职业是一个专业岗位,正像律师、医生职业一样,不是任何一个具有一定学术和职业素养的人都可以从事的职业。要在自己的专业学科素养的同时同步提高教育素养,学会阅读,而且是大量的阅读,培养阅读的兴趣,教师专业素养阅读需要一步步提升。只有不断的读书才能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时时更新知识。深圳市一所小学的校长刘宪华要为学校的教师建一个教师书屋,开设“教师大讲堂”,教师不仅要读书,还要把书里的内容和自己的心得体会结合起来。如果教师没有自己的“图书馆”没有充足的专业阅读,谈何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如何教好学生。我本人反对把教师比喻成“蜡烛”,教师照亮了别人的同时也照亮了自己,在辛勤教学的同时自己知识水平也有很大的提高。
(三)要具有创新精神
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一名教师一定要具有创新精神,教学过程不是照本宣读的过程,也不是简单的把自己所具有的知识像倒水一样倒出来,既要像高明的医生那样,善于“诊病”、“治病”、对症下药,又要像科学家那样善于“探索”“发现”,探索新的知识和新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提出和解决难题,并与学生探讨自己成功经验,这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将起到很大促进作用和引导作用。
一、一定的教学科研能力
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师必须是科研型的教师。中小学教师搞科研的主要目的,不仅在教育教学理论方面有所突破,更重要的是促进教育观念的更新和教育教学实践行为的改善。为此,有创新型精神的教师,一方面要善于提炼自己的成功经验,使之升华为一般的规律;另一方面要善于学习和移植他人的成功经验,并能推陈出新。
二、创造性思维能力
让学生始终处于主动发展的状态,这是中小学开展创新教育的核心目标之
一。而学生是否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一是与教师是否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相关,二是与教师能否创造性地对学生进行引导有关。我们的中小学各科教材中蕴藏着极其丰富的、可以用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育资源。如果学生真正处于主动发展的状态,那么,必定会喷发出无限的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倘若教师自身的思维也颇具创造性并对学生加以引导,那么,学生的思维火花必定能放射出理想的智慧光芒。这对我们国家未来繁荣的起到关键的作用。
三、较强的教学监控能力
自我监控性教学是一种动态性教学,这种自我监控性教学,能够使教学活动充满生命的活力。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教学环节中。
1.课前的计划和准备
教师在课前不仅要知道所教的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等,还要预测课堂上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可能产生的教学效果。要具有较高的教学预测水平。
2.要做到学生能听懂,培养学生对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密切注意学生的反应,努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做到能使学生对你这门课的兴趣。学生能否主动的学习、专研,是否对你的科目有兴趣,是衡量教师的教学是否成功的重要的标志之一。
3.教材的呈现过程
这是课堂教学的心环节。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对教学进程、教学方法、学生的参与和反应等随时进行有意识的反省,并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活动,使之达到最佳效果。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师要动态地呈现教学内容,要鼓励学生不迷信任何他人,大胆的创新,大胆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当然要在党的基本方针政策下。
4.课后总结,反省与评价自己
作为一名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师,应当及时分析、评价自己在教学中的得失。在此基础上,总结、提炼成功的经验,撰写教学论文,并结合别人的成功经验,使自己的教育教学进入一种良性循环状态。
(四)语言表达和着装
教师还要善于语言表达,注意自己的着装,教师的言语表达和着装是学生对教师的重要的印象。这是对学生专心的学习,对学习的兴趣等等起到“敲门砖”的作用。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运用语言,要做到准确简明,富有示范性,通俗生动,富有幽默感,富有启发性、激励性,音准,带有示范性。要善于。善于无声
语言(即体态语言),古人曰:“教人而不见意趣,必不乐学”,要做到神态语,手势语,姿态语。教师的着装同样很重要,穿着整齐、得体。给学生一个好印像,提起学生对老师的兴趣,对老师的兴趣自然就上升到对其教学的内容开始感兴趣,这就起到了“敲门砖”的作用。没有这样的“敲门砖”,任何一位教师在教学上所做的一切都将大打折扣。如果一位老师,有较强职业素养,创新精神较强烈,但是言语表达能力不强,行为、着装不合理,学生对其没有好感,那他是典型的“真的坏老师”,我们要做到是“真的好老师”。
(五)总结
21世纪的世界是纷繁复杂、日新月异的世界,世界各国在各方面进行着不遗余力的竞赛。中国要立足于世,造福于人民,造福于世界,维护世界和平,需要综合国力作保障,然而办好教育又是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的保证,义务教育则是重中之重。
我们的中小学教师要保持一颗心----良心,只有有了这颗心,才有心提高自己在教学上学科专业素养、教师专业素养等,只有不断地提高学科专业素养和教师专业素养,才能成为一名具有创新精神的合格的教师,才能做好本质工作及对得起学生,对得起家长、社会和国家。
注释:[1]句容教育网。“良心”----教师道德的底线
[EB/OL]http:///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
2004-9-25
第五篇:试论新课改下语文教师的素养(最终版)
试论新课改下语文教师的素养
摘要: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可见振兴教育的人才在于教师。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师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养呢?那就是高尚的人格魅力素养、丰富的文化知识素养、娴熟完备的教学技能素养。
关键词:新课改;语文教师;素养
进入21世纪,我国教师教育面临严峻的挑战。轰轰烈烈的教材改革,新大纲的推行以及考试制度的调整,都为我们指明了方向。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语文教育在整个基础教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语文教学效率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语文教师的素养。因此,切实提高语文教师素养,是成功实施新课改的重要保障。那么,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师应具备什么样的素养呢?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将主要从三个方面加以探讨。
一、高尚的人格魅力素养
作为一位语文教师,具有科学的思想观念和高尚的道德品质,可能比其它学科教师显得更为重要。汉代杨雄说过:“师者,人之模范也。”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明确地指出:“我们深信教师应当以身作则”。语文教师无论是道德情操、思想境界、文化修养,还是工作作风、学习态度、生活习惯,乃至言行举止、仪表装束、居室摆设等方面都要有语文教师特有的风度,能引起学生爱慕崇敬之情,成为学生自觉效仿的楷模。这样,教师在学生中才有较高的威望,才能赢得学生、家长和社会的信任和尊重,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从而集中全部精力和智慧,发挥主观能动性,知难而进,锲而不舍,排除障碍,努力去实现既定目标。
二、丰富的文化知识素养
语文老师应该提高自身的知识素养,要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博学多才的“杂家”。要大力发扬多看书的风尚,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关注我们生活里的热点、焦点,寻找能引起学生心灵共勉的切入点,把生活的源头活水引进课堂,才能使学生心田永远流淌着汩汩清泉。老师要终身学习,才能跟得上不断发展的社会需求。作为有经验的老教师,有了雄厚的知识储备还不够,还要新的知识的不断输入,满足学生的需求。年轻教师思想观念更新快,有充足的精力,有较高的热情,同时他们也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从事教学方面的研究,并不断加强文化积淀。
1.深厚的专业知识
语文教师必须具备高超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才能保障课堂教学的开展,才能有效地把知识和技术传授给学生。一个不能将自己所学知识转化给学生的人,充其量只能称作教书“匠”,而不能成其为“师”。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就告诉我们为师之道,贵在传授知识。而授受之法则尤为重要。一个专业知识浅薄的教师是很难把教学工作搞好的。“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长流水。”目前教师队伍中实行“学历进修”,“继续教育”、“综合素质培训”,就是让教师具有高超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的好方法。
2.扎实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
在21世纪的今天,学习教育理论显得尤为重要,理论是行动的指南,没有理论的指导,教育教学就会陷入盲目性。这些理论可以具体指导教师去认识语文学科的性质,语文教学的目的任务,教学规律和教学方式方法,帮助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合符科学而有效地进行语文教学工作。
3.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
美国教育家科勒涅克斯有句名言:“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这句话道出了语文学科的综合性特点。语文学科的这个特点,决定了语文教师不但要成为一个语文“专家”,更应该成为一个懂得百科知识的“杂家”。
这些百科知识包括社会科学知识,如历史、地理、哲学、法学、宗教、民俗、伦理、文化等等;自然科学知识,如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天文、地质等等;思维科学知识,如思维学、科学方法论,等等。
事实证明,一个有丰富知识的语文教师,上起课来才能“上至天文,下至地理”,才能“思接千里,视通万里”,才能“上下五千年,纵横九万里”。
三、娴熟完备的教学技能素养
当今的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可以说,不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我们要想在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从而实现教学创新能力的提高,是不可能的。因此,形势要求我们教师必须注意学习现代教育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以及其他先进教育技术,并能逐步掌握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学习创意、制作多媒体课件,力求使课件系列化、模块化和网络化,以充分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的功能。课件设计时要注意在进行相关知识的讲授时,容量要适中。
1.应该具备对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操作能力
未来社会是一个高度信息化的社会,以光电子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为标志的信息技术将成为21世纪各项技术发展的先导。反映在教育领域里,则是各种现代化教育手段的广泛应用。这就要求新世纪的语文教师应具备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多媒体、电脑操作等)的能力和正确选择、处理各种信息的能力,这是使语文教学走向现代化的必要条件。
2.应该具备必要的开拓和??造能力
这是整个能力素养的核心所在。作为生命活动形式之一的教育活动,需要的是教师与学生主体意识的相互碰撞,教师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相互交流。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让语文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这是新世纪的语文教师所要完成的使命。教学是科研的起点,科研是教学的深化。语文教师应边教学边研究,把教育事业变成科学事业,就有可能成为学者型教师。
3.应该具备一定的教研能力和自我进修能力
未来的语文教师不但要具备基本的语文教学实践能力,而且还应具备更高层次的教育科研能力。为了不断提高自己的科研水平,语文教师还应该有相应的自我进修能力。此外,“理解他人和与他人交往”的能力、自我调控和应变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也是新世纪的语文教师应该具备的特殊能力。所有这些能力的完美结合将会使语文教师在出色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也出色地演绎“教师”这一角色。
总之,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师应该具备高尚的人格魅力素养、丰富的文化知识素养、娴熟完备的教学技能素养。当然,新课改为我们教师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也提出了全新的挑战,那就是:教师必须通过不断学习研究先进的语文教育理念和科学实用的教学方法,确立终身学习的意识,才能提高自身各方面的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