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诵文化经典 建书香校园 促和谐发展
诵文化经典 建书香校园 促和谐发展
——平邑兴蒙学校“蓓蕾读书工程”经验介绍
平邑兴蒙学校在“蓓蕾读书工程”活动中,以“大语文”教育思想和党的十六大关于建设“学习型社会”的精神为指导,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以大量阅读为主要途径,激发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培养良好阅读习惯。在校园内形成热爱读书的良好风气,促进学生的可持续性和全面性发展,努力创建书香型校园,培育适应社会发展的未来人才。
一、加强读书领导
为了切实搞好“蓓蕾读书工程”,我们建立健全了“蓓蕾读书工程”领导组织,形成了领导重视,分工明确,各部通力协作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我们成立了校长、副校长、工会主席、教导处成员、图书管理员、各年级组长组成的“蓓蕾读书工程”领导小组。各个系列、主题读书活动职能分解到具体领导,“教师系列读书活动”由党支部、工会协作,齐抓共管。“学生系列读书活动”和“家庭系列读书活动”由教导处负责,具体组织开展学生在校内外的课外读书活动。
二、营造读书氛围
学校氛围也是一种语言,是一种传递信息的独特的交往形式,蕴含着巨大的潜在的教育意义。走进兴蒙,你会发现不论是走廊的墙壁,还是教室内的悬挂张贴,激励师生读书进步的宣传标语醒目可见:“一天一个好习惯,每天进步一点点”“阅读改变人生,习惯决定未来”“读书高雅行为,读书丰富精神”等。既有古代书法大师颜真卿的“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有现代作家赵树理的“读书也像开矿一样——沙里淘金。”有高尔基的“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有托尔斯泰的“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也有学生们自己创作的关于读书的妙语佳句。不仅如此,学校还要求落实三个“一”,即读好一本书——师生携手共读一本书,读完、读懂;做好一件事——教师引领学生一同做,边读边记;树立好一个读书榜样,实践一种读书精神。为创建书香校园我们具体做了以下工作:
1、开放学校阅览室
书香校园建设要服务于师生高质量的阅读需求,将校园建设成对每一位师生开放的图书室、阅览室,充分发挥图书室、阅览室、知识长廊的阵地作用。分低中高年级开放阅览室。学校图书室向学生提供丰富优质的藏书。学生可以按照规定的时间到图书室借阅,图书也可开架借阅,供学生自由选择,进行自主阅读。
2、摆放班级图书橱
走进兴蒙的每一口教室,你会发现摆放整齐的班级图书橱。书橱里的书以学生捐赠为主,加上由学校统一给各班购置的图书,每隔一大周同年级各班互相调换,每大周语文老师可以从学校图书室为学生借阅新书,提高图书的流通率。每班一橱,并在使用过程中不断更新、交换、补充,每个班就相当于一个“小小图书室”。
3、布置美化书香校园
学校将加强校园阅读氛围的创设,精心布置美化校园,使校园更具有“书香气”。在校园内开辟阅读长廊、张贴有关读书的名人名言,把学生浸润在书香中。充分发挥图书室、画廊阵地作用,每一个教室都要有班级图书角,每一层楼道的画廊,每一面墙壁都散发出浓郁的书香。
4、保证读书时间
无论书再好再多,无论学生多么热爱读书,如果没有时间保证,读书行动必定不会落到实处。然而残酷的现实是急功近利思潮害及教育,学校大多为了追求短期绩效,舍不得拿出太多的时间让学生读书。在为“孩子一生奠基”的理念下,我们经过认真研究,增设阅读课。
(1)低年级增设一节阅读课,中高年级增设两节连排的阅读课。
(2)每天下午设有两节活动课,让学生有自由借阅图书的空间和时间。
(3)严格控制各学科课外作业量,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保障学生课外自由读书的时间。
(4)做好学生家长的工作,让家长配合老师,督促学生充分利用大休的时间进行自由阅读。
三、开展读书活动
“读书工程”实施以来,我校采取多种措施,广泛开展趣味读书活动,组织和引导全校学生读书学习,积极营造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氛围,既培养了学生读书兴趣,又促进了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的养成,为师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精神基础。、教师读书“一一二工程”。
我们实施了教师读书“112工程”。就是“每天花一小时读书、每学期读一本理论书籍、每学期写两篇高质量的读书体会”,此活动也吸引了教师的积极参与,撰写读书笔记已成为教师的自觉行动,让教师和学生在同读同写中共成长。
2、学生读书“三个一工程”
我们全面启动了“三个一读书工程”,即“每月一书”、“每周一文”、“每天一成语”。此活动要求重视过程,重视资料积累,而且参与人数涵盖全校每一位学生,活动时间绵延整个学期,真正做到大面积铺开、长时间坚持。现一进各班教室,黑板左侧温馨提示栏里便可见“三个一”的内容在随时更新。
3、举办校园“快乐读书节”
每学期,我们都要举办校园“快乐读书节”。例如在我校首届读书节中,我们以“让阅读成为习惯,让书香飘满校园”为宗旨,以“热爱书籍,享受阅读”为口号,精心策划,认真组织,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有学生方面的读书活动,也有教师方面的读书活动;有做读书摘记、写读书体会、填读书记载卡等大面积的师生自我阅读,也有“讲成语故事”、“诗王争霸赛”“百科知识竞赛”“诗歌朗诵比赛”等师生读书比赛活动。在第二届读书节中,我们围绕“读儿歌,诵儿歌”、“读童话,讲故事”、“读小说,编演剧本”三个阅读主题开展读书活动。让学生通过参与这些活动,切实感受到读书是一件幸福的事,让他们的读书热情得到维持和高涨。开展的主要活动有:
(1)古诗文经典诵读活动。中华民族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给子孙后代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其中那些积淀着智慧的结晶、映射着理性光辉的经典著作,那些浓缩着丰富情感、蕴涵着优美意象的诗词曲赋,就像灿烂的星河,熠熠生辉。这些古诗文经典,对于治学修身、陶冶性灵、引导价值判断、提升审美品位以及培养语文能力等方面所具有的功能和作用,是怎么估价也不过分的。
首先,我们要求学生背诵《三字经》、《千字文》、《唐诗三百首》等中国传统文化经典名篇,让学生在读书中陶冶情操,传承中华经典文化,不断丰富学生古诗文涵养;其次,为保证读书质量,学校有计划地开展诵读比赛,形式多种多样:低年级有儿歌比赛、古诗诵读比赛等,中年级有讲故事比赛、编写童谣比赛等,高年级有演讲比赛、读书征文比赛等,比赛成绩公开、公正,全校公布,对成绩优秀的班级及学生,学校进行表彰和奖励,给学生颁发 “读书大王”奖、“读书小博士”“书香少年”等奖,给班级授予“书香班级”奖。
(2)讲故事、诵诗歌比赛。每年结合“六一”国际儿童节、国庆节、元旦等节日,各年级各班都要发动学生结合自己的读书情况讲故事,评出班内优秀选手,参加全校讲故事、诵诗歌比赛。学校分年级评奖,授予“故事大王”、“小诗人”等称号。
(3)读书笔记展评。低年级学生阅读虽然不要求写读书笔记,但是,教师们鼓励学生将自己欣赏的词、句或段摘抄下来,一段时间后展出,比比谁采的“蜜”最多、最甜、最美。中、高年级学生须做读书笔记,每位语文老师都有目的 的布置学生去做读书笔记并且检查、指导、评价学生的读书笔记。在教给学生读书笔记方法(摘录式、提问式、心得体会式)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兴蒙学校有自己特制的读书笔记和课外练笔。学生很乐意去做“读书笔记”,有的同学还讲究包装艺术,绘制各种插图,起别致的书名如:《成长日记》《心
灵独白》等。读书笔记成为学生自由吸收和创造的快乐小天地。每学期末,学校都要选出优秀的学生读书笔记评奖,并将证书和读书笔记本一同放在学校展室内,组织学生分批参观学习。
(4)办好手抄小报,制作读书卡、书签,进行古诗文配画、读报剪报活动。“文苑报”展评有声有色。文苑报是兴蒙学校小学部的校报,人人参与,定期收藏。办报形式灵活,内容丰富,图文并茂。每个班级的学生在老师和家长的帮助下,收集有关报刊小资料、格言和读书的心得体会等,然后学生把这些资料集中整理,分类编辑,完成自己的文苑读书小报,参加学校定期评比展示。这一活动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读写能力,还极大地培养了学生有选择地读书、编辑、筛选知识等综合能力
(5)建立阅读反馈表。学生们毕竟是孩子,让他们坚持课外阅读,持之以恒地自觉融入书海中,确实不容易。为此学校通过“阅读反馈表”来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学生到学校图书室或班级图书橱借阅一本书,就发一张“阅读反馈表”,学生读完后必须填写好反馈表,方可再借一本书。反馈表上要学生填写作者、主要内容、精彩片断、百科小知识等,这样督促学生借了书就得认真看,而不是借书时兴致勃勃,借完后就不再过问。
(6)组织阅读、写作考级。在“蓓蕾读书工程”活动中,我校开展了别开生面的“阅读考级”和“写作考级”活动。活动先由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情况及写作水平申报级数,然后统一书目(写作考级统一命题)、统一时间、统一地点完成考级,最后教师评定并颁发证书。阅读根据阅读量和阅读效果分时间段评选阅读之星,分为三级:初级、中级、高级,每级又分为三档,即:一星,二星,三星;写作以兴趣、能力及志向采取积分升级制度,依积分之高低分为预备生、小学士、小硕士、小博士这四级。这些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阅读、写作的积极性,使学生的读写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我们还以班级为单位编辑作文专集,当学生看到自己的作文编辑到作文选中时其兴奋之情可想而知。
4、拓展阅读大课堂
社会是个大课堂,地方文化是宝贵的资源。学校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丰富学生的阅读内容。充分利用革命烈士纪念馆、自然博物馆、莲花山公园、老年公寓、热电厂等教育基地,定期组织学生到这些基地参观实、听英模报告等,让优秀的地方文化震撼学生的心灵、拓宽视野、陶冶情操。
四、养成读书习惯
1、倡导藏书
学校以“倡导藏书”为主题,引导学生走进书籍天地,让书籍真正占领学生的休闲时间,提高休闲生活质量。每学期学校都要评选“小小藏书家”(藏书50册以上或者每学期新增书籍10册以上),以此来激发学生藏书的积极性。
2、引导购书
如何购书,购适合于学生读的书,这是许多家长和孩子所关心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引导购书”上做好以下两点:
(1)拟定一份书目序列表
学校根据学生不同年龄阶段及其接受理解能力,结合国家教育部、团中央向学生推荐的优秀书目和各科教学要求,围绕促进学生素质提高这个中心,由浅入深,列出必背、必读和选读书目。其中文学类书籍占40%左右,科普类书籍占40%左右,其他占20%左右。这就大大降低了学生选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2)做了两个方面的动员
有人说过,一个人的家里有没有书柜、书柜有多大,可以看出这个人的品位。同样道理,每个学生的家里案几床头,书本是否随手可取,也可以看出孩子能够在家庭中受到多少书香的浸染。我校学生大部分来自有一定经济实力的家庭,学校通过家长会或“致家长的一封信”的形式,给家长讲明多读书的好处,使家长自己也爱读书、舍得花钱为孩子买书、下功夫督促孩子读书;
有的学生有自己的零花钱,通过开展“我的压岁钱怎么派上用场”“零花钱该怎么花”等主题班会,让学生明确读书的重要性,正确处理自己的零用钱,明白“买零食不如买本书”的道理。
(3)搞好三个层面的“好书推荐”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出版物如雨后春笋。对此,我们组织了三个层面的“好书推荐”:第一层面是学校和教师,在学校图书室开辟“新书介绍”栏目,定期为学生推荐新书,教师利用晨会课、阅读课向学生推荐自己喜爱的读物,以学生对教师的个人崇拜吸引学生翻开老师喜欢的书籍;
第二个层面是红领巾广播站、黑板报等阵地,辟出栏目,让学生来推荐喜欢的书籍;
第三个层面是书店,和书店联系,举办“红领巾书市”,由书店工作人员向学生推荐书目,学生在书市上挑选自己喜爱的书籍。“红领巾书市” 每学期举办一次,书市中,还可以组织 “图书交易市场”,促进图书的流通,也有利于锻炼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3、自能读书,养成习惯
当前教学中普遍存在着学生课业负担较重的情况,学生很难抽出时间去看书,更别说是自觉地进行读书活动了,因此,在读书活动开始时,必须向学生提出一定量的要求,并要强学生制订相应的读书计划,同时要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1)“不动笔墨不读书”——学会做读书笔记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语文老师要重视培养学生做笔记的习惯。鲁迅先生提出“读书要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脑到”。读书动笔,能够帮助记忆,掌握书中的难点、要点,有利于储存资料、积累写作素材,有利于扩大知识面,提高分析综合能力。做读书笔记可以:①圈点勾划。在书的重点、难点或精彩之处画线或做各种符号。②写批语。阅读中,在书的“天头”“地脚”或其它空白处写上自己的一些看法或体会。③做摘录。摘录书中的重点或名言警句,历史典故,优美的词语或段落等,以便将来复习或参考用。④列提纲。把文章的提要写出来,概括出基本内容。⑤写心得。不必拘泥于某一固定形式,随时将自己遇到的问题、自己的感想记录下来,或有感而发,或指摘错误,或补充论证。
(2)“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多朗读多背诵
“书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古人读书特别强调要有“朗朗书声”。要用普通话进行朗读,一边读一边想象,在头脑中“放电影”。“口”到了,“心”却溜号了,是读书的一大忌。
青少年时代是记忆力最佳时期,多读多背,能开拓视野,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发展智力。“心通中外千年史,胸藏古今万卷书”,学生对课本中的范文要能熟读成诵,要能背诵一定量的古诗词。青少年时代记下来的东西,一定是学生一生中的宝贵财富。
(3)“学而不思则罔”——读书与思考相结合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读书时要思考。读书并不是仅仅把书看一遍,还必须要求学生对书中或文中的内容有整体把握,对文章的遣词用句、立意主题、写作方法、人生启迪等有比较细致的思考。对上述一系列要求做到定期检查、不断督促,通过长期强化,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教师要鼓励学生在读书中积极展开思维,反复琢磨语言文字多表达的思想内容,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找出疑难问题,并允许学生提出与作品相反的观点和意见。
任何习惯的形成,都必须经过持久的训练,所以,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在读书活动中反复实践,使学生逐步做到习惯成自然,并探索到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
五、保持读书热情
保持师生的读书热情是“蓓蕾读书工程”建设的重要环节。为此,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1、评价内容的多元化。为了师生多读书、爱读书、读好书,我们借助多种形式与措施来推波助澜,使校园内的读书热潮保持下来。我们组织“书香班级”和“读书明星”等评选活动。评选既有量上的规定,又有质上的要求;既注重阅读的广度,又注重阅读的深度;既关注阅读能力考核的成绩,也关注学生阅读兴趣、情感体验等方面的内容。当然,调动每一个孩子读书的积极性,让
每一个孩子都能感受到读书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是进行阅读评价的第一宗旨。
2、评价方式的多样化。读书贵在坚持,重在日积月累,因此对学生平时的读书评价我们采用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定期评价与随机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如果说自我评价是一个内化的过程,那么对外显的读书行为的评价则更多地依赖于他人的评价,这包括家长的评价,老师的点评,还有学生之间的互评。对于学生我们每学期组织一次以年级为单位的读书交流会,推出一批读书明星;组织写作能力较好的学生向报刊杂志积极投稿,享受读书的喜悦、读书的成果。开展“蓓蕾读书工程”一年多来,我校师生们少了些浮躁,多了些书香,群体素质悄然提高,三十多位教师的论文、随笔在省市报刊杂志上发表或获奖。六十多篇学生的习作见于省报省刊。“诵文化经典,建书香校园,促和谐发展”活动的开展,精神了我校师生,学校特色得以彰显,学校逐步走上内涵发展之路。我们将延着此路走下去,走出精彩,走向辉煌
第二篇:建绿色校园,促和谐发展
建绿色校园,促和谐发展
——北京东路小学分校红太阳小学创建市‚绿色校园‛实施报告
我校始建于2010年8月目前有三个年级八个班,319名学生,23名教职工,是一所在充满活力、特色鲜明的学校。
建校以来,学校领导及全体教职员工,时刻树立将环境教育与素质教育有机结合的理念,认真落实国家有关部门对于在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环保理念及意识的要求,走环境意识和科学文化素质相结合的办学思路。依据南京市创建‘绿色学校’(幼儿园)的通知‛精神,对照‚南京市绿色学校评估标准‛,我校积极组织开展创建活动,营造校园环境保护气氛,提高环境教育水平,增强师生环保意识,打造出四季花开、无处不绿的优美校园环境。
一、细致解读评定标准、合理制定创建目标。
红太阳小学地处浦口区的桥北版块,属新建学校。对于创建绿色学校工作的经验相对其他兄弟学校来说是很薄弱的。学校占地面积12000平米,在浦口区属于比较小的。校园内可绿化面积较少,绿化投入资金缺口大。切合我校实际与创建要求,我们制定出以下五方面的内容作为创建目标:
一、响应上级要求,成立创建绿色校园组织机构,确保创建成功;
二、在现有基础上对校园环境进行整改,调整种植种类、布局、密度,打造特色景观,匠心独运地将环保理念与校园文化创建相结合;
三、丰富多彩地开展环境教育主题实践活动,提高师生环保意识;
四、扎实有效的开发环保课程,组织师生接受各种形式的环保教育,日常教学体现环保理念;五抓好环境常规教育和监督管理,校园环境力求体现、生态、卫生、安全、节约等要求。
二、层层落实,深入执行各项要求。
1.校长挂帅、部门协同。首先成立‚绿色学校‛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以校长为组长,分管校长、各部门、班主任齐抓共管的局面。其次分工明确,校长确定基本工作思路,解决各项创建经费,协调部门间工作;分管校长具体负责创建绿色学校工作的实施。包括绿色环保主题教育的开展、创建‚绿色学校‛工作计划、‚绿色学校‛
创建活动实施方案、总结、材料统筹等;教导处负责指环保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各个学科环保理念的融合。大队部负责校园环境的营造与监督、指导班级开展各种形式的环境保护类主题活动、学生环保行为规范;校德育处负责在学校网站积极开展绿色环保内容的宣传;总务处负责创建相关的后勤保障、校园绿化,学校节能、节水、节电及节约其他资源的具体工作;校长室负责创建活动资料的保存和整理等。各部门分工协作,促进创建各项工作,同时学校开源节流,积极筹措资金,保证经费投入。
2.硬件保障,发挥职能。所谓的硬件保障,就是创建绿色校园必不可少的三个建设。它们分别是:1校园环境建设,把打造干净、整洁、和谐、优美的校园环境作为首要工作来抓。高效利用环境资源,合理种植花草树木,美化校园;加强校园及周边环境卫生工作力度,层层落实责任,做到卫生无死角,校园环境干净整洁;
2、开展绿色、特色结合的校园文化建设,放眼皆绿色,处处皆文化。校园文化要有内容、有深度、有特色,寓教于乐。
3、做好宣传阵地建设。学校橱窗、板报定期展示学生作品及环保作品。加强卫生室、心理咨询室等功能室的管理,充分发挥其功能,有效地推动学校环保教育工作。同时,在师生中积极倡导节约水、电、纸张等资源。
3.注重培训,提高意识。注重对教师的培训。形式多样地对教师开展此方面的培训,如环保知识讲座、环保知识竞赛测试活动,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环保教育培训活动,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环保主题,在教案中体现环保意识,对环保教案数量及质量提出要求,把环保宣传内化为教师自觉行动;严格执行‚无烟学校‛的相关规定,在教师中推崇健康环保的生活方式。重视对学生的培训,学校网站、红领巾广播站、宣传栏、班级板报定期宣传环保知识,帮助学生树立环保理念,提高环保意识;同时,利用节假日开展环保志愿者行动等德育活动,把学校的环境教育拓展到家庭与社区,带动家庭,影响社区,产生社会效应。
4.用心构设,结合教学。一是将环境教育渗透进课堂,围绕课程要求设计教学;二是开辟出专门的环境保护综合实践课程,形式不一
定要拘泥于课堂,力求多样化;三是围绕浦口区‚五小‛活动,组织学生开展变废为宝的小发明小制作活动;四是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专人担任心理健康教师,定时定人定点开展心理健康咨询,优化学生心理健康环境;五是利用班队会、晨会、升旗仪式等多种形式开展环保教育,利用每年的‚植树节‛、‚世界水日‛、‚世界地球日‛、‚爱鸟周‛、‚世界环境日‛等做好环境保护宣传。
5.精心打造,特色鲜明。绿色校园的创建不应仅仅停留在‚绿化+文化‛的层面,我们的理解是‚眼睛里的绿色和心灵中的绿色‛相结合。丰富绿色的内涵,多学科多角度去解释,使绿色的内容多元化。从人文、文化的高度去理解和审视绿色学校的创建,打造红太阳小学独有的绿色校园。
一、精心设置的环保宣传牌等;
二、在学校网站经常发布‚绿色‛创建信息与环保小贴士;
三、将植物挂牌工作做好做细,将学科知识与人文知识有机结合,打造学生乐读乐学的自有风格;
四、营造和谐共处的校园气氛,走阳光教育的特色道路,培养教师的归属感,提高他们的幸福指标,让学生爱生活、爱学习。
三、成绩与不足:
通过全体师生三年的努力,我校克服了设施、绿地等硬件资源短缺,文化积淀薄弱等不利因素,在绿色校园创建的道路上越走越顺利。校园处处皆绿色,时时有花香,环境整洁优美。师生环保意识与能力得到提高,能自觉爱护学校的花草树木,保持校园的环境卫生,师生环境教育活动参与率达100%。校园环境清洁,无吸烟及乱抛乱画现象。学校通过‚家长开放日‛、志愿者小队社区行等活动,将环保教育工作推广到社会。
当然,我们毕竟是一所刚刚创办三年的小学校,在工作我们时常感到肩上的压力,学校仅仅是社会的一个小单元,绿色环保的环境创建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我们的工作也存在着或多或少的不足,一是缺少环境保护方面专家的有效引领;二是环境教育工作开展的手段少,力度不够;三是形成性资料的整合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分校红太阳小学
2013-4-24
第三篇:品红色文化 促和谐发展
品红色文化 促和谐发展
对南昌市红色资源文化的调查与研究
革命神话的摇篮,红色资源的圣地。南昌是编织革命神话摇篮的竹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南昌革命洪流奔涌,北伐南昌的硝烟未尽,“八一”南昌起义又枪震寰宇,这里打响了革命的第一枪,升起了用鲜血染红的五星红旗,这里有着丰富的民俗文化遗产和革命斗争史迹,有多个由中宣部命名的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八一起义纪念馆、井冈山红色旅游系列景点被评为“中国十大红色景点”,全市形成了以八一起义纪念馆、方志敏纪念馆、新四军纪念馆等多个文化遗产的精品红色旅游路线。为进一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更好地发挥革命文化、历史文化资源优势,完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网络,推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打下了扎实的基础,有力地促进了三个文明建设与社会和谐发展。
南昌这座曾被鲜血浸透的红色资源的圣地,是中国人的魂。这片古老的红色土地崛起了新四军,走出了小平小道,孕育了为数众多的革命先烈,近几年来,南昌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一方面加强对原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维修、扩建和改造;另一方面不断挖掘红色文化和民俗文化的历史积淀,新建或新纳入了一批陈列馆、纪念室、故居、遗迹等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对广学生进行党史、革命史和国情教育。
因此,我们在承载红色文化,突显研究目的,明确研究目标,亟需红色文化,最终确定了我们此次研究的主题-----“品红色文化 促和谐发展”。新形势下的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必须采取新颖而有效的形式与红色资源有机整合。既要重视课堂教育,又要注重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要完善外在的教育和管理,唤醒青年内心的自律意识,这样才能使红色革命精神深入青年内心深处,始终具备吸引力和感染力,并保持生机与活力,促进新时期的青年思想道德建设。
根据上述几点,我们选取了八一广场、八一起义纪念馆、新四军军部纪念馆、爱国教育基地等作为红色文化的代表,革命传统教育的典范。下面我们就这次调查在各地的情况展开论述。
一、调查基本概况
1.八一广场
八一广场改造工程是被南昌市委、市政府列入建设现代文明花园英雄城市的重大工程。经过广场管理员的介绍和实地采访我们了解到,整个广场的改造都倾注了领导者的心血,每一项工程设计都凝聚了设计者的智慧,每一寸土地都洒遍了建设者的汗水。经过3年的改造,八一广场核心区面积由原来5万平方米扩大到7.8万平方米,规划还把周边环境纳入广场改造范围,面积达30多万平方米,使其集纪念性、标志性、群众性及休闲性为一体。整个八一广场改造,以八一精神为灵魂,以八一起义纪念塔为标志,以历史文化为载体,以市民参与为目的,处处体现八一历史,展示八一文化。金水河下,百米长的音乐喷泉伴随着《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走进新时代》等雄壮的乐曲翩翩起舞。还有八一军史浮雕,以江西现有的八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为题材的山水浮雕栩栩如生,充分体现了江西的地域文化特色。升旗台的北侧,镌刻江泽民同志的亲笔题词“军旗升起的地方”,突出南昌在中国革命中的特殊历史地位;南侧用汉白玉镌刻毛泽东手书字体“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凸现了八一起义的深刻含义和伟大意义。
2.八一起义纪念馆
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原为江西大旅社,是当年八一南昌起义总指挥部旧址,创建于1956年,是首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国家命名为全国首批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我们实践队有幸受到纪念馆馆长助理的接待。经过采访我们了解到:多年来,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不仅致力于馆藏文物的征集和研究,不断丰富馆藏文物,对现有陈列进行了更新、改进,而且更加注重加强未青年的爱国主义教育工作。
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2007年7月改扩建工程完成后,着力提高服务水平,做好讲解接待工作,吸引了四面八方游客,充分发挥出了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积极教育作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据统计,2007年7月28日至2007年12月14日,该馆总参观人数达31.58万余人次,其中免票参观21.47万余人次;共接待3106批次团体观众,其中免费接待未成年人35批,定时讲解2300批,国际友人30批,并圆满完成了省市领导布置的重大接待任务。
同时,我们还了解到为进一步加强长期对未成年人的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培养学生高尚的革命情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与南昌师范附属实验小学等未成年人教育机构共同构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得到了许多老师、市民家长的好评,效果显著。
3.新四军军部纪念馆
新四军成立于1937年,并于1938年迁入南昌设立总部,在叶挺、项英、刘少奇等人的领导下,由组建时的一万人发展到二十余万人,曾挥师皖南皖中苏北,杀向抗日疆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的抗日战争立下了丰功伟绩,在抗战期间,英勇牺牲的官兵战士就达两万两千万。
恰逢7月7日,七七事变71周年,在新四军纪念馆里回顾新四军曲折历史的游客众多,他们通过墙壁上的一幅幅字画,以及那栩栩如生的铜像,深深地体会到了革命的艰辛,深深的被那种为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解放事业艰苦奋斗、不怕牺牲、前赴后继、矢志不渝的精神所震撼。
参展完纪念馆,我们有幸和当年的老战士进行了数小时的访谈,除了深入了解了当时革命环境,聆听了他们一些可歌可泣虽小却不乏悲壮的故事外,还就弘扬中国革命精神,培养民族精神,预防青年犯罪等方面的问题做了较深入的讨论。为了让我们能更加深入的了解革命,他们还赠与我们一套由新四军研究会编写的图书让我们研习。
4.象山南路三眼井社区
三眼井社区靠近新四军纪念馆,在这样的红色遗迹熏陶下的社区会以一个什么样的形象给我们展现在我们面前呢? 带着期待,我们走进了社区,走访了当地的稽毒大队。
在深入住处去做调查问卷时我们发现,社区居民平时节俭的生活,勤劳的作风,朴实、直爽的性情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那天的问卷中我们也发现他们总体上对红色文化的了解比较好的。同样,虽然稽毒大队在这个治安较好的小区工作是比较轻松的,但是他们仍然没有放下戒备,恪守己任。他们还在不影响工作的前提下接受了我们的访问,介绍了些他们工作的情况,给我们的实践提出了建议。
5.爱国教育基地
在崛起标志的红谷滩新区,簇拥着南昌市中共中央党委宣传部、人民法院、劳动局等众多国家政府机关。其中南昌市中共中央党委宣传部各部门分工协作,直接领导法院、检察院、派出所等机关。通过询问我们了解到,爱国教育基地时常会给各学校或各纪念馆在开展教育活动时做些指导,下发各种指示性文件。在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南昌开展过许多像学生免费参馆等形式的红色文化教育活动,由此可见政府对南昌市的红色资源十分重视的。
二、调查中反映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调查问卷的结果反映的情况(调查数据来源于网络)
有人曾进行过调查,并将结果发于网上。主要方式为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对象为当地村民学生及游客,发放调查问卷300份,回收问卷300份,回收率达100%,5份不符要求,有效率为98.3%。(被调查人群情况)
被调查人员的295份有效问卷中,年龄在20岁以下的受访者有50人,20至30岁的受访者102人,30到40岁的77人,40岁以上66人。从上面的比例可以看出:
政府宣传的“红色文化”未能对青年产生很好的效果。在问卷中未成年人所占的比例不到17%,而我们的问卷大多都是在政府利用的红色资源地发放的,结合问卷中“青年是否应该更早的接受‘红色教育’”等题的情况我们分析出,大部分市民反映青年在红色文化这方面的受教育情况过为薄弱,政府虽大力宣传却未能吸引更多的青年。
30岁以上的人,大都积极肯定了“红色文化”教育宣传对青年犯罪的预防由较大影响。还表示已身为人母的她,对小孩在家里挑食、浪费、爱攀比等习惯束手无策,多次想让他们学习革命那些吃苦耐劳的精神却不果。这间接说明政府宣传的“红色文化”未能对青年产生很好的效果,青年急需接受红色文化的教育。
专题一:群众对政府关于红色文化的保护利用的看法。
您知道南昌被人们称为“英雄城”吗?
这个问题其实在我们很多调查小组的同学看来是一道很简单的问题,但令很多队员诧异的是只有83.7%的受访者知道南昌的这个称呼,而更令很多队员遗憾的是,在剩下16.3%的未知者(48人)中,20至30岁的年轻人竟占了很大比重达到23人之多,或许,但从这一问题上我们就可以发现,在红色文化宣传教育的力度上,我们的社会政府等各方面还有待加强。
您平时有参加过一些关于“红色文化”的宣传活动吗?
在这项问题的调查中,有23.1%和43.4%的受访者表示他们经常或者偶尔参加过红色文化宣传活动,由此可见大部分的群众还是能能够参与到这些有益的活动中来的,但仍有26.8%的人表示从未参加过此类活动,更有4.4%的受访人从未听说过此类活动,与前一题类似的是,这些“未知者’仍旧是20岁左右的年轻人居多,可见,红色精神已经开始在青年一代的身上有所退减。
您觉得当前南昌市政府利用当地的“红色资源”的情况如何 您觉得当地南昌市政府宣传“红色文化”的情况怎样?
此2道题可以看作是本专题的核心问题,但对于前一题,仅有23.1%的受访者表示很好,能够很有效的利用,有53.9%的人认为政府在利用方面做的一般般,利用的不是很到位,3.7%认为很差没怎么利用,2%认为从未有利用过,当然还有11.2%的受访者表示不知道,或者不关心。类似的,后一题也出现了大致同一的分布,31.5%的人认为很好,宣传的很到位,也很经常,但占大多数39%的受访者仍表示一般,7.1%的人认为很差,没怎么宣传,2%认为从没宣传过,也有7.1%的受访者表示不知道,不清楚。
从数据来看,还是有相当一部分的群众对于政府在红色文化保护利用方面作出的工作持满意态度,但应该看到,大多数的民众对于政府的此方面工作还是感到一般甚至是不满,他们期待我们的政府可以在红色文化的保护利用方面做出更好的成绩。而从这些数据里,其实我们也不难发现一点,绝大多数的群众对于红色文化的保护利用还是非常关心的,他们希望政府可以尽力挖掘这一精神教育的瑰宝,同时也显现出我们政府开展这些工作的责无旁贷。
您觉得政府应怎样宣传“红色文化”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多选)正像前一题所展现出的,很多民众对于红色文化的保护利用是很关注的,也有各自积极不同的想法,有72人次认为定期的在各大影院上映红色电影是有效途径,142人次选择了多通过电视、网络等媒体进行宣传,巧合的是也有142人次赞同适当的多免费开放一些革命纪念馆的做法,另外还有95人次建议加大开发红色旅游,79份选择了扩大宣传面,从农村到城市都有所涉及,当然,另有人选择了其他的方法。但从大家的选择建议里,也不难看出大家对于网络电视宣传重要性的认识,同时,免费开放革命纪念馆也被视作政府红色文化利用的有力措施而被很多群众反复提及(事实上南昌八一纪念馆已经开始了免费参观制度)。
专题二:利用红色文化对于教育青年的益处
。您觉得应该让青年更早的接受“红色教育”吗?
正如大家可以积极预见到的,有70.8%的群众认为是应该的,并且是越早越好,但也有25.1%的受访者表达了相反的意见,认为没必要太早进行红色教育。诚然,不赞同提前教育的人们有他们的理由,但我们可以发现,大多数民众已经认识到了红色教育“也要从娃娃抓起”,并愿意从自身做起,让自己或他人尽早接触到红色文化的熏陶。
您觉得宣传“红色文化”对青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是否会产生影响?
您觉得宣传“红色文化”对青年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对于前一个问题,其结果就像图表里所展示的那样,认为有影响和有很大影响的受访者分别占到了28.5%和60.3%,占有极大比例,仅有小部分认为无影响,由此可见,大家对红色文化教育的开展,红色精神的普及的必要性有着深入的认识。而在后一题,影响方面的问题上,有180人选择了开展红色教育能让青年懂得吃苦耐劳、艰苦奋斗,156人次选择活动的开展会使青年意志更加坚定,更有毅力,102人认为会培养青年坚定的信念,96人认为有利于树立远大的理想。其实,无论是哪个方面,大家都意识到红色教育的开展,对于我们当代青年的成长磨练是有极大好处的,当代青年生活在和平幸福的环境里,在享受丰富多彩的物质生活的同时却缺少了红色精神的传承,红色教育的全面展开,能够很好的弥补这代青年灵魂上的不足,也会为他们今后成才的道路提供很好的铺垫。
专题三:民众对于现今红色文化发展的看法。
.您觉得“红色文化”现在正在流失吗?
其实看到这一题的统计结果,不得不感到有些遗憾,41.7%的人认为红色文化有一点流失,32.5%认为流失很严重,现状已经很少人提及,由此可见,很多人对于现今的红色教育问题有着或多或少的担忧,确实这也反映出了一点,我们的政府、社会、家庭、学校各方面都应肩负起光大红色文化的义务,从一点一滴做起,把我们业已流失的红色精神再重新找回来。
您觉得在当下是否有继续提倡“红色文化”的必要性?
与前几题相对的,68.5%的人选择了很有必要,我们不能让这种文化流失,26.4%的人认为适当的可以加强,只有极少部分(3.1%)的人认为没有必要。从这些数据里,一方面可以看出,大家对于红色文化的开展工作还是很关心很重视,他们清楚知道红色教育所带来的益处,但另一方面,这也暴露出了民众对于现今红色文化现状的不满和担忧,值得有关部门的思考和重视。
。您认为“红色文化”流失的原因是什么?
经过调查,32人认为原因是红色文化宣扬的内容已经失去了时代意义,80人选择了政府部门宣传的不够好,与之人数相当的86人觉得学校不够重视“红色教育”是主要原因,但更多的受访者(136人)认为现在的年轻人已经对其失去兴趣是红色文化流失的最根本原因。从这些选项里,我们不得不再次想起“红色教育从娃娃抓起”这句看似玩笑的话,诚然,我们的红色经典是优秀的,是支撑一个民族发展创新乃至生存的精神支柱,但我们也必须承认,现在的红色教育所有的简单说教,单一的参观,已经远远不能跟上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的发展,尤其是对于现在的一批青年,如何革新红色教育方式,让他们开始对于红色文化产生兴趣,正是我们社会、学校、家庭各个方面所要思考的问题。
正是通过以上各方面的调查,我们发现了青年在成长过程中对革命精神所持有的态度对其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所发挥的作用。受访群众也提出了他们自己对当代青年思想道德教育过程中所出现问题的一些解决方法。
第四篇:建和谐校园促我县崛起
各位评委、各位来宾:大家好!早在2000多年前,我国的老子、孔子和庄子都曾提出过构建和谐社会的设想,西方学者柏拉图也曾提出过建立理想国,构建和谐社会的主张。实现社会和谐,建立美好社会,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追求,也是当代共产党人的社会理想。在新的形势下,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一项重大任务。学校是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构建和谐校园不仅直接关系到和谐社会的构建,而且关系到人才的培养,关系到未来和谐社会的建设,关系到我县的前途和命运。曾几何时,饶河两岸沃野千里,饶州大地商贾云集。学馆林立,学子万千;崇师重教之风鼎盛,教育源远流长。陶侃、范仲淹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美名远扬;姜夔、洪氏父子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光耀千秋;这一切,得益于我县学风、教风醇厚的教育事业。然而,当历史的车轮驶入21世纪,功利十足的经济浪潮扑面而来,我县经济发展初见端睨时,再纵观教育的发展,你会觉得一种不和谐的感觉悄然而至;教育质量连年下滑,教育乱收费一度盛行;无序竞争层出无穷,师德师风每况愈下,优质生源大量外流。……学校无计可施,家长无所适从,莘莘学子一脸茫然,有识之士忧心忡忡。鄱阳教育何去何从,教育振兴路在何方?19世纪的法国村民说:“假若关闭了最后一家咖啡屋我们并不在乎;关闭了最后一个教堂我们也不怕;但是关闭了最后一所学校,我们则会因睡不着又去拼命了。”这是法国人最早的生存意识。二战后的日本人也常常对自己的子女说:“孩子,快快长大吧,穷困的日本需要你!”从这些小例子中,我们不难看出:是教育让他们变得强大。当我们走在田间或者大街上时,常常可以看到一个个双手粘满泥浆的放牛娃,可以看到一个个叨着烟蒂,到处乱窜的孩子,可以看到一个个疲惫万分从网吧逃学出来的学生;每每看到这些,作为一名教师,我就有一种欲哭无泪的感觉,我感到这是教育的悲哀、教育的失败,无言之中有一种冲动在撞击我的胸膛,热血在血管里涌动。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拥有140万人口的大县来说,没有教育的发展,哪有鄱阳经济的腾飞!没有教育的振兴,哪有和谐鄱阳的建立!当前,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正在我县如火如荼、轰轰烈烈地展开,全体党员和干部正以极大的政治热情和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活动中:一本本厚实的读书笔记,一篇篇发自肺腑的心得体会,一个个鲜活的党员典型,一件件亲民爱民富民为民的感人事例,昭示在鄱阳快崛起的伟大事业中。作为一名来自省重点建设中学的教师,我认为鄱阳教育的兴衰,有我的一份责任,和谐校园的构建,是我的职责,栋梁之材的培养,是我的使命!在县委十一届六次全会上,县委赵书记心系教育,情牵校园,果断提出教育要着眼长远,争创“四个一流”,实现“三个明显”,并要求县级领导带头做到“两带四不”,从而为我县教育的全面振兴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全县20多万师生员工群情激奋,正以忘我的拼搏精神去迎接我县教育春天的来临!作为一名党员教师,就要忠诚党的教育事业,以科学的发展观指导工作,为人师表,爱岗敬业,率先垂范,努力创造一流的业绩;要勇挑重担,做最难做的工作,带最难带的班级,干最吃亏的事情;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不怕苦、不怕累、不怕烦;面对荣誉、面对利益、面对享受,讲风格、讲谦让、讲奉献。以“五新”为标准,着力构结和谐的人际关系,不断更新自己的育人观念,与时俱进,坚持不懈地学习,把学习作为一种政治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思想境界认识来对待,把新理想贯穿落实到自己的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朋友们,当第一束阳光从美丽的鄱阳湖折射在家乡并不富庶的土地上时,我们知道新的一天开始了,离明天更近了!我们庆幸自己还年轻,庆幸自己正当血气方刚,就让我们用自己年轻的热血去燃烧我们的青春吧!就让我们用自己饱满的热情去充实我们的生活吧!就让我们用自己豪迈的激情去拥抱我们的理想吧!我坚信:时代给了鄱阳大好的发展机遇,只要我们本着一颗爱心,一颗建设和谐鄱阳的拳拳之心,去创造、去奉献、去努力,鄱阳教育的春天一定会来临,鄱阳的快崛起将指日可待!
第五篇:建厕所文化促德育发展
建厕所文化促德育发展
潍坊市寒亭区第二实验小学张 莉
我校占地面积不大,但园内花红草绿,楼上窗明桌净,是一座市级规范化学校。原因之一是从校长到学生重视校园文化建设,特别是环境卫生的打扫和保持,规定每周四为卫生检查日,周四的大打扫和平日的小打扫基本能保持校园的整洁与美丽。但有一个地方,过了这一天,面目有点非,那就是厕所。有时地面上满地废纸屑,个别小便池中也塞着塑料瓶。即使责令值日的班级及时补扫,隔周也会偶尔出现点情况。在校委会上,一起讨论这一问题,最终得出两方面的根源:一是低年级小朋友缺乏生动、形象的文明习惯教育,导致教育效果不佳;二是学校平常只注意说教,重视结果,往往忽视过程。校长终于意识到是学校没有发现“厕所”这一隐性课程资源,没有将“厕所教育”真正深入到学生的心灵,没有体现它的教育价值,没有为同学们认真上好这一课,致使学生自一年级跨入校门,到毕业的六年时间里,没有养成文明如厕的良好习惯。
针对这俩问题确定了教育方法:一是建立一门微型“校本课程”——“厕所文化”,一至六年级梯度展开“厕所文化”教育,采用文明引导深入宣传的方法,在一个时期内,学校开辟多种渠道和教育途径宣传厕所文化,宣传文明如厕。学校集会、班会、橱窗、班报、横幅,真正做到了全员参与深入人心。“如厕”这个过去不登大雅之堂、被认为恶俗、无聊、搞笑的话题变成了不是一个单纯的方便问题,它成为检测学生行为的一面镜子,成为广大学生内化教育和净化心灵的借体。二是着眼于确定一次班队活动内容,从“我”入手,开展“校园厕所文化我设计”的活动。向全校师生征集“厕所标志设计”和“厕所文化警示语”。活动开展以来,师生们热情高涨,家长也积极参与进来了。一幅幅精美的、充满童趣的设计,一句句温馨的警示语,充分体现出全体的智慧,学校大队部评出了各等奖。推开一扇扇厕所门,小朋友被一幅幅精美的卡通图,一个个生动的小故事,一句句温馨的文明提示吸引住了,他们不由得感叹:“原来厕所也可以变得这么漂亮啊!”当听到孩子们由衷地感叹时,校长老师们觉得特别的欣慰,厕所的保洁工作再也没有出现补扫的现象。
每年的11月19日是“世界厕所日”,主题是“快乐厕所健康生活Happy ToiletHealthy Life”。对厕所的快乐体验,是在精神层面的一种感受,它会给我们带来全新的体验。因此,我们全民应该重视厕所文化,倡导积极向上的厕所文化建设。学校就应该成为厕所文化建设的首阵地。因为“学校教育无小事,事事处处皆育人” 同时,从厕所文化出发,到走廊文化,操场文化,甚至画墙文化„„目之所及,一方方小小的阵地都充分发挥着育人的功能,就像那随风潜入夜的春雨,正无声无息的滋润着孩子们正在成长的心灵,从而达到校园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即创设一种氛围,以期陶冶学生情操,构建学生健康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更是促动了学校德育工作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