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金城小学杜晓丽
我与骨干教师共成长
莱州市金城镇中心小学杜晓丽
骨干教师是‚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建设‛中的核心力量,它可以带动一个学科,带动一支队伍,带动一项研究,产生‚一花引来百花开‛的作用。身为分管教学的副校长兼中心教导主任,我意识到到骨干教师培养的重要性,于是便确定了‚以骨干带群体,打造高效课堂‛的思路。作为骨干教师的研究伙伴,我和他们一起探索着,实践着,成长着。
一、搭建研究平台,提高理论素养
我深知,要搞一项研究理论是基石。于是我把提高理论研究水平,作为了我们创建‚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的起点。
(一)强化理论学习。为深入推进‚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建设的发展,我注重提高教师的业务理论水平,而我们也在学习中成长着。自2008年暑假开始,我和教师们学习了‚和谐高效思维对话——新课堂教学的理论研究‛‚和谐高效思维对话——新课堂教学的实践探索‛以及烟台市教科院关于和谐高效课堂建设活动的文件、方案、讲座,观摩了名师教学录象、专题讲座等。我们利用网络优势,在全镇建立理论学习共享文件夹,骨干教师定期精选反映‚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建设的优秀文章,并附以读后感上传到镇共享文件夹中,老师们可以随时阅读。我们在搜集材料的过程中,都要阅读大量的书籍,搜集大量的比较前沿的、有实用价值的资料。从中筛选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这种方式,极大地调动了每位骨干教师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市级骨干教师张洁在参加完‚烟台市和
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建设视频会议后不无感慨地说:‚听了专家的讲座,观摩了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后,我对‘和谐高效思维对话’有了更深的认识,今后,我教学方向明确了,我的心里更有底了……‛
(二)支持外出取经。学校积极为我们创造机会、搭建平台,让我们能与大师对话,与名家对话,开阔视野,开拓思维。我们在对话中不断成长。我和骨干教师曾赴莱芜丈八丘联小,耳闻目睹了身处偏远乡村的老师献身教育的忘我与奉献精神;曾走进潍坊幸福街小学,现场感受齐鲁名师孙颖的课堂魅力,领略名师精湛的课堂教学艺术;曾亲临杜郎口中学,感受名校丰厚的文化底蕴,先进的教学理念,浓厚的教研风气,团结协作的群体氛围。我们把先进的经验带回了学校,运用于课堂,和教师们共享精彩。
(三)开辟‚专题论坛‛。
在我的组织下,我们建立了骨干教师QQ群,教导处围绕效率课堂研究中的焦点问题和热点问题,根据教师需要出题,引导骨干教师展开讨论,为教师搭建一个对研究主题思考、讨论、争鸣的广阔平台,如‚如何批注最有效‛,‚如何开展有效合作学习‛,‚学生课堂上出现问题怎么办‛‚怎样合理分配教学时间‛等等,教师借助这个平台,畅所欲言,不拘一格,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评判他人的观点。这种方式不受时间、地点、人员限制,能够经常性地交流研究,集思广益,使理论学习在思考中内化、在讨论中交流、在争鸣中实现深层次的理解,使效率课堂研究活动弥散在教师日常教学的每一天。
(四)学习名师经验。我们通过观名师录相,读名师书籍,听名师报告,引导教师学习名师成长经验。同时,我要求每位教师要拜一
位自己崇尚的名师为师,大量阅读他的著作,真正走入名师的心里,争取产生心灵的共鸣。
二、关注效率课堂,提高实践技能
课堂教学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主阵地,造就骨干教师必须以课堂教
学为载体。在学校开展的轰轰烈烈的效率课堂研究中,我参与每一项活动,不断地探索着,实践着,成长着。在‚一课多研‛活动中,我和骨干教师一起同备、共磨、共研,将研究的经验有效推广到全体教师当中;在‚骨干引领,打造高效‛课堂活动中,我与骨干教师研标、立标、学标,再次实践了课堂的高效。在我的引领下,骨干教师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教学风格,成为课堂改革的领头雁。
(一)骨干教师开放日活动。旨在提高骨干教师效率课堂研究能力,将开放课作为锤炼自己技能的舞台。开放日做到‚三落实一到位‛:一是人员落实,市级骨干教师的课堂为全镇教师开放,其他骨干教师课堂在学校内开放。二是时间落实,各校周周有开放的课堂。骨干教师比较多的学校,每周至少安排语数英各一节课。人员比较少的可每周安排一至两节。三是内容落实,每位教师要整理好每一次的教学设计,用效率课堂八要素剖析自己的课堂,撰写教后反思。一到位指听评课活动考勤制度到位,教导处要做好相关记录。本次活动在各校掀起效率课堂教学研究的热潮,整体提高教师的课堂授课水平。
(二)骨干教师巡回磨课活动。这是提高骨干教师教艺、加速效率课堂研究的的最有效方法。具体操作中我们分以下几步进行:
1、同备——筛选磨课人员: 由学科教研组长确定同备内容,要求组内骨干教师从效率课堂的角度进行教学设计,并于一周内将教案交组长,组长逐一阅读设计,推荐1名最优者参与镇级磨课。最后我们每学科各确定3-4名教师作为第一梯队效率课堂课例设计研究人员。
2、磨课——打造精品课堂。按中心小学计划巡回讲课磨课,每到一处学校,本学科教师均参与听课,然后共同评课。授课教师要及时整理教学设计及反思,授课后1天内发送到共用文件夹内,便于其他骨干教师浏览学习。未参与听课的教师要随时浏览文件夹,了解研究最新情况,选取满意的教案上好模仿课。
3、观摩——推广研究经验。开展镇效率课堂观摩讲习会,在讲的过程中既锤炼了骨干老师的教艺,同时,也将研究的经验有效的推广到全体教师当中。
(三)‚骨干引领,打造高效课堂‛活动。活动分三个阶段进行:
1、名师研标,示范引领
我积极与校长沟通,得到校长的大力支持,实行了领导干部分学科负责制,我们根据领导干部学科特长,率领市骨干教师及学校名师组成研究团队,深入常态课堂听课,在摸清研究现状的情况下,根据目前课堂存在的问题,大家一起潜心研究,出思路,为骨干立标做好引领。
2、骨干立标,观摩学习
由镇骨干教师承担立标课。每学科筛选出2名教师进行再打造。每2人为研究小组,借助网络进行研究,互通研究成果。然后由中心小学教导处组织多轮次听课,教师在不断的反思中完善教学设计,最后请教研室领导把关再修改,确定立标课。2010年10月22日,我们召开了‚骨干引领,打造高效课堂‛立标课观摩报告会,教研室王主任、李老师、毛老师对课堂教学进行了指导,驿道小学骨干教师及全镇教师参加了本次活动。我们为全镇教师提供可供借鉴的课堂教学模式,提炼学习经验。
3、全员学标,研究创新
充分发挥教研组长的作用,采取了‚同上一节课‛的形式,学标、创标。具体研究时分三步进行:第一步由镇各学科教研组长确定出同备内容并下发到各学校;第二步校自研,以教研组为单位进行。采取不同的方式,如同课异构、同课同构等进行研究。听课前组长将本教研组教师的讲课时间上报给教导处,便于教导处有重点地进行听课,听课前不打任何招呼,这样便于呈现真实的课堂。听课后本组内教师进行评课,修改充实教案,写出听后反思。本轮次听课参与面广,真实,效果不错。第三步镇共研,即开展镇学科教研活动,展示各校研究成果。
4、全员达标,汇报展示
结合校常规检查进行,要求全员参与,教师提供研究课及教学反思,教导处组织评委对教师的授课能力及反思能力进行评价,被分别以70%和30%的比重记入教师常规检查成绩。如教师对自己成绩不满意,可申请二次过关,直到满意为止。这样,教师们的授课水平及反思能力有了明显提高。
三、升华经验,在反思中提高
将理论与实践经验结合起来,以真实的教学生活为研究的源头活水,发掘日常教育教学生活中的研究元素,形成经验加以推广是高效课堂研究的重要任务。我们为教师设立专门的学习笔记,弱化机械摘抄,强化学习反思,坚持写读书随笔、研究故事、案例等,唤醒教师的反思成长意识,让反思成为教师的良好习惯。每学年教师将自己的研究成果整理结集,并赋予个性化的题目,如‚跋涉——探索高效课堂之路‛让课堂因不断思索而更加精彩‚为生命画一片树叶‛,这里记录了我们进行效率课堂研究的点点滴滴,真实、感人,渗透对研究的执着、热爱。
几年来,我们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动作用,师生在‚和谐高效思维对话课堂‛当中教学相长、情思交融、真实和谐、高效愉悦。中心小学荣获烟台市‚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建设先进单位称号,有2名教师获烟台市先进个人。在我的帮助下,一大批骨干教师在有效研究中快乐成长,有10名教师获国家、省地级优质课和示范课;12名教师为烟台市教学实验现场会提供公开观摩课;53人获莱州市优质课、公开示范课。教师在国家、省、地市教育报刊上发表教育教学论文40余篇,4次在地级教育科研专题会议进行现场交流,5次市级实验现场会上交流经验。孩子们也在课堂当中积极探索、放飞童心,综合素养也随之发生了质的飞跃。同时我也收获了累累硕果。2008年我执教的语文课获莱州市优质课,多次在地市级科研会议上交流经验。2009年9月29日,我们成功地为莱州市‚作业改革研究现场研讨会‛提供了现场,并做了题为‚小学语文三段式全景作业的研究与探索‛的典型交流,为全市语文作业改革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2009年10月,我们为全市语文教师展示了效率课堂研究成果,并做了典型交流,执教的《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得到了与会领导和教师的高度评价。2010年论文‚打造精品课堂,锤炼骨干群体‛发表在《烟台教育》第七期上。
在今后的研究中,我将与骨干教师充分地展现自我,提高自我、超越自我,揣着希望,带着梦想继续上路,共同演绎精彩!
第二篇:读后感王晓丽
读《鲁滨逊漂流记》有感
寒假中我和儿子到楼下邻居家去玩,邻居家的小朋友借给儿子一本书----《鲁滨逊漂流记》。说起来很惭愧,虽然自己是学中文的,但一直没读过这本书。读了《鲁滨逊漂流记》很有感触.它告诉人们在困难中不能丧失勇气.勇气和毅力是最可贵的,没有它,你就永远摆脱不了困境.这本书是笛福所写的,内容讲述了有个英国人名叫鲁滨逊,喜欢航海和冒险.他本可以按照父亲的安排,依靠殷实的家业过一种平静而优裕的生活.然而,一心想外出闯荡的鲁滨逊却当上了充满惊险和刺激的水手,由于难以想象的坚强,毅力和勇气,依靠自己的智慧和辛勤劳动,开荒种地,砍树建房,圈养山羊,修造船只,并搭救野人“星期五”.正当鲁滨逊准备救出一批沦为土人的西班牙船员时,被一群暴徒劫持,被人送上了荒岛.鲁滨逊又一次表现出超常的勇气,他单枪匹马地打败暴徒,救出船员,夺回大船,结束了自己的荒岛生活.一次,他乘船前往南美洲时,途中遇上大风,船翻了,同伴们都死了,只有鲁滨逊一个人幸运地生存下来.鲁滨逊被大浪冲到海岛边.这是一个荒芜人烟的海岛.面临着这恶劣的环境,又冷又饿的他不知怎样生活下去.终于,鲁滨逊凭着自己的毅力战胜了一切。
读了这本书让我懂得只有付出了,努力了,劳动了,才能取得优异的成绩.在这二十八年中,鲁滨逊做了许许多多的事.他先后把三个山洞建造成了自己的家.起先,他捕杀野兽来进食,用野兽皮制作衣服,而后他自己种植了谷物,并制作出了面包,等等.我简直难以想象鲁滨逊的生活有多么艰苦.我简直难以想象,如果我是鲁滨逊的话,我能忍受所有的困难吗?恐怕我不能,所以,我必须学习鲁滨逊的这种精神.鲁滨逊不只勤劳与英勇,而且有惊人的心理接受才能。他一个孤零零的大活人单独在荒岛上生活了二十几年,没有人陪伴他,以至于最根本的与一个人简简单单地说会儿话都做不到。不可思议,整个荒芜的岛上没有房屋,没有稻田,只能靠他本人辛辛劳苦地打造出一片天地。
当然书中所描述的景色也非常美,在这车水马龙的城市呆久了,如果能去这样一个安静、美丽的地方真是一种奢望。我问儿子想不想去,儿子很急切地说想去,的确太美了。我问儿子读了这本书后,应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儿子说做一个坚强、勇敢地人,我与儿子有同感。孩子的感受是细腻的,也是坚韧的。其实,我们不一定非得用华丽的语言来修饰自己的思想,因为思想本身就是华丽的。我读出了儿子的真实感受和真切情感,这一点已足矣。
第三篇:反思杨晓丽
《手上的皮肤》教学反思
希望学校杨晓丽
这篇文章生动地介绍了手上的皮肤、纹路和褶皱、指纹、指甲等,通过文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手的用途和特点,从而感受手的奇妙,珍爱我们的手。“双手”是学生做常见,最常用的,与自己的学习生活形影不离。正因为手是他们身体的一部分,因而容易被忽视。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认知水平,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使学生充分感受手的特点和作用;本文较其他两篇文章而言,内容浅显,属略读课文,因此教学中,可充分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有效巩固批注学文的学法,熟练掌握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和解答问题的方法;文章属于说明文,学生对说明文中包含的科学知识较感兴趣,因此可通过对资料的搜集交流,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
教学中,我注重学生知识的学习与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完成三个小问题,从而了解不同的人,他们手上的指纹也是不同的;使学生在与别人的交往中根据手上的皮肤而判断对方从事的职业;指导学生相信科学,破除迷信,运用所学的知识指导实践。《课程标准》总目标中指出:“要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学会运用多种阅读的方法。”第二学段的阅读目标指出“能初步把握文章主要能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情感。”教学中我教给学生批注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方法、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使学生能够有效地进行自主阅读。而这些方法的传授不是教师直接完成的,而是通过学生实践运用,归纳概括,感受运用得出的,课后作业的设计,有效的巩固了学法,学生从充分感受到学有所用,学以致用。
第四篇:杜晓刚同志先进事迹
杜晓刚同志先进事迹
——6位报告团成员从不同角度生动讲述他的感人事迹
对群众有爱心有耐心有责任心
叙永县群工局原局长:王仕桂
对群众特别有爱心,始终把群众当亲人,把群众的事当自己的事筅对群众特别有耐心,始终带着真情倾听群众呼声,解决群众疾苦筅对群众特别有责任心,始终坚持群众利益至上,有着大义担当的为民情怀
晓刚是我多年的同事。我在水尾镇当镇长,他是书记;我当县群工局局长,他是分管副县长。
他常说:“你离群众有多近,群众对你的情就有多深。”
过去的水尾,全镇有60多名五保老人,散居在各村。有一次,晓刚到村走访,了解到安全村80多岁的五保老人王永清无人照顾,生活不能自理,经常饱一顿饿一顿,感到十分心酸,自责没有做好困难群众的工作。
为了让全镇五保老人能安享晚年,晓刚在办公会上提出修建敬老院,但个别领导不赞成:财政穷得叮当响,县上又没硬性要求,何必没事找事干?晓刚说:“如果我们的父母过这样的生活,我们怎么想?”一句话说得大家哑口无言。在他的努力下,一座占地5亩、投资150万元的敬老院建成,全镇五保老人实现了集中供养。搬进敬老院那天,王永清老人紧紧握住晓刚的手:“没有敬老院,我们可能一辈子住在山旮旯里,死了也没人晓得。”当晓刚因病去世的消息传到敬老院,王永清老泪纵横,哭着喊着,要看他最后一眼,送他最后一程。
在晓刚眼里,群众的事,都是大事。他办公室的门永远都是开着的,群众找他办事,总是笑脸相迎,端茶倒水。“不要慌,慢慢讲,我好给你做笔记”。这是他接待群众的第一句话。
“安全村不通公路,一定要去看看”,“王小强的儿子考上大学,学费还差2000元……”晓刚的“民情日记”记录了群众的点点滴滴。在水尾工作5年,他写了40多本笔记、100多万字,困难群众的事,没有他不知道的。
2010年4月,两河镇老沟头煤矿,拖欠近200名江苏籍民工工资,民工要到省进京上访。分管信访的晓刚副县长热情地接待了他们,郑重承诺给他们协调解决。晓刚给工作组提出要求:“民工背井离乡不容易,我们要千方百计帮助他们拿到被拖欠的工资。”
由于业主极不配合,民工又认为政府可能会袒护企业,为避免事态扩大,晓刚与工作组的同志,一边劝导上访的民工,一边要求相关部门督促企业兑现工资,两天一夜没合过眼。当民工拿到工资,坐上政府组织的免费大巴,即将返乡时,大家连声道谢、热泪盈眶,而晓刚却累得站不稳了。
第一个爬上大尖山的爱民书记
叙永县水尾镇安全村村委会主任:高泽友
他说,大家一起努力,争取明年把路修到大山顶上去筅他说,群众的事没有小事,一定不能打马虎筅他说,不用谢我,这是我该做的
我们村坐落在水尾四大高山中的大尖山、牛心山和鸡罩山。大尖山四周都是悬崖绝壁,村民下山,全靠抓住祖辈们用錾子凿出来的“手扒窝”,踩着崖壁上冒出来的石头一点一点往下移。有村民因为突发急病得不到及时救治,死在了下山的滑竿上,加上摔下悬崖死亡的,不下10人。
当时,其他村都通了公路,唯独我们村一寸公路都没得,更不要说把满山满岭的竹木运出山去卖钱。2005年秋天,一些村民带着怨气找到杜书记,“你们政府究竟还管不管我们的死活,这条路到底要哪辈子才修得起?”了解到群众对修路的渴望,杜书记说:“老乡你们受苦了,我一定尽全力帮你们修通这条路。”
接下来一个月,杜书记白天上岩考察,晚上组织大家开会协调。2005年底,公路破土动工了,经过4个多月艰难的施工,安全村祖祖辈辈盼星星、盼月亮,做梦都想到的公路,终于修起了……通车那天,村民都争着向杜书记说感谢的话,连平时都不大出门的80多岁的老人也拄着拐杖、眼泪巴沙地拉着杜书记的手。杜书记却说,“不用谢我,这是我该做的,你们村的条件还很差,我们大家一起努力,争取再用一年时间,把路修到大山顶 上去。”
说话算话,2006年11月4日,他定好去勘察最难啃的硬骨头——大尖山公路线路。早上7点多,我们刚进山不久,就下起了大雨。山上滑得很,稍不注意就有可能滚下悬崖。他踩着脚下的乱石头,扒开比人还高的藤藤网网,艰难地往上爬。在一个叫雷打岩的悬崖,七八层楼高的崖壁上,根本连下脚的地方都找不到。最后,是山上的群众把粗麻绳甩下来,捆在杜书记腰上,连拉带扯,磕磕碰碰地才爬了上去。
下午4点多,就在大家议论纷纷的时候,这个浑身湿透、满身是泥、第一个爬上大尖山的镇党委书记,出现在了他们面前。村里一个老人拉到我说:“这个就是你说的书记?你莫豁我的不是,哪有当官的像他这副农民样?”
在他的关心下,我们村2009年社社都通了公路。现在,大山里的竹笋、竹材、水果被大车小车拉出了山,单是竹子一项的收入,少的有两三万,多的有十多万,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好了。
援藏两年,他越来越像乡城人
叙永县旅游局局长:余胜久
初到藏区,他在宿舍为思乡的援藏干部做家乡菜筅一个多月,他跑遍了全县12个乡镇,学藏语、学骑马筅结对认亲中,他主动联系全县最偏远最贫困的普通村
杜晓刚是我们第一批到乡城援藏时的领导和战友。2010年5月,全省首批“千名干部援藏行动”拉开了帷幕。在得知县委推荐的一名县级干部因身体原因不能参加援藏时,晓刚主动请缨到藏区工作。他说:“援藏是省委的重大部署,是县委的重要任务,藏区条件艰苦,我在班子里比较年轻,就让我去吧。”当时,他的母亲身体不太好,儿子即将高考。
5月12日,我们37名泸州援藏干部向乡城进发。当汽车在海拔四五千米的雪山上来回盘旋时,高原反应向大家悄悄袭来,我们到达乡城后,不同程度出现了头晕、头痛、心慌、胸闷等症状,思乡的情绪也特别强烈,一些同志在心里打起了“退堂鼓”。晓刚也经常流鼻血,整晚整晚睡不好觉。作为泸州援藏工作组的副组长,他一方面激励大家要克服困难、坚持下来,另一方面,他想方设法地改善大家的生活条件,在宿舍里为大家做家乡菜,使我们远在千里之外也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乡城位于甘孜州的最南端,紧邻云南和西藏,平均海拔3000多米,县城到乡镇的道路十分险峻。晓刚挂任乡城县委常委、副县长,在一个多月时间里,他就跑遍了全县的12个乡镇。一路下来,他的脸晒黑了、人累瘦了,但笔记本上记得满满的。每到一个地方,他都与当地的干部群众打成一片,学藏语、学骑马,习惯了喝酥油茶、吃糌粑……举手投足之间,晓刚已烙上了高原印记,面颊上透着“高原红”,与藏族同胞交谈后熟练地把右手向上摊开说“拖切拉,拖切拉!”(翻译成汉语就是:谢谢)。
为了推动乡城旅游发展,晓刚叫上我和其他同志一同前往水 洼乡考察七湖景区。汽车行驶到公路尽头时,海拔已上升到4200多米,到七湖还要步行两个多小时。我劝晓刚打道回府,但他摇了摇头,坚定地说:“我一定要到七湖看一看,不然怎么指导这里的旅游开发呢?”我们只好沿着崎岖不平的山路艰难前行。因高寒缺氧,晓刚脸色苍白,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但他一直走在队伍的最前面。我们到达七湖后,看到圣洁的雪山、清澈见底的湖水,大家都欢呼雀跃,但晓刚却瘫坐在地上,很久才站起来。后来我才知道,他是带着病痛爬上山的。
棚户区改造,他是“拼命三郎”
叙永县东城改造指挥部干部:郭乡
没想到,一共用去30多支蜡烛,直到凌晨两点会议才结束筅没想到,他隐瞒的病情竟然这么严重,身患绝症还在硬撑筅没想到,在生命的最后阶段,他牵挂的仍然是东城改造
东城位于叙永县城乡接合部,是县城最大的棚户区,这里房屋破烂,设施陈旧,群众生活条件很差。县委、县政府决定对其实施棚户区改造。2012年,晓刚县长援藏回来后,担任这个项目的指挥长。
发现晓刚县长生病,是在一次指挥部会议上。当时,我负责会务工作,在为晓刚县长添加开水时,猛然发现他的茶杯里不是茶,而是浓浓的药汤。后来,在多个场合,我又发现,晓刚县长利用工作间隙,悄悄找来开水,将随身携带的中药烫热后喝。他 一直没有声张,一直带病坚持工作。
为了项目顺利推进,我们白天跑现场,晚上“斗情况”。记得有一次,又到例会召开时间,那时已是初冬时节,连续几个月超负荷工作,大家都很疲倦,正逢当晚又全城停电,我猜想:今晚该不会开会了吧?就在这时,晓刚县长给我打来电话:“小郭,你准备好蜡烛,通知大家按时开会。”晚上8点,会议在昏暗的烛光中照常进行。会上,晓刚县长咳嗽得厉害。那次会议一共用去了30多支蜡烛,直到凌晨两点会议才结束。
2013年9月,全市项目建设流动现场会在叙永召开。当时,植入他体内的胆管支架已过了更换时间,晓刚县长却一拖再拖,迟迟不去更换。县领导考虑到他的身体状况,打算让别的同志代替,但他执意亲自上阵。讲解时,尽管身体十分虚弱,但声音仍然字正腔圆、铿锵有力。讲解结束后,他整个人都累虚脱了,直接被送进了医院。自此,他再也没能回到他热爱的工作岗位……
在生命的最后阶段,晓刚县长牵挂的仍然是东城改造。2014年春节前夕,他打电话给我:“小郭,要过年了,我想了解一下东城项目的进展情况,你和绍林指挥长来我家中一趟……”当我们到达晓刚县长家中时,他还在医院输液。我们等了一个多小时,才看见他在妻子和儿子的搀扶下,喘着粗气,拖着沉缓的脚步进门。此时的晓刚县长,已做了15次手术!
他整个人都脱了形,身体瘦得皮包骨头,说话都很吃力。考虑到他身体虚弱,汇报时我们尽量简短,但他硬要深挖细问,仍 然不忘做笔记,尽管握笔已经很吃力,写字的手也抖得厉害,但他却打趣地说:“一段时间没写字,手都生了……”见我们难受,他还安慰我们说:“别担心,我的手术很成功,现在就是体虚,等养好了身体,我就回来跟你们一起工作。”
沿着爸爸的足迹踏实前行
杜晓刚之子:杜骋
爸爸不把爱挂在嘴边,用实际行动为家人撑起了一片爱的蓝天筅爸爸承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却没哼过一声筅我要不断努力,沿着爸爸的足迹前行
爸爸9岁时,我爷爷就过世了,是奶奶一个人含辛茹苦地把爸爸三姐弟拉扯大。爸爸工作后,无论有多忙,都要抽空给奶奶打电话、陪奶奶吃饭、逗奶奶开心,让辛苦几十年的奶奶有了幸福的晚年生活。
爸爸深爱着妈妈,让我印象最深的是,爸爸在弥留之际还念念不忘妈妈的生日,特地嘱咐我,在妈妈生日那天帮她买一个蛋糕,买一束她最喜欢的花,要悄悄地做,不能让妈妈知道。当妈妈接过爸爸的生日礼物,一边高兴,一边不停地抹眼泪。
在我小时候,家里还没有空调,我人小吹不得风扇,爸爸就手摇蒲扇为我送凉,一扇就是一两个小时。
爸爸不是一个把爱挂在嘴边的人,他用实际行动为家人撑起了一片爱的蓝天。去年3月,爸爸的病还没确诊,医生劝他住院观察,多次警告他要重视治疗、千万拖不得。但他不顾医生的劝阻,依然是白天到单位上班,晚上到医院输液,硬是不肯耽误工作。
在重庆手术后回叙永,爸爸只休息了一个周末,就匆匆回到单位上班。妈妈和奶奶都劝他好好养病,一家老小还要靠你呀。但他总说叙永正处在发展的关键时期,工作一点儿都延误不得。他经常熬更守夜地加班工作,连回家喝药的时间都没有,只好把中药带到办公室喝。
爸爸先后做过15次手术,全身插满各种管子,身上留下多处刀痕,手背上几乎找不到输液扎针的地方。他承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却没哼过一声,没吃过一粒止疼药,还反过来安慰我们:“所有的苦难,我一个人承受了,你们以后就平安了。”
在爸爸去世前两个月,他还不忘给县委王波书记发短信,深表因自己病重增加了同事们工作的歉意。但是爸爸连发短信的力气都没有,是他一个字一个字口述,由我代发的。
在爸爸做完手术后,我在想,为什么爸爸会如此忘我工作,是什么样的力量支撑着他在整个胸腔化脓,胆管已完全堵塞的情况下还能工作?难道有什么东西比自己的健康还重要,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直到有一次我问他,爸爸说:“一个人要学会感恩,你爸从一个农村孩子走到今天,要感谢的太多,把自己分内的工作做好,这是最基本的。”
为了不给大家添麻烦,爸爸在弥留之际,还不忘反复叮嘱后 事一定要从简,绝不能收受礼金,也不要给组织上提任何要求。
一颗公仆心,一片群众情
泸州日报记者:谢蕤
重走他走过的路,无法想象他当时“飞渡”悬崖的情景筅再看他的办公室,喝中药忙工作的场景在脑海中挥之不去筅到援藏的乡城,透过泪眼感受外乡人对他的深情惦念
采访杜晓刚事迹,我原本以为只是一个寻常的工作任务。但谁知道,从水尾镇“抠”住悬崖上凿出的“手趴窝”,爬大尖山,到远赴千里之外的雪域高原,寻找一名援藏干部的生活点滴;从50多位受访者眼里看同一个人,到诸多泪光的包围中完成采访……所有难忘的集结,是这名党员干部带给我的震撼和敬仰。
采访第一站,我们去了叙永县水尾镇大尖山。言语不多的村民佘成良喃喃地反复说:“当年有多难,你们看了就知道了。”硬是带着我们重走当年杜晓刚勘测公路选址的路线。山路,杂草丛生,带刺的野草割得人发痛;裸岩,陡峭嶙峋,稍不注意就会掉下山崖。不时从树林里传来野生动物逃走的“梭梭”声,更让人心里发紧。佘成良指着20多米高、90度的峭壁对我说:“当年杜书记就是从这里爬上去的。”仰望着陡峭的崖壁,我真的无法想象杜晓刚当时“飞渡”悬崖的情景。
采访叙永县住建局局长钟溱的一个小时,钟溱不停地点烟、抽烟,他试图通过烟雾来平复无法平静的内心。他说他已经记不 清有多少次,和杜晓刚一起研究旧城改造工作到半夜;不知多少次,和杜晓刚一起冒着严寒酷暑叩开群众的门……说到激动处,钟溱的声音和拿烟的手都在不停地颤抖,我能感受到,他多么希望能在有限采访时间内,告诉我们他心中那个完整的杜县长。离开叙永前,我们推开了杜晓刚办公室的大门。办公室里有一个简易的小冰箱,里面放着一袋中药和几包无糖小饼干。直至我坐上离开的汽车,杜晓刚因错过饭点吃小饼干、喝中药忙工作的场景仍在我脑海无法散去。
到海拔近3000米的乡城县采访,高原反应除了爬坡上坎、快走快跑会呼吸急促外,还让人流鼻血、夜里难眠。一位援藏干部坦言:“这里的条件,人能留下来就已经很不容易,更不要说干事。”杜晓刚不但留下来了,而且干了很多群众期盼的事。乡城县城区小学学生赵雨洁,是杜晓刚“一帮一”的联系对象。一见到我,小雨洁如数家珍地给我讲杜叔叔给他买的文具、玩偶,她说杜叔叔经常来学校看望她,就像爸爸一样关心她。今年4月中旬,赵雨洁从姑姑口中得到杜叔叔逝世的消息,她把自己关在房间,用被子捂住头哭了很久很久。小雨洁小声地说:“我不敢哭大声了,姑姑听到了会来安慰我,那样姑姑会难过,我会更难过。”
第五篇:杜书丽
杜书丽,女,1994年5月出生,楚门外塘小学五(2)班学生,任班长,大队部大队长。该生学习成绩在班中名列前茅,工作尤其出色,值得一提。在任校红领巾广播站站长以来,她独当一面,带领各成员开设了《芳草地》、《校园新闻》、《知心姐姐信箱》、《伴你成长》等栏目,还为广播站制定了一套制度,如开广播站工作会议,反馈近期播音情况,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还会根据形式增设一些小栏目。如在“非典”时期,就她提出增设了有关预防“非典”的小常识栏目,深受同学们的欢迎。在她的带领下,校广播站办得有声有色。现在学校又拟任她为红领巾广播电视台台长。
主要荣誉:历年来被评为“三好生”、“优秀学生干部”;多次“优秀通讯员”、“优秀播音员”、“卫生标兵”、“好品德学生”、“十佳少先队员”;2003学年被评为县“三好学生”。在楚门镇举办的朗读、速算、听记、绘画、书法比赛中均获佳绩。
宝贝当家
夜晚,静静的,我一个人待在家,坐在床上看着《神探柯南》的小说。窗外寒风呼啸,让我毛骨悚然。突然,从厨房传出“啪”的声音。也许是看了侦探小说的幻觉吧!可是我脚抖成一团,心中猛地一震:会不会是小偷闯进来了?万一他谋财害命那我可怎么办?我才12岁啊,以后的路还长着呢!想着想真,我的牙齿就开始打架了。我悄悄靠近厨房,唱着歌儿为自己打气。虽然心里很害怕,但还是鼓足勇气把头往前探,却发现没有小偷,提起的心终于落了下来。我松了一口气,“小偷会不会是躲起来了呢?”又一个想法使我刚落下的心又提了起来。为了保险起见,我开始了“抓贼大行动”。
我回到厨房步下“天罗地网”。我先用绳子的一头系在抽屉式碗柜上,另一头系在桌子脚上,再在这根绳子中间连上一条线,另一头接在橱子上的一个盛满了水的大盆子,里面放了许多玻璃珠,还写了一张纸条挂在绳子上,上面写着“看你怎么逃!”准备好了,我奸笑了几声,便等待小偷落网。想象着小偷的狼狈像,我不知不觉地睡着了。
清晨的阳光照在我脸上,我醒了,伸了一个长长的的懒腰,想去看看小偷有没有落网。可是刚踏出一步,我就摔了个“狗吃屎”。我爬起来,还没反应过来,碗橱就向我飞来,砸在我身上,头上也随机戴上了“帽子”(脸盆),水把我淋成了“落汤鸡”。还没来得及拿下盆子,碗碟就开始“爆炸”,玻璃珠也来“攻击”我了,痛得我直叫苦不迭。可是木已成舟,这时从我头上飞下 一张纸条,正是我写的那句话:“看你怎么逃!” 妈妈闻声赶来,把我解救了出来。我以后再也不干这种傻事了。
楚门外塘小学五(2)班杜书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