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诚信体系建设法律和制度保障座谈会在京召开
诚信体系建设法律和制度保障座谈会在京召开
来源:《法制日报》2012年5月11日第1版 作者:佚名 日期:2012年05月11日 浏览:
诚信体系建设法律和制度保障座谈会提出
解决诚信缺失问题关键靠法治
本报北京5月10日讯 记者周斌今天,由中央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中国法学会共同举办的“诚信体系建设法律和制度保障”座谈会在全国人大会议中心召开。中央政法委副秘书长、中央综治办主任陈训秋,中国法学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陈冀平主持座谈会并讲话。来自中央纪委、全国人大法工委、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国家发改委等20余家中央部门和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中华全国律协以及中粮集团公司的负责同志近40人参加了座谈会。与会代表结合本单位本系统的自身建设和工作职责,分别就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以及加强诚信体系建设法治保障顶层设计等作了发言。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强调,“把诚信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大力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党中央、国务院2011年《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建立健全社会诚信制度,制定社会信用管理法律法规,完善社会诚信行为规范。为了及时把诚信建设的成功经验上升为制度和法律,推进社会诚信法治化、规范化,中央综治办、中国法学会举办了本次座谈会,并将在此基础上举办“中国诚信法治保障论坛”。
陈训秋在会上指出,近年来,我国社会上出现了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的现象,中央高度重视,群众极为关注。中国法学会联合中央综治办共同召开“诚信体系建设法律和制度保障”座谈会,争取拿出有质量、有分量的建议报告,供中央决策参考,非常有意义。去年,在中央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同志强调,中央综治委要加强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必须回答和解决的重大问题的研究,协调各方面力量推动解决,努力取得突破性进展。如何建立健全社会诚信制度,营造诚实守信的社会环境,是其中重大的问题之一。半年多来,中央综治委各成员单位,分工负责,密切配合,大胆创新社会管理理念思路、体制机制、方法手段,着力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诚信体系建设法治保障是一项复杂、系统、艰巨的工程,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监督各环节应当各尽其责,形成合力,协同作战,共同推进诚信体系建设。希望各成员单位围绕诚信体系建设中的体制机制性问题进行攻关和探索,中央综治办将积极协调有关部门予以支持和配合。
陈冀平指出,诚信问题不仅是道德问题,也是法律问题;诚信建设不仅是道德建设问题,也是社会管理问题。诚信缺失的解决之策根本上需要加强法治保障。一方面,应当抓紧制定社会信用管理法律法规,完善社会诚信行为规范,理顺社会信用管理体制机制,明确有关部门的责任,加强社会信用管理,强化对守信者的鼓励和对失信者的惩戒。另一方面,诚信制度建设还远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与法律实施不到位也有直接关系。没有法律的有效实施,诚信体系也难以真正建立。有关部门要切实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陈冀平强调,诚信体系建设关键在于政务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公权力诚信是确立和维护现代社会诚信体系的关键。构建社会诚信体系,首先要求公权力部门必须以身作则,取信于民。当前,应以增进民主、响应民意、保障公益和维护公正为着力点,全面加强政务诚信,使之真正成为社会其他领域诚信建设的先导。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司法公信是社会诚信的方向标。如果司法工作背离诚信,就等于破坏了整个社会诚信体系的堤坝。
因此,要深化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推进司法规范化建设,加大司法公开和司法监督的力度,不断增强司法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努力在加强司法公信建设上取得突破性进展,为全社会诚信建设作出表率。特别是,政务公开和司法公开是提升政务诚信和司法公信的关键所在。公开透明、让公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是制约和防止公权力腐败、提升公权力诚信的有效措施。
第二篇:中国法学会关于“诚信体系建设法律和制度保障”征文选题指引
中国法学会关于“诚信体系建设法律和制度保障”征文选题指引的通知
阅读次数: 3182012-03-23 10:07:05[ 打印本页 ]
各有关单位和个人:
为配合我会拟于2012年6月与中央有关部门在京联合举办的“中国诚信法治论坛”,特举行“诚信体系建设法律和制度保障”主题征文活动(有关事宜详见我会公告)。为了方便各有关单位组织推荐稿件和广大作者撰写有针对性的论文,同时也为了更好地形成合力、凝聚共识,我会特确定选题指引(见附件),供你们参考。
在组稿或写作的过程中,如有宝贵建议,请与我会联系。
联系人:周杨、叶彩琴;电话:010—66122221。
Email:cxtxfz@126.com。
中国法学会办公室
2012年3月22日
附:“诚信体系建设法律和制度保障”征文选题指引一、一般理论
1.诚信的基本内涵
2.诚信与法治的关系
3.诚信的类型化分析
4.诚信立法的可行性和路径
5.诚信建设与市场经济
6.诚信建设与社会管理创新
7.诚信行为的行政法规制
8.诚信行为的民法规制
9.诚信行为的刑法规制
10.媒体在诚信体系建设中的作用
11.失信行为“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剖析与对策
12.诚信担保(保险)制度探索
13.诚信文化的制度保障
14.诚信评价的体制、机制和制度建设
15.对失信行为的惩戒及限度诚信法律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17.诚信体系建设的切入点与路线图
18.诚信教育与诚信意识的培养
19.西方国家诚信体系建设的一般经验
二、政务诚信
1.政务失信的类型、原因与法律对策
2.政府信息公开与政务诚信
3.行政程序与政务诚信
4.任职回避与政务诚信
5.公民参与与政务诚信
6.行政行为的变更、撤销与政务诚信的关系
7.行政指导与政务诚信
8.行政契约与政务诚信
9.政务诚信与相对人信赖利益保护
10.政府失信行为的国家赔偿制度
11.官员失信行为的责任追究制度
12.西方国家政务诚信建设的法律与制度
三、商务诚信
1.企业征信的统一平台建设
2.企业信用信息的收集、评估、使用制度
3.政府提供信用产品的性质分析
4.企业信用与商业秘密保护
5.企业失信行为的类型、原因及对策
6.食品安全领域的诚信建设
7.产品质量领域的诚信建设
8.保险领域的诚信建设
9.纳税领域的诚信建设
10.商品交易领域的诚信建设
11.其他领域的诚信建设
12.电子商务诚信的法律规制
13.会计诚信的法律规制
14.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制度
15.企业失信惩戒制度的构建
16.企业失信的法律责任
17.企业守信行为的利益激励机制
18.西方国家商务诚信建设的法律与制度
四、社会诚信
1.个人征信的统一平台建设
2.个人信用信息的收集、评估、使用制度
3.个人信用信息的使用与隐私保护
4.个人失信行为的类型、原因及对策
5.行业组织的诚信建设
6.中介组织的诚信建设
7.社会团体的诚信建设
8.慈善组织的诚信建设
9.医患诚信危机与应对
10.大学生诚信档案建设
11.社会失信行为的法律规制
12.社会组织在诚信建设中的作用
13.西方国家社会诚信建设的法律与制度
五、司法公信力
1.司法公信的内涵
2.司法失信的类型、原因与法律对策
3.审判公开与司法公信力
4.法律监督与司法公信力
5.司法职业化与司法公信力
6.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与司法公信力
7.司法权威与司法公信力
8.律师诚信的法律规制
9.公证、司法鉴定与司法公信力
10.裁判文书说理与司法公信
11.司法既判力与司法公信力的关系
12.司法纠错与司法公信力的关系
13.辩护、代理制度与司法公信
14.当事人恶意诉讼、恶意调解及其法律规制
15.西方国家的司法公信力建设
第三篇:水利系统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座谈会在京召开)
水利系统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座谈会在京召开
本站讯 4月26日,水利部召开水利系统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座谈会。水利部副部长周英出席会议并讲话。水利部人事司司长刘雅鸣主持座谈会。全国总工会中国农林水工会副主席张晓辉、农林水工会水利工作部部长王林林、水利部办公厅巡视员郭孟卓、部直属机关党委常务副书记刘学钊等领导陪同参加座谈。
周英首先代表陈雷部长和水利部党组向为水利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示热烈的祝贺并致以崇高的敬意!她说,水利系统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中有的是长期奋战在一线的水利职工,有的是从事水利科研的技术专家,有的是水管单位的管理者,有的是基层水利部门的领导干部。尽管大家工作岗位不同,但牢记宗旨、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求真务实的精神是一致的,大家用自己的智慧和创造性劳动,为水利人赢得了荣誉,树立了形象,为水利事业作出了很大贡献。
周英指出,近年来,在中央的正确领导下,水利部党组贯彻中央水利工作方针,加快水利改革与发展,水利各个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在关键时期,水利工作任务十分繁重。建设水利,发展水利,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水利人光荣而艰巨的任务。水利系统的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是110万水利人的杰出代表,是水利事业的宝贵财富。她要求,全国水利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要以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为榜样,学习和弘扬劳模们的优秀品质和崇高精神,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加快民生水利发展,着力推进水利改革,全面完成水利“十一五”规划目标任务,全面推进民生水利新发展。
周英同时指出,水利部党组对劳模非常关心重视。这些年来,一直要求各级水利部门包括各级水利工会要重视、关心和爱护劳模,努力为劳模多办实事、好事,为他们身体健康、发挥作用创造更好的条件。同时,也非常重视劳模的宣传和示范作用,不仅要求在水利系统广泛宣传劳模的先进事迹,而且还请一些劳模来部里进行宣讲,充分发挥劳模和先进人物的示范作用,努力形成劳动光荣、知识崇高、人才宝贵的时代新风,鼓舞和激励广大水利干部职工学先进,赶先进,形成你追我赶、共同进步的良好氛围。
周英强调,解决好中国水利问题,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任重道远,希望水利系统的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更加珍惜自己的荣誉,始终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再接再厉,不断创造新的业绩。
会上,全国总工会中国农林水工会副主席张晓辉介绍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有关情况。湖北省孝昌县水务局副局长蒋志刚、新疆水利水电学校党委书记兼副校长李华和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院长张建云三位劳模代表简要介绍了工作等各方面情况,并表达了劳模们立足水利、自足基层、再接再厉、更加奋发有为的决心,也对水利改革和发展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来自全国水利系统的16名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以及1名特邀劳模代表参加座谈。
第四篇:全国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全国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7月29日,2011年全国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试点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上还举行了第二批试点城市签约仪式和全国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中央平台开通仪式。商务部副部长姜增伟出席并讲话,商务部部长助理房爱卿代表商务部与第二批试点城市代表签署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协议。
姜增伟表示,从2010年开始,商务部、财政部按照“总体设计、分步实施”的方针,分两批支持20个城市开展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试点,取得了积极进展。各试点城市政府高度重视试点工作,列入了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落实了必要的配套支持政策,确定了合理的试点目标和任务。首批试点城市共确定了170多个屠宰企业、100多个大型批发市场、3000多个标准化菜市场、1400多个大中型连锁超市、4400多个团体消费单位开展试点,覆盖15万多批发、零售经营户,受益人口将超过4000万。目前,试点工作进展顺利,预计9月底部分城市可投入试运行。
姜增伟提出,“十二五”期间全面推进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信息技术为手段,以法律法规标准为依据,以发展现代流通方式为基础,实现索证索票、购销台账的电子化,切实提高肉菜质量安全保障能力,加快流通现代化进程和发展方式转变。争取到“十二五”末,初步建成覆盖全国的肉类蔬菜流通追溯网络,并逐步扩大到水果、水产品等其他农产品[14.22 0.49% 股吧 研报]。
姜增伟要求各试点城市始终将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作为民生工程全力推进,加强部门协作,强化考核管理,狠抓关键环节,创造性落实好各项试点任务。一是要高标准建好用好追溯管理平台。二是要因地制宜探索适用的追溯技术。三是要标本兼治建立健全法规标准。四是要多管齐下深入推进产销衔接。五是要政企联手大力完善流通基础设施。六是要搞好宣传并特别注重实效。
会上,姜增伟、房爱卿与财政部、农业部、卫生部及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有关同志共同开通全国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中央平台。房爱卿还代表商务部与天津、石家庄、哈尔滨、合肥、南昌、济南、海口、兰州、银川、乌鲁木齐等10个第二批试点城市签署了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协议。青岛、杭州、石家庄、乌鲁木齐等城市的负责人在会上作了发言。此外,还举行了业务培训和交流,上海、宁波、无锡等城市商务部门负责同志介绍了经验。
财政部、农业部、卫生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食品药品监管局及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等有关部门代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商务部门负责同志,两批20个试点城市商务部门、财政部门负责同志,以及部分大型肉类蔬菜批发市场负责人等共150多人参加会议。
第五篇:全国人口计生利益导向政策体系建设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全国人口计生利益导向政策体系建设工作会议在京召开1月11日,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体系建设工作会议在京召开,总结了“十一五”时期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体系建设取得的成效和基本经验,部署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利益导向政策体系建设工作。国家人口计生委主任李斌出席会议并讲话,国家人口计生委副主任王培安作《关于“十一五”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体系建设工作进展情况的报告》。国家人口计生委副主任赵白鸽、江帆、崔丽,中国计生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杨玉学,河南省省委常委、副省长孔玉芳,湖南省副省长甘霖,广东省副省长雷于蓝,陕西省副省长郑小明,宁夏回族自治区副主席姚爱兴,吉林省计生协会长谷长春出席会议。
“十一五”时期,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体系初步形成:全面实施“三项制度”;完善落实各项法定奖励优待政策;落实计划生育免费基本技术服务,组织开展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试点;努力做好利益导向政策与相关民生政策的衔接;深入开展社会关怀活动。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体系建设协调保障机制基本建立:“十一五”时期各地普遍建立完善了利益导向政策体系建设领导协调机制;建立完善“四权分离”监督制约机制;建立健全利益导向政策体系建设的经费保障机制;建立健全利益导向政策体系建设的长效工作机制。
《报告》指出,利益导向政策体系建设将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将支持家庭发展与群众自觉实行计划生育结
合起来,不仅促进了低生育水平稳定,而且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增加了群众收入,增强了计划生育家庭自我发展能力;增强了群众实行计划生育的自觉性,促进了低生育水平稳定;促进了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思路和机制的转变,提升了政府的公信力。在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体系建设中,形成了一些规律性认识,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一是坚持以人为本,优先保障城乡计划生育家庭基本权益。二是坚持政府主导,建立以公共财政为主的投入保障机制。三是坚持因地制宜,确保政策的可持续实施。四是坚持突出重点,努力帮助解决计划生育家庭最直接、最紧迫、最基本的困难和问题。五是坚持资源整合,营造有利于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政策制度环境。
李斌在讲话中指出,要充分认识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体系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人口发展是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也是重大的民生问题。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体系是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促进人口协调发展的重要调控手段,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以及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强利益导向政策体系建设。她强调,进一步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体系建设是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紧迫任务;是全面推进依法行政,转变工作思路和机制的基本要求;是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重要保障。会议强调,要准确把握“十二五”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
政策体系建设的总体思路和工作重点。“十二五”时期,利益导向政策体系建设的总体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抓住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有利时机,围绕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目标,建立完善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与相关社会经济政策相衔接,政府为主、社会补充、覆盖城乡、公平合理的利益导向政策体系,使计划生育家庭优先分享改革发展成果,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必须把握好以下工作重点:一是进一步完善以“三项制度”为主体的奖励扶助制度。要落实“半边户”农村居民一方的奖励扶助待遇,提高农村奖励扶助和特别扶助政策落实的及时率;妥善解决将三级以上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人员纳入特别扶助制度问题;建立“三项制度”奖励扶助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各地要认真落实法定的奖励优待政策,并结合实际量力而行,研究出台新的奖励扶助政策。要将城镇失业无业人员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纳入财政预算,解决企业职工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作为税前有关费用列支问题。在总结试点经验基础上,对自愿采取长效节育措施的给予奖励。
二是进一步完善落实以计划生育基本技术服务为主的免费服务制度。要根据群众生活水平提高、技术创新以及物价变动的实际,进一步提高免费计划生育基本技术服务标准,完善服务项目,更好地满足群众需求,确保技术服务的安全性、有效性,提高免费服务覆盖率;妥善解决部分地区长期以来计划生育手术经费缺口问题,促进人口计
生服务机构健康持续发展。进一步提高免费发放避孕药具的质量,努力实现免费发放全覆盖。加快推进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试点,加大优生健康教育力度,增强群众参加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主动性、自觉性,提高孕前优生健康检查人群覆盖率。鼓励各地创造条件,先行开展试点,积累经验。探索建立独生子女死亡伤残家庭免费再生育服务长效机制。进一步落实流动人口免费基本技术服务,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三是进一步协调推动相关重大民生政策与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的衔接。要从公共政策的公平合理原则出发,协调推动相关重大民生政策与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的衔接,体现对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支持配合,体现对城乡独生子女户和农村计划生育女儿户优先优待。当前要重点做好新农保、新农合、集体林权制改革、征地补偿、教育资助、劳动力培训、扶贫开发、居家养老服务等政策的协调落实工作。四是进一步强化计划生育家庭养老保障。要把建立计划生育家庭养老支持政策,作为建立完善我国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优先保障计划生育家庭养老基本需求,满足计划生育家庭养老特殊需求。推动各地进一步完善城镇独生子女父母年老奖励政策,提高政策的落实率。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扩大试点中,制定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独生子女户和计划生育女儿户参加新农保的支持政策。力争首先为城乡独生子女户和农村计划生育女儿户年老父母提供居家养老服务补贴,优先保障他们入住社区养老服务机构,探索开展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以及空巢家庭养老服务试点。
五是进一步组织做好社会关怀活动。要认真总结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与建设文明幸福家庭相结合的经验,会同各相关部门,整合各相关政策资源,加大对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是特殊困难家庭的扶持力度;充分发挥人口和计划生育网络的优势,积极开展对家庭发展的指导和服务;认真组织做好计划生育保险,重点保障独生子女的平安与健康,最大程度地保障参保家庭的利益;支持计划生育协会、人口福利基金会等群众团体,动员社会各界,广泛筹集资金,组织社区、企事业单位以及志愿者,深入开展生育关怀行动以及“幸福工程”,力争使计划生育家庭在不同发展阶段以及家庭成员在不同生命周期享有全方位的服务,促进家庭幸福和谐。
会议强调,要加强领导,保障投入,扎实推进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体系建设。各级人口计生部门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积极争取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以及各相关部门的支持,将利益导向政策体系建设当作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一件大事抓紧抓好。抓紧研究制定“十二五”利益导向政策体系建设规划。切实做好各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工作。建立稳定的投入保障机制。加快建立利益导向政策体系建设的长效工作机制。会上,广东、陕西、河南、宁夏、湖南等5省(区)分管领导和吉林省计划生育协会领导,北京、安徽、江西、广西、重庆、甘肃等6省(区、市)人口计生委主任,分别介绍了“十一五”时期利益导向政策体系建设的进展和经验。国家相关部门代表,国家人口计生委各司(厅、局)及直属联系单位负责人,各省(区、市)、计划单列
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口计生委代表等出席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