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通渭“多轮驱动”给力项目建设
通渭“多轮驱动”给力项目建设
定西日报新闻 时间: 2013年03月14日 来源: 定西日报
作者:牛建军
通渭讯(记者牛建军)今年以来,通渭县抢抓省上实施“项目带动行动”、“3341”项目工程和市上实施“4541”项目行动计划的机遇,采取多种举措,通过积极谋划、争取、引进和实施更多的项目来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
该县密切关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产业扶持导向及市场需求变化,用足用活政策叠加机遇,认真筛选、论证、储备项目,并确定筹措项目前期费用,安排项目单位做好前期和申报工作。据悉,今年,该县将新论证储备项目200个、总投资达100亿元以上。
该县建立完善项目争取考核机制,积极主动做好跟踪衔接,力争将该县实施的重点项目列入国家和省上投资计划。对已经上报项目,做好跟踪衔接,争取及早批复立项、下达投资,确保全年争取国家政策性资金9亿元以上。
该县对181个续建和新建项目,要求逐个明确责任单位和时限要求,各责任单位要认真算好时间账、任务账,抓紧施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确保所有已下达投资项目在3月上旬全部开工建设。全力抓好华家岭风电开发二期工程、宝兰客专和马陇、通榜二级公路等重大项目的征地、搬迁、安置和协调服务工作,按项目尽快制定土地征收方案,确保各个项目有序推进。
该县进一步完善工程质量和安全监管机制,加大重点项目督查力度。该县重点项目办公室会同县委、县政府督查室制定严格的督查方案,切实抓好督查落实,督促项目主管单位抓好工程质量和安全监管,确保各类项目保质保量按期推进。
在招商引资工作中。该县将力争年内新签约项目15个,到位资金14.8亿元、增长60%以上。
第二篇:“双百”给力,项目建设成果丰硕
2012年终专稿
“双百”给力,项目建设成果丰硕
——— 回眸2012(二)
河北日报记者 姜 艳 李 巍
百家央企,百家院所校,一个实力雄厚,一个智力超群。
从去年底百家央企入冀大幕开启,到今年6月百家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走进河北,我省与央企、院所校合作的美好图景徐徐展开。
从最初的37家央企42项合作协议,到年底预计120个央企项目开工建设或建成投产,从与省外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签订64个框架类合作协议到187项具体协议进入实施阶段,短短时间内,“双百”工程在河北渐次开花结果。
动辄十几亿、几十亿元的大投入,不乏国内居首、国际领先的高端装备生产线落户、技术引进,“双百”入冀,让我省项目建设步伐提速,大项目、好项目不断涌现;“双百”给力,我省产业
创新和结构调整的效果逐步显现。
良好环境吸引央企千亿元投资落地河北
12月27日,渤海新区,中国神华铁路货车运输公司总经理薛埃生指着面前一大片工地说:“两年后,这里将建成国内最先进的机车车辆检修基地。”
这个基地,是3个月前刚刚开工的神华黄骅机车车辆检修中心项目,也是神华与河北的三大战略合作项目之一.机车车辆检修中心、7.6万吨散货船BC760-05项目、汉华饭店股权转让,仅仅10个月,神华与我省三大战略合作项目全部落地。这样的进展速度,使其成为我省实施百家央企入冀战略以来,与央企合作协议快速落实到位的典范。
“央企落户哪里,往往意味着大项目、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一流人才会到达哪里。谁抢占了与央企合作的先机,谁也就夺得了发展的先机。”河北经贸大学研究员武义青认为。今年是“十二五”规划实施的关键一年,央企纷纷在全国进行投资布局。哪里的环境好、措施硬,央企资本就流向哪里。紧紧抓住这一机遇深入对接,推动河北与央企深入合作,对促进河北稳增长、调结构至关重要。
着眼于加快发展、加速转型,去年11月25日,百家央企走进河北战略合作恳谈会在石家庄举行,我省与37家央企签署42项协议,意向投资6818亿元。今年3月11日,在北京举办的部分央企座谈会暨战略合作签约仪式上,我省又与10家央企签署15项合作协议,意向投资800亿元。此外,我省还先后与中国石化、招商局集团、中航工业、中国建筑等21家央企签署了
39项战略合作协议。
在央企纷纷入冀的同时,我省携手院所校也卓有成效。以5月24日与中国工程院签订科技合作协议为标志,我省与百家院所校合作提速。6月18日举行百家院所校进河北活动当天,签订合作协议105项。截至目前,我省与百家院所校签署合作协议208项,已有187项进入实施阶段。“双百”项目落地为何会如此之快?“河北省各级政府一直以来对央企发展的支持与热情,为我们入冀合作吃下了‘定心丸’。”神华河北国华沧东发电公司副总经理李沈光一语道出众多央企的心声。
对于“双百”,既要引得来,还要留得住、发展得好。今年4月,省政府从体制机制入手,专门增设了“央企服务办公室”,与省直部门、各设区市及央企总部的工作协同网络,建立沟通对接机制,协调推进签约事项和项目落地实施,优先保障央企合作重大项目建设用地,积极筹建央企入冀专项引导资金。今年6月,省委组织部还在省直机关选派11名干部,到全省11个设区市挂职政府副秘书长,以协助所在市开展央企合作工作。
积极的政策与优质的服务,换来的是“双百”持续大力度的产业布局。
3月1日,中航工业(邢台)生产基地奠基,这是实施百家央企入冀战略以来首个开工的央企项目。自此,央企在河北数千亿元的意向投资开始陆续落地。
5月24日,河北汉光重工光电科技产业园、中煤煤机装备产业园、中石油昆仑能源华港燃气示范基地等10个央企项目在邯郸经济开发区集中开工。
12月19日,中国华电集团、中国华能集团、中国新兴交通物流总公司、中铁资源集团等6家央企的6个项目落户沧州海兴。
„„
河北成了“双百”的舞台;“双百”成了河北的名角。截至目前,河北共与56家央企签署96项合作协议,预计到年底有120个项目开工建设或建成投产,全年累计完成投资1000亿元左右。
“双百”工程引领更多资金投向实体经济
近日,中集安瑞科整体搬迁至栾城县的石家庄装备制造基地。与其同期进驻的还有中航石飞、中煤石煤机和中国南车石家庄公司三家央企。
央企扎堆、大手笔项目上马,石家庄装备制造基地只是一个缩影。在廊坊固安工业园区、沧州综合化工业基地、保定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一个个央企已经在河北落地生根。
翻阅“双百”项目名单,记者发现,这些项目大多投向了实体经济。其中,石油化工、装备制造、航空航天、电子通讯、农产品深加工等众多行业,成为“双百”关注的重点。这些大项目,犹如经济列车的“火车头”,在其带动引领作用下,我省更多资金开始投向实体经济。
据省发改委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我省重大项目建设成果丰硕,1至11月份,省重点在建项目共完成投资3621.9亿元,348个计划开工项目开工建设。曹妃甸煤码头三期、渤海新区热电、邯郸东郊热电、曹妃甸千万吨炼油等74个重大项目获得国家批复;石家庄安瑞科气体设备一期、秦皇岛戴卡高强度轻量化汽车零部件等65个项目投产或部分投产;中航邢台重型车、保定长城汽车及零部件、任丘和石家庄炼油扩能升级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顺利推进。“这些大项目建设,多数以实体经济为主导。”省统计局有关人士介绍,今年前11个月,我省工业投资增速高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其中装备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分别增长33.9%和23.2%;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完成5332.9亿元,同比增长36.7%,占工业投资的六成多 央企投向实体经济,使我省在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基础产业等重点发展领域有了“领头羊”,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6月20日,总投资50亿元的中航工业(邢台)中重卡整车及特种车辆底盘/特种装备生产基地项目正式开工建设。一度停滞的邢台汽车产业,由此重振旗鼓,再度扬帆起航。
近日,由中国服装集团投资100亿元的中国·正定服装创意产业园项目签约,将拉长石家庄市的纺织服装产业链条,推动相关行业发展。
“可以说,引进一个实体项目,就等于为我省引进了一个产业发展的龙头,进而有望带动形成一条更大的产业链。”省发改委央企服务办主任田军表示,在“双百”项目中,中航工业石家庄通用航空产业基地、华电集团曹妃甸重工装备制造基地、邯郸新兴装备材料及物流基地、中船重工邯郸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国网公司张北风光储输示范项目一期、中船重工秦皇岛造船等项目,都有望带动我省相关产业形成更大的产业链。
“双百”工程加速产业结构提档升级
12月16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与廊坊市政府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当天,固安航天科技产业园开工奠基。这意味着,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将在固安打造全国知名的精品航天科技园区。
而此前的11月27日,中航通飞华北有限公司揭牌。到2015年,位于栾城的石家庄通用航空产业基地将具备300架通用飞机的年生产能力,成为华北地区最大的通用航空产业基地。这些通用航空项目将带动我省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从而在首都经济圈未来发展中占据更加重要的地位。
不仅仅是通用航空产业,从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到金融、物流、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双百”已经开始全方位深化在我省众多领域的合作。
在张家口坝上,张北县与央企大唐新能源公司达成总投资11亿元的项目协议,随着鑫风安装、银建风电机舱罩、北航富科中小型风机科技园等一批高科技项目相继落户,张北打造“风电硅谷”底气更足了。
在保定,与央企合作投资兴建的中国汽车零部件(保定)产业基地项目已有30多家零部件生产企业落户,年产值200亿元的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正在形成。“央企入冀,已成为我省
调结构转方式的重要助推器。”省发改委主任刘学库说,对接央企,借船出海,借助其资金、技术、管理、人才等优势,大力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改造传统产业等手段,在高端产业上寻求突破,有利于我省优化产业结构、激发经济活力、提升发展质量、提高国际竞争力。如果说央企给河北带来了大财大智,那么院所高校带来的则是成果、知识能力、科研团队和技术平台。
日前,北京钢研高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安泰科技涿州新材料分公司“国产非晶带材产业化应用技术开发”项目被列入省科技厅重大成果转化项目。该项目的实施,将使涿州成为我国主要的非晶带材科研开发基地和成果转化基地。
在唐山,中科院组织遴选了近200项科研成果,在唐山7个县区开展推广合作,成功将冶金废弃物综合利用、氮化硅与碳化硅复合材料等一批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有效地促进了唐山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发展。“通过与百家院所校共建工程实验室和研发平台,将使‘科技之花’结出更多‘产业硕果’。”省科技厅有关人士表示,未来5年,仅中科院在河北转移转化科技成果将超过500项,企业新增销售收入240亿元以上,新增利税25亿元以上。
“双百”带来的重大项目和科技成果,正在助推河北经济走上科技引领、创新驱动的发展轨道。
第三篇:我为党旗增辉,给力项目建设
着 力 项 目 建 设喜 迎 建 党 90 周 年
强力推进“十二五”规划实施,实现“工业强县”
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全球经济正处于“后危机时期”,我县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增多,但经济发展也蕴含着许多积极因素和重大机遇。2011年是我国“十二五”开局之年,也是我县的项目建设年,如果能在这个时候把握和利用好机遇,借鉴我党90年发展光辉历史和基本经验,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抓好项目建设,我们就能在困难中壮大、在机遇中兴旺。因此,我们必须用非常办法、非常措施、非常力度、非常政策,化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努力完成2011年全县各项目标和任务,促进我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借鉴我党在不断创造辉煌业绩的奋斗中的宝贵经验。
自1921年中国共产党建党90年以来,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历程中,中国共产党根据自身历史方位和中心任务的变化,围绕“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进行了深入探索和实践,走过的历程波澜壮阔、很不寻常,积累的经验承前启后、十分丰富。
1、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理,开辟工业强县新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在新的伟大实践中所作出的历史性选择,是一条光明之路、希望之路、幸福之路,是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的康庄大道。在这条康庄大道上,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成功地推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创新实践,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县委、县政府提出“工业强县”发展战略,对于实现广德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工业是兴县之基、强县之本、富县之举,是县域经济发展实力的重要标志。“工业强县”必须以开发区和项目建设为重点,做大做强工业。发达地区的实践证明,没有工业的大发展,就没有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提出全县“两区两园”发展规划。通过“两区两园”使工业集中发展,既能有效避免分散布点、浪费资源、破坏生态等问题,又能实现招商企业错位发展、联动发展,促进产业集团式发展和集约
化发展。项目是吸引投资、促进发展的载体。抓优势资源开发、抓工业发展,归根到底要落实到项目上。
2、推动“工业强县”,必须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之源、胜利之本和执政之基。因此,必须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始终坚持群众路线,在党的价值取向和实践选择上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党只有一心为公,立党才能立得牢;只有一心为民,执政才能执得好。
“工业强县”的发展必须坚持科学发展、统筹发展。一要争取处理和妥善解决好发展工业引发的各类矛盾,高度重视群众的合理诉求,尽力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二要把工业发展成果惠及各项社会事业,着眼于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见得到的实惠,着眼于夯实构建和谐社会的各项基层基础工作,特别是着力于解决好就业、社会保障、社会分配不公、社会安全等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3、自觉加强和改进党的自身建设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最根本的一条就是党的建设必须按照党的政治路线来进行,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来展开,朝着党的建设总目标来加强,不断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建设一个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面对21世纪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和外部环境考验,必须全面推进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二、推进“十二五”规划实施,着力项目建设
“十一五”期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加快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施“工业强县,竹业富民”和“东向融入,跨越发展”战略,不断解放思想,锐意改革,抢抓机遇,奋力拼搏,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发展目标顺利完成,为“十二五”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工业是实现富民强县的关键,“十二五”时期,要围绕加快工业化进程,坚持工业优先,倾注主要精力抓好工业,聚集生产要素投向工业,配置社会资源优
先工业,凝聚社会力量服务工业,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源和创业者进入工业领域,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今年是实施“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广德县实施“项目建设年”活动,力推加快发展、工业强县的拐点之年。我县高起点科学布局、高强度务实推进、高速度跨越追赶,全力保障2011年全县各项目标和任务的完成。我县紧抓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带来的重大机遇,坚持依托和发挥高科技、冶炼、机械电子、竹子、旅游等资源优势,始终把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工作的“牛鼻子”和“生命线”来抓,全面树立“全党抓经济,全民抓招商,全力抓质效”的意识,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大做特做招商引资文章。
三、我为当党旗增辉,给力项目建设
作为工作在基层的一名年轻人,又是一名共产党员,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努力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践行科学发展观,力求学以致用,深研细思把握精髓,领悟真谛,从而认准方向,更加自觉地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工作宗旨。同时要增强宗旨意识,把自己融入群众之中,多做暖人心、稳人心、得人心的工作,使思想政治工作深入人心。要深刻认识到领导干部的自身形象就是无声的思想政治工作,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好队伍。工作能力再强,也要依靠群众,没有群众的支持,什么工作都干不好。因此,思想政治工作要以人为本,做到群众中去,做到各项具体工作中去,做到大家最关心的热点、难点和重点上去,做到大家的共同利益、长远利益上去。
今年我委承担全县项目55个,任务重、时间紧,这需要我们要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一名高素质的共产党员,自觉把心思集中到工作上,把精力倾注到岗位上,把才智奉献到事业上。
第四篇:给力税源专业化管理改革 驱动税收征管
给力税源专业化管理改革驱动税收征管“精耕细作”
———访江苏省徐州市地税局党组书记、局长孙长举
◎本报记者郑微
通讯员刘明志闫士亮徐志明
阳春三月,草长莺飞,彭城大地处处生机盎然。记者从市地税局了解到,为应对市场经济飞速发展带来经济税源的复杂变化,适应税收扁平化管理的客观要求,全面提高税收管理的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水平,该局年初在全市范围内正式启动了税源专业化管理改革试点,从运行一个多月的情况来看,机构改革、人员调整、户管调整全部到位,有序运转,效果颇佳。昨日,记者就地税税源专业化管理改革的相关问题,采访了江苏省徐州地税局党组书记、局长孙长举。
记者:作为省地税局先期试点单位,徐州地税此次税源专业化管理改革源于什么样的背景?
孙长举:近年来,随着我市经济高速发展,纳税人的经营业务不断扩大,纳税处理团队化、电算化、智能化趋势明显,基层税务机关“人少户多事杂”的矛盾日益突出,传统的征管模式已经不能较好地适应税源管理的新要求,也很难满足纳税人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征管体制改革势在必行。
一是蓄势以发。过去的几年,徐州地税在以信息化为支撑的主体创新中,如大集中管理信息系统、税收征管状况监控分析系统、网上办税CA认证、GIS土地使用税税源管理系统、TIPS财税库银联网系统、社保费数据实时交换系统等一大批创新项目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在这些良好的先期条件支撑下,省地税局把苏北的税源专业化管理改革先行试点定在了徐州,给我们一个率先发展、跨越发展的重要机遇。这既是对徐州地税的鼓舞,更是对徐州地税工作的检验。为赢得先机,我们在最短的时间内集全局之力,快速推进,效果明显。
二是顺势而为。从我市地税管户情况看,纳税人数量增长迅猛,仅去年全市新增纳税人近6万户。目前正常税务登记已达17.7万户,一线税收管理员只有560多人,人均管户31
5个,管户数量最多的达到了4252户,同时还承担着信息采集、办税辅导、税收宣传、纳税评估、调查审批等诸多的日常事务性工作,低增长的税务干部人数与快速增长的管户数之间的矛盾,亟需解决。据此,基于徐州地税良好的税源管理基础,按照省地税局先行试点的要求,在全市地税系统正式启动以风险管理为导向的税源专业化管理改革试点。在一月份完成机构设置和人员双向选择之后,各项工作有序运行,走在了全省地税系统的前列。
三是乘势而动。前不久,国家税务总局提出了“信息管税”、“税源专业化管理”的新思路,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就必须进行征管机构改革,通过科学合理的机构设置,提高人员配置效率,为提高征管信息化水平和征管质量提供强有力的组织和人力支持。这次改革就以建设服务型税收机关为目标,并非是简单的机构撤并、职能调整,而是征收理念的变革。不仅涉及机构人事的调整变动,还涉及征管模式和基础信息的调整变动,是一次全面、系统的征管变革。既是对传统税收征管模式的挑战,也是对地税系统信息化应用水平的挑战,更是对全体地税干部素质和能力的挑战。
记者:新模式对原有的征管模式主要进行了哪些改革?
孙长举:实施税源专业化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为确保改革取得成功,我们在深入调研、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关于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全市地税系统税源管理职能调整以及税源专业化管理改革方案及实施步骤。充分依托省级数据大集中平台,最大扁平化地设置机构,尽最大可能地优化办税流程,最大要求地满足和服务于纳税人,最大可能地降低税收风险。按照业务关联、职责明晰、衔接紧密的原则,不做简单的加法减法,而是将专业化管理职能在纵向不同层级、横向不同部门和岗位间进行科学分工,实行“征、管、评、查”四分离,形成相互制约、协同管理、全程监督和信息共享的管理体系,实现由经验判断型向数据分析型、粗放型向集约型、业务驱动型向流程驱动型的转变。
一是集中征收。设立征收分局,实行“窗口受理、内部流转、限时办结、窗口出件”的办税模式,全面承担地方税收、基金(费)的征收工作,承担纳税人申请提交的限时办结类事项受理和当场办结类事项的审批。将210项涉税审批业务全部归并到办税服务厅集中受理,实现前台涉税业务“一窗通办”。凡是纳税人的所有涉税事项,征收局及下设办税服务网(点)均可办理。
二是突出重点税源管理。组建重点税源管理分局,对占全市地税收入67%以上的6400多家企业实施相对集中的税务管理,包括市本级企业(含市本级房地产企业)、金融保险证券企业、总局定点联系企业、大型企业集团在徐的总分机构(含母子公司、关联企业)、市区建筑企业和鼓楼区、云龙区、泉山区内规模以上企业(不含房地产开发企业)等,确保主体税源稳定增长。同时,对一般税源管理分局年纳税额50万元以上重点税源集中管理,通过阶梯式的管理模式,实现对管户数量占20%的企业、税收总量超80%的税源进行专业控管。
三是实行管评分离。组建税收风险评估分局,通过实体化的纳税评估,将专业评估、重点税源企业的风险监控应对、一般税源企业的行业性风险监控等专业化程度较高的风险管理职能,从属地管理的税收管理职能中分离出来,实行管评分离。同时,在一般税源管理分局设置纳税评估科,通过建立两级专业纳税评估机制,从而形成纳税评估与税收管理员之间相互制约机制。
四是对中小税源实施属地管理。按照区域划分重组一般税源管理分局,主要负责辖区范围内除应由重点税源管理分局管理外其他纳税人的税源监控管理和负责按计划完成各项地方税收、基金(费)收入任务等。
五是突出信息化支撑作用。组建数据管理专门机构,主管负责涉税数据分析、应用、管理和信息的采集、处理、变更、审核、维护以及信息的加工、分析、提供、推送等工作,为日常管理、纳税评估、税务检查、相关考核、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六是在全省率先成立评估稽查选案委员会。负责纳税评估、日常检查、税务稽查对象的确定和分派工作,实现选案与评估、稽查相分离,彻底杜绝盲查和批量查的弊端,同时使各级税务机关及时掌控税源动态等薄弱环节。
七是优化征管流程。在简化办税程序、简并涉税资料报送、规范数据管理、调整业务分工布局等方面进行业务重组和流程创新,将岗责、权限、流程等设置到统一的工作平台中。从2月份发起的12000多条工作流程来看,全部在规定时间办理完结,达到了精简环节、业务透明、减少流程、提高效率的目的。
八是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对现有的税源管理人员进行专业分类,对纳税评估、重点税源管理等一些业务要求较高岗位进行择优上岗,对其他岗位人员采取双向选择合理配置,以能定级、按级定岗、以岗定责、权责结合。
记者:此次税源管理专业化改革最显著的特点有哪些?
孙长举:税源管理专业化是税收工作科学化、精细化的必然要求。它以税收风险管理为导向、信息管税为依托、分类分级管理为基础、纳税评估为重点,管事制为主导,通过优化征管资源配置,“征、管、评、查”四分离,建立纵向互动、横向联动、外部协作、运行顺畅的专业化分工协作新格局。
一是“属地管理”向“分类管理”转变。按税源规模大小分为重点税源、一般税源和个体税源三类。对重点税源实行集中精细化管理,对纳税评估实行专业化管理,对一般税源实行属地规范化管理,对个体(零散税源)依托社会力量管理,形成阶梯式税源管理模式,最大限度地延伸管理“触角”,消除管理“盲区”和“交叉带”,提高了重点税源的管理精度。
二是“管户制”向“管事制”转变。税源管理方式变“分户到人”为“分事到人”,变税收管理员固定管户、一人统揽为按照岗责分工处理相关涉税事项,分权制衡、责任到人、集体审批。“管事制”扭转了管理员“一员多责”、“一员多权”的局面,有利于规范税收执法。
三是“单兵作战”向“团队协作”转变。将税源管理细分为税收日常管理、税收风险管理等类事项,组建管理团队,实行集体审议管理。重大涉税风险事项,抽调精兵强将组建精英团队实施集中管理。改变过去管理员一人应对所有管理事项不全面、不深入的局面。
四是“传统检查监督”向“税收风险管理”转变,实现技术手段专业化。通过税收风险
管理平台,经过涉税数据处理、风险识别、风险等级排序、风险应对、处理评价等环节,及时有效监控纳税人的纳税遵从度及税务机关内部管理执法各环节、各岗位工作情况,监督每个事项的办理情况,实现了“制度管人、信息管税”,实时防范税收执法风险。
记者:启动税源专业化管理改革后取得了哪些绩优效应?
孙长举:检验专业化管理的成效是以提高征管质效作为主要标杆,既要看税收收入的增长,还要看税收征管的质量和效率是否提升,更要看税收遵从度的提高。
绩效之一,实现了对税源的实时监控,促进了税收收入跨越增长。通过纳税适从风险、执法风险和宏观风险应对,动态监控税源信息、执法过程等,有效解决了影响税收征管质量的问题,收入质量和均衡度明显增强。今年前两月,组织各项收入53.34亿元,同比增长44.4%。其中税收38.1亿元,同比增长51.4%,高于全省平均增幅10个百分点,有效增加了地方财政可用财力。
绩效之二,强化了征管各环节之间的有效制约,税收管理质效明显提高。税收专业化管理以信息化为支撑,征管数据实现了在各部门、各环节以及上下级之间的共享,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得税收征管活动按照规范统一的工作流程、透明严谨的工作程序、相互制约的工作方式和快捷方便的信息传递在同一平台上实施管理,促进了税收征管的规范化和法治化。目前,全局的纳税申报率和入库率均超过了99.8%。
绩效之三,解决了税收执法的随意性,税收环境更加公平公正。通过涉税信息统一采集,行业税负统一规范,解决了信息互通及区域管理等因素的影响,实现了税负的公平,促进了税收执法的公正。
绩效之四,促进了纳税服务的转型升级,减轻了纳税人办税负担。通过简化办税程序、简并涉税资料报送、规范数据管理、调整业务分工布局等举措,重组业务流程,压缩备案资料218项,减轻了纳税人的办税负担。
税源专业化管理改革在给我们带来实实在在、使工作发生重大变化的成绩同时,也给予了我们诸多有益启示,为我们下一步完善和规范税收征管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实践证明:只有组织专业化管理,才能有效配置管理资源,合理分配征管力量,充分集中专业人才,才能最大限度地推动税收管理现代化,才能使各项工作取得更加长足的进步。
第五篇:科技型项目给力产业转型
科技型项目给力产业转型
本报讯今年上半年,我区共完成新兴产业产值84.07亿元,同比增长25.2%,比工业产值增幅高出11.7个百分点。这其中,科技型重大项目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1个项目获得国家级立项,2个项目入围省重大成果转化项目,所获科技重大项目等次规格居全市前列。
据了解,我区科技型项目主要集中在海洋工程、节能环保、智能装备、软件及服务外包等领域。区内较雄厚的科教实力、较为完善的产业平台体系则为科技型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区里各大企业所具备的较好科技研发基础和水平,也有力地推动了科技型项目的发展。据统计,上半年我区共申报科技项目209项,其中,国家级16项,省级39项,已完成市全年目标任务。
我区科技型项目的蓬勃发展,与项目的科技含量、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产品附加值较高等因素密不可分。中远船务是我区海洋工程领域的龙头企业。日前,该企业的“深海高稳性圆筒型钻探储油平台的关键设计与制造技术”项目通过国家科学技术奖初评。“超大型海上风电安装作业平台”项目是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面向省内外公开招标的6个重大专项之一,中远船务公司凭借自身雄厚科研实力中标,获省科技厅资助1500万元。除此之外,富士通02专项、金通灵三期新建新产品开发车间和风机测试站等项目的推进,都成为“以核心技术提升骨干企业转型升级”的成功范例。
我区以科技型项目倡导绿色环保、践行低碳生产,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加快区域经济转型升级。最近,一个总投资约1亿元的4兆瓦太阳能屋顶光伏发电项目签约崇川开发区。该项目使用屋顶面积总计约5.6万平方米,年发电量达400万千瓦时。另外,万达锅炉的环保型锅炉、南亚塑胶的水性溶剂系统、三九焊接的半自动气保焊机,也都是我区节能环保、智能装备领域的典型科技型项目。
在承接高端产业转移、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上做足文章,是我区科技型项目的“主攻方向”。科技型项目将推动企业在产品的研发、设计以及品牌创建、物流销售等附加值更高的领域上进军。企业通过产学研结合、兼并重组等方式获得先进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打造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据区科技局负责人介绍,我区对科技型新兴产业企业实行差别税率等优惠政策,简化审批程序,设立新兴产业重大专项资金,制定引导资金管理办法,加大了对企业科技成果转化、中间试验、平台建设、示范工程、风险投入等方面的支持力度。黄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