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与人生之感想

时间:2019-05-15 10:21: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语文与人生之感想》,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语文与人生之感想》。

第一篇:语文与人生之感想

语文与人生之感想

主讲<<语文与人生>>的苏立康教授,她老人家既是一位谦逊平和的长者,又是一位文雅博学的智者。聆听了她的讲座,真令我如醍醐灌顶。在视频中,只听得她老人家旁征博引,妙语连珠,让人由衷钦佩,让我们从中感受了吴仪潇洒淡泊的人生风姿。温总理收放自如的诗词妙用。苏老师也简述了她的青春成长,她酷爱读书,手不释卷,特别是原苏联文学对她本人影响是很深刻的。她读到保尔关于生命意义那段话,她精辟的解读了这段备受推崇的名言的内涵,她的声音里有激情更有感动,同样也感动荧屏前的万千学员。阅读可以改造人生,阅读可以塑造灵魂,使人拥有高品质的精神生活,成为一个纯粹高尚的人。可见,语文教师的责任重于泰山.语文教学与学生的人生发展有着紧密联系。诚然,一位称职的语文教师,应当深入的探究这一课,那就是引领学生怎样做一个人,应当过一种什么样的生活。那么我们作为语文教师,就应该为此付出毕生的努力。

苏老师是语文界的泰斗,她的人生,离不开语文对她的影响。而我同样备受语文的影响。记得小时候,还没有读过幼儿班,就报读了一年级,期末考试语文打了67,很沮丧。幸好老师没有放弃我,班主任刘老师把我叫到一边,给我鼓励,教我学语文的要领,就在于多读多看多写多记多思。刘老师的话,直到今天还回响在耳边。打那以后,我更加专注语文,更爱读书。那时家境贫穷,买不起课外书。我就注重交往,班里有富裕的学生,我常常向他们借,什么小话本,民间文学,战争故事,统统揽于书包,家里农活多,我就往往挤时间,中午下午放学路上,晚上睡进被窝都要照手电筒加班。还有值得一提的,每每放假,我到外婆家,那时舅舅正读初中,我就把舅舅读过的书翻出来,什么语文历史地理,全看得津津有味,自然而然,我的眼界开阔多了,我比同龄的小孩懂事了。在班上的成绩越来越好,同学们更愿意和我交朋友,我的自信也建立起来。小学毕业,我考入重点初中,身边的强手如林,我更加发愤,如讥似渴,把读书看的非常重要,在老师那里,我又特爱提问题,老师多次表扬我勤学好问。同学有什么好书我就主动去接,而当时流行的武侠小说,我仅仅读过少量几本,便觉得过于模式化,而被我所厌弃。其实,我对什么书有益于自己,头脑已经很清醒,读书必有选择,否者,垃圾书籍误事误人。那些沉迷言情武侠的同学,后来学业大受影响,无法升学。对语文的热爱,坚定我对教师职业的选择,今天,教师依然是一个低收入的职业,但我却能甘于清贫,执著坚守。因为我明白人活着的意义,我的工作是对社会有益的。我也将用自己的言行一致,洁身自好去熏染我的学生,让他们成为时代的有用之才。作为语文老师,必须有自己的阅读量,一年之中应该读多少本书,读哪些书,广泛涉猎。用自己的读书计划,读书实践去感染学生,让学生深刻领悟学海无涯,读书不止。让学生也列出自己的读书计划,步步为营,积沙成塔。在语文教学中,加强阅读教学的指导,阅读的方法,利用范文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让学生对这些方法触手可及,从而有效指导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同文体的阅读,不同方法的选用,都要娴熟掌握。作文教学,要引导学生热爱生活,提炼生活,描绘生活,重视观察,善于观察,对观察所得要有自己独特的感悟和体验。多向生活学习,将视角投向广袤的自然,广阔的社会。同时我也结合初中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指引学生思考人生,叩问人生,运用课文中那些鲜活感人的素材,教学生于挫折则淡定,于逆境则奋发,见责任则担当,见悲痛则坚强。我以我青春度人,抚己体人。和学生零距离沟通,必能获取良好的效果。

总之,介于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语文教师在每个学生成长的人生道路上,任重道远。让我们并肩前行,为着学生过有智慧的人生而奉献青春。

第二篇:哲学与人生感想

与上帝合一

——上帝在一切之中,一切在上帝之中。一切都来自上帝,又都回归上帝

在听完刘老师关于埃克哈特的神秘主义后,感受良多,作为神秘主义运动中最伟大的多米尼克教师,查过百度百科对神秘主义的解释一般是'通过从外部世界返回到内心,在静观、沉思或者迷狂的心理状态中与神或者某种最高原则结合,或者消融在它之中。艾克哈特的神秘主义告诉了我们智慧与思辨,带领我们进行一种本来意义上的真正的经历,亦或哲人的心路历程或思想之旅。神秘主义并不像怀疑主义那样放弃对真理的追求,它主张闭上肉体的眼睛,同时却主张睁开灵魂的眼睛,使灵魂的眼睛不受现象世界的熙熙攘攘所干扰,从而返回自我。他要求我们遁世和遁我,在心灵的静观中达到真理、智慧。

在十一、十二世纪以后,西欧城市经济的产生和发展,引起了阶级关系深刻的变化。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基础的变化必然引起上层建筑的变化。我们知道由于当时正统的基督教义在思想上占统治地位。新兴的阶级也就把自己的要求首先表现在宗教观点上。艾克哈特是最早系统地对正统基督教义提出异议的人,他的著作《德语布道集》一书可以看到,在这个意义上,他可以算是西方宗教改革的先驱者。

通过遁世而消灭自我,把自己消失在,融入到上帝的怀抱,从而获得新生,是上帝在灵魂中诞生。艾克哈特哲学的最高理想就是灵魂返回到自己的原型,返回到上帝,与上帝合一。灵魂的一个重要步骤就是摆脱一切被创造的东西包括世间万物以及自己的肉体,在内心的最深处,达到自己的原型。

首先,隐遁是彻底的遗忘,无论对象是造物还是他们在精神中引起的印象。必须把外在物质与创造的事物一起遗忘,我们必须对世间万物不报念想,它们只是作为一种表象而存在,一种对人内心的外在诱惑,是阻止人们接触上帝的巨大阻碍,它们让人享受肉体的愉悦,却忽略了灵魂的自我提升。艾克哈特说“如果灵魂要观看神,他就不可盯住时间中的事物;因为只要灵魂自觉到时间、或者空间、或者此类事物的任何一种表象,他就绝不能认识神。”

艾克哈特认为所谓“神”在于人的内心深处,无法描述,无法言传,只有达到忘物与忘我,灵魂深处的根基即灵魂之光,灵魂的火星才能展现出来

其次,实现与神合一必须遁我,即告别自我,把自我束缚解放,无欲无念,消除一切杂念,从而达到纯粹的内心世界。人要想追随神,就必须放弃任何追求,哪怕是最高贵理想的追求。我们知道此路是十分危险的,因为放弃之后一无所有,我们将面临彻底的虚无,一切的想法与行为都毫无目的和动力来源。作为旁观者,我们对神和上帝,只是一种笼统而模糊的认识。我们可以对圣经故事发些感慨,也能对基督徒的表现作出评价。但这种感慨和评价,基本上是出于我们自已的立场,说的是自己的话、教益也基本上是自己的了。但在一个基督徒的眼里,同样的故事、同样的表现,却是意义完全不同的。虔诚的基督徒知道只有在彻底的消灭自我中,灵魂与神才能合一,上帝才能进入自我灵魂的深处,才能直接与上帝接触。

再次,根据艾克哈特的思想隐遁是放弃一切概念认识。艾克哈特认为:没有任何概念认识--无论是关于造物的,还是关于自己本身的,还是关于神的--能够把人引向与神的神秘契合,这种契合处在一个完全超概念的领域。灵魂要想达到神,甚至要完全失去自身。我们知道无论是概念还是认识,都是基于物体本身,都依托于物体之上,当人们不能放弃这一切的概念认识时候,他们就会思考其来源出处,这时人便有了自己的思想,就不再是内心纯粹的自我,按照艾克哈特的说法人们便不能通过灵魂的火花即心灵之光与上帝接触

最后,人们还必须放弃神的任何特殊的表象,放弃神的任何概念。他在《德语布道集》中说:“只要灵魂还有一个神,还认识一个神,还有一个神的概念,他就离神还远着呢。...因为如果神被称之为神,这就是出自造物的意志。只有当灵魂成为一个造物时,他才会有一个神。他重新失去自己的造物性质,神才在自身中依然是其所是。灵魂向神表明的最大荣耀就是,他沉浸在自身之中,从神解脱。”我的理解是这个观点与上一个几乎相似,但也在概念范围内有所超越,这也从另一方面认为上帝即神是一个自身客观存在的精神实体,依托于这个精神实体上的“神”这个概念应该被追求与上帝接触的人们所放弃。

不过我仍对艾克哈特的观点有所疑惑,在我看来他已经肯定了上帝的实体存在,要求人们遁隐,忘却一切概念包括上帝,在内心深处与上帝接触,可当人们忘却“上帝”,抛弃一切,他们的灵魂与上帝接触的意义又是什么?艾克哈特认为,灵魂的最高职责是认识,认识包括能力,理性,意志。当人们遁隐后,灵魂的职责又在何处体现?一切都被放弃,它所认识的对象是什么?它的能力,理性和意志又为什么没有被放弃?所谓的纯粹灵魂应该连最高职责这种概念都没有,但艾克哈特却给予它如此概念,难道不是自相矛盾么?

艾克哈特的神秘主义注重人们的内心信仰,轻视外在的善功,推崇意志,却贬低理性,他忽视了人的主观作用,外在的客观行为也有可能推动人们与上帝接触。

第三篇:《伦理学与人生》感想

院系:经济与管理学院

班级:11级电子商务1班 姓名:梅梁

人生很深奥,关于人生每个人都有很多的问题需要思考,我也一样,总是试图寻找人生的真谛,所以我对哲学类的知识也比较感兴趣,于是就选了《伦理学与人生》这门课。

正如培根所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学习数学使人精密,物理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高尚,逻辑修辞使人善辩。”不过,对我而言“高尚”倒是谈不上,感想还是有些的。

那什么是伦理呢?字典上解释是这样的:“伦理,就是人与人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和处理这些关系的规则。如:“天地君亲师”为五天伦;又如:君臣、父子、兄弟、夫妻、朋友为五人伦。忠、孝、悌、忍、信为处理人伦的规则。从学术角度来看,人们往往把伦理看作是对道德标准的寻求。”

中国古代的伟大先哲们提出的一些伦理观点,在当代仍有广阔的现实意义,儒家传统伦理中独特而丰富的心性美德伦理,先秦儒家所倡导的以义取利价值观;以及儒家一贯坚持的修身养性.智德双修的人生哲学;等等,都是值得现代人类珍重的个人美德滋养源泉。当然了像三纲五常.三从四德之类的思想在当代还是要不得的 伦理道德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也是密不可分的。每个人都需要有三种生活即:家庭生活.社会生活.职业生活。在家庭生活中我们需要遵守 “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的家庭美德;在社会生活中我们需要遵循“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的社会公德;在职业生活中我们需要遵守“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职业道德。只有把三种道德观做好,我们才能在这三种生活中幸福美好。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纠结于德与法之间,到不如实行礼法结合——德法并治的模式,法治的理念来自西方,德治则来自中国传统法文化,两者的结合顺应了寻根意识与全球意识相结合、民族性与时代性相结合的潮流。当我们执着于法律的继承于移植、法律的本土化与国际化的探求、迷惘、思索的时候,请让我们把视角拉到社会调控这个高度上来。我们会顿时眼前一亮,耳目一新,发现西方的法治精神对我们进行征服的时候,传统的德治精神正在历史深处遥遥呼唤。应该指出的是,西方的法治,尽管并不排斥道德,但无疑在宣扬法律至上的同时有意无意地忽略了道德,西方社会普遍存在的情感危机与道德沦丧就是明证;传统的德治却是主张德主刑辅,法是德的附庸,贬抑了法的作用,也与时代的发展不相适应。所以,对二者都要加以扬弃和改造,抽取各自的合理内核,进行结构重组,建立全新的德法并治的二元制法体制。

最重要的是《伦理学与人生》课让我明白了人生追求的只有两个字那就是——幸福,那幸福又是什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回答,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理解。其实幸福就是一种心情一种感受一种体验,就是一种能够使人心情舒畅的境遇和生活。我想,幸福应该就是一盏照亮回家的路灯,让人在黑夜中感到亮堂感到温暖……

第四篇:朝话 人生醒悟之感想

读《朝话,人生的醒悟》有感

10热能 王桂城 201041102137

《朝话》是梁漱溟先生对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历届研究部同学,在朝会时讲话的笔录辑录而成。后经梁漱溟本人及其后人屡次增补再版,形成现今模样。这些讲话并非系统的学术演讲,而是对日常生活有所诏示启发的即兴言谈。内容涉及人生修养、治学方法、社会问题、学术文化,发自肺腑,亲切隽永,深受青年喜爱。

《朝话》一书其实都是讲一些日常的大道理,但它讲道理的方式并非像学术那样严谨、那样严肃,而是通过一些日常的语言或者人生经历又或者人生故事来讲述。内容通俗易懂、且哲理性很强。本书不但讲出一些有用的人生道理,其实这部书也讲了一部分中国人的观念以及中国人的思想。对于本书的部分内容,由于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化,本人与作者有少少分歧,但整体上都认同梁漱溟先生的看法。其中,本人对梁漱溟先生有一些章节的内容较为感兴趣。

梁漱溟先生在《朝话:人生的省悟》中提到了婚姻问题。其实,婚姻问题一直不但是中国人的问题,而是跟所有人都有关系,甚至是一切的生物。每个物种都会有它的繁衍规律,有它的婚姻问题。只是人不是一般的动物,大多数人都不会留意动物世界中的婚姻问题。人的婚姻问题关乎到人们的繁衍,对人来说,婚姻是一个大问题。所以说,结婚是人生的一件大事。其实,婚姻的问题不好说。它涉及到太多的问题,尤其是在中国,也许婚姻并不是两性结合的一个形式,它更像一个选举那样,存在多方的影响。本来婚姻只是两个人的问题,但在中国却变成了两个家族的人的问题。这确实不是一个有益的过程。

首先,我在这里明确一下我对婚姻的理解。我认为婚姻不是简简单单地就是为了成家和生孩子。我认为婚姻是一个人生的锻炼过程,成家和生小孩只是它一个变现的形式,它真正的意义是对一个人的综合锻炼,它令一个人的能力和思想有进一步的提高。但是现在婚姻存在两种问题:一种就是断绝两性关系—独身主义者与宗教家之禁欲主义者,都属于这一方面。另一种就是发生两性关系—两性的交往(来自文中107页的婚姻问题)。对于第一种,我认为这种人就是自己的观念与它人不同又或者另又追求,就好像有些人追求安家乐业,有些人就追求保家卫国。我并不认为这个人是变态又或者有问题,但我认为这种人很可悲。因为人是有感情的,无论男女都会有感情空虚的时候。第一种人只能找到临时的寄托,又或者寻找另一种精神寄托,但他永远不能解决感情上的问题。而感情又是影响人的思想其中一个很重要的部分,感情不但可以影响到人的情绪,甚至会影响到人的一生。正因为这样,就有人为爱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对于第二种,我认为那是大自然发展的结果,又或者说是大自然本身的自然规律,也许就是因为这样就产生了两性。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听到一句话:男女搭配,干活不累。由此可知道两性的相互影响的积极性。为什么会不累?其实并非如此,只不过生物都是喜欢在异性面前变现自己,他的心理发生了变化,从而让它越来越带劲。所以说,恋爱中的人,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两性的发展是最适合大自然的发展,所以就出现了两性了。

对于一些婚姻制度问题,我个人的观点就是婚前怎样都算了,但婚后一定要以家为中心。经过时代的发展,最终证明了一夫一妻制式最适合时代的发展。也许正是因为婚姻的问题,导致有些人对异性有过强的占有欲望,就希望自己的异性从来都没有跟异性接触过,有种像古代的指腹为婚的形式。这个问题导致另一个问题的产生,也就是对中国人来讲,一个比较敏感的问题—性观念的问题。我认为只要小孩到了一定的年龄他就会接触“性”这个敏感的问题,以其不对他进行性引导,不如早点让他了解“性”这个问题,因为他是性的结晶品。

过去就是因为大部分的教育机构都没有对“性”这个话题进行合适的领导,从而导致部分学生搞出了“性”问题。为什么会有一些门诊会打出“无痛人流,凭学生证打八折”。这情况不是我吹的,这曾经上过电视新闻。就是因为他们在发生性关系的时候有一些问题没有注意到。我们为什么早点对他们进行一下引导呢。这样就可以避免好多的问题。还有一些人非处女不要,其实有必要去追究这样的问题吗?婚姻是情感上升的一个升华,而并非成为“性”的终结品。话虽然这样说,但是绝对不能“性”泛滥。如果过度的“性”泛滥,就是使社会变得腐败、黑暗,从而使文明退步。就好像现在政府官员的性交易,娱乐圈的潜规则,这都是性泛滥带来的问题。总的来说,我个人允许同意进行一些商业性的性交易,前提一定要得到有效且良好的管理,但对于一些所谓的“性交易”或者潜规则,本人坚决给予否定,因为这会腐化社会,危害社会。在这方面,我认得日本就有点过度了,因为日本已经把性发展到过度商业化。从而让一些年轻人向性腐化。不过可以向台湾,香港学习,因为它们控制得还不错,可以借鉴一下。

梁漱溟先生说了:普通人对于道德容易误会是拘谨的、枯燥无趣味的、格外的或较高远的,仿佛在日常生活之外的一件事情。按道德可从两方面去说明:一面是从社会学方面去说明,一面是从人生方面去说明。(来自70页道德为人生艺术)

为什么道德是一种人生艺术呢?所谓人生的艺术,就是会让生命和谐,会做人,做的痛快漂亮。凡是一个人在他生命某一点上,值得旁人看见佩服,点头,崇拜及感动的,就因他在这个地方。(来自70页)

其实,道德是人生的一种表现方式。可以说,人生的道德规范就相当于一种艺术。何为艺术?艺术就是让别人产生美感的一种表现。正是因为人有了道德规范,人才会变得文明,让别人产生一种美感。从而道德就变成了一种人生的艺术。简单来讲,一个人因为道德规范,他变得更容易让别人接受,产生美感,这也是一种艺术的表现。艺术并非画画又或者唱歌而可以表现的。真正的艺术是来自于自然,来自于人的思想,画画和唱歌只是表现艺术的一种方式而已。同样道理,人的道德也是一种艺术。又或者这样讲,人本来就是一件艺术品,他根据你的行为、道德、思想等基本因素去决定你是一件好的艺术品还是一件坏的艺术品。

我们也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发现,就是因为道德的存在,才会使人类变得完美。对于动物来讲,它们没有道德,它们只有它们生活的规则,就是所谓的弱肉强食。动物界一直都是遵守这个规则,在动物界中没有道德可言。你弱小了,就会落后,就会被人欺负,这都是动物的本能,就像人类一开始那个样子,都是弱肉强食。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渐渐地发现有一些人是弱小的,他需要我们去帮助而不是欺负,渐渐地这成为道德的一种表现方式,类似这样的东西结合起来,就是道德。

道德规范了人类的野性,使人类同动物区分起来,就是因为道德的存在,人类变得有美感,成为艺术品。

道德虽然是一条条定死了的条规,但是道德并非枯燥无味、格外高远。其实,道德也是一种乐趣,就是因为道德的存在,人们减少了冲突和摩擦。道德也不是格外高远,道德是在我们心中,在我们的生活中变现着。例如文明礼貌这也是一种道德的表现。生活中,我们需要道德,我们需要道德来维持我们的社会秩序,维持我们的社会安定。就是我们有了道德,我们才会有美好的人生。所以,道德是人生的艺术。

梁漱溟先生说了:一切罪恶,都不在个人,而在社会。(来自94页)这话讲得太到位。其实,就个人而言,是不可能存在绝对的罪恶。罪恶虽在社会,但其实它存在于人的内心,它是通过社会的现象而在心中投射出的一种感觉。假如说,一个城市到处都是杀人的话,那一个人杀了人的话,他绝对不会有罪恶感。因为他已经习惯了,对他来讲,这不过是很正常的事情。又例如士兵,我认为士兵是不需要有罪恶感的,该杀人的时候就必须要杀,而且要杀得痛快。因为仁慈并不会出现在战场上,仁慈只会断送性命。士兵生活在战场,战场杀人是不会又罪恶感的。但是,在一种和谐、安稳的社会,你突然杀人了。这不需要社会的谴责,你自己就会感到内疚。这就是罪恶感。假如没有罪恶感的话,那只能说失去了人性,恢复了野兽的野性,因为动物界相互虐杀都是动物自身的本能反应。但是罪恶感就是约束了人类的野性。不得不提,罪恶感是一种很好的自我监督的一种方式。人们就是会因为某某事情有罪恶感而不会去做,这促使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朝话-人生的省悟》中还有好多值得去学习的道理,它通俗易懂,而且意义重大。真正的道理不是在在教别人怎样做,而是它已经烙印在人们的心中,使人们潜移默化地去做。这才是真的道理。看了《朝话-人生的省悟》,虽然可以学到很多道理,但我始终认为道理是学不到的,我们只能看看它的样子。真正学到道理的,还是要靠我们生活中的实践。

第五篇:学术与人生导航感想

感悟与收获

在本学期开设了一门新的选修课,学院请了十来位老师为我们进行讲座,每堂课黑板上都有一样大而醒目的标题“学术与人生导航”,在这十来位老师中,他们或谈学术,或谈人生,或两者兼顾。这一系列的讲座让自己受益匪浅,在这里挑选了几位老师浅谈一下自己的收获与感受。

第一位进行讲座的是樊玉梅老师,她主要以自己的求学经历来给我们讲述的。她个子不高,但是她的心大大的,在与我们相似的年龄阶段,她独自外出,寻老师,寻学校,考研路上,她是边工作边做功课,对于现在安逸生活的我们难以想象那些日子她是怎样起早贪黑的熬过来的,而那些日子成就了现在优秀的她。她的经历告诉我们,人只要努力真的没有什么不可以,时代变了,但是不变的是努力就会有回报,同时从樊玉梅老师身上体现出的那种冲劲,干练,都值得我们学习。在上学期樊玉梅老师是给我们上《人体解剖与组织培养》的理论课程和实验课程,从课上不难看出,樊玉梅老师在讲课上的严谨认真,对学术关把的很严,让我们佩服,同时反思自己对待并不能称之科研而是学业应该抱以何种态度。随后樊玉梅老师又给我们讲了一些关于考研与就业的事情,大三了,该考研还是该就业?我们处于迷茫之中,樊玉梅老师给我们了指点迷津,她说按着自己的方向走,寻找自己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不慌不忙,走好现在的每一步。

管振龙老师以“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为题来给我们进行讲座的,接触管老师只是在生理课上,对他并未有太多的了解,但是从这次的讲座,让我看到了一位从内心里特别敬仰的人,喜欢管老师的不浮夸,不做作。那天在笔记本上写下他说的一句话“站在道德的最高点”,或许很多人没有在意,但是却深深的印在了我的心里,当别人自私时,你要学会宽容理解,当别人埋怨你时,你要站在对方角度看问题,在生活中吃点亏不算什么。“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着两句话将引导着我以后的路。在讲座中管老师讲述了他的几件小事,他用他的经历告诉我们该如何做人,车辆摩擦这件事说小即小,说大即大,但他以“和为贵”的处理方式引导着我们做人要宽容要谦让,要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要受得了委屈。我们都知道,到了研究生阶段,我们就会称自己的导师是“老板”,那个时候我们普遍的认为我们就是给老师打工的,但是管老师不喜欢这个称呼。他说:我不喜欢学生称老师‘大boss’,老师就是老师,是传业授道解惑的。在管老师眼中,老师就是给学生传授知识的,让他们学会这些知识然后造福于人类。在我们上实验课的时候,管老师有时间就会去转一圈,看看我们做实验的情况,在旁边指导我们,记得上次我们实验中出现了一点问题,老师开始教我们用另一种方法做,他动手开始给我们操作,王老师来了之后看见管老师,接替了管老师,隐约听见王老师说:您先休息去吧。那个时候真的是很心疼这位老师,他对学生的耐心,对学生的谆谆教导,为学生的解答疑难问题等,我们看在眼里,记在了心上,想到自己即将要去顶岗实习了,也要成为一位老师了,管老师以它的行动告诉了我如何去做一位好老师。

杨小龙老师一直以来都很谦卑,当他看到这个“学术与人生导航”的标题后,大意他说自己还不能做大家的学术与人生导航之类,其实,我想说,老师你可以。小龙老师在课上将知识讲的那么细致严谨,怎可不能为我们的学术导航?在小五台实习的时候就能够看得出小龙老师对于学术的追求,并且在实习中他对学生问题的逐一解答没有一点不耐心让我们很是感激。还记得实习中小龙老师特别谦虚的向王老师请教问题,这些事历历在目。怎可不能为我们人生导航呢?他在学习和生活中为我们的学术与人生导航。小龙老师这次主要是给我们讲了关于他的实验室,对于生态学,小龙老师在课上也会给我们讲一些东西,鼓励我们多加了解一下生态学,关于生态学在生科院的研究进展,他为我们作了细致的讲解。其实当小龙老师说到生态学时,我想起了09级有位师姐考的北师大的研究生就是生态学,当时我差不多也确定的是生态学,听了小龙老师介绍的这些关于生态学的东西,对自己帮助也是很大。

朴素的朱正歌老师站在一个普通教师角度上,为我们讲述她的人生经历。正如她说的她很普通,但是真的不平凡。在人生之路上,她践行着诚信与感恩。在学术之路上,她在不断地的追求自己的卓越。当一百五十多平米的房子赤裸裸的摆在她面前,她拒绝了,当调到更好的城市去工作时,她拒绝了,单单就是为了履行当初的那个承诺。在朱正歌老师的人生经历中,也是遇到诸多问题,但是她对于学术上更高层次的追求,让她勇敢的跨出了一步又一步,也激励着我们不断的向前。

还有一些其他很优秀的老师为我们进行讲座。

其实在听完所有讲座,也能总结出老师们的共性。提到兴趣,有的老师直接说选择感兴趣的,有的老师也说兴趣是可以培养的,其实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就是培养出来的兴趣仍是你喜欢的,所以老师们都在告诉着你的是——要做自己喜欢的事。提到科研成果,老师们在ppt上展示着他们的成果,其实不难知道他们背后都包含着太多的艰辛,当初的苦,只有他们自己知道。他们真正展示给我们的四成就是从苦难中磨练出来这个道理。他们的这些让人惊叹欣羡的成就将会激励我们去追求优秀与卓越。提到求学与人生经历,他们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走到现在的,和我们相似的年龄,他们就一直在拼搏,在求学之路上他们坚持不放弃,他们肯吃下苦受得了累成就了现在优秀的他们。在老师们身上显现出来的品质无一不在告诉着我们要努力,趁着年轻,好好的为自己的未来作一个规划。

由衷的感谢老师们的良苦用心,他们用自己最真实的一面传递着正能量,引导着我如何选择前方的路,如何做人。

下载语文与人生之感想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语文与人生之感想.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人生规划与职业指导报告会感想

    人生规划与职业指导报告会感想 龙都街道谭家庄初中 宫献军 3月16日上午8:30分在龙城中学二楼会议室聆听了潍坊市人生规划与职业指导报告团二位专家的报告,深受感动,倍受鼓舞。......

    关于毕业感想作文:毕业感想之人生(5篇范例)

    关于毕业感想作文:毕业感想之人生 摘要: 并不会事事如意,还可能会让你认为是老天在故意和你作对,可是,最后才发现,就是这样,你正在慢慢成长。这就是人生,坎坷不平的人生„„毕业了,......

    午夜人生感想

    自古以来,大家都说文人不善治国,此话不假,文人饱读诗书,虽满腹经伦却是个理想主义者,或浩然正气刚正不阿,或顽固不化愚腐守旧,结果都没有好下场。李白天子呼来不上船的孤傲,却敌不过......

    体育人生感想

    曾经的三年,是我们这些兄弟们努力过和奋斗过的三年,我们在一起吃苦、训练,风风雨雨也阻止不了我们在一起训练的心,虽然苦,但我们快乐着,每天我们上完课就要换衣服训练,在一块热身,我......

    五四演讲稿之理想与人生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朋友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理想与人生”。 我是一名农村信用合作社的职工,工作在山旮旯里,没有城市人坚实深邃的眼光,没有企业家们搏击商海的稳重与......

    艺术与人生——关于花鼓戏的感想

    于雪 20080620125 08级市场营销1班 再会花鼓戏 2010年11月17日,《补锅》和《刘海砍樵》中的著名国家一级演员钟宜淳老师来到湖南大学逸夫楼的《艺术与人生》的讲堂,为我们来......

    卓越人生智慧课程感想与心得体会

    卓越人生智慧课程感想与心得体会 0960302509应用德语班张智豪 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对于这个问题,我从来没有正面回答过。因为我的 确不知从何说起。 首先我成功吗?宝哥给我诠释了......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人生》随堂感想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人生》随堂感想这个学期颇有兴致地选修了一门中国传统文化课,经过这一个学期的学习和钻研,发现自己获益匪浅。下面我就这个学期所学的内容谈谈自己的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