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掬起生活海洋的语文浪花
掬起生活海洋的语文浪花
———“漫游语文世界”作文导写
【写作导引】
生活是语文之源,语文是生活之花。在五彩缤纷的生活中,你关注到这些美丽的小花了吗?她可能藏匿在你温馨的家庭,可能开放在你美丽的校园,更可能灿烂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来吧,让我们到更广阔的生活海洋去寻找、去发现、去采撷、去感受;当你提着盛满语文浪花的水桶满载而归的时候,你会惊讶的发现:呀,生活到处都有语文呢!还犹豫什么,行动起来吧!推开教室的四壁,奔向生活的海洋,去掬起生活海洋的朵朵浪花吧!
在生活的海洋里遨游,在语文的世界里漫游,我们发现生活的外延同语文的外延是相等的,跨入生活的海洋,我们要明白这是语文学习的另外一种课堂。现在,请你拿起手中的笔,以“我从中学到了语文”为题,写一篇700字左右的文章。
【文题解码】
1、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此类题型虽有较大的开放度,但补题却是写好关键;
2、这道文题关键字眼是“学到了”,因此要写出是在语文课堂之外的地方学到了语文知识、培养了语文能力;而不能写成如何运用语文知识,更不能将学到语文与学到做人的道理混为一谈;
3、文题中的“我”也应引起足够的重视,若把“我”游离在文外,没有“我”的发现和思索显然就不合乎要求。
同时,写好了这个文题,我们就能轻松对付“我的另一位语文老师”、“语文,从我身边轻轻走过”、“我发现了汉语的魅力”、“生活处处皆语文”等文题。
【方法指津】
一、挑好一个切口
一般来说,文章切口要小一点。“开口小”才能写深、写透;如果什么都想写,结果什么也写得平淡无味。对我们中学生而言,大的切入,就易出现笼而统之地泛泛而写,漫无边际地兜圈,其结果空洞无物。因此补题首先开口要小, 补出小巧题目。善于从某一个侧面入手,从某一个具体情景、具体人物、具体场景入手,让内容实实在在。生活是广阔的,语文世界是丰富多彩的,比如在补题时补上“生活”、“社会”、“媒体”等表示范围大而广的文题,显然就不如“对联”、“广告”、“交往”、“名字”、“电视”、“赛场”等小而窄且更具体的文题好把握。
另外补题是要有创新意识,补题内容就决定了写作内容。因此补题内容要躲旧避同。
二、遴选一下素材
选素材要切题。生活与我们所学习的知识相关的内容极其丰富,有语文、历史、地理、化学等各方面,而我们此次作文的中心是“生活处处有语文”,那就要紧紧围绕“生活与语文”来选取材料,其余的都必须舍而弃之。
选素材要求新。俗话说:宁吃鲜桃一口,不吃烂杏一篓。作文又何尝不是如此?大体说来,就是要选取别人未发现、未使用的材料,即最富有时代气息、最鲜活材料,比如说文题《我从地震中学到了语文》,我们就可以选用汶川地震这个新鲜材料,我知道了“震憾”的“憾”是个错别字,我从横幅中发现了标语的一些特点,我从地震诗歌中生者对死者的怀念、死者对生活的眷恋中明白了在我们的作文中也可以借鉴这种变换视角的写法;或者从别人已发现
已使用的素材能推出新意,比如说文题《我从成语广告中学到了语文》,有人会写出自己当好 “啄木鸟”的收获和乐趣,有人会写出对广告中恶搞成语的忧虑,有人会写出借用谐音改变成语意思打破传统广告模式,使广告收到出奇制胜的效果。总之,文章因新颖而显生动,因生动而倍受青睐。
三、写出一丝感悟
“编筐织篓,重在收口”。根据文题中的关键字眼“学到了”,我们在作文结尾部分还应用少量的笔墨,点示出自己的思索和感悟,表达个人对此的独特感受。即认识到生活的外延和语文的外延是相等的;生活中有语文,生活中学语文,这也是语文学习的“大课堂”;认识到语文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知到语文在生活中用途广泛,感受到语文神奇的魅力;体会到要留心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等。
四、借用一点技巧
从语言上说,要注重语言个性化的表达。可根据所选生活中的语文现象的特点和文章的主题来确立作文的语言风格,要善于化用鲜活的生活语言,比如可诙谐俏皮一些,来增强语言的幽默感。
从表达上来说,一般采用叙议结合式。即前面大篇叙述从生活中的发现,结尾小段抒写感悟。
从结构上来说,可采用散点式,通过叙述几件事,以此来说明生活中语文的丰富多彩;可采用抑扬法,先写自己对生活中语文现象的不屑一顾,再写生活中语文现象给自己的语文学习带来的帮助,使行文跌宕多姿;可采用对比式,比如从交往中“说话是否看对象和场合”,两种不同的方式收到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
【佳作选录】
我从名字中学到了语文
马天歌
我发现:人的名字里面也藏有大学问。
名字往往打上了时代的烙印。
我爷爷那辈人,生活在缺吃少穿、缺医少药的年代,父母都相信“贱名好养活”,往往给孩子起上个“张狗剩”啦、“王二牛”啦等非常俗的名字,这土得掉渣的名字其实是那个苦难时代的见证。
解放初期,因新中国成立和抗美援朝,许多人以“解放、建国、卫华、援朝”为名;而取名为“跃进、赶美、超英”的人,大多是在大跃进时出生的;在“文革”时期,人名中“红、兵”等字盛行;随着改革开放,中国人的名字也带有洋味,比如人名“日化”的,比如李惠子、谢纯子;人名“俄化”,名字中带有“斯、夫、娜、娃”;人名“西化”的,如“燕妮、彼特”等;08年,汶川地震中出生的第一个孩子取名为“震生”,而我邻居家在奥运前出生的一个小弟则搭了奥运的航班,取名为“迎奥”。
我发现名字依性别而别,且有个性。一般来说,男性的名字大多字音响亮,有阳刚之气,常出现的字眼是“刚、强、锋、勇、亮、龙”等;而女性的名字大多字音轻柔、甜美,常用的字眼是“丽、琳、婷、兰、梅、菊、月”等。
不少人的名字是按出生时节来取的,比如我们学校的两姐妹中的姐姐孙小冬出生冬天,而妹妹孙小夏却是在夏天来到这个多彩的世界;刘秋实的生日则赶上了富足丰硕的秋日。
有些人的名字则与出生当天的天气相关。我的同学郑雪飘,她爸爸说生她那天大雪飘飞,感谢老天送给他一个冰清玉洁的女孩,于是就取名为“雪飘”;而我的表叔出生一场大雨之后,没上过几天学的姑爷爷就给他随口取了一个“雨后”,这是一个普通了不能再普通的名字。名字与地点也有一定得关系。“李湘”,就是湖南的;“陈鲁豫”,肯定和山东、河南有关系;我的同学卢川东就是出生在重庆(那时重庆四川还没分),后来因三峡工程移民搬迁到我们湖北的。
最常见的还是名字里寄托父母希冀的。“郑成功”,意义不言而喻;“蒋经国”、“蒋纬国”,好家伙,要经天纬地嘛,可惜经天纬地哥俩也没帮上他老爸什么忙;“刘国栋”、“刘国梁”,都是要成栋梁材的,可不,一个是新加坡乒乓总教头,一个国球总教头。
过去有家谱的一般都按辈起名,名字中都有一个字是一样的,相同的字叫派,同派的表示是同辈之人。比如说周树人、周作人、周建人,他们就是三兄弟。按派改名,名字是两个字,可一段时期盛行一字名,于是同名同姓的越来越多,不费气力,我们就能从身边挑出几个叫张强、李勇、王兵的来,这样给相关部门的工作带来了许多不便。不过现在取名大多又用两个字,而且还出现了三字人名、四字人名,一些对姓名没有什么研究人为此还闹过“这是复姓或少数民族人名”的笑话
现在人名的文化味更浓了。有组词成名的,如严格、郑重、张扬;有谐音组词成名的,如李响(理想)、熊鑫(雄心)、郑直(正直);有拆姓成名的,如李木子、章立早、贺加贝;有聚姓成名的,如水淼、牛犇;还有采用父母姓氏组合的,我的同学“常李杨”就把爸爸的常姓、妈妈的李姓、奶奶的杨姓全给包进去啦!有些人名还出自经典诗文,这种名字听起来很有文化气息。周星驰的“星驰”,就是取自王勃《滕王阁序》中“俊采星驰”一句;我的名字叫 “天歌”,这是爸爸从王勃的诗句“曲项向天歌”挑出来的,一来名字沾上了丁点诗意,二来名字响亮易记,同时寄托着他希望我能天天歌唱,天天快乐一片深情!
名字,虽说只是人的语文符号,但里面包含的语文知识可真不少,稍作留心,我们还会发现藏在名字背后更多的语文秘密。
[简评]文章罗列了林林总总的人名,既介绍了与起名有关的一些知识,又分析了各类名字的寄托内涵,语言风趣幽默,让人在轻松愉悦中增长了不少见识;文章开篇点题,整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形式,各部分都由段首中心句领起,条理清晰,章法严谨自然。
我从绘画中学到了语文
李彩虹
在4月最后一周的美术课外兴趣活动中,吴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道特别的作业。
那天,吴老师说:下周就是母亲节了,你们给妈妈准备了什么礼物呢?一个电话,一个亲吻,还是一束鲜花……没创意,太俗!太俗!今天你们的作业是“制作一张送给妈妈的节日贺卡”,要求是学学王摩诘,做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嗨!说到写诗,这难不倒我,好歹我在班上还是一个语文“高手”,写诗不就是对妈妈说感激的话、说祝愿的话、说希望的话吗?不就是采用比喻、排比、对偶、对比的修辞手法吗?你看我随便胡诌几句,就能让语文老师在班上拿来当范例:
妈妈,你的腰,弯成了一张弓。那是为了把我只箭,射得更远!妈妈,谢谢您!妈妈,我就是钟表的中心,您和爸爸就是时针和分针,时刻不停地围绕我旋转!妈妈,我点滴的进步,却有着您千心万苦的付出。谢谢您,妈妈!
妈妈,黑暗中,您为我点亮了一盏灯;风雨中,您为我撑起了一把伞,沟谷中您为我搭建了一座桥。您是世界上最无私的妈妈。
……
哎!说到画画,我心中可没一点底,以前都是在画室按部就班的进行静物素描练习,可从来没有尝试过自己创作啊!
妈妈是一个典型的农村妇女,勤俭、善良。爸爸在外打工,家中一直由妈妈一人操劳。画什么呢?画妈妈拿着镰刀在地里割麦子,画妈妈在昏黄的灯下织毛衣,画妈妈送我上学时费力的蹬着自行车……对,只有这些最能体现妈妈的辛劳了,我在稿纸上迅速打上草稿。
吴老师在画室内边走边看边指点。走到我桌旁,歪着脑袋盯着我的画稿,抿着的嘴没有一丝笑意,微皱着眉,随即轻摆了两下头。
“你们听说过《踏花归来马蹄香》吗?”他接着说,“那幅画上不直接画观花,而是通过飞奔的马蹄边有几只飞舞的蝴蝶来表现赏花这一主题,这是一种从侧面着笔的手法。这样就显得非常含蓄典雅,中国画是这样,其它的好多艺术也是这样。”
呀!我这驴脑筋,怎么就没想到呢?以前我不是读过的小小说《你丈夫真好》吗?文中通篇没有一句写到主人公奇奇丈夫出场,而是借助旁人多次的赞美和羡慕,来表现主人公的细心、体贴吗?那不就是从侧面着笔的手法吗?亏当时我还为自己的阅读欣赏得意不已呢!艺术是相通的,知识是相融的。今天在绘画中我又加深了语文知识的学习。
这时,我脑海里浮现出好多美好的画面:
一头老牛和一头小牛犊,牛妈妈正在用自己的舌头添着小牛身上的毛发。
家中的燕巢,一只燕子正在把嘴里的虫子喂给巢里的小燕子吃。
一棵枯枝,上面有青藤在攀爬着,妈妈是枯枝,我们就是那藤!
一只被线牵着飞舞的风筝,线的另一端是妈妈手中织的毛衣。
……
[简评] 这篇文章有这样几个亮点:一是全篇由两部分构成:写诗和绘画,但并非平均用墨,略写写诗是为了衬托绘画;二是大胆的把构思内容进行铺排展示,显得整齐丰美;三是文中大量采用反问句式,能鲜明地展现我的性格特点;四是用了“嗨”“哎”“呀”三个叹词,抓住我的心理变化来推动情节的发展;五是文中语言幽默俏皮而又不失精美;此外文章的过渡非常自然圆润。
【开心练笔】
在我们成长的路上,身边总有那么一些人,那么一些事,那么一些物,在我最痛苦的时候给我以安慰,在我最忘形的时候给我以提醒,在我犯错的时候给我以批评,在我最迷惘的时候我以指引,在我遭受挫折的时候给我以鼓励……他们何尝不是我们的老师。请以“我身边的老师”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思路点拨:文题中已说明老师可以是人,可以是事,也可以是物,虽说是命题作文,同样具有较大的开放度。我们的思路可以走进校园,写写我最崇敬最喜爱的老师;返回家中,善于引导孩子或要求严格的父母,也是我们的老师;走入社会,生活就是我们的老师;融入自然,坚韧的小草、勤劳的蜜蜂也是我们的老师。“老师”一词,可以从人的角度理解,可为老师画张像;可从教导示范的角度理解,着重写给我的教益和启迪。
素材积累:
1.人生就像一只口袋,里面装满了生活的喜怒哀乐,当你在把它封上时,有没有想过你的生活是否精彩,是否有过懊悔?其实,生活就像我们的老师,它教会了我们许许多多值得珍惜的东西……
2.“井底之蛙”的可悲在于不知天高地阔,却还总是要自高自大。若非网络,我不知道自己还要做多久那可怜的青蛙。刚接触网络,我便被它的广博所吸引,它就像知识的海洋,里面有你所想知道的一切。
3.书不仅成了我的良师益友,也是我生命中的甘泉雨露,还是我前进的路标。从“岳母刺字”的故事中,我体会到岳飞的拳拳爱国之心,从“孔融让梨”的佳话中,我知道了尊老爱幼是每个人都该拥有的美德,从“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中,我知道了遇到挫折不能气馁;读《钢铁是怎样练成的》,让我们看到了执着背后的苦难与成功…
4.“持而盈之,不如其己”,我做事就是这样——虎头蛇尾。这句话的出现也让我已经在慢慢的改变,这得感谢我的另一位好老师——《中华传统文化经典导读》。
5.我的另一位语文老师是一个“小区文化栏”。别看它是一个不起眼的文化栏;里面可大有文章呢?内部有几张报纸。我只看一张,那是一张文学报,里面有一些古诗文,有李白的、杜甫的、苏轼的,每周换一次,那些经典名句就在我大脑里增添一些。
第二篇:语言海洋 浪花朵朵
浪花一:
点滴积累,丰富语言(王曦月)
语言是文章的血肉,打磨好考场作文的语言,写出自己独特的个性,往往使我们的作文具有打动阅卷者的魅力。在有限的作文篇幅中,扬长避短,展露自己的语言风格,使语言有亮点,会给人以美妙的视觉冲击,而这些都依赖于平时对语言的积累与揣摩。
说到积累语言,三年来处处留心与思考至关重要,如果头脑中没有平日里的收藏,何求写作时如行云流水般生动感人?下面我便要谈谈如何提升语言功底。
一、取自课文经典句
借鉴课文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教材里的文章都是精选出来的,有着作者鲜明独特的语言风格。读到其经典优美的词句段,我们不妨想想,作者写作时如何恰当地进行表达,它的语言有何特点,我写作时能否进行化用。仔细揣摩文中语言,吸收作者独特的语言技巧,化为自己写作招数。这一点主要源于朱自清的《春》给我的启示。学习这一课时,我最爱其精致清新的语言、美妙境界。他的选材都是日常可见的人物景,但语言的风格特别,很是清新自然、生动形象。于是我决定试着仿写一篇《秋》。通过揣摩,我发现他语言的生动形象主要体现在众多的修辞(如拟人、比喻、排比、反复等)和精确的动词上。于是我也尝试使用大量贴切、有亲和力的修辞。如文章开头“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运用了反复和拟人的修辞。我便模仿为“盼望着,盼望着,凉风习习,金秋带着一身灿烂的光彩,迈着轻盈的脚步,不知不觉地来到了人间。”这样我的语言也因此生动优美了起来,且字句间还流露出了对秋的渴望与喜爱。从朱自清的文章中,我还读出了他语言的精炼,能抓景物特点。“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我便紧随其后,同样运用排比、比喻,抓住秋的特点,写到“秋雨像薄冰,又凉又柔;像烟雾,来的快去的快;像小鞭子,抽打着大地。”
类似于以上对《春》的分析和化用,如果我们能对其他的课文也进行研读和仿写,那想必我们对语言的积累也会逐渐丰富起来了。
二、巧借生活添词句
生活可以为作文提供丰富的养料,把生活化的语言引入作文中有时可以产生别出心裁的效果。如可以使用生活中的俗语、方言,增添文章的亲和力,使文章有地方色彩。所以留心生活中大家使用的一些口语,留个印象在脑中,如果遇到写传统风俗,家乡风情的考场作文,或许可以适当地加入其中。还有生活中的流行词语,我们也要有所了解,运用到文中,可以使文章更具时代特点。如“他的动作简直帅呆了!”“帅呆”便是一个新词,如果在此处用上“很帅”那诙谐惊赞之感便荡然无存了。
三、课外读物再提升
有了前面的积累做基础,想必大家已经具备较为丰厚的语言功底了,不过要想进一步完善写作语言,掌握更多的词句,还要依靠一些课外读物。读诗文,我们可以掌握一些古典名句。了解诗句大意,并在脑中进行归类,是表达思乡,赞叹友情,抒发爱国,还是爱景物,赞四季,叹自然等等。这样写作时,自然地加入,可以增添文学底蕴。如写雪景时,为了表达雪来得突然,落得美丽,且绘出雪洁白晶莹的特点,就可以用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读散文,我们要揣摩作者如何使文章语言精致优美,生动形象,分析词句的妙处,掌握作者的表达技巧,摘录一些有特色的语句,着重反复品味。记得曾经在《听雨》一文中看到这样一段描写春雨的语句:“大地是一张好大的宣纸,春雨是一支饱蘸了绿的笔,只需轻轻一点,那绿便晕开去,晕开去„„伴着雨点落地,禾苗出土的嗞嗞声,一曲清雅的《春江花月夜》便在你的心头响。”看,一读此句,一幅美丽雅致的春雨图便在脑海中徐徐出现,既生动形象,又充满了意境美,难道不值得我们仔细欣赏?时间久了,那些好词好句自然而然便钻入了脑中,待到用时,便会如酵母般发挥着功效。
有了这三步对语言的积累作为底子,写作时再做到用语适宜恰当,并能巧妙化用积累的语言表达技巧,那么,文章的语言一定娴熟自然、优美生动,吸引读者眼球。当然,用语过为穿凿,不注意紧扣文章内容也是不可取的。
浪花二:
巧积累,善运用(高露)
“语言”是作文中最基础的因素,作文好坏大部分由语言体现,由此可见语言是十分重要的。那么如何能做到语言优美、生动呢?
首先,语句要通顺,这是基础。如果没有基础做铺垫,语言再想积累提高也只是空中楼阁。其次,语句要规范,用语要准确。平时我们总会遇到改病句、赏析字词的题型,其实这也是在积累语言,通过分析可以明白某个词的表达效果,从而在作文中使用。如鲁迅的《故乡》一文中的“我的母亲早已迎了出来,接着便飞出八岁的侄子宏儿。”这句话中的“飞”就使用得很好,运用了拟物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宏儿天真活泼的特点。我在描写弟弟见爸爸回来的情景时便效仿使用了:“爸爸在门口放下手中的袋子,从房内便飞出了兴奋的弟弟。”
对于语言,我觉得首先要积累。积累可以是多方面的,除去平时的课本,我们还可看些其他语言精练典雅的文章。各种作文选我觉得挺好,每篇作文下都有评语,由此可以直接了解文章出彩的地方,从而学习。此外,还可以通过杂志、报刊来积累,我平时喜欢看《意林》系列的文章,我觉得自己语言的积累一定有部分源于此。当然,平时的电视新闻中我觉得也有不少可取之处,新闻虽然只是报道事件,但也能有很精彩的词句,每每听到这种好句,我就会眼睛发亮,将它记下来,不管能否用上,这都是对语言的积累。还有,我常把以前读过的书拿出来再咀嚼,就像牛羊反刍般,从头至尾读几遍。因为我觉得相比于过去,自己的水平多多少少也提高一点,对于以前看的书,也许有没理解、没注意、没吃透的地方,现在再读几遍,推敲推敲语言技巧,不仅可以弥补曾经的不足,而且再次加深了印象,对于其中的好词好句更能烂熟于心。积累语言是为了运用,那么该怎样运用呢?首先,语言使用地要恰当,当你烘托欢乐气氛时不能写得很伤感,这样词不达意,用上再华美的辞藻都没用。其次,在运用语言时,可以使用结构来辅助,通过条理清晰的结构来运用语言,在重要段落中对人物加以细致、生动的刻画,从而为文章增色。如在我的作文《最炫“五子”风》中“王曦月手握着笔,在空中有规律地绕着圈,眉头紧锁,刘超也不敢怠慢,双眼在棋局上扫射„„”在具体描写王曦月与刘超的“对战”中我进行了细节描写,表现其对战的严肃气氛,从而达到了自己的意图,很好地表现了中心。在写文章时,应该在适当的地方采用修辞,如比喻、拟人、排比等等,以此来使整篇文章语言生动形象,表达中心。
一篇文章一气呵成后,修改是必不可少的一步,要多读几遍。此时我会揣摩语句,要不要加点细节描写?这里的一部分要不要删去?这里要不要加个照应的句子?等等一系列的问题在修改中解决。有时我也会推敲词语,比较几个字词间哪一个更为恰当。在这一番修改的过程中,我觉得是对自己语言的进一步积累运用。
语言积累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能急功近利,毕竟一口吃不成胖子,积累是在一点一滴中不断丰富的,今天放粒米,明天捡颗豆,积沙成塔,便慢慢会提高。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作文不是一天写好的,如果只注重辞藻的华丽,堆砌文字,那么还不如写篇真实自然的文章。如果一篇文章是棵大树,那么语言不过是大树上的绿叶,而真情则是树的生命之源,是根,若没有根,再绿的叶也只是一时掩饰,最终还是会干枯凋零。因而,在真情实感下积累、运用、修改语言才是作文王道。
浪花三:
用好语言的小窍门(方宇)
在学习途径如此多的今天,想要为写好作文而积累语言已不是难事。而在写作文时,你是否还是会有满腔热血却无法宣泄出的感觉呢?这便就是你不会用语言了。所以,满肚子的文墨,如何用好是关键。
一、语言要应景
语言使用要应景,就是在相同或不同的环境下营造出自己的最真实最有感触的情感。反之,如果语言使用脱离了文章想要表达的情感,则会使读者不明中心思想,理解偏离你所想要表达的情感。
比如:如果写作背景是与小伙伴在雪天打雪仗,便可以写成:雪精灵舞动着柔软的腰肢在孩子们身边翩翩起舞,为孩子们装饰上清丽晶莹的水晶头饰。而若是在悲伤难过的情况下写雪,则可以写成:四下一片死寂,茫茫的天空中苍白的雪孤零零地散落满地,空气中弥漫着冰冷的气息。若是语言不恰当,则体会不到这种情感。所以语言应景很重要,可以烘托中心,流露情感。
二、语言要独特
想要使文章吸引眼球,得到关注,就要推陈出新,语言独特。
还以写雪为例,这“撒盐空中”不仅是人们常写的,而且不生动,不独特,把雪的纯美写得荡然无存。但“柳絮因风起”却十分新颖独特,生动形象,且具有画面感和朦胧美,这样写,毋庸置疑地打败了干瘪瘪的“撒盐”。
有的时候,为了使文章更吸引人,甚至可以把事物描绘得“血淋淋”的。因为越是“血淋淋”的事物越会让人记忆深刻,这也就是另一种独特。
比如:原来听过一首歌,里面有一句歌词让我记忆犹新:“那一年的情节,像手术拿掉塞在心上的茧。”“心上的茧”夸张的技法,也给人一种“血淋淋”的感觉,但就是因为这个,才让人记忆犹新,独特地让人印象深刻。
三、语言要接地气
我国近代文学艺术家老舍先生的作品之所以这么著名,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他书中的语言很接地气,京味儿十足。而越接地气儿的语言往往越生动,越鲜活,不像一些中规中矩的文章,让人读来总觉得缺了鲜活的劲儿,不易令人感动。比如:老舍的《骆驼祥子》中,写祥子身体“挺脱”、“硬棒”,写刘四是个“放屁崩坑人的人”,而写曹先生家的女佣称赞祥子是“老实巴交”,都是取自北平方言,符合人物个性,也让人读来感受到浓郁的地方色彩,有新鲜劲儿。因此,接地气儿的语言往往对人更有吸引力。
关于如何运用语言,我提出了三点。希望对你运用到实际中去可以有切实的帮助。
第三篇:荡起低年级识字教学的浪花
荡起低年级识字教学的浪花
永乐小学 胡瑾
内容摘要: 识字是打开人类各种文化宝库的钥匙之一,是吸取人类文化的重要工具。
一、二年级是小学生识字的重要阶段,《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小学第一学段要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如何激发学生识字的欲望和兴趣,让学生在快乐的体验中轻松识字。
关键词:兴趣 途径 乐趣 快乐 基础 乐学 爱学 会学
汉字象征着中国文化,中国的汉字已有十万个以上,它生动形象的造字特点,几千年来不间断地使用保存下来的文化信息,展示着它的博大厚重与缜密。识字是打开人类各种文化宝库的钥匙之一,是吸取人类文化的重要工具。
一、二年级是小学生识字的重要阶段,《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小学第一学段要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那么,如何激发学生识字的欲望和兴趣,让学生在快乐的体验中轻松识字呢?我认为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培养学生识字的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人们对感兴趣的事物,总会积极愉快地接受它”。低年级孩子好动好玩,持久力差,有意注意的时间短,容易疲劳,努力创设情境,采用不同的方法,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使他们变“无意注意”为“有意注意”,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刚刚入学的小学生,对一切都感到好奇,他们对学校生活充满了憧憬。翻开一篇课文,他们就渴望知道里面写了什么内容。教师可根据学生这一心理,提早学生识字的时间,让学生边学拼音边学汉字,让拼音成为学生自主识字的有力助手。让学生养成积累和背诵的习惯是培养学生自主识字能力的有效方法。可以要求学生多背一些古诗或儿歌,每读一首古诗,认识3—5个或7—8个字,并让学生把自己新认识的字记在积累本上。这样学生背古诗的速度越来越快,兴趣越来越浓,积累的汉字也越来越多。还可以鼓励学生读一些带拼音的课外读物,定期在班里召开故事会,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和欲望,从而使学生在读书中积累汉字,并将阅读和识字有效的结合起来,在阅读中识字,识字又促进了阅读。这样可以为以后的阅读与习作打下基础。
二、提高识字效率的有效途径
低年级的教材在学生学习拼音的同时就安排了识字教学,让学生边学拼音边识字。入学几天就能借助拼音读懂方块字,学生心里很高兴。学生认识的方块字一天天地增加,到学生识字达到一定的量以后,老师指导学生读简单的带拼音的课本。在阅读的过程中识字,使学生的阅读心理需要得到了满足,从而激发学生去学习更多的生字。
我认为,学生最熟悉的东西是最不需要下功夫教的。根据这个道理,我们在学拼音阶段给学生补充的识字教材在音、形、义三方面作了引导。对他们来说,就像存在嘴边,存在眼前,存在身边,是再熟悉不过的了。现在只需把字形同字的音、义联系起来即可。有了音义作基础,记住字形就不难了。在枯燥的学拼音阶段,学生可随课文识字100多个。当然,这也需要家长的配合。新课标特别提出了要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小学和初中九年的课外读物总量要达到400万字以上。所以要减轻低年级学生写的过重负担。语文教育学认为:由于知觉整体性的作用,儿童对汉字一般是先知觉其整体轮廓,再细辨个别笔画。所以,笔画的多少与认字的难易并没有多大的关系,只与写字的难易有关。易认的字不一定易写,难写的字不一定难认。成人也有这样的经验,有相当一部分人能读繁体字的小说,但要把这些繁体字写下来却很困难。对儿童来说,“橡皮”“欢迎”等这些字,虽然笔画较多,结构复杂,但和笔画少的字相比,认起来难度并无多大差别。另外,刚入学的6、7岁儿童,肌肉群还不发达,写起字来很困难。所以,我们的要求是读的多,写的少。只要求学生写课后生字表里的字,而且老师严格要求把这些字写正确,写规范,写熟练。通过写话,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生字。考试也只考生字表里的字。这样虽然识字量的要求有所加大,但并没有加重负担。新课标、新教材对识字明确提出“会认”和“会写”两种要求,这样安排,是比较合理的。其中低年级要求认识1600~1800个,会写800~1000个。这样
安排,体现了尽早、尽快、尽可能多地认字,以便及早获得阅读的能力。会认的字,只要求读准字音,不抄写、不默写、考试不考得太难。
三、让学生体验在生活中识字的乐趣
生活是语文的内容,语文是生活的工具。让学生养成留意周围事物的习惯,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是激发学生识字兴趣,提高识字速度和质量的重要手段。我们可以这样做:认识班上同学的姓名进行识字。让学生将自己作业本上的名字都标上拼音,每天轮流发本子,使学生快速而有效的识字。家庭识字,边看电视边识字。在学习完课文后,可以让学生学着在家里贴字卡,从而又认识了许多新汉字。另外,电视节目丰富多彩,如新闻、少儿节目、动画片、儿童故事片、小孩益智节目等,学生都能从中获得大量的信息。所以可以让学生在看这些节目时,注意认读字幕,不懂的问家长。一边听标准的发音,一边看出现的字,不知不觉中变得熟悉,慢慢的就变为己有了。汉字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教师应引导学生善于观察,勤于发现。比如,走在马路上,让他们读读路名,商店的招牌以及广告牌等,也可以让学生从日常生活用品的名称、标识和产品说明书内容中,提高识字水平。教师还可以利用小学生喜欢吃小食品的特点,让他们搜集自己吃过的小食品包装袋,认一认包装袋上的名称和说明等。实践证明,这种在生活中识字的方法,不仅学生喜闻乐见,而且记忆也特别深刻扎实。游戏是学生最喜欢而且很有效的教学手段,识字教学中教师采用这种方法创设多种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认字识字,可以
提高识字的效率。教学中,可以利用以下几种游戏来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乐学、爱学、会学。
1.猜字谜游戏
根据一些字的特点,引导学生猜字谜以帮助记忆。如:一口咬断牛尾巴是什么字?(告)谜语猜出来了,字也就会写了。如“其”字可以编这样的字谜:横起两根柴,竖起两根柴,二字跳进去,八字跳出来。学习了“日”“月”“明”后猜谜:西边太阳落,东边月亮升。你猜这是什么字?(明)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自编字谜,如学习了“闻”字,学生编出“耳字进门新闻多”;学习了“雪”字,学生编出“大雨下在横山上”。有时侯,学生编的字谜让老师也很意外。但这个不是重点,关键是要记住字。这样一来,学生兴趣浓厚,编出了字谜,字也就牢牢记住了。另外,教师可以在“猜谜语”游戏中让学生识字,如:“一个力气很大的人在田里劳动”是什么字?(男),“八只脚”是什么字?(趴),“两个人在土地上坐着”是什么字?(坐),“王姑娘和白姑娘同在一块石头上”是什么字?(碧)......许多孩子都可以用这种形式来学习,这种识记不是机械的识记,而是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记忆,印象深刻!
2.找朋友游戏
让学生利用偏旁、部首卡片进行组合新字的游戏也是认字、识字的好方法。例如,学习了合体字后,设计一个游戏,“摘苹果,找朋友”。把所学字的偏旁部首分别写在半个苹果上,打乱贴于一棵苹果树上,要求学生在限定的时间内思考、判断,把偏旁和部首组成字,并读准了,读对了,就把“苹果”摘走。这样不仅学生情绪高涨,而且培养了学生快速思考、判断的能力。
3.加减变字游戏
中国的汉字千变万化,丰富多彩。因此学生学习了一些基本字后,让学生通过给生字加减笔画或偏旁而变成新字的方法来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扩大识字量。如“万”字加点就念“方”,“木”字加横就念“本”,“工”字出头就念“土”,“土”字加横就念“王。“目”减去一横就念“日”“王”字减去一横就念“工”„„让学生找一找,说一说,记一记。这样既区别了形近字,又扩大了识字量,可谓一举两得。
4.创设情景游戏
教学家卡罗琳说:“孩子们的工作就是游戏,在游戏中激发他们的思维是他们最愿意接受的”。低年级的学生有时每天要识字十多个,因此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点,教师要创设一定的情景,开展各种活动和游戏,让学生轻松愉快地识字。如何教学“乌”字,可以画一只没有眼睛的小鸟,“鸟”字去掉一点为“乌”。如何教学“掰”字,教师可以拿一支粉笔作演示,用手分物,掰成两半。
5.形近字比较法
在学习新的生字时,可以让学生找出同这个生字形或音相近的字进行比较,例如以“青”字为声旁的字:有水方说清,有言去邀请;有目是眼睛,有心情意浓;丽人留倩影,日出天气晴;有虫是蜻蜓,有米人精神。这样一来,学生一下子就记住了8、9个形近字。
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只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选择的为学生创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识字教学步入“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境界。
四、让学生体验成功后的快乐
为进一步巩固学生识字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识字水平,教师可以通过组织一系列的语文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比如在班级里开展各种识字竞赛,看看谁认识的汉字多,评选出“识字小能手”,通过这些竞赛活动,学生在复习巩固学过的知识的同时,也享受到了获得成功的喜悦和快乐,识字兴趣更加浓厚,热情更加高涨,有的同学把下一阶段要学习的生字一股脑都学完了,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识字能力。
识字是阅读和习作的基础,其学习重要性不言而喻。《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的方法,力求识用结合。” 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事情感兴趣才是做好事情的前提。因此我们要在这种教学新理念指引下,寻找适合每个学生个体的、个性的、科学的、合理的、有效的教学方法,使识字教学既新又活,使学生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让学生既有识字的能力,又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和习惯,让学生在快乐的体验中认字识字。如此,就像给学生插上了翅膀,在识字的自由王国里展翅飞翔,会真正感受到识字的快乐的!
总之,“善教者,师逸而功倍,不善教者,师勤而功半。”只有优化识字教学,发展多元职能,才能使识字教学融知识性、趣味性和实践性于一体,才能使我们的汉字教学活起来。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
2、《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3、《教师教学用书》
4、教学实践及国培心得
第四篇:9.荡起识字教学的浪花
荡起识字教学的浪花
新《小学语文课标标准》在识字教学安排上作了较大调整:“低年级认识常用汉字1800个左右,其中1200个会写,识字量占六年识字总量的60%,平均每学期学会500个左右。这么大的识字量,教师教得吃力,学生学的辛苦,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教材,采用一些富有趣味性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他们的注意力,使他们在轻松的气氛中愉快地识字。
一、充分挖掘教材趣味性,引导学生识字
教材的编排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在儿童喜闻乐见的情景中认识汉字。在连、涂、画、拼等活动中,巩固汉字。在课文联系和语文园地中,大量采用“我会读”“我会写”“我会画”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识字的信心。教学中,我才教材出发,依据儿童年龄特征,精心设计教法,激发儿童的兴趣。
例如,汉语拼音第11课中编排了一首儿歌,并配有一幅形象逼真,色彩丰富的图画。教学中我利用图文并茂的课文来提高学生对文字符号的敏感性,激发他们对识字的兴趣。我先让学生边看图边听我读儿歌:月儿弯弯挂蓝天,小溪弯弯出青山,大河弯弯流入海,街道弯弯到校园。学生听后,对这首浅显易懂的儿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此基础上,我让学生圈一圈,把儿歌中“弯”字圈出来,然后连一连,把儿歌中的几个“弯”分别与月牙、小溪、大河、街道连起来,借助相像加深记忆,字形轮廓和特征就与其意义自然连在一起了。
汉字是象形文字,在儿童识字的初级阶段,这种音、形、义综合感知的办法是一种效果明显的好办法,能极大地引起儿童的识字兴趣,非常符合儿童的识字规律,而且巧妙地把汉字学习和口语发展结合起来。
二、创设情景和游戏,引导学生识字
教学家卡罗琳说:“孩子们的工作就是游戏,在游戏中激发他们的思维是他们最愿意接受的”。低年级的学生有时每天要识字十多个,因此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点,教师要创设一定的情景,开展各种活动和游戏,让学生轻松愉快地识字。
如何教学“乌”字,可以画一只没有眼睛的小鸟,“鸟”字去掉一点为“乌”。教学“灭”字时,做个小实验,在一个小铁盒里点燃纸,用一块合适的小板子盖住小铁盒,稍候拿开板子,试验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其中变化,讲述一些有关灭火的知识,最后总结,用一块板子把火盖住,可以“灭”火。
此外,可以在“猜谜语”游戏中让学生识字,如:“一个力气很大的人在田里劳动”是什么字?(男),“八只脚”是什么字?(趴),“两个人在土地上”是什么字?(坐),“王姑娘和白姑娘同在一块石头上”是什么字?(碧)……许多孩子都可以用这种形式来学习,这种识记不是机械的识记,而是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记忆,印象深刻!
三、利用道具,引导学生识字
教师如何为低年级学生布置既轻松又有创意的识字作业呢?“个性卡片制作”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办法,可以分几个阶段,一年级上学期,教师做卡片、学生在家长帮助下制作卡片;一年级下学期,学生自己制作卡片;二年级下学期,引导学生根据生字的音、形、义配上装饰拼图并组词造句。在每个阶段实施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内相互进行生字教学,每人都有机会当小老师,然后教师选择最难的生字,请几位同学上台做示范,教师适时点拨。学生通过这样三钟分层式的学习,就能较好地掌握本节课的生字。而且,学生动手,动脑,编排画面的过程正是自主识字的创造性过程,这样就能使学生走进语文,走进汉字,逐步学会感性地欣赏汉字。教师还可以定期评选最佳制卡奖,并把优秀的生字卡片组成一期墙报。
“善教者,师逸而功倍,不善教者,师勤而功平。”只有优化识字教学,发展多元只能,才能使识字教学融知识性、趣味性和实践性于一体,才能使我们的汉字教学活起来。
第五篇:荡起拼音教学的浪花范文
荡起拼音教学的浪花
赣榆县金山小学 李家玉
兴趣是启动开发儿童智能的一把金钥匙。教师应手执金钥匙教儿童学习汉语拼音。根据儿童注意力短暂、观察不细、形象思维占主导、有意记忆能力差的特点,在拼音课上应注意采用富有启发性和趣味性的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让儿童的脑、眼、口、手并用,使儿童在兴趣盎然中掌握一个个抽象的汉语拼音字母,并掌握拼音方法,上好每一节拼音课。可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一、观察法
1.利用课本中那些精致而传神的插图教儿童学习发音,记忆每一个字母的形体。教单韵母“a、o、e、i、u、ü”时,教师可先引导儿童对照插图,启发儿童说出字母与图的哪一部分相似。如“a”的时候,教师可以问学生:“小朋友们,你发现了什么?”学生一定会说“a”象图中那个小女孩的头和一条小辫儿。这个时候教师抓住时机,教儿童说一句顺口溜:“圆脑袋扎小辫a、a、a。”以此加深儿童对“a”字母形体的记忆。还有许多图均可以利用观察图画,帮助儿童掌握字母的读音与形体。
2.在教学中还可以通过实物演示,用直观的办法来帮助学生发准字音,让住字形。根据字母的特点,进行音和形的演示。如教t时,教师可拿一把带钩的布伞进行直观演示,再把水一滴滴地滴到雨伞上,让学生仔细听水滴在布伞上的声音,然后在问答中揭示t的读音及写法。通过实物演示来检验发音的方法是否正确。如区分b和p,一个发音不送气,一个发音送气,教师可放一张薄纸在嘴边,发出两个音,让学生直观地观察送气的情况。
二、口诀法
根据字母的形体编出儿童喜爱的顺口溜、小儿歌、绕口令来教儿童记忆那一个个干巴巴的抽象的拼音字母,把抽象符号变成活的形象,使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掌握这些字母。无论是说儿歌或绕口令、顺口溜,都要结合课本中的每一幅画面,形象直观地帮助儿童牢记每个字母的形体与发音以及各种规则。如标调号歌:“标调号有方法,音节中间先找a,没a找o、e;o、e都不在,就找i和u;i、u在一起,调号标后边。”拼写规则歌:“jqx三兄弟,从不和u做游戏。”“小ü小ü有礼貌,见到jqx就脱帽。”“小ü见到jqx,脱帽去点儿行个礼。”为了帮助儿童发准平舌音和翘舌音,教说绕口令:“西山上有44棵柿子树,44棵柿子树上长着44个涩柿子。”“四是四,十是十,十四是十四,四十是四十。谁能说清四十、十四、四十四?请来试一试。”这些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不仅激发了儿童学习拼音的兴趣,而且使儿童牢固地掌握了拼音字母和方法。
三、图画法
所有的孩子都喜欢色彩鲜明、生动直观的图画。如果把拼音符号转化为美丽的图案,孩子们“心灵黑板”上一定会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因些在教学中,我利用课文中的彩色插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让学生从图中明白字母的音和形,并鼓励学生大胆地把字母画出来。如在“1”的的教学中,当学生掌握了发音后,便让他们尝试:“‘1’像什么呀,你能把它的样子画出来吗?”学生们兴趣盎然地忙开了,“一根吸管”“一支笔”“一根球棒”“一根棍子”“一段甘蔗”等五花八门的图案让学生记忆深刻,我想这个“1”学生将终生难忘。在学完所有韵母后,为加强记忆,我让学生挑四种自己最喜爱的颜色,分别涂在单韵母、复韵母、前鼻韵母和后鼻韵母上,这样,学生在涂色的过程中既巩固认识了这些字母的形状,又分清了它们的细微差别。
四、分辨法
利用字母在音位、形体、音色等方面的对应特征进行比较辨别。教师要有意识地指导儿童进行分辨比较,培养儿童主动地运用比较分辨的方法记忆易混字母的形体。如:bd、pq、ft、nh、mn,这些字母形体易混,教师可用动作演示、谱曲唱歌的方法,帮助儿童牢固地掌握好易混声母的读音和形体。如区分bd、pq时,可让儿童伸出左拳,拇指向上,演示出b字母的形体,再伸出右拳演示出d字母的形体,然后让儿童将两拳相对后向下翻便演示出pq字母的形体。边演示边教儿童说:“左拳b来右拳d,两拳相对念bd;左竖朝上就念b,右竖朝上就念d。左下p来右下q,两拳相对念pq;左竖朝下就念p,右竖朝下就念q。”最后,再用《新年好》这支歌的曲调教儿童唱易混声母歌。儿童边唱边演示边舞起来,他们在欢快的音乐声中牢牢地掌握了这些易混的声母,而且兴趣盎然。
五、故事法
少年儿童对故事充满了兴趣,在教学中,将教学内容渗透在故事情节之中,可以激发学生积极探求知识的兴趣。如:教“a”的四声时,就可以讲下面的故事。引入新课后,教师说:“这个故事是一位阿姨讲给老师听的,我们应感谢阿姨。”出现a的第一声。故事是:小兔子、小猫、小猴讨论世上什么东西最好吃。小兔子抢先说萝卜最好吃,小猫奇怪地质问说:“啊(),萝卜会好吃吗?”出现a的第二声。小猴子听了也说不对,说只有桃子最好吃。他们吵了起来,谁也不服谁,就去找狮子评理。狮子听了以后,说:“啊(),你们各自说的都有道理。”出现a的第三声。最后小兔子、小猫、小猴子明白了道理,齐声说:“啊(),狮子说得对,我们都懂了。”出现a的第四声。
六、游戏法
对初入学儿童,应把学习和游戏结合起来,儿童就会对学习感兴趣。通过做
游戏的形式,进行复习、巩固、练习,使学生的精力高度集中,思维达到最活跃的状态,牢记所学的知识。如:
(1)谁先登上“火箭”:用彩纸做三枚“火箭”横贴在黑板上,每个“火箭”头上贴着一个音最难发准的声母或韵母卡片。比赛开始,发准了音的学生就在“火箭”舱里题写姓名,上课发不准的音,可把“火箭”移在墙上,到课后争取登上“火箭”。
(2)猜字母:教师说出谜语,让学生猜。如:马蹄印子是什么声母?一个门洞是什么声母?一竖像水往下流,右上半圆像个什么声母等等。
(3)摘果子:教师用彩纸剪成苹果、桃子、梨的形状,写上学过的声母、韵母,挂在小树上。学生两个一组,上来一个念发音,一个找对应的果子摘下,认错了,便不许摘。
寓拼音教学于游戏之中,使儿童在较短的时间里掌握汉语拼音。
拼音教学的方法需要我们来创造,只要我们善于把干巴巴的抽象符号变活,善于寻找规律,善于抓住儿童年龄特征,就可以使初入学儿童爱学、学好汉语拼音,为识汉字打下一定的基础,同时为儿童提早踏上知识的宝塔创造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