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在语文教育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在语文教育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语文教育的基础性质——基础工具性,决定语文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一切素质教育都是从学生的语文学习起步,学生的语文水平常常是学生素质高低的表现。
语文教育的社会性决定语文与生活共存,凡是有人类生活的地方都有语文和语文学习。人们就是借助语文来参与生活,进行社会交际,同时在生活、交际中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因此,语文教育应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伸,全方位地与他们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有机的结合起来,并把教语文同教做人、传授语文知识同发展语文能力、发展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把读写听说四方面的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接受全面的语文素质培养和训练。
一、发挥课堂教学的素质教育主渠道作用
教育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是语文学科素质教育的核心。课堂教学是语文教育的主渠道,语文素质教育的要求,要落实到每节课的教学之中,靠读写听说训练去完成。
1.结合生活教读。语言是在人类社会生活中产生,又为生活服务的。在教读课中要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根据教材内容,有机联系到校园内外、国内国际,缩千万里于三尺讲台,纳天下事于几方丈教室。途径有二:一是善于捕捉学生所关心的事情,捕捉学生中的热点问题,因势利导,进行语文教读。例如:《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让学生思考并回答:你“为什么读书?”从而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二是寻找课文内容与学生生活的最佳结合点,使语文走进学生的生活。例如:《这不是一颗流星》,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家庭,谈谈尊老爱幼的事例,理解人与人之间的真诚纯洁的感情。
2.结合生活训练。训练要着眼于学以致用,训练的材料来自生活。例如让学生写春天,就带学生到公园,到郊野,去观察春天里各种事物的情态。在作文训练中,还要提倡写生活、写真情实感,鼓励创新,写“放胆文”。教材上的练习题和训练材料,要挖掘与生活的联系。
3.教给实用的学习方法。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语文教师要教给学生自学语文的方法在自学中提高语文能力。课堂指导学生自读(课文)、自查(字典)、自写(字、词、段意、中心)、自检(检查、修改作文);课外指导学生做知识卡片,写日记,摘抄读物上的名言、警句、优美语句。
4.学语文与学做人结合。语文含有人文因素。学习祖国语言,就是民族意识、民族精神、民族传统的接受、认同、形成的过程。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陶冶灵魂、磨练思想、完善人格,达到语文能力与心理品质共同提高。
二、积极开辟语文素质教育的第二课堂
义务大纲指出:“语文课外活动是语文教学的组成部分”,“语文课外活动和语文课堂教学是相辅相成的。”因此,课内语文学习和课外语文活动必须结合,积极开辟语文教育的第二课堂——语文课外活动,以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语文课外活动内容广泛,形式多样,按内容可分为:①阅读活动。例如实用文体、科技读物、文学作品的阅读欣赏,读书报告会等。②写作活动。例如课外作文,办墙报、手抄报、写日记、读书笔记等。③听说活动。例如讲故事、讲演比赛;听广播、听音乐后叙述内容,听新闻广播,抗干扰比赛等。④书法活动。例如练习毛笔字书法和硬笔书法,举行书法比赛等。⑤社会实践活动。例如游览名胜古迹、社会调查、访问英雄人物、搜集民间谚语、故事等。按形式可分为:①语文主题活动。例如“我爱家乡”说写主题会,名人名言荟萃等。②语文智力竞赛活动。例如成语接力、查字典比赛等。③语文游戏活动。例如猜谜语、说笑
话、对对联等。④语文说、唱、演活动。例如编演课本剧等。⑤语文作品展评活动。例如手抄报、读书笔记、书法等作品展评。
三、结合学校生活进行语文素质教育
1.架起各科教学与语文素质教育的桥梁。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是工具,自然科学方面的天文、地理、生物、数、理、化、社会科学方面的文、史、哲、经、学习、表达和交流都要使用这个工具。”语文是各科知识的载体,数学的法则定理,有些就是一个多重复句;理化的实验解说,就是一篇说明文;历史事件的记述就是记叙文;地理风光的描绘,就是生动优美的散文;政治观点的阐述。就是逻辑严密的论文。在进行各科学习的同时,也有意 语文学习,把各科教学当做语文素质教育的另一场所。
2.在班级生活中进行语文素质教育。班级是教学工作的基本单位和组织形式,是学生生活的主要环境,也是语文素质教育的重要场地,在这里既能进行班级建设,又能实践语文能力,既能进行进行集体教育,又能进行语文训练。例如选举班干部,让学生推荐或上台讲演;班里组织活动,让学生当主持人;学生轮流值日,一分钟讲演评论班级生活,填写班务日志;写会议发言稿,当班会记录人;组织小记者活动,开展宣传报道;新老师上课写欢迎词;组织欣赏绘画、摄影、书法、等艺术作品等,使班级教育与语文素质教育和谐统一。
3.在学校生活中进行语文素质教育。要让学生具备一种在学校日常生活中情不自禁地学习和运用语文的“本能”。例如组织学生参加学校运动会、艺术节、义务劳动、青年志愿者活动等重大活动后,让学生作文;听领导讲话,专题报道时,边听边做记录,训练提纲擎领的技能,学习生动的语言和优美词语;组建校园电台,开展课余广播;让学生办板报,纠正校园内外的错别字和不规范的汉字;开展人人都讲普通话活动,组织语文竞赛等。这样既丰富了学校生活,又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质,把语文教育由课堂扩展到学校生活的天地。
四、在社会生活中接受语文素质教育
全国中语会理事长刘国正同志说:“我们的语文教学,好像是一个多面体,有许许多多的„性‟。至少有一个„性‟很有道理,即社会性。社会性有两层意思,一层是,语文学习在整个社会生活中几乎是无所不在的。……”
语文是人们交际的工具,社会这个学习语文的场所是无边无沿的,凡是有人的地方,都要运用语言(口头或书面),只要应用语言,就会给青少年以影响。
中学语文教师要知道学生在社会生活的广阔天地中,自觉地运用云纹这个工具“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为改造社会尽一份的责任。例如所见所闻的城市环保、治安状况、物资交流会、乡镇企业等,都可以成为他们关心、思考、评论的对象。大到社会热点问题的反响,小到对招牌、标语、广告上错别字、不规范用字或有损国格用语的查找、分析认识,都可以达到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提高语文素质的目的
第二篇:在语文教育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论文
语文教育的基础性质——基础工具性,决定语文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一切素质教育都是从学生的语文学习起步,学生的语文水平常常是学生素质高低的表现。
语文教育的社会性决定语文与生活共存,凡是有人类生活的地方都有语文和语文学习。人们就是借助语文来参与生活,进行社会交际,同时在生活、交际中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因此,语文教育应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伸,全方位地与他们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有机的结合起来,并把教语文同教做人、传授语文知识同发展语文能力、发展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把读写听说四方面的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接受全面的语文素质培养和训练。
一、发挥课堂教学的素质教育主渠道作用
教育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是语文学科素质教育的核心。课堂教学是语文教育的主渠道,语文素质教育的要求,要落实到每节课的教学之中,靠读写听说训练去完成。
1.结合生活教读。语言是在人类社会生活中产生,又为生活服务的。在教读课中要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根据教材内容,有机联系到校园内外、国内国际,缩千万里于三尺讲台,纳天下事于几方丈教室。途径有二:一是善于捕捉学生所关心的事情,捕捉学生中的热点问题,因势利导,进行语文教读。例如:《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让学生思考并回答:你“为什么读书?”从而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二是寻找课文内容与学生生活的最佳结合点,使语文走进学生的生活。例如:《这不是一颗流星》,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家庭,谈谈尊老爱幼的事例,理解人与人之间的真诚纯洁的感情。
2.结合生活训练。训练要着眼于学以致用,训练的材料来自生活。例如让学生写春天,就带学生到公园,到郊野,去观察春天里各种事物的情态。在作文训练中,还要提倡写生活、写真情实感,鼓励创新,写“放胆文”。教材上的练习题和训练材料,要挖掘与生活的联系。
3.教给实用的学习方法。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语文教师要教给学生自学语文的方法在自学中提高语文能力。课堂指导学生自读(课文)、自查(字典)、自写(字、词、段意、中心)、自检(检查、修改作文);课外指导学生做知识卡片,写日记,摘抄读物上的名言、警句、优美语句。
4.学语文与学做人结合。语文含有人文因素。学习祖国语言,就是民族意识、民族精神、民族传统的接受、认同、形成的过程。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陶冶灵魂、磨练思想、完善人格,达到语文能力与心理品质共同提高。
二、积极开辟语文素质教育的第二课堂
义务大纲指出:“语文课外活动是语文教学的组成部分”,“语文课外活动和语文课堂教学是相辅相成的。”因此,课内语文学习和课外语文活动必须结合,积极开辟语文教育的第二课堂——语文课外活动,以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语文课外活动内容广泛,形式多样,按内容可分为:
①阅读活动。例如实用文体、科技读物、文学作品的阅读欣赏,读书报告会等。
②写作活动。例如课外作文,办墙报、手抄报、写日记、读书笔记等。
③听说活动。例如讲故事、讲演比赛;听广播、听音乐后叙述内容,听新闻广播,抗干扰比赛等。
④书法活动。例如练习毛笔字书法和硬笔书法,举行书法比赛等。
⑤社会实践活动。例如游览名胜古迹、社会调查、访问英雄人物、搜集民间谚语、故事等。
按形式可分为:
①语文主题活动。例如“我爱家乡”说写主题会,名人名言荟萃等。
②语文智力竞赛活动。例如成语接力、查字典比赛等。
③语文游戏活动。例如猜谜语、说笑话、对对联等。
④语文说、唱、演活动。例如编演课本剧等。
⑤语文作品展评活动。例如手抄报、读书笔记、书法等作品展评。
三、结合学校生活进行语文素质教育
1.架起各科教学与语文素质教育的桥梁。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是工具,自然科学方面的天文、地理、生物、数、理、化、社会科学方面的文、史、哲、经、学习、表达和交流都要使用这个工具。”语文是各科知识的载体,数学的法则定理,有些就是一个多重复句;理化的实验解说,就是一篇说明文;历史事件的记述就是记叙文;地理风光的描绘,就是生动优美的散文;政治观点的阐述。就是逻辑严密的论文。在进行各科学习的同时,也有意语文学习,把各科教学当做语文素质教育的另一场所。
2.在班级生活中进行语文素质教育。班级是教学工作的基本单位和组织形式,是学生生活的主要环境,也是语文素质教育的重要场地,在这里既能进行班级建设,又能实践语文能力,既能进行进行集体教育,又能进行语文训练。例如选举班干部,让学生推荐或上台讲演;班里组织活动,让学生当主持人;学生轮流值日,一分钟讲演评论班级生活,填写班务日志;写会议发言稿,当班会记录人;组织小记者活动,开展宣传报道;新老师上课写欢迎词;组织欣赏绘画、摄影、书法、等艺术作品等,使班级教育与语文素质教育和谐统一。
3.在学校生活中进行语文素质教育。要让学生具备一种在学校日常生活中情不自禁地学习和运用语文的“本能”。例如组织学生参加学校运动会、艺术节、义务劳动、青年志愿者活动等重大活动后,让学生作文;听领导讲话,专题报道时,边听边做记录,训练提纲擎领的技能,学习生动的语言和优美词语;组建校园电台,开展课余广播;让学生办板报,纠正校园内外的错别字和不规范的汉字;开展人人都讲普通话活动,组织语文竞赛等。这样既丰富了学校生活,又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质,把语文教育由课堂扩展到学校生活的天地。
四、在社会生活中接受语文素质教育
全国中语会理事长刘国正同志说:“我们的语文教学,好像是一个多面体,有许许多多的‘性’。至少有一个‘性’很有道理,即社会性。社会性有两层意思,一层是,语文学习在整个社会生活中几乎是无所不在的。……”
语文是人们交际的工具,社会这个学习语文的场所是无边无沿的,凡是有人的地方,都要运用语言(口头或书面),只要应用语言,就会给青少年以影响。
中学语文教师要知道学生在社会生活的广阔天地中,自觉地运用云纹这个工具“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为改造社会尽一份的责任。例如所见所闻的城市环保、治安状况、物资交流会、乡镇企业等,都可以成为他们关心、思考、评论的对象。大到社会热点问题的反响,小到对招牌、标语、广告上错别字、不规范用字或有损国格用语的查找、分析认识,都可以达到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提高语文素质的目的。
第三篇:规范汉字书写教育 提高学生语文素质
规范汉字书写教育 提高学生语文素质
——来安县实验小学规范汉字书写教育特色学校创建工作总结
开展好汉字书写教育,使学生正确掌握汉字的字形和书写技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陶冶情操,培养审美能力,对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青少年人文素养,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具有重要意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及《关于在中小学加强写字教学的若干意见》精神,我校坚持质量立校,科教兴校,特色强校的方略,于2003年开始在各年级开始规范汉字书写(铅笔字、钢笔字、毛笔字)教育。经过多年来的探索与实践,学生的书写能力得到了增强,审美情趣与良好的学习与生活习惯得到了培养,教师教学水平得到了提高,形成了独特的办学特色。
二、创建工作主要做法
(一)提高认识,强化管理
1、提高认识。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汉字是学生应具备的一项语文基本功。写字教学是中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巩固识字教学、培养学生正确书写规范汉字能 力的重要途径,对于学习其他课程、形成终身学习能力具有基础作用。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具备熟练的写字技能,是基础教育课程的目标之一。近年来,我校把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进一步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书写工作纳入学校的工作重点。通过教师会、家长会、给家长的一封信来进行宣传,增强了全校教职工搞好语言文字工作的责任心和紧迫感,为推动全校语言文字工作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加强领导。领导重视是促进规范汉字书写教育有序、高效开展的前提。为此,学校成立了实验小学规范汉字书写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校长为组长,分管教学工作的副校长为副组长,各部门领导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教导主任任办公室主任、大队辅导员任副主任,具体负责规范汉字书写教育工作的实施。学校还成立了书法教研组,由校内专职书法教师担任组长和副组长,具体指导写字教学工作。、形成了“齐抓共管,全员参与”的良好局面。
3、健全制度。学校制定了健全的规范汉字书写教育制度。如:《实验小学办学特色实施方案》、《实验小学语言文字规范化规章制度》、《实验小学规范汉字书写教育工作实施细则》、《实验小学规范汉字书写教育管理办法》、《实验小学书法特色教育管理制度》、《实验小学写字教学基本要求》、《实验小学规范汉字书写教育考核细则》、《实验小学学生书法竞赛活动方案》、《实验小学规范汉字书写教育奖励办法》、《实验小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办法》等一系列制度;每学年根据学校工作实际制定《规范汉字书写教育工作计划》,将普及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书写教育列入学校议程并纳入培养目标、管理常规、基本功训练,使规范汉字书写教育渗透到得德智体美劳和社会实践等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中,为规范汉字书写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二)优化环境,营造氛围
校园文化是隐性的教育课堂,在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中,学生会不知不觉受到教育、熏陶和启发。我们在校园文化的建设上,围绕“创建汉字书写教育特色学校”工作,以汉字书写为主要特色,布臵校园教育环境,营造汉字书写教育的浓厚氛围。让师生在浓浓的墨香氛围中工作、学习。
一是大力宣传。利用升旗仪式、主题班队会、红领巾广播站介绍我国书法渊源、书法大家、书法作品,激发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宣传汉字是中华文化的根,把中国字写规范漂亮,是每个中国人最起码应做到的,努力营造一种人人讲普通话,人人写规范字的浓烈氛围。
二是墙壁文化。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说话。教学楼醒目位臵用红字书写着“说普通话,写规范字,做文明人”几个大字,操场墙壁上书写着“书法明理,手脑并用”八个鎏金大字;学校围墙开辟一块60米长的“儿童艺术墙”,用来展示学生的书画作品;走廊上除名人名言外,还开辟学生的书画作品。三是橱窗文化。学校书法教师利用橱窗定期介绍写字姿势、写字方法、文房四宝、汉字演变、古代书法家等相关知识;还不定期地展示学生的获奖作品。
四是班室文化。各班、各专用教室、各办公室都散发着浓浓的书香味道。教室里开辟“周周展”张贴着同学们日常的习字作品。办公室里贴有由老师自己拟定、书写的人生感言,针对性强,适用性强,倍受老师喜欢。
五是设立教育基地。设立书法交流室、练习室、展览室等教育基地,各室墙壁四周,都是书画作品;展览柜里,有古代书法名家名作,有师生的优秀作品,成为了学校重要的汉字书写教育、研讨、交流基地。
学校以汉字书写为主要特色,布臵校园教育环境,营造学校文化氛围。使汉字书写教育渗透到学校的每一个地方,充分发挥了环境育人的作用!
(四)培训师资,教学相长
“名师出高徒”。多年来,我们注重了汉字书写教师队伍建设,建立了一支汉字书写教育骨干队伍。
1、定期培训,培养教学骨干。学校每学期利用节假日举办一次汉字书写教师培训班,采取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办法,聘请市、县书法家主讲,重点学习写字教育理论,进行书法技艺指导、教材分析、教法研究、现场观摩等。培训结束,举行考试,考试成绩作为写字教师等级评定的一部分,培训对象为全体教师,旨在提高他们的汉字书写水平和执教能力。
2、狠抓“三字”过关,提高书写技能。近年来,对教师“三字”基本功训练做到“严字当头,常抓不懈”,要求全体教师每天练字20分钟,每周末上交作业,由教导处负责检查、评审、记分;每月举办一次书法作品展,每学期举办一次“三字”大比武。检查评比结果及时记入教师个人写字档案。为了严格训练,练出成果,考核成绩与奖惩评比晋职挂钩。
3、开展等级评定,促进自学成长。学校实行汉字书写教师指导教师评定制度,根据他们的书法理论水平、写字教学知识、技能、授课艺术及教学效果,对他们进行等级评定,并鼓励他们参加各类书法组织,广泛交流,提高水平和知名度,根据不同等级给予相应的待遇,调动书法教师苦练基本功,自学成才的积极性。
4、抓好研讨交流。一是由教导处组织,每月开展一次写字教学公开课,并进行听课、评课;二是每月召开一次全校或年级内汉字书写经验交流,如:《如何指导学生写好汉字》、《如何提高学生的书写质量》等。共同探讨提高汉字书写教学的技能,更好地为书写教学服务。通过实践,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促进了相互间的交流,提高了教师汉字书写教育的技能。
5、抓好教学管理。根据《实验小学写字教学管理制度》,由年级组长每周检查一次,作好记载,教导处每月检查一次。查教师的备课、上课及作业批改情况,查学生的书写质量及教师的指导情况,将检查情况纳入教学常规考核,进行量化打分。并就写字教学中所出现的问题及取得的成效进行分析与总结,进一步增强学生与教师认真练字的意识。
(五)开设课程,扎实训练
1、抓课程落实。认真落实国家相关课程标准中关于写字教学的要求,1-6年级均开设了写字课。每周一节,保证写字训练时间。在此基础上,在低年级每周增设一节硬笔书法课,高年级每周增设一节软笔书法课,选定教材,由专职书法教师任教,上足上好每一节书法课。
2、抓分段要求。
一、二年级以书写铅笔为主;
三、四年级铅笔、钢笔想结合,钢笔为主;
五、六年级钢笔、毛笔相结合,毛笔为主。对不同年级提出不同要求,并专门设计了汉字书写的纸张和练习本,非常有本校特色,很受学生欢迎。
3、抓骨干教师。每个年级骨干教师1名、基本教师6名(语文教师)、一般教师(其余教师),保证写字教学的正常开展。
4、抓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传授写字知识、训练书写技能、培养良好书写习惯的主渠道,因此学校主要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①集体备课,吃透教材。实行年级集体备课制度,以年级成立写字备课组,目的在吃透教材,提高驾驭教材的能力。
②围绕目标,导练结合。写字课要围绕本周写字教学的目标重点指导,每天下午的20分钟练习课强化训练,通过反复练习,以求目标的达成。
③因材施教,精讲多练。书法课教学要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注重“定位中间,兼顾两头;分层指导,分层评价”,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在教师的指点与鼓励下,得到充分的发展。“精讲多练,讲练结合”是写字课堂教学的基本原则,突出技能训练与欣赏能力的培养。
④规范学生“双姿”,随机监测、督导。自评与互评相结合,持之以恒,巩固双姿达标率。
⑤开展写字优质课评比活动,研究不同类型的课堂教学模式,优化写字课堂教学。
5、抓教学研究。加强写字教学研究,探索写字课堂教学模式是我校教研活动的重点,我们积极倡导写字教学,坚持遵循基础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因材施教原则,构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练写为主线”的写字课教学模式,其基本框架为“导入激趣——示范模仿——边讲边练——品评巩固”。为了进一步探索写字教育的规律,提高写字教育的目标层次,我们还准备开展相关的课题实验,推动写字教学走向规范化、科学化。
6、“三结合”抓书写训练。一是课内练与课外练结合。要让学生写好字,仅靠写字课显然是不够的。课内教师要选择精当的字例,讲要点、难点,引导学生悟规律,让学生懂得运笔方法和写字规律,课后鼓励学生每天练习10分钟,字不要过多,要认真练习,持之以恒。二是专门练习与平时作业结合。就是要让学生懂得“提笔就是练字时”。专门练习时,老师提出的要求,在学生写作业时要同样严格要求。初学写字,用最容易做到的“整洁、干净”来要求学生,随着年级的升高,逐步把要求提高,最终达到“端正匀称、整齐美观”。三是学和用结合。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写字技巧,字逐渐写得端正美观后,教师就应创造一切机会给学生展现的机会,班级的黑板报、墙报、班队活动标题的书写等,放手交给学生去做,让他们学以致用。
(七)开展活动,激发情趣
1、展、赛、练、评相结合。学校始终坚持开展学生天天练、班级周周展、学校月月赛活动,通过每天下午学生到校后二十分钟的写字练习,巩固学生在写字课中的练习内容,使学生向书写有质量有速度的方向发展;各班级每周四下午课外活动课,对学生的写字作业进行交流点评,并在教室设立专栏,张贴学生作品进行展览,肯定学生在写字中的点滴进步,学校每月举办一次“雏鹰杯”系列写字竞赛活动,每年六•一都要进行“特长生”评选,每逢国庆、元旦等重大节日或纪念日,学校都要组织师生优秀书画作品展览,为学生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让学生收获成功的喜悦。
2、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在做好书法普及工作的基础上,学校为那些有兴趣、有特长的学生,专门开设了书法提高班,请专业的书法教师和本地书法名家来校讲座,指导他们学习,向他们系统传授书法的基本理论、演变历史,让学生增长见识,提高技能。每逢元旦、春节,学校还组织书法提高班的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会,走进共建单位,开展“送春联”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增强公益意识,提高书写能力。
3.立标兵,榜样激趣。根据儿童好仿效的特点,找出书写优秀的学生,让他们成为学生身边的榜样,起到“抓典型、带一片”的效果,形成你追我赶的生动局面。一是在班上设立“周周展”,张贴学生书写的优秀作业;二是期中、期末,由教导处、大队部组织评选出“书法之星”;三是开展全校性的书法竞赛,对成绩优异的学生进行表彰奖励。
4.重批改,评价激趣。每一次学生的书写作业,教师都要逐字批改,而不是笼统地全篇画一个“√”。对写得匀称、美观的字用圆圈逐个圈出,对笔划或结构严重失误的字,教师用“_”标出,并在旁边写上范字,提醒学生改进。这样经常以批语形式,从正面鼓励学生,同样可以起到让学生保持写字兴趣的作用。
(八)加强督查,科学评价
写字教学的科学评价有利于培养师生对写字、书法的兴趣。有利于提高师生写字的技能,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和对汉字文化尊重与热爱。
1、实行学生写字质量“三个一”动态管理。即“每周一次展览,每月一次比赛,每学期一次测评”,学生每天的书法作业,由班级开辟专栏,每周展览一次,学校每月分年级开展一次书法竞赛活动,周周展活动的开展情况和月月赛的成绩,纳入班级工作量化考评中,每学期的写字教学水平监测结果纳入语文教师的教学质量考评,进行奖惩。通过“三个一”的动态管理,对写字教学活动的开展和写字教学质量进行全程跟踪。
2、加大写字课堂教学巡课和推门听课力度,加大写字教学常规检查力度。学校还将书法成绩纳入“三好学生”、“优秀少先队员”、“班级之最”、“校园之星”的评比和学生成长袋记录之中,将书法特长生的比例也纳入文明班队的综合考评之中。
3、建立“四项考核”“六项评优”制度。四项考核指:学生写字水平考核,学生参加各级书法比赛获奖考核,教师辅导书法特长生考核,各科教师对作业书写要求及工作实绩考核。六项评优制度指:写字教学评优课,写字教学优秀教案评比,写字教学课件设计评比,写字教学经验论文评比,书法教育先进个人评比,特长生评比。
4、完善考试评价标准,在语文科考试中增设书写基本内容,即在低年级汉字书写,高年级的作文中书写情况的单列评分,并设有卷面分,以此来促进学生在平时学习中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九)示范引领,培养习惯
一是教师要以身作则。在教学过程中,不论是板书、制作卡片,还是学生作业的批改等,凡是写给学生看的东西,都要力争写得端正匀称、整齐美观,起到示范作用。
二是教师要事事有要求。中国字的书写是有一定的规则的,从一开始我们就注意让每一个学生学习并掌握科学、规范的书写规则。如对写字坐姿的要求、握笔姿势的要求、书写练习过程中的要求等。
三是老师要处处严格,坚持到底。习惯的养成,需要一个长期的、反复规范的过程。对于学生在习惯养成中出现的反复情况,及时发现,及时纠正。
三、取得成效
经过多年的实践,我校在规范汉字书写教育工作中取得了初步成效。
1、以书载道,以字塑人,使学校的学风校风得到改善提高。学生不能带有功利目的去学写字,教会学生要“端端正正写字,堂堂正正做人”,让学生体味到中国人传统质朴的做人道理,学会做好人,做社会有用的人。经常给学生欣赏一些书法经典作品,促进学生对汉字和书法产生深刻的艺术感悟和文化传承意识,让学生去理解书法的线条质感,熟悉书法的发展历史,热爱中国的传统文化,充分发挥书法艺术载道教化的作用。学校通过大面积张挂学生的书法作品,开展班级书法比赛、书法之星评选等,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促进学生学习的动力,大大地提高我校学生的集体感和荣誉感,有利于班风、学风和校风的建设。经常与传统的优秀文化对话,思想得以净化、熏陶。加上每学期班容班貌设计和黑板报设计的评比,使学生的审美品味得到了锻炼,学生的集体意识得到了提高,学风、班风乃至校风都有了好转,对于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艺术氛围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2、几年来的汉字书写教育工作实践,收到了一定的效果。2005年4月,学校被授予“滁州市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2006年4月,学校成为滁州市首批特色示范学校(书法);2009年4 月学校又被授予“安徽省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2006年学生陈冬、梁小宇分获全国书画比赛一等奖,荣获省“书法能人”的称号,有众多学生在省、市、县书法比赛中获奖,王星雨、姜天杭、滕腾、解放等几位同学的作品收入了《安徽少儿书法作品集》,部分书法教师和优秀学生,每年都被县政府邀请参加送春联活动,也有不少小书法家承包了左邻右舍和亲戚家的春联。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加大规范汉字书写教育特色学校建设,切实贯彻“让汉字书写成为每个人的需要,让汉字书写成为每一天的需要,让汉字书写成为每一处的需要”的教育理念,实现“以字育德,以字启智,以字修身,以字促美”的教育目标。
第四篇:浅谈通过语文审美教育提高学生素质
浅谈通过语文审美教育提高学生素质
长泰一中
汤旺忠
“美育,德育与智育之必要。”(王国维“论教育之宗旨”)王老这句话言简意赅地指明了审美教育在智育教育过程中的主要作用。而在大力的提倡加强学生素质教学的今天,美育所肩负的重要使命,那就便又不言而喻了。
审美教育本身是一种始终不脱离形象和感情的扣人心弦的教育,二语文教学就是以形象和感情见长。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因为语文教材中储藏着许多美的因素。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多方地、科学地把课文教材中美的因素挖掘出来使之形成了美的氛围、美的意境,让学生在这美的氛围中,受到美的熏陶感染,产生情感上的愉悦,得到情绪上共鸣思想上的体验,乃至灵魂的陶醉。从而,在不知不觉中丰富了学生的知识,促进了学生身心健康。培养学生高尚道德,优良性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这就是语文科审美教育的内涵和任务。本文就如何通过加强语文课堂教学中审美教育渗透来实施素质教育提出自己一些粗浅看法。
—、培养学生感受美。
学生审美情感形成与否是中学语文教学美育渗透成败的关键。学生的感受美是不会自发形成的,必须通过必要的教学步骤加以培养。
语文教学中的美感教育,要以语言艺术为手段,通过渗透、融化的方法。把美感教育导入教学中的各个环节。一篇好的文章,不管是说明文、继续文还是议论文,无不给人带来享受,使学生充分感受到美。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应胸有成竹地做好选取“美点”工作。在备课时,教师要先挖掘课文中美的因素。并整理出来,然后,按一定的方式贯穿的施教过程去,引导学生感受美,把学生引入作品所描写特定意境,使学生似亲眼所见、亲身所历。似言出己口、情出己心,通过自己的体无完肤,从心里领悟个“好”字,一个“美”字来。
例如:叶圣陶的《苏州园林》初中三册这骗文章中,一开头就抓住苏州园林的特征,说明苏州园林在整个艺术构思上有一幅完美图画美,即“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美丽多姿画面,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自然之趣,假山堆叠,“或是重峦叠嶂,或是几座小山配合竹子花木”池沼里是“鱼戏莲叶间”二树林则是“高树与底树俯仰生姿,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同”,还有“古老藤罗,盘曲磷峋的枝干”花墙和廊子“增加了景致的深度”阶砌旁“几丛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墙微木”。窗边“几竿竹子或几株芭蕉”,正对着白色墙壁,门、窗、梁、柱的图案,“别具匠心”。这一切形成千变万化的“美”的意境。引花景致为情思,给人带来美的感受。在讲这课时,教师要抓住这样一些美丽语句,让学生欣赏、揣摩、体会。从形象、感觉、色彩和动态、静态的变化知道学生感知形象,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变,领略到苏州园林交相辉映,相得益彰的自然美和人工美。
在培养学生美感方面,还可采用多种较灵活方法:
1、“美读式”:“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感情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诸如此类„„(叶圣陶)”因此,无论是早读还是上课,教师均要注意指导学生“美读”,教会他们掌握好朗读的感情,停顿、重音、语调、速度与技巧,美读使无声文字化为有声语言,使作品中任务情景跃出纸面,使学生进入角色,于作品中的人物一起分担喜怒哀乐,多方面地感知作品的内容,获得审美感受。
2、启发式:在教师引导下,启发学生引用联想,想象了去领略课文中的美,例如教师在《茶花赋》时,教师可体温:作者以花为题开篇却不谈茶花,而写盼望中的画。在这教师可启发,作者这样写是为了调动人们的审美器官,在形式美的环境中,茶花才“千呼万唤始出来”。接着可在问:“作者为什么着重刻划茶花的美。”使学生由茶花的美向导祖国的美,由育花人的心灵美及劳动人民创造的美,启发学生从象征孩予单予面茶花里,展望了祖国的未来的美,启发学生感受这由外形到本质,由自然属性到本质属性,逐层地揭示出茶花美的内涵的精巧过程的美感。
我们必须在语文教学过程,做好课前准备,运用各种手段,引导学生从教材中“各悟其妙”“各采其绝”使学生感受到美,领悟到作者匠心独运,精美别具真谛,这是做好语文教美育从而提高学生素质关键的一步。
二、培养学生创造美。
培养创造美的能力,是中学语文育所承担最艰巨、最困难任务,也是学生素质全面提高重要途径之一,教师在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的基础上,教师应继而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使他们既能去采撷“美”的能力,又能去培育美的“花朵”,通过中学教学美育使学生掌握语文知识,能把自己对事物的感受,看法,用口头或书面形式表达出来,因此,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也就着重从口头和书面这两个方面入手。
(一)培养学生口头表达美的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根据语文教学的具体情况,采取各种不同方法。
1、演讲式。在课文教学过程中,提出了一些问题,例如:在教《荔枝密》一文时,可启发学生:“扬朔欲做‘一只蜜蜂’你们的愿望是做什么?”让学生思考后发言、讨论,甚至辩论,鼓励他们当中口头表达自己的看法,如演讲一般。
2、表情朗读法。这是中学生比较喜欢,朗读在者要仿佛生活在课文的意境之中,把主人公的情感、态度融合到自己的体验中去在教《听潮》一文时,让学生分段朗读,在懒惰过程中,教师即使点拨、提醒,让他们一面欣赏作品的景物美,一面通过自己有感情的朗读,(或是疏缓、轻柔的语调或急促、激越的语调)来再现大海的不同美景,充分享受再创作的快乐。
3、表演式。特别对于剧本选段的课文,更适合用这种方法,例如《龙须沟》、《陈毅市长》这类课文时,可以点几名学生分别读剧中人物对白,对配音演员一般。读时要感情充沛,绘声绘色,表现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对于一些对话丰富、场景集中的小说,如《变色龙》、《威尼斯商人》等,可以让学生上讲台表情朗读其情节。
4、背诵式。课文里有许多优美、精彩的句子、段落、篇章。可以让学生经常背诵。通过记忆而储存于大脑里,其好处一是锻炼口出伶俐。二是能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说起话来就能“出口成章”“妙语连珠”给人以美感。
教师在教学中,要因材施教,根据具体课文采用合适方法。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美的能力。
(二)培养学生书面表达美的能力。
课文是学生学习的依据,培养学习书面表达美的能力,重在从模仿课文的角度进行。
1、改写式。即利用课文里的材料重新协作,在忠实于课文原意的基础上,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例如可以将《有的人》改写成论说文,将《琵琶行》改写成现代记叙文。这种“借米下锅”办法,既能使学生更深体会课文中的美,又包含有一定再创造。
2、续写式。例如教《茶花赋》时,经过学习,学习对作者借茶花颂扬祖国的美有一定的认识,教师可以抓住课文末尾所说的“我把这个简单的构思记下,寄给远在国外的那丹青能手„„。”
3、仿写式。仿写的方法有多种。从观察方面仿写,从结构方面仿写从题材方面仿写,从方法上仿写,从选材上仿写,都可以。例如教《春》、《济南的冬天》等课文时,可布置学生从观察方面仿写一篇抓住特征写景的做文章。教〈第比利斯的底下印刷所〉,可以让学生从方法上仿写一篇按空间方位顺序介绍说明事物的做文章。
改写、续写、仿写,都是仿中有创的训练对于学生书面表达美的能力很有益。
总之,中学语文教学中美育渗透是多方面,实施方法也应该灵活多样,融会贯通,只有这样,才能收到显著的效果,语文教师要提高自己鉴赏美理解美的能力,引导学生从美的朦胧感觉中走出来,在对美的理性认识,把握,乐不知疲中,自觉地受到其它教育所不能替代的教育,使他人道德水准有说提高,为净化、优化学习环境,为学生素质的提高起了积极作用,使学生的德、智、体、美得到全面发展。
第五篇:在朗读中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在朗读中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柞水中学陈忠章
朗读是阅读教学的重要一环,是学习语言的重要方式,它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文章思想内容,而且能体会到语言的意味。当前,在实践和推进新课标的新形势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切实有效的朗读指导,培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从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已成为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近几年来,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我在语文教学中就如何培养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这一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下面谈谈我在指导学生朗读方面的一些做法。
1、扣响情感和弦,进行“心灵诵读”
“心灵诵读”就是边读边体会句子的意思和作者的情感表达,然后用合适的情绪把它读出来。这样的朗读,不是简单地一读了之,而是在教师的精心指导下,通过诵读使学生与文本发生深层次的对话。它是一种理解文本的方式,也是一种表现与传达理解的方式,是师生与文本的情感“交融”,体现以朗读为主线,感悟为核心的阅读方向。例如《再别康桥》一诗中有这样一节:“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如何让学生读出这一节的情感并领悟意境,我设计了下面三个问题:①、分号前用了什么修辞?②、“清泉”怎么成了“天上虹”?③、“揉碎”和“沉淀”的关系怎样?“彩虹似的梦”是怎样的梦?为了理解上述问题,我引导反复朗读,在朗读中理解含义、读出情感、领悟意境。
诱发情感体验进行心灵诵读,是一种方法的获得,是与文本共鸣的奏响,是一朵盛开在课堂上最美的花。
2、创设情景语言,启发多元化赏读。
一般说,在作品形象性语言描绘的地方,在触动学生情感,产生情绪态度的地方,在语言内涵丰富的地方,应是引导学生多元化赏读的“路径”,也是学生与文本之间进行对话的连接点。例如,在教学《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诗时,教师这样引导:“假如在一个大雪的清晨,你被关在一间阴暗的房屋里,透过狭小的窗户,看到洁白的新雪,你的心情怎样?” 教师通过创设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进行多元化赏读,使朗读变得美好起来。不仅学生赏读的热情一次又一次被激发,而且很易解读诗歌。
3、抓住重点词语,诱导理解悟读。
读书时,如果学生先能理解词语的意思,进而将词语融汇到句子里,自然就能读出作者蕴含于字里行间的那份情,那份美。在教学《雨巷》一诗时,我就引导学生抓住“姑娘”这一意象,进行反复朗读,从而很轻松地欣赏了诗歌。抓住重点词语进行悟读,其实就是通过对词语的理解,抓住了整个句子的情感基调,使品读水到渠成。
朗读,虽不是课堂的唯一,但它是本,是源。无论怎样指导朗读,其根本目的在于使学生感悟课文主旨,品味文章情感,练就读书本领,最终在读中积累,悟情、得法,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