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课堂规范七条
鹏展学校九年级三班课堂规范七条
为了规范课堂秩序,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按学校和年级要求,根据我班情况特制订此条例。
一、不准顶撞、辱骂老师,要尊重和配合老师维持课堂秩序;
二、课堂上不打瞌睡、不趴桌子,坐姿端正,否则在当班老师提醒后能及时改正;
三、课堂上不准写、传、接与课堂学习无关的纸条、笔记本等事物;
四、课堂不能发出与课堂学习无关的声响(如自习课、洗澡时段大声讨论、尖叫、怪叫或水杯掉地上等)以致影响或干扰课堂教学秩序,课堂要求积极配合老师上课,不喧哗、不起哄;
五、不做与本堂课无关的其他事情(如写其他科作业、看课外书等),否则当班老
师提醒后能及时改正而认真学习;
六、不在教学区(特别是洗澡时段、早读、晚自习等)“三闹”,保持教室安静学习的气氛;
七、课堂上(特别是洗澡时段、早读、晚自习等)不擅自换座位,课间不在教室扎
堆、喧哗等。
说明:
1、本条例的“课堂”具体指洗澡时段、早读、自习及正课的教室,也指课间的教学区特别是教室。
2、以上七条请同学认真遵守,违纪行为首先以当班老师的反映和记录为准,其次以班主任、行政领导等的随机抽查发现和记录为准;同时参考同学的反映;所有课堂违纪行为记入《九年级学生课堂违纪登记表》。
3、凡属课堂违纪,一律纳入月考评,特大或严重违纪还按照班级违纪处理的“政治学习或劳动教育—检讨保证—补偿班级荣誉和纪律保证—文化补课”四道程序进行处理。
4、班级管理实行鼓励勇于认错、坦诚做人、诚恳纠错原则及给予改错机会原则;同时实行奖优惩劣,对于屡教不改行为采取上交年级组或学校处理及请家长协助教育措施。
鹏展学校903班
2013年秋
第二篇:课堂规范
课堂规范
一、课堂教学是传授知识的主要形式之一,课堂秩序是影响教师授课与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为树立良好的教风、学风,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保证教学质量,特制定本规范。
二、教师必须熟悉和钻研教学大纲,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备课,并在备好课的基础上,遵循教学原则和规律,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讲好每一节课。
三、教师上课应提前三分钟到课堂,统计学生出缺勤情况,填好点名册。
四、教师上课要做到不迟到,不提前下课,不拖堂,不离开课堂。不允许私自调课、停课。教师因病或因事不能按时到校上课者,一般应提前办理好请假手续并要填写调停可申请。
五、如无身体原因,要求教师采取站姿教学,坐姿上课不利于师生间的交流互动,会影响课堂氛围和教学效果。为此,学校为每个多媒体教室配备了无线遥控激光笔,方便教师在教室任何角度对多媒体课件进行翻页。
六、学生课前要清理黑板,保持教室清洁、卫生,应严格遵守作息时间,按课程表规定,到指定教室上课。上课不迟到,不早退,有事预先请假,七、教师上课要服装整洁,仪态端庄,教态自然大方。不允许上课接听手机。体育教师上课必须穿运动衣、运动鞋。
八、教师讲课做到:目的明确,讲授正确、重点突出,语言清晰,板书工整,组织严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九、学生听课要做到:注意听讲,积极思考,认真笔记,踊跃回答教师的提问,不做与课堂无关的事情。
十、上课期间,任何人不得调用任课教师和学生,教师和学生不得随意离开课堂,否则按旷课论处。
十一、学校及其它部门召开学生大会、生产实习、课程设计或安排其它大型活动需停课、调课时,须经院长同意,由教务处下达停课、调课通知,其他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随意通知停课、调课。
2008.10.20
第三篇:学校“七不”规范
奉贤工业技术学校“七不”规范
一、不讲粗话、脏话。
二、不乱扔纸屑、果壳、乱倒垃圾、脏水。
三、不乱倒剩饭菜。
四、不随地吐痰。
五、不准在教室、公共场所大声喧哗、嘻闹。
六、不准在课桌、墙壁、黑板上乱涂写。
七、不破坏公物、绿化。
奉贤工业技术学校 学生科
二○○五年九月
第四篇:课堂礼仪规范
课堂礼仪规范
一、教师课堂礼仪
第一条 仪容仪表整洁,衣着庄重得体,不着奇装异服,不浓妆艳抹。
第二条 做好课前准备,上课前不饮酒,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第三条 上课不迟到,下课不提前,不拖堂,中途不离堂。第四条 上课礼仪:上课铃声停止,教师发出“上课”口令,班长:“起立”!学生起立并齐声向老师致敬:“老师好”!教师还礼发出“请坐下”口令,正式上课开始。
第五条 下课礼仪:下课铃声停止,教师发出“下课”口令,班长:“起立”!学生起立并齐声向老师致敬:“老师再见”!教师还礼:“同学们再见”!正式下课。
第五条 场地课上课礼仪:教师鸣哨,学生集队,体委整队(立正、报数、报告),正式上课。下课时教师鸣哨,体委整队,教师简要小结,教师发出“下课”口令,学生向教师致敬:“教师再见”!教师还礼:“同学们再见”!正式下课。
第六条 教学姿态要自然,举止文明不吸烟。第七条 教学要讲普通话,语言文明不粗俗。第八条 使用国家通用的规范汉字,板书工整规范。第九条 课堂上不接听电话,不做与教学无关的事。
第十条 教师必须严格管理课堂、组织教学,对任教课内的常规纪律负全责。对学生违反课堂常规要求的行为要及时制止,及时教育。第十一条 教师要重视学生课堂行为规范的养成,培养学生的文明行为和礼貌习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二、学生课堂礼仪
第一条 上课铃响,学生应迅速进入教室安静端坐,准备好学习用品、本节课所需课本、笔记本等,恭候老师上课。
第二条 老师进教室,说“上课”,班长喊“起立”(声音要洪亮),全班同学起立并齐声说“老师好”,老师回应“同学们好”。在老师回应后,全班同学一起坐下,老师开始上课。
第三条 下课铃响,老师宣布下课,班长叫“起立〞,全体同学起立并齐声说“谢谢老师”,待老师还礼后学生方可离开教室。第四条 迟到同学应在教室前门先喊“报告”,经老师批准后方能回座位。
第五条 有特殊情况需要离开教室,应先举手,起立向老师说明原因,经老师同意后从后门出教室。
第六条 专心听讲,不翻阅与本课无关的书、报、杂志,不说闲话,发言先举手示意,不在座位上七嘴八舌。
第七条 按安排的座位就坐,坐姿要端正,不移动课桌和换座。第八条 上课期间不接听手机或收发短信、玩游戏,不吃东西、不吸烟或做其它妨碍教学的事情。
第九条 不穿拖鞋、不只穿背心、短裤进入教室,不随地吐痰,不乱扔纸屑,不准在学校和教室打扑克,保持教室文明。第十条
课间休息,学生不在教室内追逐打闹,不得损坏公物。第十一条 尊敬老师,珍惜老师的劳动,自觉遵守课堂纪律,在违反纪律时,要虚心接受老师的批评,不顶撞老师。
第五篇:三全七化 规范
路南区“三全七化”网格管理体系工作规范
2013-05-23 14:32
来源: 路南区委政法委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认真落实区委九届四次全会《关于构建“三全七化”网格管理体系全面提升城市社会管理水平的决定》,结合路南实际,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 网格化管理,就是在街道、社区行政区划不变的前提下,依据“街巷界定、规模适度、无缝覆盖、动态调整”的原则,把社区划分成若干网格,以责任制为依托,整合基层各类组织资源,对应每个网格组建服务管理团队,全面承担联系群众、掌握民情、改善民生、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等职责,全面覆盖人、房、地、事、物、组织等各种要素,进行精细化服务管理的社会管理方式。
第三条 构建“三全七化”网格管理体系。着眼网格化管理提质增效,着力构建以“社情全掌握、矛盾全化解、服务全方位”为总体目标,以“网格化定位、责任化分工、精细化管理、亲情化服务、多元化参与、规范化运行、信息化支撑”为基本构架的社会管理体系。
第四条 牢固确立“三全”目标。社情全掌握,就是通过构建民情汇聚网,突出各类信息的动态采集,做到清晰掌握基础情况,及时把控社会舆情,全面了解群众需求;矛盾全化解,就是通过构建矛盾化解网,第一时间回应居民诉求,使矛盾不积累、不激化、不上交,做到琐事不出网格、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服务全方位,就是通过构建党群连心网,实现人往格中去、事在网中办,做到民思我想、民需我办、民困我帮、民求我应。
第二章 网格化定位
第五条 科学划分网格。按照居民300户、1000人左右划分一个居民网格、30--50户设一个楼组,不留空白区域,不交叉重叠。
规模较大,不宜纳入居民网格的确定为单位网格,并明确网格负责人。单位网格的划分,应符合以下条件:区域相对完整,与居民区边界清晰;具有较大的管理规模,以非居住功能为主导。网格划定后,实行编码管理。
第六条 规范网格党组织设置。坚持党组织建在格上,逐网格建立党支部、逐楼组建立党小组,建立健全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以网格党组织为节点的作用发挥机制。
第七条 网格公示。将网格责任人姓名、照片、联系电话、服务事项通过连心卡、楼栋公示牌、社区公开栏等形式进行公示,便于群众知晓和监督。
第三章 责任化分工
第八条 网格服务管理任务职责。网格服务管理团队综合承担采集基础信息、排查化解矛盾、开展综合治理、环境监督整治、提供为民服务五项任务。网格员总体履行发现、处置、上报、核查四项职责,具体按《网格工作人员职责》执行。
第九条 按照7+X模式配置网格工作力量。每个网格配置指导员(街道分包社区班子成员)、管理员(专职社区干部)、助理员(从居民骨干中推选)、党支部书记(网格内党员居民)、警员(派出所管片民警)、司法员(法官或检察官、司法局干部)、城管队员七种基本工作力量;根据工作实际,吸收楼组长、物业管理人员、志愿者、社区社会组织等作为辅助力量。
第十条 网格专职管理员配备。改革社区管理体制和工作流程,原则上按照一格一员、综合履职要求配备网格专职管理员,特殊情况不能实现一格一员的,每社区专管员配备不少于2名,每名专管员管理一般不超过500户。
第十一条 组建平安和谐服务团队。按居民人口10%标准注册社区志愿者,为群众提供治安巡逻、人民调解、扶老助残、文明劝导、文艺宣传等针对性、专业化服务。实行志愿服务积分量化管理。
第十二条 推进“一所一站”进社区。在社区建立由政法干警、律师轮流值守的法律诊所,每半年开展一次法律宣传、一次专题讲座,每月两次定期坐诊,并提供预约法律服务;开办社区心灵驿站,聘请心理咨询专家每半年举办一次心理健康讲座,为居民提供预约服务。
第四章 精细化管理
第十三条 强化信息动态采集。以网格为信息收集基本单元,由网格管理人员采取入户走访、电话联系等方式,实时采集人、房、地、事、物、组织等基础信息,分类整理登记,建立一次采集、多方共享、集中交换、实时更新的基础信息库。
第十四条 推行实有人口分类管理。对实有人口按照一般人群、资源人群、帮扶人群、关注人群进行分类管理,对资源人群积极引导其开展志愿服务。对帮扶人群、关注人群,逐一匹配工作力量,按照“1+2+X”(职能部门+网格管理人员+志愿者)模式,实行人性化、动态化管理。
第十五条 完善巡查走访机制。认真执行《网格巡查走访规程》,落实一日双巡制度,网格管理员、助理员对楼组(单元)长每天、对帮扶人群每周、对关注人群每半月走访联系一次,每季度对网格内居民要普遍走访一次。入户走访须持证上岗,原则上2人以上进行,可由本网格单独完成,也可由相邻网格联合完成。
第十六条 落实管理要求。网格管理人员要做到“三活、四清、五到家”,即成为本网格的“活户籍、活档案、活地图”;做到“家庭情况清、人员类别清、区域设施清、隐患矛盾清”;对居民群众经常走访人到家、各类意见听到家、建立感情心到家、细致工作做到家、好事实事办到家。
第十七条 强化基层基础。深入开展“六无六好”(无矛盾上交、无群体事件、无安全事故、无邪教活动、无治安案件、无刑事案件,党员干部示范带头好、社区居民遵纪守法好、社会矛盾调解处理好、社区治安管理好、安全生产管理好、重点人群管理好)平安网格创建活动;推进生态文明社区创建,努力建设管理有序、秀美宜居、文明祥和的新型社区。
第五章 亲情化服务
第十八条 落实主题化服务。结合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和群众需求,每季确定一个联系服务主题,将工作任务分解到网格管理服务团队,增强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第十九条 开展个性化服务。着眼服务内容全方位、服务对象全覆盖,规范窗口服务、完善预约服务、延伸常规服务、强化应急服务、打造品牌服务、提倡自主服务、鼓励互助服务、深化组团服务。对网格内的弱势群体、特殊人群实行专人结对联系。落实首问联络制、限期办结制、零冲突责任制,大力推行社区干部、网格员为职能部门代理事务、为群众代办事宜。
第二十条 推行全天候服务。对辖区服务性组织落实“加盟准入制”,全力打造集政策答询、家政服务、医疗卫生、法律援助等功能为一体的“一刻钟便民服务圈”。总结推广一口式服务、错时工作法等成功经验,通过开通全天候热线电话、开设社区网站、微博、QQ群等载体,畅通居民诉求表达渠道。
第二十一条 搭建便民服务平台。抓好一站(路南区便民服务网站)、一线(市民服务热线)建设。以“便民利民、有求必应”为宗旨,整合政府、社会、市场三种资源,积极探索“政府搭台、市场运作、社会参与”三位一体的打包式服务模式,打造24小时不下班政府。
第二十二条 创新服务实践载体。通过举办风采展示、邻里节、艺术节、文艺晚会、体育运动会、文明家庭评选等活动,培养居民健康向上的生活情趣,提高文明素养。
第六章 多元化参与
第二十三条 构建区域化大党建格局。全面落实街道党工委对辖区党组织的双重管理权、对公共事务的管理协调权。以街道党建协调委员会、社区党建联席会为依托,推进共驻共建。以社区班子换届为契机,推进社区警务站、物业公司、驻区企业等社区组织的负责人、党员骨干兼任社区两委委员。
第二十四条 推进居民自治。全面推行社区议事、民情恳谈、社区听证、居务公开、民主评议等基层民主管理制度。积极探索楼组协会模式,推行文化艺术、科普知识、体育健身、帮贫助困、安全普法、文明规范六进楼组,提高社区民主自治水平。
第二十五条 引导多元融入。组织街道机关干部分包社区,把主要精力下沉到网格;建立区直部门结对联系社区、逢十必进制度,通过定诺、亮诺、践诺、评诺,落实服务管理措施;引导“两代表一委员”跟进融入网格化管理。
第二十六条 培育社会力量。引导扶持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社区活动团队等新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服务管理。引导社区居民参加各类新社会组织,积极发挥因不同需求自发组织起来的社区活动团队作用,力争每户家庭都有一名成员参与其中。
第七章 规范化运行
第二十七条 完善工作流程。事件处置执行七步闭环工作流程。
信息收集。网格员通过巡查走访对事件进行分类登记和处理。一般性事件由网格责任人现场处置、登记备案;需要协调处理的上报社区、街道协调处理,结果反馈居民;需区职能部门处置的事件直报区级指挥中心。
案卷建立。指挥中心接收网格员上报事件,根据预案进行审核立案。
分流派遣。指挥中心将立案的案卷进行分解,确定责任单位、完成时限,派遣至相关责任单位。
任务处理。责任单位按中心指令,组织管理力量进行处置。涉及多个部门联合解决的问题,由牵头单位协调各协办单位答复或解决,并由指挥中心督促落实。
结果反馈。相关责任单位对问题处理完毕后,通过系统及时将处理结果反馈给指挥中心。
核查结案。指挥中心通知网格管理员现场核查,与处置标准一致的进行结案处理;未达到处置标准的,由指挥中心立案督办,督办未果转交区效能办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综合评价。指挥中心定期发布问题处置情况和各责任单位的绩效评分,接受社会监督。
第二十八条 健全运行机制。
痕迹管理制度。网格员每天记录《民情日记》,记载巡查走访情况和社情民意,每周汇总计入网格民情台账。
定期会商制度。各网格、社区每周,街道、区创新办每月召开民情会商例会,分析社情民意,研究解决疑难问题。
民情恳谈制度。社区每季度组织一次,通过群众出题、团队点题、社区议题、街道定题、职能部门破题,实现民情民意快速全面沟通。
定期培训制度。培训实行全区统筹和分级负责制。区创新办每半年组织一次集中培训,街道、社区至少每季度开展一次集中培训。
考核奖惩制度。制定权责分明、导向清晰、标准科学的网格工作考评体系,把群众知晓率、参与率、满意率和问题处理率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实行倒查问责、一票否决。
重大疑难问题联席会议制度。区创新办牵头,建立与市直有关部门、驻区厂企协调联系机制和重大疑难问题联席会议制度,及时解决群众诉求。
第二十九条 创新服务管理体制。成立路南区社会服务管理综合指挥中心,在街道综合设置便民服务中心、综治信访维稳中心、网格管理中心,社区对应成立“三站”。每个社区配备和发展社区专职工作者、网格管理员、社区志愿者三支队伍。
第三十条 建立公共服务事项社区准入制度。由区社会管理创新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对社区承担的公共服务事项进行清理。制定下发文件,公布相关公共服务事项,明确社区职责和服务流程。
第八章 信息化支撑
第三十一条 建设数字网格。依托电子政务专网,搭建地理信息数据交换与共享平台,研发网格移动终端,建设全面覆盖、动态更新、联通共享、功能齐全的社会服务管理综合信息系统。
第三十二条 推进基础信息关联比对。建立网格员与志愿者相结合、网格与部门相结合的信息采集、关联比对制度,推进网格管理信息与部门信息融合。加强综合信息系统运行管理,确保社会管理信息安全。
第三十三条 开展电子监察。依托信息平台,建立社会服务管理电子监察系统,统一调度和指挥各项信息流、业务流的流转,实现一口受理、分流交办、限期办结、超时提醒、综合督查功能,确保各项服务管理措施全面有效落实。
第九章 保障措施
第三十四条 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区级领导干部网格联点共建制度,调整充实路南区社会管理创新领导小组办公室,由区委分管副书记兼任创新办主任,抽调精干力量组成专项工作组集中办公。各街道也要调整相应力量,确保各项工作有力推进。
第三十五条 突出党建引领。切实发挥各级党组织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作用,加强对社会管理的宏观指导、统筹协调和督促检查,及时研究解决社会管理方面的重大问题。深入推进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在职党员“双角色双争优”活动,把党员示范岗设到网格,帮扶对子建到网格,党务公开、服务承诺开展到网格。
第三十六条 强化工作措施。坚持全面发动,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社会管理人人参与、共建共享的生动局面;加强典型带动,实施社会管理创新示范工程,在区、街、社区不同层面开展特色实践、培育先进典型,定期评选表彰网格化管理工作“先进街道”、“十佳创新项目”、“十佳社区”、“十佳团队”、“十佳群众贴心人”;持续攻坚推动,集中精力破解瓶颈难题,以平安和谐、群众满意的丰硕成果凸显工作成效。
第三十七条 落实经费保障。推动各种资源向街道社区集聚,区本级按实有人口每人每年2元标准落实综治经费,按每网格每月600元标准落实网格经费,各街道也要加大投入,为社会管理提供持久支持保障。
第三十八条 严格督查考评。区创新办要落实社会管理工作月调度、季考核和落后单位约谈制度,区委、政府督查室要定期组织专项督查。将社会管理绩效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增加基层网格员在行风评议中的评价权重。要强化社会监督,定期聘请各界代表进行评议,推动城市社会管理向纵深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