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生发性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作用 梁旭东
新课程生发性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作用
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学生为主体,还课堂给学生。教师应着力构建动态生成的课堂,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状态中高效的去学习。那么,教师应扮演怎样的角色,才能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生成呢?
一、教师是导演,主导课堂智慧的生成教师和学生,都是课堂活动的创造者,动态生成的课堂是师生互动的结晶。学生的年龄特征、生活阅历、思维品质和知识经验等决定了课堂生成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这时就需要教师扮演导演的角色,适度发挥主导作用,给予学生有效的价值引导和点拨。对学生提出的繁杂模糊的信息资源,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次思考,开拓出更有价值更有意义的生成信息;对于学生提出的偏离文本错误的信息,引导学生辩论识别,去伪存真,过滤出贴近文本积极健康的生成信息。同时,对于学生提供的信息资源,教师要做出精妙简明的点评,引导学生生成包括知识、能力、方法,甚至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在内的有用资源。否则,课堂生成的丰富价值将大打折扣,甚至还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误导。
二、教师是旗手,引领课堂生成的方向
面对课堂生成,教师要担当课堂睿智的旗手,引领学生进行课堂智慧的抉择,让课堂生成更有价值。例如:一位教师在上《过故人庄》时,预设的程序是释诗题,了解背景---读诗句,理解文意---诵诗文,体会情感。当这位教师走进课堂,许多学生都已经能背诵课文,且基本能体会文本感情。再按部就班上课就索然无味了。于是老师灵机一动改变了授课模式:不能背诵的,继续朗读体味;擅长写作表达的,将“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改写成一段优美的写景散文;善于想象的,想象“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时的情景;善于口头表达的,杜撰“把酒话桑麻”的具体内容。结果,课堂气氛活泼融洽,既开发了学生多元智慧,又让学生深刻领悟了文本主旨。
三、教师是卫士,防止学生在课堂生成中迷失
生成性的课堂教学,创造出绚丽多姿的课堂景观,是新课标下教师所追求的理想教学境界。然而,许多教师为了体现新课标精神而盲目翻新花样,甚至被课堂上生成的一些错误信息弄得眼花缭乱,迷失主导目标。综观近年来一些所谓的公开课、示范课,形式上热闹,内容上杂乱,课堂秩序失控,该讲的没讲清,该听的没听懂。
丰富多彩的课堂就像一片蕴藏着无尽宝藏的海洋,里面有隽美无比的浪花,也有险恶异常的礁石;有单一明确的航道,也有复杂纵横的叉港;孩子们既有畅游其中撷取知识浪花的乐趣,也有迷失方向触礁沉没的危险。这时,教师就应当是瞭望塔上的卫士,引导孩子们走上“正道”。
四、教师是工程师,架起生成目标与预设目标交汇贯通的桥梁
充分科学的预设,是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预设目标是教师在领会课标,研透文本,摸清学生的基础上,上课前写出来用于指导课堂教学的目标,其课堂任务、结构、程序、方法等相对固定。生发目标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动态生发出来的有价值有意义的教学目标,具有突发性和不确定性。生发目标的这些特性,可能会导致淡化甚至悖离预设目标,造成课堂处于“无政府主义”状态,并直接影响既定目标的实现。漠视生成而死抠预设又会导致课堂教学机械、封闭、程式化,既不利于活跃课堂气氛,更不利于发散学生思维。只有二者有机融合,巧妙贯通,才有利于学生成长,使课堂精彩纷呈。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是工程师,机智地架起二者交汇贯通的桥梁。
第二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曹玉霞
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今天我就古人的话语用新课改的理念来谈一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一、“传道”的作用
传道就是要求老师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对学生进行激励、鼓舞,传授一定道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人格。在我们低年级的课堂上,我们教师在传道上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比如:在一年级开学初,我们要交给学生如何整理书包,如何正确写字,如何摆放板凳,如何上课等,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所以,我认为教师在课堂上应该起到传道的作用。
二、“授业”的作用
授业”要求老师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并采用恰当的方法传授给学生,使学生能够更好的接受、吸收与利用。我们在课堂上都希望自己的学生们能够精力集中,认真听讲,大胆发言,积极动脑。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上要时不时的用我们自身的语言,动作,表情,还有借助多媒体等外在因素,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要及时捕捉课堂上学生自然生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比如:我在教孩子们对课文进行标画自然段的时,我先是引着孩子们去认识课文与前几课的不同之处,从而引出自然段,接着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自然段的特点,让学生自己试着标一标自然段,在多媒体上呈现出结果,给学生正确的引导,然后找相关的文章,锻炼学生标自然段的能力。所以在教学中,有意识的创设情景,培养学生积极思维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利用手中的教材,通过典型课文,让学生在探究中发现方法,触类旁通。
三、“解惑”的作用
“解惑”就是使学生主动在学习中提出他们的疑惑,老师要有效地解决知识的困惑。采用恰当的方法调动了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进而发掘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精神,对他们提出的问题要采取有效地解决方案。必要的时候给出自己的建议,使他们很好的走出困惑。在解惑的同时也要意识到,虽然帮助学生是教师的天职,但帮助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独立的人格并使他们自己掌握一定处理问题的能力,在帮助的时候要留有空隙让他们自己去探索、去发现。这里的主动学习就好像是“学走路”,这就意味着没人能替你走路,你只能自己通过爬行,跌跌撞撞,然后学会走路。帮助学生是教师的天职,但真正的帮助是让学生“摆脱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依附”。
这就是我个人的一点拙见,敬请大家批评指正。
2013.11.26
第三篇:梁凌峰中旭培训心得
精鹰特训营-执行力培训心得
2012年07月27日至29日我有幸参加了我行组织的精鹰特训营-执行力培训,非常感谢领导给我参加这次培训学习的机会,通过参加此次学习,让我受益匪浅,感触良多。
近几天,结合自己以往的工作,我仔细对这次培训进行了总结。现将学习心得汇报如下:
一、100%责任:责任没有对错,只有选择,放下才能承担。没有理由:不把失败的原因归于客观;没有借口:不把出现的问题推给别人;永远愿意承担后果,在以往的工作和生活中,很多时候我们没有把事情做好、做对,不是因为我们没有努力,而是因为我们没有责任心或者责任心不够强。
二、要成长我们必须要做的是,改变思维、心态和环境。人们共同的惰性其一便体现在主观能动性较差,要想成长至成功就要充分的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要善于换一种思维模式去看待问题,改变自己对待工作的态度从而改变自己的工作环境。
三、成功是靠解决自己身上遇到的问题来实现的。当自己身上遇到问题时,我们才会激发我们内心的斗志,才能使我们快速的成长起来。所以,在面对自身存在的问题时,我们不能回避,要勇于面对,努力改变。
四、时间对于每个人都是公平的,重要的是看我们是如何选择,如何利用的。在以往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们总是抱怨上天不够公平,没有给予我们想要的林林总总,但是看一看那些成功的人们,他们哪一位不是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并通过自己的努力才最终获得成功的。
五、感恩。用感恩的心做人,用爱心做事,要记得是银行成就了我们。
六、执行。执行就是把命令变成行动,再把行动变成结果,没有任何借口保质保量完成任务的能力。要提升执行力,就必须学会在遇到阻碍时不找借口而是积极的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执行力的提升需要我们改变心态,形成习惯,把等待被动的心态转变为主动的心态,面对任何工作把执行变为自发自觉的行动。
七、结果。日常工作中我们要学会站在结果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明确目标。只有先考虑了结果的要求,才能做到以结果为导向,否则就是一句空话。
虽然为期三天的培训就此结束了,但不能画上圆满的句号,并不是说我们团没有取得冠军,而是训练才刚刚开始,要把这次的训练当成是一个起点,文老师说过“已经出发,就不要忘记出发时说的话”,在此我衷心感谢银行给我这次参加训练的机会,感谢中旭的讲师及助教们,你们指点了我们前进的方向,感谢我的团队,正是由于你们的支持和全力以赴,我们才一直奋斗到底,虽然团队PK结果不是完美的,但我相信冠军早已在我们心中!
最后我承诺在2012年10月30日前完成领导给我信贷小组下达的各项工作指标,完成新增2500万贷款投放;
为达到此目标要执行以下措施:
(一).推出“新面谈记录表”,增加十个关键问题提问;
(二).运用提高组织效能行为复制五步法,提高办贷效率;
(三).每周一次工作总结讨论会,把每周贷款做总结,分享每笔贷款风险点;
(四).做好贷款进度汇总表,每日更新;
(五).加强客户经理贷款营销能力培训,加入情景模拟训练。如果没有完成任务自罚从总行步行至灵川县县城。
桂林国民村镇银行临桂支行梁凌峰
2012年8月3日
第四篇:浅谈教师体态语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教师体态语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什么是体态语?所谓体态语,又称“身体语言”,是指用身体动作来表达情感、交流信息、说明意向的情感交流手段。美国心理学家艾帕尔说:“人的感情表达由三个方面组成:55%的体态,38%的声调,7%的语气语调。”由此可以看出,体态语在信息传递当中所显示出的意义要比有声语言还多得多。
教师的体态语是指教师在教学、教育过程中运用眼神、表情、手势等身体部位的变化 ,对学生施加影响的一种非语言形式,是教师必须具备的除口头语和书面语之外的一种特殊语言。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最大的幸福与快乐就在于与学生的交往,因为你的每一步,每一句话,你的眼神,甚至你的目光一闪或者一抬手,这一切都会深深的留在学生的记忆中。”在与学生交流交往活动中,通过体态语可以完成自己对“为人师表”这一形象的塑造。
那么,本文就从教师体态语所包括的目光、姿态两个方面结合课堂师生交往个案,对教师课堂体态语运用的技巧作一探讨,为组织课堂、调节气氛提示必要的动作要领。
一、教师的目光
“组织课堂教学,第一流的教师用眼神,第二流的教师用语言,第三流的教师施以惩罚。”这句话形象地道出了教师运用目光的重要性。
我们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上课了,学生都进了教室,但由于某种原因,学生的情绪一时还稳定不下来,教师里乱哄哄的,这时,教师并没有急于开口,批评学生,而是站在讲台上用亲切的目光向学生扫视,很快,教室里安静了。
这就是运用目光这一无声语言的妙处,我总结它至少产生了三点效应:
(一)从空间上说,亲切的一视,无形中起到了控制作用,仿佛在告诉学生,你们的一切都看在我的眼睛里,你们在干嘛我全知道!
(二)从心理学上说,亲切的一瞥,好像在对学生们说:“老师知道,课间休息的时间很短暂,你们也难得放松一下。”引发学生与教师的情感共鸣,增强亲切感,便于班级对教师的认同。
(三)就信息传递而言,教师站在讲台上看向每个学生,学生接收到老师发出的信息:老师都已站在讲台上了,上课的时间到了。有的学生会为自己一时的玩劣行为感到自责,从而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由此可见,教师安详与和气的眼神,可以看出他对整个班集体的热爱与关心,可以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可以让他更具有亲和力,使学生心悦诚服地坐下,在愉悦的状态中进入学习。那进入正课后又该注意什么呢?我认为:教师的眼神要拢住全体学生,目光要自然平直地向前延伸,切不可游离不定,也不可只盯住某一点,要照顾到教室里的每一个学生,时时以温柔的目光与每一个学生打招呼,通过目光建立教师与学生的感情交流。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表达的需要,因地、因人、因事而异地表现出各种特异的神情,用目光示意学生集中注意力,或示意学生加强朗读的表情,或示意学生沉着……教师还应该注意从学生的表情中吸收反馈信息,通过学生的表情,特别是眼神了解掌握学生的心理,及时发现学生听课兴趣的大小,接受知识的情况,从而及时调整自己授课内容的深浅,速度的快慢,授课的方式。
二、教师的姿态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彼此接触最早的就是对方的身势姿态和颜面表情,就教学活动而言,教师讲课、聆听、演示操作,总是伴随着一定的身势姿态:或站立、或走动、或点头、或摇头,教师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在运用这些身势姿态,传达着不同的信息、情感和态度,从而实现与学生的无声交流。如教师讲课时,站在讲桌中央位置,表示严肃;站在两端,表示随和;走下讲台,则使学生感到亲切。教师的身势体态不仅应符合道德规范和审美要求,也要遵循心理学上的有关原理,使之合乎教学上的原则和要求。下面就结合教学实践中站、行两个方面简要分析。
站:教师在一生的教学生涯中,多数时间都是在站立中度过的,站立成了教师工作中一个十分平常而又必不可少的部分。假设老师上课习惯于站在讲桌前,将书放在讲桌上,双手反撑讲桌,如果讲桌比较矮,再勾下身子去看书。学生肯定会问:“老师,你昨天没睡觉还是你身体不舒服啊?”很明显,学生会受影响,做笔记拖拖拉拉,回答问题嘻嘻哈哈,极不认真,好像回答正确与否都无所谓,一节课结束,教学任务却没完成。可见站态对教师教学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行:教师在课堂上应当养成正确的行走在学生面前的姿势习惯。刚踏上讲台的年轻老师,由于紧张,往往一节课都固定在了一个位置。课堂气氛显得沉闷,教室后排有开小差的学生出现。这是因为一直呆在一个地方,会压抑课堂气氛。但是,如果走动得过于频繁,结果也会适得其反,比如在讲台上来回走,或是在学生不经意时走下讲台在学生中走一圈,这样不仅轻易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重要的是打断了他们的思维,听到了他们不满的怨言。总之,教师的走动应该是面向学生的,应该是有节制的、文雅的、合情理的。
坐:坐态作为教师体态行为规范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虽然与其他身势姿态相比,在
课堂教学运用中相对较少,但在其他教学活动中,如专题讲座、监考、个别辅导及办公活动中应用广泛,它同样也显示着一个人的文明程度,因此同样不可小视。由于平时休闲自在惯了,在坐凳子时,总习惯翘二郎腿,而且,还会时不时地将翘起的那条腿前后左右地晃动几下,或者有时是将整个坐着的上身摇晃,而这种习惯又会不自觉地带进课堂,对学生的心理产生一定的影响。
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的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心灵的接触。”课堂教学不仅是认知信息的交流过程,也是“情”的交流过程。作为一名老师,特别是语文老师,应善于利用激情澎湃的语言去教育学生,也要善于目光、姿态等体态语,感染学生,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优化课堂教学。
总而言之,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熟练运用精确恰当、生动诙谐的语言进行课堂教学时,也应恰如其分地运用体态语,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提高教学效果。
第五篇:课堂教学中导语的作用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动力,是学生学习活动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也是学生学好语文课的入门导向。因此,激发学生兴趣,创设情竟,导入新课,是上好一堂语文课的关键所在。我教语文课时,总像写文章那样,因文、因时、因人潜心设计课前导语。“先声夺人”,唤起学生的无限兴趣,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通过实践,效果很好。
一、设疑造悬念
古语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求知欲望往往是从疑问开始的。因此,对故事性较强的记叙文和条理清楚的议论文、说明文,我设计导语,则尽力设置疑点,提出问题,制造悬念,引发学生产生强烈的释疑解惑欲望,进而孜孜以求。如我教《第一次真好》一文时,导语是这样的:“第一次”是多么令人难忘的经历啊!你知道第一次吃西红柿的那个人?你知道“第一个吃螃蟹”的重大意义吗?第一次远行、第一次脱险、第一次施舍、第一次求助„„自从我们有意识以来,数不清的第一次,无一例外地给我们带来莫大的新奇和刺激。但又有谁真正懂得“第一次”的奥妙呢?周素姗的《第一次真好》可以给我们一个很好的启示。这样,学生带着疑问深情阅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取得事半功培的效果。
二、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一定的情境,产生一定的情感,教者动情,学者才能协容,我力求创设一定的氛围,引人入胜,唤起学生学习兴趣,以深刻领会课文的思想内容。如教《春》一文,首先在大屏幕上出示春的画面。然后导入新课;屏幕上的画面,让我们在美丽的春光中陶醉,为那洋溢的诗情所感染,为那盎然的生机所激动。春,会在我们的心灵中幻化出一派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好景象。春天是美丽的,当我们带着对美好的景物的热爱、赞美的时候,我们思想的河流会跳动出充满对生命热爱的美妙无比的浪花;我们感情的波澜也会在秀美迤逦的景色云海中起伏飘荡。朱自清先生在散文《春》中所描绘的景物就充盈着跃动的活力和生命的灵气。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春》,了解感知作者是怎样用心灵去感受春天的景物,将自己的情感倾注其中的。在这种情境中读课文,学生自然地进入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深层含义,与作者产生共鸣。
三、启导激趣
启发性的谈话,能够引起学生在短时间内与作者产生共鸣,从而进入作品,进而理解课文内容。如教学《羚羊木雕》一文中,导语是:**常生活中与同学、同事、亲人、朋友、师长共事交往,难免产生摩擦,出现误会。人际交往中的矛盾冲突会破坏美好的心情,伤害彼此的情感,对学习、工作、生活造成极大的危害。大家有过类似的经历吗?最后又是如何处理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生一篇讲述子女同父母矛盾的文章《羚羊木雕》。看一看他们是怎样处理这一矛盾的。一石击起千层浪,学生急于找到答案,很快就进入了课文角色,认真地学习了。
四、利用多媒体课件,导入课题
多媒体的教学已广泛的使用,用现代化的电教方式进行教学已成为当前教学的需要,他省时、省力,利于学生直观地理解。如教学《月亮上的足迹》一文,用DVD放出《水调歌头——中秋》这首歌,观看月球上的图片,教师让学生了解登月活动的重大意义。导语是:人类曾无数次幻想登上月球,由此产生了很多神话传说、科幻作品,但从来没有真正到过地球以外的星球。然后“阿波罗”登月计划的成功,使人类的梦想变成了现实,完成了人类第一次征服其他星球的壮举,今天我们就与宇航员阿姆斯特郎、科林斯、奥尔德林一同登月。这样通过多媒体的图片展示及音乐的播放,把学生引领到探索月球的意境之中。
此外,还经常运用诗文、佳名、前后知识的联系,介绍作者及背景设计导语,引入新课。久而久之,学生对课前导语产生浓厚兴趣。课前主动预习,学后揣摩其文章内容,对语文阅读课产生浓厚的兴趣。
总之,巧设导语,创设情境,在一定程度上能使学生体味到强烈的语文实感,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学生兴趣盎然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
谈导语设计在提高语文课堂
教学效率中的作用
语文课堂是灵动悠扬的,犹如一座价值不匪的知识宝库,正等待着教师与学生用充溢着火花的智慧共同去开启宝库大门。随着素质教育的逐步深入,在新课改的浪潮下,语文课堂教学改革也是风起云涌,其目的在于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那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呢?“效率”的含义,是指单位时间完成的工作量和取得的收获。衡量一堂课的效率如何,要看在有效的时间内,学生获取的知识、形成的技能以及得到的收获有多少。如何为新课预设一种良好的课堂氛围,吸引学生去打开这座巨大的宝库,从而提高一堂课的教学效率呢?我认为成功的导语设计不失为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之一。
那什么是导语呢?导语即“课堂教学的开场白,是教师在正式讲课文之前,用来引入新课、启发诱导的话。”导语虽然不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却是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的一个重要的教学步骤。如何巧妙地利用导语,使其有助于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呢?下面谈谈我的看法。
一、增强导语设计的趣味性,有助于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常言说得好:“只有良好的开端,才能有成功的一半”。我国大教育家孔子也曾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可见,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内驱力。一篇课文的导语一旦激起学生的兴趣,学生就会主动的跟随教师去探寻知识的奥秘,这对于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过程中,导语设计得有声有色,自会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如果要想增强导语设计的趣味性,方式很多,可以采用讲故事、猜谜、做游戏等,也可将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知识进行整合,使其与新课教学融为一体。例如我在讲授《荷花》一课时,课前让学生猜一猜“一个小姑娘,长在水中央,身穿白衣裳,坐在绿盘上”是什么?利用猜谜语的方式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又让学生很容易就猜到“荷花”并兴趣盎然地进入课文的情境。再如讲授美国夏尔玛《鲁本的秘密》一文时,以韦唯的名曲《爱的奉献》导入,并提出要求——听完歌曲后谈谈自己爱的经历和对爱的认识。激荡回肠的乐曲既能激发学生兴趣,引领学生回味自己的情感体验,同时无形之中又在进行德育教育。在讲授《蜘蛛织网》时,可让学生欣赏蜘蛛几次遇到困难又重新织网的FLASH动画,符合意境的织网过程与专业的朗读熔于一炉,这样的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自会给新课的导入增色不少。当然,增强趣味性的方式分门别类,各具特色,教师在课堂教学时,注重其引导作用,做到自然和谐、恰到好处,会对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起到不可言喻的作用。
二、注重导语设计的知识性,有助于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魏书生老师曾说:“好的导语像磁铁,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聚拢起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 可见,好的教学导语犹如教师精心打造的一把金钥匙,引领着学生登“堂”入“室”。我们在教学时,一味地追新求异是远远不够的,还得注重知识性的渗透,这也能有助于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
首先,可以在导语中述说历史知识、时代背景,让学生理解文意,与作品产生共鸣。如讲《晏子使楚》时,可先介绍春秋末期,齐国和楚国的背景,“齐国派身材矮小、能言善辩、有胆有识的晏子出使楚国,当时楚王仗着自己国势强盛,想乘机侮辱晏子,显显楚国的威风„„”这样介绍了晏子使楚的政治背景学生就易理解课文。再如《放弃射门》一文中,对于一个球员来说,是什么理由足以让其放弃射门?放弃的这一射门就意味着放弃什么?学生难以理解,因此教师在开头导入时就须介绍当时的情况:“有望夺冠与伤害他人性命这一矛盾的心理„„”了解到这一点,就为学生在有效的时间内理解课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导语设计还可以紧扣题眼,从标题导入课文,让学生抓住重点,把握中心。如讲《索溪峪的“野”》就可以引导学生析题:课题中哪个字最关键?学生们会很快找到答案:野!之后继续让学生思考:围绕这个“野”字,你可以提出哪些问题?质疑后可以顺势引入:“索溪峪的美与众不同,有着天然的、野性的美,现在同学们翻开课本速读课文,思考“野”表现在哪些方面?”又如讲授《大瀑布的葬礼》这一课时,也可以析题导入:“同学们,请仔细看这个课题,你能理解葬礼吗?”学生各抒己见后顺势引入:“今天我们共同看看到底是什么人?什么原因为大瀑布举行葬礼?”这样通过释题引起学生注意,使学生在质疑中快速地走进课文的意境,进而探清教材的中心内容。第三,新旧知识进行比较,让学生在巩固旧知的同时又能自信百倍地去学习新知。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我看来,交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知识去获取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教巧之所在。”没错,“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学过程中,教给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和方法去理解课文内容才是最重要的。语文教材有的课文是将两篇反映同一主题、感情基调不同的课文合为一篇,这就需要前后关联、比较导入。如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一课可以这样导入:“梅花是古代文人墨客赞咏的对象,他们的诗词中往往倾泻出最真的情结。但情郁于中,发泄于外的风格却不尽相同,今天我们所学毛泽东仿写陆游的《卜算子.咏梅》就表现了这一点:陆游的《卜算子.咏梅》浓郁低沉,落寞悲观,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欢快激昂,乐观豪迈。”这段导入是同一主题的两首诗的比较,通过比较既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增长了知识,又让学生感受到“反其意而用之”的精巧。
三、趣味性与知识性有机统一,有效地促进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如今,各级各类组织的不同形式的赛课、公开课、观摩课层出不穷,每一次听课都会带给听课者意想不到的收获,同时也会出现一些困惑令我们迷惘。特别是公开课中的导语设计可谓千姿百态、异彩纷呈,许多教师盲目地追新求异,为了尽显其才华做到先声夺人,简直是使出浑身解数,直到黔驴技穷。当然,在导语设计中体现趣味性非常重要,这是勿庸置疑的。渗透知识性的方式方法多样化,这也是我们众所周知的。要有效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导语设计就不能单纯注重知识性或趣味性,只有二者相结合,注重趣味性与知识性的有机统一,才能更有效地促进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在讲《迷人的张家界》时,我设计了这样一段导语:“前几天我们一起观看了伟大壮观的海上日出,欣赏了秀丽温柔的夕阳晚照,随古人一起领略了雄姿万千的天门山、庐山,不由得使人发出由衷的赞叹:啊,祖国真美!今天,就让我们去欣赏又一瑰丽奇特的自然景观《迷人的张家界》,去领略那仙境般迷人的景色。”这段导语的设计,既概括了前几课所讲的内容,又自然而然的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增强了学生的爱国观念,产生了对我们伟大祖国河山的无比热爱之情。再如讲授鲁迅的小说《少年闰土》一课可以展示闺土的月夜看瓜刺猹的图片和作者与闰土依依惜别的场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让学生留心观察,教师再穿插引导,让学生深切体验闰土的本真和他们之间的情深意厚,从而感受到封建礼教对青少年的束缚。趣味性与知识性融为一体的导语设计,既能拓宽学生视野的同时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积极思考的习惯,更让学生充分体验了“众里寻她千百度”的执著和“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惊喜。你能说那份惊喜和执著不能让学生学有所获?你能说这样的开课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吗? 孟子曰:“教也多术也。”是的,每个教师都有自己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作为教师,只要做到博才多学,具有敏捷的思维能力和良好的语言素养,精心地设计,巧妙地构思,灵活地设计教学环节,定能做到“先声夺人”,领会到“导语之妙”的精彩。学生已跟随着教师的“声”去开启了语文课堂这座知识宝库,离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日子还会远吗?因此,设计充满趣味而又不乏知识性的精彩的导语,必会是有效地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途径之一。]浅谈语文课堂教学导语在课堂效果的作用
一堂成功的语文课,需要有老师一脸的微笑,一个好的开头语——导语。作者从教多年,体会到了一段好导语在课堂上的重要作用。下面我就自己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如何设计导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浅谈几点。
一、上课前的激情式。激发情感的导语的设计必须与文章所讲内容的气氛相一致,以利于激发学生的情感。我在讲授《桂林山水》一课时,设计了一段开头语。中国是东方之珠,它地大物博、雄伟壮观的万里长城世界闻名。波涛汹涌的黄河引人注目。而在我们南方广西,却有一个山水甲天下的地方,它就是我们广西的桂林。(板书:桂林山水)这段导语我是采用直接导入的形式,不但激起了学生的情感,而且提示了文章的主题内容。
二、课题解释式。有的文章课题,提示的道理深刻,寓意含蓄,有时也可从课题上了解文章的内容,但要学生从课题上去了解内容。与他们的认识水平和理解能力还存在着一定差距。这样使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这就要求老师在讲授前设计好一个补充式的导语。用以填补学生理解能力与课文内容的“空缺”。缩小学生理解能力“低”与课文要求 “高”之间的“差距”使学生的思维理解能力在老师的导语引导下,轻松自然地进入知识领域。我在教学《狱中联欢》时,在板书课题后,讲了这样一段导语,“狱”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狱中”关押的是什么人?被关押的人他们有自由吗?怎么可以联欢呢?这节课我们就带着几个问题来预习课文。这段导语,我从题目切入,激发学生产生好奇,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因此,我设计补充的这段导语对引导学生学习课文是非常有必要的。
三、讲授前的意境式。意境式导入语就是在讲授前,根据文章内容创设某种气氛与整篇文章的气氛相吻合,力求达到文章内容与授课语言表达的形式和谐统一。《林海》一文表达了作者对大兴安岭的热爱。文章写了作者初入林海看到大兴安岭原始森林的美。看到林海中岭、林、花以及木材的美,令人“惊叹、舒服”。给人以美的享受。对于小学高年级来说,学生已具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和语文水平,我根据题意和文章内容,创设了这样一段课前导语。峰峦雄伟的泰山给人以庄重、汹涌壮阔的大海给人以激情,水平如镜的西湖显得十分湿柔,一碧千里、连绵不断的原始森林给人以什么样的感受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然后说说自己的感想。这段导语,这个安排,让学生自己在阅读中去体验、去感受。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我觉得,课前导语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不论是讲授新课抑或是复习旧课,有创新意,有新鲜感,能诱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的;有趣味性的、有愉悦感的、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别具一格的导语,在语文教学中,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浅谈导语设计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我有这样一个深深的体会。就是课前导语的设计很重要。一方面能营造一个好的学习氛围,另一方面一个精彩的导语设计还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帮助你提高教学效率。
一、创设情境,激起兴趣
如果老师在课前,通过导语的形式给学生营造一个情境一个氛围。给学生设下一个悬念,学生就会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强烈的想知道其中的缘由。这样学生带着问题走入课堂,就会提高学习效率。
例如我在讲柳永的《望海潮》时,开始我就说大家知道吗? 今天我们认识的这位诗人曾经是历史的罪人?同学们马上就产生兴趣了问为什么啊?他通敌叛国出卖国家了?还是做什么对不起国家的事情了?我接着说他倒没出卖国家,但因为他写了一首诗叫《望海潮》称赞杭州之美。让金国皇帝完颜亮读了之后,“遂起投鞭渡江、立马吴山之志”,隔年以六十万大军南下攻宋。你们说他有没有责任呢。学生七嘴八舌说这不能怪他,杭州美是事实,他也是如实描述。怪只怪完颜亮侵略别国的野心大。我接着说这个历史责任问题留在课下我们再讨论。接下来我们就来读一读,柳永笔下的杭州到底有多美啊。使完颜亮下那么大的决心来攻宋。
那堂课学生的兴致特别高,学习的效率也特别高。我们师生就在愉快的氛围中把知识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