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行动研究报告
——行动研究报告——
词汇语境教学法在初一年级词汇教学中的行动研究
研究人:张杜超(英教096班 094050199)
指导教师:雷立高
实习学校:宁蒗县西川中学
活动时间:10月11日至12月3日
关键词:初一英语、词汇语境教学、学习兴趣、自然拼读法等。
摘要:在初一年级阶段,如何有效地进行词汇教学成为越来越多英语教师关注的焦点和问题,很多一线教师也在实际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新的词汇教学方法。其中,在真实的语境中展开教学,即运用词汇语境教学法,能使枯燥乏味的词汇教学变得生动有趣。这次行动研究,针对初中英语词汇教学提出了有效的教学方法。在顶岗实习期间,为了搞清楚学生对词汇学习所持的态度和看法,我对初一
43、初一41班进行了详细地调查并分析,分析了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并实施了词汇语境教学法,比较了词汇语境教学法与传统词汇教学法在初一年级词汇教学中的差异性。对两个班的学生做了问卷调查,经过分析了解学生的差异。通过在课堂教学和词汇操练中实行词汇语境教学法、自然拼读法,帮助学生利用语境学习词汇,促使学生树立了正确的词汇学习态度,形成了行之有效的词汇学习策略,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终生学习的能力,激发了学生强烈的词汇学习动机,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研究方法:
一方面通过参考相关书籍寻找方法,并在教育教学中验证方法。研究的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问卷法、比较法和经验总结等。教师个体围绕自身的教育教学活动进行记述、分析,如写教案、教学设计、教学日志、课后小结等,并通过对收集来的各种信息进行分析、总结。
研究背景:
无论是口语,还是书面英语,都依赖丰富的词汇量和熟练的运用能力作为基础。词汇是整个英语语言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初一年级学生来说,词汇量的积累,以及逐渐掌握积累词汇的正确方法是至关重要的。丰富的词汇量,能够帮助学生熟练地用英语表达,帮助学生根据语境来正确理解生词的意思,进而提高阅读能力,口语能力和写作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可是,对于中学生,尤其是初一年级学生来说,词汇的记忆和积累恰恰是难关呀。大部分学生反映,单词记过便忘,因此对词汇的记忆缺乏动力和兴趣,进而采取不好的逃避。在中学英语教学中,老师们越来越重视词汇的教学,很多教师也在实际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新的词汇教学方法。可是,在英语课堂中,有些词汇教学往往重视形式,学生对词汇学习还是较缺乏兴趣,学习策略不对。随着英语教学研究的不断发展,在初一年级阶段,如何有效地进行词汇教学已经成为越来越多英语教师关注的问题。在真实的语境中展开教学,即运用词汇语境法,能使枯燥乏味的词汇教学变得生动有趣。
研究意义:
通过对词汇语境的研究,拓宽初中英语教学之路。通过词汇语境教学法,在情境中教单词。在教与学中,改变以往孤立地呈现单词的状态,让词汇的记忆变得不再枯燥,变得有趣生动,从听说读写各方面发展学生的技能;拓宽学生学习渠
1道,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发展其记忆单词能力,培养其想象力。有利于增进师生情感;让学生感觉确实“学有所得”。
正文部分
(1)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确认问题
教师虽然采取了多种方法教授词汇,但是只重视课堂的词汇单纯教学。大部分学生在课堂上接受教师的教学方法,课后还是老样子,死记硬背。首先,教师方面。第一,在实际教学中,教学方法不科学。为了应试,教师非常重视词汇教学,可是,教师只注重结果,不注重词汇教授的过程。教法普遍较单一。有的教师教词汇,完全照搬词典,非常枯燥乏味;有的教师只采取同义词方法;有的教师课堂上把中文翻译给学生,就让学生课后去背。词汇教学方法的不当直接导致学生对词汇学习的茫然,抱着侥幸的心理,默写前,考试前突击一下,企图蒙混过关,考完后立刻忘得一干二净。重视讲解词义,轻视创设情境。第三,教学形式单一化。有些教师急功近利,让学生人手一本单词背诵小册子,学生则按照小册子上的顺序,死记硬背词汇。英语与汉语是有区别的。孤立地背单词表,会让学生以为词汇意思和对应的汉语完全相等。另外,教师采取的巩固学生词汇的方法也很单一,以抄写和听写为主。机械的抄写只会加重学生的负担,让一些英语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更加对英语学习产生畏惧情绪,丧失信心。其次,学生方面。第一,思想上重视而行动上轻视。学生普遍都认同词汇在英语学习中的重要性。可是,却很少有学生会去管正确的词汇学习方法。词汇的学习,就是机械的抄写和枯燥的记忆。每天疲于应付,效率却不高。第二,重视词义而忽略运用。受教师教学的影响,在平时的学习中,学生只重视单词的读音,拼写和对应的中文解释,忽略了该词在具体的语境中的运用。词汇学习策略单一。
(2)行动研究的设计与实施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多获得乐趣,天天上课不致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就应引导每一位学生走上快乐学习的道路上来。”通过对初一43班、初一41班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对于任课教师英语词汇教学策略的看法以及自己惯用的词汇记忆方法,并调查他们希望的词汇记忆法是怎么样的。其次,我和搭档上的是43班的英语课,这样就能够在真实的课堂中带领学生探索英语单词记忆方法,身临其境感受学生的词汇记忆规律和应用词汇语境教学法的收获,并验证它的有效性。
实验对象全部来自于初中低年级。初一43班,即我实习期间所带的班,共有53人(辍学2人,转学一人);初一41班,我的指导老师(雷立高)所在班级,共有46人。所以此次行动研究由我、雷老师、搭档王雪雨3人合作完成。对43班实行词汇语境教学法,41班按原雷老师的教学方法;活动时间为顶岗实习后两个月,第一个月完,即11月15日左右对两个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具体的实施过程如下:
(3)实施方案的技术路线
学习语言的目的是为了运用语言,如果仅利用缺乏语境的单句实施单纯的词汇教学,那么很容易导致学生忽视句型和语篇的重要性。如果仅仅是脱离真实语境进行词汇教学,学生很难把所有词汇真正使用到真实的语言交际活动中。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可能的创设真实语境,让学生通过真实的交流感知所学的词汇。比如在Unit3Topic2讲解“sleepy”一词时,我创设了一个语境:“I didn’t finish my homework until 12 o’clock last night,I feel very s______ in class today.同时可以使用表情如打哈欠,从而演示动作发生的真实情境,学生就比较容易记忆。
下面我就对41、43两个班的调查问卷情况做一个大概的分析:两个班的学生都对词汇记忆有畏惧心理,都想找到快速记忆的方法,只不过43班选(4、常使用
41班选(点,总体上说明43班的学生在掌握词汇方法上更为灵活和多样,词汇语境教学法起到了一定效果。
(4)研究的结果
通过词汇语境教学法与传统词汇教学法对比的实验和问卷调查发现,运用了词汇语境教学法的43班,学生的词汇量和熟练运用程度明显高于41班,而且我带的43班在期中英语考试中获得了年级第一名的好成绩,得到了学生的认可和当地老师的好评!
(l)词汇语境教学法比传统词汇教学法更能激起教师教学的热情和学生学习词汇的热情,提高学生记忆词汇的速度和效率。
(3)词汇语境教学法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以及对英语学习的信心,提高了学习动机。
(4)词汇语境教学法优化了师生关系,活跃了课堂气氛。
(5)参考书:
1《仁爱版新目标英语》七年级上、下册赵华萍《语境理论在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周成平《外国优秀教师是如何教学的?》
附录:1.英语词汇记忆调查问卷.doc
第二篇:教育行动研究报告
有效解决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问题
------教育行动研究报告
长丰县北城世纪城学校:何艳生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兴起和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小学也开设了英语课程,从三年级开始到六年级学习四年的英语,这样为初中英语的学习奠定必要的基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小学英语要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初中英语是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方法,那么中小学英语衔接就显得尤为重要。小学英语教学是中学英语教学的基础,中学英语教学又是小学英语的深入和扩展。他们既相辅相成,又相对独立。新课程更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无论是小学还是中学都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中小学衔接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得关键环节。
关键词: 新课标 中小学 英语 衔接
一、问题的提出
《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统称《标准》)将课程目标设定为九个级别并以学生“能够做某事”具体描述各级别的要求。其中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情感和策略发展状态、相应学段所学语言知识及综合语言技能运用能力。但是,目前中小学生英语学习现状远没有达到《标准》中设定达到的要求,在各个方面都还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
1、教材衔接问题:经过比对学区内中小学英语教材内容,结果发现:
⑴ 虽然教材版本不同,但是小学英语(PEP)与中学英语(新标准)编写思路相同,话题-功能-结构-任务:以话题为纲,以交际功能和语言结构为主线,逐步引导学生运用英语完成有实际意义的语言任务。两者都突出对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培养,突出任务型教学,强调语言运用、注重能力培养。但是,小学六年级的英语教材难度比七年级的英语教材难度要大得多。七年级的英语教材作为初一学生入门衔接教材,前四个模块从ABC开始教学英语。它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照顾从没学过英语的初一新生,同时也兼顾那些小学英语学得很不理想的小学毕业生。
⑵ 六年级与七年级英语教材没有遵循教材编写循序渐进的原则,它们之间失去了教材编写应采用直线排列和螺旋排列相结合的方式,这直接导致小学教学内容与中学教学内容的脱节,也断裂了《标准》将九年义务教育课程目标设定为五个级别的要求。结果,在七年级普遍出现这一现象:英语学得慢的跟不上,英语学得好的快不了。
2、教法衔接问题:
通过观摩课堂教学,我们发现了中小学英语教学模式比较相似。⑴ 在教学模式与方法上,《标准》倡导“任务型”教学。但是,在日常课堂英语教学实践中,“任务型”教学模式并没受到重视,原有的“填鸭式” 教学模式还很盛行。因为学生在课堂上所做的活动对书面考试内容没什么帮助。
⑵“英语教学评价问题已经成了目前英语课程改革的瓶颈”,老师们普遍反映:凡是教材中出现的老师都得教,凡是教材中出现的都得让学生考,因为老师不知道考试的时候考什么。语课堂教学还是“穿新鞋,走老路”。
3、学法衔接问题:
通过教学观察、问卷调查和学生座谈等途径了解到: ⑴ 中小学生的学法可归纳为四个“多”——多读、多背、多做、多记。课堂上,老师带读单词、语句或课文,学生跟读模仿;老师分析或讲解课文,多数学生忙于记笔记。下课后,学生的口头作业主要是背诵教材对话或短文,笔头作业主要是做练习卷。这种学习英语的方法侧重对语言知识的死记硬背,容易导致“聋哑”英语的产生。
(2)学生对老师的依赖性很大。经座谈获悉:60%的小学生认为:老师上课时把英语对话或课文翻译成中文有必要。据家长反映:70%的小学生在家跟着录音读单词和课文,而初中生只占调查比例的20%。这说明:初中生在家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很不理想,应引起广大英语教师的重视。4.评价衔接问题:
考试考什么,教学就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现在,许多中小学教学衔接问题可归因为:注重对英语语言知识的考察替代对语言运用能力的评价。这一操作严重阻碍了《标准》的顺利实施。
⑴《标准》指出:英语教学的评价包括非测试性评价和测试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但是,目前教育部还没有出台详细、具体、可供操作的任务大纲,全国上下只好采用单一的书面测试,“重知识、轻能力”这一现象难以避免,这严重削弱了许多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热情。
⑵ 小学英语学习两极分化现象过早出现。小学英语教材(PEP)主编龚亚夫老师说:不是教材出现的都要教,不是所有教的都要会,不是所有会的都要考;但是《标准》没指定哪些要考,哪些不考。为确保学生取得高分,老师只好“眉毛胡子”一把抓,学生只好“西瓜芝麻”一起吞,英语学得半生不熟,消化不了,许多四年级小学生已经开始掉队。
⑶ 小学英语师资不足也是制约评价目标达成的重要因素。走访中发现有近一半以上的小学英语教师周任课在 16 节以上,最高的竟达每周26 节,况且每班每周的英语课时只有3节;另外,城镇小学班额大,许多教师还要跨年级任课,或兼任多门学科的教学工作这势必造成教师备课时间不足,影响教学效果,甚至有的小学英语形同虚设,英语老师都去教语文和数学,在某种程度上,这势必大大削弱初中英语五级评价要求所依赖的基础,以上这些问题急待我们英语教育从教者给予正确的引导和解决。
二.行动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是英语教学改革中的一个难点,可以深信,正确处理这个问题终将推动和促进英语教学。终将提高学生的英语素质和综合能力。让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明确的目的和方向,能真正的达到《标准》将九年义务教育课程目标设定为各个级别的要求。
三、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的措施与行动 1.重视个体差异,张扬学生个性。
《标准》中的六条基本理念之一是“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这就要求我们充分考虑到学生在现有基础上的学习潜能、兴趣爱好、学习风格等方面存在差异的客观现实,既不能机械地用统一标准来要求每个学生,也不能强迫学生使用单一的学习材料。同时,也要求我们在英语教学中要始终使学生发挥主体作用,要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活动,要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以及他们的兴趣、爱好来选择教育、教学材料,并且为适应差异,可以分别对学生指导作业,使作业量、难度和类别有所不同。
2.分析学生现状,调整学习策略。使用学习策略能够提高英语学习效果。英语学习具有动态性,学生应该根据自己英语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学习内容的不断变化而对学习策略不断进行调整。这是因为学生在不同的学习阶段有不同的侧重点,也会遇到不同的困难,因此需要变换学习策略。尽管中小学英语教学应当始终坚持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全面训练,但在不同的学习阶段还应有所侧重。2.更新教学观念,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
现代教师应从重语言知识的传授向重语言能力的培养和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转变,要特别强调交际能力的形成和培养。通过学习语言知识,提高对语言功能和结构的理解,更好地为交际服务。同时,中小学教师应达成一种共识:任何一门学科都有其阶段性,更有其连贯性、连续性及系统性。而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更重要的是交际性,这种交际功能应该贯穿始终。更为重要的是,整体提高中小学英语教师的水平是非常必要的。
三、反思与收获
综合上面的分析和实践情况,针对材料在实际中的应用,笔者认为中小学教学衔接应该是平缓、渐进式的发展,而不是突然性地拉高。对于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培养,教师既不能全权包办,也不能完全撒手。在教学上初中老师要借鉴一些小学老师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创造性地运用教材,改进其中不符合学生发展的内容与要求,努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教学内容上以具体为主,抽象为辅;小学教师要学习中学教师对内容把握的整体性,给学生以较多的思考余地。中小学英语衔接教学进一步密切了中小学教师的合作关系,定期的网上集体备课,不定期的联合活动,在合作中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沟通,彼此增加了信任感,发现、学习对方的长处,形成了一股积极向上的教学合力,对于中小学的师资的优化组合、协调平稳发展大有裨益。
五、结论与建议
教学过程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既要考虑到它的全面性和整体性,也要安排好阶段和阶段的衔接,使各个阶段自然过渡,合理衔接。
因此, 做好英语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方法不一而足,关键是我们应找出问题所在,有针对性的解决,不断发现分析探索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出现的新问题、新办法,从而实现中小学英语教学的和谐衔接,使中小学学生学习兴趣得到稳定与提高,学习习惯得到改进,学习行为得到优化,为中小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为了整体地提高中小学生的英语水平,我们应树立新的教学观和教材观,不断探索新的评价模式,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从而努力地解决中小学英语衔接。
第三篇:教学行动研究报告
关于“激趣善诱”有效提升初中生英语阅读能力的策略
教学行动研究报告
一、问题提出
阅读教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不太受到重视,大多数英语教师的阅读教学局限于以应试为目的的阅读训练,并没有从提高学生获取信息能力的角度进行阅读教学。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逐句翻译的问题,阅读材料选择过于单一化,教师训练方法简单,在部分老师的指导下,学生阅读进入误区,阅读习惯被动且格式化。
我校的学生由于基础差,底子薄,大部分学生对英语阅读缺乏兴趣,在英语阅读方面的能力比较欠缺,教师也是就题目论题目,以做阅读理解代替阅读训练,与其说做阅读理解不如说在翻译短文,这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影响很大,教师缺乏系统而有效的策略。
将英语作为工具来学,培养学生通过英语阅读获取所需信息的能力是中学阶段英语教学大纲的要求。中学英语教学大纲指出:中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要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听、说、读、写技能,侧重培养阅读能力,并使学生获得一定的自学能力,为继续学习和运用英语切实打好基础。培养阅读能力也就是把阅读教学放在九年级英语教学中最为重要的位置。在我国,学生获得英语的主要来源是阅读。中学阶段的阅读教学既是常规教学的组成部分,也是各级各类考试的重头戏。在中考中,阅读理解题占了试卷总分的27%。从近几年的中考试题来看,题量较大、覆盖面广、设问灵活、考生失分率较高。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大多数学生的阅读速度慢、理解能力偏低、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与新的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相差甚远。针对上述问题,在多年的英语教学中,通过问卷、谈话、测试等形式对九年级学生阅读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发现影响他们阅读能力的主要因素有:学生不良的阅读习惯;教师授课过程中过于偏重词法词汇讲解,缺乏篇章分析和阅读技巧的讲授,学生缺乏相应的阅读技巧;教师安排的阅读课时少;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小,教师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不够;阅读材料偏难,生词量过多,与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不相符。
因此,如何提升我校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还需要更深入的研究与实验。
二、设施目标
1.利用阅读策略的传授,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问题意识,激发学生兴趣和学习的自主精神,使学生提高阅读能力,最终达到教会学生学习的目的。
2.提高英语教师学习新理论,接受新思想的积极性、主动性,积极构建基于学校的校本培训及校本教研,促进自身专业化水平的提高。3.具体要求
(1)研究方法应多样化,以便对学生的实际状况有比较客观,具体,详实的了解,从而能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
(2)制定教学方案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各个方面。
(3)在方案的实话过程中,要根据新的情况灵活机动的调整。
(4)班主任的支持,教师间的合作是成功的保证。三,实施过程
基于影响学生阅读能力提高的诸多因素,我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1.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使他们喜欢阅读,从英语阅读材料中获得知识得到乐趣,养成积极主动的阅读学习习惯。
例如:我时常搜集一些趣味性强、难度小、生词率不多的、字数200个左右的适合初中生阅读的材料,以讲义的形式印发给学生阅读。对于理解能力差、基础薄弱的学生,我便选择一些篇幅短、字数较少的短文让他们阅读,采取循循善诱的方法,激起他们的兴趣,逐步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2.扩大词汇量
词汇量小是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也是学生认为阅读材料难、读不懂的主要原因之一。我针对学生地现状主要采取了以下方法:
(1)系统讲授一些基本有效的词汇学习方法。在平时的教学中,有意识地讲授一些词汇学习方法。初中英语教材分单元,每单元后面都有词汇表,在每单元讲词汇时,教师都要根据具体情况恰到好处地讲解有关的构词法知识;利用近义词、反义词、同类词等方法记忆单词。(2)指导学生如何在阅读中猜词。根据阅读材料,逐步的将常见的猜词技巧介绍给学生。比如:根据定义或解释说明猜测生词的词义;根据对比关系猜测生词的词义;通过因果关系猜测生词的词义;根据生活常识猜测生词的词义;根据同等关系猜测生词的词义;根据构词法的知识猜测生词的词义......(3)指导学生系统的扩大词汇量,分阶段提出具体的要求。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除了要求学生掌握课本上的词汇外,我要有意识地鼓励指导学生收集课外常见到的词汇,要求学生每人一册,定期检查,每月一评优,每学期开展一次单词竞赛活动,并且分阶段提出具体的要求。比如:九年级上学期,我挑选一些趣味性强的课外阅读材料让他们阅读,激发兴趣、调动其积极性,并要求学生每天背三个课外单词,一学期掌握约300个非课本单词。这样一学年后,学生的词汇量将达到2100多个(其中包括教学大纲要求掌握的1500多个和自己扩充的600个),基本上能比较顺利地做中考的阅读试题。3.克服学生的不良阅读习惯
在通过调查分析发现多数学生在阅读中存在一些不良的阅读习惯,比如唇读、复读、用手指着读、遇到生词查字典等。根据现状,我们主要采取了两种方法--限时训练法和整体阅读法。所谓整体阅读指的是“阅读时注意力不是集中在每个个别的词语上,而是直接集中在完整的篇章内容上”(王建新1991)。为保证学生使用该方法,我常选用生词量适当(生词率5%以下)、篇幅适中(150-200词)的阅读材料,要求学生不查阅字典,在规定时间内(5-8分钟)完成阅读和相应的理解练习。由于时间有限,又不准查字典,学生在阅读时不得不把注意力集中在对文章内容的预测和理解上,从而忽略甚至估计不到一些生词和语法现象的细节问题。除了在课上纠正不良的阅读习惯外,我们还向学生推荐有关快速阅读的书籍,要求学生利用课外实践进行自我训练。4.搞好课上阅读,加强阅读技能训练
根据新的课程标准和考纲的要求,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测试的主要要求是:理解主旨要义;理解文中具体信息;根据上下文推断生词的词义;作出简单判断和推理;理解文章的基本结构;理解作者的意图和态度。
根据以上要求及学生实际情况,我主要采取了以下做法:
(1)专门开设阅读课。根据现行的初中英语统编教材的编排特点,每单元有一篇的阅读材料,我每周专门开设了一节阅读课,半节处理课本上的阅读材料,半节处理选取的配套课外材料。当然材料的选取要结合课本、学生的实际以及教学计划,以便达到教学目的。
(2)分析分阶段训练学生的阅读技能。根据教学大纲及考纲的具体要求,我将几种阅读理解能力分开分学期分阶段进行训练:
九年级(上):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为主,重点放在课文的教学上,课外选材要容易,可将材料分成欣赏性的和应试性的,阅读时间放在课内和课外。
九年级(下):以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为主,在课文教学的基础上增加半节阅读课,时时努力扩充学生的词汇量。
中考前两个月:以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为主,精选阅读材料,按照中考说明上的要求,将材料分门别类,定时定期地对学生进行专项限时训练。
(3)各阶段把好阅读速度关,逐阶段提速。自始至终,材料上的阅读训练都是限时训练,根据考纲的要求,读速为20 wpm,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九年级(上)学生的读速大约为15 wpm,九年级(下)学生的读速大约为20 wpm,中考前学生的读速大约为25—30 wpm。5.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
(1)、培养学生正确的阅读习惯。
有格言说:“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这说明良好的习惯与人生有着莫大的关系。好的阅读习惯使学生的阅读行为事半功倍。我们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发现,阅读材料的难易程度对学生的阅读速度及信心有很大的影响。难度越大,学生回视的发生率越高。因此,通过降低阅读材料的难度、限定阅读时间等方法,来纠正学生指字阅读、回视、有声阅读等坏习惯。事实证明这些方法是有效的。当然,学生之间有差异,方法在使用时必然要灵活。如限时阅读,对于重点班的学生,其规定时间就要比普通班的学生短,否则不能给学生造成紧迫感而迫使他通过“看”获取信息,而不是“读”。
(2)、在实践中教会学生阅读技巧。
阅读是个长期的过程。阅读技巧对学生来说似乎很实用,但仅仅传授阅读技巧,而没有实战演练,这些技巧只能是纸上谈兵。在学生掌握某种阅读技巧后,我便辅以大量相应的阅读材料加以巩固。如不同题材的文章,其脉络的体现方式不同,游记以地点为线索,人物传记则往往以时间为线索,等等。学生只有在大量接触类似的文章后,才能下意识的运用所学技巧,尽快理清文章脉络,最大限度的从阅读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6合理补充课外阅读材料,扩大学生阅读量
目前中学英语教科书所提供的阅读量较以往虽有较大幅度的增加,但离大纲的要求还远远不够。大纲在教学要求中规定中考毕业生词汇量的分级水平要求。课内阅读教学时间有限,学生课外阅读量不足,这是造成学生阅读能力低的另一个主要因素为此,教师要精心选择补充阅读材料。
7、开拓学生视野。指导好学生的课外阅读
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我们推荐适当的课外阅读书刊。日前出版的《英语周报》、《英语辅导报》、《21世纪报》、《学英语》、《中学生英语园地》等多种报刊杂志提供了大量难易适中的阅读材料。另外,统一作课外阅读材料,要求学生作阅读纪录,定期在课上讨论和讲读,及时评价鼓励。我们也定期地进行阅读检测和竞赛,发现进步并评出优秀。
通过广泛的阅读,不仅有利于学生扩大词汇量、丰富语言知识、开阔视野、开拓思路,还有利于学生了解英、美等国的文化背景、生活习俗、思维习惯及英语特有的语言表达方式,从而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英语运用能力。
四、设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设想
1、在实施过程中发现建立相应的教学反馈和评价机制的重要性。及时的教学反馈和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评价,是决定教学实验成败的关键。它能使我们在教学中及时了解学生的情况并做出相应的调整以避免教学脱离学生的实际。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教学反馈和评价机制较为单一。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还需多多考虑这方面的问题,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2、到目前为止,对英语阅读感兴趣的同学已经大幅增加,但是仍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对此不感兴趣,甚至是排斥的。如何让绝大多数甚至是全部学生都参与到英语阅读中来,并且成为一种日常习惯,是我们要进一步探讨和研究的地方。
3、英语组教师的论文撰写及发表情况不尽如人意,我将鼓励我校所有英语教师多进行思想总结,多撰写论文并投稿,使我们共同收获研究成果且能与更多的教育工作者分享和探讨。
总之,通过研究活动的开展和实施,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高,我的教学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但不可否认还有很多问题尚待改进和探讨。不过,我相信,只要我坚持不懈的努力,将这项研究走向深入,在我的带动下,在通行们的共同努力下,我校的英语教学质量会更上一个台阶,我校的教育科研会逐步地向规范化、科学化方向发展。
芜湖市无为县周闸初中
周德华
2014年6月
第四篇:行动研究报告
——行动研究报告——
小组竞赛在初一年级英语教学中的行动研究
研究人: XXX(英教096班 094050199)
指导教师:XXX 实习学校:XXXXXX
活动时间:10月11日至12月11日
关键词:初一英语、小组竞赛
摘要:针对初中生的学习英语的兴趣日趋下降,本人在自己所实习的班级开展了小组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增加课堂上学生讲英语的机会。在本次的行动研究中,在小组竞赛中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促进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研究方法:
一方面通过参考相关书籍寻找方法,并在教育教学中验证方法。研究的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问卷法、比较法和经验总结等。教师个体围绕自身的教育教学活动进行记述、分析,如写教案、教学设计、教学日志、课后小结等,并通过对收集来的各种信息进行分析、总结。研究背景:
无论是在英语还是其他的科目,学生学习的动机对于学生的学习有很大的作用。促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是英语教师在课堂上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手段。没有学生的配合,课堂也就成了教师的独角戏。如何在课堂上顺利开展活动,而且能保证大部分学生的参与,这是每一个教师都在思考的问题。初一的学生刚刚进入中学的学习和生活,他们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小组中学习,组与组之间竞争。研究意义:
通过对小组竞争的研究,拓宽初中英语教学之路。通过小组的竞争比赛,培养学生的学习,生活中的竞争意识和良好的合作精神。
正文部分
(1)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确认问题
教师虽然采取了多种方法教授英语,但是很难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单纯的教,学生认真听讲,操练。学生很难在课堂上积极地表现自己,很难融入到课堂的学习中。初一的学生还比较好动,教师这种传统单纯的教学方法很难让他们保证一节课的效率和质量。教师采取的巩固学生英语的方法也很单一,以抄写和听写为主。机械的抄写只会加重学生的负担,让一些英语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更加对英语学习产生畏惧情绪,丧失信心。其次,学生方面,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只是学到英语知识本身,而没有在英语学习中培养自己其他方面的兴趣和能力。
(2)行动研究的设计与实施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多获得乐趣,天天上课不致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就应引导每一位学生走上快乐学习的道路上来。”通过对初一3班、初一4班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对于任课教师英语教学策略的看法。其次,我和搭档上的是3,4班的英语课,这样就能够在真实的课堂中带领学生融入小组的活动中,身临其境感受学生的英语学习的兴趣,语境教
——行动研究报告——
学法的收获,并验证它的有效性。
实验对象全部来自于初中低年级。初一4班,即我实习期间所带的班,共有40人;初一3班,我的搭档老师(李老师)所在班级,共有36人。所以此次行动研究由我、李老师2人合作完成。对4和3班实行小组竞赛教学法,3班按原老师的教学方法;活动时间为顶岗实习后两个月,第一个月完,即11月11日左右对两个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具体的实施过程如下:(3)实施方案的技术路线
学习语言的目的是为了运用语言,如果只是死记硬背对付考试,英语学习就毫无意义的了。在吴老师所带的3班我们实行了没有小组竞赛活动的英语课堂,在我所带的班级实行了小组竞赛活动的英语课堂。评分的细则按照每次小组的回答问题的正确度加分,还有学生参加小组表演的加分。(4)研究的结果
通过小组竞赛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对比的实验和问卷调查发现,开展了小组竞赛教学法的4班,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和熟练运用程度明显高于3班,而且我带的4班在期中英语考试中获得了好成绩,得到了学生的认可和当地老师的好评!
(l)小组竞赛教学法比传统教学法更能激起教师教学的热情和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速度和效率。
(3)小组竞赛教学法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以及对英语学习的信心,提高了学习动机。
(4)小组竞赛教学法优化了师生关系,活跃了课堂气氛。(5)参考书:
1《人教版英语》七年级上册
2周成平《外国优秀教师是如何教学的?》
附录:
第五篇:教育教学行动研究报告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方法的行动研究报告
十河镇中心小学 李晓娟
新课程强调课堂教学蕴含着巨大的生命活力,只有师生的生命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学生的发展和教师成长,如何改变师生在课堂教学中的生存状态,是学生会得到应有的发展,这是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
自主探究学习,是学生自觉提高学习动机,在探索求知的学识工程中,叫外在只是转化为内在经验,从而增进学生的思考能力,判断能力,分析能力和动手能力。语文教组为重的自主探究模式,也就是以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模式载体,以学生独立研究,合作研究为实施方式,通过问题的引导,让学生自己动手,在查找、搜集、整理、研究的过程中获得并体验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材料,学会拓展自己的精神事业,加深自己的人文修养,从分激发想象力,创造力和思辩力,早就自己的语文思维,又根据“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骄傲与的人文性,主要体现在“以人为本,”关注人的自然发展,生命的健康成长,承认个体差异,尊重个性的健康发展,重视情感的熏陶感染,尊重个体的独特性体验,因此,从人本主义观点出发,提出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实行自主探究学习,从学生的角度,探讨适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这些策略包括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积极性的粗略,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策略的,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运用各种形式的学习策略等。
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教育的发展已进入了素质教育的关键时期,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同时又避免以往的课堂教学中“填鸭式”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全过程,是当前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研究目的1、通过本课题研究,深化学生识字能力培养让学生在生动的课堂教学中识字.(1)、电脑动画识字。课堂教学课件的运用,把枯燥的识字变得形象,有趣,加以动作,声音的画面吸引了学生加深对子的理解,及形象有生动。
(2)、故事联想识字。通过直观手段,形象语言,生动故事把一个抽象的字编成一段小故事,调动学生的分析,观察,想象等能力。
(3)、部件构字识字。汉字都是有笔画、部首、独体字等部件构成的,教会学生运用部件构字认识生字,加上,减去,或者换上某个部件,利用迁移策略,有效地认识新字,如学习“明”字,用熟字“日”+“月”等于“明”,学习“木”字后认识双木“林”三木“森”。
(4)、编顺口溜,猜谜语识字,猜谜和编顺口溜是学生较喜欢的活动,不仅能活跃气氛,锻炼学生的思维,还是比较好的识字方法。如教学“碧”字,可编成这样的顺口溜:“王老头,白老头,同坐一块大石头”。
此外课内看图识字,绘画识字,演示识字,成语识字,形近比较法识字等候深受学生喜爱,他们通过画笔,动作等助其记忆。让学生在愉快的生活实践中识字。实行家校联手,建立课外识字档案袋,多渠道,多种方法鼓励孩子在生活中识字,如阴道孩子出去游玩时,通过认识路标,车站牌等识字;买东西时留意事务包装袋,学习,生活用品包装袋等说明进行识字;看电视时,从声音和自摸结合起来认字„„让学生主动留心生活中的汉字,来不断增加自己的识字量,并使自己自主识字的能力得到提高。识字的方法有很多,教师通过多种方法和突降,使学生从中感受到学习和创造和劳动的快乐,要让学生通过练习真正掌握运用识字法和汉字只是的技能,从而形成自学汉字的能力,培养穿行事宜,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
二、通过课题研究,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步伐,理念与实践的碰撞越来越激烈。在这个步伐中,我们一线教育教学工作者,要深入研究新课程理论与自己教育教学工作实际这两者的有机和谐结合。
第一,要深刻理解新课程中语文素养的内涵。课件,语文素养的概念比语文能力的提高更为宽泛。用叶圣陶老先生的一句话来理解语文素养就是:“国文教学的目标,在养成阅读书籍的习惯,培养欣赏文学的能力,训练协作文字的技能”。
第二、设置故事可,潜移默化,让学生自己说:“老师,语文真的很有趣。”
初到这个教学点报到,心里总有一中莫名其妙的感觉,总觉得孩子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很差,跟孩子们上第一课后,令我感撼!果然,不但不出我的意料,而且比我想象的还惨重,于是,寻找兴趣产生的源头,新鲜尤为的食欲都是“兴趣”产生的源头。
第三、循序渐进,让学生自己说:“老师,学习语文真的不难啊!”
(一)、音乐伴奏的名师朗读,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先在网上下载了名师的典型音乐伴奏朗读课件片段,并拷入光盘。在朗读课上,利用美学理念,反复播放名师朗读的课文《让我们荡起双桨》,让学生看着电视屏幕上的背景动画,乳清入迷的倾听者朗读的真谛,反复感受语境后,全体学生一起模仿名师的朗读,和名师的齐读,然后个别学生轮流上讲台来模仿名师的朗读,接着关闭名师的声音,学生跟着伴奏,看着字幕,手舞足蹈,眼神传情,用卡拉OK朗读,这种模式的朗读入情入境,鲜明活泼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不但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语感,而且塑造了良好的个性品质,健全了人格,不知不觉便形成了基本的语文素养。
(二)、利用远程教育光盘播放资源,在感悟画面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看图写话训练。
《语文课程标准》关于习作阶段性目标第二段要求“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自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激发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观察生活,交给学生方法,要求学生按方法对春夏秋冬农民的耕作活动进行观察,有计划,有阶段,目的地写观察日记;要求学生对自己玩耍活动和干家务,农活进行观察,教师指导,有方案性地要求学生练笔。
总之,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之中,要深入实际钻研,怎样运用新课程观念。不断完善自己的专业发展,要有高境界低编写乡村教材。演绎乡村教育的乐章。
三、激发学生兴趣,培养责任意识
语文课堂上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我认为,关键在与在课堂教学中有效激发学生思维,使学生主动学习,在好知乐知的气氛中去发现并感知语文宝库中一道又一道靓丽的风景。在我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探索出了几种做法,对激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教学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①、优化师生关系,创设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
教学民主是现代民主意识在教室身上的魅力折射,是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的根本保证,是学生好学乐学的前提条件,其主要标志是师生关系融洽,和谐,学生往往因喜欢老师进而喜欢他所教的学科,所以教室要树立“知识面前人人平等”这一基本概念,放下架子,消除教室的神秘感和权力干,将师生课堂活动建立在友好,亲切,和谐的平台上,其次,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要一视同仁,不能厚此薄彼,再次,教态要自然大方,亲切热情,面带微笑,平易近人,最后,语言要亲切,得体,负有感染力,以鼓励赞扬为主,这样学生就能在和谐民主的氛围中积极学习思考。
②、根据学生特点,调整课堂结构
学生对一言堂的填鸭式教学结构已厌烦,他们总是喜新厌旧,注意力自制力较差,这就要求教师要经常变化教学结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他们主动参与教与学,首先,要科学安排教学程序,充分利用学生的心、脑、手、口、耳、眼等多个器官,使他们思维有张有弛,总是处在最佳状态,其次,把握好课堂节奏,是课堂教学中起承转合德每一环节,都有驰有度,松紧得体,这样,就能充分利用学生的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使语文课堂教学的绚丽和谐优美。
③、巧设导语,敲开芝麻之门。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所有致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靠兴趣。”兴趣是人们积极认识事物或关心事物的心理倾向,是推动学生探求知识,获得能力的一种强烈愿望,所以,“点燃”学生兴趣,几种学生注意力,是学生有一种“向往之”的意识,就成为教师教学成功的关键,如果在课初几分钟内能帮助学生进行心理准备,扣紧课文内容同,创造一个好的教学氛围,那么这节课可以说就成功了一半,较好的导语方式有笑话导入,谜语导入,讲故事导入,比如在教学《锄禾》一文时,我们结合生活实际,设计了这样的导语:“同学们,我们每天都吃饭,你们知道做饭的米、面都是从哪里来的吗?对了,我们做饭用的粮食都是农民辛辛苦苦种出来的,那么,农民是怎样辛辛苦苦的劳作的呢?下面我们,学习古诗《锄禾》”这样就自然而然的导入新课,并有效地调动起了学生的兴趣。
④、精心提问,诱入知识殿堂
精心提问就是吧问题提得恰当巧妙,所谓“恰当”是指精心吧问题目标指向教学的的关键处,思考的转折点里理解的难点和探求知识的规律上,所谓“巧妙”一方面是指要问在学生兴趣和求知欲的“热点”上,文摘学生内心情感的触发点上,以迅速引爆火花,另一方面,是指以灵活自如的提问创设“愤”“悱”情景,优质高效地把学生引入“好学”“乐学”的境地。
⑤、巧妙他山之石,激起思维浪花.语文教师不能只把木管只盯在语文上,而应该广取信息为我所用,以此为语文增添绚丽的花朵,激起学生创新思维。
⑥、善用竞赛机制,激活主体活力。
“竞赛”就是利用人人都有追求承诺肝功,战士自我的心理构建一种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活动的课堂竞赛机制,其特征是通过竞赛,所形成的外在学习动机,转化为激励进取,弘扬个性,反对携带的诱固去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使学生在一种特殊的心理状态下,参与课堂活动在不知不觉中达到好学乐学的境地。跨世纪的人才需要剥削多才,养成自主学习习惯起且有终生学习的概念,有自我发展的精神,有与人协作的能力等,所有的一切都离不开责任心的培养。注重培养小学生学会做人,初步具有责任意识,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基础,责任意识,是指个人对自己和让他人,对家庭集体,对国家和社会所负责任的认识,情感和信念,以及与之相应的遵守规范,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态度,作为一个现代化社会的人,青少年学生应具有的责任感世多方面的,它可以分为对自己负责,对家庭负责,对他人负责等等,它可以体现在许多方面,如对自己的品德,做人负责,履行和担负起家庭各种责任,接受和信任他人,遵守法律、法规,履行公民职责,爱护自然,保护环境等,责任心是孩子健全人格的基础,是能力发展的催化剂,对人的责任意识的培养签掉是理论与实际的统一,是将理论内化为学生的主观意志,培养责任意识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让学少年宫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明确指出:“培养一种认真的责任心,是解决许多问题的教育手段.” 因此,培养小学生责任意识,使学生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基础教育的首要任务。
四、构建方法、途径体系
(1)提高对小学语文有效课堂教学的认识
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首先要解决对“有效性”的认识问题。余文森教授从专业的角度回答了什么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他认为,从专业角度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首先,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指的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通俗地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从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2)建立有效地课堂教学机构
a、有效地导入新课的策略
课堂教学中的导入新课环节,是整个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其重要意义不可忽视,俗话说:“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且抓住导入新课的环节,一开始就要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好的导课如同桥梁,联系着旧知和新知;如同序幕,预示着后面高潮和结局。
b、有效进行新课的策略
语文课堂教学的第三环节是进行新课,传统的教学论把这一环节称作“讲授新课”,这是因为过去的课堂教学以学科体系,知识传授和老师讲授为主,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倡导的是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方式,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c、有效地布置作业的策略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言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运用、感悟,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技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然而,纵观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设计的练习不难看出随意性太强,既无明确的目标又无具体的训练要求,合理巧妙有效的设计有效地课堂练习显得尤为重要。
d、有效进行课堂总结的策略
课堂总结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好的课堂总结,能给人以美感和艺术上的感受,但这不只是教师只凭同动就能达到的效果,而且该增强对课堂总结的意识,不断提高课堂总结的艺术水平。
二、研究内容
1、创新手段,多元教学方法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为迎接知识经济挑战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精神和创新能力,已成为课堂教改的重大问题,因为不可能每个人都能揭示新的原理,发现新的方法,只要把他人已揭示的原理和发现的方法应用于不同的问题上,就是一种创新学习,这种创新必将为将来成为创新人才奠定全面的素质基础,所以要让儿童敢于创新,乐于创新,恒于创新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营造氛围,培养创新意识
和谐、活泼的气氛有助于学生的创新意识等到发展,专制、压抑的课堂氛围则给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带来障碍。
(2)创设轻松愉快有利于学生自主民展的课堂气氛。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使学生感到安全的宽容的和有利于其自主发展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减少焦虑,不怕出现语言错误,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现代心理学以为:学生只有在平等、民主的教育氛围中才能迸发出想象与创新的火花。
2、实施途径与对策
语文要加强创新素质教育,首先要立足于课堂教学,语文必须活生生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
(1)激发创造兴趣,鼓励创新精神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如果没有学习的愿望,那么我们的全部计划、探索都会落空,没有求知欲就没有学校,因此,他向全体教师建议、珍惜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和保卫创造的火花,要使学习具有思想、感情、创造美和游戏的鲜艳色彩,成为孩子们深感性趣又富有吸引力的事情,增强孩子的信心,使他们获得成功的鼓舞力。
(2)运用求异法,旨在创新
“求异”法是在分析解决问题时不拘于一般的原则和方法,不满足满足已知的结论,而运用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标新立异的提出自己新见解的一种方法,教学中运用“求异”法,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因此,教学不应求同过多,而应尽量引导学生用发散的眼光,多方位的审视文章的立意、题材、结构和语言,昼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感受体味自己独特的见解。
(3)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
鼓励学生大胆幻想,以幻想目标激励学生,然后启发学生改组、迁移,综合运用所挑拨的知识,加高通身幻想目标的桥梁,从而增进创新技能。
3、评价体系与应用
课堂教学评价具有重要的导向功能,考核鉴定功能和教学信息反馈功能,是落实素质教育,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途径之一,但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却进展缓慢,不能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
(1)紧紧把握学科教学改革的方向,制订体现学科特点的评价标准,要引导老师深入学习新的课程标
准和教学大纲的精神,俯教材的编写意图,并创造性的选择、处理和使用教材,使课堂教学较好地体现学科教学改革的最新要求。
(2)加强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研究和评价实践的研究,不断提高评课水平。
新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从着手研究到现在已有数年时间,其构建和应用的过程是素质教育观逐渐被认同的过程,也是语文教学的本质被逐步认识的过程。
a、教师用于自评
新的评价体系构建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个较科学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使广大教师自己成为教学评价的主体。经常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审视。自我反馈,自我调控。不断改进教学。
b、教研人员和学校领导用于评价教师的课堂教学
一是用于教学检查,了解面上的情况。发现带普通性的问题,然后对症采取管理和指导措施。二是用于教学评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