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矛盾纠纷诽查调处工作情况存在的薄弱环节、原因和改进的对策(大全5篇)

时间:2019-05-15 11:17: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基层矛盾纠纷诽查调处工作情况存在的薄弱环节、原因和改进的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基层矛盾纠纷诽查调处工作情况存在的薄弱环节、原因和改进的对策》。

第一篇:基层矛盾纠纷诽查调处工作情况存在的薄弱环节、原因和改进的对策

基层矛盾纠纷诽查调处工作情况存在的薄弱环节、原

因和改进的对策

一、矛盾纠纷徘查调处工作情况

我市各级司法行政部门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化解矛盾纠纷的新机制、新路子、新矛盾,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中心建设处于全省领先地位,矛盾纠纷集中排查调处工作开展得扎实有效,基层司法调解工作发挥了重要职能作用,取得突出成效,主要体现在:

1、创建乡镇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中心形成了大排查大调解新格局。针对新时期矛盾纠纷土现的新情况、新特点。莆田县东峤镇于98年10月率先建立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中心形成了以司法所为依托,乡镇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挂帅,有关部门共同参与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的新格局,市司法局和莆田县司法局及时指导帮助、总结推广。特别是去年,采取有力措施进一步加大指导管理力度和推广普及力度,全市54个乡镇于2000年7月15日全部建立起点较高、运作比较规范的调处“中心”乡镇调处中心的建立,强化了司法调解的职能,提高了矛盾纠纷调解率和成功率,提高了司法行政机关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法律服务、法律保障的能力,在化解人民内部矛盾,维护基层安定稳定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2、组织开展矛盾纠纷集中排查治理,形成了强有力化解人民内部矛盾纠纷的新氛围。近年来,全市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在狠抓经常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落实的同时,还围绕拆迁安置、下岗职工再就业、反腐倡廉等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围绕房屋宅基地、婚姻家庭、损害赔偿、债权债务等突出纠纷,围绕影响大、难度大、涉及面广、易激化和可能引发械斗、上访等重点纠纷,组织全市基层司法调解组织有针对性地开展矛盾纠纷专项排查治理集中排查治理和百日会战等活动,认真开展“四查”即查纠纷隐患、纠纷苗头、纠纷积案和现有纠纷,然后组织力量集中进行调处治理,形

成了全市集中抓矛盾纠纷调处治理、化解矛盾促稳定的良好局面。使一大批难点热点问题得到了妥善解决,一大批重大疑难纠纷得到化解,一大批久拖不决的积案得到治理。

3、健全完善调解工作制度,形成了矛盾纠纷层层抓落实,件件有人管的新局面。近年来,各级司法行政机关重视制度建设,目前,全市各乡镇“调处中心”做到了“四个统一”即统一工作目标、统一四项职责、统一十项制度、统一八薄三册,各级党委司法行政机关和基层司法调解组织还把激励竞争机制引进调解工作中,把做好矛盾纠纷化解工作作为考核基层司法人员和调解人员工作能力与工作突绩的一项重要指标、作为评先评优的重要条件,各级司

法行政机关认真贯彻执行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的意见》的意见,坚持县(区)每月,乡镇、村(居)每半月召开一次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协调会议的制度,有力地推动了全市矛盾纠分排查调处工作的落实。

二、存在问题

1、排查调处工作发展不平衡,有的认识不到位,宣传发动力度不大,排查调处成效不明显。

2、有关部门共同参与意识较差齐抓共管不够有力,有些乡镇仍是司法所抓军作战,致使一些疑难复杂纠纷无法圆满解决。

3、仍然存在不稳定的矛盾纠纷隐患。如荔城街道办事处旧城改造所带来的拆迁安置和过渡费发放问题,农村基金会,下岗职工再就业等问题,因为诸多因素难以解决,仍有引起群众上访的可能,有待于统筹解决。

4、社会各界对人民调解的地位作用不够重视纠纷当事人对人民调解的认可程度不高。人民调解发挥的化解纠纷,防止矛盾激化的作用,与社会意识对人民调解的评价形成巨大的反差。

5、部分调解人员对新时期民间矛盾纠纷的复杂性有畏难情绪、村居调委会人员的报酬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在一

定程度上挫伤了调解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三、原因

1、基层党政领导对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纠纷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化解矛盾纠纷的措施不力,一些领导还没有把正确认识和处理矛盾纠纷作为维护安定稳定的重要内容来认识,主动摸索规律性的东西,认认真真地抓好落实。只是满足于开会、发文件,而对具体矛盾纠纷该出面的不出面,该协调不协调,工作没有力度。这种因领导干部认识不到位造成工作不到位的状况,是这些地方矛盾纠纷化解不力的主要原因。

2、基层干部素质不高,政策法制观念不强,不能正确处理于群关系引发的矛盾,据对于群关系矛盾纠纷的分析、60%以上的矛盾纠纷起因于乡村两级干部的行为。这些干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念不强,衙门作风;扭曲地执行上级政策,在“三提五统”上随意加码,加重了农民负担;为政不廉,办事不公;民主法制观念淡薄,工作方法简单粗暴,习惯用行政部门的手段开展工作。

3、一些基层组织工作不负责任,处理矛盾纠纷不是迎难而上,而是拖延推倭,致使小事拖大,大事拖难,难事拖乱,从排查出来的疑难矛盾纠纷看,有大部分的纠纷是因此而逐渐复杂化的。具体表现为一是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视而不见,或故意推托,不下大力解决;二是对于涉及面广、成因复杂、解决难度大的纠纷相互推倭,没有解决;三是人情关系复杂,往往是一件小事有多方说情,使问题复杂化,越拖越难。

4、宣传教育工作不到位,群众知法不多,守法自觉性不高。虽然我们已进行了三个五年普法,但广大农要仍有许多死角,法盲现象仍有存在,导致群众遇到实际问题不是寻求法律和政策依据,而是凭感情、凭旧的习俗瞎干、盲干,而且片面认为问题闹得越大越能引起领导重视,越能得到解决。

四、对策

近几年来,我市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对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引起了高度重视,在有关部门配合下采取了有力措施,取得明显的成效,但仍存在着以上问题,针对以上问题,必须采取强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一)各级党政领导干部要提高认识,把基层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作为新时期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上来。要把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列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各级党委考核年度工作目标的内容,增强党政领导和有关部门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建立矛盾纠纷排查调处过错责任制。即凡是因工作抓得不力而使矛盾激化为刑事案件或群众集体上访的,影响了当

地的社会稳定,影响了群众的生产生活的,由各级党委、政府依据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管辖责任制,确定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追究单位领导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

(二)提高广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依法行政和依法化解矛盾的能力。其一,要充分利用各级党校对广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进行培训。其二各级党委、政府领导和部门领导要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在此基础上,要求每个领导干部每年至少亲自解决一两件当地有影响的疑难纠纷。

(三)加大部门齐抓共管的力度,要进一步明确各有关部门在矛盾排查调处工作中的职责、任务、制定有关部门分工协作,齐抓共管的实施办法和奖惩办法。参照莆田县的成功做法,建立健全社会矛盾调处中心,形成党委书记亲自挂帅,统一协调指挥,有关部门共同参与、齐抓共管的良好运行机制,使一般矛盾纠纷在村(居)就地解决。重大疑难矛盾纠纷,乡镇党委政府统一指挥调动,以司法所为主,有关部门积极配合,共同做好化解工作。

(四)加强组织建设,壮大队伍,提高素质。要在整顿健全现有调解组织的基础上,大力发展企事业单位的调解组织,要挑选有文化、懂政策、年富力强的人员充实到调解组织中来。要大加强对调解人员的政治思想教育和廉政教育、爱岗敬业教育,开展多种形式的业务培训,有针对性地提高

调解人员的业务能力。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五)建立健全内部运行机制。要加强人民调解委员的各项制度建设。继续深入开展标准化调委会创建活动,要完善奖励机制,大力表彰宣传成绩显著、贡献突出的人民调解委员会和调解员。要积极争取地方财政和有关部门对基层法律服务机构的支持,通过社会保障机制,提高调解人员的待遇,解决调解人员的人身安全、养老等后顾之忧。

(六)加强司法所建设,强化对人民调解工作的指导。当前,从加强基层基础工作,落实依法治国方略的需要出发,要利用机构改革的有利时机加强司法所的建设,紧密结合本地实际和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的特点,切实加强对人民调解工作的管理和指导,认真抓好人民调解队伍的思想建设,调解工作的制度建设和调解组织的业务建设。

第二篇:新形势下做好基层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的几点思考

新形势下做好基层矛盾纠纷

排查调处工作的几点思考

一、基层矛盾纠纷几个明显特点:

1、类型增多,诱因复杂。由于经济体制改革、社会结构变动而引发的利益调整、观念冲突等原因,导致现阶段社会矛盾更加多样和复杂。近年,由安全隐患、征地、企改等因素引发的纠纷大幅度增加。在矛盾纠纷的类型中,债权债务、征地拆迁、老人赡养、婚姻纠纷等方面占矛盾纠纷总数的近一半。

2、矛盾主体多元化,群体性纠纷突出。过去基层矛盾纠纷主体多为个人。现在则以群体居多。表现村民与村委会之间、经济合作组织之间乃至与政府之间的纠纷。在拆迁安置、征地补偿纠纷中,极易由一般性矛盾演变为群体性纠纷。

3、矛盾不断反复,调处难度加大。由于群众自身素质和一些历史因素,常使矛盾纠纷不能按照调处协议办理而再起纷争,进而导致纠纷调处难度加大。

二、基层矛盾纠纷的成因

1、利益之争是导致纠纷产生的主要原因。“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无论是百姓之间还是单位之间或者个人与集体之间产生矛盾,由“利”引起的居多。涉及经济利益方面的矛盾纠纷,是影响当前基层社会稳定的主要因素。

2、部分群众自身素质不高是矛盾纠纷调处难度加大的又一原因。

由于部分群众自身素质不高,法律意识淡漠,调处结果没达到自己意愿的,随意反悔,动辄胡搅蛮缠,白村刘军材与兄因宅基地纠纷镇村干部多次调解,数次反悔,影响当地稳定,造成恶劣影响。

3、政策法律法规宣传教育不到位,出现纠纷后不愿通过法律手段解决。打官司不仅费时、费力,还要花钱,因此,发生矛盾纠纷时,往往不愿通过法律程序解决。再加上一些群众对党和政府不信任,出现纠纷便通过串联、聚众、集体上访,甚至采取违法犯罪手段解决问题。

三、对策与措施

1、完善机制,把握矛盾调处工作的主动权

在新的转型时期,基层矛盾纠纷构成因素复杂,要从队伍建设、排查、调处等方面着手,完善长效机制,才能搞好基层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

一要通过建立健全镇、村人民调解委员会基层矛盾纠纷调处网络。集中性排查与经常性排查相结合,随机抽查与地毯式排查相结合,排查与调处相结合,排查与解决问题相结合。通过层层梳理辖区内的纠纷苗头和隐患,掌握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人员发生矛盾纠纷的特点和规律。重点分析预测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重大治安事件等突出问题,认真研究应对措施,把疏导和预防工作做在前头,掌握排查工作主动权,做到心中有数,遇事不乱,防患于未然,确保问题能提前发现,矛盾能妥善疏导,纠纷能及时化解;二要坚持“四早原则”。一是坚持早处理原则。将问题处理在萌芽状态,避免矛盾纠纷激化,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是坚持早分解责任原则。矛盾纠纷出现后,要把处理责任落实到具体单位、具体人身上,同时,根据案情的难易程度,实行办事限时制度。三是坚持早整治原则。要集中时间和力量,有计划、分步骤地对常见的、多发的、带有倾向性的纠纷,尤其是那些可能激化的纠纷进行专项治理,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四是坚持早防范原则。要切实防止排查调处与解决问题“两张皮”现象。对于一时难以解决的要给群众讲清原因;对于已经激化或酿成事端的矛盾纠纷,也要具体矛盾具体分析、具体解决,坚持“宜疏不宜阻、宜解不宜结、宜散不宜聚”的原则,防止矛盾纠纷进一步激化。

2、注重方法,发挥矛盾调处工作的能动性

矛盾纠纷都有一个发展的过程,要把握“敏锐性、主动性、针对性、导向性”,增强工作主观能动性。

(1)思想上要有敏锐性。一方面,在形势好、情况熟的环境中,注意保持清醒头脑,防止对存在的问题熟视无睹,或听不进不同意见和建议;另一方面,在新情况、新矛盾不断出现的条件下,注意吃透情况,冷静分析,对事物的主流和本质作出正确判断。及时了解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难点问题,及时分析和预测可能发生的问题和纠纷。保持对群众问题的敏锐性,做到及早发现苗头,准确掌握动向,及时将事态处置在萌芽状态。

(2)工作上要有主动性。要建立工作预案,做到及时、主动、超前。在问题引发的初期,及时采取措施,及早化解,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方法上要有针对性。一是教育为先。加强对群众的思想宣传力度,突出教育引导机制,开展多形式、多渠道的宣传教育活动。二是处置手段要得体。对一些别有用心者和幕后操纵者,要采用合适的处理手段,增强化解的力度,通过打击和震慑,达到疏导和分化之目的。三是综合治理,进一步夯实基础,标本兼治。

(4)政策上要有导向性。我国已经制定出民事诉讼法、行政复议法、仲裁法等一系列解决民事、经济、行政争议的法律。但群众仍然习惯于找政府而不是通过法律程序解决问题,这种状况不利于及时有效处理纠纷。在调处矛盾纠纷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当事人通过法律程序解决。司法机关对符合条件的要及时受理。特别是对一些涉及面广、社会影响大的群体性案件,审理和裁决要力求公开、公正、及时,在全社会逐步形成一种服从法律,信赖法律,愿意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矛盾纠纷的习惯。

第三篇:新形势下做好基层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的几点思考

新形势下做好基层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的几点思考免费文秘网免费

公文网

新形势下做好基层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的几点思考2010-06-29 18:27:10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新形势下做好基层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的几点思考新形势下做好基层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的几点思考(2)

xx县地处鄂豫皖三省交界,位于华东经济圈的边沿,被省委、省政府确定为全省5个加快发展的区域性中心城市。这里,结合xx县情,谈谈如何做好新形势下基层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

一、基层矛盾纠纷新动向 近年来,xx县的矛盾纠纷呈现如下几个明显特点:

(一)类型增多,诱因复杂。由于经济体制改革、社会结构变动而引发的利益调整、观念冲突等原因,导致现阶段社会矛盾更加多样和复杂。过去山林、宅基地、邻里纠纷等矛盾纠纷居多。近年,由安全隐患、征地、污染、企改等因素引发的纠纷大幅度增加。在矛盾纠纷的类型中,争夺山林、水土权益、债权债务、环境污染、企业改制以及征地拆迁安置等方面,占全县矛盾纠纷总数的近一半。

(二)矛盾主体多元化,群体性纠纷突出。过去基层矛盾纠纷主体多为个人。现在则以群体居多。表现为职工与企业之间、村民与村委会之间、经济合作组织之间乃至与政府之间的纠纷。在拆迁安置、征地补偿、企业改制、山林、水土纠纷中,极易由一般性矛盾演变为群体性纠纷。

(三)矛盾不断反复,调处难度加大。

由于群众自身素质和一些历史因素,常使矛盾纠纷不能按照调处协议办理而再起纷争,进而导致纠纷调处难度加大。

二、基层矛盾纠纷的成因

笔者认为,基层矛盾纠纷产生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利益之争是导致纠纷产生的主要原因。“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无论是百姓之间还是单位之间或者个人与集体之间产生矛盾,由“利”引起的居多。在xx,由山林、水土权益、债权债务、环境污染、企业改制以及征地拆迁安置等涉及经济利益方面的矛盾纠纷,是影响当前基层社会稳定的主要因素。

2、改革中社会保障措施不到位是导致基层矛盾纠纷产生的重要原因。企业改制前,拖欠职工工资、股金、医疗费等,改制后,职工下岗,无经济来源,而许多职工又年龄较大,没有技术,再就业困难,易产生矛盾纠纷。

3、政策法律法规宣传教育不到位,出现纠纷后不愿通过法律手段解决。打官司不仅费时、费力,还要花钱,因此,发生矛盾纠纷时,往往不愿通过法律程序解决。再加上一些群众对党和政府不信任,出现纠纷便通过串联、聚众、集体上访,甚至采取违法犯罪手段解决问题。

三、对策与措施

(一)完善机制,把握矛盾调处工作的主动权

在新的转型时期,基层矛盾纠纷构成因素复杂,要从队伍建设、排查、调处等方面着手,完善长效机制,才能搞好基层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

1、夯实“四级网络”。通过建立健全乡(镇)、村(街)人民调解委员会和村民组调解小组,形成上下成线,左右成片的县、乡、村、组四级基层矛盾纠纷调处网络。

2、推行“四个结合”。即集中排查与经常性排查相结合,随机抽查与地毯式排查相结合,排查与调处相结合,排查与解决问题相结合。通过层层梳理辖区内的纠纷苗头和隐患,掌握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人员发生矛盾纠纷的特点和规律。定期对各类信息进行综合分析,重点分析预测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群众性械斗、非法宗教活动、重大治安事件等突出问题,认真研究应对措施,把疏导和预防工作做在前头,掌握排查工作主动权,做到心中有数,遇事不乱,防患于未然,确保问题能提前发现,矛盾能妥善疏导,纠纷能及时化解。

3、坚持“四早原则”。一是坚持早处理原则。矛盾纠纷变化发展过程有成因—潜在—呈现—激化—对抗等阶段。呈现阶段是矛盾变化的关键时期,在矛盾呈现前期,重视矛盾的疏导工作,将问题处理在萌芽状态,避免矛盾纠纷激化,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二是坚持早分解责任原则。矛盾纠纷出现后,要把处理责任落实到具体单位、具体人身上,同时,根据案情的难易程度,实行办事限时制度。三是坚持早整治原则。要集中时间和力量,有计划、分步骤地对常见的、多发的、带有倾向性的纠纷,尤其是那些可能激化的纠纷进行专项治理,做到小矛盾不出村级,大纠纷不出乡镇。四是坚持早防范原则。要切实防止排查调处与解决问题“两张皮”现象。对于一时难以解决或仅靠本地、本部门、本单位无力解决的问题,要及时移送,提请上级协调解决;对于已经激化或酿成事端的矛盾纠纷,也要具体矛盾具体分析、具体解决,坚持“宜疏不宜阻、宜

解不宜结、宜散不宜聚”的原则,防止矛盾纠纷进一步激化。

(二)注重方法,发挥矛盾调处工作的能动性

矛盾纠纷都有一个发展的过程,基层干部要把握”敏锐性、主动性、针对性、导向性”,增强工作主观能动性。

1、思想上要有敏锐性。一方面,在形势好、情况熟的环境中,注意保持清醒头脑,防止对

第四篇:开展矛盾纠纷和公共安全隐患排查调处工作的情况汇报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市电视电话会议关于开展矛盾纠纷和公共安全隐患大排查大调处的有关精神,有效化解当前影响我县社会稳定的矛盾纠纷,切实加强公共安全管理,预防和减少群体性事件、越级上访案件、各类矛盾纠纷和重大安全生产责任事故的发生,为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我们在上半年尤其是在省市电视电话会议后,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今年以来,我们从构建“和谐兴县”的角度,在维护社会稳定与促进平安建设方面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始终坚持信访联席会议和领导接待日等制度,同时,积极构建农村维稳、综治、调解三大格局,大力开展矛盾纠纷和公共安全隐患大排查大调处工作。上半年,几项重点指标实现了“五个为零”:即进京集体访为零,进京非正常上访为零,在全国、省、市“两会”和重要节日期间上访为零,安全生产事故为零,凶杀案为零。信访工作实现了“三个下降”:进京个体访3案次,同比下降50%。去省集体访3批25人次,同比批量下降57%,人次下降57%;个体访3案次,同比下降77%。去市集体访6批64人次,同比批量下降13%,人次下降68%;个体访20案次,同比下降18%。省市电视电话会议之后,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高度重视、层层发动。7月20日省市电视电话会议后,我县在第二天分别召开了县四大班子领导联席会议及乡镇、科局领导参加的案件交办会,会上传达并学习了省市领导的讲话,县委、县政府强调,必须从讲政治高度认真贯彻落实省市电视电话会议精神,牢固树立“发展是政绩,稳定也是政绩”和“责任重于泰山”的意识,把这项工作纳入到各级“一把手”工程,把这次专项行动作为当前压倒一切的头等大事来抓。在这次动员会议后立即开始地毯式排查,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同时,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把问题消灭在萌芽。县委要求在此期间各乡镇和县直部门的党政主要领导坚守岗位,外出必须向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请假,同时加强值班值宿,确保电话24小时畅通,确保突发事件能够得到及时处置。

二是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我县成立了xxx矛盾纠纷和公共安全隐患大排查大调处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县委书记、县长担任,副组长由县四个班子的相关领导组成,成员由县综治委成员单位和县处理信访突出问题及群体性事件联席会议成员单位的主要领导组成,另外,每名县级领导都划定了责任区。我们根据上级的要求和工作需要,领导小组又下设了十个工作小组和一个办公室。其中四个小组是按照省市的模式设立的,成立了信访案件、矛盾纠纷排查小组,由县信访办具体负责;公共安全隐患排查小组,由县公安局具体负责;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小组,由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具体负责;责任追究小组,由县纪委、监察局具体负责。此外,结合我县的实际情况,又增设了六个小组,成立了督查检查小组,由县委组织部和县委、县政府督查室具体负责;企事业转制和工资社保工作小组,由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发展和改革局、经济局、人事局、财政局、民政局具体负责;土地征占承包工作小组,由县国土资源局、农村经济发展局和水利局、林果局具体负责;城改拆迁建筑工作小组,由县城乡建设管理局、财政局具体负责;涉法涉诉工作小组,由县委政法委、县公安局、法院、检察院具体负责;文教卫生工作小组,由县教育局、卫生局、文化局具体负责。这十个专门工作小组的组长均由县委、县政府的分管领导担任。

三是从严要求、分步实施。我县出台了《关于开展矛盾纠纷和公共安全隐患大排查大调处工作的实施方案》,明确提出了必须确保实现“五个为零”的目标,即:进京去省访为零;有重大影响的群体性事件和突发事件为零;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为零;重特大公共安全事故为零;重特大刑事案件为零。我们将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和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划分为四个阶段,分步实施。第一阶段为动员部署阶段(7月23日——7月31日),实行了四大班子主要领导包片,县级领导包乡镇,乡镇级领导包村屯,并且要求做到亲自指导,亲自部署,亲自处置,亲自落实,抓好县乡村三道防线;第二阶段为全面排查阶段(8月1日——8月5日),严格落实好三项制度,即:日报告制度(每日17:00前将情况报给县综治办),周调度制度(每周五全县分片调度),月汇报制度(月末向县四大班子领导汇报),完善信息工作,避免迟报、漏报、瞒报、不报的现象发生;第三阶段为调查处理阶段(8月6日——8月31日),加大经费投入,充分利用民事、行政、司法等手段,全力解决问题,做到稳控息访、消除隐患;第四阶段为严密防控阶段(9月1日——十七大结束),对重点人员和排查出的安全隐患实行“双包双保”等措施,确保实现“五个为零”的目标。

四是责任明确、进展迅速。8月5日,我县又召开了有县四大班子和乡镇、科局主要领导参加的排查情况汇报会,包乡镇的县四大班子领导、乡镇科局主要领导、基层村(社区)单位主要领导和具体工作责任人,逐件签订了案件交办责任书。领导小组下设的十个专门工作小组和一个办公室,在成立之日起就开始了高速运转。信访案件、矛盾纠纷排查小组共排查出119起信访重点案件并与相关责任单位进行了及时交办;公共安全隐患排查小组对全县62家涉爆单位进行了全面检查,对剧毒化学品使用单位检查了6次,分别签订责任书和保证书210份、110份;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小组对全县小煤矿、非煤矿山、冶金和危化行业、道路交通、铁路道口、建筑工地以及人员密集场所进行“地毯式”的排查,做到边排查边整改,现已永久性地关闭了隐患较大的4家矿井,封闭了有安全隐患的剧场;责任追究小组结合“访民查廉千村行”梳理出来的103个问题和交办的15个信访案件,积极进行检查和督办;督查检查小组围绕全县解决难度较大的信访案件进行逐案督办;企事业转制和工资社保工作小组与上访人面对面地接触,通过耐心细致地工作,90%以上的上访人均表示理解,愿意息访;土地征占承包工作小组围绕新生儿土地承包、征地补偿费、铁矿越界开采等热点问题逐案排查,收到了初步的效果;城改拆迁建筑工作小组负责的信访案件主要是工程质量和工程款拖欠问题,这些上访案件现在已基本稳定;涉法涉诉工作小组也在排查的过程中成功地执结了部分案件;文教卫生工作小组对民办教师、幼儿教师及卫生系统的部分职工实行了人盯人的监控措施,对带头闹事者将予以惩处;办公室人员加班加点,使全县的突发情况能够及时分类汇报给各个领导小组。

五是加大投入、效果显著。为解决群体上访和公共安全方面的问题,省市电视电话会议后,县乡财政及各单位相继投入资金,县级财政用于解决各类信访突出问题投入资金100万元,乡级财政用于解决各类信访突出问题投入资金80万元,又多方筹措资金用于解决各类涉法案件投入资金50万元,县乡财政及生产单位用于排除安全隐患投入资金130万元,这次专项行动全县累计投入资金超过360万元。截止到现在,省交办的9起案件除民办教师、幼儿教师两案外结案7起,市交办的5起案件除水库移民、张家堡铁矿两案外结案3起;县内排查出的119起各类案件有37起得到了彻底解决,48起得到了妥善处理,其余的正在调处当中。

我们xxx由于历史遗留问题较多,一些应该解决的问题,因目前县乡财力匮乏,还不能满足群众的诉求,有的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另一方面由于人力物力财力有限,已经排查整改后的一些安全隐患仍有可能反弹或出现新的隐患,严密防控的任务非常繁重。为了抓好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和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今后一段时间,我们要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要落实包案制度。我们的工作重点是对交办的案件落实包保稳控责任,县四大班子领导将直接深入到划分的区域开展工作,乡镇科局的领导必须切实负起第一责任人的责任,把主要精力集中到这项工作上来,交办的案件要一直包到村、包到基层单位、包到基层干部和基层派出所干警头上,确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重大事件不出县”。真正做到“一个问题、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个方案、一抓到底”。

二要实施动态管理。对新发生的问题和案件要及时加到交办案件之中,对已结案息访的案件,要填写结案息访申报审批表,经信访部门核准后,从交办案件中剔除;加强情报信息收集反馈工作,由县综治办负责,实行“零”报告制度,每天各乡镇和各科局要向县综治办汇报一次大排查大调处工作开展情况,遇有重大情况和问题要随发随报;县大排查大调处工作领导小组每周要对包案工作情况开展一次调度,县信访工作领导小组原则上每半月召开一次会议,遇有重大问题可随时召开。

三要解决排查问题。由县综治办和信访办负责,对各乡镇和各科局开展矛盾纠纷和公共安全隐患大排查大调处工作进行全面检查,特别是对上级和县委、县政府交办的信访案件,要加大督办力度。继续加大资金投入,抓住这次专项行动的有利契机,对有理上访并能够解决的问题要抓紧解决,对暂时解决不了的问题要讲清道理,做好稳控工作。同时,对全县各级组织提出“两不”的要求,即在党的十七大结束前,不出台新政策,不操作易引发不稳定问题的工作,以便最大限度地避免产生新的矛盾和问题。

四要实行责任追究。县委对各级组织明确规定,对因排查不细致、处理不及时、措施不到位而造成的有严重影响的群体事件、重大刑事案件和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的直接责任人,要追究责任,第一责任人调离领导岗位,该单位的工作实行“一票否决”。同时,我们要认真贯彻执行市里新出台的“处理信访问题暂行规定”,弄清政策,找准依据,拿出预案,对无理取闹、组织煽动群体事件的信访人,依法严肃处理,决不手软。请各位领导放心,我们一定会本着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切实开展好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和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群策群力,严看死守,不给省市添乱,不给省市抹黑,努力实现“五个为零”的目标,为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营造出平安、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

第五篇:新形势下做好基层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的几点思考

xx县地处鄂豫皖三省交界,位于华东经济圈的边沿,被省委、省政府确定为全省5个加快发展的区域性中心城市。这里,结合xx县情,谈谈如何做好新形势下基层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

一、基层矛盾纠纷新动向

近年来,xx县的矛盾纠纷呈现如下几个明显特点:

(一)类型增多,诱因复杂。由于经济体制改革、社会结构变动而引发的利益调整、观念冲突等原因,导致现阶段社会矛盾更加多样和复杂。过去山林、宅基地、邻里纠纷等矛盾纠纷居多。近年,由安全隐患、征地、污染、企改等因素引发的纠纷大幅度增加。在矛盾纠纷的类型中,争夺山林、水土权益、债权债务、环境污染、企业改制以及征地拆迁安置等方面,占全县矛盾纠纷总数的近一半。

(二)矛盾主体多元化,群体性纠纷突出。过去基层矛盾纠纷主体多为个人。现在则以群体居多。表现为职工与企业之间、村民与村委会之间、经济合作组织之间乃至与政府之间的纠纷。在拆迁安置、征地补偿、企业改制、山林、水土纠纷中,极易由一般性矛盾演变为群体性纠纷。

(三)矛盾不断反复,调处难度加大。由于群众自身素质和一些历史因素,常使矛盾纠纷不能按照调处协议办理而再起纷争,进而导致纠纷调处难度加大。

二、基层矛盾纠纷的成因

笔者认为,基层矛盾纠纷产生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利益之争是导致纠纷产生的主要原因。“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无论是百姓之间还是单位之间或者个人与集体之间产生矛盾,由“利”引起的居多。在xx,由山林、水土权益、债权债务、环境污染、企业改制以及征地拆迁安置等涉及经济利益方面的矛盾纠纷,是影响当前基层社会稳定的主要因素。

2、改革中社会保障措施不到位是导致基层矛盾纠纷产生的重要原因。企业改制前,拖欠职工工资、股金、医疗费等,改制后,职工下岗,无经济来源,而许多职工又年龄较大,没有技术,再就业困难,易产生矛盾纠纷。

3、政策法律法规宣传教育不到位,出现纠纷后不愿通过法律手段解决。打官司不仅费时、费力,还要花钱,因此,发生矛盾纠纷时,往往不愿通过法律程序解决。再加上一些群众对党和政府不信任,出现纠纷便通过串联、聚众、集体上访,甚至采取违法犯罪手段解决问题。

三、对策与措施

(一)完善机制,把握矛盾调处工作的主动权

在新的转型时期,基层矛盾纠纷构成因素复杂,要从队伍建设、排查、调处等方面着手,完善长效机制,才能搞好基层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

1、夯实“四级网络”。通过建立健全乡(镇)、村(街)人民调解委员会和村民组调解小组,形成上下成线,左右成片的县、乡、村、组四级基层矛盾纠纷调处网络。

2、推行“四个结合”。即集中排查与经常性排查相结合,随机抽查与地毯式排查相结合,排查与调处相结合,排查与解决问题相结合。通过层层梳理辖区内的纠纷苗头和隐患,掌握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人员发生矛盾纠纷的特点和规律。定期对各类信息进行综合分析,重点分析预测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群众性械斗、非法宗教活动、重大治安事件等突出问题,认真研究应对措施,把疏导和预防工作做在前头,掌握排查工作主动权,做到心中有数,遇事不乱,防患于未然,确保问题能提前发现,矛盾能妥善疏导,纠纷能及时化解。

3、坚持“四早原则”。一是坚持早处理原则。矛盾纠纷变化发展过程有成因—潜在—呈现—激化—对抗等阶段。呈现阶段是矛盾变化的关键时期,在矛盾呈现前期,重视矛盾的疏导工作,将问题处理在萌芽状态,避免矛盾纠纷激化,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二是坚持早分解责任原则。矛盾纠纷出现后,要把处理责任落实到具体单位、具体人身上,同时,根据案情的难易程度,实行办事限时制度。三是坚持早整治原则。要集中时间和力量,有计划、分步骤地对常见的、多发的、带有倾向性的纠纷,尤其是那些可能激化的纠纷进行专项治理,做到小矛盾不出村级,大纠纷不出乡镇。四是坚持早防范原则。要切实防止排查调处与解决问题“两张皮”现象。对于一时难以解决或仅靠本地、本部门、本单位无力解决的问题,要及时移送,提请上级协调解决;对于已经激化或酿成事端的矛盾纠纷,也要具体矛盾具体分析、具体解决,坚持“宜疏不宜阻、宜解不宜结、宜散不宜聚”的原则,防止矛盾纠纷进一步激化。

(二)注重方法,发挥矛盾调处工作的能动性

矛盾纠纷都有一个发展的过程,基层干部要把握“敏锐性、主动性、针对性、导向性”,增强工作主观能动性。

1、思想上要有敏锐性。一方面,在形势好、情况熟的环境中,注意保持清醒头脑,防止对

下载基层矛盾纠纷诽查调处工作情况存在的薄弱环节、原因和改进的对策(大全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基层矛盾纠纷诽查调处工作情况存在的薄弱环节、原因和改进的对策(大全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