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工商局抓理论调研促工作发展情况汇报
近年来,××市工商局围绕职能转型,联系工作实际,广泛开展理论研讨和调查研究活动,形成了一批理论调研成果。去年,有1篇调研文章获××省工商学会优秀调研文章,4篇调研文章获××市工商学会优秀调研文章,有效指导、推动了系统工作发展。
一、坚持齐心协力,抓牢调研工作
调研工作是一项综合性工作,需要各部门参
与,需要多方协调。该局加强领导,加大投入,为调研工作提供保障。在良好环境下,一批热爱调研工作的工作人员高度负责,尽心尽力开展理论调研。
(一)领导下决心。理论调研是表现一个单位干部职工善学、能做、会说的重要表现形式,是展示一个单位文化积淀、综合素质的重要平台。该局领导高度重视,从三个方面全力支持理论调研工作。一是人力支持。将办公室作为中坚力量,始终保持办公室队伍稳定;将机关科室和直属分局作为主要力量,下达课题,限时完成;将基层分局、工商所作为补充力量,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开展调研。二是精力支持。停征“两费”初期,该局集中时间,集中人员,分成4个小组,到22个基层分局、所实地调研,谈现状,问情况,听想法,为转型期机构设置、人员管理、业务监管打下了坚实基础。形成的调研报告《整合机构设置,推进工商转型》获省局领导好评。三是财力支持。拿出资金,在系统开展征文、调研文章评比活动,对层次高、写得好的调研文章,对上××级以上报刊杂志的调研文章,给予一定奖励,形成重文、重写作人才、重调研的良好氛围。每年组织召开专门的政务工作会议,该局主要领导都亲自参加,为调研工作提思路,提要求。
(二)工作人员有责任心。不管是写作骨干,还是一般工作人员,只要接受调研任务,都扎扎实实撰写,认认真真完成。一是写作骨干尽心。各骨干把理论调研作为目标追求,作为写作水平上档次的追求,作为丰富人生知识的追求,锲而不舍,孜孜不倦,每年都完成一定数量的调研文章。二是业务骨干用心。业务工作人员将理论调研文章作为自己工作出成果,工作创新的重要载体。他们认为一项业务工作做好了,只能算成功了一半,另一半就是将自己的工作经验、好的做法总结提炼形成材料,形成文字,对外宣传。因此,业务骨干积极参与调研工作。三是后备力量上心。刚刚从事文字工作的同志,刚接触调研工作的同志,经常向有经验的同志学习、借鉴,进取心强,敢于钻研,敢于挑战,敢于接受任务。
二、做好结合文章,抓实调研工作
调研工作不是孤立的,它存在于工作的各个环节,同时也是有一定方向,有针对性的。该局强调调研工作必须有的放矢,找准方向,搞好结合。
(一)与信息工作结合。一是互为补充。信息讲快,求简,调研文章讲实,求厚重。作为政务工作的“三驾马车”,信息可以为调研提供大量的丰富的素材,调研可以深化、充实信息。信息工作做好了,也可为调研工作做铺垫。二是互相转换。信息反映出来的做法、经验是否经得住时间考验,是否经得起推广,就需要进一步调查研究,进一步挖掘推,而理论调研本身也是信息的一种形式。
(二)与业务工作结合。业务工作需要理论支撑,理论成果需要业务工作检验,二者相辅相成。该局规定,每个直属分局每年至少完成两篇理论调研文章,各业务科室至少完成1篇理论调研文章,做到既有形式上的看点,又有丰硕的理论成果。
(三)与上级要求给合。抬头看天,上有所需,下有所应。通过理论调研反映基层建设的实际现状,反映法律法规政策的贯彻落实情况,让调研成果服务领导决策。去年,该局紧紧围绕职能转型大方向,围绕食品安全、打击传销等群众关心、关注的大问题进行调研,收到了很好效果。
三、把握工作方法,抓活调研工作
要想出成果,出精品,除了潜心钻研,刻苦学习,练好内功外,调研方式方法至关重要。在实际工作,该局调研工作人员主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跟领导,了解大局,获取先进的思想,为理论研究指明方向,理清思路。该局主要领导下基层,各分管领导到片区督办,都有办公室人员和写作骨干跟随。二是串科室,获取各种各样的信息,找准理论调研线索。业务科室掌握的业务系统化、专业化,对理论研究更具有现实意义,办公室人员发挥对调研工作的敏感性,主动配合他们抓调研。三是出现场。毛泽东同志讲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调研人员随同执法人员现场执法,了解具体情况,感同身受,理论联系实际,写出的理论调研文章才有生命力。四是跑基层,实事求是,选取理论调研的结合点。理论成果归根结底是为基层所用,是指导基层工作的重要原理,所以必须来源于基层。五是多交流,广泛讨论,思想碰撞,产生理论调研的灵感和火花。
四、实施目标管理,抓稳调研工作
第二篇:工商局三抓三促工作报告
这是一篇关于工作报告的范文,可以提供大家借鉴!
今年以来,为进一步强化行政指导工作,提升基层服务水平,荣成市工商局结合辖区实际,探索创新了“三抓三促”方法,紧紧抓住职能转型、理念更新、行风建设三个着力点,促进三个提升,实现“事先指导、事中规范、事后巩固”的良好目标,全系统行政指导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一)围绕职能转型抓服务引导,促行政效能提升。将行政指导与服务工作有机结合,加大行政指导的深度和力度,在日常登记注册、检验、商标广告、合同管理等服务工作中,充分发挥行政指导高效灵活的优势为企业提供优质高效服务,通过发放《行政建议书》和《行政告诫书》,主动服务经营业户,提升服务工作水平。同时,建立重点企业联系点工作制度,确定31家重点企业、重大项目企业作为干部联系点,实行点对点服务,引导辖区企业规范经营、培育驰(著)名商标、指导企业走科学发展之路,助推企业做大做强做优。今年以来,全系统共下发《行政建议书》和《行政提醒书》400多份,全面提升了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层次和水平,提高行政效能。
(二)围绕理念更新抓执法指导,促执法环境优化。在行政执法过程中,注重更新监管执法理念,正确把行政执法与行政指导有机统一起来,注意贯彻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于轻微违法行为,以说服和引导规范为主,发放《行政告诫书》,规范当事人的经营行为,实现执法工作从查处案件向规范、指导和查处相结合转变,改变了以往“重处罚轻整改”的执法误区,确保执法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相统一,为工商发展和服务营造更好的外部环境。今年以来,该局共责令改正各类经济违法行为300起,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三)围绕行风建设抓规范督导,促良好形象树立。将行政指导与行风廉政建设相结合,通过建立案后回访制度,认真做好《回访记录》,督促、指导案件相对人纠正违法行为,避免再次发生违法行为,并广泛征求当事人对工商执法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改进工作方法,巩固执法效果,取得当事人的理解和配合。同时加强行政执法监督,自觉接受人民群众对执法规范性的监督,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督导落实和整改,对发现违反制度的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不断增强干部职工廉洁自律意识,提升系统整体形象。今年以来,行政执法案件回访率达到了100%,共接收合理化建议60多条, 在全社会树立了工商队伍“为民、公正、清廉”的良好形象,助推行风评议工作取得佳绩。
第三篇:人事局查抓人才工作促县域发展汇报材料
人事局查抓人才工作促县域发展汇
报材料
文章标题:人事局查抓人才工作促县域发展汇报材料
近年来,我局以服务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为主题,以人才开发为主线,进一步转变工作观念、工作作风、工作方式和工作方法,创新服务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手段和方法,拓宽服务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领域和空间,有力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发展。
一、开展学习调研,更新思想观念,找准新形势下县
级人事部门工作的出发点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会逐步深入,政府的管理模式将由原来的“大政府,小
社会”向“小政府,大社会”转变,人事部门也将向“小部门,大服务”转变,人事管理职能会逐步弱化,而公共服务职能会逐步增强。特别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的相继出台颁布,对于工作范围广、任务重、矛盾多的县级人事部门来说,既是发展机遇,又是严峻挑战。
在机遇和挑战并存面前,如何抓住机遇,应对挑战,有所为、有所位,创造新业绩。是县级人事部门在建设和发展中的难题之一。我局从学习培训入手,选送了四名干部参加了市人事局举办的《公务员法》知识培训、事业单位改革培训、电子政务培训,并到上海、云南、青岛、厦门等地考察学习,通过培训和考察,带回了发达地区人事部门的工作思路和工作经验;通过交流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进一步开阔了全局人员的视野,拓宽了人事人才工作思路。除此之外,组织全局人员重点学习了全省人事
工作会议上就县级人事部门建设和发展提出的“以服务县域经济为中心,促进县级人事部门建设和发展”工作措施,结合市人事局开展的人事局长座谈会调研内容,就“在新的人才管理格局中县级人事部门的地位和作用”课题开展了重点调研、全员调研,形成了《新形势下县级人事部门要增强六种意识》和《加快山区人才资源开发途径探索》两篇调研报告。
在学习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在服务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中促进自身发展,以自身快速发展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优质的服务”的工作理念,要求全局上下进一步强化服务经济、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意识,进一步增强学习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法治意识、全局意识、廉洁意识等六种意识。
在更新观念的过程中,全体干部职工认识到:服务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是当前县级人事部门强化服务经济、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有效形式;是提高人事
干部素质,树立人事部门形象的有效措施;是丰富文明创建内涵,创新人事人才工作的有效载体。全局上下进一步统一了思想认识,形成了在服务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强个人素质、促人事工作、树部门形象的良好氛围。
二、开发“第一资源”,服务“第一要务”,抓住人事部门服务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着力点
人才是第一资源,发展是第一要务。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中,人才资源已成为最为重要、最为短缺的资源,加快县域人才资源开发已成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问题。人事部门作为人才工作的职能部门,在新的人才工作管理格局中负有重大使命。基于这一认识,我们把人才工作作为服务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抓手和载体,以开发“第一资源”的效果来检验和服务“第一要务”,以“第一要务”的成果来促进和推动“第一资源”开发。
搭建人才服务平台。会同相关部门
提请县委县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县优秀人才选拔管理暂行办法》、《**县人才开发专项资金管理使用办法》和《**县2005-2010年人才发展规划》,县财政每年拿出50万元资金设立了“**县人才资源开发专项资金”,用于拔尖人才和紧缺人才的培养引进、人才奖励津贴以及人才工作经费,进一步健全了地方性人才政策法规。结合人事工作实际,出台了《企业人事人才服务工程实施方案》和《关于进一步加强非公有制企业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资格评价工作的通知》,进一步健全了人事部门为全县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提供人事人才服务的各项措施。
做好人才选拔工作。2005年,配合相关部门评选出了两名“**县有突出贡献人才”和2005-2007县拔尖人才27名及优秀人才50名,召开了高规格的人才工作会议,为各类人才发放奖励津贴万元,首次对两名有突出贡献人
才实行了3万元重奖。完成了乡土拔尖人才选拔工作,1人被授予“湖北省2005-2006农村乡土拔尖人才”,5人被授予“宜昌市2005-2006农村乡土拔尖人才”。
帮助骨干企业发展。结合人事部门工作职责、优势和服务范围,把支持宜昌兴发集团发展作为服务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载体来抓,为宜昌兴发集团的发展提供人事人才服务。一是积极争取省市人事部门支持,将帮助宜昌兴发集团建立博士后产业基地工作纳入省市县人事部门工作重点,实行“三个一”服务,即一个部门(人事局)经办,一名副局长负责,从申请建立、考察审批、揭牌成立到建设管理提供12全文查看
第四篇:人事局查抓人才工作促县域发展汇报材料
文章标题:人事局查抓人才工作促县域发展汇报材料
近年来,我局以服务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为主题,以人才开发为主线,进一步转变工作观念、工作作风、工作方式和工作方法,创新服务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手段和方法,拓宽服务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领域和空间,有力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发展。
一、开展学习调研,更新思想观念,找准新形势下县
级人事部门工作的出发点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会逐步深入,政府的管理模式将由原来的“大政府,小社会”向“小政府,大社会”转变,人事部门也将向“小部门,大服务”转变,人事管理职能会逐步弱化,而公共服务职能会逐步增强。特别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的相继出台颁布,对于工作范围广、任务重、矛盾多的县级人事部门来说,既是发展机遇,又是严峻挑战。
在机遇和挑战并存面前,如何抓住机遇,应对挑战,有所为、有所位,创造新业绩。是县级人事部门在建设和发展中的难题之一。我局从学习培训入手,选送了四名干部参加了市人事局举办的《公务员法》知识培训、事业单位改革培训、电子政务培训,并到上海、云南、青岛、厦门等地考察学习,通过培训和考察,带回了发达地区人事部门的工作思路和工作经验;通过交流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进一步开阔了全局人员的视野,拓宽了人事人才工作思路。除此之外,组织全局人员重点学习了全省人事工作会议上就县级人事部门建设和发展提出的“以服务县域经济为中心,促进县级人事部门建设和发展”工作措施,结合市人事局开展的人事局长座谈会调研内容,就“在新的人才管理格局中县级人事部门的地位和作用”课题开展了重点调研、全员调研,形成了《新形势下县级人事部门要增强六种意识》和《加快山区人才资源开发途径探索》两篇调研报告。
在学习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在服务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中促进自身发展,以自身快速发展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优质的服务”的工作理念,要求全局上下进一步强化服务经济、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意识,进一步增强学习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法治意识、全局意识、廉洁意识等六种意识。
在更新观念的过程中,全体干部职工认识到:服务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是当前县级人事部门强化服务经济、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有效形式;是提高人事干部素质,树立人事部门形象的有效措施;是丰富文明创建内涵,创新人事人才工作的有效载体。全局上下进一步统一了思想认识,形成了在服务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强个人素质、促人事工作、树部门形象的良好氛围。
二、开发“第一资源”,服务“第一要务”,抓住人事部门服务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着力点
人才是第一资源,发展是第一要务。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中,人才资源已成为最为重要、最为短缺的资源,加快县域人才资源开发已成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问题。人事部门作为人才工作的职能部门,在新的人才工作管理格局中负有重大使命。基于这一认识,我们把人才工作作为服务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抓手和载体,以开发“第一资源”的效果来检验和服务“第一要务”,以“第一要务”的成果来促进和推动“第一资源”开发。
搭建人才服务平台。会同相关部门提请县委县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县优秀人才选拔管理暂行办法》、《**县人才开发专项资金管理使用办法》和《**县2005-2010年人才发展规划》,县财政每年拿出50万元资金设立了“**县人才资源开发专项资金”,用于拔尖人才和紧缺人才的培养引进、人才奖励津贴以及人才工作经费,进一步健全了地方性人才政策法规。结合人事工作实际,出台了《企业人事人才服务工程实施方案》和《关于进一步加强非公有制企业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资格评价工作的通知》,进一步健全了人事部门为全县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提供人事人才服务的各项措施。
做好人才选拔工作。2005年,配合相关部门评选出了两名“**县有突出贡献人才”和2005-2007县拔尖人才27名及优秀人才50名,召开了高规格的人才工作会议,为各类人才发放奖励津贴17.1万元,首次对两名有突出贡献人才实行了3万元重奖。完成了乡土拔尖人才选拔工作,1人被授予“湖北省2005-2006农村乡土拔尖人才”,5人被授予“宜昌市2005-2006农村乡土拔尖人才”。
帮助骨干企业发展。结合人事部门工作职责、优势和服务范围,把支持宜昌兴发集团发展作为服务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载体来抓,为宜昌兴发集团的发展提供人事人才服务。一是积极争取省市人事部门支持,将帮助宜昌兴发集团建立博士后产业基地工作纳入省市县人事部门工作重点,实行“三个一”服务,即一个部门(人事局)经办,一名副局长负责,从申请建立、考察审批、揭牌成立到建设管理提供
“一条龙”服务。去年底,省人事厅、省博士后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联合下发文件,批准宜昌兴发集团建立了博士后产业基地,将在今年上半年揭牌。博士后产业基地的建立为宜昌兴发集团的技术创新、人才培养、成果转化等提供了一个发展的平台,得到了县委县政府领导、宜昌兴发集团的大力支持和高度评价。二是积极在宜昌兴发集团开展专业技术职务的特殊评聘,打破学历、资历的限制,为有突出贡献的企业人才评聘专业技术职务开辟了绿色通道。
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根据我县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人才智力需求的状况,积极争取省市人事部门的支持,进一步加大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服务力度。7月至8月,省人事厅两名副厅长先后带领13名专家,来我县开展三峡库区**县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湖北省第六次专家服务团活动,举办座谈会、报告会和技术讲座19次,培训县乡村干部、企业管理技术人员、教育卫生农业等专业技术人员、柑橘生猪粮油蔬菜专业户2300多人,赠送《发展猪羊生产的意义与关键技术》、《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和《三峡库区柑橘产业化技术》技术资料300份,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肯定和全县专业技术人员及广大农民的欢迎。
三、树立部门形象,加快自身发展,把握人事部门服务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落脚点
**县既是山区县,又是库区县,人事部门在自身建设和发展中面临着移民债务化解难、人事业务开展难和办公条件改善难三大难题。由于牢牢牵住了服务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这个“牛鼻子”,把住了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人才资源这个“火车头”,自身建设和发展中的难题在县委县政府领导、上级人事部门和服务单位的支持下得到了破解,有力地促进了自身的建设和发展。
树立了人事部门良好形象。在服务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改变了以往人事部门给社会各界留下的“审工资、办手续”的陈旧印象,重新树立了人事部门“优质服务、推动发展”的崭新形象,社会各界对人事部门由埋怨、抱怨到理解、支持,促进了人事部门自身的建设和发展。继2004年我局行风评议以93分的综合成绩被评为“优胜”档次,位居全县十个评议单位第二名之后,今年又以90.95分的成绩被评为优胜单位,位居26个参加行风评议“回头看”活动单位第7名。在今年的全县经济工作会议上,我局及单位主要负责人同时被评为县级文明单位和先进个人。
提高了干部职工综合素质。在服务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干部职工看到了自身的差距,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一步增强,干部职工的写作能力、办事能力进一步提高,服务经济、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意识进一步增强,工作作风、服务态度有了明显改善。
推动了人事部门自身发展。有作为才有位置,有位置才有支持,有支持才有发展。在服务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中,人事部门赢得了县委县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人事部门自身发展特别是在人事人才工作、移民债务化解上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一是县政府将公务员培训经费纳入每年的财政预算予以保证,去年县直和乡镇举办《公务员法》培训班15期,培训属地管理公务员1150人。地税局、工商局等垂直单位邀请我局举办了《公务员法》培训班2期,培训垂直管理公务员127人。二是省人事厅在**县两次大型活动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组织接待工作受到了省厅领导的好评。三是面对人事业务收入难以满足业务支出、非税收入管理日益严格的情况下,争取相关部门和服务单位的无私援助,化解了移民迁建债务20万元.
《人事局查抓人才工作促县域发展汇报材料》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人事局查抓人才工作促县域发展汇报材料。
第五篇:抓党建工作促职能到位(工商局)
抓党建工作促职能到位
努力为斗门区域经济发展创造优良环境
斗门工商分局共有党员128人(其中正式党员119人、预备党员9人),占分局全体人员的68,是斗门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中坚力量和主心骨。近年来,我分局党委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目标,紧扣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结合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特点,切实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建设,大力实施固本强基工程,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保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充分调动党员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为斗门区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坚持教育为先,加强思想建设,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政治思想是党员的灵魂,是党员先进性的集中体现。我们紧紧把握政治思想的灵魂,坚持教育为先,着力提高党员的政治思想觉悟,加强党性修养,提高党员的思想基础和理论修养,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为固本强基工程打牢思想基础。2003年我分局党委把深入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按照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总要求,“围绕主题、把握灵魂、狠抓落实,在深入人心上下功夫,在开拓创新上下功夫,在力求实效上下功夫”,把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贯穿全年政治学习的主线,在全分局兴起了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的新高潮。分局党委领导带头学习,亲自授课,采取集中学习和自学相结合、学习与讨论相结合的形式,认真组织学习了胡锦涛总书记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讨会上的讲话和视察广东的重要讲话,深入学习了党的十六大精神和新党章,学习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同志关于艰苦奋斗、居安思危、保持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重要论述,学习了有关党风廉政建设的法规、抗非英雄和郑培民同志的先进事迹等。重点抓好理想信念、艰苦奋斗、廉洁从政、纪律作风四个专题教育。针对有的党员对政治思想学习存在厌倦情绪,认为“教育年年搞、思想老一套”,有的同志存在思想教育无用论的思想,马虎对待。我分局通过召开学习动员大会,纠正错误的思想认识,增强对政治思想学习教育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使全体党员干部全情投入、自觉主动进行学习。2003年共组织集中学习5次、讨论68场次,党员干部撰写心得282篇。通过学习,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进一步深化了五个方面的认识:一是深化了对发展的认识,增强了责任感、使命感和大局意识;二是深化了对服务的认识,增强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服务意识;三是深化依法行政的认识,增强了严格执法、依法办事的法制意识;四是深化了廉洁从政的认识,增强了艰苦奋斗、反腐保廉、廉洁自律意识;五是深化对打造一流工商品牌的认识,增强了“局荣我荣、局辱我耻”的团队意识。
二、坚持以人为本,加强组织建设,增强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基层党组织建设是执党建设的基础工程,是固本强基工程的关键环节。我分局党委坚持以人为本,实行民主管理,提高党员干部参政议政的意识和能力,强化基层组织的功能,不断增强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一是大力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我分局党委认真贯彻《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注重在改革和建设的实践中考察和识别干部,把德才兼备、朝气蓬勃、奋发有为、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经得起风浪考验的执政本领强的人及时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2003年,我分局通过民主测评,组织考核,对9个基层党支部领导班子进行了调整,把10名年轻有干劲、有魄力的党员干部提拔到领导岗位上来,使基层工商所领导班子更加年轻化。
二是实行民主管理。分局党委领导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做执行民主集中制的表率。坚持每月一次的党小组会议、每季一次的党支部会议和每半年一次的党员大会。通过召开民主生活会,积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建立完善每周一次的局长办公会和每月一次的局务会议制度,加强党委班子成员之间的沟通和协作。坚持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进行议事和决策,凡较大大问题的决策都由局长办公会议集体讨论决定,使决策更加科学民主。同时通过召开交心谈心会和党员座谈会,领导主动带头交心谈心,打消党员干部的思想顾虑,鼓励党员干部畅所欲言,参政议政,积极提出合理化建议,为分局各项工作出谋划策。除此以外,党员干部还可通过调查问卷、直接谈话及书信等方式向党委领导提出意见和建议,进一步疏通和拓宽民主表达意见和建议的渠道,拓宽民主反映意见的渠道,形成了民主团结、生动活泼、舒心和谐的政治局面。
三是加强对党员干部的培养。我分局党组织每年都发展一批新党员,不断为党补充新鲜血液,壮大党员队伍,坚持开好“三会一课”,认真抓好组织生活,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200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