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论课程对职前教师PCK发展的研究

时间:2019-05-15 11:08: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化学教学论课程对职前教师PCK发展的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化学教学论课程对职前教师PCK发展的研究》。

第一篇:化学教学论课程对职前教师PCK发展的研究

化学教学论课程对职前教师PCK发展的研究

王维臻1,王磊1,*

1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北京市新街口外大街19号,100875

*Email: wangleibnu@126.com

本研究主要以本科三年级师范生必修的化学教学论课程为研究情景,探究化学教学论课程对职前教师PCK发展的影响。研究包含量化与质化的分析方式,采用调查问卷了解课程前后,职前教师PCK发展变化,并采用学生访谈、课上观察等,经过三角验证,分析归纳形成研究结果。研究发现化学教学论课程前后,师范生的PCK在整体方面都有发展。“课程知识”、“教学策略及表征”的得分都达到显著差异。而“特定单元学科知识”、“学生学习的知识”、“教学信念”等均有发展但并不显著。

同时,研究发现,化学教学论课程中的教师讲解与学生活动环节对师范生PCK的“课程知识”等发展最有帮助。其他方面的知识则通过模拟试教、校外听课、自我反思等环节得到发展。最后本研究结合研究结果对化学教学论课程提出改进建议。

关键词:职前教师;PCK;化学教学论

参考文献

[1]王磊, 潘程.化学教育.2009, 4: 39.[2] 段晓林.科学教师的学习与成长.2008.[3]董涛.华东师范大学博士毕业论文.2008.[4]潘瑞静.北京师范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10.The Development of the PCK of Pre-service Chemistry Teachers In

Chemistry Pedagogy Curriculum1, Lei Wang1,*

1Department of Chemistry,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19 Xinjiekouwai Street, Beijing, 100875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design means and to explor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CK of pre-service chemistry teachers in chemistry pedagogy curriculum.2007 undergraduate normal students were involved in this study.The study used both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analyses.Data were collected from the questionnaire, observation and interviews.After the study, we found that the pre-service teachers’ PCK had improved and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existed in instructional repertories and curriculum knowledge.Also the study found that teacher’s explanation and students activities in chemistry pedagogy curriculum were more beneficial for improving the curriculum knowledge of pre-service chemistry teachers.Simulation teaching, visiting classes and self-reflection were beneficial for improving the PCK as well.Finally, some suggestions are provided for improvement of chemistry pedagogy curriculum.We hope this exploration would provide some help to the research of chemistry pedagogy curriculum and pre-service teacher education.

第二篇:化学教学论课程教学大纲

化学与生活

【课程编码】2X060118

【课程类别】专业拓展课(选修)【学分数】2

【适用专业】化学 【学时数】34

【编写日期】2012.7.5

一、教学目标

本课程使学生认识到化学不只是化学实验室中的瓶瓶罐罐和化学试剂,而是与现代生活的方方面面密切相关的学科。学习化学,不只是化学专业学生的任务和特权,也是其它专业大学生的有益选择;学习、理解或了解化学知识,从分子水平上了解现代社会生活,将有助于改善个人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质量,也有助于提高个人文化素质,使学生的知识面得以拓宽,并能体会到学有所用,起到提高学生文化素质的作用。

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一)第一章 走进化学世界

2学时 主要内容:

1.化学学科及其发展轨迹 2.化学家研究的内容

3.化学既是“实用的科学”又是“创造性的科学” 4.化学是一门实验性极强的科学 教学要求:

1.了解化学在社会和生活中的地位与作用; 2.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重点:化学学科的研究内容

(二)第二章 水-生命之源 3学时

主要内容:

1.水在工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2.水污染 3.污水治理 教学要求:

1.了解水在工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2.了解污水治理的一般过程。

重点:污水治理

(三)第三章 空气-生命的原动力 4学时

主要内容:

1.氧气与二氧化碳;2.二氧化碳的功与过;3.大气污染 4.氟里昂的使用与南北两极上空的臭氧空洞 5.倡导绿色文明 教学要求:

1.了解空气的组成与大气污染;

2.了解氟里昂的使用与南北两极上空的臭氧空洞; 3.树立绿色环保意识。

难点:二氧化碳的有关知识与大气污染的治理

(四)第四章 食品与化学 5学时

主要内容:

1.人体所需的营养素 2.烹饪中的调味品 3.食品添加剂 教学要求:

1.掌握食品添加剂的基本概念,正确认识食品添加剂的作用; 2.了解人体所需的营养素及调味品。重、难点:,常用食品添加剂的化学组成。

(五)第五章 医药与健康 4学时

主要内容:

1.天然药物;2.化学合成药物 3.新药开发,任重道远 教学要求:

1.了解天然药物与化学合成药物的有关知识。

2.掌握医学常见药物的化学成分,了解常用药物的性质,学会正确使用药物 难点:常见药物的化学成分,性质及用途;新药开发的一般程序。

(六)第六章 化妆品 2学时

主要内容:

1.皮肤用化妆品;2.毛发用化妆品 3.洁齿用品;4.典型化妆品的配方。教学要求:

了解化妆品的分类、组成和作用。认识典型化妆品的配方 重点:化妆品的化学物质的性能及用途。

(七)第七章 化学与材料

4学时

主要内容:

1.材料在人类发展,社会进步中的重要作用; 2.常用材料的介绍; 3.各种功能材料和纳米材料。教学要求:

1.了解材料的最新动向;

2.掌握材料的分类,了解各种材料的性能和应用范围; 3.了解与高科技相关的各种材料的化学原理和作用。重点:各种材料的性能和应用范围,纳米材料的概念。

(八)第八章 家居洗涤用品

4学时

主要内容:

1.皂类洗涤用品;2.洗衣粉、洗涤剂;3.其他专用液体洗涤剂; 4.生活中去渍小窍门。教学要求:

1.了解生活中各种洗涤用品; 2.了解常用去渍方法。重点:常用洗涤剂的配方

(九)第九章 塑料与合成纤维

3学时

主要内容:

服饰中的化学;天然纤维、人造纤维、合成纤维;各种纤维的鉴别。教学要求:

1.了解三大纤维制品; 2.了解各种纤维鉴别知识。重点:常见纤维的鉴别方法

(十)第十章 化学与能源

3学时

主要内容:

能源的分类;太阳能;风能;氢能;核能。教学要求: 1.了解能源的分类;

2.了解太阳能、风能、氢能、核能的有关知识。重点:可再生能源的相关知识

三、推荐教材与主要参考资料

教材:《化学与生活》.周小力.中国电力出版社,2010年.参考书:

1.何晓春.《化学与生活》.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年.2.魏荣宝.《化学与生活》.国防工业出版社,2011年.3.戴树桂.《环境化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4.赵雷洪.《生活中的化学》.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年.四、先修课要求及教学方法

本课程是在学生修完高中选修课程《化学与生活》及已有化学知识基础上,加深对日常生活中常见物质性质的认识,探讨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现象,体会化学对提高个人生活质量和保护环境的积极作用,形成合理使用化学品的意识,以及运用化学知识解决有关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以教师教授为主,并配合以查阅资料、写小论文、讨论等活动,着重培养学生运用所学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常见问题的能力。

五、考核方法与评分标准

本课程采用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相结合的方式来评定学生的成绩。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

考核方式:考查

成绩评定:(1)平时成绩占30 %,形式有:作业、考勤、平时表现等

(2)期末成绩占70 %,形式有:提交课程小论文或书面考试

制定人:周娟

审核人:苑乃香 2012年7月10日

第三篇:化学课程教学论学者

【刘知新】

男,1928年4月生,河北定州人。中共党员。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兼任中国教育学会理事、化学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中国化学会《化学教育》杂志主编、教育部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化学科审查委员等职。从事高等师范教育40余年。他长期主讲化学教学论和有关硕士学位课程,为化学教学论学科带头人。研究方向为化学教学理论及课程开发,撰著教材和参考书26本,成果显著。《学科现代教育理论书系·化学》(主编、共六册,二册为合编)获第三届国家图书奖提名奖、《化学教学论》(主编、合编)获国家教委第三届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2等奖、《基础化学实验大全》(主编、合编)获华北地区第四届优秀图书2等奖。发表《发展化学教育学之我见》、《试谈化学教育的目标和课程设计》、《从高师本科化学教学论看理科学科教学论的目的、任务和师范训练》、《谈化学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问题》等论文40多篇。1984年被中国化学会授予学会工作先进个人称号,1982年被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评为积极分子。享有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主要论著: 北京师范大学化学系化学教学法教研组等.化学教学法讲义.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57 刘知新,试论中学化学教学的任务和内容.化学通报,1962(3):54~58 刘知新,中学化学教材教法.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3 刘知新,发展化学教育学之我见.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报),1985,2:79~81 刘知新,试谈化学教育的目标和课程设计:数理化信息丛书.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86:421~449 刘知新,试谈化学教学中的启发式.化学教育,1987,6:31~43 刘知新主编,化学教学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李广洲】

1950年7月出生,汉族,江苏宿迁人。中共党员,教授,南京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化学)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教育硕士(学科教学•化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兼任江苏省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化学学科专家委员,《化学教与学》杂志副主编,江苏省教育学会化学教学研究会理事;曾任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中学化学教与学》编委。

1982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学院化学系,并在南京师范学院(大学)工作至今。其间1992年和2004年先后赴日本国立琦玉大学、爱知教育大学从事化学教育访问研究,2008年起曾多次短期访问美国以及台湾、香港等地的多所大学。

长期从事课程与教学论(化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课堂教学与中学生化学学习心理(问题解决及教学、概念转变及教学等),化学教育测量与评价,化学教学实验等。先后主持10多个省部厅科研课题,2000年以来公开发表论文百余篇(其中多为权威期刊、核心期刊的学术论文)。主要著述:

① 《化学教学论实验》(第二版),科学出版社,(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江苏省高等学校精品教材);② 《化学问题解决研究》,山东教育出版社;③ 《化学教育统计与测量导论》,南京师大出版社。

主持的《中学化学骨干教师教学素质的培养研究与实践》获江苏省树勋教师教育科研一等奖,《化学教学论课程》获普通高等学校贰类优秀课程;本人被评为全国首届教育硕士优秀教师。【杨承印】

出生年月: 1957年7月。建立起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化学教师教育课程、教学技能课程与实践培养新体系。对一个课程标准、多个不同版本的初中与高中化学教材做了多维度评价论研究,首次在国内引入新方法、新工具于化学课程评价建模之中,为基础教育一线的教师合理选用化学教材作了系列研究。对于基于化学学科的科学探究教与学理论、实践过程、要素开放程度的选择、评价方法与评价主体适切性作了系列研究。编著教材6部,主持与参加省部级基础教育研究项目8项,2004年被评为校级教学标兵。代表性著作:

杨承印 贺荣健,合作学习在教师技能行为上的实证研究,当代教师教育,2010,2,67-69 杨承印 程雷,高中化学教材难度的定量分析与评价,化学教学,2009,9,29-31,40 杨承印 苏天鹅,基于信息技术构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探索,中国电化教育,2008,4,79-81 杨承印 韩俊卿,基于课程标准的不同教科书同主题定量分析与评价,全球教育展望,2007,11,77-80 杨承印 刘喜盈 张羽,化学教学论实验课对准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高等理科教育,2007,2,50-53 杨承印 韩俊卿,义务教育新课标教科书课程难度定量分析,教育科学,2007,1,32-35 杨承印 马艳芝,我国“探究教学”研究十年,教育学报,2007,2,46-49,61 杨承印 马艳芝,“探究式教学”缘何步履维艰,光明日报,2006,5,24,8 【王祖浩】

1958年5月生,男,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现任华东师范大学化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专长化学课程与教学论研究。教育部初高中化学国家课程标准研制组组长。曾获曾宪梓优秀教师奖等多项荣誉。中外理科课程比较、化学课程研制与评价、科学学习与能力发展、化学学科教学心理、化学专家教师特征等方面的研究。教育部基础教育化学国家课程标准研制项目组第一负责人‚全国教师教育课程资源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化学教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上海市化学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化学教育》、《化学教学》杂志编委。

在《教育研究》、《课程.教材.教法》、《比较教育研究》、《上海教育科研》、《化学教育》、《化学教学》等多种刊物上发表论文90余篇。主编和参编《化学教学系统论》‚《化学学习论》‚《化学问题设计与问题解决》‚《中学化学课程评价的反思与探索》‚《化学新课程与信息资源——网络环境下的化学教育》‚《化学教学论》(第三版)‚《高中化学新教材教学情景设计》‚《化学教育心理学》‚《化学教育展望》‚《化学竞赛教程》‚《中学化学创新实验》‚《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解读》‚《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解读》‚《上海市中学化学课程标准解读》‚《简明中学化学学科教育学》‚《义务教育化学新课程教学问题解决方案》等学术专著、教材30余部。翻译出版Chemistry :Concept and Applications(美)。

【王后雄】

1962年8月出生于湖北黄冈。现任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教师教育学院副院长、化学教育研究所所长、校考试科学研究中心主任,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

主要研究领域:

化学课程与教学论、教师教育研究、教育考试与评价、化学教学诊断学、奥林匹克化学竞赛及高考命题研究等。代表性著作及教材:

1.王后雄主编:新理念化学教学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2.王后雄主编:新理念化学教学技能训练,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3.王后雄著:化学教学诊断学,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4.王后雄著:化学方法论,中南大学出版社(2007)5.王后雄著:高中化学新课程案例教学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6.王后雄主编:教育考试的理论与方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

【王磊】

1963年8月出生,现任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化学教育研究所所长、教授、化学教育专业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化学会化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教育学会化学教学专业委员会的常务理事,《化学教育》杂志副主编,教育部“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委员”和“全国教师教育教学资源专家委员会委员”,东亚科学教育协会第二届执委会委员。著作:

主编出版了《化学学科教育前沿论丛》(2本)《中学化学实验及教学研究》《化学教师资格考试用书-初中化学、高中化学》(2本)《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2年版)解读》《普通高中化学课程分析与实施》等著作。

【刘克文】

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教育学博士(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后(北京师范大学)研究方向化学课程与教学论,科学教育

研究方向:科学教育、课程与教学论,化学教育

主要论著:

1、我国中小学科学教育的价值趋向。教育研究,2007年6月

2、初中生学习化学动机的调查研究。教育研究,1994年4月 代表性论文:

《美国中学化学课程改革与发展历程》《 科学素养视野下的美国中学化学课程改革》《对我国近现代科学教育价值缺失的反思》《当前几种科学教育价值取向评析》《我国中小学科学教育的价值取向》

【胡久华】

学系,获理学学士学位。2001年7月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化学系,获教育学硕士,并留校任教。2008年,获得教育学博士。代表性论文:

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教育学博士。1998年7月本科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化1.促进学生科学概念理解的教学设计,中国教育学刊,2006.9 2.对高中化学新课程的课程内容的探讨——基于2008年高中化学新课程的远程研修,教育科学研究,2009.1 3.促进学生认识素养发展的化学教学,教育科学研究,2010.3 4.从课程标准到教材到教学——以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氧化还原反应内容为例,化学教育,2008.9 5.浅谈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教学策略,化学教学,2007.2

【郑长龙】

1964年1月出生,化学学院教授,硕士。现任东北师范大学化学学院副院长,化学教育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教授委员会教授,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委员会委员,校教务委员会委员。科研方向:

1.化学课堂教学行为研究

2.化学实验教学理论研究

3.科学教育哲学研究 主要著作:

1.化学实验课程与教学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主编。

2.化学教学论(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参编,21世纪教材。

【王秀红】 1964,2出生东北师范大学化学学院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多年来一直从事化学教育教学及研究工作。主要著作:

1.郑长龙,王秀红,周仕东,姜鹏,李艳梅,王静波著.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对比分析•高中化学.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郑长龙,林长春,林承志,王秀红,王润梅,周仕东,姜鹏,李艳梅,王林哲,付立海编著.化学课程与教学论.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3.郑长龙主编,郑长龙,李俊,吴海建,王淑娟,何彩霞,李桢,李秀,赵静波,王秀红,周仕东,姜鹏,孙中悦,王林哲,王风云.化学新课程中的教学素材开发.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王秀红主编.引领新课程-初中化学实施难点与教学策略.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6 5.王秀红著.我国综合科学课程的改革与发展.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毕华林】

出生年月 1965.6,男,教授,博士,国家化学课程标准研制专家组核心成员,山东师范大学研究生学院副院长。1985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化学系,获理学学士学位,并留校任教。1987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化学系,师从我国著名化学教育家刘知新教授攻读化学教学论专业研究生,1990年毕业获教育学硕士学位。2000年评为教授,2006年获教育学博士学位。现任化学化工与材料科学学院教授,化学教学论专业博士生导师,安徽师范大学兼职教授,重庆师范大学客座教授,南京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研究所兼职研究员,中国化学会化学教育委员会委员、《化学教育》杂志编委,中国教育学会化学教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山东省教育学会化学教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九届、十届山东省政协委员。著作:

学习能力的实质及其结构构建,教育研究,2000(7),独立 任务分析理论与化学教学设计,中国教育学刊,2000(2),第1位 化学学习能力构建的教学策略,中国教育学刊,1999(5),第1位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化学教科书分析,化学教育,2004(6),第1位 化学课程编制中的知识价值观,化学教育,2002(7),第1位 化学教科书的功能与结构,化学教育,2001(12),第1位 化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化学教育,2000(6),第1位 STS与初中化学新教材开发,化学教学,2003(9),第1位 化学课程论,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第2位 学习能力学,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2位 化学新教材开发与使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1位 化学教育科研方法,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1位 化学教育新视角,山东教育出版社,2004年,第1位 化学探究学习论,山东教育出版社,2004年,第1位 化学新课程理念与实施,山东教育出版社,2004年,第1位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山东教育出版社,2004,第1位

【钱扬义】

1965年生,男,教授,心理学博士。现为华南师范大学化学与环境学院化学教学与资源研究所所长,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1987年本科毕业于安徽滁州学院化学系,之后在无为开城中学任高中教师,1990年到北京师范大学化学系攻读研究生研究生,毕业后到华南师范大学化学与环境学院从事教学与科研,2008年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获得教育学博士学位。主编教材《化学教学论》、《中学化学课堂教学设计》、《沿海版化学网络教材》 等;2006年主编一套教师教育丛书4本(《高中课程标准中的探究实验和设计实验》上下册、《研究性学习的课题研究和方法指导》和《校本课程开发研究》东北师大社,2006)。作为第一副主编的编著有5部。著作:

手持技术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与建模研究[M].科学出版社,2009.化学概念与化学学科关键词的学习与认知[M].科学出版社,2009 中学化学实验教学论[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高师教育实习新概念——混合编队模式实习主体的体验与感悟[M].广东教育出版社,2008.义务教育教科书---《探究与实践》[M].科学出版社,2007.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的探究实验与设计实验研究(上)、(下)[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研究性学习课题研究与方法指导[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手持技术在研究性学习中的应用研究及心理学基础[M].科学出版社,2006.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教材解读与优化讲练[M].科学出版社,2005.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上、下[M].科学出版社,2004.手持技术在理科实验中的应用研究[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全国统编教材《化学教学论(第三版)第9章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整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论文:

钱扬义.面向21世纪构筑高师《化学实验教学研究》课程新教学体系的初步实践.化学教育 1998,(12)

钱扬义.中学化学教材评价工具的制定.化学教育,2004(01)

钱扬义.化学教材知识结构形式初探.化学教育1995(08)

钱扬义,王祖浩.国内外初中化学教材编写的比较研究.化学教育,2003(03)

钱扬义.化学综合题命题的几种模式.化学教学,1999(02)

钱扬义.化学教材插图面面观.化学教育,1995(07)

谢泽琛,钱扬义.国内“化学概念教学”研究新进展.化学教育, 2004(10)

钱扬义,王祖浩,陈建斌,莫南道.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整合研究.课程.教材.教法,2004(07)

第四篇:化学课程与教学论博士点

北京师范大学

南京师范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东北师范大学

安徽师范大学

山东师范大学

第五篇:教学反思促进顶岗实习生职前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

教学反思促进顶岗实习生职前教师专业发展

摘要:职前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终身专业发展的基础。教育实习是职前教师教育的关键环节,是促进师范生实践性知识增长、促进职前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阶段。“顶岗实习”是教育实习的一种创新模式,是针对传统的教育实习时间短、上课少、真实课堂教学体验不足、实习效果不理想而提出来的。在实习过程中,顶岗实习生的教育反思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加强实习生的教育反思是促进职前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重要途径,可提高自我专业发展意识,树立教育信念;可提高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增强专业素质。在顶岗实习的指导中,实习学校指导教师及带队教师应重视实习生教育反思能力的培养,并采取多种措施促进实习生教学反思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教学反思;顶岗实习;职前教师专业发展

职前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终身专业发展的基础。然而,师范院校在职前教师专业发展方面做得很不够,远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尽管师范院校不断调整课程设计、改革教学方法,但职前教师专业发展情况却仍不尽人意。近年来,教育实习的改革引起了广泛关注。教育实习是师范院校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也是职前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湖南省根据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荐师范生实习支教工作的意见》和省内实际情况,从2008年开始推行“顶岗实习、置换培训”这一全新的教育实习模式。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承担了小学阶段教育顶岗实习的试点工作。顶岗实习是以强化师范生从教技能为主题,以促进师范生职前专业发展为核心,以服务农村基础教育、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为责任而推行的一种新型教师教育模式。具体做法是,组织师范类高年级学生在学完骨干课程,经过有针对性的系统培训后,到农村基层小学进行半年的“全职”教师岗位锻炼,考核鉴定合格者记入学分。同时,采取适当的形式,对被顶岗教师进行培训。通过两年的实践,我们发现,顶岗实习生的教学反思对职前教师专业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使顶岗实习生成为反思的实践者,更好地促进职前教师专业发展,有必要从实习阶段开始,通过行动研究,开展反思型教师教育。

一、教学反思和职前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为了实现有效教学,在教师教学反思倾向的支持下,对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教学活动,以及这些教学活动背后的理论、假设进行积极、持续、周密、深入、自我调节性的思考,在思考过程中,能够发现、清晰表征所遇到的教学问题,并积极寻求多种方法来解决问题的过程。研究者一般认为,教学反思是教师对于教什么和如何教的问题进行理性的和具有伦理性的选择,并对其选择负责任。教学反思的内容可划分为以下五个方面:(1)课堂教学;(2)学生发展;(3)教师发展;(4)教育改革;(5)人际关系。教学反思具有过程性的特点。一方面指反思是一个过程,要经过意识期、思索期和修正期;另一方面指教师在整个职业成长过程中要经过长期不懈的自我修炼才能成为一个专家型的教师。

教师专业发展是以教师专业自主意识为动力,以教师教育为主要辅助途径,教师的专业知能素质和信念系统不断完善、提升的动态发展过程。教师专业发展主要是教学反思能力和教学实践知识和实践智慧的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可分为职前教师专业发展和在职教师专业发展。职前教师专业发展是指师范生在从进校学习到毕业成长为一名人民教师的过程中,确立自我专业发展意识、树立教育信念,专业素质不断提升、专业态度不断完善的过程。职前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终身专业发展的基础。

二、顶岗实习生职前教师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以笔者所带的湖南岳阳临湘实验学校2007级顶岗实习队为例,该实习队由28名实习生组成,其中男生6名,女生22名,来自我校不同的系部,具体分布如下:文史系5人,数理系4人,外语系4人,教科系6人,体育系3人,音乐系3人,美术系3人。在顶岗实习带队的半年中,笔者通过采用观察、访谈及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所带实习队的顶岗实习生职前教师专业发展的状况进行了深入了解,发现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一)所学理论无法与教育教学实践联系起来,且理论基础薄弱,实践性知识贫乏 尽管实习生们都进行过系统的教育学和心理学及相关理论的学习,但是,面对小学教育的实践,他们却很难将所学理论运用到自己的日常教育教学实践中。比如,虽然学习过《小学班级管理》这门课程,80%的实习生并不知道怎样运用班级管理的理论去指导班级管理;虽然学习过《儿童发展心理学》,85%的实习生不清楚小学生的心理特点;100%的实习生都听说过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但50%的实习生不知道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70%的实习生凭经验或通过模仿去教学;87%的实习生没有想到过有困惑时去翻看理论书籍,而是去请教指导老师;89%的实习生没有阅读教育理论著作的习惯,78%的实习生已经“把学过的理论交还给老师了”。

在问及“实习前有没有教学实践经验”时,70%的实习生回答“没有”。在回答“有”的30%中,途径为“家教”“校外辅导员”“培训学校教师”的各占40%、40%、30%。这说明实习生的实践性知识比较贫乏。

(二)专业发展意识淡薄,专业发展的动力不足

在访谈中,80%的实习生没有专业发展意识,20%的实习生甚至根本不打算当教师。在 ①

①申继亮把教学反思内容分为五种(1)课堂教学。思考的内容主要是分析、评价教学活动本身的利与弊,以及影响教学活动的因素。(2)学生发展。分析、考虑与学生发展、能力培养相关的一些因素,包括学习成绩、学习兴趣与学习方法、学生的心理、人格发展等。(3)教师发展。分析、考虑与教师自身发展、素质提高相关的一些因素,包括教师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教师的人格魅力与自我形象,以及教师的待遇等。(4)教育改革。关注考试制度改革、课程改革、宏观教育体制改革及教育改革的实效性等。(5)人际关系。包括如何与学生、家长、同事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详见申继亮主编.教学反思与行动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76一77 问及“既然不打算当教师,为什么上师范学校”时,回答是因为“父母认为当教师好”。90%的实习生没有专业理想、专业信念,95%的实习生没有规划过自己的专业发展目标。

由于专业发展意识淡薄,教育信念不坚定,也导致专业发展的动力不足,缺乏提高自身专业水平的需要和动机。

(三)专业知识不够扎实,专业素质与技能有待提高

一般认为,师范生的专业知识包括本体性知识(学科知识)、条件性知识(教育学、心理学知识)、一般文化知识和实践性知识四个方面。这里讨论的专业知识主要侧重于本体性知识,即学科知识。据实习学校指导老师反映,部分实习生的专业知识不够扎实,主要表现在:不知道怎么写教案,英语口语不够好,普通话不够标准,出现错别字,音乐课不能带琴上课,板书不工整、不规范,不会开展班队活动等等。

虽然实习生们实习前在校内接受了教学训练,但时间非常有限,因此教学常规训练还很不够,教学技能不强。比如,我听过一堂实习生的中年级的美术课,教的是画一幅生活场景的画,实习教师花了15分钟问学生“你在家帮忙做了什么家务?”然后花了不到两分钟的时间让学生看教材上的图,然后就让学生自己画。结果几乎一多半的学生都不知道从何下笔,整堂课实习教师都在反复强调纪律,但学生依然很吵。这也反映了实习生专业素质与技能方面的不足。

二、顶岗实习生的教学反思对于职前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

实习阶段是教师教育的实践环节,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起始阶段,教学反思包括对课堂教学、学生发展、教师发展、教育改革、人际关系等方面,对职前教师专业发展有重要意义,主要表现在:

(一)通过对学生发展和教师发展的反思,提高自我专业发展意识,树立教育信念 如前所述,职前阶段,师范生专业发展意识比较淡薄。这和师范院校传统的课程设置不无关系。师范院校人才培养计划的课程设置一般是围绕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一般文化知识和实践性知识四个方面展开的。传统的课程设置基于这样一种假设:师范生只要具备了足够的知识,经过实习,自然而然就能获得实践性知识,成为合格教师。师范院校的课程设置中,并不注重专业发展意识的培养和教育信念的树立,导致职前教师不可避免地存在专业情谊淡薄,教育信念不坚定等问题。

教学反思的第一大重要意义就在于:通过对学生发展和教师发展的反思,使师范生具有自我专业发展意识,树立教育信念。反思的第一步,使师范生树立自己的专业理想、专业信念,规划好自己的专业发展目标,构建起适合自己个性发展特点的专业愿景,使师范生的职前教师专业发展呈现出更强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二)通过对课堂教学的反思,增强专业素质,提高专业技能,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作为专业人员,教师的专业素质应包含教师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品质三个方面。教育教学能力是专业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教学能力是教师为了顺利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必须具有的实际能力,包括了解和研究学生的能力、钻研和处理教材的能力、选择和运用教育教学原则及方法的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还必须具备组织教学、提问、说服、表扬与批评以及板书、板绘的技能和技巧,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教育艺术和教育机智。教育教学能力的形成与发展依赖于教师实践性知识的获得,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是教育教学能力的源泉,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基于教师实践性知识的丰富与发展。然而,师范院校传统实践教学的时间偏短、内容单

一、缺乏指导,教育实习环节正逐步弱化,导致学生缺乏足够的教学经验和反思自己的实践机会。传统实践教学无法获得真正的效果,给入职后的教师专业发展造成消极影响。

在实践教学中,通过教学反思,不断理性地追问教什么、如何教,可以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增强专业素质,提高专业技能。

三、教学反思的措施及取得的效果

从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出发,一般将教师专业形象划分为两种:依赖经验、原理和技术开展教学的教学技术员(或技术熟练者、技术型教师)和通过对实践情境的反思和研究,创造性地解决教育情境中的复杂问题的反思性实践者(反思型教师)。当前,“教师成为反思性实践者”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培养教师的反思意识与能力、提升教师实践品质,正成为当前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主题。

反思型教师教育是实现教师专业化的最佳路径,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最好切入点。现代教育学提供的大量案例说明,经验型教师正是通过持续不断的行动研究而较快地成长为富有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反思型教师。因此,从实习阶段开始,通过行动研究,开展反思型教师教育,是促进职前教师专业发展,培养反思的实践者的重要手段。

(一)教学反思的措施

1.创设反思的文化氛围,培养反思意识

教学是在一定的组织结构、社会文化背景下进行的,教学反思需要一定的组织文化的支持。

对实习生而言,要创设反思的文化氛围,首先实习学校和实习带队教师应通力合作,创建实习生教学反思制度,要求实习生进行教学反思,培养教学反思的意识,养成教学反思的习惯,由此促进实习生的专业发展意识。其次,对实习生的教学反思进行指导。大部分实习生可能并不知道反思什么、怎样进行反思,因此,教师的指导就显得尤为必要。再次,要建立教学反思的评价机制,这是有效开展教学反思和提高教学水平的必要保障。应该尽量创设宽松的评价氛围,鼓励实习生反思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存在的疑惑,并与指导教师、带队教师、同学一起分析和探讨。注重引导实习生分析现象背后的原因,提高自我总结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促进实习生的职前专业发展。最后,要采取促进实习生自我反思的激励措施,在实习生的教学反思活动中,注重调动反思热情,激发反思的兴趣,促进实习生不断反思。

2.采取切实措施,进行教学反思训练

教学反思的训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听课评课。在听课评课过程中,对实习生开展课堂教学反思训练。第二,听讲座。讲座的类型有两种:一种讲座是在网上听名师讲座,比如霍懋征的“没有爱就没有教育”、魏书生的讲座等等。这类讲座对学生的触动也很大,有助于专业信念的确立;另一种是在实习学校进行,由实习学校的教师主持,比如“怎样当好低年级的班主任”“怎样备课”“怎样提高专业技能”等。这类讲座由实习学校教师现身说法,非常有说服力。第三,撰写实习日记。“假如我们同意教师的研究是对自身实践所做的持续不断的反思,从根本上不同于专业研究者的研究的话,就没有理由不把日志这种形式纳入研究的阵营中。”通过实习日记,实习生将自己的教学实践的某方面,连同自己的体会和感受诉诸于笔端,以改进自己的教学、提高自身的反思能力。第四,开通顶岗实习生的教育博客。在这个平台上,实习生们从自身的教学实际出发书写自己的教育故事、心得体会、困惑与思考,博客的互动性使相互学习、切磋、研讨、交流更为有效,更为经常。

(二)取得的效果

经过指导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通过半年的教学反思训练,有效地促进了顶岗实习生的职前教师专业发展。实习生开始有了专业发展的意识,初步树立了教育信念,特别是专业知识和技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专业素质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无论是课堂教学、班队活动、班级管理水平都上了一个台阶。实习生组织的“元旦文艺汇演”获得了一致好评,开展的汇报课让人印象深刻,实习生们收获很大。另据对本组顶岗实习生的跟踪调查,初步统计,实习队有约10%的实习生通过了专升本的考试,继续深造;有约10%的实习生考取了正式编制,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有约20%的实习生考取了“特岗”教师;有约10%的在代课;30%的实习生在民办或私立学校当教师;从事其它行业的仅占20%。100%都找到了工作。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顶岗实习的效果。

总之,具备反思能力和潜质已成为新时代合格教师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国外许多学者认为教师职后培训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让教师获得一种自我反思的能力,使他们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特点,进行自主、有效的自我反思。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活动,一个优秀教师的成长过程离不开不断的教学反思这一重要环节。教师只有从实习阶段开始就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培养反思的习惯,形成反思的能力,才能更好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下载化学教学论课程对职前教师PCK发展的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化学教学论课程对职前教师PCK发展的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混合式学习对职前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5篇

    混合式学习对职前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 郝 照 (甘肃省电化教育中心,甘肃兰州 730030) 【摘要】通过在培训过程中的实践研究,发现学员的态度、行为、知识技能、学习方式都......

    谈谈对化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认识

    哈尔滨示范大学 学年论文 题目浅谈对化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认识 学生董文平 指导教师 年级2010级 专业化学 系别化学系 学院化学化工学院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3年6月论文提 要......

    第十一届全国化学课程与教学论学术年会开幕词

    窑专家视点窑 编者按院本文是东北师范大学化学课程与教学论博士生导师郑长龙教授在第十一届全国化学课程与教学论学术年会上的开幕词袁其中对化学课程与教学论研究领域最......

    第一章 美术课程与教学论研究概况

    第一章 美术课程与教学论研究概况 第一节 美术课程与教学理论的历史演进与发展 一、我国古代美术课程与教学理论的发展 二、我国近代美术课程与教学理论的发展 三、新中国成......

    第八届全国化学课程与教学论学术年会(五篇范例)

    第八届全国化学课程与教学论学术年会 第二轮通知 受中国教育学会化学教学专业委员会委托,由湖南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承办的“第八届全国化学课程与教学论学术年会”,定于2011......

    教育学考研之课程与教学论研究方向

    教育学考研之课程与教学论研究方向 教育学考研的同学们,想好自己要走教育学专业哪个方向了吗?有的同学只知道自己是在备考教育学,但是具体走哪个方向还不太了解,今天小可老师就......

    教师专业化简述题《课程与教学论》

    第四模块 教师/专题一 教师专业化发展/学习评价 1、简述教师专业化和教师专业发展的涵义。 1.答:教师专业化指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依托专业组织,通过终身专业训练,习得教育专......

    化学课程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策略研究

    化学课程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策略研究 序言 有效的教学需要创设一种良好的教学情境,因为良好的教学情境能够促进学生主动学习,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深入,中学化学教学模式也需要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