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高学习能力的研究》工作报告[推荐5篇]

时间:2019-05-15 11:14: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高学习能力的研究》工作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高学习能力的研究》工作报告》。

第一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高学习能力的研究》工作报告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高学习能力的研究》工作报告

[ 作者:佚名转贴自:本站原创点击数:1325文章录入:wjljxcx ]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人们的学习和交流打破了过去的时空界限,为人类能力的提高和发挥作用带来了新的空间。”(江泽民在“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能力建设高峰会议”上的讲话)为了适应这个发展趋势,我国已经确定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同时强调要加强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是与传统的学科教学有着密切联系和继承性,又具有一定相对独立性特点的新型教学类型,对它的研究与实施将对发展学生主体性、创造性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我校在二00三年申报常州市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的基础上,于2003年9月立项市级《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高学习能力的研究》课题,暂由数学、地理老师参与这个课题的实践研究。

一、领导重视,转变观念,是课题研究的保证。

面对日新月异的新形势,学校领导认真组织学习,更新观念,统一认识,明确到:教学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一部分,加快教育信息化的建设,首先必须转变观念,确立现代化教育思想,让学生享受最好的教育,为学生的健康发展服务。于是学校领导把教育的信息化提到工作议事日程,进行全面部署,并以电教课题为笼头,全面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培养有学习能力的高素质的学生。

为了使课题研究工作扎实开展,我校成立了以教务处庄常澄主任为组长,以信息处管泽锋老师为副组长,以数学和地理学科为核心的课题组队伍,有教务处具体负责管理、实施。为了使课题研究工作有效实施,我们修订了《课题组管理制度》,明确了职责和义务,从而起到了很好的导向和激励作用。按照课题组管理规定,有计划组织学习、研讨,培养我们现代教育的理念,不断完善和修正研究计划。

为了使课题研究工作有效实施,课题组正组长带头上研究课,组织课题组成员听课,围绕研究目标议课,为大家示范,供大家参考。学校领导深入课堂听课评课,参与课题研讨,督查,使我们的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二、加大“两件”建设投入,完善设施,使课题研究不断深入。

1、硬件建设

在全国教育信息化大环境下,我校进行了校园网的建设。我校校园网于2001年9月份建成并投入使用。校园网工程包括网络中心、办公楼、标准化机房2间、20个机位的教师电子备课室、理、化、生综合多媒体实验室各一间、综合多媒体教室2间及各处室办公电脑。2004年11月份开始进行了校园网工程的重建,这期工程主要是包括网络中心、办公楼、各教学楼、图书馆、教工宿舍楼的光纤主干线、校园网终端(班班通工程)的建设,12月份完成36套多媒体教室的建设,每位教师配置笔记本电脑。全校园的网络互连,校园内主要楼层的所有电脑都连接到网络上,并通过武进教育城域网接入Internet。连接各主要楼群的千兆主干、百兆交换到桌面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具有先进性、经济性与可扩充性。网络支持FTP、E-mail、Web、BBS等功能,满足校园内各信息点的VOD视频点播和实时广播要求,并建立有丰富的信息资源等,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校园内资源共享,满足学校的各项基本信息处理(如办公、人事、学籍等),有助于提高学校的办学效率和教职工的工作效率;有助于教师应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功能进行电子备课,应用计算机网络开展课堂教学,实现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教学全新的教学方式。

2、软件资源建设

硬件建设只是给我们搭建了一个信息传输的平台,要发挥现有设备的效率,还必须有大量教学资源的支撑。为此我们备授课平台,老师们根据网络教学和个性化学习的需要,利用Internet收集和整理教学和学习资源,我们将其放在网页上供全校师生使用,这就充实了学校的教学资源库。同时购买了校园行政管理平台,这极大丰富了校园网的内容,为老师们的教学提供了大量的信息资源。在网络上建立教学图片库、视频小片段库存和电脑小课件库,让网上的任意结点都可以调用这一资料信息,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在线研究性学习、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等新的教育模式下所需要的知识信息,大幅度提高师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应用信息的能力和水平,为培养和锻炼师生的创造性素质提供信息资源支撑;为课程整合提供丰富的数字化学习资源。

我们主要选用网页作为教学资源的组织形式,首先是因为网页制作软件比较容易上手,教师会用Word等字处理软件,要掌握如FrontPage 网页制作软件不难,目前已有一批年轻教师掌握了FrontPage、Dreamweaver等网页制作软件。另外,网页上的信息是采用超文本格式,能集文字、图象、声音、动画及视频等多种媒体为一体,具有操作灵活,开放性强,具有修改和二次开发等特点,不但可用于课堂教学,还可通过Internet ,学生坐在家中即可进行课后学习。

三、加强教师培养,提高现代信息技术水平

教师观念的转变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前提。我校一向重视现代教学理论的学习,强调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使广大教师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要与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要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和学的观念以及相应的学习目标、方法和评价手段。在各门课程的学习中,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改变教学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学校还每年一次请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教育专家来校讲学,传经送宝,使我校全体教师都能亲自接受全国各地前沿的教育信息。

我们将利用校园网,继续培养全体教师使用计算机的能力,如:网上查询资料,下载文件,BBS使用方法等网上操作。做到每个教师会上网查询各种教学信息,会利用网上的教学资源备课,可以从网上课件库下载自已需要的小课件和素材,再用多媒体编制软件把它们编成特定的课件上课。

用好现代化的设备靠的是人、靠的是掌握现代教育思想、知识和技能的师资队伍。2001年8月我校对全体教师进行了内容包括Windows操作系统、Powerpoint2000幻灯片制作、Word2000字处理系统及基本网络知识的全员培训,2003年9月对课题组成员进行了网络课件制作的培训,内容包括Dreamweaver4.0、Flash5.0、Fhotoshop6.0。这些培训对老师们提高现代信息技术基本技能起了很大的作用。

四、课题研究过程管理规范、扎实有效

(1)方案制订 “综合化”。所谓综合化,是指综合大家之言、集思广益的意思。一方面,我们充分认识到课题研究方案在实施课题研究中的重要地位。另一方面,本着思考一些、学习一些、借鉴一些的原则,多讨论、多咨询。在掌握课程整合理论基础上,逐渐完善课题研究方案。如在课题中期鉴定过程中,专家们对本课题方案内容的阐述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指导意见,我们及时作出了修正。还有在研究过程中,不断利用网络等现代媒介及时捕捉了解最新的研究信息,在充分学习的基础上处理、消化,更新观念,不断优化研究思路。

(2)课题分工“协作化”。考虑到本课题的特殊性,虽然每位老师担任学科不同、都有明确的分工,但我们非常强调课题研究的协作性。如贺刚老师在课件开发制作上是强项,因此,每到平时的课题研究时,就必须为其他教师及时提供帮助和服务。王小春老师在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教学上经验丰富。那么,在平时的课题中,必须对教学设计多提建议。在市区级教学设计评比中,王小春、高如玉、沈建正等老师获奖。我们要求每一位课题组成员在做好自身研究工作的同时,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帮助其他成员,只有这样,才能提高研究活动的质量。

(3)理论学习“实效化”。平时的学习是课题研究得以深入的条件之一,也是提升教师理论素养的必要基础。因此,我们在理论学习的安排上从形式到内容都进行了针对性的布署。形式上要求定时间、定方式、定中心发言人。内容上要依据课题研究的进程合理安排学习内容,有针对性地、扎扎实实地开展学习活动。如研究开始我们围绕现代教育技术课题研究方法,如行动研究法的具体相关操作。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抓住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问题进行多方面学习,并学习一些关于建立教学模式的理论材料。总之,学有目的,学而有得成为课题组在组织活动时贯穿研究始终的一项原则。

(4)课堂研讨“序列化”。关于课题研究,我们认为,不能为“研究”而研究。要改变那些“无理性”和“无意识”的教学常态,使每一项活动安排有序。实验中,强调课题研究活动与学校教研活动相结合。集体备课,集体听课,集体研讨都要有条不紊地进行。在集体备课中主要针对如下五个方面来讨论:研究专题、学科确定、内容选定、教学设计及媒体运用。课后上课教师要向课题组成员交流课后心得并形成材料,在此基础上再综合大家意见,探讨成功之处及要改进的地方。

(5)调查研究“方向化”。对研究对象的学习能力进行测试和调查,有助于课题研究重点的确立,指引研究的方向。因此,课题组在研究开始及在研究过程中,一直把实验的调查工作放在重要位置上。试题来源是在广泛查阅了大量的试卷的基础上,确定了能够达成一定效度,同时又有利于操作的测试卷作为我们调查的依据。在完成调查的基础上,课题组成员对所取得的数据进行综合分析,提出测试效果的形成原因及改进措施,而且这些都必须在调查报告中体现出来。然后调整研究计划,优化研究方法。如经调查,我们发现很多学生由于受地域和原有学习习惯的影响,对“能力”的适应性差,学习上对教师依赖性强。因此,我们在课堂中尽可能地体现学生为中心,以达到培养各种能力目的。另外,转变教学方式,优化教学过程,通过情景再现,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途径,创造时空,培养学生能力发展。

(6)研究交流“民主化”。研究的目的是为了大家的共同发展与提高,我们积极鼓励课题组成员在研究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性。因此,无论是课题的管理工作,还是学习交流,每位课题组成员都可各抒己见,最大限度地表达自己的建议。这样,既锻炼了教师,又给课题的研究带来了活力。如本课题的研究时逢新课程改革,因此,有人提出研究不仅关注课题研究本身,还应有机贯彻新课改的精神,于是及时调整学习内容,进行了有效的学习。还有人提出,课题组成员外出学习机会少,视野窄,要求能够多一些机会外出学习和培训,鉴于此,我们一方面珍惜外出学习的机会,尽可能地为每位课题组成员创造条件,另一方面通过学校征订和购买的课堂教学实录并经常性地组织教师收看,大家从中受益非浅。

(7)资料收集“无纸化”。在每个研究阶段,课题组成员都必须按照《课题研究管理办法》的要求,定时上交常规性研究资料。如教学心得、论文、教案、课件等。课题组则有计划地进行课题研究阶段计划的制定,并在阶段研究结束时,认真进行课题阶段总结,对台帐资料

进行收集整理。课题组提出采用电子上交的方式进行,通过课题管理网页上传,经过尝试,方便易行,大大节省了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五、课题实施情况回顾

学校对该课题的研究极为重视,对课题研究进行了条件分析和可行性分析,确立了研究的方法和手段,制定了研究的计划与具体的步骤。

课题实验的实施分三个层次:

根据课题组安排,结合本课题具体情况,拟定本课题实验研究周期为二年,即2003年6月--2005年12月。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阶段:实验准备阶段(2002年6月--2002年9月)

1、调查分析我校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现状,整理、收集各种数。

2、填写课题申请书,设计实验方案,组建课题组,确定实验班级,制定实验计划,培训实验教师,认真做好实验前的各种准备工作。

第二阶段:实验研究阶段(2003年9月--20005年9月)

1、结合各年级的数学、地理、现代信息技术的内容,探讨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点,设计好“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2、组织一线教师编写脚本,制作基于校园网络的多媒体软件,进行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培养学生的能力、现代化意识、人文精神和创新精神。

3、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效果进行测量与分析,探讨它对学生产生的作用和影响,优化网络和多媒体软件,研究网络多媒体教学软件开发的中的一些理论、技术问题。

第三阶段:实验总结阶段(2005年9月--2005年12月)

1、撰写“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的研究报告和相关论文,按科目分类整理,并加以综述。

2、整理网络和多媒体软件脚本,最终研制成果将在我校校园网上发布和用多媒体教学光盘的形式向广大教师推广。

3、展示实验成果,迎接上级领导和专家的评审鉴定。

六、课题研究的成果

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高学习能力的研究》课题的研究促进下,我校在研究本身和相关方面取得了很多成果。

在全体课题组成员的努力之下,建成了课题组的课题管理网站,全体教师充分利用这个平台,阐述对课题的看法。通过的的建立,使得研究过程材料得以在网站全面展示。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还可喜地发现,教师和学生的的信息技术水平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学生的信息能力、自主协作、合作能力、创新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表达能力等得到的发展。课题组成员管泽锋制作的专题网页《中国古塔》荣获市级三等奖,全区课题组上王小春老师网络环境下的研究课《沙风暴》获好评。齐涛老师的网络环境下评优课《地震—影响和危害最大的地质灾害》获区级一等奖。多位教师在区级教学设计评比中获奖,其中,王小春教师的《行动研究与地理地图阅读》荣获区二等奖;沈建正老师的《直线与平面平行》荣获区三等奖。多位学生在校级比赛荣获一二等奖。武进区中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课题网页评比二等奖。同时,随着课题的深入研究,多位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论文在各级各类论文评比中获奖。

七、课题研究问题与反思

在本课题研究中,我们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运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高学习能力。因此,研究的落脚点又主要表现在对学生能力的把握上,媒体运用的设计上,以及课堂实施的方式方法上,尽管本课题组已经在这些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仍存在着许多问题与反思。

1、课件制作上,受教学精力及现有电教资源的影响,往往很难达到理想状态,制作一个教学软件需要很多素材及投入大量的精力。另外还需要几个人的协调配合,但由于每个人平时工作繁忙。因此,很难制作和开发出精品,也很难使平时的课堂研究经常化。

2、由于是农村中学,学生信息技术能力的整体水平不高,给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带来了难度,因此,在这一块,学校很难有所突破,也造成了我们研究中的遗憾。

3、课题组成员中,大多数是年青教师,虽然有较强的积极性,但缺乏深厚的教学理论功底及丰富的教学研究经验,致使在研究过程中层次不一,也对有些学科的研究工作带一定的影响。

第二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研究》研究计划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研究》研究计划

常州市武进区礼嘉中学 管泽锋 执笔

2000年10月25日教育部部长陈至立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的报告中指出:“在开好信息技术课程的同时,要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鼓励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各地要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实现多媒体教学进入每一间教室,积极探索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这些精神为现代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运用提供了政策依据。我们初拟对现代教育技术课题《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研究》进行的研究,共分两个子课题组进行。具体为:数学组,组长庄常澄;地理组,组长齐涛。由于人员较多,所以本课题将着重以小组为单位展开研究,具体事项由各组长负责。具体目标为:

1、组织课题组成员广泛、深入地学习,从思想上正确认识“信息技术”的内涵,以现代教育思想和行动研究法指导研究的实践。

2、组织课题组成员研讨、学习研究理论、课题的研究方法、研究手段,学习行动研究法、建构主义理论等相关理论。

3、开展校级培训,由相关实验老师或电教老师进行指导,提高实验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技术的水平。对学生进行网络技术方面的培训。

4、尝试在教育教学中充分、合理地运用信息技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三、每月工作安排:

九月份1、9、1——

9、15,组建课题组,确立课题组成员。

2、9月18日,召开第一次课题组会议,明确分工。3、9、24——

9、27,确定子课题组成员开设实验课情况表。

4、制订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前测根据,用调查表进行调查。

5、撰写现代教育技术论文,参加区级电教论文竞赛活动。

6、由现代教育技术组负责对学生进行网络技能技巧培训。

十月份

1、汇总调查结果,写好前测调查报告。2、10、8——

10、15,组织课题组成员自学相关资料。

3、10月,王小春老师和黄燕钧老师上校级课题研究课,各人完成评议表。

4、积极参加武进市电教课题研讨活动,并及时传达研讨活动信息。

5、由管泽锋老师负责培训,信息技术网络基础知识和使用技巧。

十一月份1、11月9日(周一),召开课题组会议,对10月份的研究进行小结,交流学习摘记(即收集的资料),讨论研究中遇到的问题及研究方向。

2、11月13日,齐涛老师上校级课题研究课,各人完成评议表。

3、积极参加武进市电教课题研讨活动,并及时传达研讨活动信息。

4、由庄常澄老师主讲行动研究法。

十二月份1、12月1日,对11月份的研究进行小结,交流学习摘记,讨论研究中遇到的问题及研究方向。

2、12月份,张友栋老师上校级课题研究课,各人完成评议表。

3、12月份,谭晓春老师上校级课题研究课,各人完成评议表。

一月份

1、进行学期研究总结,写好阶段研究报告。

2、1月10日上交课题研究手册。

3、每一位课题组成员在平时要认真做好与课题相关的前沿资料的收集工作,每个月的月底进行交流并上交各人收集的资料。

第三篇:《信息技术与研究性学习的整合研究》工作报告

中央电教馆“十一

五”教育技术研究

专项课题

《信息技术与研究性学习的整合研究》

江苏省沭阳县北丁集中学

中央电教馆“十

一五”教育技术

研究专项课题

《信息技术与研究性学习的整合研究》

工 作 报 告

我校的《信息技术与研究性学习的整合研究》课题,于2007年被中央电化教育馆立为“十一五”全国教育技术研究重专项课题立项号为:号。经过三年多的实验研究,现将该课题研究组织实施的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课题研究的组织和步骤

(一)组建课题核心组,优化管理机制,规范开展研究

首先严格组织领导,规范研究程序。成立了电教课题研究工作领导小组,将课题组成员进行分工,明确职责。我们确立了由校长室总负责,教科室、各学科负责人为组织者,以各年级各学科组长及教学骨干为主线,辐射每一位教师的课题研究网络;信息技术部提供技术支持,课题核心组起核心带动作用,点面结合,以点带面,为课题研究工作的推行提供了有力的保证。同时,学校还从实际出发,合理进行教科研成本预算,争取教育主管部门的经费支持,为工作的开展给予了充分的保证。我们还将课题研究工作纳入教师绩效考核中,以激励作保障,选拔在研究工作中表现优秀的教师担任课题研究小组组长,课题组成员优先外出参加各级教学研讨和观摩活动。

课题组构成:

组长: 吴士春(原为姜亚明,后由于姜亚明调出,变更为吴士春)

副组长:李开科 张兰洋

核心组成员:潘全 徐卫星 朱林 范艳艳周立成 陈燕玲 周立波 高明利 史卫波马建飞严创业朱建军尚有中

(二)明确研究阶段,有计划按步骤地进行有序研究

1、准备阶段(2007年2月—2007年5月)

做好课题的选题、申报及立项、论证等工作。做好课题研究方案的制定和评选工作。组织课题开题,举办课题研究人员培训班,结合课题内容与本校课程改革的实际,对学校教师举办如新课程培训、科研培训、学科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培训,进行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技能竞赛、成果评比,召开科研课题专题报告会等,增强对本课题研究意义的认识,进一步明确研究目标,掌握相关的研究方法,提高研究水平。

2、实施阶段(2007年6月—2009年12月)

按课题研究方案组织研究,完善课题研究方案。对项目实验研究进行阶段性评估,开展阶段性研究成果评选活动。采取自评和他评结合的方式,对实验工作进行评定,适当调整人员和工作布局。对实验项目进展情况进行技术层面和教育层面的定性和定量的测评。评选一批优秀课件及教学案例。

3、总结阶段(2009年12月—2010年6月)

进行阶段性成果总结,召开课题研究经验交流研讨会。进行项目验收结题,提交项目实验报告。课题组收集整理课题研究的数据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课题组提交能反映完整的实验过程的人员工作量表、工作报告、课题实验报告及实验资料分析等文本和电子文档。课题组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做好课题结题工作。并请领导对项目质量进行终结性测评。

二、课题研究的实施过程和方法

1、广泛宣传发动,激发教师的研究热情。

2、深入开展进入课题网,正确的发布信息;如何进行课件制作,截图,插入录音;教材配套资源搜集及加工培训等。通过开展培训,不断利用和提升现有校园网络设备,推行教师电子备课、网上办公,实现校内资源共享,加强各学科教研组之间的信息化合作交流,提高了教师的现代教育意识和整体素质。

3、培训,提高教师的现代教育意识和整体素质

我们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参加培训,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仅 07年针对老师的培训我们做了近20次,内容包括办公协同系统的应用和教师课件制作培训;Flash制作培训和FrontPage网页制作培训;Blog工具培训;如何)重视过程管理,完善制度建设,确保研究按计划开展。

我们加大课题研究过程管理的力度,进一步完善课题管理制度,注重激发老师们参与课题研究的积极性,使研究按照实验研究方案进行,确保其一步步落实到位。具体有以下操作:

1)、签订课题研究组长责任书和核心成员的同心协作书、课题组成员同心协作书

2)、建立课题研究工作例会制度;

3)、实验工作学期汇报制度

4)、教科研奖励制度

4、开展行动研究,以课堂为研究的主阵地,将课题研究落到实处。

5、开展网络教科研,张显课题研究的特色

三、课题研究的成果

1、学生方面

信息技术实现了教学信息的双向交流,开成了双向交流教学方式,为学生改变被动的学习地位,积极主动地参加到教学活动中去,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注意力等提供了所必须的教学环境与学习资源。在教学教程中,实验教师充分尊重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创造民主、平等、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创造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想象力和积极的个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培养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学生的综合素质、心理素质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通过我校对实验班与对照班所作的学习态度、学习兴趣问卷调查表明,实验班在学习态度、学习兴趣都比对照班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并且在各类测试中成绩有较明显的提高。

2、教师方面

通过进行整合的研究,参加实验的教师每学期最少设计两个以上的课件,并经常使用其他课件进行上课,并经常进行校级信息技术培训,促使老师在信息技术的应用方面有很大的提高。同时,在整合过程中,我们一直渗透新课程的新教学理念,并根据课题成员大部分是备课组长和骨干教师的特点,经常对我校的非课题组成员教师进行辅导,使教师的教学技能得到很大的提高。

3、形成一定的整合模式

现代教学强调学科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要求教学要从身边的生活问题出发、用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Internet提供的丰富资源又为此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其步聚包括七个环节:

(1)情景导入,提出问题

(2)分析问题,明确方向

(3)小组学习,查找信息

(4)交流协作,解难释疑

(5)计算数据,问题解决

(6)成果汇报,讨论评价

(7)反思要求学生回忆探索、协作的过程,反思如何从问题中提取化学知识、怎样才能找到需要的信息、如何选择有用信息、解决该问题用了哪些学科知识、与小组成员协作是否愉快、学习伙伴有哪些值得自己学习的地方、打算以后怎么用这些学科知识和学习方法等等。

四、主要研究成果目录

1、形成课题研究报告一份

2、形成课题论文、课件若干

3、课题开展以来教师获奖情况汇报

2007年张兰洋老师在县物理教师基本功大赛中荣获二等奖;

2008年张兰洋老师在市实验创新大赛中获二等奖;

2008年朱林老师在县信息技术教师基本功大赛中获二等奖;

2009学张兰洋老师获县教科研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2010年张兰洋老师撰写的课题论文《信息技术与物理探究性学习整合研究》在《中国教育》举办的论文大赛中获一等奖;

2008年范艳艳老师在县信息技术教师基本功竞赛中获二等奖;

陈燕玲、高明利、史卫波等老师多次荣获县优秀工作者荣誉称号。

第四篇:基于信息技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基于信息技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任何的学习活动都是发生在特定的环境中,而环境是影响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学习活动来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构建一种有效支持学生进行个别化学习并能够为学生提供开放性学习资源的自主学习环境是非常必要的。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改变着人们的交往方式、学习方式、工作方式、生活方式,为教育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气和活力,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领域的应用,已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毫无疑问,这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趋势,也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突破口。它不仅是教学手段的改革,同时还促进课程体系及教材的观念与形式的变革,促进教学方法及课堂教学结构的变革,促进教学思想和教学理论的变革,推动新一轮的教育的巨大改变,在这种巨变中起着关键作用的就是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现代信息技术的介入,为自主学习的实施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条件。

一.对“自主学习”内涵的理解

所谓自主学习就是元认知监控的学习,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任务的要求,积极主动地调整学习策略和努力程度的过程。也即自主学习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习者自定计划,自定节奏,自我调控,自主选择媒体和资源,自我评价,应该是一种意识观念和行为控制上的自主。通常情况下,自主学习是以外显的个别化的学习方式出现,但自主学习绝不等同于自学。

自主学习本质上是对学习的各方面或者学习的整个过程主动作出调节和控制,它具有能动性、有效性和相对独立性等特征。自主学习的对象是学生以自己的学习过程为监控对象,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教育者反复、耐心、详密、周到的引导和帮助,加强对学生的责任心、意志力和恒心等的历练,激发学生对学习投入的情感,并保持持久性和相当的自控力。

衡量自主学习的指标有三个:学习目标的建立、学习方法的把握和学习评价的实现。自主学习者可分为高自主学习者和低自主学习者两类,高自主学习者具有自我激励的能力,知道怎样通过选择有效的学习方法来达到学习目标,能够长期评价和量规自己的学习成就;低自主学习者难以形成自己的学习目标,难以把握学习方法和进行自我学习评价。

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主要包括自我激发学习动机的能力、自我识别能力、自我选择能力、自我组织规划能力、自我培养能力、自我监控能力、协作学习能力、自我反省调整能力、自我评价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

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意义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时代的要求,是提高教育效果的基础和关键。目前,世界各国都意识到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科学技术和民族素质的竞争,提高国民素质、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作为发展综合国力的战略性措施和立国第一要务,就必须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教育质量的竞争必将成为新世纪各国竞争的焦点。

当今社会科技迅猛发展,知识剧增,学校的学习只能选取最基本的知识教给学生,其他更多的知识只能靠学生自己今后进一步的学习和终身学习。因此,有关专家认为:21世纪的教育,要培养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实践、创造,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其中学会求知是基础,“21世纪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懂学习的人”,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已成为各国教育的热门话题。中共中心和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提到:“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授之以鱼,莫若授之以渔”,学会学习已成为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能力,成为自身发展的基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已成为一个至关重要且刻不容缓的研究课题。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指出:只有当人所从事的活动转变为自主活动时,个人的全面发展才能得以实现。

自主学习就是以学生为主体,关注人的发展,同时,自主学习是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来选取学习方法、学习内容,从而充分体现了学习的个性化,不但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使学生的个性也得到充分发展,而个性的发展是创新精神的前提,所以自主学习更有利于创新精神的培养。

三.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现代信息技术就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科技成果,通过对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治理,以实现教学优化的理论与实践,它为教育教学的改革,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自主学习就是指利用多媒体和计算机网络通讯技术等,支持学生的个别化学习,并促进学习者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合作与交流以完成学习活动。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多样的认知工具和丰富的学习资源。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型的资源媒体和工具,如光盘、因特网等,光盘的容量之大没有任何一本书可以与之相比,网络更是一个信息的海洋,基于网络的学习资源能为学习者提供图文音像并茂的、丰富多彩的交互式人机界面,能为学习者提供符合人类联想思维与联想记忆特点的、按超文本结构组织的大规模知识库与信息库,因而很易于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爱好,并为学习者实现探究式、发现式学习创造有利条件。从而有可能在这种教学模式下,真正达到让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意义,实现自己获取知识自我更新甚至创新知识的理想目标。

同时,现代信息技术为多种学习策略的实施提供条件,促进学习过程中的互动和交流。自主学习不是一种完全独立和孤立的学习,而是主动和个性化的学习,它需要学习环境中有组织良好的反馈系统,以帮助学生做出自我决策。同时它需要学习环境促进学习者之间进行交流、讨论与协作的手段、策略和氛围。Internet网络得天独厚的信息传递优势,使得它不仅仅是一种学习工具,也要成为一种交流中介,让它能够为同学之间、同学与教师之间共享与交流不同观点、看法提供机会,以便学习者能够有更多的机会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所学习的知识,丰富自己的认知结构,从而获得高效率、高质量的学习,使学习者的知识水平、智力水平都有提高,从而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四.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途径与方法

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必然会对学校、教师和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各个方面产生直接的影响,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自主学习模式下,教师要转变观念,努力实现教师自身的角色定位,成为教育教学活动的主持人、召集人和观众,教育教学信息资源的搜寻者、策划者和设计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和合作者,精通本学科知识和了解本学科前沿动态进展的先行者、倡导者和学习者;当然,教师不能把现代信息网络资源只简单的当成寻找教学素材的来源,也不能把计算机多媒体作为教学用具及其工具性伸延,而应把计算机网络技术逐渐转变成学生受中的纸和笔,并最终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工具,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我们知道知识的获得不是被动接受,而是生成、转化、扩展的,是师生双方在教学过程中互动建构的,从这层意义上来讲,转变教学观和学习观是适应现代信息技术互动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这种模式转变的需要,更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供的多种媒体的刺激、超文本特性及网络传递方式,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实现分层次教学和个别化学习以及师生互动方式,从而提高学习的质量和效率,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1.演示型教学模式

这是一种以辅助教师讲解为目的开发的多媒体课件在课堂演示的模式。教师在课前采用Authouware、Powerpoint、Flash等工具制成课件,在教师的讲解过程中逐步展示,营造一个图文并茂、生动逼真的教学情景,将微观过程和实验进行模拟,使本来无法观察到的现象和抽象的问题变得形象直观,进一步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习效率。这类模式一般主题明确,条理清楚,内容详尽,重难点突出,而且节奏也较易控制,在现在实际大学各学科教学中应用比较广泛。

2.自主型教学模式

这种模式严格地讲是以学生为主体开发的多媒体软件,在开放式学习环境中,根据不同学生的能力、爱好和学习情况,由学生自己选择适合自己学习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是实质意义上的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因人施教。它的主要特征是开放的学习环境,即答应学生自己决定需要什么信息,采取什么方式解决问题,教师只作为参与者、促进者和指导者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支持,教师在这里充当主持人、召集人和观众的角色。它的基本学习方式是探究学习、设计与制作、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它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合作学习。这种模式目前在大学各学科的实际教学中还是极少数的,处于探索阶段,是教学模式的高级形态,也是今后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发展方向。在现在的大学各学科的教学中,教师一般只是组织引导学生到网上寻找一些所需的资料和内容,其实这种初始阶段的各种尝试,势必会引起更多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更加深入的研究,从而促进自主型教学模式的建立。

所以,探索现代信息技术与大学各学科的有效整合,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广泛的表现能力及可以超越时空和宏观、微观的限制的特点,培养和提高大学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大学学习成为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高效率的学习。

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自主学习要求教师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教学组织者及指导者的作用,以促进学生自由、独立的学习。而学生则需改变以往依靠教师学习的方式,主动的监控学习过程,即使反思,合理调整原定的学习策略和步骤。同时,改变评价手段,创设宽松、平等的学习环境,从我国目前教育状况来看,衡量一个学生学习能力的高低是考试的分数,学生更多地依靠于教师课堂上所讲授的知识,满足于机械的学习方式。有研究指出学生使用最多的学习策略为复述与记忆复习两种策略。因此,我们必须改变传统、单一的评价方式,探索和建构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主学习效果的评价体系,采取多元的评价手段,把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是否真正发挥主动性、积极性作为重要的评价标准和内容;重视教师教育思想、教育态度、教育过程、教育人格方面的评价;重视学生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创造性、能力等素质方面的评价。只有如此才可能给学生创设一种有利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环境氛围。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和提高,改变了传统的教学和学习方式,学生不再仅仅依靠于教师的讲授和局限于书本的学习,而是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平台和广泛的信息资源,并通过对信息资源的收集、探究、发现、创造、展示等方式进行更为有效的自主学习,从而更加增强和保持了学生学习的动机和爱好,提高了学习效率,使学习成为一种高效的学习。同时,由于这种学习方式高度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得学生的自主探究和自主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更有利于创新能力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第五篇: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整合研究工作报告

工作报告

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整合研究工作报告

长春市正阳小学课题组

伴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借助现代科技发展的成果,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改变学校课堂教学的现状,已成为我国基础教育走向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基于这样的认识,我校于2001年10月,承担了中央电教馆的子课题,“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课题,在总课题组的周密计划、精心组织关怀指导下,经过全体实践教师不断探索和努力实践,取得一定成效。下面仅就课题的工作情况作简要回顾。

一、第一阶段(2002年9月前)课题启动筹备阶段

1、建立课题研究机构

学校成立了以王淑荣校长为组长,孔祥云副校长和尹芳主任为副组长,栾晓薇和郑东慧两名教导主任为指导教师,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将课题组实验教师分为语文、数学和英语三个研究小组,并有信息技术教师参与,共31人,为课题研究提供了组织保证。

2、注重教师培训与提高工作

整合的关键是教师,离开教师的积极参与,整合将无从谈起。此期间认真组织课题研究小组成员集中学习与课题相关的理论知识,如:学习《走进新课程》、《学科课程标准》等新课程理论书籍,学习《中国电化教育》《上海教育》等教育期刊。并制成学习题纲、目录、索引,让教师反复研读。与此同时,我校还寻求市区教研室、教科所、附小、一实验特级教师等专家教授的引领指导,邀请附小宋喜荣校长、于晓琳特级教师进行教学现场听课指导,邀请潘景峰院长讲新课程新理念讲座,陈铁桥教授讲创新思维的发展讲座,二实验黄宝国校长讲作文教学理论与实践讲座,为课题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学校信息技术教师,多次对课题组成员进行计算机辅助教学、多媒体课件制作、专题学习网页制作、网络建设的培训,提高教师专业技术水平,为教育教学的研究奠定了技术基础。

3、确定课题的研究项目,并撰写课题研究实施方案,经过前期理论学习和培训,以及文献资料的研究,课题组对课题研究的题目进行了详细的研讨和论证,最后确定为《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并撰写课题研究方案,规定了课题研究的时间安排和课题研究的具体任务。

4、确定课题研究工作思路。

为保证课题研究与常规教学、教研工作紧密结合,学校确立了“以研促培、以研促变”的研究思路,注重营造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的良好氛围,突出“群众性自我反思研究,实践性的行动研究,理论提升教育科研”研究特点,确保研究工作实效性。

5、加大投入,完善软硬件建设

硬件建设:学校资金在极其困难条件下,想方设法筹措大量资金,2001年10月投资近40万元,建成多媒体教学交互系统,班班配置电视机,并将2兆光纤校园网接入互联网;2002年7月投资40多万建成大网络教室,另完善多功能教室音响设备、录像设备。信息化环境改善,满足广大师生的教学需求,为整合研究提供了必备条件,强有力的环境支持。

软件建设:为给教师和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学校购置三辰影库、知识性动画,各学科图片素材、影像光碟等1600张。

6、举行课题的开题仪式。2002、8、29,在我校举行了课题研究开题仪式,标志课题研究工作正式开始。

二、第二阶段(2002年10月到2003年12月)

在课题组的领导下,全面落实研究计划,控制实验过程,开展实验研究,及时总结、展示和推广阶段性成果。

1、积累了大量的研究资料

● 各学科教师制定课题研究实施计划、总结。

● 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实施方案阶段工作总结。

● “教师专业发展型学校”工程三年规划

● 典型课例、论文、课件、网页制作。

● 整合课教学设计,教学活动研究文字与影像资料。

● 建立学校教科研网。

● 数学、语文科专题网页。

2、在研究中调整完善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整合的策略及模式。

工作报告

各课题组在不断研究探索实践中,构建了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整合的基本模式。即基于多媒体计算机技术下主体性课堂教学模式;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探究式教学模式;基于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语文学科注重信息技术及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模式的研究,形成信息技术应用于识字、阅读、写作的教学模式。数学学科针对不同学习领域知识特点,形成信息技术应用于数与代数、空间与圆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的教学模式。英语学科针对低、中、高学生年龄特点,形成不同的教学模式。

3、开展研讨交流活动

研究期间,学校多次为研究教师提供展示与交流机会。2002年12月开展了网络环境下的探究式教学模式教学研讨交流活动,语文教师张健《鲸》一课,数学教师《快乐的动物》一课,受到市区领导与专家好评。2003年10月聂伟芳《惊弓之鸟》、邹海燕《周长》在绿园区做了“新型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现场观摩课,孔校长在会上做了构建主体性课堂教学新模式的经验介绍,受到与会领导教师的认同。

4、开发科学实用校本教材

为促进学生全面富有个性发展,学校根据学生实际,社会对人才发展需要,开发低、中、高三册信息技术教材。其中一册一部分内容已收录到长春市信息技术教材,同时开发小学生语文1-----6年古诗电教教材,诗画一体,激发学生学习古诗兴趣。

三、第三阶段(2004年3月至2005年4月)全面总结思考阶段。

主要做了如下工作:

1、制定了关于结题工作的计划,召开了全体课题组教师参加的结题工作会议,明确工作任务,筹备课题结题。

2、撰写“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结题研究报告。

3、撰写“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4、整理课题资料,形成成果集。主要包括:课题研究报告、课题工作报告、课题研究论文、研究课例、课件、网络等。

5、研究成果。

研究期间学校被评为国家级、省级、市级先进单位各一次,优秀组织奖三次,教师撰写论文获奖近百篇,获奖课例40节,获奖课件50个,教学设计及说课20篇,网页制作获奖52人。4

下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高学习能力的研究》工作报告[推荐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高学习能力的研究》工作报告[推荐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信息技术在教学的能力研究》工作报告(本站推荐)

    尊敬的领导、同事:大家好!在座的各位都是教师,或是由教师出身的领导干部,对自己的教学都有很好的认识,我也知道,大家的教学能力都很强,业务知识也很突出,所以我在作出我的研究报告后......

    课程改革与课堂教学能力的提高

    课程改革与课堂教学能力的提高 我就任于龙江县广厚中心学校,正在进行课程改革,教师课改理念已经渗透真实课堂中了,课堂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我们学校学习洋思中学教学模式,采用......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研究实施方案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研究实施方案 高 坎 中 学 2009.9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研究实施方案 1、问题的提出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伴随着科学技术特别......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读后感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读后感 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整合的含义、特点和目标,是实施“整合”研究与实践的出发点和归宿,正确地认识这些基本问题是科学地研究、有效实践“......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学习心得体会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学习心得体会 杜凤霞 根据上级教育部门统一安排,我校自1月18日在伊旗四中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进行了培训。通过学习,我收获很大。我认为,信息技术的迅速发......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学习心得体会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学习心得体会朱加鑫 2008年8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学习心得体会 在本次的学习中,我得到了许多有收获。现在就我在学习中的一些看法来作一下总结:......

    信息技术能力提高工程总结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总结 参加“国培计划2016”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培训学习,觉得受益匪浅,对于现代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整合的理念得到了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下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下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课题结题报告: 摘要:当今社会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不仅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也影响着当今教学改革。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