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中的作用

时间:2019-05-15 11:10: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中的作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中的作用》。

第一篇: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中的作用

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中的作用

在转换角色的同时,我校校本课程开发因为不断试验,大胆创新,使得老师们得到了书本上得不到的知识,取得了较多收获。

1、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中得到了培养,锻炼和提高

教师参与课程的目的是使学校课程更加适合学生的需要,促进学生最大程度的发展。但就教师本身而言,是确立了教师即研究者的信念,在课程开发的实践中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同时使得教师具备了课程制度观、课程价值观、课程类型观、课程开发观。教师参与课程开发不仅是编制出一系列的课程文本,更重要的是参与课程开发本身。

2、打破了校本课程的神秘感、恐惧感

过去,教师对课程看得很神秘,总认为那是专家们的事,通过我校的实验、开发、老师们逐渐消除了校本课程的神秘感、恐惧感。原来,学校过去开设的大量的选修课、活动课就是校本课程,只是学校和老师们对校本课程的开发还处于无意识状态,无序列化罢了。其实,学校早就有了校本课程之“实”,而无校本课程之“名”。校本课程是开放的、多种多样的,它存在于我们身边,并不神秘,也不值得恐惧。

3、消除开发校本课程影响升学率的担心

“不为中考,赢得中考”是我们在开发校本课程时提出的一大策略,记得开发校本课程之初,很多教师及家长都担心会影响中考升学。但随着中考试题的能力化、素质化、个性化、综合化的体现,便得校本课程中有特长有个性的学生,在中考答卷时其综合素质得到充分体现。因此,校本课程不仅不会影响中考升学率,反而会促使升学率提高,而且还大大改变了过去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现象,树立了全体师生正确的质量观、育人观。

4、教师参与课程开发也可以提高教师的学科教学能力

一般而言,学科教学都是站在一门学科的基础上。只看到整体,课程的一个方面,不可能对课程有一个总体的把握,而只有站在整个课程结构的高度,才能对所教学科有一个全面的、整体的认识,也只有站在整个课程发展与改革的高度,才能提高自己驾驭课程的能力,从而对所教学科有一个符合学生实际的安排。此外,样本课程开发强调以学生为本,因而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会更多地考虑学生的现实,使教学效果处于最佳状态。

第二篇: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中的地位与作用

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中的地位与作用

傅建明

在校本课程开发中,教师处于极为关键的地位,斯腾豪斯宣称:“没有教师发展就没有课程开发”。可以说学校教师是决定校本课程开发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从校本课程开发的内涵考察

校本课程是相对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而设的一个概念。校本课程开发是在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其一般意思是指以学校为基地开发出来的课程。“校本”强调课程开发活动是学校发起的,并在学校中实施,强调从学校发展和学生需要出发,强调对学校和社区课程资源的利用。

也就是说,校本课程开发必须立足于学校的实际情况,既要考虑学校和学生发展的需要,又要充分考虑社区的课程资源;既要与国家课程标准保持一致,又要形成学校特色;既要考虑全体学生的发展,又要满足个体学生发展的需求。

为此,就必须对学校的教育哲学、学生的需求、社区的资源、教师的现状等进行全方位的调查与了解。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校长、教师、学生、家长、社区相关人员的普遍参与。但从学校教育的现实来看,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主要责任人,他们活跃在教学第一线,对于学生的需求、教师本人的情况都有深刻的了解,从某种程度上说也只有教师才能了解学生的需求,至于对教师本人的了解当然只有他自己最为清楚。

所以作为一个教师集体而言,在校本课程开发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此外校本课程开发中的“校本”还隐含着另外一层意思,即课程开发必须源于学校的教学实践,就是说要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采集数据、明确课程开发的顺序和方法。毫无疑问,教师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主要承担者,自然也就是问题的主要发现者、数据的主要采集者、课程的主要实施者。

二、从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容考察

从活动方式角度分析,校本课程开发的具体内容包括:

1.课程选择

这是校本课程开发中最普遍的活动,是指在众多可能的课程中决定学校付诸实施的课程计划的过程。

2.课程改编

指针对原有课程,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进行一些学程上的修改。校本课程中的课程改编主要是指教师对正式课程的目标和内容进行某些具体的改动以适应具体的课堂教学情境。

3.课程整合

指超越不同知识体系而以关注共同要素的方式来安排学习的课程开发活动。课程整合的方式一般有关联课程与跨学科课程两类。

4.课程补充

指为提高国家课程的教学成效而进行的课程材料开发活动。课程补充可以是矫正性和补救性练习,报纸杂志、声像材料、图画、模型的摘选等。

5.课程拓展

课程拓展的目标是拓宽正规课程,为学生提供获取知识、内化价值观和掌握技能的机会。6.课程新编

校本课程开发也可以开发全新的课程板块和课程单元,例如,特色课程、乡土课程、时事专题课程都属于这一类。

以上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容,无论哪一个都与教师直接关联,抑或说是由教师为主体进行的开发活动。不管是由教师个体、教师小组,或者是由全体教职员工及家长学生共同参与以上六大领域的校本课程开发活动,教师都是课程开发的主要承担者、实际的操作者,在整个课程开发活动中处于核心地位,是这些活动成败的关键人物。

三、从校本课程开发的理念考察

“课程的变革,从某种意义上说,不仅仅是变革教学内容和方法,而且也是变革人”。课程开发过程实质上是一种变革过程,因为课程可以帮助教师在课堂上重建他们的知识观及他们与学生之间的教育关系。课程开发则意味着对教师在课堂上与学生协作阐述知识的方式所进行的不断的再组,同时对他们的 教学进行思考。

这样课堂就不仅是课程的实施场所,而且也是进行教育教学实验的实验室。教师也就自然地成为这个实验的主要参与者或者说是主持者。而且,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不仅是为了开发一系列的课程文本,而更加注重参与过程本身,在课程开发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课程与教学等方面的修养。于是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教师就必须形成这样一种理念:教师既是课程的实施者,同时又是课程的研究者。

只有教师把自己看成是研究者,才可能在教学实践中关注课程开发问题,并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发展自己的课程意识和开发课程的能力。具体地说,教师参与课程开发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来说具有如下一些作用:

1.改变自己的知识结构

教师参与课程开发,首先要具有相应的课程理论知识,为了使自己的工作更具有成效,教师就不得不认真学习一些课程理论,以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这种为解决现实问题而进行的学习活动往往具有较高的成效,这种边学习边实践的过程对教师的知识结构的调整具有重要作用。

2.教师参与课程开发也可以提高教师的学科教学能力

一般而言,学科教学都是站在一门学科的角度,只是看到整体课程的一个方面,不可能对课程有一个总体的把握。只有站在整个课程结构的高度,才能对所教学科有一个全面的、整体的认识,也只有站在整个课程发展与改革的高度,才能提高自己驾驭课程的能力,从而对所教学科做出符合学生实际的安排。

3.教师参与课程开发对教师的精神世界有重大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在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给教师带来了一系列新的观念,如民主的观念、合作的观念、科学的观念、创新的观念等。

开发校本课程教师必须具备课程意识与课程观念:

从校本课程开发角度而言,为了有效地推进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师必须具备课程意识,形成相应的课程观念。这些观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课程制度观

三级课程政策的实施,打破了原有的大一统的课程体系,而建立了多元化的课程观。国家只制订各学科的课程标准,对课程进行宏观控制。教材则趋向多样化,学校可以选择任何经国家认定准予发行的教科书,这样就要求教师树立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的课程制度观。

2.课程价值观 在教育实践中,我国的课程价值取向基本上有两种情况:一是以对升学是否有用来衡量课程的价值;二是过早专门化与职业化,以是否满足当前社会的需要来衡量课程的价值。

这些是课程设计时必须考虑的,但课程的最重要的价值在于增进个人的幸福,也就是说要考虑课程是不是满足了学生的需求。教育毕竟是一种造就人的事业,人是教育的出发点,所以课程的开发必须以人的发展为其逻辑起点。

3.课程类型观

建国以来基础教育的课程基本上是单一的国家课程,三级课程的试行,意味着课程的形态发生了质的变化,学校中将是国家、地方、校本三种课程并存。教师和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开设和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这样就为学校特色的形成,学生不同兴趣、个性和特长的发挥留下了空间。

4.课程开发观

三级课程政策把部分课时留给学校自己开发,这就要求教师在学校认可的前提下要自己确定开设什么课,这门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具体的教学内容有哪些,如何呈现这些内容,教学效果如何评价等等。如此就必须改变自己的单一的教授者、课程的消费者的角色,而要把自己定位为既是教授者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又是课程的开发者。

开发校本课程教师需要得到的支持:

上面我们讨论了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中的作用与地位,以及为了有效地进行校本课程开发教师必须做好哪些准备,那么怎样才能保证教师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呢?这需要来自校内和校外两方面的支持。

一、校内的支持

如果一个学校具备如下条件则可能会给教师一个良好的支持,即良好的校内沟通模式,给教师足够的自由空间(参加会议、进修和业务学习等),良好的计划和组织。

1. 沟

通校本课程开发实质上是一个以学校为基础的开放的民主的决策过程,就是说需要校长、教师、课程专家、学生、家长、社区人士广泛参与课程计划的制订、实施和评价,因此各种人员之间的沟通就显得非常重要。

对教师来说,必须与课程专家、校长、学生、家长及社区人士经常地进行交流、合作,以便能更好地掌握相关的信息,使自己开发的课程更加有效。

具体地说,首先,学校必须考虑给教师在职训练的机会。其次,参与课程开发的各团体或小组之间需要经常交流。再次,要非常审慎地考虑和计划沟通的形式与内容,让参与者有效地获取相关信息。最后,与社会其他方面的沟通不能被忽视。

2.时 间

很显然教师需要有时间去参加会议、进修和业务学习,如此,学校的经费预算和政策应支持这类工作。就国外的经验来看,一般采用如下一些措施:(1)雇用编外教师。(2)把工作相对地集中,如集中于每个星期的同一天,让教师在这一天里把一些需要做的工作做完。(3)尽量让学生自己去承担他们自己的工作。(4)弹性坐班制。(5)特许时间,即给教师一定课时专用于校本课程开发。

3.组 织

良好的计划和组织是校本课程开发成功所必须的。校本课程开发的负责人或协调者负有的组织责任主要有四个方面:

⑴ 指 挥

确定各项工作顺序和时间安排,并协调各项活动以保持平衡。⑵ 效

督促教师高效、优质地完成任务。⑶ 沟 通

保证在任何可能的地方所有的参与者都知道并参与讨论、计划、决策。⑷ 评 价

采用形成性评价,这种意义上的评价不应是规定性的,但应该被认为是对设计计划的

一种帮助。它不是由校外人士或权威机构承担而是由教师自己承担。这种参与者评价模式的作用是给参与者提供关于学校的整个发展计划特征的信息服务,也为教师参与计划和决策打好基础。

除上述一些支持以外,学校还应制定相应的制度以保证校本课程开发的良性运行,如晋升、奖惩等与校本课程的开发相联系。

二、校外的支持

有效的校本课程开发离不开来自校外的支持。其支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课程开发计划的支持,二是对课程开发者的支持。就对后者而言,校外的支持主要是给教师提供课程领域的信息、可用的教育资源方面的信息、外部参照系、课程理论与技术等方面。为了使教师尽快地为校本课程开发做好准备,考虑以下一些做法或许是有效的。

1.建立校本课程开发教育网

由于我国地域辽阔,教师众多,如果采用传统的培训方式恐怕需要相当长的时间。现代社会已进入了网络时代,我们可以把一些基本的校本课程开发的知识与技术上网,让教师自己从网上进行学习。也可把一些校本课程开发的最新动态上网,让教师尽可能多地接收相关的信息。

2.建立课程资源中心

校本课程开发要求有相关的课程资源可以利用,而一所学校本身的资源相对有限,所以一个社区或一个行政区可以建立一个课程资源中心,把各个学校开发的课程集中起来,分类归档,供社区内的各个学校参考,或供条件相当的社区外的学校参考。这里我们不妨考虑将我国目前各级教研室的功能进行转换或扩展,将它变成课程资源中心和校本课程开发的指导工作站。

3.设立校本课程开发支持小组

课程开发中许多问题不是教师本人或学校本身能够解决的,需要有专家的支持,所以国家可以考虑成立校本课程开发工作指导小组。我国目前的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可以承担这个职责,当地的教科院或教科所也可以承担部分职责,对校本课程开发给予及时的支持。如我国香港地区就有一个称之为“空降部队”的课程开发支持的组织,由学科专家和课程专家组成,他们的工作就是对面临问题的学校给予即时的支持,分加强支援模式和常规支援模式两种。

4.加强大学与中小学的合作

大学应走出象牙塔,与中小学一起进行课程开发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使课程理论尽快地进入中小学的课程开发实践,并在实践中接受检验。

开发校本课程教师应具备参与意识和合作精神 :

一般讲教师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参与课程开发:

一是和课程研究专家共同进行课程开发。通过与课程专家一起工作,养成参与课程开发的意识和能力。

二是与家长及社区有关人员一起进行课程开发。教师与家长们一起寻找有效的社区课程资源,并最大限度地利用这些资源,与家长一起养成参与学校事务和课程开发的习惯。

三是参与对学习者的兴趣、爱好、需求、特点等方面的分析,尽量使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符合学生的需要。要把一门学科放在广阔的课程整体中加以考察,并逐渐地养成关注和参与学校整体课程设计的意识和习惯。

教师职业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专业个人主义”(professional individualism)。他们要靠自己一个人的能力去处理课堂教学中的所有问题而不太可能有他人的援助,而且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往往与其他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互不相关,所以教师的课堂生活往往是“自给自足”的,他们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生活模式,教师之间的相互隔离,使他们缺乏合作的愿望,也不愿意将自己的实践智慧与他人分享。

但是校本课程开发要求教师、校长、家长、学生及社区人员的广泛参与,因而必然要求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校长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教师与社区人员之间、教师与课程专家之间进行广泛的合作,所以有效的校本课程开发活动必须以打破教师以往已经习惯了的生活方式,要求他们积极表达自己的意见、与人分享各种教育资源、与他人一起制作课程方案、一起对课程设计和实施活动进行评估等等。

就课程知识而言,一般可以分为三个层面: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本体性知识是指教师所具有的特定的学科知识。

这些知识教师一般在师范院校中可以获得,而且对教师而言,本体性知识只要达到一定的量就可以了,并不是越多越好。这一类知识是教师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必要条件。条件性知识是指教师所具有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这类知识一般是动态的,可以通过系统的学习而习得,但更多的是在课程实施中逐渐掌握,需要动态地去把握和领会并在实践中加以发展与加深。实践性知识是指教师在面临实际的课程开发和课程实施时所具有的关于客观现实的背景知识。这类知识更多的来自教师的课程开发实践,具有明显的经验性成份,是教师经验的累积。教师不能仅凭本体性知识和条件性知识去进行课程开发活动,还必须面对充满不确定性的教育环境在实践中不断地进行研究,把自己看成一个研究者,一个行动研究者。

1. 将约束在单个学科中的教师的专业特性扩大到学校教育的整体;

2. 将与课程有关的决策重点从原先的“上意下达”的方式转变为教师之间的“讨论”式; 3. 通过对决策过程的记录和检查,将结果再次反映到决策上,进而开发更合理的课程

系统,教师要具备课程开发能力必须理解教师与课程开发的关系、教师参与课程开发的实质和校本课程开发对学生未来发展的作用。

教师与课程开发的关系

如果把课程限定为“孩子的活动经验及其结果的总体”,那么教师的教育实践本身就是一种课程开发过程,教师无时无刻不在进行课程开发。事实上教师与课程是在相互作用中教育学生的。也就是说,教师不可能超越课程之外开发课程,课程开发也不可能脱离教师,学生既从课程中的教师那里学习,也从教师中的课程那里学习,因而必须考虑这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教师参与课程开发的实质。

教师参与课程开发的目的是使学校课程更加适合学生的需要,促进学生最大程度的发展,但就教师本身而言是确立教师即研究者的信念,在课程开发的实践过程中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所以教师参与课程开发不仅是编制出一系列的课程文本,更重要的是参与课程开发过程本身。

校本课程开发对学生未来发展的作用。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校本课程开发也是为了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要,在课程开发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考虑适应学生的当前情况,还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立、自我反省、批判的精神,为学生将来的自我发展打好基础。教师应尊重学生自己的选择,并给予尽可能的帮助,这是作为课程开发者必须做到的。

—— 原载《教育研究》2001年第7期 开发校本课程教师应具备课程知识与课程开发能力 :

课程开发能力的内容一般可以表达为以下几点:

第三篇:怎样发挥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中的主体作用

怎样发挥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中的主体作用

寿县迎河中学

《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现状调查》课题组

怎样发挥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中的主体作用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深入,校本课程开发问题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则正式吹响了大力推进校本课程的进军号角。在影响校本课程开发的众多因素中,教师的专业能力是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因素,即教师是开发校本课程的主体。

一、教师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

教师是校本课程开发内在的,而且是起着决定性作用的要素。在教育过程的推进中,教师最能了解学生的知识、能力、兴趣等,并按学生的需要设计教育活动。而在学生这一级,也最容易认可和接受那些由教师制定的课程决策。在校本课程方案形成之前,教师要先了解本校学生的能力形成趋势,还要把握学生的个性发展状况和发展需要,挖掘本地区、本学校的优势课程资源,收集整合相关资料,以资开发备用。课程方案出台后,实施课程方案的具体内容,实现确定的可行性目标,更是教师的职责所在。教师的这种位置和所发挥的作用,是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其他角色无法代替也无法企及的。所以,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应当是,也只能是学校的教师。

二、怎样发挥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中的主体作用

既然教师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那么,怎样才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呢?笔者在这里提出几点粗浅的看法,以抛砖引玉,供大家探讨和研究。

1、更新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帮助教师树立现代的教育观、人才观和课程资源观

在校本课程开发中,更新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帮助教师树立现代的教育观、人才观和课程资源观是教师能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的前提条件。

现代教育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单一教育,而是在此意义上升华的以培养学生创造力为核心,锻炼实践能力,探究性的学习能力和与人共处的能力等多角度、多层面的多维教育。教师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每个学生终生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因此,帮助教师树立现代的教育观、人才观,让教师相信“人人都能成才,人人都是人才”,要“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而不是以考试分数为唯一的标准来评价学生的学习。如此方能适应校本课程开发的需要,符合时代的要求。所谓课程资源观就是人们对课程资源的态度和看法。课程资源观直接影响人们认识和开发课程资源的积极性,也影响课程资源开发的程度和效果。可以说,正是课程资源观对教师开发课程资源起着导向、维持和监督作用,成了影响课程资源有效开发与利用的关键因素。所以,如果不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课程资源观,使教师认识到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性;不帮助教师去分析和探索课程资源的内涵、性质、种类和在课程目标实施中的价值,课程资源的开发就是一句空话。

2、提高教师的课程决策技能,培养教科研发 “多合一”的新型教师 传统的教学理论认为,课程(包括教材)是政府和学科专家关注的事,教师无权也无须过问,教师的任务就是教学。也就是说,教师只是既定课程的阐述者和传递者。而校本课程则需要教师由机械的阐述者向课程及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者转变。从原来抱着现成的大纲、课本、教学参考书、练习上课,到变成自己必须参与课程建设的决策和实施,去从事以前“专家”才能涉足的领域,如果教师缺少专业方面的存粮,就不免会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惶惑感了。

怎样才能提高教师的课程开发水平和决策技能?笔者认为,首先,教育行政部门应当抓好对教师的培训和提高工作。教育行政部门有责任也有义务通过建立校本课程发展的咨询、管理或资助组织;出版有关校本课程或宣传、鼓励校本课程的书刊;以及举办各种有关的讲习班、进修班、研讨班等等方式,来培养和提高教师的课程开发水平和决策技能,使他们有能力在校本课程发展中发挥主体作用。同时,教师也要善于自我学习、自我反思,通过各种各样的途径,如报刊、网络等等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决策技能。要学习别人的好经验,分享他人创造性的成果,取长补短,学习校本课程开发的新方法,学习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技术,成为不断成长进步的新型教师。

3、建立教师的开发奖励机制,解除教师开发校本课程的后顾之忧 虽然早在20世纪60-70年代,许多西方国家就掀起了校本课程运动,但在我国却是新生事物,刚刚开始试验。校本课程开发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都是陌生的。没有具体的先例,没有统一的认识,没有配套的师资,如何开发、建设和实施?每一位参与者都只能摸着石头过河。他们可能成功,但也可能失败。所以,我们必须建立相应的校本课程开发奖励机制。鼓励每一位身体力行地参与校本课程决策和实施的教师。

就目前的教育水平,我们还无法为校本课程配备专门的教师。开发校本课程只能依靠原来一线的教师。在有限的师资面前,我们不能让广大教师放弃原来的学科教学,但是,校本课程开发的确又需要挤占他们大量的时间,消耗他们大量的精力。而时间和精力,对于中小学教师来说,都是异常宝贵的。所以,既然我们只能依赖他们开发校本课程。就有必要保障他们的努力和心血。在评优评先,在职称评定,在福利待遇,在工作时间和场所等等方面向参与开发校本课程的教师倾斜。如此,才能解除教师开发校本课程的后顾之忧,才能最大可能地发挥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每一个教师都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4、加强教师的团结协作精神,注意发挥教师集体的教育合力

课程资源的开发不仅要发挥每个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要发挥学校教师集体的作用。只有教师团结合作、共同参与,才能有校本课程资源的合理有效开发,才能有鲜明的学校特色。但长期以来,教师的工作却成了一“孤独”的工作。即教师不仅与学生有心理距离,而且同行之间也很少交流彼此对教学的看法,绝大多数学校的教师都习惯于孤军奋战。虽然偶尔也搞一些观摩,但大体都是走走形式而已。在基础教育改革不断向前推进的今天,如果教师还是抱残守缺,极少与同行切磋,显然是不适应当前形势的。

比如,数学学科所具有的独特性质使其拥有丰富的课程资源。其可亲性的乡土及社区资源(如工厂、山川河流、气候),都可成为校本课程开发利用的有效资源。但是,因其资源的丰富性和多样性,要获得这些资源就成了一件不那么容易的事。它所包括文字资料、影视资料、历史文物、历史遗迹等,需要通过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社区、参观访问以及上网等等多种渠道获得。这些都要耗费大量时间,查阅大量资料,单靠个人力量,难免力不从心“挂一漏万”,亟需同行之间团结协作,相互帮助,相互启发,资源共享。

国外研究也发现,当一个学校内的教师时常在一起谈论和相互观摩教学,共同设计教学方案,则学校内的学生具备较好的学业成绩,同时多数教师的专业成长也很好。由此可见,校本课程开发需要教师群策群力,相互学习,共同分配资料与灵感,发挥教师集体的教育合力,以最有效地发挥教师的主体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地挖掘、利用校本课程资源。

三、教师在开发校本课程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教师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是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基本力量。在课程开发过程当中,教师还应注意以下一些问题:

1、教师开发校本课程应以校为“本”。“校本课程”,顾名思义,应以“学校”为“本”,那么,在校本课程开发中,就应一切从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学校和本地区现有的优势资源。并考虑学生的真实需要,考虑学校的办学特色,不然,所开发的校本课程就可能成为空中楼阁,海市蜃楼。教师也无法真正起到主体作用。

2、教师开发校本课程应兼顾国家和地方课程。开发校本课程,归根结底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但学生的全面发展不可能单单依靠校本课程。所以,开发利用校本课程资源,还应该统筹兼顾国家和地方课程,形成良好互补关系。而笔者认为,更重要的一点则在于我们应该实现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校本化”,也许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校本课程。

3、教师开发校本课程应注意协调各方面的关系。如教师与校长,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家长,教师与社区,教师与课程专家以及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关系。参与课程开发的教师应该清楚,所要开发的课程学校是不是支持,学生是不是喜欢,社会是不是认可。和其他教师的沟通合作能力如何,能不能得到他们的理解和帮助。这些关系,都需要教师好好协调。

4、教师开发校本课程应考虑自身的特长。在开发校本课程时,每一个教师都应该根据自己的特点,发挥专长,做到人尽其才,最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潜能,形成自己与众不同的风格,具有自己的个性。其主体作用才能最大限度地得到发挥,开发的课程才能最大可能地获得成功。

第四篇:在校本课程中饱尝传统文化的美味

在校本课程中饱尝传统文化的美味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它是几千年来华夏人民的智慧结晶,是世界文明发展和综合国力提高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文化的精髓在经典的文学艺术中,我校经典诵读的校本课程设置是为了让学生传承和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传统文化的精华应该渗透在经典诵读中。因而,我们力求让校本课程多一点传统文化的气息,让学生在课堂上饱尝到传统文化的美味。

一、诵读经典、积累语言

诵读积累。熟读成诵进行语言积累是校本课程中的法宝,也是经典诵读行之有效的手段之一。用诵读的方式学习和积累传统文化是最具民族特色的,但要做好它却需要有计划、有层次地进行组织和引导。传统经典可积累的内容很多,我们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安排诵读内容。对所选内容要求学生反复朗读,以至熟读成诵,牢记在心。“独在他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崇尚天伦。“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的精神。“仁者爱人”崇尚道德。霍去病“匈奴未破,何以家为”,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充满功业抱负。“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人闲桂花落,月静春山空”,天人共鸣等„„这个诵读的过程,是培养学生语感、积累语言材料的过程;是博闻强记、增强记忆力的过程;也是对学生潜移默化地进行民族精神熏陶的过程。

二、情境解读、争强理解。

时代的变迁要求我们在对诵读内容稍稍讲解、粗粗梳理的基础上,可选择部分内容进行一些趣味解读,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利用故事的形式学习古诗词,如杜甫的《绝句》也可以和这样的故事相联系:据说有个穷书生用两个鸡蛋招待客人,却使客人非常高兴,是什么缘故呢?原来他用两个蛋黄衬了几根青菜丝,做成一道菜叫“两个黄鹂鸣翠柳”;把蛋白切成长方形放在衬有菜叶的盘子里,叫“一行白鹭上青天”;用菜叶剪个框放在白色的盘子里,是“窗含西岭千秋雪”;用蛋壳做一盆汤,叫“门泊东吴万里船”。两个鸡蛋,做成三菜一汤,巧妙地借用杜甫的《绝句》做菜名,客人品的自然是意境,是情趣,而学生呢,恐怕也会对此饶有兴趣的。

至于汉字的学习,可以根据汉字的造字特点进行形义联想,如:美,羊大为美,它的本义是“美味”,传递的是“民以食为天”的思想,与现在常用的“美丽”“漂亮”的意思有所不同。“红、绿、紫、线、纱、细、纺、织、绣、经、纬”,形旁都是“绞丝旁”,包含了染色等与纺织有关的一些概念,说明丝织品是我国最早也是最重要的纺织品。因而“蚕”就成了天底下最好的虫——天虫。汉字积淀了丰富的民族文化,在造字之初,每一个汉字,都是古代社会存在与先民意识心态的结合,各种造字方法都从不同侧面直接或间接地传递着先民的思想观念、心理特征、社会习俗等一系列社会文化内涵。所以,学生形义联想的过程,也是接受传统文化的过程,而且,这种解读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识记汉字的效果。

三、趣味训练、激发兴趣

训练是语言学习的手段,也是文化传承的手段,尤其是那些富有情趣的训练内容,能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祖国语言的美妙。据说纪昀编纂《四库全书》时,皇上曾命他题纸扇,纪昀写了王之涣的《凉州词》,乾隆一看,沉着脸问:“怎么丢了一个‘间’字?”纪昀接过扇子,看了看,镇定地说:“没有丢字,皇上,这是一首词。”说完,就读了起来——请想一想,《凉州词》少了个“间”字,怎么通过改变停顿变成一首词?通过讨论,学生会发现这样读来别有趣味:“黄河远上,白云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项训练使学生了解了语言表达的灵活性,语言训练的趣味性以及诗与词之间的区别。类似的训练还有:读一读山海关外孟姜女庙的这副对联,“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这些训练让学生明白汉字的一字多音,汉语的停顿以及语序等都能使我们的表达更丰富更灵活。

在校本课程的讲授中,一是要根据情况增加一些符合学生实际的传统文化的经典篇章。二是要把传统文化的传承从课内向课外延伸,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寓教育于活动中。如“听”,即听录音,利用午休时间,播放古诗文录音,让学生听。“看”,教室里放置一些传统文化读物,课间学生可以随时观看。读,学生可以在课前两分钟进行朗读吟诵。“讲”,让学生在背诵诗文的基础上讲解诗文大意,或将收集到的小故事讲给大家听。“创”,组织学生根据不同的要求,制作手抄报、绘本等,进行再创造。“赛”,组织不同级别的传统文化知识比赛,选拔出明星班级和个人。再如,可以让学生练习钢笔字、毛笔字,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利用周末时间,家委会组织参观传统文化的场所,了解当地历史,办手抄报、黑板报,写调查报告。给学生提供的这个平台,当学生亲身去了解、感知以后,当他们真正体会到丰富多彩的中华传统文化后,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就会油然而生。

四、节日熏陶、体验内涵

中国传统节日,凝结着中华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是维系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的重要精神纽带,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宝贵资源。以传统节日为载体,也是传承传统文化的有效方法。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的冷淡源于他们的不了解,责任不在学生。每一个传统节日到来时,我们要求学生通过访问长辈,查阅资料,了解这个节日的来历、民间庆祝节日的活动方式、纪念意义等,让学生把收集到的内容制作成手抄报、幻灯片在主题班队会中交流,或以记事的方式写作文。这样既传承了节日文化,也提高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可谓一举两得。

如在端午节来临之际,引导学生查询和端午节相关的一些信息,如端午节有哪些别名?端午节的来历及与哪些著名的人物有关?你知道屈原、伍子胥的生平事迹吗?端午节有哪些传统习俗?在查询的基础上整理资料、撰写报告,以网页、演示文稿等形式进行交流。还可以看《屈原》、唱《橘颂》、吟诗词、赛龙舟、选艾叶、佩香囊、吃粽子„„一个传统节日,在营造节日氛围的过程中感受特有的民族风情,进行了传统文化的熏陶。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如果这些重要的传统节日让我们的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有计划地去探究、去实践体验,这样的文化传承是意义深远的。

五、社团课程,深度探究

传统文化是厚重的,而学生是好奇的,厚重的文化在好奇的学生面前自然不能用厚重的方式去诠释。如果我们用社团课的形式深入去探讨一下,讲一讲成语故事、文学典故、文学常识,特别是讲一些与此有关的奇闻轶事,学生进行深入的探究,愈发激起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如:我们为什么把咬文嚼字、反复斟酌叫“推敲”?“名落孙山”是名字落到深山里了吗?“才高八斗”“学富五车”指的是怎样的人?“梦笔生花”讲的是谁的故事?“江郎才尽”是哪个江郎?“胸有成竹”为什么不能解释为“胸中有一根竹子”?社团课程的优势是能够系统地传承民族文化,对已经有一些积累的学生比较合适,而且以奇闻轶事为切入点讲文学典故和文学常识学生容易接受。这也就是重在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和求知愿望,在学习中体会,体会中思考,思考中探索,探索中进取。发掘文化内涵,承传文化精神。

“观乎人文,天下化成。”中华民族是一个历来注重文明教化的民族,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文化母体,无论到了什么时代,我们都需要她的滋养。为此,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校本课程传播与推广优秀传统文化,以经典浸润人生,以诗文陶冶情志,以心灵传承文明,让这份足以感动人类和后世的珍贵文化遗产永留长存。

第五篇:在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实践中的点滴思考-word

在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实践中的点滴思考

随着学校教育改革的不断变化,校本课程越来越成为学校课程管理的重要内容。它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共同组成了在学校中实施的“三级课程”的结构。它可以使学校真正拥有了对课程的选择余地,可以使学校能够更好地体现办学特色,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实际发展需要。因此,校本课程的开发成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热点。近两年来,普兰店市教育局、小教部一直把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进行研究与落实。那么,怎样利用身边已有的资源,怎样才能开发出适合学校实际、符合学生身心特点的校本课程呢?

在课程改革的浪潮中,我校认真领会上级精神,大胆探索与研究,积极推进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具体实施。可俗话说,万事开头难。校本课程作为一门课程走入我校教师的工作中已有两年了,仍没什么成果可言。在普兰店市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的带头人夹河小学的带动下,我校领导组织全体教师多次进行辅导与培训,学习人家是怎样编制教材以及怎样根据教材编写课程纲要,并让教师结合学校实际及办学特色编制教材,制定纲要,将校本课程落到实处。可在检查校本课程实施的情况时,我们却发现校本课程的实施效果远远不如我们预期的那么完美。这其中存在着很多问题:

1、教师对开发校本课程的意义认识不够深刻。

第 1 页(1)、教师已习惯于传统的课程教学。以前,课程开发是由课程专家来完成,教师只是课程的实施者。教师只需认真钻研教材,参考教师用书,就可以完成教学任务。所以,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上,教师们思想上存在着一定的惰性。(2)、应试教育的观念已在教师的心中根深蒂固。长期以来,农村中小学的课程为升学服务更突出。有些教师认为只要将国家规定的书本知识教给学生,考试取得高分,得到家长、社会的认可,就是一名称职的教师。大部分教师认为校本课程只是附属学科,不足以重视。

(3)、教师不能领会校本课程的开发应凸现学校办学特色。在当今学校多样化和特色化的趋势日益明显之时,课程是体现学校特色的重要因素。

2、教师能力各异,致使校本课程教材不能明确的体现校本课程的性质。校本课程发展是以学校为基础的发展,大部分有赖于学校教职员和学校所拥有的资源。我校校本课程教材内容形式不一,大多数课程的内容没有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体现办学理念,不能达成共识,可谓是“百家争鸣”。

3、校本课程教材质量不高,导致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的效果微乎其微。

校本课程是学校自主决定的课程,它的开发主体是教师。教师可以与专家合作编写教材。教师开发课程的模式是实践—评估—开发,教师在实践中,对自己所面对的情景进行分析,第 2 页 对学生的需要做出评估,确定目标,选择与组织内容,决定实施与评价的方式。目前,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是教师小组,而不是单个教师。而我校是教师个人在本身具有的素质的基础上考虑学生兴趣爱好来编写教材的。教师对校本课程的开发又没有全面的认识,所以编出的教材五花八门。在这种状况下,校本课程教材的编写质量可想而知,又会有什么效果呢?

4、内容的不统一不利于校本课程的教学评价。我校有九个班级,各班均有自己独特的校本课程教学内容,学校要对校本课程实施情况作以了解,只能以班级为单位进行考察,范围太小,不足以发现共性问题。

经过检查得到的反馈,我们教研部门做出了深刻的反思:校本课程开发不是个别教师的事,需要各方面的支持与参与:首先,学校要有明确而独特的教育哲学思想和办学宗旨,即学校要根据自己的资源情况、师生特点决定自己的发展方向,这就需要教师之间互相交换教育理念,共同制定办学宗旨。其次,校本课程的开发要有民主开发的组织结构以及良好的内部评价机制与改进机制。

这学期开学初,针对我校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情况,我校领导与骨干教师及全体教师多次在会上研究、探讨,征求大家意见,终于制定出能结合本校实际及办学特色的校本实施方案及课程,既省时又高效,既减轻了教师的负担,提高了

第 3 页 校本课程教材的编写质量,又进一步推进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1、加强教师的培训学习。

校本课程开发是以教师为主体,要求教师要具备课程开发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以前,教师只是课程的实施者,大部分教师从未经过课程开发的训练,现在教师要直接参与课程的开发,如果不具备课程开发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是开发不出校本课程来的,因此,教师必须进行课程开发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训。培训的形式多种多样,不过一定要结合当地的实际,采用一些既高效又省钱的培训方式,我认为,“骨干培训+校本培训”是最好的培训方式。

2、校本课程教材的编写

校本课程开发赋予了教师一定的自主权,充分调动了教师积极参与课程开发的热情,为教师提供了发挥创造性空间和大显身手的机会。教师是课程开发的本身,是教师接受继续教育的过程,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课程知识,对实施国家和地方课程也有促进作用。

我校于2018年起,掀起练字浪潮,凡是在我校的教师与学生就像进入了炼字大熔炉,经过一番苦练,师生的书写水平大大提高,所谓青出于蓝胜于蓝;同时培养了师生良好的书写习惯与品性。经过领导与教师共同商讨,一致认为,老传统不能丢,所以我们将小教部侯仁倩老师编写的《练字入门》

第 4 页 作为校本课程教材之一,从基础抓起,继续发扬我校办学特色。

多少年来,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习作是大部分学生望而生畏的科目。不少老师经常为习作教学难而犯愁,即便是教师指导十分到位,批改面面俱到,学生的写作水平还是原地不动。不是流水账,就是跑题,或者层次不清、主题不明!针对学校习作教学的实际情况,我们将根据各年级学生不同身心特点、知识结构编写的《习作指导》作为校本课程教材。具体分年段来来完成:

一年级:引导学生观察实物或看图,进行说话训练,要求说一句完整的话。

二年级:引导学生看图,进行写话训练,要求写一段话。三年级:引导学生连词成句,连句成段,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四年级:进行专项训练。如描写人物眼睛的词语有哪些,让学生归纳积累并学着运用。

五年级:掌握不同体裁作文的写作方法。

六年级:训练学生掌握即兴作文的要领,能够进行即兴作文。总之,习作教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在校本课程的实践中逐步获得启发,不断总结经验,学生才能有所受益。有关理论与方法的有机结合,将会使当今的作文教学出现一个全新的局面。

第 5 页 学生的兴趣爱好是广泛的,教师的能力素质也是各有千秋。以上只是我们组织部分领导教师选编的其中两门校本课程教材。我们完全允许教师根据学生及学校的实际情况等来选编不同的教材,如英语的《口语训练》、美术的《绘画指导》、音乐的《口风琴教学》等。

3、规定校本课程具体实施的时间

教材确定后,教师开始编写纲要,备课,并在每周四下午第二或第三节课上课。每到周四下午,我们都会看到参加英语口语交际训练的学生在那儿用英语和老师、学生流利地交谈;听到学生吹奏出优美的曲子;也看到了学生那满脸的笑容。我相信,这一定是收获的笑容。

4、加强对校本课程的管理

校本课程的实施已步入正轨,但如何能保证校本课程有序而又有效地进行,这就需要学校要在制定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方案、具体实施到评价进行全过程管理。平日,领导随时深入检查与指导,以起到引领的作用。我们计划在六月份分项举行校本课程成果汇报展示,起到及时激励的评价作用,也便于学校掌握校本课程的开展情况。

在星台中心小学的带头引领下,全镇九所小学齐头并进,扎扎实实地将校本课程开展起来。在学校的家长会上,经了解,家长对这次校本课程的调整,表示非常满意,认为这是为培养和发展孩子特长搭建了宽阔的平台,是通往成功的桥梁。

第 6 页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经过一番努力,当再次进行全面检查时,我们颇感欣慰: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但事物是不断向前发展的,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一定会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我们会不断地对此作出修改或调整,与教师教育教学修养的现实水平相适应,符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发展需求,更好的体现学校的办学理念与培养目标。

第 7 页

下载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中的作用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中的作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幼儿园园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

    幼儿园园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为贯彻落实《纲要》精神,结合《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要求,充分发挥幼儿园对课程管理的自主性,结合本园特色,自主开发符合本园的园本......

    让个性和特长在校本课程中飞扬[本站推荐]

    2012年度教师培训讲稿 让个性和特长在校本课程中飞扬 主讲: 金塔县南关小学 赵桂香 学校开设校本课程的根本意义在于促进学生的个性、特长发展,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促使学校办......

    从“非典”中开发课程

    刘卫锋 《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课程的基本理念有这样的论述:“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并能够根据社会的需要不......

    突出地域特色 开发园本课程

    突出地域特色开发园本课程 一、选用题材要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不建“空中楼阁”每学期开学初,各个教研组都要制定出本学期的园本课程教研内容。一个月一个主题,一学期要搞......

    我对校本课程开发的体会

    我对校本课程开发的体会 美术与环境密切相关,初中美术课程蕴含丰富的环境教育元素,具有一定程度的环境教育倾向性。 本文梳理了环境教育的特征与内涵,分析了初中美术课程与......

    浅谈校本课程开发中的教师专业发展

    浅谈校本课程开发中的教师专业发展 摘 要: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校本课程开发是其中的一个亮点。在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教师专业发展是极其重要的一个目的。任何课程改革如果忽视......

    远程教育中教师作用

    现代远程教育中教师地位及作用摘 要:现代远程教育利用电视、计算机、网络等教育技术,师生时空分离、学生自主学习,是一种全新教学形式,因而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发生了巨大......

    以学生发展为本 因地制宜开发校本课程

    以学生发展为本 因地制宜开发校本课程 ——漳河镇苏院小学校本课程的实践与探索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为保障和促进课程适应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要求,实行国家......